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途径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分析
摘 要:伴随着我国美术教师行业的不断革新与进步,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于现状,需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新时代的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坚定伟大而长远的理想信念,树立与时俱进和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深入研读美术相关教材,对于自身的发展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要深刻明确和认知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和思考,从根本上减少和防止类似教学问题的再次出现,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长足发展和学生的综合进步。
关键词:美术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有效途径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growth of art teachers by effective ways
LIN Yunmei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of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in Fujian Province,china)
【
【
傳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如今的新时代,教育变革是大势所趋。其中,我国美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于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师都有了新的要求和规定,紧跟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美术能力,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论,都需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变化,使得美术教学永远保持着新鲜感。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锻炼,促进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术教师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1.以德为先,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
美术教学涉及到的知识是广泛的,想要更好地教学,就需要美术教师去不断地埋头学习和实践,并且具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储备,这是敬业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与此同时,根据我国美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核心素养的概念被重点提出,作为美术教师,要深刻认知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实际意义,并始终紧紧围绕着这一概念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根本目标就是“立德树人”,这就需要依托在核心素养之下,以德为先,努力进行美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和综合能力。
2.坚持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
美术教师想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坚持理想和树立信念是前提,只有有了确切的目标,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努力和进步,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其次,美术教师经常会遇到自己擅长的技能领域和专业教学内容不匹配的情况,比如,有的比较擅长油画,但是教学内容很少有关于油画的部分,这就难以展现出他的专业技能,并且长此以往,自身专业能力也难以提升。因此,需要从根源上思考和分析,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深入挖掘各种绘画方式之间的融合点和切入点,这样既可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又可以逐渐扩展自己的绘画技能领域,同时通过不断的尝试,促进美术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美术教师不是拥有大量的美术知识就能够教好美术学科,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全方面、多角度地理解相关美术内容和鉴赏相关美术作品。因此,美术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只有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以及精神内涵。终身学习需要靠实际行动,并且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如自主研读美术相关书籍,以此来丰富自身的美术知识储备和其它艺术知识储备;也可以通过自主参加各种相关培训,学习更多的美术专业知识;更可以为自己制定相关学习计划,有规律地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改正,以此促进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
4.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提升美术教学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拥有的教学能力包括多方面,第一,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如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是熟练的,这极其符合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第二,需要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是为了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优良的沟通环境,促进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显著提升。第三,需要拥有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要解决自身在美术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第四,需要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为美术教学的长远发展,也是为了美术教师自身的长足发展。第五,需要拥有优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有一些教学课程是涉及到实践操作的,而此时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如果自身的实践能力有限,那么美术教学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根据新课改的具体内容,美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促使学生爱上美术,享受美术,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美术的基本含义,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发现美的存在。美术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和谐的艺术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受到艺术的熏陶。而想要达到其要求,就要不断地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由于美术课堂的时间有限,能够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也是专业能力的一种显著表现。过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不一定代表着专业能力过关,因为也有可能是的教学内容有所缺失,或者是没有和学生进行高效互动,只有学生真正学会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才真正代表着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良好的。但是,美术教师没有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还不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其次,能否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等完成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也是体现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点标准之一。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美术教研活动比赛,可以针对美术知识进行评比,请专业人士围绕着教材中涉及到的美术知识进行出题,并且适当加入一些超纲题目,最终的成绩能够看出他的美术知识掌握水平,也能够看出平时的美术知识积累程度,由此评比出最优秀的美术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针对于美术课件制作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并选取具体的美术课程,如以美术课程“茶香四溢”为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有的在课件中加入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相关内容,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优秀文化,而且每一种茶都有相应的配图,在课件中同样插入了轻音乐,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与此同时,在课件中又加入了用粘土制作茶盖和茶杯的视频,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到具体的制作过程,激发相应的制作兴趣,整个课件的内容也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拓宽美术教师培训渠道,发展美术专业技能
美术学科在众多的教育学科当中是比较重要的,它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的主要学科。同时,美术课程内容包括多方面,除了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以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如素描、手工以及陶泥制作等。而这样课程的教学都要建立在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上,只有美术教师自身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才能在众多的教学课程中游刃有余,为学生提供教学示范,让学生能够真实地看到实践过程。比如,在进行美术课程“民间木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于民间木雕的优秀作品,也可以为学生分别播放有关于圆雕、浮雕以及半圆雕等雕刻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教学具体的木雕方法的时候,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之后学生再进行自主雕刻练习,依旧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视频里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全部借助于教学工具不太现实,也不适合学生的发展。所以,此时就需要美术教师自身具有相应的美术技能,能够手把手地为学生提供木雕的雕刻方法,也能够在学生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亲自动手操作解决学生的问题。
与此同时,美术教学在不断进步,美术教师需要更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来傍身,才能时刻保持美术教学的先进性。为了促进美术教师的长足发展,学校可以为其提供多种机会,比如,积极鼓励去各种专业机构深造,或是学校定期开设一些讲座和研讨会,引导美术教师多多参与,这会是一场美术知识的盛宴,在讨论和互动中,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美术知识火花。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所有的学生,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增加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努力丰富自身的学識,不断促进自身的美术专业能力的增加。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美术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美术书本学习,向其他优秀的美术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从而促进自身的全方面提升和美术教育的多角度发展。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才可以逐渐朝着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建安,迪丽努尔·买买提.美术核心素养下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析[J].参花(下),2020(09):80-82.
