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感染护理干预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切口感染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切口感染90例的影响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指手术切开产妇的腹部及子宫,有利于分娩出婴儿。通常剖宫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产妇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剖宫产术后会造成出血、感染及休克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剖宫产创伤大,恢复慢,产妇的抵抗力随之下降,容易发生术后的切口感染。因此,预防术后切口的感染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对收治入院剖宫产产妇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雪梅

第2篇: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切口愈合和切口感染情况。 结果 予不同护理方案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照组79.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3.12%,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疗效和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 护理干预;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

[

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属于临床外科的常见院内感染,可对患者预后恢复和医院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加强并重视相关预防及控制一直属于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包括严格管理环境、严格控制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手术期间的抗菌药物等,对手术室的切口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主要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予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18~59岁,平均(29±6.38)岁,其中阑尾炎手术14例,胃部手术12例,胆道手术11例,腹部手术10例,肠道手术8例,甲状腺手术9例;对照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19~58岁,平均(28±6.76)岁,其中阑尾炎手术13例,胃部手术10例,胆道手术12例,腹部手术11例,肠道手术9例,甲状腺手术9例,排除其他感染因素。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且<60岁者;均符合手术治疗相关征象;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手术及应用麻醉药物的禁忌证[2]。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脏等内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理解和意识不清晰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者。

1.3方法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结合临床手术室情况,分析患者出现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杀菌意识观念比较薄弱、患者皮肤消毒不严格、室内空气感染和手术室器材的消毒不严格,进而造成患者切口感染[3]。

1.3.2护理干预方法 强化护理人员的杀菌意识手术室属于临床重要科室,消毒杀菌质量直接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所以手术室需要强化护理人员杀菌和消毒的意识以及加强医生无菌手术观念。实际管理中可以通过定期思想教育和操作指导进行规范,并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进行制度完善。切口感染相关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执行,结合患者切口的感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手术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皮肤的消毒不合格造成的切口感染问题,临床需要采取的措施分为术前皮肤消毒和清洁,减少皮肤的细菌量。针对需要除去毛发的手术部位,去除的时间需近手术时间,最佳时间为手术前一天或当天;并且注意患者皮肤表皮的疼痛、损伤和刮痕造成患者切口的感染发生。②手术室护理干预,首先需要严格加强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可造成空中细菌、颗粒进入切口进而机体感染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擦拭和空气净化,且对于手术室的临床应用器械需要进行定期的手术室消毒。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进行手术室人数的限制,降低细菌量。针对手术室的器械,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每次的定期氧气的湿化瓶、器械等消毒,并加强器械管理和检查,从而降低患者切口感染[4]。手术缝皮严格按照《外科学》手术操作要领执行操作,手术室术后护理、换药用具的消毒灭菌,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切口愈合。因此手术换药可予以单一包装换药包和拆线包。医生和护士人员需要严格洗手和消毒,应用一次性擦手纸,且换药时需要每人一擦手,换药主要由医生操作,护士在旁边协助换药。重视病房的空气洁净、消毒,并保持各物表面与地面的清洁。病室需要每日定时通风,换药前的空气予以紫外线的消毒,并予以地面消毒,废弃物定时处理,换药需要专人负责,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同时重视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干预,予以无菌纱布,此外,更换敷料应固定好,注意防止应用引流管患者的流液倒流,进而有效避免感染。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切口的愈合以及切口的感染发生情况。

1.5疗效标准

1.5.1临床疗效标准 依据相关临床标准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5]。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伤口愈合为甲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伤口愈合乙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伤口丙级愈合或出现不愈。

1.5.2手术切口愈合标准 依据相关临床标准将患者的手术后的切口愈合程度分甲级、乙级和丙级[6]。甲级愈合表示手术以后患者的切口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乙级愈合表示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欠佳,并存在积液、血肿和皮肤的坏死等症状,但是没有存在化脓;丙级愈合表示患者的切口存在化脓症状,并且需敞开切口,或切口需引流。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研究组有效62例,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有效51例,有效率为7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注: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之和)/组例数×100%;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人数52例,愈合率为81.25%,对照组患者甲级愈合人数39例,愈合率为60.94%;研究组丙级愈合人数2例,愈合率为3.12%,对照组患者丙级愈合人数12例,愈合率为18.7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乙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n(%)]

