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问题分析(精选9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疗废物的管理方法,杜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防止污染物扩散,避免二次污染。方法:寻找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根据原因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网络,开展全员培训,结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出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各种措施的落实,使临床工作人员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实现医疗废物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目标。结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人人参与,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对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医护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工作;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混放 医疗废物管理成为涉及疾病控制、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伦理等广泛内容的一个公共卫生及社会间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和疾病传播方式的变化,医疗废物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疗废物管理条列》、《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的相继颁发,使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受到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由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创新,并对其概念把握的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二次污染的现象。对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医务人员环保意识不强,存在麻痹思想,认识不到医疗管理废物的重要性,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理解的不深刻,故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2)护理人员进行肌肉注射或化验室人员采血后,为避免针眼处出血,往往让患者或其家属按压棉签,随后患者或家属则有可能将污染的棉签丢弃至生活垃圾中。(3)护理人员给患者拔除静脉针时,常在穿刺部位贴一带消毒棉的胶布,患者或家属易将此胶布扔入生活垃圾。(4)对《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不够了解或《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本身规定得不够明确,导致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完毕后,将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空针袋及输液袋误认为是生活垃圾。(5)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环保知识宣传不够。由于省级医院患者较多,陪同家属也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有时会将污染的一次性尿垫、臀垫、中单等随手放入生活垃圾。2对策
2.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要求,我院成立了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业务院长、院感科长、总务科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门诊办公室主任组成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实施由院长、职能科室、各科室主任、医务人员、患者和陪人共同参与的分级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配套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岗位责任制”、“医疗废物管理奖惩制度”、“首问负责制”等相关制度。2.2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1)医务人员的培训。
定期认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将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张贴在墙上,并装订成册,人手一分;定期考试,增强依法职业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按规定做好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储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2)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将医疗废物处理知识列入医院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如科前根据各科室的临床特点和实际情况,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就废物处理相关知识再强化培训一次,并将其在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方面的表现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3)保洁人员的培训。由于大部分保洁员文化水平低,不懂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不了解,因此我们下大气力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的培训,反复讲解医疗垃圾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危害,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与保洁公司签定目标责任书,对保洁人员实行双重管理。2.3对患者及陪人的宣教
(1)进行入院教育的同时,将存放医疗废物的储存地点、储存容器及标识告知患者及其陪人,并有专人教给他们丢弃各类垃圾的方法,让患者及陪人清楚废弃物怎样处理,了解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对大众带来到危害。(2)要求患者及家属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增强环保意识,形成人人都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4加强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各科室负责同志每天轮流值班,负责对各个环节、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穿刺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要求按压穿刺部位不出血后方可离开病房,从而避免了医疗垃圾被遗落在病室内。医护人员做无菌操作时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空针袋及输液器袋,虽未直接接触到患者,但大多数属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后会直接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按医疗垃圾处理比较合理。
2.5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考核惩罚标准,将废物处理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中,并定期考核,奖罚分明,逐层落实,及时反馈整改。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将问题公布在医院简报上,并与科室和个人的奖惩挂钩,作到工作人员与科主任、护士长同奖同罚,促使他们提高认识,自觉按制度办事。
