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精选13篇)

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 篇1

1 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条件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工伤职工在工伤认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方能办理工伤保险待遇;在办理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民事诉讼。据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发生工伤事故后,有关工伤认定申请主体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方能进入工伤认定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工伤认定申请主体有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我国民事法律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第四条规定,前述“工会组织”包括职工所在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以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各级工会组织。因此,有权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相对比较广泛。

2 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分了两个层面规定:

一是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二是用人单位未在前述日期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以上规定,一方面能督促用人单位和其他申请主体尽快申请工伤认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关系。另一方面,规定劳动者及其近亲属的申请期限为1年,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规定的时效期限相同,对劳动者的保护较为有利。

3 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性质

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性质,争议较大。有的认为工伤认定的申请期限是除斥期限,因为该期限的起算点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而不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符合除斥期限的特征,且没有规定申请期限的中止、中断,属于不变期限。故申请主体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出认定申请的,丧失的应是实体权利,而不是胜诉权。有的认为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应当是诉讼时效,而不是除斥期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限内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工伤待遇由该用人单位负担。该规定表明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并未丧失实体权利。因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期限并不完全符合除斥期限的特征。

另外,如将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界定为除斥期限,一旦劳动者因客观原因不能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其丧失的是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实体权利,将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还有人建议完善我国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制度,即申请时限的起算点应设定为:“因事故导致的伤害发生之日”,另外以客观标准补充完善,以加强其确定性:事故发生之日为伤害发生之日;如果事故伤害存在潜伏期的,以因事故导致的伤害发生之日起算;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申请延期,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不属于受伤害职工自身的原因超过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申请期限内。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工伤认定申请时限不应该适用中止、中断、延长,但《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事故伤害发生之日”应为事故伤害结果实际发生之日。由于一些事故的特殊性,伤害结果在事故发生时并未出现,之后损害后果才发生。故如认定事故伤害结果实际发生之日为申请时限起算日,就可很好地解决一些特殊的工伤事故。

4 超过工伤认定时限劳动者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几种观点

目前司法实践中,关于超过工伤认定时限后,劳动者是否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以普通民事侵权案件直接受理超过工伤认定时限的工伤赔偿案件,分情况按人身损害标准或工伤标准赔偿。如201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第4条,如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建立工伤保险关系,因在工伤认定时限内,用人单位、劳动者及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未申请工伤认定,以致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劳动人事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应驳回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的申请或起诉,并告知其可另行主张人身损害赔偿,但用人单位对构成工伤无异议的除外。

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20条规定,劳动者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无法获得工伤认定的,仍可以以普通民事案件向用人单位提出请求。

第二种观点认为,如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赔偿。该种观点认为,未在申请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的后果,是无法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工伤赔偿,并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在错过申请时限后,职工不能向法院提出工伤认定及相关的民事赔偿。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未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时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可直接请求法院认定工伤,并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如《2009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9条规定,劳动者请求工伤待遇,未提供劳动保障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其起诉。但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就用人单位双方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进行审理:(一)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其受伤属于工伤的;(二)用人单位对构成工伤没有异议的;(三)非法用工单位与非法用工中的死亡人员就赔偿问题发生争议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不论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参加了工伤保险,超过工伤认定时限后,劳动者只能通过人身损害赔偿维护自身的权益。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而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中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的期限,是指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因此,如果因为超过了工伤认定时限导致工伤认定无法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法院应在工伤行政判决中直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认定劳动者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如属于,其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负担。

笔者的观点与第一种大致相同。当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因超过工伤认定时限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应按普通民事侵权案件审理,并按照人身损害的标准由用人单位赔偿。

按照 《 工伤认定办法 》 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工伤认定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职能,对认定不服,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劳动能力伤残鉴定的标准与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工伤保险待遇损失是依照劳动能力伤残鉴定确定的。而有权做工伤中劳动能力伤残鉴定的机构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未赋予其他机构此权利。

因此,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或自身原因没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则无法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因而也就无法确定工伤保险待遇损失。但是,如果因超过工伤认定时限,导致劳动者未进行工伤认定的,如一律不予保护,有损劳动者的权益。故此时可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认定不是劳动争议纠纷而是普通民事纠纷,则劳动者无需出具工伤认定结论,只需证明自己所受伤害与用人单位有关即可。如此,既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不会让《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形同虚设。

综上,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均未在规定的时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只能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劳动者坚持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工伤保险待遇损失的,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请求。为减少当事人讼累,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外的其他鉴定机构已经对劳动者的伤残等级作出鉴定结论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将案由从劳动争议变更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并参照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作出判决。

参考文献

[1]周湖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完善[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1).

