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分类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文的分类(精选8篇)

散文的分类 篇1

散文分狭义与广义二类。狭义的散文指个人抒情志感的小品文,篇幅较短,取材较狭,分量较轻。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论其题材则又千汇万状,不胜枚举,论其功能,则不出下列六项。

第一是抒情。这样的散文也就是所谓抒情文或小品文。正是散文的大宗。情之为物,充溢天地之间,文学的世界正是有情的世界。也正因如此,用散文来抒情,似乎人人都会,但是真正的抒情高手,或奔放,或含蓄,却不常见。一般的抒情文病在空洞和露骨,沦为滥情,许多情书、祭文、日记等等也在此列。直接抒情,不但失之露骨,而且予人无端说愁的空洞之感。真正的抒情高手往往寓情于叙事、写景、状物之中,才显得自然。

第二是说理。这样的散文也就是所谓议论文。但是和正式的学术论文不尽相同,因为它说理之余,还有感情、感性,也讲究声调和词藻。韩愈的《杂说四》,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苏轼的《留侯论》,都是说理的散文,但都气势贯穿,声调铿锵,形象鲜活,情绪饱满,绝非硬邦邦冷冰冰的抽象说理。每次读《过秦论》,到了篇末的“然秦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长问,竟用斩钉截铁的短答断然煞住,真令人拍案诧叹,情绪久不能平。精警的议论文不能无情。

第三是表意。这种散文既不是要抒情,也不是要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的那份情趣、理趣、意趣,而出现在笔下的,不是鞭辟入里的人情世故,便是匪夷所思的巧念妙想。表意的散文展示的正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活泼的想象力,也就是一个健康的心灵发乎自然的好奇心。“家居不可无娱乐。卫生麻将大概是一些太太的天下。说它卫生也不无道理,至少上肢运动频数,近似蛙式游泳。”这种《雅舍小品》笔法,既无柔情、激情要抒,也没有不吐不快的议论要发,却富于生活的谐趣,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也能动人。到了末句,更从观察进入想象,最有英国小品的味道。

第四是叙事。这样的散文又叫做叙事文,短则记述个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或是某一特殊事件之来龙去脉,路转峰回;长则追溯自己的或朋友的生平,成为传记的一章一节,或是一个时代特具的面貌,成为历史的.注脚,也就是所谓的回忆录之类。叙事文所需要的是记忆力和观察力,如能再有一点儿反省力和想象力,当能赋文章以洞见和波澜,而跳出流水账的平铺直叙。组织力(或称条理)也许不太重要,因为事情的发展原有时序可循,不过有时为求波澜生动,光影分明,不免倒叙、插叙,或是举重遗轻,仍然需要剪裁一番的。

第五是写景。所谓“景”不一定指狭义的风景。现代的景,可以指大自然的景色,也可以指大都市小村镇的各种视觉经验。高速公路上的千车竞驶,挖土机的巨铲挥螯,林阴道的街灯如练,港口的千桅成林……无一非景。一位散文家的视觉经验如果还限于田园风光,未免太狭窄也太保守了。同时,广义的景也不应限于视觉:街上的市声,陌上的万籁,也是一种景。景存在于空间,同时也依附于时间,所以春秋代序、朝夕轮回,也都是景。景有地域性:江南的山水不同于美国的山水,热带的云异于寒带的云。大部分的游记都不动人,因为作者不会写景。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也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两山排闼送青来”,正是化静为动。“鬓云欲度香腮雪”也是如此。只会用形容词的人,其实不解写景。形容词是排列的,动词才交流。

第六是状物。物聚而成景,写景而不及物,是不可能的。状物的散文却把兴趣专注于独特之某物,无论话题如何变化,总不离开该物。此地所谓的物,可以指有生物,譬如草木虫鱼之类,也可以指无生物,譬如笔墨纸砚之属,甚至可以指人类的种种动态,譬如弹琴、唱歌、开会、赛车。也许有人会说,写开会的散文应该归于叙事之列。我的回答是:如果一篇散文描写某次开会的经过情形,当然是叙事,但是如果一篇散文谈论的只是开会这种社会制度或生活现象,或是天南地北东鳞西爪的开会趣闻,便不能算是叙事了。状物的文章需要丰富的见闻,甚至带点儿专业的知识,不是初摇文笔略解抒情的生手所能掌握的。足智博闻的老手,谈论一件事情,一样东西,常会联想到古人或时人对此的隽言妙语,行家的行话,或是自己的亲切体验,真正是左右逢源。这是散文家独有的本领,诗人和小说家争他不过。

我把散文的功用分为上述六项,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并不是认为真有一种散文纯属抒情而不涉其他五项,或是另有一种散文全然叙事,别无他用。实际上,一篇散文往往兼有好几种功能,只是有所偏重而已。例如叙事文中,常带写景,写景文中,不妨状物,而无论是叙事、写景或状物,都可以曲达抒情之功。抒情文中,也未必不能稍发议论,略表意趣。反之,说理文也可以说得理直气壮,像梁启超那样,笔锋常带感情。

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之中,前三项抽象而带主观,后三项具体而带客观。如果一位散文家长于处理前三项而拙于后三项,他未免欠缺感性,显得空泛。如果他老在后三项里打转,则他似乎欠缺知性,过分落实。

散文的分类 篇2

那么,如何提高议论性散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这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依据,从文体的视角来对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进行反思和建构,遵循“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认识———基于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规律的议论性散文的阅读实践”的逻辑,来确定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习结果 分类理论 ,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从学习心理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一)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启示: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学习的结果导致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成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认为,中小学教学应该以智慧技能为中心,智慧技能学习具有层次性:从辨别开始,其后依次是掌握概念和规则,最后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高级规则。掌握概念和规则并能熟练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是智慧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以智慧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计必须反映智慧技能学习的这一本质特点。1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我们所说的培养语文能力,其实质就是形成智慧技能,也就是运用概念、规则来读写的能力。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2即师生从具体的课文 (“例子”) 中归纳概括出有关读写的概念和规则,并用来指导阅读与写作,在读写实践中形成能力。

(二)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根据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我们认为高中语文读写的重点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 是一种高级技能。在教学中,要按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过程来设计课堂教学,即经过习得阶段、转化阶段、运用和迁移阶段来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依据这一学习特点,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教学设计的原则,探究高中议论性散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改进的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

1.习得阶段: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理解、归纳有关的概念和规则。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第一步, 是要通过多篇课文的阅读,掌握议论性散文的概念,把握其文体特点 (规则)。语文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我们认为“例规法” 更好,即让学生在一类文章的学习中逐渐感知和归纳,从多篇课文 (即叶老所说的“例子”) 中习得支配其读写行为的概念与规则,即 “举三反一”。

2. 转化阶段 : 运用有关 的概念、规则进行练习,教师及时反馈。从例子当中归纳、概括出概念或规则,仅仅是举三反出了“一”, 要让这“一”支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行为,还需要进行练习,促进概念、规则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应用情况,老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校正。

3.运用和迁移阶段:在新情境中独立运用,形成技能。在具体的读写任务中,学生对规则的适用范围、条件和结论有清晰准确的认识,能把已内化的规则迁移到更高级的问题解决之中,在材料取舍、 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中综合运用各种规则,形成了较强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中我们一直强调多读多写,但是“读什么”“写什么”, 如何“多读多练”才有效,学习心理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效练习,是学生读写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课堂之外的“用”语文,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

