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会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术报告会(推荐12篇)

学术报告会 篇1

人文学院教师学术讲座和学生学术报告会是我院师生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为进一步贯彻“学术是根本”的办学理念,推动良好学风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术交流与学术研究平台,促进人文学院教师学术讲座和学生学术报告会的完善与进步,学术调研部对教师学术讲座和学生学术报告会分别做出了如下的制度规定:

一、教师学术讲座:

1.参加讲座的学生依据本人的《人文学院大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考核手册》所盖的章作为听讲座的凭证,每一个印章记作一场。07级的学生听讲座的次数不少于两场,08级不少于4场,09级不少于6场,10级不少于10场(自10级始的每个年级不少于10场)。没有达到规定听讲座次数要求的学生,毕业时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人文学院大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考核手册》只适用于认证人文学院举办或认可的教师学术讲座。

3.每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将《人文学院大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考核手册》上交学院登记次数。

4.若学生用伪造的“人文学院大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考核印章”盖章、擅自拿取印章盖章或为没来参加讲座的同学盖章,一经发现,将给予公开批评。

5.《人文学院大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考核手册》由学生本人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后果自负。如遗失后想补上之前所盖的章,需向学术调研部提出申请,经核实情况属实后,学术调研部才给予补盖印章。

二、学生学术报告会:

1.参加报告会的学生依据其《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考核手册》所盖的章作为听报告会的凭证,每一个印章记作一场,其中加分情况分两种:第一,若听人文学院的学生学术报告会,在综合测评中每场加0.3分的技能分;第二,若听其他学院的学生学术报告会,每场加0.2分技能分。两种情况总累计不超过10分。

2.主讲学生学术报告会的学生凭其荣誉证书每场加3分;另外,如果获优秀主讲人的学生凭其荣誉证书可再加3分。获优秀听众的学生凭其荣誉证书可加3分。

3.《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考核手册》只能用于认证校团委学术科技部举办的学术报告会。4.参加学生学术报告会迟到10分钟以上者或早退者不列入盖章对象。

5.在听取报告会期间,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做好笔记或撰写感想体会(必须在其《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考核手册》中有该场报告会相应的印章)获取相应分数,每人每篇可加0.5分,累计不超过5分。笔记或感想体会统一用原稿纸书写工整于期末上交到该学院,要求:文章应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且不得抄袭,字数不低于400字,文章后面表明撰写者所在学院,班级,姓名等。

6.在参加学生学术报告会过程中,若擅自拿取“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考核印章”盖章的同学,一经发现,将在综合测评中德育加分项目每人每次扣4分;

7.若为没来参加报告会的同学的《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考核手册》盖章,一经发现,该同学将在综合测评中德育加分项目扣3分(次),而没来的同学则在德育项目扣2分(次)。

8.《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考核手册》由学生本人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后果自负。学术调研部一概不给遗失者补上之前所盖的章。

学术报告会 篇2

而同样是河南的另一家企业漯河双汇, 与春都企业性质完全相同。但当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提出改革分配机制后, 漯河市政府很快答复:万隆年薪150万, 其余高管人员让万隆自己“看着办”。随后, 双汇生产车间主任年薪被调整到了30万, 销售骨干年薪达60万。双汇的企业家才能激励机制很快产生效应———双汇得到了迅速发展, “双汇”品牌迅速崛起, 家喻户晓。

褚时健恐怕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了。上世纪70年代做了十年小糖厂厂长的褚时健跨入烟草行业, 使云南烟草行业一跃成为国内的“领头羊”, 成为红塔集团云南烟草帝国的创始人。然而, 随着红塔集团总裁褚时健因贪污罪而坐牢, 红塔集团云南烟草帝国也风雨飘摇, 逐渐销声匿迹。

人才问题始终是阻止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企业家才能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某一知名品牌的发展和辉煌, 往往与品牌企业经营者的才能, 也就是企业家才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是企业及其品牌塑造的最宝贵财富。宝洁公司的一位前任董事长Richard Deupree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 把我们的人带走, 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 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 而留下我们的人, 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参考资料】

[1]乔均:品牌价值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傅雷: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理念[M].海天出版社, 2007.

[3]肖明超:品牌价值, 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法宝[EB/OL].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07-15.

[4]吕化周:对市场营销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5]程东升:悲情春都:一个国有企业沉浮全纪录[EB/OL].人民网《经济观察》2004-04-20.