[2]马敏娟.试析高职学前教育视域下美术教育专业现状及其教学改革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17):76-77.
[3]曹启海.传承文化,共创未来——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问题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0(22):135-136.
[4]王西乾.基于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研修共同体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59-60.
[5]张琳.乡村振兴视域中山东农村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参花(下),2020(08):82.
[6]陈昊.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美术教师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0.34(03):106-109.
[7]李林娜.高校美术教育专业“T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0(05):73-74.
作者:林云梅
摘 要: 中职旅游教育自2010年我国中职教育开始陡跌趋势以来,其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二是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师资力量匮乏,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不容乐观。作者通过分析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现状,从教师自身发展的意识出发,探讨中职旅游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关键词: 中职旅游学科 教师专业成长 现状 途径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旅游业新的业态会不断出现,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渗透到旅游行业中。旅游业对各类人才处于动态的需求之中,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很难适应旅游业的需要。因此,在设置中职旅游类专业时要紧跟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前瞻性,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为行业培养出更多适用又急需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一、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现状
旅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师资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师生比过高。
据教育部2010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职校师生比应达到1∶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而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区、市)旅游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从数量上来看存在较大差异:中等旅游职业学校中,平均师生比为1:25,其中海南、广东、天津和重庆4省在校师生比高于1∶40,特别是海南和广东,分别达到1∶119和1∶61。从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业教师比重看,中职学校该比例平均值为12%,其中超过40%的省市有北京、云南、青海等。综上,我们要尽快改善旅游专业教师的总量状况及职称结构,高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旅游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双师型”教师名不符实。
由于学历、年龄等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很难从旅游行业中直接吸收任职,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兼职教师数比例相对过低。目前任职中职旅游学科的教师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师缺乏在旅游业界的磨炼经验,很多“双师型”教师仅仅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也很难培养出旅游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增强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双师型”技能,势在必行。
(三)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旅游业的就业现状是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种供需矛盾亟待解决,然而在此方面具有关键因素的是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其自身发展。部分中职校旅游学科教师更多的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或是空泛而无实践论证的所谓旅游企业管理经验,部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严重不符,从而失去对该专业的热忱和兴趣,转而投向其他专业工种,三年的中职学习产出的却仅仅是一张文凭和几张技能证书,这使得旅游专业在整个中职专业中萎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中职旅游专业定位上的不明确,同时也是旅游专业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二、促进中职旅游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确立个人职业规划,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适合教师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前景,感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是其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源泉,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为此,教师应自觉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注重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培育专业理想、提升专业精神、增强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充满生机的专业发展历程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二)拓宽个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1.多渠道拓宽教师的职业技能
现今中职旅游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所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具有一致趋同性,而并非是某一方面的专门化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培养目标不够明显、特色和方向不凸显,二是学校对旅游业新兴行业如康乐、茶艺、插花、高尔夫等行业的专业化师资严重缺乏。要改变这种现象一要向社会聘请专业人士来校任教,二要让在职旅游学科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和实践,全面拓宽其个人职业技能,实现一职多专。
如何拓宽旅游学科教师个人职业技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教师通过个人社会关系到相关的企业学习实践,这一般需要教师有较广的人脉,同时在时间上对教师也是一大考验,能在这方面实施并坚持的老师为数不多;二是学校为老师创造条件,让老师带薪培训,并在课业上最大限度地协调帮助老师。要实现这一途径有很多方式,如旅游学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脱产培训,或者让教师下企业工作,当然这里的企业可以是校企合作的企业,这样下派的老师不仅可以学习专业技能,还可以为学校管理学生。此外,让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工作,起到了让学生督促老师的作用,课堂上的教师现现成了同事,教师就不得不严于律己,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一种途径,都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有意识地学习相关技能。同时,学校应在这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和鞭策。如对旅游学科专业教师实施轮岗式职业培训、学校领导不定期下企业或到培训单位指导、督促等。
2.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培训和实践中成长
中职学校的培养理念和旅游类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训课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学校要增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的同时,通过行业工作经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实现中职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的有效融合。这需要中职学校为旅游专业学科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使教师有挂职实践的机会。当然,到企业挂职对教师而言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这要求教师抛弃自己的书生意气,完全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融入企业。尤其在旅游类专业,要求教师到酒店、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相关行业挂职,由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并且完全按照行业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这对教师的体力和精神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三)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提高个人科研能力。
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大量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还可以丰富、充实和发展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当今社会发展很快,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新思想层出不穷,教师需经常学习普通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强化掌握,并加强应用。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大胆实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思想等。
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要有“反思”能力,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科研方式进行总结、创作,通过同行切磋、自我钻研、教学观摩等科研方式与教师们进行交流和分享,不仅提高自身素质,而且促进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养料。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要发展,必须耐得住寂寞、清贫。每位教师都有优点和特性,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应学会静下心来,淡泊名利,潜心积累;学会只争朝夕,心无旁骛;还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所谓“天道酬勤”,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应有惜时如金、勤奋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提高个人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谷慧敏.RaphaelR.Kavanaugh,俞聪.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5(1).
[2]钱学礼.论澳大利亚旅游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5).
