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先进事迹(共8篇)
立足本职,再塑自我,教书育人
我是一名教师,多年来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同时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有机会让我在教书育人中摸索出一点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也获得了一丝丝成功的喜悦。教书育人工作收获是双向的: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团结向上、努力完成学业,同时也不时地触动和鞭策我们教师自身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为人师表。从多年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在工作中,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认真教学,热心育人
现代的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接受新事物快,有较强的个性并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等优点,但缺乏自我抑制能力,不习惯于严格纪律的约束,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做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授课,引导和帮助他们发挥特长,克服不足,全面掌握工程技术知识,既是义务也是职责,我觉得,教师教学的同时就是在育人。
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材。学生所需要的“营养”,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他们更需要成为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良好社会道德和百折不挠敬业精神的优良素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给予他们的思想上、生活上的更多关怀,同他们进行广泛的感情交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给学生授课中,通过教与学的交织,增强了学生对我的信任,缩短了我们师生感情间的距离,他们课下与我的交往和接触变得主动和频繁,渐渐地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他们主动向我提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次数多了,而同时对我授课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在提高了。在我讲课过程中,学生们从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是很正常的事。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较高的理论水平各对学生一片真诚的爱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非常注重我的仪表形象,注重每节课的教学组织,注重学生们对我的直观感。
除正常上课外,上学期我平均每周要到学生宿舍1~2次,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中的困难,也督促他们的自身管理。换季时,我多次为困难的学生捎去衣物,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学习。新年组织联欢,我拿出500元为他们买了食品、饮料和其它用品,学生非常感动。
事实上,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可得到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工作作风的反馈,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塑造自身,模范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在教书中,针对自己所教的几门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授、老学者取经,并抓住每门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分析,使教学内容规范化,教学形式模块化。在编写教案时,认真分析所选用的教材,参考大量的同类教材和专著,几易其稿。讲课时,预写讲课大纲,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请他们帮助把关。要求学生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自己批改作业时从不马虎敷衍,及时耐心辅导答疑。在课堂上,注重讲课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的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为了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我的原则是:教学生爱学生,对学生负责到底。在教学改革中,我首次将计算机绘图引入到该课程中,这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基础的学生
来说,直接学习计算机绘图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偿试。针对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了强化教学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晚间的时间为学生补习、辅导、跟晚自习。经过这样的努力,学生不但学到了该学科的知识,而且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为了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上反馈的意见,我一学期共组织四次学生座谈会,对学生反映的各种情况,能当时解决的马上答复,属于哪位授课教师的,帮助找原因,定措施,以保证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反映制图作业量大,学习有困难,对此我及时找学生座谈,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减少作业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
以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我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讲大道理,而是脚踏实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他们朋友和参谋的身份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在我所担任班导师的班级,一度有些学生纪律涣散,学习不用功,时有旷课的现象,他们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不是简单说教,讲大道理,而是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的近况、生活环境进行分析,分别找他们谈心,经常深入他们的宿舍与之交谈,同时开班会动员全班同学主动团结他们,多与他们交往并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在管教子女时要多鼓励,少指责。我班有位学生因与家长有分歧,节假日不愿回家,得知此事后,我及时与家长交谈,先得到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理解老人的心,矛盾化解了,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对于个别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来求我不要与家长写信沟通。这种情况下,首先做好学生工作,同时与家长沟通,肯定学生生活简朴、组织纪律性强、学习用功的优点,同时指出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问题,使家长能理解、宽容、善待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思想负担,共同鼓励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由于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改变了学习方法,本学期顺利地通过了各门考试。
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不但是大学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职业享受,我给学生爱的同时,也得到学生给我的更真诚、更丰富的爱。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与家长谈的交朋友问题也愿意与我讲。从教书育人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光荣。做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是义不容辞的,也可以说是教师的天职。我热爱这项工作,并以满腔热情投入在这项工作中。
了解吴邵萍老师的优秀事迹后, 内心无法平静,这样的教师才是我们教师队伍的榜样、楷模? 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向先进人物学习,实践中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师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 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意识,又要把握教育的真谛。 教师通过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1)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平时多查看专业书籍,真正做到教到老学到老;(2)虚心向专业人士、 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通过不断探索,借鉴创新,延长补短,逐渐让别人的成功之举转换成适合自己的教法;(3)积极备课,参与听课, 努力探索教改新路,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学思结合,融会贯通,总结反思,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以及不同形式的竞赛中实践强化。
二、深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 教师不但要热爱着教育事业,还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准备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教育主要是体现在一个“育”字上。 作为教师要“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敬业精神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达到育人的目的,也是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三、真诚关爱———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智慧, 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从内心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疼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会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越深,教育效果也就越好。
最后我真诚地祝愿教育战线的每位教师能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一名称职教师,及至一名优秀的教师。
摘要:作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他一定会从三个方面去要求、鞭策自己,即: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对教育事业的深爱;真诚关爱学生。
第一、为国家的使命。
校长办学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校长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为己任,必须站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办学。校长办学必须为共和国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为和谐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为国家发展。
