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总结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育人总结(精选9篇)

课程育人总结 篇1

我校在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中坚持实效性、主体性和合作性、开放性的三个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尽力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先后被昌邑市、潍坊市评为“五个一工程示范校”,校本课程《生活教育》获得昌邑市二等奖,远翔文学社获得昌邑市,潍坊市百佳社团,现将我校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汇报:

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管理办法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育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办法》;教导处、政教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二、活动育人课程时间安排

一是每周课外活动时间,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学生自由选课。二是周六下午或者周日,教师带领周末学校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其他活动。

三、活动育人课程建设的要求

全校所有教师应该具备“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一两门活动育人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活动育人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8个;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教授该类课程应不少于8个学时。

四、活动育人课程的评价

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学习。实行等级制管理,每门课完成后,有任课教师划定等级,要求每个学生初三毕业时要至少完成两门拓展性课程,学期末交论文、报告、实物,进行成果展示,并将考核等级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教师授课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状况和学习过程指导状况为依据。

活动育人课程实施情况 一、五个一工程、学生进社区活动

1、组织工作

(1)学校建立领导小组,校长李坡任组长,政教处、团委具体负责落实相关工作,保障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

(2)科学制定学校活动实施方案,统筹规划三年工作,做到便于操作,循序渐进,力求开展全面推动学校的发展。

(3)建立专题网页,(我校网址:http:///)组织教师、学生将参加活动情况发到网上,提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平台。

(4)每周各级部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讨论有关的学习情况,增进教师技能。

2、围绕五个一成长工程,学校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开展的各种活动

(1)发现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

组织“讲英雄故事、树成长榜样”的演讲活动

发放我崇拜的英雄事迹卡片

深入挖掘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人文教育资源,利用课堂主渠道,引导学生学英雄爱英雄

(2)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座右铭。

发放“我的座右铭”卡片,引导学生拼搏向上 开展主题班会

(3)练就一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项目。

深入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每年开展一次体育节

(4)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 学校开办音乐社团,辅导老师免费授课(5)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 节假日开展我为社区做贡献活动

3、围绕学校社区共建工程开展的活动(1)建立沟通机制,搭建共建平台

二、推进“朝阳读书计划

1.基本要求

(1)把朝阳读书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设语文阅读课,指定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有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按不同年级,为学生推荐梯形阅读书目,将其纳入活动育人课程。

(2)把读书活动纳入教师教研组活动内容,开展教师阅读。将每周二定为全校固定的“读书日”。在教研组活动中开设理论学习时间,定期针对学科中的某些重点进行理论书籍共读,让教师们在阅读中提升理论,增强教学,成为学习型教师,为成就名师搭建平台。

(3)把读书活动纳入学生社团活动计划中,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读书系列活动。目前,我校以读书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团有远翔文学社等。

(4)设置开放式朝阳书橱

为给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营造更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朝阳读书开放式书橱。书橱分五层,能容纳大约500本书籍。学校每学期配发给每班部分图书供学生阅读,其余书籍通过开展“好书大家读,资源共分享”活动,由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一起阅读。班级朝阳书橱实行规范化管理,每班设一名图书管理员,每个班制定班级阅览规则,每个班都有阅览记录。书橱的设置,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也充分利用了图书资源,为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了方便。

(5)开设阅读指导课,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

将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设置中,从时间、师资配备上保证了阅读指导课的实施,不让它流于形式,适当地配以监督、评估手段,让学生得到阅读指导。

2.在开展朝阳读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六结合”

(1)将朝阳读书活动和语文主题学习相结合

▲每周的主题学习阅读课,同学们可自由阅读自带的图书,老师会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加以阅读指导。每周,每位同学要交读书笔记,里面包括书籍的主要内容、好词好句的摘录和读后感。有不少同学的读书笔记还附有自画的图画,读书笔记非常精美。通过这样有组织、有计划的定期阅读、写作,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水平、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在自己喜爱的书籍面前,学生是认真的、专心的。他们或凝神静读,或摘抄佳句,或与伙伴低声交流心得。常常是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久久不愿离去。

