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新闻稿

2022-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术沙龙新闻稿

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模式探讨

摘 要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然而我国全科医学人才缺乏、在职的全科医师总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采取“学术沙龙”形式开展全科医师继续教育活动,丰富了学术活动的形式,加快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文章对全科医师学术沙龙的活动模式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全科医疗 学术沙龙 活动模式

Exploration of the academic salon mode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FENG Yuqin, DU Zhaohui

(We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2, China)

1 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背景

全科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其范围涵盖了各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1-2]。而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骨干力量,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了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然而,已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全科医学培训的全科医师寥寥无几,他们的学历和知识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社区群众迫切需求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4]。所以,必须加速培养一支名符其实的全科医师队伍来取代目前的多学科组成的团队式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这样才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在质量,使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因此全科医师所具备的素质和工作特点以及全科医师的培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010年六部委联合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2011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都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全新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包括社区护士等其他卫技人员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计划在2015年以前,建立起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同步发展的培训制度,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师,最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师制度,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全科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模式。近几年来,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配套,全科医学的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5]。在我国全科医师培养从最初局限的内科医生自学全科课程参加考试到后来一年的培训取得资格再到目前的全科医师三年规范化培训,有力的证明了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6]。

但在现阶段,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全科医师这一主要途径,在近期是难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其现有的知识与技术不符合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及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他们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全科医师是我国未来医学卫生培养的重点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对全科医师就职后继续教育的重视对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上海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为推动我市全科医学专业的发展,加快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步伐,提高我市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活跃学术研究氛围,一直专心致力于开展全市的全科医师各类学术、继续教育、科普宣传等活动,在借鉴了国外成熟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已成为全科专委会的一项品牌活动[7]。对推动全科医学的交流与研究,促进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有效开展全科团队的服务运作模式,才能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才能逐步弥补“健康公平性”的差距,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2 全科医师学术沙龙现况

自2008年1月上海市首次举办“全科医师沙龙活动”后,在这5年时间里,我们始终以“植根一线、社区承办、专家支持、共同提高”为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要求,根据全科医师的需求,我们选择一些重点疾病,以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每期活动都先由各参会全科医师做主题发言及自由讨论,再由各领域的医学专家对病例及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并做相关知识扩展。我们每月举行一期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活动地点遍及徐汇、普陀、杨浦、宝山、浦东、卢湾、静安等上海多个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进一步扩大沙龙的影响力,更广泛的覆盖全科沙龙,让更多全科医师参与我们的全科沙龙,从2011年开始我们除了在上海中心城区举办外,已经逐步辐射至金山、崇明、松江、青浦等多个郊区、县。

每期沙龙病例涉及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各个领域、多系统疾病。每期的讨论主题除了病例的临床诊疗思路、鉴别诊断外,更侧重于慢性病的三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双向转诊、社区合理用药等等,力求多元化,旨在更新知识,巩固基本技能,提高全科团队的综合素质。另外,今后我们还将准备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一方面加强社区实用性技能的训练,如基本物理诊断、常规检验、小型诊疗仪操作、中医中药等常用诊疗技能以及现场急救、基本护理与康复等技能;另一方面还将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常用技能训练,如参加社区调查、社区诊断、社区健康教育、社区预防保健、社区护理、建立健康档案等[8]。

到目前(2013年4月)为止,我们共举办了64期全科沙龙,约6 000人次参加,参加人群不仅仅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更有很多全科规范化培养的学员及三级医院全科医疗科的医生们。全科医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全科医师、全科医师-专家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全面促进社区全科医师工作水平的提高。另外,我们还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有关人员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和教育机构的有关人员及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培养有素质的全科医师队伍是开展优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我们也逐渐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专门用于全科医学培训工作。

3 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承办的要素

每年都有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主动要求承办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我们为了避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遴选出的讨论病例在各疾病系统上及疾病种类上出现重复,并遴选出更具代表性、符合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典型病例,确保高质量的全科医师学术沙龙。通过病例征集的方法,向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出征稿邀请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大全科医师也集思广益、积极参与,每年我们都会陆续收到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病例,随后邀请相关专家对病例进行更严格的遴选,最后挑选出典型案例作为全科沙龙讨论的范例。

