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方案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中小学校长培训方案

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

摘要山西省晋中市自2017年8月起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改革党建管理方式、校长任用方式、学校治理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等,形成了“党建统领、专家治校,归口管理、岗薪相随,简政放权、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在实践中,晋中市统筹布局,重点解决干部进退、经费保障、组织实施、内涵发展等问题,构建了新型校长管理体制,促进了校长专业化成长,激发了办学活力,盘活了区域教育发展。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校长管理体制;管办评分离;办学自主权;县管校聘;教育家办学

文献标识码B

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构建全新的用人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是教育部门转变管理职能、提升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自2017年8月起,晋中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系统设计、兴利除弊、依法改革、保障有力”的思路,基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原则,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预定的改革任务。与此同时,晋中市通过抓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撬动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

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构建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

在实践探索中,晋中市形成了“党建统领、专家治校,归口管理、岗薪相随,简政放权、系统联动”的“晋中方案”。

1. 改革党建管理方式,突出党建统领

晋中市把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建工作作为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先手棋”。启动改革之初,就针对全市中小学党组织存在多种隶属关系、中小学党建管理主体不一致、“三基”建设责任难落实、管理难度大等状况,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教育工委和教育纪工委,将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全部归口到市、县教育工委管理,理顺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规范了中小学党组织建设。

改革后,全市基層公办学校党组织达到652个、民办教育机构党组织达到54个,均选优配齐配强了党务干部,并与业务干部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了学校基层组织、基层党务工作“全覆盖”。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党建统领,实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从高级中学到幼儿园,都把党建工作与职级制改革有机融合起来,从而让学校真正变成“好书记引领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办出一所好学校”的干事创业舞台。

2. 改革校长任用方式,突出专家治校

这次改革,晋中市坚持“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的导向,依据2017年中组部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晋中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校长全部去行政化、摘“官帽子”,一律归口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管理,并实行聘任制。具体来说,即取消全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中小学现有行政级别,各中小学干部原来具有的行政级别,纳入档案管理;新设立的中小学和新任校长以及学校其他干部,不再确定行政级别,全部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和聘任,形成了“高中阶段教育以市为主,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以县为主”的考核、评价、激励新模式。

与此同时,晋中市建立了校长职业发展的“四级九档”职级制度体系,包括特级校长、一级校长(分1、2、3档)、二级校长(分1、2、3档)、三级校长(分1、2档),实行校长任职资格评审制度,把政治要求、职业素养和专业标准作为校长任职的重要条件,有效推动了中小学校长由传统的行政“委任制”向职业化、专业化“聘任制”转变,从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

此外,晋中市还依托专业评价机构,参照《晋中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每年对校长进行一次年度考核,每两年对校长进行一次职级升降考核,每四年对校长任期业绩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价,将校长的职级薪酬与岗位挂钩,在校长队伍中建立了“校长岗薪相随、级别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

3. 改革学校治理方式,突出放权压责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落实放管服结合、管办评分离、责权利统一的综合性改革,应该用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完成校长聘任之后,如果落实不了校长的办学自主权,那么校长的责任就难以压实。为此,晋中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将赋予校长的事权、人权、财权,具体化为“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权”“副校长提名聘任权以及内设机构领导选聘权”“教师聘用权”“经费使用权”“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权”“学年度综合考核奖励资金分配权”“特色课程开设权”等七项权力,坚决把该放的放足放到位,让校长把该管的管好管到位。

在落实校长七项权力方面,晋中市教育局率先垂范,对于市直学校,将权力全部下放给校长,特别是在副校长提名、中层干部的聘用和教师的自主招聘方面,市教育局不插手、不干预。2018年以来,市直8所学校由校长提名聘任副校长26名,中层干部68名,自主招聘公费师范生和教师40名。各县(区、市)也纷纷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由校长提名副校长1152名,聘任中层干部2145名。在放权给校长的同时,晋中市还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进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压实了校长的管理责任。

4. 改革收入分配方式,突出全员激励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校干部教师的团队战斗力,晋中市结合这次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在保证原有工资待遇不变的前提下,设立“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校长职级薪酬”是为校长设立的,具体办法是:按照当地教师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0.5~4倍设立,共分“四级九档”,并且实行动态调整、薪随岗变的制度。即全市校长的职级工资分九个档次,最少的三级一档校长每年1.125万元,最多的特级校长每年9万元,一、二、三级校长的人数比例为3∶4∶3。“团队激励性资金”是为除校长之外的其他校级领导、班主任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设立的,即以教学班为基数核定团队激励性资金,依据学年度考核结果,按照“每班优秀10000元、良好8000元、合格6000元”的标准发放。团队激励性资金的50%用于班主任奖励,以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使班主任成为学校最抢手的岗位,有效破解了当前无人愿意当班主任的痼疾。这样的制度设计,改变了之前其他地方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只解决校长待遇,不考虑副校长和教师待遇的做法,打破了单一的绩效资金分配方式,有利于发挥校长团队的凝聚力,形成校长和教师的“责任共同体”,把改革的红利释放到实绩突出的每一名教职员工。2019年8月,市级财政为高级中学兑现激励性资金1550万元。全市中小学校呈现出校长和副校长带头听课、评课、带课,教师争当班主任的喜人局面。

