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推荐8篇)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篇1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费用进行组织、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一个系统过程。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成本计划的依据。也就是说,工程承包单位应以最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为依据,编制施工预算文件,做为工程的控制成本,保证在工程的实施中能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一次性,成本管理的对象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工程,而且成本管理将随着工程的结束而结束。因此,项目完成后有无经济效益,成败在此一举,成本管理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做好。】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的管理活动,以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是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我国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造成成本支出较大而效益低下的不良运作局面。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局(处)长(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项目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需要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目标值的确定是成本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决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设施和工程质量标准。

2.项目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三全”一个也不能少,才能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在动工”中落实,施工准备阶段是构想和预计,而竣工阶段则已基本定局。

4.项目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以此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工程成本目标明确,奖惩分配明确,使降低成本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可以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降低成本的意识,使成本控制人人从自我做起,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研究综述

1.建立规范的、统一的、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应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原则指导下得以建立。施工项目是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项目经理部。因此,需要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使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要在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以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是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属于质量过剩或浪费。无论是质量不高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需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因此,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应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

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而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

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工期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达到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亦可称其为工期损失。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树立全员经济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都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印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大力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 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再就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重要保证。

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通过调查,大约有60%的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

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至于由谁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性东西,许多规章制度实际运作起来要么难度大。要么无法执行,成为无效用的摆设,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太大作用。

不同的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的、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6.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首先,要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必要时应持证上岗;其次是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施工项目合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类: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其它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四、结束语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篇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国家对公路、铁路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公路、铁路工程均采用招投标管理机制。施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施工企业作为一级经济组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国有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包袱沉重的一面。施工单位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要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消耗来降低工程成本,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2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并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

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4)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3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4 项目成本管理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5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5.1 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计划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计划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他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5.2 技术措施

1)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5.3 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关;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他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6 工程项目完工后责任成本情况考核

工程项目完工后,实施单项工程决算制度一直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形式,以前由于工程资金到位不及时和人员思想上的原因,工程完工后就已到了年终,于是就将年终的财务决算代替和包含了单项工程决算。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还是坚持执行单项工程开展单项工程财务决算审批方法。实施单项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工程完工后,制订单项工程的财务决算书,决算书的审批由项目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领导组织或该项目施工指挥部签批,施工企业按签批的单项工程财务决算书进行年度财务决算。

单项工程项目完工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项目工程收入是否从业主那里得到确认,没有得到业主承认有效凭证不能记收入,在建工程、预提和待摊不能留余额,应全部列入成本。及时核对业主间的来往文件,对预收和应收工程款应与甲方核对一致,防止在预收、应收或在建工程隐蔽问题,造成成本不实或遗留问题。2)各种材料消耗做到完工料清。对没有用完的材料,由项目部作价处理冲减成本。无法处理的,应由项目部承担成本,不得以账面数移交下一个项目。3)对分包合同按合同逐一清理,搞清楚合同完成总价款、已付数、代垫付款、应付账款,对超付合同价款的必须查明原因,落实责任。4)清理各种往来款项,分清性质处理。通过以上措施做到项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便对项目责任成本进行考核,作出正确评价,按合同进行奖罚。

开展内审工作,加强工程财务监督,控制成本就要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审计人员的公正性、公平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独立于管理工作之外的超脱监督,同时这种监督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它不仅对工程项目成本支出进行监督,而且对整个实施内部控制的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再监督。所以为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和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监督,就要求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工作的要求,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对重大材料的采购和重大费用的支出、大宗的资金支出、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原始单据是否合法有效、内控制度遵守等情况进行监督。对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施工企业项目领导组织沟通,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原则 管理途径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我国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造成成本支出较大而效益低下的不良运作局面。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局(处)长(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成本” 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项目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需要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目标值的确定是成本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决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设施和工程质量标准。

2、项目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三全”一个也不能少,才能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在动工”中落实,施工准备阶段是构想和预计,而竣工阶段则已基本定局。

4、项目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以此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 PDCA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工程成本目标明确,奖惩分配明确,使降低成本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可以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降低成本的意识,使成本控制人人从自我做起,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研究综述

1、建立规范的、统一的、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应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原则指导下得以建立。施工项目是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项目经理部。要在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以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应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而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

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工期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达到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4、树立全员经济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都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印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大力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再就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重要保证。

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通过调查,大约有60%的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

