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精选8篇)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篇1

题目: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记录 学号

M201472687

姓名 刘鑫伟

专业

计算机技术

指导教师

万继光

院(系、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 注意事项

一、本表适用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选题报告、学术报告等。

二、以上各报告内容及要求由相关院(系、所)做具体要求。

三、以上各报告均须存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

四、本表填写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一、新型存储介质应用技术

越快的文件传输速度,越短的软件启动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高效的存储能力就等价于要求存储器能够同时提供超低的响应延迟,超快的传输速度,超大的存储容量,并具备经久耐用的特性。很不幸,这种理想中的存储器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却很难看到。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使用的都是基于温彻斯特结构设计的机械硬盘,其200MB/s以内的连续读写速度,不到2MB/s的随机4KB小文件读写速度,超高的访问延迟令外部存储器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固态硬盘的登场,存储器的传输速度、访问延迟均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闪存颗粒的先天技术特性所致,其主流产品的P/E(编程/擦除)寿命仅有数千次左右。对于比较在意可靠性、使用寿命的用户来说,固态硬盘也难挑大梁。因此就如开头所说,现在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在各方面都有完美表现的存储器。不过随着以下两种技术的问世,以及后续实用化、商业化工作的开展,存储产品将很可能迎来一次革命,一次质的提升。

如果只从性能上来看,毫无疑问,固态硬盘是传统机械硬盘最好的继任者。但在早期,由于固态硬盘往往使用成本高昂的SLC闪存,因此其售价高高在上,导致它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专享。现在为了帮助固态硬盘进入主流市场,半导体厂商开始采用不同于传统SLC结构的MLC乃至TLC结构的闪存。这三种结构的差异在于,SLC在一个存储单元里面只保存1位数据,而MLC保存两位,TLC保存三位。这也就是说,搭建同样容量的存储器,MLC结构只需要SLC结构二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TLC结构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更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尽管成本下降使得产品更加亲民,但是闪存的P/E(编程/擦写)寿命一直是徘徊在用户心头的隐忧。SLC结构的闪存可以达到10万次P/E寿命,而常见于主流商业产品中的MCL颗粒仅有3000~5000次P/E寿命,TLC更是只有500~1000次。P/E(编程/擦写)寿命的存在使得固态硬盘的接受度受到直接打压,厂商不得不持续改进闪存颗粒使用调度算法,在各个寿命有限的存储单元之间分摊负载。为了更好地解决擦写寿命的问题,来自台湾旺宏电子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一种能够让闪存存储单元自我修复,从而延长闪存使用寿命的技术。

在提高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方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乔治·丘奇教授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工作可以作为代表。近期,他们以《DNA中的下一代数据化存储》为标题,在殿堂级学术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两页简讯,虽然其正文长度尚不到一页,但仍旧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DNA存储技术一口气将数据存储的理论极限密度推高了几个数量级,据计算1克重量的单链DNA能够存储455EB的数据(注:1PB=1024TB,1EB=1024PB),这意味着当下全球互联网的通信线路中流动的数据可以全部存储在1克DNA里面。

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关键技术

目前,IT基础设施及其运营越来越复杂,人们通常采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在过去的十年里,服务器虚拟化重新部署、管理以及优化了计算资源,将数据中心转化成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应用平台。专用服务器被动态托管之后,在虚拟服务器环境中能够根据需求运行应用程序。虽然虚拟化重塑数据中心的运营,企业能够部署机架服务器汇集和分配应用程序的需求,但这种转变并不完整理。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资产仍然保持着孤立和静态配置,很少有设施能够自动化统筹管理混合网络和存储硬件。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声称改变这种状况。VMware对其描述为:“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灵活性和效率,并转变IT交付的方式。汇集和汇总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性等可用性服务,并交付软件,通过智能化的策略驱动的软件进行管理。”

SDDC从功能架构上可分为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云操作系统、IT基础设施五大关键技术。

(1)软件定义计算(SDC):实现硬件资源与计算能力的解耦合,将计算能力以资源池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并根据应用需要灵活地进行计算资源调配。服务器虚拟化是SDC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在一台物理主机上虚拟出多个虚拟机,各个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并同时运行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但SDC不仅仅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还将这种能力扩展到物理服务器及应用容器,通过相关管理、控制软件实现物理服务器、虚拟机以及容器的统一管理、调度与能力提供。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商用及开源解决方案。现有商用产品在性能、基础功能方面差异日渐缩小,可供选择的产品范围扩大,呈现多种解决方案并存的格局。其主要差异体现在虚拟化管理层的能力上,后续该技术将围绕自动化运维、廉价、易扩展的存储、灵活智能的网络承载、灵活便捷的容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而实现物理机、虚拟机、应用容器统一管理与能力提供的技术与产品尚处于探索阶段。

(2)软件定义存储(SDS):把存储控制面与硬件面分离,使存储资源变得更灵活,使其更容易配置和使用存储资源。SDS将硬件存储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软件来定义这些资源。用户能够根据应用策略来配置和使用存储服务,并将它们部署在一系列由供货商优化商用硬件乃至云中的多种硬件上。软件定义存储实质上是利用存储虚拟化软件,将物理设备中的存储(无论是基于块、文件,还是对象)抽象为虚拟共享存储资源池,通过虚拟化层进行存储管理,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将存储池划分为许多虚拟存储设备,并可以配置个性化的策略进行管理,跨物理设备实现灵活的存储使用模型。SDS起步稍晚,标准化的研究以及产品的研发尚处在起步阶段,再加上传统存储厂商由于各自利益,对SDS的发展战略尚不明晰,SDS的发展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3)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是一种将网络控制功能与转发功能分离、实现控制可编程的新兴网络架构。这种架构将控制层从网络设备转移到外部计算设备,使得底层的基础设施对于应用和网络服务而言是透明抽象的,网络可被视为一个逻辑的或虚拟的实体。基于SDN构建云数据中心网络,可实现业务与网络的解耦,基于对网络的高层抽象,应用可通过编程直接定义网络行为;通过集中的控制平面,实现对虚拟接入网络层的统一控制,并与计算、存储紧密协同,满足计算、存储资源的移动性要求;SDN的开放编程特性支持基于网络现状和应用需求灵活调整网络流量路径,成为新型算法、设备及架构创新的孵化器。SDN总体上处于发展早期,在数据中心内以叠加网技术为主流,通过在现有物理网络上构建虚拟的逻辑网络层,网络控制逻辑从底层物理硬件设备中解耦出来,交由虚拟网络层中集中的控制器进行统一处理;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灵活构建逻辑网络以及调整网络策略;逻辑网络承载在物理网络之上,与底层物理网络的具体实现无关,两者相互独立。

(4)云操作系统:SDDC的大脑,负责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依据策略进行自动化调度与统一管理、编排和监控,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形成不同的服务并提供计费等功能。云操作系统从功能上一般可分为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和运营管理三个主要功能模块,从技术实现上可分为商业化云操作系统和开源云操作系统两大类。云操作系统市场成熟度不一,商用产品与开源项目各有应用。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开源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技术架构、有效运作的开放社区与强大的生态,引领了云计算领域开放式创新的潮流,已逐步成长为行业主流,其开放性和兼容性契合了运营商对异构、大规模、可移植、互操作等方面的需求,为云计算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IT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在SDDC软件定义技术的推动下,IT基础设施正在向开放、通用、标准、低值、灵活的方向发展,资源整合、调度与自动化协同均由上层软件实现,物理设备仅仅扮演执行的角色,使得基于通用服务器的超融合架构统一承载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和业务成为可能。对于通用服务器而言,实现更高的性能、密度、集成度和能效以及模块化与组件化则是其重要技术发展趋势。

三、下一代数据中心存储技术思考

对数据中心而言,数据就是生命,新一代数据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它。传统数据中心烟囱式的架构,虽然部署管理复杂,但传统存储设备故障影响范围小,不会大范围蔓延,但在虚拟化、池化的过程中,数据集中存储,传统存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是全局性的灾难;同时业务和数据的汇聚,对传统存储系统的性能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如何提高业务效率和敏捷性、降低风险,打破传统存储软硬件紧耦合所造成的割裂状况,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要面临的难题,软件定义存储(SDS)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