(责任编辑:张琼芳)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提高学术地位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各高校无一例外的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学术报告 (也称学术交流) 会, 这对传授知识、沟通信息、加强学科建设、加速人才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高校举办的学术报告会大多为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作报告。学术报告会的好坏关键在于举办方的组织管理与报告人的学术水平、学术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一方面举办方希望以较小的付出获取较大的效用, 一方面是应邀者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注意力”, 使其科研成果这种稀缺资源产生“放大效应”。本文将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 用简单的经济学模型, 探讨举办方与应邀者的决策过程, 分析举办学术报告会中的经济学。对听众收费的学术报告会不列入本文讨论的范围。

一、概念与假说

1、专家教授的概念。

对某一事物精通,

57的专家或者有独, 也泛指在某些到的见解的人, 称之为这一领域方面具有专业水准

17

37的人的总称。教授多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 机构中执教的较资深教师或研究员。有时

人们也把专家等同于教授, 教授等同于专家来看待, 在此统称为专家教授。他们都是通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较高报酬的人。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专家教授是学术、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有了专家教授头衔, 就享受着令人羡慕的津贴与待遇。

2、学术报告会的概念。

学术报告会是指应邀向他人讲述自己研究成果或者作某学科介绍性的报告。应邀作报告的人多数在某一领域中颇具学术造诣的专家教授。

3、几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是稀缺的, 事实正如此;第二个假设是举办方和受邀者都是理性的人, 各自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第三个假设是举办方和受邀者的信息是完全的;第四个假设是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是供给方, 举办方是需求方, 且了解各自的成本与收益。

二、举办学术报告会的经济学分析

1、举办方成本—收益分析。

(1) 成本分析。为了办好学术报告会, 举办方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精心组织与安排, 这就构成了举办方的直接成本, 而支付专家教授的差旅费、接待费、劳务报酬与雇工费等是直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把用于举办学术报告的资源放弃而用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构成了举办方的机会成本。可见对举办方来说, 举办学术报告存在一个已知的总成本, 等于直接成本加上机会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Ca=Cd+Co。其中Cd和Co分别表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2) 收益分析。举办方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作学术报告,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使广大师生接触到新的思想和方法, 丰富了师生的文化内涵, 扩大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质, 从而拓展科学研究的途径。通过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与交流, 使师生少走些弯路, 减少探索的时间, 缩短出成果的周期, 这对学科梯队的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 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建立合作关系, 提高了举办方的学术地位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这是举办方获得的最直接的效果。

总之, 学术报告会对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的成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举办方在当前没有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 但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收益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事实上, 举办方看中的也不是眼前的利益, 在层次多样、名目繁杂的科研与教学项目的评审与评估中, 如果能通过学术报告会与知名专家、教授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 那么将来的收益是可想而知的。

这里, 总收益用公式表示为:Pa=Pd+Pe。即总收益等于现期的直接收益加上未来的潜在收益。其中Pd和Pe分别表示直接收益与预期收益。

举办学术报告最终获取的收益受报告人的知名度、学术地位与社会地位等许多行为因素与关系的影响, 举办方将以Pa Ca的原则确定邀请什么样的专家教授来作报告, 才是最优成本支出, 以达到其利益最大化。

2、报告人成本—收益分析。

(1) 成本分析。成名前的专家教授, 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去从事科学研究、进修学习、著书立说等, 属于报告人的“沉没成本”;应邀请作学术报告需要请假、投入时间准备学术报告的内容与排版等, 构成了直接成本;同时, 应邀出席学术报告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用于其他工作而产生的效用, 即为机会成本。由前面的假说, 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不会考虑沉没成本, 由此可得报告人的总成本可表示为:Cb=Cs+Ct。即总成本等于直接成本加上机会成本。其中, Cs和Ct表示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

(2) 收益分析。在这里, 我们只讨论受邀者作一次学术报告的收益。举办方支付的劳务报酬 (或叫“出场费”) 是最直接的经济收益, 而比直接收益更大的是提高自身的学术知名度和扩大社会的影响力, 使其思想、观点等优势资源得以认同、共享与可持续发展, 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专家教授作为高校的人才精英, 有责任和义务向师生和渴望求知的人去传播其研究成果, 并从中广泛地探讨、交流, 检验研究成果的正确与否, 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各种问题。可见, 报告人也有一个直接的收益 (Pg) 和预期的收益 (Pm) , 总收益为:Pq=Pg+Pm。

