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篇1

曾几何时,提到教师这一职业,人们的第一认识就是“教书育人”,虽然人们早就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书”似乎还是排在首位的重任。历经九载的教书生涯,我愈加的感觉到做为教师“育人”应该比“教书”更重要,让我对此感受最深的还是最近的九年级信息技术课。

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以复习初

一、初二的知识为主而对于这届学生,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从头到尾的再讲一遍。因这一科将与其它文化课一起进行中考,并计入分值。有部分同学便重视起来了,但仍有大部分的学生态度不端,纪律较差,短短的45分钟,我既要讲知识,练操作(指导),又要维持纪律,真是双面教师。对纪律差的学生一会严肃万分,一转身又要耐心讲解。因为只要学生想学,哪怕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我也会认真细致地进行讲解,然而有些学生却并不领情,只要教师干涉了他的自由,他便会有百分之二百的不满意,不分是非黑白,对教师的谆谆诱导丝毫不领情。而且下课铃一响,我还没讲话,学生们早一窝蜂的冲出了教室。再看教室里的一片狼藉,拉出的键盘,嗡鸣的主机,亮着的显示器,似乎是遭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无奈的喘吸着,痛苦的慎视着这一切。

我也无言,虽然心中的怒火冲天,也只好自行用冷水浇灭。依次的关掉了显示器摆好桌椅。

课下深思,造成学生态度不端,不珍惜学习机会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在上课时太注重“教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育人”的价值。

还记得韩愈那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古人早就把“传道”放在了“授业”与“解惑”的前面,教师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把道理讲明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某段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只还记得“教书”,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四脚的书橱,地道的“教书匠”。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习好的同学无非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想生硬接受知识的学生便也成了厌学者。

虽然在科学发展指导思想的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育人”的功能还是差了点,不然就是我们教师的耐心差了点,我们太肯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缺少了正确的引导,才致使当学生出此这些行为时,让我们觉得无法接受。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篇2

感悟一:吐故纳新, 培育“生态”

我这里的“生态”指的是“教学文化”的“生态”。《学记》曰: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如何做到“善教”, 使“人继其志”呢?其核心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而在应试的压力下, 俨然让机械的知识成了课堂的主角, 而师生则站到了幕后, 结果使很多学生成了知识的附庸, 考试的“机器”, 课程育德无地生根。“吐故纳新”——我的做法就是摈弃这些过时落伍的观念, 全面贯彻我校“善、雅、志”的德育主线:善为根:以友善、和善、亲善为立人之根本;雅为骨:让优雅、高雅、儒雅为处世之风骨;志为魂:当志气、志向、志趣为发展之魂魄, 并身正为范地践行在每个教育细节中。当课堂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后, 温情脉脉, 笑逐颜开, 思维碰撞, 真情互动, 学生在这样愉悦的意境之下, 不光得到的是知识的滋养和文化的熏陶, 更有性情的陶冶和德行的提升, 这也应然发挥了学科教学的多重功能,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课程育德显而易见。同时, 课堂也无疑成为师生美好的生活体验, 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感悟二:与时俱进, 整合资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成熟标志就是形成教育智慧, 需要具备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因此课程育德呼唤我们结合学科特色与时俱进, 整合资源, 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常教常新, 生意盎然。记得我在给学生讲解英语单词“love”时, 就巧妙地把构成单词的四个字母拆分解读为"l-listen聆听, o—obligate感恩, v—value尊重, e—excuse宽恕”让他们从中去体会真爱的内涵, 提升对爱的认知;去年, 我在设计“感恩”教育这一主题班会时, 就引入极具时代感的元素——世博会, 让学生自创情景剧饰演吉祥物“海宝”和会徽, 以对话的形式表述其内涵。让我欣喜的是, 他们不光深刻理解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还创造性地把“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升到"Better love, better life!"爱, 让生活更美好!”的课堂主题!我想, 正是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内蕴丰厚, 文质兼美的学科内容和课外知识的有机融合, 才使得课程育德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知行合一!