不同的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的、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四、结束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可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它对促进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职能的实现和项目经理对成本指标的实现以及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特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建设部颁布

2、《建设工程经济》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

3、《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全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教材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篇4

1.2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当前我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主要分为国家,省,地,县四个级别的管理机构。而地级管理机构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要领导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并将小组分为项目计划,财政管理和项目主管等部门,这些部门对项目投资计划的申报,审批,资金的拨付和偿还管理等工作进行负责。而与项目相关的设备,物资的引进和供应统一由省级机构进行管理和调配。

1.3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中,各个管理机构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形成良好的协作,使得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够理顺,工程设备和供应的物资材料不及时而出现各环节脱节等现象,有些项目资金也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影响整体项目顺利开展。

2加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的措施

2.1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项目效益。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要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对政治和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同时,对世界银行贷款的资金实现有效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2.2综合管理,全程控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主要分为项目选定,项目准备,项目评估,项目谈判与签约,项目实施监督,和项目后评价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论证,实现各个环节的科学衔接和延续。

2.3理顺部门关系,加强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力度,做好各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协作,使每个机构和部门真正的了解自身的权责,互相沟通,互相监督,真正的做到工作交接的顺畅。

3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风险控制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风险管理理念是在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世界银行可以利用向受援者提供合适的可利用资源,积累的经验与受援者共享,改善其生存条件,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3.1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科学决策,规避项目风险。在贷款项目立项时,必须寻找符合双方合作要求的基本点,根据项目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政府建设正常和发展目标,在世界银行政策和我国发展需要存在一致的情况下确定贷款项目的设立。同时,由于贷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必须对项目进行超前准备。另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需要经过世界银行和我国基建程序进行报批和评估,并加以论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和技术的投入,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并在世界银行评估和国内提供数据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立项,从而规避项目风险。

3.2加强风险预测,规避市场风险。风险无处不在。相关部门必须及时的了解市场动向,掌握汇率和利率的变化形势,利用外汇期货保值,建立偿债专户等办法规避市场的汇率风险。利用利率互换法和外债余额递减等方法来规避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相关部门必须善于捕捉市场变化的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加强风险预测的准确度,采用这些措施进行及时的防范,保证资金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保证资金及时供应,规避运营风险。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经常会出现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落实,从而影响项目进程的情况。因此,世界银行和国内部门需要做好合作沟通,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融资,做好资金回收和偿还的时间计划,实现资金的再次利用,从而防止项目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放生。

4结束语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当前世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贷款的项目。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世界银行贷款。对于国内来说,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严格的条件和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此类项目中,管理部门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项目管理和风险预测与控制,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意识。对于内部项目管理做到全面管理,提高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另外,加大风险评估力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规避,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任务和作用 篇5

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工程总体计划目标,按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对系统的各个部分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并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比较并作出调整,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概括地讲,进度控制的基本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编制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工作进度控制计划;

(2)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3)深入实际工作,检查和掌握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4)将工程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对照和认真分析,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

(5)决定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和补救办法;

(6)及时调整计划,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篇6

摘要:

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已达到起项目目标。

关键词:项目经理,项目团队,项目计划、项目管理,流程,实施,PMI项目经理圈子

正文:2010年1月,某省工商局视频流通监管系统及相关设备整体外包,以降低硬件购置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我作为用户方项目负责人,参与了方案制订、项目分析和项目管理等工作。

这个项目包含了通过实施高端监管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等的整体外包,将企业内分散的各个地方进行有效的监管,达到规模效益,实现综合的成本、质量、服务、效率及社会效益,项目涉及企业的130个子公司、5个工业园、40个外地销售单位,预计投入高端监管设备500台;项目采用融资商向供货商采购设备放在企业内使用,服务商提供整体的运维服务,按使用数量进行费用结算,然后支付给融资商的运营模式。明确了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通过公开招标的模式选择了项目的合作各方后,我们将项目整体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的质量、人力资源、沟通和风险管理,目的是保证实现项目要求并按时投入使用。在工作中,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灵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项目在2010年5月开始首批设备推进至今运行情况良好。

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已达到起项目目标。

一.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科学知识来完成。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项目的定义是: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组织已达到一个特殊目的。

