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影视鉴赏入门》课程介绍(推荐2篇)
【课程名称】《英文影视鉴赏入门》
【课程负责人】严海晨
【课程教材】自编讲义
【课程目的】电影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语言教学资源。《英文影视鉴赏入门》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综合认知影视艺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课程通过英文经典影片(或片段)的观摩与赏析,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对影视这门综合艺术的鉴赏水平和分析能力,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电影的语言技巧和美学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视野和批评方法。
具体而言,这门课程的目的、目标在于:
(一)了解电影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及其变迁,了解电影中的英语语言文化;
(二)通过对电影思想文化的了解,了解西方文化;
(三)学会用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感受世界,感受自我,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快乐的生活;
(四)掌握一些具体的影视知识。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中学学英语拓展课程,将文化附加在电影之上,抽象庞杂的文化学习变得真切而系统化。介绍相应影片故事背景,评析影片主题,欣赏经典台词。为了让学生从“做”中学到知识,通过英语环境和平台来展现才华,激发潜力和创造力,培养鉴赏和公共演讲能力,课堂形式将采取:1.)以文化专题为线,循序渐进地展开英语电影鉴赏的学习;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oral discussion, group
presentation and public speech 的口语活动;3)以书写影评为目的,带动英语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4)以一次课程汇演,展示精彩对白配音,英语电影主题歌演唱,电影剧本改编等,让学生去体验英语文化浸入式学习的快乐和启迪。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80%以上的学生希望能通过英文影视赏析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而不是纯粹的消遣娱乐。而教师更是希望学生能在欣赏英文电影的同时, 尽可能多地捕捉语言信息, 体会不同的文化元素。针对这两种课堂上积极的心理预期, 笔者拟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分析和构思英文影视文化鉴赏的课程设置。
一 心理契约的概念
心理契约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Argyris于1960年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 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 除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 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近年来, 我国有关心理契约的研究呈纵横双向研究趋势, 不仅向理论本身的深层意义推进, 而且研究范围也迅速从企业拓展到高等院校等非营利性组织, 研究发现: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研究对课堂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心理契约的发展轨迹来看, 目前存在两个学派的学术争论, 一个是以Guest、Conway、Herriot等为代表, 从双向视角来研究心理契约, 认为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一种相互期望”;而后期的Rousseau学派对心理契约概念重新界定, 认为心理契约仅有一个主体, 是“员工单方关于雇员和组织之间交换协定的个体信念”。针对高校的影视赏析课堂, 笔者倾向于前者的双向视角, 即心理契约研究应尊重主体双方彼此的心理预期。
二 影视赏析选修课的现状
考虑到语言学习中文化熏陶的重要性, 作为对大学英语必修课的补充教学, 英文影视文化鉴赏课程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模式呈现颇受学生欢迎, 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有英文影视文化鉴赏课程。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此课程也存在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教师不够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环节, 大部分时间连续放映娱乐性电影;学生在观影之后, 没有充分讨论, 以至于输入的文化知识很快淡化甚至遗忘。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程, 笔者调查发现, 学生对本课程的期望, 除了娱乐放松之外, 不少学生希望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其英语听说水平、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收集、整理学生期末对选修该课程及其收效的评价, 我欣慰地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选修课让他们有所收获, 甚至68%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收获很大”, 23%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大”, 不过仍有9%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
三 影视赏析选修课的特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愿意学, 才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又在多方面压力下被迫和被动地学习, 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甚至形成厌学、弃学等恶性循环。在针对学习资料的调查中, 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了“愿意通过影视作品或音乐来学习英语”。其实,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作品, 它通过励志、感人的素材, 加之声、色、形、情相结合等手段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给其注入正能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悟。
2.提供直观真实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 人具有天生的习得语言的能力, 因而人只要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中, 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语言能力。而英国语言学家提出的情境教学法也强调“语言必须在情境中呈现和练习”, 使用语言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情境。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语氛围。英文影视作品虽高于生活, 但终究还是源于生活。原版英文电影中的语言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 电影中的对话不像课本中那样刻意和正统, 它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从而把学生带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并活学活用。
3.启发学生的思辨思维
