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阵地育人功能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挥阵地育人功能(精选8篇)

发挥阵地育人功能 篇1

一、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文化馆老师都有一技之长,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学校诸如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活动需要有专业特长的老师来辅导,而学校本身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文化馆老师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因此,我们文化馆的老师都是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学校要通过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达到育人的目的。文化馆老师担任学校第二课堂的辅导老师,与学校的老师一起组织合唱团、舞蹈队、戏曲班、书法班、国画班等等,定期活动,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到各种校园活动中。因为学生是自主、自愿参与活动,因此,他们接受其中融入的思想教育客观效果就比较好。例如合唱讲究的是整体的和声效果,不体现个性,所以无论你的歌喉多么优美,都要服从集体,这就要求每个合唱队员要互相协调、团结一致,树立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任何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说都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现实中的各种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在实践中强化德育效果。健康的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二、文化馆每年暑期举办少儿艺术培训班,已经坚持连续举办了十年。开设门类有音乐、舞蹈、国画、素描、书法、器乐、故事演讲等等。平时不定期地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艺术培训和辅导。每年培训人员都有好几百人直至上千人次。近年来我们还采取了与学校联办的形式,利用校园场地举办培训班,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除了本馆专业老师授课外还聘请了社会上知名的优秀的艺术教师授课,利用和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少儿艺术培训班一方面适应了学生兴趣方面的广泛要求,满足了学生求知、审美、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适应了不同对象的层次性要求,以不同的方式和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德育对象感到有“石”可摸,循序渐进,不至于“大而空”,不着边际。通过培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许多艺术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艺术水平,有许多学生考上了省市艺校,有的参加艺术类的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培训,对增强他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引导他们保持乐观进取、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挥阵地育人功能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课程教学,育人功能

信息技术是对教育影响极大、范围很广、涉及因素多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课堂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质的改变, 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校园网的兴起和教育域域网的开通, 信息技术正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化, 改善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其在运用过程中的交互性, 构成了信息传递与接授间相互的、实时的交流;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 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探究、实验、交流、归纳、概括等操作, 在课堂上展示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等学习方式得到具体体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创设情景, 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然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通常本身较为枯燥无味, 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善于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情感, 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就能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 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 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中, 我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 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很短, 因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我会选用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 吸引学生, 创设新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课堂中, 我会采取提一个问题、讲一个故事、播一段录像、放一段音乐、画一幅图画、玩一次游戏、做一个实验等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来调整学生状态,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当然, 要创设的情境称得上成功, 必须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到内心产生主动的“我要学”的动力, 引起学生的好奇, 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 运用了三维动画技术,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

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 猪八戒犯难了, 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

此时我关了多媒体, 利用常规教学手段, 指名一名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让其他学生人人动手, 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 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 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 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 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

此时我设置问题, 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 同时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 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 我边评价小结边开机, 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此时, 我适时把握时机, 导入新课, 这样就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栓住学生的思想, 引导他们进入思考过程。

就这样, 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了教学情境,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 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 积极地投入学习, 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 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让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形式运用, 突破教学难点

我认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以一种新的理念, 打破了传统黑板教学的单调呆板, 改革创新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多媒体以其独有的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生动的动画及声音三维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 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 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循循善诱,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如反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 我就用课件中的动画展现给学生, 能帮助学生清楚的看到每个细节, 变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 加深理解, 并能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数学广角》———“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时,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首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开始研究, 课件出示两个点有且只能连成1条线段。利用课件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增加1个点, 这时候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只增加一个点, 为什么却增加了2条线段呢?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明确:增加的一个点可以和原有的两个点分别连成一条线段 (出示课件) , 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条线段。这样, 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很容易建立起一个“1+2”的连线影像。

我继续利用课件在3个点的基础上又增加1个点, 让学生明白增加的是哪三条线段。接着用课件将屏幕上演变成5个点, 引导学生思考5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线段呢?学生这时借用形象直观的演示, 很容易明白4个点连了6条线段, 再增加1个点后, 又会增加4条线段, 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这样很容易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引导学生很轻松地总结出n个点能连接线段的条数。

在突破教学难点中, 我经常利用课件, 采取步步引导, 环环推进, 比起传统的教学, 更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表象, 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 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 扫清了学生学习的障碍, 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得更透彻, 学得更快更好。

