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字幕翻译(精选7篇)
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干扰及相应对策 32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33 On Ambiguity of Human Conversations 34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35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36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38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 39 论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
修辞在汽车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论“韩流”在中国
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董贝父子》中伊迪丝的堕落女性形象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女性主义探讨托尼•莫里森笔下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语中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从语境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词语篇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 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的应用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
论《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女性魅力在男权主义下的体现 外教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浅析中西文化数字含义的差异与原因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 浅谈高中英语练习课教学
根据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翻译数字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6 A Brief Analysis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 87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 《老友记》为例
论双性同体思想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体现 89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91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92 化妆品品牌名称翻译审美与选词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94 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人生艺术
Politenes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96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 98 目的论视角下《麦琪的礼物》的译本评析 99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 100 McDonald’s Success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02 《背影》的两种英译文对比研究 103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的文体分析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05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107 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 109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110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精灵鼠小弟》中的动物形象分析 113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
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 116 浅论现代汉语新增词语的英译方法 117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 118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 119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课堂英语教学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对比 121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123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125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126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 128 论林纾翻译小说中的翻译策略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 130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131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132 中西问候语差异对比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 134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135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137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1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9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140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飘》两个中译本人名地名翻译对比研究 142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143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 145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 146 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 148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50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151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 152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 153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
