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课程介绍

2022-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装设计课程介绍

一门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实践性课程介绍

摘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需求,在化学学科教师教育转型期间,以“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Ⅱ)”的构建与实践,对系统提高师范生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做了专题性研究。从课程设计理念、目标及要求、结构与计划、评价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师范生 课程设置 学科内容知识

在我国教育整体水平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的新形势下,对学科教师教育培养的内涵与理解的不断扩大,呈现出一个动态的理念。其培养规格与能力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而发展。突出的变化是学校对教师的录用标准不断提高,要求高校以教师专业发展思路来培养未来骨干(精英)教师;对入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新的界定,强化实践性课程和教育实践的环节,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形成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2007年11月,在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对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类专业特色建设提出“调整教师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和延长教育实践,建立聘请中小学第一线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兼职兼课制度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德鲁特(De Ruiter)等人提出了学科教学认知的发展模型。模型由4个要素: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生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组成。他们相互关联整合在一起的融合体,最终形成动态的PCK模型(见图1)。模型中学生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必须经过系统、综合和立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来达到,成为教师素养构成的核心部分。

这是一种能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决策、教育行为的知识,是实践形态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是在实践中建构的(in practice) ,又是关于实践的(on practice) ,还是指向实践的(for practice) 。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

面对变化与需求,我们的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必然要做出相对的回应与决策。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以化学学科教学知识(Chem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下称CPCK )为指导思想,来构建新的化学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2007年起,南京师范大学在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科教学论”课程拓展为“中学学科课程与教学(Ⅰ)与(Ⅱ)”2门课程,分2学期开设。课程Ⅰ侧重于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课程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课程Ⅱ侧重于师范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中,进行了师范生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的探索。

1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Ⅱ)”课程设计理念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Ⅱ)”(以下简称课程Ⅱ)课程设计理念是:

(1)在“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Ⅰ)”课程和教学理论学习与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和系统的实证性训练环节使师范教育(化学)专业的学生(以下简称“师范生”)深化对化学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引导他们在CPCK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技能训练,养成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2)充分运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与榜样教育等具体形象化的方式,用典型案例或课例教学引路,使师范生经受体验、领悟、内化和反省认知的锻炼。

(3)课程结合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实施的实际状况、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变化与对化学教师的要求,引领师范生切实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的能力。

(4)聘请来自高中第一线、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或特级、教授级)化学教师进入课堂,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以专题讲座为中心来安排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

(5)以名师专家讲坛、实地教学观摩、课程案例研讨、教学技能训练和互动交流讨论等专题性形式展开教与学活动,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高中课程方案、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新课程的典型案例、实证材料为课程Ⅱ的主要内容,使师范生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中学的化学教学现状与要求,形成相应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6)课程力图要创设一种环境(或情境),使师范生认识到,只有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实践、去体验,在“做”中学,在“悟”中练,不断地反思和实证,才能使理性认识与实践体验达到融合统一,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与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2 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Ⅱ”的实践环节训练,使化学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在实践程中培养从事化学教学、管理和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2)掌握化学教与学的基本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实施技能;

(3)养成教师职业道德和情感,为成为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化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 通过学校实地考察,了解中学新课程改革和化学课程的实施现状,掌握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实施中的进展与要求;

(2)通过与一线优秀教师接触,了解和掌握中学化学教学基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构、教学设计和说课的程序;

(3)通过听课、观摩教学设计训练,掌握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典型教学模式与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验技能;

(4)在通过实践与训练中掌握科学探索教学方法、课程案例分析与说课程序,以及相关考试、评价技能与方法;

(5)熟悉学生学习化学时概念形成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心理的变化;

(6)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应用各种媒体接受和加工有关信息、资料,为进一步探讨中学化学教与学的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3 课程教学形式与结构

主要以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1)名师专家讲坛:邀请优秀中学化学教师(特级、教授级)和教学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对课改和新课程体系实施状况与成果、教学规范与要求的解读;

(2)实地教学观摩:赴中学观摩名师、优秀教师教学或相关教学交流活动,以听课观摩和研讨形式开展;

(3)课程案例研讨:观看、分析和评论优秀案例,掌握化学教学设计过程和说课程序;

(4)教学技能训练:以微格教学训练形式,学生分组,教师指导,对相关必修模块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分析、课堂教学演练;

(5)互动交流讨论:师生间和小组间交流心得、体会、收获和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4 课程教学计划与安排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Ⅱ)”课程教学时数为54学时,共分为7个教学模块,且与化学课程标准必修教材相对应:化学课程标准与课程结构解读;化学课程教学和教学设计基本规范;金属化合物知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非金属化合物知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化学反应原理与概念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教学技能与教学设计课程考核。

模块以专题形式组成,每个专题活动为3~9学时。同时将专题讲座和教学技能训练录像制作成视频案例DVD光盘,供讨论和交流(见表1)。

5 课程评价与考核要求

采用形成性过程和学习档案袋评价方式,记录和反映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例如,师范生在实践与训练过程中,要求做好听课记录,分析与评价报告,定期检查并以优良中差3个等级给出成绩;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时,教师给予指导,落实训练任务与要求,最后根据讲课和说课录像或现场模拟授课、说课给出成绩评定;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效果或书面材料给出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讲课和说课成绩、笔试成绩构成:课程总成绩 =平时作业(教学内容分析,听课记录,教案,说课稿等)30%+光盘(试讲和说课录像各一份)30%+笔试(教学设计或说课稿)40%。

有关课程实践活动可以根据每学年教学计划、学生人数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变化的新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计划呈报教学管理部门备案。

6 课程实施的思考

课程Ⅱ3年来的探索,这种新型实践与训练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认可,他们认为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训练,加深了对化学新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训练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培养了分析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良好的基本素养,为进入教育实习和教师职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前,我们正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将师范生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纳入“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的领域。从主体、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和信念4个方面进一步地去规范与发展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做中学”的理念指导下,将实践性知识和技能融合在整个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之中。期待着能够提炼成一种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信念,这种信念将有益地指导他们今后的教学生涯和行动。

参 考 文 献

[1] 冯茁,曲铁华.外国教育研究,2006,(12):5863

[2] 宋明钧.全球教育展望,2006,(11):4749

[3]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培养方案. 2006

[4]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中学学科课程与教学Ⅱ课程标准. 2008

[5] Robert BUCAT.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Greece, 2004,5(3):215228

[6] Dorothy Gabel. The Complexity of Chemistry and Implication for Teaching.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Netherlands:Kluwer Publishers, 1998:233248

[7] The Secondarys Annual Report on Teacher Quality: Meeting the High Qualified Teachers Challeng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2002:512