三.多激发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 必须用适当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有热情, 并且注意力集中时, 才能进行创造性地思维。我认为传统教学的巨大习惯势力, 仍在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 窒息着人的智慧, 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 倡导教师要将现代科技多媒体用于教学, 这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对学生学习起到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为他们的理解创造情境,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认为,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 学生不易接受,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 在教学时,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 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记得我在教学《鸡兔同笼》时, 借用多媒体交给了学生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 题目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 有8个头, 从下面数, 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我在制作课件时, 先以动画的形式出示了8只鸡, 让学生计算出脚的只数, 从而和笼里26只脚的条件产生矛盾, 得出假设的情况不成立, 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我再利用动画将其中的一只鸡转换成一只兔, 这样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发现脚只数的变化规律, 得出假设的全是鸡, 利用脚的变化可以得出兔子的只数, 在这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 抓住重点, 从而得到正确结论, 学会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 借助多媒体的闪烁、声音、动画演示, 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启发思维,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层次选择, 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基于种种原因, 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形成教学中“有的吃不了, 有的吃不饱”现象。在多媒体教学中, 完全可以突破这种现象。

实际教学中, 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好游戏的特点,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提高了课堂效率。我在计算机平台上把难易不同的题目设计成几个模块,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 选择感兴趣的练习形式。我在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题时, 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题。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求面积。这样的练习, 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都以高昂的激情进入下面的第二个层次“提升练习”:已知一组底高, 求另一条底边上的高。这样, 让学有余力的同学也能“吃饱吃好”, 也会给部分学生起到激励的效果,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取长补短。最后还进入第三个层次“智力题”:多个同底 (或等底) 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 将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让少数学生也品尝到了“山珍美味”。

我设计这样不同层次的练习, 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 练完一个模块并完全正确后, 计算机会鼓励他进入下一个模块去练习 (像游戏过关一样) ,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个性化的练习中, 每个学生不仅能自我检测学习情况, 还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 从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 因此我把可能出现的答案均设计成了交互形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 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多使用网络, 拓宽教学视野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的视野也不仅限于书本的知识, 还通过上网可以搜集到很多的课外知识, 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根据我的经验, 我建议老师们, 通过多媒体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求n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时, 我利用多媒体查找, 制作了关于高斯小故事的课件: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 虽然十分聪明, 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 近似于文盲。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 工头, 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 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 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 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为 (1+100, 2+99, 3+98……) , 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 高斯9岁。这样的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多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王国奥妙的求知欲。

我20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对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因材施教, 符合素质教育精神。对教学过程实行立体化设计, 既包含教学活动中老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之间的恰当定位, 也体现了当前课改的核心, 即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地位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转变, 媒体作用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勤于耕耘, 不断探索, 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优势的同时, 力所能及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 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 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发挥阵地育人功能 篇3

关键词:基层宣传;阵地功能;思考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基层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工作中,基层宣传教育尤为重要。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都对基层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层工作者必须在宣传工作中,认识清楚现在的发展形势、不断的创新内容、发展新的方法和形式。在宣传工作中,要更加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方面,着重宣传企业战略的策划、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另一个方面,把握住在宣传工作进行中,发布基层建设以及队伍的工作状态等等信息的窗口,加强基层宣传在企业发展当中发挥的作用。

一、基层宣传工作的总体形势

现今,基层宣传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文化工作宣传的时候困难重重。首先,就是地位并不突出。政府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一般都是将经济状况或者说是其他显性方面的因素作为考核指标,忽略了综合评价指标,使得多数部门都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共同进行的情况下,出现了并不协调的状况。其次,思想文化宣传的作用并不明显。有些地方在进行基层文化宣传的时候,将众多负面影响统统避开,只是叙述或者宣扬工作的成绩,使得在宣传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作用不大,地位不高。其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有资金实力,对于基层宣传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优先化,基层宣传工作者无论是积极性还是思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西部地区,因为资金短缺,经济状况差,导致宣传基层文化的部门在进行基层文化宣传的时候,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宣传的工作不能得到提升。(整段与石油行业脱节)(文章于石油行业没有任何关系)

