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2022-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浅谈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对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的意义和作用

摘 要:物理学家郎之万说过:“那种认为只需掌握已获得确定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它会使科学丧失掉全部的教育价值。”物理教师虽然对物理知识本体的传授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站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角度,“培养人”才应该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就是达到树人的有效措施之一。物理学史不仅记载了历代物理学家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有效的科研方法,还为后人探索未知世界、寻求真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因此,物理学史教育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物理学史;课堂教学;学科育人价值

随着上海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外来教育理念的不断涌入,许多教师都开始顺时代发展之变调整自己课堂教学策略。一时间,诸如“后茶馆式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教学方式正以百花齐放的方式在上海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思索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的意思。由此可见,“德”的教育应远高于知识本体的传授,因此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刻不容缓,且非常重要。那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该通过何种途径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就是达到“立德树人”的有效措施之一。物理学史不仅记载了历代物理学家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有效的科研方法,还为后人探索未知世界、寻求真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技伦理

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因此对科学工作者而言,能否运用一个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将是关系社会是否和谐发展、生态是否平衡的重要命题。

核能已是当今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型能源之一。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基础型教材中就有《反应堆 核电站》一节内容。在完成知识本体内容传授的同时,教师可穿插有关核能发电和原子弹的相关内容,由此不仅告知学生核能经济、安全、清洁,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核能的巨大破坏力。

通过这样的物理学史教育,学生可以在事实面前感受到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社会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二、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感悟是指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体会和感悟。通过对一个个科学家亲身经历的了解,让学生们跋涉在科学家们艰辛的探索历程的同时,明确生命的价值所在,感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感悟法拉第不畏艰辛,用十年时间探索“磁生电”的艰辛历程等。

当然,我们也可通过物理知识学习并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例如:在讲到运动学部分时,渗透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距,“低速转弯”等生命安全知识;在电学知识学习中结合如何安全用电等生活常识的学习。

三、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

任何新知的获得都是源于对一个现象或者旧知的质疑。但凡有所创新的人,总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中,突破陈规,另辟蹊径,从而发现未知的“新大陆”。卢瑟福是高中生熟悉的名字,不仅因为他发现了质子,还因为他质疑的精神。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最早卢瑟福是为了证明其师父汤姆逊“葡萄干蛋糕模型”而设计的。但是当实验完成后,却得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即:“绝大多数的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粒子(约有1/8000)产生超过90°的大角度偏转,个别粒子(约占总数的1/20000)甚至被反弹回来。”当时的卢瑟福并未感到失望或沮丧,而是在质疑实验现象的同时,经过反思和推论,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论,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通过以上物理学史案例,不仅能使学生将课本上相对凌乱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每一项新知的获得都源于“质疑”。通过领略科学家对问题和现象的质疑和探索,可以使尚处在学习中的学生培养起勇于挑战旧知,突破陈规,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和情感,从而逐步养成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探索“困惑”的习惯。

四、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牛顿是耳熟能详的物理大师,在他一身诸多的科学贡献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得来既具有传说的神话,又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牛顿早在1665年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牛顿却将这一定律整整推迟了20年才发表,这主要的原因就是r。牛顿当时想“两个质量均匀的球体之间存在着引力,它们之间的距离r应该是从两球心算起,还是从球表面算起呢?”直到1684年,牛顿才用他自己发明的微积分证明了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如果其质量全部集中在球心,产生的引力将不变,即r应从两球心算起。至此,牛顿于1687年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可见,正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才造就了科学巨匠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通过以上物理学史案例,这不仅能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感悟到每一项科学发现的来之不易,更能让在他们萌动的内心深处培养起对“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锲而不舍,严谨求实,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的憧憬,并使他们意识到正是这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石。长此以往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五、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会提问题,也有顽强的意志、严谨的态度,但是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这时候,有些老师就会说:“这个学生一定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事倍功半!”可见,优质的学习方法对一个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伽利略是我们高中物理经常要提及的人名。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在他一身诸多的物理学成就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效的思想方法。其中,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时,他通过“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以上这样的物理学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悟物理源于生活的真谛,更能逐步培养学生坚定做任何事情要讲究方法的原则——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出真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教育,并让学生得到不断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掌握各种各样的科学思维和方式,并运用于自己平时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教育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不是累赘,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乃至促使学生课后不断探索、自我学习的源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重温“物理学史”时,不仅能让学生感悟物理学发展的点点滴滴,同时更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及对科学的态度,进而学会主动学习。“以史为鉴,以史育人”,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更是我们为学生应做的事宜。

参考文献:

[1](美)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范岱年,戴念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龙祥.物理教学思维方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上海市朱泾中学)

作者:盛晖

第2篇:在构建课堂教学文化中提高教书育人质量

本文从“课堂教学文化认识”的高度出发,中肯地提出了——构建课堂教学文化的五项建议:1. 理念引领,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品位;2. 与时俱进,解决课堂教学关键问题;3. 凸显特色,形成课堂教学个性化;4. 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能力;5. 完善人格,保障课堂教学深入发展。为此,上述建议,不无裨益。

课堂教学文化;教书育人质量;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当前,大力倡导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克服工具性和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趋势。下面,结合长春市的教学改革实践,本人就构建课堂教学文化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对课堂教学文化的认识

文化是当下教育的高频词。什么叫文化?其定义不下一百多种,在表述上从不同的角度见仁见智。很多人觉得文化这个概念很不好理解。其实,文化就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与我们相伴相随。通俗点说,文化是我们个体与自身、与他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问题,有别于其他个体和事物的风貌、特点。比如,我们乘电梯,当电梯门打开之后,你是自己先挤进电梯,还是先让别人进电梯,表面上看这是文明礼貌问题,实际上这是个文化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文化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文化具有多种形态,如知识形态的、观念形态的、物质形态的、行为形态的等等。今天大力提倡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其宗旨就是要把具有上述文化形态特征的课堂要素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这些年来,中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细分析起来,教学改革虽然是在相应的思想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但很多(包括一些所谓的热点教改经验)还停留在行为与技术层面上,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的变革,其落脚点往往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和中高考的升学率,很少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从尊重其自由与权力、促进人性与灵性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关注课堂教学,因而现实中的教学乃至教学改革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偏离了教育的本真,成为了一种异化的教育。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生命作为教育的原点,从教学思想理念与教学行为技术的结合上,在完善人性和发展生命的高度来实施教学,提升教学的文化品位,切实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当前,我们必须唤醒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坚持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的境界。