当代中国处于转型期,教育家更应承担起自身的时代使命。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教育家的教育探索就应该充分地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情怀,同时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代表社会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前进,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的需要。
第二、为学生的使命。
校长办学必须为学生服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校长办学的重大责任。建平中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统一,我们建平中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是合格加特长,具体内涵包括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所谓自立精神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具有的自主、自立,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这种自主自立的精神应该包括独立公正、张扬个性的意识与能力;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意识与能力。所谓共生意识是指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意识,有与自然、社会合作共生的意识,具有全球视野、历史视野,包括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理解多元文化的素质态度和一定的外语能力以及民族情感、世界眼光——这种共生意识应该包括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也包括对各民族历史文化平等、宽容、尊重的人生态度,也包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存意识与能力。所谓科学态度是指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看待事物的眼光是客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理性的——能够以科学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相信理性的力量,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能够为实现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且合理地推进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科学预测与自我分析、矫正的能力。所谓人文情怀是指在一定的人文积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人的深厚情感,积极向善,理解他人,同情弱者,既关爱身边的人,又关爱民族,关爱人类。——人文情怀应该包括符合现代发展意义的道德体系的构建,并以这样的道德体系去规范自己的生活,也包括相当的人文素养的积淀,具备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以及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活态度的养成。所谓领袖气质不是狭义的,而是指具有创业的意识、组织的才能、领导的艺术,具有包容性和高度的团队责任感以及自我牺牲精神——领袖气质既包括作为组织的协调者所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与心理结构,也包括对于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以及相应的决策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第三、为学校的使命。
一校之长对学校发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校长必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负责。要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负责,校长首先心中要有浪漫的理想,悉尼大学校长盖文·布朗教授说:“大学的发展基础是很多浪漫的理想。”校长不但自己有梦,还应该让师生员工有梦,激发所有教师员工学生一起为着美好的梦想去努力。我们建平人有梦,我们的建平之梦就是,构建具有建平特色的,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将建平中学建成教师、学生、社区、家长共同向往的精神乐园,真正实现建平人的美好愿景。建平人是憧憬未来的追梦之人。
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每一任校长应该承上启下,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先进文化,以文化哺育文化人,以文化发展学校。
第四、为教师的使命。
校长对本校教师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主要在学校,离开了课堂这个舞台,离开了学校这个平台,教师无从发展,而且教师的发展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就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不可能持续发展。
我们建平中学将教师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将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建平教师的素养,以期达到这样的高度,开阔的视阈、独立的见识、宽广的胸怀、自由的心态。人不能识之,我则识之;人不敢言之,我则言之;人不肯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悠游的气度,一种自由的情怀,一种人文的理想,一种追梦的执着,一种美丽的教育乌托邦。
我们要提升的既是教师个体素养,同时还有学校团队的整体素养,即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在学校相对纯净的狭小范围里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一种共同的教育哲学思想,营造一种学校精神氛围、一种文化氛围。
那么上述众多的使命的核心是什么,采用回归原点的方式,回到我们的初衷上来,我从哪里来?决定了我现在做什么,也决定了我将向何处去,我认为校长的核心使命还是教书育人,为国育人,为人育人,为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他自己。
再进一步归纳一下:决定校长使命的是什么?决定教育家校长使命意识的是以下内容:
教育梦——教育理想,每个优秀的校长都有他的教育理想,这个梦想不一定挂在嘴边,写在文章里面,其实他也有,他时时刻刻想的是要把他的学校办好就是梦想。
教育魂——价值取向,以什么为重,以什么为先。
教育情——神圣情怀,有人说教师身上有一种宗教情怀,那种责无旁贷的执着情感。宗教一词也许有些人不同意,但为人师者对学生的爱,是没有人否定的。台湾的同行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种情感我用“神圣情怀”这个概念来表述,这种情感支撑着教师,也支撑着校长,义无反顾投身于教育的伟大事业之中。
教育味——文化味道,教育应该是最有文化味道的,但我们应该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言语、教育的行为、教育的细节是否具有文化的味道。
音乐系音乐学教研室声乐副教授罗成道老师,1997年从专业艺术团体调入音乐系工作,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呕心沥血,满腔热情。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罗老师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专研教学,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深得学生的好评。是政治上进步、业务上过硬的好老师。
一、发扬优良传统,认真对待教学
罗老师已进入了老教师的行列。但罗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满腔热情地工作。在学院里教学情况学生反馈中,很多学生写到;(罗老师是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他总是面带笑容,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我们喜欢罗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罗老师上课时那活跃而宽松的课堂气氛)。罗老师每学期教学量都那么繁重,但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认真备课,严格遵守上课时间、认真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
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罗老师始终坚持练习钢琴伴奏,现以达到了较高的伴奏水平,在每次招生工作中疑难伴奏普(简谱),罗老师亲自给考生即兴伴奏,解决难关,为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做出了贡献。
二、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罗老师无比热爱学生,热爱学院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他像父母一样疼爱自己的学生,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或音乐会时,领着个别感冒或嗓子不舒服的学生,到医院掏出自己的钱给学生打点滴或抓药。
罗老师要求学生很严格。每当学生搞音乐会时,为了每个节目的顺利进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甚至晚间上班进行排练指导,有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来不及找伴奏,自己亲自上台钢琴伴奏,顺利地完成每次的音乐会。
罗老师精心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输送到社会各团体。02级音乐教育声乐专业车海龙学生在罗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2007年以专业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意大利罗西尼音乐学院,攻读声乐专业。
三、只有在课堂上讲课,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罗老师爱岗敬业,有一次罗老师意外事故右脚背骨折,医院的医生必须让他 1 养伤半年,但他一开学就拐着双拐来给学生照常上课了,此时他休息才一个月的时间,此外,2007年是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年,无论是系里还是学院召开的各类会议或是人事考核会议,他都是拄着拐来参加,看到他楼上楼下不方便,相关会议的组织人员特别关照他,让他不要来参加,会后把会议精神电话通知他,可是他还是那么热情饱满认真负责地来参加。这一点着实让学生和老师们深受教育,深受感动。特别是学生们被感动得主动组织起来,每次罗老师上完课下班时,先去叫出租车等待到音乐楼楼梯口,小心路滑扶着老师上车才放心。
罗老师五年如一日的进行专业课教学,每学期课外安排6、7名名学生单独课外辅导。在音教专业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学院难以增加每个学生的(声乐专业课)的课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一周一次的课时根本吃不饱,为了这些学生罗老师牺牲自己的课外时间安排学生上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的欲望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深得学生的好评。
四、为音乐教育事业,努力探索敢于创新
为了音乐教育教研室的工作,做为声乐教研组组长的罗老师,积极协助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把自己教研组的工作做好,献计献策,带动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教学大纲、教案更进一步的完善,相互了解、相互讨论,现已比较完善。
做为音乐系党支部组织委员的罗老师,认真负责本职工作,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配合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组织交给的各项外调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支部大会主持工作。
罗老师以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是政治上进步,业务上过硬的好老师。是一位无比热爱学生,热爱学校集体,深受学生喜欢,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艺术学院音乐系党支部
【篇一】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宁愿放弃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以上三位老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一定满是辉煌!