2.3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相关感染情况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3.12%,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18.75%,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相关感染情况[n(%)]

3 讨论

在临床中,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时常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恢复的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文献显示,手术室管理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手术器械、空气、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患者体质等因素,均可造成患者切口感染。加强并重视手术室各环节护理干预工作,这对患者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的降低以及提高医疗质量与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当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时,可造成切口的延期愈合,甚至是裂开,进而对患者后期的治疗产生影响,因此,手术室需要重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预防护理工作,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恢复。本研究中主要对手术患者予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研究组效果有效率96.88%,比对照组的79.6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手术治疗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针对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手术室护理干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从细节处管理,减少各类可造成感染的原因。因此,需要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医护工作者抗感染意识的树立,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有效降低手术室的细菌微生物,保证手术室空气和器械的定期杀菌,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最终提升患者疗效和预后恢复的生活质量[7,8]。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中,护理人员需结合可能造成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并随病情的进展进行修改和完善。护理人员术后需严格控制患者其他疾病的预防和发生,并予以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提倡患者食用高维生素、低脂肪和高蛋白等食物,保持足够营养摄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进而有效抵抗细菌感染的发生,同时手术预后注意抗生素的严格合理应用[9]。

近年来,临床相关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在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在王素佳等[10]研究中,通过设立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得出护理干预后的手术室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比常规护理患者低,表明加强并重视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管理及重视,对患者切口感染率降低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设立分组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并分析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得出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为81.25%,比对照组的60.94%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切口愈合中的有效可行性[11]。同时,本研究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关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临床手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深入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12-17]。

综上所述,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疗效和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涛,袁敏. 手术室防止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J]. 医药前沿,2012,29(17):234-238.

[2] 白岩峰. 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4(21):362-364.

[3] SilviaMunoz-Price,L.Birnbach,D.J.Lubarsky,et al. Decreasing operating room environmental pathogen contamination through improved cleaning practice[J].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12,23(9):467-469.

[4] Lucki M.M,Napier D.E,Wagner C. Preoperative car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during the wait time between emergency department discharge and operating room admission for surgical repair[J]. Orthopaedic nursing,2012,32(5):342-346.

[5] Emuna J,Kisner 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itiative: Implementations and observations[J]. Journal of Vascular Nursing,2011,29(1):516-521.

[6] 龚喜雪,卢梅芳.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91-92.

[7] 张小霞,舒光雅.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34(5):726-732.

[8] 李小霞,古秀清,陈小琼.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1):519-523.

[9] 史玉华.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96-1797.

[10] 王素佳,路艳.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71-872.

[11] 吴海英,全日红,蔡亚娜.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9(3):328-332.

[12] 李映敏. 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结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34(9):718-722.

[13] 刘莹莹,高健,周娟. 防止手术室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2):303-304.

[14] 文传凤,李玲,孟增红,等. 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69-71.

[15] 黄静,段丽丽,冯新玮, 等.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中压疮认知与防范行为培训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86-88.

[16] 王彩云,张颖. 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发展与展望[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5-8.

[17] 郭杰,王丽波,杨玉美,等. 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0-23.

(收稿日期:2014-02-26)

作者:蔡建芬 李晓丽

第3篇: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运用

摘要:目的 评价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运用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100例于2017年5月-2018年12月前,来我院行手术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能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对切口愈合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切口感染;骨科手术;综合护理;效果