为推进课堂教学文化建设,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1. 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文化属性,我们根据十年来课程改革的感悟,把我市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用四句话进行了概括,即“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从而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与学生学及两个主体间的辨证关系,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功能,彰显着生命的意蕴和灵动,特别强调了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有针对性地构建本土化教学方式的思想,有效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2. 确立人性与生命的意识。课堂教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突出人和人的生命属性,还原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主体在课堂中的地位。为此,我们将其归纳为六句话,即课堂教学要弘扬人性,坚持人本,关注人文;尊重生命,融入生活,构建生态。这几句话,概括了课堂教学文化的基本内涵:课堂教学不单纯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让人性得到完善和发展,实现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和谐统一;要尊重和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他们的多种需求,充分让学生自主发展;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重视人文精神培育,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诚信友善等现代品质;教学要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宗旨,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和自由,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开放系统建设,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发展;教学中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着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3. 实现外显行为与内隐理念的整合。在教学行为与教学思想的融合上,我们提出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行为技术为依托,以教学艺术风格为支撑,以课堂文化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推进策略。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学行为技术与教学理念的结合体。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必须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重视学生生命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全面提升。而这种文化意蕴的体现,必须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行为技艺来支持,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这其中突出强调教师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与风格,以至达到行云流水、炉火纯青的教学状态,这是课堂教学文化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4. 把握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我们针对基层学校思想认识上存在的片面性,对课堂教学文化建设适时提出了操作策略,即“确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思想理念,实施科学、艺术、有效的教学行为,融入真实、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构建立体、绿色、和谐的教育生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快乐发展”。衡量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关键要看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学行为、教育情境、课堂生态等要素的融合程度。如果说,当下很多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较低,主要是在上述几个方面有缺失。那么认识课堂教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实现课室教学文化建设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反思和提升,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文化观。

5. 形成课堂教学文化的个性。我们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在“求同”推进中个体教学的“求异”发展,及时提出了“兼收并蓄,吸纳提升,努力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文化”的要求。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最终要体现在教师个体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上面。加强课堂教学文化建设是对每位教师的总要求,具体到每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中凸现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是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的较高境界。我们倡导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要在趋同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永具生命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文化,需要教师能根据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生命发展的规律特点,寻求优质教学的突破口,从而使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

二、建设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议

1. 理念引领,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品位。理念是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部分,它体现着教育者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教师有没有理念大不一样:一是教育境界不一样;二是教育影响不一样;三是教育成效不一样;四是教育品位不一样。教育活动没有先进理念,就等于生存没有灵魂一样,一切都是在随意、盲目、散乱的状态下进行,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就在于理念品位不一样。我们构建课堂教学文化,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理念,要有价值追求,这样课堂教学才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才会有高品位和高质量。课堂具有文化性是教育本质和人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在构建课堂教学文化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命为重,坚持全面育人,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怎样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一是学习。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学习教育的经典著作,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别人鲜活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丰厚自己的理论储备,提升自己对教育常识和现象的认识能力,为确立教学理念奠定基础。二是研究。研究是知己知彼、反思吸纳的过程。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决不能照搬照抄。要知晓自身的优势与缺失,有针对性地汲取他人先进的东西,并与自己的经验系统融为一体。教学要搞深度研究,研究规律的、本质的、方向的东西,而不是形式的、功利的东西。三是提升。在学习借鉴反思的基础上,确立起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思想认识和价值理想,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由于具有自身加工改造和内化的过程,因而对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2. 与时俱进,解决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对人的影响,当下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多样的。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就是要着力解决制约教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躬身教学第一线,善于捕捉影响学生生命发展的敏感教学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教学质量。如,教书与育人摆位的问题,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融合的问题,课业负担与学习质量关系的问题,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培养的问题,学生主体性品质形成的问题,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认识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面的改革,其前提是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在研究与改革中创新理念和方法,催生新的文化。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教育研究。深入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必须坚持以常规教学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重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切实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把教育激情与教育理性融合起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3. 凸显特色,形成课堂教学的个性文化。形成教学个性文化是课堂教学文化构建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性要求。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其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个性化的集中反映,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境界和品位。教学个性文化的形成是以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基础的,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深度进行教学研究的品质,善于解决学生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同步培育的问题等,并在这种有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从而体现了高品位的教学文化,并产生了广泛的教育影响。优秀的教师总是具有鲜明教学个性的。教师形成教学个性,要依托于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形成的整体,是教师教学素质走向成熟的反映。个性化教学要有教学模式,但绝不是教学模式化。教学模式要随着学科、内容、对象的不同而具有相应的变式,充分体现其情境性和针对性。有的专家在总结教师发展的关键词时说,1~3年的教师靠技术,3~5年的教师靠经验,5~10年的教师靠理念,10~15年的教师靠文化。由此看出,教学文化包括教学个性文化的形成是教师专业成长水平的显著标志,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4. 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构建课堂教学文化的基础工程。上面谈到的教学理念的问题、教学深度改革的问题,教学个性文化形成的问题,其实都是教师专业素质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思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人格素质等要素都要参与到课堂教学文化构建中来。如果用教学行为来涵盖上述要素的话,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必须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他的言谈举止、一招一式都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和效果,显现着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程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教育思想理念引领下,组织实施教学的技术、技巧、能力和艺术,是教师教学素质的综合反映。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文化的根本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对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系统的认知,坚持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强化教学行为训练,努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当前,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提高的重点,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要强化训练提高工作;说课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载体,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训练的弱化异化,这种教研方式逐渐出现了变形,已不适应当前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需要。所以,必须重拾科学的训练标准和方式,让这种有利于课堂教学文化生成的教研形式重新焕发生机。

5. 完善人格,保障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完善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课堂教学文化不可缺少的情意基础。课堂教学是个细微复杂的劳动过程,必须要以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做基底:教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教育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断增强理智感和使命感,以道德润泽教育;教师要有激情,要有自己的梦想和冲动,信奉教育生活每天都是好日子,对教育工作始终充满信心和憧憬;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人,坚信自己在事业中的才华和价值,勇于追求成功,设计成功,实现成功;教师不妄自尊大,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乐于与他人共同创造业绩,善于尊重、沟通和协调,实现双赢;教师要关爱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善于创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发展,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师要有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乐于学习,勇于研究,善于提升,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特色,加速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培育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和高度责任感,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教师要有坚韧、刚强、百折不挠的品格,敢于向困难和逆境挑战,靠意志和能力解决教育矛盾和问题,锤炼高洁的人格和非凡的素质。

作者:肖振安

第3篇: 实践育人:让课堂“动”起来

写在前面的话: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育人功效的现实基点。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天津市基础教育领域结合教育资源和教学实际,组织各中小学校对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

实践活动的完善和创新永远在路,上。作为学校,如何使实践活动彰显温度、弘扬文化、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如何把握资源,构建独一无二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如何为学生实践活动“保驾护航”,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到实效、成长成才?如何使实践活动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市16个区的部分学校,探讨如何破解实践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助力学校实践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上海道小学:

