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

2022-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

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 深化扶贫脱贫更加精准

5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我省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要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贫困群众,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汪洋在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等分别陪同下,深入毕节市威宁、赫章、大方、七星关、织金等区县,走进贫困村寨、农户,深入产业扶贫种植基地、扶贫移民安置点,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实地考察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工程等,与贫困地区干部一道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举措,带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贵州工作的关心支持。

毕节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方,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位于威宁自治县的迤那镇是省级二类贫困乡镇。汪洋深入该镇万亩烤烟种植基地,了解产业扶贫和新村规划建设情况,与种植户亲切交谈,详细询问烟叶种植、加工、销售及种植户的生活。种植户李关顺说,他们全家5口人共15亩地,每年只种一季烟,去年就净赚了4万元,收入在全村已处于中等水平。该镇烤烟种植合作社社员苏相德说,这几年很多外出打工的同乡都回来加入了合作社,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汪洋听后高兴地说:“云贵都是出好烟叶的地方,选好选准产业实施产业扶贫,让大家既能挣钱又能过上安逸的日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他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他还叮嘱当地干部,烟草行业今后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要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结构,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

迤那镇五星村近年来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3078元增到2014年的6800元。在该村村委会,汪洋看望慰问了驻村干部,当得知驻村干部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群众困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他指出,干部驻村是扶贫的重要方式,要总结驻村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发挥好驻村干部的作用,不断提高駐村工作水平。实施精准扶贫,帮扶干部管理要精准,要做到“因村派人、强化责任”,贫困村缺什么样的人,就派什么样的干部;哪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就重点强化驻村工作队哪方面的责任。

在五星村,汪洋还详细了解了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的情况。点击打开该村的“建档立卡网络系统”,贫困户生活条件、耕地面积等信息一目了然,汪洋坐在电脑前,仔细查看每一个项目,认真翻阅纸质贫困户档案,不时询问情况。当了解到该村采取“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的“四看识真贫”工作法,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户有卡、村有册、镇有档的贫困户档案管理后,汪洋高兴地说,五星村的建档立卡工作做得细致,切实把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真正实现了精准到户,他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贫困识别机制。

随后,汪洋来到五星村利民中药材种植基地。该基地是村民陈杰等人组建合作社,采取“示范引领、滚动发展”的办法逐步发展起来的,带动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金铁锁、金银花、天麻、芍药、党参、黄芪、玄参……桌上摆放的中药材琳琅满目,地里分片种植的中药材长势良好,汪洋一边看一边询问药材的药用价值,得知贵州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和气候环境适合种植多种中药材后,他说,中药材是贵州宝贵的资源,是可以做大做强的品牌,要把中药材种植纳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范围,实现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汪洋对该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你们结合自身优势,适时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思路很精准,实现了扶贫开发的事半功倍。针对家里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他说今后可以尝试由政府代他们投资,把扶贫资金变成他们在合作社中的股份,让他们按股分红、分享收益,从而实现先富帮后富。

赫章县水塘堡马圈岩村是一类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38.93%,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56%。汪洋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南折寨村民组,实地走访了卢正方、卢文显、文道英等贫困户,与他们坐在屋前的院坝里拉家常,并拿起问卷调查表,了解他们收入、医保、低保户评审等情况。在交谈中,通过一笔一笔地详细算账,了解到贫困户自身收入加上政策扶持,实现了吃不愁、穿不愁,住房、教育、看病有保障,初步摆脱了绝对贫困。当了解到赫章县三年有60万农民参加新农合,1.8万人享受到医疗“兜底”,包括此次访问的贫困户在内很多人没有因病返贫后,汪洋十分高兴,他说,赫章这样一个贫困县实行医疗兜底的做法,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值得认真总结。汪洋对农户们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高度重视,今后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办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大事,让大家真正得到实惠。

汪洋十分关心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在百里杜鹃管理区石牛角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汪洋详细了解我省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总体情况及当地移民入住、增收情况。他强调,移民搬迁的关键在就业,扶贫生态移民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拓展就业空间,破解“越穷越搬不动,越富越搬得出”的难题。要进一步完善移民发展系列政策,增强移民就业致富能力。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同时,要加强对古村寨的保护,使贵州生态环境和人文风光相得益彰。

退耕还林在扶贫开发中具有特殊地位。15年前,一场特大山洪引发的泥石流让大方县小屯乡滑石村损失惨重,也让该村群众形成了“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共识。灾后该村狠抓植被恢复,发展林下经济,2014年退耕还林面积达到7814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6%,林下种植7814亩天麻、杜仲等多种中药材和经济作物,建立14个林下养殖场,其中养鸡4万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60元,是2000年的4.7倍。从荒山秃岭到绿意融融,看到展板上反映该村周围山体变化的对比图片,汪洋高兴地说,这就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当得知该村的“林下鸡”已通过网络远销省内外时,汪洋为该村发展“支招”,建议寻找优质电商,以更好更优的价格拓宽“林下鸡”销路,更大程度提升村民收入。

毕节市七星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集观光、旅游、特色种养为一体,2014年当地依托园区建设平台实现2500余人脱贫。汪洋在园区详细了解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他勉励园区入驻企业负责人说,现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适合发展绿色农业,要千方百计把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打出去,在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他幽默地对企业负责人说,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贵州”。

织金县东伟服装厂为周边农民提供了6000余个就业岗位。汪洋进车间、看成品,详细询问工人生产生活和收入情况。在工厂成衣展示间,得知该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已在全国开了300多家门店后,汪洋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点赞,他对企业负责人说:“你们能到西部建厂,既有战略远见,也是对国家的贡献,对于西部而言是造福老百姓。”他祝愿企业越办越好,力争打造出世界知名品牌。

5月8日晚,汪洋在贵阳主持召开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赵克志汇报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丹寨县委书记侯美传作了发言。

汪洋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仔细记录,不时插话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汪洋说,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加大扶贫投入,扎实推进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和有关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

汪洋强调,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在深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要全面准确把握贫困状况,对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心中有数,做到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要根据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不同市场条件,用科学的理念、动态的方法,不断调整完善扶贫思路,提高工作针对性,做到扶贫思路更加精准。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实施差异化扶持,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做到扶贫措施更加精准。要根据扶贫实绩,强化贫困县考核,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做到扶贫管理更加精准。他希望贵州在扶贫开发方面继续深入探索,为全国闯出路子、做出样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国务院副秘书长江泽林,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副省长刘远坤,省委秘书长刘奇凡,省政府秘书长唐德智等分别参加考察和相关活動。(责任编辑/杨彦荣)