患者在临床中行骨科手术,术后很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的发生,并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会愈合时间延长。同时,还会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患者一旦出现感染,还会很快扩及到全身,造成各大器官出现功能性障碍,严重的还会出现死亡[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100例于2017年5月-2018年12月前,来我院行手术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式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主要内容有:每日通风,保持整潔与干净的病房,对患者切口处渗血或感染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再对切口进行消毒之后,需要涂抹聚维酮溶液(5%),涂抹间隔时间为8h[2]。行饮食干预,嘱咐其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以及蔬菜和食物等,避免有便秘情况出现。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调整温度和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了更好的净化空气,在手术之前的30min 内开启空调,保持合格的洁净度。为了保证整个操作都在无菌状态,需要对手术室进行常规消毒,并严格控制室内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随意走动。对于手术间情况,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检查。在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切口的实际情况严密观察[3]。查看是否出现渗出液问题,并且要认真分析渗出液体的性质、量、颜色等情况。若是渗出较多的液体,则需要对敷料及时更换。患者在骨科手术后应多卧床休息,并严格控制下床次数。保持病房内安静,禁止不相关人员随意进出。同时为保证患者侧肢体不会受凉,应将病房内的温度保持23 -25℃范围内。为了加快切口愈合,可对周林频谱仪进行运用,旨在对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4]。

1.3评判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照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分析所得出研究数据,并行X2检验计数资料行(%)表示,在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手术中对无菌操作等严格遵守,会使手术的成功率进一步增加。但因为其它因素的干扰,也会使患者的切口有感染问题出现。例如,没有及时更换切口上的敷料,未有完全消毒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等。骨科手术患者一旦有感染出现,会使切口的愈合时间增加,甚至还会感染其它部位,严重的还会诱发其它感染,由此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5]。为此,需要对切口出现感染的因素认真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有效减少,在增强治愈效果的同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合理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可使细菌在空气中的密度减少,切断细菌的根源,使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进一步降低。同时还能使患者感到舒适。

坚持整个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既可以对手术的成功率提供保障,同时又可以使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的几率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密切配合骨科医生。同时,对换药、手术操作等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严格预防切口感染[6]。

在完成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切口情况密切观察。并对患者渗出液的颜色、性质等仔细分析,及时更换敷料。采用物理措施,加速切口的愈合。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说明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切口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能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对切口愈合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 刘艳. 河南医学研究. 2018(01):112-114

[2]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陈春红.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8):38-40

[3]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分析[J]. 杨淑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36):66-68

[4]疼痛护理管理对术后病患功能康复的重要性[J]. 陈青,唐静,文艳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0):79-81

[5]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理影响[J]. 何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02):38-40

[6]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 罗海燕. 西藏医药. 2016(04):69-71

作者:陈婷 董秋芳 欧阳凤 田小华

第4篇: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课件资料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毕业生论文

题目: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生:王瑞

指导老师:周小龙

2015年5月22日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搜索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手术环境、器械及手术操作尤为关键,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结论 手术室在术中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外伤者,急诊手术也较多, 污染严重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多伴有辅助检查,加上术中往往要植入一些内固定材料,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 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手术环境、手术人员、手术器械三方面管理来对预防骨科手术感染作一简要综述。 1.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

1.1术前访视时,评估患者情况、感染病灶是否及时诊治,如牙龈炎、生殖泌尿系炎、皮肤溃疡、肺炎、甲沟炎、足癣等;

1.2男性患者是否有前列腺炎等疾病,防止术后因尿潴留而插导尿管; 1.3术前晚是否遵医嘱非肠道途径应用预防性广谱抗生素;

1.4评估全身情况,对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是否给予积极的控制,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老年性肥胖等;

1.5仔细检查手术区域,对有局部进展性血管病变、有过局部手术史、感染史、手术疤痕严重者,应正确评估,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并避免皮肤损伤,以减少术后感染;

1.6必要时将有关情况向医生报告,争取主动合作。 2.手术环境管理

2.1 降低手术室空气细菌指数,提高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手术中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手术室空气的含菌量与手术进行的时间、人员的活动相关。调查显示,层流手术室无参观人员时的手术感染率较低[1]。据王海洪报道[2], 手术室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变化,开始时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高峰值,这说明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必须做好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每次手术前,相关设备要擦拭干净,每台手术后及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清洁消毒。还有研究显示,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手术接台间隙撤换布类、物品及送接患者,人员和物品流动引起的尘粉、纤维、微粒都会污染手术室内环境。因此对预计手术较复杂,估计超过3h的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如必须接台的,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减少工作人员的走动。接台手术间隙保持净化达到自净时间,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 2.2 手术室温度应适宜 手术室温度宜控制在 22°-2 5°。患者体温下降通常直接损害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还使血管收缩而降低局部组织氧分压,[3]从而使手术切口抗感染能力下降[4]。因此术中、术后要采取保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必要时使用温热盐水冲洗或保温垫进行保暖。 2.3 加强手术室内及周边环境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涉及的科室及患者较多,手术间内外空气直接流通是空气中悬浮细菌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四,故其室内环境和周边环境管理至关重要。对于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决不允许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区分出入通道,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应,使用内外对接车。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处 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5]。 3. 手术人员管理 3.1 对于手术患者

