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简介表

2022-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影视作品简介表

浅析影视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摘要:如今,影视作品已深深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除了对影视画面的关注外,对影视声音的关注也显著提高。声音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声音不仅仅是服务于画面的手段,它还可以扩展画外空间,让影视作品更具有真实感。声音与画面相结合,共同构筑了影视作品的银幕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介绍影视声音的发展历程及影视声音的元素,并结合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进一步论述影视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及表现效果。

关键词:影视 声音 《百鸟朝凤》

影视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在影视作品中除了画面能塑造人物形象之外,声音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影视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响、音乐。这三种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影视作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声元素可以分为对白、旁白、独白。对白是影视作品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沟通,旁白是对影视画面中人物的活动进行补充和解释,独白则是影视作品中人物内心活动的表现。音响是影视中除了背景音乐和人聲以外的所有自然或人为环境的声音。音响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声音进行模拟,而是用来营造氛围、表现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氛围进行还原,使影视作品的生活感更强。音乐元素是体现影视剧艺术构思的音乐,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两类。有声源音乐是指画内音乐,也被称为客观性音乐。此类音乐的声源可以在故事情节中找到,如画面中人物的演唱或者演奏,以及开着的录音机、电视机等的声音。无声源音乐指在镜头画面中甚至在整部影片中都找不到声源的音乐,是创作者根据剧情需要创作的音乐。

一、人声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作品,以唢呐为代表,讲述了两代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坚守与继承,影片中声音的运用恰到好处,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同时提升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人声在影片中的转场作用

人声在影视作品中除了传达影片信息,在画面转场时也有重要作用。在影片中,“百鸟朝凤”第一次出现是在天鸣和师娘的对话中。师娘告诉他一般人用四台,八台用的很少,价钱也高,一般人家是请不起的。于是,天鸣好奇地问师娘,还有比八台更厉害的吗?师娘回答“百鸟朝凤”。随即伴随着悠扬的笛声,画面就从室内切换到室外,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天鸣在芦苇丛中奔跑。表明了天鸣对“百鸟朝凤”的热切期盼。

(二)旁白对影片的补充与解释

旁白在影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解释说明、交代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观众理解剧情。在焦师傅“传声”时,这里的旁白既有转场的作用又向观众揭示了传声的重要性。“传声”传的不仅是演奏技巧,更是一份荣耀,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的肯定。与后面焦师傅选择“传声人”的要求有呼应的效果。

(三)声音塑造人物形象

影片通过人说话时的节奏、语气、音调高低的变化,把剧中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片中天鸣小时候的声音比较稚嫩、清脆,展现了小孩天真的本质;成年后,天鸣的声音变得圆润、浑厚,增添一份成熟。从声音变化这一部分就可以让观众有一种对比,感受到成年天鸣没有年少时那么欢乐。天鸣父亲送天鸣来焦师傅家中求艺,和焦师傅交谈时,语速特别快,表现了他内心的紧张和担忧,怕焦师傅不会收天鸣这个徒弟,不能圆自己的唢呐梦。而焦师傅的语气则很沉稳,语速较平缓,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地位是十分受人尊敬的,那时候的唢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年老时的焦师傅声音变得比较低沉、沙哑、语速较缓慢,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活力和底气。一方面展现了焦师傅已年老、病危的状态;另一方面隐喻了唢呐在人们心中地位的下降,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声音的民族性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语言,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识别民族性和地域性。本片讲述的是陕北的一种传统文化,所以在人声的运用上也有一定的陕北特色。天鸣叫爸爸是“Da”,焦师傅去找其他师兄弟吹唢呐,问了天鸣“咋?这游家班班主是你还是我?”角色之间的交流,对话带有一定的方言,可以让影片更具地域性,另有一番风味。

二、音乐的抒情及表达效果

(一)音乐的叙事能力

影片《百鸟朝凤》中对音乐的运用,在增强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叙事能力。影片刚开始,导演用了一曲轻盈的钢琴声引入画面,紧接着伴随一曲悠扬的笛声将观众的视线吸引到人物身上,优美的音乐与一幅幅壮阔的黄土高原美景相结合,勾勒出一场大自然的盛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展现了沟壑嶙峋的陕北风貌,点明了故事的发生地点。

(二)音乐的转场作用

影片中的音乐会伴随剧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进行转场。天鸣在河边练习吸水,还听到路人对自己的嘲讽,对唢呐的调侃,加之自己一直没有把水吸上来,心里有一丝失落和不满,此时的背景音乐传递的情绪是悲伤的。当天鸣吸上水来时,内心充满了希望,满心欢喜地跑回去找师傅证明自己,背景音乐立马转换成了欢快的节奏,并伴随着鸟儿在空中翱翔时的叫声,充分展现了天鸣第一次小有成就的喜悦感。当他兴冲冲地站到师傅面前,自豪又高兴地告诉师傅:“我吸上来了。”原以为会得到师傅的夸奖,没想到师傅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冷漠地给了他一根更长的竹筒。这时,天鸣内心的喜悦被冲淡了,欢快的背景音乐也戛然而止。不仅表明了天鸣内心的失落,也凸显了此时尴尬的氛围。

(三)音乐烘托影片情感

音乐的烘托作用在本片中是十分显著的,“百鸟朝凤”在剧中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所代表的情绪都不一样。第一次是天鸣去看望焦师傅的时候,向师傅抱怨现在不行接师礼了,人们对唢呐的认知逐渐边缘化。焦师傅便告诉他,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焦师傅喝醉后吹奏的“百鸟朝凤”节奏比较欢快,声音嘹亮。虽然唢呐现在不受欢迎,但是焦师傅对唢呐的热情并没有减少,一如既往地热爱唢呐。第二次是火庄的窦村长去世,窦村长的人品和威望极好,配得上“百鸟朝凤”,焦师傅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吹奏了一首凄婉动人的曲子,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吐血,也不会放弃唢呐,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谱写一首动人的“百鸟朝凤”。最后一次是焦师傅去世,天鸣独自一人在他坟前流着泪吹“百鸟朝凤”,这时的节奏缓慢,情感低沉,围绕焦师傅的是一首悲凉的曲子,充分表达了天鸣对师傅的爱与不舍。

三、音响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音响的真实感

音响在影片中的大量运用,还原了影视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增强了影片的代入感。父亲带天鸣去拜师学艺时路上的脚步声,到焦师傅家门口时的推门声,父子俩喝水时咕噜咕噜的声音,天鸣吃饭时狼吞虎咽的声音……都增强了影片的生活气息。焦师傅让天鸣一口气把水吸干,以此来证明他的气力。天鸣在吸水时,出现了很多环境声,比如知了的鸣叫声、牛叫声,以及父亲在一旁加油打气的声音,都从侧面反映了天鸣的气力不足。但是,加入了这些环境声,就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也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让影片更具有一种真实感。