[8] 陆真.化学教育,2004,25(8):2629

[9] Huberman Michael.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98, 91 (1): 3157

[10] 陆真,李炜琴等.化学教育. 2008,29(9): 4851

[11] 卡内基基金会.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准备(A Nation Prepared: Teachers for 21 Century)(美国),1986

[12] 陈向明.教育研究,2009, (10):6672

作者:陆真 马宏佳

第2篇: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第一次课如何进行课程介绍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编制安装施工图预算,如何在第一次课中对学生介绍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好第一次课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的学习后,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是核心专业课——《建筑工程预算》和《安装工程预算》,这时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是非常陌生的,如何在第一次课中对学生介绍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好第一次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所承担的是《安装工程预算》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探讨。第一步:初步认识“安装工程”。在第一次课中,我发现学生对“安装工程”的概念很陌生,以为安装工程就是装修工程。因此,我就拍摄了大量安装工程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对安装工程有个初步认识,知道常见的安装工程如给排水工程、电气照明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等。再通过一个教学楼工程的建设实例,让学生学习建设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相关概念。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土建工程预算和安装工程预算;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分为两门课程学习。

一 安装工程初步认识

1)建筑的建造过程:以7号教学楼为例:土建工程内容:建造房屋,其内容包括:基础、梁、柱、楼板、墙体、地面、门、窗等;2)安装工程:土建工程完成后不能使用,如果要达到一定的使用功能,需要安装工程。

二 安装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安装工程的定义P1;把各种设备放置并固定在一个地方;(2)将工程材料经过加工并安置、装配而形成具有功能价值的产品。举例1)安装空调;2)卫生间的下水道:安装工程一般是在土建工程完工后才进行的,(除需要预埋的部件外)。

安装工程的特点:内容相当的广泛,涉及众多各不相同的专业;常见的安装工程:水、电、气、空调、消防等。

三 安装工程预算的性质、分类

(1)安装工程预算的定义:反映拟建工程的经济效果的技术经济文件。举例:教学楼的给排水工程,要完成该工程将要花多少钱?先做一个预算。这份预算就是安装工程预算。(2)表现形式:1)货币数量----造价预算;2)工、料、机的数量-----实物预算;(3)工程造价: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规定,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通过编制工程预算来确定工程造价。

四 安装工程预算的组成及分类

(1)安装工程预算的分类:工程预算是个统称

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的预算体制: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1)设计概算:粗线条的预算,2)施工图预算:本课程重点学习的内容;是在“施工图设计”这个工程建设阶段编制的预算;3)施工预算:由施工企业签定施工合同后,为准备施工、企业内部核算等,编制的。企业内部使用。第三步:通过一个简单的工程实例,介绍安装工程预算编制方法。举例:某家庭卫生间要进行装修,某装修公司要报价。

报价计算过程:1)直接工程费:①确定工程量:确定方法:看图纸,通过计算得出数据。DN20镀锌钢管:15米;淋浴器:1个;坐式大便器:1个

五 预算编制方法

1)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计算书;2)套用定额,计算安装费,编制工程计价表;3)调查主要材料市场价格,确定主要材料总价;4)取费,编制工程费用汇总表,确定工程造价。计算工程间接费、利润、税金,进而确定工程造价。取费程序:按与定额相配套的费用定额来确定取费程序。第四步:提出课程学习的能力目标:1)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与土建工程预算一样);2)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学生能够编制简单的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第五步:该课程的学习方法:1)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是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在编制不同安装工程项目预算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2)在学校,通过不同安装工程项目的实践,主要学习安装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因此,三年级需要一年的实习,才能达到编制一般工程预算的能力。3)上课方式:不按课程顺序、按项目顺序。本学期安排4-5个项目。4)要求:①做好笔记,记好书上的页数。②课前要求大量预习,课上完成作业。课上没有完成的作业要求课下完成。③作业用稿纸,准备几个简易文件夹。第六步: 介绍课程考核要求和标准:1)考核要求:总成绩=平时成绩+项目成绩+理论考试成绩。2)各种成绩所占权重;平时成绩20%;3)项目成绩50%;4)打分:其中:小组组长打分:20%;老师打分:80%;5)理论考试成绩 30%;通过第一次课程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习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了解了安装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如学习,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并且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林秀华

第3篇:基于素质教育的英语课程方案介绍与分析

摘要:介绍了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英语课程方案》设计,明确了《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在教学实施中所注重的素质导向,并通过课程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展示了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做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同步;课程分析

作者简介:彭慧(1977-),女,湖南株洲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姚方方(1976-),女,安徽太和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安徽 合肥 23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基础课程中‘素质教育’内涵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zdxm003)的研究成果。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英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向学生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讨论英语课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并对其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力图体现“素质教育”与“课程”同步的思想,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一、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有关问题

在本方案设计之前,我们对目前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的情况、学生英语素质的基本情况、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需求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同时,还针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素质”目标和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人”相关职业标准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1.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特质分析原则。英语课程方案必须建立在认真解读专业培养方案、分析专业特质、把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充分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2)素质导向原则。英语课程方案以素质导向为引导,构筑认识、养成、实践和创新四个平台,激发学生主体积极实现自我提升的愿望。

(3)课程分析原则。英语课程方案以课程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挖掘“素质”内涵,形成“素质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案和开展课堂教学。

(4)教学同步原则。英语课程方案全面领会课程的内容,在实施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展“素质教育”,做到认知、练习与素质教学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5)可操作性原则。英语课程方案注重素质导向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确保素质教育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6)整体性原则。素质内涵的各项分解内容和目标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英语课程方案设计的素质培养目标

(1)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包括训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逻辑、发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判断、推理、联想等一系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掌握并恰当地运用这些思维技能,成为更为有效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2)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英语教学活动以全面传授语言知识为基础,将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交际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

(3)英语学习策略使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会使用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在内的学习策略,加深他们对语言学习本身的认识,比如在语言学习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语言学习的难点等,更好地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培养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英文作品的文化内涵。

(5)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诚实、正直、谦逊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践行公德、文明礼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6)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去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创造美、鉴赏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谐美与整体美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才能,激发个性发展。

二、英语课程方案的案例分析

1.英语课程方案示例(见表1)

2.英语课程方案分析

(1)该课案是我们为现行《英语1》中的某次课程(90分钟)设计的素质课程教案,设计时依托该次课的课程教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做到英语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同步。

(2)课程方案的基本框架为:1)授课内容分析:分析本次课包含的“素质点”。2)素质导向:提出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进行哪些素质导向。3)操作要点:设计实施“素质导向”的方法;点明这些“素质点”的操作要点;设计在本次课教学过程中“素质导向”的同步实施过程。4)课后活动与考核:围绕本次课实施的“素质教育”设计课后活动,使课堂内容得以延伸;对本次课要达到的“素质”教育目的通过学生的课堂或课后“作业”来予以巩固与评价。5)课后小结:总结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素质内涵的提炼、导向和实施的得失。