整合式网络体系让实践常态化

学校精心打造融劳动教育、感恩教育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围绕“四个一”,通过“四站十岗”,形成了整合式实践教育特色网络体系。

学校深抓“四个一”,加大实践活动的整合性。“四个一”具体指一个阵容、一种秩序、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整顿一个阵容,学校检查学生参加升旗仪式、课间操、眼操、集会等的情况,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学校设置文明示范岗和爱心监督岗,引导学生遵守纪律,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养成一种习惯,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一项制度,学校坚持落实班级自主管理、室内卫生和室外责任区保洁制度。

学生通过“四站十岗”进行劳动实践,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四站”表示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四种不同环境,包括校级爱心驿站、班级爱心驿站、社区爱心驿站和家庭爱心驿站。“十岗”分别是:校园文明岗、校园监督岗、校园劳动岗、班级文明岗、班级监督岗、班级劳动岗、社区爱心岗、社区服务岗、家庭劳动岗以及家庭孝亲岗。学生每天对照“十岗”审视自己、提升自己。此外,校级爱心驿站和班级爱心驿站每学期定期开展活动,评选爱心班级、爱心大使。

学校扎实做好“四站十岗”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堂成效,让实践活动常态化。如,学校每年为塘沽阳光启智托养院、祥羽孤独症康复中心、社区困难人员、孤寡老人等募集爱心基金,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慰问、捐赠捡拾白色垃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将校内植物、操场体育墙、“一训三风”等内容编制成实践性活动课程,使活动教育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

天津市实验小学:

艺术润泽实践活动,学生绽放生命光彩

学校秉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地理、社会、民族等文化资源,完善艺术教育组织管理,落实艺术教育教学目标,夯实艺术教育条件保障,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与品质。学校被授予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学校开展童趣陶艺工作坊活动,以“学中玩、玩中学,寓学于乐”为活动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创作表现力为活动目标,竭力为学生打造“学中体验乐趣,玩中提升能力”的艺术旅程。

课程是学校开展传承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学校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堂,聘请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匠人到校兼课,向学生介绍泥人张彩塑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泥人彩塑的美以及背后的文化积淀。

社团是学校发展传承延伸的主战场。每周二下午,学校开设陶艺坊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陶艺学习实践。社团每学期开展特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近距离感受泥人张彩塑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让学生领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之美的工匠精神,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不断完善陶艺活动的基石——建设陶艺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的陶艺高温电窑炉、陶艺成型拉坯机、陶艺成型泥板机等设备,选用专供泥料。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热爱陶艺的学生创建了实验陶艺坊微信互动平台,增强陶艺活动的渗透力。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分享制陶心得,展示陶艺佳作,捕捉泥土的芬芳,体验创作的快乐,在实践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天津市河北区兴华小学:

打造由家长决定、观看、参与的实践活动

“家校共育,构建多彩校园”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其价值是让家庭、学校两个主体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多种渠道、平台作为支撑,实现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家庭和谐的教育目标。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牢牢把握“家校共育”這一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决定权在家长手里。学校邀请各班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推介会,使家长们清楚地了解活动详情,最后由家长委员会代表给予反馈意见,并决定是否开展此项活动。该举措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家长审查后开展的实践活动基本都能达到95%以上的参与率。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为家长实时“转播”是一大亮点。为了提高家长对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的关注度,使家长们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活动内容,观看学生的活动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及校外引导员及时跟进,相互配合,随时捕捉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身影、成果,并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实时传送到班级群中。此举不仅使家长们在家便能看到孩子的活动情况,而且能让家长安心、放心。同时,家长还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校设计了摸鱼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摸到鱼,体验摸鱼的困难和辛劳,同时亲近自然。学校还设计了套鹅、划竹筏等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项目,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共同感悟、共同提高。此外,学校向家长们推荐、介绍实践课堂活动基地,鼓励家长带领学生自由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构成学校、家庭双路径实践联动教育模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育人效果。

天津市河东区益寿里小学:

施雅行实践活动,展雅行少年风采

学校将培养“行为美雅、谈吐文雅举止优雅气质儒雅、品位高雅”的时代新人的使命扛在肩上,坚守教育初心,注重工作实效性,以实践活动为舞台,形成了“雅行育人”教育特色,将雅行理念内化于师生之心,外化于师生之行。

享受阅读快乐,争做儒雅君子。学校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各个班级丰富图书角,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班班诵、人人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学校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小螺号教育空间”的小朗读者活动,投稿朗读作品,提升阅读素养。学校组织了为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乡10所小学捐赠图书活动,用行动诠释责任,让书本架起友谊的桥梁,让爱心传递希望与梦想。

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传统美德。学校将雅行少年“学会劳动”“好习惯养成”融入教育活動之中,以主题系列活动为契机,开展“我劳动,我光荣”系列劳动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传承“劳动最光荣”的美德。

小小志愿者,做雅言、雅行好少年。学校发出“秀出我的精彩,做雅言、雅行好少年”的活动倡议,呼吁家长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感受历史沉淀的韵味,汲取墨香之中的智慧。此外,学校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学生们在假期里孝亲敬老,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用雅言记录参加社会实践的感受。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尊老孝亲、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培育良好家风,弘扬社会正能量。学校开展“勤劳家风”活动,培育良好家风,弘扬时代正气,引导家长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家校联手共育的方式,努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创新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智慧碰撞

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战略资源。为适应时代发展,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创客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即以工程设计为基石,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融合物理、化学、生物、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参与一种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该实践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依托学校信息中心和劳技中心,学校建设了“笨小孩”创客空间,其中包括: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程序设计、模型制作、木工加工等15间技术类实验室,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门类的创客课程需求。同时,学校借助物理、化学、生物等创新型实验室,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研究。自“笨小孩”创客空间成立以来,学生设计制作综合项目的能力大大提升,先后设计制作了太阳能追光、木流牛马运输车3D体感游戏、太阳能水上垃圾清理船等20余项创新作品。

学校从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以“创意物化”为目标的实践课程内容。如,初中阶段以设计制作为主,引导学生在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中,提高批判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创客精神。在创意木工实验室中,学生亲手操作微型锯床、磨床和钻床,亲身体验木料划线、切割、打榫眼、连接等工艺过程,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木工作品。高中阶段在设计制作的基础上增加考察探究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主题制订项目学习与研究方案,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开展项目研究,最后以作品、论文、报告等形式形成主题学习成果。

天津市南开中学:

义工制彰显实践活动温度

学校于2001年开始实施义工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经过10余年的实践,学校已经形成较为稳定完整的学生志愿服务体系。2016年,学校被授予首批全国中学志愿服务示范学校。

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学校团委负责统筹整体志愿者工作,各班团支部书记担任本班义工负责人,要求班班有基地、班班有活动。学校统一印制《义工手册》,学生入校时分发手册,毕业时收回手册。该手册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义工活动和小组评价、志愿服务基地反馈意见等。