报告人也将以Pq Cb的原则决定接受怎么样的邀请, 才是最优成本支出, 达到利益最大化。

三、举办学术报告会的几点启示

1、举办学术报告会是双方“共赢”的合作, 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前面的分析, 一个成功的学术报告对举办方与受邀方都有一个较大的预期收益, 因此是双方“共赢”的合作。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 不仅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帮助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培养他们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学术思想和创新能力, 而且有利于组织多学科承担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攻关项目, 充分发挥高校在跨学科和综合性重大课题研究方面的优势。中国科协第二届主席周培源曾说过, “学术交流活动是科技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因此, 作为高校的人才精英, 能应邀作学术报告, 是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是对其长期兢兢业业致力于学术研究领域的安慰和鼓励, 也符合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学术报告会, 使自己的教学、科研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有效的利用, 也是对学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

2、规范举办学术报告会的组织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说, 高等院校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高等院校有没有一个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学风。学术水平高, 其学术交流也就广泛, 学术气氛浓厚, 广大师生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从而促进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营造活跃的学术气氛, 引导广大师生进行科技创新, 多出成果, 培养合格人才, 就必须结合实际, 制订正确规范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举办学术报告会制度, 以适应不同层次听众的要求。

应邀作报告的专家教授知名度大多是因其所在高校或科研机构而出名。能被邀请作学术报告,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单位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因此, 专家教授应首先做好本职工作, 认清主次, 不能本末倒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 防止一些专家教授占据了一些要害的学术部门, 结果成为各个高校争相聘请的“特聘教授”或经常被邀请作学术报告。所谓“要害”就是在学术资源的分配 (比如项目的评审) 和学术成果的评估 (比如重要科研奖的评奖) 方面拥有决定权。各个高校对于这些人予以特殊礼遇, 并不是看重他们的学术水平, 而是看中了其手中的学术资源, 具有非常功利性的目的。这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腐败, 导致学术自主性的彻底丧失。

参考文献

[1]张俏:论学术报告会对人才培养的作用[J].科技人才市场, 2002 (5) .

[2]邢天寿:学会与发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学术报告会 篇3

报告会上,北京植物园原园长张佐双教授,介绍了国内外现阶段园林植物的品种和景观创新情况,指出园林植物创新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在重视乡土树种和生态保护的同时,高度重视新品种的引种选育和知识产权保护、重视苗木生产的规范和苗木质量标准化,同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华南理工大学的陆琦教授和东南大学的顾凯老师则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历史演变、造园特点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湿地保护”近年来在社会和公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的但新球处长指出,“个人、政府、企业通过对湿地物质文化的认知,产生生态情感,从而产生生态响应,并将这些响应以一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要求,反过来要求政府、个人、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行为守则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机构组织和管理机制,这样就产生了湿地生态制度文化。”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的文贤继博士则以香港米埔湿地为成功案例,介绍了米埔湿地保育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做法,以及介绍了吸引公众参与利用社会捐助保护自然、服务候鸟的经验。

与会代表认为,报告会将对地方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建设和生态园林建设有较大启发。

——《广东园林》编辑部

学术报告会主持词 篇4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报告会隆重举办之际,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为我们作“*********”主题报告。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报告人简介)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作报告。(之后)刚才,******为我们作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报告。***(报告会评价)。

人骨考古系列学术报告会 篇5

(2010年8月24日至27日于趵突泉校区医学院教学一楼一层数字解剖实验室)

时间报告题目主 讲 人 或 责 任 人 8月24日

上午08:30~09:10开幕式、照相山东大学医学院刘树伟教授主持09:20~11:00人类起源与演化概论

(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吴新智院士

下午14:30~16:00人类学和人的差异辽宁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席焕久教授16:10~17:40人类起源与演化概论

(二)吴新智院士

8月25日

上午08:30~10:00骨骼的性别鉴定青岛大学医学院丁士海教授10:10~11:40人体测量学席焕久教授

下午14:30~16:00医学人类学和人类学研究展望席焕久教授

16:10~17:40骨骼的年龄鉴定丁士海教授

8月26日

上午08:30~09:30骨骼推算身高丁士海教授

09:40~10:40骨骼的种族与民族差异丁士海教授

10:50~11:50颅面重建丁士海教授

下午14:30~16:00考古学的历史与现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16:10~17:40CT新技术及其在骨学研究中的应用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柳橙教授 8月27日

学术报告 篇6

报告题目: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文化意识培养 报 告 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翻译学院院长 王湘云教授

时间: 2013年10月11日 16:00

10月29日19:00-21:00在9教503,生物系吴涛博士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10月30日19:00-21:00在9教503,飞行学院刘俊华老师做学术报告,题目“药用苔藓植物资源及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报告题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报 告 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丁海东

时间:2013年11月2日 14:00-17:00地点:4教308 报告题目: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对校友会的影响

学术报告预告

11月13日19:00-21:00在8教308,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尚文涛博士做学术报告,题目“深基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研究”。

