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言语交际(精选8篇)

言语交际 篇1

姓名:周永乐

学号:2013504059 来看职场中的不诚实现象 《杜拉拉升职记2》片段:

拉拉不好开罪暗含引而待发之意的董青,只好陪着假笑道:“我要有那等好身手搞定王伟,何必还在这里自己干得苦哈哈,早跟着她过好日子去了,你说是不是?”

杜拉拉这样一个托词明显空洞无力。

董青当下再接再厉道:“就是啊?拉拉,我也不相信----可是你猜怎么着?他们都在怀疑,那个和王伟一起的女的,明明就是你!他们说你现在是一味地假装,死不承认罢了!”

董青一副老电影里正义者义正言辞地对撒谎者说:”看着我的眼睛“的样子,同时又期待着杜拉拉明知无望又垂死挣扎辩解最后被当场戳穿出丑。董青的话满是讽刺,双方明明知晓内情,都不说破,都极尽所能使用高妙的语言,一方想保护自己,另一方欲刺痛别人,此时矛比较锋利一点。

拉拉耐着性子说:”哎,是在是高看我了。这事儿不是早有人再三核实过了嘛,我真没这好身手,至少还得再练两年。“

面对别人的怀疑还有逼问,杜拉拉明显显得被动,被动便不自然,不自然就证明她说谎。当然双方都清楚得很。如果一开始杜拉拉就主动还击,拿出女强人的气势而不是做贼心虚者苍白的掩饰之心。

董青知道杜拉拉言语暗藏杀意,却不愿意翻脸,便进一步挑战她的底线:“早有人来问过了啊?那你可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这些人影响你。“ 董青是来问的人之一,杜拉拉的表现有些失态,这才董青这一句来讽刺杜拉拉心虚。

杜拉拉恼地牙痒痒,稳了稳血气,才回到道:”不好意思,我得开会去了,先走一步。“

我想对杜拉拉说:”你才这样回答啊?“明知董青不怀好意,早该这样拒绝与她谈话。董青笑微微地说:”好的啊,下次再找你聊!“

现实生活中心平气和,不露锋芒地讲话却能使你方寸大乱的人最可怕。听董青这话竟含着预约的意思,拉拉心说有完没完,下次还来怎么地?她到底年轻,一个没忍住,这时候也咧嘴坏笑道:“哎,董青,是不是做销售压力太大,想改行做娱记啦?我跟你说一个八卦娱记要成为一个名记,首先要明白一点,新闻本来无所谓对错,他不是用来维护真理和良知的,重点在于即使爆料,不断传播,只要不超出政府容忍的范围----丑闻若不为人知,如何算得上丑闻?又如何达到娱乐人心的目的呢?所以在这样的工作中,娱记不需要善良,也不必以为这种传播是多么的不善良,这只是一种职业的态度,要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 说出这种似是而非的骂人话,杜拉拉明显愤怒极了,同时也看出她很有才华。这段话中,她警告董青,不要超出她的忍耐底线,并且说董青八卦不死出于维护真理和良知的,是“不善良”的行为,是错的。她也很坦然:“丑闻若不为人知,如何suo得上丑闻?又如何达到娱乐人心的目的呢?”似乎有一种博君一笑的豁达胸襟,却总是让别人也包括身为读者的我们的怀疑。尽管如此,难掩其才华。,《国剧盛典》

2014人气男演员奖:李易峰

颁奖人钟汉良小跑到台前伸出屈拱着的胳膊,李易峰伸进钟汉良的胳膊弯,两人亲密地走到话筒边才放开。发表过获奖感言之后,支持人周群问李易峰:“跟那么多漂亮的女演员合作过,到底哪一个才是你心目中的女神呢?”明星通常不愿意在媒体上透露自己的感情问题。李易峰眼神一转,说:“其实从刚才上台领奖的那一幕,我就已经表达了,钟汉良。”全场惊叹,欢呼。李易峰又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太阳女神’。”主持人文涛说:”那汉良回应一下。“钟汉良从李易峰后面走过来说:”他可能将男闺蜜和女神混淆了吧。“李易峰回答说:”混了混了。“钟汉良巧设圈套:”那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到底谁是你的----男神。“钟汉良被李易峰说成女的,又设了个套让李易峰钻,让李自己承认自己也是女的。李易峰思考片刻,斩钉截铁地说:”钟汉良。“全场又一阵欢呼。结果一场尴尬的场景欢喜而散。无可否认,钟汉良和李易峰两人都很机智。相似的情景在2013年的国剧盛典也出现过:

林志颖、钟汉良和台湾的“偶像剧女王”陈乔恩一起出席。导演组工作人员透露,这是有意而为,之前调研时发现,陈乔恩在学生时代曾写“情书”给偶像林志颖,“寄到他的唱片公司去了,但他可能没收到……”国剧盛典导演组原想给陈乔恩补个告白的机会,但是陈乔恩却将“男神”选票投给钟汉良,说:“汉良哥是我心中永远的小太阳,原本我追求着小志,但现在我疯狂地爱着小小志。“ 很多明星都不太想把自己的隐私(公众最关心还是明星们的感情生活)分享给公众,很多媒体采访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星各有各的回答,我知道的我觉得最经典的采访就像李易峰和陈乔恩这样的。他们的回答无可厚非有谎言,对明星来说很尴尬的局面但他们的回答对我们来说却觉得很自然,这就是语言技巧——不诚实的魅力。