二、基层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职工对宣传工作的落实以及实施,能够使得一项决策或者举措的出台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正是因为基层职工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注意几点。第一,上级的要求并不是一直都非常明确,有的时候需要职工自己去理解。有的时候因为理解的偏差,或者说不到位,导致结果的不同。甚至,部分的职工会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产生不好的后果。第二,因为基层职工的水平并不平均,在上级的要求下达之后,会产生开产不均衡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教育和宣传,适当的人进行培训,统一队伍内部的思想,将员工的情绪都调动起来,并引导队伍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鼓舞每一个基层职工的精神,让他们在基层文化宣传的时候更有动力,更有方向,落实方针政策。

基层宣传工作也就是基层通过宣传阵地,将自身的管理理念,文化,和一些值得赞扬的事迹传播出去。所以,为了能够让人们更加顺利的接受文化宣传,必须要做好自身形象,才能够达到宣传目的。基层的宣传工作做好了,不但能够树立更加正面,更加优秀的形象,还能够激发职工的凝聚力,以及个人的荣誉感。在接下来的基层工作中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提升基层的知名度。

三、基层宣传工作的困境

思想理论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基层宣传工作,在长期的实践当中,基层工作者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这样也使得宣传思想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对于建立起牢固的宣传基础、以及催生不断发展的动力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重要作用。所以,基层宣传工作以及基层宣传工作队伍的组建在整个党和政府的工作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基层文化宣传工作应该如何对待,以及对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并没有把握好。一些传统的宣传方法病没有得到正确的继承以及发扬,许多在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以及有效的做法被遗弃掉,甚至连传统的宣传优势以及稳固的宣传阵地也被省略,忽视。直接让基层文化宣传工作在前后过渡的关键环节当中出现了断层。最近几年时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一级宣传文化工作都在不断地致力于不探索,整个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只不过,从企业的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上看,有部分在新形势下快速形成的优秀做法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扬。同时,基层宣传过程中,有许多宣传干部对于如何把握宣传工作的方法并不擅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他们对基层宣传缺乏认识,从而致使职责分辨不清,只知道一味的被动应付工作,却不知道如何去主动去工作,致始宣传工作的优势不能够更好的发挥。

四、加强基层宣传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从制度的层面正式推进宣传报道工作的实施,建立规章制度,并明确职责。其次,宣传报道的工作中形式有很多,我们需要面面俱到,多方向同时进行,力争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就是在基层工作中,建立兴趣小组,组织活动和宣传,定期的进行培训,将一些积极地,有效的,方法通知下去,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有能力的宣传队伍,更好的应对基层宣传。为改革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宣传服务工作。

结束语:总之,在新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积极发挥基层宣传阵地的功能,提供更为有效的宣传途径,使得基层宣传工作更加顺利且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管理的育人功能 篇4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第一是图书馆。”时值今日,现代信息传输工具的广泛应用,使中小学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趋旺盛,对图书管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原来的教育目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学校图书室,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学校图书管理有新要求

1、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全天开放,让学生自觉走进图书阅览室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2、图书阅览室的开放,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3、图书阅览室还应该具备巩固和拓展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功的能力,以及学生搜集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4、学校图书阅览室的管理工作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它包括精心选择适合不同类别的学生阅读书籍的推荐、购买精品图书、对学生私藏图书的整合交流使用、推陈出新,不断开展形式多样而内容丰富的活动等。

二、学校图书管理要以人为本,适应师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通过阅读活动来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热

爱祖国、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等美德。现在这些传统美德也是国家对儿童少年在德育目标上的要求。学校图书阅览室应该广泛向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专题读书活动,向学生专题推荐道德教育读物,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读物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分清是非善恶,在幼小的心灵中建立正确的人生座标。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图书阅览室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籍,在自己喜欢的书海里尽情遨游、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锻炼自己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善于从书海中汲取精华,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自学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图书知识讲座、让语文老师布置课外阅读的书籍和小问题、举行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到图书室选择图书,为学校图书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

3、图书阅览室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阅览室是学校开展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同一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阅览室这一公共场所经常进行交流、求知,而且在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读书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文明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思想,激活智慧,美化心灵,从而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达到提高素质的效果。同时,图书阅览室设备的不断更新和现代化的管理,又能使师生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得所需信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古今中外的很多事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图书阅览室是其成功的有力支撑,研究者只有通过图书阅览室掌握了对自己研究有价值的足够信息,才少走弯路或不会走弯路,才会减少重复劳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见,创新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源泉是图书,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获得信息是最为重要的。而图书阅览室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门类齐全的各种文献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图书管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对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文献知识和文献线索,熟悉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源等提供了方

