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加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5-46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一图式”的过程中体会多样化的策略。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复习6、7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收获的季节来到了,小动物们准备去自己的菜地里,瞧!它们要出发了,多漂亮的小汽车呀!可车还没有装轮子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组成,那么你们能从下面的这些轮子中给小汽车装上合适的轮子吗?如果你说对了呢,小汽车就会“嘟嘟”的开走了。
生:第一辆车,4和2组成6。
师:答对了,小汽车开走了。
生:第二辆车,3和3组成6。
师:又答对了,你真棒!
生:第三辆车,1和5组成6。
师:太好了!请继续看这辆车。
生:3和4组成7。
师:你真了不起!这辆呢?
生:2和5组成7。
师:你真聪明!最后一辆车全班一起回答。
生:6和1组成7。
二、发现问题,探索交流
1、屏幕出示“萝卜图”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动物们谢谢你们,你们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菜地里多高兴呀!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哦,你观察的可真仔细,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萝卜呢?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1+5=6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合起来是6个萝卜。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1+5=6吗?
生1:1和5组成6。
生2:5个添上1个是6个。
师,你们可真会算。一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可以列成算式1+5=6,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5+1=6
师:你又是怎样算的呢?
生:5和1组成6,5个添上一个就是6个了。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1+5=6,想到5+1=6.
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即可以用白萝卜的个数加上红萝卜的个数,也可以用红萝卜的个数加上白萝卜的个数,结果是一样的。
2、屏幕出示“西瓜图”
师:小猴来到它的西瓜地,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几个西瓜呢?
师:求一共有几个西瓜,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
生:2+4=6
师: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呢!
生:4+2=6
师:你是怎样想出4+2=6这道算式的?
生:我可以用大西瓜的个数加上小西瓜的个数,也可以用小西瓜的个数加上大西瓜的个数。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会算4+2=6吗?
生:看到2+4=6,想到4+2=6。
师:你们听,他说的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你是怎样算是呢?
3、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现在要出场的`可是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了,请看,它来了,小熊站在它的玉米地想一个数学问题呢!你们猜一猜它在想什么呢?
生:小熊在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师:这也让你猜中了,你真聪明!那求一共有多少个玉米,你会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生:3+4=7,4+3=7。
师:他说的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能把你想的算式像他这样说一说。
4、黑板上出示“小花图”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呀?
生: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谁会列式呀?
生:1+6=7,6+1=7。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算6+1=7吗?
生:看到1+6=7,想到6+1=7。
5、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刚才,你们帮小熊算出了它的地里一共有7个玉米,瞧,小熊在干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熊扛走了一个玉米。
师:根据你所看到的,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几个玉米呢?
师:会列式吗?
生:7-1=6。
师:根据这幅图,你还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熊扛走了几个玉米呢?
师:会列式吗?
生:7-6=1。
师:看到这幅图,我们怎么就列出了两道减法算式了?
生: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扛走的就是还剩下的,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还剩下的就的扛走的。
6、黑板上出示“圆片图”
师:好了,要摆小圆片了,老师摆了7个圆片,在这儿画了一条虚线,你知道虚线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虚线在这里表示去掉的意思。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来。
师:为什么根据这幅图也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了呀?