二.按照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规律,设计议论性散文单元的教学过程。

(一) 议论性散文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

阅读教学应从“辨体”开始, 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门径和抓手。 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感受文体、解读文体、欣赏文体的过程, 就是通过把握文体特点更好地进入作者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过程。 对阅读中把握文体重要性的论述有很多,如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认为 “文体是作者与读者互相交通的桥梁”。潘新和教授指出:“阅读与写作思维,都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不得要领。读等于未读。”3具体到高中议论性散文的教与学,如不掌握其文体特点 (也就是“这一类”文体的概念及规则),阅读将无章可循, 阅读教学也不得要领。我们对该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1. 符合高中阅读教学的规律, 注重在阅读优秀作品中掌握读写规则,提升语言素养,由“道”及 “文”,重在“文” (也就是读写规则的学习)。

语文课堂上概念、规则的例证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还是课文这类例子。与其他学科以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材不同,语文学科是选择单篇课文作为教材,每一篇课文涉及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诸多要素,文本价值的丰富性与教学目标的隐蔽性并存,既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导致了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盲目性、 随意性;加之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的多元和综合,因此,确定单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习得概念、规则的前提,前者帮助学生通过积累感悟、熏陶感染获得人文素养,后者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单元中每篇课文学习的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序列。我们归纳了议论性散文这一文体的四个主要特点 (规则),作为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 (1) 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 (2) 选材上以 小见大 , 以象写意 。 (3) 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4) 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

2. 符合学生 语文能力 形成规律,强调积累和实践,由单项到综合,由习得到练习再到运用,在 “读”和“用”的实践中建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思路是:以议论性散文的四个规则的学习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作出合理的安排,在一系列有机联接的课文学习、读写实践中逐步提高,由点到面,由单项而综合,由单个规则到多个规则,逐渐形成综合运用多个规则的问题解决能力, 体现出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的清晰性、渐进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 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的具体设计

本单元是作家从生活细节生发的对于生活与文化的哲理性思考, 教师可以借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时空变化、人际关系、情感与理性、过去与未来,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语文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是为了达成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态度” 这一目标。

当然,本单元阅读的重点还是在议论性散文的概念和读写规则上。语文概念、规则的学习有其特殊性,从单节课的角度看,大多时候不是语文规则学习的完整过程, 这一过程往往要分散在几节、十几节课乃至整个学期、学年之内的语文课上。整体着眼,才能科学的安排用几个课时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而习得其中蕴含的读写规则,再用几个课时来运用这些概念规则进行读写。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立了 “整体着眼、细处着手、分点学习、综合读写”的原则,以读写概念、 规则的学习为单位,将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分成以下六个教学点,一点一课时,或一点几课时, 重组教材和练习,提高了学生读写议论性散文的兴趣和水平。分述如下:

教学点一 (1课时):阅读 《菱角的喜剧》,学习议论性散文概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区分与抒情散文、议论文的差异。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具体的景、事、人来抒情,侧重“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 议论性散文除抒发感情外,更偏重于思辨说理,可联系 《荷塘月色》 来认识其特点。议论性散文主要用文学语言发表作者对生活的见解, 较多地使用议论,多借助事例或形象来阐释道理;一般议论文讲究三要素齐全,讲究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来进行逻辑论证。可用 《谈 “骨气”》 来让学生认识二者的区别。

教学点二 (2课时):学习议论性散文规则 (1) 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

在阅读课文内容基础上概括规则。 《菱角的喜剧》 是秦牧对生活的独到思考和个性化的写作。作者在认识菱角的过程中,用多样的菱角和生活实例,阐明了一个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转化练习。理解 《渐》 一文的独到发现:作者从世间万物的“渐渐”变化中体会人生的真相,意在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教学点三 (2课时):学习规则 (3) 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概括规则。 《菱角的喜剧》 内容涉猎广泛,联想巧妙。既有生物、化学、物理、医学方面的例子,也有现实生活中农民认识天气、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成有败的例子,体现出很强的知识性、 趣味性,形成“寓教于乐”的独特风格。

转化练习。1. 《渐》 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从身边琐事、日常见闻谈起,谈到了生命的演化、境遇的衰变、大自然的枯荣,由浅入深,由具体而抽象,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于理解。2. 《说不尽的狗》 从欧美到中国对狗的不同态度,再从狗谈到鱼,探讨了“狗文化”背后文化差异。表面上作者随性而谈,自由挥洒,实际上文章结构前后勾连,非常严谨。

教学点四 (3课时):学习规则 (2) 选材上以小见大,以象写意。

概括规则。钱钟书的 《窗》 从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并比较窗和门的分别、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从具体的窗写到抽象的窗,表达了作者对精神上的自由、享受的追求,在平凡的事物中,写出了新意、深意。

转化练习。1.莫利的 《门》 从生活中开门、关门两个动作入手, 赋予了门以深刻的象征和隐喻的意义,表达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借助具体的形象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2.与波德莱尔的 《窗》 对比阅读。3.写作练习:以“路” 或“桥”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出平凡事物中的新意。

教学点五 (3课时):学习规则 (4) 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

概括规则。 《菱角的喜剧》 语言明快晓畅,讲究变化。 《说不尽的狗》 有一种富有个性的幽默感, 明快、自由、调侃的文风,文章充满轻松、洒脱的气息。

转化练习。1. 《鱼书》 的语言文白相间,典雅明白,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文雅含蓄,富有诗意。2. 写作练习 : 英国诗人 布莱克说 :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请从古诗中选择一个意象, 收集相关诗文,运用学过的规则, 写一篇议论性散文。

教学点六 (2课时):综合写作。以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为例, 从照片与情感的变化入手写一篇议论性散文。要求:按照由物及人及理的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文章所写的物、人、事要具体且有关联, 内容要充实,所悟之理要深刻而有新意,能够给人以启迪。

散文的分类 篇3

那么,如何提高议论性散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这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依据,从文体的视角来对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进行反思和建构,遵循“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认识——基于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规律的议论性散文的阅读实践”的逻辑,来确定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从学习心理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一)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启示: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学习的结果导致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成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认为,中小学教学应该以智慧技能为中心,智慧技能学习具有层次性:从辨别开始,其后依次是掌握概念和规则,最后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高级规则。掌握概念和规则并能熟练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是智慧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以智慧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计必须反映智慧技能学习的这一本质特点。①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我们所说的培养语文能力,其实质就是形成智慧技能,也就是运用概念、规则来读写的能力。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②即师生从具体的课文(“例子”)中归纳概括出有关读写的概念和规则,并用来指导阅读与写作,在读写实践中形成能力。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根据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我们认为高中语文读写的重点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是一种高级技能。在教学中,要按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过程来设计课堂教学,即经过习得阶段、转化阶段、运用和迁移阶段来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依据这一学习特点,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教学设计的原则,探究高中议论性散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改进的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

1.习得阶段: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理解、归纳有关的概念和规则。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第一步,是要通过多篇课文的阅读,掌握议论性散文的概念,把握其文体特点(规则)。语文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我们认为“例规法”更好,即让学生在一类文章的学习中逐渐感知和归纳,从多篇课文(即叶老所说的“例子”)中习得支配其读写行为的概念与规则,即“举三反一”。

2.转化阶段:运用有关的概念、规则进行练习,教师及时反馈。从例子当中归纳、概括出概念或规则,仅仅是举三反出了“一”,要让这“一”支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行为,还需要进行练习,促进概念、规则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应用情况,老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校正。