(二)音响在影视中的对比效果

西洋乐队与游家班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西洋乐队的《河里的青蛙从哪里来》和游家班的《南山松》形成一种对比。然而,人们选择了西洋乐队的长号、架子鼓、电吉他,嫌弃游家班的唢呐演奏。以柳三为首的一群青年人和游家班开始了一场斗争,一边是热情澎湃的乐队演奏曲,而另一边是慌乱、激烈的斗殴场面。这两种场景在节奏上比较相似,具有反衬的效果,用欢快的节奏来衬托他们激烈的斗争,而激烈的斗争下所传达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衰落。一支支唢呐被人踩碎,像垃圾一样被人扔在地上,滚来滚去的声音,这些声音激怒了焦师傅。他掀翻桌子的声音,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所有的声音都在此刻停止了。这些音响效果的运用表达了焦师傅内心的绝望,以及游家班悲惨的命运。

(三)超现实音效的隐喻作用

超现实音效主要通过夸张的音响效果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状态,与画面相结合,具有隐喻的作用。影片中,当游家班遇上西洋乐队时,天鸣好奇地往前走想看个究竟,随即便出现一声鞭炮的轰炸声,這声巨响让天鸣蹲下身捂住了耳朵,表现出天鸣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表现了天鸣内心的恐惧和惊慌,同时隐喻天鸣带领的游家班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冲击,唢呐这一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西洋乐队的考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音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声音与影视画面衔接在一起,不仅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而且让影视作品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取代影视作品中文字的存在,渲染相关情绪,让影视更有代入感。声音的合理运用可以拓宽影片的表达意境,丰富剧情。所以,声音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祁雪松.声音元素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35(19):143-144.

[2]陈晔,李若楠.影视声音的造型性分析[J].大众文艺,2013(02):179-180.

[3]侯舒文.回响的天籁,民间艺术的薪火相传——电影《百鸟朝凤》观后[J].东方艺术,2018(24):86-89.

[4]张晋辉.声情并茂:2016年度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分析[J].百家评论,2017(04):81-91.

[5]李琳,张萌喆,孙军梅.影视作品中的诗意现实主义书写——以电影《百鸟朝凤》为例[J].河南农业,2017(18):62-64.

(作者简介:蒲仙,女,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影视与视觉传达)(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蒲仙

第2篇:影视作品呼唤艺术灵魂

电视剧市场向来众说纷纭,无论是什么样的电视剧,一播出,便都要以收视率论英雄,总要排出一个一二三来,既有大数据的排名,也有观众的说法,无论是人气,还是财气,都会展开来讨论和纷争,这不最近是电视剧市场最火热,有《思美人》展示屈原的一面,还有《白鹿原》反映历史的一面,更有《欢乐颂2》反映现实的一面,但如今谁是赢家?谁主沉浮?到底用什么来说明?

据报道,5月10日《白鹿原》复播,躲开了《人民的名义》,又遇劲敌《欢乐颂2》。前者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展现了从清末到建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和人性拷问;后者则以欢乐颂小区22楼“五美”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为切入点,讲述了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两部剧均包含对时代环境和个体发展的探讨,但在格局、视野以及最终呈现方式上都有较大不同。然而,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上个世纪的白、鹿两大家族似乎输给了这个世纪的五个年轻人。

有大数据为证,在市场方面,市场遇冷,《白鹿原》各项数据表现均低于《欢乐颂2》,截止到21日的数据表明,《白鹿原》两台平均收视率分别为0.587%、0.504%,《欢乐颂2》的平均收视率分别为1.537%、1.373%,在收视率一項上,《白鹿原》完败。从网络播放量来看,《白鹿原》累计播放量达15亿,而《欢乐颂2》已超63亿,在视频网站上的较量结果也是显而易见。但是,在口碑方面,《白鹿原》在剧本改编、演员演技、制作水平等方面均大获好评,《白鹿原》豆瓣评分9.0分,已经跻身精品国产剧行列,而《欢乐颂2》仅5.2分,不仅与《白鹿原》口碑差距大,甚至远不及第一部7.3的豆瓣评分。

在宣传效应方面,《白鹿原》缺乏流量明星、营销力度,这造成了《白鹿原》无法实现高收视、高播放量的两口“大锅”,《白鹿原》口碑虽好,在收视率和播放量表现上却明显无法与《欢乐颂2》抗衡。从演员阵容来看,《白鹿原》虽然均为老戏骨,但张嘉译、何冰甚至都没有微博账号,对剧集宣传助力很小,秦海璐虽有微博账号,但其社交影响力较为有限。《欢乐颂2》一众主演刘涛、王凯、杨紫等人在社交平台的影响力较高,粉丝数量庞大,主动转发积极,使得对剧集宣传的效果也相对较好。

在需求方面,若从各项数据表现来看,《欢乐颂2》与《白鹿原》之间似乎胜败已定。作为一部正剧,《白鹿原》以宏大的叙事场景和精妙的细节刻画全景展现了历史大环境下个体如何应对现实、谋求生活,是不折不扣的“严肃思考”,但与当代观众的日常感悟相距甚远,并且难以满足当下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娱乐诉求。而《欢乐颂2》虽然在剧情和各种细节上多有诟病,但很多观众能够通过“五美”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带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和代入感,更能引发剧集和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这足以看出,似乎最近热播的两部大戏《白鹿原》和《欢乐颂2》已经一决高下,就是说《白鹿原》已经败给了《欢乐颂2》,事实胜于雄辩,谁也有口难辩。

但是,事情往往并非如此,说目前的《白鹿原》和《欢乐颂2》虽然从几个方面来看,各有所长,也有数据说,《欢乐颂2》的播出量比《白鹿原》高,但口碑却并不如《白鹿原》,影响也不如《白鹿原》。

当然,从历史和剧情来说,两者更是不一样,一个近代,一个现代;一个是白发老农满脸沟壑,一个是大上海的“白富美”豪车美墅。如此而言,受众不同,内容更不同,无可比性而言。

从历史的角度看,观看《白鹿原》看的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是一个时代,因此,也被称为史诗式电视剧,从这里既能看到上个世纪那动荡年代的风云变幻,更能看到那些超自然情节背后的历史局限。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才演绎出了诸多的故事,故事有内容,有内涵,更有哲理,而且故事中的人物都活灵活现。

从现实的角度讲,观看《欢乐颂2》既看到的是如今的职场,如今的生活,快意恩仇、激情四射,但一时之愉快,并不能给人长久的思考。可《白鹿原》却就不一样了,从中不仅仅看到历史,而且也能看到现实,更有思考,看后给人的思考却很深,这样说,《欢乐颂2》是比不了的。

《白鹿原》与《欢乐颂2》比拼,到底谁输谁赢?大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值得深思的是,谁输谁赢,有时候不能光靠大数据,而要看给观众留下的思考,留下的故事,留下的历史内容,更重要的并不是数据,而是今后的影响力,如果过几年以后看,一部电视剧还能让人记起,这样的电视剧才是一部好作品,也是经得起市场和社会及其历史检验的电视剧,这才是观众需要的电视剧。(责编 李珊珊)

作者:白峰

第3篇:影视作品的作者之争

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有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影视如建楼,出品人相当于楼主,制片人相当于承建方,编剧是建筑设计师,导演是包工头。

不过,编剧和导演却经常掐架。前一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并征求意见,作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的李少红提交修正提案,提出了“导演应是影视作品作者,作者应该拥有二次获酬权”等三条诉求,引发了编剧们的不满,编剧汪海林率先提出:用笔写作的编剧才是电影的作者。对于编剧、导演的作者之争,《画皮2》的艺术总监杨真鉴大概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电影是在制片艺术管理下的综合生产的工业艺术,所以,从本质上说电影应是制片人的作品。