便。并使学生能够借助各种检索工具和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文献和信息,提高对文献信息的利用能力,对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5、学校图书阅览室要同学科教学全面整合。学校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学校图书阅览室是以书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芳草地。学校应通过学科教学和图书阅览室功能的全面整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如 “经典诵读比赛”、“故事会”、“读书心得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其次,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但分析辨别能力差。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时可能危害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丰富的优秀读物,开展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精神世界中建立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自觉抵制来自社会上各种不良的影响和不良诱惑。同时,营造好的读书育人环境,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科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好书,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图书资源中获得营养,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这样,可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灵魂深处,建立起自觉抵制不良习惯和不良诱惑的坚固防线。

发挥阵地育人功能 篇5

赵 策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大学贫困助学金本来是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现在却投放盲目,导致评定方法混乱,带来诸多负效应。所以要明确投放目的,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注重“育德”,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贫困助学金;“育人”功能;运作机制。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①“中央财政将每年拿出10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② 各省也制定一系列政策资助贫困大学生,甚至规定受资助面“不少于在校学生总数的20%,”③“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学费减免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应酌情减收或免收学费,并且减免比例不得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3%。”④几年了,贫困大学生受惠的情况如何呢?助学金发放过程中是不是还存在问题?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现在大学贫困助学金流行的评定办法

按一定比例拨放给各大学,学校又按一定比例把名额分配给班上,班上把这一笔笔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意外之财评给谁呢?难住了辅导员和班干部,在颇费周折后,大家纷纷探索最好的方法,下面是一些流行的作法。

1.比穷。先是自个写申请,不愿申请的再穷也不管。往往是受资助面再宽,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本来尚过得去的同学也掺和进来凑热闹,一时间搞得真假难辨,于是组织一个评审小组或者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申请的同学则在评审小组或全班同学面前哭诉,比谁穷,比谁惨,然后投票决定那一笔笔意外之财的归宿。即使评错了,也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抱怨不得。

2.直接确定。有两种情况,一是班主任平常深入学生,对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根据名额的多少,分轻重缓急,确定给谁和不给谁,一是班主任组织干部同学研究,根据大家的建议,确定给谁和不给谁。这两种作法都很冒险,一是怕百密一疏,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二是怕触犯众怨,再准确也会有人挑起事端,说是暗箱操作,不公开透明。不管哪种情况,一旦发生,都会把好事办成坏事。

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在新生入学时,就带上家庭情况调查表,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和经济收入等栏目,或者县镇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按理,这种办法最有说服力,但是,“聪明”的家长会把调查表填在贫困线下,而当地干部也睁只眼闭只睁地盖上公章,更有甚者,还会“好心”地开出贫困证明,一起蒙国家的钱。

4.任意指定,缴作班费。就是任意报上学生名字,领下来后,交给班上作班费开支,所有学生都没得到,又所有学生都有份。这是最受多数人欢迎的作法,真正贫困需要资助的同学也只有忍气吞声,明知不对,却属利益均沾,更重要的,自己是少数,根深蒂固的观念,少数服从多数,乃天经地义。

二、大学贫困助学金的误区:盲目投放

除国家助学金外,某些单位或个人也以不同名目设立助学金,意在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这些助学金都起到“助学”效果了吗?没有。其原因,乃在于盲目投放。

1.资助名额和金额的盲目性。不同学校的贫困生数量和贫困程度是不同的,但每个学校分配的助学金名额比例和享受金额又是一样的。有时一些临时补助还人人有分、吃大锅饭,而金额又极为有限,比如7元、20元,对于真正贫困的学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对于不贫困的学生,又是醉后添杯,画蛇添足。有时名额不够,僧多粥少,变通的做法是几个人享受一个名额;有时名额太多,供大于求,真正贫困的确定后,其余的名额只好乱点鸳鸯。结果是得到的和没得到的都不满意。

