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篇1

俞士汶

关键词:语言信息处理、现代汉语、词类、语法功能

一.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 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 经过几年的研究, 提出了一个服务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并将五万多条的词语实际进行了归类, 与此同时还按类详细描述了每个词语的多种语法属性, 初步建成了“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 另外对数十万字的语料进行了切分和词性标注。这就又进一步检验了词类划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达到如此规模和如此深度的汉语语言工程实践可能是罕见的。

本文介绍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分类的理论基础, 并以若干词类为例详细介绍具体的划类准则。

现代汉语的词分为以下18个基本词类, 括号中的拉丁字母是各类词的代码。

名词(n), 时间词(t), 处所词(s), 方位词(f), 数词(m), 量词(q), 区别词(b), 代词(r), 动词(v), 形容词(a), 状态词(z), 副词(d), 介词(p), 连词(c), 助词(u), 语气词(y), 拟声词(o), 叹词(e)。

这些基本词类可以合并为较大的词类。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统称为体词, 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统称为谓词。有一部分代词属于体词, 另一部分代词属于谓词。体词、谓词、区别词和副词又合称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为虚词。实词与虚词是汉语的两大词类。此外还有拟声词与叹词, 它们游离于这两大词类之外。

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规技术要求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配备一部电子词典。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 可以认为作为电子词典的登录项的语言单位是“词”。其中大部分肯定是语言学家认同的词, 这也就是暗示了其中还有一部分不能看作“词”。从计算机处理实际文本的需要出发,从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的角度考虑,词典中另外包含了以下7类语言成分: 前接成分(h): 阿, 老, 非, 超, 单 后接成分(k): 儿, 子, 性, 员, 器 语素字(g): 民, 衣, 失, 遥, 郝 非语素字(x): 鸳, 枇, 蚣

成语(i): 按部就班, 八拜之交习用语(l): 总而言之, 由此可见 简称略语(j): 三好, 全总

前4类是比“词”更小的单位,不成词。这些成分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电子词典的规模允许,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些成分全部收入。后3类是比“词”更大的单位, 词典中只能收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的。本文将电子词典中登录的各种语言成分笼统地叫做“词语”。

以下行文中的“词类”是就前面的18个基本词类而言的, 有时也讨论上述后7类语言成分。

二.词语分类的理论基础 2.1 分类的目的与依据

为了进行语法研究与信息处理, 需要把语法功能相同的或者相近的词归成一类。这里包含两项工作。一项是要针对汉语词语的全集, 按照某种标准, 建立一个分类体系。第一章所介绍的就是面向信息处理的一种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另一项工作是决定该全集中的每一个词语究竟属于哪一个词类, 这项工作可以叫“归类”, 不过人们习惯上也在“归类”的意义上使用“分类”这个术语。

如果面向人的语言研究,词语分类尚不十分迫切的话,那么面向计算机的语言研究, 词语的语法分类及其代码化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词语分类实际上是将最重要的语法知识与语法规则条理化, 从而为自然语言的分析与生成提供最重要的线索。

划分词类的本质根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所谓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指:(1)和某个或某类词语组合的能力;(2)在句法结构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例如, 考察具有如下语法功能的词。

a.可以用作主谓结构中的谓语,但不能带真宾语。如“个子高,教室安静”中的“高, 安静”是谓语。象“高三公分, 安静了两天” 中的数量短语 “三公分,两天”是准宾语,而不是真宾语。

b.可以受“很”一类程度副词修饰,如“很高,挺安静,特别雄伟”。

c.可以作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如“洗干净,捆得结实”中的“干净、结实”是补语。d.直接或加“地”后作状中结构中的状语, 如“迅速提高, 安全地转移”中的“迅速、安全”是状语。

e.直接或加“的”后作定中结构中的定语, 如“漂亮小姐, 挺拔的山峰”中的“漂亮、挺拔”是定语。

f.可以用 a +“不”+ a 的形式提问,如“硬不硬,痛苦不痛苦”。g.后可接语气词“着呢”,如“美着呢,痛快着呢”。

可将这样的词归成一类, 起个名字叫“形容词”, 并用一个代码“a”表示。这样, 如果判明了一个词具有上述功能, 则可以将它归入形容词;反之, 如果能从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查得某个词的词类代码是“a”, 则知它很可能具有上述语法功能, 除非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对其中某些词的某些语法功能另有更准确的描述。

参照上述语法功能, 可以将形容词同其它词类区分开。如名词不具备上述功能中的b,c, d, f, g, 一般地说,也不具备功能a。同时名词的语法功能中也有一些是形容词所不具备的。划分汉语词类的本质依据就是这些语法功能的异同。

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意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这与划分词类的目的是紧密相关的, 因为表示同类概念的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一定相同。例如,“战争”与“打仗”指的是同一个概念, 可是“战争”是名词, “打仗”是动词。汉语不象印欧语那样有丰富的形态, 也不能根据形态给汉语的词语分类。在第1章描述的分类体系中,有一些词类(如代词、数词、拟声词和叹词), 不是严格根据它们的语法功能分布划分出来的。这种情况不会给词类划分理论造成困难。以代词为例, 它是根据一个词是否具有指代功能划分出来的, 这实际上是语义范畴的功能。如果严格按功能划分, 不妨细分为体词性代词(过去叫代名词)和谓词性代词。现在仍将它们归入一类, 是为了同传统的说法衔接,同时也适合信息处理的需要。

2.2 关于分类问题的若干说明

2.2.1 词的同一性问题 虽然说划分词类不是依据意义, 但是需要认识到, 划分词类只能在确定了词的同一性的基础上进行。所谓同一性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词形相同的若干个词应该算同一个词还是应该算不同的词。书面汉语的同形词限定为汉字相同的词, 也可以直接叫做同字词。同字词又可分为同字异音词与同字同音词。如“好人好事”中的“好”与“好管闲事”的“好”是同字异音词, 而“很好”与“好狠”中的“好”却是同字同音词。同字异音词当然是不同的词。因此, 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对象是同字同音词。

例1 门上挂着一把锁。

例2 请把门锁好。例1与例2中的两个“锁”的意义区别很明显, 并且语法功能也有明显的不同, 因而有理由说它们是不同的两个词, 一个属名词, 另一个属动词。

例3 村里死了一口猪。

例4 这个办法很死。

例3中的“死”是失去生命的意思,可以带体词性宾语, 例4中的“死”是呆板、不灵活的意思, 可以受“很”一类程度副词修饰。如果认为“失去生命”与“不灵活”就是不同的意思, 那就可以认为例3与例4中的两个“死”是不同的词,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如果认为“不灵活”的意思是由“失去生命”的意思引申出来的,把例3与例4的两个“死”看成同一个词,这时就需要把有关“死”的种种语法功能合在一起, 由此来确定“死”的词类, 采取这种观点, “死”兼属动词和形容词这两类词。不过, 对于计算机来说, 在句法分析的范围内, 只要能在电子词典中查到“锁”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死”既是动词又是形容词就达到要求了。至于分属名词与动词的“锁”, 分属动词与形容词的“死”是两个不同的词还是同一词兼属不同词类的区别就不那么重要了。2.2.2 各类词的划类准则

既然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 那么在确定各类词的分类标准时, 是否都要列举各类词的全部语法功能呢? 这是不必要的, 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全部语法功能中当然也包括了这一类词与其它类词的某些相同的语法功能, 而这些相同的语法功能对划分词类是没有作用的。划分词类时必须注意不同词类之间那些互相有区别的特征, 即各个词类的语法特点。在进行将具体的一个词划归某个词类的实际操作时, 检验该词是否具备该类词的全部语法特点往往也是不容易的, 通常只要抓住最重要的语法特点即可。