生活情境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 生动地探求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 得出结论, 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二、“向量的加法”导入设计的总体构思
从“向量的加法”定义的形成过程中, 设计了两个日常生活问题。第一个问题:顺风骑车与逆风骑车, 所展现的是两个向量共线;第二个问题:通过地图, 由上海到台北的走法, 所展现的是两个不共线向量。这样来设计教学既全面又生动, 而且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看, 呈现一定的阶梯性, 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学生成过程如下:生活情境引入问题→引出、形成定义→定义理解与深化→应用举例 (对定义的强化) 。
三、教学导入环节设计
(1) 问题引入。T: (指教师, 下同) 各位同学, 你们会骑自行车吗?S: (指学生, 下同) 会!T:我们在骑车时, 经常会遇到顺风和逆风, 你对顺风骑车和逆风骑车有怎样的感受呢?S:顺风骑车快, 逆风骑车慢!T:能否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呢?S1:可以用向量来解释。T:为什么?S2:因为骑车的速度及风的速度都是具有大小与方向的量, 所以可以用向量来表示。T:那怎么表示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请学生进行板演) S3:我们可以用向量表示自行车的速度, 向量表示风速度 (多媒体演示) 。T:那么顺风骑车与逆风骑车的实际速度怎样表示?接着问:能否概括为一个代数形式呢?S4:向量表示骑车的实际速度。。T:很好!大家再来看以下地图 (投影显示部分中国地图) , 上海到台北有几种走法呢?S5:两种;一种是上海转道香港地区再到中国台北, 另一种是上海直飞台北。T:对!以前上海不能直飞台北, 需要转道香港地区, 现在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已经实现了直航! (渗透了人文与爱国之情) T:若从位移意义上来说, 两种航行方式的效果是一样的, 位移在数学中也是向量, 那么由图1中A、B、C三点分别代表上海、香港、台北,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S (全体学生) :。这就是向量的加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向量的加法。
(2) 定义形成。T:一般地, 对于向量a、b, 任取一点A, 作有向线段表示a, 接着以的终点B为起点作有向线段表示向量b, 则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c称为a与b的和, 记作c=a+b (动画展示和向量的形成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其定义) 。即我们有下列向量的等式:。上述关于向量加法的定义叫做三角形法则。
(3) 定义深化。T:请将这个法则的操作过程用文字语言叙述出来。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S6:平移一个向量, 将它的起点与另一个向量的终点重合, 那么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 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就是这两个向量的和向量。T:非常好!能不能将上述结论浓缩为几个字?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S7:尾首相接, 首尾相连!T:实在是太精彩了!只用了短短八个字, 就揭示出了法则的精华, “简约而不简单”。T:下面我们来一起观察屏幕上的图 (投影显示) 。如图2, 已知, 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则等于什么?T:请大家互相讨论, 发表不同的思路。S8:因为, 因此。T:确实是好方法, 起点为同一点, 通过把AD平移到, 这样就变成了首尾相接的两个向量, 进而利用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迎刃而解!通过把新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解决的老问题, 体现了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归思想。T: (接着问) 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S9:正好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T:这是不是给我们指出了另一种求两向量和的方法呢?S: (思考, 归纳、抽象。) S10:求不共线的两个向量a、b的和, 还可以从同一起点A作有向线段分别表示a、b, 然后以AB、A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对角线向量就表示a+b, 像这种求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的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T:所以, 求向量的加法有两种方法, 那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思考探讨) S11:它们本质上来说, 是完全一致的, 只不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不适用, 而三角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也适用;另外, 就是三角形法则要求“尾首相接”, 而平行四边形法则要求“起点相同”。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由于职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吸引学生到课堂中, 通过创设联系生活的情景,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法选择上采用形象教学方法替代抽象教学方法, 使得传统上抽象的数学课堂能够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一图两式”,进一步扩展到“一图四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解决问题的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较为单一,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课件出示1+4= )你能大声地说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生:1+4=5。
师:你的声音真洪亮,你真棒!
师:你们能用图形来表示“1+4=5”吗?
生:我在左边画1个圆形,在右边画4个圆形,再画一个大圆把它们围起来,这样就能表示“1+4=5”了。(学生一边说一边在电子白板上画。)
师:你不仅画得好,而且说得清楚、明白,你真了不起!
二、新授部分
(一)6的加法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能大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看老师的白板上有什么呢?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大声地说一说吗?
生:我获得的信息是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
师:你的回答我们听得真清楚,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你能完整地说出这道题吗?
生: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吗?
生:5+1=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5+1=6。)
师:你仔细观察现在白板上的小棒有什么变化吗?
生:我发现现在白板上的小棒,左边有1根,右边有5根,和刚才的图反过来了。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几根小棒呢?
生:1+5=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1+5=6。)看白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是5+1=6,第二个算式是1+5=6,虽然它们前两个数的位置掉换了,但是它们得数不变。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孩子,能发现这么大的秘密。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算式“5+1=1+5”。(教师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板书。)
师:你可以用不同的画图方法表示“5+1=6”吗?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有一种特别奇特的画图方法来表示“5+1=6”,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老师在黑板的左边画5个小三角形表示5根小棒,在右边画1个小三角形代表右边的1根小棒。老师在它们的下面画了一个大括号,大括号的下面又写了一个问号,你能看明白老师的大括号和问号表示什么吗?
生:大括号和问号表示左边和右边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的意思。
师:你们真聪明,那你们想不想也画一画这个神奇的大括号?
生:想!
师:别着急,老师一会儿给你机会。请同学们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2只鸭子,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只鸭子。
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呢?
生:4+2=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你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还可以写2+4=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那你能用大括号来表示4+2=6或者2+4=6吗?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边画一边小声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一边画一边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到前面来汇报?