1.1 旅游景区垃圾的来源及特征
1.1.1 来源
景区内旅游服务商家。景区内的餐饮、娱乐、购物及服务商店等项目, 通常由于商品的包装或食物的盛放使用一次性物品。这些商品包装和食物所产生的垃圾在各个景区随处可见, 数量庞大。
游客自带物。通过调查发现, 相当数量的游客在观光游玩景区时会自带食物和其它用品入内, 由此产生瓜皮、纸屑、塑料盒以及塑料袋等垃圾。
生物新陈代谢。景区内的动植物经过自然的生长规律会新陈代谢, 而新陈代谢产生的物体大多都变成垃圾。
景区内办公。景区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办公垃圾, 如纸质门票, 作书写、宣传或其它用途的纸张等。
1.1.2 特征
景区餐饮服务业产生的垃圾多为:竹签、一次性餐具、餐巾纸、易拉罐、塑料水瓶、塑料袋以及剩下的食物。一方面景区内餐饮服务业少有固定就餐地点, 且就餐地点的容量普遍较小, 另一方面, 从游客的餐饮或其它购物习惯来看, 以及大多数游客边吃边玩的心理来看, 来源于景区餐饮服务业的垃圾被随地堆放在景区道路的景象在大多景区较为普遍。
与之类似的还有游客的自带物, 瓜果纸屑等垃圾, 体积小而琐碎。
上述两种垃圾可以看出, 由于丢弃上述垃圾的发出者是游客, 而游客在景区的行径具有自由分布、大体不受约束等特点, 游客乱扔垃圾、未将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到垃圾桶的行为普遍存在, 管理难度较大。
除此之外, 生物的新陈代谢、景区内的办公垃圾种类单一, 处理人员统一。处理这两类垃圾的可操作性强, 较简便。
因此, 我们在后文将主要探讨对于旅游景区餐饮服务业垃圾的管理。
1.2 旅游景区垃圾分类收集的运行制度
(1) 从国家角度来说,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 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两级垃圾管理体制, 未涉及到旅游景区垃圾管理。专门针对旅游景区卫生管理的最新规定, 来自于国家旅游局于2012年发布的文件。而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 没有专门立法, 只集中在一些综合性法律政策中的具体条文里。尽管国务院从垃圾处理方式的新角度出发制定了相关政策, 然而缺失了法律的约束。
(2) 从各旅游景区来说, 近年来旅游业已跻身为我国热门产业, 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各景区为吸引更多游客都在加强景区建设, 景区的环境建设也在按序进行, 除了改善垃圾回收设施, 也将清扫人员的清扫制度进行改革。
2 景区垃圾分类标准
旅游景区垃圾若不及时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腐化之后会产生一系列有害气体污染景区空气, 甚至威胁到景区内的土地资源, 污染景区环境, 降低游客满意度。垃圾中含有大量病菌, 不及时处理易威胁到游客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随着垃圾内部有机物含量的不断提高, 垃圾产生的可燃易燃气体不断增加, 引发安全隐患。垃圾若投放不合理, 会增加景区处理垃圾费用负担。因此, 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 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景区内危险事故的发生, 有利于使景区维持良好环境, 顺应可持续发展, 提高游客率。
由于旅游景区的垃圾经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最后都会回归到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的大流中, 旅游景区垃圾分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简化最终垃圾的回收处理, 所以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应当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的基础之上。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 可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燃垃圾、可堆肥垃圾、其他垃圾等六大类。
3 景区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
基于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景区中来源于餐饮服务业的垃圾, 着重管理游客处理垃圾的行为。游客作为有能力出游的消费群体, 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应该更强, 更应培养和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从而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环保行动中来。
我国在第一轮垃圾分类收集中, 将八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笔者认为, 以几个突出城市带动全国的垃圾分类进程的推进与我国经济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相比较缓慢。垃圾分类收集应落实到行动中, 促进全民参与。公民对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要想落实到行动中来, 应该先带动一部分人参与到其中来, 比如游客这一群体。在景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兴趣的同时养成分类习惯, 逐渐树立分类意识, 将这种意识从景区带到生活中。旅游景区不受区域限制, 所以能够更快更好地在全国的范围内形成垃圾分类收集的好风气, 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社会。
4 景区垃圾分类收集的办法
4.1 国外垃圾分类收集的经验
在日本, 垃圾放到垃圾袋之前都会将水分先烘干掉。这一方法在景区内不易实现, 但景区内的垃圾收容器可尝试干、湿分类, 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在德国首都柏林, 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用来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 景区内可尝试按垃圾桶颜色将分类垃圾进行投放。
德国一类印有“绿点”标志的商品包装物的处理费用由企业支付, 体现出企业作为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所应尽的义务。这一方法对景区内餐饮服务业的商家而言, 可将制作、售卖、回收处理三个流程连接起来, 对它们提供服务时应尽的责任进行规制。
4.2 旅游景区垃圾分类标准的方案
如前文所述, 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收集要顺应后一接收站的垃圾分类, 即旅游景区垃圾分类收集应顺应我国提出的垃圾分类六大标准。
针对旅游景区垃圾的来源, 可大致将景区垃圾分类归列:
(1) 大件垃圾, 体积较大、整体性强, 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
(2) 可回收垃圾, 纸类, 塑料, 金属, 玻璃, 织物。
(3) 来自景区餐饮食物以及动植物新陈代谢的可堆肥垃圾。
(4) 可燃垃圾, 如植物类垃圾, 不适宜回收的废纸类、废塑料橡胶、旧织物用品、废木等。
(5) 各种垃圾来源中的有害垃圾, 指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
4.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达到有效分类垃圾的目的, 同时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 有助于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相关常识, 将垃圾分类逐渐变成一种习惯。
