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教育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灾后教育(共8篇)

灾后教育 篇1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举国关注,万众瞩目。如何早日建成一个“让灾区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放心”的新舟曲,是摆在舟曲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当前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通过科学重建、和谐重建、艰苦重建,推动灾区经济实现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

灾害给舟曲县教育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失,灾后校舍恢复和重建面临重重困难,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全县2万多名中小学生顺利走进课堂,舟曲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学校重建作为重头戏来唱,带领全县上下同心协力,抗震救灾,多方筹措资金,重建校舍。灾后规划重建校舍64492平方米,规划投资19480.84万元,附属设施资金10296.16万元,添置仪器设备、图书资料4621.28万元。同时想方设法修复受损校舍、搭建活动板房、配备教学设施,确保了全县126所中小学校全面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灾害使舟曲县各行各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教育系统受灾尤为严重,全县166所中小学校中受灾学校达126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75%。面对灾难,全县上下沉着应战,奋力抗灾,灾难让我们经受了磨难,灾难也使我们更加坚强,尽管学校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但是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112所搭建活动板房的学校有89所学校顺利完成过度板房建设工作,共搭建板房教室735套,综合用房330套。在积极筹备建设材料的前提下,计划9月份再完成414套。本学期已有4106名学生在过度安置房中顺利上课。省财政厅、省教育厅预拨的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和教学仪器设备重置专项补助资金2034万元,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分配,组织实施。按小学300/生,初中500元/生,普通高中1000元/生的标准进行补助。根据要求,县教育局编制了资金项目规划书,结合舟曲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通过下乡实地调查摸底,规划专项补助资金将用于全县22个学区和8所县直中小学的校舍加固维修和学校仪器设备、图书等资料、生活设施的购置,切实改善教学设施落后的现状。

校舍恢复重建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给全县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关系到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舟曲县充分认识到校舍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在重建工作中坚持当前与长远兼顾,恢复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不断解决当前师生在帐篷内学习生活等急迫问题,更加着眼于长远发展的需要,把灾后学校的恢复和重建与学校所在地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灾后学校的恢复重建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把灾后学校的恢复重建与“两基”巩固提高结合起来,全面部署、实施受损校舍的重建任务。将813万元抗震救灾捐助资金划拨到教育系统的学校灾后恢复重建中,根据各学校受灾情况和《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用于实施曲瓦乡中心小学等23所学校的灾后重建和大灶餐厅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为解决好教师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县上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38名长期任教在高山深沟村学的县聘代课教师工资待遇由每月260元增加到500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而且创新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机制,同时也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舟曲县从大专院校招聘了79名特岗生后,今年又选招了72名特岗教师,遵循“公平、公正、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的原则全部安排到县级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目前特设岗位教师全部到岗,有效地缓解了全县师资短缺的问题。

舟曲县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创办寄宿制学校,是提高全县“两基”水平,保障广大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根本举措。县上通过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力克困难,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部分学校办起了学生食堂,打破了舟曲教育史上无正规寄宿制学校的局面。之后相续在县藏中等5所学校办起了大灶;全县开办学生大灶的寄宿制学校达到11所,全县上灶学生达3800余人。今年9-10月份,拱坝等三所学校也将陆续开办学生大灶,年内全县将实现14所寄宿制学校开办学生大灶的任务。结合灾后重建工程,大力推进全县寄宿制教育大发展,学校大灶建设工程计划已全面完成,按照“只能办好,不能办差,只能多办,不能少办”的原则,为广大边远农村山区学生就学提供更好的服务。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寄宿制学校28所,在校学生20504名,其中寄宿学生10113名,寄宿生中在校住宿学生3385名,校外借住学生6728名。

舟曲县今年参加初中会考的学生共有1414人,按照下达的任务,高中阶段设10个班,每年招生600人,和初中毕业人数相比,全县多半以上初中生求学无门,上高中难的现状突出,已经成为制约舟曲教育大发展的“瓶颈”问题。县上想方设法、多方争取,结合一中现状,配备特岗教师,解决教师紧缺问题,搭建活动板房,增加教室,使舟曲一中高一扩招了2个班,为近200名学生解决了上高中难的问题。

灾后教育 篇2

由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专业委员会主办,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承办、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协办的全国“教育建筑灾后重建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9日至30日在西南交通大学隆重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何镜堂院士、知名建筑专家南京大学鲍家声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汪正章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庄惟敏教授等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出席了大会。会议由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教授主持, 副校长蔺安林教授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何镜堂院士、庄惟敏教授在开幕式上先后作了重要发言。何镜堂院士在致辞中表示, 目前我们正处于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 教育建筑作为重建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建筑的安全性问题更加凸现, 因此应该总结和思考已完成的设计中的经验和教训切实做好教育建筑的抗震防灾工作。

此次研讨会以“5.12”地震灾难后教育建筑的灾后重建为主题, 旨在为来自各高校建筑规划学科及勘察设计院的专家及一些工作在抗震救灾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织学术交流的平台。专家代表们就教育建筑灾后重建的设计与实践、教育建筑灾后重建的技术标准与措施、亚洲多灾地区的教育建筑灾后重建经验、教育建筑灾后应急性修建与重建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建筑灾后重建的政策法规与管理五个方面, 采用主题发言与代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南京大学鲍家声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李志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汤朝晖教授等进行了精彩的会议主题发言。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全国各地数十家高校、设计院的近百名学者专家及部分政府与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1月30日, 与会专家亲赴赴都江堰灾区中小学校重建现场, 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并参观了成都市举办的“新家园”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展。

参会代表认为会议精彩的发言拓宽了学术视野, 从专业角度深入思考了教育建筑的未来, 以及灾后重建中建筑本位的回归和建筑学价值观的重塑。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 为地震灾区教育建筑的重建和我国教育建筑相关标准、规范的调整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对指导下一阶段灾区教育建筑的建设和教育建筑设计的研究, 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会议主题发言:

1.鲍家声:建筑永续之路探——5.12大地震后建筑再反思;