3.运用和迁移阶段:在新情境中独立运用,形成技能。在具体的读写任务中,学生对规则的适用范围、条件和结论有清晰准确的认识,能把已内化的规则迁移到更高级的问题解决之中,在材料取舍、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中综合运用各种规则,形成了较强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中我们一直强调多读多写,但是“读什么”“写什么”,如何“多读多练”才有效,学习心理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效练习,是学生读写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课堂之外的“用”语文,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

二.按照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规律,设计议论性散文单元的教学过程。

(一)议论性散文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

阅读教学应从“辨体”开始,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门径和抓手。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感受文体、解读文体、欣赏文体的过程,就是通过把握文体特点更好地进入作者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对阅读中把握文体重要性的论述有很多,如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认为“文体是作者与读者互相交通的桥梁”。潘新和教授指出:“阅读与写作思维,都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不得要领。读等于未读。”③具体到高中议论性散文的教与学,如不掌握其文体特点(也就是“这一类”文体的概念及规则),阅读将无章可循,阅读教学也不得要领。我们对该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1.符合高中阅读教学的规律,注重在阅读优秀作品中掌握读写规则,提升语言素养,由“道”及“文”,重在“文”(也就是读写规则的学习)。

语文课堂上概念、规则的例证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还是课文这类例子。与其他学科以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材不同,语文学科是选择单篇课文作为教材,每一篇课文涉及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诸多要素,文本价值的丰富性与教学目标的隐蔽性并存,既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导致了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盲目性、随意性;加之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的多元和综合,因此,确定单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习得概念、规则的前提,前者帮助学生通过积累感悟、熏陶感染获得人文素养,后者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单元中每篇课文学习的价值,确定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序列。我们归纳了议论性散文这一文体的四个主要特点(规则),作为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1)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2)选材上以小见大,以象写意。 (3)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4)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endprint

2.符合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规律,强调积累和实践,由单项到综合,由习得到练习再到运用,在“读”和“用”的实践中建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思路是:以议论性散文的四个规则的学习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作出合理的安排,在一系列有机联接的课文学习、读写实践中逐步提高,由点到面,由单项而综合,由单个规则到多个规则,逐渐形成综合运用多个规则的问题解决能力,体现出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的清晰性、渐进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的具体设计

本单元是作家从生活细节生发的对于生活与文化的哲理性思考,教师可以借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时空变化、人际关系、情感与理性、过去与未来,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语文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是为了达成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态度”这一目标。

当然,本单元阅读的重点还是在议论性散文的概念和读写规则上。语文概念、规则的学习有其特殊性,从单节课的角度看,大多时候不是语文规则学习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要分散在几节、十几节课乃至整个学期、学年之内的语文课上。整体着眼,才能科学的安排用几个课时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而习得其中蕴含的读写规则,再用几个课时来运用这些概念规则进行读写。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立了“整体着眼、细处着手、分点学习、综合读写”的原则,以读写概念、规则的学习为单位,将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分成以下六个教学点,一点一课时,或一点几课时,重组教材和练习,提高了学生读写议论性散文的兴趣和水平。分述如下:

教学点一(1课时):阅读《菱角的喜剧》,学习议论性散文概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区分与抒情散文、议论文的差异。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具体的景、事、人来抒情,侧重“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议论性散文除抒发感情外,更偏重于思辨说理,可联系《荷塘月色》来认识其特点。议论性散文主要用文学语言发表作者对生活的见解,较多地使用议论,多借助事例或形象来阐释道理;一般议论文讲究三要素齐全,讲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论证。可用《谈“骨气”》来让学生认识二者的区别。

教学点二(2课时):学习议论性散文规则(1)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

在阅读课文内容基础上概括规则。《菱角的喜剧》是秦牧对生活的独到思考和个性化的写作。作者在认识菱角的过程中,用多样的菱角和生活实例,阐明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转化练习。理解《渐》一文的独到发现:作者从世间万物的“渐渐”变化中体会人生的真相,意在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教学点三(2课时):学习规则(3)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概括规则。《菱角的喜剧》内容涉猎广泛,联想巧妙。既有生物、化学、物理、医学方面的例子,也有现实生活中农民认识天气、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成有败的例子,体现出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形成“寓教于乐”的独特风格。

转化练习。1.《渐》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从身边琐事、日常见闻谈起,谈到了生命的演化、境遇的衰变、大自然的枯荣,由浅入深,由具体而抽象,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于理解。2.《说不尽的狗》从欧美到中国对狗的不同态度,再从狗谈到鱼,探讨了“狗文化”背后文化差异。表面上作者随性而谈,自由挥洒,实际上文章结构前后勾连,非常严谨。

教学点四(3课时):学习规则(2)选材上以小见大,以象写意。

概括规则。钱钟书的《窗》从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并比较窗和门的分别、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从具体的窗写到抽象的窗,表达了作者对精神上的自由、享受的追求,在平凡的事物中,写出了新意、深意。

转化练习。1.莫利的《门》从生活中开门、关门两个动作入手,赋予了门以深刻的象征和隐喻的意义,表达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借助具体的形象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2.与波德莱尔的《窗》对比阅读。3.写作练习:以“路”或“桥”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出平凡事物中的新意。

教学点五(3课时):学习规则(4)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

概括规则。《菱角的喜剧》语言明快晓畅,讲究变化。《说不尽的狗》有一种富有个性的幽默感,明快、自由、调侃的文风,文章充满轻松、洒脱的气息。

转化练习。1.《鱼书》的语言文白相间,典雅明白,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文雅含蓄,富有诗意。2.写作练习: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请从古诗中选择一个意象,收集相关诗文,运用学过的规则,写一篇议论性散文。

教学点六(2课时):综合写作。以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为例,从照片与情感的变化入手写一篇议论性散文。要求:按照由物及人及理的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文章所写的物、人、事要具体且有关联,内容要充实,所悟之理要深刻而有新意,能够给人以启迪。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每篇课文从理解形象、把握思想入手,再理清层次结构、分析表现手法的做法相比,我们的议论文单元阅读教学设计既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精神养料,丰富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文化品位,体现学科的人文性,又遵循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把“学”“练”“用”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言素养同步发展了,才能真正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加涅著,王小明、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6、59.

②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2.

③潘新和.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06(3):4.

※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结果类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2YQJK067)

散文的分类 篇4

| 郝利琼

上海爱芬环保项目总监从事NGO工作10年,从2008年正式投入社区环保的工作,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

一、我们面临的垃圾问题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川西平原上,距离我家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曾经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山谷。不幸的是,十几年前它却成了本地县市的垃圾填埋场,昔日的美景不再有,从这里散发的恶臭铺天盖地,十里之外都能闻得到。居民们对此苦不堪言,而指甲盖大小的绿头苍蝇们却视它为乐土,在腐烂的垃圾丛中喜滋滋的繁衍后代,日渐兴旺。两年前我回了一趟老家,发现填埋场依然如故,而紧挨着填埋场,一座垃圾焚烧的发电厂,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建造当中。于是我的眼前开始浮现出这样的景象:家乡的土地上竖起了一根高耸的烟囱,没日没夜的喷吐着黑的、灰的、青黄的浓烟,从此,再无碧瓦蓝天、再无白云出岫、再无飞鸟还巢……我相信,不仅仅是我的家乡,很多人的家乡也正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中国,很多农村和城市都在大量地修建填埋场或焚烧厂,这些填埋场和焚烧厂会直接影响当地环境状况,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尽管很多人反对建焚烧厂,但是我们这么多的垃圾要怎么解决?怎样为这些垃圾找一个更好的“出路”?却也是令人困扰的难题。