软件定义存储(SDS)顾名思义就是将存储系统中典型的控制器功能抽出来由独立的软件来实现,这些功能包括卷管理、RAID、快照、卷拷贝、复制等。软件定义存储允许用户不必被厂商锁定就可以采购存储系统硬件,如硬盘这样的存储介质(从质量和服务角度考虑,建议从原厂购买)。如果存储控制器上的功能被抽离出来,这些功能就可以放在基础架构的任何一部分。它可以运行在特定的硬件上,在Hypervisor内部,或者与虚机并行,形成真正的超融合架构。

SDS应如同一个生态系统,它将存储的功能从传统存储系统中抽象出来,通过软件实现,从存储系统中抽离出来单独部署,不再是硬件设备上的固件,通过软件定义,可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所有的物理和虚拟存储资源,并按需进行自动配置。软件定义存储应具有以下特征。

(1)自服务

通过定义标准的应用编程接口(API),进行存储的配置,可以满足应用程序和客户所需要的存储资源,无需人工干预。虽然这种形式的配置在公共云存储环境中(如Amazon S3和新兴的云计算平台OpenStack)已经十分常见,但在企业的IT环境中还未实现。一些存储厂商,包括EMC公司、惠普和NetApp,正逐渐提供基于API的配置,这种自服务特征将极大地方便应用系统管理员的配置和应用的集成,并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

(2)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可以聚合异构存储资源到一个共享的存储池,打破传统存储系统烟囱式的现状,使所有存储设备中的存储容量得以充分利用,存储虚拟化可以实现数据跨异构孤岛,在因硬件故障进行数据迁移时,实现数据的无缝迁移,并方便管理。

(3)丰富的数据接口

SDS可以对外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如文件系统接口(NFS、CIFS等)、块接口(iSCSI、FC等)、对象接口(S3、SWIFI"等)以及可以供大数据分析的HDFS接口。丰富的数据接口可以为应用在存储的接口和协议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

(4)异构存储设备的快速接入和统一管理

SDS的一个优势在于对异构存储设备的整合,不同类型的存储系统(如NAS、SAN、对象存储等)以及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可以实现快速的接入和统一管理,这为存储虚拟化提供了丰富的存储资源,也为建立全局的管理视图创造了条件。

四、分布式文件系统思考与实践

分布式文件系统将连接在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组成一个统一整体供用户访问,这里的每台计算机就是系统中的单个节点。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执行远程文件的存取能力,以透明方式对分布在网络中的文件进行管理和存取,用户在访问文件时不再需要知道和指定它们的实际物理位置。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高可用性、高性价比、高可扩展性等优点。

在当前大多数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元数据管理和数据管理通常是分开的,从而,可以获取更高的系统扩展性和IO并发性。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元数据管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系统的性能、可靠性、扩展性和稳定性等。元数据管理模型可以划分为三种:集中式元数据服务模型、分布式元数据服务模型和无元数据服务模型。这三种服务模型各自都存在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没有一种服务模型能够完全适应所有的应用负载,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都各自在合适的领域发挥自身的优点。

文件系统最初设计时,仅仅是为局域网内的本地数据服务的。而分布式文件系统将服务范围扩展到了整个网络。不仅改变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也拥有了本地文件系统所无法具备的数据备份、数据安全等优点。判断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否优秀,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数据的存储方式。例如有1000万个数据文件,可以在一个节点存储全部数据文件,在其他N个节点上每个节点存储1000/N万个数据文件作为备份;或者平均分配到N个节点上存储,每个节点上存储1000/N万个数据文件。无论采取何种存储方式,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和方便获取。

(2)数据的读取速率。包括响应用户读取数据文件的请求、定位数据文件所在的节点、读取实际硬盘中数据文件的时间、不同节点间的数据传输时间以及一部分处理器的处理时间等。各种因素决定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用户体验。即分布式文件系统中数据的读取速率不能与本地文件系统中数据的读取速率相差太大,否则在本地文件系统中打开一个文件需要2秒,而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用时超过10秒,就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3)数据的安全机制。由于数据分散在各个节点中,必须要采取冗余、备份、镜像等方式保证节点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数据的恢复,确保数据安全。

五、阻变存储器开关机理研究进展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近年来,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等。然而,FeRAM及MRAM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

存储器的排布一般是以矩形阵列形式的,矩阵的行和列分别称为字线和位线,而由外围连线控制着字线和位线,从而可以对每个单元进行读和写操作。对于RRAM而言,其存储器矩阵可以设计为无源矩阵和有源矩阵两种。无源矩阵单元相对而言设计比较简单,字线与位线在矩阵的每一个节点通过一个阻变元件以及一个非线性元件相连。非线性元件的作用是使阻变元件得到合适的分压,从而避免阻变元件处于低阻态时,存储单元读写信息的丢失。非线性元件一般选择二极管或者其他有确定非线性度的元件。然而,采用无源矩阵会使相邻单元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干扰。为了避免不同单元之间信号串扰的影响,矩阵也可以采用有源单元设计。由晶体管来控制阻变元件的读写与擦除信号可以良好隔离相邻单元的干扰,也与CMOS工艺更加兼容。但这样的单元设计无疑会使存储器电路更加复杂,而晶体管也需要占据额外的器件面积。

RRAM中的阻变元件一般采用简单的类似电容的金属-介质层-金属(MIM)结构,由两层金属电极包夹着一层介质材料构成。金属电极材料的选择可以是传统的金属单质,如Au、Pt、Cu、Al等,而介质层材料主要包括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型化合物等,这在后文将会更加详细地讨论。由于对RRAM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电极材料以及介质层材料的研究方面,故而往往采用如图4所示的简单结构,采用传统的硅、氧化硅或者玻璃等衬底,通过依次叠合的底电极、介质层、顶电极完成器件的制备,然后于顶电极与底电极之间加入可编程电压信号来测试阻变器件的性能,这样的简单结构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而简单的制备过程和器件结构也是RRAM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原因之一。

六、超分辨率光存储技术

传统的光盘系统(如 CD、DVD),以及当前的蓝光系统(如Blu-Ray、HD-DVD)都是一种远场二维存储技术,能分辨的最小记录符的大小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存储密度已接近了物理极限。通过国内外近10年的光存储技术的研究不难发现,光存储技术正悄悄经历着一场由传统方法到新方案、由二维光存储到多维光存储、由远场光存储到近场光存储的变革。

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超高密度的光信息存储受到广泛关注,有很多种GB(千兆字节)级存储容量的存储方法提出。然而,为了进一步增加存储容量,有许多问题必须解决%光盘的数据存储密度主要是由入射激光斑点尺寸决定的,但在一般的光存储中,信号强度在记录点尺寸接近分辨极限时迅速降低,因此记录点尺寸小于分辨极限时,光头不能识别信号。

尽管在最近几年蓝绿光激光二极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有些问题如怎样获得低电阻的p型半导体材料和怎样与p型半导体材料进行欧姆接触等一直还未解决,因此短波长激光二极管的实际应用还需要继续努力,数值孔径的增大以焦深的减小和由于偏心率而引起的失真的增加为代价,因此增大数值孔径而提高存储密度是十分有限的。

超分辨是无需用减小波长或增大数值孔径的方法减小记录点尺寸而增加存储密度的一种方法。超分辨可以用调整光路或通过调整光盘结构来实现。总体来说,这种采用超分辨方法的相变光盘能提高光盘的存储密度,但对更高要求的存储密度,即对小于100nm的记录点这种方法显然无法实现探测,这要用近场超分辨技术来实现。光学近场存储(NFOR)对超高密度存储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光学近场存储首先由Eric Betzig等提出,他们在磁光薄膜上用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记录了小尺寸信号,最小记录点为60nm。在此之后,在相变薄膜上记录了几乎同样小的记录点。