5月 26日,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她们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她们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像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她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 “ 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这些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我很感动 , 从中学到了很多 , 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 , 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 , 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篇二】
我从教13年,担任班主任近10年,对“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是深有感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是“教书”的根本,教师决不能只“教书”而不“育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教育工作总是热情洋溢。从一名刚毕业的师范生到对工作游刃有余的青年教师,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实践中、反思中、总结中成长起来的。有时担任班主任,有时担任两门主课,无论分担什么学科、什么工作,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努力再努力——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提高教育技能、尽快地融入到学生当中,而且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等工作始终很用心,也深知教师育人的重要性,时刻谨记“育人”的职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表面看是教书,其实真正的内涵是育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素质。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我每年接手的班级中,总是会有几个成绩差、习惯差、品行差的典型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从接班起就对他们倾注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精力。首先我要从多方渠道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思想品行、学习习惯等,无论是询问“前辈”还是做家教,我都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比较以作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会亲自“走近”他们——课下观察他们的“行踪”、课上注意他们的“动态”,对他们多提问、多指导、多关心、多交流,更准确地帮他们查找造成目前这些行为、思想的根源,并通过一次事件进行举一反三的引导教育,让这些孩子在一次次的小错误之后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尽快帮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着引导他们明确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学习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就这样,在我的耐心教育、引导下,我所带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品行大多数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即使学习成绩没有大幅提高,但是思想行为绝对是健康、积极、热情、向上的,甚至他们中还涌现出不少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优秀典型呢!
去年我所接的五年级一班中,学生学习成绩及行为习惯差异很大,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品德课的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全班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精力。例如班上的张芮苗、张梦恬、崔心馨、郑孟果、张悦等不少女孩子虽然也能踏实地参与学习,但是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平时就多关注她们:发现很多时候她们连举手的胆量都没有。因此课余我就多帮助、辅导她们,课上多提问、多鼓励,尽可能多的给予她们发言的机会,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和大胆参与的勇气。课间,我走向她们的座位,坐下来与她们聊天,问一问:在校住宿有没有什么困难?在校就餐有没有什么不适应?放学回家都喜欢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最爱读的课外书是哪些?最擅长的体育、文艺活动有哪些?慢慢地孩子们似乎已经把我当成了她们的知心姐姐,主动加我的QQ,有什么心事或者困惑总喜欢课下主动找我聊一聊。有时还告诉我一些男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动向呢!使我能够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而我们班的男孩子更是别具特色:天资聪明一个赛一个,体育、文艺各有所长,课堂发言积极活跃全校皆知,可就是让你“天天头疼”——讨论解答一个问题,就能让两三个男孩子差点“吵”起来;下课还没回到办公室,一个女孩子就来哭诉被打了;课间做个操,就会有个男孩动作不到位被值周处点名的;早上刚到校,就发现全校园就只剩我班的几个男孩子还在激烈地打乒乓;午休时间,总有两三个男孩子至始至终在和值日老师“捉迷藏”——桌子底下看书、东张西望瞅乐子、打扰周围同学休息„„这些小将们的“突出表现”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既不忍心对活泼可爱的他们“严加控制”,又总是被出其不意的突发事件所困扰,你说能不头疼吗?
于是,课堂上,我注重对这群“一休”的正面引导,故意抛给他们一两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问题,鼓励他们带领女孩子们分组展开学习、探索、研究、交流、评价等,男孩子们展开思维的碰撞,女孩子们也从中领悟学法、激发兴趣。例如:由程新超、周晓辉、李府昌等几个男孩儿导演、编排的课本剧《晏子使楚》获得了镇级优秀节目的荣誉。这也是我们班学生把握课堂、拓展课堂的优秀成果。课余时间,我注重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从不布置反复抄写的、大量枯燥的作业,总是引导孩子们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句、熟读或背会本课课文等,同时给孩子们自由把握的空间,指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课余活动,支持孩子们课余展开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跳绳比赛、跳皮筋等活动,并鼓励孩子们多去图书室借阅图书,引导班干部在班上开展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这样一来,早读课、自习课上教室里都是专心读背、勤学苦练的身影。课间活动,个个都激情高涨、大显身手。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积极向上,班风有了显著的改善。乐观自信的笑脸越来越多了,明辨是非的小督导员争相担当了,班主任的“头疼病”也悄然痊愈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不但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同时还要有一套管理班级的方法。在孩子们的自选和推选中组建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做好的便是正确的督促和有效的运用。首先对班干部要敢于放手,但又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技巧的指导。同时,对班上的好人好事、学习标兵、劳动能手等先进典型要加强表扬的力度,对纪律涣散、思想不端、突发事件等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公平的处理,时刻让学生谨记:健康、积极、向上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作风,时刻保持平等、温馨的班级氛围。
济阳县仁风镇中学
2010.9
近年来,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素质教育,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济阳县规范化管理学校、,市绿色学校、济阳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济南市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以德立校,构建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德育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强化办学优势,努力进行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育常规方面,主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新生训练、军训、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努力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精神素质。近年我校开展了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安全教育以及保持团员先进性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德育教育。每年的元旦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项德育活动制度。