生:我能。我在左边画了4个圆形,在右边画了2个圆形,在它们下面画一个大括号,再写一个问号。这样就表示4+2=6,也可以表示2+4=6。
师:你们真是小精灵。不要骄傲,再仔细观察白板上的鸭子,你发现了什么?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怎样列式呢?
生:我发现左边的一只鸭子走到了右边,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列成的算式是3+3=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列成2个算式呢?
生:因为前两个数是相同的,即使调换位置也是3+3=6,所以只能列出一个算式。
师:你们真让老师大吃一惊,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你们发现刚才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是几呢?
生:都是6。
师:你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6的组成,并写在白板上。
(学生一边说一边写,6可以组成1和5,或者是5和1……)
(二)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好吗?老师来变一个魔术。
(教师把52张扑克牌按单数和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让学生从单数的牌里抽出一张,并同学们看是什么牌,再把这张牌放在老师手中的牌里,让老师猜一猜是哪张牌。)endprint
师:老师猜的这张牌,对吗?
生:对呀!您是怎么知道的?
师:只要你认真学习,聪明的你在后面的学习中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7的加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7辆汽车,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这7辆小汽车可以怎样分吗?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生:我把7辆小汽车左边摆6辆,右边摆1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6+1=7(辆),或者1+6=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摆7辆小汽车,左边摆5辆,右边摆2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5+2=7(辆),或者2+5=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分……(学生利用白板功能一边摆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出示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通过这些算式写出7的组成吗?
(在白板上写出7的组成。)
师:我们刚才在白板上写出6的组成和7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6可以分成3和3,但是7就不能分成两个同样的整数。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6是双数7是单数,双数就能分成两个相同的整数,单数就不可以。
师:同学们都是小数学家呀!你知道哪些数是双数?
生:因为8可以分成4和4,所以8是双数……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连线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孩子。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是喜羊羊!
师:你能帮助喜羊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把得数相同的羊连在一起)看看谁的朋友多。
第二题:看图填数
师:你们能猜出大括号上面的盘子里装着几个苹果吗?(巩固大括号的运用,为下节课用大括号表示除法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我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加法。
师:用大括号可以表示加法,用大括号也可以表示减法,你们想学吗?请大家回家先自己预习怎样用大括号表示减法,下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
师:(总结)现在老师就要揭晓魔术的奥秘了,老师从双数的牌里找你们抽出的单数的牌,当然一找就知道了。老师并没有特异功能,就是运用了单数与双数的特点来找出那张牌。所以学习数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同学们努力学习数学吧!让我们共同发现数学中更多更有趣的奥秘吧!
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表现也让我有很多惊喜。教材内容先是引导学生学习6、7的组成,再利用摆一摆学习6、7的加减法,然后再学习用大括号来解决加减法的问题。由于我班的学生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我就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6、7的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多说、敢说,激发了学生兴趣,树立了自信心,也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同时只有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才能敏锐地抓住他们似懂非懂的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引导。
在学习6、7加法时,让学生自己整理6和7的组成,并引导他们用大括号独立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和利用小魔术初步感知双数和单数的特点,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知道一年又12个月,能找出年里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
2.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1-12月的卡片,xxxx年大年历一张,xxxx年小年历人手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一年有几个月
1、教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一年有几个月?
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几月过生日,逐一出示1-12月的卡片。
引导幼儿观察漏了哪个月,通过回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的生日证实是否有这个月。
3、教师:有没有13月过生日的呢?
进一步了解一年只有12个月
4、引导幼儿按序给12个月的卡片排队。
教师:12个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的呢?
这12个月,先过哪个月?1月过完是几月?
了解十二月的循环
二、观察年历,进一步了解一年有12个月
1、教师出示今年的年历,引导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月
2、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小年历,请幼儿观察小年历,进一步证实一年有12个月
三、小组操作活动
1、找节日,观察节日图片,请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在年历上圈出各个节日
2、我的生日。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说呢狗日,在年历上标出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
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2.学具:数字卡片1-
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总结。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有图有真相
youtuyouzhenxiang.net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活动延伸: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以及关于0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准备】学具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谈话:同学们,花果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果山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图片并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
2.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图上左边树上有4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提问: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小猴?„„(学生提问,老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简单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共同解决问题一: 一共有几只小猴?