《今晚80后脱口秀》

支持人王自健说:“任何人从事一种职业,没有学历都很难,比如说小偷。前两天,武汉轻工业大学里,一个小偷去食堂偷东西,一个大学生就被这个小偷下手了,被这个大学生发现了,情急之下,这个大学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的饭盆盖在小偷的脸上,旁边同学一问究竟,一听是小偷,这一堆大学生又把小偷毒打了一顿,小偷无奈,束手就擒,扭送公安机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没上过大学,你真的不行。小偷就属于典型的没上过大学的人。但凡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刚刚吃完食堂饭菜的大学生是最愤怒的大学生。”原本就是娱乐节目,支持人说段子一脸故作淡定的样子就更让观众们笑得肆无忌惮。他的很多这样的段子都是像这样有潜台词的,大多是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的,经过王自健这样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反而成了大众们的笑点,当然这其中王自健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辅助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然节目组也会给他一张桌子只露个头出来。

《职来职往》高校专场

彭巧玉 湖南大学国贸专业

她为了创业,大胆地执行了一个营销策略:假表白。为了推广自己,给熊晓鸽送了一封实名的情书。谭奕评价道:“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不择手段,但是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不管多少,都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周昊问:“你的这些想法,很多人都有,但是不敢去做。你这么勇敢去做了,我就想问一下,做了之后有没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关于一些消极的评价你是怎么对待处理的?”彭说:“我是做市场营销的,无论做什么决策,我都会权衡一下利弊,分析一下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陶亚东问:“做市场营销是要制造一些这样的噱头,但还要看这个市场营销人员做的噱头高不高级。你刚才上台时说要扑向响哥,你这样的营销是很功利性的,可能响哥心里不好受,但你却没有站在他的立场想一想。”雷明说:“你做事的过程有强人所难之处。那位熊先生可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我们做人要讲心讲术,就是心术,心是你要用他的影响力,术是你未经他同意,不管同不同意,也要扑上去用一用他的影响力。你这样突然给他一封情书,当着众人的面,他只好拿出一个长着的胸怀说:‘小玉,你很勇敢。’你没想过,也许他现在正在跟他老婆吵架呢,你这一封情书就是火上浇油,但是他不可能跟一个未出校门的姑娘计较。” 所以总结说我们在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时候,过程往往很关键。市场营销这个概念对我比较陌生,但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营销项目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点,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你的生产要创造有价值的,有需求的,质量好的产品,同时还有与生产者紧密相关的市场营销人员,优秀的营销人需要一些影响力,包括你的智慧,容貌,品德,照这个角度去说,明星就是最棒的营销人,这就是为什么商家需要明星代言的缘故;“分配”,就是通过什么最有效率的渠道将你的产品推广出去;”交换“就是对价格的定位,根据产品的详细情况,通过与相同产品的对比合理定位价格,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即从长远的眼光考虑利润因素;”消费“,就是消费者也即市场,市场的定位也很关键。比如辣椒,地域方面,南方向重庆四川市场是最优先的;比如槟榔,年轻人比较受欢迎,老年人就不爱吃。如果市场定位失误,或者不明确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浪费。

虽然说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一个好的口碑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走上巅峰的过程中至关紧要的一个因素。

熊睿 汉语言应用专业

会书法,唱歌,钢琴,诗词,茶道,跳舞等,从事十五种兼职或实习熊睿的优势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另外爱好广泛,在销售工作中可以和客户打成一片。

但是当现场的求职达人问她适合做那个公司的销售,她的回答明显说明她没有做好求职的准备,她是凭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登上了这个舞台,而不是拿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就是说公司要的不只是会说话的人。她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适合做那种公司的销售,但是我觉得很多工作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适不适合。“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在面试前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情况,这个公司的什么岗位适合自己。如果这些面试前基本的功课都没有做好,到了面试时或许就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位。公司没有让你试试合不合适的时间,只有判断你合不合适的时间,总结就是我们不要让别人对我们还抱着怀疑的心态的时候劝他给我们试试的机会,而是要证明自己实力,让别人断定我们就是适合的,至于过程中语言表达肯定是重要的,但不能顾此失彼。

总结

职场中很多事都不是绝对的,所以需要我们左右逢源,化解针锋相对。拿诚实来说,有些时候并不需要你诚实,但你必要要具备。面试时要诚实多一点,我们介绍自己难免带一些浮夸,但总体上要展示真实的自己,要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随口编造的谎话,当然很多负责招聘的人有相当的经验来试探你的能力,说实话,你最好必须诚实。还有跟老板汇报工作情况的时候要诚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也要诚实,否则如果因为你的蒙蔽视听可能会给公司造成难以想想的损失。诚实固然可贵,鲁莽的诚实就成了下下之策。很多时候我们信以为圭臬的诚实反而就遇到了瓶颈,比如:

1.你的老板或同事个性自恋,会因为你的坦白而受伤。

如果你说话过度坦率直白,很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受伤、被威胁或是引起反弹。当然,你不需要恶意欺瞒,而是要想办法转化你的用语,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用比较委婉温和的说法告诉他们。比如:当工作中,老板给的方案存在明显的漏洞,继续执行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也有可能预算期望过高造成资金不足等情况,你作为你的老板直属下属,如何合理地解决这种情况,前提是你的老板个性自恋。如果是我,我觉得这样的老板不喜欢比自己精明的员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执行造成的后果会牵连到自己,所以必须指出方案中的错误。我可以假装糊涂的样子,请示老板,告诉老板出错的地方自己有些不明白。一般老板都比较精明,在解释的时候顺着这个思路就会发现自己在细节桑考虑得不周到。结果就是:我,还是比较笨的我,老板,还是精明的老板,方案,却是改进了的方案。2.当你的情绪气愤到极点时

当你在盛怒之下说出来的话即使百分之百正确、诚实,但也往往容易被人曲解为是非理智的情绪性发泄,而不被信任。这时候诚实不是重点,闭嘴才是上策。等情绪恢复后再沟通也不迟。