感悟三:自主建构, 优化课堂

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学生的成功——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其实施关键就在于就在于推行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的效能。依托近期亲身对课改的新兴学科——综合性实践进行的探究, 我收获良多:综合性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指导学生制作调查问卷的活动中, 聚焦社会热门事件——佛山女童小悦悦遭汽车两度碾压, 七分钟内十八路人冷眼漠视, 见死不救的人间惨剧为课题, 要求他们制作调查问卷“危急时刻, 你会见义勇为吗?”开始制作问卷之前, 观点对立的两方同学态度可谓泾渭分明, 各执一词。而当他们动手开始设计完问卷的问题后, 包括基本问题“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等, 核心问题:“你会不会见义勇为?会的理由?不会的理由?”最后是“当你遭遇不测, 你希望别人见义勇为吗?”当同学们完成问卷调查后, 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参与制作问卷的同学都无一例外地表示会见义勇为, 因为这是全人类呼唤的义举!大家不难看出, 随着对此课题的深入探究, 孩子们已经开始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 在此过程中, 不但他们的综合评判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无形之中更达到了课程育德的效果, 真是形神兼备, 润物无声!课程改革的要义就是“以人为本”, 用多元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对于知识关注的背后, 深层意蕴是对于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唤醒和释放, 无论于师还是于生, 其实质都是人性的张扬, 它为我们践行课程育德提供了沃土, 更成为学生融入社会的通途!

感悟四:赏识激励, 发展评价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篇3

一、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培养优良的班风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和贯彻体育课课堂常规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的过程。

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把握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加强组织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教师应对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给予批评。通过执行课堂常规,树立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环境对一个人的言行具有重大的影响。我想人的社会环境自己改变不了,但在体育教学中,我要造就一个较好的“小气候”。为此,我从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人手,培养良好的班风。(1)坚持考勤制度,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违背进行批评教育和按照常规规定扣分。(2)坚持每堂课实行师生问好仪式,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问的亲切感。(3)经常提醒学生上课仪表,坚持上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带帽子等。与此同时,加强平时的启发引导,终于形成了纪律严明、团结友谊、生动活泼、勤奋好学的班风。

二、坚持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纪律是执行任务的保证,也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保证,教师通过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纠正不良倾向,是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出警告,提醒学生注意,批评一定要注意方法,形式要灵活,语言要如何,要注意分寸,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感动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发展个性,“个人自由”目无组织纪律,有的甚至无故旷课。为此,我要求学生把在军训中学到的解放军战士的好思想、好作风在课时发扬光大,并规定上课时不准闲聊,在教学中如出现纪律涣散,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待秩序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教学活动。做练习时,特别在进行教学比赛时,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则和要求参加比赛,如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必须立即制止,严肃处理,发现个别学生在做练习时,自行其足,必令其重做,毫不含糊,还规定学生再做练习时必须列队有秩序地进行,不得随便坐下,跟不准坐在旁边的双杠或运动场四周的铁栏杆上,同时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有始有终,及时完成运动量练习后,也要按常规下课后方能离开,绝不允许一哄而散。

三、提倡学生互帮互学,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片而强调“个人主义”,造成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不关心他人,集体主义精神单薄。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甘愿为他人练习当好配叫,如配合学生进行排球练习,要求基础好的学生保护和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掌握和改进动作。在进行距离测验时,不论的学生在旁进行呐喊助威,互相鼓励,待学生跑完,搀扶同学进行放松散步,经常组织以队为单位ideas教学比赛,鼓励学生同心协力,争取胜利,比赛赢了,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输了则专用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联系,争取以后用功赶上。