3.1.1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准备,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工作,降低患者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周瑜报道[6]备皮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而去除毛发的最佳方法为剪毛,无论是否去除毛发,清洁皮肤是皮肤准备中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急诊手术,特别有开放伤时,在手术室必须做好患者术前创口的处理,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术中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防止因手术时间长以及附近毛发、皮脂腺等分泌物对切口的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若手术巾铺巾时间超过4 h,应重新更换。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或贴手术膜。侯玉娟等报道[7]含碘手术薄膜对切口位置具有持续抗菌作用。对于骨科切口的冲洗,要选择合适的冲洗液,用0.5%碘伏冲洗切口预防术区感染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3.1.2适宜的备皮方法是降低手术切口愈合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等,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8]。清洁皮肤及剃毛备皮后皮肤细菌检出率可降至20%~60%,提示皮肤可以降低皮肤表皮携带细菌数量。且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愈近愈好,国内对于剃毛与不剃毛备皮研究发现,不剃毛备皮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剃毛备皮组。因中国人体毛较少,汗毛又短于1cm,故手术野未涉及患者头发、腋毛、阴毛时,没有必要剃毛。常用的备皮用具包括刮胡安全刀片、脱毛剂或电动脱毛器。现今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刮胡刀片和电动剃毛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备皮用具(刮胡安全刀或电动剃毛器)必须严格消毒。 3.2 对于医务人员 研究表明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在5~1O人,次数在5次以上的空气微生物监测合格率为5 3%;进人手术间的人数控制在 5人以下,且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合格率为100%,提示空气中的细菌多来自进入手术室的人员[9]。因此术中应严格限制进人手术室人数,30m2以上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超过人,对于必须器械商跟台时要有资质有备案,督促其无菌操作。进人手术室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各类区域的划分,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手消毒是控制手术发生感染的首要环节[10],手作为一切病原体传播的直接媒介,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1]。正确的洗手以及消毒方法将有效降低医院患者的感染率。改进洗手卫生设施, 使用壁挂式皂液装置,灭菌小毛巾,将以往的手消毒碘伏改为消毒效果更好的含乙醇、含氯洗手液。为了强化无菌操作意识,定期请专业人士进行思想教育、操作讲解等,定期检查,进行整改。手术室固定专科护士参加手术配合,熟练掌握 手术步骤及术中合理放置手术器械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骨科内固定手术、假体置换手术器械较多,常规器械放在便于陕速取用处,植入器械及后期使用的物品按使用顺序放在另一器械车上,并分别用治疗巾遮盖。洗手护士在接触、传递植人物时可用纱布包裹。术者在进行植入操作时要更换手套,并清洗手套上的滑石粉,安放过程中防止植入物与手术野的皮肤接触。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手术开始前将术中所需一切物品带入室内,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患者摆放好体位后再建立无菌台,对于术中经常C臂透视,应注意保护无菌台,特别是切口区的保护[12]。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技巧,缩短整个手术过程的周期,同样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手段。 4. 手术器械管理

4.1 手术器械操作应规范化 若管理不到位,科室不过问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过程,则无法保证手术的安全。手术室护士对成套手术器械的了解依赖跟台人员,不利于护士的业务发展和器械操作规范

[13]

。因此,在手术开始前认真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潮湿现象。贵重植入物开启前巡回护士要与手术者再次核对型号后再开启。植人物未立即使用的要用治疗巾包裹,放置于安全处。