[3]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作者:董玲玲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从初中教师队伍管理建设的角度出发,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关系着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水平,关系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初中教育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从初中教师队伍管理的角度切入,旨在通过对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强化初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师;管理;信息素养培训;专业化成长;对策
初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师队伍建设范畴。处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教师,须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才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素养的老师吸引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评价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使信息技术培训中学教师建立一个科学、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概念,但也逐渐增加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素养的教师。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在不断创新的教师教育政策引导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初中教师信息化管理培养方面来看,依然存在教师自身信息需求意识不强,教师信息技能水平良莠不齐,初中教师信息教学应用效果不佳,以及初中教师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而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初中教师自身信息需求意识不强
从总体上来看,在当前的初中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的信息需求意识已经逐步培养了起来,但是仍然不够强烈,特别是对信息内涵的认知上依然存在严重的不足。首先,部分教师对现代信息缺乏敏感性,或者说是对网络社会的信息洞察力不足,从而造成在教学中信息运用不到位。其次,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握上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基础的信息知识和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运用上不够牢靠。第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整合缺乏紧密性,特别是在专业学科的结合上难以做到具体融合,专业信息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得出部分初中教师信息需求意识不强。
(二)初中教师信息技能水平良莠不齐
从大部分初中教师的信息技能掌握状况来看,许多教师在高级程序技术较掌握和利用、掌握程序语言用于教学实践的非常之少,没有真正发挥教学效果。同时,虽然大多教师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利用演示文稿进行讲课和利用校园网备课,但是不能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教学。教师发展自己的课件的能力弱,没有专业培训在使用软件,没有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质量信息,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教育意识。
(三)初中教师信息教学应用效果不佳
许多教师和课堂整合不清楚思考,意味着不足够强大的应用程序,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多媒体知识的缺乏。教师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演示,没有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结合,没有更好强完成目标。老师并没有成为主导因素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的集成环境。这表现一部分初中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效果不理想。
二、从信息素养培训角度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对策
(一)强化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理念,做到培训常态化
一方面,要注重对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国家有关教育文件里就要求,要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管理,从师德、业务等方面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那么,就要从培养教师积极地态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创新信息素养理念等方面强化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理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初中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只有建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会把完全消化掉继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特别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信息理念与技术的培养才能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改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条件,做到培训制度化
其一,在初中教育阶段,要加大信息资源的投放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以及教育环境。一方面,要不断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提高教育投入保障能力方面着眼,切实补助教育的财政性投入短板,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改善和利用,把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写进制度,形成规范性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化资源和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制作开发网络学习和教师培训课程,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其二,要为完善初中教师信息培训制度提供保障。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要确定初中教师信息培训的目标以及手段方式,实现目标和方式的制度化;第二是要强化初中教师培训的考核方式,用考核制度严格检测教师培训成果,并指导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第三是要加强培训管理措施,改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条件,做到培训制度化。
(三)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方案,做到培训多元化
一方面,要完善和建立初中教师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性质和要求,力争做到规划性与统一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推进教师信息素养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培训形式多元化、资配备多元化、程设置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训研究活动多元化等,不断提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捷.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达成:以中国为例[J].课程·教 材·教法,2011(2).
[2]艾吉尔·伊米提.新疆中学双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3]何建武.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以陕西省中小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编辑:龙贤东)
作者:武利敏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远程培训。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开通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1)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2)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因为每一次开课学校都会成立一个备课小组,备课组总是力求完美,有时为了一个情境创设争论得脸红耳赤,有时为了一句过渡语言苦苦思索、细细推敲……就这样,不断学习着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那对专业发展大有裨益。从实际来看,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四、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
1、知识共享。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同行互动。一个精彩的贴子,往往起到“招凤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博友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博客里,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把远隔千里外的同行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的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3、专业引领。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
教师博客,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五、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随州市曾都区何店中心学校王卜东
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究竟哪一种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呢?
“课内比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行动,是加速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它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改进课堂教学上,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教学”可以比出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比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通过比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进步;通过比培优辅差,全面提高。所以说,“课内比教学”既不是一次简单的赛课,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是我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艺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全面推进,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目前,“课内比教学”活动正在各校如火如荼的开展。曾都区何店中心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教务处牵头,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活动的落实和检查,在落实岗位练兵活动的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学骨干为先导,以教学比武为平台,开展了开门讲课、推门听课活动。校长、主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校在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程督导、全面提高的目标下,努力营造“人人说课、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的良好教研氛围,帮助全体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人参与制定了“何店中心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几乎每周都深入到学校各个教研组的活动中了解活动落实情况,并
且亲自参加了我校语文组教学比武活动全过程。在语文组教学比武活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何店中心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比说课、比备课、比讲课、比评课、比反思等一系列的“教学大比武”活动。
这里说说参加学校讲课竞赛活动的收获:
我经常在网上看名师的讲课实录,体会他们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提出一个个问题,如何信手拈来引用资料,感觉名师准备的就是细致,讲解的就是精彩,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能够得心应手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活动中,作为学校教务主任,九年级的语文老师,给老师们奉献一堂好的语文课,更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义务。
至少,和老师们“比”,教务主任不能太丢人吧。老师们是文化人,让他们搞活动你就应该搞的他们看一看!(这也许就是比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吧。)
因此,我在“教学大比武”时选择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一首现代诗作为比赛内容,我按照“以学生读为主”的思路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初读诗歌,预习课文。
二品读诗歌,研习课文。
三诵读诗歌,探究课文。
四美读课文,仿写课文。
我本来想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就让他们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可心中又有些担心:他们能答对吗?要是答不出来,冷了场,没有学生发言,还不得我来说?