影视作品的作者之争,不仅是创作之争,也是利益之争,因此,在影视生产环节中相对处于弱势的编剧诉苦声更高。他们所担心的是,一旦在法律层面认定导演是唯一的作者,编剧的权益都将被抹杀。不过,也有导演如此回应:编剧可以维权,但不能越权。

编剧的怨气

在微博上看到导演何平提出“没有编剧也能诞生电影”,编剧小Y有点儿坐不住了。

“没有编剧的确能诞生电影,但是什么样水准的电影就不好说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电影特别是好电影还是需要编剧的。”

小Y认为,影视行业具有特殊性,“一本小说作为图书出版后,写小说的人被称为作者是毫无异议的,没人会把编辑、推广、发行、销售称为这本书的作者,因为写作的人完成了绝大部分工作,没有他书就出不了,然而一部电影就算是拍到一半换个导演还是能再拍的,但如果将其他主创主演和工作人员撤走,导演可能就拍不出他想要的作品。因此,称导演是影视作品唯一的作者,是不合理的,每一位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都是共同的创作者。”

“目前编剧的生态环境并不理想,进入门槛过高、待遇过低、经常遭到不公正对待。”谈到编剧目前的生存现状,小Y有一肚子苦水,作为电视剧编剧的她,很羡慕发达国家的电视剧创作环境,编剧得到尊重,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样也会产出更多精品,但“我国编剧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也不为投资方看重。”

究其原因,她认为归根究底还是和追求收视率有关,“电视剧创作处于‘两头大’,要么做口碑好收视好的精品,但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财力,要么‘短平快’,做一些相对粗糙的东西。因为我国的收视群体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为低下,审美水平不高,所以一些烂戏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收视率,既然花小钱买差剧本一样能赚大钱,从某些商人角度而言自然不愿再对剧本加大成本。但也有些公司从长远角度考虑愿意投入成本做精品,这样的行为也希望政府多多扶持,给予更多实质性支持。”

小Y还透露,作为编剧有时面对的是“订单剧本”的任务,片方并不看重编剧的个人创作理念,编剧只是负责把片方的设想转化为剧本。“编剧遇到这种状况时就要有揣摩人心的本事,了解每个人的想法,除了导演、投资方,也许还有购片方,甚至是演员或者其他人的想法,并把所有意见统一起来,众口难调,除非编剧拿出非常出色的剧本,否则很难让每一个‘婆婆’都满意。而通常是,剧本成了一个‘四不像’,编剧的个人风格和特色被抹杀了,没有人满意。”

小Y的从业感受恐怕不少“非大牌”编剧都有切身体会。编剧是影视产业的创意环节,创意为王,然而长期以来,编剧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一直被弱化,其话语权也相对不足。正如编剧吴国恩所言,制片人对金牌编剧总是盲目推崇,却忘了真正的好剧本往往出自无名编剧,“成名以后的编剧,基本上都是烂剧本,一是自己不写了,也写不出了,二是钱多了,可以请枪手了。”

一方面是新编剧入行门槛高,另一方面是影视界频频闹“剧本荒”。汪海林表示,不改变现有的创作模式,很难解决行业存在的这个问题,“一个剧本需要先后找7、8个编剧来写,说到底,不是重视剧本,是不把编剧当作平等的合作者对待。稍有不满意就换一个编剧,有时只是心里不踏实,觉得多一个人‘过一稿’就更保险一些。请问,可以这样对待摄影师或者主演吗?‘剧本荒’是活该!”

片方或导演往往在未经编剧同意之下擅自修改剧本,这也是编剧的另一切肤之痛。电视剧《葵花怒放的声响》的编剧陈枰就感觉自己被侵权了:“投资方和导演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大动剧本结构和人物关系,台词改得像脑残患者,看得我脊柱发凉,这种不尊重著作权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编剧这一行是需要天分和努力的,但更多的是煎熬,人人都想熬出头就好了,但能熬到最后的永远只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数几人。”在小Y看来,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去谈编剧的“二次获酬权”或许还过于遥远,“对于绝大多数编剧而言,能把一次获酬没有曲折、完整地拿到都属不易。百分之百的编剧都遭遇过应该维权的事情,但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编剧站起维权,除了我国法制不健全等体制和社会的原因以外,也和怕圈子太小,怕影响到以后接活有关。总体来说维权成本太高,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很少有人会去维权。”

导演的火气

编剧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感到失望,对导演擅自修改剧本表示无奈,对导演独享著作权更表示不满,而导演们也有一肚子话要说,他们觉得编剧过于浮躁、专业程度不足,因此好作品稀缺。

烂剧本为何不能改?导演们常这样反问。

导演金姝慧不久前跟一个制片人洽谈,制片人对她提出的头号要求是不准改剧本。金姝慧一听就不乐意了:“我心想您剧本要是好的话,谁爱改剧本呢?问题是您拿过来的东西我们能拍吗?好多大编剧把这活儿一揽,再分给下面六个枪手去写,连自己统稿都免了,我一看剧本,驴唇不对马嘴。”

很多导演认为自己修改剧本的理由是充足的,因为有些剧本质量的确不过关,正如导演楼健所言,“编剧经常在网上吵吵,说剧本被导演改了,实际上,哪一个导演愿意改剧本?是因为剧本的确不靠谱,这种修改是为了坚持职业操守。很多时候都是将剧本从头到尾推倒重来,署不署名无所谓,必须要帮人去顶这个雷。”

李少红也曾在微博上吐槽说,有些编剧过于注重自我抒发,却忽略了剧本跟文学作品的区别:“剧本里这样的文学语言怎么拍?‘一束阳光从窗户挤进来,无数尘埃在阳光下翻滚着,卑微但却是那么的努力地翻滚着,努力地抓住阳光的每个可以闪烁的可爱。’”

导演都晓坚信,导演对一部电影付出的心血是最多的:“说一部电视剧不错,都说编剧不错。多少戏都是导演改的,别人没法判断。”

对于市面上编剧的专业程度,何平感到失望:“我很少看到一个职业电影编剧在剧本中描写了环境及陈设,任何关键道具都经过考证,无需怀疑。并设计了场面调度,光线的方向与冷暖,人物对白语气的要求,包括在任何暗笔或铺排中明确注释为那场戏而为,及在全片中的作用。”

何平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如果中国取消必须有剧本立项才能拍电影(故事片)的规定,我相信会有许多没有编剧的电影诞生。电影史上不乏案例。现实生活从不按照既定的戏剧逻辑进展,所以,电影(视听作品)也不必照约定俗成,视觉艺术家不需要文字的提示也能表现世界与人类的故事。”

此言一出,便引发无数争议。作家雪夜冰河表示:“我不认为脱离编剧和剧本、仅凭导演直觉和脑本便可以成就电影佳作,偶尔来一个也是碰的,就像你没打过高尔夫一不留神来个一杆进洞。不要编剧的导演,要么须有强大的自编剧能力,要么就是没耐心并缺乏合作精神,不可能拍出好电影。”编剧林莺则表示:“没剧本拍片,那是导演自己写了剧本,身兼编剧导演二职而已。”