3.你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低估、薪水太低

有本事的人不愁薪水太低,没本事的人总觉得薪水太低。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价值,具体说出你的工作贡献,累积到足够数据之后,用实际的证明去说服主管,而不要抱怨说「觉得」薪水太低。4.你或你的团队某个项目失败 在你诚实向老板报告失败的坏消息之前,应该先想清楚以下三件事:失败的可能原因;在这项目中你的角色与工作内容;可能的解决方案。别脑袋空空地便跑去向主管报告坏消息,重点是关于这项「坏消息」,你有没有做好应做的功课。时刻记住老板花高价雇你来,是要你替他分忧,帮助他解决问题,如果只是报告消息,谁都可以代替你。老板有必要清楚你带来的花消息,但你要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把问题和答案同时传达给老板,而不是仅仅把问题扔给老板。5.你极度厌恶之前的工作

不论先前的工作是多么不愉快地结束,当你日后谈起时,不妨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描述事实,不需要再将当时的不愉快情绪一五一十地重述一次。6.你不认为自己适合这份工作,但又非常需要有份工作

很多时候适不适合,只有实际去尝试才会知道,不妨将自己的感觉放一边,接受这份工作,很有可能意外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喜爱,或者在公司内遇到其它适合的机会。

7.即将要离职,提供最后的建言

言语交际 篇2

关键词:中国,日本,文化,交际,言语,非言语,差异

中日两国作为东亚的近邻, 在文化方面有好多共同点, 比如都属于汉字文化圈, 都遵从中国的儒教礼仪, 都信奉“神”等, 历史上也有着长期的交往史.但是, 在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中还是时时产生误会、碰撞, 原因自然是对对方的文化、缺乏了解。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试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个方面分析中日文化的差异。

一、言语层面上的文化差异

在言语交际方面, 笔者的教学对象多为来自大贸易公司或是政府的日本人, 因此在文化素质和个人素质上都水平较高, 这些教学对象经过一年的学习, 大多能够达到在中国国内进行日常人际交流的水平, 所以在语言上的基本交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掌握了一种语言并不等于掌握了一种语言背后的文化。

很多学生曾说, 虽然汉语已经很流利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困惑的地方。比如他们普遍觉得中国服务员的态度不够热情、亲切, 即使是在王府井或者星光天地这样的高档购物中心也概莫能外。比如学生曾经抱怨:“如果我试穿了几件而不买, 服务员就会冷眼相待”。而在日本, 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 非常注重礼貌, 不会说出拒绝或者不满的话, 也不会流露出不满的表情, 如果一个人在店里挑了很多衣服试穿都不满意, 店员会礼貌地鞠躬, 愧疚地说:“对不起, 没有适合您的衣服, 浪费您好长时间, 希望您下次再来, 谢谢您”!不过这只是表面的意思, 其实店员真正的意思是:你这个人, 真没有教养, 也不先搞清自己需要什么再来买。通常日本人会立刻领悟到店员的真正心意, 显然日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不满, 但是并不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比较直接的表现出来。外国人即使懂日语, 若不跟日本人长期交往, 也不会领悟出对方的真正意义的。

再比如, 中国人如果应对他人的邀请, 大多会直接说“不”, 或者是“好的”可是日本人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就算是不行他们也不会直接说出来, 而是说“我有事”之类的让对方领悟他不能去了。还有就是吃饭时, 当人家再让他吃的时候他会说“けっこうです。”是好了的意思, 也就是不吃。可有的时候他吃也说这句代表好的再来点, 这就要根据说话人的表情及当时情景来判断了。

日本人用“显像”和“意象”同时表达。“显像”看得见听得见, 注重礼貌, 并非真正的心意。“意象”才是真正的心意, 需要对方去领悟和体会。

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 这种显像和意象的矛盾常常发生。比如曾经有位日语很好的老师第一次教一个日本学生, 上课时学生对老师非常礼貌, 也和老师积极配合, 老师说的笑话他使劲笑, 老师问的问题也都回答得丰富多彩。但是过了两天这个学生就私下和办公室说:“这个老师不适合我, 我要换老师”。办公室去找这个老师沟通, 去问为什么, 是否上课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位老师相当诧异, 觉得上课的过程很轻松愉快, 没有看出任何不满, 怎么就要换老师呢?显然这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已经感觉不满, 但是他不会直接表现出来, 还让这位老师有课程进行地非常顺利的错觉。这其中的内涵的深奥和深刻, 以及“度”的把握绝非只通日语, 而不了解日本文化、历史国情的人所能领悟的。

其次, 即使是流利使用汉语的日本人也会有很多词汇带有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日本人典型的开场白是:初次见面, 请多多关照, 还有挂在嘴边的:辛苦了。这样的词汇虽说是汉语, 但是我们没有使用的习惯。他们学习了汉语之后还是依照日语的思维去使用汉语。所以在言语层面的背后还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二、非言语层面的文化差异

这样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言语层面, 其实更多的文化差异体现在非言语层面上。例如空间观念、家庭观念、礼仪、习俗等等, 更能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

从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就可见一斑, 比如使用的筷子两国就有不同。首先不同的是, 在日本, 男用筷子比女用筷子粗, 可是在中国没有这种区别。另外, 日本有一种夫妻饭碗也是一样, 男子用的比女子用的大, 这样就显得女子吃的少, 显出了女子的文雅, 而在中国没有这种观念。所以无论男用的还是女用的都毫无分别, 更不像日本那样规定这双筷子谁用的, 这个饭碗是谁用的。…

还有筷子的长度, 中国的筷子和日本的比起来长得多。大概是因为吃中国菜的时候, 大家围着大桌子吃, 桌子上往往有很多菜。如果用长筷子的话, 远处的菜也可以轻松夹到, 而且还可以帮自己旁边的人夹菜, 表示礼貌和好客。日本菜就不同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菜, 夹菜毫无困难, 也用不着帮别人夹菜。所以中国的筷子长, 日本的筷子短。…