▲课前五分钟演讲,推介好书。两个人互相交流思想,就会有两种思想;五十个人互相交换看法,就会有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听得多了,眼界也就宽了,读书的兴趣也就激发出来了。

▲橱窗、班级美文天地,多个平台交流展示。

▲语文组将诵读教学作为自己教研组的特色进行发展。利用语文课前进行古诗文诵读及优美古诗文名句默写比赛。在朗诵声中,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精髓,沐浴在浓浓的中华文化书香之中。

(2)将朝阳读书活动和“读书之星”“读书家庭”“家庭小书架”的评选相结合

为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让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营造教学秩序良好、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读书之星”“读书家庭”“家庭小书架”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并将读书活动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

(3)将朝阳读书活动和图书借阅相结合

班级朝阳书橱的完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每天课余时间,学生在书橱和读书角借阅图书。有的阅读期刊,有的阅读名著,还有的一边读书一边做读书笔记。这样不仅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资源,还能让同学们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4)将朝阳读书活动和家长学校活动相结合

在初一级同学中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即父母向孩子推荐一本好书,然后在家里进行家庭读书日,父母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三年来,这个活动超过100个家庭参加,也有不少家长交来了体会。通过家庭读书活动,进一步提升家庭内的阅读氛围,从家庭方面指导学生阅读。发动家长带头开展亲子共读一本好书活动。每一位家长与孩子共读好书,撰写读书心得,作为读书交流资料。

(5)将朝阳读书活动和社团活动相结合

(6)将朝阳读书活动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三、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

一是注重了舆论氛围的营造。通过制作看板,把重要的知识点做了宣传,使得同学们在课余了解了更多知识;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及时沟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二是注重了课程内容的设计。安排14课时,其中讲座5个,共计10课时,由领导小组成员完成,其余4课时,由班主任授课完成。如《我的人生设计》、主题班会《我的理想我做主》等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三是注重了授课教师的安排。授课老师的安排注意了层次性,通过教师资源的整合,课程落实的效果十分理想。

四是注重了评价体系的建立。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完成的作业是“三个一”,即一张职业名片设计,一篇人生规划文章和一份研究报告。评价等级分三等级,依据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情况计分,放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

五是注重了开阔授课老师的视野。为开好课程,任课老师除了学习文件,研读讲义,上网查阅资料外,更注重了走出校门,实地考察知名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如学校组织老师们参观了鲁邑橡胶有限公司,从中找到了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的切入点,避免了空泛的书本教育。

四、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设计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精心设计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

春节 勤劳节俭

1)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了解春节的由来。

2)开展与家长共做家务和向长辈拜年活动,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开展“压岁钱――我的亲情小银行”活动。元宵节 文明孝亲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2)开展做元宵、糊彩灯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亲情”教育,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做到与家人互亲互爱。开展“红红的灯笼甜甜的心”活动。

清明节 缅怀亲情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2)开展扫墓踏青活动,让学生在祭扫活动中缅怀亲人和先烈,了解家族历史,传承优良传统。开展“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活动。端午节 爱国主义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2)开展包粽子活动,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包粽子、话屈原”活动。中秋节 亲情友情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2)开展搜集、诵读有关中秋佳节的诗词;在品月饼、赏明月过程中,激起学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让学生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开展“明月千里传我情――写书信”活动。重阳节 尊老敬老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2)开展“话重阳,敬长辈”活动,让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开展“我送长辈一片情”活动。

2.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① 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民族历史和人文传统教育。② 充分发挥《语文》等课程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3.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 环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我们以“透视民族文化,尽揽民俗风情”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定期举办黑板报展评。

为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我们在班级文化评比中结合民族传统节日的时令,进行专题布置。学生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 1.实践方式

(1)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尽量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室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与身边的教师、家长沟通交流,获得指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学校合作探究方式、家校合作探究方式、跨学校合作方式;研究手段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2.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例如以村落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3)社会调研活动。

