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案设计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共7篇)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 篇1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二、探究新知

1.摩擦起电

【问题过渡】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篇2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

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把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学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在这点上没有设计好,应该事先做好学案,或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做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偏差。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另外再加上自己手上有些出汗,但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达标检测未能安排好。(在学校的试讲时安排了一组试题,并做了讲评)

4、语言上还要更精练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出现一个漏字,还好并不影响知识的准确性,这方面以后还要加强锻炼。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 篇3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3、导体和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篇4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

静电场

【板书】

一、电荷(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电场第一节-3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 篇5

3 6 1模式(教案)-电荷、电流与电路

课  题 电荷、电流与电路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预 习册16页填空题 引  入 刻度尺与头发摩擦,会吸引轻小物体,这是什么现象? 目  标 1.物体带电的性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电荷的种类、性质 3.电荷量Q的单位、公式Q=It 4.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5.电路的组成、各元器件的作用 6.电流的单位、形成的原因、电流的`方向 7.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 8.通路、短路、断路(开路) 分  解 1.摩擦起电的本质 2.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4.金属靠(  )导电,酸碱盐溶液靠(  )导电 5.金属中自由移动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6.电路图的画法   横平竖直拐直角, 跟踪电流画通路。   总  结 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子结构习  题 1、  有甲乙丙三个物体,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丙未知, 当甲乙两个物体靠近时,会互相_________; 甲丙两个物体靠近时,会互相排斥,可知丙带____电。 2、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  电荷,互相  的缘故。 3、  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下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当开关S1和S2断开时,电路处于_______状态;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处于_______状态;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路处于_______状态   5、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电, 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把玻璃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  ______ 6、  如下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负电荷,B带大量正电荷,用铜导线C连接两球,则 A.电子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B.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C.正电荷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D.正电荷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课 后 记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篇6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1章第1节

课题:电荷库仑定律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

3.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物体的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想。

4.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5.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复习一下。

三、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

1.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先运用教材上给出的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实验定性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并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

2.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照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要讲清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物理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规律的建立都是经科学家艰辛的探索而完成的,都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突破的结果,体现出了科学家的创造性。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的素材,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诱思”、“导思”,在本节课中,对库仑定律得出过程进行了尝试。

4.利用“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用心

爱心

专心

5.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进一步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了解元电荷的大小,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荷知识。

2.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2.通过对比天电和地电、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学和科学对电现象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电荷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五、本节要点

1.什么是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什么叫电荷量?

2.什么是感应起电现象?什么叫中和现象?

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元电荷?

4.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条件是什么?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答:电荷量(Q),单位是:库仑(C)师问: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什么? 生答:摩擦起电。

(教师用验电器演示验证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3.带电本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4.起电方式

师问:使物体带电方式有哪些?

生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师问:除了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外,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

生答:人们发现还有感应起电。

教师:1.做课本演示实验1.1-4,观察在带正电的C向A、B靠近时,A、B的箔片张开情况.

2.分析现象并结合检验,得到A、B分别带上了负电荷和正电荷。

3.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物体,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感应起电,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生共同分析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问: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微观机理是否相同?起电实质是什么?

生归纳总结:1.摩擦起电:原因是电子的转移。

2.接触起电:原因仍是电子的转移。(同时弄清楚了电量均分现象和中和现象。)

3.感应起电:仍是电子的转移。

5.电荷守恒

通过三种起电方式原因的分析,由学生总结得出起电过程中电荷守恒: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并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相类比,指出他们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指导学生学习中也要有知识的迁移、总结、类比、融会贯通。)

做出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过渡语:这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清楚了物体带电的本质,而一个带电体究竟带多少电?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

6.元电荷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学生总结得出:

1.元电荷:人们把自然界中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电荷量为1.6×10C。

用心

爱心

专心

D.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C.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4.两个相同的带电导体小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为1:3,相距为r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的大小为F,今使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放到相距为2r处,则此时库仑力的大小为()

A.

B.

C.

D.

5.真空中有两个相距0.1m、带电量相等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的大小为3.6×-410N,求每个电荷的带电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

6.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q1、q2,且q1>q2。当它们相距10cm

-3时,相互间的库仑斥力的大小为5.0×10N,若将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处,相互间的库仑斥-3力的大小变为9.0×10N。设两个带电金属球都可以看成点电荷,求两球在接触前所带的电量?

(四)板书设计

用心

爱心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视频“梳头产生静电”。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7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巩固小结(板书设计): 5.1 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上一篇: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观后感500字下一篇:护士考核期间个人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