…另外, 日本筷子的头儿是尖的, 相对来说, 中国筷子头儿是粗的。这个区别很难解释, 我想, 这是因为日本四面都是海, 主要吃鱼, 而中国人大部分生活在内陆, 主要吃肉。日语中有一个词叫“酒肴”解释成“鱼”, 汉语中也有一个成语“酒池肉林”。从这两个词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和中国人主要吃什么了。那么, 吃鱼时就必须用尖尖的筷子剔出鱼骨头, 而吃肉就不需要这样了。从小小的筷子就能看出中国与日本的不同, 说明各个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都渗透在每一个细小的地方。

在日本点菜, 那是很省事的, 菜单总是一成不变, 就那么几样, 配料都一样, 大众化的料理店的定食 (套餐) 有些变化, 但基本上也是星期一什么菜, 星期二什么菜, 这是固定下来的。日本的菜单具体而形象, 外国游客到日本, 看不懂文字也没关系, 菜单上多有食物照片, 按图点菜就行了。很多料理店门口还有惟妙惟肖的食物模型, 形象逼真,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勾起人们的食欲。日本菜单上的名称比较写实, 而中国的菜单有时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不少中国菜名比较抽象、神秘、华丽, 难以与国际接轨, 据说中国菜名翻译成外文是个大难题, 老外曾想当然地把“童子鸡”译为“没有性生活的鸡”, …把“红烧狮子头”变成“烧红了的狮子。”

在中国点菜, 多是服务员手写, 而在日本, 服务员用一个像计算器大小的点菜器输入客人所要的菜, 一按就成了, 有的料理店把点菜器放在桌面, 让顾客自己操作, 这一方面显示日本科技进步, 点菜也实现高效、高科技;另一方面也说明, 日本菜单简单, 因此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 中国的菜单变幻莫测, 客人的要求很可能超出菜单范围之外, 所以还是人工操作比较好, 日本式的机械化的点菜方式不符合中国国情。

还有一些在贸易公司工作的学生曾经诉苦说在中国想要拜访政府人员真是摸不着头脑。日本人的一般习惯是, 计划拜访哪位大人物, 一定是越提前预约越好, 比如提前三个月, 甚至半年就要联系, 好把人家的日程占上。一旦定下来, 就会讲究信用, 不能随便更改, 他们是以联系的先后来论的。可中国不是, 越是大人物, 日程越是定不下来, 即使定下来, 也不能保证不变更, 有更重要的事情一定会调整的, 所以一般不会轻易过早地答应, 中国是以重要性来论的。如果是日本人要见中国的领导时, 问题就出来了, 日本那边很早就要安排日程, 所以从上到下天天催, 而中国这边又迟迟定不下来。天天跟人家秘书联系, 人家也很烦。所以作为中间人就很为难, 因为让两边的人理解, 就得从中来回解释。

还有一种现象很微妙, 中国这边的事情是, 秘书说见不了的, 未必真的见不了, 只要领导在北京, 又没有特别重要的安排, 那就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联系的火候一定要拿捏得准确, 什么时间联系, 什么方式联系, 尤其是找谁去疏通很重要, 这一点应该是中国特色吧。

由此可见, 文化的差异无处不在, 不但存在于言语层面上, 更存在于非言语层面上。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 中日跨文化交际从广度到深度都在加大加深。我们是互相理解也好, 互相讨厌也好, 总之中国和日本不能不接触, 我们应该本着开放的态度加深两国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岩.谈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2 (03)

[2]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4)

小议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 篇3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准确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話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的学科。关于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关联原则”等。而国内学者提出了“得体原则”“审美原则”“码本通原则”“角色认同原则”“收效原则”等。本文认为得体原则最有可能涉及表达者与接受者的种种因素,所以得体原则应是贯穿语用全局的原则。

关于得体原则,众说纷纭。文章将列出关于得体原则的各种说法,指出各种理论的弊端,并对得体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

一、“得体原则”的各种说法及不当之处

(一)何自然(1991)认为:“要说话合适,得体。说话时就应该注意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就不说。”[1]关于“得体”,其理论太宽泛,不利于对言语进行科学的分析。

(二)郑颐寿(1986)说:“文章的写作要注意语体、文体的风格得当,这条规律就是‘得体律’。”[2]言语包括书面作品和会话作品,这个理论只适用于书面作品的分析,研究范围太窄。再者,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围绕一定的目的意图展开的,该理论也没有涉及到语用目的意图。

(三)钱冠连(1997)提到“言语得体是一个带全局性的语用策略”。在分析运用“权威策略”时认为:“礼貌是策略,不礼貌未尝不可以为策略……权威破坏了礼貌策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用足了权威也可以使说话更有效果,达到说话目的。关于是否符合文明礼貌或道德规范,还可以和社会学家好好商量……只要运用得是时候,是地方,合身份,运用权威的说话过程也可以是得体的言语行为。”[3]文中用“效果”来检验言语“得体”是可取的,但把“效果”等同于“得体”是不妥当的。根据语用学的含义,“得体原则”作为一种有解释力的语用原则,它必须成为一种合理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所以单纯地把“效果”等同于“得体”,将无法准确说明为达到表达者的预期目的而怎么表达的实质性问题。

(四)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无法解释那些不合作的言语交际行为,于是利奇提出“礼貌原则”,对合作原则进行了有效的补救。“得体”是“礼貌原则”下属最主要的准则。与之相反,以索振羽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把“得体原则”升格为原则,“礼貌”降格为其下的准则,“得体原则”与“合作原则”分工合作。我们认为两者都存在不到之处,本文将在第二部分中进行说明。