作者:许邵庭

第2篇:“脱贫攻坚巩固年”理念下农业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衔接路径研究

摘 要 2014—2020年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时期,2020年是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民生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农业职业教育,目前,湘西州经济发展较慢,农村人口占比53%,其中苗族和土家族占近80%,是脱贫的首选地区。虽然近年来湖南省政府相关领导非常重视脱贫问题,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业职业教育和精准扶贫等有关工作仍然需要改进。职业学院是农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根据“脱贫致富巩固年”期间精准扶贫的要求,构建新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湘西州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此,从多层面、多视角剖析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究精准脱贫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农业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衔接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巩固年;精准扶贫;农业职业教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我国于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从2014年开始陆续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必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然而目前农民依然比较贫困,很难实现创业增加收入、脱离贫困等有关目标[1-3]。其中,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是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可以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4]。因此,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主要工作目标在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本质是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增加每个农民的收入,然而,针对贫困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由专业人员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可以使农民真正脱贫致富[5-8]。其中,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让农民掌握有关职业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真真切切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针对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行业,同时可以对贫困区域农民进行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等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9]。全面开展农村职业技术的培训工作,可以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巩固年”期间的精准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农业职业技术的培训对象是农村贫困人口,能够使农民在农业生产岗位上提升自身技能及职业素养[10]。不断更新的农业职业技术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载体,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脱贫攻坚巩固年”理念下非常有必要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1 湘西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湘西州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十六大和十七大上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一教育方针,湘西州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大幅度发展。2001年后,湘西州职业技术教育的招生人数保持着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湘西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以下3个层面对当前湘西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1.1 社会企业和大众对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主体存在偏见

近年来,国家和湘西州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不断重视,湘西州农业高职院校近年来也在一直积极扩招生源。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斷提升,导致社会大众对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偏见,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低学历、低能力、低层次的教育,在湘西州这种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此外,社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主要以学历水平作为选择用人的标准,通常认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才是精英人才,企业的选择用人标准也加重了社会大众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学生和家长在升学时不愿意选择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社会企业和大众对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主体的偏见导致职业教育陷入了三流教育的误区。毕业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学生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不被重视,其技术和才能也得不到发挥。

1.2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对象缺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工业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和乡村常住人口之比大约为1.4∶1.0,且城镇常住人口占比在不断升高,湘西州也存在这一问题。湘西地区乡村常住人口占比在不断减少,且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整体较低,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湘西州农村人口素质迫切需要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农村人口,具体包括职业农民和农村学龄人口。目前,湘西州在农村的人口结构中以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为主,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对象的流失严重和生源不足是当前面临的客观事实。

1.3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是职业农民和农村学龄人口。因此,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途径分为对职业农民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对学龄人口进行学校专业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两种。

1.3.1 学校专业学历教育

随着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湘西州学校专业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也得到了大幅度发展,但是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社会企业和大众对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加之各个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相互竞争激烈导致生源不足;2)农村人口素质整体较低,导致生源质量普遍较差;3)目前,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在设置涉农专业时侧重追求全面,在具体涉农专业的设置方面不够科学合理;4)部分学生缺乏对所学涉农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认识,在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导致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1.3.2 职业农民培训

近年来,湘西州在职业农民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责成多个部门和机构组织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涉及了一定数量的人数、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但是目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培训活动的目标不够明确,目的性不强;2)接受培训活动的职业农民主管积极性不高;3)培训活动的方案设置不合理,培训活动内容设置不科学、不合理。这些因素导致了当前湘西州职业农民培训活动的效果不佳。

2 脱贫致富巩固阶段,湘西州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没有深化人心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一个共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当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若是某个地区的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水平低下,那么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也很低。从地区层面上讲,通过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地区人民心中,可以促进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理,通过深化某个地区的教育理念并提升教育水平可以帮助当地脱贫致富。从个人层面来讲,通过深化个人教育理念,可以使得人的眼界得以开阔,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得以提升,个人能力得以提高,使得个人拥有脱贫致富的能力,帮助个人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处境。湘西地区的贫困地区根据致贫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因素致贫,另一种是历史遗留因素致贫,不论哪种原因导致的贫困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贫困地区缺乏教育资源,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的教育观念滞后,受教育程度较低。

2.2 成效不尽如人意

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水平密切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职业教育可以很直接地助力于一个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但是,职业教育在助力于当地精准扶贫时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鍵点:1)在设置教学课程内容时要充分根据当地的现实情况;2)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当地生源的基础文化水平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通过把握这两个关键点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当前湘西州一些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和培训院校在实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时并未充分做好学生学情的摸底工作,也没有充分做好前期行业调研工作,致使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行业岗位工作需要,导致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效被大幅削减。

2.3 力度有待提高

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大的阻力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严重制约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近年来,国家和湘西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包括向农村地区和山区贫困地区贫困学生进行补助和实行“一免一补”等政策。这些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山区贫困地区的扶贫助学政策属于普惠性质,因此这些政策缺乏针对性,扶贫助学的精确性不高。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和山区偏远地区的教师是从其他行业转到教师岗位,这样的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正式的教师资格培养,因此水平比较低,也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总之,这些客观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湘西地区农村和山区地区教育水平的落后。

3 基于“脱贫攻坚巩固年”的湘西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分析

为了解决湘西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在脱贫致富巩固阶段湘西州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促进湘西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发展,迫切需要从农业职业教育目标、内容、手段、保障机制4个层面着手构建出一套完善健全的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当树立起“大教育”和“以农民为本”的双理念,要对湘西地区农业和农村的客观现状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教育理念要与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对职业教育的真实需求相符。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农业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扶贫和根本脱贫的目标。

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内容应当涵盖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订单培训4个方面。引导性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现行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应聘求职的技能技巧、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和城市工作生活相关的基本常识等。职业技能培训是指结合我国职业标准和具体行业、岗位、工种的上岗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并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是专门为具有自主创业想法或者满足自主创业条件的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开展的针对性培训活动,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农民自主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并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指导,以助力农民创业成功。订单培训是由培训机构、劳务输出部门、用工方三方共同合作建立的一种合作机制,由培训机构与农民签订培训和劳务协议,对各方的责任与权益进行约定,以此达到农民教育培训和劳务输出的高效模式。

根据湘西州区域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构建一批适应湘西州区域支柱产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结合湘西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现状建议采取以下3种模式。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由农业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能有效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与市场相互融合,是一种院校和企业双赢的办学模式。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载体对贫困地区农民开展职业教育的模式。3)“培训机构+中介”结构教学模式,中介机构在充分掌握用工单位需求信息和劳务部门信息的基础上与培训机构合作对农民开展的农业职业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业职业教育的成效也比较显著。

