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博客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研究

摘要:互联网与自媒体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快速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生活方式。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为公众参与治理提供了阳光和土壤;网络交流的平等性,为参与治理主体多元化提供了可能;网络沟通的廉价性,大大降低了公民参与治理的成本;网络上意见表达的直接性,使得参与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离或流失。网络社群、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平台形成了新的公共话语空间,为网民参与提供了设立议程的机会,有些网络舆论甚至能够对行政事务和手握公权力的行政人员产生直接的影响。不断兴起的网络公众参与,已经在维护公民权益、限制政府权力滥用、优化政府决策制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网络同时是也一把"双刃剑"。中央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愿景,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使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参与行为,实现网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将网络参与成果转化为促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应对网络时代给政府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积极对治理模式展开创新性的探索研究。研究的导论部分首先说明了研究背景、特点及意义,同时对公众参与和政府治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区分国内和国外的梳理,并对相关著作和论文中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证成果进行了评述。对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应用理论、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结构框架也将在导论中阐述。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网络参与型互动式治理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网络公众参与给治理模式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探讨了治理模式从管理主义到参与式治理的必然趋势。第二章阐述了网络参与型互动式治理的结构要素,对治理的主体、客体、内容进行阐述,描述了论坛等虚拟社群、博客微博、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平台等主要网络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并分析了网络公众参与组织结构特征。第三章分析了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实践类型,根据网络中的不同公众参与行为和互动效果,将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划分为信息获取型、意愿表达型、监督型、参与管理决策型等四种类型。并对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进行了现实考量,从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前景与发展困境。第四章首先概述了传统行政系统和治理模式的保守与封闭,继而分析了网络公众参与给行政系统和治理模式带来的冲击,并以行政系统论为基础,分析了行政系统的回应以及网络公众与行政系统互动的具体模式和结果。第五章运用博弈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网络公众参与中各个主体可能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建立网络公众参与博弈模型,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互动过程,探索能够实现参与主体间和谐共赢、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最优策略。第七章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形塑公民意识、保障法律与制度供给、以组织为载体构建公民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畅通网络参与渠道等。结论部分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与观点提炼,以及对所研究问题的进一步展望。提升网络时代的政府治理水平,就必须直面信息时代治理的新变化,从治理主体的内在理念到治理的外在方式进行全面转型。首先,要重视培育公民意识,塑造参与型文化,不断提升民众的民主和参与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使其有足够的能力也有强烈的意愿承担起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被管理者和被动的索取者。其次,要进一步夯实法律和制度基础,在对网络公众参与进行立法时,不仅要制定规范参与行为的实体法,更要制定政府行为、保障网民参与权利的程序法,增强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并设立相应的权利救济制度,从程序上保证公民参与的可操作化和有序化;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实现治理的透明化、常态化和稳定化。第三,充分发挥网络NGO组织作为公民的表达权、知情权、和结社权的放大器和推进器的整合作用,克服网络话语空间碎片化现象、推进社会治理整合。第四,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树立平等协商意识,改进互联网管控方法,把握好开放与管理、广开言路和维护稳定之间的平衡,多种形式搭建有效的网络共治互动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公众参与;治理;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自媒体发展与网络民意影响力

二、参与提升治理水平的可能性

三、网络公众参与影响行政生态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公众参与及相关概念范畴

二、治理及相关概念范畴

第三节 国内外学者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针对该领域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针对该领域的研究

三、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三、应用理论

四、研究创新和难点

第一章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网络公众参与对治理模式产生冲击

一、冲击政府社会管理理念

二、优化行政系统运行过程

三、约束行政组织行政行为

第二节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动力分析

一、公民参与热情的日渐高涨

二、政府治理模式的逐步开放

三、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公共领域的拓展

第三节 政府治理创新是解决当前治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一、将公民权利引入治理过程是现代行政程序正当的必然要求

二、网络参与和互动提升和拓展了治理范围和层次

三、网络参与和互动不断强化公民的主体治理意识

第二章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结构要素

第一节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基本要素

一、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主体

二、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客体

三、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内容

第二节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组织形式

一、虚拟社群

二、博客及微博客

三、微信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平台

第三节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组织结构特征

一、政治沟通的直接性

二、参与个体的平等性

三、参与行为的自主性

第三章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实践类型

第一节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类型划分

一、信息获取型

二、意愿表达型

三、权力监督型

四、参与决策型

第二节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现实考量

一、从公民方面看,参与理性与盲目并存

二、从政府方面看,参与治理主体国进民退

第四章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运作机理

第一节 传统行政系统的保守与封闭

一、官僚制行政系统

二、工具理性下民意式微

第二节 行政系统的响应过程分析

一、作为系统的政治生活

二、行政的生命在于及时回应社会现实

三、公众参与过程的四阶段分析

四、行政系统响应的四阶段分析

第三节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具体模式和效果

一、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具体模式

二、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效果

第五章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社会公众与政府互动博弈的要素

一、社会公众与政府博弈过程中涉及的利益分类

二、社会公众与政府博弈模型的参与主体

三、社会公众与政府博弈模型遵循的规范

四、社会公众与政府博弈主体的策略

第二节 "经济人"假设下的社会公众与政府博弈模型

一、传统的博弈论理论

二、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

三、社会公众与政府博弈模型构建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贝叶斯均衡下的模型分析

一、网络参与的收益

二、均衡曲线的收敛过程

三、网络参与下更易收敛至最优均衡

四、网络公众与政府博弈模型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网络互动型参与式治理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形塑公民意识

一、重视培育公民意识

二、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

第二节 构建法制基础

一、夯实法律基础

二、保障制度供给

第三节 搭建组织载体

一、网络NGO符合治理发展趋势

二、充分发挥网络NGO整合作用

第四节 提升治理能力

一、树立平等协商意识

二、改进互联网管控方法

三、搭建网络共治互动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经济评价认识研究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