超分辨技术对于提高光盘的存储密度是十分有用的,尤其在目前短波长激光二极管的实际应用还不成熟,而超分辨是一种简单可行且有效的增加光盘存储密度的方法。在读出和写入激光波长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超分辨方法可使目前的只读光盘和相变光盘的存储密度增大近一倍。超分辨近场存储可以探测 60nm的记录点,因此可以实现光盘的超高密度存储。研究生签字 老师评分 评分老师签字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篇2

在3 200多家期刊编辑部累计上传检测的92万多篇稿件中, 仅仅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的文献竟多达近10万篇。经该系统研发部门初步检测统计, “中国知网”已发布的期刊文献中大量存在类似文章。情况之严重, 必将给各期刊、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带来非常负面的社会影响, 甚至会引发许多涉及纸质、数字出版者的包括著作权在内的各种知识产权纠纷, 也会极大地损害国家整体形象。

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设立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 简称AMLCC。该中心将与各供稿单位合作, 首先在“中国知网”删除现刊中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 制定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删除学术不端文献的暂行办法”。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自1972年创刊以来, 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机电行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传递了大量的科技信息,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在我刊发表的10 000余篇论文中, 也发现有一稿多投、不当署名、抄袭伪造的情况发生, 给本刊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经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审,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已于2009年正式入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了维护本刊的良好形象, 同时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抑制, 经研究决定, 本刊正式参加“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 敬请广大作者、读者给予支持。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篇3

关键词:西北五省 图书馆馆员 学术交流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4-0104-05

Analysis on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of Library Professionals in Northwest Five Provinces (Area)

Zhang Wenchao (Library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Gansu, 741001)

Abstract:Librarians in northwest five provinces (area) attend various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under the leading of library societies at different levels. However, they lack of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for these activities. The reasons are various from policy to ide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only change people's idea, improve the policy and system and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can academic activities carry on successfully and academic level of librarian enhance constantly.

Key words:northwest five provinces (area) librarian academic communication

CLC number: G251.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4-0104-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馆员(本文泛指图书馆从业者,不与专业技术职称联系)的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方任务。在提升馆员科研能力的过程中,馆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在我国,各行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一般是教学和研究单位或行业学会引导和组织,图书馆界的学术活动大部分由各级图书馆学会(或协会)组织实施。各级图书馆学会已成为图书馆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大本营。目前我国各级图书馆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召开学术会议。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梳理近年来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学会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的情况及五省(区)图书馆同仁参加学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使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员的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1 各级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概述

1.1 中国图书馆学会目前组织的主要学术活动

(1)各年度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每年举办一次本专业的全国性最大规模的学术年会。今年已是连续办会的第十三年,现在年会规模已经发展至参会人数在一千人以上。每年的年会除了举办学术报告、分会场研讨、实地参观等活动外,还举办图书馆应用技术与设备、图书馆文化等方面的专业展览,极大地丰富了学术活动的内容。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已成为业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2)青年学术论坛。现已连续举办五届,2011年5月下旬在苏州刚刚举办了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论坛通过征文、评审遴选、会议报告、参会者互动等环节,促进青年馆员及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展示图林才俊的风采。论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的业内新人积极参加。

(3)百县馆长论坛。近几年随着人们逐渐对县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关注,县级图书馆馆长在一起进行交流研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百县馆长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分别产生了《林州共识》、《常熟共识》和《江阴共识》。论坛产生的深远影响及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会议发起前的预料,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较为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之一。

(4)新年峰会。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重大问题,凝聚群体智慧,推动事业发展”为宗旨的新年峰会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更好的发挥社会学术团体决策影响力的一种有效尝试。[1 ]从2005年开始,每年年初召开的新年峰会所研究的议题,都与当年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密切相关,这已引起了业界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地区图书馆学会纷纷效仿组织召开新年峰会。

(5)图书馆文化展览。展览虽然不是纯学术性的活动,但最近几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结合学术活动举办的一系列大型展览,不但展览内容反映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变迁及发展趋向,而且展出形式多样,既在学术年会召开会场举办专题展览,还在学会网页上经常性展出,促进了业内人士对图书馆展览活动的关注和学术研究。

(6)各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下属19个专业委员会中,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资源建设与共享、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信息组织、地方文献研究、社区与乡镇图书馆、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少数民族图书馆等专业委员会相继组织举办了本委员会的专题学术研讨会议。[2 ]

(7)中国科协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分会场。2005~2007年中国科协召开年会时设立中国图书馆学会分会场,有许多专家学者和图书馆馆员参加。

2005年8月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设立分会场(分32),主题为: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会议共收到论文242篇,经过评审,评选出可参会论文和交流论文156篇,论文作者来自全国除青海、西藏、海南和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实际参会的有效论文是70 篇,其中参会论文15篇,交流论文44篇,优秀论文11篇。会议在各方与会人员的努力下,达成《乌鲁木齐共识》。

2006年9月中国科协2006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设立分会场(分5.1),会议主题:科学技术普及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007年9月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于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设立主题为“图书馆建设与节能环保”分会场(分12.1)。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学会会员及图书馆工作者近百人参会了会议。会议安排了业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就“图书馆建设与节能环保”等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以上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在西北地区的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和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馆员通过参加学术征文和直接参会两种形式自愿参加。

1.2 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

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发起于1984年。当时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图书馆学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商定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五省(区)图书馆学会轮值承办。这年7月,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在青海西宁召开。随后的1986、1988、1990、1993、1995、1998、2000年分别在新疆、宁夏、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宁夏召开了第二至八次科学讨论会。2000年在宁夏召开第八次科学讨论会是与宁夏图书馆学会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西部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合并召开。其后由于种种原因,科学讨论会停止举办达7年之久。直到2007年6月,五省(区)图书馆馆长暨学会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在陕西省图书馆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科学讨论会,建立馆长暨学会理事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五省(区)图书馆高峰论坛平台,共同签署了《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合作协议》。2008年10月,恢复后的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九次科学讨论会在宁夏银川召开。[3 ]2010年10月,以“合作、服务、发展”为主题的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次科学讨论会在甘肃兰州召开。近两年,五省(区)图书馆学会在共同签署的合作协议框架指导下,除举办两年一次的科学讨论会外,还联合举办图书馆参考咨询及学科化信息服务专题研讨班等学术活动,促进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

1.3 西北各省(区)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1)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陕西省图书馆学会每年举行一次学术年会,2007年之前称为科学研讨会,从2008年开始叫学术年会。会议征文面向省内的全体会员及图书馆工作者。除学术年会外,陕西省图书馆学会还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学术团体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如2004年举办“全国图书馆部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2005年举办“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学术研讨会”等等。2006年3月到2011年5月该会自办和与其他组织合办的专题研讨会在5次以上,基本每年都要举办专题研讨会。迄今为止,该学会还组织了8次学术成果评奖,评奖活动主要由该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组织召开成果评审会议,对前一年的学会批准立项课题进行结项鉴定,对本年度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评审。

(2)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近年来,甘肃省图书馆学会每年都要结合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征文主题组织征文活动,每年7、8月召开学术年会。学术年会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凸现特色,如在2004年举办了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暨“特色文化建设与图书馆学术研讨会”。2005年结合学术年会召开了“以人为本,服务创新”学术研讨会。2009年举办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评选表彰了在图书馆系统连续工作年满三十年的馆员,并颁布“终身奉献奖”。除此而外,该学会还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共同举办“刘国钧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其学会挂靠单位甘肃省图书馆与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共同举办“第四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积极组织动员全省图书馆馆员参会。2009年5月举办的“中美图书馆馆员专业交流高级研修班暨全省图书馆馆长研讨班”虽属培训活动,但会议上的专家报告和互动对参加培训的图书馆馆员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3)青海省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青海省图书馆学会举办的活动相对较少,但该省的高校图工委已举办了七届科学讨论会,第七次科学讨论会,收到论文39篇,评选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26篇,足见青海图书馆界的重点科研力量在高校图书馆,地方图书馆馆员的科研力量相对不强,动力相对不足。