二、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积极实施了以“学会学习,努力创新,强化素质,成就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工程,开展了以科研培育办学特色、创建学校品牌的实践创新,使学校纳入“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发展之路。学校以学生熟悉的、与社会生活贴近的题材入手,开展了以各科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创设了“社会调查、教学渗透和活动展示”的实践平台,开始了“综合教育”的构建和探索。在实践层面,着力于学校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由各备课组、学科组及教师个人自行开发校本课程,师生共同参与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小课题,每学期常规安排各种兴趣小组,开设兴趣讲座,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综合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盛的课程“大餐”,构筑师生生命表达、才华展示的大舞台。
三、坚持民主管校,构建公正平等、安定有序的校园
我校坚持民主管校,推行校务公开,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协调,校务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同时,我校一直坚持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评议行政领导等民主管理制度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绿色生态、自然和谐的校园校园“四化”建设成绩显著。近年学校先后推进学校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如今校园内景点别致,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芳草如茵,与文化长廊、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环保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积淀了“仁风中学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优良校风,坚持“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良好习惯。经过有力的整治,确保了食堂烟窗排气、校园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四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构建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
“理想的学校, 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要形成和发展办学特色, 必须在符合校情的办学理念指引下, 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办学理念, 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观念形态和文化形态的总和。办学特色是办学理念的派生物。有什么理念, 就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特色。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与这种独特的风格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具有持久强烈的影响力和理念相配套的稳定的具有个性的办学风格。
新班子上任后, 为寻求既符合清华教育特色, 又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精神的办学理念作了大量艰辛的工作, 历经半年时间, 最后提炼出将清华特色与时代特色完美结合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这一理念认为, “教之道, 德为先”, 学校教育既然是培养学生“成人”的教育, 就必须坚持以“厚德”为标准,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恢宏博大的气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又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 坚持以“人人成才”为目标, 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在这一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 三年来, 学校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 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 以“敢干难事, 敢干新事, 敢干大事”的勇气和锐气, 负重自强, 团结协作, 勤政务实, 廉洁自律, 学校全面工作一年一变样, 三年大变样。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谋发展, 立足传统优势, 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创新之路, 基本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
二、“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阶段性成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 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清华中学的优良办学传统。70年来, 清华中学一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在办学实践中本着“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在创新中奋进”的宗旨, 不断推进学校“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办学特色建设。
自强不息是精气神----强调理想远大, 志存高远。勤奋务实, 积极上进;意志坚强, 不畏劳苦;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不断挑战自我。厚德载物是修身----强调修身养性, 有德有才, 增加内涵。胸怀宽广, 气度宏大;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包容万物, 为人厚道;品行优良, 人格高尚;德才兼备, 和谐发展。二者辨证统一,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理想人格塑造的中心要求。
(一) 吸清华传统精粹, 精心培育“五充满”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化”口号是清华中学首任校长、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办学之初提出的办学思想, 这一思想的宗旨就是强调把学校的育人环境营造得像家庭一样, 让学生有“生至如家”的感觉。傅校长不仅提出来, 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因此在他主政清华期间, 尽管办学条件差, 但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民主、团结、和谐、温馨的氛围。时至今日, 许多老校友在纪念文章中都对那个时期的良好氛围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进入新时期以来, 学校立足学校办学实际, 传承传统, 探索创新地提出了“充满责任与自信, 充满关怀与温馨, 充满个性与和谐, 充满信任与尊重, 充满激励与活力”的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 (以下简称“五充满”) 。这一育人环境建设目标的提出, 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软环境、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品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首先从抓师德师风建设入手, 培育“五充满”的育人环境。
1. 结合大力培育和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的活动, 对全校教职工提出“六克服”、“六强化”的要求, 揭疮疤, 找差距, 定目标, 提要求。干部带头, 率先垂范。通过活动, 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上来。
2. 结合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
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3. 加强“三风”建设, 对教师的“教风”要求做到“厚德爱生, 勤学善教, 诲人不倦”。
要求教师要作“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实践者和引领者;要有完善的人格和厚重的品德, 刻苦钻研业务, 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更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关心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 重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习效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优势智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 殷切期待、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学生转变直至成功。