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调整政策的探讨 篇2

《工伤条例》对定期待遇的计算办法有明确的规定,各统筹区有统一的标准办理定期待遇的计算和支付。但《工伤条例》对定期待遇调整的规定是:“由统筹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由于各统筹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期待遇的调整办法也不尽相同。

三项定期待遇中,对工伤职工影响最大的是伤残津贴,按《工伤条例》规定:“经鉴定为1-4级的工伤人员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停止缴纳养老金并按月领取伤残津贴,领取标准为:一级伤残至4级伤残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1-4级伤残人员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领取伤残津贴后,这份津贴就成为保障其一生基本生活的唯一收入来源。所以重点讨论的是伤残津贴的调待。

在实际工作中,就享受工伤定期待遇人员的管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1.随着经济的发展,近10年来社平工资和职工个人工资增幅较快,新增的1-4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与老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差额呈逐步两级分化的趋势。以我单位在四川统筹区参保领取伤残津贴的工伤人员为例,2012年新增的一例三级伤残,现领取标准为4601.6元,而金额最低的是一位92年发生工伤的老工伤人员,二级伤残,现领取标准为2368.80元,差距接近一倍。

其调待政策的特点是:1.1-4级伤残津贴按等级调整,保持了各等级间差额的比率;2.设置有保底金额,按相应比率反算,与当年本统筹区社平工资水平一致,有效控制了待遇的两级分化;3.待遇增长率与当年本统筹区社平工资增长率大致相当;4.按年度进行调整。但待遇调整生效时间是调待当年的4月1日,使当年实际调整效果缩水25%。

广东佛山工伤保险待遇提高消息 篇3

探索部分手术按病种付费

市社保局统计,去年,全年职工保险基金收入247.5亿元,支出199.6亿元,当期结余47.9亿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社保局副局长李剑文透露,今年,我市将继续完善、推广医疗费用信息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医保监管水平。同时,今年将研究取消医保享受待遇等待期,完善居民门诊医保制度;以及探索按病种付费的结算方式。

据介绍,目前,我市医保报销是所有病种合并一起,统一通过总量控制结算的。如果实施按病种付费,则将根据我市医疗费用水平,梳理出适合此种报销方式的手术目录,并制定各级各类医院的报销比例、报销待遇等,进行单列核算、报销,让市民对这些手术的费用、可报销比例一目了然。

城乡居保养老待遇将提至155元

今年,我市将做好20企业离退休人员年度调资工作,并适时启动因视同账户利率计算方法变化带来的我市部分退休人员待遇重核及补发工作。而全市城乡居保养老待遇,将从月人均135元调整至月人均155元。

今年4~6月,我市将启动今年的退休人员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我市将改进今后的认证模式,除对年纪较大、卧床不起、行动不便、居住异地等等离退休人员提供多项便民的资格认证服务外,还计划向广大离退休人员征求意见,拟推行更便利快捷的人脸识别认证技术。

“具体政策文件将在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后根据佛山实际出台。”李剑文表示,这项政策涉及所有企事业机关单位,影响面较大,但从1988年起,我市市直机关单位都要缴费参保,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各区陆续启动机关单位缴费参保工作。因此,“并轨”政策对我市带来的震动不会太大。

继续调整伤残津贴等待遇

今年,我市将继续调整伤残津贴、工亡补助金、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同时,在去年已实现13家医院即时结算的基础上,今年,将在全市五区的工伤协议医院,全面铺开工伤保险医疗费即时结算工作。