(4)宁夏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宁夏图书馆学会历来重视会员及广大图书馆从业者的学术活动,早年已连续举多了多届本区范围内的科学讨论会,近几年结合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学术年会,举办各种形式专题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两次图书馆学、情报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5)新疆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新疆图书馆学会,每年都自办或与别的组织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和馆员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图书馆从业者的科研能力,为边疆地区图书馆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2 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同仁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情况统计

图书馆学会章程规定会员必须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按此要求,馆员当中的学会会员理应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种学术会议等活动。但根据笔者近几年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时了解到的情况直观分析,西北五省(区)图书馆馆员及学会会员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取得进一步的证实,遂对部分有固定届次的图书馆学术会议的参会情况进行了整理,做了一些文献调查和统计。

2.1 近五年西北五省(区)图书馆馆员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情况

注:表中数据来自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名录》。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5—2010年西北五省(区)图书馆馆员每年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人数只占当年该省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总数的1/10 左右(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兰州召开,陕西、甘肃、青海参会人员相对偏高),甚至有的省份在某一年就没有馆员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细细查阅2006-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名录》不难发现,有的省份每年仅有该省学会领导一人代表本省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其中的原因怕是多方面的。

注:此表数据来自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九次、第十次科学讨论会《参会代表名录》和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网站、宁夏图书馆学会网站。

如果说西北地区图书馆馆员参加远在华东、华南、东北举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存在路途遥远、参会时间较长、差旅费用较高等局限的话,那么参加近在本省或邻省召开的专业会议应该有诸多便利条件,分析表2中的数据,这种猜想好像是成立的。但把表2中数据与西北五省(区)各类图书馆庞大的从业者队伍相比,表2当中显示的各省参加征文篇数和参加会议人数,都显得十分的稀少。以作者浅见,发展了27年的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现在的规模应该是参会人员100人以上就较为合适。

2.2 近五年来召开的两次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各省馆员参会情况

2007年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决定恢复之后,2008年和2010年召开了两次科学讨论会,会前,各省(区)图书馆学会大力宣传,组织征文,广泛动员广大会员及图书馆馆员参会,但是各省(区)参与人数仍然不多。

2.3 近五年甘肃省图书馆馆员参加本省学术年会情况

作者对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网站登载甘肃省图书馆学会2006~2010年学术年会的相关信息和历年的《参会代表通讯录》进行了梳理,得出以下表3数据。

注:表中2010年会员总数指近年已交会费会员数,是一个大约的动态数据。

表中的数据同样反映了参会人员所占会员总数比例较低的情况,但也更加明确的显示了馆员参加学术会议是与参加征文的人数和征文获奖的篇数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不管是会议主办的图书馆学会,还是准备参会的馆员,都必须得重视会议征文这个重要环节。

从表1~表3的数据完全可以看出五省(区)图书馆中,不管是学术身份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的馆员、还是学术身份为本省图书馆学会会员的馆员,每年参加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的人数均以甘肃和陕西两省较大,但参加学术年会征文的馆员(含会员)所占本省会员总数的比例均较低。作者在查询相关数据的过程中,查阅到部分省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上学会领导对年会的总结发言,学会领导在讲到学会工作的不足时,提到会员对学术活动的参与性不高,许多有研究实力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参与到学会的学术活动当中。[4 ]

3 西北五省区馆员参加学术交流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

3.1 部分馆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西北五省区馆员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整体上反映出的不主动、不积极现象与馆员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不无关系。许多馆员认为参加学会组织的学术征文,即便获奖也不能作为职称评聘的一项条件,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参加学会组织的会议没必要。可见,许多馆员根本没能从参加学术活动对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进行知识储备的重要性方面去认识,完全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3.2 所在单位经费或工作岗位限制

西北地区的许多图书馆,由于每年的差旅经费十分有限,不能过多的支持馆员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而许多馆员又没有申请到科研项目经费的资助,自己财力有限,自费参会存在困难,这些客观原因给馆员参加学术活动带来了困难。但也有许多图书馆的领导,以工作较忙、岗位缺人为借口,限制馆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给馆员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挫伤。

3.3 现行的职称评定等制度存在不完善

西北地区的一些职改部门规定,会议论文不能作为申报评聘职称的条件之一,导致许多馆员参加学术征文、甚至参加学术会议的积极性不高。还有许多单位规定,学术论文获得的学会奖项,不能作为科研获奖而得以认定,这也挫伤一大批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的积极性。

3.4 各馆尚未将馆员参加学术活动作为馆员专业技术考核的指标要求

西北地区许多图书馆限于财力等因素的制约,馆领导认为馆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是去外面游山玩水,从心底里不予支持,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没能制定出明确馆员参加学术活动的相关规定,更没有将馆员聘期内必须参加一到两次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的一项要求,致使馆员、甚至学会会员不愿意参加学术活动。而各地基层图书馆能够外出参加会议的大多为馆领导自己,这无形中更加给普通馆员造成了误解和不主动。

4 解决馆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障碍的对策

4.1突破认识上的误区

各级学会和各会员单位图书馆,要积极引导和动员广大会员及馆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克服学术活动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对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参加学术活动当作一次拓展学术视野,了解业界新动向,加强与业内人士学习交流的有利机会。众所周知,每年的学术年会征文选题,都是业界的一些前沿热点问题,如果了解了本学科的前沿动向,你就等于掌握了学术研究的方向。

4.2 解决经费等方面的限制

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馆员都要重视科研工作,积极申报或参与科研项目,使自己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取得科研经费的支持。及时掌握一些科研动态,掌握一些专项经费的资助信息,并积极申报争取。有一定学术成果的馆员,积极申报学术成果评奖,如果成果获奖,也能解决经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同时,各级学会,每个图书馆都要加大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以获得企业、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对馆员学术活动的资助。2009年,由北京超星公司董事长史超先生和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共同发起的“图书馆家园计划”对汶川重灾区图书馆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组织灾区馆员的参会论文出版了《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专题会议论文集。 [5 ] 2010年5月,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资助国内许多基层图书馆的馆员(有部分中小学教师)参加第四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这些实例对西北地区馆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寻求经费支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

4.3 各级学会要积极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消除政策上的限制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甘肃省图书馆学会2004年组织的学术年会暨“特色文化建设与图书馆”研讨会,会议获奖论文由甘肃省文化厅颁发证书,获奖者受到了所在单位的认可和奖励。近几年,许多馆员不积极参会的原因之一就是拿到的获奖证书没有“用武之地”,收入会议论文集的论文不能做申报职称的基本条件之一。作者在2010年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上获悉,有众多会员向学会反映此事,学会会长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学会也正在积极与省文化厅沟通,拟在今后的学术年会活动中,将论文作者的获奖证书由文化厅颁发。[6 ]同时,本文作者也建议,在我省图书情报系列职称评审时,将省级专业学会编印的论文集中收录的论文,也视作一篇省级论文,以更好地促进各级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的组织与开展。

4.4 各级各类图书馆逐步完善馆员参与学术活动的制度

据了解,兰州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在鼓励和支持馆员参加学术交流方面做的较好,有专门针对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的具体规定,[7 ]使馆员的学术交流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中科院国家图书馆兰州分馆对馆员学术成果获得协会学会奖项进行奖励就有明文规定,该馆《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奖励规定(试行)》(中科图兰发[2007]21 号)文件的第十七条规定:对以兰州分馆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获得省级学协会奖励的优秀成果,奖励额度为:获一等奖成果,配套奖励500 元;获二等奖成果,配套奖励300 元;获三等奖成果,配套奖励200 元。还值得一提的是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在支持馆员参加学术活动方面做的非常出色,领导带头搞科研,辅导职工写论文,鼓励职工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并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作为一个县区级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近十年间,该馆培养出了一批科研能力较强的馆员,在馆员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绩。

4.5 建议合理设置学术会议时间

建议各级图书馆学会在设置学术会议举办时间时,考虑各类学校参会者的时间,最好在暑假召开会议,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各类学校的图书馆专家、学者和图书馆馆员参加会议,并且参会时间充足。

5 结语

众所周众,馆员的成长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馆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一个较好的学术生态环境。[8 ]西北地区虽然地处祖国偏隅,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多局限,但在图书馆学术交流活动中曾经有过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的辉煌。现在西北各省(区)有逢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如果在各级图书馆学会的大力推动下,在各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下,通过各位图书馆馆员的不断努力,五省(区)馆员在全国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在本文相关数据收集中得到甘肃省图书馆学会董隽、祁自顺以及近年参加中图学会年会时认识的金中仁、龚剑诸位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许欢.凝聚群体智慧 推动事业发展—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77-79.