(五)有学者以道德规范的伦理性来阐释“得体”。学者李瑞华(1994)曾对“台上言欢,台下踢脚”的交际策略进行批判,认为那种用虚伪甚至欺骗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的“得体”不是真正的“得体”。[4]陈炯(2001)提出“修辞的得体性,首先在于它的伦理性,把言语交际和道德规范相结合”。[5]这种理论貌似用“礼貌”来阐释“得体”,一方面无法解释不合作的言语行为;另一方面遵守道德规范不至于取得预期的好的交际效果。

(六)笔者赞同《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一文中作者的观点。作者从语境适应出发,认为得体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6]它将涵盖目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交际效果、语境等众多涉及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因素。

二、得体与礼貌

关于得体原则与礼貌原则涵盖力、解释力的比较,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言语交际的目的来看,人们言语交际总是围绕一定目的,试图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在交际的实际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有时选择礼貌,有时并不选择礼貌。例如:在《红楼梦》抄检大观园一节中,探春斥责王善保家的搜她的身时说:“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上了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探春为维护自己作为大小姐的尊严,根据自己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 ,选择并不礼貌的言语对王善保家的进行斥责,她的话合时、合地、合身份,取得了很好的交际效果。从交际目的来看,言语交际并非为了选择礼貌,而是围绕目的,使言语得体,达到最好的言语交际效果。

(二)从言语交际的过程来看,言语交际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过程,即参与者轮流扮演表达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往往有不同的交际目的,他们既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同时又能够借助一些语言手段来“操纵”语境因素,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从言语交际的过程来看,话语是一个被选择的过程,表达者所选的言语内容和形式尽量适切语境和言语交际的目的。从交际过程来看,“得体原则指的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这个总结是非常符合言语交际过程的实际的。

(三)从言语行为来看,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目的是补救“合作原则”,帮助格赖斯无法解释的不合作现象。利奇把言外行为分为竞争、和谐、合作、冲突四大类。礼貌原则对合作与和谐类言语行为能进行有效分析,但对于冲突和竞争类言语行为则无法进行解释,而且礼貌是一个连续系统,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中间地带”。然而在“中间地带”,并非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十年动乱期间,葛洲坝工程科学设计的二十九孔泄洪闸方案被无理否定,代之以缺乏科学根据的十九孔方案。通过多次调查了解,周总理以严厉的口吻对工程指挥负责人说:“长江出了乱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国家,整个党的事,是要载入党史的问题。”总理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事实以及葛洲坝的实际情况说话,是非常得体的。可以说,礼貌是相对的,不礼貌未必是不得体的。

(四)考察英语“Tact”(得体)释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Tact”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交际对象:别人;②交际方式:说或做;③交际情境;④交际的礼貌准则:避免冒犯;⑤交际效果:快悦和微妙的感觉。由此可见,“得体”比“礼貌”的涵盖力强,覆盖面也广得多。

至于索振羽先生提出“得体原则”应与“合作原则”分工合作的观点,我们认为“合作原则”要求的适量、质真、相关、清楚、明白、有话直说,都是为了在直截了当的言语交际中,使话语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从而取得最佳交际效果。而“得体原则”已涵括目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效果、语境等众多的因素,所以它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涵盖力,理应是最高的交际原则,没必要把“合作原则”作为交际原则单独列出来。

三、总结

文章通过对各家“得体原则”的分析,认为“得体原则指的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的涵盖力和解释力最强。文章的第二部分,从言语目的和交际的实际出发,认为礼貌解释不了许多不礼貌的现象;而且从“礼貌”本身这个连续统来看,“不礼貌”未必不能取得最好的交际效果,所以礼貌未必得体,得体未必礼貌。“得体”比“礼貌”更有解释力和涵盖力。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了 “合作”不必是原则,最终得出“得体”理应是最高的交际原则。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郑颐寿.辞章学概论[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J].外国语,1994,(3).

[5]陈 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6]林大津 谢朝群.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5,(6)

[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何兆熊、蒋艳梅.语境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1997,(6).

[9]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2.

言语交际艺术复习资料 篇4

一、简答题

(一)论语《乡党》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1、翻译;

2、意思。

答:

1、孔子在他的家乡,显得非常恭顺,好像他是一个不能说话的人。他在宗庙供奉祖先的时候、在朝廷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有话便能明白流畅地说出,只是他很谨慎罢了。上朝的时候,和比他职位低的官员说话,他就显得温和而快乐;与比他职位高的官员说话,他显得正直恭敬。

2、a,“于乡党”“在宗庙朝廷”指在不同场合说话; b,“与下大夫言”“与上大夫言”指与不同的人;c,说话要看场合,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对不同的地位、职业、性别年龄的人说不同的话。

(二)有人说:“骗子是说谎的,但他们往往能行骗成功,这与诚信交际不是矛盾么?

答:不矛盾。

1、这显然是把过程与结果混淆了,诚信交际强调的是交际

过程,骗子行骗成功强调的是结果。诚信交际与骗子行骗成功是势不两立的。

2、骗子的行骗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被人识破。诚信交际

可能有好的表达效果,也有可能效果不好。好心变了坏事儿,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我们不能说骗子行骗成功就是好的言语交际艺术,也不能说诚信交际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时,就否定它。

3、骗子行骗,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而老实人说实话,久

而久之,被人认可也很有价值。

(三)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应如何沟通?