考虑到游客的流动性以及旅游景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所以可创建APP这样的激励机制。游客在旅游景区售票处注册APP就优惠门票费用, 注册APP后进入景区将垃圾正确投放到各分类的垃圾箱中可获积分, 报告垃圾桶所容纳垃圾已满可奖励积分, 景区工作人员可立即前往处理垃圾。同时各个旅游景区可打造自己的特色垃圾分类文化展示在APP上, 吸引游客眼球, 每周推出排行榜和各种优惠游客的小活动, 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摘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 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两级垃圾管理体制, 未涉及到旅游景区垃圾管理。由于旅游景区的垃圾经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最后都会回归到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的大流中, 旅游景区垃圾分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简化最终垃圾的回收处理, 减少回收处理的工作量, 所以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应当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的基础之上。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 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景区内危险事故的发生, 改善景区环境。建立有效垃圾分类机制的旅游景区与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相比, 不受区域限制, 更有利于全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让游客这一群体, 将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 把垃圾分类收集的概念从景区带到生活中, 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社会。
关键词:旅游景区,垃圾分类,游客,激励
参考文献
[1]顾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5, (3) .
[2]杜翼.我国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比较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 16 (1) .
关键词:重庆市;城市垃圾分类;法律问题;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50-02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
垃圾分类,顾名思义,即依据垃圾的属性、成分、价值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而在当下语境中,本文所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
首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针对特定区域规划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制度。以重庆市的相关规定为例,《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第2条第1款规定:“本市城市、镇规划区的建成区范围内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而《重庆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第2条第1款亦指出:“本市主城区的城市建成区和主城区以外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建成区以及建制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因此,就重庆市的情况而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针对城市、镇建成区的单位和个人。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第一层含义;其次,城市生活垃圾仅指特定种类的垃圾。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1.0.2项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运和分类评价,而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建筑垃圾不适用于本标准。此外根据《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该办法所称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和为生活服务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废物,不包括建筑垃圾、渣土、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因此,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指的是单位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渣土、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第二层含义。
综合以上分析及重庆地区的立法实践,笔者认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较恰当的定义应是:为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而对城市、镇建成区的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为生活服务中产生的除建筑垃圾、渣土、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以外的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制度。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全国范围内立法情况。
目前,我国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立法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就法律层面的立法而言,对垃圾分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该法第42条规定:“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而其他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规定则散见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由建设部颁布并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垃圾分类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该法第15条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具体办法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区实际制定。”该法第16条第2款还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垃圾袋内,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另外,部分地区根据自身实际也制定了与垃圾分类有关专项制度,如《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通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等。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部于2004年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详细规定了垃圾分类的分类方法、评价指标等事项,但该标准仅是行业标准,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效力。
(二)重庆地区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立法情况。
目前,重庆地区暂未制定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专项法规、规章,相关规定主要体现于《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第58条第1款规定:“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标准化收集管理,并逐步实行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此外,在《重庆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也有零星规定,根据该办法第8条第1款第2项,餐厨垃圾应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单独收集、密闭储存。就此看来,重庆地区的立法主要也停留在原则性规定的层面上,并未有更为细致的、可操作性的规定。