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机制作为保障,具体保障机制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1)农业职业院校要重视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来提升社会各界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以此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农业职业教育中来。2)积极挖掘整合资源,拓展拓宽渠道,打造多元化教育模式。3)加强政策利用,提升师资力量水平。4)严格把控农业职业技能资格认定,铸就农业职业教育品牌。5)实施和推广农业职业教育许可制度。6)加强农村教育模式改革。7)构建农业职业教育成效监督、考核和评价制度。

4 湘西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精准扶贫的衔接路径

4.1 精确定位扶贫对象,提升内生动力

职业教育相比基础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用性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自2013年以来,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和十四五规划中多次提出职业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国家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为农村和山区青年开辟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湘西地区的贫困问题亟待得到解决,国家和湘西地区政府也因此不断加大对湘西贫困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期为个人脱贫致富创造机遇,从而带动家庭、村落乃至整个州脱贫致富。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湘西州职业院校中大约90%的学生来自农村和贫困山区,给予他们关注就是助力他们成功,也是为湘西地区智力脱贫助力。此外,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持续升高,甚至在有些地区超出了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农业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定位对于精准扶贫意义重大。

4.2 明确扶贫目标,发挥地方特色优势脱贫致富

随着近年来湘西州职业教育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湘西民族特色为发展重点和先进管理制度与湘西州职业教育机制有机融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也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后教育与职前教育相互贯通。湘西州教育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水平;另一方面,利用政策上的优惠吸引高学历、懂技术的人才进入湘西,服务湘西。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明确职业院校办学目标和未来趋势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湘西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进行适当调整,为贫困地区创办特色农业专业,致力于打造湘西特色产业,为当地重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湘西特色产业包括吉首香醋、凤凰猕猴桃、古丈毛尖、花垣黄牛、龙山百合、保靖黄金茶、泸溪碰柑以及永順墨茶。因此,可以在这些地区建立一些具有湘西当地特色的农业职业院校,并在院校中开设特色专业,进而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和学生的就业率。

4.3 统筹兼顾,具体落实扶贫措施

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是加速湘西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湘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然而,长期以来,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处于资金和投入短缺的境地。近年来,党和湘西地区政府加大了对湘西地区的关注力度,组织湘西州政府和村干部进行深入考察,针对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资金短缺和条件落后的问题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通过精心规划和加大投入,致力于提升湘西地区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率,从而为湘西地区经济注入活力。湘西地区属于我国的产业落后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湘西地区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与大型企业的合作还能吸引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进入湘西地区,有效改善湘西州农业职业院校资金短缺和设备落后的问题。因此,未来湘西地区政府和农业职业院校要增强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分清主次和统筹兼顾,将湘西地区农业职业院校推向市场,推向社会,推向未来。

4.4 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竞争力

发展湘西州基础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是落实国家扶贫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湘西地区脱贫不应只有发展农业这一条出路。因此,湘西州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更好落实湘西地区精准扶贫工作,要加大湘西地区科学创新活动和竞赛的组织力度,加大科学创新活动和竞赛的资金补贴力度,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资金补助,同时在参与资格上适当给予湘西州贫困地区学生照顾,加大对贫苦地区学生的补助力度,给予湘西州贫困地区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由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竞争力。

5 结语

在“脱贫攻坚巩固年”和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发展湘西州农业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和提升湘西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未来湘西州在农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衔接方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通过多方参与,全方面、多渠道构建出湘西州精准扶贫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带动湘西地区贫困地区人口早日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1] 颜涛.湘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31):220-221,224.

[2] 付佳.基于精准脱贫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南方农业,2018,12(30):158-159.

[3] 瞿连贵.攻坚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9(1):42-49.

[4] 虎文华.我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讨:以青海省互助县为例[J].职业教育,2018(1):35-43.

[5] 王晓利.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热点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职教通讯,2018(9):38-45.

[6] 陈雪梅.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教育脱贫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3):157-160.

[7] 易越,陈骞.关于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策略探究[J].河北农机,2018(12):43.

[8] 张淼.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8(11):146,148.

[9] 李兴洲,邢贞良.攻坚阶段我国教育扶贫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教育与经济,2018(2):44-49.

[10] 代蕊华,于璇.教育精准扶贫:困境与治理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7(7):15-21.

(责任编辑:刘 昀)

作者:宋金秋 李晖

第3篇: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江西是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推进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搬迁移民扶贫、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雨露计划”等扶贫工程,加快了脱贫步伐。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385万减少到2014年的276万,贫困发生率由10.8%下降到7.7%。二是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通过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近三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7%,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三是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实施移民搬迁,16万贫困群众结束了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生活的日子。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农网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省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截至2014年,全省仍有贫困人口276万。2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830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7.5%。二是贫困地区条件差、发展难度大。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环境差、发展水平低的深山区、库区、湖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影响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大。既有富民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也有防灾抗灾能力弱的问题。特别是因病、因灾致贫的问题突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长期慢性病、大病和残疾人占31%,脱贫难度大。

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发展十分关心,对我省扶贫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老区,时不我待。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深情,要求明确。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两轮驱动、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统筹推进,全力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大扶贫攻坚战。到2018年,力争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进小康。