(3)在《英语1》第七单元课文A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了六方面具体行为。

1)引导与启发:通过课前任务的合理布置和课件制作等技巧介绍,引导学生学会搜资、选材、归纳、制作幻灯片,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课文词汇的讲解、阅读和长难句翻译技巧的介绍和举例,明确教学目的,确立学生主体位置,建立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协作性和主动性。

2)分析与提炼:分析词汇构成的常用词缀和词根,通过对比、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具有相同词根及词缀的单词,提炼出词汇记忆和使用要诀;分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的类型,引导学生实践已掌握的阅读策略,提炼和巩固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分析长句和难句的基本句式,引导学生按步骤翻译,提炼并总结相关翻译技巧。不断促使学生思考、领悟,并用适当的形式将所得知识和技巧固化;以文章内容为载体,分析菲尔普斯成功的要素,对“职业人”所必须的心理素质做引申和拓展,引导学生以之为榜样,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和坚韧的意志力。

3)练习与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件展示、造句、解答阅读习题和逐句翻译全文等反复练习和实践所学的技能,激活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善于动脑、学会思考,在练习中提高兴趣、形成技能。通过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行为适时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朝着坚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

4)组织与协调: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作用。在学习小组的分配、课前任务的安排和读、译技能的训练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群体关系,使其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增强合作意识。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地鼓励与评价,帮助其克服畏难、畏惧心理,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5)欣赏与升华:在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和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英语句式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欣赏,通过对学生课件和练习的点评,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领略课程的思想、运用美学等价值,以达到新的知识高度和认知水平。

6)小结与点评:对课程的任务、过程、学生练习情况、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给与小结和点评。要求学生将课内讨论话题“菲尔普斯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总结成文,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通过总结与点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结语

英语课程素质教育课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与“英语课程”同步的思想,其中,理念与方法并重,模式出于内涵。英语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英语教师不仅要对课程的内涵与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要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关注教育的本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技能等各种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蔓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丛山.在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方法[J].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11,(1).

[3]刘颖.大学英语和素质教育[J].林区教学,2006,(Z1).

(责任编辑:李海静)

作者:彭慧 姚方方

第4篇:平面设计课程介绍

课程导读:

平面设计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职业,当你端起碗时,碗上的花纹图案就是平面设计;当你回家进门,见到熟识的屏封窗花时,也是平面设计师的心力之作;当你走在大街上时,满街的大中小广告、满目的发光招牌,都是平面设计作品;当你逛商场时,满商场的精致美丽的商品包装都是平面设计的功劳,有人说“只要你一睛眼”,在信息化电脑化的当天,见到的都是平面设计,可想而知,平面设计的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平面设计就业面之广泛!!

一、 平面精英班

学习内容:

平面设计实战训练班,以训练设计能力和制作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班级,全面系统性学习CorelDRAW《篇》、Photoshop《篇》、lllustrator《篇》、Acrobat《篇》

标准班收费:2000元(每月前二十名报名,1500元)。

二、平面设计实战训练班,100%就业,往年学生就业第一份工资介于2600到4500之间,回报率相当大。

标准班收费:5580元(每月前二十名报名,4780元)

学习内容:

平面设计实战训练班,以训练设计能力和制作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班级,全面系统性学习CorelDRAW《篇》、Photoshop《篇》、lllustrator《篇》、Acrobat《篇》、平面设计基础《篇》、印前工艺实战《篇》、包装结构设计《篇》、平

面设计实战《篇》、项目序设计实战《篇》设计师之素质《篇》、设计师之讲座《篇》和就业发展指导《篇》12门课程。涵盖了瑞林平面设计班所有课程,其顶级学位、荣耀尊贵。

学习时长:全天学习4个月,半工读学习6-7个月。

达到目标:拥有两年以上平面设计工作经验,各项技术指标处于良好状态。 毕业待遇:毕业试用期,6天8小时工作制,月薪即获2800-4200以上。

三、艺术设计大专班收费:74807980元

学习内容:

学习平面设计实战训练的所有课程,毕业后颁发大专毕业证书。高薪就业更有保障、职业发展更有前途。

学习时长:全天学习4个月,半工读学习6-7月。

达到目标:拥有两年以上平面设计工作经验,各项技术指标处于良好状态。

毕业待遇:毕业试期,6天8小时工作制,月薪即获2800-4200以上。

平面简介

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什么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的定义是:凡是以平面形态出现的设计,都是平面设。例如:街道两旁楼墙外贴的大幅广告吃一堑,在商场里所看到一切商品的包装,在公路边的立柱型广告牌、衣服上的吊牌,台上的书本杂志、报纸、画册、宣传单、随身带着的工作证、婚纱照片等等,这些令人陶醉的平面视觉文化,都是平面设计的产物。

我们的优势

1、 全面系统学习,平面设计班12门课程。

2、 505道平面实战训练题,学员毕业后达到2年设计水平。

3、 8场封闭式考试准确检验学员水平。

4、 两个月现场创意教学,开发学员的大脑思维训练,提升学

员设计水平。

5、 由5年平面设计工作经验,3年以上平面设计教学经验的名

师执教。

6、 9个大型项目设计实战训练(创意小组共同创作),让学员

高薪就业更有保障。

教学特色

1、 瑞林平面设计教育纵队现拥有自行研发的实及型平面设计

教程12套

2、 由5年平面设计工作经验,3年以上平面设计教学经验的名

师执教。

3、 理论+实操+现场教学指导,让学员易学,易问,易懂,易

会,随学随用。

4、 针对不同学员,设定了早晚班,全天班和周末班3种学习

模式供学员选择。

5、 针对忘记或不会的同学可以选择免费重学,听老师现场版

的录音进行巩固,学会为止。

6、 以三名平面设计高级讲师,鼎立辅助一位学生成才的教学

模式,力保学生直奔设计师职位。在这里,哪怕是一位差生都是就业对象。对瑞林平面设计班来说,责任高于一切!