四、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的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体能、意志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难免存在着畏难情绪,特别是在跳高攀登、爬越、技巧、体操机械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和耐力性的练习中,更为突出,往往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也有胆怯,怕苦怕累,害羞等心理。教师应把握时机,针对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学生,辅以英雄模范、体坛会将的优秀事迹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缺乏信心,本来可以完成的动作也会失败,甚至容易发生事故,在练习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辅导有些胆小的女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教育学生爱惜公物,培养勤劳俭朴的作风

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不爱劳动,糟蹋公物的大少爷作风,为此在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惜公物。搬动器材时,不能在地上拖着走,不准坐在运动器材上,要求学生一起动手。打扫和布置场地。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时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重要时机,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搬垫子、桌椅不许拖拉,排球不许用脚踢,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能扔等等。要教育学生领取体育器材互相礼让,在收拾器材时小心轻放。对于热心帮助整理场地和搬运器材的学生给予表扬,发现不负责任,损坏器材者严肃批评。故意损坏器材者,令其照价赔偿等等,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六、重视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应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小结,表彰和适当的批评教育,使精神文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让课堂成为育人的殿堂 篇4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根本任务。对“教书”与“育人”工作相比较,“育人”工作更重要,工作难度更大,又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所以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依旧是重“教书” 轻“育人”,而且这种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d待解决以提高育人质量。本文从管理育人、文化育人、言行育人三方面探讨育人工作,建议制定育人的相关规章制定和客观评价标准,真正实现“育人”与“教书”并重。

【关键词】英语 教书育人 高职院校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育人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发挥英语教师特殊的育人作业,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根本任务。只有“教书”与“育人”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管理育人

教书就是知识的教学,育人就是品德的培养,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之所以把教书与育人分开来说,是为了提醒我们对着两者不可偏废。实践中,对“教书”与“育人”工作相比较,“育人”工作更重要,工作难度更大,又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以高职生为例,目前大部分学生有厌学现象,我曾对358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自认为有厌学者176人,占49.2%,其中英语又是学生厌学的主要课程。教师要使学生学好英语,首要问题是纠正厌学,要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本身就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育人工作,诸如此类的育人工作还有差生与消极悲观学生的转化等。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并未将这些育人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与管理之中,所以对教师而言这些育人工作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全靠教师自己掌握,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导致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高职院校把这些育人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与管理之中,并制定育人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二、文化育人

英语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不但要教学生语言知识,如语法、语音、语调、词汇、翻译和写作技巧,还要结合教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自然而然地将育人融入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例如:学习名著类课文时,分析和指明文中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学习名人传记类课文时,重讲名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习交际类课文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交际语言和举止;学习圣诞节和感恩节时,注意将西方国家的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西方人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人的节日意义,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利用英语视听课,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观看英文经典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看后写出观后感,也可对某一细节发表评论,使学生懂得爱情需要付出,需要?任,使学生认识到学生时期不适合谈恋爱,从而树立高尚的爱情观;此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永州博物馆、九凝山舜帝陵、柳子庙和永州八景,参观前将学生分成10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教师在参观前布置任务,如写英文观后感,教师批改后选择优秀的论文在全班宣读,这样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了高尚的道德观。

三、言行育人

教师的言行可以育人,也可以伤人和毁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由师哥和学姐一级一级传下去,哪个老师治学严谨,哪个老师品德高尚,哪个老师原则性强,哪个老师贪婪,哪个老师不讲原则等等,学生都了如指掌。因此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处处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情操,真诚的为人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用智慧的语言表达自己,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从而焕发出对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做的。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不利于育人的言行主要有:①自编练习册出售给学生,课堂上明确告知学生考试题都在里面,更有甚者强调凡是不买者,考试不合格。②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明确告知学生凡是不参加的,就拿不到毕业证。③监考和成绩加分,有的老师监考不严,有的老师给学生成绩加分不讲原则,所以每当考试时,学生对监考老师特别关注,凡是由不严教师监考的课程,基本上可以不看书,考试后如果没考好,就去请老师吃饭或送点礼品,请求老师加分,结果造成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比学习好的学生成绩还要高,这种不平等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高职院校加强教学管理,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对拒不执行校规的,言行极坏的教师,学校应取消其教师资格。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和育人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这一文化载体,在进行听、说、读、写译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育人内容,寓管理育人、文化育人与言行育人于日常英语教学之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篇5