国际上有一个普遍的做法。首先,我们自身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少购买、少消费、少产生垃圾,是个人对环境最负责任的行为,除减量外,我们还应做好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垃圾总量中,大约有80%是可以被回收利用、进行再生产的。如果将这部分垃圾分类生产,就可以减少大量的填埋或焚烧,留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二、个人如何应对垃圾问题

个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呢?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将垃圾分为四类,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以我家为例。首先,我会常备一个小盒子,用来存放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灯管、温度计等,当集满之后便在社区回收日当天将它送到指定的地点,由环保部门进行专门回收。其次,家中会备一个较大的纸箱,专门用来放置可回收垃圾,例如纸张、衣物、金属、玻璃等。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东西都要保持干净,只要是干净的,就可以把它放在一块。我会把这些垃圾分类存好,隔一段时间再将它们送给楼下的保洁员或者是将它们卖掉。再次,我会把厨余分出来,厨余又叫湿垃圾,即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有机物,例如果皮、菜叶、剩饭菜,以及过期食品等。这些垃圾回收之后可以用来做成肥料改善土壤。如果你所居住的小区已经实行了垃圾分类,厨余有地方安置,那当然是非常好的。可如果你们小区还没有实行垃圾分类该怎么办?因为我家有个很小的花园,我在家里便会用堆肥桶自己来做堆肥,将家里中的厨余垃圾置于桶内,加入菌粉,过一段时间后它就可以变成营养土,再播撒到花园中。最后是其他垃圾,也就是除了上述有害、可回收、厨余之外的垃圾。这些垃圾会由市政系统运去填埋或焚烧。在我家,因为进行了有效的分类,所以其他垃圾非常少,一般三五天才会产生一袋,把它投入楼下垃圾桶便可以了。

三、环保人士和志愿者如何应对垃圾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志愿者或环保人士,想在小范围的地方来推广垃圾分类,比如在学校的宿舍,在楼栋或在单位的办公室。又该怎么做呢?例如在一个六层的楼栋里,计划向在这十二户居民推广垃圾分类。便可进行如下四个步骤:第一,做硬件的改造。在楼栋的门口放一个大箱子,贴上醒目的标识,或者邀请楼栋里的居民们创作一些小画,贴在箱子上,使这个箱子让更多的人产生拥有感。门口箱子放两个就可以,一个大的放可回收物,一个小的放有害垃圾。第二步,做宣传。如何让这十二户居民都知道该怎么分类呢?选择某个晚间或周末,带上你的小卡片,然后到楼栋去敲门,告诉他们楼下正在进行垃圾回收活动,向他们讲解什么是可回收物,什么是有害垃圾,并发送宣传卡片。第三,确定好如何处理垃圾。有害垃圾如何处理?可回收物又如何处理?有害垃圾的话,可以打电话给当地环卫或环保部门,请他们来帮你运走。或是在社区回收日当天,交至专门回收有害垃圾地点。可回收物的话,可以分类装好之后直接卖给当地的保洁员或回收公司,卖得的钱还可以用来买一些小礼物,回馈参与活动的居民。第四步,进行不断的回访和监督,让这个系统可以持续运作下去。建议每一至两个月,再做一个上门的宣传。也要告知居民们卖可回收物所得的金额,以及这些钱用到了什么地方,这都可以很好的与居民产生互动。

我相信完成这四个步骤之后,大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便能较好地推动垃圾的分类和减量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所居住的社区并没有进行湿垃圾的分类,你也不要贸然进行湿垃圾分类的推广活动,因为湿垃圾后端的处理比较复杂,一定要有后端的前提下,再在楼道中进行。

四、社区和环保组织如何应对垃圾问题

如果是一个环保组织或社区组织,想在一个二百户、五百户、一千户甚至更大的小区来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该怎么做呢?

1、选择合适的社区。什么样的社区比较适合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我们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看。从硬件上来看,这个小区它得有基本的硬件配备,比如有比较合适的垃圾箱房,或者是有比较好的垃圾投放点。高层有桶的小区最好不要选择。在软件上,我们希望社区的居委会、业委会或者物业中有一方或者几方愿意做这件事情。因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后期需要大量的去仰赖当地的业委会、居委会或物业的协助,以及一些志愿者的协助。

2、明确进入社区的角色在进入社区之前,需要再次强调我们的身份和角色,我们不是一个执行者,不是一个代替社区去做具体工作的人,我们是一个垃圾分类的推动者,这个角色非常重要。我们进入社区是为了未来我们可以退出社区。

3、垃圾分类导入期的工作在导入期的时候,首先,要对社区进行调研。了解社区的硬件软件、人员、居民等情况。一般我们会进行问卷调查或居民面访,了解居民的态度、意识和能力。第二步,我们会在社区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这个小组包括垃圾分类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包括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包括志愿者的负责人、居民以及街道的一些人,也包括环保组织相关人员。工作小组是整个工作的决策者,所以非常重要。第三步,进行硬件改造。很多小区的硬件条件并不足以满足垃圾分类的要求,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基本的改造。如果有垃圾箱房的,可以让箱房更人性化(装上水池或灯,提升箱房周围环境,或者让标识更清晰醒目等)。如果小区没有箱房,有很多的投放点,那就需要工作小组对这些投放点进行合并,以方便后期的管理和工作推进。如果小区是高层有桶的话,需要把高层的桶撤下来,放到一楼,合并成一个点,只有这样的话,才会便于志愿者日常的监督和物业日常的管理。硬件改造会改变一个社区居民的习惯,所以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需要居委会、业委会做大量的居民动员、说服工作。第四步,安排宣传和教育。在社区里有很多传统的宣传方法,喊小喇叭、写黑板报、贴告示或者上门宣传,这些方法很接地气,也很好用,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用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中。当然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产品进行宣传,比如用电子屏幕,也可以用微信群来给居民和业主进行垃圾分类的培训和信息的告知。第五步,培训。帮志愿者团队培训,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志愿者该如何进行日常的指导。也可以帮物业甚至保洁员进行培训,指导如何让他们做好日常工作等。

4、执行期的工作在执行期期间,需要邀请小区的志愿者,穿戴志愿者的服装、手套,拿上工具,站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垃圾箱房旁边、垃圾桶的旁边,向邻居们来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一般来讲,居民们会很乐于去接受一个邻居的宣传,当隔壁的阿姨叔叔告诉我们该怎么样进行垃圾分类,怎么样进行投放的时,我们的接受度会比较高,所以志愿者值班是一个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方法。在志愿者值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垃圾的后端清运会有一些难度,或者居民有很多的情绪,或者小区物业有一些跟不上等。这时候就需要召开例会,让垃圾分类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来参加。大家坐下来,共同讨论所遇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办法。志愿者在值班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被鼓励。大约两个月的执行期结束后,我们要召开一个小结和表彰会,主要是表彰那些出色的志愿者,他们为社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倾注了他们的对社区的爱。同时也要表彰那些居民楷模,他们的行为值得更多的人去效仿。

5、维持期的工作在经过了前几个月长期工作之后,垃圾分类工作会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这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可以长期持续和自主的运行。那么,要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团队长期支持这个工作。志愿者团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志愿者不断地进行上门宣传,对新住户进行宣传教育,让新住户尽快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其次,社区的很多制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和确认,特别是物业的制度,因为垃圾分类工作会直接导致保洁员的工作流程发生改变。社区的保洁制度会发生调整,所以我们需要跟社区来共同制定一个适合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开展的制度。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跟居委会、志愿者团队来讨论长期的宣传和教育的问题,使社区的这些工作可以不断档,持续的进行下去。完成以上工作后,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就到了尾声。我们也鼓励社区举办一些环保的创意活动,例如在社区举办跳蚤市场,举办制作堆肥、制作酵素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很好推进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