2.刘玉龙:创造适合新课标需要的安全空间;

3.汤朝晖:日本中小学校防灾抗震设计考察概要;

4.李志民:震后灾区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

5.林青:教育建筑灾后重建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6.王小工:中小学规范修编组9·21地震后台湾新校园运动简介;

7.刘宇波:镇江关小学灾后重建设计实践;

8.邓敬:从过渡开始——从阪茂的纸管校舍到过渡性建筑的探讨;

9.马哓东:教育建筑灾后重建的设计与实践;

10.李甫君:高烈度地震区中小教学建筑耐震设计研究;

11.王小红:学校建筑灾后重建的思考‘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 篇3

摘要: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建设震后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具有多层次目标、分阶段进行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标上讲有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获得力量等;从阶段上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情绪恢复、环境适应、人格升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从策略上讲应加强健康人格的塑造,加强情绪调节技术和应对灾害技能的学习,加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等等。

中图分类号:B845.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8)04-0001-0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大地震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损失。灾难过后,灾区的重建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其中,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对于灾区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和规划实施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工作就摆在了我们心理研究与咨询工作者面前。为此,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心理工作者及时深入灾区,对灾后如何进行心理重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一、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的意义

1.开展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广大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受灾的群众除了物质财产损失惨重外,心理上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地震对人们心理的伤害除了产生恐惧、害怕感外,还会带来失眠、易怒、过度警觉、惊吓、坐立不安、心跳加快等身体异常反应,更严重的会影响人对社会的认知,如颠覆人的善恶标准等。面对大的灾难,无论是灾后幸存者、救援者还是离灾区较近的人群,都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阴影。有些人会出现急性心理创伤,一部分人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能很快地恢复心理创伤,但仍有一些人的心理创伤会持续很长时间。对于心理创伤严重者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和心理教育,其心理阴影会导致他们性格改变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心理冲击,家破人亡的场景,已经远远超过了常人心理承受的强度,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等心理尚未成熟的群体,地震对他们的冲击更为明显。据我们对灾区部分中学生的调查(对震后一个月内的灾区2所中学450名学生进行调查)显示:“想起地震,内心就非常痛苦的”占39.5%,“感情变得麻木的”占6.0%,对“未来没有远大的设想的”占6.6%,“变得很警觉,没有安全感的”占41.1%。由此可见,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的心理伤害是长久的。因此,开展灾后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是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抚平内心的伤痛,去迎接新的生活挑战。

2.开展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多次强调要做好灾区群众的心理辅导工作,重建后的灾区应该是一个人人都心理和谐的新家园,因此注重灾后的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建设和谐心理的重要渠道。

“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没有心理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括人自身身心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其中“人的和谐”是核心,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着眼点是人。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才会有积极的情绪、向上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精神道德追求以及坚强的意志,才能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保持社会前进的活力;才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充分调动激发出他们心理的潜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真正做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从而走向真正的和谐社会。因此,注重开展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对于震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开展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震后心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在制定和实施心理援助与教育中,我们要坚持从科学心理学出发,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心理援助与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当前灾区心理援助出现的无序与混乱,坚持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

科学发展观是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灾区重建中就是要关注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心理辅导。坚持对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决不放弃、不抛弃,同时,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尊重灾区群众的权益,保护他们的心理安全,使其免受第二次创伤。比如被太多人关注的敬礼娃娃——郎铮,已出现二次心理创伤。反复回忆地震时的情景让郎铮濒临崩溃,他开始拒绝访问。北川中学许多学生也在反复回忆地震时的情景中出现各种心理症状。这些情况就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表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生命。

二、灾后心理重建的目标

所谓震后心理教育是指针对在地震中感受到恐惧、害怕的人群,基于社会心理规律采用心理教育、心理疏导等技术手段帮助他们整合内心的资源,科学地应对地震带来的种种压力,以达到适应新环境,抚平伤口的目的,从而实现他们心理健康的重建与发展。从目标层次上讲,震后心理教育分为四个目标层次: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获得力量。

1.消除恐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面对如此大的灾难,产生恐惧感是所有人的正常反应。适度的恐惧感能提醒个体警惕身边的危险,这是长期进化所遗传下来的保护机制。一般情况这种保护机制都是在一个合理的程度内,但这次地震作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强大的刺激使这种机制一下子达到最高值,使生理上的极度恐惧感不能降下来,就如橡皮筋用力过猛的拉扯就会丧失弹性一样,虽然人们已清醒地意识到地震危险已经过去了但仍感到恐惧,觉得处处都不安全。因此,在这个目标层次要采用生物反馈技术等手段使灾区群众生理上的恐惧感降下来,恢复他们防卫机制的弹性。

2.应对压力

生理上的恐惧感消除后,人们就要面对地震带来的种种压力,比如丧失亲人、家园被毁、身体残疾等等社会生活层面的问题。在这个层次上的心理教育就要配合社会政治、经济上的重建措施,同时加强对灾区群众应对压力的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让广大灾区群众学会应对种种压力。

3.增强自信

自信是人生的基石。地震摧毁了灾区的一切,也给灾区群众的自信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我们知道,地震造成的困难是暂时的,但如果一个人失掉了自信,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将是困难重重。因此,震后心理教育就是要帮助灾区群众重拾生活的自信。

4.获得力量

地震是一场灾难,灾后心理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受灾人群整合地震中经历,把消极的和积极的经验整合到人格中来,使其成为心灵财富,帮助他们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三、灾后心理重建的阶段特点与工作重点

1.情绪应对与情绪恢复阶段

灾后心理重建的第一阶段是情绪应对与情绪恢复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到震后一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广大灾区群众出现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他不幸的事降临到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个体的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感到紧张,等等。

需要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大部分灾区群众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长久些,但不会对他们生活造成太多影响。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拯救生命,心理援助方面的重点是稳定灾区群众情绪。重点关注的对象是广大灾区群众和深入灾区的救援人员。主要采用一些情绪宣泄疏导的手段。