4.2 各种手术物品的灭菌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并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才能保证达到灭菌效果。对能耐热、耐湿 、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的原则。 4.3 建立一套完善的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器械商外包装袋等, 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严格监测外来器械的质量, 特别要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灭菌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使用,其感染危险性比普通手术器械大得多,所以应将其管理与医院供应中心结合起来,在清洗和包装外来手术器械时,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规范执行。对每一件器械和灭菌包装 盒都进行清洗后的清洁质量检测,并对每锅次灭菌 外来器械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发放,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及灭菌质量[13-14]。 5.小结

手术室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任务,是最有可能感染的高危险科室。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及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感染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控制预防感染措施。 其中对于术中的护理干预特别重要[15],所以加强 手术室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防止骨科切口感染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致谢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周老师及班主任朱老师。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周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本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及班主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郎溪电大对我的培养、感谢电大所有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最后要感谢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静.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72

[2] 王海洪.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1):5 8 .

[3 ]谢张黄.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 (4):457-458.

[4] 李忠菊.术前术中预防骨科感染的护理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6):19-20.

[5] 王莉.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J]. 中外医疗,2012 (4):157 .

[6 ]周瑜. 术前皮肤准备的改进与切口感染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18):1792-1793.

[7] 侯玉娟,陆娟,扬太明. 含碘手术膜在植入物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l(16):3425 .

[8] 王菊吾. 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

[9] 任华.骨科手术清创冲洗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22-524.

[10] 付素梅.手术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当代医药,20l1, 31:88 .

[11] 许艾珍,谭爱平,陈秋辉. 骨科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体会[J] .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6-97 .

[12] 杨久顺. 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 (6) :119.

[13] 钱黎叽,王雪晖. 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456-466.

[14] 陈慧,黄浩.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应用探讨[J] . 中国护理管理, 2008,8(2):63-64 .

[15] 龚喜雪,卢梅芳.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8(3):91-92 .

第5篇: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

果分析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医院感染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一个日益关注的卫生问题。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组成,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推迟伤口愈合,同时也会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骨科手术较为特殊,一般在术中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接触到外界材料的机会增大,容易引发切口感染,且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引言

目前临床上对骨科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仍属骨科无菌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防治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资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在(42.1±3.5)岁,所有患者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经过临床确诊为手术切口感染,对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消毒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有脓性分泌物。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③切口裂开,有弄下分泌物流出,切口深处穿刺有脓液。④切口抽出的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为阳性。满足①③④中的任意一项则诊断为切口感染,单独符合②不可进行诊断。

3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几点:(1)手术环境的影响。对于急诊手术与手术地点,都可以归因于手术环境一类,由于急诊的时间仓促与手术室的功能性较为综合,术前准备往往不充分,会产生感染情况;(2)手术环境中,除菌的低标准,使得空气污染中外源性细菌易于繁殖并在切口处容易种植。手术前与手术后加强人为的除菌隔离,也能有效的控制空气污染;(3)手术部位因素。由于腰髋部以下手术的切口深、操作多、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切口感染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4)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时间的手术,切口暴露的实践越长,对于感染的概率就越高;(5)接台手术因素。由于医院手术室资源较为紧缺,连台手术较为常见,因此对于接台手术,中间对于细菌的消毒与空气的更换,就不能做到完全彻底,对于细菌的杀除也很难达标。

4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4.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的手术局部或是全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详细的手术部位及区域,对患者的皮肤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发生术后感染。

4.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和放置要严格,注意要避免手术时污染。

4.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要尽可能清理掉衣外的细菌,使手术室内尽可能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是参观者也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让参观者尽可能避免在室内来回走动,禁止参观者或其他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4.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医护人员们有必要在患者手术之前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交代好患者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并给予他们信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缩短手术时间。主治医师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从而高效且快速的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5结果

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对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病原菌株15例,其中包括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

6讨论

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会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若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复发率与死亡率等的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因为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过程就会存在差异,引发手术切口感染。另外,手术患者病情程度、手术方法与手术准备等因素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造成影响,而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手术各个环节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加强皮肤的清洁、消毒、保护等,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多种因素均能影响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及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等,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只有细致有效的全面护理,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从而提高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利,陆恩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对策[J].中国药业,2016,25(17). [2]李军.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 [3]张霞.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3(9).