154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155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156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57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158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 159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160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 161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162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163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164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165 浅议创新型口语教学在农村中的实施 166 谈某些颜色词的翻译
167 解析女性主义在DH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168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 169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 170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171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 172 从《中国老人在曼哈顿》看中美人际关系差异 173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 174 《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 175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17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177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
178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179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180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181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3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
184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
185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186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187 《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188 Shylock’s Tragedy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89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
190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
191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192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193 汉英语言中动物名称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194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95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196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197 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语言特色 198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199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方式比较
一、影视字幕翻译实践例析
近年来, 有部分电影作品, 伴随电影的公映, 英文字幕就已经呈现在屏幕上了。对于文化荷载较强的话语, 其中不乏精彩的翻译之例。例如《功夫》影片中, 有一对主人公满脸横肉、肥肥胖胖的包租婆和白日偷看大婶洗澡、惧怕老婆的包租公, 他们的真名居然叫“小龙女”和“杨过”。翻译时, 如果直接以汉语拼音英译西方人体会不出喜剧效果。译者采取了归化策略, 分别译成“Helen of Troy”和“Paris”。Helen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绝世美人, 而Paris是特洛伊王国的王子。《功夫》在国际影坛的成功, 优秀的字幕翻译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细微之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服饰“旗袍”被英译成“skirt”, 这种翻译即不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 也让西方人费解。如果是以归化为主“dress”随不能确切体现文化内涵却比“skirt”更贴切一些。笔者认为更好的翻译似乎采取异化, 即直接译成“qipao”.因为受众在观影时动用的是视觉和听觉, 那种中国特有的服饰特点通过视觉传输在观众脑海中已经形成影像, 不同于“skirt”和“dress”, 那它就是“qipao”。
二、影视字幕翻译的本质
就本质而言, 字幕翻译是为实现特殊交际目的并且本身也承载着交际和再现交际任务的一种认知活动。影视剧人物、译者和受众 (观众) 三者之间的特殊交际模式如下图所示:
影视剧多以人物对白、动作及表情等展现故事情节、烘托故事主题, 体现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从本质上讲, 译者是以间接交际的形式参与到直接交际活动当中来再现直接交际, 使受众群体对影视剧人物产生有效的间接交际。直接交际能否完全再现?在多大程度上再现?受众群体能否接受接近完全再现直接交际的再现交际?这些问题是妨碍影视翻译出发点的本质问题 (以影视剧为中心, 还是以受众为中心) , 也是影响字幕翻译特点走向的问题。
三、影视翻译的特点
近年来, 研究者们从多侧面多角度对影视翻译特点、策略和技巧等确定研究目标。研究成果已经显现出来, 大多数研究者根据电影本身的作用和影视语言的特点认同影视字幕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的策略。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影视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其中钱绍昌在文章中,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提出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影视翻译应从相辅相成的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两方面考虑, 钱先生对影视语言特点的概括比较全面, 但尤其是“聆听性”使读者感到述者仅仅从口语的角度探讨影视语言的特点。在实际情境中即使本土的影视剧在播放时都是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 (字幕) 兼而展限的。大多数研究者根据影视媒体的本身特点认同三种字幕翻译的实际操作:浓缩 (condensation) 、压缩性意译 (reductive paraphrasing) 和删除 (deletion) 等。字幕翻译的特点使其受到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制约。时间是指语言和图像要基本同步, 字幕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也必须考虑;空间是指语言符号在屏幕上的容量。字幕翻译的这两点基本限制因素决定了翻译技术上的经济原则。
四、指导影视字幕翻译的理论