三、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我国目前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比较粗疏,基本停留在原则性规定层面上,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垃圾分类立法主要由地方予以推进,并且仅是全国少部分发达地区,如广州、北京、深圳、南京等,全国范围内尚无法律位阶较高的专门性立法,这无助于垃圾分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而目前重庆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规范依据也非常局限,仅在零星立法中有所体现,而且仍然属于原则性规定,缺乏细致的配套措施,执行难度较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配套法律、法规不足。
现行的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偏重于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很少涉及到垃圾的分类回收。仅有的几条规定也是鼓励性、倡导性的,仅仅停留在原则上而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城市虽然制定了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并没有上升到立法高度。我国其他法律法规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上基本也是一片空白,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原则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和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也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法律体系亟待建立。
2.地方性法规不到位。
垃圾分类制度在全国各地已实施良久,但却收效甚微。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配套的执行措施;市民对垃圾分类具体办法不了解,无法具体实施等。在法律方面,则存在地方性法规不到位或立法有空白、各地立法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除法律、法规之外的一些规定和意见,规定得过于笼统,也因此难以执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
3.缺乏政府和政策扶持。
要建立垃圾分类的立法体系,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分析和厘清我国目前垃圾分类法律关系的各主体,明确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公众、政府主管部门、居委会、物业部门等主要主体,都属于义务主体。其中政府主管部门的角色较为特殊,它既作为执法者执行监督管理职能,又要作为一个守法者具体组织实施垃圾清运和最终处理处置。所以,它一方面是权利主体,一方面又是义务主体,具有双重身份。 而废品回收者,看上去不是一个单独的主体,但事实上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垃圾分类收集的工作。要建立垃圾分类的立法体系,必须分析目前这几个主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公众而言,何为垃圾分类、如何分类等观念不清;居委会、物业则被资金来源、人员等问题困扰;废品回收者的规范管理存在问题;环卫部门究竟是要监督管理还是服务,其角色是执法者,还是守法者定位不清。此外,垃圾分类回收必须要进行企业化运作,而政府部门则应该是间接管理,履行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重庆市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路径
基于以上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中存在的问题,特对重庆市目前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有以下路径可供参考:
(一)完善现行立法体系。
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出发,必须尽快制定《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类回收管理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条例应号召全体市民增强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从源头进行,加快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政府的工作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采取更多的手段增强公民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就提高公民的环境道德水平和环境资源意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社工等的宣传作用,组织大量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意义,让大家了解各类垃圾回收利用的价值和分类的常识,在普及环保知识的基础上再实施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回收,分类投放就会变为全民的、持久的自觉行动。
(三)明确相应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相应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应在立法中得到明确体现。对那些拒不执行垃圾分类投放者,在多次劝说无效之后,必须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同时进行罚款或强制性担任卫生执法志愿者。只有法规和执法的队伍还不行,必须要认真严格地执法,需要有一支铁面无私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对每一个知法违法的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严厉的行政处罚,自律意识薄弱者只有依靠“他律”,才有可能体现法律的价值。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制裁机制约束执法者严格执法,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条。政府可以通过全力支持可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企业的经营,给予地方财政的补贴,让这些企业看到有利可图。如能采用奖励性的有偿收集和主动上门服务,则回收的数量必定大增。企业也必将利用最大效率支持垃圾分类,也因此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废弃物回收率提高的同时,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地解决城市垃圾危害生态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至此,笔者认为,在全国范围内的专门立法尚未出台的背景下,重庆市地方立法应考虑借鉴当前已经展开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立法实践,尽快建立起切合自身实际、具备可操作性的垃圾分类制度体系,以完善制度环境的方式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市范围内的推行。
参考文献:
[1]林静.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下的垃圾分类回收立法[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
[2]冯之竣.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C].人民出版社,2006.
[3]王树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治——循环经济立法问题专题研究[C] .科学出版社,2007.
[4]杨明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Z].中国环境年鉴,2009.
[5]王子灿.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
[6]王群,张叙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法律化的措施[J].北方经贸,2011(1).