虽然很多编剧认为何平导演的发言有失偏颇,但独立导演金建华指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很多导演都可以在完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拍电影,而客观上几乎没有任何电影是完全按剧本摄制的。”

基于编剧这个行当的被动性和局限性,编剧小H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只有当导演,你才能够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个人的风格,光是当编剧,我不大愿意。”他认同电影是一个teamwork的行业,编剧当然是电影生产环节上比较核心和重要的部分,但导演才是影片的作者。

对于“导演是二次创作,是把文学语言翻译为视听语言”的说法,小H完全不认同:“这么说太狭隘了,这句话适用于小说、文字和图画,但对于电影,不是‘翻译为视听语言’那么简单。从文字到影视,风格的选择、镜头语言的把握,无不渗透着导演个人的趣味。编剧搭了个骨架,导演是画皮的人,把骨架变成了美女,观众看到的是美女的皮,没人愿意去看美女的骨头长啥样,但是没有这个骨架,美女就是一滩肉,立不起来。”

制片人的底气

无论编剧和导演怎么掐架,制片人“我自岿然不动”,因为他们才是整个制片机制的核心。拿中影集团导演周七月的话来说,“电影从本质上说是制片人的作品,因为只有制片人有水平,才能选择恰当的编剧和导演,并集合恰当的摄影、服、道、声、光、剪辑等各个门类协同进行艺术创作。”

举个例子,有人笑称,只要写着“陈国富监制”的电影,无论导演是谁,都不是最重要的事了,《画皮2》即使是李玉来拍,也是一个样!

《画皮2》艺术总监杨真鉴直陈:“我认为电影是在制片艺术管理下的综合生产的工业艺术。”他表示,《画皮2》虽然是乌尔善拍的,但是制片团队做了四年的庞大准备,跟导演做了将近半年的底层价值铺设,“不管怎么变,我们设定的东西不会变。”

杨真鉴还透露,选择乌尔善作为导演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乌尔善曾经表示,自己不相信才华,只相信把才华变成艺术现实、电影现实的科学管理流程。“我听了这么多年轻导演的发言,没有一个像他这样,恰好说到我心里了。”

《画皮2》的成功,证明了制片人中心制将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变革点。正如北大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所指出的:“《画皮2》的生产集体,除了导演外,包括制片人庞洪、监制陈国富、艺术总监与营销总监杨真鉴,都谙熟好莱坞,虚心学好莱坞,都对影片的运作机制有着极为统一、默契的认知、恪守和实践。”

不过,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认为,国产电影的制片人中心制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导演中心制依然是主导现象,“目前国产电影难以出现精品,而美国电影业之所以强盛,是基于制片人中心制。”

归根到底,影视是集体生产的艺术,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制片人,他们都是这条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导演闫宇彤说得好:编剧是剧本的原著作权人,在他的许可之下,将演绎权交给了制片方,制片方聘请了导演在内的一干人马,制作出了原剧本的演绎作品。”

“当大多中国导演们开始习惯于说‘我们的电影’而不再动辄就说‘我的电影’时,电影的产业时代就为期不远了。”《二次曝光》制片人方励感叹说,“ ‘我的’与‘我们的’虽仅是一字之差,但境界却差之千里。我爱那些能把自己执导的电影在人前总是以‘我们的电影’来提及的导演们,因为他(她)们心中总是拥抱自己身后那些团队伙伴们,而不是只看到自己一个人。电影是一个规模的项目,是一个许多人参与心血汗水付出的作品。”

作者:覃柳笛

第4篇:影视后期电脑配置参考表

台式电脑配置参考表:

硬件要求:参考型号:

Cpu:2000左右的酷睿i7 920

主板:2000左右ASUS 华硕 Rampage II Extreme 主板(Intel X58芯片组/LGA 1366)

显卡:位宽要448位

内存:32G金士顿32G =4个8G

硬盘:一个120G的固态硬盘做系统,两个120G的固态硬盘做磁盘阵列,4T普通硬盘

光驱:可以刻录的先锋

鼠标键盘音响:随意

显示器:23寸飞利浦

机箱:超大的

电源:650W的

笔记本参考型号:

苹果MacBook Pro(MC976CH/A)

戴尔 Precision M6600

第5篇: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 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 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 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 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全面评价一部作品,离不开对主题的研究和理解。

在影视作品中,主题孕藏在整个画面、声音所构成的整体银幕荧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内容展现与形式中显露出来。和这点相关,主题还可以在影视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运中,体现着生活、社会、人生的意义。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主题还可以体现在情节上。情节的发展,即事件的进程、结局,也包括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命运、人物塑造密切相关,受着制约,又是主题的体现。

主题既然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第二,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第三,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4) 评演员

1)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角色的规定性限制中创造有血有肉、有特征的角色,使演员表演的特定环境。

演员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对生活、社会与人生,对剧情、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理解来展开丰富的现象,在想象中完成对角色的创造)、准确的表现力(将对角色的想象准确的加以表现)、多向的模仿力(多种方向、不同条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与表演)等等。

演员的表演,要根据角色的规定,多方运用声音、神态、动作等手段,将角色展现给观众。

演员的表演,既需要演员有强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创造与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角色)来感染观众,以使观众深深地进入特定情境来感受、评价生活与艺术。

2)演员对角色的创造

对演员技巧的评价原则,主要的有自然、可信、感人、个性等。

自然。是指演员所表现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现实,是经过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明显看出人为加工的生硬的痕迹。还包括表演过程中的人物活动一样,有其内心的心理根据,有其外在的活动流程。

可信。是指由于角色符合生活规范的统一,而使观众认可。符合生活规范不见得可信,只有生活规范与艺术规范统一,人们才能在观赏艺术时,既是评判生活,有是在进行审美活动。

感人。指角色能给观众以审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员在角色中庆祝了激情,赋予了创造,使得人物形象动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

个性。个性是创造的标记。当演员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创造之后所产生的印记,个性便获得了。能否获得个性,能否达到创造,是演员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

(5)评摄影摄像

1)构图。是指进入摄影摄像镜头映现到胶片磁带上的各种(或一种)物体,在画面上所占的位置及相互连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是进入摄影摄像像框的景观是一种怎样的图例。

距离。由于距离的不同,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之分。某一镜 使用特写或是中景(或是其他景别),取决与影片的内容叙述与表现,还包括着叙述者的叙述态度和感情,以及预想中的对观众的感染。

角度。常见的拍摄表现角度有:平摄、俯摄、仰摄等。这些角度的选择,在于剧情的演示和感情的寄寓。

构图的意义,是要自然地表现生活故事,在叙述过程中,使观众感受着电影的形式美。

2) 用光。包括对自然光(太阳和月亮)、人工光(灯光)的利用。由于摄影摄像必须在一定的场合下表现某种特定的环境,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能使观众看到所拍摄的内容。

光的第一作用是表现特定环境,而每个环境都有其相应的光线。用光表现特定环境下的人与景物,起着真实气氛的作用。

光的第二作用则是对拍摄对象的强调,或强或弱的光线,或顺或逆的拍摄,反映出影片的作者对事物的某种强调。这种强调,既应和剧情的发展相关,又应同叙述的态度与方式相联。

综合起来,光的运用从其基本的层面来看是表现环境的特定性。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则表现创作者的情感态度,给观众以情绪、感觉上的影响。