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学校制定《义工制课程标准》,对义工制管理模式下社区服务课程的开展进行规范。其中,明确规定每个学生每年要完成不少于50小时的义工活动,具体时间分配为每学期各8小时、暑假20小时寒假14小时。

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学校将志愿服务纳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了完善的保障制度、规范的评价制度和激励表彰制度。如,满足志愿服务时长和要求的学生记2学分,并对志愿服务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学校检查各班寒、暑假义工活动情况,撰写检查报告,并评选优秀义工集体和个人;学校每年在评选周恩来班、三好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时,将义工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创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学校在实行义工制之初便组织学生志愿者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学校开展“衣+1=爱”爱心捐助活动,为贫困山区的村民和学生募集衣物;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写信、创作歌曲和诗文等多种形式,尽己所能奉献绵薄之力。

天津市第三中学:

舟精神为桨,实践活动为舵

学校结合新时代教育要求,大力弘扬“以天下为已任,青年壮志,舍我献身”的方舟精神,将革命时期的壮志豪情具化为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已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并以方舟精神为核心开展了系列特色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方舟精神。

方舟精神是学校特色建设的灵魂,方舟小分队则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1994年,方舟小分队以班级为单位成立。2013年,学校在各班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筹划成立了校级方舟小分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方舟小分队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体制日趋完善,逐渐发展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学校把志愿服务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组织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温暖,引导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每逢节假日,方舟小分队成员便走进社区、养老院、公交车站、医院等,发挥自己的才干与特长,传递青春正能量,谱写温暖新诗篇。如,方舟小分队成员到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奉献爱心,收获成长”活动,成员们精心准备,为福利院孩子演唱歌曲、弹奏古筝、吹奏横笛、表演魔术等,并将制作的小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学校与周边社区成为共建单位,为社区捐赠图书,建立社区图书室;为贫困家庭孩子赠送精心制作的课堂笔记。

学校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公民素养教育,以科学、民主责任与奉献深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如,方舟小分队成员将学校历史和社会热点话题搬上舞台,编排了历史剧《智送城防图》和心理剧《爱的回归线》等;在天津市第十三届“美境行动”表彰会,上,方舟小分队成员展示了自制环保台灯、落叶创意畫、冰棍花插等作品,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生活。

天津市鉴开中学:

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坚持落实“一项活动多重效果、专项活动多元发展”的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完善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机制,构建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多渠道开发、多角度落实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全面协调地发展。

学校实践活动课程由六个板块组成,即:情绪与心理、健康与体育、审美与情趣文化与理解、思维与运用、理想与精神。每一个板块设置了基础类、拓展类、实践类三个梯度。从内容来看,学校实践活动课程分为:研究性学习、手工制作、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实践活动、德育专题、应对形势变化而灵活增减的活动。学校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整合品德教育、社团活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家校教育共同体四方面的教育资源,深入拓展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同时,学校开设了生活技能课、生活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提高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学校搭建平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过程中,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如,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电脑机器人模型、串珠、陶器等,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小记者写作报道、诗歌朗诵、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如,学校组织学生对本区的历史地理沿革、水系分布、村镇变革等进行探讨、研究,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

在实践活动中为传统文化注入生命力

学校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发了杨柳青年画实践活动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年画文化润泽学生成长。自2004年起,学校正式将年画纳入到学科教学中。学校由浅人深地开展实践活动课程,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绘画水平统一设计教学内容。如,一二年级学生用蜡笔、油画棒、彩铅彩绘年画;三年级学生用蜡笔、水彩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年画;四至六年级学生用水彩独立地完成简单的彩绘年画。学校年画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全校覆盖、全线贯穿。

学校以传统年画为基石谋创新,将书包手绢、风筝、灯笼、螃蟹壳等作为年画的载体,同时拓宽表现形式,以剪纸、十字绣、纸浆作品、钻石贴画等不同形式展现年画风采。基于对传统年画的创新,学校创设了风格独特的杨柳青年画彩绘室、年画艺术手工活动室,开设了年画扇面、泥塑、木板年画、景泰蓝年画等20余种不同工艺的选修实践活动课程。同时,学校还构思创作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阳光体育”两大主题的宣传年画。

学校确立了以年画为抓手,辐射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路径。如,音乐课与年画课相融合,教师根据年画中的娃娃形象和故事,创编《欢天喜地杨柳娃》《乐有余》等特色舞蹈,指导学生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年画魅力;劳技课与年画课相融合,师生用吹塑纸做材料,采用由内到外、层层粘贴的手法,为年画作品增添立体感;英语课与年画课相融合,成立小小导游班,编写年画英语解说词,由学生导游向来到杨柳青的国际友人讲述年画艺术等。年画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交流、感悟中开阔眼界,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第二小学:

在实践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秉承“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通过多样的实践课堂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校以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为实践活动的原则,着力提升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实践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扎根。学校联合天津时代记忆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弘扬长征精神、红色之旅、礼赞新时代、国学进校园等活动,带领学生听革命故事、学革命精神;培养红色传承小小讲解员,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开展一年级新少先队员人队仪式,由家长为学生佩戴红领巾,队员们用铿锵的誓言立下远大的志向。

学校携手社区组织道德实践活动,让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心中凝聚。学校与社区构建共育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如,每月开展“志愿者统一行动日”活动,使文明新风、环保、科技、法律等意识深入人心;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实践活动,将保护环境贯彻到行动中;组织关爱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帮扶活动,使学生体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在社区内开展“我是小小朗读者”朗诵比赛“老少同乐迎新春,共享幸福一家亲”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消防中队进行零距离体验,让消防意识、感恩意识在心中筑牢。学校设置安全教育日、消防安全宣传日等主题日,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员业务训练,学习消防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防火、救火和逃生知识,模拟消防员救援火灾,切身感受消防员的奉献精神,让感恩意识在学生心中发芽。

天津市东堤头中学:

“走”出来的实践活动,构筑实践育人高地

学校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联合起来,调研而后实践,实践而后反思,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行走中获得生活的启迪,在行走中感悟人生的奥秘。

学校带领学生走出去,用双脚体验生活。2019年3月,学校七八年级全体师生远赴河北省兴隆县青松岭镇,与青松岭中学师生开展了“携手共进,丈量青春”手拉手联谊活动。学生们走进大山,聆听青松岭上的故事,亲身体验到贫困地区艰苦的学习环境,更感受到了不懈追求的青松精神。对于学生来说,青松岭研学既是一次身体的磨练,又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每年春季,学校都会开展10公里远足拉练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耐挫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学校还创造性地开设了《带你游览天津卫》实践活动课程,选用“模拟导游”的模式,由学生担当导游,带领同伴游览,将其他同学带人环境之中,带人文化韵味之中。教师提前引导学生导游选择天津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如,古文化街、梁启超故居、意式风情街等,然后指导学生导游全面了解所选择景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而让学生独立设计行走线路,制作行走线路图,并准备导游词。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礼仪、法治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学校通过开展“走”出去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梁各庄中心小学:

“耕读文化体验”,赋能实践活动

学校以弘扬本土传统文化为支撑点,以着力培养具有传统“耕读精神的现代公民为目标,以劳养德,培养学生“知农事、爱劳动、亲农民爱父母”的优秀品质,着力打造“耕读文化体验”特色实践活动。学校营造出“竹亭绿廊秋千架、花美果香蜂蝶舞”的优美校园意境,兴建“耕读文化展室”,进行“耕读文化体验”主题教育解说活动,做好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校全方位立体布局“耕读文化体验”实践活动,坚持“四个融入”,力求将“耕读”精神渗透到学生心中。

“耕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实际,开设了《二十四节气与我们》《民俗教育读本》实践活动课程。同时,学校与家庭联动,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帮助家长清洗衣物、清扫院落、擦地、择菜洗菜、整理餐桌等。

“耕读教育”融入农业生产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农田菜地里的轻体力农业劳动,做到知农事、爱农村、爱家长;在学校则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蔬菜种植、果树管理等劳动实践体验。学校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农民、专业种植户为师生讲授树木修剪、蔬菜栽培、粮食种植技术等,使学校学农劳动与本地农业生产保持一致,让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

“耕读教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学校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帮助家长收拾庭院、清理生活垃圾、进行庭院花草种植;在学校则进行清理绿地里的白色垃圾、种植树木花草、给花草浇水和修剪等活动。

“耕读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在校园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文明校园,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在社区中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建设美丽乡村,营造温馨的社会环境。

天津市宝坻区第三中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助助学生成长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学校的办学追求,而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则是学校建设的抓手。学校以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辐射下,学校各项工作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践行行走式教学,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组织八年级师生赴汉沽航母主题公园参观,组织七年级师生参与“追寻英烈业绩,历经青春洗礼”主题教育活动,赴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友”的幸福,学校开展了系列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师生共同参观袁黄纪念馆,参加《了凡四训》售书仪式,参与“传承千古文明,享受诗意人生”学国学诵经典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既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又培养了学生向善向上的正义感和进取心。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带领师生走出校园,体验生活。如,学校组织的开学典礼、人团仪式、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等活动贯穿学生成长的各个关键阶段,让学生学会感恩。

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以感恩、自我管理、习惯养成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书画展、舞蹈汇演等活动,让学生找到自信,尽展艺术风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学校开展“学雷锋志愿行”实践活动,前往云杉镇植物园清理垃圾,了解热带植物,感受生命的意义;植树节时,学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植树……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中学:

拓劳动实践阵地,培养唠动实践能力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从校内、校外、家庭三个角度,不断开拓劳动实践阵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学校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实际,自主开发了“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蔬菜种植与管理”“学生心育课程”等实践活动课程,并纳人到课时中;与静海区劳动教育基地共同开发了塑编工艺、金属丝工艺等課程。不仅如此,学校还将劳动实践活动常态化,融人学校及家庭生活中。

学校开发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幸福。学校充分利用实践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翻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各项劳动,并安排专业种植者给予现场指导,让学生全面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同时告诫学生勿忘乡村,敬畏大地。学校还安排学生每天轮流负责就餐管理,协助带班领导和值班教师负责整理餐具,监督就餐秩序和剩饭情况,清理餐厅内外卫生等。

学校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一是利用区劳动实践基地资源和师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的风能骑车、创意搭建、脸谱艺术等10门课程,丰富劳动内涵;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卫生清整、植树、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三是组织骨干学生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完成收拾房间、清扫院落、洗衣服等生活事务,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四是组织学生到社区农场、种植园劳动,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引领学生做劳动的主人。学校在原有“每天帮助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每周末帮助家长做家务”劳动实践。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小学:

民族团结一家亲,实践活动促共荣

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培养“四有”新人目标融为一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融汇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重视民族特色美育工作,让民族认同感驻进学生心里。学校将民族艺术教育融入藝术教学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活动,如,唱民族歌、跳民族舞等。学校为学生打造展示才艺的舞台,如,新年合唱比赛、才艺展示、校园艺术节等。

学校扎实开展“手拉手”活动,让民族情触动学生心灵。学校与西藏贡觉县中心小学结成手拉手学校,开展了“衣旧情深,传递光明”捐赠活动;学校与甘肃玛曲寄宿制小学携手开展互通书信活动,在笔墨来往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状态等,增进了两地学生的友谊,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学校与社区联手开展实践活动。学校与光明新区社区、幸福花园社区、朝阳花园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阵地作用,在社区开展各种民族团结教育共建活动,如,民族教育大讲堂、共庆端午节、消夏晚会、老少同乐迎重阳等。

志愿服务与研学相结合,让民族文化焕发光彩。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以及重大节日进行实践活动,以学生居住片或社区为单位,成立雏鹰假日小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与小志愿者宣传活动相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社区。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并组织评选优秀研学实践作品。

天津市蓟州区第一小学:

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独立生存能力

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是无字之书,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以“养习笃学、自主、自强”为校训,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立体格局,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学生自主自强的意识,提高学生独立生存能力。

家校共育劳动小达人,让学生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大手帮小手,我为家人做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与妈妈一起准备菜肴、与爸爸一起整理房间、与爷爷奶奶一起管理菜地等。疫情居家期间,学校组织“我与爸爸妈妈一起抗‘疫’”主题活动,学生在线。上进行了劳动成果展示,学校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劳动次数、劳动日记等评选“劳动小达人”,并进行表彰。

走进田间,享受劳动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巧。学校在蓟农植物园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学生们在农技师的教导下进行劳作,如,为秧苗松土、浇水、施肥,采摘蔬菜等。学生们走进田间,细嗅泥土的芬芳,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体味到了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班级自主管理,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学校实行班级管理“九部委”轮换制,“九部”即:班务部、学习部、纪律部宣传部、文艺部、劳动部安全部、体育部心卫部。每个部设置一名部长,部长位置动态管理,实行轮换制。其余学生依据自身特长及需求与部长沟通,进入各部委。各部长将区域内各项事务与责任具体化,实行专人负责制,设置了电脑小管家、讲台维护员、窗帘保洁员、地面保洁卫土、图书管理员等班级事务管理岗位。学生们动手管理班级事务,维护班级荣誉,解决班级问题。

(责任编辑 吴淑媛)