例如,2.1节列举了形容词的各种语法功能(当然还不是全部), 其中象“做定语”这样的功能就算不上是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因为名词、动词同样可以做定语。形容词的划类准则可以选这样两条: 1.可以作谓语但不带真宾语;2.可以被“很”修饰。

选择分类标准的原则应当是由此建立起来的词类, 其所属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 同时跟别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划类标准也不是绝对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若选择的划类标准不同, 建立的词语分类体系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类的词之间必须要有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 但不是说不同类的词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 后面都可以接“了”及趋向动词“起来”, 就是它们共同的语法功能。如果以这些共同的语法功能作为划类标准, 则可以将动词与形容词(还包括状态词)合并为一个更大的类, 即谓词。2.2.3 典型性问题

在一个确定的分类体系中, 同类的词有共同的语法功能,但不等于说,同类的词的语法功能完全相同。对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 实际可行的、有价值的分类只能做到把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词归在一起。这样一来,同类的词,有些是典型的, 符合分类的全部标准或最重要的标准,有些是不典型的,只符合其中一部分标准。例如, “苹果、水泥、勇气、心胸”都是名词,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能做句子的主语与宾语,不受副词修饰。一般地说,名词可以受数量词修饰, 不过量词的类型又有差别。如修饰“苹果”的数量结构中的量词可以是个体量词、度量词、容器量词与种类量词等, 与“水泥”搭配的就没有个体量词, 与“勇气”搭配的只有种类量词和不定量词,而“心胸”却不能受任何数量结构或数词修饰。

在列举各个词类的划类准则时,应尽可能地把那些重要的列在前面。当判断一个具体的词是否属于某个词类时, 就可以看它是否符合这些判断标准。越符合多项标准或者前面的标准, 越是该类典型的词。反之, 虽将一个词划入了该类, 但它只符合少数几项标准或者只符合较后面的标准, 那么这个词在该类中就不是典型的。这也是语言现象的模糊性的一种表现。

2.3 词语的兼类

在“2.2.1词的同一性问题”中已经涉及了词的兼类, 这里更集中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词的兼类指的是如果同字同音同义的同一个词具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则认为这个词兼属不同的词类,简称兼类。

兼类问题可用表征形容词与动词关系的图1来说明。

图1.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

在图1中,左边的圆代表形容词的集合,右边的圆代表动词的集合。这两个圆不相重合部分分别用a,v表示,相重合的阴影部分用$表示。形容词与动词虽然都是谓词,但它们有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如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且不能带真宾语,而动词或者不能受“很”修饰或者能带真宾语。根据这些语法特点,可以把绝大部分形容词与动词区分开来。但是,汉语中确实有一些词处于两个圆重合的阴影部分, 如“端正,巩固,方便,壮大,繁荣,丰富”等,这些词既具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并且看不出它们作为形容词或者作为动词,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因此,本研究报告认为这些词兼属形容词与动词。

前面已经提到,划类标准有一定的相对性。仍以图1为例,关于a,v,$可以有以下4种处理意见。

(一)将a,v,$各自处理成独立的类,这就需要为$起个合适的名字。本研究报告维持已经划定了的18个基本词类的稳定性,不主张这样做。

(二)将阴影部分$与a合并,形容词的集合就是左边的完整的圆。动词的集合只剩下v, 动词集合内的各个元素间语法功能的一致性就加大了。

(三)与(二)反过来,将$与v合并。动词的集合就是右边的完整的圆。形容词的集合只剩下了a。

(四)a为形容词, v为动词, $为兼类,既是形容词的子集,又是动词的子集。反映在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中就是将同一个词如“端正,巩固,方便„„”区分成两个登录项(即词语), 分别归入形容词与动词。

如果将a,v,$抽象为任意两个不同的词类及它们的交集,那么在以上4种处理意见中,究竟哪一种更妥当一些呢? 这不能一概而论。对形容词与动词的交集中的 “端正, 巩固, 方便„„”这些词,本研究报告采用了第4种处理意见,但不等于说,对其它词类也一律这么办。在划分词类中, 应当确立这样一条原则, 即在整个词类系统中,只有少数词是兼类的。这条原则同样适合电子词典的开发, 因为坚持这个原则可以保证词典的冗余度小。与“端正,巩固,方便„„”这些词相似,象“研究,教育,批评,建设,团结”这一类兼有动词与名词的功能,但这类词在动词中的比重较大,本技术报告不将它们看作兼类,只将它们划归动词,是动词的一个特殊的子类,叫“名动词”,在电子词典中有关这些动词的名词特性另列专门的语法属性字段加以描述。

关于种种兼类现象,本技术报告在第3章“各类词的划分方法及有关说明”中将具体介绍。前面已经指出“一把锁”中的指物的“锁”与“锁门”中的指行为动作的“锁”是两个不同的词,在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中,在名词“锁”的记录中需指明还有一个同字同音的动词“锁”, 同样在动词“锁”记录中也需要指明另有一个同字同音的名词的“锁”。

三.划类准则例解

应该首先区分汉语中的实词与虚词,继之区分实词中的体词与谓词, 然后再逐一说明各个基本词语类别的划分准则。限于篇幅, 这里只能选择若干词类作为例子加以介绍。

名词是最重要的一类体词。大多数语法论著认为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是名词的子类。本文介绍的分类体系将它们处理成与名词平行的类,下面只以时间词与方位词为例。在谓词中, 本文只介绍从形容词中分化出来的状态词。本文还介绍了实词中的区别词。对于虚词, 本文只选了介词。另外,对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也作了说明。

3.1 时间词

(1)时间词是从名词中分化出来的一类体词,如“昨天,现在,今后, 宋朝”等。(2)时间词能做“在”、“到”和“等到”的宾语。

(3)时间词可用“什么时候”、“这(个)时候”或“那(个)时候”提问或指代。

(4)普通时间词可以作状语,且作状语时无需加“地”,也不能加“地”。如“我昨天看了电影”。专有时间词,象“宋朝”,不能单独作状语。(5)时间词都表示时间。但语义与时间有关的词不一定是时间词。如“时间、时候、功夫” 是名词(虽然可以说:“时间到了”但不能说“在时间”或“等到时间”), “已经,刚,忽然”是副词,“半天,三年”是数量词(组)。

(6)时间词通常表示“时点”, 即时间的位置或早晚,当然,这里说的“时点”并不是数学中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而表示“时量”(即时间的长短)的,都可以划为数量词或数量短语(一会儿,三年,两个钟头)。

3.2 方位词

(1)方位词的数量有限。单纯方位词包括“上,下,前,后,里,外,内,中,左,右,东,西,南,北”等, 象“本世纪初,五月底,近年来,十年间”中的“初,底,来,间”也可划归方位词。合成方位词是由单纯方位词前接或后接其它成分构成的, 如“上边,下面,前头,东边,之下,之间,以前,以后,以来”等。

(2)一部分合成方位词可以单独充任主语或宾语。单纯方位词与另一部分合成方位词通常只能附着于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数量词等体词性成分之后构成方位短语,如“桌子上,今年之内,长江以北,三年以来”, 才能充任句子成分。但在对举的条件下, 单纯方位词也可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前怕狼,后怕虎”。(3)方位短语通常表示空间、时间的相对方位。方位短语中前面的体词性成分就是相对方位的参照点。方位词即使单独使用,也是要有参照点的,只不过参照点没有明显出现罢了, 这时从上下文一定可以判定参照点,在对话的环境中,通常以说话人的时空位置为参照点。

(4)使用频率很高的“上,下,中”有时不表示实在的方位,有引申的意义。如“理论上”、“思想上”表示方面,“在老师指导下”、“在同学们帮助下”表示条件,“在知识分子中”、“在农村人口中”表示范围。

(5)多数方位词附着在体词性成分之后, 有些方位词也可附着于谓词性成分之后, 如“在老师指导下”、“发展中”、“睡觉之前”。

(6)表示处所的合成方位词可以受副词“最”修饰, 如“最上头,最东面,最后边”。

(7)表示时间或处所的一部分合成方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如“以后去拜望您”,“咱们里面谈”。