2.自我探索与环境适应阶段

这一阶段是地震灾区群众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开始重新建设家园,重建生活的阶段。这个阶段时间从震后一年到几年不等。特点是地震的危险已经过去,怎样让灾区群众适应地震后生活,是心理研究与咨询工作者工作的重心。由于地震的破坏,有人家园被毁,有人背井离乡,有人落下残疾,有人失去亲人,而随着社会的关注慢慢的衰减……面对这一切生活还要继续,因此,心理重建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引导广大灾区群众适应现实,从单纯受援者变为自己家园的建设者,重新找回自我,找回内心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重建家园。

3.心灵重建与人格升华阶段

此阶段的心理教育是引导灾区群众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整合在地震中表现出来的精神,使其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使我们更有力量应对今后的挑战。

四、灾后心理重建与教育的主要策略

1.情绪调节技术的学习

所谓情绪调节广义上是指个人根据内在或外在的信息处理过程来监督、评估、调节情绪反应。简单地说,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还有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是一个放大、削弱或维持情绪反应强度的过程。不管哪种定义,情绪调节技术在震后心理教育中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灾区群众通过情绪调节技术的学习,可以消除他们因地震造成的恐惧感;另一方面灾区群众又可以在今后生活中增加应对压力的技能。在地震后的初期,普遍形成一种病态的心理防卫机制,人们不愿接受现实,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式应对挫折情境,还有回避、压抑、反向、自责、攻击他人或自残自虐等等。在这一阶段,我们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采用安慰和鼓励的形式,帮助灾区群众调节情绪,使他们恢复到理性状态。安慰和鼓励的形式有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有时候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拥抱或轻轻拍一下肩膀,甚至是默默地陪着受灾人员,都可能让受灾人员有一种安全感。

对于已经有了比较强烈灾后恐惧症的人员,可以采取心理学上的“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即采用一种行为矫正的方法。比如一个人地震后对床有恐惧感,要对他进行矫正就应让他尝试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如当他躺在床上产生恐惧心理时,可让他尽量放松心情,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来代替恐惧的心理,这时最好有家人陪伴或选择在白天进行。

此外,一种循序渐进法也值得尝试:将恐惧的程度排成列表,从刚好能引起恐惧的刺激开始,由弱到强的克服。比如某人在地震后不敢住在高层或恐高,我们可以尝试让他从站在一楼开始体验。当他站在一楼时,即使有出汗、颤抖等恐惧的现象,也不要退却,因为站立一段时间,他发现楼其实没有倒下来,一切都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然后渐进到二楼、三楼、四楼……一直到自己所居住的楼层,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协调呼吸、想象美好事物等心理暗示来进行。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用其他的美好生活将过分的焦虑祛除,以消除恐惧,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应对灾害技能的学习

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中却没有人员伤亡,没有出现踩踏事件,原因是这所学校定期进行应急训练和逃生训练。这确实值得我们借鉴。面对同样的地震灾害,人们的心理反应同人们平时的训练有极大的关系。定期的生存能力训练,能够提高我们应对灾害的心理和技能,当真正面对灾难时,我们有充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们手足无措。因此,我们要有意训练个体的生存能力,包括体育锻炼、劳动、野炊野营、爬山、逃生训练等。定期进行安全常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如去部队军训也是很好的预防课程。同时,我们平时应多学习和掌握一些预防相关灾害的知识,以不断拓宽自己知识的储备,当一些灾害来临时,我们可在灾害面前保持一份从容镇定的心态,去面对它。

3.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次灾难的损失程度,不仅取决于灾难本身的破坏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灾者的承受能力。灾难既是对人身体素质的考验,又是对人心理素质的挑战。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在灾难面前,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在灾难面前,心理健康者会主动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从消极中看到积极,这对于灾后心理危机起到了正面的缓解作用。而心理不健康者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应对措施或者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这些消极自我防御机制只能暂时缓解痛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完善的人格在心理应对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从孩子抓起,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个人品质,引导人们在面对突发灾难时保持正常的心态和情绪,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从根本上构筑预防产生灾难心理危机的坚固防线。

4.价值观的引导

价值观是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人生价值观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生目的和人对社会的关系的问题,也可以说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它是人生观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震后心理教育中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受灾人群正确的认识生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在危难面前,不惜一切代价地救人!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地救人!面对同胞罹难,设全国哀悼日,国旗为平民而降!举国为同胞而哀!面对受伤群众,中央领导人发出最高指令:“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生命、医治群众病痛”。这一切显示了生命的最高价值,彰显了生命的无上尊严。温家宝总理在绵阳九州体育馆看望地震孤儿时说:“别哭,别哭,你们幸存活下来,就好好活下去”。寥寥数言,却充分表达了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怀、安慰和鼓励。因此地震后期,要引导人们面对现实,自立自强,化悲痛为力量,用我们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

5.改变认知偏差

同样面对地震灾害,一些人视其为灾难,终日悲观,心灰意冷,认为人类无力改变和抗拒震后带来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另外一些人,面对这样的天灾虽然也会产生痛苦悲泣、悲观失望的情绪,但在客观认识震灾后,又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甩掉一切悲观的情绪,重振精神投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中。如此迥异的认知差异,源自于不同的认知评价因素。许多实验和调查都有效地说明了应激源对个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而认知评价又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知识水平、社会地位、行为准则、期望水平等。因此,我们要正确理性地认识地震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改变对地震的认识偏差,尽快适应和面对灾后的现实情况。我们虽然无法阻止地震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有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排除万难的决心,这一切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就会激发我们顽强的斗志,提升我们应对灾难的能力,使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灾后重建方案 篇4

损毁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

7月16日至25日,我省先后两次出现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多种次生灾害,造成大量农村民房倒塌或严重损坏。为了切实做好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坚持“政府指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力争入冬前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受灾群众是住房恢复重建的主体,在自力更生、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对口支援和捐赠活动,援助受灾地区搞好恢复重建。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择优房型、提高质量的原则。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坚决避开洪水、断层、泥石流和滑坡等危险区。提倡采用建设部门推荐的设计图纸,提高住房质量。