在举办沙龙的中心遴选上,我们一般会选择提供典型病例的社区举行活动,目前的沙龙活动维持时间相对恒定(每月的最后一周的周四)、沙龙形式相对固定(上半场自由讨论、下半场专家点评),每期沙龙均给学员发放学分(每次Ⅱ类学分1分)。我们在每期沙龙前2周把不含诊断的病例发至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案例经过仔细讨论后,选派出一名全科骨干进行PPT现场汇报。同时,我们会针对每期病例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对病例准备、资料收集、病史汇报、PPT发言等情况进行点评,最后围绕本次主题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在开展沙龙的5年时间里,我们先后邀请瑞金、中山、六院、市一、长海、长征等多家三级医院的专家,每期活动均得到了点评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认可,进一步扩大了我们全科专委会在兄弟学组中的影响力。

4 全科医师学术沙龙的延续影响

从2011年开始,我们每期的全科医师沙龙讨论病例,都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及“中国医学论坛报 全科医学周刊”开设专栏,将每一期的讨论病例、优秀主题发言及专家点评整理成稿进行刊登,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全科医师通过报刊等载体一起学习,共同分享我们的精彩病例讨论。其中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发表沙龙期刊5篇,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发表14篇。接下来,我们将整理收集以往几年优秀的病例及主题发言,汇编成册。

5 全科医师学术沙龙需要社会支持

我们全科医学分会的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制定了有利于全科医学发展的政策性方针,各个卫生行业协会为全科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完善、和谐的平台,为全科医生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通过旗下“唯爱天使基金”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对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给予了全方位的合作和支持,营造了慈善助力医改、爱心接力传递,社会各界支持医学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辉瑞制药公司也高度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学术活动,以支持全科医师学术沙龙为媒介,积极倡导社区慢病规范管理及合理用药,积极推动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的国际学术交流,积极争取并利用各种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推动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学习与借鉴国际水平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疗服务的管理理论与实际经验,并希望能够继续得到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

世界各国的医疗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将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体系的基础。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骨干力量,全科医师的知识技能、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全科医学的理论、技能、原则和方法,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还是基本卫生服务的协调者、管理者、咨询者、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和患者的知心朋友[9-12]。因此,全科医师是新型的医生,应承担起更多的职责,应具备更全面、综合的素质。因此,推广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模式,重视全科团队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将会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健康保健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家骥, 刘义海, 吕嘉春, 等. 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9(2): 93-95.

[2] 张文康. 统一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全科医学教育新局面[J]. 中国卫生人才, 2000, 2(1): 4-6.

[3] 祝墡珠.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认识与发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4): 245-246.

[4] 吴春容. 全科医学社区实习基地的建设[J]. 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5): 366-368.

[5] 周志衡, 王家骥.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专业方向教学模式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杂志, 2003, 1(2): 133-134.

[6] 韩建军. 国际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教育论坛[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1): 4-14.

[7] 王岗, 赵福生, 王志香, 等. 包头市开展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10): 797-798.

[8] 王如美. 国际全科/家庭医学分组讨论会场[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9(12): 1044-1045.

[9] Glazebrook RM, Harrison SL.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to maintenance of adcanced procedural skills for reral and remote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Australia[J]. Rural Remote Health, 2006, 6(4): 502.

[10] Morton PM, Marshall JP. Wilderness medicine education for the physician [J]. Emerg Med Clin North Am, 2004, 22(2): 539-559.

[11] Peterson EL, Snider WC, Fahrenwald R. A model for wilderness medicine education in a family practice residency[J]. Wilderness Environ Med, 2002, 13(4): 266-268.

[12] Reis S, Hermoni D, Van-Raalte R, et al. Aggregation of qualitative studies—From theory to practice:Patient priorities and family medicine/general practice evaluations[J].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2007, 65(2): 214-222.