可一让学生观看课文的视频朗读文件之后,他们就刹不住了,不知是因为诗写的动人,还是现代诗通俗易懂,学生一个个都听的那么专注,读的那么动情,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
我忽然想,为什么不让他们和老师比一比朗读这首诗,然后再回答要求探讨的问题呢?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许读熟了,感情体会出来了,就更容易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了。于是我改变了计划,范读一遍后让他们推选学生朗读这首诗,接着背诵这首诗,果然效果很好,半节课下来,连平时背的最慢的也背过了。后面再进行探讨问题就容易多了,对课堂提问,学生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我也感觉很轻松。
九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够积极主动,但是这节课一点儿也不沉闷,看着同学们兴趣盎然的场景,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到很高兴,有老师感叹说: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要靠老师引导呀!虽然这节课由于教学过程临时变更而导致最后一点内容没有处理完,但在评课时老师们仍然给予了充分肯定,综合评分达到95.6分,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熟读文本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们通过读体会了解课文内容并能解决相关问题,这比老师挖空心思给学生提问题并滔滔不绝地讲解要好得多。学生如果能真正多读课文,进入文本,即使老师不讲,效果也一定不错。最后,我写了一篇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真情》。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多读,老师少讲”是我这次讲课的收获,也是学校语文老师的共识。
通过这节课的准备、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我真切的认识到:“课内比教学”活动对老师是促进,更是帮助;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压力,也是前进的动力。
事实证明:我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之后,不仅锤炼了教师教学基本功,而且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强有力的促进了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比”培养出一批业务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师,打造了部分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
2011年10月14日叶新老师的《温度计》一课在随州市中学物理优质课竞赛中以精美的课件和完美的教学设计获得评委一致肯定,荣获比赛一等奖;2011年11月17日,谢金平老师自主创新的化学实验《物质燃烧条件演示实验创新》在参加湖北省“化学创新实验”大赛时,因为实验设计科学、操作简便、环保节能、效果明显,从七十二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其关于该创新实验的论文也被与会专家评定为省一等奖,何店中心学校也因此被湖北省教育学会授予“2011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在11月14日至16日曾都区教学协作区联片的“课内比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中,何店中心学校的袁红梅、施云峰、黄波、江正兵四位老师均荣获一等奖;2012年3月17日袁红梅老师的思想品德课《珍惜学习机会》荣获曾都区“教学比武”大赛一等奖。
曾都区何店中心学校沐浴春风,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比出了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全面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收获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在比中“教”,在比中“学”,升华教育艺术,提高办学质量,很好的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比”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相信我们如果加强学习,不断在“比”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一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更好的教法,一定能让自己的教学艺术更上一层楼。
通信地址:曾都区何店中心学校
邮编:441330
联系电话:13177192236
电子邮箱:wangbudong@yahoo.cn
郓城县教育局
我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现有330余所中小学校,在校生达15万人,专任教师七千余名。自二00二年我县进入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始终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中心位置。我们曾聘请七十余名省内外专家来讲学,并先后委派三百余名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赴济南等地学习、考察,这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县经济欠发达,教育经费不足,单靠请进来、走出去,还不能满足每位教师的研修要求。为此,我们审时度势,提出广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本,以关注学校、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期整体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确保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展。现将有关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县、乡、校三级教研组织
为把广大教师组织起来,畅通教研信息交流渠道,首先成立了县学科中心教研组,由教研室专职教研员任组长,每学科吸收20—40名中小学教研组长、各级教学能手代表为成员,负责全县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其次,以各乡镇中心校为基地,成立乡镇中小学中心教研组,担负本乡镇教学研究和经验推广工作。各中学、中心小学、定点小学成立了学科教研组,由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负责本学校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的开展。为补充教研力量,去年秋,我们聘请了十九名高中兼职教研员,他们不脱离教学第一线,专题研究教学改革,并把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时给县教研室反映。去年年底,成立了“郓城县教育学会”,吸收会员1500余名。各级教研组织正在开展群众性教研活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依据省市教研室关于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于2005年秋制订了《郓城县关于开展校本教研的意见》。坚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原则,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把校本教研工作开展起来。
1.在中小学教师中间开展“五个一”活动
全县统一要求每一位专任教师每学期“选择一个教研专题”,树立问题即专题的意识,立足于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本人特长,队于困扰素质教育开展的教学领域中的问题展开研究。我县设立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十七项,其中重点课题七项;规划课题十项。“读一本理论专著”,结合个人选择的教研专题,努力丰富教育理论知识,为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县教研室向广大教师推荐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与校本教研工作》《新课程与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给教师的建议》等十余种著作。“执教一次公开课”,每人每学期执教一节公开课,让执教者精选一节代表个人专题研究方向、展示教改闪光点的课例,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听课评课。“拟定一份学生考试试卷”。配合章节、单元过关测试以及期中期末考试,安排中青年教师分担不同的命题执笔任务,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适应性、创新性等原则,每人拟一份能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试卷,在教研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择优使用。“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专题研究报告”,每学期都要对个人的研究专题予以总结,或以案例、或以心得、或以叙事、或以论证思辨的形式,提炼升华,尽力让研究结果转化为成果。