其次, 学校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为主线, 以培育和弘扬“自立自强“的校园核心文化为重点, 结合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规律, 办学特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加强学生“三自” (自信、自主、自律) 教育、“三雅” (语言文雅、情趣高雅、行为儒雅) 教育及“三室” (教室、寝室、餐室) 教育, 以“突出一个主题、狠抓两个教育、促进三种文化、转化四种风气、细化五个活动”为载体, 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学校深厚的隐性文化影响力。
一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教育活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学生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荣辱观教育, 学生的荣辱观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主题为“戒除网瘾, 规范、安全利用网络”的“网络德育周”活动, 提高了学生科学安全使用网络的自主、自律意识;三是持续开展了以“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为主题的“三雅”文化集中教育活动, 从“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等方面加强教育, 严格要求, 通过教育, 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 学生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四是构建了“清华心语”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建立了学生心理问题提前干预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 增长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家校联系, 构建学生教育多元模式, 更好地保证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六是利用“业余党校”、“少年团校”开展经常性的“三观”教育活动, 为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三、努力营造充满激励与活力的校园氛围。除了常规开展的课堂教学和每周三下午开设的社团活动课外, 学校每年都要花大力气, 认真准备, 积极举办英语周、科技活动月、体育节、元旦文艺会演等大型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校大型活动的品位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每年要定期对在学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师生进行隆重表彰, 以期更好地宣传和表彰当代清华师生的先进典型, 展示清华师生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 激励更多的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刻苦学习, 勇于进取, 不断超越。这些表彰包括:重庆清华“青年五四奖章”、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社团、社团活动先进个人、“三自”先进个人、“三雅”先进个人、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自强之星、优秀室长、优秀住读生以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板书比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等方面的获奖师生。所有获奖班级、师生姓名, 学校都会及时在学校橱窗、校园网和《重庆清华报》刊登, 公开宣传表彰。
(二) 走创新发展之路, 着力构建“四注重”育人模式。
新班子上任后, 学校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育人”等问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校办学理念的育人目标要求和学生生源情况,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着力构建“四注重”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育人模式, 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 基本培育形成了分层次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特色学校建设的奇异吸引子。
1. 持续开展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差异, 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分层次教学”一直是我校持续坚持的一种教学探索。我校的做法是:以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 形成自强班、国际班、平行班与艺体特长班四种不同层级的分层次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在起始年级部分班级个别学科实施分层次教学, 班级实行平行排课, 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层级和班级听课, 教师教学充分做到重心下移, 因材施教, 让学生上课听得懂, 作业做得起, 自信心逐渐恢复, 学习兴趣逐渐增强,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也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我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所施行的重大举措。它追求以“人人成才”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深化课程设置改革, 在加强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含盖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体育的社团活动课, 帮助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为确保社团活动有序健康的发展, 尽快形成我校有力的教育影响, 学校在2005年底出台了《重庆清华中学学生社团活动章程》, 调整了课程设置计划, 将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固定作为学生社团活动课时间。自社团活动课开展以来, 共有包括蝶变话剧社、清馨园艺社、信息技术奥赛社、FLASH动画制作社、网页制作社、影像社、蛇蛙社、电脑DIY社、月涵文学社、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心驿心理协会和合唱团等30个以上社团相继开展活动, 每次有一半以上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为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 学校还联合英国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共同开展“团队与梦想”活动, 培养学生领导者。学校还鼓励各社团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学生参加竞赛活动获奖范围广、层次高。向璐、肖欣同学分别获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中学正泰品学奖;肖欣同学获重庆市首届青少年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竞赛一等奖;周睿同学获首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重庆市十佳中学生提名奖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李冰凌同学获重庆市中学生“环保大使”奖;学生参加“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获创意飞机制作及演示一等奖 (国际级) ;何茂莹同学制作的航空航天模型获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一等奖, 新型健康电扇获市一等奖;学生参加“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国家级银奖一个, 铜奖3个;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验活动比赛获网页制作和DV短片制作市二等奖;学生参加重庆市教具制作比赛获市一等奖;学校合唱团参加重庆市首届重点中学合唱比赛获第一名;学校舞蹈队参加重庆市重点中学艺术节连续两届获个人一等奖;学生侯婉秋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文广局联合举办的中华魂“心系奥运健康成长”主题演讲比赛全市一等奖;学校游泳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游泳比赛连续两届获普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个人连续两届打破市记录;学校田径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有三十人次获第一名, 十多人打破市记录;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获重庆赛区亚军, 获市U15足球冠军, 学校被市教委授予“重庆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校”。
这些成绩的取得, 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践行“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3. 国际化发展如火如荼。