(收稿日期:2013-04-01)

作者:封玉琴 杜兆辉

第2篇:江西科协系列学术沙龙聚焦气象为农服务

2011年12月7日,由江西省科协主办,江西省气象学会承办的以“气象为农服务”为主题的江西科协第四十一期学术沙龙在江西省气象局举办。沙龙旨在策应江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学术和技术的层面交流探讨进一步提升江西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对策措施,以充分发挥气象科技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省科协副主席梁纯平、省气象局副局长李集明出席并讲话,省科协学会部部长孙卫民出席。来自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共50余名参加了本次沙龙。沙龙开幕式由省气象学会专职副秘书长邓志华主持。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聂秋生担任本次沙龙首席专家并主持学术交流。省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王保生应邀作《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应关注的问题》专题报告。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高级工程师齐永胜作《开展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实现我省气象为农服务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发言。沙龙共收到应征论文49篇,37篇入选论文参加交流研讨。

据了解,近两年来,特别是2011年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在江西10个县(市)实施乡村气象服务专项以来,江西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政府领导、财政保障,部门合作、气象主办,大户辐射、农户参与”的体制机制,致力于建立直奔田间地头的“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模式,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王保生高工在专题报告中侧重从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粮食安全和为新兴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等两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应关注的问题,提出各级气象部门应重点做好粮食生产布局服务、关键农事季节服务、防灾减灾服务、粮食作物产量预报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应针对设施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做好设施农业生产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划服务、设施农业气象监测、设施农业气象预报和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设施农业病虫害气象预报、设施作物适宜种植期和上市期预报等工作;应重点围绕特色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开展农业气象信息、防灾减灾保障服务。

齐永胜高工在发言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提出和构想,江西实施财政部、中国气象局乡村气象服务专项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建议应本着“开放、合作、社会化,标准、规范、业务化”的原则,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开发建立乡村气象服务信息站工作平台、不断完善乡村气象服务建设规范标准、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技术研究、强化各地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研究等工作,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在本次沙龙上,与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气象为农服务”的主题,从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各地特色作物引种与气象条件分析、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乡村气象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并从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交流研讨和专家的评审,本次沙龙共评选出交流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省气象学会 编辑:陈焕标)

(江西省科协)

第3篇:学术沙龙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术沙龙具有自由开放平等互动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适合本科生导师开展教学活动。本科生导师开展学术沙龙的客观条件比较成熟,因此是可行的。在本科生导师应用学术沙龙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合理地确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妥善安排程序。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采用学术沙龙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术沙龙;本科生导师;教学改革;知识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探索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尝试。然而,本科生导师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术沙龙作为一项非正式的教学方法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生教育,而在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较为罕见。将学术沙龙应用于本科生导师的教学活动中,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和性质的教学改革措施,其必要性、可行性是否具备,方法如何,效果如何,值得探讨。

一、本科生导师应用学术沙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术沙龙是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或者社会科学方面的小型聚会。这种聚会的参与者通常具有一定的学缘关系,相互平等,享有充分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主题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形式轻松活泼,时间和地点不拘一格,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从我国历史上看,学术沙龙最初起源于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林徽因女士的“太太客厅”和朱光潜教授的“读诗会”,而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者当属潘懋元先生创办的周末学术沙龙。

关于本科生导师及其职责,目前尚无官方正式规范。有学者统计了一些高校关于本科生导师职责的文件,将其总结为十个方面,极其纷繁复杂。[1]一般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度是高等学校实施的一种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2]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为学生专业学习提出建议,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其中第三点应当是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责。但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履行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目标,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3]

笔者认为,学术沙龙不失为本科生导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好方法之一。首先,学术沙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术沙龙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能够激发人的创新意识,锤炼人的创新思维,提高人的创新能力。[4]其实现机制是,通过学术沙龙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术沙龙中的交流和汇报形成知识聚集效应,通过学术沙龙中的辩论、讨论启迪思维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导师的引导提高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属于创新能力。其次,学术沙龙有利于增进本科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往、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形成师生共同体。本科生导师应当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但是交流的形式各不相同。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到,国立三闾大学模仿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要求导师定期和学生共进晚餐,结果令人哭笑不得。笔者无意否认本科生导师与学生吃饭、旅游、看电影等生活交往的作用,但是这些不应成为主流。本科生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应当以学术交流为主,在学术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就此而言,学术沙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最后,本科生导师组织学术沙龙的条件比较充分。学术沙龙的应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还时间和空间于师生,二是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规律,三是需要机制与氛围,四是拥有求同存异的胸怀。[5]这些条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都难以具备。目前学术沙龙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很难开展,除了主观原因之外,主要是受到上述时间、人数、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由于本科生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不多,相互之间更加熟悉,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更加自由,所以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采用学术沙龙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二、学术沙龙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学术沙龙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本科生导师应该如何应用学术沙龙呢?笔者结合自身担任本科生导师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见解。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