向定华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十八大报告对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应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其次用榜样的力量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第三要爱岗敬业。

我们知道,决定教育品质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教师强则教育强,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永远不会有一个高水平的教育。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让教师真正拥有职业的尊严和幸福,可谓任重而道远。就我们教师本身而言,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让每一位祖国的“花朵”都能学会做人、学会知识,掌握本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的天职,更是一种荣誉!

然而,纵观我们的教师队伍,很多老师都在不停的抱怨我们的工作劳累,工资待遇低,也就是说没有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一种荣誉

感,反而越来越感到羞耻,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人民教师,觉得这一职业很丢人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怪现象出现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日常的工作中学会去体会快乐,摒除其他不好的因素。我们只看到了教师工作辛苦的一面,而没有用心的去感受教师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说的再实际点就是我们只是将它当做一种职业,一种养家糊口的途径,没有真正的去感受其中的乐趣。我认为这是很多老师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教师该如何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高尚的思想觉悟,要立足岗位、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要牢固树立 “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自身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要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师职业精神力量,使自己对教育事业保持一贯的执著,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热忱,对教育的未来始终怀抱信心。

现代人挥之不去的焦虑、浮躁、紧张、信仰迷失等精神危机不能在教师队伍中占有份额,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自觉地守住良心这个道德的底线,保持心态宁静平和,校园这方净土才不会被玷污。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

其次用榜样的力量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

作为教师,首先要以优秀的教师为榜样,增强自身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如《最美乡村教师》),阅读文章,集体讨论等方式,学习优秀同行们的先进事迹,看看他(她)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是如何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是如何克服万难,奋勇争先,舍小家、顾大家,为一方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然后反观自己,并试图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进而发生思想的碰撞,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自然会油然而生。有了强烈的职业荣誉感,那么那份为了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终身的教育责任感也有如千年陈酿的芳香,一打开瓶盖,便会溢满全身心了。其次应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西汉杨雄说的“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便是对教师表率作用的另一种概括。从中可以看出是在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作为教师,应时刻认识到自己就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前途。这体现了教师的价值所在,也体现了教师的尊严与幸福。明白了这个道理,教师的荣誉感就得以升华,教师就会觉得教育是一项伟大神圣的事业,与自身关系重大,责无旁贷。

第三要爱岗敬业。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

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他生命的给养,讲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学是他生命的源泉。

敬业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的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在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敷衍塞责;也表现为对学生的热切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践。

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就在教师自觉践行爱岗敬业这一师德规范中得以体现。教师在认真踏实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反之,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又会使教师更加珍惜其工作,更加认真地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地呵护他的学生。

作为教师,就要承载教书育人的责任,要知道这个责任不是儿戏,我们肩负的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祖国乃至民族的希望!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深刻领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一种使命,每一位教师都责无旁贷!

作者姓名:向定华 工作单位:清镇市红枫中学 职

务:高中语文教师 职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育人教育初探 篇6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

在教学中,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做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塑造正确的英语学习心理。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学都是十分有益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给学生必要的鼓励,使他们树立起必胜信心。第一节英语课老师要给学生做动员工作,告诉他们英语并不难学,只是我们对它不熟悉而已。并结合英汉相同的地方(如:“我是个学生。”英语表达是“I am a student.”),告诉他们英语和汉语思维方式基本一致,结构也一致,只要通过大量练习,就可以把学习、运用汉语的能力迁移到英语上来。当学生在说英语中出现错误时,不要立刻纠正,而是尽可能用些间接方法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避免因伤害学生的自尊而打击积极性。学生取得一点成绩,要不失时机地表扬,让学生的成就感去缓解他们自己的紧张情绪。