(4)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六、活动育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活动育人课程建设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2、如何适当评价活动育人课程开发方案,如何对活动育人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在探索活动育人课程开发的学校中,校长与教师对活动育人课程评价主要关注的还是:教师工作量如何考核?教师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然而,对于活动育人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却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实际上,活动育人课程开发方案的优劣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活动育人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

3、学校自主进行课程的开发,缺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建立起规范的活动育人课程开发方案的审议制度,切实地为学校进行活动育人课程开发提供政策、专业与资源上的支持与服务,以确保活动育人课程开发的质量。

课程育人总结 篇2

红桥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三岔河口,现代工业发源地三条石,美丽的西沽公园、桃花堤,天津第一所公办学校,西站经济副中心……闻名遐迩的北运河畔桃花堤,始于元朝,兴盛于运河之畔,是天津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与桃花园小学仅一墙之隔,成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宝贵资源。为此,我校编写了校本教材《北运河畔桃花堤》,在一、三年级设置此校本课程。

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了解乡土知识,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校外实践课程,由“爱天津、爱红桥”延伸到“爱环境、爱他人”。学生们在课后的拓展活动中主动成立“花仙子护绿小队”,定期到社区和桃花园老年公寓参加实践活动,陪伴老人们到桃花堤观光游览,向老人们介绍桃花堤的风土人情;在桃花节期间担任义务小导游,制作宣传介绍桃花堤的书签,用学到的知识服务他人。以地域为优势,取得了知识与美德的双成果,体现了课程与育人的可贵融合。

二、立足教师优势,教师由“消费者”变为生成者

我校教师中有为数不少的科普爱好者,他们各有所长,为此,学校在高年级开发了“三模”校本课程。编印车模、船模、航模校本教材各一册,均有内部书号认可。教材分为基础知识和模型制作,内容包括纸制模型、木制模型、弹力模型、电动模型的制作等。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即使在同一活动中,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初学者和已有经验者都能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三、立足文化优势,以书为友,与美为伴

生命因阅读而美丽,品格因书香而升华。给学生四十分钟,让他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走进好书,走进美文,心无旁骛地畅游书海,是我们开设“美文诵读课”的初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创意,静静地拿起画笔,拿起剪刀,发挥想象,亲自去创造美,欣赏彼此的作品,在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是我们开设“美丽的书签”校本课程的目的。

“品读”课程、艺术类拓展课程也是校本课程中最具光芒的领域,我区很多学校已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四、立足德育优势,教育教学比翼齐飞

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教育。

升旗课程。为创新常规德育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以往形式单一的升旗仪式变成学生喜爱的德育课程,采取班或年级承办的形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升旗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国旗下讲话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每一次升旗,参与的学生都是精心准备,从方阵的行进到响亮的口号,从护旗手的步伐到升旗手的动作,从主持人的仪表仪态到每一篇国旗下讲话稿的反复推敲,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在影响着学生。

德育特色课程。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有自己的德育特色。我区各学校在校园主导文化引领下设立了各类德育特色课程,如“百年文昌”“方舟精神”“走雷锋路,做雷锋人”“善小教育”等,使学生受益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

五、立足政策优势,将阳光体育纳入校本课程

小学数学课程育人功能研究 篇3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育人导向功能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预先设计,它既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归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作为专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质量标准所作出的规定,它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是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

新課标把数学课程内容分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来展开。四个领域的不同数学内容体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联系。

三、数学课程结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课程结构是联系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的纽带,是课程实施展开的载体。改革课程结构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张孝敏老师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来指导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课前收集、整理、交流百分数信息,从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突破了这一节课的难点。

四、数学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从学习的角度看,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的、辩证的。深入分析数学学习方式的育人功能,研究它们对学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恰当地选用方式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更好的发展。

五、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数学教学方式是构成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外在的教学行为,也包括内在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态度。老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数学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教与学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还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七、数学学习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评价不仅表现在单纯的“你真棒”“真不错”“你真聪明”等简单评语,更在于适时相机地把自己的情感准确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让学生把老师的期望看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教师不断的刺激、鼓励,目标会越来越近,并获得心理满足和上进的力量。