影视作品文化内涵丰富, 这决定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文化对等和文化转换。在影视翻译中, 翻译里所有的翻译障碍都可能出现。戏中人物可能颂诗, 可能引用古文, 可能对春联, 可能讲笑话, 可能说方言等。如何采用变通的方法把不可译性转化成可译性?在什么情况下及怎样运用“零翻译”策略?怎样实现功能对等?归化到什么程度?什么情况下采取必要的异化策略?由于技术上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采用怎样的翻译单位?这些问题的思考必须有理论为归依才能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炼出有效的翻译技巧来指导影视翻译的实践。由于影视译者既要“参与”到影视人物的直接交际中, 对交际人物中每一话轮话语以另一种语言重构, 又要考虑受众群体的第三者接受程度。直接影响译者思考的理论当数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和Sperber与Wilson后来发展的关联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可以概括为“使你所说的话, 在其所发生的阶段, 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合作原则隐含四条准则: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准则。影视剧中人物在交际时无意中受到合作原则和四条准则的支配来交流。译者在“参与”影视人物的直接交际时, 则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有意识地按照或故意违反原则及准则来指导其话语转换。人们观看影视剧是一种特殊的交际, 两者的对话让第三者懂。按照关联理论, 交际涉及两个主要的问题:什么是明说信息?哪些是隐含信息?明说信息与代码模式相关, 隐含信息与推理模式相关。认知环境的互明是人们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要使译语影视受众群体在体验影视人物交流过程中跨越认知环境差异的障碍实现有效的间接交际, 在影视剧和受众群体之间如何营造最佳关联是解决功能对等、归化和异化等问题的关键。
摘要:本文首先以电影《功夫》的字幕翻译为例, 指出影视字幕翻译中确实有问题存在值得对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同时文章指出要研究影视剧字幕翻译就要了解影视剧字幕翻译的本质、影视剧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指导影视翻译的理论并加以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2].Sperber&Wilson.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8
[关键词]古装剧;语言特色;翻译
一、引言
中国古装剧近些年来异军突起,在国内大放异彩的同时,于海外也是名声大震。古装影视剧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外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途径。但是,中国古装剧的相关论文研究却较少。虽然据笔者对中国知网相关论文的统计,发现自1952年至今,有关影视剧翻译研究的论文共750余篇,但针对中国古装影视剧的论文研究只有55篇;在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253篇相关论文中,只有18篇研究中国古装影视剧的字幕翻译。由此可见,古装影视剧字幕研究所占比例偏低。然而,纵观公开放映的古装影视剧英文字幕,无论从语言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存在大量问题和错误。因此,如何正确且合理地翻译古装影视剧,既要让观众跨越文化障碍,毫无障碍地接受剧情发展,又要使其对中国文化有充分了解,急需业内倍加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古装剧语言特色的分析,指出当前古装剧字幕汉译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释字幕翻译中相关策略的应用。
二、中国古装影视剧字幕的语言特色
大部分古装影视剧的服装、场景等极具古代特色,其语言也不例外。除了具备一般影视语言所含有的“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1]之外,古装影视的字幕还有其自身的特点。限于篇幅,本文只对汉译英中的三大难点进行分析,分别是古代称谓多,四字短语、习语多,历史背景复杂。
1、古代称谓多
古装剧中的称谓极具特色,许多古装剧都涉及到皇帝、臣子、嫔妃等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刘彤等学者在其论文中也曾提到,“尊卑等级等文化成分在古代题材的影片中尤为常见”[2]。就第一人称“我”而言,就有多种表达。如,皇帝通常自称为“朕”,以显示其万人之上的地位,或者谦称为“寡人”、“孤”等;臣子在朝见皇帝时,自称“微臣”,而嫔妃则自称为“臣妾”等。此外,古代官称或头衔繁多,如兵部尚书、兵部侍郎,户部主事、御史、按察使等。
2、四字短语、习语等使用较多
古装影视剧的台词中,常穿插习语或四字短语等,以达到简明达意,朗朗上口的效果。例如,在《赤壁》中,当提到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时,有这样的对白:“这两个人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所以还是提防着点吧。”又如《红楼梦》中的“礼贤下士,扶贫济危”等。对于这类习语、四字短语等,翻译时须根据上下语境,灵活处理。
3、历史背景相对复杂
不同于现代剧的是,不少古装影视剧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或涉及到一些典故。因此,翻译时需将其中富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出来。譬如,《赤壁》中,三国鼎立,孙权占据东吴。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东吴”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名。又如,刘波在其论文中,提到了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一个例子:第21集“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提到袭人时说,“她妈前天没了,因为有热孝,不便前来。”在这句话中,“热孝”一词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3]。据百度百科定义,“热孝”的含义有二:旧时对新近发生的父母丧事,通常指百日之内,做孝子的要披麻戴孝,不剃发,不外出;也可指父母、或丈夫刚死不久时穿的孝服。
三、古装剧字幕翻译问题及分析
1、特有文化内涵缺失
古装剧中,人物的称谓、语言风格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尊卑等级。然而,由于对这种特有的文化内涵不够了解,不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仅进行简单的直译。
例如,在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部第一集中,清乾隆皇帝出宫巡视时,百姓说:“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英文字幕为“Huang Shang, live on ten thousand years”,将“皇上”音译为“Huang Shang”,而在Charles O. Hucker所著的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中国古代官名辞典》)一书中,“皇上”同样译名为“Huang Shang”。[4]笔者认为此译法不可取,因为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的外观众难免会误以为“Huang Shang”是人名。“皇上”这一称谓象征着中国古代最高的统治者,音译“Huang Shang”何以体现此内涵?因而,笔者认为,在中国古装剧走出去初期,对诸如“皇上”、“格格”、“郡王”、“亲王”等的称谓或官称,第一次出现时可仿效国外进口片,酌情在称谓之后或在屏幕上方给出相应的英文注释。
2、语义表达欠妥贴
(1)欠额表达
此种问题在四言词组的翻译中较为常见。比如,《赤壁》中,有句台词是“违令者斩!”,译文是“It’s an order!”。源语含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该命令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另一层意思是如果不遵守命令,就会被杀头。译文显然只包含前者,和源语相比,没有威慑效果。又如,《赤壁》中,曹操对关羽说,“你又何必愚忠于刘备呢?”译文是“Why do you continue to serve Liu Bei?”译文中虽然用了“continue”(继续)一词,但“愚”的意思并没有得到体现。
(2)偷换概念