项目管理这个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胭脂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二战后,美国海军在研究开发北极星号潜水艇的导弹系统时创造出项目时间管理工具——一计划评审技术PERT。后来,美国国防部又创造出项目范围管理工具——工作分解结构法WBS来处理复杂的大型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建筑领域。这一时期,醒目管理被看作是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内的活动。项目经理仅是一个执行部,他的工作单纯是完成既定的任务——去执行有其他人(如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师)制定的方案。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

(1).范围管理——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

(2)时间管理——给出项目活动的定义、安排和时间估计,制定进度计划并行控制。

(3)费用管理——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管理过程,包括资源和费用的规划、费用预算和控制。

(4)人力资源管理——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发挥最佳效能的管理过程,包括组织规划;人员招聘和项目团队的组建。

(5)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满足客户需要的质量,主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沟通管理——确保项目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包括沟通计划的制定、信息传递、过程实施报告和评估报告。

(7)风险管理——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实现,需进行风险的识别、度量、相应和控制。

(8)采购管理——确保项目所需的外界资源得到满足,包括采购计划、询价、资源选择、合同的管理和终结。

(9)综合管理——确保项目各要素的协调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项目整体变化控制。

现代项目管理所包含的9个内容,构成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所指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目前,PMBOK已被世界项目管理界公认为一个全球性标准。

项目管理(PM)正逐渐被认为是公司管理的有效且有力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那些市场导向与技术更新快的公司与组织,用项目方式进行管理不仅是维持与扩大市场份额的明智选择,而且也是公司的生存之道。甚至对那些以运营为主的公司,变化也不可避免,亦需要项目管理使业务不断壮大。现状与发展趋势对项目管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项目管理趋向更多的知识。

而我个人赞同这样一种观点:“项目经理是干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是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个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主要不是靠学,而是靠干,当然学也很重要。靠干,完全不学,可以出项目经理。但靠学不靠干,是绝对出不来项目经理的。光干不学,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你的能力

本来可以做一个大项目经理,但现在可能只能做一个中的或者小的项目经理,因为你没有理论指导,有些问题可能处理得不够好,如流程规划与再造。

二、真正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

对项目经理角色的理解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技术能力,认为项目经理应该是团队中技术最强的人,项目实施中的任何疑难问题最终归集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说“Yes”或“No”,否则就无以服众。另一种则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认为项目经理首要任务是给他的组员端咖啡,协调大家之间的关系等。我认为项目经理首先应是有过类似本项目的项目实施经验,对ERP项目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同时对该行业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对该ERP项目能够做出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帮助自己的组员解决问题,但并不是说项目经理必须是任何技术问题都非常精通,比如对于项目的网络构架,项目经理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但无论如何,项目经理都应该熟悉和了解项目中的每一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项目。其次项目经理应具有协调、组织的能力,能够调节整个项目团队的气氛,在遇到挫折时“升温”,在过分乐观时“降温”;同时应具有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能力,为自己组员的项目实施做好环境的准备;在遇到关键或疑难问题时,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

项目经理跟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不同,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不懂技术的人是绝对不能做项目经理的,项目经理应该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

三、重视对项目组的管理,奖罚分明。

在ERP项目的实施中,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特别是多方组成的项目团队,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实施的有序进行。规范化而且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必须因企业、因项目而异。一般而言,应是项目管理原理、企业/行业特点和项目规模/性质、企业开发文化/素质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做到奖罚及时、分明。在制度建设

上一定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无项目管理制度,仅凭个人经验实施项目管理;二是书生制度,照搬教条,纸上谈兵,束之高阁。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三角平衡’,即规格、成本、进度三个方面保持平衡。在大部分项目实施中,往往无法确立和实现项目成本的指标、考核和控制,资金的支配权往往不归项目经理,而由公司决定,这样导致公司与项目经理之间的责任不清,对于某些制度也无法贯彻执行,不能很好地实现项目经理负责制。

为了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项目经理必须充当队员的激励者、教练、活跃气氛者、维和人员和冲突裁决人。

另外,项目经理还必须注重不同岗位的后备人员的开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队员辞职的现象,项目经理能够合理安排人员调动和接替;同时,便于队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竞争,以及合理安排期间性休假。

四、项目计划的辩证关系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项目的实施需要制定计划。制订良好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而不是全部。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应有能力实施计划,使计划从纸上转成有形的交付品。计划比较好做,因为项目经理通常能控制核心组员及内部信息。项目经理可以让其项目成员通过培训与咨询,得到专业的方法,从而去想、去说、去工作,利用现成的流程与系统文件制订一套好的计划。