2.开展集体备课
为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优势,使重点问题得以突破,近几年来,坚持“三定”“、五统一”的备课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单元集体备课。“三定”即: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地点。“五统一”即:分学生不同认知基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材难点,教学资源,达标试题。县中心组每月一次集备;乡镇中心组每两周一次集备;学校教研组每周一次大型集备,每天上课前有小范围集备。为发挥集体智慧并鼓励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坚持“个人备”—“集体备”—“个人备”的程序,倡导借鉴与创新的教研风气,通过集体备课,交流了研究成果,互通教改信息,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举办观摩教学
每学期,县、乡、校都分别举办不同层次的观摩教学活动。今年十月底,在省级教学示范校东关小学举办了“教学开放周”活动,有语文等九门学科三十余名中青年教师执教了公开课,涉及新授、复习、习题课、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来自全县21个乡镇六百余名小学教师参加了观摩教学活动。各乡镇以中心小学为基地,每学期举办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以各级教学能手执教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展示为主,兼顾学生学习活动展示。召集本乡镇全体教师参加,县教研室教研员参与听课,并于听课之后,组织评课,由教研人员、校长、教师代表,就各位执教人的课堂教学的闪光处给予点化,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校每学期举办数期观摩教学,每位教师坚持“1+1”评课制度,即:对执教人讲一条优点,讲一点改进意见,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以来,一是为优秀教师展示教学艺术提供机会,二是交流、推广了优秀教学经验。近年来,我县中小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互动多起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体的原则体现得充分了。在教师中间初步探索出“问题导学法”、“探究式实验教学”“开放式教学法”、“做中学”教学法,我县教师张爱花首创的中小学英语“TPR”识词法于2005年荣获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初中语文‘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荣获省二等奖。 4.推行教学反思
我们的许多教师自觉进行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自我反思。课前反思:在备课时,反思上届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难点和解决方法,给本届学生提供凭借;课堂反思: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跟备课时预设相比较,对于备课时设计的不相宜的教学环节,教学方式随时做出调整。课后反思:下课后,认真反思当堂教学的成败环节及其原因,归纳整理课堂生成资源,并在教案的课后反思栏记录有关成功与失误的教学事件,进而形成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为今后改进教学工作提供资料依据。
在学生中间推行一日五省,问自己一天学了多少,问了多少,做了多少,错了多少,改了多少,让自省做为学业进步的脚手架,一步步得到发展。
实践表明,自我反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进步的有效办法。
三、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
为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工作,要求各学校将此项工作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方案。县教育局每学年开展一次专题督导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形成通报发至各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县级检查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评选,各学科开展美文诵读,快速作文等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并把评选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做为教师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
几年来,通过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认同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高涨,专业素质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县有两名齐鲁名师培养对象,省教学能手17人,市教学能手130名;“菏泽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教学示范校3所,市教学示范校5所。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高中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列,基础教育实施水平逐年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走向“生本”,培训走向“校本”这是目前教育界呼声最大的两件事。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从而把过去相对分离,缺乏沟通的教育培养与培训的两个部分纳入通盘考虑,整体设计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系统工程。2002年哈尔滨“教育发展工程”出台,“园丁工程”成为五大子工程之一,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全面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过去对于校本培训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是围绕着干什么?怎么干展开活动的,对于教师的发展需求,对于促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很少关注或忽略,因此,我们就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如何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一些探索。
二、校本培训实践与探索
(一)、校本培训的概念定位
校本培训是由学校组织,主要在校内开展的,和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继续教育实践。学校在决策和实施校本培训时,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学校为单位,以学校为主体,以发展为宗旨,以深刻清晰的办学理念为支撑,选择和组织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方式。
(二)、校本培训的思路定位
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目的是引领教师走上科学的、高效的而极富个性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要想稳步持续的发展,学校首先要了解、分析教师的现状与需求。
1、分析内容:
(1)分析目前学校的教师层次怎样,从国际上、国内上比较教师素质状况,如:从国内上比较,国家级骨干、省级骨干、市级骨干、区级骨干、校级骨干占有多少比例?(2)距离国际、国内各层次素质的教师有多大距离,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素质要求有多大距离?(3)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怎样?(4)学校教学特色是什么?(5)教师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怎样等?