不少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含义也不一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词汇的含义得到不断地扩充或因生活方式、观念等的变换衍生出新的意义,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些变化也应得到体现。古装剧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些表述需根据当时特定的背景来翻译。在电影《赤壁》中,“江南”被多次提及。据百度百科定义,江南如今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上的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今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而狭义上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然而,在三国时期,隋朝之前,江南往往指湖南、湖北一带。笔者认为,影片中将“江南”简单译为“the southland”则太过笼统。同样,在《赤壁》中,周瑜对孙权说道:“我们军民一心”,这句话被译为“our troops have high morale”。源语的本意为军官和百姓万众一心,强调“同心”,而译文的字面意思是“我们的军队士气高昂”。这种偷换概念的表述,无法原汁原味地传达出源语中的文化意象及其内涵。
nlc202309041047
四、中国古装影视剧字幕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怎样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是影视翻译中永恒的辩题,归化、异化曾是争论的焦点。但笔者认为在影视翻译中并没有一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方法,古装影视剧字幕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更应该根据其特殊性并结合权威的翻译理论进行选择,切忌掉书袋式或天马行空式翻译。
1.异化与归化的选择
在现有的古装影视剧的翻译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译者仍然是偏向于采用归化的策略,尽量减少观众的文化障碍感。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在电影《十二生肖》中成龙所说:“一颗豆豆两颗米,那个出口就是你。”就被翻译成了“eeny, meeny,miny,moe, I’m coming your way.”这种翻译方式很容易被观众接受,但是却无法体现其中中文童谣的韵律。而下一句“封建迷信管用吗?”被翻译成了“It’s no time for nursery rhymes!”,则更加偏离了原文的意义。如果此句照直译来,又与前面翻译的语境无法衔接。这样的翻译虽然易于让观众理解,但并没有真实反映角色的台词。又如《十面埋伏》中:“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我索性连人带刀一块救出。”译文:“I’ve rescued you, and your daggers as well.”虽然基本达意,但直接将句中的中文习语省略掉了,令角色原来风流倜傥的形象大打折扣。
国产影视字幕的翻译质量低下相比,进口的欧美影视剧字幕翻译,翻译上多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这种差异主要还是源于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输出意识不够强烈,中华文化影响力不够强烈所致。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原因,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和欧美文化在“软实力”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差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正在越来越瞩目于中华民族灿烂而历史悠久的文化,而影视剧翻译作文外国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大窗口,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尽量使观众了解和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作为译者,翻译时往往会被所谓的“文化鸿沟”所牵绊,生怕直译或异译会让观众无法接受,其实是大大低估的观众的理解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传播之迅速,资料共享之便捷,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譬如中国很多直译的短语、成语或表达方式已越来越被西方读者所接受。例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Long time no se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更有最新腾讯组图,传出关于“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有望录入《牛津英语词典》。由此不难发现,随着外国观众对中国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对两种文化的不同认识也更加深刻,对陌生文化信息的接受力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即便考虑到一些观众接受异化式翻译会比归化式翻译更加困难,我们在古装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中也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2.异化策略的应用
(1)仿拟翻译
仿拟是英语语言学分支修辞学的重要修辞手法。百度百科对其给出的定义是:这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在运用时所仿拟的一般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材料,如成语、谚语、名言、警句。而仿拟翻译手法正是借用这一修辞方法,将汉语中的意思转化为英文而又不失去原有意思。例如:《甄嬛传》第35集中,甄嬛对富察贵人说:“情谊生了,误会嫌隙也就没有了”,这句话可以通过对英文谚语“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进行句式上的仿拟,可译为“Friendship is well that enmity ends as well.”仿译是一种形式上看似归化,内容上却是异化的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既让观众能从与目的语相似的表达中快速的接受,同时准确的理解,又能保持源与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不被破坏。有一举两得之效。
(2)直译
对于那些结合影视播放容易被理解的,在西方观众中被广泛接受的中国文化俗语应在翻译中加以保留,大胆采取直译的方式。例如在电影《无极》中:无欢:“行啊,只要你做我的奴隶,馒头就是你的。”译文是“I will give you the bread if you promise to be my slave.”“馒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在这里被翻译成了“bread”,其实不太恰当。首先,外国观众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了解相对比其他文化要多,他们应该会知道馒头和面包是不一样的;若翻译成“steamed bun”,再结合电影画面中人物手中拿着的馒头,一点都不难理解。而且这样能保留中国元素,不至于使国外观众认为中国古代人也是吃面包的。
(3)释译
在大多数情况下,影视剧中的台词很难用仿译的手法,直译又容易造成观众的误解,因此释译就成了既保留文化元素,同时又保证观众能够流畅自如观看的重要手段。而在影视剧翻译中,为了能跟上影视剧的节奏,就要求所加的解释必须简短达意。如在《功夫》的翻译中,斧头帮手下的台词:“送终?”译文为“What is this, a funeral bell? ”很恰当的表达了送终的含义。
释译法对古代称谓和官称更为适合。请看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字幕翻译:
蒋太医: 拜见太子殿下,殿下这是贱内。快, 快拜见太子殿下。
译文: Your servant kneels before the Crown Prince. Your Highness, may I present my wife? Quick! Welcome to Crown Prince!