总之,教育教学需要时时思考,处处留心,只有不断积累教育经验,才能内化成教育智慧,形成自身的独特教学个性。

育人活动课程建设相关要求 篇4

一、深入实施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

1.各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会议记录等;2.心中崇拜的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征文通知、优秀征文、、图片、比赛结果等;相关讲故事、演讲活动要有通知、活动记录、总结、图片等。3.人生格言:格言征集的通知、活动记录、总结、优秀格言展示等;格言激励学生的图片(如有的学生把格言贴在床头、有的贴在文具盒上等)、感悟,教室的黑板报、宣传栏要有展示。4.体育项目:相关通知、学生健身的图片、感悟等;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比赛活动,如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运动会等各项体育活动的通知、活动记录、比赛成绩、获奖通知、图片、总结等。(艺术爱好、社区岗位等档案的整理可参照体育项目的相关要求)

二、生活教育相关要求:

1.各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会议记录等。2.生活教育活动:①生活教育共性问题征集:相关通知、征集到的问题、活动总结、图片等。②“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征文:相关通知、优秀的征文、活动总结等。③“最有价值的生活教育活动项目”申报:相关通知、项目相关资料(项目介绍、总结、图片、成果等)、活动总结。3.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对学生在学习、纪律、礼仪、劳动、安全、卫生、休闲、责任等各方面进行的教育培养。各项活动的通知、活动记录、图片、总结等原始材料注意归档整理。4.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大力渗透生活教育思想,做到学科教学生活化。注意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备课、课堂图片、教师感悟、学生体会等归档。5.校本课程建设。6.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生活教育的内涵,明确学生生活教育的意义,支持学校的生活教育活动。相关讲稿、活动图片、总结、家长作业、家长体会等。

三、继续开好“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

1.初中学校三年级必须开设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每学期安排36个学时。课程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课堂图片等资料要整理归档。

2.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等,并将活动方案、讲话、记录、图片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3.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共4个学分,计入地方课程学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学生过程性学习,由各初中学校制订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学生修习该课程的情况,纳入中考,作为综合素质认定的重要依据。该课程的修习结果应以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形式呈现;没有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的学生,其课程修习学分不能超过2学分。课程修习学分不足2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B等及以上等级;课程修习结果不足4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A等;学生的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成果,应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果,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档案中。

四、做好“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

1.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参照“需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记录表”和 “八类需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统计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2.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一人一策,逐一落实成长导师。学生成长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相关材料要整理归档。

3.各学校要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成立相应组织,对本校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学校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年级、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组织构成、工作安排、会议记录、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图片等资料整理归档。

五.积极开发“千名名家进校园”课程。

1.建立名家档案,制定计划及方案。

2.城区中小学每校要确保每年有5名以上名家走进校园;农村学校每年要保证每校有3名以上名家走进校园,并保持经常性活动。活动方案、记录、图片等相关材料整理归档。

六、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1.社团活动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活跃校园文化、服务同学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发挥积极作用;(2)有明确的《章程》,能够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活动有独创性,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社团聘请固定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校外有关人士担任辅导员;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定期为社团活动提供指导,经常性的参加社团活动;

2.学生社团材料应包括:社团章程;社团各项工作(活动)制度;社团组织机构、社团人员名册;社团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名册、社团指导计划(指导教师撰写);社团重要活动记录(方案)、照片、新闻报道稿;社团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小结、总结、活动图片;社团工作会议、选举活动记录;学校对社团的评价意见等。

七、积极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

1.确保每学期4课时的“家长课程”落到实处,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如:(1)①每次开课的课程表(附表一);②授课记录表(附表二)③教研组织成员名单④教研活动详细记录,包括活动内容、参加人、主持人、活动地点、活动日期和时间、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⑤家长签到表、考勤表⑥教案和案例分析(分年级集体备课的,相同教案可只选取一份归档,要注明使用人和使用年级;案例分析要结合实际,具有代表性)。(2)图片和影像资料必须详实、有代表性,能够反映领导重视程度、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家长参与的热情、开课的秩序、规模、特点、课堂气氛、家长学习态度、课后交流、作业收集、档案管理等情况。(3)要为每一位家长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家长听课记录、家长作业、作业批阅、学习后亲子关系改善情况、对家长