[2]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信息[EB/OL].[2011-05-15].http://www.lsc.org.cn/CN/zywyh.html.

[3]董隽.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合作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09,(6):127-130.

[4]郭向东.团结务实,创新服务推动全省图书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R].兰州:甘肃省图书馆学会,2010.

[5]程焕文.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J]. 图书馆论坛,2010,(3):2-4.

[6]甘肃省图书馆学会.2010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年会综述[EB/OL].[2011-05-15]http://www.gslib.com.cn/xh/2009

ztbd/10nh/nhzs.htm.

[7]兰州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图书馆关于促进科研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E].(图书馆发〔2008〕6号)2008.7.8.

[8]卓连营,胡秋玲.营造符合学科特点的学术生态环境—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交流活动的实践探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22-23.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报告 篇4

1、学术活动之一:《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 20__年_月_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而他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化的范畴。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素的推动。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是人类活动所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体的分析。因此,他认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之策。他的论题与新闻媒

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

20__年_月_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为我们做了题为“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会上,王教授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7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4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高容重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王老师大量利用他在实地考察得到的图片、数据、影像,给大家作直观的介绍及深刻的分析,让大家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我们在感叹王老师知识渊博的同时,也为王老师对科研的认真态度以及学术热情叹服。王老师把河流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山区河流,同时研究中结合到地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不同反响。

3、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20__年_月_日,花保祯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术报告。花保祯教授从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结构、写作提纲、论文的修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介绍了图标的使用和图片的处理,着重讲解了参考文献的使用和编辑,并推荐了一个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s _1。当删除或添加参考文献时,使用该软件可以避免参考文献管理混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硕士

研究生规范学位论文写作,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20__年_月_日,西安理工大学谢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科技创新中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谢教授首先从科技创新的意义谈起,讲述了科技创新的准则、程序、灵魂、基础、归宿及条件等六个问题,最后给研究生们提了六点建议,帮助大家科学的确定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方向。谢教授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科技创新和研究生生涯等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学术会议参加通知 篇5

On behalf of the XXXXX, I would be very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a conference of the forthcoming 1st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XXXXX to be held in XXXUniversity, China, from December 19 to December 30, .

As we all know, Google is one of the top corporations around the world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he biggest Internet search service provider. At the same time, Googles products are also famous and popular in Music, Society Network, and Smartphone Operating System et al. You are an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scholar and businessman assuredly. Your research on distributed software service and parallel computation is widely used in Computer Science. Your participation will be among the highlights of the conference.

We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ould accept our invitation. As you know, this is the 1st held of OCCSG and we plan to make it a truly international meeting. We have accepted many papers from several disciplines.

If you can come, please let us know as soon as possible, since wehave to prepare the final program soon.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acceptance.

Sincerely yours,

XXXX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 篇6

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ComputerTheoryandEngineering(ICACTE2010)于8月20日至208月22日在四川成都的四川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和IACSIT(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联合发起,由IEEE、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提供技术协助。会议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报道先进研究成果、交流学科前沿动态的平台。

会议吸引了来自亚洲、非洲、北美、欧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的参加,会议内容涉及本领域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及前沿工作,反映了未来发展方向。会上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感受了国内、国际权威学者的敏锐思维、学习专家解决难题的灵活方式、感觉受益匪浅。

大会共有600余篇poster展出,本人的第一作者论文“ApplicationofStructuredExceptionHandlinginSoftwareAnti-debugging”被本次大会安排为会议首日第一个分会场的第一个口头宣读,充分体现了大会对本论文的重视,作为本次大会第一个宣读的论文,本论文也得到了分会场主席和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好评并得到很多有益的建议,可谓收获颇丰。具体内容是: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反跟踪技术为核心的软件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与软件解密做着不懈斗争的同时,软件从业人员不断发现新的软件反跟踪策略,提出新的软件保护方案,增强了软件的安全性。

结构化异常处理,是操作系统提供的用于解决系统软硬件异常的一种机制,在程序设计中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容错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其在软件反跟踪中的应用。

应用程序正常执行中出现异常时,操作系统将收集异常发生的原因、类型、位置等信息,填写相关的数据结构,并从用户程序转到系统级执行,将控制权交给系统的异常调度函数。该函数将根据系统收集的异常信息选择一个异常处理例程处理异常。用户可定义的异常处理例程分为两种;一种是线程相关的,一种是进程相关的:线程相关的异常处理例程,监视某线程中某段代码是否发生异常,由于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所以把异常解决于线程的内部,可以避免该异常对其它线程的干扰,保证程序的稳定运行。进程相关的异常处理例程:也称为筛选器,监视进程中所有线程发生的异常,做进程退出前的清理工作。

异常处理流程是指运行在win32系统中的程序通常包含多个线程,而每个线程都会安装各自的异常处理例程;除此之外,程序中可能存在一个全局性的异常处理例程;再者,如果进程被调试的话,调试进程也相当于一个异常处理例程。当异常发生时,系统将根据异常类型选择一个异常处理例程来处理异常,正常情况下,系统进行异常处理的流程为:

系统首先判断异常是否应发送给目标程序的异常处理例程。如果应该发送,并且目标程序正在被调试.则系统挂起程序;如果程序没有被调试或者调试器未能处理异常,系统继续查找是否安装了线程相关的异常处理例程。如果已经安装,系统就把异常发送给SEH处理例程。每个线程相关的异常处理例程可以处理或者不处理这个异常,如果它不处理并且安装了多个线程相关的异常处理例程可交由链起来的其他例程处理;如果这些SEH处理例程均不处理异常,且程序处于被调试状态,操作系统会再次通知调试器;如果程序未处于被调试状态或者调试器没有能够处理,并且程序调用SetUnhandledExceptionFilter函数安装了进程相关的异常处理例程的话,系统转向对它的调用;如果没有安装进程相关的异常处理例程或者它没有处理这个异常,系统会调用默认的异常处理例程,通常显示一个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关闭”或者可以将程序附加到调试器的“调试”按钮。如果没有可以附加的调试器或调试器也不处理,系统就对线程异常处理句柄进行展开做最后的清理工作,最终调用ExitProcess终结程序。通过对系统异常处理流程分析可知,当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时,系统可在三个层次上完成异常处理:调试器、进程、线程。线程层次的异常处理即SEH,能够准确定位异常的信息,更加灵活、隐蔽的实现反跟踪的功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下面深入分析SEH的工作原理。

系统级处理机制,SEH作为系统内部处理异常的一种机制,其工作主要在系统级完成,因此掌握系统内部异常处理的工作原理是研究基于SEH的软件反跟踪的关键。下面围绕异常处理例程深入分析系统级异常处理机制。异常发生时,系统执行KiUserExceptionDispatcher函数并调用RtlDispatchException启动对注册的异常处理例程的查找。如果找到的处理例程处理了异常并继续执行,则对RtlDispatchException的调用不再返回。否则,有两种可能:调用NtContinue使程序继续或产生另一个异常。若是后者,异常不再继续,进程必须终止。