11月14日19:00-21:00在8教308,建筑与城乡规划系王志鑫老师做学术报告,题目“X型中心支撑-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报告题目:地衣植物多样性及其人类的关系 报 告 人:山东师范大学赵遵田教授

时间:2013年11月26日 15:00-17:00 地点:实验中心楼B7-311

报告题目: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引入高校健美操 专业教学的实证研究----以滨州学院为个案

报 告 人:体育系 张红霞副教授

时 间:2013年11月27日 19:00-20:30

地 点:9教508室

报告题目:《曾胡治兵语录》与清代孙子兵学发展 报 告 人:孙子研究院 毕海林讲师

时 间:2013年11月28日 19:00-20:30

地 点:信息楼西楼522室

报告题目:论唐朝武庙崇拜

报 告 人:历史与社会学系 王凤翔副教授 时 间:2013年11月29日 10:00-11:30

地 点:3教115室

报告题目:新媒体背景下的植入广告

报 告 人:中文系 徐慧文副教授

时 间:2013年11月29日 16:00-18:00

地 点:4教106室

报告题目:《孙子兵法》“庙算”思想及其战略价值 报 告 人:孙子研究院 姚振文教授

时 间:2013年11月29日 19:00-20:30

地 点:信息楼西楼522室

报告题目:概念整合理论关照下的穿越影视剧的认知解读

——以《盗梦空间》的梦境分析为例

报 告 人:外语系 杨永祥讲师

时 间:2013年12月4日 16:00-18:00

地 点:1教309室

报告题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报 告 人:社科基础教学部 周琳讲师

时 间:2013年12月5日 8:30-9:30

地 点:9教403室

报告题目:震惊世界的世纪考古大发现

报 告 人: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杨玲研究员 时 间: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下午3:00—5:00

地 点:7教103室

报告题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资料的英译 报 告 人:外语系 张其海讲师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6:00-18:00 地点:1教309室

报告题目:黄河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 报 告 人:黄河三角洲经济研究中心 魏学文教授 时

学术报告会 篇7

本刊讯5月17日, 四川省通信学会举办了“201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学术报告会”。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 相关专业师生以及部分会员单位代表270多人参加会议。

学会秘书长孙荣和学院院长葛良全致辞, 他们回顾了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简况, 介绍了信息技术与通信业发展态势, 及通信学会平台在实现理论技术和市场应用结合、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来自四川电信、移动公司的张应福、陈继刚两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和“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思考”的学术报告。他们结合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介绍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生活改善中的实际应用;移动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极大便利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沈阳体育报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 篇8

摘 要 借助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文献统计系统”,采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2015年的论文进行等距抽样调查。从多个角度反应沈阳体育学报的发展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是对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发掘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以下称沈体学报]的生命力和内涵。另一方面是推动体育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建立起体育科研强国而奋斗。

关键词 中国知网 分析 影响力 发展

一、引言

总所周知,学术影响力是一种科学评价研究领域里特别关注的问题,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一个体育期刊发展情况的评定一直是一种是较为主观的判断方法,以专家学者的评价为主,很少有量化的数据来填补主观评价的不足,很难做到客观和科学。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产生的客观数据从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这三个个角度来分析沈体学报1995年到2015年的学术影响力的发展,揭示沈体学报的现状、特征和趋势,同时,也为广大体育工作了解沈体学报从省级期刊到核心期刊的演变提供量化依据。

二、沈体学报研究影响力分析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给出的“中国學术期刊文献统计系统”与体育学研究相关的沈体学报数据,试图超越主流研究体育影响力的web指数等方面,运用全新的视角,研究沈体学报内部能力的异质性对沈体学报外部发展优势的决定作用。根据论文的内部能力,文献综述划分为叙述性、评论性、专题研究报告类,理论研究划分為文化、历史、哲学,而实证研究划分为数理实证、案例实证[二级指标]。本文对沈体学报的研究基于中国知网等距抽取969篇论文的概况分析,结论真是建筑在这些基础之上。

(一)沈体学报一级指标研究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1995-2015年间中国知网共等距收录沈体学报论文969篇,其中文献综述类392篇、实证研究480篇、理论研究92篇。可得出沈体学报的发刊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00年以后论文数量上有了质的突破,实证研究类的超越文献综述类独占鳌头。说明沈体学报正在走向规范和严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沈体学报,研究角度也越来越宽广。

1.二级指标下的文献综述类研究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所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进行划分,而从深度上划分一般为叙述性、评论性和专题研究报告性文献综述。叙述性综述是客观的综合分析、无撰写者的评论。评论性综述是从横向或纵向对比,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可以启发思路,引导人们寻找醒的研究方向。专题研究报告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策略、趋热预测。