新班子上任后, 不断创新办学思路, 通过“国际化发展”的途径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打开通道。三年来,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从再起步到现在, 可谓硕果累累, 实现了“教师出国培训和教学、学生出国游学或留学, 通过AFS项目引入国外留学生和建立汉推基地”的四大新突破。
三年来, 学校共推选6名教师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培训和教授对外汉语;共有14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 享受全额助学金到新加坡、古巴、日本等国大学留学或游学;学校利用AFS项目成功接待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泰国的10名中学生来校留学, 学习汉语和中国学生课程, 全面体验中国文化, 我校也有一名学生成功利用该项目到智利留学;2007年下半年, 我校与英国友好学校---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达成“中英学生交流项目”协议, 两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 2008年12月, 我校两位高中学生将前往英国友好学校学习一年;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 2007年11月学校被国家汉办和重庆市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100所“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 这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拓宽, 学校办学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 承优秀文化底蕴, 充分发挥“三特”文化育人。
七十年筚路蓝缕, 七十年风雨兼程。重庆清华中学经过七十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主城区唯一山水园林式寄宿制市级重点中学, 学校以其美丽清幽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先进的网络环境、便利的主城交通、独特的园林生态、全程的外教助学、优质的教育服务享誉巴渝, 被誉为“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木清华”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在深刻挖掘自身秀美的校园环境、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儒家传统特色文化、清华传统特色文化、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的清华特色文化, 培养具有清华文化特质的学生。
1. 以儒家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形象地比喻儒家文化是粮店, 里面卖的东西虽千百年来一成不变, 不外乎五谷杂粮, 但中国的老百姓却一天也不能不吃。儒家文化主张刚健有为、入世进取, 重视人们良好的德行, 倡导忠孝, 正直和完整的人格,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甘泉,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课。清华中学在对学生进行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打造儒家传统文化特色育人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1) 创建以“儒家文化”为内涵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大道建设, 在从北校门到东校门的大道上树立儒家文化警句、箴言牌匾, 烘托浓浓的儒家特色文化育人气氛, 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室、餐室、寝室的文化建设。在教学楼每间教室的墙柱上、前后黑板上方, 以“传承儒家文化, 创建班级特色”为主题, 布置班级, 打造气氛。在餐室、寝室, 根据不同功能选用相配的儒家文化名言警句进行布置, 充分体现儒家文化特色教育功能。 (2) 开辟校园文化墙, 刊刻儒家文化经典著作《弟子规》, 使每一位清华人在一次次的研读中得到熏陶, 受到启迪, 从而在耳濡目染之中, 悄悄转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境界。 (3) 把儒家文化传播纳入教学, 让儒家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经重庆教科院、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批准, 我校已经成为重庆市100所国学教育试点校之一。学校国学兴趣班正式开办, 并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座, 为我校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再添声色。
2. 以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但使弦歌无绝响, 水木清华自千年”。作为清华大学嫡传分支, 作为一所有着70年历史悠久的学校, 重庆清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清华教育文化和精神之中。因此,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激励和引领全校师生发扬清华传统, 团结一致, 负重自强, 实现重庆清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学校在如何利用“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传承清华灵魂, 创新提炼“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清华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新时期清华精神的内核又是什么?学校新班子在结合学校“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和“求实”校风、深刻挖掘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创新提炼出“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可以说, 这是“清华精神”第一次见诸文字的概括。八字“清华精神”的提出, 得到了广大校友的认可和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同。“清华精神”提出后, 全校教职工迅速掀起了大力培育、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清华精神的高潮, 结合自身实际, 从“六克服”、“六强化”角度进行自我反思, 达到自觉践行。通过学习, 全校教职工更加心齐, 气顺, 学校发展的“内动力”更加强劲。
(2) 传承办学思想, 创新形成学校发展“五化”工作方针。“学校家庭化”、“管理民主化”以及“德、智、体、美四育并重, 全面发展”等口号是教育家傅任敢先生70年前在主政重庆清华期间响亮提出的办学思想。正是傅校长这些在学校育人环境、育人要求、学校管理方面创造性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使得重庆清华在建校后短短几年间, 便在重庆声名鹊起。几十年来, 傅校长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辉煌的教育成就, 一直成为重庆清华的骄傲, 成为教育研究不竭的话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面临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我们通过深刻挖掘傅校长博大精深的办学思想, 继承传统, 创新地提出了重庆清华中学“学校家庭化, 办学民主化, 管理精细化, 育人多元化, 发展国际化”的新时期发展方略。几年来, 在这一工作方针的指导下, 学校各项工作思路清晰, 重点明确, 特色突出, 学校全面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3) 传承爱国精神, 重建学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华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建校就是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指示:“在重庆这个地方建一所共产党自己的学校。”即使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 清华中学的民主气氛依然浓厚。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 我校的毛锡霖、孟昭和、龚伯平、张义书、成守义、刘子西、陈蜀楼等7名校友,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幸英勇牺牲。英雄虽逝, 但代代清华人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在建校55周年之际, 学校修建了“清华英烈墙”, 将7位为国牺牲的校友姓名、照片镌刻于其上, 以便更好地告慰和缅怀。后来, “清华英烈墙”被列为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和“11·27”, 学校都要在“英烈墙”前举行祭奠和纪念活动。2008年,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又对“英烈墙”进行了重建, 其目的就是更好地继承光荣传统, 纪念英烈, 启迪后学。
(4) 传承办学传统, 完成学校校史展览馆建设, 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为了更好地展示重庆清华70年的创业历程, 展现“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缅怀历代清华人对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业绩, 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就,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校史展览馆正式建成。