RtlDispatchException函数遍历异常帧,利用获得的指向EXCEPTION_REGISTRATIONS链表的指针遍历每一个节点查找异常处理例程,并通过RtlpExecuteHandlerForException完成异常处理例程的调用,根据RtlpExecuteHandlerForException的反馈信息,RtlDispatchException或者继续遍历异常帧,或者产生另一个异常,最终将控制送至ExecuteHandler函数,由该函数通过EXCEPTION_REGISTRATION的handler域调用异常处理例程,对程序执行中产生的异常进行处理。

SEH在软件反跟踪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调试工具的检测、硬件断点的去除、改变程序执行顺序等,但这些反跟踪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很容易被破解者发现并成功破解。本文所介绍的是一种更加隐蔽,效果更好的反跟踪方式:单步异常-抽取代码法。

在程序的正常执行序列中设置功能请求标志位,之后触发单步异常,进入异常处理例程后根据标志位完成所抽取的.相应的功能,继续程序的运行。这样,如果破解者不能发现异常处理例程的存在,将无法实现该功能。这是因为异常发生后,调试器接管了异常,而不会去调用作者安装的实现具体功能的异常处理例程,从而达到反跟踪的目的。

利用单步异常实现反跟踪的具体过程是安装异常处理例程,在程序开始处将异常处理函数地址放入EXCEPTION_REGISTRATION结构的handler域中,一旦执行过程中有异常发生系统就通过handler域的地址调用异常处理函数,完成相关的异常处理,正常执行代码,安装完异常处理例程,其后是程序功能代码,在这里设置标志以便异常函数作不同的处理。插入单步异常指令,此处是关键的地方,因为程序的反调试功能通过它来实现。当程序执行到这里时,根据是否处于调试状态有两条执行路径,一条是处于调试状态,这时调试器接收异常信息,并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将有部分程序代码得不到执行而使程序出现错误;另一条执行路径是不处于调试状态下,程序本身将通过异常处理函数来处理异常,这样程序中部分被抽取的代码将得到执行,程序不出现错误,且功能可以实现。清除异常处理例程,程序执行完功能代码后,要把开始时安装的异常处理例程去除,否则容易引起系统错误。清除的方法是:用出栈指令将EXCEPTION_REGISTRATION结构的prev与和handler域弹出即可。

这次参加ICACTE国际会议,通过和与会学者的交流、探讨,我觉得自己的收获主要在以下方面:

(1)对自己专业的新动态有了一定的把握,对本行业内的其他专业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2)发现了自己在学术上存在的问题,这有助于以后的改进和提高;

(3)结识了一些日本、韩国、台湾等地高校和公司的教授、研发人员和学生,为以后更广泛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4)发现了自己英语水平的不足,这将促使我更加努力地掌握英语,尤其是提高口语水平。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篇7

应巴西国家社会发展部粮食安全局和巴西雨水集蓄利用协会的邀请, 我赴巴西参加了9月28日至10月2日在巴西Caruaru市召开的巴西全国第七届雨水集蓄利用学术会议, 参观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现场。10月5日,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参加了巴西社会发展部粮食安全局举行的雨水集蓄利用工作研讨会。我分别在这两次会议上介绍了我国、特别是甘肃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并和巴西的同行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巴西是一个水土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发展潜力很大。但其东北部的半干旱地区, 面积969 599 km2, 共1 133个城镇, 人口2 100万, 约占巴西人口的1/8, 土地的1/9。年降雨量300~800 mm, 同时年际和年内分配十分不均, 旱季达半年以上, 是巴西最缺水、也是最贫困的地区。巴西政府十分重视这个地区的发展问题, 专门设立了国家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所。许多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了这一地区发展问题的研究。在过去的20多年来, 在该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上, 许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提出, 要在实现“和半干旱气候和谐相处”的思想指导下, 从主要依靠自上而下建设骨干型灌溉引水工程, 转变为更注重能为多数农户受益的小型分散型集水工程, 从主要解决大型农场和城市用水转变为同时解决贫苦农户的用水问题。把为缺水地区居民供水作为水工程的优先领域。非政府组织还建议, 到2015年应能使该地区的全体人民都得到安全水的供给。这些新思路和倡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成为在此指导思想下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行了示范推广工作。

据巴西原雨水集蓄利用协会主席Johann Gnadlinger先生介绍, 巴西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甘肃的1-2-1雨水集流工程。1996年6月, Gnadlinger先生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大会的会后考察, 来兰州参观了甘肃榆中的雨水集蓄利用研究和示范工程。1999年我参加了在巴西Petrolina举行的第九届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大会, 在会议上介绍了甘肃省的雨水利用工程、特别是1-2-1工程的情况, 引起了会议和巴西同行的很大关注。2002年, 在巴西半干旱地区非政府组织协会 (由巴西的非政府组织、农民协会和其他基层组织组成, 成立于1999年, 目前已包含约1 000个组织, 简称ASA) 的会议上, 提出了开展P1MC工程, 即在巴西半干旱区建100万个容积为16 m3的雨水水池, 解决100万农村家庭约5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以后又提出实施P1+2工程, 即每个农户拥有一片足以供给生活必需食物的土地和满足生活用水和农牧业用水需求的两种水源。除了建设生活供水水池, 还要建100万个容积为50 m3的为生产 (畜牧和小型灌溉) 供水的水池。这两个项目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2003年, ASA在半干旱地区, 建了6 000多个水池。到2006年, 在社会发展部的资助下, 已建成了261 000个水池。此外一些私人企业和Bahia州政府也资助了水池的建设。估计到目前为止, 集蓄雨水的水池数量已达3.2万个。

巴西储存雨水的水池形式绝大部分为半埋藏式薄壁钢丝网水泥砂浆水池和预制水泥砂浆板加钢丝网水泥砂浆拼装的水池, 集流面为瓦屋顶, 一般农户房屋集流面为200 m2左右。这些水池都安装了铁皮或塑料接水槽和落水管把雨水送入水池内。有的还有初期径流排除设施以改善水质。灌溉用水工程采用路面或在地面上铺砌混凝土集流。在半干旱地区不少岩石地区, 利用地形修建了岩石水池, 容积为20~200 m3, 集流面为岩石坡面。此外, 还建设了用PVC薄膜防渗的地下截流坝, 在地下水库内打井提水, 供给牲畜或灌溉用水。

根据巴西社会发展部资助建设的251 763个水池的统计, 国家的投入达4.352亿巴西里亚尔, 相当于人民币17.4亿元, 平均单个水池政府投入6 914元。是我国雨水利用工程政府投入的数十倍。其原因:一是巴西的材料单价比我国高很多, 他们的水泥价格为我国的4.3倍。二是政府的补助力度很大, 除了资助水池建设所需材料费用外, 还支付水池施工中的技术工人的工资 (挖掘土方劳力由农户自行负担) 。不仅如此, 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资助非政府组织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动员、宣传、培训、技术服务 (设计、施工指导、质量监督等) 等工作, 往往占到接近总投入的1/2。

与我国相比, 巴西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以下特点:

(1) 非政府组织是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主力军。巴西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 在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实施的。从宣传、动员、认知和能力建设到设计、施工指导、质量监督都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由1 000多个非政府组织、农民协会等组成的巴西半干旱地区非政府组织协会 (ASA) 是实施雨水利用工程的主要力量。在社会发展部资助的水池中, 82.3%是由ASA实施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的了解农户的真正意愿, 让他们参与从雨水工程设计、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 因而更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运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2009年10月5日社会发展部的工作研讨会上, 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都在会上做了报告, 对雨水集蓄利用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有的还对政府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和建议。

(2) 十分重视农户对雨水利用的认知和能力建设, 重视培训工作和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巴西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一般经过, 宣传、发动、培训和实施几个阶段。ASA十分注重在项目实施后对农户进行调查访问, 了解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农户在水质问题上采取了多种措施, 保证了安全供水。

(3) 巴西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非政府组织提出的, 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列入了社会发展部的计划, 对这一工程的支持力度很高, 不仅补助水池的建设费用, 而且对非政府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也给予了资助。除了社会发展部外, 巴西基金银行和巴西石油公司也对示范项目提供了支持。