2、分析方式:
(1)召开座谈会与教师座谈,了解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认识和困惑等。 (2)发放问卷。发放问卷的对象可以是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也可以是部分教师以及部分家长或学生。由于参加座谈的仅仅是少数教师和个别学生家长或学生,不能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问卷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面上情况缺乏了解的不足。
(3)现场观摩与记录,比如听课,真实地把握课堂上教师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在教学第一线把握教师所存在的问题。
(4)查找档案资料。了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学校在掌握教师现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人而宜,针对问题与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培训。一般地说,学校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是相应的,首先,要有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它具体化为每学期、每月的行动计划。每次培训活动之前,都应做周密的安排和布置,使不同层次上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专业化水平有所发展和提高。
(三)、校本培训的目标定位:
学校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为今后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当务之急,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立足于社会,取信于家长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要有计划的制订好阶段性培训目标:
1、起步阶段——夯实基础
对于起步阶段,我们要从师德教育,新任教师上岗培训,专业教师队伍培训,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学历教育等方面确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这一阶段校本培训的主要特点:以大范围,严要求,扎实有效的基本功培训为核心,为教师的后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规范。例如:进行教师五培训。
一是文化素质的培训:鼓励教师在职函授学习,教师在学习期间按出勤管理,并适当报销部分学习费用,使教师短期内达到或超过学历文化素质的要求。这样教师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层次和专业水平,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理论素质的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使教师适应新课改要求。
三是基本素质培训:开展三笔字、简笔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开展教学大赛,能力展示,教学反思,阶段跟踪检查活动。通过培训使教师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随机画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具有教学语言艺术,书写艺术,启发艺术,评价艺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四是教科研素质的培训:学校围绕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开展科研课题立项、研究、论文撰写与评选、个人教研专题汇报等活动,以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五是师德素质的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师德规范》,学习先进教师感人事迹,进行教师间师德经验交流,以及进行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家长评、社会监督、领导评议等,促进教师师德水准的提高。
2、发展阶段——综合提高
在发展或特色建设推进阶段中,学校要依据发展需求,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推出“菜单式”目标,让教师自愿组合,自由选项,自主研究,使教师在更大的空间里去研究去发展创造。这一阶段,校本培训在规划上,既要强调学校发展的需要,更要重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工作方式上,统一安排与自主空间要适当,对教师的情感与负担给予关注;在校本培训的师资上,要有更高水平的辅导员;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让教师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提高效率,减轻负担,进一步激发教师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在推进教学特色建设上,学校以特色英语教学、信息课教学为突破口,开展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等,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教师们的自身素质,还使教师们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合作研究、合作授课的乐趣。
3、腾飞阶段——创建名牌
这一阶段,学校提出建设面向21世纪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特征和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能力与研究能力;具有在实践中反思提炼生成的智慧。学校要培育出各级各类名师及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优生,学校要形成优质服务、优质教育、一流环境、一流设备的品牌学校。
(四)、校本培训的方式
1、案例教学式
案例教学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案例教学由案例形成和案例运用两个阶段组成。案例形成包括前期准备、确定主题、情境描述三个步骤。案例运用包括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研究三个基本过程。学校可根据需要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案例、教学方案,使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
2、现场诊断式(微格式)
教学现场观察诊断是专家、科研人员、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方法。教学现场观察与诊断一般包括课前准备、现场观察、课后分析、形成报告、反思讨论五个步骤。现场诊断应特别注重培训者对受训者的诊断“处方”,采取点评、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
3、问题探究式
培训者首先要深入教师之中,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收集、分类处理,然后逐一进行探究教学。探究教学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点拨、反思、总结。问题探究教学要引导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4、专题讲座式
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如信息网络技术、教学课件制作、课题实验结题、双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集中培训应注意分层进行。
5、情境体验式
教师的学习培训,如同学生的学习一样,应该在一种乐学的环境中进行。教师校本培训的情境体验教学,就是要求在培训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6、自修反思式 教师根据自己需求,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完善。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
7、研训互动式
学校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和向上级申请立项,确定集体和教师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课题的实验中,紧紧抓住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中,培训内容又以课题项目为骨干支撑,给学习者以极大的吸引力。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专业知识,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8、网络信息交流式
学校开办信息园地,定期发布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供教师学习,信息可通过“天网”、“地网”、“人网”收集。学校对教师制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要求指标,促使教师上网、看报、读书,搜集整理信息,传播信息,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眼光与时俱进。
(五)、为校本培训提供良好的保障系统
1、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时间与空间。
教师工作繁忙,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在目前的日常工作中挤出时间,用于学习与积累,反思与发展,并在制度上给予保证是一个十分显示与棘手的问题。如:时间的安排,学校每周可安排一个下午的固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利用校园网络,减少会议次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学习、交流;设立年级备课组,使同一年级同一学年的教师有更多的连续时间商讨同一年级的问题。空间上的安排,包括自我学习——课堂实践的“内空间”以及进行培训、校际考察、同行切磋、名师指点等的“外空间”。双重空间,两种课堂,内外结合。
2、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组织氛围
良好的组织气候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因素,要善于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鼓励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制度上保证教师有机会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公开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独立与创造;建立教师团队共享与合作的机制,(备课平台的设立,背景资料库的完善等)。引导教师中的每一个教师在改革实践中,面对挑战,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选择,不断调整教学行为,成为一个研究者。
3、建立激励竞争的机制
建立竞争发展的机制,激励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自动加压,在竞争中求发展。如:学校建立了培训学习成果奖励制度,对于评价办法,操作程序,奖励内容都做出了详细规定,采用成果展示,成果推广申报制度,实验专利申请制度以及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等形式,以激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我超越,更好的促进专业成长,并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研究氛围及教学研究制度的形成,形成教学研究的共同体。
三、对校本培训的反思