这是学术沙龙成功的前提。学术沙龙常见于研究生教学中,[6]在青年学者群体内也比较流行,原因之一是他们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知识,也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主题比较容易选择。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知识积累不够,学术训练欠缺,选择合适的学术沙龙主题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在选择学术沙龙主题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学术性和思想性。不能因为本科生欠缺研究能力和知识储备,就去选择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的或者常识性的问题开展沙龙。二是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本科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和普及的主题,例如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本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等。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加专业和前沿的问题,例如本专业最新学术动向涉及的专业问题、具有实践性的学术问题等。三是大小适中。题目太大,则难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题目太小,则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和讨论的展开,甚至导致学术沙龙草草结束。因此,类似于人性的善与恶、人权保护、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等宏大问题不适合作为本科生学术沙龙的主题。

(二)合理确定时间、地点和人数

这是学术沙龙不流于形式、不发生变异的关键。在时间选择上,不能与学生的上课时间冲突,而只能选择晚上或者周末。一次学术沙龙的持续时间以两个小时为宜,过短则不利于问题的展开和思维的发散,过长则难免重复或者分散主题。另外,考虑到学术沙龙需要事先的准备和事后的总结,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频率不宜过高,一般以每个月不超过一次为宜。就地点而言,沙龙一词的本意为客厅或会客厅,而学术沙龙明显不同于课堂教学,甚至也不同于具有研讨会性质的习明纳尔。[7]因此,学术沙龙应当尽可能在轻松、舒适的地方举行,例如茶室、咖啡厅、配有小型圆桌的办公室、导师家的客厅等,而不宜安排在教室、会议室等过于严肃和正式的场所。就人数而言,以五到十人为宜。过多则不利于激发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也不利于控制学术沙龙的节奏和进度。过少则很可能形成冷场,也不利于知识的聚集和思想的碰撞。同时,这一人数也与本科生导师指导的学术数量相适应。[8]

(三)妥善安排程序

这是学术沙龙成功的保障。总体而言,学术沙龙包括举办前的准备阶段、学术沙龙本身和结束后的总结与考核阶段。在准备阶段,本科生导师应当将学术沙龙的时间、地点、参加人、主题和程序等事项通知同学,并且要求他们作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准备发言提纲等。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学术沙龙就成功了一半。学术沙龙本身一般包括导师开场白、主题发言、自由讨论、导师点评四个步骤。在此阶段,导师的控制和引导十分关键。如果有同学偏离主题,导师应当及时阻止;如果出现冷场,导师要及时发言以活跃气氛;如果争论过于激烈,导师可以暂时搁置争议问题;必要时导师还可以宣布茶歇,喝喝茶、聊聊天,吃点零食。另外,导师应当记录同学的思想闪光点,做好总结和点评,而且总结和点评应当以鼓励为主。在学术沙龙结束后的总结与考核阶段,本科生导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参加人写一篇总结,如果讨论得非常成熟且有很多闪光点,甚至可以要求同学合作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导师自己也应当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寻找不足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另外,导师应该根据同学准备情况、在学术沙龙中的表现和沙龙结束后的总结或者论文,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实例:一场法学专业本科生学术沙龙

结合上文阐述的方法,笔者记录并介绍自己组织的一次学术沙龙,供读者参考和批评指正。

(一)论题的选择

笔者目前担任二年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个人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保险法学。根据前文提到的选题方法,笔者确定的主题为“公众人物精神性人格权的保护和限制——以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案为例”。该题目涉及民法上人格权保护问题,有理论深度,又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刘翔案的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结果截然相反,争议很大,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此外,该题目既可以局限于刘翔案本身,也可以展开至公众人物精神性人格权保护问题,大小适中。再加上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而该题目本身还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主题。