筹资模式的分类 篇5

文/白鹤

筹资从筹资的渠道及资金等角度有不同的分类,现从基金会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两种不同的筹资模式:即项目型筹资VS平台型筹资。

项目型筹资:以完成某一具体的任务目的作为筹资方向的筹资活动,标的物清楚,单笔筹资额也被细分。这一个类型的筹资是最基本的基金会筹资方式,从中国妇女基金会的“母亲水窖“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项目,直到2011年火遍网络的”免费午餐“等项目都是典型的项目型筹资。

纵观所有的项目型筹资,不难发现这类型的筹资有一个黄金公式,那就是:

金牌项目=1标准清晰的标的+2渠道(筹资渠道+传播渠道)+3明星代言+4快速明晰的反馈(钱款+效果)+5延展性或可复制性

我个人觉得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可以说是项目筹资中做的最好的,截至到2011年12月31日筹资2.34亿元,项目惠及了6223所学校,201.66万人次。现就以“爱心包裹”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标准清晰的标的:即清楚的产品的内容和标价。

“爱心包裹”有最初有两种类型供捐赠人进行捐赠选择分别是:

A 100元:捐购一个学生型文具包裹,一对一关爱一名灾区或贫困地区小学生。(如下图)

B 1000元:捐购一个学校包,关爱一所灾区或贫困地区小学。

清楚的产品内容:无论是100元的文具书包还是1000元的学校体育包,项目的整体项目外延清晰易懂:给予一个孩子或是一个学校的文体用具的帮助,项目内涵需求明晰:无论是文具用品还是体育用品都展现出了种类丰富,实用性强的特点。

项目标价:整数标价,简单清楚,一目了然,易于记忆及口口传播。

2渠道(筹资渠道+传播渠道)

筹资渠道:好的筹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得捐赠变得日常性、习惯性消费行为。

例:“爱心包裹“项目在2009年的时候独特的筹资渠道和物流渠道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邮政3.6万个营业网点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捐赠站”,在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以及部分乡镇的邮政网点均可办理爱心包裹的捐购。利用中国邮政的3.6万营业网点的平台为“爱心包裹“的筹资线下筹资渠道及线上的邮局捐助、腾讯月捐计划、支付宝、易宝支付、百付宝以及拉卡拉等多渠道的配合,形成了“点、线、面“的立体型筹资模式。

传播渠道:为了取得更好的项目效果,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的利用传播的渠道,将项目传播出去,形成扩散的效应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个传播方式在迅速变化的时代,抓住传播渠道的特点,容易产生出创新的效果。传统的传播渠道,无碍乎就是的户外广告、电视媒体官方的新闻报道、报纸杂志平面媒体广告等,2010年开始了社会化网络媒体的传播渠道,利用人人、开心等社交网站进行SNS的传播,2011年开始了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要求项目人员从一开始设计项目时,就需要将传播渠道设计好、架接好。

例:2009年“爱心包裹”的传播是创新,是利用了一个“电视节目”——CCTV6的光影星播客。巧妙的组合了“明星”和传播渠道两大重要元素。利用每周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明星都在异口同声的介绍”爱心包裹“同一个公益项目,使得项目品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解决了自身项目“明星”资源的问题,利用电视节目本身拥有明星资源的优势进行合作,即解决了自身的明星资源不足的问题,又提升了各艺人的公益形象,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3明星代言

如同商品做商业广告找明星做代言一样,公益项目也需要找相应的明星做公益形象的代言,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更好的将公益项目、公益理念传播出去,形成蝴蝶效应。

如前所述,“爱心包裹”项目的创新除了利用某一固定的电视节目将“明星“和“传播渠道”完美的嫁接。“爱心包裹”项目的一个突破了之前公益项目都是由单个明星进行代言,反而利用众明星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传播,使得影响力最大化。

快速明晰的反馈(钱款+效果)

项目的反馈属于捐款人体验的最直接和最核心部分,是真正让捐款人有感知的所在,是直接决定捐赠人对项目是否会二次捐赠的关键。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公众的捐赠热情受到了相当程度的伤害,更加激发公益从业人员应该更好的做好项目反馈工作,给捐赠人一个清楚明白的交代,让捐款人放心、踏实。这就要求了这个工作的两个主要的要素,那就是一钱款公开透明,二效果反馈及时。

例1:钱款公开透明:“爱心包裹”在钱款上,清楚说明管理费的标准及使用的方向

100元的学生文具包裹,92元为包裹的采购费用及包裹、回音卡、捐赠票据(挂号信)的邮寄等费用,;8元为项目执行与推广费用;1000元的学校包,870元为包裹的采购费用及包裹、回音卡、捐赠票据(挂号信)的邮寄等费用,50元为“培训基金”,80元为项目执行与推广费用。

例2:效果反馈及时:“爱心包裹”项目在捐款人完成捐款行为之后,会出现在如下4个阶段的反馈,让捐款人体验到捐赠之后的真实性、互动性、荣誉性、和捐赠服务的专业型。

A真实性: 捐赠人在邮局办理爱心包裹捐购,邮局当场就能打印出一张“爱心包裹捐赠凭据”,上面印有该捐赠人所捐助的小学生的姓名、性别、学校、年级、通信地址等信息(学生包裹),捐赠人通过网络捐款爱心包裹,在支付成功后,输入捐赠单号及查询密码(或者手机号、邮箱地址),同样可以查询、打印受益者信息。方便捐赠人与受益学生更进一步的书信联系和沟通。

B互动性:捐赠人可选择受益对象的年级、性别和地区,与受益人一对一结对子,进行主动的自我选择体验,在完成捐赠行为之后在每一个爱心包裹当中,都有一张已付邮资的回音卡(邮政明信片)。小学生在收到爱心包裹之后,会根据包裹单上的捐赠人通信地址给捐赠人填写回音卡并回寄给捐赠人,增进了捐赠人与受助人的互动性,使之产生心理上的责任感。

C 荣誉性:捐款人在完成捐款之后,会收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反馈给捐款人的感谢信和捐赠票据。

D专业性:在完成整个流程之后,随着项目的进展,中国扶贫基金会会定期给捐款人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做到项目深入人心,易形成二次捐赠。延展性及可复制型

好的项目,都是可以延展及复制的,因为好的项目不是某一项突出,而是整体的项目模式良好。所以是可以按照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例:“爱心包裹”本来是为了给贫困地区的儿童解决文体用品的,但在2011年的冬天衍生出了“温暖包行动“。“温暖行动”主要解决西部贫寒地区小学生过冬物资不充足的问题,一个学生的温暖包捐赠200元,主要提供羽绒服、围巾、手套、袜子等常用保暖御寒物品。

平台型筹资:平台型的筹资建立于平台之上,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基金会,也可以是一个王牌项目。换句话说,它没有明确的个体指标,单位指标。它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信任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捐赠的金额具体做了什么,但是你坚信捐赠给平台型的基金会是可以被信任的。平台型筹资的根本其实就是平台型组织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的建设。所以一旦平台组织的品牌收到些微的减损,对其筹资额度来讲,都是会收到严重的影响。