3.3 区别词

(1)区别词是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边出现的粘着词, 主要用作定语。

(2)有一部分区别词过去可能认为是名词,如“金,银,雌,雄,男,女,慢性,微型”等。但这些词都不能独立作主语、宾语。

应该注意,“慢性”是区别词,“酸性,弹性”是名词, 因为可以说“带酸性, 弹性很大”。(3)有一部分区别词过去可能认为是形容词, 如“初级,高等,大型,公共”等,但这些词不能作谓语,也不能受“很”、“不”修饰。

应该注意,“初级,高等”是区别词, “低级,高级”是形容词。

(4)在一定条件下,如在包含对举格式的句子里,区别词也可以做主语和宾语,如“不分男女”,“急性、慢性都不好治”,“彩色比黑白贵”。某些区别词能够代替名词,如“无轨”可替代“无轨电车”。区别词后接“的”构成的结构是体词性的,可以作主语与宾语。(5)一部分区别词,如“共同,局部,自动”兼副词。

(6)从意义上看,区别词表示的是一种分类标准,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例如: 男-女, 金-银, 国营-私营, 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但是意义上成对或成组的词并不一定都属于一类, 例如“相对-绝对”是成对的,“相对”是区别词, 而“绝对”却是形容词。“初级-中级-高级”是成组的, 但其中“初级”和“中级”是区别词,“高级”是形容词。

按照现在的划分方法,区别词与名词之间、区别词与形容词之间是不会有兼类现象的。

3.4 状态词

(1)状态词可以看作是从形容词中分化出来的一类谓词。(2)状态词没有单字词,通常是二字词,三字词或四字词。

(3)状态词是不能受“很”修饰的,如“雪白,泪汪汪,满满当当”这些词不能受“很”修饰。(4)绝大多数状态词是不能受“不”修饰的, 如“笔直,白茫茫,灰不溜秋”。

(5)状态词能作谓语, 但不能带宾语及补语。状态词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作述补结构中的补语。

(6)一些双音节形容词有几种变化形态,是作为状态词使用的,在实际的语料中也可以直接标注为状态词。如“孤单单,亮堂堂,平平常常,慌里慌张”分别是由 “孤单,亮堂,平常,慌张”变化来的,它们不能都收入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但词典中也收了少量这样的词作为样例。

至于单音节形容词,有的可以重叠。但重叠后的形容词,有的是副词,如:“紧紧”,有的必须加“的”才能成为状态词,如“甜甜的,扁扁的”。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只在形容词库中注明这种变化的形式。(7)二个字的状态词只能有ABAB的重叠形式, 重叠后仍是状态词。状态词没有AABB的重叠形式。

(8)状态词不会同其它基本词类发生兼类问题。

3.5 介词

(1)介词是虚词, 介词一定要和后面的宾语(可以是体词性的, 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构成介词结构才可以在句法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被,从,对于,关于”等是典型的介词。

(2)由于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动词演变来的, 大部分介词还保留了动词的用法。以下列举的“在,到,给,跟,比”五个词在下面左边各句中是动词,在右边各词中是介词: 这本书在桌子上 在桌子上写字

列车到北京了 到北京聚会

他给过一支笔 给我了解一下

别老跟着我 你跟他说过了吗

咱们不妨比一比 他比我高

作为动词可以单说, 可以单独作谓语(“在,到”), 可以带“着,了,过”(“给,跟”), 可以有形态变化(“比”)。作为介词不能单说, 不能单独作谓语,不能后接“着,了,过”,不能有形态变化。即使组成介词结构后,一般也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作状语或补语,即自由的短语结构中除介词结构外一定要有另外的谓语。

(3)“跟,和,同”是介词,又是连词。在下边左边各句中它们是连词,在右边各句中是介词。

水仙跟腊梅都开了 我(常)跟他借钱

小李和小王都是大学生 小李(不)和小王讨论问题

老师同学生一块儿去了 他的脸色(简直)同纸一样白

“跟,和,同”这3个词是介词还是连词的判别条件可归纳为:如果这些词的前后成分不能互换位置或者在这些词的前面可以有修饰成分, 则这些词是介词。如果这些词的前后成分可以互换位置即互换位置后句子的意思不变并且在这些词的前面不能有修饰成分, 则这些词是连词。另外, 还有一个形式特征可用于区分文本中的介词与连词, 作为介词的“跟,和,同”总是前置的, 因此可以在句首出现,而作为连词它们总是中置的,是不会在句首出现的。(4)“在,到,给”兼属动词与介词,在以下结构中, 他住在北京

已经送到家里

送给他一本书

本项研究认为这里的“在”是介词, 介词结构“在北京”是“住”的补语。“他住在北京”可以变换为“他在北京住”,意思不变。“到”是趋向动词, 是动词“送”的补语,在“送”与“到”之间可以加“得/不”,“送到”之后可以加“了”。“给”也是动词,“送给”也是述补结构,“送给”之后可以加“了”。(5)以下结构: 走向胜利

来自全国各地

发源于青海

乘以一百

都可以看作是动词“走, 来, 发源, 乘”后面接一个作补语的介词短语。但这些结构都受到文言残留的影响。其中“走向,来自,乘以”在现代汉语中, 特别是在信息处理系统中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动词是最方便的了。3.6 前接成分

(1)接在语素或词的前面构成合成词的一种构词成分, 这样构成的合成词, 有的已作为一个词收入汉语语法信息词典, 但多数未被收入电子词典。

(2)典型的前接成分有 “阿,老,第,初”。“第”与“初”已作为前助数词归入了数词。因此,只剩下了“阿”和“老”。若“阿爸,阿妈,老鼠”已作为词收入了词典,构词法认为它们是由前缀“阿”和“老”与一个实语素结合而成的合成词。不过从句法分析的角度, 可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不再细分。若“阿叔,阿婶,老张,老九”这些词未被收入词典, 则可看成是由前接成分“阿”和“老”与一个语素组合而成的。

(3)新兴的前接成分很多, 它们可能与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类中的词同形, 如“反,超,过,无”兼动词, “小”兼形容词, “不”兼副词。(4)前接成分与区别词不应有相交部分。

3.7 后接成分

(1)接在语素或词的后面构成合成词的一种构词成分, 这样构成的合成词, 有的已作为一个词收入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但多数未被收入电子词典。

(2)典型的后接成分有“子,头,们,儿”等。若“儿子,木头,人们,花儿”已作为一个词收入汉语语法信息词典, 构词法认为其中的“子,头,们,儿”是后缀,不过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则可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 不再细分。象“帽子,画儿,狗腿子,石头,砖头,朋友们,蝈蝈儿”这些词,若词典未收,则可以把他们看作是由一个语素加上一个后接成分组成的。作为后接成分的“子,们,头,儿”读轻声, “儿”不单成音节。象“电子,中子,弹子,鸡子”中的“子”读第3声,不读轻声, 不算后接成分。“头”作为后接成分, 读轻声, 如“馒头”。“子弹头”中的“头”读第2声, 就不算后接成分。

(3)新兴的后接成分很多,如“性,论,观,率,界,炎,学,家,员,化”等。其中多数兼属名词,如“性,家”等,也有兼属动词的如“论,化”等。(4)“的,地,得,着,了,过”已划归助词。语言学深入研究了词缀“的”与助词“的”的区分, 从信息处理角度只把“的”处理成助词较为简单。

助词与后接成分不应有重叠部分。

(5)“省,市,县,村,镇,部,司,局,处,军,团,排,班,系,所”等词划归名词, 可兼用作后接成分,但不再划入后接成分。

3.8 语素字与非语素字

(1)除已作为单字词收入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以外, 所有汉字(GB2312—80的6763个汉字范围以内的)均收入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其中一类是语素, 另一类不是语素。