第6篇: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摘要: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干预;预防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 率[1]。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造成外科伤口感染病原菌的来源

①患者内生性菌落;②手术环境;③医护人员互窜手术间;④由器械、手术物品植入手术伤口;⑤不规范的操作。

2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干预措施

2.1患者术前准备

2.1.1术前备皮 在手术之前做好备皮工作,若患者自己用剃刀刮,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皮肤出现细微表皮损伤、疼痛、刮痕[2], 进而会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出现伤口感染。因素,如果患者的毛发不会干扰到术后敷料、负极板、手术薄膜的粘贴及手术切割,最好还是不要去除毛发。

2.1.2术前沐浴 为了降低患者皮肤菌落数量,手术之前1d患者应该洗澡,还可以用消毒剂沐浴。

2.1.3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在手术之前应该慎用广谱抗生素,若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那么可以追加抗生素[3]。

2.2保持手术室干净 ①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前30min要用空气净化系统来对室内空气进行持续净化,连台手术时要后做有菌手术,先做无菌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会受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直接影响,空气细菌培养工作,手术室都应该常规做1次/月;手术室内的环境要合理布置,要让其易于擦拭、不积尘、表面平整。②要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禁止手术人员互窜手术间,手术操作人员不得在手术过程中接听手机电话、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等[4];③100级手术间--适用于心胀手术、脑外科手术、全身烧伤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感染率大的手术;1000级手术间--适用于眼科、整形外科、骨科、普外科的Ⅰ类手术、肝胆胰外科、非全身烧伤;1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普外科除Ⅰ类手术;10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门诊,急诊、感染手术。必要时为了对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进行缓解,可以适当地在手术室内播放轻音乐,让他们能够配合医护人员[5],顺利进入麻醉阶段。

2.3加强手术中配合 ①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接听电话,或者谈论与手术完全不相关的话题;②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器械出现螺丝缺失或松动,但是没有及时向科室领导或者主刀医生汇报;③年轻护士很难有效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④在手术之前不给予患者进行解释和讲解,让患者内心的恐惧心理加重;⑤不能在指定容器中排入输液废气,甚至还有可能由于工作不谨慎,在患者脸部位置溅上液体[6]。

2.4规范操作

2.4.1手套 手术室医护人员都应该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不使用有粉手套,对于关节手术,应该戴双层无菌手套。

2.4.2手术衣 医护人员应该使用背后遮盖式手术衣,在手术间进行穿手术衣工作,如果发现有血迹渗透或者污染现象,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更换[7]。

2.4.3外科洗手 ①传统的外科刷手方法, 易造成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遵从性, 影响外科洗手效果。②选择理想的外科洗手液,无水洗手液是一种广谱、快速的皮肤消毒剂,无须刷手,直接擦拭[8]。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时具有持久的抗菌活性及大量的护肤成分。③手术室医护人员要正确地洗手[9]。

2.4.4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①要全面进行消毒,作切口细菌培养监测1次/月,不要有盲区;②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向外20 cm,消毒顺序从上至下、由内至外、以手术切口为中心;③局部擦拭手术部位皮肤2遍,擦拭药剂为2500~5000 mg/L的消毒液。

参考文献:

[1]刘桂玲,杨芬,蒋春燕,等.2007-2009年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3).

[2]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8).

[3]张小红,罗丽霞.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2).

[4]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2).

[5]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麻雪娇. 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7).

[6]王江丽.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10).

[7]Wang Huanzhang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icacy of pain after surgery observed 43 cases [J]. Medical information (on Xunkan),2011,(09).

[8]Turner RC,cull CA,Frighi V,et al.Glycemic with diet sulfonylurea,metform in,or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rogressive requirement formultiple the rapies(UKPDS49)[J].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99,281:2005-2012.

[9]Zhang. General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s, and care-related factors discussed [J]. Chemists (second half),2011,(01).

