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会计与税法处理差异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于税法和会计核算处理所遵循的原则各异,使得无形资产在各个方面,如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上都存在较多的差别。能清晰明了的对账务进行处理,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可以准确进行纳税调整,就要详细了解无形资产的计量在税法与会计上的差异,这也是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

一、无形资产确认方面的差异

(1)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我国对于会计工作的运行是依据会计准则来规定的,其目的是准确真实地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及日常信息。会计核算中无形资产是依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来定义的,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在准则中,商誉不拥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2)税法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税法是依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课税为目的一项活动,用来获得财政收入,确保国家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税法更加偏向于它的实际操作性。税法中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在税法中,商誉则属于无形资产。

(3)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总体来说,税法与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差异不大。两者的差异就在于商誉和土地使用权。

商誉是因为地理位置或由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良好信誉,或者由于其特有的技术工艺、生产经验等构成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公司带来超额的利润。商誉可以是企业自行创建也可以是外购的,自创的商誉是不进行确认的,只有在企业被并购时才确认,也就是说,只确认外购的商誉。而对于这部分商誉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它的归类上。会计准则中,商誉作为单独的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但在税法中它被归类为无形资产来确认计量。

土地使用权是指公司在特定时间对特定土地所拥有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权利。会计准则中规定了,除了部分情况外,通常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将用于资本增值或赚取租金的土地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房屋建筑商在建造用来销售的房屋时应将该使用权计入建筑物成本,及通过外部购买的建筑物中包含该使用权且不能在该使用权和建筑物间准确分配的,就应该将其计入固定资产中;而税法中,所有土地使用权都被归集为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二、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方面的差异

在初始计量方面,由于取得无形资产的方式不同,也会导致会计与税法对于其获得时的价值做出不同的规定,因此在无形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就已经出现不同。

(1)外购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实施条例》中提出,外部购买的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组成条件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购买该资产所支付的全部金额,二是支付的相关税收费用,三是让该资产能够直接使用而付出的其他的费用。

一般来说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初始计量上存在的差异不是特别多,其中主要的差异体现在有融资性质的外部购买的无形资产这一方面。一是计量的基础不同,会计准则中对于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是以总价款的现值作为计税基础的,而税法中则直接将实际支付的总价作为基础来计税;二是利息的摊销也不同,会计准则中将在购买中所支付的全部价款与现值之差,在付款的期限里按实际利率法来摊销,并且影响着本会计年度的利润。

(2)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公司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应分为两部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特点是具有计划性和探索性。在会计准则中,一般来说研究期间所花费的支出属于费用化支出,应该计入当期的损失和收益中。

在开发期间,一部分符合其条件的支出可以计入资本化支出中,另一部分不适合条件的支出则要计入费用化支出。

符合以下五个情况才能判定一项自己研发的无形资产能不能计入资本化:一是完成该无形资产使其具有可行性;二是完成后具有使用或者出售的打算;三是要确认无形资产是如何产生利益的,包括该资产有没有用及依靠它产生的商品等有没有市场,也就是说它是否可以为企业盈利;四是创造该无形资产是有技术、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帮助,使它能够产生并且有应用价值或者是出售的价值;五是能够计算该资产的价值,也就是开发时期所花费的支出。

税法中对无形资产的计量纳税依据的定义与会计准则中基本相同,也是以达到预期使用用途时产生的资本化的支出为依据。而研究期间的花费和部分不属于资本化的开发期间的支出同样也应该计入当期的损失和收益中。同时税法有规定,可以加计扣除以下支出来降低公司的所得税,如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中产生的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加计扣除50%。资本化部分可以依据无形资产计入成本的总价值的150%加计摊销,导致无形资产处理在会计计量与税法上的差异,形成的差异需要进行调整。

(3)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的无形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具有商业性质的与不具有商业性质的。如果是具有商业性质的并且得到的资产或者是交换出去的资产可以准确计量它公允价值的,则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处理是相同的,都视同销售。这取决于哪一方具有更高的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高的一方应该以换出去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再加上所付的相关的税收费用再减掉补价来计算所获得资产的成本。而低的一方正好相反,应该加上补价;但是当得到该资产的方法不具有商业性质时,或者无法明确计量时,会计准则将直接以之前所拥有的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定获得资产的价值,并且不会影响损益。但税法要求计税的基础以所要得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依据来确认,然后计算出换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最后得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并根据该差值调整税额。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差异