第二,教师尽可能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教英语。从开始教师给学生教课堂用语起,就逐步用英语教英语,在课堂上制造英语气氛,创设英语环境,让学生在以听为主的听、说、读、写训练中适应英语文字符号、发音、结构变化及思维方式等。

第三,坚持整体教学原则。英语课一定要坚持整体教学原则,让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即使是朗读,从一开始就要教会学生至少以句为单位的.朗读习惯。无论是听,还是读,要让学生重视篇章、重视内容,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这种教法,从初一到高三要一贯到底。学生注意内容,就会为情节所吸引,心理障碍在不知不觉间被降到最低程度。在学生实践英语时,特别是说英语时,也要坚持整体原则,也就是说要坚持所表达意思的完整性。

二、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自信心等。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不是仅靠几节课几次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近、滴水穿石的工夫完成。

第一,坚持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果教师上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哪怕是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会感到单调、乏味

将“教书育人”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篇7

回顾自己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余年的历程, 我认为, 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实信念, 在教学业务上开拓进取精益求精, 在思想作风上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较好的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的地结合在一起,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坚定信念, 无私奉献

一个教师能否通过自己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把“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贯彻下去, 最重要的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很难设想, 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能取得”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责任感的外化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热情会自觉表现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进而促使教师克服困难, 不断开拓进取。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 目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高, 工资待遇还偏低, 整体生活水平还是清苦的, 近年来教师队伍人员流失日渐严重的事实就是直接反映。在社会上也还存在着轻视教师的不良倾向。这势必会对教育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对于真正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认为, 要求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社会现状,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应该的, 但在短时期内要把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到想象的高度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这就对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现实, 无私奉献, 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中敬业精业, 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决心。

2 广采博学, 提高业务水平

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因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要求教师在“教书”方面道德具备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闻道在先”, 他们的“解惑”既要满足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渴求, 还应关注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行为等方面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使得教学过程成为“教书”与“育人”一体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 对于学科纵横关联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有针对性地删减过时的教材内容, 增加教学新鲜感和吸引力。注意吸收各类新兴学科中与本学科相近的知识, 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为此, 教师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基础知识, 勤奋好学, 扩大知识面, 为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3 注重教学各个环节, 渗透“育人”基本宗旨

“教书育人”是同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教书是育人的过程, 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书育人”的辩证统一, 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就教学过程的“教”而言, 其效果既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制约“育人”效果的相关因素。由此可见, 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是落实“教书育人”的关键。

首先, 抓好备课环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理论教学承担着两种职能不同却又紧密相关的教学任务, 即以讲授基础知识为目的的知识传授和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的培养人才。相比较而言, 培养人才的职能是根本的和最终的要求, 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初就被渗透在备课环节中。备课不仅是了解理论的逻辑层次、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的重点难点过程, 而且是把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明确化、具体化的过程。有的教师常常忽视备课环节, 特别是对自己讲授多遍的课程, 往往只是简单列提纲或将教材抄几行就行, 岂不知, 这种做法恰恰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因为, 虽然教材的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实际、学习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教师每一次上课都要备新课, 每一堂课都应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

其次, 立足学生思想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传授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觉实践的能动性。

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并依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层次、学习需要、知识水平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选择启发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双边活动环境,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把“育人”工作落实在实处。

4 作风上为人师表, 行动上言传身教

在特定的教学双边活动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单是通过完成教学任务的量的指标来衡量和体现的, 其主导作用还会通过人际关系效应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是一种无形的号召力, 他的言传身教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辐射力, 有意无意之间就使学生接受了熏陶和教育, 其教育效果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深入而持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而且更应该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

在语文课堂中育人 篇8

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文以载道”,语文以其学科的特殊性,更加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育人这一使命。语文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其最终目的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有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人格的塑造,关键是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见多识广,才能打开思路;打开思路,想问题处理事情,就容易理性,避免片面。现今语文篇目,文质兼美,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的瑰丽精彩,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与名人对话、智者交流和仁者沟通,灵魂得到净化,认识得以提升,从而逐渐建立起与社会和时代需要相适应的价值框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德高尚、锐意进取的合格人才。