垃圾是城市的一大污染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一场“革命”,在高度文明的现代,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有多少呢?为此,在本人居住的小区作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掌握社区居民对垃圾处理了解和看法,了解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1 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2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
二、调查对象:
社区居民、保安、清洁工阿姨
三、调查方式 1 查阅书籍 采访身边的人 3 上网查询 4 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4年7月——8月
五、调查内容
1.社区垃圾投放的地点 2.清理垃圾的时间
3.家庭垃圾分类的情况
六、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有40%人对垃圾的投放地点、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比较满意。2.有10%人对垃圾投放地点不满意,认为阻碍了车辆的停放。
3有15%人对垃圾处理的时间不满意,因为在早晨上班时间影响了车辆的通行。4有5%人对垃圾装卸车不满意,认为水槽太小,导致垃圾水肆意横流,污染环境。5.有60%的人知道生活垃圾如何分类;30%的人不知道垃圾如何分类。10%的人对此一些了解
七、调查体会及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往往对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分不清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在垃圾桶上标明可回收垃圾或者不可回收垃圾的标识。配备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可以分成三种: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回收)2物业管理的社区准备一些垃圾分类专用袋,方便居民领用,分类袋上可印上垃圾分类宣传
省发改委:
为全面落实《XX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切实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XX市政府制定印发了《XX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XX市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方案(2017-2020)》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酒政办发〔2017〕378号)。方案确定了主要目标、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明确在XX区、XX市开展先行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向全市推广实施。现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XX区政府制定并下发了《XX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办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委托西北设计院编制《XX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即着手建设实施。项目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通过建设城市社区多功能垃圾分类收集站点、落实垃圾分类到户、建立垃圾分类物联网、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智能化管理、建设“互联网+资源回收”系统,建成后垃圾分类制度落到实处。
XX市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制度。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舆论氛围。促使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深入人心。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先行示范,制定了内部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并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编制垃圾分类实施办法,构建XX市垃圾分类、餐厨处理集于一体的智慧环卫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前端保洁模块,主要购置含垃圾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装置;餐厨垃圾监管模块,主要建设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监管模块,主要建设生活垃圾中转、收运系统及购置运输车辆;垃圾分类及监管模块,主要针对宣传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处理奖惩措施进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目前,医疗废弃物、建筑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已实现了分类填埋和处理。智慧环卫系统可行性研究正处于编制阶段,该项目估算总投资6100万元。
XX市政府在党政机关率先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印发《XX市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酒管局发〔2018〕4号)和《XX市公共机构常见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细则》,建立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统计制度。党政机构和公共机构率先垂范,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垃圾分类工作在公共机构顺利推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薄弱。由于垃圾分类制度在我市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市民还不具备垃圾分类的自觉和意识。虽然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垃圾分类常识进行了广泛普及,部分居民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概念,但对于如何分类、如何投放、分类意义等问题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缺乏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受长期以来垃圾袋装化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垃圾收集设施的缺位或标识的混乱,公众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执行力还不强。
二是建设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难度大。长期以来,固定的垃圾处理体系已成型,垃圾分类制度下新的垃圾收运模式还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和运营服务积极性不高,仅靠政府投资难以健全垃圾分类运营体系,推进落实难度较大,致使垃圾分类体系链条较短,甚至无法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有机衔接。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宣传,安排各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垃圾源头分类收集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志愿者、协会、社会公益组织和国有企业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活动。发挥社区居委会等的积极作用,促进垃圾分类收集活动稳步推进。积极发挥各级爱国卫生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城乡环境整治深度融合,使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文章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垃圾分类收集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垃圾分类收集方案进行了优化,确定出了垃圾分类收集最佳方案.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厨房垃圾、客厅和卧室垃圾、厕所垃圾及有毒有害垃圾4类.