(2)“柿,遥,抒”是语素字的例子。“柿”是名词词根, “遥”是形容词词根, “抒”是动词词根。“箱,带”等是名词词根, 不过“箱”也是量词, “带”又是动词。(3)“琵,琶,匍,匐”是非语素字的例子。“琵琶,匍匐”才是语素。

(4)凡不能单独成词而又可作为中国人姓氏的字皆划归“语素字”, 如“俞, 郝”。

(5)区别语素字与非语素字同古汉语知识关系甚大。本研究报告只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翡翠、鸳鸯、鹌鹑”各是一个语素,而“翡,翠,鸳,鸯,鹌,鹑”都是非语素字。(6)标点符号另作一类研究。

(7)现代汉语文章中还夹杂了不少外文字, 阿拉伯数字等字符。这些单个的字符都可以看作非语素字。不过,它们的数量有限, 机器内部的代码与汉字又能区分得开,可以不收入汉语语法信息词典。

四.结束语

本文是依据笔者的一份研究报告《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改写的, 相对于原报告, 篇幅大大压缩了。本文大体上保留了原报告的体系、理论基础部分的原貌, 只是第3部分只能选择若干类其它语法论著较少论及的类别加以阐述该研究报告所遵循的划类准则。这样难免有不平衡的感觉。

在研究报告中, 笔者已对有关的指导者、支持者致以谢意,也列出了参考文献,这里不再赘述。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篇2

语义角度的关联词语分类:

1.说明因果类。所谓说明因果句就是对客观世界中的因果关系做以阐释的句子。它主要有三种格式:1.因为A,所以B例如:

a.因为上一次班会是学委主持的,所以今天我来向他取取经。

2.推论因果类。推论因果句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推断由此产生的结或是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该类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既然A,那么B例如:

b.他说,既然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那么家人有难就不能袖手旁观。

(二)B可见A

在这种形式当中,原因在前面,而结论在后面,把A作为依据,将其推理之后得出B,这其中带有对前文进行总结的意思。

例如:

c.“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见抱负对一个军人来说何其重要。

这种格式还可以使用“由此可见”、“由此可知”、“由此看来”等等。

3.醒悟因果类。“难怪”一词在《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释义是:“副词,表醒悟,(明白原因,不再觉

得奇怪)。这里的‘难’有不该的意思,用‘难怪’的小句前后一般情况下都有说明真相的小句。”醒悟因果句主要为以下格式:

难怪A,原来B

这种格式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强调原因。例如:

d.难怪我没收到你短信,原来我电话没电了。

综上所述: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可分三类:说明因果类、推论因果类和醒悟因果类。

说明因果类关联词语主要有:由于、因为、为了、因而、因此、于是、才、就、则、以致、以至于、致使、所以、之所以…是因、就因为、正是由于……

推论因果类关联词语主要有:既然、那么、就、可见、由此可见……

醒悟因果类关联词语主要有:难怪、原来、怪不得……

二、词性角度

(一)连词。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主要有:因为、所以、、因此、既然、那么、、以致、以至于、可见等等

例如:

e.这段时间我们班由于换了班主任,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升。

(二)副词。表因果关系的副词主要有:就、才、则、、原来、怪不得、结果……

表因果关系的副词大多都不是“专职的”,使用频率也远不如连词高,因此它们所表示的语义相对来说也都比较概括。例如:

f.还有一个星期就期末考试了,我才想起来复习。

(三)介词。表因果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因为、由于、为了……

g.为了家族的荣誉,也为了我以后的发展,这次我必须全力以赴。

(四)短语和超词。表因果关系的短语和超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正因为/就因为/正是因为、正是由于、之所以、由此可见/由此看来/由此得出结论……这些词本身都不是一个词。其中一部分是短语,如“之所以”等,这些词大多数是人们的日常用语;另一部分则是语法单位以外的超词形式。

h.语文老师之所以如此受学生欢迎,除了他过硬的专业知识外,亲和力和热情也是重要原因。

i.他这次演讲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原因在于他平时的刻苦努力和认真钻研。

三、分类考察其使用位置和连接能力

通过对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与所连接的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它主要分为前置和后置两种类型。

(一)前置。前置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如下几个:因为、由于、为了、既然、难怪、正因为/正是因为、正是由于、之所以、怪不得等等。

j.因为上大学以后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就比较少,所以对于我现在的想法他们不是很了解。

(二)后置。后置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如下几种:因为、原来、怪不得、结果、因此、所以、于是、以致、以至于、致使、那么、可见、就、才、则、由此得出结论……

k.原定本周二要开的表彰大会,由于校长临时有事,将时间改到本周五。

l.你这么一说,我才真正体会到他的不容易,怪不得大家都那么佩服他。

摘要:目前,语言界对于关联词语的分析随处可见,很多人还将其和单句、复句、句群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和分析。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广泛,前人已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这一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但是,在众多关于此项目的研究之中,将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作为关联词语的一个分支进行探讨的先例尚是少数,即便能找到相关材料,大部分也都不够详尽全面,缺乏系统性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因果关系,关联词语,分类

参考文献

[1]戴木金,黄江海.关联词语词典[M].四川辞书出版,1988年.

[2]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开明书店,1952.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孟田.关联词语例释[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6.

[7]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篇3

【关键词】敬称词语 谦称词语 中西文化

在任何语言中,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的形成和发展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并受到文化的影响。英汉语也毫无例外。在比较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时,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追溯到它们的来源。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日常活动和交际中的不同习俗和传统能够反映出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意识。英汉语中很多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的联系都是互通的,它们非常类似或部分相同,但是更大数量的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却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联系。

一、英汉语对于称呼用语的不同认识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中国人的称呼方式也受到了这一背景的极大的影响,因此,汉语社会的称呼比英语社会的称呼要复杂许多。当面见官员时,他们不仅用敬称词语来称呼官员,借以抬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而且用谦称词语来称呼他们自己,表示自己的屈服。这类敬称词语如上至称呼皇帝为“天子”,“万岁”,“万岁爷”,“圣上”,“圣驾”,“陛下”等下至称呼皇帝以下的王公大臣们为诸如“老爷”,“大人”等等。这样的谦称词语,比如说:“小民”,“草民”,“奴婢”,“奴才”等等。不仅普通老百姓对官员充满憎恶和惧怕,职位低的官员也同样惧怕比他官儿大的官员。在封建统治下,社会级别低的人是禁止冒犯社会级别高的人的。因此官位低的人见到官儿比他大的人都会很小心,并且通常会对官儿大的人阿谀奉承。反映在称呼上,比如这样的一些谦称词语“在下”,“下官”,“卑职”,“微臣”等等。实际上,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也通常会用谦称词语来指自己,以此来愚弄人民的信任和尊敬。比如说:“孤”,“寡人”,“哀家”等。

汉文化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被预示为长幼有序。中国人在社交中,往往将对家庭成员的称呼延伸到对一般人的称呼以示尊重。根据社会交际社团中的交际对象的年龄,在汉语的语境下,中国人倾向于称呼陌生的男性为“大爷”、“大伯”、“叔叔”、“大哥”等;称呼女性为“奶奶”、“大妈”、“阿姨”、“大娘”、“大姐”等。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这样的称谓通常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他们强调的是个体的意愿、自由、价值和创造性。在英语社会,人们没有复杂的等级观念,也没有名分上、职位上的区分,人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所以对于中国人很普通的称呼“叔叔”,“阿姨”,“解放军叔叔”,“护士阿姨”等等,他们会感觉很困惑。在我们与英美人士交往中,注意不要对他们使用和汉语相同的称呼,即不应把母语的称呼原则用于目的语中,引起语用负迁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汉文化中推崇尊敬长者,长者为尊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汉语中,“老”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和聪明才智的代名词,它是一个敬称词。因此如果你认识的人比你年龄大,你可以称呼他为“老……”。称呼比自己年长很多的人为“老人家”是很普遍的。而在英语文化中,这一点是决然不同的。英美人士是不愿被看做“老”的,他们甚至讨厌这个用词。在英美文化中,“老”通常暗含的意思是废物和无用。在英美等国家,年龄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人们通常避免用“old”一词来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于是人们费尽心机借用其他委婉用词来表示“老年”、“老人”这一概念,如:the advanced in age,the mature,the longer living,seasoned man,of a certain age,no longer very young等等。