编辑/张燕

第7篇:剖宫产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近年来,我国选择剖腹产的产妇数目逐年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常见高危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减少术后切口的感染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原因;护理 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手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尽管手术的安全性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得到显著提高,但它是一种侵入性的有创操作,存在极大的切口感染的可能性,本文将对剖宫产切口感染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护理过程中有效的减少感染发生。

1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1产妇因素

产妇术前如若存在基础性疾病,如有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产妇产前一般都会存在情绪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再加之临产后体力消耗巨大等原因又会进一步的削弱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加了造成切口感染的机会。对于体型肥胖的产妇来说,因肥胖者皮下脂肪层过厚易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同时又由于脂肪组织的血供应差,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切口更容易发生感染。还有另一易感者就是胎膜早破产妇,由于宫颈口已扩张,细菌会通过生殖道逆行进入到宫腔,导致感染发生。 1. 2医源性因素

剖宫产妇女切口感染的危险性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几率就会越高,这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特殊,住院病人多,人员流动频繁,空间又相对封闭,会导致病区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菌,致使剖宫产产妇在长时间的住院过程中手术切口皮肤、呼吸道所携带的细菌数量增加,从而导致感染机会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孕妇在待产过程中进行多次的阴道检查或事肛门检查,往往会把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从生殖道逆行带入到宫腔内引发感染 1.3手术因素

进行剖宫产手术时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操作过程及手术所用的时长都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极大的关系。手术室空气污浊是造成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更是切口感染的直接原因,手术室地面及物品清洁消毒不彻底,手术过程中参观人员过多或是手术间人员流动太过频繁,也会极大的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而在进行剖宫产的手术过程中动作粗暴,往往会造成相关组织的损伤,损伤的局部组织就成为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延长l 小时,切口感染率可增加l倍,手术时间长者可造成创伤面扩大、出血及局部血肿形成,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1],在术中取出胎儿时羊膜腔中的病原菌污染腹壁也会导致切口感染。 1.4其他因素

社会因素剖宫产,即指无任何医学指征,由孕产妇、家属或医生要求实行的剖宫产[2]。严格来说,社会因素不会直接增加切口感染的危险,但社会因素会导致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另外剖宫产术后产妇补充营养不及时或是不足,产后由于惧怕切口疼痛而未能早期下床活动,切口敷料渗血、渗液过多而未及时更换等都会影响切口愈合。再有就是季节因素的影响,很多资料表明,夏季行剖宫产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要明显的高于其他季节。 2剖宫产切口感染护理对策 2.1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要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充分的进行孕期知识宣教,为孕妇讲解剖宫产的相关知识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切口感染等各种并发症,从思想上及心理上引起孕产妇的重视,从而从行为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在妊娠的中晚期要指导孕产妇加强增进机体的营养,同时指导其适当锻炼,控制好体量预防肥胖,在妊娠过程中也要适量补充铁剂以纠正贫血,还要做好待产妇的心理护理,为其分析剖宫产的利与弊,尽可能的避免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存在切口高危感染因素的产妇及家属要加大宣教预防切口感染的力度,引导家属的责任感,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管理。 2.加强医院环境的管理

做好病房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工作及加强对换药用具进行管理,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疾病的媒介[3],每月对医务人员洗手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每次操作前后要认真、彻底、有效的进行洗手,在为患者做切口检查或换药时必须严格做到无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机率。同时要加强进行陪护的管理工作,限制家属陪护人数及出入病区的次数,从而为患者营造一个清洁的住院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 3.加强术中管理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视野及各种医疗器械遭受空气污染的机率就会增加,所以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很重要,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应结束清扫工作,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及手术参观人数,巡回护士要合理的进行工作程序的安排,尽量减少无效的活动。器械护士必须能熟练的掌握腹部解剖结构及剖宫产手术的步骤,提前备好各种手术器械,按先后使用顺序排列器械,便于在手术中进行快速准确的传递,保持手术台的干燥、无菌、有序。参与手术的人员分工应明确,配合密切默契,尽量减轻手术的创伤程度。 4.加强健康指导

告知产妇剖宫产的相关知识,特别对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产妇,指导产妇术后早期进行下床活动,还应告知产妇如何正确的进行伤口的护理,同时应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尽快恢复并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郭志晨,等.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61-762.

[2]李源,等.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0-33 [3]管淑彩,冯爱华,等.浅议剖宫产近期并发症[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854.