但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项目的实施也是一个挑战,要与内部人员,合作伙伴、供应商及承包商进行很好的合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项目计划的制定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因而实施中无法遵循(如项目计划过于粗略,落实不足),没有做到任务、进度、资源三落实。二是缺乏贯穿项目全程的详细项目计划,甚至采取每周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逐周项目计划方式,其实质是“项目失控合法化”。三是项目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比对)和控制不足,不能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再完美的计划也会时常遭遇不测,但并不表明我们不需要制定计划了。如果没有计划我们就失去了参照物。项目经理应该能够预测变化并且能够适应变化。经常做一些“如果——那么”的假设,避免安于项目现状,在项目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计划总在变化,计划没有变化快,关键是计划能够跟上变化。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的项目,项目经理应有效的利用好时间,做到各个项目之间的有效、合理衔接,保持整体计划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项目计划粗细程度,是一个需要小心把握平衡的问题。越细则控制力度越大,但项目管理的成本越高;反之亦然。以国内目前的状况,个人看法,3个月以下的项目应细到人天,至少2~3人天;半年以上的项目,至少应到人周。

上述只是从不同的方面描述自己对项目经理的理解,当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施成功,而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项目经理应该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确定适合该项目的方案和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美]Harold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篇7

本文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着手, 提出强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现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项目作为企业的成本中心, 其成本管理水平和结果, 是工程项目管理状况及实际所达到水平的综合体现, 是评价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公正尺度, 具有否决性。目前,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忽视“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目前, 国内施工项目部只重视生产成本, 忽视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 但是因质量上不去, 缺少品牌效应, 面临着没活干的窘境。一些项目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安全的情况也较普遍, 导致安全事故不断, 造成企业成本增大, 给社会、企业带来了损失, 给个人及家庭带去了痛苦。

(二) 没有形成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 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 形成两个端。有的企业项目经理权力过大, 缺少必要的约束, 导致成本失控;有的企业高度集权, 捆住了项目部的手脚, 导致项目部人员缺乏控制成本的热情, 企业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 对项目部干涉过多, 其结果是谁也不对成本负责, 肥了个人, 亏了公司。

(三) 注重事后控制、忽视事中、事前控制。

项目的成本形成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 许多施工企业对事后的成本分析非常重视, 但对成本事前、事中控制不力。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 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 成本的阶段性控制无法进行, 造成公司和项目经理不能随时掌握项目成本的真实情况, 发现偏差进行纠正, 最终导致项目成本管理失控。

(四) 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意识, 落实责任成本不到位。

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目标成本是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 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目前, 一些施工项目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缺乏全员成本意识, 将项目成本责任归于项目经理和成本核算人员, 技术、工程、材料管理各管各的, 相互脱节, 这在表面上看来职责明确, 各司其责, 相互不扯皮, 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

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办法及措施

为解决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可出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加强项目施工前的成本策划。

项目中标后, 在施工前要充分利用招投标预算资料, 构筑实施项目成本计划和预算管理系统。根据工程合同界定的履约保证金和垫资条件, 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保证项目正常推进的资源配置需求计划和其他经济技术指标提前进行工程前期策划方案, 提出综合成本控制计划, 建立成本效益考核体系。在成本策划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行情和实际环境, 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

首先, 向质量管理要效益。对企业而言, 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 超过合理水平时, 属于质量过剩。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 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其次, 由于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设中长期得不到重视, 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建筑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安全事故的发生, 直接间接地造成了建筑行业工程费用的增加, 同时往往会造成工程项目工期的拖延, 也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赢利能力和赢利水平, 损害了建筑企业的形象, 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施工企业应强化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意识, 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控制在该方面的费用支出。

(三) 完善项目承包合同,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各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完善项目经理的管理模式, 理顺企业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关系, 重点考核项目成本完成情况, 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

1、合理制定项目承包合同。

项目经理部是公司最基层的生产部门, 是企业的成本中心, 其工作的好坏, 对公司利润有较大影响, 因此, 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 既能充分调动积极性, 又能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目前, 最通行的办法是施工项目目标经营责任制。项目班子确定后, 项目经理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投标中每一分部分项合同条款仔细分析, 同时考虑可能发生费用和其它不可预见费用等各种因素, 详细列出每一分部的成本, 作为双方签订内部承包合同的依据。