学习态度的评价等。

2.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并将相关材料整理归档。3.各学校根据情况确定至少2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对有需要家庭进行跟踪辅导,并将辅导纪录、反思等材料整理归档。

八、心理健康教育

1.设立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室档案、课程表等要有详细资料。

2.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员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每学期要对全体教师至少进行2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

3.所有农村中心小学、中心初中、城区小学、初中及高中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并对学生和教师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做好相关记录。

4.中学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整理好相关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学生作业等材料。

九、家长委员会建设

1.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并将家长委员会成立的过程性材料整理归档(如动员大会、评选家长委员、家长委员登记表、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等的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图片、影像资料等)。

2.学校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

3.家长委员会有章程、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名单等,并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4.参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家长参教评教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并注意保存相关的方案、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图片、影像资料等。

十.构建传统节日教育课程 1.相关的方案、计划、总结等。

2.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包括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3.每次活动的过程性材料:活动方案(或通知、安排)、记录、图片、总结、学生感悟体会等。

此为市督导的一项内容,请各学校按照以上区教育局要求,早准备,并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好各项活动,建设成特色化、系列化的活动育人课程。建立健全档案材料,以备督导检查。

育人,工作总结 篇5

三班:李奥、代雨苒、田亚君、卞嘉浩、陈鑫荣 四班:肖轶群、赵春、王薇、魏晓娴、孙芃昱、张淑蕊

育人内容:学科学习、思想动态、心理疏导 工作反思:

一.增强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性意味着预判性与目标性,周密性与确定性。二十四节气,是不违农时的传统智慧;“一张蓝图干到底”,是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是凝聚共识和力量的基础。增强计划性、发挥能动性,坚决杜绝车到山前、船到桥头的懒散随意心态。

二.着眼全局性。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敷衍应付、畏难推诿,以谋一域而观全局的大局关,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做到步调一致、同频共振,才能形成合力、良性互动。

三是,坚持精益求精,彰显育人品性。管理服务实施过程和最终呈现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第一印象,务必要精益求精,才能发挥育人导向、彰显育人品性。

跟进措施:

本周主要在准备会考,所以本周的育人紧扣会考进行。

1.就文言文的背诵情况进行了抽查提问,结合本周所学,抽查了《逍遥游》《谏太宗十思疏》的背诵,提问人员:韩立庆、牛晓涵、郭军浩。

2.与组长交流,询问薄弱环节,指导下一步的备考。抓住重心,以课内文言文和现代文练习为主。

3.就7点到7点半的语文阅读和作业进行了询问,了解学生们的回馈,适度小步骤跟进。

课程育人总结 篇6

一、进行鼓文化内容探究,完善校本课程

鼓文化历史悠久,在小学开展鼓文化活动,着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哪些内容为宜呢?这就需要编制一整套合适的校本课程。此前,我校已初步编制了《中华鼓文化》作为本校拓展型课程的教材,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两点不足。一是内容不够齐全,例如第五单元内容较为单薄。再如,队鼓作为鼓乐的重要内容没有列入,更重要的是鼓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教材中体现不够。二是教材原本由教师分年级编写,在实施中难以把握循序渐进的“度”。为此,我们在《中华鼓文化》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分年级的《鼓文化探究》校本课程。在编制过程中,我们遵循这样的理念:民族文化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的教育,也不是民族文化艺术技能技巧的定向训练,而是以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少年儿童爱国意识为总目标。在这样的总目标下,我们设计了纵向上循序渐进,横向上分为知识、训练和价值观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内容框架见下表。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知识模块是从认识鼓的形状、结构、种类、鼓乐的发声原理开始,逐步发展到了解我国的主要民族鼓乐,包括各民族代表性的鼓乐,同时也了解一些西方音乐中的鼓乐知识,最后了解鼓乐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在训练模块,是从听鼓、识鼓到写鼓、塑鼓、绣鼓、击鼓,并以击鼓为重点,掌握主要鼓乐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价值观模块,是通过有关鼓的故事进行鼓文化精神的教育。这样的内容体系,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比较均衡地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启蒙。