第5篇:《广告设计》课程介绍

一.教学设计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了解广告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广告的市场运作规律和流程,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视觉表现能力和图形制作能力,要求学生关注其他相关学科,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以结合实际的设计练习为实践重点,并配合图像的拍摄和获取、加工美化、合成输出等训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为后期设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关课程的衔接

前期课程:

《绘画基础》《设计基础》《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商业插图》等 。

后续课程:

《POP广告设计》《DM广告设计》《CI设计》《项目实习》《毕业设计》等 。 3.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广告设计与制作》江西美术出版社 杜平

编著

这本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整体内容较有时代感,贴近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际、将艺术理论与技能培训融会贯通,在内容选材、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广告设计教育的特点,是一套贴近设计教学实践的教材。

教辅材料、课件和经典设计作品案例(教师准备)

通过教辅内容的补充、课件演示和经典作品赏析,一方面使学生更全面地领会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对广告设计的艺术审美水平。 4.教学基本要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大量课堂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来进行教学和实践练习。

(3)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以外,通过对优秀案例作品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主动的参与到设计创意和制作中,积极发挥想象,把计算机绘图软件与设计思维相结合。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延续,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在较短的课程中有所领悟,同时应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汲取优秀广告作品,并加以评析。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创意思维的基础上,熟悉广告设计的基本程序,并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了解常用广告媒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树立现代广告设计观念;在实践操作中对于广告的创意和版式设计的熟练应用。

6.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多媒体授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强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项目导 1 入、实践操作相结合。讲授环节着重使学生掌握广告设计中的基本设计原则及设计技巧,了解优秀广告作品的界定和评价,教学中把广告创意及编排作为设计行为的出发点,以正确传达设计情感为最终目标。

7.学时学分与考核模式

学时学分:

《广告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学时为64课时,共计4个学分。从2011届起,学时为96课时,共计6个学分

考核模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核占30%)。

课程每部分结束后布置专题作业若干,进入实战考察。提倡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评析、交流广告设计作品。在实战练习中,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学习内容以及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寻资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战训练,进一步提高和考察学生的广告设计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会布置专题考核作业,最终设计广告作品若干,作为期末考核成绩。 8.教学内容分配

二.教学设施

实训机房

使用多媒体与机房结合教学。设施的配备和管理更加完善,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阅览室

学院提供了先进快捷的网络环境,教学区的电子阅览室和学生宿舍的校园网都便于学生 查阅资料、收集素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

实训制作室

合理利用广告设计制作实训室教学,使课程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三.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2 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既能在 真实的岗位环境和氛围中工学结合,增强他们的实操技能,又能进行设计创意和制作,同时,使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我系目前拥有5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包括4个“专项技能实训室”和1个“设计 研究所”:广告策划设计实训室(120㎡);广告创意设计实训室(120㎡);包装设计制作实 训室(120㎡);项目工作室(群)(120㎡);广告与商业环境设计研究所(80㎡)。 2.校外实训基地

我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尤其选择与大型企业、名牌企业、技术先进企业共建实训 基地,最大程度满足专业教学、实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本课程的校外实训基地有:

四.实训、实习场景(见课件)

五.实训作品(见课件)

六.课程设计体会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几个学期以来都比较理想。

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掌握较好,与后续设计课程能够顺利衔接。在整个章节的教学过程 中,我很注意学生的反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阶段性的练习。并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学有所得,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

第6篇:油画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欢迎您光临河套学院艺术系《油画》精品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油画是一门西方传统艺术,油画课程体系的沿革,初始起源于作坊,是师徒式的教学。至十七世纪中叶以教授绘画为目的的美术学院诞生。至十九世纪发展为学科体系完整的学院派,并具有相对完善的学术体系。油画传入中国仅一百多年历史。建国后,中国油画教学主要受前苏联影响,苏式油画模式作为主流油画教学模式。

《油画》由于其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是我国美术界最主要的画种之一,也是各美术院校所开设的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院油画课开始设立,是2002年首届招收美术教育专业,把这门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前导课程色彩、素描、速写、解剖、中外美史等专业基础课,此课程在第

四、五学期开设,共348学时。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剖析和人才培养方案,《油画》课程制订了完整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对本课程教学研究进行指导。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为油画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教案的规范化,学生成绩的集体评分制都为油画发展和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定位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学生能从“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教学中获得一定的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绘画能力、造型能力、研究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从而使我们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成为可 1 能。可见《油画》课程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

美术教育专业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明确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此进行了课程结构的分析和调整,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美术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在美术专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及设计公司从事美术创作和研究、美术宣传、服务、管理、设计、制作等工作。

学情分析:

美术教育专业录取的通常是在美术院校录取后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其教学起点低。随着扩招的继续,招到的学生中,还有不少是因文化分达不到其他专业录取分,然后“临时抱佛脚”学习了一两个月绘画基础考进来的,所以学生专业基础差,且参差不齐。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绘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油画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特点,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合作进行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的要求,突出师范性,立足于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审美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油画的工具材料、油画的技法及油画写生,并能进行创作表现。

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绘画创作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美术教学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水平,并具有教师人文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标准的制定

2 课程标准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涉及到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学习目标层次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等多个方面。油画课程组经过多次修订制定了适合我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油画》课程标准。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以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同时融合绘画审美知识、油画技能和艺术创作表现的需求。 (1)课程教学内容

油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油画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肖像写生、半身像写生,本课程主要是以造型艺术为基础,以写实油画和抽象表现性油画运用,正确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修养与观念为目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立足地方文化,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由于地理位置限制,我国分为南北两大文化阵营,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都存在过辉煌的历史与文化,每个民族都存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多考虑地方文化元素,在油画静物,油画人物,油画风景,油画创作课程的时候,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从静物的选择,人物的服饰,建筑的样式,创作的综合性因素全面渗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懂得在绘画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油画基本的技术以外,发扬地方文化,根据每个地方特色的服饰,建筑,文化,进行本质的探索,从而寻找到适合表现的方式。 (2)教学过程设计

油画专业课程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 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

本课程有合理的教学体系,拥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及相关教材,在开课前,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认真填写教学方案,做到教学内容与教

3 学方案一致,课堂理论讲授与技能技法、示范、辅导相结合,教学中要准确体现课程特点,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组织得法,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由浅入深的视觉造型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兼顾有一定美术基础和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上完本课程后都有所收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力求做到互动,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进而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塑造的独立意识。

3、课程实践教学过程

实践课的比例重是油画教学的一大特点,油画课要通70%-80% 的课时量的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实践性的形式方法要做到:观念强,形式丰富,单元要求明确,避免教学内容单一的弊病。因此,对教学大纲的执行要彻底,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杜绝教学中的随意性。

油画课实践性教学形式以课堂写生实践和外出下乡写生实践为主,辅以观摩和考察;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并结合理论讲解、学术交流、课堂答辩等形式手段。