2、引进激励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行项目经理竞聘上岗。通过竞争, 可以使好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有利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合理配置项目部领导班子, 实施人员的动态管理, 减少项目部人员的凝固化, 促使项目部人员向精简、高效方面发展, 降低项目管理成本。同时, 对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按照个人承担责任和风险大小, 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 使项目管理的最终结果与项目经济责任人直接挂钩, 激发项目责任人的责任感, 提高积极性。坚持主任经济师制度, 设置主任经济师制度为开展项目“二次经营”和成本控制提供了保障。

(四) 强化合约化管理, 规范劳务用工秩序。

1、公司应建立分包商、材料商资料库, 并对他们进行评价、考核, 选择有实力、守信用的合作伙伴;

严把分包合同及材料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关, 对于大宗材料的采购应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签订了分包合同和材料采购合同后, 就要严格执行, 维护合同严肃性, 严禁参与人为因素。其目的在于集中大家的智慧, 为完善合同条款、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同时还防止企业内部人员与分包商、供应商勾结, 损害公司利益, 也便于企业上下对合同的正确理解和执行。

2、成立专业劳务公司, 加强劳务分包管理, 规范劳务用工秩序。

专业劳务公司负责组织劳动力队伍招标, 拟定招标文件, 科学合理测定劳务价格标底, 完善《劳务作业分包合同》内容, 建立劳务作业分包进度款支付台帐, 按期结算人工费, 按程序及时传递至相关职能部门, 以便人工费的归集和中间控制。制定民工工资支付办法, 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 确保工资支付符合国家政策, 确保劳动力资源供应稳定和质量,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良好的生产秩序。项目劳务用工队伍必须采用招标方式确定, 承包模式可以采取劳务作业整体承包, 也可以采取分部分项承包。

(五) 在施工过程中,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

1、落实项目成本责任制、树立全员成本意识。

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部全部人员来完成的, 为有效控制成本, 项目经理一方面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要少而精, 而在其工作期限上要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应将成本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 同时根据企业对项目经理部奖惩办法, 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以便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管理, 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体系, 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

2、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以资金管理控制项目成本。

建立客户资信管理档案, 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资金实力、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不良付款记录、主要经营者个人商业信用等情况进行连续记载, 建立拖欠工程款风险评价体系。加强工程款项的收付记录, 重视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会议纪要、设计施工图纸变更资料、施工方案及变更资料等工程资料的收集、归档, 及时办理项目阶段结算及工程签证, 重视工程索赔。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应搞好事前策划, 在确定资金来源、分阶段投放的额度、垫资的消化方式等的同时, 达到以资金管理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六) 完善项目成本信息化监控系统。

由于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 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 项目的成本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 成本监控较困难, 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 为科学合理对项目成本进行监控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 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和相关专业核算, 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防止人为调帐、转帐, 不能真实反映项目成本;其次, 经常开展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经济活动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工程, 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 对成本形成的过程, 资源的耗费和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揭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寻找影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 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措施, 对查出的问题, 堵塞漏洞, 追回损失, 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改进项目施工管理目的。提升项目部的管理水平, 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物资;材料;方法

0.引言

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在参与工程建设,参与建筑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必须通过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削减不必要的工程开支在施工成本中占有的比重,加强施工成本的管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物资和材料在工程成本中所占据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施工材料和物资在施工过程中的增加也会导致施工成本的上升,不利于施工企业获得盈利。因此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优先抓好对工程材料的管理,降低施工材料和物资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并且从工程预算与造价评估方面加强对施工材料物资使用量估计的准确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浪费现象,从而提高施工企业集约化经营的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施工企业工程物资和材料管理的基本工作概述

1.1制定施工物资、材料的完整预算,完善施工物资、材料管理制度

工程预算是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对工程项目的概况进行造价评估的过程,在工程项目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物资、材料在项目中的使用量进行评估,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量化分析,对组成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工程材料和物资价值的评估属于定值评估,但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二次采购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工程材料和物资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打乱工程预算成本。在工程项目初始阶段,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材料和物资投入量做到评估,根据工程图纸和工程资料对材料、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继而对工程成本进行评估,并且对工程材料和物资的使用设定支出上限,严格控制项目各个施工环节中对于材料和物资的消耗情况,设定施工队伍材料使用指标,减少工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内耗损失。