(二)时间、地点和参加人

笔者指导的本科生一共有半个班、二十二人。考虑到一次学术沙龙的最佳人数为五到十人,笔者决定选择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本次沙龙。经过协调,参加本次沙龙的有八位同学,加笔者自己一共九人。为了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同时也为了加强与同学们的感情交流,笔者冒昧模仿潘懋元先生,将本次学术沙龙的地点确定为自己家的客厅。时间上,潘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通常安排在周六晚上,[9]但是考虑到交通和安全问题,笔者将本次学术沙龙的时间确定为周六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另外两次学术沙龙的时间和地点另行确定。

(三)过程介绍

笔者提前一周通知所有参加者本次学术沙龙的时间、地点、主题和程序,要求大家了解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案的基本情况,搜集整理有关精神性人格权保护的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准备发言提纲。在学术沙龙举行的前一天,笔者根据同学们的基本观点选定了两位同学准备主题发言,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正方认为《精品购物指南》杂志社侵犯了刘翔的肖像权,反方认为不构成侵权。

周六上午九点学术沙龙准时开始。笔者作了五分钟左右的开场白,再次解析本次主题,列举其中的焦点问题,宣布注意事项,然后由正方和反方分别作十分钟的主题发言,阐明本方的观点和主要理由。接下来是本次学术沙龙最重要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自由讨论阶段。这一阶段没有时间的限制,也不像研讨会或者辩论会那么正式,在不打断别人发言、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每位参加者可以自由发言。笔者不时插话,进行启发和引导。由于大家准备得比较充分,气氛十分热烈,故笔者没有安排中场休息。自由讨论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笔者进行了约十分钟的点评和总结发言,然后宣布本次学术沙龙结束,并要求大家分别完成一篇不少于两千字的总结于一周后提交。

一周以后,笔者根据同学们提交的书面总结和在学术沙龙中的表现给每位同学评定了成绩,三位同学成绩为优,五位同学成绩为良。这次学术沙龙的成绩作为笔者以本科生导师身份对同学进行正式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效果反馈

从同学们提交的书面总结来看,大家的收获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加深了对人格权问题本身的理解,这是一个最具体和最直接的效果;二是锻炼了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文献检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学会了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学会了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四是通过自由讨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五是加深了与导师的相互了解。由此可见,笔者设想的培养学术创新能力、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同学们反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初次参加学术沙龙,显得过于拘谨,气氛还不够轻松;二是知识储备不足,就事论事的多,能够充分展开的少。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更多第组织学术沙龙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周雁.高校本科生导师基本职责刍议[J].教学研究,2005(7):303-304.

[2]朱江.试析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其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43.

[3]朱春晖.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机制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2.

[4]王进才,李雄鹰.学术沙龙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探析[J].高教论坛,2011(7):38-39.

[5]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07(4):98-99.

[6]李非.浅议研究生学术沙龙的意义[J].黑龙江教育,2008(3):23.

[7]周川.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5.

[8]占小红.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6.

[9]肖海涛.论师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以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为例[J].江苏高教,2007(5):22.

作者:汪华亮

第4篇:学术沙龙新闻稿原版

为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交流,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创造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机械与车辆学院研究生会近期举办了以座谈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学术沙龙“下午茶”系列活动。

2014年9月25日在车辆实验楼5楼会议室举办了学术沙龙下午茶活动。本次沙龙邀请了2012级博士彭剑坤(电车实验室)和2013级硕士潘登(电车实验室)为大家做了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由机械与车辆学院熊瑞老师担任指导嘉宾为两位同学的报告作出总结和补充。

彭剑坤同学做了关于《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公交道路循环工况构建》的学术报告,让同学们学习了到构建城市典型工况对开发控制器策略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彭博士也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如何从工程问题中凝练理论创新点的思路,以及撰写SCI论文的心得和体会。

潘登同学做了《基于工况识别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仿真》的学术报告,和大家分享了如何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模式识别。

最后,机械与车辆学院熊瑞老师对两位同学的报告做了点评,并对两位同学课题的思路规划进行了科学指导。随着熊老师的点评,沙龙的交流讨论环节开始,大家针对报告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控制策略开发以及写作思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至此,此次学术沙龙活动完美落幕,同学们一致觉得学术沙龙非常有利于促进研究生进行学科交叉,和学术思路的碰撞。创造了大家分享和展示学术魅力的舞台,提升了研究生对科研的热情。

第5篇:学术沙龙活动新闻稿.docx

“ 学术沙龙——****教授专场”在****举行

9月26日下午,“学术沙龙——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几个关键环节”在四教报告厅举行,各学院研究生同学积极参加。