主要两种实践方式:一种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课堂练习,通过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课堂练习,如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包括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练习,画面的分割与积聚练习,审美意识及构图位置的安排练习等,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理解基本原理,检验造型、色彩构图效果,充分发挥形式美的作用。第二种方式为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和收集创作素材,它包括:对大自然风景的采风写生;对美术的当代状况及问题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校美术教学状况调查;对民俗美术调查等范围;并参加各级各类美术创作竞赛活动。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主 4 动地、创造性地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表现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经过美术教育专业创办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果丰硕。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油画技法理论学习和油画写生、创作实践,逐步掌握西方传统油画表现语言,培养出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较强的观察、认识、表现、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艺术人才,成为即有较强的科研创作能力又能胜任中小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才。

4、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的重点:重点在于学生油画色彩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如何用技法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技法实践,使学生掌握油画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

解决的办法:根据合理的课程设置,从易至难,技法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油画写生课程与油画创作写生课程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绘画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法实践能力的同步推进,以达到油画色彩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课程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以技术材料带动拓展油画语言,进而进行精神主题的表达。也就是创造性语言表达方式在物质中的个性转换。

解决办法:是科学规划课程模块,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必要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另外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和分析大量的示范作品,启发学生拓展创作思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本课程改变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的油画教学方式,确立巩固基础和培养个性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为目标,以发掘学生创造表现能力为教学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

2、教学方法

在油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我们以“如何教”与“如何学”为重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时,以引导、启发学习为主,可以先讲后导,即以讲课为开始,以技法实训、小组研讨活动、作业讲评为结束;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艺术专业的特点,在把握共通性的同时,也要兼顾个性和独创性的发展。油画教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形成如下主要教学方法:

(1)引入“图例分析教学法”。我们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在“教法”上,采用图例分析教学导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强调知识理论的系统性,绘画示范强调直观性、实践性,多媒体、幻灯教学和网络教学则侧重于信息量的扩充以及对信息的系统归纳。

(2)认真落实“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高中时不同的知识、能力起点和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设计多层的教学目标,运用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例如在油画静物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摆两组不同难度的静物进行练习。

(3)构建和实施“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首先,以教学为核心,实现“教”与“学”的师生互动,通过“课堂研讨、案例解析、专题讲授、实训体验”等互动环节完成教学,使学生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其次,以“赛”为依托,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成果互动,指导学生将课程相应主题的参赛、参展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培养探索与独创精神。最后,以活动为补充,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应用性互动,通过“作品展览”、“专业见习”等方式加强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消解知识,拓展视野,增强适应能力

6 与竞争力。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充分学习、运用、调动现代技术,恰当的地、灵活地使用这些现代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油画的热情、增强兴趣、驱动作画情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改变原来的挂图示范为图形图像示范,通过投影仪、幻灯制作放映图像等等进行教学。

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前瞻性的数字图片,深入得了解油画大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

4、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运 用、课业考核与行为习惯、作品创作与综合能力等多维化考核体系。将课程教学的状况、效果及遗留的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促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总结成绩、分析问题、交换认识、寻求改进,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真实的评价。

首先,是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评价,包括课堂纪律、思考发言情况,作业态度和质量情况等进行考查,由任课教师评定学生的成绩。其次,对平时作业进行评分,进行阶段教学集体观摩评分,相加构成平时成绩。第三是期末组织集体观摩考试,评委由专业任课教师组成,以学生的作品及学生对作品创作过程的阐释为依据,无计名集体评分,构成期末成绩。学期末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学习态度10%+考勤10%)。努力实现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全面性、综合性、经常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资源

1、教学团队

7 油画课程组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占14%;副教授2人 ,占29%;讲师3人,占43%;助教1人,占14%;。年龄结构:60-45岁1人,占14%;45-35岁3人,占43%;35岁以下3人,占43%; 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7位教师全部是双师素质教师,教学队伍稳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主动更新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适应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油画课程组的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进行创作科研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育厅立项课题《巴彦淖尔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正在进行中;作品多人多次入选区级、国家级美展,并获奖,且部分作品为各类博物馆收藏;经常在各种刊物发表作品及论文;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本课程在致力于教学、创作与科研的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参与区内外的文化交流和校际合作,校内展览、讲座不断,学术活动频繁,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学识修养,扩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活 跃了校园学术气氛。集实践、创作研究与教学研究为一体,形成良好 的互补互促关系,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使之系列化与可持续化。

油画课程带头人:张建国教授,油画艺术家,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协副主席,内蒙古河套大学教授,副校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树华教育基金会中国委托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198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美术十杰”称号;多年来张建国教授创作油画作品一百多幅。大部分作品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展并发表和出版在各种画册、杂志、报刊上,其中有部分作品获国内外奖;还有一些精品被美、日、澳、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个人或美术馆收藏。2010年出版个人画册《“感恩生活”——张建国油画作品集》。在教学中主要承担色彩、油画、油画创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教材使用与建设:

根据《油画》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图片教材作为主要媒体,录像教材、IP课件、期刊辅导、 网上教学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

本课程的主要文字教材为《油画》(修订版),钱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详细讲解了油画制作的要求和规律,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材料丰富,图文结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课程根据21世纪美术教育的发展走向及就业趋势、课程设置等实际需要,我院重视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学院图书馆和资料室现有美术专业相关图书资料两百多册(含高档画册),电子图书1千多册,每年征订专业期刊30种以上,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图书馆和本专业资料室查阅大量资料,使他们了解该课程的科学前沿,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践教学环境

为满足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油画》课程教学需要,学院建有专门的画室、资料室和展厅。学院设有专业油画教室8间,具有适合油画写生的天光采光良好的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的画架,画板、静物台等设备。青年教师工作室1间。野外油画风景写生基地五处,有中旗呼鲁斯太、前旗乌粱素海、五原塔尔湖、乌拉山原生态森林区、乌拉特草原等。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还配备有幻灯机、投影机,使得油画鉴赏和课堂讲解可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手段,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网络性教学相互进行,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先进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一理论讲述和学生训练课的模式,真正做到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学院资料室主要的设备有各种衬布、静物(花瓶、器皿、陶艺、瓷器、蜡质水果等)及各类石膏像、聚光灯、静物台等,以满足学生各项基础实训需要。

4、网络教学环境:

9 我校网络教学条件良好。学校设有网络中心,有完备的网络教学 环境,通过校园宽带网,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收集图形图像资料和设 计素材图片,能检索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的数字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为本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教学效果

油画是美术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受到内蒙古各院校美术同仁的普遍关注。课程组通过对油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体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在油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试方法以及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建设,积累了较可取经验,受到校内督导组和校外专家以及学生的好评。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油画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课程授课质量总体有较大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较前有明显提高,各年级油画课程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生对油画课程教学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学院现已建立学生作品收藏档案、教学课件,多次举办学生作品汇报展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了其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部分学生的作品已被学院收藏,近几年学生参加各地油画展均取得较好奖项,特别是2002级美术教育班的学生刘颖的油画作品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2006级美术教育班学生巴特尔的油画作品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形式的创新,表现在采用课堂内的理论和练习相结合与 课堂外的社会体验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课内教学,画室现场授课、多媒体、辅导示范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实训走出画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课程内容设置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突出民族特点,传承河套文化。

3、重视创作实践,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以创作带动技术发展的教学特色。在重视教师创作实践同时,也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积极培养,启发并彼此借鉴,相互竞争,在教学上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氛,和良性的学术传承。通过创作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增强了所学专业的自豪感。

4、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和鼓励学生的艺术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指导油画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油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作业是由个人完成的,每位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素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不过分强调传统单纯的造型能力,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地发展以及创造性的油画语言体验和探索。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全方位地审视油画教学,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5、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多维化考核体系。

以上是我对《油画》课程的整体设计介绍,恳请各位专家、老师 批评指正!