译文中的“your servant”是蒋太医的自称“微臣”,且“贱内”,译作“my wife”。 如果将这两个表示谦称的词直译,势必会产生歧义和误解。[5]
五、结语
通过对古装影视剧翻译的分析和翻译策略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古装中国影视剧汉译英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要让外国观众短时间完全了解中国文化还任重而道远,但通过一些翻译技巧的探讨和翻译理论的实践,加之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方兴未艾,我们应当在翻译中大胆多采用异化翻译手法,才能加快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并参与古装影视剧字幕翻译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将中国古装影视剧推向海外。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61-65.
[2]刘彤.古代历史剧字幕翻译的得失辩证解读 [J].电影文学,2012, (23):155.
[3]刘波.《红楼梦》电视剧英文字幕中儒家思想词汇的翻译策略评析[J].译林,2011, (8):132.
[4]Charles O.Hucker.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婵.《满城尽带黄金甲》英文字幕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2010,(4):135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教学基金资助:71C1310858、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研基金资助:5026010930
【摘 要】字幕翻译对电影的质量及受欢迎度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呢?文章所探究的是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从而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应如何处理不同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字幕翻译;翻译策略;文化因素
近几年,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人们的知识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西方影片的需求逐渐加大,对于字幕翻译的质量需求也不断提升。字幕翻译是东西两种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及文化的转化与交流。那么,在字幕翻译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使影片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呢?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从而得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语言趋于口语化。字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模式,它是口语的简化的书写形式。电影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一般而言,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后者才是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即在保留原声的情况将剧中人物对白和必要视觉信息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
(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翻译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传递语义信息,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故事情节。字幕翻译面临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时空限制,它并不像书本那样给人以足够的时间,字幕必须与人物对白、动作和画面同步,随着画面的切换,迅速更替的字数必须满足观众的阅读需求,通常一个画面里最多出现两行字幕,每行字幕的字数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因此,译者必须对原对白有很好的掌握及理解,仔细斟酌两种语言的认知、文化差异,对原文信息进行取舍,将那些不能直接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对行文精妙地布局,从而使观众能较好地欣赏电影。
二、字幕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对于应对字幕的翻译策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很多都是相通的。在此,我根据我的.理解,将主要讲述三种翻译策略。
(一)浓缩的翻译策略。浓缩策略一般包括省略和压缩两种。字幕翻译 是受制约的翻译,因为一般从口语对白到文字的转换中,原文就要缩减很多。通常说话速度越快,信息压缩量越大,字幕翻译者需要在对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力的判断的基础上,对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可进行删减节略。如果根据原文逐字翻译,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观众来理解其意思。这样,所译出的字幕就会让观众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干扰欣赏过程,影响效果。因此,字幕翻译应该以简洁明了为翻译标准,才能使译文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化暗含为明示的翻译策略。语言交际活动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但由于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原文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所暗含的交际内容,往往因不同语言读者认知上的差异而难以被译文读者识别,因此必须将译文读者因语境差异不能从语义内容中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化暗含为明示的翻译方法有很多,如增译、改译、意译、解释、加注等,这些策略都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意思及异国文化。
(三)归化翻译策略。字幕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也是两种文化之间地转化。到目前为止,翻译界有两种主要的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即归化与异化。异化是以源语言为归宿,即将原作者放在第一位;归化是以目的语为归宿,即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在我看来,电影中文化信息的处理,归化的翻译策略应该是主流。
如果译者采用异化的策略来处理文化因素,那么其翻译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异族文化,这无可厚非。但是,一个翻译作品的好坏是由目标读者来评定的。如果译者采取异化策略,但超出了目标读者的约定水平,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困难,那又怎可称得上是好的翻译呢?也许有人说,可以用加注、说明等翻译策略来帮助观众进行理解,这对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字幕翻译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更何况,在很多情况下,异化体现了源语言的文化优越性。这种文化优越性可能会导致文化殖民主义。比如,现在英语成为了世界第一语言,几乎每个国家的人都学习英语,在翻译时也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思想为准,最终本国的语言甚至文化会慢慢地被代替。这难道不是文化殖民的体现吗?