二、统筹布局、重点突围,凸显“晋中方案”的改革特色

晋中市全面推行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呈现如下四个特点。

1. 市委牵头统筹,重点解决干部进退问题

晋中市委把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民生工程,列为市委深化改革的重点清单和亮点清单。首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组织、编制、人社、财政、教育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职级制改革领导组。其次,积极稳妥、审慎推进,召开座谈会、政府专题会、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共30多次,集中讨论研究职级制改革具体事宜,印发了指导全市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了改革动员会,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去行政化是“第一难”。晋中市委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原来有行政级别的教育干部实行档案管理,若因工作需要而组织调整,仍按原行政级别使用。目前,取消行政级别的9名原处级干部,已根据工作需要使用了2名,另外7名全部安排在学校党务工作岗位上。此外,市委还着力解决教育系统干部的出口问题,在2019年6月晋中市委组织的年轻化、专业化副处级干部遴选中,允许已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高级中学中符合条件的干部教师参与竞聘,其中有2名同志入围市委重点培养的30名年轻化、专业化干部行列,较好地解决了教育系统内外干部的进、退、转、留等问题,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畅通了渠道。

2. 政府担当作为,重点解决经费保障问题

晋中市的改革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晋中的改革属于“增量改革”,而不是“存量改革”。也就是说,这项改革是在保持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教职员工原有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自我加压,由财政部门另外增加一块“蛋糕”作为改革的专项经费。市、县两级财政每年需要专列经费1.2亿元,集中用于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其中市级财政负担高中阶段和市直学校校长的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每年约2000万元。县级财政根据县域内学校的数量和规模,每年拿出300~1700万元不等的资金,用于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校(园)长的職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3. 各部门齐抓共管,重点解决组织实施问题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有效推动了改革进程。组织部门主要负责理顺教育系统党建管理体制;编制部门负责核定中小学领导职数和中小学内设机构的规范设置;人社部门负责校长职级制改革中人事管理政策的宏观指导;财政部门负责经费的预决算和保障。

教育部门作为职级制改革领导组办公室常设机构,是组织实施职级制改革的主体单位和“施工队”,在校长竞聘上岗、职级资格评审认定、内设机构规范设置,以及人员聘用、考核评价、监督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评定高级中学校长一级一档、二档、三档职级时,不考虑其原行政级别,一律按照政治要求、职业素养、专业标准、工作实绩等要素评定。在评出的10名一级三档校长中,原来的处级校长仅5名;10名一级二档校长中,原来的处级校长仅2名;在评出的35名一级以上校长中,原来没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就有8名。再比如:2019年对高中学校和校长的考核,严格执行方案考核,1名校长被考核为不合格,不仅没发给其职级薪酬,还将其清退出校长人才库。

4. 学校自主办学,重点解决内涵发展问题

校长职级制的实行,使校长们免去了许多不必要事务的纷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和规划学校发展,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一线。据测算,与改革之前相比,校长们平均参加各级各类会议的数量缩减了4/5,研究教育教学的时间由改革前的40.0%左右提高到80.0%以上,校长人均年听课、带课、评课100多节,呈现了静心抓管理、安心抓教学的新常态。特别是特色课程开设权的落实,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特色办学,比如:经纬中学办足球特色学校,晋华中学办篮球特色学校,太谷二中办航空特色学校,全市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等,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了办学品质,保证了改革效果。

三、创设舞台、激发活力,以校长职级制改革盘活区域教育发展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区、市)积极推进,晋中市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序平稳进行,改革效益逐渐显现,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必须关注的问题。

1. 打破了人才流动壁垒,建立起新型的校长管理体制

改革以来,晋中市的541个办学主体学校采取平稳过渡和公开竞聘相结合的办法选聘校长,其中平稳过渡364人、公开竞聘177人,调离校长岗位85人。在整个过程中,免去了9名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处级校长、副校长职务;免去了5名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科级校长、副校长职务;7名市、县教育局干部聘任到校长岗位;13名校长重新定位自己,重返教学岗位;6名教师直接竞聘到校长岗位。“不当校长当教师,不当局长当校长,跳出机关到学校”等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校长职级制改革打破了人事管理的藩篱,使一批具有教育情怀、品德高尚、理念先进、善于管理、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走上校长岗位,为他们创设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 促进了校长专业化发展,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校长职级制改革,使得学校真正走向“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据统计,晋中市新聘任校长的平均年龄由改革之前的51周岁降到45.8周岁,校长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拥有中小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人数达到494人,占比91.3%;中学校长拥有中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人数达到179人,占比90.0%;本科以上学历459人,占比84.8%;拥有省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称号的校长312人,占比57.6%,全市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新聘任的校长都制定了任期规划,进行了任期目标承诺,校长培养培训提高全部纳入市、县培训计划,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