谢谢!

河套学院艺术系

第7篇:报关实务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文字说明

报关实务课程说课讲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经贸系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胡芳,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报关实务。

报关是国际贸易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一种知识综合性广、技能操作性强、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综合智力劳动。代表所属企业单位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的人员报关员,可以说报关员的工作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外贸企业的兴衰。

下面我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向您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1、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报关、国际货运、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运用英语处理单证制作、海关通关、口岸商检、外贸运输代理、报关代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就业岗位:外贸外资企业、物流企业、货运代理企业、报关和报检单位从事航运、货代、船务、报关等工作。

2、课程定位

《报关实务》这门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为目标,针对报关员岗位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实务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实训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填制报关单技能、掌握报关业务操作流程及商品编码归类,培养学生报关实务从业技能,为从事进出口货物报关打下坚实基础,并以学生取得全国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为基本目标。

3、课程作用及与前后课程的关系

报关实务是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报关与报检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4、行业岗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国内具有自主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也不断增多,尤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对报关员这一专业需求剧增。因此培养大批专业报关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国贸专业的当务之急。

5、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1)职业技能目标: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报关及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

(2)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使毕业生在报关员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

6、课程目标: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特色,紧密跟踪报关行业发展,努力建成全国高职院校同类课程的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密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进行,坚持教学内容选取与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相一致的原则,确定了体现报关行业报关实务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及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三者纳入到一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之中,采用模块化结构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加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课时数量,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2、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

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块和实训模块。理实课教学内容包括了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等内容。实训教学内容包括报关与海关管理模块、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模块、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实训模块、保税加工业务实训模块、保税物流业务实训模块、特定减免税货物业务实训模块、暂准进出境货物通关实训模块、其他进出境货物的通关实训模块、转关运输货物报关实训模块等九个模块。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为中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 “理论引领→实践操作→理论提升→指导实践”的理论

和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本课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

(1)项目教学法

使用目的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单元项目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八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有细分为不同的具体任务,例如在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模块中,又分为申报、查验、征税、放行四各子任务,而在子任务中,由划分为不同的具体任务,如申报环节,又细分文申报时间、申报地点、申报单证、其他情形等几个具体任务。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八个模块中,本课程都配备了大量的案例,其中部分报关员资格考试题型案例一体现在教案中,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还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讨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中,主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于教学难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及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4)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将报关业务引进校内实训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报关程序,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仿真模拟的环境内完成报关业务的全过程。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掌握报关各个环节中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外贸及相关工作。

由于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2、学情分析

3、课程教学团队

4、教学资源

在教材使用上,我们把握的原则是:

(1)应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必须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们选择高职高《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海关总署编写)为主干课程。

为了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还选择作为重要的参考教材。

2、实践性教学条件

外贸实训室1个,通过专业的外贸软件开展外贸单证制作模拟、报关情形模拟和国际贸易流程模拟。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把握,训练学生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网络教学环境中国海关总署门户网站外贸精英网

第四部分 课程评价

综合采用调查、访问、讨论、作业、理论测试、技能测试、评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占40%,理论测试占30%,技能测试占30%。最后结果比较全面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部分课程特色

1、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课程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练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实践了报关行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

2、教学设计合理,突出了职业素养的培养。

将报关的基本知识,进出口业务通关流程等教学内容,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建立课程知识模块、能力训练模块与职业能力的关联,认真分析各模块教学内容,在理论够用的原则下,整合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实用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本课程将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岗位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与校内实训室紧密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3、率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国家职业标准

率先在《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标准,以标准为教学内容组织的大纲,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工学结合

为了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报关与国际货物专业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联系,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

5、校企共建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通过建立内容齐全、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充分满足了学生和企业员工自学、自测、交流和知识拓展的需要。通过建立内容齐全、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充分满足了学生和合作企业员工自学、自测、交流和知识拓展的需要。

6、紧跟学科和业界发展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报关实务的内容海关每年都在进行调整,大约占到全部内容的20%左右,本课程根据每年海关总署保管员资格考试大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岗位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与校内实训室以及与校外参观学习紧密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我对报关实务课程的简单说明,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第8篇:夏令营设计理念和英语课程介绍

发布者:

昂立少儿教育发布时间: 2007-4-22 14:53:37阅读: 678 次>>> 咨询本文内容

下载报名表

夏令营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已经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对孩子们来说,夏令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休闲活动,实质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个好的夏令营,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某一学科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透过团体生活的融入、活动情境的设计,及在老师亦师亦友的呵护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 让孩子学习集体生活、人际相处、团队合作、情绪管理、问题解决及品格养成。

2007年昂立少儿全封闭英语夏令营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以上目标,解放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一种不同于学校生活的体验。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 轻松、有效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因为是主题夏令营,重点介绍一下几大英语课程,因为它是整个夏令营的核心和灵魂。

1.学会朗读、背诵、表演和理解一个美国经典故事。这是我们的【英语经典故事表演】课程。它是融故事欣赏和表演为一体的趣味课程。①分角色表演,可以激发孩子听说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听说水平。②在对话表演的气氛、场面中更容易让孩子在活动中记忆,复现已有的词汇、句型,学习新的语言表达,形成丰富的语流、语感,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语言错误。③孩子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仅增强了说英语的自信心。

2.学会、熟练运用多个生活情景会话。这是我们的【全外教口语】课程。①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他们感兴趣且实用的主题。②外教创设情景组织孩子对基本表达反复操练、分组讨论,帮助孩子突破开口瓶颈,让孩子马上可以学以致用, 在参与说的过程中增加表达的自信心和了解异域文化,逐步提高英语的运用和交流能力。