1.2制定工程材料、物资的采购方案

根据工程预算对项目材料和物资的采购数量和类型进行确定,并且检查仓库材料的储存情况,制定施工材料、物资的采购计划。首先需要对材料市场进行材料价格的调研,收集施工材料价格信息,通过对同种施工材料的性能和价格进行比较,对材料的生产厂家和质量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建筑施工材料生产厂商进行合作。材料采购过程需要进行细致规划,采购人员根据自己负责的材料类型进行分别采购,最后对所有工程材料进行汇总。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必须对资金的出入情况进行严格记录,根据调研员提供的材料市场价值数据,对采购价格进行比对,减少材料采购差价造成的损失。

1.3施工材料、物资的动态管理

施工材料的管理需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工程量调整、工期变化、材料价格变动,成本都会发生变化。在总价包干和综合单价包干的合同中,材料的价格是不作调整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规避材料价格风险,主要措施除了加强市场实时的询价力度外,还要有自己的价格信息网和可靠的供应商队伍。市场的变化谁都不能左右,一旦遇到某一种或几种主要材料价格大幅度涨价的情况,就无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增加工程成本。

1.4施工材料风险管理

由于施工材料会随着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对材料价格产生波动影响,并且施工材料从购置、运输到储藏期间会由于“内耗”问题而出现损耗,因此需要对施工材料、物资的管理 建立一套风险管理体系。工程材料的采购与承包商签订长期购买协议,在一段时间内,建筑材料的购买价格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在协议内,对材料购买时所发生的价格变动,要进行价格中和协定,避免价格波动过大对工程建筑材料成本产生过大的影响。

2.建筑施工材料与物资管控措施评述

2.1施工材料、物资采购阶段的控制分析

2.1.1施工材料单价管控

施工材料价格的控制概念不是指采购过程中选择价格最低的材料,选取材料虽然需要将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系,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低价的材料在质量和服务方面都会有相应的缩水,因此需要对材料的具体信息进行比对,选择价格“相对”低的材料。材料单价购买的参考主要是根据工程合同中对于材料的要求进行购买,如果工程合同中没有对材料进行据图的要求,则需要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以节约工程成本支出。

2.1.2施工材料、物资的运输与储存

施工材料、物资在采购之后需要尽快运输至施工现场,减少材料在运输或者中转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在进行材料运输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材料进入施工场地的路线、放置场地等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同时,在材料采购资金的管理中,要对材料的运输费用进行考虑,运输距离越远、中转次数越多,也会对材料在运输途中产生的损耗情况越大,这就需要对材料运输的过程做好具体规划,选择最佳运输路线。材料、物资在运抵施工现场之后,需要对施工材料的防止情况与保管位置有专人负责,加强对施工材料、物资的日常监管,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2.2施工材料、物资质量管控

工程材料、物资的质量与工程施工的质量具有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施工材料的质量保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在工程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充分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管控力度。在进行工程施工材料、物资的采购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选择具有正规进货渠道、市场规模大的施工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中要对材料的质量情况进行及时验收,对材料的型号和种类进行细致检查;对不合格材料要求供货商进行退换;施工材料、物资在验收后确认无误,进入施工场地仓库进行保管。

3.施工材料、物资使用控制

施工材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与施工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施工企业需要通过对企业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来降低施工材料的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尤其是一些施工企业不注重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会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造成5%以上的内耗情况。

首先在开始每一项施工环节之前,需要对本环节内投入的施工材料用量进行准确评估,根据材料用量评估具体数值超出5%的投入量作为每一个项目环节中工程施工材料、物资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现场施工工程师要合理规划施工材料的在具体工程阶段的使用比例,严格施工材料的取用登记制度,加强对施工材料、物资的监管。

其次,对于没有纳入工程材料预算的部分,要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办法。根据以往工程的实际耗用情况,结合具体项目的内容和要求,确定领用材料指标,据以控制发料。超过指标的材料,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方可领用。

第三,在具体施工环节内,要对材料使用的零星部分进行整合,通过对零星材料使用费用的进行这算,来规划材料的投入情况。材料损耗率的控制在材料用量控制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在具体施工环节内需要对材料的损耗率和损耗情况进行分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损耗情况要进行接个换算后的登记,并制定对相关损耗方面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蒋燕.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92-93.

[2]于正和.房地产业建筑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0):33-33.

[3]安少娟.公路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途径[J].交通世界,2011(9):293-294.

上一篇:电务·信号工(机车)下一篇:《谈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