文献综述类的论文统计分析,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者对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反映了学科研究受到国家调控、学者理念,对学报成果的影响程度。数据分析中以2005年为基本点,从各项数值来看,叙述性开始走下坡路,评论性对比之前有较快的增长,专题研究报告在这一年出现了历史新高。这也表明沈体学报越来越有发散性思维,体育学者已经开始迈步创新之路。

2.二级指标下的实证研究类对比

从一个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它是以“存在一个客观世界”基本原则,通过观察获取经验,再将经验精心归纳为理论,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按照实证研究方法的特征,把它分为数理实证、案例实证研究。数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对数据质量相对要求较高。而案例实证研究从个案调查得出问题结论,广泛而真实的个案可以从现实中获取灵感源泉。

从量的角度上看,1995-2015年的480篇实证研究类论文,以案例分析为主,案例分析类在2005年出现了鼎盛时期,说明案例分析论文是此时期学者写的最多的论文之一,此时面对一些体育事业的相关对策,学者们特别具有深度,有具有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把体育行业获得的实感和理论结构完美的结合起来,数理实证研究也是从2005年逐年递增,并在2010年反超一种保持着增长的状态,数理统计的相关数据并不一定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却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的上升,说明体育研究已经从实物到理论上产生的飞跃性的突破。

3.二级指标下的理论研究的对比

理论研究是体育学科内使用最少的研究方法,它是以理论为基础,并且以理论研究为目的的研究,是一种较为抽象的研究方法。表4的数据至少可以说明两个个问题:1,体育类论文在理论分析这个层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理论研究得以反映我国体育科研、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它需要高水平的理论研究类论文来支撑。2,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理论研究方面从最开始的一年9篇到鼎盛时期的一年26篇,即年指标综述有逐年增加趋势。

三、结论

学术报告心得 篇9

这是研究生阶段第一次听学术报告。这次报告的题目是“MEMS传感器封装”,报告人是王林根。王林根是一位工程师,同时也是我们的师兄,是杨院长的学生。由于第一次参加的讲座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同时讲座的内容又是与我们相关的是属于封装专业,因此也是很积极地参与。可以说这次的收获很大。

刚开始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工作情况,他在国外某家公司任职工程师,这是一个很令人羡慕的工作。他给我们讲的内容并不是很肤浅的东西,说实话当时也不了解传感器的真正结构、用途等基本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很迷茫。但是,当时杨院长跟我们说,这些东西王老师平时只会跟他的客户讲,换句话说,这些都属于商业机密。听到这些当时会场每个人不由地鼓掌,我们也很感激王老师会跟我们分享他的劳动成果。尽管我还是有些听不懂,但我还是努力去听。当时还带了录音笔,只不过后来那些数据没能保存下来。对于听不懂的知识点,我会努力将它们记录下来。但是由于性格问题,当时或者会议结束后并不敢亲自去向王老师请教。对于这点,现在回想起来就会觉得当时应该勇敢地去请教的,毕竟学术真的需要交流,没人会嘲笑自己的不懂,不懂又不敢去问,那才是最悲哀的。不过,会议结束后自己真的去查询了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去查询资料,也别是最终能够将问题解决,自己弄懂了那个问题,那个过程真的很愉快,同时对于搜寻资料的投入程度很深。我想这就是去听讲座的一个好处吧。

这次听讲座的另外的收获是纠正了自己很多在作报告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导师要求我们定期做学术报告,当时我们并没有参加过别人的学术报告,因此对于自己在作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并不知道。就拿PPT来说。我们在做PPT学术报告时,几乎都是照着PPT念,并没有跟底下的听众有什么眼神的交流之类的。而王老师对自己要讲的东西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他的PPT图文并茂而且字也不会太多。从那次之后,我们再做学术报告时,我很大程度地做了改进,同时也获得了导师的认可。还记得第一次做学术报告的时候,当时除了照着PPT念之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思路完全乱套了,而且在演讲的时候也是磕磕巴巴的,断断续续,让听众听起来很难受。听了王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就想,别人可以讲得那么流利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在完成PPT之后花了将近两天的时间,将我要讲的内容全部打在Word文档中,反复练习。这样一来自己的思路连贯,语言也不会断断续续。这样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概连续三次这样做之后,在以后的学术交流我就不需要那样做了,我基本上可以将自己的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多次参加了学术交流之后所得到的启发。