二、进行鼓文化精神探究,细化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鼓文化的特点,结合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寻找两者的结合点,提炼出十个字的鼓文化精神,即:忠诚、热情、奋进、和谐、快乐。其含义是:鼓是忠诚的,延续千年民族魂,永远不变中国心;鼓是热情的,铿锵的鼓声是生命的跳动和真情的放飞;鼓是奋进的,它激励勇敢者,催促落伍者,警醒迷茫者;鼓是和谐的,它与号角相得益彰,与众多乐器组成交响,与前进的脚步始终合拍;鼓是快乐的,它常与节庆相伴,与歌舞相随,把快乐洒满人间。

以上鼓文化内涵的提炼丰富了我校原有的培养目标。我们组织各年级组教师在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道德规范标准》时,将鼓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田林一小学生道德规范》,作为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通过课程、校会、社会实践、大型系列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教育,逐步把培养目标转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进行鼓文化环境探究,营造育人氛围

鼓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离不开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为此,我们在开展鼓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打造学校的鼓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我们在从校门通向教学大楼的通道旁的围墙上布置了反映鼓文化活动场景的图片;在教学大楼的外墙上装饰着“鼓舞飞扬”四个大字及立体雕塑;在底楼门厅安放着三只大鼓,上面写有鼓文化主题语:铿锵鼓乐梦飞扬;在底楼校史室则陈列着开展鼓文化活动的历史资料;在二楼平台布置着各民族特色鼓乐介绍;在三楼平台上布置了鼓文化的剪纸形象;还有多个教室作为城市学校少年宫的鼓乐训练班活动地点,教室门口贴着相应的标识,有“威风锣鼓班”“京鼓戏剧班”“欢庆腰鼓班”等。让师生从进校门起,处处能看到鼓文化的痕迹,每天生活在浓郁的鼓文化氛围中。

四、进行鼓文化途径探究,构建三类课堂

我们以“铿锵人生鼓舞飞扬”为总目标,创设大、中、小三类阳光课堂,作为实现鼓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阳光中课堂”是鼓文化活动的核心环节,开设《鼓文化探究》课程,系统地进行鼓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结合“城市少年宫”,开办威风锣鼓班、欢庆腰鼓班、京鼓戏剧班,对学生进行鼓文化的拓展学习和训练。阳光大课堂中的延伸,主要是在校内建立威风锣鼓队、腰鼓队和鼓号队定期进行训练,并请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在少先队活动中经常运用队鼓队号;在节庆活动中经常演奏腰鼓和欢庆锣鼓,增添节日气氛。在跳踢活动时间全校学生学习锣鼓操等。阳光小课堂也是在基础课教学中有机渗透鼓文化,例如:美术课上指导学生画鼓和塑鼓,音乐课上教学生鼓的韵律和鼓的节奏,语文课上教学生与鼓文化有关的成语故事,品德与社会课上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忠诚、热情、奋进、和谐、快乐的教育等。这样三类课程并进,就使鼓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时间、空间、教材及师资力量的保证。

五、进行鼓文化价值探究,创新评价机制

鼓文化活动的育人价值如何,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来检验。为此,我们进行了创新评价机制的探索。我们认为,对一个学生学习鼓文化的成绩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来评定。根据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评价方式的可行性的原则,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鼓文化学习评价机制,根据以上评价表设立奖励办法。在学期结束时,我们将评定成绩计入《田林一小学生成长手册》,同时评选出各班优秀小鼓手以及学校荣誉小鼓手并进行表彰。