3. 优化了办学管理模式,撬动了区域教育改革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倒逼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甚至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构建了区域教育治理新生态。晋中市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使全市原来的1017所城乡学校(含农村教学点)优化整合为541个办学主体学校,形成了“城内学校+乡村学校”“乡镇学校+教学点”等“1+X”型的联盟式、集团化办学模式,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

基于晋中市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探索,我们认为,目前要在更大范围内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或问题。一是从财政投入上,作为“增量改革”,校长职级薪酬和学年度综合考核奖励资金会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压力加大。二是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需要配套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但由于现行管理机制体制的多方束缚,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三是校长职级制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独立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从法律层面、政策层面需要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尽快出台。

作者:贺利捷 王辉

第2篇: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培训方案\咨询网络建构及管理研究方案(讨论稿)

一、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1.心理咨询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系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中每项工作也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大力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或面临不同生活挑战的时候,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是正常现象,是一个发展问题,不能武断或一概解释为“病”和“心理素质低”,所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功能的发挥和有效性。

2.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生获得和谐的发展,也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校进行教职工职业耗竭的预防和调整工作,还要包括校园心理安全维护和危机管理中发挥专门的作用,整个工作架构需要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考量。

从三级预防体系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既有初级预防的功能,也有次级预防的功能,即在问题出现之前或最早出现的可能时机立即介入(初级预防),和在特定问题开始恶化(问题扩大化)或变成持久困扰的最早时间点上给予处置(次级预防),适当承担问题持续存在,此时介入以降低问题的严重性,与治疗类似(三级预防)功能;在此意义上,初级预防功能的发挥与学校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联系,次级预防功能的发挥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三级预防功能的发挥要在这项工作发展到较为理想状态时,在学校心理咨询系统中依靠基层学校和基于系统中跨校的专门学生咨询机构与医学心理合作/配合承担。

3.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最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不同于成人心理咨询,必须重视这种带有性质不同的差别;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是在学校体制中开展的,不同于在独立于学校体制的医院和社会咨询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有独特的资源和限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相对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医学心理治疗部门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区别并不只是一个病人与否和严重与否的问题,完整的学校心理咨询系统,需要包括对一些较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工作;

学校心理咨询可以和医学心理诊治部门配合工作,但不承担医学心理诊断、精神科诊断和药物、医学心理物理治疗。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绝不是在学校和教育系统内开设一个小型心理医院,或专业心理医院在学校中的延伸或初级诊所,也不就是孤立地解决常规新健康教育,或班主任、任课教师解决不了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

(二)总体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从专业规格、工作机制、网络构建、队伍建设、工作模式、质量管理,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综合考量,建构合理、务实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二、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质、专业规范和伦理标准的研究

考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学校教育机制的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系统的要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家”专业特质,界定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角色特点,坚持正向和发展性,建构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伦理标准。

(二)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及模式的研究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包括:心理健康资料采集与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普及与宣传、专门心理健康活动、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教师心理保健、危机预防与干预等。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不能是心理诊所式的封闭模式,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治疗师化”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学校心理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应善于与学校其他教育资源合作,结合“学校社工”的视角和工作方式,采取“合作模式”开展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和培训方案的研究

根据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建立符合实际的专业资格标准和系统培训方案,以及考核办法,还需要考虑咨询人员和督导人员的区别。

(四)中小学心理咨询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分层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是重点;学校咨询人员的继续教育、督导机制和团队建设,需纳入质量管理;形成一些制度。

1.省/市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2.区/县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3.校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五)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政策保障的研究

按1:800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并建立绩效认可与考评机制,纳入教师职称晋升渠道。

三、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实施与分工

本专题的研究在整合了各地优势资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要保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坚持专业性和伦理规范,以行动研究为原则,研究与实务并重,考虑地区差异,形成分类系统模型,形成典型,便于辐射推广。

(一)课题组组成及专题分工

见附件5:政策建议专题组子课题研究内容、负责人及课题编号。

(二)研究总体计划

作者:陶勑恒

第3篇:PICU护士能力培训方案

关键词 PICU 护士 培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414

为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质量,培养及提高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危重症护理能力,选拔优秀的护理骨干,对儿内科护士进行PICU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本文确定了以理论知识讲解、技能演示、模拟训练、一对一带教、教学查房等培训方法,细化了各项培训内容,全面的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与医生的配合方面进行了培训。结果参加培训的护士综合考评全部合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床位现有6张,归于儿内科统一管理,2011年年底我院的新大楼将会建成,将会设置32张床位的PICU病区,为了提前储备护理人力资源,2010年9月开始对儿内科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了3个月的PICU相关知识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质量,培养及提高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危重症护理能力,为今后分科室而选拔人才,选拔出PICU护理骨干到外省或国外深造学习,因为基于PICU的特殊性,要求每一名PICU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监护护理技能,护理人员掌握护理技能的程度和水平可直接反映出医疗护理的质量,同时也折射出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和可信度[1]。从儿内科护士中培训及选拔人才,更能节省时间、人力及财力,因为儿内科护士本身已经具备儿科的护理基础,基本技能比较熟练,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在心理素质方面,儿内科的护士基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作为一名合格儿科护理人员所必备的条件之一[2]。