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根据这一特点,就可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以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写作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语文的思想是渗透在字里行间,蕴涵在它所描绘的每一个形象里的。你每读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每欣赏一枝花、一片叶、一个人物,都会呼吸到它的思想和意义。例如节选自《国语》的《勾践灭吴》,以勾践为中心,记其言,叙其事,着重记叙他团结国人灭吴的故事,犹如一篇越王勾践的小传。它激励人们在逆境中生存、崛起乃至东山再起,获得最后的胜利。有一副励志对联就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灭吴”两件史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的,叫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于是,这堂课,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文言的虚词实词,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了启发,尤其一些做事没有恒心的同学。老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英雄人物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学习也要持之以恒。并且,我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以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为爱情、知识和同情心而活着的培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性美。既满足个人的情感要求又能服务于社会、关心他人疾苦的人是一个懂得大道的人,培根展示的人性美浸注到的不仅是自处逆境,还有享受现代文明的平凡人的心灵。《我与地坛》的史铁生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祭十二郎文》《与妻书》用发自肺腑的血泪之书教育同学们要做一个关心他人,充满博爱的人;《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看到苏轼在遇到挫折时是怎样的豁达乐观;《劝学》《师说》激励同学们“学不可以已”,要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屈原列传》《纪念刘和珍君》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爱国、有责任感的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实践,除了教授语言、文字的知识外,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真正做一个有教养、有健全人格的人,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铸就永不磨灭的丰碑。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篇9

——重庆市南川区某某中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区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南川教发“2013”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件‛)犹如一场春风给沉寂多年的教育带来一股浓浓春意,同时也给深入推进课改中的书院人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三年课改努力的基础上,某某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用满腔的人情,科学的态度认真贯彻区教委‚27号文件‛精神,坚持‚明德弘道、成己达人‛的办学理念,抓住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两条主线,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课改之路。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得力,保证课改推进有序化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常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课改的合力。

(二)是行政领导率先垂范,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改理念。在课改中,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第一线,通过认真听课,充分了解课改实施的进展、动态和问题,获得课程改革的第一手资料,认真制定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评课、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优越的实施环境。

(三)是认真制定相关方案。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某某中学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实施规划》、《某某中学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课改氛围。先后在行政会、教职工会、教研组会和年级会议上学习领会区教委27号文件精神,广泛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课改,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关心课改、人人支持课改、人人参与课改‛。

二、加大投入,完善课改经费保障机制化

课改以来,学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每位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增加了新的教学仪器、图书;争取资金20万元,完善‚六大功能室‛建设,配齐教学器材;建立并完善了某某中学国家课程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库,资源容量达40G;每年筹集经费10万元,及时更换‚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强力推进教师多媒体教学,投影仪使用达80000小时;开辟专题网页,提倡学生网上走课和选课制度,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课程建设。建立课改专项经费报账制度,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施全额报销制度,2012—2013学,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达200余人次,提供经费鼓励教师购买相关参考资料与课改理论书籍,相关书籍达到1000册。同时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

作的奖励,对课题研究的奖励、对各级获奖论文的奖励及对课改中的先进个人、教研组进行奖励等。

三、课堂改革,催生教育教学高效化

学校从2011年5月起,全面实施‚‘导•学•练’互助教学‛新课堂教学模式,把打造高效课堂,创建重庆南部特色名校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将卓越课堂模式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将学校课堂改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点,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2012年,我校荣获南川区‚课堂改革先锋学校称号‛。