回顾我校校本培训的经历,在指导思想上,我们以学校发展为本来组织实施校本培训,以促进学校特色为突破口;以教师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为重点,与时俱进的开展校本培训。在方法上经历了从实际状况分析入手,以基本功、基本技能为主的读、写、画等训练 从问题出发,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教师探索研究能力 从教师发展出发,以研究的方法看待实践,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这一过程。我们在培训中,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面积、高速度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此保证了整个学校的高速度、高水平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还包括情感、价值、需要等多方面的变化。通过培训获得的有关教育教学的知识之后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功地运用于自己的实践,有一个吸收、内化、运用的转化过程。校本培训就是要促进这种转化。因此,我们将校本培训的着眼点转移到对人的研究上。我们不但关注教师的社会适应性,亦关注教师职业生涯的质量,即教师自身生命质量提高。对教师内在需求的关注成了校本培训的管理的出发点,在方法上,我们突出自下而上、由内而外,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这时的校本培训对教师而言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更是根据个人特点进行具有个人特征的“经验学习”,强调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培训中来,自由选择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与行动计划,自主评价、自我调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实践、验证、转化,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也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
(二)、教师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校本培训必须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虽然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但有以下几点是共同的: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性。
2、教师在各个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教师的人生阶段与其职业发展是相配合的,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任务。每个教师都有其发展的最佳期和最近的发展区。校本培训要基于对教师发展规律的认识,抓住契机,循序渐进,以求得最好的发展效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有规律,每一个教师个体又存在着差异,需要分层推进。为此,我们要在充分尊重与宽容教师发展的差异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推进的方法,以使有差异的培训获得教师群体有差异的发展的良好效果。进而,形成了个个有进步,人人有发展,心理相容,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中课题研究是非常常见也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然而,中小学教师虽然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高、人数多,可他们普遍缺乏研究的基础和经验,更难以自己申请到规划课题,只能参与到高等院校或各教科研机构的课题中。这些课题研究虽然大多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深刻性,却也往往远离课堂教学实践,难以比较直接地解决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也不能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加上教师所做的研究工作只能是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对课题的研究整体认识不足,对教育科研的感受不深,得到的收获也就有限。特别是难以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自我反思、自我重构,来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经历了多年的课改,结合自身和同事们的经验,笔者感到自主课题研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适合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所谓自主课题是相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规划课题而言的。规划课题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验收,具有较强行政色彩和较高的组织程度,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依据。而自主课题是教师个体在教育主体意识充分觉醒状态下,积极地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发展中的难点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有助于实现教育科研通俗化,科研内容个性化、研究者普及化。
一、自主课题的特征
1.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由于教师的分工不同、所教科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水平不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需要也不同,他们更需要适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对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直接有用,能够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需要演示实验支持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问题的检验,因此,实验教学的优化就可以作为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自主课题选题领域之一。
2.灵活性、可变性突出。自主课题是教师自主选择的,课题负责人是个体,主动权在教师自己手里,课题进度快慢,研究深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策略,包括制定方案与随时修订方案,均由教师个人自主灵活掌握。如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发现物理教师特别注重科学探究研究,发现众多探究方式中,实验探究最适合物理学科,而且落实起来也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程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体会到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实验探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手段和方法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方面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进行了自主课题研究,并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申请到了吉林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挖掘生活用品丰富实验课程资源作用的研究》。
3.“小”、“专”、“短”。“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这样比较容易驾驭,从局部具体,微观考察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研究结果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这样的自主研究课题也许就是一个很小的实验技巧,如,在做力学浮力实验时,多数老师用正方体的蜡块,先放在烧杯中,再加水时,此时蜡块并不浮起来,以此进行演示。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问题。经探究发现,蜡块与烧杯底之间总是有水进入,因此保证不了实验成功。而如果用等大的玻璃片做正方体外表面,那么它与烧杯底这两个玻璃面比较吻合,没有水进入,实验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专”,就是研究内容上专
一、研究对象唯
一、方法的单一。如,玻璃在高温下导电实验的方法,按配套教参的建议,使用废灯泡芯来做。由于废灯泡芯的导线间的玻璃厚、绝缘程度高,使用低压电源无法演示成功,而使用照明电压做电源,在操作上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为此,前郭蒙古族中学的物理教师进行了研究,最后用学生熟悉的贺年片中的音乐集成电路,结合自制的易导电的玻璃球,进行了成功的演示。该教学方法还被专业刊物采纳发表。
“短”,即周期短。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需要研究了就开始研究,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并且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马上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得到运用。
4.持续反思性明显。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对所从事的实践工作进行长期探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今年得到一部分经验,明年找到一个规律,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实践进行持续评价和反思,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即刻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这样,教师个体长期关注着某一个领域,坚持反思,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能在这个领域中有深入的研究成果。如对浮力产生原因的教学,笔者历经6年多次改进后,设计了3个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装置,将研究结果撰文分别发表。又基于具体研究成果,加以扩充提升,于2006年申请到了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活资源的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二、自主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选择——身边的教育现象。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从国家、省规划、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课题中选题,虽比较简捷、方便,但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适应、与自己研究的方向相一致的课题,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实,只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自己熟悉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以解决各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落脚点,教学与科研相协调,定会选到好的课题。当然,课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其策略是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解决具体实践问题、再上升到规律性研究。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虽然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以叙述为主的行动研究对一线教师而言显然是易于掌握且比较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所谓的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从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借助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认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步骤为:
(1)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发现实际工作中一个有价值的教育问题,是自己工作中的想解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确认,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
(2)拟定行动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考虑问题如何解决,拟出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
(3)实施行动和积累资料。根据方案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阅读等研究方式,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方案内容加以改进。