在年初对扶贫联系点瑞金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最近,我分别到宁都、于都、兴国和横峰等地调研扶贫工作,走访了最贫困的村、最贫困的农户,与省直有关部门及市县乡村干部就扶贫攻坚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次又看了吉安的扶贫项目点,听了几个县市的发言,更加坚定了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信心。我省现有贫困人口276万,其中重度贫困的约占1/3。享受农村低保160万人,按每人每月240元的农村低保标准计算,年人均保障水平2880元,高于当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00元的扶贫标准。再加上多年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从理论上讲,我省不应该存在收入在扶贫标准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但事实上,农村还存在部分重度贫困人口和少量绝对贫困人口,原因是扶贫工作还不够精准,相关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打好扶贫攻坚战,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一要精准识别。按照“严格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坚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户到人”的原则,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进行再识别、再核实,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特别是要把最困难的贫困村找出,把最困难的贫困户找准。同时,要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使“已脱贫者”及时退出,“真贫困者”和“返贫困者”得到更为集中的扶持和帮助。二要精准分类。从帮扶角度,贫困人口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劳动力,但缺少发展门路、缺技术、缺资金的,通过产业扶贫、技能培训、金融扶持或进城就业等,帮助发展脱贫;第二类,没有劳动力或因病致贫的,在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租入股获得收益的同时,通过完善低保、医保、大病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措施实施救助“兜底”;第三类,有部分劳动能力的,通过采取发展产业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帮助提高收入。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角度,贫困村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不宜居住的,制定搬迁计划,下决心进行异地搬迁;第二类,不需要搬迁的,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要精准衔接。能够通过发展脱贫的,由扶贫开发部门牵头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帮扶;不能通过发展脱贫的,由民政、卫计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救助;对有部分发展能力的,在开发扶贫的基础上,社会救助补充、补助,形成精准衔接完整的帮扶、救助网。四要精准施策。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针对具体的贫困问题和原因,制定精准扶贫方案,采取“滴灌式”的扶贫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帐、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五要狠抓落实。按照精准扶贫方案,紧紧咬住扶贫目标任务,落实帮扶人员,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政策,落实帮扶措施,持之以恒抓下去,不脱贫不放手,确保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支撑,贫困群众很难脱贫致富,扶贫开发也难以持续。立足贫困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创业,实施精准产业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要找准优势富民产业。支持贫困地区根据本地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比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重点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鼓励和支持当地群众经营“农家乐”、“乡村旅馆”等,从事旅游相关服务业,不断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提升收入水平。二要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升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实现资金、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坚持“以企带村、以村带社、以大户带贫困户”,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营收入。三要加强贫困人口致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能力素质,是治贫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贫困群体,分类制定和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能掌握1项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购买公益岗位、组织引导就业等方式,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贫困群众救助水平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特困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实施精准保障扶贫。一要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强化对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农户的重点保障,精准识别,调整保障对象,确保“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要缓解因病致贫现象。在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往往是“一人生病,全家致贫”。要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探索开展大病医疗商业保险,构筑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治等多道防线,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降低因病致贫风险。三要落实教育救助政策。今年省财政继续增加安排资金,总量达9.9亿元,用于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支持贫困户子女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四要完善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故、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家庭或个人,通过发送临时救助金、生活必需品等方式,解决其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难题,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

三、加快实施安居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是开展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安居扶贫工程,是帮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脱贫发展的关键举措。一要有序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对交通偏远、不宜居住的贫困村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要科学制定搬迁计划,按照整体搬出、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采取就近搬迁安置、跨区域安置、县域内统一协调安置、依托工业园区安置等多种模式,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要精准调查,制定规划,凡是规划确定整体搬迁的村庄,原地不再建房,不再建公共设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施移民搬迁,要做好后续保障,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培育支持好产业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有保障、致富有门路,真正做到“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二要推进贫困村村庄整治。对无需搬迁但基础条件较差的贫困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坚持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抓好村庄整治,优化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三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升级农村公路,提升公路通达能力,有效解决运输难、行路难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四要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养老保险、就业援助、社会管理等政策体系及设施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强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扶贫攻坚长效机制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更多的要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工作难度大,必须强化精细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扶贫成效。一要健全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脱贫致富的“种子钱”。要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和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的实效性,确保扶贫资金到村到户。今年,省里将增加10亿元用于保障三大扶贫攻坚战的实施。在每年安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58个县每县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基础上,新增安排资金支持58个县以外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产业扶贫。市县两级也要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使扶贫开发资金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整合不同渠道资金,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行业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及有关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发挥多元投入、捆绑使用的整体效应。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对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力度。加快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二要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组)制度,分期分批选派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肯吃苦的干部驻村入户,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协助基层组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措施,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三要健全督促考核机制。完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促使贫困县党委、政府把工作重点和各类资源放在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引导各地牢固树立“摘穷帽为荣、戴穷帽为耻”的观念,鼓励贫困县脱贫“摘帽”,对提前“摘帽”的贫困县,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运用统计监测、扶贫信息数据系统,建立健全精准扶贫考核问效体系,积极运用考核结果,对成效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的进行严肃问责。

五、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继续发挥好专项扶贫的基础保障作用,巩固好行业扶贫的重点支持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扶贫的协同帮扶作用,推进多方力量共同支持、相互补充,协力推进扶贫开发事业。一要深化“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完善省级领导定点指导一个贫困县、联系一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几户贫困户的机制,协调随同省直部门、国有企业开展驻县定点扶贫,加大对扶贫攻坚重点地区的指导力度,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抓好精准扶贫攻坚。需要强调的是,省级领导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抓好挂点县的整体扶贫工作上,不能只是抓好一个示范村。二要落实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各职能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具体落实上,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设立若干个行业扶贫攻坚专项工作组,根据职能明确牵头和配合单位。完善行业扶贫政策措施,结合制定“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形成本部门落实行业精准扶贫攻坚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三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立更新及时、扶需清楚、多方互动的社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大力开展村企共建等帮扶活动,落实扶贫捐赠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大力宣传和表彰在社会扶贫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精准扶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扶贫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本文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鹿心社2015年6月9日在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刘忠林

作者:鹿心社

第4篇:[关于制定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文化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关于制定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文化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图两馆、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扎实做好文化扶贫各项工作,根据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和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契机,提升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重点,进一步搭建好农村文化传播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2018年底实现图书馆流动人次和文化馆(站)服务人次各项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实施方案计划。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图两馆要做好文化扶贫工程的实施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2、出台考核办法。文化委按照市区要求出台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每月20日对各乡镇街道进行一次调度打分,排出名次,年终实施考核。

3、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和文图两馆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要围绕文化扶贫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文化扶贫目标任务。对工作推动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将与目标考核挂钩问责。

附:1、2018乡镇(街道)文化扶贫考核评分表

2、村级精准扶贫档案预立卷目录

区文化委员会

2018年8月7日

第5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感恩标语

贫困户感恩标语(横幅)