作 者:孙境蔚 刘福红 Sun Jingwei Liu Fuhong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34(12)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 层次分析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外的研究现状而言, 多集中于管理科学方法的研究, 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关注于成本收益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多目标优化等方面, 其中又以废弃物回收网络规划方面的研究居多。其中Louwersetal (1999) 提出了一个收集、处理废旧地毯并再分销的选址-分配模型;Fleischmannetal (2001) 提出了一个考虑逆向物流的一般的MILP工厂选址模型。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 自1979年城建部门正式接管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以来, 中国对垃圾管理问题的研究由此开始。在首卷《中国城市建设年鉴 (1986~1987) 》中总结了1949~1986年底中国垃圾管理的发展历程。1989年出版的《国外城市废弃物处理》一书中就十分强调立法与经济政策在垃圾管理中的重要性, 认识到可以通过补助金、减免税收、奖金等手段鼓励垃圾分类收集和物质的综合利用, 提高垃圾管理的效率。
总体上看, 国外学者更注重垃圾减量和回收的管理经济政策的研究, 而国内在垃圾管理方面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也日益广泛, 包括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污染控制对策, 中国垃圾管理体制与市场化改革, 垃圾资源回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发展, 以及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等众多方面。
二、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问题的层次结构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 (O) , 即垃圾减量分类的效果;第二层为准则Ⅰ层 (C (1) ) , 即评价指标, 共有四个因素, 分别为居民知晓率, 参与率, 垃圾投放准确率和资源回收率, 依次标记为Ci (1) (i=1, 2, 3, 4) ;第三层为准则Ⅱ层 (C (2) ) , 即影响因素, 共有八个因素, 分别为社会宣传, 督导, 激励, 家庭收入水平, 户籍类型, 受教育水平, 家庭结构和其他因素。其中前三种属社会因素, 后四种属个体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未考虑到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总称, 依次标记为:Ci (1) (i=1, 2, …, 8) 。建立量化模型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三、模型求解
(一) 确定准则层Ⅰ (C (1) ) 对目标层 (O) 的权重
对天景花园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考虑到资料和数据的搜集程度, 对参与率、知晓率、资源回收率和投放准确率在目标层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 进行专家打分, 构造出成对比较矩阵A, 元素个数为n (1) =4, 有
即A表示在垃圾减量分类活动中, 知晓率 (C1 (1) ) , 参与率 (C2 (1) ) , 资源回收率 (C3 (1) ) , 投放准确率 (C4 (1) ) 的相对重要程度。求得的最大特征值为, 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并对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得
根据随机一次性指标对照表, 得RI (1) =0.90
计算一致性指标:
和一致性比率指标:
由CR (1) <0.1说明对比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即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W1可以作为权重向量。则式 (1) 表示, 准则Ⅰ层中, 参与率、知晓率、资源回收率和投放准确率对目标层的权重分别为0.0541, 0.1053, 0.3025, 0.5381。
(二) 确定准则层II (C (2) ) 对准则层I (C (1) ) 的权重W2
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模型的假设, 专家对于各项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价是客观和准确的。构造准则层 (C (2) ) 对准则层I (Ci (1) (i=1, 2, 3, 4) ) 的比较矩阵:Bk= (bij) 8×8 (i=1, 2, 3, 4)
其中 , (k=1, 2, 3, 4;i, j=1, 2, …, 8) , 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知晓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B2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参与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B3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资源回收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B4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投放准确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按照上述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对Bi (i=1, 2, 3, 4) 判别矩阵求取最大特征值及其归一化特征向量,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 随机一致性指标:由表二 (n (2) =8) 得RIi (2) =1.41;
得到准则层II对准则层I中所有判断矩阵计算数据见表1。
由于CRi (2) <0.10, 则各对比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W1 (2) 均可作为权重向量。
备注:W1 (2) = (0.0189 0.3082 0.1642 0.0330 0.0272 0.0661 0.2532 0.1291) TW2 (2) = (0.0266 0.2431 0.2917 0.1190 0.1038 0.0862 0.0846 0.0450) TW3 (2) = (0.0190 0.2264 0.3006 0.1205 0.0480 0.0314 0.1802 0.0740) TW4 (2) = (0.0275 0.2088 0.3498 0.0968 0.0547 0.0307 0.1224 0.1093) T
(三) 确定准则层 (C (2) ) 对目标层 (O) 的组合权重W
由于准则层 (C (1) ) 对目标层 (O) 的权重W1和准则层 (C (2) ) 对准则层 (C (1) ) 的权重W2, 于是准则层 (C (2) ) 对目标层 (O) 的组合权重W为
(四) 组合一致性检验
五、结论分析
根据模型求解得到W1, 这表示在准则Ⅰ层中, 参与率、知晓率、资源回收率和投放准确率对目标层的权重分别为0.0541, 0.1053.0.3025, 0.5381, 即垃圾投放准确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最为重要。
根据模型求解得到, 这表示在准则Ⅱ层中, 其他因素, 宣传、督导、激励、家庭收入水平、户籍类型、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结构对目标层的权重分别是0.0246, 0.2236, 0.3185, 0.1036, 0.0591, 0.0411, 0.1387, 0.0907。
从分析结果可知:为了保证垃圾减量分类的效果, 首先应提高垃圾投放准确率, 因为它对垃圾减量分类效果的影响最为重要, 所占比重为53.81%。其次应加强社会督导和广告宣传, 它们对垃圾减量分类效果的影响程度分别为31.85%和22.36%, 明显高于其他影响因素。第三, 应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它对垃圾减量分类效果的影响程度为13.87%, 仅次于督导和宣传。
天景花园采用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垃圾, 阳光花园采用楼层增加厨余垃圾桶方式分类投放垃圾, 由于定时定点集中投放方式便于督导, 所以天景花园的试点效果要明显好于阳光花园。
参考文献
[1]何强, 朱姝, 吴正松, 等.基于综合分析法的重庆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 (1) :72-74.