***教授毕业于*****,是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历任****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负责和承担了近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长期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授课。

****针对研究生同学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精彩的演讲,主要从五个方面讲解了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内容涉及研究生的规划、研究生如何做好科研,并且从科研学习中提炼出高水平论文、研究生学习的思维方式、研究生深造等问题。

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研究生课题选择的重要性,并且用“张新申”、“Russell”、“李松军”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事迹说明了研究生应如何正确地选择课题。

同时,****还指出了查阅文献以及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应该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图书馆进行阅读。刘教授认为,文献综述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写好文献综述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前提。

在演讲过程中,****多次同现场研究生同学进行互动,现场气氛极为活跃,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第6篇:2010学术沙龙总结

学识在交流中增长,智慧在聆听中启迪,不知不觉中,学术沙龙,这位初识的挚友已陪我们走过了一年的历程。一年里,我们徜徉学术知识的海洋,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聚焦财税热点,关注生活中政府的动向。已举办的5期学术沙龙以其贴近实际的话题,不拘于讲授的形式,不限于课本的话题为同学们扩宽视野,深化知识提供了平台,同时也给私下师生交流切磋提供了另一途径。这5期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同学的认可。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 事先沟通及时

每次学术沙龙初始,我们都会及时与当期应邀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老师的所需,并适时向老师反馈向同学们相应的要求,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 筹备充分

在每期学术沙龙的筹备阶段我们都反复核实教室的申请,并于活动开始前提早到教室为老师调试好设备,确保了老师、同学们学术讨论是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 事后反馈完善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与当期老师就活动内容,活动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再次交流。完善的反馈使我们力求在下次筹划过程中做到更完善,妥帖,保障了活动的质量。

当然,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一、 忽视与同学就老师选题的沟通

学术沙龙的主题往往是老师单方面选取自身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所涉话题一般学术性较强,同学们对其内容大多一知半解,使其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提及的问题范围较狭隘,深度不够,因而淡化了学术沙龙活动交流的氛围。我们作为师生间活动信息的传达者,仅完成了向同学们单方面传达信息的工作,并未事先就同学们热议的学术话题向相关专业老师提出要求,难以同学们多元的需求。

二、 受众单一

在组织每期活动的宣传阶段,我们太多注重专业之间一一对应性,忽略了专业间互通有无,学术间融会贯通的特点,导致了活动群体多为专业单一,同学接受的信息缺乏多元化。

针对以上弊病,我们将作一下改善:

首先,我们将在每期活动开始向同学完善活动传达,反馈机制,形成及时,严密的渠道,使老师能讲其所好,同学们能学有所成。再次,我们将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如:各班成立学术研讨小组,建立科研立项小组,鼓励更多同学们跨专业,跨学科参与参与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全院的学术氛围。

学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学术成果不能一蹴而就,相信学术沙龙通过不断的完善,改进,定会成为财管学院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成为打造财管特色的一朵奇葩。

第7篇:学术沙龙策划书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小葵新媒体工作室

承办单位:小葵新媒体工作室

一、活动背景

为增强学校内各学院间新媒体工作人员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福建师范大学在新媒体这一优势领域继续做出突出贡献打下基础。小葵新媒体工作室精心策划“新新人类”学术沙龙”活动,不断提升新媒体工作人员的学术思维和自信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积极推动锐意创新的精神,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术沙龙活动。

二、活动目的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新新人类“学术沙龙旨在为新媒体工作室人员以及各学院新媒体负责人提供交换思想的平台,增进成员间的交往联系,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习惯,而且使同学学会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并通过这种轻松有意义的活动而尽可能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活跃法学的学术气氛。同时提供与老师交流的平台,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解决自己的疑问,增加对新媒体的认知。在新媒体工作室中,形成对新媒体的进一步了解。