因此,为了使观众尽快地,以最小的处理来理解演员的对白,翻译最好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另外,作为大众化的娱乐,电影应该照顾大众化的欣赏水平,异化会使很多观众对字幕产生陌生感,会影响电影的受欢迎度。归化策略使用观众所熟悉的思维方式,能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亲切、熟悉的对白,会使电影更快地被更多的观众喜欢,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加速发展、繁荣我国电影文化市场,这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增进我国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翻译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未来译制片质量,为中国电影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贡献。
论文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目的论;翻译策略
一、文化负载词与美剧
“文化负载词(cultural-loaded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中的难点,甚至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
美剧是中国人对美国电视剧集的简称。从最早拍摄于1970年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到《加里森敢死队》和《成长的烦恼》再到热播的《越狱》、《别对我说谎》等,所有这些让我们走进美国,走进美国家庭,淋漓尽致的全方位的体验美国文化。现在收看美剧的观众大多数是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能够较为积极的接受西方文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上在线观看更是观看美剧的主要方式。因此字幕译文对欣赏美剧至关重要,观众通过字幕译文就可以真实了解和感受剧中原汁原味的内容和情调。
本文根据《绝望主妇》第一季的字幕译文,分析剧中蕴含的独特美式文化内涵,探讨美剧字幕译文是否有效的把这类文化负载词传递给目的语观众,并归纳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
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盛行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费米尔创立的翻译目的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有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而《绝望主妇》这部系列剧的播出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要达到较高收视率,进而赢得巨大的商业利润,就必须借助精彩的字幕译文。由此,目的论的观点与字幕翻译的关系就十分紧密。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翻译并不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人类一种具体形式的行动。凡行动皆有目的,一次翻译亦由目的支配。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
在目的理论的支配下,翻译的立足点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特别是放在目标文本他们所属文化中的功能上,译者必须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要承担的功能来决定在翻译中应当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中韩文化,影视字幕,翻译技巧
在中韩影视字幕的翻译工作中, 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现象。亟需相关的翻译人士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提升翻译的水平和质量, 从而促进中韩文化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有效地传播中韩两国的文化, 起到一个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使影视作品的翻译能够更加地贴近两国的文化, 加强两国人民对文化的理解。
一、中韩翻译工作的特点
所谓的翻译指的就是在保证句子准确以及通顺的基础之上, 将一种语言以及信息转变成另外一种语言及信息, 也就是语言之间的转换。在传统的翻译工作中, 人们普遍认为翻译的工程是一个机械性的过程, 只是简单地对语言进行翻译, 而不是进行创造的过程。其实不然, 翻译工作既包括翻译人员对文章以及作品的理解, 也包括了他们对于作品的表达。可见, 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需要相关的翻译人员转变传统的观念, 正确的认识这一工作, 准确地定位这一工作。
而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工作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时空的局限。它与传统的文本翻译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 在中韩影视作品的翻译中, 经常会出现口语体。这是由于电影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因此, 在进行影视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尽可能使用生动、自然、简洁的语言。这样可以方便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 也可以提升作品的生活性。同时,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时就需要翻译人员充分地考虑到观众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视野。尽量不要出现难以理解的地方, 尽量使用简洁易懂的文字和语言。