[2]孙凤海, 李汉楠, 孙作青.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排放模式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11, 27 (1) :146-155.
[3]陆小成.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研究综述[J].城市管理技术, 2011 (2) .
[4]温汝俊.城市垃圾处置系统方案决策及市场动作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3.
[5]陈海滨, 章程, 潘绮.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综合效益及优先地位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29 (S1) :84-86.
[6]李文娟.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评价模型及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关键词:上海高校;垃圾分类;调查分析
中国《工人日报》曾经指出,中国688个主要城市中,有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已无垃圾掩埋场可使用。更为严重的是,城市产生的垃圾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垃圾分类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生活垃圾产生源头就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最佳方法。废纸、废饮料瓶、废电池是校园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里每日约产生1.05t废纸垃圾、1.23t废塑料垃圾以及0.7t玻璃垃圾,而这些垃圾经过分类处理都可再次利用。利用1t废纸,可造纸800kg,相当于节约木材4m3或少砍伐树木20棵;1t废塑料再生利用约可提炼出0.7t汽油/柴油;每1t废玻璃回收后可生产一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或500g瓶子2000只。另外,利用废电池可回收镉、镍、锰、锌等宝贵的重金属,同时可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校园垃圾具有较高的资源化程度,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后可以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快等特点,所以了解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上海未来的垃圾分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问卷设计及样本来源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态度、垃圾分类行为三个部分,从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意识及其行为等方面来调查,旨在了解高校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水平等。通过查阅和搜索相关文献,编写了一套调查问卷,从各层面、多角度调查上海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水平。整个问卷涉及各个年级、各类专业。整个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大学城内的学校,其中松江大学城包括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东华大学。临港大学城包括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总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80份。
根据表一显示,有11%的被调查者对垃圾的分类方式非常了解,53%的被调查者相对来说不了解具体的分类方式,另有36%的被调查者完全不知道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具体种类区分。从调查者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来看,被调查者没有强烈的意识要去进行垃圾分类,仅5%的被调查在扔垃圾的过程中会完全进行分类并投掷到相应垃圾桶。从被调查者清理垃圾的行为来看,大部分被调查者一周(七天)之内清理垃圾的频率集中在两天至三天清理一次,他们认为有时垃圾桶里没有易腐烂的垃圾就不会每天清理;有8%的被调查者会每天清理垃圾,他们认为保持一个清洁度是相当重要的;另有3%的被调查者四天至五天才清理一次垃圾,他们会等到垃圾桶内的垃圾堆满了才去清理。从大学生产生的垃圾来源来看,被调查者的生活垃圾种类大部分集中在食物废渣、废旧纸张以及包装袋,另有小部分的生活垃圾来源于饮料瓶和废旧垃圾。
表一 问卷调查结果
[问题&统计特征&比例(%)&你是否了解垃圾分类?&非常了解&11&一般&36&不了解&53&校园日常垃圾处理方式?&完全分类扔到相应垃圾桶&5&部分分类扔到垃圾桶&23&直接扔到垃圾桶&72&清理垃圾频率?&一天一次&8&一周两三次&89&四五天一次&3&主要垃圾来源(多选)?&食废纸物废渣&53&废纸&32&废旧包装&23&饮料瓶子&14&]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对于校内学生及相关人员的随机采访,我们归纳出来以下几点。
1.大学生相应的垃圾分类知识缺乏
大学生虽然具有一些分类知识,但是并不完备,并不足以应对目前垃圾分类的实际问题。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缺乏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二是上海市高校缺乏相应的宣传,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目的及意义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明确。
2.大学生并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从被调查者的垃圾分类行为来看,跟其所具有的知识有一定的关联,首先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不足以使他们对于垃圾完整分类。从实际的调查中来看,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惰性比较强,大部分人并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垃圾分类并没有很高的热情,行为也并不十分规范。
3.大学生缺乏垃圾分类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学生目前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从高校学生自身来看主要是由于他们并没有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以及不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而对于分类设施来讲,高校这几年对于垃圾分类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从设施上来说还是比较完备的。主要问题在于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客观上高校的分类设施已经基本达到要求。
4.垃圾分类较少,可回收处理具有很大空间
从目前校园所产生垃圾的主要类型来看,有害垃圾较少,主要是可回收垃圾,因而垃圾的可回收处理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从目前对于高校后勤人员以及打扫卫生的阿姨调查来看,由于学生对于垃圾分类较少,导致垃圾处理起来相当浪费时间,也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收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垃圾分类还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