充分挖掘潜在课程资源的育人作用 篇7

关键词:潜在课程;教学资源;育人

潜在课程这个概念最先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提出的,之后随着该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相关教学实践中国外也给出了具体论证与方法,这使潜在课程逐渐成为一种巨大的教学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兴趣、想象、直觉等起到提升的作用。因此,在国内的教育研究与高效德育工作上,要充分挖掘潜在课程资源,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高效性。

一、潜在课程的概念及开发意义

(一)潜在课程的含义

一般来讲,课程资源包括实际课程资源与潜在课程资源,由于目前潜在课程资源在含义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其描述比较详尽且具有权威性的是美国学者范兰丝给出的定义,他认为:“潜在课程指具体课程指导与学校政策中一些不能明确的教育实践内容与结果,即使这部分难以正确表述,但是不可否认,潜在课程经常在学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潜在的意思是随着作者对现象的观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二)潜在课程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补充当前正规课程的不足。我国现有的课程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学内容虽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上发生了重要改变,但是课程基本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课程与实际不符、课程与实践相脱离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潜在课程能够弥补这些缺陷,因此在现有的教学中,单靠正规课程远远不能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要充分挖掘潜在课程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新课改下的教育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创新与实践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组成,潜在课程通过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进行创新与实践行为,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很多时候会突然萌发出“灵感”与“感悟”,这实际上是潜在课程的影响。

二、潜在课程资源开发的措施

(一)深化认识,以马列理论武装自我

马列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考虑到我国教学模式的特殊,在挖掘潜在课程资源中,首先要运用马列理论作为资源开发的政治保证,引导师生进一步了解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观,树立新课程改革教学与学习的观念。同时,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正確的舆论引导方式、正确的思想引导方式,确保潜在课程的开发始终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教育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创造有力的物质条件

教学物质资源是潜在课程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也必须结合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一方面要抓好与潜在课程开发相配套的现代教学设施与基础工程的建设,力求基础设施与潜在课程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完善校园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优势,加快潜在资源开发力度,由平面发展逐步演变为立体发展,这样能够保证潜在资源开发速度与现实社会发展同步,保证课程资源始终与实际接轨。

(三)以人为本

潜在课程开发最初与最终都是作用于人,人是主体,因此在潜在课程的挖掘上要明确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只有在满足师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作用,潜在课程应具有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与学习环境的作用。在载体选择上,其形式既要满足师生的要求与愿望,又要喜闻乐见,使教师与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潜在课程的学习实践中;在形式上要多种多样,因为人的兴趣与需求是不同的,多样的形式可以供不同观念的师生个体进行选择。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潜在课程的开发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自身对潜在课程的理解与运用,将课程形式传递给学生,因此,要加大对教师教育品质、文化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进而提升潜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培养应联系实际,以现代教学观为指导思想,强化对教师高科技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为潜在课程的传授提供良好的传输媒介。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将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放在现阶段教学的重要位置,构建有利于资源开发的教学环境,使潜在课程与正规课程有效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其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匡玉秀.语文模块教学中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J].文学教育:下,2013(10).

[2]周晓燕,董国平.课程资源研究:成果、反思及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篇8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了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我们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

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

写字育人特色创建总结 篇9

写字育人特色创建总结(2012/2013)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中心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850多名学生.48名教职工,其中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26名。几年来我校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先后获得“县模范学校”、“县教科研先进集体”、“县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写字特色学校”等称号。

二、特色创建理念

写字育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师品位精彩人生,让学生拥有幸福童年,让学校成为孩子温馨的乐园。

三、特色创建思路

明理善思,提前谋划,倚仗全体,逐层推进,建立平台,奖惩分明。

四、发展目标

深入开展学生素质建设工程,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争取在省、市、县大赛中获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增厚教育的本质内涵,建爱岗敬业的师资,育多思善学的人才,成为县内质量最优、特色明显、人民高度满意的优质名校。

五、特色创建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一)确立写字特色创建的推进原则

1.全员参与和打造精品相结合。2.优化组合教育、人力资源。3.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稳妥实施,循序渐进。5.坚持师生同练