二、英汉语对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的不同认识

礼貌原则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 在1983年提出的,它指的是语言中的谦虚和尊敬的言语行为。谦虚准则是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Leech认为,人们彼此间交谈,首先重视是否礼貌、得体;人们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主要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从汉朝就非常讲究礼俗,尊奉的是“礼多人不怪”。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中国人有很多行为准则,这些标准直接体现在他们的用词上,对词汇的使用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汉语的词汇系统里,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是能够代表社会身份指示的一类重要词汇,其本身也是很复杂的。在交际情境中,汉语的说话者当他们在指交际同伴以及与这些交际同伴相关的人或事物时,他们通常会采用敬称词语;而当他们谈及自身或和他们相关的人或事时,通常会使用谦称词语。这样的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在汉语中是不胜枚举的,通过这样的一些用词,说话人可以直接地(敬称词语)或间接地(谦称词语)表达对听话人的礼貌和尊重。

汉语中很多的敬称词语,可以分别由以下词头构词。比如:对于“高”,就有“高见、高就、高龄、高堂、高足”等;对于“贵”,就有“贵姓、贵国、贵恙、贵子、贵庚”等;对于“令”,就有“令爱/令媛/令千金、令郎/令公子、令亲、令尊、令堂、令兄”等;对于“尊”,就有“尊亲、尊府、尊驾、尊夫人”等等。而表谦称的词头也很多,如“敝”,就有“敝处、敝国、敝人、敝校、敝意”等;如“拙”,就有“拙笔、拙见、拙作”等;如“寒”,有“寒舍”;指自己,根据不同的身份和性别,可以有“在下、小人、小女、草民、奴才、奴婢、奴家”等等。汉语里称呼自己的家里人,也有很多谦称的用词,如“小儿、小女、内人,内子、犬子、拙夫、拙荆、贱内”等。上文中提到的表敬称的词头“老”这个字,也可以当做谦称词语的词头,如:“老朽、老夫、老汉、老衲、老身”等等。而在英语中,英语国家人士则非常强调真诚地、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们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掩盖什么或隐藏什么。

礼貌原则指导下的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即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和东方群体取向之文化差異导致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中的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与汉语比起来要少很多。汉语中这些词大量出现是因为中国多年以来处于封建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在和年龄大的人或社会地位高的人讲话时使用敬称词语,否则就会被认为没礼貌。在称呼自己的时候使用谦称词语也是一样的道理。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在汉语中,尤其是在书面语和正式的场合中,人们通常在称呼自己时采用谦称词语,而在称呼别人时使用敬称词语。为什么英语中这些词相对来说却比较少呢?这是因为西方人认可平等,他们强调个人的价值,他们乐于展示他们自己,并且注意培养个体的自信。

每一个国家,因为其生活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会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文化意识形成的结果,这个思维方式或多或少的反映出国家对待世界的文化心理。因此,民族的思维特点反映并象征着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的不同是文化不同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语言及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语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难解难分,文化无所不在,人们的言语行为无不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夏征龙.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王菊泉.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词语感情色彩的分类 篇4

例如: ①a 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节约。

①b 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吝啬。节约是褒义词,吝啬是贬义词。

②a 会议中间,他就走了出去。

②b 会议中间,他就溜了出去。走是中性词,溜是贬义词。

例如:(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 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3)敌人使出最毒辣的手法,用一切刑具折磨宣灏。

(4)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断定是许晓轩写的。例(1)(2)中的“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凝聚”、“敬爱”、“深情”带有褒扬、尊敬、喜爱等感情色彩,这种词称为褒义词。例(3)(4)中的“毒辣”、“折磨”、“愚蠢”带有贬斥、憎恶等感情,这种词称为贬义词。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下面几组反义词,左边的都是带褒义的,右边的都是带贬义的。

勤奋——懒惰 美好——丑恶

勇敢——怯懦 善良——凶恶

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鼓励”和“怂恿”是同义词,但“鼓励”意在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下面各组同义词,左边的都带褒义,右边的都带贬义。

理想——妄想 揭发——告密

领袖——头子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 团结——勾结

有些成语也带有褒贬色彩。例如:

褒义贬义

奋不顾身 —— 贪生怕死

大公无私 ——损人利己

锲而不舍 ——一曝十寒

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

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收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表示的是褒义。例如: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上例的“顽固”本是贬义词,在这里用作褒义,是坚定不移的意思。因此加上引号。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成果 结果 后果 顽强 顽固 赞成 同意

附和 含蓄含糊 技能 技术

伎俩

保护

庇护 谨慎 小心

拘谨

抵抗

抗拒 宣传 宣扬 细致 琐碎 爱护

溺爱 赞美 赞扬 奉承 批评 指责

鼓动

煽动

在短语中,尤其是成语,其褒贬色彩的两两相对,也是经常可见的。例如: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大张旗鼓

明火执仗

再接再厉

变本加厉

侃侃而谈

夸夸而谈

关联词语的分类及用法 篇5

……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接著……

★ 四年级关联词语的用法

★ 小学关联词语

★ 关联词语有哪些

★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

★ 关联词语填空

★ 关联词语造句

★ 什么是关联词语

★ 所有的关联词语

★ 关联词语的使用

词语分类 篇6

白晃晃

白皑皑

白茫茫

白胖胖

黄澄澄

金灿灿

羞答答

清凌凌

笑哈哈

BBA 笨笨的 哈哈笑 傻傻的,呆呆的,吱吱叫,运运动 ,洒洒水,散散步,聊聊天,谈谈心,说说话

AABB:浩浩荡荡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点点滴滴 大大落落 沸沸扬扬 滴滴答答 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 鬼鬼祟祟

ABAB:努力努力 享受享受 了解了解 打探打探 打听打听 分析分析

娱乐娱乐 紧张紧张 暖和暖和 凉快凉快 学习学习精神精神

ABAC: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一心一意 不屈不挠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AABC: 楚楚动人、草草了事、格格不入 耿耿于怀、九九归一 面面俱到

津津有味

井井有条

朗朗上口

闷闷不乐

落落大方

历历在目、ABCC: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风度翩翩

逃之夭夭

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 小心翼翼 千里迢迢 杀气腾腾

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

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一马当先

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 带有“牛”的成语: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毛细雨含有

数字开头的成语:

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两情相悦、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更半夜、四面八方、四海为家、五光十色、五花八门、六神无主、六亲不认、七嘴八舌、七上八下、八面玲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十全十美、十万火急、百年大计、百花齐放、千方百计、千军万马、万无一失、万众一心

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表示形态多的成语:千姿百态、千姿万状、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形态不一

表示数量多的成语:数不胜数、不可胜数、数以万计、不计其数、成千上万、表示变化快的成语: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

表示速度快的成语:一泻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闪电、移步换影、健步如飞、表示时间快的成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星转斗移、流星赶月

表示人多的词语:张袂成阴 挥汗如雨 摩肩接踵 人山人海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万人空巷 游人如织 人来人往 千军万马 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表示人物神态的: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垂头丧气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描写学习的成语:学无止境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全力以赴

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含有不字的词语:不约而同 不可思议 不同凡响 不由自主 不屈不挠