李剑文说,过去,工伤职工的治疗和康复分别在两家医院享受。为了取得更佳的疗效,使工伤职工尽快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今年,我市将探索在工伤职工就医人数最多的医院开展康复业务,使工伤职工在治疗伤情的同时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社保服务延伸至村居

截至12月底,我市完成社会保障卡制卡471.61万张,激活395.70万张,激活率为83.90%,户籍人口发卡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我市将加快社会保障卡发卡和功能应用拓展工作。社会保障卡将成为统一通用的电子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等94个应用项目将100%全面开通。

目前,参保人凭社保卡可在医院收费窗口结算外,还可在市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门诊特定病种待遇自助结算,在三水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普通门诊自助结算。今年,我市将逐步实现全市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自助结算。

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 篇4

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承担主体不同: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承担,而工伤保险待遇由社保机构承担。职工在受到工伤后享受工伤待遇是其享有的法定权利,如果因单位的过错致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那么本应由社保机构负担的费用则需由单位来负担。

工伤待遇的支付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大部分的工伤待遇款项;一种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款项。进行工伤认定并非是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而只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置程序。只有在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赔偿项目时,才必须以法定的行政程序认定为工伤为前提。若双方都没有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享受工伤待遇。法院在审理时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判断职工是否构成工伤,是否能够享受工伤待遇。

按照法律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对于用人单位和职工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对单位而言是“应当”,是一种义务,对职工而言则是“可以”,是一种权利。职工有权不申请工伤认定,但并不因此免除单位负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因此,职工没有法定义务去申请工伤认定,在这种情况下,只是用人单位丧失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赔偿款项的机会。而那些因工受伤的劳动者在丧失了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司法救济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流程 篇5

一、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时,应提供以下材料,并交验原件:

1、填写《厦门市工伤保险待遇审核表》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申请表》;

2、工伤确认书复印件;

3、劳动能力鉴定书(属轻伤职工在医疗终结后自愿放弃劳动能力鉴定的,提供《厦门市工伤职工医疗终结临床体检与诊断表》)原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费发票和住院费用总清单原件及经批准转外就医的交通费发票原件、住宿费发票原件;(医疗费发票由商业保险机构报销留存的,提供加盖该机构公章的分割单据及原始票据客户联复印件,并提供申领人的的书面情况说明方可受理手续)

6、病历、出院小结复印件,或死亡证明和户籍注销证明复印件;

7、职工社会保障卡复印件;首次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3个月内)发生工伤,还应出具地税部门已受理的登记申报单(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8、属建筑企业参保职工的,应提供职工《职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书》复印件;

9、申请待遇转入个人账户的,提供本人签名的银行卡复印件及单位转账说明;

10、申请定期待遇(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及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提供有“银联”标志的厦门本地银行卡复印件

11、属交通事故的,提供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调解书(交警部门盖章)或人民法院判决书复印件;

12、属其他第三者责任导致的,提供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其它经济赔偿协议书(调解书)等有效证明;

13、属建筑企业48小时内紧急临时用工发生事故的人员,还应提供由地税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设管理行政部门共同确认的《参保工程项目未及时申报名册职工工伤按参保职工处理申请确认表》原件;

14、退休(退职)职业病职工,提供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退休(职)审批表》复印件。

15、职工因工下落不明,其供养亲属确有生活困难,申请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需提供单位及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

二、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应提供以下材料,并交验原件:

1、供养亲属户口薄和身份证复印件;

2、家庭成员与工亡职工关系的有效证明;

3、无经济来源的,或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提供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原件;

4、属遗腹子的,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原件;

5、属孤寡老人或孤儿的,提供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原件;

6、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就学证明或相关部门出具的未就业证明原件;

7、属养父母或养子女的,提供户籍所在地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原件;

8、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供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出具的《劳动能力鉴定书》原件。

三、属特殊情形的,还应提供相应情形的审批资料:

如:《延长停工留薪期确认书》、《厦门市工伤职工特殊医疗、康复费用核准表》、《旧伤复发确认书》、《医疗依赖确认书》、《厦门市工伤保险转外就医审核表》、《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康复治疗确认书》、《配置辅助器具确认书》、《厦门市工伤保险职工购置安装康复器具核准表》