培训方案:培训计划:对所有护士先进行培训再进行考核,从而可以提高整体护士的能力,优选出PICU护士。我们这次培训的形式有:理论知识讲解、技能演示、模拟训练、一对一带教、教学查房等;培训时间:时间相对固定,1次/周,每次2小时,这样护士可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培训老师的选择:从本科室挑选出各个专科比较专长的护士或医生进行培训,其中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护士长、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对于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做到全面化,尤其强调加强理论和仪器设备原理知识的培训,避免这次培训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层面上,让每位护士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涉及的有: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及原理;具体流程;各项指标;存在的错误方法等等;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面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及适应症;正确安装方法;参数的设置;参数的意义;各种报警时的处理方法;排除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保养方法;消毒;并发症及预防的护理措施等等。

培训内容,如图。

考核办法:由儿内科2位护士长对19名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试。理论考试内容为培训讲课的知识,满分为100分;技能操作是每人临考前抽签决定,每人从总操作项目里抽取2项操作,每项是50分,共计100分;最后的得分为理论考试成绩加操作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结 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随时听取大家的培训意见及建议,及时整改,来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经过这次培训的护士均在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试中合格,其中3名护士成绩突出,综合成绩95分以上。见表1。

讨 论

规范化培训是护士教育的重要阶段。对护士参加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等进行抽查,对规范化培训手册内容进行督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分析,由科室教学骨干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次监督检查的重点,持续改进低年资护士培训质量;培训学分管理由护理部统发展中医护理,助力优质护理

杨小芳

730050甘肃省中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415

中医护理要传承,更要发展。目前,在医改的探索中,我省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办法形成了甘肃模式,在全国打出了品牌,也为中医护理的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

2010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36)工程”活动以来,积极创建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的新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取得的成果

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要患者满意。“中西合璧,基专并驱”护理模式的应用,使我院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达99.2%,较之未开展前提升了4.1%。去年医院开展的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之一的18病区(风湿骨病科)满意度调查连续3个季度达到100%,稳居全院之首,同时,中医特色护理项目的开展也为科室和医院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为降低患者费用,减少抗生素应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体做法

夯实基础护理: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我院成立了爱心病房进行灾区伤病员的救治。护理部提出了:“夯实基础护理,落实陪护工作”的工作要求,并狠抓落实。开展了由专业的陪护人员进行一对一的24小时全程陪护,承担起全部的基础护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基础护理服务班职责、基础护理服务病人评估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服务工作登记表。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护理的各操作技术,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更新服务理念。对护士进行弹性排班,责任护士包干,分管患者。制定了健康教育知识及业务培训计划,加强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通过一些细节服务,体现护理的“优质”。

中医护理操作的普遍开展:共有蜡疗、数控治疗仪(导入液中药药包)、中频、敷药、熏蒸、足浴、手浴等20余项中医护理操作。在为患者实施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以耐心、细致的操作和良好的护患沟通体现优质服务的内涵。中医护理以其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护理流程的完善和新思路的融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推进,在国家大力扶持中医发展的大好时机下,作为综合性中医院,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进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中医护理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带着这种深切的感受,我们改变思路,对开展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进行流程和特色化设计,如口腔护理,改变以往教科书中口腔护理流程,请医生对中药组方进行加减,配制了“金豉清口液”,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再如洗脚,变洗脚为中药足浴,得到患者接受和好评。通过这些措施,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同时,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或让原来的一些治疗项目,如中药热敷等变得更为舒适,让中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显示出特色来。

中医特色专科健康教育的落实:依据中医辨证施护原则,从治未病、养生、保健、康复与三级预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实现定期举行中医健康知识大讲课、主要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饮食调护、中药药膳、养生保健、中药煎煮常识等。

多元化的护患沟通:重新修订了健康教育手册,完善和增设特色健康宣教专栏,配置了电子宣教系统,组织编写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指南》。并于5·12国际护士节进行了邀请患者参与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比赛。使患者从不同的角度走进中医护理、接受中医护理,更好地促进了中医护理的和谐发展,也为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增彩添色。

中医护理的专科化:在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基础护理的同时,没有忽视专科护士的培养。结合医院临床需要,成立了糖尿病护理小组、伤口护理小组、静脉输液护理小组、中医特色护理小组、骨科护理小组等专科护理小组。各专科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种活动,并对各专科的护理疑难问题建立了会诊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发展专科护理,培养专科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讨 论

优质护理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种趋向,要长抓不懈。对已开展的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建立长效评优机制,开展创优活动,年终进行评比。责任组长竞争上岗,对所负责的责任小组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评优。其他各病区学习示范病房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并积极申报开展优质护理病房。通过争先创优和激励机制,让大家都行动起来,参与到争创“优质”的行列中来。各级医院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和患者需求。具有中医特色的模式更适合综合性中医院优质护理的长足发展。

管理,实行护士学分登记制度,建立护士个人档案,对护士培训活动按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评先选优、年终考核挂钩。