举例1 :平台型项目筹资: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早期的王牌项目,也是感动无数国人的经典项目。该项目抓住帮助孩子通过上学来改变自身命运这一卖点,进行海量式的宣传。一提到希望工程,估计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大眼睛“的照片出现在脑海中,整个宣传活动做得非常的打动人心,建立了”希望工程“这个项目的至高品牌效应,所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资助一个学生上学是多少钱、不知道建筑一个希望小学是多少钱,但是都愿意通过自己的点滴捐赠来圆一个孩子的上学梦。

举例2:平台型基金筹资:壹基金

物质的分类教案 篇6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以及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初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基础上,能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变化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分类事例入手,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能够成功的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对化学学科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 物质的分类

[讲述] 同学们都该有过买书的经历。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么在书店挑选一本特定的书本。比如说,现在让你去旁边的新华书店买一本高一的化学练习册。那么一般的步骤是不是进了书店后,先要问书店工作人员教辅书在几楼,上了相应楼层后我们可以发现有好多书架,上面写着高一高二高三等,那么我们就得去高一的书架找,又会发现书本被分成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最后我们可以在化学那一类中找到我们要的书。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便捷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书本呢?因为书店的工作人员在将这些书本放到书架之前就按照年级、科目等标准对书本进行了分类,像这样对大量事物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工作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法。[板书] 分类法

[讲述] 分类法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更是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在初中阶段我们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等。

[讲述] 分类法有多种,首先介绍的是单一分类法,即对事物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板书] 1单一分类法

对事物只用一种标准分类

[讲述] 如我们初中阶段以状态为标准可以把物质分为气、液、固三态。除此之外,还有交叉分类法。现在我请同学们对以下四种盐进行分类。[板书] Na2SO4、Na2CO3、K2SO4、K2CO3 [讲述] 同学们可能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也许有的同学将1、2分到一类3、4分到一类或者有些同学将1、3分为一类将2、4分到一类。两种分类法都是真确的,因为我没有规定使用什么标准分类。第一种分类结果,同学们该是从阳离子角度进行分类的,Na2SO4、Na2CO3都属于钠盐,K2SO4、K2CO3都属于钾盐。第二种分类结果是同学们该是从阴离子角度进行分类的,Na2SO4、K2SO4、都属于硫酸盐,Na2CO3、K2CO3都属于碳酸盐。像这样对事物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我们称为交叉分类法。

[板书] 2交叉分类法

对事物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讲述] 交叉分类法的特点就是类别间有交叉部分。比如说Na2CO3属于钠盐也属于碳酸盐,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它既有钠盐的性质又有碳酸盐的性质。由此可见交叉分类法相比单一分类法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下面,我们介绍第三种分类方法。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我们怎么把物质分类的。我们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像这样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再分类的分类方法称为树状分类法。

[板书] 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讲述] 树状分类法的特点是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此外,分类的标准是多样的。比如,我可以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也可以将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几种分类法。下面请同学们对一些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

[板书] CO2、SO2、CO、SiO2、Na2O、CaO、AI2O3、Mn2O7 [讲述] 首先我们可以按元素组成将以上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按与酸碱反应情况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所谓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者与碱作用生成一种盐和水氧化物。如我们熟悉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就应该是酸性氧化物。一氧化碳既不与水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酸也不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所以他应该归为不成盐氧化物。这个氧化硅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但是他却可以碱在熔融状态下生成盐和水,所以它也属于酸性氧化物。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个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同学们可能对七氧化二锰不太熟悉,但是我们对高猛酸很熟悉,知道这是一种强酸,因此大致也应该能推断出七氧化二锰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所谓碱性氧化物就是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氧化钙、氧化钠都属于碱性氧化物。这个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所以它属于两性氧化物,以后我们再详细讲解。通过以上分类,我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试着判断一下。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不正确,如一氧化碳。2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不正确,如七氧化二锰。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不正确,如氧化铝、七氧化二锰。4碱性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正确的。再回过头来讲一下这个氧化硅,氧化硅除了能与碱反应外,也可以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氢和水。虽然能与酸反应生,但生成的不是盐和水,所以它只能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所以说酸性氧化物一定不与酸反应和酸性氧化物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氧化物我们就说这么多,下面我们看一下酸。对以下酸进行分类。[板书] H2SO

4、HNO3、HCI、H2CO

3、H3PO4、CH3COOH 对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含氧酸和无氧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

[讲述] 我们可以对碱进行类似的分类,如对以下碱 板书NaOH、Mg(OH)

2、Fe(OH)

3、NH3•H2O 对碱可分为强碱和弱碱,一元碱二元碱和多元碱等等 [讲述] 下面我们看一下盐,对以下盐进行分类

[板书] NaCl、Na2CO3NaHCO3、AgCl、Cu2(OH)2CO3 对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或者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等等。

小结

散文的分类 篇7

数据挖掘技术[1,2]是一门主要由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组成的交叉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从海量的数据集中提取隐藏的、有用的信息。目前, 数据挖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网络安全、天气预报等领域[3]。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据在不断地以几何级数增长, 而且不少数据以数据流 (datastream) 的形式存在。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流, 提取有价值信息已经成为了数据挖掘领域新的挑战。

数据流模型可以表示成, 其中t为时间戳并且单调递增, at为t时间到达的数据。数据流模型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数据模型:

1) 数据高速到达, 实时性要求高;

2) 数据的到达顺序无法控制;

3) 数据可能是无限多的, 数据流中的元素被处理后将被抛弃, 无法存档 (archive) 。

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要求数据全部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因此不适用于数据流挖掘。由于数据流的无限性、实时性、连续性等特点, 数据流挖掘研究已经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数据流挖掘过程中, 通常会在新到达的数据流中蕴含新的目标概念 (targetconcept) , 即概念漂移[4,5,6,7] (conceptdrift) 。这种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目标概念给数据流的挖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Wang等人[8]提出了一种利用加权的多个分类器挖掘概念漂移数据流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训练几个基础分类器 (比如C 4.5, RIPPER和贝叶斯等分类器) , 然后对分类器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分类精度期望值, 依据精度期望值对各个分类器进行加权。Street等[9]提出了基于多分类器集成学习的概念漂移检测算法SEA。以上组合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流挖掘算法。

SEA方法在更新集成分类器时总是把权值最低 (即:已经过时的分类器) 的单体分类器直接抛弃, 轻易地放弃了已经掌握的知识, 以后再遇到相同概念的时候需要重新训练学习, 导致算法效率不高。

如果集成分类器保留学习过的概念, 以后再遇到此概念时就不必重新训练, 节省训练时间。在概念重复频率高的情况下, 这种思想能够提高数据流分类算法的效率。

1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分类模型和算法设计

1.1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模型

数据流中蕴含的概念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有一种数据流模型, 如图1所示, 它的最新到达的数据流中蕴含的概念是以前出现过的目标概念。

图1中, t为时间戳, 可以在时间轴上无限延伸。ai为t=i时到达的数据集, 可以为单个数据, 也可以为数据序列。如果在时间段宽度d内到达的数据集都属于同一个概念范畴, 则该概念的宽度为d。图1中, 时间段i<t<i+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概 (1) 念范畴;时间段j<t<j+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概念 (2) 范畴;时间段k<t<k+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概念 (3) 范畴, 与时间段i<t<i+d内到达的数据集属于同一概念范畴。在概念 (1) 在时间段i<t<i+d第一次出现时, 集成分类器对其进行了学习, 如果在概念 (1) 出现时需要更新分类器, 这时把概念 (1) 的分类器抛弃了, 概念 (1) 第二次出现时就需要重新训练分类器,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1.2算法设计