2012—2013学,学校根据重庆市教委和区教委的要求,结合学校的课堂改革,拟定卓越课堂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导•学•练’互助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以‚班班通‛为平台,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通过骨干引领,帮带措施,教师完全熟知该模式,教师使用率达到100%;本,学校通过自行组织新课程、新课堂培训,论坛交流活动,开展示范课,课堂教学论文平评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改革理论水平。同时,学校积极研究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细则,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过程管理,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专项评优表彰。本学,我校教师运用此模式参加全区基本功大赛和学科优质课竞赛的老师均获一等奖,说明我校的课堂改革已经得到本校教师和专家的认可。

四、课程建设,催生学生成长内涵化

我校实施课程建设以来,秉承‚书院文脉,润泽后生‛的文化理念,确立‚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机制,实行校长指导

下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

(一)校本课程多元化、精品化。学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对全校课程开发与开设、课时设定、综合素质测评等进行研究与部署。依托学校、学生和教师特点,找准课程开发项目与立足点,以‚书院文化‛‚书院礼仪‛‚书院文明‛等为专题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了语文阅读学习校本教材《书香脉院》,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校本教材《书院启航》,体艺卫校本教材《三合一大课间操》与《书院大合唱》。创新课程开发方式,通过项目委托、项目申领、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及时总结经验,有序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二)课程辅助全员化。我校认真落实区教委‚27号文件‛,以教师的全员化指导,学生的全员化参与为原则,落实课程辅助活动的时间、辅导教师和内容,创新课程辅助活动的形式。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体育老师开展以开展球类、田径、体操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体育活动;语文老师开展以文艺欣赏、播音主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音乐老师以琴、歌、舞、剧训练和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美术老师以书、画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数学老师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科学老师以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普讲座、科学考察、科技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与手工活动; 思品老师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社会小调查及家务劳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课程活动多样化。我校坚持‚明德弘道、成己达人‛的办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

上的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坚持自主选择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实效性原则、课程辅助活动与兴趣小组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组为单位,构建了播音主持、数学活动、影视欣赏、国际时事、乒乓球七大兴趣小组;社团在团委的引导下,推出了演讲社、文学社、书画社、棋牌社、舞蹈社、篮球社等六大社团,通过定课程、定活动时间、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定辅导教师等‚五定‛原则,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逐渐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亮丽窗口。

五、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化

学校本着‚人人参与、人人运动、人人探索、人人创造、人人发展‛的思想,在‚体育强健民族、科技畅想未来、艺术点缀生活、激情点燃希望‛理念支撑下,制定‚1+5‛‚2+2‛项目实施工作方案,落实学生项目选择,全面启动‚1+5‛‚2+2‛项目实施工作,将过程材料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学校以可操作性为前提,充实‚1+5‛‚2+2‛项目内容,先后出台乒乓球、篮球、大合唱、文学社、播音与主持、书画等项目活动方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前提,教师根据人数和场地等客观条件进行适当引导。教导处加大对特色项目考核力度,坚持做到活动项目、活动时间、指导教师、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五落实‛,课程辅助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科技手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六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活动时间,丰富课程辅助活动内容与形式。积极探究新的有效的多元的评价机制,制定《某某中学校学生‚1+5‛‚2+2‛项目评价细则》,明确各项成绩的标准,体现评价的‚全员性、过程性、激励性、客观性‛,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项目的兴趣。

六、科研引领,推进课改发展纵深化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水平线,教科研的含金量决定课改的水准。‛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课题为牵动,全力实施‚科研育师‛、‚科研强校‛、‚科研兴教‛的策略,瞄准教育发展趋势,加大课改的力度,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办优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在2012—2013学中,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深化课改的培训机制,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保障课改的督导机制和评价机制,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项课堂改革专项课题获得区级立项,语文、化学、英语等3项课堂改革小课题获得区级立项,各学科教师共发表课改相关论文38篇,其中重庆市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三等奖9篇。

教书育人课堂浅谈 篇10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艺苑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独特地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搞好少儿书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更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德育功能

书法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会大有裨益。

1、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到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所说:“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有中国字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2、以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学生人品修养

