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内容性质、体裁形式或其他特征, 把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 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 不仅便于图书馆员有效地管理, 更重要的是满足了读者方便寻找和借阅图书的需要。图书分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工作, 要高质量地进行图书分类, 馆员需扎实地掌握图书分类法的结构体系、编制原理、标记符号、复分表及组配方法、同类书的排列、本馆的馆藏特色等内容。在工作中常发现分类工作中一些问题和失误, 如同类的书分到了不同的类目、版本、版次分类混乱等问题。这些分类上的错误降低了图书分编质量, 对书目数据库维护、图书正常流通以及读者的检索等都带来了较大的麻烦。笔者总结了图书编目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供同行交流。

1. 图书分类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准确与一致是图书分类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质量要求。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 图书分类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一致或有分歧甚至分类错误等多种问题, 常见问题如下:

1.1 分类体系不同造成的不一致性问题

目前《中图法》还没有作为强制标准在各个图书馆使用,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均为国内一些图书馆使用。而且不同的图书馆在使用《中图法》时, 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分编的连续性, 制定相应的细则, 自行确定一些对该馆比较重要的类目。同时, 《中图法》历经5版, 图书馆在不同时期所分图书必然使用不同的版本, 这样就造成分类不一致。由于上述原因, 分类编目数据的一致性比较差, 很难直接为不同的图书馆所共享。

1.2 对复分表的使用上不一致造成的不一致性问题

中图法编成的各种复分表, 是中图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能够简化类表, 节省类表篇幅, 使类目体系变得更加系统、简明, 增加类表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各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使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有的使用复分表, 有的不使用复分表就造成了分类不一致。如丛书的分法五花八门, 有的将丛书整套分在一起, 有的按其学科内容、性质分在不同类目;有的丛书后面加上复分号“-51”, 有的则不加。

1.3 分类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图书分类流程进行分类造成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 有些分类人员不按流程工作, 查重不到位, 不查重;或单凭脑子印象, 想当然;或对中图法类目涵义理解不透;或审核制度不健全等, 就出现了同书异人、同书异号、丛书、多卷书不能归人一处的现象。

1.4 在版编目数据造成的分类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各出版社逐步在图书版权页上标出分类号开始, 同时本世纪初出现了各种编目数据库, 图书分类人员开始依靠在版编目数据和套录数据库进行分类。虽然图书在版编目的出现, 给分类工作带来不少便利, 但是目前在版编目的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数据并不完全正确, 这就造成了图书分类错误和不一致。

1.5 专业人员知识水平和责任心低造成的分类问题

在图书分类工作中, 由于工作人员本身的知识所限, 对于图书的分类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图书分类理论的要求和标准, 不熟悉图书分类法中的互见、参见、分类号的组配与轮排等方法, 因此, 实际给出的分类号显得简短、肤浅, 不能充分地揭示出图书的内容特征;其次, 图书分类人员由于工作中粗心大意也是造成图书分类错误的原因之一, 例如字母打错, 数字次序颠倒, 漏打一个字或者小数点。

1.6 图书外包服务造成的分类问题

近年来, 为了迎接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各高校大量采购图书资料。在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图书馆采取了由书商提供外包服务, 例如即送书、提供分类编目数据、贴条形码和磁条、打印书标和盖馆藏章等的服务, 同时通过光盘套录、网络下载以及联机编目等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共享编目数据。因此, 外服人员的责任心和对各馆藏特点缺乏了解, 导致这些数据中的错误不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2. 改进图书分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统一分类体系, 编制适宜的分类细则

要提高图书分类工作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图书分类工作中出现的差错, 不同的图书馆应该统一使用权威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并根据分类法原则, 制定并规范适应本馆的分类细则, 作为本馆分类和处理图书资料的统一依据。同时, 随着《中图法》的不断修订, 不可避免地造成图书分类前后的不一致, 因此要非常注意图书的改编工作, 要根据各馆实际情况制订改编计划, 确保图书的改编质量, 避免在本馆出现同一本书类号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2.2 制定图书分类细则, 使分类工作规范化

首先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规模及藏书特点制定出适合本馆的分类章程, 使分类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图书分类细则应具体到:分类工作程序、文献分类的总要求、各种主题形式、各种编制体例、各学科文献分类的规则、同类书区分方法、索书号的编制方法等。同时, 需对细分、略分的类目, 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使用做出明确说明, 形成一套规章制度。其次, 图书分类人员定期研究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 探讨解决方法, 达成共识并记录在册, 方便大家遵守, 避免同一问题重复出现, 也避免因人而异造成的分类不一致。

2.3 严格控制图书分类工作流程

图书分类工作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 每一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处理情况直接影响到分类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求分类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查重、主题分析、归类等分类流程进行分类, 每一环节缺一不可。其中, 查看工作非常重要, 编目人员进行查重时, 应将检索范围适当放宽, 用ISBN号、题名、责任者、丛书名、主题词、出版社等多种途径进行检索查重, 提高查全率与查准率, 避免错检漏检, 避免人为造成“同书异号”和“异书同号”现象的出现, 以保证分类质量。

2.4 健全在版编目体系

需要建立一个系统而稳定的编目管理体系, 制定实施CIP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步骤。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在版编目管理体系, 确保CIP有序进行。另外, 还需加强校对工作, 避免印刷错误, 加强出版社和图书馆分类人员的协作, 提高CIP制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CIP国家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保障图书在版编目的顺利实施和有序、健康发展。

2.5 提高图书分类人员素质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兴学科、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具有综合分化、复杂多样、专深新颖, 使图书分类人员面临着新的高度和难度[5]。因此, 需要图书分类人员具有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 能够在知识上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增强辨类、析类等方面的能力。熟练地运用图书分类法及相关资料来解决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应遵循图书分类法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 分类人员应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严格遵守分类工作程序和分类标准, 努力使图书分类准确、一致。

摘要:结合工作经验及体会, 分析了图书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图书,分类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国斌.当前图书分类实践的若干突出问题.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7.4, 68-69

[2] 白国应.正确处理图书分类问题的十大关系.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0.1, 14-17

[3] 周秀芳.浅析图书分类不一致的现象及解决办法.科技信息, 2008.7, 285

[4] 王玉兰.当前图书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 2008.32, 196

[5] 李艳芳.图书分类工作若干问题的探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20, 150

上一篇:新形势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下一篇:基于易班优课课群党建创新路径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优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