(4) 重视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从1997年巴西第一届雨水集蓄利用学术交流大会以来, 他们坚持每两年举行一次学术会, 2009年已是第七届。会议上的论文来自巴西的许多大学和一些非政府组织, 他们在政府部门的资助下, 开展了雨水集蓄利用方面的研究, 包括水质问题、雨水灌溉问题、城市雨水利用问题等, 使学术交流搞得有声有色。雨水利用也吸引了很多在校研究生的兴趣, 选择了雨水利用作为论文题目。

通过这次参与巴西雨水集蓄利用的两个会议, 对我国、特别是甘肃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以下几点启发。

(1) 与巴西比较, 我们的雨水水质监督和研究工作的差距较大。甘肃水科所在1992年曾对水窖水质进行测验, 结论是细菌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2009年7月美国“国际行动” (非政府组织, 专门从事水质研究) 来甘肃对水窖水质进行了快速测验, 也发现大肠杆菌含量水平非常高。虽然迄今尚未有由于饮用雨水而发生严重疫情的报道, 但水质问题应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我们的雨水集蓄工程系统主要由农户自行施工, 设施较为简陋, 难以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保证安全供水的要求。因而使有些人认为雨水集蓄利用是低水平解决家庭供水的措施。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 只要真正按照规范实施, 雨水集蓄利用同样可以做到高水平, 巴西和许多先进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等就是例证。为了改善水质, 目前应尽快设置屋面下的接水槽和落水管、屋面和地面径流应分别储存、采取初期径流排除和简易消毒灭菌 (如阳光照射灭菌) 、太阳灶和逐步推广精细过滤设施等措施, 保证农户能喝上安全水。同时结合农村房屋建筑, 研究制定家庭雨水集蓄系统的标准设计和图纸, 逐步对雨水集蓄利用系统进行改造。

(2) 根据评估资料, 甘肃省的集雨灌溉面积已达400多万亩, 而实际面积可能远未达到此数, 需要进行落实。现有的雨水集蓄灌溉工程利用率较低。相当一部分灌溉水窖没有发挥作用。其原因:一是投入不足, 多数农户没有水泵、也没有灌溉设施。有的只建了水窖, 没有建设集流面, 水窖蓄不上水;二是对农户的认知教育不够, 农户不认识集雨灌溉的好处, 对一些典型农户通过集雨灌溉取得经济效益的宣传不够。三是技能培训工作和技术服务不够, 有些农户不知道怎样使水窖水发挥最大效益, 如何掌握最佳灌水时间和有效地进行灌溉。

(3)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项目后续管理做得较差。项目后续管理应当包括对项目运行效果的调查、监测和评估以及对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我们虽然也进行过项目评估, 但其依据仅为各地上报的资料, 未进行实际调查, 因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在研究方面, 我国开展了一些宏观性的研究, 但对在运行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得不够, 例如怎样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充分满足安全供水的要求, 特别是水质的要求和在半干旱地区满足水量和保证率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发挥集雨灌溉的效益等方面, 缺乏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取得的一些成果也未为农户广泛接受和应用。

(4) 我国对雨水集蓄利用的资金支持上与巴西的差距很大。我们至今还没有国家对雨水利用的投资正规渠道。在支持力度上, 巴西不仅对建设费用进行了支持, 而且对承担项目实施的机构从宣传动员到施工监督全过程都给予了资助, 而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资金补助有时还不够支付材料费用。虽然我国利用雨水解决家庭供水的人口仅为总人口的2.2%, 按各地上报汇总的集雨灌溉面积 (实际可能小于此数) 也不到全国灌溉面积的3%。但应看到, 这些人口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人群, 而雨水集蓄利用则是为该人群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水源的唯一途径。而一些集雨灌溉典型案例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的显著效益表明, 雨水集蓄灌溉将可能推动占我国耕地面积57%的雨养农业发生突破性的进展。

我国的雨水集蓄利用在过去20多年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我们的经验为国际上许多国家所关注。从2003年开始, 在国家商务部的支持下, 甘肃省水利厅和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发展中国家举办了5届雨水利用培训班, 更成为发展中国家了解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经验、和我国开展这方面合作的重要窗口。但是我国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近几期培训班中, 越来越多的学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如果这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将严重影响我国雨水集蓄利用效益的发挥。建议有关部门能认真分析这些问题, 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如巴西等国的有益经验,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推动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向更高层次前进。

学术讨论的方法和风度 篇8

关键词:顾彬;刘再复;莫言

2013年8月11日,刘再复先生写成《驳顾彬》一文,此文发表在《华文文学》2013年第5期和《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6期,后者略有删节,原因众所周知,兹不赘言。由于刘先生动笔前“十分愤怒”,所以读者读到这些字句时应该不会过于吃惊:顾彬在香港演讲时表现出“殖民者姿态与腔调”。他批评中国当代文学则是为了“制造‘一论等于一万论”的效果,从而在中国大陆扬名。为此他不惜“自吹自擂”、“膨胀事实,歪曲事实,捏造事实”。在一篇旨在讨论学术问题的文章里怀疑对方的人格和动机,只会将讨论引向歧途。

激怒刘再复的是顾彬的“垃圾论”(传言“中国当代文学是一堆垃圾”出自顾彬之口);以及《明报月刊》上刊登的顾彬的发言稿《莫言、高行健与文学危机》(大陆发表时改为《在世界文学危机的背景下批评莫言》)。

为了继续讨论,我们权当顾彬的发言稿是如实发表在《明报月刊》的,未经编辑有意删改。即便如此,刘再复的驳斥也未必成立,他的文章有不少偏颇之处值得提出来分析。他似乎是太愤怒了,忘记了一个学者的修养:“因为这‘垃圾论(指“中国当代文学是一堆垃圾”),我才知道‘顾彬。所以一见到‘顾彬,就想到‘垃圾。”我不知道语带轻佻地玩弄这样的文字游戏,究竟是澄清了事实维护了“中国当代文学最低限度的尊严”(刘先生语),还是暴露了自己的油滑?

刘再复不忌讳说自己和顾彬“交往”,两人曾共事却没交流。他推测:顾彬心理失衡乃是由于瑞典文学院选择了高行健而非北岛。证据他没拿出来。笔者倒是发现了例证,2009年在南京大学的一个讲座上,顾彬非常遗憾是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认为,北岛的作品文学价值高,而高行健的作品相对差一些。文学水平的高下之判当然见仁见智,学术问题贵在交流,顾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没有妨害谁,如果刘先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大可以撰文指正,而非写诸如《驳顾彬》之类斯文扫地的骂人文章。

刘再复的愤怒是合理的吗?顾彬的观点是否有偏向性?

其实顾彬的观点也略嫌空泛,但考虑到他已经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明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原谅他演讲时的“自由发挥”。他的主要观点是:“高行健是许多欧洲作家的继承者”。戏剧《车站》是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的“变体”,获诺奖作品《灵山》受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又译作《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影响。

刘先生果然太生气了,所以行文颇多逻辑缺陷,“倘若我再沉默,不仅有负于高行健、莫言这两位天才作家的贡献,也有损中国当代文学最低限度的尊严。”顾彬演讲或接受采访时都没有“高度评价”过中国当代文学:莫言早期的小说太刻意模仿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余华、莫言、苏童他们能在美国及德国找到读者,是因为那些读者想得到消遣。《明报月刊》上他的观点也不会相差太远。刘先生写过许多论述高、莫的文章,莫言获奖后就出版了结集《莫言了不起》,有了《高行健莫言风格比较论》,还有续篇《故事的极致与故事的消解——<高行健莫言比较论>续篇(提纲)》。毫无疑问,两人的观点大相径庭。还是那句老话,学术之争、读者趣味见仁见智。我不是很理解刘先生为什么火冒三丈,甚至赐给顾彬一顶“殖民者”的帽子,难不成这样就可以说服对方?就算对方严重低估了高、莫二人的作品,那也丝毫无损高、莫作品的价值,更不需要牵扯上“中国当代文学最低限度的尊严”。须知中国不止高、莫两个作家,也许他们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但就是代表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