——氛围营造

1.安贫可耻,脱贫光荣,共奔小康,感谢党恩。

2.救助帮扶暖我心,脱贫致富有决心。

3.勤劳致富靠双手,不等不靠摘贫帽。

4.饮其乐,思其源,贫其果,忆其村,感其恩。

5.大家帮我,永志不忘,自力更生,早日脱贫。

6.立脱贫之志,鼓奋进之气,感扶贫之恩。

7.真心帮扶解民困,精准发力助脱贫。

8.结对帮,真扶贫,日月长,真辛苦,铭于心,感于情。

9.就业帮扶解烦恼,脱贫致富靠双手。

10.语由口出,恩从心涌,精准扶贫,我感党恩。

11.精准扶贫,助力脱贫,真帮实行,恩于我心。

12.大病救助暖人心,早日脱贫有信心。

13.致富之道,干部之情,党恩难忘,恩情永存。

14.贫困户,志向高,学感恩,践于行,知图报。

15.感政府之情,立脱贫之志,报大家之恩。

16.扶贫政策就是好,为咱们百姓解烦恼。

17.帮扶之情,永志不忘,自力更生,早日脱贫。

18.帮扶之恩重入山,脱贫责任记心间。

第6篇: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引领脱贫攻坚

2017年06月13日 10:32

来源:中国青年网

程冠军

原标题: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方案”——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引领脱贫攻坚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句子。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劳动和生活中渴求美好的小康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贫积弱,如影随形。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虽历经奋斗,却始终没有在整体上摆脱贫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已经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然而,基本不是全面,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还要打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将彻底解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全面小康,全部脱贫是最“硬”的指标。

摆脱贫困夙愿坚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言必行,行必果。矢志不移,水滴石穿。

四年之后,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575万,减少1442万人。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近几年,每年都超额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

这组数据创造了中国奇迹,也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减贫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得益于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益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夙夜在公、披荆斩棘、励精图治。

减少贫困是世界难题,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梁家河的窑洞里,15岁的习近平就开始思考中国。在其后的峥嵘岁月里,无论是正定实践、宁德探索,还是浙江创新,习近平都把摆脱贫困当成了心中的头等大事。

在梁家河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习近平因地制宜,带领村民修路、打坝、造良田,为村里修建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办起了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开办了磨坊,为村民打了深水井。无论工作职位怎样变迁,他始终不忘梁家河的乡亲们。

习近平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反映正定改革发展的文章《正定翻身记》,文章引用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的话:“依托城市,引进智力,加速‘两个转化’的新战略,使我们扭转了多年的被动局面,也给正定带来了新的起飞。”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习近平因地制宜、殚精竭虑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路和决心。

也正是在宁德扶贫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出版了专著《摆脱贫困》。在《摆脱贫困》的跋语里,习近平这样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有些方面落伍了。落伍原因历史学家们可以慢慢探究;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在序言里,我们看到,习近平最担心的不是贫困本身,而是担心“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他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摆脱贫困》一书中强调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行动至上”“四下基层”的作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扶贫先要扶志”、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等重要论述;尤其是“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我们既可以找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源头,也可以找到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之源。

习习足音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最牵挂是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国内考察活动,有二十余次涉及扶贫开发,其中有十几次是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四年来,习近平数十次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访贫问苦。十八大以来的每年新年,总书记在国内第一次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2013年春节前,到的是甘肃,2014年到的是内蒙古,2015年到的是云南,2016年到的是重庆,2017年到的是河北张家口。

无论是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庄,抑或是武陵山腹地的偏僻苗寨,还是沂蒙山、大别山革命老区,还是祖国的南部边陲、西部高原,处处都留下这位“扶贫总书记”的深情足迹和暖人情怀。

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国内考察的第二站就来到贫困革命老区——河北阜平县。2013年的元旦前夕,习近平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这次阜平之行,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断。2013年以来,阜平县按照总书记“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重要指示,提出了“长打算、短安排、强基础、创机制”实施路径。按照“政府+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542元,比2011年增长3838元;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79亿元,是2011年的3.14倍;贫困人口由10.81万人下降到2.88万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来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这个武陵山腹地的偏僻苗寨里,习近平和乡亲们座谈了一个多小时,也正是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3年间,十八洞村在各级扶贫组织的帮扶下,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建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股份合作扶贫、电商扶贫、资金整合模式、相亲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机制实现了脱贫。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7798元,最低为3200元,全部脱贫。十八洞村不仅全部脱贫,而且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宜居镇村”“省级文明村”。十八洞村人在脱贫攻坚中还形成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

2015年6月16日,总书记在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看望村民,提出了“群众哭笑观”,他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随着精准扶贫的全面铺开,花茂村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蔬菜培育、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红火发展,实现了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不仅贫困落后面貌发生巨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也随之变化。“马上办”“钉钉子”“认真负责”“激情创业”“敢于担当”成为花茂村干部倡导的“五种精神”。

2016年4月24日,总书记视察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时强调,“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根据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六安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以精细管理保障精准脱贫。集中对金寨县23个乡镇226个行政村申报的贫困家庭进行逐户清查,着力挖“贫”根、寻“困”源,制订了产业脱贫、教育脱贫、移民脱贫、健康脱贫、就业脱贫、兜底脱贫等十项精准扶贫措施,并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户增收、人脱贫。2016年六安全市达到脱贫标准的有4万户、11.5万人,大幅超出既定目标。

2016年7月,总书记到宁夏调研考察,首站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这里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固原,习近平深情地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总书记的关心给宁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在巩固之前扶贫成果的基础上,2016年宁夏19.3万人摆脱贫困,249个贫困村脱贫销号,贫困县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首战告捷。

2016年是脱贫攻坚第一年。这一年我们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四梁八柱。中央各个部门共出台1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各地省市县乡各级都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了配套措施。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增长43%,省级扶贫资金增长56%。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30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了帮扶责任人。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各级组织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不胜枚举。

一户一户贫困户脱贫,一个个贫困县摘帽,一个个革命老区变成了富裕新区,一个个穷山僻壤的小村落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在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变。

行动指南看“精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路的明灯。

任何事业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既有《摆脱贫困》的思想之源,也有在扶贫攻坚中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结晶。

2017年1月24日,春节前夕,习近平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张北县考察。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家里的沙发上,习近平和乡亲们一起算账。人们还记得,2016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回族群众马科也曾迎来习近平帮他算账。在《摆脱贫困》的跋语中,我们看到习近平的这样一句话:“而我在闽东的改革开放之志未酬,‘欠账’之感确常系于心,难以释怀。”从“欠账”到“算账”,彰显总书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公仆情怀。

2013年,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进一步提出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等理念;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主持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时提出“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具体要求。2015年11月,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时,系统阐述和正式提出“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思想。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2016年7月,总书记考察宁夏亲自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提出“东西部协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战略。强调要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2017年2月21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部署脱贫攻坚,强调,言必信,行必果。提出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七个强化”。同时总结了脱贫攻坚的“五点经验”: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七个强化”“五点经验”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实践证明,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打赢中国扶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有了这个行动指南,各级党委政府才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向历史、向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中国方案世界殊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坚持不懈。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

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又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和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紧接着,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在下团组讲话中再次部署精准脱贫:“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3月31日,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较真碰硬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一句话,掷地有声!这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社会要打赢的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是要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

