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知识广度和深度教学的几点认识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都会运用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能力, 下面就以高考例题为例, 说说哪些历史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需要补充、扩展和系统整理。

1 必修与必修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

例题1: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6新课标全国卷丙, 30题)

图1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1 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查的考点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 从图片上的信息可知, 此题涉及必修二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必修一的抗日战争。因而分析试题时要将所有必修教材相关知识融汇贯通, 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

1.2 知识整理

由此题而知的重要知识点有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民族工业, 那么在做知识整理时可以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主线, 从1927年到1949年的历史, 涉及政治史中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经济史中有关这段时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时期、困境时期, 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 形成知识主线。

2 必修与选修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

例题2:辛亥革命 (2015海南高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 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2.1 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查的考点是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题干上看只涉及必修一的辛亥革命史实, 但如果了解孙中山的革命历程, 那么从总体上把握起来会更加容易些。

2.2 知识整理

由此题, 我们可以扩大复习的范围, 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 将必修一的辛亥革命, 必修二的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 必修三的三民主义, 人物选修中的孙中山等几本教材的知识融为一体来复习, 以孙中山为主线, 将割裂的这几部分知识联系起来, 会对知识的前因后果掌握得更为完整和细致。

3 与热点有联系的知识点

例题3:人口问题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2, 40题)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 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 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 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 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 实施军事化管辖, 设置关口, 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 田地之垦辟有禁, 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 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 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 “每查办一次, 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 抑且呼朋引类, 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 但直至19世纪初, 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 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 粮产富饶, 商贾因之糜 (群) 集, 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 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 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 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 100万人。1911年, 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3.1 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查的考点是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关于人口问题、移民问题, 教材也没做更多的说明, 但人口问题却是现在的热点问题, 不可回避, 那么在复习时类似于这样和热点有关的知识点就可以做相应的补充。

3.2 断点知识补充

人口迁移问题可以补充如下几个时期:两晋、唐朝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的三次迁移高潮, 此后的湖广填四川、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 抗战时期的西北大移民,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下海潮、出国热、二胎现象等一系列知识。并且进一步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特点、影响等, 整理出一定的知识框架。

如上所述, 有些在高中教材里没有叙述、在教材中分布不集中的知识点,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或者复习中没有做恰当的补充和梳理, 那么这类试题的解答必定会有些棘手。由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教学, 对于某些知识点一定要做适时、恰当的补充和整理, 使知识更加有系统性、完整性。因为, 高考考的是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考的是“历史”, 而不是“历史书”。

上一篇:三本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下一篇:山区高速公路消防、养护综合水池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