作者:焦佳

第4篇:浅谈陈云根的教书育人故事

樟树市幼儿园: 喻梦玲

在今年八月里,我考进了樟树这座充满药香和酒香城市。在这里,我是一个新人,对这里的药都之名向往,对这里的酒都之名向往,对这里的盐都之名同样也向往着。虽然这里有这么多令我向往的东西,但我觉得这里令我最向往的还是这里的人。这里人的事迹让我钦佩,这里人的精神让我崇拜,这里人的师德更让我深深的向往。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这里有着“江西省师德标兵”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先进工作者——陈云根教师。

在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所有的新教师都会接受一次新教师培训,而就是在这一次的培训里,我认识了令我钦佩的先进人民教师——陈云根。他是一位已过六旬的教师,他曾孤身一人在玉华山上教书育人40多载。他曾面临人生的三次发展机遇,却都毅然而坚决地选择了孩子,选择了大山。“江西省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是人们给予他的崇高敬意。 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他选择了大山

1968年6月,陈云根初中毕业。当时任生产队长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想让他继续读高中,然后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做个城里人。正当陈云根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大队书记领着几位乡亲和几个一身泥巴的孩子来到了他家,恳切地对他说:“云根啊,我们山里人吃够了做‘睁眼瞎’的苦!如今你在咱村也算个‘秀才’了,大伙儿都希望你能留下来,教村里的娃娃们念书,你肯不肯?娃娃们耽误不得啊!”看着陈书记身旁几个满身是泥的孩子,陈云根当时进退两难。樟树市店下镇芦岭村先后2次办过教学点,但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没有老师愿意来到这里。上山来的公办老师吃不了苦,都想办法调走了。而离这里最近的一所小学却远在11公里之外,村里的孩子念小学往往要拖到9岁以上。陈云根初中毕业时,玉华山上已没有一个老师了。那天晚上,陈云根失眠了,脑中都是充满求知渴望的孩子。一夜辗转的结果,是留下来干几年再说。然而,正是这“一念之差”,扎根山村教书育人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当时大队账上亏空,群众连饭都吃不饱。陈云根借钱请来木工制作砖模子,顶着炎炎烈日,连续干了两个多月,终于筑起3间用树皮当瓦片的土砖屋。开学时,在这个简陋的教学点,总共有8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5岁半,分了3个年级和1个学前班。陈云根既是老师,又是保育员,辛苦不言而喻。

这些年陈云根忍受了难以胜数的寂寞和艰辛,与学生一起走过了40年的风雨。这些年来,芦岭教学点没有一个学生留级,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同样也没有一个学生发生过安全事故。这是陈云根以德为前提的教育成果。

面对成为万元户的诱惑,他还是选择了大山

1982年,芦岭村实行分山到户,不少村民靠砍木料、卖竹子,年收入超万元。当时,陈云根年工资才600元,还要供3个孩子读书,经济状况十分拮据。他1人教4个年级的学科,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顾不上自家的事。妻子赖桂英除了照顾3个孩子、操持两亩多责任田外,每天还要上山劳作,成天忙得团团转。

看着别人成了万元户,妻子又如此劳累,陈云根的思想也有过波动:干脆当一个地道的农民算了。但一想到那些孩子,他在心里就对自己说:“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陈云根家中不富,但他每年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接济家中困难的学生。当时村上有位村民熊才喜要把3个女儿留在家中干活。陈云根说:没钱我来出。就这样,熊氏三姐妹凭借着陈根云那微薄的工资都读完了小学。后来,老三还考上了大学。而后的40多年里,从芦岭村陆续走出了28名大学生、2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生。这是陈云根以爱为先的教育结果。 面对难得的外调机会,他再次选择了大山

1997年,陈云根经过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当时许多人认为,陈云根该“出山”了。镇领导也体谅他长期扎根深山,吃了不少苦,先后多次找到他,想要把他调到镇中心小学。面对这些别人梦寐以求的好事,陈云根居然毅然地拒绝了。

对于陈云根的选择,有些人说他“傻”,但更多的人却把无比的感激和崇敬投向了他。为了山里的孩子,陈云根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与年华。而他先后多次荣获市、镇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这是人们给予他的崇高敬意。

记得在陈云根50岁生日那天,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为他祝寿。工作在外的学生们,只要春节一回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大年初一到他家中拜年。在一声声的祝福中,有不少学生称他为“爸爸”。曾就读樟树三中高三的熊国辉说:“在我心中,陈老师就像是我的父亲。没有陈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为了山里的孩子,陈云根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与年华。一晃40多年,他已由一个英俊后生,变成了一个饱经风霜、满脸皱纹的老人。然而,40多年的磨砺,使他对小学所有的课程都“操练”得炉火纯青。他所教学生的成绩,每年在全镇统考中居同级同科前列;芦岭教学点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都保持在100%。陈云根说:“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人。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在培训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学习到了《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结合着这两年的教学,我对这句“教书育人”又有了新的理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所谓之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存在的,教书与育人即该如此。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能没有教书,因此,每位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牢记教书育人的要求。而陈云根教师就是用他自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每位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要牢记教书育人的要求。如果想从事教师这个职业,那么我们可以以陈根云教师为榜样。像他那样以情感和热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源头水。教师的情感是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而陈云根教师正是因为他的情感,而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在面对人生转折时毅然的选择了大山的孩子们。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的好,“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好一些;而如果教师把对教师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而陈云根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他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党和人民赋予陈云根教师的重任,陈云根教师以他的行为和精神,深深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教师是一个良心活,是一个凭良心的工作,教育需要有爱的参与,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不仅仅是给学生上好课,它即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也包含这教师对学生正当的严格要求。常有人称教师为穷“教书匠”,相比来看想靠教师这个行业来发家致富是痴人说梦,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热情,喜欢与学生打交道,并以教学活动乐此不疲的话,才有可能当好一名教师。对于那些伟大的教育家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像陈云根教师那样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世界丰富的圆润状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当教师就要当一个桃李满园的优秀教师,我们都将为之奋斗。

樟树市幼儿园 2012年9月16日

第5篇:浅谈红色文化育人

浅谈红色文化育人促进和谐发展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进入校园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一、红色文化的内容与红色文化育人的意义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为我们留下丰富的革命传统内容。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英烈人物有关的史实及遗物;还包括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文件文献等;也包括革命历史照片和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精神等等。

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主要意义就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于创新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弘扬红色文化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人们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父母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要什

么?孩子审美观点在变“味”。说的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唱的是媚俗的歌曲;沉迷的是网吧,玩的是搞笑刺激游戏;生活讲排场、摆阔气,刁蛮、任性,怕苦怕累,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孩子实在难以沟通与管教。当这些孩子进入到校园后,同样状况又呈现在校园中,老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多是束手无策。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教育引导培养好孩子成了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从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出发,用红色文化来满足学生的内心渴望和心灵需求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红色文化的洗礼,以先辈为榜样,将革命先辈的风范、情操、气节“种”在孩子们的心田。培养青少年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从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出发,融红色文化于诚信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荣誉观教育等于一体,用丰富的德育内涵推动校园多样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形式多样性红色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层次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活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逐步养成爱党爱军、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通过红色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成才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如何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改变学生管理现状的呼唤。