微不足道 美不胜收 泣不成声 目不转睛 爱不释手

滔滔不绝 爱不释手 川流不息 心照不宣 攻无不克 首尾同字的成语: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反义词:南来北往 大惊小怪 上窜下跳 左邻右舍 舍近求远

承上启下 深入浅出 弄假成真 出生入死 思前想后

近义词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粉身碎骨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丰衣足食 改头换面 呼风唤雨 丰衣足食

关联词复习

1并列关系: 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的一个方面。

既…又…

一边…一边…

又…又…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那么…那么… 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因果关系: 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因为…所以…

既然…就…

由于…因而…

……因此……

既然…那么…

……因为……

之所以……是因为……

①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②既然你错了,就应该伸出手去请他原谅。

3转折关系: 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

虽然…但是…

……可是……

尽管…还是… 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②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选择关系: 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或者…或者…

宁可…也…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②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5假设关系: 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如果…就…

要是…就…

假如…就…

倘若…就…

即使…也… 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条件关系: 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不但…而且…

不光…还… 不仅…而且…

不仅…还… ①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②这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练习: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

3、我()这么用功,()可是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有些拥挤、杂乱,()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

13、()困难再大,我们()要坚持上学。

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

1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8、()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19、()靠别人,()靠自己。20、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

词语分类

中性词,就是一般的形容词,不带感情色彩。(也可以说好人也可以说坏人用的)褒义词,带有赞扬色彩的词语。(表扬人的,说好人,正面的)贬义词,带有讽刺、批评等感情色彩的词语。(批评的,说坏人,反面的)

练习

一、分分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急急忙忙 正大光明

阴谋诡计

视死如归 自私自利

奋不顾身 拾金不昧 赴汤蹈火 无法无天

气急败坏

阳奉阴违 生气勃勃

七嘴八舌 虚情假意 大义凛然 狼狈为奸

遥相呼应

触景生情 筋疲力尽

察言观色 源源不绝

褒义词:

中性词:

贬义词:

二、选词填空。

1.果断 武断

中队长小明不但搞活动时点子多,处理问题也很()。

2.夸奖 夸耀

即使你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该在别人面前多()3.神机妙算 诡计多端

()的戒严司令在少奇同志和工人群众针锋相对的斗争下不得不认输了。

4.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

自然课老师从恐龙的灭绝一直讲到尼斯湖怪兽,真是(),滔滔不绝。

5.宁死不屈 垂死挣扎

战士们冲进了山洞,把一小股()的土匪彻底消灭了。

6.机灵 狡猾

现代汉语量词的语义语法分类 篇7

一、量词语义语法分类的目的和标准

语义语法理论认为, 语义语法范畴是一定的语义内容和相应的语法形式, 主要是和隐性语法形式 (词语组合关系) 相结合而构成的语法范畴。词类也是一种语义语法范畴。隐性语法关系可以体现出词类小类间的差异, 这样归纳出来的意义是一种在词语搭配中显示的, 能反映构成类聚语法单位的意义, 可以作为划分小类的依据。语义语法范畴分类决定和制约着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形式, 并且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制约关系。

量词不能单独使用, 必须通过自身重叠或与数词、指示代词组合才能充当句子成分, 并且和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十分密切, 形成了一种语义选择网络。名词、动词的小类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异, 在量词的再分类中作用很大。因此, 我们在给量词进行再分类时, 可以考虑名词、动词的不同小类在量词选择中的差异, 对量词进行语义语法分类。只要这种差异体现为语法分布上的类聚, 就可以把这个类聚作为一个小类。例如动量词“眼、脚、拳、棒”常和人体的四肢动作动词搭配, 表现为动作的借助工具义, 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

总之, 量词分类的目的是为句法分析服务的, 量词的小类应尽可能反映不同组合特征和句法特点, 能揭示较多的语义信息。量词分类的标准是隐性句法形式, 是以语义为基础, 体现为句法分布的差异的形式,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释量词在句法上、语义上的作用。

综观传统量词的再分类, 主要是根据量词的语法分布特征, 先将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再根据语源和运用功能, 分为专用和借用。这种分类对于解释量词的句法功能作用不大。

在数量名组合中, 数词起表量的作用, 而量词不全都是表量的, 有些个体量词, 特别是一些临时量词、借用量词, 还可以表形状、表方式、表结果、表工具, 可作为再分类的参考。

二、量词的语义语法分类

量词是黏着词, 且大多数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转变而来的, 因而量词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是多向性的, 要根据不同的标准, 进行层级系统划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一个平面内划分标准的一致性, 也才能体现出量词的系统性。

由于度量衡量词是各种语言中共有的, 语义较单纯, 我们在分类时可以不加以。

第一层级:名量词、动量词、形量词。

首先, 根据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组合选择, 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形量词。

《中国文法要略》指出:“物件有数量, 性状无数量, 但我们可以说它们有程度的差别, 其实程度的差别就是数量的差别……数量的观念也可以应用到动作上去。”“动作的次数, 一方面和‘量’的观念有关, 一方面也和‘时’的观念有关。”在认知上, 人们往往能将事物、动作、性状主观量化, 许多不可数名词也有了量的概念, 于是, 这种主观量化便体现在了与之搭配的数量结构上了。

名量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量词。根据王惠《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分析》统计, 能受数量词直接修饰的名词占名词总量的86.8%。汉语中能受名量词修饰的名词在认知空间中是有界的, 只不过“有界性”的程度有高低:专有名词有界性高, 个体名词次之, 物质名词、集合名词更低, 抽象名词有界性最低。因而它们在量词选择上的自由度也相应地有高低之分。

动量词是表示动作的时间或次数的量词, 具有计时和计事两个语义特征。在现代汉语中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含有量的含义, 只有有量动词可以和动量词搭配。在有量动词中, 表趋向动词、动作动词、部分心理动词和部分存现动词大多可以和动量词组合。

形量词是表示性状程度的量词。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生活用语的前4000个高频词中的76个量词中有21个可以与形容词搭配, 约占到总数的28%, 可见量词与形容词搭配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第二层级:名量词、动量词、形量词内部的分类。

在名量词内部, 根据与之搭配的名词所表示对象的状态 (数量、形状) , 将之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个体名量词所修饰的对象是有界个体, 个体量词所表示的不是数量, 而是提示名词的一些语义特征, 例如, “条”用来计量条形事物, “颗”用来计量小颗粒状事物。集合量词是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集合的量词。部分量词指表示相对于整体而言中的部分量词, 如“瓣、篇、页、段、截、角”等。

根据表时间和表次数, 动量词可分为计时动量词和计事动量词。计时动量词包括时间量词、传统的专职动量词中的大部分成员、自主动量词, 计事动量词包括专职动量词中的小部分成员、表示动作凭借工具、表示动作行为结果的动量词。

形量词分为动态形量词、静态形量词。形量词是表示性质与状态的, 在性质上有量的程度大小之分, 在情态上有动静之分。动态形量词通过变化的时间过程来描摹, 静态形量词则从外形上来明确量的界限。

第三层级:个体、集合名量词, 计事动量词, 动态、静态形量词内部的分类。

个体名量词可分为:部分代整体类, 如“头、顶、尾”;外形特征类, 如“条、块、颗”;形成动状类, 如“挂、把、卷”;附容处所类, 如“床、堂、台”;容器类, 如“盏、盘”。

集合名量词可以分为定量和不定量两类。不定量的集合名量词还可以分为:形成动状类, 如“把、捆、包、串、叠、捧”;容器类, “瓶、盆、罐”。

计事动量词可以分为:工具类, 如“掌、枪、眼”;伴随结果类, 如“声、圈、步”;过程类如“回、次”。

动态形量词共分两类, 一类是整体量词, 表示形态变化的过程和次数, 如“场、回、番、下、般”;另一类是持续量词, 表示形态变化的持续时间, 如“阵、气、通、时”。

静态形量词共分两类, 一类是形状量词, 描绘形态的形状, 如“片、团、丝”;另一类是附容量词, 表示状态流露出来所附着的对象, 如“脸、身、肚子、脑门子”。

摘要:词类是一种语义语法范畴, 词类的划分应该以反映句法关系、组合特征为目标, 以形式与意义相结合为划分标准。传统从词源或分布角度进行的分类, 不能全面地反映量词的功能。本文以语义为基础, 寻求反映意义的形式标准, 对量词进行语义语法分类。

关键词:量词,语义语法,分类

参考文献

[1]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 1993, (3) .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3]王惠.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望道.沉望道语文论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3.