3)色彩。色彩在彩色摄影摄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万物各有其色。影片中所表现的物体也显出多彩的绚丽。影片中的色彩,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生活中物体色彩美丽的还原。一般地说,生活中的色彩应当在影片中得到生动的展现。这还不是色彩的全部。影片中的色彩,不是对生活中色彩的堆积和罗列,而是体现着创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创造。

4)镜头的移动。在拍摄运动着的人物或事物时,摄影机在运动中跟踪拍摄对象,是摄影摄像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显露出摄影摄像师的技巧与风格。

评摄影摄像的主要原则:

第一,摄影摄像可以单独评论,却不应与影视片整体割裂开来。摄影摄像既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又不能脱离影片内容而独立存在。

摄影摄像是一种艺术创造。这种创造要纳入影视片的总体构思中加以检验和认识。

第二, 摄影摄像作为艺术创造,不只是对自然、生活、事件等拍摄对象的还原,还要看摄影摄像师的创造性劳动,怎样去表现、创造美与美的形象。

第三,摄影摄像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创造,对摄影摄像的评论要有理论准备,又要有不断积累的评论实践,还需要在认识、掌握影视艺术规律和摄影摄像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6)评开头与结尾

影视片是一个整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作为局部的开头、结尾,具有对艺术整体的必要的组成意义以外,还有着深化作品意义、构成作品艺术巧妙性的特殊意义,可以在未脱离影视片总体的前提下,单独地回味和评论。

好的开头,应当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的特点:

(1)在故事叙述最合适的地方开始。在这里当然没有统一的尺度,要结合具体的故事内容。

(2)吸引观众。故事开始了,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非易事。要使他们能认真地看下去,引起一定 的兴致又在故事 进展过程中感受到艺术品味的审美满足,需精心设计、构思。能够尽快地吸引观众,才算得上好的开头。

(3)交待清楚、利落。对事件、人物的交待,是影视片开头必须要做的事。能否把故事开始之前的部分,除了应有的故意留的悬念之外,在短时间里交待清楚,而又自然地体现在故事 中,使人不感到是故意在交待,并不是很容易的。

(4)自然地发展。故事开始了,既要照顾到交待人物、事件,又要吸引观众,还不可忘记让故事进行下去。

综合起来,好的开头就是要在影视片开始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内,引动的注意力,交待清剧情,并使剧情开始发展。

好的结尾,也具有一些基本特点:

(1)收束适宜。在问题解决之后,或悬念澄清了,观众心中的疑团解决以后,就应当马上结束全片。

(2)留有余味。或者为了强化主题,或者为了揭示人物的命运,不管如何,作品的结尾都应考虑如何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包括在:思想的力量,撼动人心;艺术表现上的独创,满足观众审美需要。不同的结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生活意义,给观众以不同的感受。抓住这种欣赏感受加以思考,来展开评论,是进入艺术分析的有效途径。

故事的结尾,有两层意思。一是什么样的结尾,即构成作品内容的结局是怎样的。它是与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命运都息息相关的。二是它是怎样结束的,即怎样来使艺术作品的形式终止。它既是表达内容的一种手段,又是构成艺术性的基本要素。作为内容的故事的结局,。与作为形式的作品的终止,应当是和谐的。

评论开头与结尾,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单独评论开头或结尾,可以就不同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来展开,也可以就不同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来进行。同时评论一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应注意到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两者的关系。他们是怎样联结的,有什么样的联系,共同其着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两者的对找照。从开头到结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这寓示着什么样的艺术意义,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第三,两者的意义。他们在表达主题方面,它们在对整个艺术结构的完整性方面有何意义。

第四, 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如何。首先看他们在是否在具有艺术上的独创性,再就是看他们在艺术创造上有怎样的意义。

以上介绍了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那么,对一般的纪实性短片,又该如何评析呢?

一般说来,像对纪实性短片的评析,试题中总有一些提示性的小问题,

4、5个,

6、7个不等,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评析文章的提纲,考生只要按这些问题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且将它们串联起来,就相当于一篇评析文章了。

2、 评析方法

有些考生担心自己没有系统全面学习过影视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写出来的文章不够专业,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主试教师看重的是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是对影视作品最初始的本质的感受,而不在乎你运用了多少专业名词。假如你对影视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这样写出评析文章来反而是驴不驴马不马,弄巧成拙。还不如老老实实写出自己的最深切的感受。当然这种感受并不是空发几句议论,而是有分析、有说理的。如果能在这基础上再加以专业理论知识色彩的观照,就更好了。

为使评析写作顺利进行,依据一定的材料是基础。为了占有材料,考生在看片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用笔记录一些作品的素材和自己的观点心得要点,这样当作品播放完毕,已经有可写的材料了,对此进行提炼后确定评析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所 哎哟表达的主旨对所记录的材料加以筛选,选择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加以写作。

以上是协作构思的一般方法,先 有材料 后提炼 主旨。也可以运用另外一种相反 的思路,先确定你所要评析的某个方面,或评镜头 运用,或评细节运用,或评音响运用,或评情节铺排,或评线索安排,或评人物描写,等等,然后在观片时就专门选择与你所要评析的某一方面内容相贴切的材料作为例证。这种方法之称为“主题先行”。

为了能很好地从观片进入到评析,列提纲的方法 是很有用的。提纲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范式,使评析思路能相对集中,选择材料也有很强的目的性。下列提纲可供考生参考:

电视片观赏分析提纲

(边看片边记录) 电视片内容概括 10%

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 10%

艺术特色总说(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 20%

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 25%

艺术特色细节(两三点精彩细节) 20%

缺点与不足 10%

结束语 5%

本文来自: 郑州优程高考艺术培训学校http://uthen.cn/college-view-2416.html

原文地址:

第6篇: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全面评价一部作品,离不开对主题的研究和理解。

在影视作品中,主题孕藏在整个画面、声音所构成的整体银幕荧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内容展现与形式中显露出来。和这点相关,主题还可以在影视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运中,体现着生活、社会、人生的意义。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主题还可以体现在情节上。情节的发展,即事件的进程、结局,也包括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命运、人物塑造密切相关,受着制约,又是主题的体现。

主题既然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第二,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第三,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4)评演员

1)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角色的规定性限制中创造有血有肉、有特征的角色,使演员表演的特定环境。 演员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对生活、社会与人生,对剧情、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理解来展开丰富的现象,在想象中完成对角色的创造)、准确的表现力(将对角色的想象准确的加以表现)、多向的模仿力(多种方向、不同条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与表演)等等。

演员的表演,要根据角色的规定,多方运用声音、神态、动作等手段,将角色展现给观众。 演员的表演,既需要演员有强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创造与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角色)来感染观众,以使观众深深地进入特定情境来感受、评价生活与艺术。