答:

1、以坦诚、宽宏的态度取得同学的谅解:

a、有时原因不在自己方面,也要争取早日与同学和好,以

坦诚宽宏的态度取得同学的谅解,对待负有主要责任的同学。

b、如果主要责任在自己方面,那就实事求是的检讨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以求得原谅。

2、根据人的不同气质打开僵局:

a、胆汁质的同学火气旺、脾气大,与他们沟通,应该单刀

直入,实话实说,多加自责,并得到最高的宽容。b、多血质的同学处事圆滑,能说会道。与他们沟通要摆事

实,讲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说服规劝,他们还是能够

接受的。

c、粘液质的同学较为顽固,但言辞稳重,不易发火;抑郁

质的同学敏锐,情绪深刻,也有孤僻,心细多疑。与这两类同学沟通,应运用迂回战术。婉转的语气、商量的口吻、耐心的解释,加上暗示、比喻的方法,增进了解,重归于好。

3、根据同学不同的兴趣,做和解工作。从与自己闹矛

盾的同学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缓解消除疑虑。如:足球等。当双方交谈津津有味时,以前不愉快的事情也会随之忘得一干二净。

4、抓住时机促进与同学和好。处理的早了,对方气还

没消,难以谈得去;谈的迟了,对方会加深误解,增加和解的难度。

(四)对老师有意见时如何沟通:

答:

1、提意见要注意场合。给老师提意见或建议时,最好对当时的环境和气氛简单做个分析,然后再考虑是当时提还是事后提。发现老师的错误,如果在听课时,发现老师有误或不当之处,最好不要在课堂上马上发表意见,当众指出。这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a、分散同学的注意力,影响授课质量;b、会当众让老师难堪。

2、提意见要注意分寸。言有分寸,是同学给老师提意

见时必须遵守的原则。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太肯定。要给老师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老师,更不要让老师下不来台。

3、要注意态度。给老师提意见的目的是要老师接受,而不是和老师闹别扭。要用商量的口吻,交换意见的口气。

4、以书面形式表达心声。有些问题当面不好说,或不

好意思当面说,这些诸多情况可以用书面形式表达。

二、情景题

甲、乙、丙、丁四人打牌,甲无故被指责作弊,如果你是甲,你应该如何应对?请设计一下应对过程及效果,并说出你所依据的交际原则。

答:

1、应对:以开玩笑的方式缓解矛盾,化解危机,不让大家发生冲突。如:哥们儿,那么小看我啊。以前都是你们赢,完了这么多次,也许我也有了长进。

2、应对过程:

乙:怎么是你赢了,真见鬼,你作弊了?

甲:哥们儿,那么小看我?

丙:就凭你那背样,你还能赢?

甲:你能赢是你比我玩得多,要说你比我聪明不见得吧? 丁:也许真的是他赢了,咱们又没看见他作弊。

甲:咱们再来一次,也许这次是你们赢。

3、预测效果:大家都能认同甲的态度,甲说的话,没

有发生冲突,于是继续玩牌。

4、依据交际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和宽宏的原则。

三、论述题

求职面试时如何沟通?

答:

1、认真听取发问。求职者应抓住时机,求职应聘时关键一环是“问”和“答”,求职者面试中的表现决定求职的胜利。机会是什么?听清问话实质和目的,明白问话的时机和环境,以及问话人的情绪等。而要把握这些,求职者要专心聆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果对方问话意思模糊,要用委婉的发问方式,引导对方说出问题的实质。

2、谈自己的优点。对于自己的优点、长处,要少下评语,多摆事实。主持面试者一定要向应试者了解他的能力、特长、性格、品质等等。应试者不要凭空给自己下赞语,不要用最强这类词语描述自己,要准备各种各样能说明自己的材料,拿给组织人看。

3、谈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缺点要从克服的角度去谈。应

聘者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除了用摆事实、介绍自己优点的同时,自己的缺点也不要隐瞒。否则给对方留下一个自吹自擂,不诚实的印象。

4、随时调整说话的语言和姿势,应聘者在回答或谈论问题

时,要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说话内容和姿态等。主持面试人如果讨厌自己说的太多或言不由衷,会摆出一副大模大样的姿态。他不满时,会用不易察觉的冷笑表达。如果他满意,会用微笑,点头,全神贯注的表情表达。这时就可以大胆说下去。

不顾对方反应,滔滔不绝讲话,只能使求职功亏一篑。

四、应用题

目前,各种骗子肆虐,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请给骗子写一封信,劝说他们悬崖勒马。

论言语交际的语境原则 篇5

论言语交际的语境原则

人们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对言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以及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H.P.Grice)和利奇(Leech)分别提出了人们言语交际中所须遵守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仅有这两个一般性原则是不够的.为了理解自然语言的真实意义,人们需要一个新的原则--语境原则,以弥补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不足.

作 者:蒋正峰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425(2)分类号:B81关键词: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语境原则

浅谈性格对于言语交际的影响 篇6

浅谈性格对于言语交际的影响

性格作为交际主体自身特征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对言语交际影响重大.性格的不同会造成言语交际现象的.种种差异,从而影响交际效果,乃至交际主体的命运.无论言语交际的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方面,都需要更加重视、关注这一要素.

作 者:江结宝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刊 名:修辞学习 PKU英文刊名:RHETORIC LEARNING年,卷(期):”"(5)分类号:H1关键词:言语交际 性格 差异

初中英语言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教学,交际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建议“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 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 促使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 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 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教材并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 才能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学生在课堂上具备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 能够对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负起责任, 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等诸方面的原因, 他们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教师, 要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技巧, 排除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坚持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特别对有害羞心理不敢开口的少数学生, 更应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进而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开展交际活动。这时教师是学生交际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贴近生活真实情境, 使学生愿意用英语进行交际

初学英语, 大多数学生都会对其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 因而对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 创设贴近学生平时生活的真实情境, 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场合, 使他们感到交际对象就在面前, 就能变枯燥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 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情感同步发展。”如通过学习starter的预备篇, 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礼貌问候语: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在课堂上还可用简单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Stand up, please!Open your books.Put up your hands.Read after me.等等组织教学。学生听多了, 也会逐步听懂并且能跟上说几句, 他们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满足。再如讲授“Who is he/she?”内容时, 可以不照搬图中人物的姓名, 而是模拟班里的同学在校园里相遇的情景, 要求他们用所学知识互相问候。由于例子较直观、形象、生动, 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能把学生带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 从而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动力, 使他们兴趣倍增, 学习情趣高涨。如此也就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注意学生交际语言的规范和语法的正确, 保证学生说的质量