通过这次的培训,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护士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在急救技能、理论知识、应变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能更好的胜任儿科护理工作,保证了PICU的护理质量,为医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PICU护理队伍奠定了基础。从这次考试成绩看,儿内科护士的技能操作好于理论知识,但作为一名ICU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监护急救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预见性的处置能力[3],各项素质的要求,综合能力要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不单单只是操作,而且护士还必须时刻更新理念,努力学习ICU的新趋势、新理论与新技能,拓展属于ICU护理领域的核心护理理念,以掌握不断发展和深化的ICU护理技能[4]。

以往进入本科室的护士主要以师徒带教为主,没有这种系统的、全面的带教方式,今后将把这种培训做成长期的规划,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更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调节这种不均衡状态,使培训常规化、标准化、系统化,让进入PICU的护士综合素质更强,能更好的胜任PICU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美玲,主编.现代护理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姜云仙,严翎,梁玉香.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105.

3 王欣然,王丽华.我市ICU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40.

4 周玉虹.ICU护士护理技能体系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5(24):13.

作者:刘萍

第4篇: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按照《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XX——2010全国教育干部培训规划》和《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地区教育局决定继续开展第三期中小学校长、学校中层干部远程培训工作,为保证远程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依托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的优质课程资源和科学严谨的教学教务管理,开展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作。通过远程培训,促进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自主学习,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逐步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远程培训为主要手段”的终身学习体系。

二、培训对象

全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以及政教主任、教务主任等学校中层干部,各进修学校校长、副校长、培训部主任及学校中层干部。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校长职业素质、校长能力建设、校长综合技能、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学课程实务、公共管理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等七大版块20个栏目。

四、培训学习时间和方式

全区第三期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时间是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4月1日。具体学习流程和学习方式如下:

第一,学员注册。学员凭借发给的学习卡上的编号和密码,登录大兴安岭教育研修网中的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大兴安岭培训中心平台,如实填写学籍卡,实名注册,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学员在启动之日起一周之内必须完成注册,否则取消学籍

第二,网上学习。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各为24学时。学员4——8月份,每月必须按要求完成2个必修专题的学习,具体学习科目将在网上公布。个人选修课可随时添加学习课程,总学时长为24学时。

第三,完成作业。必修课设置5道命题作业,学员要认真学习课程后,独立思考作答,严禁抄袭和传播,须在10月份前完成并提交所有作业。学员学习选修专题后,要在大兴安岭教育论坛校长培训专栏实名注册,完成一篇学习心得。

第四,完成研修成果。在认真学习课程基础上,学员要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日常工作工作实践,撰写一篇“研修报告”,可以是论文、案例和学习总结,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不得作为研修成果提交。2011年2月前完成研修成果并提交。

五、考核与结业

学员在完成24学时的必修课,24学时的个人选修课,5道作业题,一篇研修成果之后,可以获得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中国电视师范学院联合颁发的“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培训证书”,记入我区“十一五”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干部培训档案,纳入对校长的考核,与校长评优、评聘、晋级挂钩。按照规定,每位校长要完成三年累计144学时的远程培训任务,方可获得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培训证书。

六、培训要求

1.加强过程管理。加大对学员远程培训学习的监管力度,定期通报学习情况。教师进修学院师资干训科每月对学员总体上网学习情况、学校培训管理情况以及培训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等通报一次;对那些不积极上网学员,要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加强考核管理。实行远程培训实施情况三级考核制度。第一级学员考核:全体参训学员的考核与学员评优、评聘、晋级挂钩,学员届时完不成学习任务,未取得远程培训证书,在本教育系统组织的评优树先活动中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不得晋升职称,并予以通报;第二级学校考核,校长必须对远程培训负全责,要将学校校长和中层干部远程培训纳入学校发展和教学管理整体规划中,促进本校学员积极参加网上学习,要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视频课堂,以此促进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的有效整合,要在硬件设施、培管理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参训学员如有未完成学习任务,未取得远程培训证书,校长在本教育系统组织的评优树先活动中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不得评为骨干校长,不得晋升职称,并予以通报,学校不得评选先进单位;第三级各教师进修学校考核,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作已纳入对中小学校长、进修学校和县区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3.统一教学进度。学员在第三期远程培训启动之日起一周之内必须完成注册,否则取消学籍;学员每月必须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认真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和研修成果,不可突击学习。

4.补齐所缺课时。按照我区的培训整体规划,参加培训的校长和中层干部要连续完成三年144学时的学习任务。今年是第三期培训,只参加过一期培训学习的学员,今年要按要求补齐选修课48学时和10篇学习心得或反思;参加第二期培训但没有完成48课时学习任务和10道作业的学员,今年要在选修课中补齐课时和学习心得,并将心得或反思及时上传到大兴安岭教育论坛校长培训专栏。

第5篇:2016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2016年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1、2016年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提高我校本部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作到远程教育服务于教学,让远教资源走进课堂,走进教室。切实加强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作到“专人管理,全员使用”。不让远教资源浪费掉,使其拉动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农村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达到农村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维天