三是坚持恢复重建与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以及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重建户进入城镇,既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促进城镇化建设。

四是坚持分类施救、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建房补助资金,对重灾区给予适当倾斜。根据受灾群众的实际,实施分类救助,保障救助重点。

五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民主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二、补助政策

(一)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需要重建的重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按照5︰3︰2的比例再补助1万元。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对居住在深山半坡、狭窄深沟、低洼地、河道(滩)旁、滑坡点等危险地带但房屋并未受损的农户,由国土部门牵头,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搬迁,不列入此次灾后重建补助范围。

(二)一般损坏房屋需要维修加固的受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再补助1000元,其中省财政补助500元。

(三)对房屋倒塌的“五保户”和“三孤”人员,原则上不再重新建房,由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补助资金下拨敬老院。

三、扶持措施

(一)金融机构开设农村受灾群众建房贷款业务,省财政安排资金,给予3年贴息支持。

(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开发办、省物价局等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灾后重建。

(三)组织西安、榆林等灾情较轻、财力较好的市以及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白河县,商洛市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汉中市镇巴县、宁强县、勉县等11个重灾县(区)开展恢复重建,每个县援助2000-3000万元,对农村低保户、低收入户和“三无”户建房每户再补助1万元。西安市、榆林市各对口支援1个县,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对口支援8个县,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1个县。

(四)广泛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捐赠资金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倒损房屋恢复重建。陕南三市募集的捐赠资金由各市安排使用,其他各市募集的捐赠资金全部上解省救灾募捐办公室,由省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省红十字会和省慈善协会接收的捐赠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全省救灾工作需要和灾后重建规划,商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统筹安排使用。

四、重建时限

农村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从2010年8月启动实施,力争在201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规模较大的集中重建必须在2011年5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机构

成立省“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同志任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保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许龙发同志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开发办、省金融办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由李保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抽调必要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省民政厅职责:核实因灾倒塌和损坏房屋数量;指导督促市县搞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提出中、省农村民房重建资金和捐赠资金分配意见,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省发改委职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的衔接工作。

省财政厅职责:及时下拨各类重建资金;会同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开发办等单位,统筹安排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

省国土资源厅职责:搞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牵头制订陕南山区移民搬迁总体规划,保障灾区民房重建用地。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职责:负责灾区民房重建和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加强建材和建筑质量监管,协调解决施工队伍及建材供应等。

省卫生厅职责: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搞好集中重建点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规划建设。

省国资委职责:组织协调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开展对口支援。

省金融办职责:协调组织中、省金融机构开展对口支援。

六、组织实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市、县民政部门对倒塌、损坏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需要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房屋数量,建立台帐,为实施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二)核定对象,落实到户。严格按照受灾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确认、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实行“三榜”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三)制订规划,细化方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标准制订重建方案,新建住房均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确保符合避灾、防灾、抗灾要求。对集中重建点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实施。各市、县受灾民房恢复重建方案于8月底前完成,上报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灾后重建实践报告 篇5

物电2011级2班

姓名: 何潇

学号:1109030227 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已过去五年多了。五年多来,无论是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还是只争朝夕的灾后重建,这片土地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伤痛,感受着力量,见证着速度。昭示着奇迹。回望逝去的日日夜夜,痛与坚强伴随着我们,爱与希望激励着我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从恐惧到远离恐惧,从惊慌失措到镇定面对,以一个古老民族的韧性,含泪弥合创伤,倔强开始新生。

灾难既然无法避免,故土岂能轻易抛却!余震声里,废墟之上传来的最强之音,无疑就是迎着苦难,快马加鞭,加快建设,继承历史,融入现实,面对未来的灾后美好新家园!这是灾区人民给自己的决心和承诺,更是向世人展示的重拾这片废墟,以及破碎山河的不屈气概。

灾后重建我们需要感谢的太多,感谢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挺进灾区救援;感谢勇敢无畏的人民解放军,总是你们出现在第一救援线;感谢全国各族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此刻我们流着同一滴血。太多的感谢,让它化作灾后重建的动力和决心。我相信灾区美好的明天和灾区人民重新绽放的笑容才是对十万逝去亡灵的最好告慰,才是对所有关心灾后重建的人的最好答复。

老北川地震遗址依然只能用废墟来形容。虽然时过五年,除了道路,整个北川县城所遭受的巨大破坏,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幕,在这一刻,真实、震撼、栩栩如生……到处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无尽的悲伤不由得涌上心头。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五年了,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生命仍然被掩埋在废墟中,就这样再也见不到阳光,永远是黑暗,泪水一下子盈满了眼眶。

上图为北川震后遗址。

“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

地震之后,北川中学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北川的符号。

老北川中学校址的绝大部分,已经掩埋在巨石和泥土之下。山体滑坡几乎与地震同时发生。听说,当时除了正在上体育课的数十名师生侥幸得以生还之外,其余数百名师生员工都埋在废墟之下。奔泻而至的巨石层层堆涌着,像是万马奔腾的场面戛然而止。巨石在操场附近停住脚步,两个篮球架还完好地存在。在篮球场的一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看得使人落泪。

北川新县城位于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处于永安镇与安昌镇之间,距离老县城23公里,北川新县城紧邻安昌河,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可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左右,新县城所在地取名初定为永昌镇。永昌镇是新北川版图的第29个乡镇,名字取相邻的永安、安昌两镇首尾一字,寓意着北川新县城还有北川和全国一样,永远繁荣昌盛。

新县城的一角,在原来一片黄灿灿的菜地上,崛起了新北川中学。新北川中学的建筑外墙以黑灰白三色为主。灰色的砖,白色的墙,整体给人以质朴、沉稳之感。但置身于校园之内,却并不感到沉闷和压抑。无论是建筑外墙顶端,还是校园内的林荫道上,羌族服饰中常见的红黄蓝绿黑五色散布其间,呈现出跳跃的色彩。