[5]黎锦熙, 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

[6]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7]程荣.量词及其再分类[A].词类问题考[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8]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读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篇8

关键词 《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分类 义类辞书 归类

中国辞书的天空,古往今来一直群星灿烂。但是词汇语义学的天际,向来是寥若晨星。以词汇语义学为理论框架构拟出的一部词典,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以下简称“苏典”)则是一颗明亮的启明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新春以其新锐的思想、新颖的编纂手段,像新星一样升起在东方的词汇学界。20年来,新著迭出,但更令人瞩目的是苏典。

义类辞书,也叫概念词典或题材词典,分为现代的和传统的。

现代义类辞书,导源于1852年罗杰(Roget P.M.)医生主编出版的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Classified and Arrang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and Assist in Literary Composition.(常译为《罗杰英语同义语词词典》或《英语词汇宝库》),收25.6万个词语,附音序索引,便于检索,至今已经出80多版。效仿该书,从1859年到1963年,法、德、意、俄、西等多国相继出版了十几部义类辞书。在中国,有1983年的《同义词词林》(以下简称《同》)、1985年的《简明汉语义类词典》(以下简称《简》),1991年的《俄语同义词词林》(编者、分类都与《同》大同小异)、1999年的《写作语库》等等。在此前后,仅“柯林斯”“牛津”两大系列的义类辞书就有20多部,如雨后春笋,像春潮齐涌。苏典正是众多义类辞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

一、继承中外成果

传统义类辞书,旨在训诂读经,分类较粗,如《尔雅》(成书于秦汉之际)、雅系典籍及《释名》《通俗编》《艺文类聚》《渊鉴类涵》,这些义类辞书,属于古典范畴,跟柏拉图式的知识分类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尔雅》及雅系典籍对后世的一个启示是:审慎选择主训词。例如: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权舆,始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上例主训词分别是“始”“往”,其条件是使用频率高,分布语域广。苏典类名的选择,基本遵从这两个原则。

现代义类辞书,旨在帮助选词用词,分类比较科学,便于检索。

苏典等现代义类辞书,跟传统义类辞书相比,功用明确而突出——在“辞穷”时,为表达(写作、翻译、作文、帮助学习“一语或二语”)提供一个备用词库。正如罗杰《罗杰英语同义语词词典》副标题所显示的——本书的分类和排列对思想表达和文学写作大有帮助。

二、苏典分类体系的特点

科学分类,是面向科学研究者的对概念或事物的分类。至少受制于下列四个条件:概念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性,事物的渊源关系和临界关系,科学发展水平。例如近代生物分类学,始于18世纪瑞典人林奈(Linne C.von),他建立了分类阶元系统:自然界三分为植物、动物、矿物;生物四分为纲、目、属、种。现代分类学七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单元上下再加次生单元(如总纲、亚纲、次纲等等),总共20多个层级。语义类相比,层级更多,界限更严格。

苏典语义分类,从哲学上继承了培根、圣西门和黑格尔等人的思维成果,从自然科学上继承了现代研究成果。其五级语义层分类体系启示我们,语义类别跟科学类别,是两套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苏典分类特点之一:体系

苏典的分类显示,它是面向语言使用者的词语意义的分类,至少受三个条件制约:语义类别、语法词类、事物科学类别。大类、中类更多显现出科学和语法特点,小类则更多显现出语义特点。

请看以下分类比较表:

苏典显示义类体系的要点是:义类的层次不宜过多,上下一共5个层次(从大类到组群);大类、中类宜粗,不宜细,苏典取乎中;小类至组群宜细,但不宜过细,苏典或取乎上,或取乎下。其间的界限,大约是便于查选。例如“官吏”,苏典在“壹一Kj2134”分了24组群,便于查选;而《同》在Af08分了9个组群,《简》在“一94”未分组群,不便于查选。又如“拟声词”,苏典划分出3个层级:(1)3个小类——人声、动物声、物声;(2)27个细类;(3)42个组群,便于查选。《同》只分出14个细类,《简》细分出65组群,都不便于查选。

(二)苏典分类特点之二:对象和依据

苏典表明,语义分类的对象主要是词语及其义位/义项,科学分类的对象是概念或事物。例如“蛙”,苏典及《同》《简》关注的是“蛙”类的词语,只收“蛙、蛤蟆、蝌蚪、青蛙、田鸡、蟾蜍、癞蛤蟆、林蛙、牛蛙、树蛙、雨蛙、哈什蚂”等。它们分别是古代常用词、现代常用词、通称、统称(上义词)、同类词、商品名。百科全书和动物辞典关注的则是“蛙”类的千百种自然物体,分为50属670种,如高山蛙、倭蛙、浮蛙、岩蛙、扁手蛙、真蛙、水蛙、棘蛙……但是不收“蛤蟆、哈什蚂”,因为它们不是正式的科学术语。而上列术语,又不是广大语言使用者需要掌握的,因此语义类词典不必收列。

语义分类的对象还有义位,如“蛤蟆”既可以指青蛙,也可以指蟾蜍,因此“蛤蟆”在苏典里先列于“青蛙”之后,又列于“蟾蜍”之后。

语义分类依据的是语义特征,科学分类依据的是本质属性。例如“鱿鱼、章鱼”,苏典及《同》《简》都分到鱼类,动物学则依据体态本质特征分到软体动物一类。

(三)苏典分类特点之三:原则

科学分类,必须遵守邻近原则,不能超越层级。如动物分类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单元及其上下次生单元(如总纲、亚纲、次纲等等),总共20多个层级。每一次分类,必须在邻近的上一层单元下、本单元内进行,不能超越层级。例如对龟鳖的分类,必须在动物爬行纲之下的龟鳖亚纲内,再分出曲颈龟亚目、侧颈龟亚目等,下面又分出总4科、分11科……

语义分类,可以适当跳跃,超越层级。例如苏典“动物”这一类之下不分门、纲、目、科等,只直接分出5个小类:A兽类,B畜类,C禽类,D水生动物,E虫类。“水生动物”中分出4个细类,其第2类便是“龟、蟹、虾、贝”,其下直接列出3类词群:

01龟、金龟、乌龟;02玳瑁、海龟;03鳖、鲎、鼋、甲鱼、团鱼、王八、元鱼、鼋鱼

(四)苏典分类特点之四:子母项宽松的等值原则

所谓“等值原则”,是指子项之和必须穷尽母项。科学分类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如龟鳖的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几十个子项必须等于其总纲。

语义分类的等值原则较宽松,可以接近或超越等值。语义词典里,可以不收录“曲颈龟、侧颈龟、太平洋海龟”等目科种术语。如苏典只收录了义为龟鳖的13个词。但是,不可缺少的子项,它是不遗漏或省缺的。

(五)苏典分类特点之五:子项宽松的不相容原则

科学分类所谓子项不相容原则,指各子项的外延不能有交叉关系、包容关系或全等关系,只能有全异关系、排斥关系。如鱼下分无颌类、有颌类,有颌类下又分三个亚纲,其中一个亚纲下又分鲈形目、鲤形目、鲑形目、鲱形目、鳕形目等。各小类间外延不相容。