校长学术报告 篇10

——校长教师培养主题报告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我校致力于创建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努力为教师构建一个发展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又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解决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成为我校近年来的不懈追求。在探索过程中,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各学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面临了一些新的情况,为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适应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为此特进行“塑造新型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报告。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听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其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注重方法指导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五、具体构建措施及要求

1.加强业务学习,实现理论提升

各学科组认真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面的教学改革专著,在阅读教改书籍、文章的基础上,组织研讨,进行读书测试,不断提升课堂改革理念。

组织教师外出考察。通过观摩外校课堂改革成果,不断激发改革和创新意识,借鉴优秀教学经验。

邀请名师来校作报告,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育教学理念。2.完善小组建设,保障自主合作

在教导处指导下,各班主任负责搞好各班级学习小组建设,进一步完善小组运行规则。做到小组内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人;规范对小组评价,小组评价记入班级目标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优秀学习小组综合素质评价优秀等次比例;各学习小组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确保小组运行自主高效,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实现课堂高效愉悦目标的最大保障。

3.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题研究

①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各学科在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倾听学生的声音,反馈效果,从调研学生中发现问题,从学生的需求中寻找方法。

②要善于研究教师的教。注重倾听教师的反馈,通过调研,总结本学科经验性做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发现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表达”,研究问题,破解问题。

4.强化集体备课,形成教学合力

①集体备课分三步走:第一是每一位教师在研究课标、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依据教研室下发的导教案备课;第二是备课组内交流、补充,利用集体的智慧对备课进行丰富完善;第三是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完善备课,并写好反思。

②各学科教研组每周一次的公开课,必须记录教学流程,形成精品课堂八个面,并在周二教研会中作为本学科的研究案例进行互评分析,从而寻找到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

③实施主题教研制度,每次教研确立一个专题,重点解决教育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课标、深挖教材、关注学生、注重设计,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④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梯式训练”,即一级练习体现基础,要求全体学生过关;二级练习适当拓展,要求有能力学生过关;三级练习向外延伸,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梯式训练”能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和教师。

5.开展反思评选,积累改革经验

教师在课堂改革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自己的课堂改革经验,加强反思,不断提高。教师每周结合个人课堂实践进行反思,记录在导教案上。学校课程处定期组织评选,每月业务检查汇总教师随笔数量,并进行公布,作为考核每一位教师、学科组的依据之一。

6.搭建展示平台,交流经验成果

利用课堂评比、教育报告会、心得征文等平台,及时总结交流课堂改革经验和成果。学校将不断向外推广这些做法和经验,力求最大化发挥教师潜质,打造高效课堂。

学术报告会 篇11

6月3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共同举办的雷达专题学术报告会在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召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防科学院的Alistair Drake博士、英国洛桑研究院植物与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系的Jason Chapman博士和Ka Sing Lim(林贾)博士在报告会上先后作关于雷达昆虫学的专题报告。

Alistair Drake博士报告的题目是“澳大利亚雷达昆虫学”,Jason Chapman博士报告的题目是“洛桑雷达设施在昆虫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ason Chapman博士和Ka Sing Lim博士报告的題目是“利用雷达研究英国昆虫的迁飞”。

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书记徐小双、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封洪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闫凤鸣、王高平副教授、河南省科技学院资环学院植保系昆虫教研室主任崔建新博士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整场学术报告由房卫平主持,学术报告会由封洪强翻译,会场气氛热烈,提问颇多,互动活跃,学术交流效果良好。(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张颖 编辑:马玉宝)

学术报告会 篇1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课题在充分利用已有学术自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主要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 从两个维度重点研究19世纪末期以来美国学术自由发展演变的历史。

一是学术自由思想的角度。该课题考察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各界对于学术自由的看法, 包括一些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大学校长有关学术自由的思想、言论, 以及美国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对学术自由思想的影响, 探讨美国学术自由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

二是学术自由制度的角度。该课题考察了美国有关学术自由的政策、法规、制度, 涉及学术自由的法院判例, 以及学术组织、机构发布的保护学术自由的声明、文件等, 揭示美国学术自由的制度化历程。在考察美国学术自由产生、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分析美国不断产生学术自由问题的主要原因, 探讨美国学术自由保障机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和规律, 揭示学术自由与大学发展之间的联系, 寻求处理大学与社会、政府之间关系的经验与教训。

二、研究内容与结论

(一) 学术自由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自由主要指大学教师所享有的教学自由 (Lehrfreiheit) 和学生的学习自由 (Lernfreiheit) 。广义的学术自由包括了机构自由和个体自由两个方面, 狭义的学术自由主要是学术机构 (主要是大学或学院) 中的学者个体 (教师和学生) 在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活动不受任何不合理干扰的自由。该课题主要从狭义的角度研究美国学术自由的历史演变, 而且重点研究学院和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 很少涉及学生的学术自由, 只有当教师的学术自由与学生的学习自由发生关联时, 才会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自由。