2.资助对象的盲目性。现行的办法是,只要是贫困生,就是资助对象,也不过问到底值不值得资助,大学扩招后,一不留心,就考上了大学,生源质量和招生数量成反比,贫困生和质量、数量成什么比呢?很难说清。但有些贫困生不是一

般期望的人才,则是不容置疑的,有的是品德不好,有的是不会学习,如果资助是一种投资的话,那就是血本无归的买卖。

3.资助效果的盲目性。资助的原因不该是因为其穷,更重要是因为他是人才,否则就是把财政白白浪费了,资助的效果就是受资助者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有能力回报社会,如果受了资助依然是碌碌之辈,所学非所用,读大学与不读大学没什么区别,甚至读了大学还不如不读大学,又何必赔四年钱读大学?有潜力、有前途才资助,这是起码的。不问青红皂白,穷是唯一原因,很显然,是违背助学初衷的。

三、盲目投放大学贫困助学金带来的负效应

投了资,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运作机制,一个公司或一个企业非倒闭不可。国家财政或其他单位及个人拿出了钱,设立助学金,却没有相应完善配套的管理实施措施,结果非但没发挥助学金的作用,反而带来许多负效应,事与愿违。

1.把助学金当成“唐僧肉”,都想吃一嘴。不少大学是把助学金冲抵学费的,虽然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允许,多数学生却理解,也就无可无不可吧。然而,用来充作班费就匪夷所思了,看来还得设立贫困班级助学金。帮助贫困生的高尚行为在这里成了儿戏。

2.戕害诚信品德,铸造丑恶灵魂。在比穷时,夸大自己的贫困和悲惨遭遇,甚至编造不幸故事。伪造贫困材料和证明,县镇民政部门听之任之,甚至助纣为虐。品德屈服于金钱,道义在铜臭中淡出,势必形成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为荣的极端自私自利人格,铸成大错。

3.同学关系恶化,缺乏大局观念。不但夸大其词地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可怜,而且诋毁他人,对他人的戒备甚至敌意,必然导致对集体的冷漠,也导致跟他人的不合作,总觉得是别人得了便宜自己吃了亏,包容之心、奉献精神、团队意识丧失殆尽,班集体内都离心离德,遑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4.不懂感恩,见利忘义。因为出发点就是骗,哪个骗子会感谢受骗者呢?所以不但不感恩,反而还嘲笑。骗也是一种本事,既然是通过本事挣来的,当然该心安理得受用了。屡屡得手,其后果可想而知,骗术会炉火纯青,一旦骗成习惯,就无往而不骗,终至利令智昏,贪得无厌。将为社会输送出什么样的人才呢?

5.资助者的优越感和受助者的被收买感。由于资助目的不明确,资助者像是高

高在上施舍,受助者则该摇尾乞怜,现在流行的指责所谓受助大学生不懂感恩,主要也停留在对某私人或某小集团的感谢层面上,好像回报应立竿见影、随时挂在嘴上。实际上,大恩不言谢,施恩不望报,望报则不仁。如果帮助了一个有必要帮助的人,就要别人感恩戴德,那是一种收买。受助者在这种舆论的压力下,就会感到人格受到侮辱。

四、弄清目的,发挥大学贫困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助学金制度,本身应具有积极意义,现在却起了消极作用,根本原因是没让人们弄清设立助学金的目的,没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育人”先“育德”,才高八斗而心术不正,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育德”最大的考验就是金钱,多少好汉栽在金钱上啊。助学金的外在形式恰好是赤祼祼的钞票,之所以上演那么多“助学金争夺战”闹剧,恐怕都是经不起考验吧?所以,明确投放助学金的目的,懂得助学金的性质,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接受助学金是不得已的和必需的,不能把助学金等同于救济金。助学金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意外之财,不是时来运转,不是请贫困生读大学,是因为贫困生志在完成学业、志在成才、志在成就事业,而且有潜在的能力和实力,能够看到前途和希望,得到资助才能不被大学拒之门外,得到资助才能保证一日三餐,如果生存都成困难,再有抱负、再有才华恐怕也没心思呆在教室听教授们高谈阔论。虽然有种良好的愿望是大学减免特别贫困的大学生的学费,但几乎没有哪所大学愿意开历史先河,大学都争先恐后地拼命贷款搞修建,债台高筑,还债都忙不过来,哪还有空给贫困生做慈善?所以大学即使大发慈悲收容贫困生暂时先入学,最终也是要求完清学费的。一贫如洗的大学生,不争馒头争口气,真正有志成才,就得非依靠助学金不可。也就是说,助学金是真正用来助学的,不是用来享受和挥霍的。那种虽然穷却胸无大志、心不在学者,得到助学金只等于救济金,其实是浪费。四肢健全,不缺胳膊不少腿,该不该领救济金是另一回事,但助学金如果不用在“助学”上是绝对不应该的。贫困生不一定要上大学,上大学不一定就能摆脱贫困,如果勉强考取大学、已对学习厌倦其实是可以考虑另辟蹊径找出路的,仅仅为圆个大学梦,靠助学金度日,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2.助学金是道德钱,资助有德者成才;不是福利,无德者不能享受。即使国家助学金也不是为了普及大学教育而设立的,更不用说私人或企业、公司、团体设