三、开展校园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

(一)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打造红色文化。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来打造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红色情结,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制定发展计划,发展红色文化。在优质教育需求日益高涨,学校质量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的课题。我校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高起点策划,制定文化育人中长期计划和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亮点方案。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发展计划,发展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焕发长久的生命力。

(三)建设凸显校园红色文化的硬件设施。文化育人,离不开特定的校园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目濡耳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样的影响往往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更具有教育效力。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处张贴、书写具有红色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等。

(四)经常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源泉在于各种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封闭式军训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爱国意识、国防意识。使孩子们初步形成军人般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开展读“红书”、唱“红歌”、讲“红色故事”、清明祭奠革命烈士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将红色文化精髓内

化为自身的思想情感、道德修养,使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传承和践行红色革命传统。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史展览室等功能场室,开展革命史书画展览,让学生见证无数革命者进行的长期的革命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的不屈不挠精神。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学生了解和熟知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几十年来,散中虽经风雨,上坡下坡。但散中人始终秉承学校的红色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红色人才,彰显了红色革命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有红色文化育人的良好机制,有“忠于人民、艰苦奋斗、勤教苦学、报效祖国”的散中红色精神的激励,红色学校的品牌将会打造成功,散中红色文化育人之花将会越开越红。

第6篇:课堂上我要先育人后教书

课堂上我要先“育人”后“教书”

曾几何时,提到教师这一职业,人们的第一认识就是“教书育人”,虽然人们早就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书”似乎还是排在首位的重任。历经九载的教书生涯,我愈加的感觉到做为教师“育人”应该比“教书”更重要,让我对此感受最深的还是最近的九年级信息技术课。

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以复习初

一、初二的知识为主而对于这届学生,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从头到尾的再讲一遍。因这一科将与其它文化课一起进行中考,并计入分值。有部分同学便重视起来了,但仍有大部分的学生态度不端,纪律较差,短短的45分钟,我既要讲知识,练操作(指导),又要维持纪律,真是双面教师。对纪律差的学生一会严肃万分,一转身又要耐心讲解。因为只要学生想学,哪怕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我也会认真细致地进行讲解,然而有些学生却并不领情,只要教师干涉了他的自由,他便会有百分之二百的不满意,不分是非黑白,对教师的谆谆诱导丝毫不领情。而且下课铃一响,我还没讲话,学生们早一窝蜂的冲出了教室。再看教室里的一片狼藉,拉出的键盘,嗡鸣的主机,亮着的显示器,似乎是遭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无奈的喘吸着,痛苦的慎视着这一切。

我也无言,虽然心中的怒火冲天,也只好自行用冷水浇灭。依次的关掉了显示器摆好桌椅。

课下深思,造成学生态度不端,不珍惜学习机会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在上课时太注重“教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育人”的价值。

还记得韩愈那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古人早就把“传道”放在了“授业”与“解惑”的前面,教师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把道理讲明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某段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只还记得“教书”,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四脚的书橱,地道的“教书匠”。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习好的同学无非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想生硬接受知识的学生便也成了厌学者。

虽然在科学发展指导思想的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育人”的功能还是差了点,不然就是我们教师的耐心差了点,我们太肯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缺少了正确的引导,才致使当学生出此这些行为时,让我们觉得无法接受。

因此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师者,不仅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要记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点一滴的实际工作做起,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先育好人,再教好书是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第7篇:浅谈如何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摘 要:教师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反映出教师在工作中的态度,影响着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高度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教师寄予的殷切期望。

关键词:教书育人;荣誉感;责任感;科学发展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人类文明传播和传承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没有一支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高品质的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该怎样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才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呢?

一、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是时代所需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满怀对教师这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的无比热爱,热情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教师行业。可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发现一小部分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正在减退,导致他们想跳槽、改行、工作懈怠、情绪低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首先,这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其次,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再次,一些学生及家长不配合、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这部分教师对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追求不是那么强烈,而是视之淡淡,甚至逐渐消退。

1.切实加强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行为、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为示范性教育对学生是最直接的教育,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到为人师表。没有高品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要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为此,作为教师,更应该首先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在实际工作中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生爱戴、社会尊敬的好老师。

2.努力提高教师思想觉悟

提高教师思想觉悟,让教师从思想上认清自己的角色。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就是要让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都能够绽放。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的天职,更是一种荣誉。只有教师都去履行职责的时候,都把这项工作当成一种荣誉的时候,“教书育人”才会得到我们最真切的认同,才会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会自觉立足岗位,把国家利益放于首位,以“忠诚敬业、无私奉献”为准则,牢固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生至上”的观念,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强教师责任感势在必行

正是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荣誉感,导致他们的责任感不强,在工作中表现出敷衍、懒散、得过且过的态度。这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而增强这一责任感又势在必行。教书育人是一项良心工程,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感,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如何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教育引导学生,从而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当今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科学备课、上课、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制订出符合每位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这样学生才会在关爱中自觉努力地学习,才能让每位学生真正成才。

2.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观

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观,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带头人和示范者。

总之,我们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孩子。我们赋予孩子什么,明天孩子将给予世界什么。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兴办好一所学校,建设一方文明”,并以此作为一个教师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梁臣.如何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J].新课程:中学,2013(08).

编辑 张珍珍

第8篇:初中英语科育人案例 ——《Module 9 》课堂育人案例

英语学科育人案例

---《Module4unit2》课堂教学育人案例

王东玲

思考问题: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并学会关注公益事业。 案例片段描述:

在教学《Module4unit2》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时 ,我设计了以下片段:

片段一,阅读课文前,设置问题,Have you heard of Project Hope?What’s a Hope School?让学生小组讨论。对于希望工程(Project Hope)学生都听说过但了解不多,这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有关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照片,以及各地希望小学的图片;同时介绍了几个捐款救助失学儿童的名人的优秀事迹。在于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状态对比中,很多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优越性和学习机会的难得。

片段二,学完课文后,设置问题,Have you given money or things to help others ?几乎没有人举手。老师适时引导人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和扶持,要做有爱心的人,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号召大家从小事做起 ,帮助他人。

片段三,在学后写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小组讨论,How to help the poor children?(我们作为学生,如何来帮助贫困失学儿童,以及希望小学的师生们。学生非常活跃,纷纷献计献策;讨论结果如下:1 把自己的pocket money(零花钱)省出一部分并捐给Project Hope ;2 把自己的用过的课本寄给希望小学,3 收集班内废纸,将卖掉后所得的钱寄给希望小学,帮学生买学习用品。最后老师让学生将讨论后的内容写成一篇短文。效果非常好。