美丽的校园里,窗明几净、鸟语花香,一栋栋校舍拔地而起,一条小河蜿蜒流过。那群历经地震磨难的孩子们,欣喜又好奇地走在崭新的校园里,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9月1日上午,北川中学开学典礼在刚刚落成的新校园举行。五星红旗在北川中学操场冉冉升起,标志着在遭遇磨难告别羌山,辗转三年终于回到羌乡的北川中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孩子们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脸上写满了喜悦的笑容……

2亿元一分一厘都会花在刀刃上

2008年8月27日,中国侨联、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援建北川中学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侨联具体组织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援建北川中学项目启动。经过初步设计概算,中国侨联决定北川中学的投资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每每言及此事,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就要“摆事实、讲道理”:“2亿元这个数字,与重建规划所要求的新北川中学规模是匹配的,与5200人的全寄宿学校、72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匹配的。这所学校还被规划为北川县群众应急避险场所,相应的安全标准很高。

“要建一座不会倒的学校”

“2亿元的资金,主要花在结构和基础上。北川中学按抗震烈度八度设计,就是要建一所„不倒‟的学校。为确保建筑安全、牢固,施工人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每隔1.8米就打下一根8米高的桩,累计打桩2000多根,部分校舍的桩基比地面部分还高,像古树生根一样将楼体紧紧抓住。从2009年底北川中学灾后重建工程主体结构封顶至今,校园建筑沉降率几乎为零。”刘奇说。

“漂亮走好最后一步” 竣工典礼那天,在认真查看过校园之后,中国侨联主席林军给中铁二局老总发了一个短信:“中学终于建成,感谢二局的巨大贡献。但一些细部仍有检查改进的必要,如有的纱窗还没安,有的宿舍门锁不好用……这些都应在开学前解决,行百里者半九十,漂亮地走好最后一步。”

竣工典礼前两天,北川中学食堂飘出了饭菜的香味,这是整个北川新县城用市政煤气做出的第一顿饭。援建指挥部工作人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和怡海集团董事长王琳达在食堂用餐。当晚,一行人又在学生宿舍的小铁床上住了一宿。先后十多次到工地的乔卫说:“只有把校园设施都体验一下,确认没有问题,我们才能放心地交给北川中学使用。”

吉娜羌寨,羌语意为“最美好的羌寨”,是猫儿石村的别名,地处永安镇与擂鼓镇交界处。地震中,全村被夷为平地,71户村民房屋有69户需要重建。如今的羌寨青山环绕中,苏宝河潺潺而流,河边高坡之上,两座尖尖的石塔直刺天空。一排排、一幢幢或联排或独立、砖木石结构的碉楼依山而建,布满山谷,一面面绣着“羌”字的彩旗迎风飘飞„„

一座新城,一域新县,从生根发芽,到吐枝绽叶,离不开颗颗爱心与点滴汗水的耕耘、浇灌。国家行动、山东力量、中规院智慧,四川精神、绵阳方舟、北川意志,全国共产党员、人民子弟兵、志愿者的拳拳之心,华西集团、同济大学,海外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的赤子情怀…… 北川灾后重建的成果

北川新县城给世人一个崭新的面貌,刚进入新县城,印象最深刻、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整齐、庞大的居民建筑群。从整体上看,居民建筑群整体规划合理,选址适宜,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北川新县城的整体规划,也满足了北川人民的住房需要,保证了每人每户的有较大的住房面积,相比地震之前,人民的住房面积大大增加,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这也是灾后重建重要成果之一。

从个体上看,居民建筑群及其北川、羌族的地域、民族特色、房屋的设计排列有特点、有规划,而起建筑的一楼都统一规划为商铺,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工商业的发展。从促进北川县城发展的角度把住房面积与商用面积很好的相结合,提高看当地人民的收入,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北川经济的发展。

北川新县城内的道路规划合理。建设质量高,这大大方便了北川人民的出行,也有利外来的参观者、投资者的交通出行,因为道路是一个城市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只有道路畅通,才可能带来商机带来发展。

就北川大道为列来说,县城中的北川大道,目测宽度约为50—60米之间,按照绵阳市统一规划设计为三组绿化带,一来有效降低了尘土,净化了空气,二来有效的分割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三来扩建弹性大,即使日后需要扩建,也有充足的绿化带可以扩建,而不用搬迁周边的建筑,四来符合北川新县城的整体规划,使得道路、住房、城市建筑标志、公共设施、绿化面积更具有一致性,协调性。从整体规划鸟瞰图来看,北川新县城的道理“东纵九路”,即完善了整个交通网络,也体现东部援建西部,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精神。

绿化面积、公共绿地面积是一个很能体现城市发展情况、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就河堤的绿化工作来举例说明,新县城的绿化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整个河堤沿河栽种荷兰柳。配套设置3米宽的草坪作为绿化带。堤坡按照方格状划分,在方格之中用绿草填充,虽说成本高,但一来美化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二来可以拦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流量,有利于河道防洪泄洪。可谓考虑非常到位。

北川新县城永昌镇城市总体布局为“一廊、一环、一带、一轴”。一廊为安昌河河谷生态廊道;一环为沿新北川大道和新川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一带为永昌河城市景观带;一轴为包含羌族特色商业街、抗震纪念园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设施的城市空间轴线。一条绵安北快速通道贯穿了涪城区、安县和北川的县城,从涪城区绵兴路交岔路口出发到安县县城花荄约15公里,到北川新县城约30公里,距离中心主城区和安县县城距离都很近,那么由此带来的经济提携效果明显。绵阳市政府计划沿此线路打造精品旅游走廊,北川新县城对面的山,既是王保长故乡寻龙山龙隐镇,同时,寻龙山也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远一点的有千佛山、猿王洞、佛叶洞、白水湖都是此线路上的大型景区,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配合下,北川的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势必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既然重点是在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工业对于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整个北川青山绿水的局面将会继续维持,植被和河流将会得到最充分的保护,加之人口稀疏,对环境的压力小,清静的氛围适合人们休闲度假。