在以往的集成分类方法的基础上, 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名为ECRRC的算法。首先采用ID 4算法作为基础分类算法, 利用集成分类器技术求出全局结果。一旦数据流中发生概念漂移, 集成分类器会自动更新, ECRRC把被抛弃的概念保存到外存中。在数据流中概念重复出现时, 算法读取已经学习了的概念用于数据流分类, 从而节省了重新训练的时间, 提高了执行效率。分类器更新过程如下:

e为新训练出来的单体分类器, En为集成分类器, En的容量是En能够装载的最大分类数量, w为En中单体分类器的权值 (w表示分类器概念与当前数据流蕴含的概念的相似程度) , 如图2。

算法给出集成分类器的更新过程。关于基础分类器的权值衰减过程, M ID 4算法[9]以及SEA算法已经有良好的表现了。针对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 我们在这里没有设定阈值用来删除基础分类器, 而是选择了权值w最小的删除, 保证每次只删除一个基础分类器, 尽量多保存目标概念。并将这个被集成分类器删除了的基础分类器保存到外存中去。

集成分类器中保存的是最新流行的概念, 对于旧的概念, 我们使用另外附加一定数量的基础分类器。这些基础分类器中的概念随机地从外存中调入到内存中。

同时维护一个能够描述集成分类器中附加分类器所占的比率的因子rate, 这个数值根据概念重复的频度成正比, 这代表着如果当前数据段中概念重复出现的情况比较严重, 那么就相应地增加附加分类器的比率。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就是在提取概念到外存时, 我们以前已经提取过同样的概念了, 算法依然会将此概念保存到外存中。这样做的原因是:

首先, 存储一个概念不需要太大的系统资源, 一颗普通的二叉树只有几KB的大小。

其次, 由于我们后期在外存中提取概念是随机提取的, 对于同样的概念保存的次数越多, 提取此概念的概率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数据流中隐含该概念的数据量大, 进而算法找到正确的基础分类器的几率也提高了。

在提取概念并保存到外存的过程中。我们提取的概念是一颗二叉树, 这颗树可以被还原到集成分类器中。这样不必存储数据流数据也能保存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首先求出树的先序序列, 再保存这个序列到外存, 以后提取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先序序列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

2实验

我们使用SEA数据集模拟概念漂移, 其结构为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C}其中f是条件属性 (取值范围1~10) , C是决策属性 (例如, 当样本属性满足条件f1+f2<p时, 属于class1, 否则属于class2) 。产生10 000条样本, 其中包含8个概念, 有3个概念分周期地重复出现在数据流中。因此, 它可以被用来评价算法处理概念重复数据流的能力。

为了使用标准的SEA概念来衡量ECRRC算法和SEA算法, 使用了SEA数据集。数据块D=500, 分别在无噪音和含有5%噪音两种情况下进行实验。集成分类器含有6个基础分类器, 附加2个保存旧概念的基础分类器。

实验方案:在相同的数据集上测试算法, 在特定的数据段上提高概念变化的频度迫使集成分类器进行更新。这个数据段中会重复出现以前有可能被集成分类器抛弃的概念, 用以测试算法处理概念重复出现的数据流能力。

两个算法的实验结果对比如图3、图4所示。在无噪音情况下ECRRC算法与SEA的准确率基本相同。在数据段分别为100到150, 250到300阶段, 350到400阶段 (在这3个阶段数据流中发生较多的概念漂移, 并且概念重复出现的概率加大。ECRRC捕获到一些重复概念, 因而准确率明显优越于SEA算法。

在5%噪音情况下, ECRRC算法表现出了较好的抗噪性, 另外在150到250的位置数据流发生概念漂移的频率骤然升高导致准确率下降, 在这个阶段ECRRC捕获到了少量旧概念, 2种算法表现相差不大。在350到450的位置, 数据流发生概念漂移的频率变得更大, 概念重复出现的频率更高, 由于ECRRC捕获到了较多的旧概念, 所以准确率明显高于SEA。

3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集成分类器方法提取并保存数据流中所出现过概念的方法。实验表明, 针对概念重复出现频度较高的数据流, 该算法有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Han J, Kamber M.Data mining:concept and techniques.2ed.San Fransisco, CA.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1:1—7

[2]Tan Pang ning, Sreinbach M, Kumar V.数据挖掘导论.范明, 范宏建,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涛, 李周军, 颜跃进, 等.数据流挖掘分类技术综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7;44 (11) :1809—1815

[4]Widmer G, Kubat M.Learn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ncept drift and hidden contexts.Machine Learning, 1996;23 (1) :69—101

[5]金激清, 钱卫宁, 周傲英.流数据分析与管理综述.软件学报, 2004;15 (8) :1172—1181

[6]史金成, 胡学刚.数据流挖掘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17 (11) :11—14

[7]Domingos P, Hulten G.Mining high—speed data streams.Proc of ACM SIGKDD Inter Conference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KDD’00) , 2000:71—80

[8]Wang H, Yin J, Pei J.Suppressing model over-fitting in mining con-cept-drifting data streams.SIGKDD’06.Philadelphia.[s.n.], 2006:736—741

散文的分类 篇8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指各级政府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所属的为促进人才就业、流动和配置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属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央编办发〔2005〕5号),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人才交流、就业服务等公益性活动的公共服务组织。可以说,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法定地位、职能应该是明确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明确其职能定位的问题?

首先是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产生是根据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打破计划经济限制人才流动的传统僵化的人事管理体制的一种体制创新和改革实践。同时,在市场发育的初期阶段,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市场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开展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经营性服务,从而形成了公共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双向发展的格局。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经费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形成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其次是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弊端,我国开始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行探索性的改革试验,通过“简政”“放权”“搞活”等改革措施,逐步扩大了事业单位自主权。但由于前期改革的整体目标不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不到位,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晰,使得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经营上徘徊不定,一方面可以享有部分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权力和利益,另一方面却承受着较轻的压力和约束。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具有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经营双重目标的特征,组织经济人属性具备了得以彰显的条件,经营性活动得到不断激励。

第三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经过30多年成功的改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适应新时期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要求,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扩大公共服务规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人力资源服务业逐步兴起和发展,市场服务品种日益丰富、产业链逐步完善,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基本形成。因此,早期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为弥补市场服务的不足而发展经营性服务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而强化公共服务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

因此,从历史、现实和发展的角度,有必要重新审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现实职能,并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

二、强化公益属性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职能定位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不断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2008年,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的总体目标:一是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二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三是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同时提出,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2011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以下简称《意见》)根据上述改革原则,从强化政府责任、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和加强公共服务的角度,提出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意见》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作为法定的公益性机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承担法律赋予的公共服务职责,必须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性的人才服务;作为政府调节市场的重要工具,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承担着调节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性功能,不仅要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利于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多元主体的共同发展;作为事业单位,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必须符合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要求。因此,进一步强化公益属性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职能定位的必然选择。

三、关于划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类型的认识

本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公益服务和从事经营活动三个类别。同时,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公益类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

当前,各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所承担的职能大致有四种:一是辅助行政职能,主要是政府授权的行政执行和辅助监管的事务性工作(如中介机构认证和年检等相关事务性工作等);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落实人才政策的有关服务等;三是有偿公益性服务,即面向全社会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如招聘服务、人事代理、能力鉴定等);四是经营性人才中介服务,主要为用人单位提供特定的人才服务(如猎头服务、委托招聘、人才派遣、广告发布等)。目前,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要明确划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类型,并推进其行政、经营职能的分离,但在当前的改革中尚存在不少障碍。