教学反思:学生其实是很有爱心的,而且以帮助别人为荣,在本节课里,他们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所想到的各种帮助失学儿童的办法令人感动,也让老师体会到其实他们是很有思想的,同时,学完本节课,学生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学习机会的难得,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人心都有向善的一面。在如何做人方面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我们的英语教材中提供了很多这样的素材,英语老师只要善于挖掘,并巧妙运用到教学中,就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第9篇:聚焦课堂变革 转变育人模式

——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纪要

2011年11月24日—25日,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在金华召开。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基教处方天禄处长、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柯孔标副书记、副主任、张丰副主任、初小幼部滕春友主任以及12个试点地区教育局及教研室负责人和部分学校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主持,金华市教育局徐志坚局长到会致辞。会上,韩平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落实《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课题,也是本次课改的难点课题。他还指出,转变育人模式的关键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着力点应该在课堂,要着力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韩厅长在肯定项目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各试点地区进展不平衡、改革目的欠清晰、改革举措不够明确等。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交流和研讨中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24日上午,金华市、衢州市、鄞州区、安吉县、南浔区、绍兴县、衢江区、温岭市、黄岩区、路桥区、松阳县、岱山县等试点地区的代表分别汇报了第一阶段的进展情况。24日下午,会议代表分小学组与初中组,参加金华南苑小学和金东区实验中学的现场教学研讨活动。25日上午,在“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思考与探究”论坛上,浙师大附中、衢州市教研室、鄞州区云龙中学、安吉县昆铜中学、绍兴县实验中学的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他们的研究实践,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到会作了题为《意义学习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研究的视角》的辅导讲座。最后,省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进行会议小结。

作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省教研室曾于2011年3月召开试点项目协调会,交流各地的教改思路。半年来,各地试点工作顺利展开,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正在逐渐明晰,教学改革的实践操作特色初步成型,课堂变革的典型学校陆续涌现。

通过本次会议,各地就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以下基本认识:

(一)聚焦课堂变革: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

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方式和评价体系。其重点反映在四个层面: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课堂讲授转向“组织学习”;三是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四是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转变,变惟分数的横向比较为发展性的诊断指导。前三方面共同聚焦在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变革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优化,将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安吉县昆铜中学、鄞州云龙中学等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学案设计与运用”、“学习合作小组建设”是课堂形态变革的重要操作因子;“展示课堂”、“自主评价”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面向完整任务,聚焦意义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迁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二)克服“重教轻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省内外涌现的教学改革典型丰富多彩。许多地区也在积极组织各种新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但推广过程中有进展,也有问题。在研讨中,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些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与关键要素,大家认为,教学改革应慎提模式,要“入模”,还要“出模”。教学情景是不可复制的。借鉴经验不可全盘照搬,而要透视模式的形式结构,把握其中的教学原则,结合实际加以改造。

教学改革的动因来自对当前教学现实的反思和对学与教的重新理解。克服“重教轻学”倾向,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还教于学、共同发展”,是这一轮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高段与初中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克服“重教轻学”要先突破初中以及小学高段。

(三)尊重课程特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

一些学校以某一教学模式的做法推动各学科教学改革。这样做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统一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科差异。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内容,往往还有知识类型的区别。所以,在推进教学改革时,既要坚持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精神,又要重视发挥学科组与学科教研员的能动性,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尊重课程特点。当然,不同学段教学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绍兴县在高中段抓学习指导与学案导学,在初中段抓弹性“先学”的课堂变革,小学段抓“儿童阅读推进行动”。这种区别推进的思路值得借鉴。

(四)加强教学管理: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

推进教学改革不只是学科层面的探索,而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系统改进。要反思以往教学活动管理中的问题,在聚焦课堂变革的同时,重视先行学习、作业改革、学习指导、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改进。教学改革的成果不仅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还应包括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管理的实践。如湖州南浔以体现学科特点的作业改革为切入点;台州路桥在推动“先学后教”的课堂改革中,加强学习指导工作等。

(五)立足“以校为本”: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研讨会上,令与会代表眼前一亮的是来自实践一线的学校案例。安吉县昆铜中学和鄞州云龙中学是通过课堂变革而崛起的两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明显,课堂教学方式改观很大。传统名校绍兴县实验中学致力于培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课堂”,着力将课堂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他们的实践将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供样板。从这些成功经验看,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学校,要强调学校是改革的主体。教学改革需要外力推动,但真正发生改革的应该是“内生型”的改革,改革的动力应源自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觉醒。简单依靠外力推动则容易走样或流于形式。所以,推动教学改革首先要唤醒校长与老师,启动教学改革须自己先想明白,而后决策。

(六)区域整体推进: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支持系统 项目启动半年来,部分试点地区已逐步建立起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如金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与有力的工作架构;安吉县教育局以“三个推进”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强调“以校为本”,并不是说学校不需要外部系统的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学业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支持教学改革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改革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制。要设计载体,唤醒更多的学校与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让揭竿而起的学校不再孤独,以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加强对试点项目的规划和领导,将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教育局年度工作重点,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学业务部门、试点学校的职责,形成项目试点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与突破口,重点关注制度和机制的改进和创新、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变革等重难点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教改成果和经验,重视对基层教师和学校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继续学习全国和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路统一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来,把项目实施与实现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

中小学教学改革“焦点在课堂,重点在机制,基地在学校,关键在教师”。下阶段项目将以义务教育段为重点,以“理性借鉴先行经验,积极培育本土典型,努力形成实践流派,百花齐放并蓄兼收”为策略,积极探索以“任务学习”为主要特色的课堂变革,全面推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作业改革、学习指导与教学评价等领域的教学改革活动。实践推进必须反对形式主义与“一刀切”,强调“以校为本”和“尊重学科特点”。下一阶段要重点开展“四大行动”:

1.“燎原行动”——区域推进。扩大项目试点,增补部份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活跃的地区,加盟试点项目,争取每个大市都有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机制与策略;建立试点联系制度,加强指导与典型培育,帮助各试点地区明确重点,各呈特色。

2.“星火行动”—— 基地崛起。组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团结省内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成功、较有特色的初中,指导他们完善教学改革措施,总结学校教学管理经验,让他们作为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与基地。

3.“种子计划”——学科培育。课堂教学改革是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的主题。每个学科每年要发现或培育2~3个体现学科特点的典型教改成果或经验,结合疑难问题解决培训、课堂教学评比、学科课题管理等载体,推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4.“集锦行动”——媒体支持。将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和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培育相结合,利用教研系统课题管理与《浙江教学研究》等平台,将一些分散研究凝聚起来,通过教学成果报告会、征文活动、编印学习资料等载体促进成果积淀,助燃改革氛围。

上一篇:快乐的端午节作文下一篇:招标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