第8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方法:收治急诊外科患者21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消毒预防切口感染,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预防护理和抗感染措施。结果:研究组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可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控制措施,避免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状况。

关键词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预防;护理

创伤疾病患者发病突然,不同程度地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疾病病症相对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若采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进行治疗,细菌会通过手术过程侵入到血液,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中应针对此状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控制措施进行干预u-。本文选取我院210例急诊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意在探讨、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急诊外科患者210例。所有患者人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中急诊外科创伤患者[2],并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将所选患者按人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男59例,女46例;年龄22~64岁,平均(45.34±2.38)岁;其中上肢创伤59例,下肢创伤46例。研究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23 - 65岁,平均(46.93±2.45)岁;其中上肢创伤57例,下肢创伤48例。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并知晓本次研究方案,可积极配合。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消毒方式,创伤部位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等进行清理,常规处理手术切口。研究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再给予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①术前:人院后,及时处理创伤处,医生查看创伤位置后,用器械检测创口,创口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进行清洗,术前,各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术前l d?淦ぃ?使皮肤保持干净,勿刮损,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尤其是手部,可使用碘优进行消毒处理,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肺部感染率降低。②术后:各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变化情况,包括伤口感染、疼痛等状况,若敷料有脱落或渗漏状况,及时更换,密切关注患者肢体温度、肿胀、皮肤颜色等状况,医护人员给患者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好消毒工作。若患者出现感染状况,可口服四环素片,0.25~0.5 g/次,间隔6h服用1次;同时服用吡哌酸胶囊0.5g/次,4次/d。

指标判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过程中,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各体征状况,包含切口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切口位置若出现痛、肿、热、红等均为感染状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评定,包含生理智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分数越高则表示越良好[3]。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感染6例(5.7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例(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670,P=0.0000)。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外科创伤为急诊科的常见病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升高,建筑行业和交通方面的迅猛发展也导致大量意外事件的出现,急诊科创伤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急诊创伤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创伤发生后,医护人员需及时完成病症检查、清理创口等工作,把握救治最佳时机,确定治疗方案。此类患者在疾病形成时和送诊途中,创伤位置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往往与患者创伤口重合。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引发创口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由此可见,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采用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相当重要。

本研究中列举的21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消毒护理的基础上另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干预。从感染发生率来看,研究组(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2.38%);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护理和控制切口感染是十分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及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切口愈合良好,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134-135.

[2]代辉,谭庆丰,向毓明,等.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医学信息,2012,25(12):350-35l.

[3]吉芸英,赵纳幸,朱静,等.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测定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04-410

[4]苏秀霞,李芳芳,陈鹏,等.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101.

[5]贺泽平.普通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136-137.

第9篇: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37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 感染率为16.93 %。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 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89-0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大、发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运动障碍,加上抢救治疗大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及病期较长,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院内感染[1],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控制易感环节,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ICU出院或死亡的患者372例,其中男242例,女130例。年龄 16~92岁, 平均54岁。脑梗死308例,脑出血28例,低血糖性昏迷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 脊髓性疾病3例,代谢性脑病5例,脑膜炎 2例, 神经介入治疗术后1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其他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 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 按不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依据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神经内科ICU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 ; 例次感染111例, 例次感染率为29.84%,医院感染发生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62%)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表1可见, 神经内科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 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3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 (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均有意识障碍, 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消失, 全身分泌物排出不畅, 使用降低颅压的脱水剂, 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 造成细菌繁殖环境。(2)多次接受侵入性操作, 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管腔压迫、刺激黏膜, 导致黏膜水肿渗出, 损坏了天然屏障, 使细菌乘虚而入, 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3)患者大多合并大小便失禁, 留置导尿管, 导致上行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5)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 因疾病导致肢体偏瘫, 长期卧床, 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防御性降低,使易感性增加。(6)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医源性感染。

4 护理干预对策

加强神经内科ICU管理,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手的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 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调换, 湿化瓶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在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 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导管植入术,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 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 预防并发症。

5 总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 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3): 14-15

[2] 邵宜波,马红秋,都鹏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1): 49-50

上一篇:研发部总监岗位职责下一篇:敬业奉献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