2)演员对角色的创造

对演员技巧的评价原则,主要的有自然、可信、感人、个性等。

自然。是指演员所表现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现实,是经过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明显看出人为加工的生硬的痕迹。还包括表演过程中的人物活动一样,有其内心的心理根据,有其外在的活动流程。 可信。是指由于角色符合生活规范的统一,而使观众认可。符合生活规范不见得可信,只有生活规范与艺术规范统一,人们才能在观赏艺术时,既是评判生活,有是在进行审美活动。

感人。指角色能给观众以审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员在角色中庆祝了激情,赋予了创造,使得人物形象动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

个性。个性是创造的标记。当演员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创造之后所产生的印记,个性便获得了。能否获得个性,能否达到创造,是演员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 (5)评摄影摄像

1)构图。是指进入摄影摄像镜头映现到胶片磁带上的各种(或一种)物体,在画面上所占的位置及相互连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是进入摄影摄像像框的景观是一种怎样的图例。

距离。由于距离的不同,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之分。某一镜 使用特写或是中景(或是其他景别),取决与影片的内容叙述与表现,还包括着叙述者的叙述态度和感情,以及预想中的对观众的感染。

角度。常见的拍摄表现角度有:平摄、俯摄、仰摄等。这些角度的选择,在于剧情的演示和感情的寄寓。 构图的意义,是要自然地表现生活故事,在叙述过程中,使观众感受着电影的形式美。

2)用光。包括对自然光(太阳和月亮)、人工光(灯光)的利用。由于摄影摄像必须在一定的场合下表现某种特定的环境,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能使观众看到所拍摄的内容。

光的第一作用是表现特定环境,而每个环境都有其相应的光线。用光表现特定环境下的人与景物,起着真实气氛的作用。

光的第二作用则是对拍摄对象的强调,或强或弱的光线,或顺或逆的拍摄,反映出影片的作者对事物的某种强调。这种强调,既应和剧情的发展相关,又应同叙述的态度与方式相联。

综合起来,光的运用从其基本的层面来看是表现环境的特定性。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则表现创作者的情感态度,给观众以情绪、感觉上的影响。

3)色彩。色彩在彩色摄影摄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万物各有其色。影片中所表现的物体也显出多彩的绚丽。影片中的色彩,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生活中物体色彩美丽的还原。一般地说,生活中的色彩应当在影片中得到生动的展现。这还不是色彩的全部。影片中的色彩,不是对生活中色彩的堆积和罗列,而是体现着创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创造。

4)镜头的移动。在拍摄运动着的人物或事物时,摄影机在运动中跟踪拍摄对象,是摄影摄像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显露出摄影摄像师的技巧与风格。 评摄影摄像的主要原则:

第一,摄影摄像可以单独评论,却不应与影视片整体割裂开来。摄影摄像既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又不能脱离影片内容而独立存在。

摄影摄像是一种艺术创造。这种创造要纳入影视片的总体构思中加以检验和认识。 第二,摄影摄像作为艺术创造,不只是对自然、生活、事件等拍摄对象的还原,还要看摄影摄像师的创造性劳动,怎样去表现、创造美与美的形象。

第三,摄影摄像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创造,对摄影摄像的评论要有理论准备,又要有不断积累的评论实践,还需要在认识、掌握影视艺术规律和摄影摄像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6)评开头与结尾

影视片是一个整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作为局部的开头、结尾,具有对艺术整体的必要的组成意义以外,还有着深化作品意义、构成作品艺术巧妙性的特殊意义,可以在未脱离影视片总体的前提下,单独地回味和评论。 好的开头,应当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的特点:

(1)在故事叙述最合适的地方开始。在这里当然没有统一的尺度,要结合具体的故事内容。

(2)吸引观众。故事开始了,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非易事。要使他们能认真地看下去,引起一定的兴致又在故事进展过程中感受到艺术品味的审美满足,需精心设计、构思。能够尽快地吸引观众,才算得上好的开头。 (3)交待清楚、利落。对事件、人物的交待,是影视片开头必须要做的事。能否把故事开始之前的部分,除了应有的故意留的悬念之外,在短时间里交待清楚,而又自然地体现在故事中,使人不感到是故意在交待,并不是很容易的。

(4)自然地发展。故事开始了,既要照顾到交待人物、事件,又要吸引观众,还不可忘记让故事进行下去。

综合起来,好的开头就是要在影视片开始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内,引动的注意力,交待清剧情,并使剧情开始发展。

好的结尾,也具有一些基本特点:

(1)收束适宜。在问题解决之后,或悬念澄清了,观众心中的疑团解决以后,就应当马上结束全片。

(2)留有余味。或者为了强化主题,或者为了揭示人物的命运,不管如何,作品的结尾都应考虑如何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包括在:思想的力量,撼动人心;艺术表现上的独创,满足观众审美需要。不同的结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生活意义,给观众以不同的感受。抓住这种欣赏感受加以思考,来展开评论,是进入艺术分析的有效途径。 故事的结尾,有两层意思。一是什么样的结尾,即构成作品内容的结局是怎样的。它是与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命运都息息相关的。二是它是怎样结束的,即怎样来使艺术作品的形式终止。它既是表达内容的一种手段,又是构成艺术性的基本要素。作为内容的故事的结局,。与作为形式的作品的终止,应当是和谐的。

评论开头与结尾,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单独评论开头或结尾,可以就不同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来展开,也可以就不同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来进行。同时评论一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应注意到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两者的关系。他们是怎样联结的,有什么样的联系,共同其着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两者的对找照。从开头到结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这寓示着什么样的艺术意义,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第三,两者的意义。他们在表达主题方面,它们在对整个艺术结构的完整性方面有何意义。

第四,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如何。首先看他们在是否在具有艺术上的独创性,再就是看他们在艺术创造上有怎样的意义。

以上介绍了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那么,对一般的纪实性短片,又该如何评析呢?

一般说来,像对纪实性短片的评析,****中总有一些提示性的小问题,

4、5个,

6、7个不等,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评析文章的提纲,考生只要按这些问题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且将它们串联起来,就相当于一篇评析文章了。

2、评析方法

有些考生担心自己没有系统全面学习过影视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写出来的文章不够专业,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主试教师看重的是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是对影视作品最初始的本质的感受,而不在乎你运用了多少专业名词。假如你对影视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这样写出评析文章来反而是驴不驴马不马,弄巧成拙。还不如老老实实写出自己的最深切的感受。当然这种感受并不是空发几句议论,而是有分析、有说理的。如果能在这基础上再加以专业理论知识色彩的观照,就更好了。

为使评析写作顺利进行,依据一定的材料是基础。为了占有材料,考生在看片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用笔记录一些作品的素材和自己的观点心得要点,这样当作品播放完毕,已经有可写的材料了,对此进行提炼后确定评析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所哎哟表达的主旨对所记录的材料加以筛选,选择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加以写作。

以上是协作构思的一般方法,先有材料后提炼主旨。也可以运用另外一种相反的思路,先确定你所要评析

第7篇:影视公司简介

万方简介: 万:万全之道,纵览风云,高瞻远瞩,是为深谋远虑之势。

方:方略之策, 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是为自信之态。

万方影视传媒机构2000年在西安成立,相继在北京等地成立分支机构。是从事影视广告片、企业宣传片和电视纪录片等策划、创意、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专业影视公司,拥有商业广告事业部、企业宣传片事业部、纪录片事业部、3D动画事业部等一线部门。