在后续计量时,由于会计与税法在其使用寿命、摊销方法、是否计提减值准备等方面有所不同,也会导致后续计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一)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如果公司获得无形资产则需要分析其使用年限。如果使用的年限有限的话,就应该明确它的期限。如果无法明确它的期限,应该认定该资产期限是不能够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年限影响其摊销等方面,因此必须准确确定。

(二)无形资产的摊销

(1)摊销的年限。因为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有确定期限就需要摊销。所以一旦能够证明该资产有年限,就需要对其进行估计,来确定摊销几年。在该资产发挥作用的全部时间里,企业可以对它实施摊销。对于那些不能确定期限的就不需要摊销了,只需要在年末测试一下其期限是否能够确定,如果可以就需要来摊销了。

税法规定:无形资产直接用直线法来摊销。有年限的按照年限平均分配进行摊销,如果没有的或是公司自己研发的,则摊销的期限至少需要十年。

会计与税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对于那些不能明确期限的无形资产要不要进行摊销,会计中有确定期限,则进行摊销,如果没有就不用。而税法这规定了,除了商誉以外的所有无形资产,无论有没有期限都需要进行摊销,并且可以在税前减掉,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金额。

(2)摊销的金额。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应该是成本减掉估计的净残值后所得到的金额。如果是已经计提过减值准备的,应该在减去预计净残值的基础上再减去累计的所有减值准备。一般而言,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通常是没有预计的净残值的,但是有两种状况除外。一是确认该资产在期限结束时有第三方购置,二是有相应的市场能够得到有关其有预计残值的信息,而且在其期限满时这个市场仍然存在。

税法中则规定以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作为计量纳税的依据。如果该资产是外部购买的,则计税的基础是买价及相关的税收和费用,但不包括具有融资性质的外部购买该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下延期支付的金额。

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在于,会计准则中对摊销金额的确定是以成本减去累计的减值准备再减去预计净残值后金额,而税法中则不对实际未发生的减值准备进行扣除。

(3)摊销的方法。会计准则对具有具体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办法有许多,包括生产总量法、直线法等。摊销方法的选择比较灵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无形资产的性质选择有利于公司盈利的方法来摊销。只有在不能够确定该资产预期的实现方式时,才必须选择直线法来摊销。企业如果能够确定该资产有有限的年限,则可以根据这个年限来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企业应该在年末时对该资产的期限及摊销的方法来审核,进而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而税法则规定,在整个期限内要按照直线法来进行摊销。

当无形资产不能够准确判断其经济利益预计的实现方式时,会计准则和税法都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三)无形资产的减值

会计准则规定,年末应复核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当此时其能够收回的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就要对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且规定了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备是不能够转回的。如果是高于它的账面价值,则仍以账面价值来计算。对于不能确定其期限的无形资产来说,会计上是不需要去摊销的,只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实施复核程序来计提减值准备以确认无形资产的期末净值。

税法则规定了企业在年度末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在税前抵扣,因为在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都是企业根据市场情况估计计提的,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该减值已经实际发生,所以税法上不予认可。

会计准则与税法上的差异在对待减值准备时已经可以明显看出,会计上会进行减值准备,而税法上不予认可,这一差异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企业本期实际的应交所得税额。

(四)无形资产的出售

会计准则中规定在销售无形资产时,应该按照销售的金额与账面所计的价值的差额当做处理其损失或者利得。条例则规定了转让无形资产必须按照计税基础来扣除,即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减去相关的税费再减去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成本按账面价值计算,而税法则按照计税基础来计算,由于规定的不同,也影响到两者在该资产处理时损益上的不同。会计与税法间的差别应该实行纳税的调整,这也是对之前提到的在税法和会计上对其年限内摊销和计提减值所产生的差额进行纳税调整的转回。

四、结语

无形资产计量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将对企业的利润、管理等方面造成影响,其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利有弊,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其有利一面,同时也降低其不利一面。首先制定会计政策的财政部与制定税法的税务局应该加强沟通合作,使得会计准则与税法尽量保持一致,降低财务与纳税成本和难度;其次税法可以放宽对会计的限制,鼓励无形资产的研发;再者加强会计和税务等方面信息的披露。

摘要: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的一项特殊资产,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知识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无形资产对企业乃至社会的经济成长起到的作用正在加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计量。由于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和税法处理上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在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正确领会其在会计与税法处理上的差别,对其做出合理判断,实施正确的纳税调整,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关键词:无形资产,会计,税法,差异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司协会.会计.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立法起草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 李晓莹, 李占军.基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差异的探析[J].中国商论, 2018 (6) .

[4] 王秀霞.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差异分析[J].中国市场, 2019 (3) .

上一篇:井口在线检测技术在赵古11井上的应用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