(4)评价行动结果,撰写行动报告或经验论文。将获得的所有材料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当然,行动研究法不是唯一的,在遵循科学性原则下,教师可采用灵活性、适效性强,比较适合自己的其他研究方法。
3.研究工具——教育日记。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比较艰辛的,要有从现象中挖掘本质的耐心和恒心。要知道每一个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背后都潜藏着这样或那样的复杂因素。朱永新先生提出,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鼓励教师写教育日记,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非常美丽的“教育科研项链”。日后对这个“项链”细细欣赏、解读、反思就是每个教师可以自主进行的教育科研。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式,从他的孩子出生之日起,连续观察808天,积累了研究材料,最后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三十年如一日,跟踪记录数十个班级数百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生活,积累了丰富素材,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和辉煌的教育成就。这些都是运用教育日记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
4.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加升华。教育科研是一种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性劳动。因此,我们对教育科研过程中的教育日记,要深入反复地分析,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局部看整体,从偶然的背后发现必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笔者曾经研究过一个很小的课题——饮料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将每次使用的方法、现象、技巧都记录下来,把众多的实验改进记录进行整理归纳,撰写文章发表在《物理教学》杂志上。而后又进一步把自己研究设计的各种成功的实验装置,进行分类总结,提炼深化,撰成《提高演示实验可见度的方法》一文,同样被物理教学的权威专业刊物采纳发表。
三、自主课题研究的注意点
1.以研究的意识,关注自己的工作。中小学教师每天都要进课堂,时间紧,任务重。要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必须从科研的角度关注教学过程,才能实现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如:怎样开发本节课的课程资源?怎么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调控,是否实现了探究任务?实验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对吗?当然,自主课题的选择还要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自由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尝试研究方法、体验研究过程、收获研究经验,享受研究成果。
2.避免放任随意,“规范化”管理自主课题。自主课题是中小学教师从内心自愿想研究的课题,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最难管理的就是自己,在自主课题研究中,教师要时时规范自己的研究过程。大的方面要有一个三到五年的“规划”,小的方面对一个自主课题确定下来就要规范操作。确定课题研究后,就要查寻搜索资料,衡量课题价值,思考实践意义,开始研究时,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注重实际操作;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积累材料,包括学习的材料、搜集的文献、自己相关的学习笔记、教育随笔、相关的调查数据、与同行讨论的记录等。这些材料是课题的必要支撑。课题研究结束后,要撰写一份课题研究报告。
在研究报告的撰写上,自主课题虽然没有外在的强制要求,但教师也要规范要求自己。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署名;内容提要与关键词;正文(要阐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综述前人研究成果,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步骤,研究内容、方法等。重点在于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态度鲜明地展示观点);今后努力的方向(自我评价研究特点、价值、出现的新问题),参考文献;附录材料(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可以附在结题报告后面,写明份数、名称、来源等)。把上述的材料用一个档案袋统一保存起来,以便查用,也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这样做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它有助于教师研究态度的端正、研究习惯的养成、研究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有助于教师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当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申报相关的规划课题时,所写的论证报告会充分、明晰、可操作性强、目标具体,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自主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有效学习教育科研的可行方式,是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研究方向的重要手段,更是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尝试。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那土黄的封面泛出的淡淡墨香,宛如午后宁静的心灵,喝了一杯咖啡,亢奋不已。看着30位优秀教师的自述性的启迪心智的成长文字,心潮翻滚,心里由衷的感叹: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慢慢地,我被书里的每一位名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多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儿童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孩子,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孩子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
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即可。
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中一条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那教师要具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书中讲到:教师要具有主动精神、要有乐观心态、要有生活情趣。
“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它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执行力”是指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 教师不仅要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生涯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什么时候让自己有提高、有变化、有自我更新。 教师要有“蚂蚁精神”,它总在走路,在不断地行走,它自强不息,要“蚂蚁抱团”的团队精神。在刘良华教授看来,“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重要的品格,也就是他认为的“工作精神”。就是可以把“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的一种精神。范围是把这个“线条的指令”当作一个半径,围绕一个圆点,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工作范围。
主动精神还体现在“控制感”和“生涯设计”。对所有人来说,控制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做主的权利,就完全失去的控制感,这个人将慢慢地萎缩、变形、慢慢地死掉。“生涯设计”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考虑,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个途径主要就是学习,也就是“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为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第一,要坚定自己的职业志向;第
二、在一个学校三到五年之后最好离开,当然这个离开是精神上的离开,就是自己的要有一定的补充、要自我更新,精神要出差。精神出差的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去阅读,去观看,你的视野就能够变得开阔。一个老师,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
主动精神,就是任何人要生存,他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乐观心态与主动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品格。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一个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有宽容心的人。
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不要指望你的批评就能够让别人发生改变,批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批评只能给别人带来愤怒,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赏识。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乐观就是宽容加上赏识。
教师不仅要用他的“主动精神”和“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他的“生活情趣”去影响学生。“生活情趣”就是让自己有欢乐感,然后让他的学生有欢乐感。怎样才能获得欢乐感呢?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一定要爱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爱。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上好的一堂课,我们的一个好学生,今天我把一件事情做成了,这都是我们的作品。
教师要成长,要增长智慧,要增加快乐,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开心、快乐。然后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快乐去影响学生,让我们也拥有智慧和快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先人的一番话,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可是,有多少人在这样的“苦”“劳”中迎面而上呢!战胜自己,自强不息,生命之火炬熊熊,历练和磨难才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人也因此而不断成长!
推荐阅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1-03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09-20
抓好集体备课 促进教师成长06-30
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措施09-08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09-09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05-24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10-06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途径10-31
促进骨干教师名师化计划10-02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