校史馆主要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 用图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 按照时间顺序翔实地反映了重庆清华70年的发展历程, 展现了重庆清华的精神与内涵。校史展览馆的建成, 使学校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它不仅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的有效载体, 也是弘扬清华精神、传播清华文化的较好形式;不仅是宣传学校、展示学校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 也是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激励后人的重要基地。
3. 以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
清华中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人文环境博大精深。
学校坐落于小山之上, 三面环水, 飞瀑叠翠。仰可观宇宙之大, 俯可察品类之盛。万里沐春风, 重霄翔凤瑞;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山中花园, 闹市净土。槛外山光非凡境, 窗中云影是仙居。好一块风水宝地, 好一块“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
学校优良的校园环境并不是自然就形成的, 它凝结着一代代清华人的心血和汗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 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工程, 完成了科技楼前的景观建设和外语校运动场、教学楼、大礼堂周边的绿化工作, 大力增加花木品种、名贵老树 (如桂花树、银杏树) , 扩大校园绿化品质, 学校视觉形象进一步改善, 园林式校园列主城之冠, 名副其实。生均占地面积近40平方米, 校园绿化率超过95%, 绿地覆盖率超过60%, 基本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一个水清木华、鸟语花香、内涵丰富、赏心悦目的校园让国内外来访者赞不绝口。2007年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绿色学校”称号。
作为一所有近70年悠久历史的学校, 水木清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流连忘返。其中工字堂、月涵堂、丽生堂、泳沂堂等古色古香, 见证着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八角亭、汉群堂、困学斋、方泽亭、经始亭等风格独异, 典雅别致, 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清华园中, 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清华传统文化之美远不只这些, 如那些散刻于校园中的梅贻奇、林森、吕操、邓颖超、冯友兰、巍巍、朱光亚、王元、李阳等众多名人的题字, 或丰满雄健, 或瘦劲古朴, 或娟秀典雅, 或潇洒飘逸, 既包孕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浓郁而悠久的校园文化氛围, 像一位位无言的大师, 静静地站在那里, 感染着、熏陶着每一位经过她面前的清华学子, 使他们沐浴其中, 灵魂一次次受到净化和升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如火如荼, 体艺馆、天象馆、科技馆、信息中心和邓小兵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展兴趣、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激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校园文化与清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的融合, 相得益彰。
三、结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中写到“特色就是卓越, 特色就是鹤立鸡群, 特色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重庆清华中学1938年建校后, 曾经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与南开中学齐名的重庆名校, 正是来自于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傅任敢校长“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四育并重”的全面育人理念在当时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办学特色。
管理的精度在于要善“预”,超前进行设计,实现从教育管理向教育领导的转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如果不具备今天就把几十年后才萌发的种子储存在人体内的能力,教育便会成为简陋的看管,教育者便会成为愚钝的保姆……”教育管理的根基在于教育领导,其所体现的是一种引领、疏导、预防、民主、沟通、合作、发展的管理新理念,意在摆脱传统的监管控制为学生铸造“循规蹈矩”的精神与行为桎梏,按照尊重需求、理解信任的“分层理向”原则,和学生一道创造“方”和“法”的“科学处方”,建立管理高速路的“创意弯道”,做好精准引导的顶层设计实施蓝图路径。从教育管理的管制行为移植教育领导的领导思维视角,去生成教育管理特有的属于领导理念的“领导之心”塑造“领导之脑”、属于领导信念的“领导之脑”驱动、属于领导技术的“领导之手”三个层面的领导风格与领导精神和领导信仰,达成坚守“做正确的事”的领导价值与信念底线,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扩展集体全体成员的领导意识与能力,坚守“底线教育”和“教育底线”,共同预防盲目简单的“严禁”、“不许”、“强迫”、“命令”、“斥责”、“说教”、“监控”、“恐吓”、“压制”、“摧残”等专制人治式的“苛刻硬管”,造成的结果:一是低效;二是无效;三是只会产生诸如“面具表演”、“猫鼠闹剧”、“变脸游戏”、“瞎眼雷达”等短暂的眼前表面效果;四是敌对叛逆形成集体无意识;五是一旦在脱离看管或在某种诱因的引发下可能导致爆发“地震火山”等“无法无天、野蛮复位”的叛逆之举。
管理的效度在于要善“投”,增加情感投入,实现从看管压服向心理降服的转变。教育管理与“全天候”式的无缝体力、近视功利、冷漠稻草人投入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关系,若如此投入,换来的只能是恶性循环的苦果。但真情实意的关怀、真爱友善的关心、情真意切的帮助、冷暖贴心的指导,恰如山谷的回音,你输出和投入多少,就会返回和收获多少,甚至更多。所以,要使学生对管理自愿接受、乐于接受、无意接受,就必须实施从情感上的冷漠向情境上的丰富投入:一是投入交往,投入真实情感而非虚假功利,让教育真正成为师生间的交往活动;二是投入观念,投入思想灵魂而非束缚阻击,设法让开始入学的学生,由“个个不同”最终变为“个个相同”的传统教育观念反转;三是投入乐趣,投入精气接生而非工具期待,重树苦乐意识,重振苦乐精神。做任何事如果由于“被迫”的勉勉强强,当然很痛苦、很可怜,但若是“嗜好”情况大不一样。事实充分说明,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外界压力非做不行,这才叫苦。“苦”在乐无穷,“苦”中金生福。四是投入方法,投入人格引领而非体力禁锢,通过动态镜像法、谈心咨询法、交往沟通法、信息会诊法、实践顿悟法等,与学生交换思想、交换心情、交换分享,倾听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需求,聆听学生的愿景,关注学生的动态,把脉学生的期待,满足学生的愿望,解读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对教育可信、可靠、可学、可行;五是投入真爱,投入疏导理念而非雷达监控。从意识层面上树立面向全体,小天鹅要爱、丑小鸭更要爱的“一个不弃”的全员思想,从技术层面上掌握欣赏、激励、唤醒、褒贬等十八般武艺“一套不缺”的共鸣技艺,从实践层面上实施德智体美劳“一样不少”的五育路径,从举措层面上强化教育无小事的“一点不漏”的平凡信念,从情感点评层面上坚持“一人不偏”的公平原则,从标准层面上创立“一行不止”的“另起一行”评价方式,从行为层面上明确代替了、强制了不会有好效果的“一处不替”的体验气场,从火候层面上把握“一度不差”的铁温度钢执行效应。实现从冷酷寒冬向四季自然的转变,让个个都快乐追求梦想,为自己加油打气、鼓掌喝彩,咀嚼亲自贴上“第一标签”的幸福,给自己心理一片晴空,在沐浴个性、感受特长、分享特色的心理绿灯中寻求发展交集。
管理的厚度在于要善“理”,提升思想内涵,实现从表面行为向内在思想的转变。管理的起点在“理”,过程也是“理”,终端还是“理”,重点在“理”,根基在于“理”,目标更是“理”,没有“理”就不好“管”,也无法“管”。只有“理”,才能走出“以管代教”、“以罚代育”、“以灌代理”等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的软方法不管用,硬方法不能用的困境。“理”从教育内化起航、活动外化体验。“理”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和调动的过程,用柔性策略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环境,用刚性制度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集体环境,以畅通“理”的渠道、明确“理”的流程、参与“理”的过程,破解学生心头事、忧愁事、纠纷事、闹心事、不平事、难缠事,从而把“人”的管理置于对人的尊重、信任上,将“事”的管理置于人的自觉、责任上,将“时”的管理置于人的生命、生活上。
管理的信度在于要善“放”,放手发力慎独,实现从被动他律向主动自律的转变。“放”一方面是放弃“单枪火拼”、“单打独斗”、“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封闭“小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敢于放手,勇于解除依靠体力监管的本末倒置低效方式。学生的事情尽量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不因管得过宽、过多、过细、过杂、过滥而越俎代庖,由此不但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终还落得“种了别人的承包地,慌了自己的责任田”的无效瞎忙尴尬宭境。智慧、艺术的选择是腾出时间,发挥脑力劳动者引领的天职,驱动内部引擎,纵向激活,向自我发展,向集体融入,助推外部环境,横向联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拓展,构建自我、民主、全员、自主、开放的有效“大管理”环境。