一部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所包含的信息量绝非一篇1000余字的精读课文可以比拟。一部优秀的电影除了语言层面的精彩, 还包括拍摄角度、人物特色、情节设置等方面的编排, 这些都足以引发学生主动地、全面地联想、思考和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像影评人那样分析电影情节安排、点评演员的表现, 还可以像电影编剧那样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或续写结尾。教师甚至可以挑选一个辩论性强的话题, 让学生充分辩论, 启发、训练和提高其思辨能力。
4.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
传统英语课堂主要以综合英语为主讲教材, 其中不乏较有深度的议论文, 但内容较为枯燥, 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由于影视鉴赏课程材料的生动性, 其教学方法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不同体裁和风格的影视教材,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如听写、配音、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根据影视情节,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节描述;针对较有争议的影视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 举行辩论会等。
四 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中师生间的心理契约
1.英文影视赏析选修课中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当事人未通过某种显在的形式直接而明确地表达, 但却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的方式, 使双方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的某些期望, 进而形成的一种隐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从一般心理契约的定义出发, 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堂上师生间的心理契约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 师生双方各自的心理预期。师生的心理预期在此语境下指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效果、师生相互之间的预测和期望。经笔者调查和整理, 将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的师生心理预期汇总如下表:
第二, 师生间存在相互期望并通过心理暗示形成默契。从上述师生心理预期表可以看出, 师生之间并非所有的预期都为相互预期并能被对方所认同或接受, 只有当师生相互之间通过暗示认同并接受了对方对自己的某些期望时, 师生双方才能就某些方面的相互责任达成默契。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默契并非都是正面的, 如果一方通过暗示释放负面信号并为对方所接受认同, 同样可以达成负面默契, 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成为影响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如学生通过缺课、睡觉等方式暗示自身的厌学态度, 而如果任课教师也采取漠然、放任的态度, 便向学生发出了对此认可的暗示, 师生双方消极颓废对待课堂的默契便很快形成。由此可得出结论, 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来营造, 而阻止一种沉闷课堂氛围的产生, 教师单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 在达成默契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尽管作为选修课, 英文影视文化鉴赏课并不像其他必修课那样具有诸多的要求, 但也绝不意味着学生和教师在课程中可以处于随意的无拘束状态中。师生间的相互期望转化成一种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师生的博弈中或师生的配合中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起到了“隐形”纪律的效应。与实际的纪律相比, 它能对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教学进行起到更大的规范作用, 对师生起到更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2.英文影视赏析选修课中心理契约的作用
心理契约不仅能合理解释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动因, 也是提高个人和组织行为效率的最佳方式之一。在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中, 师生间的心理契约是影响课堂上和课下师生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一个积极正面的心理契约就像是联系师生的心理纽带, 不但能够减少教师对课程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更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满意度, 实现学生对影视英语学习的高度投入, 增强课堂组织活动的凝聚力。
第一, 心理契约的约束作用。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上的无形的心理契约较之于有形的纪律能在更深层次上对师生课堂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不同于必修课, 英文影视文化鉴赏作为选修课, 由于其听课学生数量的众多, 不论是在学生出勤的统计、课堂秩序的维持还是课后作业的督促方面, 一般性纪律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如出于对影片播放连贯性的考虑, 课间休息常做灵活性调整, 从而使大批学生在影片放映过程中借故离开或逃课, 既干扰了整个课堂的观影气氛, 又使任课教师对其无可奈何。因此, 授课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设置授课节奏, 根据学生期望成功把握题材选取, 根据学生反馈合理调整课程安排, 学生的需求被满足, 学习兴趣被激发, 学习热情被带动, 从而与教师达成默契, 那么这种心理契约所形成的“自律”效应显然胜过所有纪律。
第二, 心理契约的修复作用。传统的英语课程授课模式只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 只考虑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灌输,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输入”, 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和全面, 而忽视了教师引导学生“内化—输出”这一环节, 最终导致学生的词汇或句型的知识储备并不少, 但却不能娴熟地运用语言知识的现象。从本次问卷调查来看, 学生并非对英语没有兴趣, 事实上也非常希望自己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明学生对英语课存在积极的心理预期;而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也是希望学生予以积极配合、主动运用, 也存在积极的心理预期,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两种心理预期不谋而合, 之所以没有达到理想的教与学状态是由于缺乏某种修复或沟通手段, 这种修复手段不仅包括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或者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材料或媒介,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师生之间积极的心理预期明朗化, 在课堂上形成正面力量鼓励双方面对 (而非回避) 教或学的瓶颈问题, 再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模式, 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而影视文化鉴赏这门课程就是理想的学习媒介, 心理契约理论即是明朗师生之间积极心理预期的理想的理论指导。