北川新县城规划整齐,建筑色彩统一,风格古朴大方。最重要的是房屋密度适中,楼间距相对较大,充分的减少了居住者在居住时的压抑感和局促感。房屋抗震烈度高,经本人观察,所有房屋全部采用钢筋混泥土框架全现浇,因为在施工现场我们没有找到一块预置板,同时在在建房附近观察也未发现使用预置板。所有线缆全部埋入地下,天空中没有了蜘蛛网,营造了一种整洁美。宽广的绿化带和沿江公园营造了轻松良好的居住环境。地砖铺设合理,所有建成地段全部采用黑色透水磨砂砖,又在其中辅之以黄色凸痕地砖作为盲道,起到了防滑和排水的作用,同时方便了行人出行。地面排水设施完备,根据本人目测观察,所有道路下全部贯通下水道系统,主水管直径1米左右。生活设施完备,车站、医院、学校、警察局、消防局一应俱全。

在新北川的建设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安居房“交钥匙”工程。意思就是说,今后到这个县城居住的原北川县的居民,一方面可以免费拿到钥匙,直接居住;另一方面,因为所有的安居房都是经过简单装修的,可以免去居民的装修开支。同时也会同相关部门,简化办理房产手续的程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针对小学教育这个块,在北川县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在教学楼重建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都基本重建完毕。

把村小学撤销、合并为县、乡、镇小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和师资的水平。

但是新北川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房屋建设千篇一律

虽然城市内建筑都是仿羌族居民风格设计,但是所有的建筑,无论从户型,还是小哦能够外观风格上来说,基本上是没什么差异的,就只一点来说,建筑的个性化缺失!

应该在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下,提倡个性化发展,稍微的一些变化和区别,更好的划分出新县城的各个功能区域,也使得整体规划更加合理,居民及外来参观者,考察者的辨识力更为强烈。

2、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系统的传承与保护

就吉娜羌寨中的羌文化来说,那些传统的文化、技巧都是瑰宝,而今这些丰富的、宝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正面临一步步的缺乏与流失。

在建筑上,以前用来避难聚集的碉楼,每家每户都有暗道通往其中,但现在的碉楼只能作为供游客观光、观赏的用途。在人民生活方式上,人民大多都没有了耕地,只有极少部分人,还以耕地为生,到部分居民都是靠贩卖一些小的民族工艺饰品来创造收入。国家有相关的政策,却没有实际性的措施,导致居民只能靠卖小工商业饰品来维持生活。在羌族是传统文化上,只有个别群体自发的收集保护相关的文化信息,没一个专门的组织群体来保护。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去关注到这个方面,成立专门的组织和团队来保护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县城内缺少绿化设施

县城的公园、绿化带主要集中在沿江两岸,县城内部从现在的规划来看,暂时还没有发现大型的公园嘿人森林绿色。所以,应着手规划在县城内部建设有规模的绿地及绿化设施,从另一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年来,北川灾后重建创造了世界奇迹,创造了非凡业绩,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实现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跨越,成为了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当之

无愧的一面旗帜。

灾后重建采访稿 篇6

记者aa现导:黄龙的冬天是很冷的,尤其是界头庙,地势高而风大,一想起来就会不由得打哆嗦。但是,今年界头庙的马莲坪村:两排平整的新房、崭新的门楼、喜庆的对联,还有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马连坪的冬天不太冷。

山还是那山,村庄已不是那村庄;水还是那水,心境已不是那心境。也许看到这里的现状,很难有人会把它和汛期受灾联系在一起,因为大伙儿脸上的笑容早已驱散了受灾的阴霾。

马莲坪村是界头庙镇地质灾害最为集中、也是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一个村子,1户房屋倒塌、21户房窑严重受损。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自力更生为主,争取扶持为辅”的原则,通过“一个受灾村、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工作小组、一抓到底”的“4个一”工作机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灾后自救,使全镇的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有序、有力、有效的开展。记者:您对目前的房子满意吗?

群众A:很好,非常满意。汛期的时候房子毁了,心想,这下可完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从来没想过能这么快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谢谢你们给了我们全家老少一个新家。

记者:你觉得咱们这个房子的质量和花费怎么样? 群众B :质量非常好,在建的时候我们村自己有那个委员会,随时监督房子的进度和质量。钱都是统一管理的,这上面不会有问题的,我很放心。

结合马连坪村的受灾情况和具体村情,界头庙镇确定了“集中安置”的方式来对受灾群众进行统一安置。由政府监督,统一征地、统一建设、统一安置。马连坪村随即自发成立了建房委员会。由村支书任主任、村主任任副主任,从村民中选取3名群众为委员,对集中安置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由镇长、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对工程的质量、进度、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的顺利圆满完成。

记者:我看见咱们院子里有这么多煤,是你们自己买的吗?

群众C :不是,是政府给发的,给我们每户一张煤票,完了从黄龙拉回来的。政府给我们发煤,帮助我们过冬,这下今年过冬、过年都不用愁了,呵呵。

据悉,根据黄龙县灾后重建的相关措施,为每户自建的受灾群众发放1吨煤,以帮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截至目前,该村的22户群众都领到了政府发放的煤票,家家生起了炉子,我们来的时候正赶上大家做饭的时候,炊烟袅袅,阵阵饭香,让大家的心里徒生暖意。

记者:我看咱们安置点附近有两个公厕,而且巷道都是水泥路,你觉得这样的变化好吗?

群众D :当然好了,以前我们村子“一逢下雨天,两腿沾满泥。”现在好了,都是水泥路,特别干净,一点儿泥都没有。现在我们也有了公厕,比以前的土厕所卫生的多了,门口还都栽了树、安装了路灯,感觉我们这儿也和城里有一拼了。自从住进来之后,大家都变得很自觉,不再乱扔乱倒

垃圾,整个环境也很干净、很卫生。我觉得很好,这样一看,咱农村人和城里人也没啥区别了。

记者:听说咱们村儿按上了自来水,方便吗?