首先,承担行政职能的界限尚不清晰,职能划归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障碍。根据《意见》,要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然而,目前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哪些职能属于行政职能,应如何分离,大家的认识并不统一。一般,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行政职能是指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年检等事务性工作。但严格意义上,人事档案管理、毕业生集体户口管理、计划生育管理以及为人员流动提供各类证明等也属于行政职能。如果将这些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一是会增加政府机构的规模和公务员编制;二是由于有些职能已经成为人才公共服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些职能的分离将会影响人才公共服务链的完整性。

nlc202309051146

其次,公益一类和二类的标准不明确,影响机构的进一步细分。《意见》通过列举、资源配置等方式,提出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以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属于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应划为公益一类;而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应划入公益二类。但应用这个标准在实际划分中还存在困难,一是有关列举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行业;二是“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

目前,绝大多数各地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应属于公益性服务机构,但如何划分为一类或二类大家却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才服务机构,由于容易通过市场获取资源,同时希望机构有更多的灵活性,因此更倾向于定为公益二类机构。而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才服务机构,由于难以从市场获取补偿,因此更倾向于成为公益一类或参公机构。但是,这样划分是否科学、合理值得商榷,否则就会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笔者认为,《意见》对事业单位分类具有指导作用,但在实际的划分中,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一是从资源获取程度上,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为主,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是最大的(如市场基础设施、公共信息网络建设等),虽然一些收费服务能够部分从市场获得资源,但难以补偿公共服务的成本。二是从市场竞争环境上,与教育和医疗领域不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更强。因此,为了促进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展,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应该发挥更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其公益属性。

四、关于经营性服务的界定与分离问题

目前,各地区政府人才服务中有很多收费项目(如交流服务费、档案管理费、招聘费、招考费、人事代理费、人才派遣费、聘用合同鉴证费、协调调出费、信息服务费、代理广告费、人才培训费等)。其中多数是政府定价(或指导价),部分是市场调节的协商价格。但各地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不统一。如果按照免费的服务属于纯公共服务,政府定价的服务属于准公共服务,市场协商定价的服务属于经营性服务来划分,并简单地将经营性收费项目完全剥离出去,在分类改革中仍存在不少争议和难点。

首先,人才服务收费性质界定不一致。目前,各地区对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收费服务性质有不同的规定。比如,原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中心人才流动服务费按照“人事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制定①。泸州市按照企业经营服务性收费规定规范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②。安徽省有关文件指出省人才服务中心收费为经营性服务收费③。贵州省提出:省人才大市场收费属中介服务性质④。由此可见,各地各级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收费项目中哪些属于事业性收费,哪些是经营性服务收费缺乏统一的界定。

其次,分离经营性服务尚缺乏法律和技术上的支持。一是现行有关法规存在矛盾。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提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而最新的2012年《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规定了事业单位收入项目,其中既包括“事业收入”,也包括“经营收入”。那么,这两项法规之间如何衔接?二是经营性服务的管理法规不完善。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中,一些收费服务被看做是拓展性服务,但关于其是否属于经营性服务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提出了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要纳入计划外收入管理,其中经营性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然而,如何区别这些服务尚缺乏明确操作标准。因此,目前分离“经营性服务”还是一个模糊的问题,如何界定和剥离经营性服务尚缺乏明确的法规和技术支撑。

总之,以上问题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分类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推进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分类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根据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分类改革,对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为了促进现阶段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分类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服务机构的地位和职能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政府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是党和政府落实人才公共就业和人才配置政策的重要工具,承担法律赋予的公共服务职责,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其核心职能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承担部分行政辅助类工作;二是提供人才公共就业服务;三是承担落实国家人才政策的专属性公共服务;四是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公益性人事人才公共服务。

(二)部分行政辅助类职能可由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承担

为了贯彻落实《意见》,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其中《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对事业单位回归的行政职能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主要包括四大行政职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目前,大部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行政职能”主要是行政辅助的事务性工作,大多数不属于行政职权类职能。因此,从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有关职能可以继续由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代理。而对于少数承担行政职权类职能的人才服务机构,可将有关职能逐步转交给人力资源市场管理部门。

(三)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应以公益一类为主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⑤]指出:公益一类机构是指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公益二类机构是指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完全符合某一类型条件的,直接确定其类型;对基本符合某一类型条件的,经过相应调整后确定其类型;对兼有不同类型特征的事业单位,可按主要职责任务和发展方向确定其类型。可以说,上述文件对细分公益类事业单位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

nlc202309051146

笔者认为,如何划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公益类型(一类或二类),不仅要考虑市场获取资源可能性,还要考虑市场的发展状况,包括市场垄断和开放程度。当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政府垄断的格局已经基本打破,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基本形成,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民营和外资服务机构已经占据了服务市场的半壁江山。因此,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原则上应该定为公益一类,主要从事基本人才公共服务,而对于能够从市场获取资源的服务应逐步转向企业。

考虑到我国各地区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的不平衡,现阶段在某些地区可以考虑存在公益二类机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这类机构应逐步转变为公益一类机构。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规模和水平,有些人才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委托、购买等方式支持社会非营利机构和经营性服务企业等提供,从而营造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四)分类处理经营性服务的分离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公共服务投入的需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开展一些有偿服务有其合理性。但这些有偿服务主要是公益性的准公共服务而不是经营性服务。由于准公共服务收费低、难以盈利,经营性机构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准公共服务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自发供给,还需要由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承担主要责任。

关于公益类人才服务机构的经营性服务。根据《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对于存在经营性服务的人才服务机构,若定为公益一类机构,将不再开展经营性服务;若定为公益二类机构,可以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经营性服务。但建议对公益二类机构经营服务的规模进行一定的限制,而且其收费标准和收入使用等要实行与企业有区别的专门管理。

关于经营性服务的分离问题。对于经营规模较小的公益二类人才服务机构,其经营性服务实行机构内部的分类管理。对于具有相当市场经营能力的人才服务机构要稳步推进“事企分离”。一是对企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进行工商登记。二是对已经注册的人才服务企业,要理顺治理结构,政府主管部门和人才服务中心的领导不应再兼任企业的负责人,企业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管理。

(五)强化人才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要有法律保障

本次分类改革会带来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的根本变革,也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相关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主要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单项法规进行规范,有关上位法规的出台滞后,如《事业单位组织法》、《事业单位管理条例》等尚未出台,从而使单项法规缺乏上位法的支撑,单项法规之间存在矛盾。为了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要求,不应消极等待,要积极推动本领域相关法规的制定。因此,建议研究制定《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对其性质、定位、权利义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绩效评估以及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定,用立法保障强化其公益性,规范其服务行为。

(六)强化公益性必须有足够的财政保障

以前,由于政府对人才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不到位,其经营性服务就会有理由发展,而公共服务就会受到影响。当前,为落实促进就业和人才强国战略,社会对人才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全面扩大公益性服务规模,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是大势所趋。因此,为了确保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分类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为强化人才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提供财政保障。

注释:

①资料来源:《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人事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253号)。

②《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泸市发改价调〔2011〕15号)。

③《安徽省物价局关于〈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函》(安徽省物价局 皖价服〔2006〕118号)。

④ 《关于对贵州省人才大市场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的批复》(贵州省物价局 黔价经〔2000〕180号)。

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

上一篇:出单员工作流程下一篇:小兵张嘎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