二、常见的误译
误译包括了很多方面, 例如词汇上的误译以及语法误译等。词汇上的误译包括了专有名词、汉字词以及其他词汇等方面的误译。
(一) 专有名词误译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 专有名词的翻译上就存在着误解, 很多的翻译同韩国人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一部名为《非常主播》的韩国电影中, 出现了小学的名字“鹰岩小学”, 而翻译时却翻译成了“应望小学”, 这时就会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因为韩国的专有名词大部分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汉字, 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 需要翻译人员格外注意, 尽量地将与此相对应的汉字找出, 这样有利于充分地反应韩国的传统文化, 提升翻译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二) 其他词汇误译
在进行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过程中, 并不能找到每一个词汇的对应翻译词汇, 这样就容易造成误译的情况。因此, 在翻译的时候, 翻译人员应该首先观察一下台词前后两句之间的关联, 并且在词汇的搭配以及语言色彩方面多加留意, 这样才能提高翻译的质量。例如, 台词的原意是“现在来述说你们的故事”, 在翻译时翻译为“现在来讲讲你们的故事”。这种翻译方式就更加的口语化, 可以拉近影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使作品更加的自然, 更加贴近生活。
三、提升翻译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 理解作品内容
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作品或文本进行理解和表达, 因此,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工作之前, 首先要充分地对作品的内容进行理解, 然后再将相对较长的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用简单的语句加以表达。这样就可以使翻译人员充分地了解作品法主旨以及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意识形态, 提升翻译的合理性以及可理解性。
(二) 掌握语言知识
翻译工作的基础就是翻译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翻译韩语文章和影视作品时更应该在充分掌握韩语翻译能力的基础之上, 提升母语的翻译能力。在传统的中韩影视字幕翻译中, 常常强调翻译人员的韩语功底, 而忽视了对汉语水平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一方面要掌握韩语的语言特点以及语法规范等, 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地加强自身的修养, 提高母语的专业翻译技能, 大量阅读汉语的文章, 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
(三) 提高专业水准
虽然翻译人员不可能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但是作为一名翻译人员, 应该对各国的政治、文化、历史、思想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知识, 这样才不至于在翻译的过程中造成一系列的误会。同时, 翻译人员还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 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和职业技能, 保证中韩影视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翻译的机制, 提升翻译的效率, 优化翻译的方式, 转变传统的观念。
(四) 加强人才培养
在传统的观念中, 认为翻译工作具有机械性, 不值得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但是, 实际上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我国的翻译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欠缺。一些高校对翻译教学不够重视, 这样不仅不利于我国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同样不利于我国翻译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 我国相关的部门应该提高对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 努力地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
结语
随着中韩之间文化交流的推进与加深, 韩国的文化在我国深受欢迎。因此,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韩国文化爱好者更好地加深对韩国社会和语言文化的了解, 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人员更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充分地分析当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且积极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促进影视翻译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汤荣.基于目的论的电影片名翻译技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1) .
[2]王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电影课程设置初探[J].电影评介, 2010.