附件下载:

申请基金先行支付工伤待遇书.doc

(新表1)待遇审核表(1-4级、含死亡).doc

5级以下轻伤(新表2).doc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申请表(新表3).doc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补助申请表.doc

工伤保险转外就医审批表(新表4).doc

厦门市工伤保险转外就医核准表.xls

厦门市工伤医疗费分割单据.doc

购置安装辅助器具审核表.doc

一次性计发全部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申请表.doc

厦门市工伤职工医疗终结临床体检与诊断表.doc

厦门市工伤职工特殊医疗、康复费用核准表.doc

工伤异地就医申报审核表(新表6).doc

社会保险待遇竞合问题研究 篇6

一、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的规范排除竞合

所谓规范排除的竞合, 是指同一事实符合不同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但其中一种请求权规范排除另一种请求权规范, 以致只适用第一种规范。 (4) 此种情形也被称为法条竞合, 是首先在刑法学上确立的学说, 后被引入民法学。在此, 请求权仅以满足一次为合理, 真正有效的请求权只有一个。优先适用的请求权通常可按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后法优于前法等原则判定, 也有时须根据规范的目的进行判断。在社会保险法中, 发生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规范排除竞合的情形较为常见, 其发生根据更多是由于不同的请求权规范设置的目的各异, 因而应使依其目的须优先适用的请求权规范排除其他规范。比如, 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待遇均包含医疗费用给付,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待遇均以货币待遇为主, 都存在规范排除现象。以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为例, 二者同具保障医疗费用功能, 当发生职业伤病时, 如被保险人可受领两种保险待遇, 则超出被保险人的需要, 有违社会适当性原则, 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浪费, 故在此应使被保险人仅得行使一项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工伤保险制度脱胎于私法并与劳动法关联密切, 其所贯彻的无过失补偿、雇主缴费、预防、补偿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在社会保险法体系中特色鲜明, 故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分别设立, 分别应对职业伤病风险和非职业伤病风险。若将医疗保险法与工伤保险法的关系解释为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显然不妥。合理的解释是, 工伤保险具有不同于医疗保险的特定目的, 应当对遭受职业伤病的被保险人优先适用工伤保险待遇, 而排除适用医疗保险待遇。“于此乃取决于各该规范的意义、目的及其背后的价值判断。基于某些特殊的理由, 法律可能想将特定事件作一致而终局的规定。假使因为部分这类事件也符合其他规范的构成要件, 因而将其他规范也适用于此, 则前述作特别规定的目标, 于此部分就不能达成了。因此, 应排除其他规范的适用。” (5) 《工伤保险条例》确立工伤保险的目的是, “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正是这类特定的目的使其获得了在应对职业伤病风险时优先于医疗保险适用的地位。我国《社会保险法》第30 条的规定, 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也正是基于此目的考量。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也曾对英国原有的工伤赔偿制度的利弊进行权衡后指出:“要求区别对待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与其他伤残, 至少要区别对待发生死亡或长期伤残情况的理由, 远比要求两者完全统一的理由充分。” (6) 自1946 年《国民 (工伤) 保险法》推行贝弗里奇的方案后, 时至今日, 英国仍然保持着“工伤保险对那些遭受工伤者给予特殊而优先的待遇。”“该优先地位不仅仍然存在于英国, 还存在于其他许多国家。” (7)

我国《社会保险法》第40 条规定:“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停发伤残津贴,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伤残津贴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可兼得, 对被保险人符合该两种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时, 采取规范排除竞合的模式, 其原因主要在于二者的保障目的。伤残津贴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目的有相同的一面, 更有不同。相同的目的表现在, 二者均为保障被保险人不能获取工资收入所给付的社会保险待遇, 一项给付即可实现目的, 故不应重复给付;不同目的表现在, 伤残津贴的目的在于保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目的在于保障劳动关系终止后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有权领取伤残津贴的被保险人是一至四级伤残职工, 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退出工作岗位, 但与用人单位仍然保留劳动关系;而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被保险人的劳动关系则已经终止, 其基本生活保障由养老保险基金承担更为妥当。故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养老保险待遇依其目的应优先适用, 使被保险人在劳动关系的不同效力期间的社会保险待遇实现合理的衔接。《社会保险法》第51 条规定,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亦体现了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规范排除竞合。