创立十年来,亲历了市场遽变的惊涛拍岸,伴随着同样身历无数考验的客户,我们成功的为企业形象、产品推广、城市形象、旅游推广、电视专题、宣传片、银行、食品、电子信息、酒店、家电、房地产、加工业、农业等许多不同行业的集团、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拍摄完成上百套影视形象片、专题宣传片、广告片,为许多产品拓展市场铺平了道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赖与支持,已发展成为极具专业实力、规模化、本土化的专业影视传媒公司之一。广告要叫好,需要有好的创意;

广告要叫座,需要正确的策略;

万方影视传媒全力打造中国“既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万方文化:

只有准确的策略 才会有正确的传达

只有惊人的创意 才会有闪亮的记忆

走精品路线——专注精品业务,打造精品工程,塑造精品影视;

走特色路线——发挥创新优势,以专业立足,以特色取胜;

走实效路线——坚持实战风格,以实效为中心,传播客户价值。

我们的使命——为客户提供专业、一流、全方位的影视服务

我们的目标——致力成为中国顶级的影视传媒机构

我们的理念——思想无界,未来无限

服务宗旨——满足客户要求超出客户期望

万方优势:

万方三大保障:

中国十大策划机构的策略保障

资深影视团队的创意保障

上百条影视片成功案例的制作保障

作为众多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万方影视传媒早已未雨绸缪,为客户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影视制作与传播平台,协助

驾驭复杂的市场环境。万方拥有商业广告事业部、企业宣传片事业部、纪录片事业部、3D动画事业部等一线部门,全方位的系统作业,科学细致的专业分工,简洁明晰的工作流程,加之十年淬炼而成的丰富经历,为客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为万方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创团队:

领军人物——刘万里,当代最具影响力营销实战专家,200

6、2007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中国一系列成功营销的操刀者、

策划师和设计师,提出的“百变营销”理论和“5L战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和影响了一批企业、品牌和

产品的运作,曾为上百家企业或机构进行营销策划、咨询和管理服务,凭借对当代经典营销理论的深刻领悟、对

中国市场、文化的透彻剖析和把握,运用理性、独特而大胆、实效的运作方略,帮助所服务的企业摆脱困境,迈

向成功,创造了一系列经典的成功案例

影视总监——王宏民,国内资深影视编导,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获得者,国内知名纪实类节目策划撰稿人,全国知名影视广

告策划创意专家,陕西电视台特约编导,其作品电视纪实片《脊梁》(上、下集),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文艺音像

制品一等奖、纪录片《我在藏北阿里的日子》被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收购。

创意总监——王亚红,来自国内4A广告公司,圈内风云5年,多次不动声色获得各项大奖。

资深文案——韩小刚,来自国内著名电视包装机构,优秀的文案策划能力,思维缜密而又胆识过人,常常给人意外之喜。影视特效指导——建凹,来自国内著名后期制作公司,手快如刀,意纵天高,参与各类影视片摄制上百部,无一败笔。

服务项目:

城市宣传推介类

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宣传片、专题片

旅游宣传推介类

景区景点宣传推介专题片、品牌形象片

企业宣传推广类

专题片、品牌形象片

产品营销推广类

多类型影视广告片、直销片、讲座片

项目申报推介类

招商引资项目、政府申报项目、房地产项目宣传推介片、

演示片、申报片、专题汇报片

纪实性专题类

纪录片、人物访谈、名人传记

3D动画类

城镇规划建设全景3D演示片

招商引资/政府申报项目规划建设全景3D演示片

房地产规划建设全景3D演示片

旅游景区规划复原全景3D演示片 文物修复复原模拟全景3D演示片

第8篇:影视作品赏析

赏析——《楚门的世界》

班级:畜牧13-2班

学号:131901217

姓名:蒋金丽

摘要:

本论文,首先对《楚门的世界》这一影片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通过对其表现手法的分析,并就影片的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蒙太奇

特写

声音

人生如戏

正文:

电影主人公楚门是一个被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孤儿,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肥皂剧《楚门秀》中的主人公,然而这一切他却全然不知。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巨大的摄影棚里,他的妻子,亲人,朋友都是《楚门秀》的演员。一次,由于节目制作组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楚门悲痛万分并开始怀疑,于是制作人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其“父子”相见。又一次,多年前楚门一见钟情的姑娘回来了,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楚门便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自称是医生的妻子更不是医生,楚门就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痛定思痛,他决定逃出这座 “小城”。但是,制作人却次次阻挠和利诱。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出通往自由的大门。

本部影片的剧情设计十分离奇,整体给人一种很荒诞的感觉。它向我们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以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对美国的道德、人情及世态的消极一面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另外,也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影片中运用了许多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反映楚门每天的生活状态时,影片运用了重复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旨在暗示楚门的人生是被操控的。每天上班前邻居家的狗都会扑向他,每天在上班的路上都有相同的两个人把他按在相同的地方说要买保险,场面很滑稽,但是同样的画面多次重复,以乐生悲,把人物的命运刻画得可悲可怜。

该部影片也对主人公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比如楚门每天在车上开广播时的镜头特写,符合影片整体滑稽荒诞的主线,为他后来发现自己被操控做铺垫。另外,有很多“观众”在观看《楚门秀》的特写镜头传达出楚门是被观看的,同时这种近距离的放大会让“观众”意识到自己也是这部真人秀的看客。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几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声音。比如,广播台播放的曲子,不和谐的声音背后是操控人员的手忙脚乱,“世界”停止的那一瞬间让人感到这世界的虚伪。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人生如戏,重要的不是谁在演这场戏,而是谁导演着这场戏,我们自己的人生不应由别人来操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一个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理想、信仰。追求理想、信仰道路上总是会遇见很多的挫折,它将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经验,我们要越挫越勇,不要被其所屈服。

第9篇:影视作品翻译

(一) 商业价值原则

电影是同时兼备商业性和文化性的产物,而且其商业特点也是突出的。因此,电影制造商和导演的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利润。同时,影片还必须要有商业价值。电影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电影片名对观众的吸引力度。电影的片名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票房的好与坏。译者要充分掌握翻译语言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才能制作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欢迎的电影片名,并激发其观看电影的欲望。

比如电影“Ghost”,故事叙述了一个演员目睹了罪犯的整个犯罪过程,结果被谋杀,但灵魂却留在了人间。因很担心女朋友的安全,所以他想借助神的能力和他的女朋友交流,告诉女朋友的处境多有危险。最终在巫师的帮助下杀死了凶手,保护了女朋友的安全。此影片中,主人公以他的个人情感表达感动了无数观众。这就是我们翻译电影片名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要点来进行翻译。切勿直接翻译成“鬼”,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观众对电影的情节产生误区。此外,这部电影与中国的《聊斋》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为了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看起来更有新意并有吸引力,译者把它翻译为“人鬼情未了”。

此外,商业价值的另一个特点是,电影作品的片名不但要求新奇,还要善于制造悬念以及浪漫的气氛。如:电影“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The Net”译为“网络惊魂”。此类电影作品的片名就显得非常新颖、独特、精彩。电影“The Rock”译为“勇闯夺命岛”或者“石破天惊”也恰当不过。以上此类电影作品的片名翻译就成功的把艺术和商业密切联系了起来。