在这一方面可以循序渐进,首先是提高大学生相应的知识水平。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宣传平台,如校园的宣传栏、学校的广播等,使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通过调查比较分析来看,年级越低的学生对于垃圾分类认同感越强,更能按照学校的规范来行事。因此,如果从源头抓起,在新生入学期间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新生教育,会大大增强宣传的效果。根据调查,不同专业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差异性,尤其是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强,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整合校内资源,通过这些人引领大家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学校也可以在一定层面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表彰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热情
通过调查来看,基本每个学校都有相应的环保协会,但由于经费、人员限制,往往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这部分人又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首先,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知识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因此学校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由他们牵头,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如可以举办垃圾分类的比赛,分类成功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礼品;或者举办一些换购的活动,用一定量的可回收垃圾换购一些小盆景,既回收了垃圾,也激发了学生加强垃圾分类的热情。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如上海海洋大学的环保协会就曾组织学生去东海捡拾垃圾,利用了位置上的便利性。
3.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通过短期的一些激励措施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行动力,但要真正地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人行为习惯上。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学校要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根据调查来看,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垃圾分类设备的情况培养学生相应的意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要低于目前设备的建设。如每个学校的小区都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学校是为了分类方便,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因而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基于此,学校可以制订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方法,并增加相应的垃圾分类知识,制作成相应的手册,在开学时候发放给每个学生。其次,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垃圾分类标志识别大赛等活动。
参考文献:
[1]罗仁才,张莹.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7).
[2]徐困梅.试论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及资源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
[3]王超,王科社.北京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处理[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1).
[4]李丹丹,叶水娥.环保生活,从垃圾分类回收做起[J].安徽科技,2010(8).
1.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2.千家万户垃圾分类,文明城市更加洁美。
3.让垃圾找到自己的归属。
4.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
5.请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6.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
7.垃圾要分类,生活变美好。
8.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9.垃圾分类扔,节约环保又卫生。
10.乱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
11.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优美社区环境。
12.众人一条分类心,垃圾也能变成金。
13.让垃圾分类成为时尚。
1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谐港城因你美丽。
15.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分爱心。
16.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17.分类收集人人有责,男女老幼齐参与。
18.垃圾也有它的家,垃圾分类靠大家。
19.无论春夏和秋冬,垃圾分类在心中。
20.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环保垃圾分类宣传口号
1、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
2、垃圾要回家,请您帮助它。
3、请不要乱扔我,我会污染环境。
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谐港城因你美丽。
5、世界变成大花园,垃圾分类是关键!
6、千家万户垃圾分类,文明港城更加洁美。
7、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
8、回收废弃电池,创造美好家园。
9、垃圾分类扔,节约环保又卫生。
10、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
11、就算是扔垃圾,也能小窥操行之高低。
12、养成文明餐饮习惯,减少餐厨垃圾。
13、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
14、垃圾也有家,不要走错门。
15、分类投放垃圾,关系你我。
16、要是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
17、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
18、垃圾要分类,生活更美好。
19、仍掉,成为“白色污染”回收,变成“白色资源”。
【垃圾分类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三生教育“垃圾分类”调查分析09-27
环保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垃圾分类创意口号05-26
垃圾分类试题09-24
垃圾分类实施措施06-10
浅析我国垃圾分类09-06
垃圾分类英语作文10-15
垃圾分类宣传材料11-13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06-01
社区垃圾分类汇报材料06-16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