二、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选择竞合

选择竞合, 也称为替代竞合、择一竞合, 是指法律规定权利人享有两个或多个请求权, 权利人可以有选择地行使, 各个请求权的法律后果不可同时有效, 权利人实际上只能使一种请求权得以实现。 (8) “倘已行使其一时, 即不得再主张其他的请求权。” (9) 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选择竞合通常发生于被保险人的复数请求权内容不同, 而其结果又相互排斥的情形。《社会保险法》第16 条第2款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 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法》第27 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 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 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这两个条文均赋予被保险人两种权利, 可以选择行使, 但最终只能行使一种权利, 是典型的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选择竞合。被保险人的选择是有相对人的单方法律行为, 只需其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 自该意思表示到达保险人时生效, 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人均应受其约束。被保险人行使选择权后, 不得再变更其选择。

三、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聚合

请求权聚合, 又称累积的规范竞合, 是指以下情形:“同一事实, 或者基本上属于同一事实的情况可以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而产生不同的请求权, 这些请求权是针对不同的给付的, 而且都有效。……上述各种请求权, 权利人可以同时享有;它们相互并无妨碍。” (10) “当两个以上的法条规定同一法律事实时, 其法律效力并不必然是不能并存的。” (11) 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聚合通常发生于被保险人的请求权内容不同, 相互并不排斥的情形。如我国《社会保险法》第16 条关于被保险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规定, 同第27 条关于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而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 二者的给付内容不同, 相互并不排斥, 被保险人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请求权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请求权依其性质可以并存, 此即为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的聚合。在此情形下, “没有一个规范是穷尽性的规定, 当二规范的构成要件重合, 而且法效果彼此并不排斥时, 则二者可以并行适用。……其法效果彼此并不排斥, 毋宁相互补充。” (12) 在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聚合的场合, 被保险人的各项请求权可以同时或先后、就其全部或个别而主张。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的聚合在社会保险法中甚为常见, 其原因在于, 社会保险制度为更好地满足被保险人的多种生活需要, 所设计的待遇形式具有多样性, 被保险人常能够同时符合多种待遇的享受条件。如我国《社会保险法》第38 条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共九项, 相互之间大多并不排斥, 依其所生之请求权大多能够并存, 最易发生请求权聚合, 符合相应条件者可获得多重社会保险待遇。

四、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规范竞合

关于请求权规范竞合, 是指“存在着多个、但相互独立的请求权, 它们在内容上完全相同或者相互重叠。……所有请求权是针对同一给付的, 而对这个给付只能要求一次。如果其中一个请求权得到了履行, 由于它和其他请求权在内容上是重叠的, 则其他请求权即随之消灭。” (13) 拉伦茨认为, 如果同样的一个请求权可以根据不同的规范成立, 这主要是由于存在多种法律上的请求权基础, “是一个单一的、建立在多种基础上的请求权, 把它称为多数请求权基础, 或请求权规范竞合。” (14) 在民法实务中最常见的此类问题是基于契约责任的请求权与基于侵权责任的请求权的竞合。在理论上, 对此类竞合的说明存在着请求权竞合说与请求权规范竞合说的争议。 (15) 而社会保险法对于各种类型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的区分在立法之初即有预见, 并较为重视, 实务中亦常发生, 故于社会保险立法及实务上均已形成相应的成例, 又因请求权竞合说与请求权规范竞合说均不否认权利人的选择权, 且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不可转让, 故采请求权竞合说或请求权规范竞合说所可能产生的效果差异, 在社会保险法中不易发生, 不论采用哪种学说, 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一致的, 此类理论争议在对社会保险待遇竞合的处理上并无影响, 故在此仅以请求权规范竞合说为依据进行说明。在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规范竞合时, 被保险人拥有建立在多种基础上的针对同一给付的请求权, 应以赋予被保险人选择权为当, 但不应双重请求。“法律之适用, 非纯为概念逻辑之推演, 实系价值评判及当事人间利益之衡量。” (16) 在以保障社会保险权实现为宗旨的社会保险法中, 对于被保险人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规范竞合问题的处理, 更应依该宗旨, 按照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原则处理。我国《社会保险法》第17 条、第38 条第8 项、第49 条第1 款分别规定, 在参加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死亡的、参加工伤保险的被保险人因公死亡的、参加失业保险的被保险人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 其遗属均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 该三种丧葬补助金的内容相同, 如在遗属符合其中两项或三项的请求权条件时可同时领取, 则有违该补助金的功能, 又因对该三种丧葬补助金不易区分哪项更应具有优先性, 赋予作为社会保险受益人的遗属以选择权, 不失为可行的办法。因而, 《社会保险法》第49 条第2 款规定:“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 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即为典型的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规范竞合。依据该规定, 受益人做出领取某一种丧葬补助金的选择, 则依其意思表示赋予法律效果。依请求权规范竞合理论, 被保险人死亡的事实所产生的遗属的请求权是单一的, 只是具有多重的法律依据, 受益人行使的权利只有一项, 其所选择的仅为法律依据而已。