成员:蔡再梅林瑜林文亮

田应波刘一涛

三、成立远程教育教研组

组长:蔡再梅

成员:代元友刘小丽田琼

刚登学宋大强刘一涛

本期教研组成员除了开展好课题研究外,还要作好教师运用远教设备和资源,以及制作课件等进行考核和评定。

四、工作打算

认真进行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作好设备检查登记,切实按计划开展远教活动,提高教师运用远教设备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远教资源进行上课,管理员认真做好组织工作,使远教资源不闲置,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远程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远教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拟订各种管理制度及方案。

2、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3、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4、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详见《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户培训计划》)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6、开展1次安全教育活动。

十月份:

1、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2、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3、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

4、开展1次禁毒教育活动。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十一月份:

1、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2、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3、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

4、开展1次健康教育活动。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十二月份:

1、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2、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3、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

4、开展1次卫生教育活动。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元月份:

整理归档远教资料,作好期末工作总结,安排假期远教值班人员,完成计算机安全检查和定时通电等工作。

2、2016年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班10个,共有学生200多人,教师17人。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一套,电脑一台,电视机5台,dvd5台。虽然硬件设施十分短缺,但我们力争做到有限的设备发挥出无限的能量。

二、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现代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和大理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为指导思想,以我校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常规教学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有力的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全面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三、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探索教学,充分开发远程教育的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教师培训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

熟悉设备的正确操作和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篇二:老地小学2015--2016第一学期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老地小学2015--2016第一学期

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拟写人:颜昌旭

通过本学期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总结出方方面面的得失。现结合我校教师在培训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经验,把远程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一、学校设施:

学校设有教师办公室、图书室、仪器室、简易多媒体教室。

二、取得的成绩:

1、按上级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即: 组 长:郝勇(老地小学校长)

副组长:彭光友(副校长)

成 员:颜昌旭 刘登乾(果支小学校长) 陈文高(希望小学负责人)

2、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张贴于指定的位置。并由领导小组负责督促实施。

3、充分利用远教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党员干部、党员、农民进行培训,并作好培训记录。

3、抽取一定时间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远程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

4、结合学校实际,利用资源进行校本培训,拟定了教师培训方案。

5、整理和制作光盘,并登记入册,及时反馈到教师、学生手中。

6、重视安全教育。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

7、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生存危机意识、职业进取意识。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

8、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了服务和帮助。

9、做好常规电教工作。管好用好常规电教器材,在教学之中发挥了作用。

10、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校本教育科研,推进校际交流。营造更为浓厚的现代远程教育氛围。

11、建立远程教育实物明细帐。

12、做好远程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存档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1、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但是督促力不够。

2、由于远教管理员属于兼职,其他工作繁重,远教工作没有时间加大力度。

3、教师观念转变不到位,致使远教资源利用率没有得到提高。

4、校本教育科研没有发挥好优势,资源造成浪费。

总之,今年的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实际,一如既往地加强培训、学习,继续做好教师的培训及农村党员干部和热心的农民的培训。使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村党员和农民的农技能力进一步加强,以充分利用我校的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重大作用。篇三:2016合山市东矿小学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2016合山市东矿小学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创新精神、业务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建设为重点,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全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全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校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全体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一线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区级培训计划”(简称“区培计划”)和市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校级培训,全面提升我校全体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科学、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实施原则

1. 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网络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3. 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45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2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200学时。在总学时中,组织教师参加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10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 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 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 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 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

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加大区、市、县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训,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区、市、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工程。推动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十二五”期间,学校按照全校教师总数的10%选拔培训本地骨干教师,使我校骨干教师覆盖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校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各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并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县级及以上集中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组织特级教师、教育名师、骨干教师等巡回讲课和指导,对我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尤其加大对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3.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学科教师集中调训计划。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地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进行统一监测考试。根据监测考试结果,对在监测考试中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教师进行集中调训。通过集中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根据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本周期内,对我校骨干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创造条件让班主任“走出去”,开开眼界,拓宽视野,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

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7年,力争我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6.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实施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全体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7年,我校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力争达到大学本科以上的教师不低于20%。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不力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校本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把教师培训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工作当中。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全体教师要按规定参加各种培训、完成培训学时,通过各种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整合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与全国教师教育网联相衔接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培训基地建设,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

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立送教下乡、教师交流等制度。

加强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发校本培训教材,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八、保障措施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

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各职能 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聘用教师和培养教师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方案和实际情况制订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 配套经费落实到位。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政策保障

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优评模等的依据。

第6篇:中小学校长工作考核方案

一、考核对象、范围及时间

考核对象为全县中小学校长、乡(镇、区)中心学校校长。幼儿园长(高中校长按现行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工作考核每年12月底前完成。

二、考核程序

1、个人述职自评;

2、按照考核标准和办法自下而上由校长工作考核小组组织考核;

3、县教休局复审评价等次;

4、县教体局统一公布校长工作考核结果。

三、考核等次及基本标准

校长评价等次分为优秀校长、合格校长、基本合格校长。 优秀校长的基本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并正确运用教育理论、政策、法规管理学校;基本素质优良,履行职责认真,管理能力强,勇于改革创新,工作绩效突出;考核总分在90分以上,民意测验优秀票达参加测验人员95%以上。