精准扶贫,功在不舍。精准脱贫,志在必得。脱贫攻坚,力戒形式主义。

在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引领和推动实现十三五脱贫目标,也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实现了精准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变为现实。到那时,我们就会终圆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小康梦。从全面小康、到现代化、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将一次次地向世界证明中国道路的成功。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任务。

中国的扶贫成绩卓然,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前不久,俄新社发表登德米特里·科瑟列夫的文章《中国很快将没有穷人》,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俄媒称,从2013到2016年,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人摆脱贫困,总共是5564万人。大约还有这么多人仍处在贫困中,北京打算在2020年前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指出,面对现实吧,向全世界介绍和展示如何实现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并不是什么坏事,尽管中国在自己的宣传材料中不忘提醒:不要生搬硬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总书记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长期的工作和扶贫实践中形成的战略思想,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引下,我们的扶贫事业结出了“中国式扶贫”的丰硕果实。“中国式扶贫”是中国道路的亮丽篇章,同时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中国扶贫事业的攻坚克难、逐年推进、日新月异,关键在于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制度优势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正是中国式扶贫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也正如总书记在总结和要求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时所指出的,“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作者程冠军,系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第7篇: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知识点参考

“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下面是为家推荐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知识点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的“一个目标”是指

答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的“两个确保”是指

答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三个格外”是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四个切实”是指

答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是指

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内容是什么

答 20xx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什么

答到 2020 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基本方略是什么

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党中央提出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答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

10.党中央要求扶贫工作五级书记一起抓,指的是哪五级

答省、市、县、乡、村。

1 党中央提出的深度贫困特征是什么

答“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1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是如何提出的

答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20xx 年 10 月,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共享发展。20xx年 11 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全面部署,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1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哪 4 个问题

答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 4 个问题。

1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的“四个明确”是什么

答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

1 每年的“扶贫日”是哪一天

答经国务院批准,从 2014 年起,将每年的 10 月 17 日设立为“扶贫日”。2020 年是我国第七个“扶贫日”。

1“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什么

答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落实即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

1“四个不摘”指的是什么

答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2013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二,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第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第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第五,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第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第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八,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

20.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是指哪里

答三区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南疆四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2 甘肃的“两州一县”是指哪里

答临夏州、甘南州和天祝县。

2 贫困户致贫原因有哪几个类型

答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和其它等。

2 国家贫困线标准(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什么

答 2013 年底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以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0 元为识别标准,2014 年为2800 元,20xx 年为 2855 元,2016、2017 年为 2952 元,2018、2019 年为 2995 元。

2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程序是什么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是指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识别程序。一核,入户核实农户收支状况;二看,详细查看家庭生产和生活条件;三比,综合比较农户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四评议,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形成建档立卡初选名单,依次开展村民小组、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五公示,即对评议后的建档立卡名单在本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无异议报乡镇审核后分别在该行政村和乡镇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公示,无异议报县区复审后在县区和乡镇进行两次公告,最后由农户、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县区五级确认。

2 不能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七种情况是什么

答(1)家庭成员(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养子女关系)或法定赡养人、抚养人中有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统发工资且在编的,或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工作相对稳定、年收入在 3 万元以上(军烈属除外)的。(2)家中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文书、副支书、副主任的。(3)家庭拥有 5 万元以上消费型小轿车、大型农用车、大型农机具或工程机械的。(4)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商铺(因易地扶贫搬迁和灾后重建等原因在城镇、园区购入安置性房产的除外)的。(5)家庭成员拥有企业或股份,实际出资并分红的(因农村“三变”改革而增加的农户财产性收入以及小商店、小卖部、小商小贩等用于维持家庭生计的除外)。(6)家庭为当地种养业大户或家庭成员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包、发包等盈利性活动的,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7)为享受精准扶贫政策,不如实提供家庭收入和资产情况,经核实属故意隐瞒或放弃、转移财产的。对虽有上述情形,但因特殊原因,生活仍处在贫困状态,经评议确认,乡(镇)政府及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核实无误并经县(市、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2 贫困人口退出验收收入标准是多少

答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 2016 年为 3500 元,2017 年为 3700 元,2018 年为 3500 元,2019年为 3800 元。

2 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两摸底”指

答两摸底,指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两类对象进行摸底。边缘户对非建档立卡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 5000 元且存在因学、因病、因灾等潜在致贫风险的,认定为边缘户,存在“七不准”情况之一的农户,原则上不能认定为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对已脱贫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 5000 元且存在因学、因病、因灾、产业失败、就业不稳等潜在返贫风险的,标识为脱贫监测户。

2 什么是教育扶贫

答指国家教育部门为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所采取的一系列倾斜和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六项营养膳食补助、“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贴、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等学生资助、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务工培训。

2 什么是“两免一补”

答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从 2019 年秋学期起,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户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

30.什么是“雨露计划”

答根据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要求,

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统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按每生每年 3000 元左右的标准进行补助。

3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辍学学生指的是什么

答全村常住人口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没有辍学学生(因病休学和因残疾、智障而不能上学、辍学、休学的除外)。对轻度残疾、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就读要求的,优先安排在就近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安排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确定送教教师,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家庭的方式实施义务教育。

3 基本医疗有保障

答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1)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因参军、就学、务工、婚姻等原因在异地已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当年缴费期结束后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生儿及因服刑、死亡、失联等原因无法参保的不计算在内。(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倾斜政策。(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的救治原则,加强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配备合格医务人员,消除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空白点”,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

3 什么是健康扶贫

答指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疾病分类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手段,让贫困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

3 村卫生室的标准是什么

答每个行政村有 1 所卫生室。常住人口 800 人以上的行政村卫生室面积达到 60 平方米,“四室” 分开(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不承担预防接种任务的卫生室可不设公共卫生室);常住人口800人以下的行政村有村卫生室(常住人口300人以下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卫生室,加挂牌子);乡镇卫生院所在行政村可不设村卫生室。单独设置的行政村卫生室至少有 1 名合格乡村医生;联合设置的行政村和临时医疗点有固定的合格乡村医生服务。

3 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标准是什么

答农村住房安全等级分为 A、B、C、D 四个等级。贫困户原有主要居住用房(自建房)经鉴定达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中“A、B”级标准的,视为住房安全,并由县级建设部门或专业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报告,县级建设部门出具住房安全达标认定书。贫困户原有主要居住用房鉴定为“C、D”级的,应列人国家危房改造计划并完成改造,改造后的房屋应到达《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确定的标准并通过县级建设部门