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北宋朱长文曾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务,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实际上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欧阳询勤勉好学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陶冶性情、锤炼品格,不断提高人品修养。

3、通过精选书写内容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书法教学必须建立在语言文字之上。如果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一味地练习那些格调低下,充满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这对思想活跃、模仿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少儿书法教学必须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平时的书法练习中,要引导学生选择表现“真”、“善”、“美”的内容。在书法展览或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求书写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内容,而且还要使学生通过这些健康向上的内容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美育功能:

鲁迅曾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的节奏。”它具有十分鲜明的美育作用。

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的重要因素。“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圆笔的婉媚,方折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同样是一个笔画,会有不同的审美效果。有的“横若干里之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若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有的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划沙印泥”、“万岁枯藤”等,这都是具有力量感、立体感又有丰富审美内涵的生动笔画。

我国的书法艺术,虽然是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但“形”的产生离不开“势”。一幅作品中,如果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逐势瞻顾: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整幅字就会显得意所相聚,精神挽结,而给观赏者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气完足的艺术感受。我国古代许多优秀作品,有的气势雄伟,有的奔放,有不可阻遏之势;有的激越顿挫,有神采飞扬之态;有的沉静茂密,有的淋漓酣畅,文从理顺,心手交会,操纵自如,给人一种血脉相通,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受。

此外,或刚毅雄强,或婉丽醇美的风格美;或徐缓,或激昂的韵律美;或铁画银钩,或绵里藏针的力感美,等等,各种书法艺术的欣赏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受到审美教育。

三、智育功能: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少儿书法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书法教学的智育功能。

1、观察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能力的体现,首要一点也是观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谢”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是左右右结构。再看局部:结构中部“身”字正直、体窄,是左中右结构中最长的一部分;左边“言字旁”的上端右倾,下端提笔与“身”字的下撇穿插;右边“寸”字左靠,横画左缩,竖钩正直,钩脚挑向字心方向,点画左靠。“谢”字笔画疏密有致、穿插呼应,结构稳中有变化。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记忆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帖的训练,它分为摹临、对临、背临、入贴、出贴,摹临要求学生以字帖为准绳,来规范自己的笔法,固定运笔的手势,理解并熟记笔画的走向及组合,从面掌握贴中字的风格、特点;对临,即照着字帖上的范字,模仿着写;背临即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入帖即通过临习,从形似到神似,达到形神兼备。入帖并非易事,出帖则更为艰难,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现在学生不善记忆、更不善于用记忆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在开拓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网的基础上发展,也就是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书法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书法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少儿书法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这两个阶段中。

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或一个字,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的同时,也进行了记忆力的训练。

3、思维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正确地分析,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例如,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如何处理左部分和右部分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先带领学生分析范字“埠”:左边结构小、重量轻,应居中上,尽可能地与右边结构保持上平。如果将“提土旁”写得靠下,与右边结构齐底部,那么“埠”字必然会给人以高低悬殊的不舒服感。然后,再出“现”“屿”“野”让学生分析,这是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掌握了“左小右大”的字的结构特点后,再让学生分析“左大右小”的字,如“趴,经过讨论、实践后,得出“左高右低,左右结构底部平齐”的结论。这是逆向思维训练。

四、体育功能:

学习书法还可以强身健体。有人说,练字就像练气功,此话不假。因为书写之时,需要摒除杂念,宁静专一;需要屈臂伸手,指腕并用。一点一画的挥写,都不得大意与马虎,须气由心生,力从气发,再送至指尖,达于毫端。另外,气功要求人静、贯气、调整平衡和活动气血等,而书法上讲究的心静气和就是气功所要求的入静;书法上讲究的节奏气韵又类似于气功所要求的贯气;书法所讲究的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又近似于气功的调节平衡;书法所讲究的悬肘抬腕,力送笔尖,这就像是气功所要求的活动气血。所以练书法如同练气功,有治病强身的体育功能。

上一篇:作文军训生活800字下一篇:拍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