三、活动名称

小葵新媒体工作室“新新人类”学术沙龙活动

四、活动宗旨 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携手共创崭新佳绩

五、活动主题

成员联谊活动及新媒体讲座

六、活动时间

2015年12月5日

七、活动地点

共青团广场、学生之家

八、主办单位

小葵新媒体工作室

九、参加人员

小葵工作室部分成员以及各学院新媒体负责人,

十、活动前期安排活动

1、部长团商讨学术沙龙活动主题、主讲人和主持人

2、确定活动开展具体地点,由组织部人员申请教室和多媒体设备

3、确定参加此次活动的主要人员并告之主题

4、由活动负责人邀请嘉宾并告之主题

5、联系海报制作人员,张贴海报,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6、邀请宣传部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7、邀请摄影协会成员,为此次活动进行拍摄

8、制作“小葵新媒体工作室 新新人类”横幅 十

一、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向大家介绍新媒体沙龙活动,介绍到场嘉宾、主讲人和主要参与者

2、小葵新媒体工作室负责人讲话

3、主持人引出活动主题

4、嘉宾进行有关新媒体知识的讲座 为成员以后的新媒体工作进行指导

5 主持人介绍联谊活动(包括指指点点 与虫子斗一翻 同舟共济 黑夜大追踪 )

6在学生之家内进行“指指点点“游戏 记忆各成员名字 7将参加活动人员带至共青团广场进行室外游戏

8游戏结束后,主持人总结,由老师对大家的活动进行点评 评出合作最优小组

6、接着同学们自由交流,老师也一同参与。

7、主持人总结此次活动 十

二、游戏规则

指指点点

一、活动概述::所有参加成员分成若干小组,一个一个小组进行游戏,所有人围成一个圈之后由第一组员开始报名字,所有人报完之后,选出其中一个人站到所有人围成的圆圈中央,接着主持人随机指外围站的任意一个人,站在中央的人必须说出名字,若指到某个成员而这个成员的名字被中间的人忘记,则这个成员可以问中间的人一个问题,即真心话惩罚。

二、活动目的:增进队员之间的认识,方便之后游戏的进行 与虫子斗一翻

一、活动概述:小组的全体成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组成一条虫子,要求这条虫子只有4条腿,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队员只能有四肢着地,躯干可以着地.组成虫子后,团队

之间要进行竞技,看哪个团队从起点先移动到终点.

二、活动目的: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以及彼此的配合和默契. 同舟共济

一、道具:气球若干活动概述:每组队员站成一路纵队人与人之间要放上一个吹好的气球,彼此之间要夹住气球,然后所有队员双手平伸,然后全体队员一起向前行进,以哪个小组从起点先到达终点为优胜.

二、规则:整个过程中队员不能用手触碰气球,且气球不能掉落,如果违反以上规则,所有队员要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三、活动目的:考验团队的策划,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协作配合的能力.

十三、注意事项

1、事先向主要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提供与主题相应的材料

2、游戏过程注意安全防范避免出现人员受伤的情况

3、主讲人之间,主讲人与主持人之间应当事先沟通(多个主讲人)

4、活动开始前40分钟学术部、秘书处全体成员必须到场,布置场地

5、主持人职能:

① 把确定的活动主题通知大家 ② 活动开场白,引题,承上启下 ③ 介绍嘉宾、主讲人、主要参加者 ④ 维护交流现场秩序 ⑤ 总结活动

6、主讲人职能

① 对活动主题进行介绍和剖析

② 总结每个阶段同学们的发言,并且不断深化主题 ③ 引出问题进行讨论 十

四、经费预算 暂略(海报纸、横幅、纯净水、胶带、打印复印等)

第8篇:学术沙龙策划书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社团联合会法学社

承办单位:法学社学术部

一、活动背景

为丰富法学社的文化内涵,与全国高校法学社接轨,法学社精心策划“‘独角兽吧’法学学术沙龙”活动,将其打造为法学社的经典品牌活动之一,不断提升法学专业人的学术思维和演讲口才、自信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积极推动锐意创新的精神,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法学学术沙龙活动。

二、活动目的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法学学术沙龙旨在为法学专业以及法学爱好者提供交换思想的平台,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锻炼同学的思维、逻辑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习惯,而且使同学学会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并通过这种轻松有意义的活动而尽可能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活跃法学的学术气氛。同时提供与老师交流的平台,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解决自己的疑问,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整个法学院中,形成法学人用法律眼光看社会的氛围。