第三, 心理契约的激励作用。通过观察和证实,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即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配合程度跟上节课所播放影片的吸引力和有趣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 如果学生对上节课所播放影片反响强烈, 就会拿出积极热情的态度迎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影片, 而本节课学生的观影效果又会对下节课的课堂气氛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 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影片题材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反应的“操控”。如果需要讲授的内容相对枯燥, 可在上一节课放映相对轻松的影片做好前期铺垫, 同时下一节课继续放映轻松影片, 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一种充盈的状态。
五 英文影视赏析选修课中的心理契约的构建与违背
Rosseau认为心理契约的构建是期望双方对彼此相互权利义务的理解或有关信念的构建, 她在2004年根据时间结构与任务需求两大相关因素, 将心理契约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是:
相应的, 在英文影视赏析选修课中, 同样需构建上述几种类型的心理契约, 如下图所示:
1.交易型心理契约
交易型心理契约指建立在直接交换基础之上的, 契约双方抱有明确且具体的目的, 期望通过付出获取即时回报, 双方参与具有直接性和有限性的心理契约。由于本门课程的选修特性, 一旦学生在选修课系统上选择本门课程, 交易型心理契约就已建立起来:学生要以保证出勤、遵守课堂纪律和达到课程要求为“代价”换取教师给予的学分。因此, 在第一节课, 任课教师很有必要向学生着重强调纪律要求, 强调对违反纪律的惩罚措施, 明确成绩的考核办法, 对于成绩和学分等学生们直接关心的问题, 消除其疑虑。同时要在随后的课程中强化对出勤的监督和对课堂表现的考评, 实现学生长期有效的“自律”。当然, 交易型心理契约仅仅能在控制缺课、逃课等现象方面起到有限的作用, 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心理契约。
2.关系型心理契约
关系型心理契约以师生间情感交换为基础, 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此种心理契约下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的配合度和忠诚度较高。相对于交易型心理契约的“约束”作用, 关系型心理契约更能发挥“激发”作用。在调查中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修影视赏析课是因为想在繁重的课业之余能通过影视文化鉴赏的方式舒缓焦虑的学习心态, 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并且, “编外”学生抱着休闲娱乐的目的主动来听课的情况也很常见。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需求, 以此为契机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实现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亲和”。笔者发现, 学生们对英文影视剧的兴趣点多集中在欧美最新上映的大片, 爆笑喜剧、校园浪漫等题材的影片上, 甚至是对其某个片段的放映也能瞬间扭转沉闷的课堂氛围。因此, 将赏析的主要目标锁定于上述题材, 将真正有利于实现寓教于乐。
此外, 师生间的交流也是构建关系型心理契约的重要方式。除了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定期反馈, 师生间对于电影内容的互动式探讨, 教师根据课堂反应对授课方式的调整, 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有待探索。曾有教师鼓励学生推荐影片, 并组织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几部作为赏析的内容, 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3.平衡型心理契约
平衡型心理契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心理契约关系, 以教师对学生高质量的知识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高效习得为条件, 契约双方对彼此有着较高的对等期望值。在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的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纯粹学习的目的选这门课的, 他们或希望在这门课上提高自身的听力口语水平, 或希望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英文基础, 或希望通过观影学习到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或希望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总之, 他们希望影视文化鉴赏课程能为其未来发展提供长久的益处。对这类高期望的学生, 如果仅仅靠放映一些娱乐片来打发, 显然无法满足其求知若渴的期望。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容设置上在兼顾趣味性的同时保证知识性。在影片赏析的环节能够选取知识蕴含量大、文化代表性强、语言素材丰富的影视片段进行精深讲解。同时, 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或学习兴趣的不同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各学习小组可以承担难易度不同的口语听力学习任务进行练习, 授课教师也可在课下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另外, 授课教师也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从而能对教授影片种类或片段的选取有精准的把握, 能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 针对新出现的问题, 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并推动师生间的心理契约由交易型、关系型向平衡型转变。
摘要:在常规的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中, 广大师生通常都将其影视内容视为娱乐消遣, 对其文化元素和学生的心理反应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在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教学中引入心理契约理论, 对英文影视文化鉴赏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的形成进行探讨, 进而对课程的教学提出建议, 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类似教学。
关键词:心理契约,英文影视赏析,选修课
参考文献
[1]曹威麟、段晓群、王晓棠.高校师生双向视角心理契约相互责任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 2007 (6) :105~109
[2]王柯.影视英语听说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信息, 2010 (17) :156
[3]曹威麟、朱仁发、郭江平.心理契约的概念、主体及构建机制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2) :132~137
【《英文影视鉴赏入门》课程介绍】推荐阅读:
影视鉴赏课程心得体会10-24
超星尔雅影视鉴赏题库11-08
尔雅影视鉴赏课后答案12-11
选修课影视鉴赏论文06-06
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12-05
优秀英文求职信鉴赏11-09
影视特效论文07-02
影视字幕翻译07-06
影视文学概念07-16
影视创作总结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