组织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县级住建部门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和住房安全达标认定书。C级危房应进行修缮加固,D 级危房必须拆除重建。农村危房改造 4 类重点补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含优抚对象及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家庭)、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按照“两州一县”、18 个省定深度贫困县及其他县(市、区)三个层面实行差异化补助标准。我区 2019 年执行标准①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补助4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3 万元,帮扶单位 1 万元。②低保户(含优抚对象及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家庭),户均补助 3 万元。③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户均补助 4 万元。④其他农户,财政资金户均补助 2 万元。

3 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答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实现稳定脱贫的综合性扶贫方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主要有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搬迁对象分为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两类。建档立卡搬迁群众自筹资金标准:原则上每户不超过 10000 元或每人不超过 3000 元,两个标准也可以并行使用。对于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也可免除自筹资金。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面积: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按照人均不超过 25 平方米的标准执行,不得变相扩大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脱离实际提高建设标准。

3 什么是农村饮水安全

答国家标准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方式包括:供水入户、集中供水点、引泉、小电井、手压井、大口井、水窖等。具体评价标准为:水量,每人每天不低于 20 升;用水方便程度,取水时间往返不超过 20 分钟,或水平距离不超过 800 米、垂直距离不超过 80 米;水质,集中供水工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引泉、小电井、手压井、大口井、水窖等小型分散供水工程无肉眼可见杂质、无异色异味,农户长期饮用无不良反应,有煮沸饮用习惯的可不评价微生物指标;供水保证率,每年 90%及以上的天数供水量符合标准。有多种供水方式的农户,按照组合后的供水方式进行评价。凡符合上述 4 项评价标准的,即可评定为达标。

3 什么是农村低保制度

答农村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实行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农村低保一类对象保障范围因主要劳动力亡故或者重度残疾,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因家庭成员常年患重特大疾病,经济负担沉重的家庭;因意外事故或者家庭变故,造成生活水平接近农村“五保户”的单亲特困家庭。农村低保二类对象保障范围因家庭成员病残等原因造成劳动力缺乏、不能外出务工的家庭;因病、因学等原因造成支出负担沉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家庭;生活明显困难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和单亲家庭。其他困难家庭,根据当地认定细则纳入三、四类保障范围。现行农村低保一类补助标准为 335 元/人·月(2020 年提标为 369 元/人·月),二类补助标准为 318 元/人·月(2020 年提标为 350 元/人·月),三类补助标准为 84 元/人·月,四类补助标准为 58 元/人·月。

3 什么是特困供养对象

答特困人员是指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特困人员(五保户)基本生活年补助标准不低于 5232元,每月不低于 436 元(2020 年提标为年人均补助 5760 元,月人均补助 480 元)。

40.什么是产业扶贫

答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具体扶贫措施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以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4 什么是“五小”产业

答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

4 什么是就业扶贫

答指通过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尽快脱贫。具体包括(1)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免费技能培训;(3)创业扶持。

4 什么是扶贫车间

答“扶贫车间”或者叫“社区工厂”、“卫星工厂”,是指以扶贫为目的,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带动脱贫为宗旨,要解决的是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4 什么是金融扶贫

答指通过政府引导,综合运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手段,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帮助贫困地区企业开辟上市绿色通道,减少贫困人口脱贫的风险。具体包括扶贫小额信贷、扶贫贴息贷款、证券业扶贫、保险业扶贫。

4 什么是生态扶贫

答生态护林员定义: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内,由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购买劳务,受聘参与森林、湿地、沙化土地等资源管护服务的人员。生态护林员劳务报酬:每人每年管护劳务报酬 7000—8000 元,以“一卡通”形式按月兑付。生态护林员管理:生态护林员一年一聘,实行动态管理。生态护林员因健康等原因不能履行管护职责、违反协议、考核不合格、主动要求退出、触犯法律等,应当按照管护劳务协议予以解聘。同时,应按选聘程序及时补聘。

4 什么是光伏扶贫

答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也就是说,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每户人家都将成为微型太阳能电站,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光伏扶贫电站定义:以扶贫为目的,在具备光伏扶贫实施条件的地区,利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贫。光伏扶贫对象:列入国家光伏扶贫实施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扶持深度贫困地区和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

4 什么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指中央补助和省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专项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出方向包括扶贫发展、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三西”农业建设、国有贫困农(林)场扶贫。财政扶贫资金类型①专项扶贫资金、②涉农整合资金、③行业部门扶贫资金、④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资金、⑤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⑥60%以上的一般政府债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支出①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②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③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④弥补企业亏损;⑤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⑥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⑦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⑨其他与脱贫攻坚无关的开支。

第8篇: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帮扶计划

2020 年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计划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自治州、XX 县党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安排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找准服务保障脱贫攻坚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为 XX 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现结合 XXX 实际,制定 XX 县 XXX2020 年脱贫攻坚帮扶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认真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盯目标任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激发帮扶对象的内生动力,坚定坚决地完成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任务。

二、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特成立脱贫攻坚工作帮扶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扶贫工作办公室设在XXX,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兼任,XXX 为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督察、协调及材料收集报送等。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夯实 工作责任 。

XX 党组将脱贫工作纳入全院工作重要日程,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督导、同考核,形成制度,常态运行。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学习,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年度计划、帮扶计划,落实和完善精准帮扶规划,帮扶计划与村(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帮扶措施与村(队)扶贫安排有机联系,使帮扶成效真正落实到户到人,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注重培育贫困户“造血”机能,努力把帮扶资金和项目转化为发展致富新途径新举措。

( 二 )、院领导 以身作则,开启督战模式。

根据 XX 县扶贫领字【XX】X 号文件的精神,XX 书记包联督导 XX 村,XX 在督导包联过程中严格按照《XX 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的要求,采取摸清底数、督就业、联乡督战、巡回督战、督战指导等督战模式,督进度、督落实、督整改、督巩固、督质量,扎实开展挂牌督战,保质保量完

成好扶贫各项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力争将包联村打造成脱贫攻坚的样板村。

( 三)

)

、支部书记扛起责,抓好抓实扶贫工作。

压实各支部书记责任,以党建工作为载体,助推扶贫工作,保持帮扶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各支部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开展扶贫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引导党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要深入推进扶贫工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措施及帮扶办法,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部会议,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干警学习相关扶贫工作文件及要求,督查干警做好学习笔记,组织爱心募捐等,把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 四 )、强化 干警 素质,助力脱贫攻坚 。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指示、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纳入重点学习计划中。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全院大会、党团日学习、支部晨会时间,组织干警学习脱贫攻坚知识,组织干警参加县委各类脱贫攻坚培训会,引导干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责任感、紧迫感,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热潮中。