三、活动名称

法学社“独角兽吧”学术沙龙活动

四、活动宗旨 更自由,更开放,更大胆,更深度

五、活动主题

论人身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

六、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10日——2011年1月10日

七、活动地点

模拟法庭(第一期活动于二教210教室开展)

八、主办单位

社团联合会法学社

九、参加人员

法学社理事会和学术部成员,以及热爱法学的朋友们

十、活动前期安排活动

1、理事会商讨学术沙龙活动主题、主讲人和主持人

2、确定活动开展具体地点,由组织部人员申请教室和多媒体设备

3、确定参加此次活动的主要人员并告之主题

4、由法学社社长邀请嘉宾并告之主题

5、联系海报制作人员,张贴海报,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6、邀请宣传部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7、邀请摄影协会成员,为此次活动进行拍摄

8、制作“法学社‘独角兽吧’学术沙龙”横幅 十

一、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向大家介绍法学沙龙活动,介绍到场嘉宾、主讲人和主要参与者

2、法学社社长致辞

3、主持人引出活动主题

4、主讲人利用PPT对主题进行讲解

5、主持人总结,由老师对主题进行分析和点评,扩展思路

6、接着同学们自由交流,对主讲人提出的问题自由讨论,老师也一同参与。

7、主持人总结此次活动 十

二、注意事项

1、事先向主要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提供与主题相应的材料

2、材料不应当仅仅参考中国学者的态度,应当广而深,可参考实际案例,或类似案例,以事实说话

3、大家讨论偏离主题时,主讲人应当适当调整

4、同学们发言应当有序

5、主讲人之间,主讲人与主持人之间应当事先沟通(多个主讲人)

6、活动开始前40分钟学术部、秘书处全体成员必须到场,布置场地

7、主持人职能:

① 把确定的活动主题通知大家 ② 活动开场白,引题,承上启下 ③ 介绍嘉宾、主讲人、主要参加者 ④ 维护交流现场秩序 ⑤ 总结活动

8、主讲人职能

① 对活动主题进行介绍和剖析

② 总结每个阶段同学们的发言,并且不断深化主题 ③ 引出问题进行讨论 十

三、经费预算

暂略(海报纸、横幅、纯净水、胶带、打印复印等)

第9篇:学术沙龙 学期总结

学术沙龙总结

在这里我想对学术沙龙注意点,表达一下自己对此的看法。

首先,学术沙龙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开放的,但是在内容是比较集中的,如果没有一个比较集中的话题,就很难起到交流和碰撞的作用。

其次是沙龙学习不是一般学习,而是素质提高。要学会拓宽自己的视野,要学会立体地看问题,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再次,沙龙是要讲究效果的,而这个效果与选择话题关系非常直接。无论如何,话题选择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要选择一个好的话题是非常不容易的。沙龙的效率高低就在于话题是否具有广泛性。

再其次,真正的效率则是要讨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从而不同的人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探讨,这样大家都能够受到启发。

沙龙的效果是否好,不仅与主持人的经验能力有关,而且与每个参与者的素质、心态都有关系。沙龙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如果参与者的素质太单一,就很难有交流碰撞的机会。

最后,在沙龙上最主要是培养素质,培养你的思考能力和参与的习惯,培养你如何涉入问题,如何与别人进行交谈,如何提出你的问题并得到别人的回应,其中包括你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批评的技巧等,而不单纯是传播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或听别人有什么打动你的见识没有。在其中最关键的素质就是学会分析,学会分析别人谈论中的长处和短处及其为什么,怎样从中学到“扬长避短”,这就是一个比较借鉴的作用。古人说“相观而善”实际上就是要学会比较借鉴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对谈话者的尊敬问题在里面。

所以,在沙龙上不仅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一种交往素质,即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提出建设性意见,学会参与,学会共同构建一个社区,这才能尽到我们作为一个有机的参与者的责任。但是这一文化建设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慢慢建设,心急不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家的交流中,容易流于浮泛,“主义多于问题”;另外,在讨论过程中,对有些人的发言长度和方式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容易形成“一言堂”和“答辩式”讨论,这会压制某些声音较弱的人的讨论热情等等。每次沙龙要设置主持人,适当掌控发言的长度并进行协调,保证沙龙在自由、轻松而又不失严谨和规范的氛围中进行。

上一篇:学前儿童游戏作业下一篇:服装设计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