立的助学金了,完全是一种善举,接受助学金不是一种耻辱,但也绝不是一种光彩,至少是暂时的不劳而获,意味着以后应该加倍劳作来回报,如果一直无力回报,那就理所当然要受道德的谴责。更不用说骗取助学金多么可耻!

3.助学金是无偿和无私的,不同的助学金应该有不同的意图。国家设立助学金,显然是把能考上大学的都当作人才在对待,无论是哪种人才,对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私人或企业、公司及团体设立助学金则不一样,应该和培养某类专业人才有关,甚至最好是订单式资助,也就是设立专项助学金,不要漫无目的,而应有的放矢,使受助大学生定向发展,及早施展才能,及早回报和感恩。设立助学金不能为了沽名钓誉,也不能为了个人野心。实际上,私人或团体设立助学金,不应该是怕钱多会把脚砸肿,而应该也是一种感恩行为,因为社会给了他们有利的发展条件、环境和机遇,有形无形地受助过他人,所以要回报、要反哺,形式上帮助的是钱,实质是种不言之教,接力相传,良性循环,那是多么好的社会风气。资助后马上就指望受助者写封感谢信,显然是浅薄的。

4.建立严密的审查和监督机制。这是用好助学金,使助学金达到目的、实现价值、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助学金是好东西,但用得不当,就会起反作用。凡是钱,管理不善,就会带来混乱、制造麻烦。助学金虽是善款,但只要放任执行过程中胡来,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要有严密的运作机制,要严格地审查和监督,不给心怀不善者以可乘之机。比如,助学金的名额和金额,不能想当然或估计一个学校给多少,而应该统计、核查实际贫困生的多少、贫困程度的大小,有的放矢,雪中送炭,好钢用在刀刃上;杜绝欺骗行为,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必须是真实的,否则追究责任;对骗取助学金者从重处理;甚至助学金干脆不在学校评,而在生源地评,由当地政府把关,等等。有些资助单位就做得很好,在学生提出申请后,派专人实地调查,不属实的坚决予以取缔。

附注:

①②③④贫困大学生:今日中国教育之痛.读报参考.2005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受助不知感恩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资格.楚天都市报,2007年8月22日

[2] 秦恨海.局长女儿受资助,如此“贫困大学生”怎知感恩.新京报,2007年8月

25日

[3] 薛冰,白海江.阔绰大学生捏造家庭收入获得贫困补助.大洋网,2007年11月2日

发挥阵地育人功能 篇6

一、立足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借助语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心,让学生在语文的熏陶下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借助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探究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语文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的是问题情境教学法,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最初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闯入地坛的?为何他会在地坛中驻留?(2)“理解了地坛的意图”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2)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过程中,也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

第 1 页第 1 页

三、凭借语文阅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其工具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一的为了考试,而是用其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看法,让他人了解自己是语文应用价值的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借助课堂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认识

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在教师的保护下学习和成长,教师和家长的习惯性包办让学生缺少对自己的认识,甚至导致学生因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学习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完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缺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都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的,因为,我们的评价要准确,不再是简单的“你真棒”“好”“你很聪明”之类的概括性语言,而要在肯定学生优势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促使学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出发,充分发挥语文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 篇7

一、抓“硬件”建设, 让环境教育人

校园的硬件, 即校园建设、文化设置、校园绿化、环境美化等, 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也是繁荣校园文化的前提。