管理的深度在于要善“思”,仰起问号脑袋,实现从体力投入向智慧谋划的转变。管理谋划的能力取决于全方位超前的反思。什么是反思?也就是自己跟自己谈心,谈出一片新天地;自己与自己对问,问出新自我。如何反思?最有效、最关键、最简单的,就是每天甚至每时坚持反绉式自问自答:观念我转变了吗?是如何转变的?理念我创新了吗?是如何创新的?学生我关爱了吗?是如何关爱的?教材我吃透了吗?是如何吃透的?教法我改进了吗?是如何改进的?学法我指导了吗?是如何指导的?课堂我驾驭了吗?是如何驾驭的?德育我落实了吗?是如何落实的?示范我做到了吗?是如何做到的?管理我领导了吗?是如何领导的?如此等等,从不同层面时时思虑、处处留心、点点探寻、滴滴汇聚,由此诠释:教育教学如何教?怎么育?怎样学?教育管理如何教?怎么管?怎样理?领导学生如何领?怎么导?怎样引?无非是个活动过程,是个精神接生艺术。这就是管理初期要站在前面实干,管理中期要站在中间协调,管理后期要站在后面指导,逐步实现管理主流意识形态由一元化导向向多元化导向转变。
管理的光度在于要善“谋”,营造生命彩虹,实现从禁锢生命向激扬生命的转变。“谋”即营造具有强烈约束力和感染力的育人环境,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因为,人具有被动性的一面,是需要约束的;也有主动性的一面,是可以感染的。例如,在一个整洁优美、庄严肃穆、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中,谁都不敢轻易随地吐痰、大声喧哗、随心所欲,为什么?是环境的约束力与感染力;否则,人人随意乱扔、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为什么?还是环境的约束力与感染力。所以,管理应在育人环境上动脑筋,在营造氛围上下工夫,让每一处空间、每一个物件、每一张面孔、每一项活动、每一种精神都成为教育资源,并由此来解读学校是什么?学校是所有的人员、所有的设施、所有的活动、所有的精气、所有的点滴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影响力的地方,即学校的一切没有与教育无关的,没有与发展无缘的,没有与健康无染的,因而成为铸造德行、养成品行的大熔炉。
管理的高度在于要善“隐”,彰显无痕境界,实现从显性有我向隐形无我的转变。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管理也是如此。管理艺术除了设计巧妙的活动体验外,管理者更要注重对对象影响最为深刻、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自我形象进行艺术设计,这是无痕教育的一个重要因子。其中,仪表形象是做人素养、修养、涵养、气质、思想的直接表观反映,是影响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显性标杆问题;思想形象是做人立场、观念、意识、心灵、价值的间接隐性反映,是影响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无形推手问题;工作形象是做人能力、态度、方法、情感、处事的直接综合反映,是影响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整合旗帜问题;生活形象是做人习惯、地气、导向、意志、品位的直接表观反映,是影响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隐性引擎问题;人格形象是做人品质、信念、精气、底气、心理的直接表观反映,是影响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总体开关问题。教师要以特有的职业道德体现,围绕语言、情感、精神、灵魂、行为等不可忽视的“小节”进行自我形象策划,从严治教的导师形象、以范示人的父母形象、德才兼备的学者形象、立德树人的引领形象、遵法守纪的公民形象,彰显自我就像空气的存在一样,让人须臾离不开,但又明显感觉不到我们的存在。
管理的浓度在于要善“悟”,强化知行统一,实现从认知内化向行为外化的转变。管理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很听话”、“出满勤”、“守到点”、“候无事”、“都知道”,而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着手将“过得去”变“过得硬”,发力启动思想大美教育、法治文明教育、科学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活动体验教育“五育”路线图,施行仁、义、礼、智、信“五种”总开关。真正解决思想深层次的认知是“一套”的“知道”问题和心理叛逆性的行动是“另一套”的“不行”问题:在监管前唯唯诺诺,很乖巧;在学校里畏畏缩缩,很听话;在家庭里歪歪扭扭,很霸道;在社会上随随便便,很冷漠。将这种出于外在强制的“笼养”行为,转变成出于内在的需要、内在的道德动机、内在的“天养”习性,生成表内如一、知行一致的人格品行。
管理的标度在于要善“远”,着眼未来发展,实现从专家定位向和谐人生的转变。教育的终极目定位,应使学生离开学校时,成为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从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管理从注重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做人教育起航,着眼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训练过程的人格教育,发力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接纳、自我意识的自我教育,给力适应生存、幸福生活、鲜活生命、体验感恩、辐射灵性的生命教育,由此破解“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也不要管”这样扭曲的价值观,助推了“只顾把分数提高了,别的什么也不用教”这一扭曲的教育观,产出了“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别的什么也都好了”的扭曲学生观。才会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有抓住以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而且直接影响着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爱学、会学、好学、想学、能学这一成败的关键性标杆问题,解决一切重要素质发展之源、营造之本的爱学问题,就能促进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基本素养的和谐发展,就能促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管理的刚度在于要善“柔”,凸显柔能克刚,实现从硬性指标向软性温度的转变。长期以来,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只是局限于“分数GDP”的狭窄层面上,使占教育1/5的智力教育这一项“硬任务”,压倒了占教育4/5的非智力教育这涵盖四项教育的“软任务”,造成“五字”教育方针出现了“1>4”的本末倒置问题,“人”的发展仍然只是喊在嘴上,停在纸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人文教育要求上课表、进课堂、入头脑,实际还是有名无实,多套课表排得满满当当,课余只有“课”没有“余”,人们期待“工具性教育”回归“目的性教育”也就只能是期待。一切为“工具性教育”开道让路,为“升学GDP”摇旗呐喊,教育也因此偏离了它应有的是一种和谐精神培育的过程这一本质轨道;出现了严重的科学求真教育与人文求美教育两种视觉的倾斜;导致只有能解读我国教育方针的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在培养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这个教育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不能和谐运行;人性向善的心理、人心向美的本源、人本向学的期望、人道向导的主体四大教育趋向不明;思想道德教育、法制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大美文明教育、科学实践教育“五种途径”受阻。所以,素质教育喊了多年,实施了多年,可时至今日,教育实情植入生硬拙劣的应试教育不能自拔,人人大喊素质教育回归,人人期待素质教育上演,但教改依然只有“教”不见“改”、自习只有“习”没有“自”、假期只有“期”没有“假”……如果说屡禁不止的体罚、永无休止的逃学、教而不断的厌学这些还只是局部瑕疵的话,陈旧的惯性灌输,空洞的刚性桎梏,则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最大“硬伤”。因此,教育管理必须从教育的核心首要抓起,改变德育的重要性往往是口头上、文字上强调的多,在具体行动上落实的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大喊大叫的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格局,解除置顶回潮的分数排名,走出持续井喷的教育乱象,正视穿行如织的工具考试,破解虚假繁荣的作秀态势,促使教育走向宁静致远的境界性,自由自觉的和谐性,简单质朴的简约性,自然生长的本真性,有教无类的平等性。让德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只有这样,教育管理才能“硬”起来。
教育觅真爱,管理心海游。教育是一种具有社会功能的文化形态,管理是一种体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教以载道,理以传神。从教育文化与教育艺术的双重视觉立场,关注教育实施与精神世界的完美统一,这是教育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处世方略,在某种程度上,教书育人,教育管理力求从人的神经末梢触及活跃细胞,觅及心智、神采、气韵、法度、人道的结合,获得教书育人的最大公约数,彰显教育管理的最好风景线。
【教书育人先进事迹】推荐阅读: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12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11-14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07-11
教书育人中国梦09-08
牢记使命教书育人12-04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06-20
教书育人楷模学习材料09-22
教书育人成果一览表10-16
教书育人师德演讲稿教师07-20
学习师德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