群 众E:是的,今年这儿通了自来水,能直接通到家里面。现在吃水用水很方便,再不用像以前跑多远拉水吃了。我还打算等明年挣下钱了安个太阳能,啥时候想洗澡了,啥时候就能洗,再不用去县城洗了。

为方便群众的生活,在马连坪集中安置点周围修建了2个公厕并铺设了400米的水泥路面,入户管道也都到位,水源已经通到了每家每户。巷道两旁载上了道旁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既洁净又美观。

王坤峰: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了我们镇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界头庙镇共有49户需要重建,其中35户91人实行就地就近自建、12户32人申请进县城住宅小区安置、2户2人五保户入住敬老院。目前都已完成。我们在完成生产自救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群众发展产业的支持和帮助,并积极引导大家遵循良好的生活风气及环境卫生,使大家物质与文明同进步、共发展。

记者aa现导:在来的路上我们不难发现,路旁甚至路边的土崖下随处可见低矮、阴暗、破旧的土窑洞,长期居住

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全问题不得不令我们大家揪心。而现在大家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灾后重建改变的不只是房子,温暖的更是人心。

灾后疗伤 篇7

“震伤”蕴含的风险

对于面临重建难题的中小企业而言, 与其息息相关的各产业受损情况值得重点关注。

此次地震之后, 诸如燃油、水电、化工、地产、旅游等产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对相关地区中小企业的重建乃至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以四川省为例, 地震重创了该省的旅游产业。四川省旅游局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 此次地震对该省旅游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00亿元。更为关键的是, 我们不难想象, 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 川内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势必要受困于目标人群对某些景区再度爆发强震的心理预期。预计旅游人数的锐减很可能使得某些企业的经营就此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再考虑到此次地震导致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严重损毁, 重建周期的客观延长也将迫使相关旅游企业向外省转移业务甚至于转投其它行业。

而四川化工业遭遇的损失同样不可小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作为四川产业布局的一大关键, 化工业灾后重建还将面临地质条件的反复权衡以及环保力量的激烈诉求, 因此, 对于某些污染程度较高的中小型化工企业来说, 环保成本以及产能规模的压缩将是其今后恢复生产的难点所在。

至于燃油以及水电产业的损失, 素来以垄断著称的行业巨擘们承受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汶川地震发生后, 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在四川境内的运营情况备受关注。盖因四川扮演着燃气自大西南向东部地区输送的战略起点角色, 其影响力足可动摇全国多个省市的日常经济活动。

四川水电产业相比上述两大巨头的损失则要更为惨重。根据灾后四川各主要电力企业的汇总, 四川省电力公司、川投集团以及水电投资运营集团的损失依次达到了67亿元、64亿元以及46亿元。颇令东部地区欣慰的是, 相比于川气东送的延迟, 川电东送日前已得到彻底恢复。当然, 随着灾后重建的深入, 无论是川电东送抑或是川气东送都会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倾向于地震波及的区域。因此, 企业重建所受燃油、电力供给不足的制约也将得到有效缓解。问题是, 灾后重建是否会陷入“抓大放小”的误区, 某些中小型企业的电力需求是否会受到用电大户的“排挤”?

更为关键的是, 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来临, 企业灾后重建的水电供需又将面临趋紧的压力。再考虑到历年夏季可能暴发的洪水这一较强的负面因素, 一些中小企业的重建、运营势必面临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就当地产业而言, 某些中小开发商的日子将会变得十分艰难。且不说地震后关于校舍质量问题的追究将会导致一大批开发商以及相关负责人陷入牢狱之灾, 中小开发商的建筑资质也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

发展机遇犹存

当然, 尽管地震对灾区的一些中小企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但是, 围绕灾后重建的政策倾斜以及重建工作本身形成的扩张性需求也会给相关中小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从金融政策来看, 在当前中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各主要商业银行紧缩银根的大气候下, 相比其他地区, 灾区中小企业受惠于央行灾后授信的倾斜, 面临的资金压力无疑要缓和得多。

从财政政策来看, 国务院以及相关中央部委开始启动重建工作, 一系列举措正陆续出台。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从灾后重建中获得多项税收减免, 亦可从专项拨款中“分一杯羹”。

5月19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要求财政税务机关贯彻落实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可以适用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优惠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资源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进出口税收等。

通知指出, 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 因地震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由受灾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减征或免征资源税。

这对于提振中小企业参与灾后重建的信心无疑大有裨益。

5月21日, 国务院决定, 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会做相应安排, 受灾省份地方财政投入亦将大幅增加。

今后数月, 中央和省级政府还将投入数十亿资金, 用于重建医院、通讯和电力网、道路和基础设施、水坝和水处理厂、工厂、学校和房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有望借助重建时机得以整体提升, 突破西部大开发瓶颈。

而重建工作本身对于某些产业也将形成较为明显的提振作用, 并最终传导至中小型水泥、零售食品等企业。

据权威部门分析, 灾后重建约需1亿吨水泥。作为一个区域性相当强的产业, 水泥的运输半径一般局限在300公里以内, 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 灾后重建的水泥供给, 绝大部分将通过四川以及重庆的水泥厂来承担。就一点而言, 灾后川内中小水泥企业群雄并起的时代已然初现端倪。

至于零售食品业, 灾后重建以及灾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拉动作用更是凸现无疑, 因而发展潜力不可低估。预计一些企业原本过剩的产能将会很快得到释放, 而某些中小型零售食品企业也将踏上一波飞速发展的周期。

需要特别补充的是, 一大批开发商灾后落马的同时, 那些向来坚持质量为先的中小开发商也将迎来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此次地震已经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将会显著削弱灾区房地产业甚至于全国范围内房地产行业的裙带资本主义。

灾难应对机制不可或缺

洞彻了相关产业的走向, 中小企业才能审时度势, 及时转型抑或升级。然而, 对行业大势的顺应乃至把握离不开企业内生动力的支撑。

参照国外重建的历史经验, 一个近乎悲观的指标不容忽视——灾后第三年相关企业的平均存活率不超过30%。此次汶川大地震后, 受灾的中小企业无论创伤深浅最终都将面临着该指标的残酷考验。当然, 历史宿命并非牢不可破, 以充沛的现金流、尽责的员工、积极的沟通为核心要素的灾难应对机制也许可以让这些中小企业走得更远。