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 篇7

我是一名公司员工,今年3月上班途中,因搭乘的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致残。我在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保险补偿的同时,也向肇事方请求侵权赔偿。结果,经认定为工伤后,我获得了一笔工伤补偿款,但肇事方却以我已获得了工伤补偿为由,拒绝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请问:受害人享受工伤保险补偿后还能享受侵权赔偿的待遇吗?

读者 王琳

王琳读者:

工伤与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竞合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工伤保险补偿关系,与侵权人之间形成侵权之债的法律关系。工伤保险补偿关系成立与否,无须考查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使工伤事故系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所致,或者是由于受伤职工本人的过失所致,都不影响受伤职工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补偿。同样,侵权之债的法律关系成立与否,与被侵权人是否获得工伤保险补偿无关,即使用人单位已经给予受伤职工工伤保险补偿,也不能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因此,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具有双重主体身份——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职工和人身侵权的受害人。基于双重主体身份,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补偿,同时还有权向侵权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也就是说,受害职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补偿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双重待遇,肇事方以你已获得工伤补偿为由,拒绝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2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肇事方拒不赔偿,你可向法院起诉索赔。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什么? 篇8

2. 一级至四级的伤残津贴: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 五级至六级的伤残津贴: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0%、6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4. 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5. 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6. 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7.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 篇9

2009年1月11日,章某招录年仅15虚岁的初二学生小倩到其开办的机制砖厂做寒假工。同月22日,因电源切换时机器失灵致小倩的左手被机器压伤。经诊断为挤压伤。左手拇指、食指近节开放性骨折伴动脉、神经、肌腱损伤,为七级伤残。事后,小倩要求章某赔偿医疗费用和一次性工伤赔偿金。章某则认为小倩是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其与小倩之间的劳动关系违法,且仅为寒假工,因而小倩不属于工伤主体,不应享受工伤待遇。这种说法对吗?

读者林虹

林虹读者:

小倩受伤应当视同工伤,其请求成立。

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 篇10

一、养老金待遇不公现象及其原因

《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确定最低标准, 并根据物价变动和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长期缴费的, 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原先的城居保和新农保均规定基础养老金为每月55元, 新的城乡居保出台后, 基础养老金调整为每月7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地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投资收益等组成, 个人缴费又分为12个档次, 供个人自由选择, 地方政府对选择500元以下缴费档次的个人给予不低于每年30元的补助, 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的个人给予不低于每年60元的补助。个人账户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存储额除以139。现假设参保人连续15年以同一档次缴费, 并以3%的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个人账户计息, 经测算可得各缴费档次的月待遇水平, 若选择每年100元的缴费档次则到60岁后每月可领约92.71元, 就算选择2 000元的最高缴费档次, 养老金待遇水平仍只有每月约358.91元, 养老金待遇水平甚至不如低保水平。由此可见,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是比较低的, 而就在这一低水平待遇的背景下, 还存在经济待遇的不公平现象。