(二) 学术自由演变的历史阶段

1.学术自由思想的孕育 (19世纪80年代以前)

19世纪80年代以前, 美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还很少, 也基本不存在现代大学意义上的学术自由概念, 充其量只存在以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概念还没有从思想自由中分化出来, 美国学术自由还处于史前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与神学的冲突所引起的思想自由的斗争。部分开明教师在维护信仰自由、教学自由权利的辩护和抗争中, 萌发最初的学术自由思想。19世纪中后期, 德国学术自由理念开始影响美国大学, 成为美国学术自由的重要思想来源。

2.学术自由原则的确立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后期, 美国学院开始向现代大学转变, 科学研究逐步成为大学的主要职能, 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大学教师由原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高深知识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因此对学术自由产生了强烈的要求。19世纪末, 美国学术自由的矛盾比较突出, 经常发生大学董事会随意解聘教师的事件。为了保护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 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以下简称为AAUP) 成立, 下设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分委员会, 专门负责制定保护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的有关原则和制度, 处理涉及学术自由的事件。AAUP的成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使大学教师争取学术自由权利的斗争从分散走向集中, 为保护学术自由提供了组织保障。1915年, AAUP发表了《原则声明》, 标志着美国学术自由原则的初步确立。声明不仅阐述了学术自由的重要意义, 而且明确提出保护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的有关原则和措施, 把保护职业安全的终身聘任制与防止外行干预的专业人员裁决制度有机统一起来, 从而把终身聘任制与学术自由有机结合起来。1915年AAUP的《原则声明》成为美国学术自由的纲领性文件, 后来经过AAUP的努力逐步得到美国学院和大学的认可, 成为大学维护学术自由的有力武器。

3.学术自由制度的形成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

1940年, AAUP发表了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的原则声明, 第一次对授予教师终身教职作出了明确的说明, 规定所有教师包括试用期内的教师, 经过最长不超过7年的试用期合格之后, 必须授予终身教职, 除非“财政危机”或“教师不称职”以及“道德败坏”等原因, 否则不得无故解聘教师。即使确需解聘教师, 也必须履行解聘教师的正当程序。为了保证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原则的推行, AAUP还建立了定期公布“不推荐院校”名单的制度, 对违反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原则的院校进行制裁。20世纪50年代后期, 联邦法院开始介入学术自由事件, 在一系列学术自由事件的判例中逐步确立了学术自由受法律保护的地位。1958年,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与美国学院联合会经过讨论, 在1940年声明提出的解聘教师程序的基础上, 联合发表了关于解聘教师正当程序的声明,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学解聘教师应该履行正当程序的原则, 试图运用法院司法审判的方式解决大学解聘教师的问题。美国大学初步建立了以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 对于促使大学履行教师聘任的正当程序、保障学术自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标志着美国学术自由制度的初步形成。

4.学术自由制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学生运动的高涨促使学习自由成为学术自由的重要内容。70年代以来, 大学教师工会组织迅速发展, 集体谈判 (Faculty Collective Bargaining) 成为大学教师争取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权利的重要手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美国大学实行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度, 弥补终身聘任制度的弊端。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保护学术自由的制度。

(三)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特点与规律

1.美国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 学术自由的矛盾、任务不同, 决定了学术自由的主体、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争取信仰自由、教学和研究自由、学习自由等方面的权利相继成为学术自由的内容之一

美国学术自由的主要矛盾相继经历了科学与神学、科学与财富、科学与政治的对立, 学术自由斗争的主要任务分别解决理性与信仰、大学与政府、学术与政治的冲突。通过摆脱宗教势力对思想自由的压制, 确立了信仰自由的思想;通过防止垄断资本家对大学的粗暴干预, 以及政治势力、党派政治对学术自由的干扰, 确立了教学自由、研究自由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 随着学生运动以及人权运动的广泛开展, 逐步确立了学生学习自由的权利, 教师和学生的公民自由权利也进一步得到尊重。可见, 在不同历史时期, 学术自由的矛盾不同, 学术自由斗争的任务也有很大差异, 学术自由的主体、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美国学术自由时而体现为大学机构争取自由的斗争, 时而表现为大学教师和学生争取教学、研究自由、学习自由的权利, 时而又体现为教师、学生维护公民自由权利的斗争。