足够充沛的现金流对中小企业恢复重建的意义不言而喻。尽管受惠于央行灾后授信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政策的倾斜, 灾区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望得到较大的缓解, 但是, 巨灾导致的天量资金供给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摊薄了企业贷款以及专项基金的拨款额度。因此,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 重新审视自身的保险体系并及时获得理赔乃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 保险体系的重建不仅要囊括恰当的财产评估、灾难导致的各种存量以及预期亏损的评估, 还须兼顾未来一段时期通胀压力继续上行的风险。

与充沛的现金流相比, 尽责的员工更是灾后重建的决定性力量。因此, 给予受灾员工力所能及的资助、适时的心理辅导、相对灵活性的作息时间并着手培养那些灾后颇具责任感的员工应是中小企业在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的关键。

灾后之“日” 篇8

关于日本文化有个小故事,问:杜鹃不啼,奈何?德川家康回答,杜鹃不啼,待其啼,这被视为日本由弱转强的基因。无论是黑船叩关还是二战之后,日本人总能一次次在沉默中爆发,在断瓦败壁中站起,从困境中复兴。

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前途莫测,部分观点认为日本就此沦落,也有人认为日本这个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民族必能为常人所不能为。3月16日,日本首相营直人在首相官邸会见了内阁特别顾问笹森清,当时他表示“必须要设想如果东日本全毁的状况”。“311日本大地震”让日本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这次,日本还能从废墟中站起来吗?

日本大地震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通货紧缩,而本质性问题是总需求不足。日本通货紧缩是资产泡沫破裂的后遗症,而通货紧缩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打破通货紧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总需求。

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希望通过低息压低投资成本和消费成本,拉动内需,但一直无法实现,主要原因有老龄化问题严重、私人消费增长停滞、设备投资不足三大问题。如今,日本面临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很多人将之视为日本经济浴火重生,突破困境的一个机遇。

有关报道称,参照关东大地震后政府增设直属首相的“帝都复兴院”对大规模复兴计划进行全盘统筹的前例,日本民主党政权目前正在讨论在内阁中创设新的机构“复兴厅”,并相应增加一名内阁大臣,以统筹推进此次特大地震预算高达10兆日元的震后重建工作。

经济学家纳瑞蒙,贝尔拉夫什表示,到今年年底,重建工作有可能展开,为增长提供强大推力。渣打银行预测说,重建成本可能至少为CDP的1%;华侨银行则预估,重建成本可能达CDP的3%。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八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声明明确表示将对日本“提供任何可能的所有帮助”以帮助救灾和重建。 世界银行前不久估算,强震及其触发的海啸可能使日本今年经济增长缩水0.5个百分点。天灾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将集中显现在上半年。世行报告说,“重建可能需要5年。随着重建进程加速,日本经济增长会在(今年)随后几个季度逐渐加速。”但是,世界银行同时认定,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危机将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影响无法估算。

目前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均认为,日本本次地震损失重大,而清理灾后现象以及重建工作将需要大量资金。据日本媒体透露,为了推动地震灾区的重建,作为2011年度补充预算财源的一部分,日本政府拟临时从“霞关埋藏金”中拨付。所谓“霞关埋藏金”,是指正式由日本各省厅机构保管的(一般国民看不到的)特别账目累积资金。不过,目前各政党就该方案还未能达成统一意见。

出于对灾后重建的扶持,目前市场中有关日本将出台进一步刺激措施的预期增强。有日本媒体3月21日表示,日本政府正在考虑通过减税的方式帮助那些受到地震重创的公司,同时可能会减免那些无法重建公司或者家庭的税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日本政府当前债台高筑,日本央行仍需在刺激措施上更进一步。

一直以来,日本庞大的海外经济资产被视为日本经济强国的象征之一。有学者研究表明,日本的海外经济规模1.58倍于国内。日本大地震后,不少研究机构认为,地震将促使日本海外资金回流参与灾后重建工程。与此同时,部分观点却表示并不樂观。短期内日本海外资本将支撑日本灾后重建和恢复的需要,但一旦日本灾后平稳下来后,这些资本仍将作为套息货币流人到全球资本体系中去。长期来看,日本在经历此次地震之后,资本对于日本境内投资的风险不得不做慎重的考虑。日企对于海外投资的力度恐怕会大幅度增加,日元作为套息货币将在不远的未来冲击全球的资本市场,或将在未来引发全球资产日元化的进程。这对需要巨额资金加入灾后重建和经济复苏的日本政府来说不是个好的信号。 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灾后重建只能对经济起到短期的效应,不解决好长期存在于日本经济中的三大难题,改变社会经济模式,日本经济仍将在“滞胀”中“挣扎”。

目前,日本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不仅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还导致日本财政状况恶化。而且老龄化还对现有的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置了障碍,使得财政制度改革无法推行。解决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的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很难有所作为。

日本私人消费不足和日本社会的分配结构有关。在日本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企业利润逐步提高,带动设备投资增长,但是企业效益好转没能迅速向家庭和消费领域扩散,主要表现在:家庭可支配收入没有实质性提高,从而私人消费增长缓慢。除此之外,老龄化问题也限制了日本家庭消费。地震之后,日本的个人消费必将受到极大地影响。

日本经济陷入困境与房地产泡沫有关,但其后10余年不能走出困境则不能仅仅用资产泡沫后遗症来解释。究其原因,一是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中败给美国,无法在最高端的新技术领域取得产业优势。二是制度僵化造成服务业发展较慢,无法实现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依然依赖受到大财阀控制的工业部门带动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三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从日本手中夺取了很大一部分出口份额,日本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这次日本灾后重建对日本企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充足的重建资金将会助推日本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日本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将有所改变。

上一篇:《鞋底花纹的启示》教学反思下一篇:高新企业请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