(一) 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之间养老待遇的不公平

新农保和城居保虽因《意见》的出台而走向合并,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推进, 是对传统户籍制度的有力冲击, 但现行制度改革并不彻底, 仍存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双轨运行的状况, 据人社部发言人李忠称, 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达到2 200多元。而同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则要低得多, 就算选择最高缴费档次, 城居保的参保人员也只能领取每月约358.91元的养老金, 经统计得知大多数人仅以最低档次入保, 其养老金则更少了, 每月不足一百元, 可想而知, 养老保险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目标成为了一句空话, 居民的养老金大约只占同期职工的六分之一, 显得极不公平。而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何在?从基金来源看, 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缴纳, 而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则少了企业这一重要的缴费主体, 《意见》中虽有提及集体补助, 但由于并无强制细则以及当前我国集体经济现状, 这句话往往流于形式, 使得城居保的基金积累紧靠个人缴费和少量的政府补贴, 加之城居保这一政策实施时间尚短, 个人账户积累必然不足, 这些均导致了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待遇的巨大差距。

(二) 不同地域间的不公平

以基础养老金为例, 《意见》中只规定了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为70元, 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但又并未对调整细则作出详细规定, 这就导致了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差别巨大, 据人社部对2015年各地城居保实施情况的统计得知, 上海的基础养老金位居全国首位, 达到每月660元, 北京天津紧随其后, 分别为每月470元和245元。而其他省份基础养老金则比较低, 例如黑龙江、湖北、贵州等地仅达到了最低标准每月70元, 可看出, 基础养老金的地区差异最高达到了九倍多, 虽然说各地确实存在经济差异, 生活消费水平确实不同, 但经济水平的差距显然没有基础养老金差异之大, 这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不利于人口全国范围流动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 加大了社会不公平, 可以说这一状况是由顶层制度设计不够合理造成的, 即制度没有根据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给出相应的补缺措施, 导致经济落后地区被经济发达地区甩在了大后方。

(三)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间的不公平

《意见》的出台, 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实现统一, 两者养老金待遇实行一致标准, 表面上看来, 这是公平的体现, 消除了对农民身份的歧视, 但仔细想来会发现仍有不妥, 综合考虑城市与农村物价差异、需求差别、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保障等因素, 可以发现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要高于在农村生活的成本, 也就是说在给予二者相同养老金的情况下, 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会不如农村居民, 这就造成了二者隐性的不公平, 所以说实现城乡公平不是简单地给予其相等的物质待遇, 而是在消除户籍歧视的前提下, 保障其享受权利的同等性, 赋予相同的养老权利, 而在物质待遇上仍要考虑到城乡经济差异。

二、对提升经济待遇公平性的建议

(一) 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

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不合理, 造成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统筹全局、着眼未来, 充分考虑政策实施的连锁效果, 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的同时要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 以期制定出合乎国情、利于民生的政策, 切实保证社会公平性, 例如加大农民种粮补贴力度, 确保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以保障其有足够能力参保。

(二)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

城乡居保与职工保差异的存在势必要求提高城乡居保的待遇水平, 而城乡居保中缺乏单位这一重要缴费主体, 这时国家必然要承担起保障责任, 目前每月70元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显然过低, 国家财政应加大投入力度, 切实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并增加对居民的缴费补贴。例如建立国有资产划拨为养老金的固定机制, 加大福利彩票基金的划转力度, 形成养老金的多方来源渠道。

(三) 扩大制度覆盖率, 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

首先, 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让广大城乡居民弄清政策实质;其次, 加强对城居保经办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培训, 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这些都有利增强政策的公信力与吸引力, 激发参保热情, 以扩大城乡居保的覆盖面最终达到增加基金积累、提升保障水平的目的。

(四) 大力发展经济,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东中西部地区养老待遇水平的差距, 很大方面是由于地区经济水平不一, 各地财政实力不同造成的, 要想消除这一不公, 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样这些地区的政府才有足够资金提供补助, 居民个人也才有足够能力参保缴费, 而这一过程自然要求中央政府给予落后地区更多的财政倾斜。