苏典的“鱼”中使用的是宽松的不相容原则:其中有包容关系的上下位词“鳞甲、鳞介、水族、鱼虾、软体动物、鲸、鳄、蛙”等;更多的是全等关系的同实异名,如“鱼、鱼儿;鲳鱼、银鲳;大麻哈鱼、大马哈鱼”。

(六)苏典分类特点之六:重视词性

科学分类,虽然不强调照顾词性,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类别都隐含着词性区别。语义分类,尤其是苏典,特别重词性。首先注重义类和词性的一致性,其一级类,前4类是名词义类——生物、具体物、抽象事物、时空;接下来的3类是动词义类——生物活动、社会活动、运动与变化;再接下来的1类是形容词义类——性质与状态;最后1类是辅助词义类。其后的二至五级类别中,也很重视词性。重视词性,是更严格的分类。苏典在这方面,比《同》《简》等更严格。

三、关于归类问题

分类难,归类更难。难在义类词典的归类需要照顾三个层次:词位的归类,义位的归类,义素的归类。苏典在这三方面,都具有科学性。

(一)词位的归类

词位,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词位的词形变体、语音变体:不要把它的变体跟常体并列为主条,而要把变体作为副条。如苏典收了“犹豫”,没收其罕见的词形变体“冘豫”。如果不是罕见的词形变体,还是应该收录的。例如“唯x”(常体)、“惟x”(变体)大多都收了。

其次,对词位的具体特征必须仔细辨认分析,语义分类既要照顾语义特征,又要兼顾事物本质特征。在二者矛盾的情况下,义类词典应该以前者为主,因为它不是百科词典。例如:

“乌贼、墨鱼”,苏典及《同》把它们归为鱼类,比较符合语言习惯;而《简》把它们归为软体动物,把“鱿鱼”(乌贼的一种)归为鱼类,归类标准不统一。有的词位,特征不是很简单明了,不容易归到适合的类别。如

“徐图”,《简》归为“慢”类,只关注了次要义征;苏典归到“策划”类,则抓住了它的主要义征。

(二)义位的归类

一个词位包含多少个义位/义项,就应该归属多少义类。《写作语库》比以往的义类辞书注重了多义词的归类问题。苏典尤其注重。例如:

“特写”有两个义位:报告文学的一种;摄影的一种手法。苏典把前一个义位归为“散文”,把后一个义位归为“影视”类。

“家伙”,苏典按义位归到3个细类里,分别是:人,物什,日用品。

(三)义素的归类

一个义位归属不同义类,这是因为一个义位含有多个义素,显示出多个语义特征(即“多面性”),应该按不同语义特征划归到不同的义类。例如:

“大师”的第一个义位“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有两个义素:一为学问,多指知识和学识;二为艺术,多指擅于运用形象的才能、技能。因此,苏典把“大师”归入两个细小义类:“知识分子”,是大儒学者类的,着重指有学问;“才能突出者”,着重指技能高超。

在科学分类中,一个术语义,归属两个类别是极少见的。

四、需要增补词条及义项

义类词典,常见的有大型的和中型的。收词语的原则,大型的也不可能囊括无余,以20~30万条左右为宜;中型的应收常见的,以5~10万条左右为宜。《同》收录近7万条(实际近6.4万多条)。《简》收录6万多条。苏典收录8.3万条,居中型之上,难能可贵。大辞书学家罗贝尔(1980)强调说:“任何一本大型词典都不可能包含一种语言的全部单词。今天科技的词汇不可胜数……如单是硬鳍类的鱼就有三千多种,而一部语文词典,从无数种表示鱼类的词汇中能收进其词条栏内的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个较常用的名称……”就收录“鱼、虾”类的词条,《同》为127条,《简》27条,苏典241条。义类辞书的首要功能是选词的备用词库,词条以多为宜,因此苏典还需要适当地增补词条。最急需增补的,是中频词及一些低频词(高频词、次高频词不易漏收)。苏典还可以增补一些低频而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宝葫芦、忝列、拜门、芝宇、芝眉(以上二词为脸的敬词)、寿倒三松、寿享期颐、芝焚蕙叹(为同类的不幸而悲伤)、杏花坛、富贵荣华、富可敌国、天道酬勤、生为人杰、瞽者论日、众星捧月、文如其人、妙语佳句、用心良苦、穿金戴银、不世之才、不世之功。

增补较有效的办法之一,应该是按词汇系统,成类、成群地增补。至少应该增补以下各系统词语:口语、方言、术语、新词语、书面语、古旧词语、成语。

增补较有效的办法之二,是检查最小的语义场,补充漏收的词语。如:“我”的谦称这个语义场漏收的词语有“小子、不慧”。“班门弄斧”这个小语义场是否应该补上“布鼓雷门、关公面前耍大刀、圣人面前卖三字经(斯文)”。在“来信”这个小语义场,原来只收了“华翰、来函、来翰、来鸿、来信”,是否还应该增补许多敬辞。例如:

大函、惠函、大札、芳札、芳信、芳缄、芳翰、瑶翰、台翰、尊翰、玉翰、朵云、瑶函、琅函、鼎札、手教。

除了增补词条,还有增补义项。漏收义项,是常见的。编者常把多义词的一个或两个义项漏掉。这是义类词典增补工作值得重视的问题。

五、微调小补

大功告成,众说纷纭,难免要做点微调小补。

(一)关于类目标记

《同》给出3个标记——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两位阿拉伯数字;《简》给出2个标记——汉字数字、两位阿拉伯数字;苏典给出5个标记——汉语大写数字、小写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两位阿拉伯数字。苏典层次分明,但是繁难,不易记住和查寻。

(二)关于标示和标注

词典应该标注词的语体类别等附属义,如〈口〉〈方〉〈书〉〈旧〉〈褒〉〈贬〉等等,因为这跟用词有关。

(三)关于简注

词目后面用括号简注词义,不能滥用。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注难词、难义,不注常用词、常用义;注可能误解的词或义,不注不大可能误解的词或义。《简》的许多简注似乎应该删除,而苏典则应该增加一些简注。

(四)关于搭配

在词条后面,用括号给出必要的搭配,提示用法。这是义类词典应该注意的。因为它是为读者服务的,必须凸显其使用原则。在这方面,《简》比《同》和苏典似乎更受读者欢迎。例如:

记者(新闻记者、特派记者、外勤记者),教练(总教练、主教练、副教练),跳(跳高、跳绳、跳远、跳水、跳伞),磨(磨面、磨粉、磨豆腐、磨麦子),静(静默、夜阑人静、更深人静、闹中取静)。

六、一点希望

现代的义类辞书,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共有的辞书类型,一百多年来,一直方兴未艾。世界各辞书大国,大中小型义类辞书已经出版了上百部。中国作为奋起直追的辞书大国,义类辞书也要出版十几部或几十部。希望新春带领其高水平团队,树起高远的奋斗目标:编纂出版一部大型的,收词语近30万条,分类和归类更为科学的义类辞书。像《罗杰英语同义语词词典》那样,发行一百多年,造福于资深的写作者和翻译家,造福于民族和国家,创造出赶超世界的标志性大典,推动中国尽早成为辞书强国。

参考文献

1.鲍克怡.汉语义类词典探索. 辞书研究,1983(2).

2.董大年.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3.林杏光等.简明汉语义类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罗贝尔.词典编纂问题. 辞书研究,1980(2).

5.梅家驹等.同义词词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6.苏新春等.再论义类词典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世界汉语教学,2010(2).

7.郑述谱.类义体系比较.辞书研究,1992(3).

8.Roget P M. 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Classified and Arrang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and Assist in Literary Composition. London:Chancellor Press,1986.

9.Wierzbick A. Lexicography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Ann Arbor: Karoma Publishers,1985.

(鲁东大学文学院 烟台 264025)

上一篇:纪工委工作思路下一篇:学校学生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