合格校长的基本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熟悉并正确运用教育理论、政策、法规管理学校;基本素质较好,履行职责较认真,管理能力较强,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工作态度积极,能完成工作任务且成绩较好;考核总分为80-89分,民意测验优秀票达参加测验人员90%以上。

基本合格校长标准:基本素质、组织观念、工作责任心、履行岗位职责一般;基本能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考核总分为70-79分,民意测验优秀票达参加测验人员80% 以上。

在考核过程中,因校长本人违纪违规或学校管理出现严重问题者,应按《考核细则》如实评分,但不定等次,待问题查实后,按有关规定确定等次。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根据影响程度,由局考核领导小组确定评价等次。

四、考核结果的使用

1、 校长工作考核不是优秀等次的,年度考秀等次;

2、校长工作考核当年为优秀者,具有评选优秀校长资格、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参评各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3、校长工作达不到基本合格标准者,由任免机关免职。

五、组织领导

县教体局成立校长工作考核领导小组。

各乡(镇、区)中心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学校要成立校长工作考核班子,由学校组织、推荐有代表性的3-5名代表组成。考核工作在上级考核领导小组的指导和领导下开展工作。

六、考核上报材料

1、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学校考核小组成员名单;

2、校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3、考核工作总结材料;

4、基本合格校长专题材料。

以上材料每年12月底上报县教体局人事股。 附件:中小学校长年度工作考核细则

一、德20分

1、认真查找不足,整改扎实(5分);

2、深化教育管理;遵纪守法(4分);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4分);

4、办学目标、方向明确,制度健全,作风;厌主(4分);

5、廉洁自律,有奉献精神(3分)。

二、能10分

1、学历、计算机、普通话达标(3分);

2、 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 (3分);

3、岗位培训合格(1分);

4、办学目标明确,有中远期发展规划和措施(2分);

5、积极组织并参与教学研究并有相关论文(1分)。

三、勤10分

1、按规定出勤(2分);

2、加强对教师岗位考核,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安全、德育、特色工作等有督查记录(2分);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有读书笔记(2分);

4、管理、督查、指导有记录(2分); 5,有听课笔记且能保证听课节数 (2分)。

四、绩50分

1、办学目标15分

(1)执行上级规定,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政令畅通(3分); (2)实行目标管理,学期、学年度工作有计划及总结(1分); (3)重视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健全,有实施计划及总结(1分); (4)校园布局合理、整洁,文化氛围浓厚他分);

(5)专任教师学历和高学历达标

(1分); (6)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好 (3分) (7)抓学校特色工作有计划并组织实施,效果好 (2分); (8)加强安全教育,制度健全,有计划、预案并组织演练,学校无安全事故(2分)。

2、教育教学管理20分

以教体局综合评估考核为依据,一等(20分),二等(18分),三等(15分)。

3、校务后勤管理15分

(1)行政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工作协调,凝聚力强(3分); (2)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管理民主,支持群团组织工作(2分); (3)重视教师业务培训(2分); (4)管理规范;各种制度健全并上墙,档案资料齐全巴分); (5)重视教育信息收集、报送工作 (2分) (6)按规定项目标准收费并公示 (2分); (7)学校无D级危房(2分)。

五、廉10分

1、建立党风廉政责任制度领导小组,有计划并落实责任(2分);

2、严格遵守廉政法规,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2分);

3、规范办学和收费行为,实行财务、校务公开(3分);

4、遵守财经纪律,无小金库(3分)。

六、加(扣)分内容及标准

1、加分项目及标准

(1)当年受到国家、省、市、县党委、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分别加10分、7分、5分、3分; (2)具有高学历的加1分; (3)办学有特色、学校管理经验在国家、省、市、县推广的分别加10分、7分、5分、·3份。在省级及以上报刊介绍、推广的加5分; (4)当年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性学校的分别加5分、3分。 (5)注重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国家级加5分、省级加3分、市级加2分;获国家级一等奖加10分、二等奖加8分、三等奖加7分;获省一等奖加7分、二等奖加6分、三等奖加5分;市级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4分、三等奖加3分;县级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

(6)学校工作(含单项)受到国家、省、市县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分别加8

分、6分、4分、2分。

2、扣分项目及标准

(1)有班子不团结行为,损害学校形象的扣3分; (2)违反上级规定,学校被新闻媒体曝光的扣5分; (3)学校教师出现师德败坏,造成严重影响的扣5分; (4)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政令不畅、管理不作为的扣5分; (5)存在乱收费、乱办班、乱订教辅资料行为被查处的扣5分;· (6)学校出现严重安全事故的扣5分; (7)校长因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出勤实行抽查制,抽查时无故不在岗每次扣2分;

3、加分最多不超过20分,扣分下不保底。

第7篇:小学校本培训方案

大圩镇民乐小学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校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 “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修养及心理素质,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市局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规范学校的创建,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推广读书实践活动,进行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

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围绕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加强反思,推动教学进步。