许子东先生为顾彬辩护,提及他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刘先生回应:“此书我读过,惟一的‘特色是对高行健信口雌黄了好几页,其余的全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证据一如既往缺席。所谓的“信口雌黄”指的大概就是“高行健是许多欧洲作家的继承者”一言吧。一本厚达四百多页的学术著作既然被“认定为”卑之无甚高论,稍加指出其缺陷也是合理的,但他没有作相关的分析例证。刘先生接着语带嘲讽言及写作文学史的学者:“写文学史是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流行的学术捷径”,“聪明的顾彬也拼凑个可在大陆通行的版本”。他把写文学史跟形容词“流行的”和名词“捷径”组合一起,抹杀了所有同行的努力。

刘先生继续“推理”:顾彬讲述翻译出版高行健作品的经历,“不过是一种自我吹嘘、自我叫卖的猎取功名的生存小技巧”。他在前文已经说了一大堆不负责任的推论:顾彬在德国汉学界籍籍无名、顾彬的文学史一无是处......(顾彬)“把‘垃圾这一最脏最臭的东西倒在中国作家头上”。刘先生的文章让笔者重新思考“倒在中国作家头上最脏最臭的东西是什么”,他的《高行健论》至今无法出简体版也许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刘先生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但他却有取之不尽的道德武器。他叙述了与争论无关的交游往事,自己与各位文坛前辈、海外同行的过从,接下来便坚持他“结论详于论证”的“推理”。顾彬“践踏了两种学术的基本品格”,分别是:“尊重事实,不妄言妄说”;“只进入问题,不作问题之外的人身攻击和琐事炒作”。可笑的是刘先生自己率先“践踏了这两种学术的基本品格”,在高是否流亡作家一事值得商榷之处甚多,并非如刘先生所言是“铁铸事实”。因为当下的政治因素,信息不够透明,年轻一辈不大可能获悉彼时的复杂情形。然而刘先生在这件事上无疑不值得信任,他巧妙的利用“流亡”一词的多义,提出高1983年的国内流亡为证,轻易躲开了顾彬的回答。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只能说明高离开中国之前是个流亡作家,而顾彬强调是高离开中国的原因,刘先生此处的语焉不详似乎有意隐瞒。维基百科词条是这样说的:1985年,高应邀赴欧洲五国访问八个月,在柏林文化之家举办个人画展,卖画得四万马克(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1987年,高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1988年开始,在巴黎定居。1989年,成为法国“具像批评派沙龙”成员。笔者倾向于认可顾彬,“高离开中国是‘基于对艺术事业与金钱收入的考量”。关于第二点,如果连“殖民者姿态与腔调”和“洋教师爷架势”都不算“问题之外的人身攻击”,如果细数自己和海外学者的渊源、炫示自己和诺奖获得者的交情等都不算“琐事炒作”,那我们是不是要重新找两个词来界定这些行为?

刘先生一直指责顾彬哗众取宠言不由衷,甚至不惜借用李锐先生定义的“精神浮肿病”。他列出四条资料翔实、逻辑残缺的理由,内中的推论环节让人惶恐。先看他论证顾彬“说话极不负责任”的第四条证据,他由此引出了“精神浮肿病”的概念继而研究顾彬病例。顾彬说:“葛浩文创造了国外的莫言,创造了中国的当代世界文学。”刘先生接着援引并逐句批驳:刘先生承认葛浩文“删除某些长篇中的个别章节”,而顾彬却“蓄意夸张为‘概括文意、剪裁、整合、再书写”,“与事实全然不符”,“他‘蓄意捏造的机谋”有二,“一是借此把莫言的创造之功一概抹煞;二是借葛浩文之名而抬高自己、兜售自己、膨胀自己。”这里我们看到了结论与论据的巨大裂缝。

尽管论证不够严谨,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刘先生的结论: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对当代文学翻译的批评,一言以蔽,追名逐利是也。我想我可以提供刘先生省略的顾彬的论据之一,葛浩文翻译《狼图腾》时删去了姜戎的后记,因为“在德国人看来,(后记的内容)完全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葛浩文还“删除了书中的某些思考、反思汉族的问题”。刘先生既非翻译家亦非文学家,他把葛浩文“删除某些长篇中的个别章节”一语带过,似乎不值一提。作为学者,他再次疏忽了学术规范,文本的真实性是文学研究的基础,要想真实的向国外读者推介作家的艺术造诣,翻译必须力求真实完整。现代经典作家米兰.昆德拉和纳博科夫为此作了艰难的实践,留下一段文坛佳话。昆德拉细致的考订好自己所有作品的法译本,然后只允许翻译他修订好的版本,译本翻译过程中他会不厌其烦解答译者的疑惑,译本完成后他会随机抽查一些段落考验译者,这点翻译过《告别圆舞曲》、《被背叛的遗嘱》的余中先教授可以证明。纳博科夫去国后逐渐放弃俄文写作,但为了确保《洛丽塔》的俄语版本的真纯,他放下创作,亲自翻译《洛丽塔》,他对意译深恶痛绝(葛浩文承认自己的部分翻译是意译)。昆德拉的意大利出版商说:“确定一个好译本,不是看它是否流畅,而是看译者是否有勇气保存并捍卫所有那些奇特而独创的语句。”从这个意义上看,葛浩文的翻译值得商榷的地方就太多了。顾彬先生的译著有《鲁迅选集》六卷本、北岛《太阳城札记》、杨炼《面具和鳄鱼》等,除此,还有专门的翻译理论著作《黯影之声》。窃以为,有作品出产的翻译家关于翻译的看法应该比门外汉的有分量。

刘先生质疑完顾彬的专业水平后,继续“问题之外”的研究。研究的基点是材料,笔者读到的却是一通气势汹汹的自言自语,他的思路飘忽不定,他的问题古怪离奇。从德国涌现一大批让世人瞩目的哲学家到质疑顾彬的“诚实”、“严谨”、“学术规范”,好奇顾彬善讲大话、胡言乱语而无心理障碍,判断顾彬“狂而阴”、“阴而痞”,拷问顾彬的“精神浮肿病”的来源和其在德国文化的类型(“是特例还是常例?”),以及顾彬病发是“受中国污染还是他在(趁机)污染中国”?寥寥数语跌宕起伏,左冲右突,差点淹没了主线——顾彬“狂而阴”、“阴而痞”,这既是刘先生立论的基础,亦是其终极结论。

刘先生的第二个研究课题近似无理取闹,高的作品在大陆传播受限,这是事实(互联网已经大大改善了这一状况,高的主要作品都流出了电子版)。顾彬“侮辱”高和当代文学的言论在大陆畅通无阻与顾彬一年被大陆邀请七次并不构成密实的因果关系。顾彬的“侮辱性”言论既然没有现形,则刘先生的批驳无力,笔者欲澄清又无据。大陆当下的语境亦缺乏充分探讨的契机,刘先生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的删节本即可佐证。

第三个课题研究刘先生除开重弹的老调,只剩一堆欲加之罪,反思“文革”中的“红卫兵”作风和“造反派恶习”固无可厚非,但藉反思之名行打击异己之实——刘先生自始至终都未曾提供坚实的证据和缜密的推理,各种有失学者风度的指责却接二连三上演,让读者不明就里:前一句话还在反对人身攻击,后一句话却暗示对手和“文革”中红卫兵及造反派的精神血缘关系。

学术批评应该推重与人为善的原则,观点可以不同,也可以相互辩难,前提是理性温和。学术争论应该尽可能使用“说明和更正”的方式,不宜随便怀疑对方的专业水平及道德品质,更不应使用杂文或者嘲讽的语言进行非此即彼的“殊死搏斗”,这些讨论方式都将损害正常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家风润我行的作文下一篇:观察油菜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