3.轻松掌握发音技巧,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这是我们的

【语音教学】。①但因为夏令营时间较短,且我们是安排在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如果要系统地教完国际音标是不可能的。②所以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英美经典儿歌、童谣和故事,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跟着原版录音朗读、背诵,自然地巩固语言、锻炼口腔肌肉、培养语感、适应发音规律。③希望能让孩子们意识到学习英语首先要有一口漂亮、标准的发音,说英语时不可以没有语流、语感。④目前牛津教材是淡化语音的,所以孩子在学校的语音知识是不系统的,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除了听音模仿外,还是要借

助于国际音标。

4.教孩子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轻松掌握英语写作的要领和技巧。这是我们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①我们的阅读文章选自报刊杂志和各类原版图书的精美原文,内容新颖,趣味性强,信息量大。②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单词、语法知识,并补充新的语言知识, 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③在拓宽孩子知识面的同时,教会学生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④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从模仿写作入手,模仿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思路。⑤遵循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原则,教孩子从写正确的句子到写有中心的文章,教会学生把握写作的要领和技巧。⑥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虽互有侧重, 但相辅相成,都与词汇、语法、逻辑思维紧密相连, 融会贯通,任何一方能力的提高都会带动另一方的进步。

5.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听力训练,因为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是最重要的,听的清,才有可能模仿;听的准,才能说的对。所以我们通过有趣的听力内容,多种形式,来培养孩子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

以上所有英语课程都有低、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四期夏令营每一期的内容安排是完全不同的。

第9篇: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整体介绍

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整体介绍(上) “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是深入推进《义务化学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培训课程的第一大主题。本课程以“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为核心,在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已有的对新课程实施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以广大初中化学教师的迫切需求为课程设计线索,凸显当前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成果,以期让中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与水平。

一、课程设计背景

新世纪伊始,我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旨在改变我国一直以来以片面的知识传授为本、以学科本位为主、以难繁偏旧的书本知识为据、以考试和分数为纲的教学弊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改革以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标志,十多年来,对我国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与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伴随着2012年初我国颁布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进入了深入推进的阶段。对十多年来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地总结与反思,深入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育理念,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基础;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深刻领会并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的设计背景是我国十多年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的经验总结与反思。新课程理念已经逐渐地从文本意义渗透到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不仅革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影响了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总的来说,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从设计到实施取得了以下几点显著成果。

1.全面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逐渐形成

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对过去重视化学“双基”的批判与超越。“科学素养”的培养宗旨是旨在利用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等在内的理科课程教学来培育当代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这一课程理念是伴随着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而逐渐系统确立起来的。尽管当前人们对科学素养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但是,把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已在世界各国范围内取得了共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得到广大化学教师的深刻理解和支持。教师们非常关注新课程的理念,并且通过培训、教研、阅读等多种途径积极完善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2.“三维目标”在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逐渐落实

自我国推行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以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念与做法体现了我国化学教育思想的进步,化学教师能够接受三维目标的基本理念,也能够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去进行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师大多建立了科学的化学教学目标观,认为化学“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是从形成化学认识的角度提出了化学学习基本要求。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都不仅仅由学科认知体系构成,还应包括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学科所蕴含的价值诉求。化学“三维目标”观念的建立,正是从整体上反映了化学教学对学生化学素养发展的全面性要求,有助于广大化学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层面上清晰地认识化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

3.具有丰富性、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体系逐步凸显

化学课程标准在确定化学教学的核心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化学课程内容的内涵,增加了许多体现时代性、基础性、STSE的化学课程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课程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化学教材也从过去的“一纲一本”逐渐变为“一纲多本”,各个版本的化学教材都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设计了适合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的栏目,且呈现方式生动活泼,体现出了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成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之一。然而,毕竟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科书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广大教师在化学课程实施中,巧妙地对教科书进行“二次开发”,使得各类课程资源的使用更加结合教学实际,更加地因地、因时制宜。

4.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与学方式成为热点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此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广大化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也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有研究指出,“48.46%的化学教师自陈平均每周开展一次探究活动,33.46%的化学教师平均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探究活动,11.31%的教师平均每个学期开展3~4次探究活动”。这都说明,科学探究的观念已经深入到广大化学教师心中,而且很多化学教师正在逐步实践着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自主建构所要学习的知识。

5.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方式正逐渐带动中考的变革 课程与教学评价已经成为了当前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要改变过分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的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新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理念影响了当前我国各地化学中考的命题与实施。虽然中考几乎成为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指挥棒,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正确地、科学地看待中考,如何实现“能力立意”、如何合理地利用中考资源开展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既凸显新课程理念又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中考等初中化学教师翘首以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6.广大的化学教师正朝着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迈进

过去,人们认为好的初中化学教师只需要具备充实的化学知识基础、充分的化学教学能力,且能够关心爱护学生就行了。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教育知识基础、教学能力、能够关心爱护学生,还要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设计与创新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在复杂情境中工作的能力、面对多元对象的交往能力等等。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广大化学教师的发展目标。实现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让化学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化学教育专业工作者。同时,很多化学教育研究者的视角也转移到关注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路径、结构、问题上面,为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式方法。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不仅带来了上述显著地成效,也呈现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广大教师审慎思考。

1.知识的教育价值有待进一步落实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不仅获得化学知识本身,同时要获得化学素养的发展。化学教育实践过程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化学知识具有的发展性,也就是化学知识的发展价值,其主要表现在化学知识是个体成长的一个条件或资源,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化学知识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表达。然而,当前化学教师对于化学知识教育价值的全面落实还有待加强,化学教育研究者对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明晰与深化。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重知识的观念导致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有“灌输”,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符号层面,缺乏更深刻的价值追求。这种仅仅关注化学知识的认识、识记的教学现状,一直在背离教学基本理论的道路上“执意”地“行走”着,即便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意识到了增值价值的存在,也只能称之为一种渗透。

2.课堂教学的方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化学课程标准倡导化学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大力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化学学习。然而,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将化学知识过多地进行拓展以应付中考(当然,这也涉及中考命题的问题),造成化学课时紧张不说,还要抓紧时间赶进度从而留出充裕时间进行中考复习。这就导致不少化学教师在化学新课程实施之初还对探究式教学投以较大的热情,但最终因为对探究式教学理解不够深刻,同时耗时很多,造成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又回到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甚至连最起码的启发式教学都做不到,直接在课堂上赤裸裸的“灌输”化学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应付考试。所以,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3.探究教学需要进一步常态化推进

虽然推进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与亮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化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往往过于形式化、垄断化和片断化,出现了诸如以“教师探究”代替“学生探究”、将分小组学习视为合作学习、过于注重探究程序而非探究体验等问题。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体发挥得如何,探究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独立提出的或者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来的,猜想和假设是不是学生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证据是不是学生们自己收集的,验证是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解释是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都影响着探究性学习的成效。只有大力推进常态化的探究式教学,才能够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实施当中,推进探究式教学的常态化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化学实验亟需教师们进一步重视