三、培训方式和方法。

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远程教育等模式开展适合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可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以课例、实验、研讨、观摩、小组交流、答辩、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四、组织领导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组 长:陆务春

副组长:赵红波 李鹏

成 员:赖秀娟 李少萍 李炳县 杨美华 廖怀号 黄少芬 梁幼香 温兰珍

五、管理与考核。

校本培训实行学时学分管理。培训过程中要做好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培教师、培训形式、主讲教师等)。学校负责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学时和学分。

学期末由学校对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大圩镇民乐小学 2015年1月13日

第8篇:2011年诸城市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校长成长规律,加大校长培训力度,促进中小学校长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形成鲜明的管理风格和办学特点,更好地发挥骨干校长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培训对象及遴选条件

(一)培训对象

1.普通高中分管教学业务副校长; 2.初中骨干校长(正职); 3.小学骨干校长(正职);

(二)遴选条件

参训校长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积极进取,乐于奉献;身体健康,能够参加正常的学习活动。参训对象的选拔由各学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推荐确定。

三、培训时间及地点

培训时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 培训地点:诸城市教师培训中心

四、培训内容

1.高中分管教学副校长培训: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围绕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课程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学规划与制度建设;优化资源、培育特色学科;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等专题进行培训。

2.初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围绕落实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提升课程领导力;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技术;提高规范管理能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建构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特色以及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等专题进行培训。

五、培训方式

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7天,主要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和答疑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学习反思三个环节,通过专题报告、案例教学、参与教学、专题论坛、分组研讨、大会交流、综合考察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分散研修两个月,参训校长将所学、所思、所获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按要求提交相关的文本材料。

六、报名方式

各中小学确定培训对象后,将培训对象相关信息上报市教育局。

七、其他事宜

1.培训的往来交通费用由参训学员所在单位承担。

2.各中小学要认真做好参训学员的遴选推荐工作,并将培训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通知到参训学员本人。请各学校于9月30日前完成报名工作,并将参训学员信息表按要求汇总后发到zcjsjy@163.com。纸质版加盖公章后上交诸城市教师培训中心。

3.培训学员报到时请自备笔记本电脑及2寸彩色照片一张。初中正职校长、和小学正职校长报到时需上交本学校发展规划电子文本一份。高中教学副校长报到时需选择上交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评价制度或学科特色电子文本一份。报送邮箱:zcjsjy@163.com。

诸城市教师培训中心 二零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第9篇: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工程”的口号,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从今年起我校将举办我乡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考核与认定,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面向素质教育,面向课程改革,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先进性,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思想、较高教育教学技能与水平和一定研究能力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各学科骨干教师师德修养、学科知识水平、课堂教学技能与水平、科研能力、校本研修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有显著提高。具体目标如下:

1.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通过理论学习、榜样示范、吸收内化等,进一步提升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2.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水平。通过对新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研究、分析与反思,以及专业引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3.丰富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通过理论导师的引领、教材的研读、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教材体系,丰富专业知识,夯实教学基本功。

4.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理论引领、专著的研读,教学研究资料的搜集或运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5.引领校本研修能力。通过理论引领,实践观摩活动等,提高策划、组织校本研修的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和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培训的对象和条件

凡在职的中学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和中小学初级教师职务以上,未取得乡级骨干教师称号,并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可推荐为培训对象。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近5年考核中有一年以上“优秀”。

2.对所任教学科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近5年来在校级及以上开过3次以上公开课或讲座,教学效果良好。

3.近5年来,参加过县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或所撰写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或汇编3篇以上。

4.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已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模块)中级合格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能较熟练应用本学科常用的教学软件,制作课件。

四、培训形式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目标和要求,从教师继续学习的特点出发,拟采用以下六种方式培训:

1.专题讲座:聘请省内或市内的专家就某一专题进行讲座,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的大部分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完成。

2.交流研讨:由班主任组织开展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说课、片段教学、听课与评课、课件制作等教学基本技能实战训练。

3.课题研究:学员自主选题,班主任负责指导,学员要对课题进行切实的研究并做出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4.分散实践:在集中培训之后,学员回到本单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水平,指导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发挥骨干示范与辐射作用。

5.考核总结:在完成培训后,对学员的学习情况、业务能力、教学基本功进行全面的考核、认定。

五、培训过程

每期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研训。进行通识培训,整体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分散实践。时间约两个月左右。

第三阶段:考核总结阶段。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时间3天左右。

六.组织管理

建立班组织。培训班设立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班主任一名,全面负责班务工作;建立班委会,设班长一人,成立学习小组,选出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组织学习与研训。

七、考核与认定

(一)培训的考核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学习表现占20%。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分散实践阶段的工作表现和发挥骨干作用的情况等。

2. 教学设计占20%。以现场考核为依据。

3. 片段教学及板书设计占20%。以现场考核为依据。

3. 课件制作占10%。以现场考核为依据。

4. 课题研究占10%。考核依据为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5.以下内容考核占20%:

①同伴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1篇;

上一篇:作业优化设计案例下一篇:办公楼室内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