[3]张晓亮.英文影片片名翻译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文化意象目的论
当前,电影这一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成为受众最多的文化艺术形式。20世纪末,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多元化,电影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出现了大规模的影视翻译活动,最常见的两种策略就是配音(Dubbing)和字幕翻译。
一、影视字幕文本及其翻译的特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影视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最新的影视作品是通过字幕来突破语言限制,向全球各地的观众表现其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而且,配以字幕的影视作品不仅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领略到最新的电影,而且可以使其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因而受到影视爱好者和语言学习者的高度重视。外语片字幕翻译主要是通过影视字幕文本来实现,目前字幕文本已经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字幕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必须避免因文化内涵不同而导致的信息流失与信息超出。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影视字幕文本翻译的特点入手进行研究。
当前影视字幕文本翻译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字幕翻译必须关注电影信息传递媒介的特殊性。观众总是同时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来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电影众多信息的传递不只依靠文字符号,还依靠画面、音乐等其他符号形式。也就是说。电影是通过视、听两种媒介同时给予观众眼、耳两种感官以刺激,从而传递众多的信息。这两种形式可以而且必须互为补充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影视艺术的多维度审美特色。第二,字幕翻译文本的接受有相对短时性、瞬间性。一般来说,字幕的显示时间应该与画面中人物的讲话速度同步,讲话速度越快,字幕的显示时间越短。由于字幕随影视情节迅速更换,观众不能反复研读影视字幕,因此观众的期待视野应该小于书籍的读者视野。译者必须使翻译长度适合观众的阅读视野,也就是每行最大字符数大约11-16个字。第三,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口语性。影视字幕翻译大部分是对白翻译,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口语范畴,将其转化为字幕译文时,语言既要通俗易懂,自然上口,又要清晰简洁,连贯流畅,译文在文体、语言风格上也应该尽量和原文风格保持一致。影视字幕文本以上这些多样化特征,也决定了通过字幕翻译体现文化意象的复杂性。
二、文化意象及其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文化意象由具体的物象(physical image)和寓意(connotation)组成。“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伸意义。意象的功能即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文化意象的特点是由实化虚,其功能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影视翻译既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和交流。因此,字幕译文应根据影视字幕文本的特点,与影视画面、声响更好地结合起来,按照口语式、瞬间式表现出来,设法转换文化意象,弥补文化空白,使观众更易理解电影内涵。
三、目的论视角下文化意象的处理
1984年赖斯(Reiss)和弗米尔(Ver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目的论理论(skopos theory)。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准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认为翻译并不是简单地以原文本为基础的符号转换,而是在目的文化中对源文化的一种信息传递,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目的论共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the coherence rule)和忠实法则(the fidelity rule)。所有翻译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一项具体的翻译任务所要表达的目的决定翻译文本的翻译策略,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在通常情况下、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由翻译过程的发动者决定。连贯法则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译人语的表达习惯,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的译文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法则则指译文和原文的连贯性,实现语际问连贯性,与其它翻译理论的忠实与原文一致。目的论使翻译的研究跨越了语言层次,突破性地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讨论,提出翻译行为并不是单纯的语际转换,它更是译者目的的实现。目的论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源语地位的降低。传统翻译理论通常把源语文本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往往要求翻译要忠实于原文,而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对于影视翻译来说,因为其具有强烈的商业性和市场化特点,作为顾客的观众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观众对翻译满意,才会有高票房、高收视率,委托人才能达到自己的商业目标,也才可能继续委托关系,译者的价值才能得到认可和体现。
影视翻译中对文化信息的处理一般来说有五种方式。即直入式,源语文化词语直译或音译,阻断式,源语文化词语被略去,诠释式,提供相关语境:融合式,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译语表达形式融合,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进入译语,归化式。用译语文化词语代替源语文化词语。在一般的翻译中,这五种方式经常综合运用,参差出现。
例如,在电影“人性的污点”中,One man said:Clinten he should feel luckyshe(Monica Lewinski)didn't go straight to Operah,奥普拉(Operah)是美国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美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奥普拉和她的谈话节目,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她(莱温斯基)没有直接找奥普拉,克林顿应该感到幸运”。那么中国观众就会感到迷惑,不知道奥普拉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失去了电影翻译的真正意义。为使中国观众明白,使原文中所涉及的那些特殊文化意义得到理解,译者应在电影翻译过程中采取诠释法翻译,加上解释性的文字如“她没有直接上奥普拉的谈话节目,克林顿应该感到幸运”。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语影视作品中富有隐含文化因素的典故、双关语等会给中国观众带来理解上的障碍。译文如不能传达到位,势必会使中国观众产生隔阂,从而降低影片的艺术性。对于那些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目前还无法理解的内容,只能采用意譯或者直译加意译的方法。例如在《闻香识女人》一片中,在片中结尾处,史雷德上校在全校师生面前为查理辩护,他说:“gentlemen,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 someguys runand some guys stay.”
(先生们,当事情快暴露时,有些人逃跑了,有些人却留了下来)。“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这是句与一个经典笑话有关的俚语,引申为当麻烦发生时,或当严重的危机爆发时。像这样的俚语当然只能将引申含义译出。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