化学实验学习是化学科学认识活动中形成感性认识阶段、证实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而实验法又是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具有认识论、方法论和教学论的三重功能。然而,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现实的中学化学教学中,仍普遍存在轻视化学实验的现象。不少教师以教学课时紧、实验资源缺、考试压力大、学生人数多等为理由,不让学生动手参与化学实验。就连演示实验也仅选几个自认为重要的少数几个在课堂教学时完成。有些时候,即使是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存在不重视学生实验的倾向,化学教师热衷于采用“视频实验”替代常规实验。这种轻视实验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假设、观察、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解决化学问题,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发展得不协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脱节。

5.教学评价多样化需要进一步展开

虽然化学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中,受制于考试和习题的训练,教师采用最频繁的是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就连在纸笔测验中,也不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是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考试试题整体拔高了核心知识的水平要求,考核的能力层次逐渐提高,复杂性随之增加。在平时的各类测验当中,超出课程标准知识之外的延展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许多教师甚至在初中教学伊始就向初中生呈现中考题。更有甚者,在中考试题中,将高中知识下放,肆意提高试题的难度。重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当前初中化学课程的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和档案袋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是进一步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的重要途径。

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整体介绍(下)

二、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案简介

“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点:

1.突出系统性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系统性变革。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涉及化学课程系统各个要素的变革,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全面地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性地教学设计变革是推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且上述各个环节内部的一致系统性也是深入理解课程理念的基础。因此,本培训课程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设计的若干环节出发,从而突出系统性。

2.凸显专题性

有别于常规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相关教材、论著、培训课程等对化学教学设计各个方面做系统地介绍,本课程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讨。每个专题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为出发点,由若干个具有共同性的问题组成集合体,这样具有更强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理论深度,也便于初中化学教师教更加系统和完整地对化学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较高的专题研究水平,提高高度的归纳、整理、概括和抽象能力,从而更好地在一线教学中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3.体现新颖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从三个方面突出了新颖性。一是从当前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层面展现新颖性,如对新版化学教科书进行系统研讨、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等;二是从当前国内外化学教学设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层面展现新颖性,课程包含了如化学三重表征、学生前概念和概念转变教学、情景教学等在内的国内外化学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成果;三是以课程设计者自身的研究成果为课程内容载体展现新颖性,例如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化学学习难点问题、教学目标的全面整体性设计研讨、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等内容均为课程设计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三管齐下,有助于体现本培训课程的新颖性。

“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五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一:教的内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析;

专题二:教的对象——初中生化学学习特征分析;

专题三:教的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

专题四:教的途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专题五:教的反馈——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

每个专题分别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出发开展讨论,五个专题又系统地构成了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整体。这样更有助于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观念,更好地完成化学教学设计。

专题一:教的内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

单元一:化学知识教育价值的全面审视;

单元二:教学内容的载体——新版化学教科书内容设计的比较研究;

单元三:教学内容的载体——新版化学教科书栏目设计的比较研究;

单元四:化学教科书的二次开发——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

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分析是解决当前化学知识教育的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对后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单元二和单元三重点介绍新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后,我国各个版本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都做了修订。对这些新版化学教科书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帮助教师对新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形成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化学教科书的“二次开发”是教师和学生对化学教科书创造化、个性化的运用。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化学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结合实例讨论化学教科书的“二次开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专题二:教的对象——初中生化学学习特征分析主要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

单元一:探查学生化学学习特征的科学方法;

单元二:基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学习特征; 单元三:化学学习前概念及概念转变研究;

单元四:初中生化学学习难点问题研讨;

单元五: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动机、态度及风格。

专题二以“学生的化学学习特征”为主题,有别于传统的系统介绍式的讲解,而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讨。要获得科学、准确、客观的关于学生学习特征的一手资料,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探查。这就是单元一所要向学习者所介绍的主要内容。研究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表征方式,促进学生实现基于“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示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单元二侧重于探讨基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学习特征。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和深刻理解是培养化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也是发展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理解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前概念,学会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是单元三的重要学习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化学学习难点问题,诊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逐渐转化后进生,是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最关注的也最渴求获得科学解释与教学策略的课题。单元四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教师突破这些难点。相对于知识、技能等认知性因素来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认知性因素(如态度、兴趣、风格、习惯等)会对学习过程起到促进、调节,或者阻碍、抵制的作用。因此,了解初中生化学学习的非认知因素也十分重要。单元五从学习动机、态度和风格三个角度探讨非认知因素,会对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学生起到帮助。

专题三:教的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主要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

单元一: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观——对“三维目标”的深入审视;

单元二: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科学可行性设计研讨;

单元三: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设计研讨;

单元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确定。

专题三重点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根据当前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重点帮助学习者形成对“三维目标”的深入审视,以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其次,从当前一线教学中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的问题出发,探讨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科学可行性设计和整体性设计。最后,落实到教学重、难点设计的问题上来。先探讨教学重点、难点的含义,再深入到不同类型课例上进行分析。

专题四:教的途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

单元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设计;

单元二:初中化学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单元三:基于“问题链”与问题解决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单元四:初中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单元五:初中化学课堂“导学案”的优化设计。

专题四重点研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主要介绍课堂教学情境的概念与功能、课堂教学情境的类型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的设计;第二单元主要介绍初中化学知识分类和基于初中化学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特点的教学设计策略;第三单元主要介绍化学问题解决和问题链教学策略;第四单元主要介绍教学媒体的含义与特性、初中化学教学媒体的功能、当前化学教学媒体选择中存在的误区和初中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原则;第五单元主要介绍“导学案”的概念与功能、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应用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和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应用策略。

专题五:教的反馈——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主要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

单元一:初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研讨;

单元二:近年来化学试题的特点研讨;

单元三:初中化学试题的改革趋势分析;

单元四: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单元五: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讨。

专题五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反馈的方式和策略进行研讨。首先从化学作业设计的角度研究初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原理,并研究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存在的不少问题和改进策略。再次,在单元二中,把近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研究初中化学试题特点。紧接着,在单元二的基础上,探讨化学试题改革将向着“更加注重试题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探究性。在重视双基考查的同时,将更加强调试题同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将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作用”方向发展的趋势。然后,单元四从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角度,讨论初中化学多样化教学评价的概念、含义、问题和有效途径。最后,探讨初中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策略,解决“如何实现初中化学复习课的高效率”这一初中化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学术沙龙新闻稿下一篇:保护校园环境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