(二)信息价值原则 电影片名翻译要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相统一,也就是信息价值等价,这是最基本的翻译原则。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作品的片名包含有较强的信息内容。电影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洁明了,但一个人物,一个词却含有大量的信息内容。“True Lies”(《真实的谎言》);“Meet the Parents”(《拜见岳父大人》)。这两部影片片名浅显易懂,让观众一看到它就知道是哪种类型的影片。“the Sound of Music”(《仙乐飘飘何处闻》),而此类片名仅仅只适合各类歌舞片。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知道原译名是不同于其实际内容的。

(三)文化价值原则 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文化特征是最困难的翻译内容。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文化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电影原片名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以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比如,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七宗罪)。这部电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黑暗的背景,讲述了一个极其富有哲学意义的犯罪故事:一个杀人如狂的凶手,他自认为是上帝,并围绕天主教的“七大死罪”一个接一个的“惩戒”世人。这七条死罪是指人们通常习惯性犯下的七种错误,即:暴食(gluttony )、贪婪(greed)、懒惰(sloth)、淫欲(lust)、骄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在这部电影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内,甚至,最后的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简单的汉译为一个“七”字,中国的观众是绝不会产生文化共振的,更不会理解其电影的含义所在。所以影片公映时被译为《七宗罪》,即点明了这个故事主线和最主要的宗教意义。此影片可称之为文化价值体现的经典范例。

再如,美国经典影片“the Third Man”,其最初的翻译是“第三者”,而这导致一些观看此影片的中国观众误认为这部电影是婚姻的伦理电影。事实上,“the Third Man”指的是在一次交通事件中,第三个见证的人。如今这部影片已改译为“the third person”。 由此看出,电影名称翻译不单纯只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电影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四) 审美价值原则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翻译的艺术性和译名的艺术性。电影作品的片名翻译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译者对电影名称的新的艺术性创作。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上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一个好的译名在传达“美”这一信息时,常常会引起观众的想象。“Gone With the Wind”,“ the Secret Agent ”分别翻译为《乱世佳人》和《间谍末日》。所以从以上翻译不难看出,翻译的名字虽然是简短的,但字里行间却能传达出强烈的信息与美丽的声音。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1.音译

翻译学的音译法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发音的翻译方法。在英语片名中,常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名、地点、事件名作为片名。这个时候,如果这些名称已为观众所熟知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又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情,让“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观众带入外国情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采用音译法。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 Jane Eyre《简爱》,Tess《苔丝》;Chicago芝加哥;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和朱丽叶; Troy《特洛伊》;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等。当然并不是每个西方人物、地名、历史事件都以音译的方式来翻译,有一些观众不熟悉的人名为题的电影如果直接音译过来则没有什么意义,或者一些容易引起误导,或给观众摸棱两可的音译片名是我们所极力避免的。如:Forrest Gump《福雷斯特·冈普》没有任何意义,不能给观众留下任何印象,而其耳熟能详的译名《阿甘正传》更具趣味性,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名著《阿Q正传》。

2.直译

直译就是照字面意思直接来译,指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 根据原文语言和目标语的特点,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保持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译。电影片名大多有较强的具象性,生动简明,采取直译的方法,可以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同样的内容,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简洁易行,既保留了原文的格调与“洋味”,又求得了译名与电影内容的统一美。因为传统的片名翻译理论认为,保留原片名“原汁原味”“原风原貌”的直译是最佳译法,“原汁原味”、“原风原貌”亦即鲁迅先生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

电影“A Walk in the Clouds”的译名《云中漫步》堪称上乘之作。电影描写一对青年在弥漫着葡萄花香的葡萄园中相亲相爱的动人故事,影片中的葡萄园取名“Clouds”,占地广阔,绿茵一片,云雾缭绕,有如梦境一般,相爱的男女主人公漫步园中,既浪漫又富有诗意!“A Walk in the Clouds”的中文字面意思为“在云中走”,被直译为《云中漫步》,既保持了英文原意,汉语译名读来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浮想联翩,仿佛见到了云朵般纷飞的葡萄花,也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直译的精彩电影片名还有:“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Rain Man”《雨人》、“True Lies”《真实的谎言》、“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望号街车》、“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Death on the Nile 《尼罗河上的惨案》;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等。

3.意译(另译)

直译虽然效果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的片名都适合直译。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某些片名必须采取意译(另译)的策略。

什么是意译(另译)呢? 陈宏薇 将词语的“意译法”定义为: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所以,意译并非“胡译”或“乱译”,而可以概括为“得意忘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对影片内容的正确把握为根据,抓住原文的意义,抛弃原文的形式。意译与直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达形式这一层面上。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电影“Gone with the Wind”就是采用了意译的手法。小说译名为“飘”属于直译,较为忠实于原文,作为小说译名来说实属精品,但作为电影片名其市场性与文艺性却逊色不少,远不如“乱世佳人”能够充分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再来看看“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直译应该是《滑铁卢桥》,但我们只要一提到滑铁卢桥,必然会首先联系起拿破仑和他的滑铁卢之战。不过此滑铁卢非彼滑铁卢,前者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而电影中的滑铁卢桥却是悲伤的爱情故事的象征,是故事的发生地和终结地。译者对bridge采用了直译,保留了“桥”的概念,但变通借用了中国唐代美丽的蓝桥会(裴航夜遇仙女)的民间故事和中国传统的“蓝桥”的概念,加上“魂断”两个字,既体现了电影爱情的主题又影射了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内涵一目了然,这个翻译成为电影片名翻译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译。

意译的例子还有好多,请比较下列翻译:“Home Alone”《独自在家》《小鬼当家》、Face Off”《变脸》《夺面双雄》;“Forrest Gump”《福雷斯特·冈普》《阿甘正传》、“Ghost”《幽灵》《人鬼情未了》。每一个片名都有相对应的两种译法,第一个直译与第二个意译的优劣无需多言,读者自然能有所体会。

4.音译加意译

在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的情况下,对观众熟知的名字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这种音译加意译法能更贴切的反映影片的内容。

如美国动画片 Tarzan 被译为《人猿泰山》,既保留了主人公 Tarzan 的音译,又突出了其半猿半人的身份,可谓形神兼备。又如:Patton《巴顿将军》Titanic《泰坦尼克号》Shreck《怪物史莱克》Robinson《鲁滨逊漂流记》Philadelphia《费城故事》Shakespeare in Love《莎翁情史》、Garfield《加菲猫》。都是通过在音译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的翻译方法。

5.直译加意译

有些片名虽然能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Speed 是美国于 1994 年拍摄的惊险动作片,台湾翻译为《捍卫战警》,讲述的是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上被恐怖分子装上自动兼遥控炸弹,使汽车在告诉行驶状态下不能减速或停下来,特种警察队员 Jack 毅然上车与无辜乘客一起同匪徒进行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大陆香港译名为《生死时速》,在直译基础上加了意译,充分体现了影片内容,且明了传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译名。又如:E.T. The Extra-Terrestrial《ET.外星人》The Interpreter《翻译风波》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

上一篇:冬季用电防火安全教育下一篇:系统启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