(二)统一思想,提高写字育人意识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滨海县小学学科指导意见》,让全体教师明确写字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写字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密切联系,教师们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字品就是人品,写字就是做人”已成为全体老师的共识。写好字,育好人,呼之欲出,写字特色创建工程开展如火如荼。

(三)创设浓郁的写字氛围

氛围的创设在写字特色工作开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努力让校园的每一处墙壁都说话,让全体师生都能受到环境的熏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在校园内张贴大型的写字宣传画,以“一撇一捺写好字,一生一世学做人”为主旨,喊响“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口号,还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了素质建设中的点点滴滴,教室布臵都以写字为主,墙上到处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赏心悦目,催人奋进。

(四)拟定写字特色推进工作考核方案

考核方案的制定有利于写字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把握实际,结合校情,通过领导会办、教师讨论,集众人智慧,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案,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实际。

(五)确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

我校写字考核指标是每学期都有变化,每一次考核指标的确定都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协商,本学期还专门请教教研室的专家给我们作指导,让教师通过努力一定能够达到,随着写字工作的深入开展,指标逐步提高,要求越来越严格,工作越来越规范。

(六)强化督查力度

凡练字时间,教师必须进行指导,并在辅导时写好范字,对写字姿势、握笔方法以及字的笔画、间架结构和结体等进行有序指导,要求教师注重质量,不要着力追求数量,练字时间不得完成其它的写字任务。对每天下午的30分钟和每周一节写字课进行不定时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坚持师生同练,定时验收

每周对教师的写字作业进行一次验收,公布优秀教师名单,每两

周对各班和兴趣小组的写字进行一次验收,公布合格和优秀的评价标准,公布各班的优秀人数、合格人数和不合格人数,在周前会上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要求针对合格和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合格率和优秀率必须每次都有提高。

(八)加强写字特色考核

将写字特色纳入教师业务考核方案,即在镇考核的基础上,另加15分特色考核分,根据教师写字优秀率均值和辅导学生合格率、优秀率均值分别排名,记10、9、7、5、4分,根据作业和试卷评比结果,分别记5、4、3、2分。参加兴趣小组辅导的老师,经考核合格另加2-3分。有一次不写扣0.5分,扣分不封顶。

(九)创设条件,为师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我们每周评选班级“书法之星”,“小小书法家”。对师生的优秀作品定期展示,办公室里、教室里到处是我们的作品,我们还利用机会组织全校性的书法展示,推荐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书法竞赛,让全体师生真正地播种汗水,体验快乐;付出辛劳,收获成功;臵身翰海,享受人生。

六、特色效果体现 1.增强了学校人文底蕴

提笔即是练字时,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浓郁的书法韵味。教师的备课、板书,学生的作业,字迹书写有了质的飞跃,人人会写字、人人会评字。写字,已融入我校整体工作中,成为成为全体师生必不可少的一课。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今,我校教师练字蔚然成风,教师写字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练字,使老师们尝到了甜头,许多教师在写字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增强了信心,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的提升。耕耘就是幸福,付出就是美丽,在练字中,老师们真正体验了什么是幸福。在省内书法竞赛中,我校教师频频获奖,初展风采。

3.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写字,收获最大的还是学生,通过练字,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坐姿、握笔方法,养成了认真写字、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良好习惯,综合素质有了层次上的跨越,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已经跃居全县先进行列。练字,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看到了学生可喜的变化,许多学生去掉了浮躁,改掉了顽劣,赶走了马虎,变得儒雅、礼貌、大气而充满自信和活力。真正达到了“写字〃冶性〃激趣〃育人”的良好效果。

4.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以中心小学为龙头的全镇区域性写字特色在全县大放异彩,学校被盐城市教育局命名为“写字育人特色学校”,2012年全县小学领导观摩了学校 “夏日有约”写字教学现场,得到一致好评。同年,在县教育责任制考评中获得“特色建设奖”。

上一篇:我就是女汉子作文下一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研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