2.美国大学不断产生学术自由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外行董事会管理大学的学术管理体制, 学术自由与教授终身聘任制紧密结合是美国学术自由的主要任务和突出特征

美国大学实行外行董事会管理体制, 大学董事会成员一般由校外人士组成, 大学教师因其所处的立场一般不能成为董事会的成员。董事会作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大学的财产管理权、教职员任免权、学校发展战略和方针的决定权等大学管理的基本权限。董事会任命的校长具体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董事会和院长掌握了学院几乎所有的权力, 而教师和学者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没有能够成为学术管理的重要力量, 导致董事会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董事会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 掌握着教师的雇佣大权, 有权决定教师的聘用、晋升、解聘等方面的事务, 而教师则处于被雇佣者的地位。当学校的经营、管理方式与教师的学术自由相抵触时, 或者当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或意见不同时, 常常发生教师被解雇的事件。正是因为解聘教师通常构成对学术自由最为普遍的威胁, 因此美国保护学术自由的斗争往往同教授终身聘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立以教授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 保障大学教师的经济、职业安全, 成为美国学术自由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特征。

3.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就是经济、职业安全的保障

美国学术自由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建立以教授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 保障大学教师的经济、职业安全。为了维护学术自由,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于1915年成立, 并发布了1915年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聘任制的原则声明, 明确提出保护学术自由的原则。此后, AAUP相继通过1940年、1958年等一系列保护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原则的声明。经过AAUP的大力提倡和推广, 最终建立了以教授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 促使大学履行教师聘任、解聘、晋升的正当程序, 保障教师的经济、职业安全, 维护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大学通过建立教师工会, 开展教师集体谈判的方式, 保障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为了防止教授终身聘任制可能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等弊端, 美国大学又建立了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度, 弥补教授终身聘任制存在的弊端。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保障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的制度。

4.美国争取学术自由的权利与保障大学教师作为公民的自由权利密不可分

美国大学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对有争议的问题必须保持中立, 成为美国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这不仅反映了美国学术自由所受到的限制, 而且体现了美国学术思想的特点。但是在校外, 美国大学教师却享有更高程度的学术自由。美国学术自由不仅保护大学教师在校内的教学、研究自由, 而且保护大学教师作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不过, 这是美国大学教师长期斗争的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冲突主要涉及大学教师在校外的思想、言论自由权利问题, 大学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往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限制大学教师作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许多教师因为在校外发表了对有关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 引起大学当局和社会公众的不满, 因而遭到解聘, 大学教师的思想、言论自由和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成为美国学术自由争论的焦点。为了保护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 AAUP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原则声明, 最终确立了以教授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 通过履行聘任、解聘、晋升教师的正当程序, 不仅确保大学教师在校内的学术自由权利, 而且保护大学教师作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防止大学教师因为以公民的身份发表了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而受到经济上的制裁或面临失业的威胁或遭受其它的损失。大学教师逐步取得了其他公民所具有的思想、言论自由和其它人身自由权利, 以及对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以及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自由发表看法的权利。因此, 学术自由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师争取公民自由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一起构成保护大学教师权利的重要屏障。

5.重视教师的学术自由, 相对忽视学生的学习自由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学术自由更多强调教师、学者的信仰自由、教学自由、研究自由, 学生的学习自由是被忽略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 学生的学习自由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19世纪90年代以前, 美国学术自由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学术自由, 即使提到学生的学术自由, 也主要指学生的学习自由, 尤其是学生的选课自由。19世纪90年代以后, 美国学术自由的重点转向教师的教学、研究自由。这期间, 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大学解聘教授的事件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受到外行董事会的统治, 大学教授作为大学的雇员, 董事会可以随意解聘大学教授。大学教授不仅要通过与董事会的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作为科学研究者, 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 他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自由。胡克认为没有教师的教学自由就没有学生的学习自由。原因很简单, 如果教师没有学术自由, 学生就不可能享受到学术自由。这是美国学术自由强调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自由, 忽视学生的学习自由的原因之一。AAUP在大力推广和提倡学术自由观念时, 也更多强调教学自由, 甚至将学术自由等同于教学自由, 忽视了学习自由也是学术自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美国联邦宪法或州的法律、或大学的法规中, 很少发现有关学生学术自由的规定, 而且在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传统也没有赋予学生这样的权利。直到20世纪60年代, 美国学生运动才重新唤起人们对学习自由的重视, 才有人考虑将学术自由的权利延伸到学生, 学生的学习自由开始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学习自由成为美国学术自由发展的新领域。

6.美国大学强调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统一, 享有学术自由必须履行相应的学术责任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古文训练下一篇:市场营销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