( 五 )、实行 干警” 结对帮扶,让贫困户有“帮手” 。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帮扶措施。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低保户相结合,即帮扶干警在所分配村结对帮扶一户建档立

卡贫困户,看望帮扶和走访了解情况每月不少于 X 次,帮扶干警若有变动,新任干警自然接替,确保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工作不脱钩; 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提高致富能力。帮扶干警用心用情用智深度挖掘脱贫原因,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强化勤劳致富的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给他们带去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使得每个贫困户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帮助指导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根据所结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 X 名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年收入达到或超过现行脱贫标准; 三是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增强致富信心。充分利用“结亲周”、“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普法下乡、全国扶贫日,结合当前“五同三送十个一”活动,充分发挥个别干警宣传教育特长,利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典型,对贫困户进行思想引导,帮助贫困户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坚定各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 六 )、依法办理 涉贫 案件 , 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精准打击涉贫刑事犯罪,依法审结贪污挪用、套取骗取脱贫资金和惠民政策资金等职务犯罪,依法惩治农村基层“微腐败”,确保脱贫攻坚风清气正,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坚决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精准开展涉贫执行,将涉贫执行、涉民生执行作为执行工作的重要内容,集中开展执行活动,灵活运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不因合法权益

被侵犯而返贫返困,对执行贫困群众的案件,促成当事人和解,体现善意执法、柔性执法和司法关怀; 三是提供多元服务。坚持“困难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跑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建立司法救助、法律救助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是 强化工作责任 。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牢固树立扶贫攻坚,人人有责的思想,把“扶贫责任”真正担起来。每月,干警在扶贫走访入户的同时,必须认真填写精准扶贫 APP 及建档立卡APP,积极解决扶贫对象的困难诉求,各支部组织委员需及时统计好本支部干警走访情况,做好解决困难诉求相关台账,每月由院绩效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二是 强化科学施策。帮扶干警要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明确具体措施,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做一个称职的“核算员”。要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思想观念,确定帮扶项目,积极鼓励贫困户靠政策、靠双手勤劳致富;要改变贫困户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居住环境,倡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及发展现代农牧业,帮助联系就业岗位,鼓励外出务工等方式脱贫致富;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导贫困群众办事靠法、遇事找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努力营造脱贫攻坚法制氛围。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院监察室和扶贫工作办公室将加大督查力度,不定时督查涉贫案件办理情况、结对贫困户脱贫

进展情况、帮扶干警每月走访情况、全体干警脱贫攻坚学习笔记完成情况等,对督查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全力推进 XX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实施。

第9篇: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材料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贫困群众一时之困,还要让他们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的希望。为大家整理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您的阅读。

材料一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 xx 年来的努力,让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 7000 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 xx 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

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走出“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误区,还要支持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不仅要帮贫困群众解近忧,还要为他们想长远。贫困群众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和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增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贫困群众有需求的扶贫项目,要创造条件、支持开发。如此,才能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贫困群众一时之困,还要让他们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牢牢记住这一点,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找到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一、总书记高度关注脱贫攻坚工作

党的 xx 大结束以后,习总书记于 20xx 年 xx 月 29-30 日,来到 xx 省 xx 县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进行扶贫工作考察调研。这是习总书记 xx 大结束以后的第二个离京外出考察活动(第一站去了深圳)。习总书记讲,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都过上好日子,是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这是我们对全国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二、充分认识扶贫工作艰巨性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贫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长期原因。除了历史的、区域的等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如经济薄弱村主要的还是村支两委的软弱涣散,贫困家庭主要还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吃苦精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借助外力的帮扶是必须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自 1992 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多轮的扶贫开发工作,耗费了政府和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地方戴上扶贫的帽子就不想脱,扶贫的项目上了不少,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老百姓不满意。归根到底,还是脱贫致富主体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内因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精确划分扶贫对象的类型,采取按户分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

三、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我们挂钩帮扶的薄弱村来说,要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两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为村民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才能解决村民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制定挂村帮扶工作方案时,一定要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首位。要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所以在帮扶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实施等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坚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

在考虑村体经济发展时,还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凡事都要在镇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的框架下实施。发展项目选择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收益时间。除了上一些打基础、长远发展的项目外,还要注重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的短频快项目,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材料三

打赢扶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干部有担当、有干劲,才能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助推器”,也才能“撬动”贫困。

脱贫攻坚,眼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面前最为紧迫的中心任务,可以说是唯此为大。从前期开展情况来看,各地行动迅速、组织精心、措施到位,为脱贫攻坚的搭建起基础扎实的平台,扶贫攻坚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如何才能进一步将帮扶力量整合起来、下沉下去、干出成效,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是现下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还需从“三精”下手,抓住关键,用好扶贫人,才能实现脱贫攻坚平稳、扎实、有效推进。

首先要抓好精准选派。根据实际,统筹考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贫困村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选派干部个人专长等因素,择优遴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等帮扶人,做到派需结合、因村定人。及时调整县乡联系领导和联系点,确保领导联系工作不断、接续有序。将帮扶单位“一对一”或“多对一”地分配到贫困村对口联系帮扶,实现部门无遗漏、村村全覆盖。

其次要抓实精心培育。发起建立 QQ、微信等交流平台,方便扶贫干部交流经验、灵通信息、协同攻坚。以党校为主要培训阵地,定期不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重点开设脱贫攻坚政策法规、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等课程,提升帮扶技能水平。有条件的可以打造专用 APP,提供技术学习、发展交流甚至督查考核等功能,并组织到脱贫工作先进、示范地区去参观考察,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助推扶贫工作开展。

然后要抓牢精细保障。干得下去才能干出成绩,必须按政策要求严格落实驻村生活工作保障,尤其是派出单位逗硬兑现交通补贴、伙食补助和每年驻村工作经费等,有效解决帮扶干部的驻村生活工作困难,确保他们安心驻村开展工作。不可忽视的是,单位部门在保障扶贫干部个人的同时也要积极协助解决驻村干部在产业发展、生产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变单打独斗为集体攻坚。

脱贫攻坚不是一次性的战斗,也不是局部的战役,而是一场涉及几千万贫困人口的战争。

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扶贫部门狠抓责任落实、干部选育、作用发挥和督查考核,更需要扶贫人把“扶贫”抓在手上、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为实现如期脱贫,决胜攻坚战提供应有的战斗力。

上一篇:美文网关于情感类文章下一篇:习惯养成与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