(五) 城居保和新农保合并的背景下, 物质待遇方面适度向城市居民倾斜

城乡居保的合并本来是一种进步, 但这一进步是表现在养老权的同一性上, 即不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有权享有国家提供的养老待遇, 并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提供同样的服务。而城市与农村经济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 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经济物质给付方面采取灵活性原则, 向城市居民适度倾斜以消除隐性不公, 例如可以在实行相同待遇标准的前提下, 根据城乡经济差异大小对城市居民提供一定的物质扶持, 譬如提供食品券, 当然扶持力度要适中, 具体应根据城乡具体经济差异确定, 不可使城乡居民经济待遇差距过大, 以补足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物价之差为限。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EB/OL], 2014 (5) .

[2]人民网.人社部:企退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超2 200元[EB/OL], 2015-10-27.

[3]薛惠元, 仙蜜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差异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14 (1) .

成都工伤保险待遇报销流程 篇11

职工退休后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工伤保险待遇

一、10月1日以后初次被诊断鉴定患有职业病的退休人员,已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以原鉴定结论做为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依据;被鉴定为1-4级的退休人员,调整待遇所需资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

二、鉴于职业病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职工退休前曾经从事过有毒有害生产工作,退休后未继续从事有毒有害生产工作,1910 月1日以后初次被诊断鉴定患有职业病的退休人员(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或退职生活费的人员),不进行职业病的工伤认定,可申请管辖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关的工伤保险待遇。

1、计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退休人员初次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的本人基本养老金(退职生活费)为基数;治疗职业病的费用,按照规定予以报销。所需费用: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后退休的,其费用按规定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前退休的,其费用由原所在单位支付。依法破产单位破产时职工工伤保险费用已经清算移交给社保机构的,退休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

2、被鉴定为1-4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按退休时的养老金计算办法从鉴定的下月起调整相应的待遇。其所需费用:在当地实行工伤保险统筹前退休的,在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在当地实行工伤保险统筹后退休的,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原所在单位支付。

3、原《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退休人员能否参加职业病鉴定有关问题的复函》(川劳社医函[]51号)不再执行。

因工死亡职工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的标准:因工死亡职工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50个月成都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停工留薪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的规定: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负伤或被诊断、鉴定为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的期限。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受聘期间因工伤残是否享受定期伤残抚恤金的问题:退休(含退职,下同)人员,已按政策规定按月领取了基本养老金的,在受聘期间因工负伤(伤残l一6级)不再享受定期伤残抚恤金。若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低于国家规定的定期伤残抚恤金标准的,由用工方补足其差额部分。其基本养老金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规定的企业退休人员增加标准进行调整。

退休人员受聘期间因工伤、亡,除上述定期伤残抚恤金外,其它工伤保险待遇,按川劳险〔1993〕94号文件和现行规定处理。

工伤保险待遇收款申请书 篇12

佛山市 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工伤职工 的工伤保险(□医疗康复待遇 / □伤残待遇 / □死亡待遇)核算后,请将款项划入□单位/ □个人的银行账户。

开户银行:,户 名:,帐 号:。

用人单位(公章): 工伤职工或近亲属(签名):

申请时间: 申请时间: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备注:此表可在社保经办机构的网站上下载。

广东省工伤保险待遇 篇13

一家建筑公司曾把其承包的建筑工程中的电梯安装部分, 全部发包给李某个人负责, 而李某并没有相应的法定资质。半年前, 我受雇于李某从事安装业务时, 不慎因卡住双脚而严重受伤, 不仅住院治疗4个多月、花去19万余元医疗费用, 还落下七级伤残。鉴于李某无力承担赔偿责任, 我曾多次要求建筑公司担责, 但其一再以我并非其所聘用, 甚至对我被李某所雇一无所知为由拒绝。我向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后, 其也做出了不予受理决定书, 理由为我与建筑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请问:在不具有劳动关系的前提下, 我是否绝对不构成工伤?

读者:肖某

肖某读者:

你的情形同样构成工伤, 即建筑公司、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的做法是错误的。

上一篇:编故事类面试试题下一篇:公积金贷款短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