学生由于接触英语的时间还较短, 接触的英语学习材料较为局限, 所以他们的发音不够缜密, 讲得不完整、不规范, 或者在语音语调上有相当大的缺陷。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 教师随时纠正他们的语病, 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表达完整意思, 同时训练学生去“有意识地说”, 在说之前就考虑到语言的得体性。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交流活动

学生在不受约束的环境中, 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即使话语里有语法错误或不是习惯的英语表达, 但交流双方能听懂, 也是有效的交际。我在创建自然环境进行语言交际中做了下列工作:

(1) “课前3分钟英语”谈话训练

利用新课开始前3分钟左右时间, 让学生用英语作值日报告、谈天气、班级、出勤, 过渡到谈学习、朋友、校内外新闻、自己喜欢的人物等。这种活动一般由班长或科代表组织。

(2) 角色表演

基本方法是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如学习英语7A教材job单词时, 我给学生的讨论话题是: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很多学生的希望是成为教师、医生等, 但也有个别学生表达出:I want to be a bank manager like my father. (我想像我爸爸一样当银行经理。)

(3) 课外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去接触丰富的词汇, 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笔者在初一年级组织了一次英语课外活动, 学生们以小话剧、做游戏、讲故事、唱英语歌等形式表演。有一个节目是《Christmas party》, 学生们制作了简单的道具, 配上动听的音乐, 表演得维妙维俏。另一个是讲故事《My family》, 表演者表情丰富, 语音语流优美正确, 展示了个人的语言能力, 起了示范作用。只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学生就能更好运用语言。

(4) 把英语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自由发挥, 论述真实的生活, 表达生动的情感, 能使教学活动更具现实意义。因此, 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 我还设计了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课外作业, 使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 在教授完新课后, 要求学生在课后把学到的新内容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以此加深印象巩固新知识;再如, 学习了ant、bee、fork、knife等新单词后, 要求学生到自然界、到自己的家中去“对号入座”。这样, 把传统意义上仅停留在纸上谈论式的语言学习转换成现实生活中具有实际意义和明确目标的生活实践, 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 走向生活, 用英语交流。

浅析言语交际中语用移情的策略 篇8

关键词:语用移情语境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一、引言

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语用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表达意义的同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语言表达信息的准确性,还要考虑到交际的现实语境和交际对方的思想情感问题。言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但是信息传递的最佳方式并不是仅仅实现等值传递。在有些情况下,为了保证交际环境的融洽,我们不得不调整交际策略以迎合对方情感,以此来实现信息表达的顺利进行。就拿“死亡”这个词来说,除了在医学上直接鉴定称之为死亡之外,其他时候我们大都采取一种比较忌讳或委婉的方式来提到它,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认为是人类求吉避凶的天赋本性。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本质上应该说是一种交际策略,把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感同深受,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语言的实际效果,这样来拉近交谈者和自己的距离,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维索尔伦(Verschueren)曾经指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这是因为语言具有一定的顺应性,言语交际双方必须设身处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这样才能在言语交往过程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在语用学里,这种交际顺应策略称为“移情”现象。移情(Empathy)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其实质是“将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在心理学中,移情又被称为感情移入,是指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和动机。言语交际中的移情就是指设身处地想象他人,并从中识别、体验别人的情绪。移情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微妙之处在于说话人或听话人总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和解码,交际双方必须能够理解别人的认知和情感状态,才能有效地进行交际,错误的假设和判断往往导致交际中断。

语用移情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处在对方的位置,设想对方的心态;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表达思想,理解话语。语用移情涉及语用语言问题,也涉及社会语用问题。语用语言方面的移情是指说话人要从听话人的立场上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信念、心态和意向,而听话人要从说话人的立场上去理解说话人话语的语用含义;社会语用方面的移情是指言语交际双方设身处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从而在言语交往过程中配合默契,达到预期效果。社交语用问题涉及言语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也涉及语境。谈话双方要站在对方文化的立场上看待什么是适度的语言行为问题。

那么语用移情现象主要采用的交际策略是什么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二、使用模糊语言来实现语言移情

语言交际中要求双方的话语准确得体,而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下,只有使用含糊的表述才能使话语最得体、最合适。比如《老子》中关于“道”的论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老子认为的“道”既是万物之本体与规律,又是人类行为之准则,具有不可言说的性质,无法概念化,因此如果要问何似道,答:“道不可言,言者非道也。”这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含混模糊的交际策略,本质上是因为事物的性质不可捉摸,只能意会,所以在说的时候也只能含糊其辞,修辞学中所追求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这个道理。

舍乃尔总结了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他归结为以下十点:(1)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2)不想说明详情;(3)具有劝导性;(4)词义中断的过渡;(5)缺少具体信息;(6)置换作用;(7)自我保护;(8)有力和礼貌;(9)非正式的气氛;(10)女士语言。这十点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在不同语境条件下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从语用移情的角度来说,其中的(2)(7)(8)(10)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模糊词语和精确词语的根本区别就是模糊词语给人留下一定的空间。这种空间或者是说话者由于不清楚所谈内容的具体信息而担心贻笑大方而导致尴尬,或者是说话者考虑到准确语言会给听话者的心情造成伤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听话者自身有难言之隐,不愿被提及,所以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