1. 注重环境建设的艺术性和教育性

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方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它有利于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 诱发灵感, 启迪智慧, 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校经过几年的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 对校园进行了绿化和美化, 学校处处都像“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学校的校门是一只振翅高飞的天鹅, 它象征着中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是学生成才的沃土, 是学生腾飞的基地, 中心学校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自由发展提供空间, 同时也象征着中心学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展翅高飞, 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步入校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校园, 校园的四周是品种各异的风景树。东侧是两排垂榆, 两侧是各种几何造型的梧桐树, 南侧是丁香花和梅花, 每到夏季, 绿树掩映, 相映成趣, 使学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时, 还能受到艺术的熏陶。教室的窗前是长城和书形的花池, 夏季花香浓郁, 蜂飞蝶舞, 配上两只“欲飞的雄鹰” (雕塑) 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后栋教学楼前坐落着三个雕塑, 两侧是两本大书, 象征着学校是书的家园, 是知识的摇篮。中间是一个左手拿着一把钥匙, 右手拿着一只表的学生, 它寓意知识的大门永远向勤奋的人敞开。

2. 注重环境建设的思想性、知识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面墙壁说话。”我校的中廊宣传窗内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是我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座右铭;前栋教学楼后墙是“学生养成教育系列雕塑图解”;教室、实验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中外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班级支部板报。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起到隐型教材的作用。

二、抓“软件”建设, 让校风感染人

校园文化的软件包括: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等, 归结起来就是校风建设。校风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和日常行为, 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校风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

1. 树立典型,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通过学雷锋活动、升国旗仪式、校园广播、五无班级评比、各种文体活动等的开展, 大张旗鼓地表彰表现突出的师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推动了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形成了当先进光荣、辱学校形象可耻的良好氛围, 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2. 新生入学进行入学教育

讲校史, 介绍师生的先进事迹、学校的辉煌成就及校风校纪要求, 为新的校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抓“社团”建设, 让集体影响人

集体生活可使学生在心理上相互激励、相互攀比和相互改造, 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性格习惯、爱好追求、气质风度和纪律性、组织观念与种种世界观都在无声之处相互交融。其影响作用随交往程度成正比变化。繁荣校园文化,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仅靠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校风是不够的, 还应开展与之相适应的社团活动。

学校根据场地、器材和教师的优势, 成立了合唱队、舞蹈班、英语口语交际班、数学家之路班、书法班、足球队、篮球队、文学社、科技组等20多个校级社团。班级也根据成员爱好成立了兴趣小组。如合唱队, 目的就在于实现学校提出的“给我一次机会, 让我去创造”的育人理念。通过表现自我, 培养自信, 张扬个性, 教育学生唱健康的歌曲,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书法班, 开展课前“五分钟激情硬笔书法”活动, 以名言警句及优美诗词为书法内容, 从思想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从布局与书写上引领学生感悟书道, 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书法, 学做人。这些团队建设活动的开展都是把德育教育放在特定的场合, 培养学生的政治观点,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人生信念, 熏陶学生风纪严整的意志情操。

如何发挥初中语文的育人功能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育人;应用能力;审美情趣;亲情教育

语文具有人文性,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这也说明了语文本身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其价值就是语言的应用。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看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看重语文的分数,导致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应用的平台,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升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等等。所以,在讲授完这节课的知识之后,我組织了复读课文的活动,让学生按照“新装: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或者是“骗: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两条线索进行复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文章,又可以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是美的载体,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人物美、意境美、自然美、语言美等等。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阅读和鉴赏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本文的总特点是画意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本中的建筑美,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句子进行鉴赏,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句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亲情教育

亲情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导致一些学生总认为家长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肆意地从家长那里索要一切,亲情意识越来越淡薄。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借助语文教材,从语文教材出发,让学生去感受亲情,进而学会感恩。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在导入环节,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跪羊图》,让学生跟随着歌词走进情境。同时,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亲情。如:①文章中描述了一件什么事?②文本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都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③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理解了父亲的深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那份人间真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现语文学科的独有优势,充分展现其育人功能,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新梅.初中语文教学育人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7).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临川区荣山中学)

上一篇:2023年山东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及计算公式下一篇:“和平积弊”自查自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