在语用中,语言模糊包括语言表述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或然性、两可性、约略性、含混和笼统性等方式。我们知道,语言的选择非常依赖交际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下我们选择的语言肯定不同。语用含糊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话语的合适性之中,比如医生确诊病人患了胃癌,医生可以直言不讳:“你得了胃癌,已经是晚期,没治了!”但是从道义上来说,为了不至于让病人产生绝望的情绪,医生经常说:“你的胃出了点毛病,但是不是很严重,慢慢治疗就会好转的,你要有信心。”在这个案例中,语言含糊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医生也是在考虑到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情绪上采取的语用移情方式。我们再看以下几例:

(1)盛淑君爷爷在世的时候,她妈妈就有一点不那个。(周立波《山乡巨变》)

(2)她和方骐是在县一中读高中的时候相识的。他们在一个班,方骐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课余时间又喜欢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于是有的同学在私下里议论他们已经开始在“那个”了。(黎千驹《柔情似水》)

上边两个例子中的“那个”所表示的准确信息直接说出来很唐突,所以采用这种模糊词的形式来表示。语言所表达的会话含义并不是确定的,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比如说:“你简直是一头牛”,含义可能是你很勤劳、奉献,是赞美;也可能是你很勤劳,但是很笨,很木,喜欢蛮干,人家骗了你你也不知道;还可能是你脾气很倔强,不听别人劝的意思。语言含糊使得理解上留下回旋的余地,为避免语言尴尬提供了很好的方式。

三、使用委婉语来实现语言移情

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语言符号和种种非语言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的非语言因素包括交际现场出现的种种可见可闻的具体因素和语言使用者自身的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有时候交际双方在谈论的话题上不能够直言,或者说直言以后会产生唐突、不礼貌的行为的时候,交际双方大多采用委婉语这种特殊的语言代码,有意识、有目的地调整语辞,把某些意向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代替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委婉语的产生基于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言语冲突行为,它使交际双方在达意传情上能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并使言语符合现实语境,从而能得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委婉语具有表述内容的禁忌性、表述形式的含蓄性、表述手段的语义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语言移情中

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下边我们来看两例比较典型的委婉语言现象:

关于死亡: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历来是语言的一大禁区,不管哪个民族都把死亡看得非常神秘,也非常忌讳直接提到“死亡”这个字眼,所以人们使用大量的委婉语,或者淡化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或者更好地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以及对死者亲朋的同情和安慰。因此英汉语中有着大量有关“死”的委婉语。英语有:be give up the ghost(灵魂出窍)、gone the way of allflesh(or earth)(魂归故里、入土为安)、gone to meethis Maker(骑鹤归西、驾返瑶池)、be asleep in theArms of God(在上帝的怀抱中睡去)、gone to the betterworld(升天)、pay the debt of nature(谢世)、to lie inpeace(安息)等等;在汉语中同样有“逝世、病故、作古、辞世、去世、与世长辞、驾鹤西去、寿终正寝”等委婉语的存在。

关于人体排泄方面: 提及厕所,往往让人感到恶心、肮脏,所以人们煞费苦心的用语言来掩饰这一普通的生活设施让人们联想到的人体排泄的功能,故英语用watercloset,powder room,rest room等词语来代替privy(厕所),“上厕所”也理所当然的用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powder her nose等来代替,汉语则有“上茅厕、洗手、解手、方便”等委婉语;“妇女月经”和“怀孕生育”除了在医学上很少直接提及,在日常交际中英语用period,blue days和in the family way,she isexpecting,lady-in-waiting表示而汉语用“例假、来好事、休息”和“有了”“有喜了”“身怀六甲”等委婉语来表示。

语言委婉现象一是为了避免在说“死亡”一类事情时让人产生伤心的情绪,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现了人们“求雅”和“掩饰”的心理。比如汉英语言中大多采用模糊、美化的方式,对伤、病、残等生理缺陷及生理缺点的种种表象加以掩饰,一定程度地减轻了直言的刺激和伤害,表现出对伤病残者的人格尊重和心理呵护,符合人际交往中“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低,尽量表扬别人”的赞誉准则。英语种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及其他残疾人,汉语则用“残疾、残障、弱能”代替“残废”,用“腿脚步不利索、手脚不灵”指“四肢残疾”。又如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和“耳背、耳朵不灵”代替“聋子”(the deaf),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指the blind瞎子/盲人,mentally handicapped表示弱智(retarded)。

四、用话题回避来实现语言移情

交际双方在进行交际的时候,都要注意一些双方禁忌的话题。比如西方人不喜欢别人问他们的年龄、收入等情况,女性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身高和体重等情况,所以在交际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尽量回避这类话题,这也是语言移情的一种方式。社交语用移情涉及到言语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语用失误现象。在西方,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都属于非自由的话题,有句俗话说:“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do”,跟一个人交谈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对方忌讳的话题,做到语言得体,不唐突。

从以上三种情况来看,语用移情现象是交际双方站在不自觉中考虑到了交际的现实语境、话语的合作原则和交际主体要遵守的礼貌原则这三个因素。

关于语境的界定比较复杂,语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大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理念,小到具体的言语交际,都属于语境的范畴。语境从狭义上来说是上下文,即一个词或一句话,在段落、章节或全文中所处的位置。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处的背景、环境与客观条件,因为言语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莱恩思指出:“语境是一个理论概论,构成语境的各种因素是语言学家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这些因素对语言活动的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或话语的意义”。由此可见,语境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概念,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这种外在环境使交际者的言语交际过程得以顺利实施,在这种环境的制约下,交际的语言表达手段才具有可释性。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考虑,语言行为者的行为大多受到出身、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即受到使其成为该语言社团成员诸因素的影响,同样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文化和习俗的差异。语言移情现象当然是说话者考虑了交际的语境而采取的交际策略。

上一篇:瑞金市民政局简介下一篇:学生纪律检查委员会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