1.提问:谁来说说有关小猴的信息?然后再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板书)预设:左边树上有4只小猴,右边树上有2只小猴 4+2= 2+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4和2合起来是6;从4接着数,5、6„„(借助学具摆一摆,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结果。)
2.进一步提问:你们发现4+2和2+4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观察)预设:4+2和2+4 的结果一样(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及时给以肯定)小结:4+2=2+4
(二)独立解决问题二: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1.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小朋友的信息,再用刚才讨论的方法自己列算式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
预设:5+2=7 2+5=7(学生回答,老师即时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5+1= 1+5= 3.小结: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设计意图】及时强化、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提问:请同学们先找一找,再数一数左边树上有几个桃子?右边的树上没有桃子用哪个数字表示?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
预设:6+0=6 0+6=6 2.算一算:3+0= 4+0= 0+5= 提问:你发现什么?
3.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仍得那个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并适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10 以内的加法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为下一步计算和是8、9、10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谈话: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比比谁摘的星星多? 1.基础练习:(1)自主练习第二题
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比一比谁对的最多:。(巩固和是6、7的加法运算,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第三题
谈话:请同学们先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列算式进行计算
预设:左边有3朵花,右边有3朵,一共有几朵?(或者左边的和右边的合起来)左边2颗樱桃,右边5颗,一共几颗?(尽量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提高练习: 自主练习第五题
谈话:请大家根据图片列算式(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订正答案,巩固“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以及“任何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这两个知识点。)
3.拓展练习: 自主练习第四题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小青蛙在干什么? 预设:小青蛙在跳格子;在跳远„„
提问:小青蛙跳了几次?一共跳了几个格?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不仅对知识进行巩固,而且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带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不能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从三方面谈本节课的收获。
关键词:串行进位链,超前进位加法器,时间延迟
在计算机处理器中,加法器的速度直接决定了整个电路的速度,为了提高整个电路的速度,需要提高加法器的速度。因此,如何设计更高性能的加法器以满足需要成为设计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了解了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公式及构造的基础上,本文引出4位并行的超前进位加法器的设计,再用超前进位链树对16位和32位加法器进行设计,如果将这种方法推导,理论上可以得到并行超前进位的任意位加法器。
1 串行进位链
串行进位链指的是在并行加法器中的进位信号采用串行的方式进行传递,以4位为例:
令Gi=AiBi,Pi=Ai♁Bi;推导出:
其中:Gi—进位生成函数;Pi—进位传递函数。
可以用与非来实现,以下电路中使用的逻辑门的延时设定[1]:与或非为1.5ty,或非门的时间延时为1ty,与非为ty。那么Gi、Pi形成后共需要2ty×4=8ty,所以每增加一个全加器,进位的时间就要增加2ty。因此,对于n位全加器来说,采用串行进位链,最长的进位时间为2nty。对于多位加法器而言,这种加法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2 并行超前进位链
通过逻辑电路事先得出加到每一位全加器上的进位输入信号,而不是从最低位开始逐位传递进位信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运算速度,节省运算时间。把实现这种加法的器件叫做超前进位加法器[2](Carry look-ahead adder,CLA)。超前进位链能够有效减少进位的延迟,它由进位门产生进位,各进位彼此独立,不依赖于进位传播。因此延迟非常小,速度非常高[3]。
理想状态下是n位的全加器的n个进位信号同时产生,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实行起来有点困难,一般在实际中,采用的是一级分组和二级分组的方法[4]。
2.1 一级分组的超前进位
将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的进位同时产生;小组间采用串行进位。即:组内并行,组间串行。以4位全加器为例,将(1)式分别代入得到公式组(2):
可以看出,进位Ci不是依赖Ci-1,而是均可以直接依赖于向最低位的进位信号C-1,即当C-1输入后,经过与或两级的逻辑延时就可以并行地产生各位向高位的进位信号C0~C3。
所以,在Gi、Pi形成后,产生全部的进位需要2.5ty,这有效地缩短了进位信号的传送时间。
所以,以16位的全加器来说:若以4位为一组,分4组,组并行进位,组间串行进位,那么产生全部的Ci共需2.5ty×4=10ty。
若采用串行链实现全部16位全加器的进位共需要2nty=2×16ty=32ty。
2.2 16位两级分组超前进位加法器的设计
以16位为例,4位为一个小组,共4组,组内实现超前进位,组间也可以采用超前进位算法,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图1为两级分组第二级的超前进位链路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Ai、Bi和C-1可以直接产生每组内的最高进位信号C15、C11、C7、C3。图2为Ai、Bi信号产生的逻辑路线图。
4位的超前进位模块作为一个小组,每组内都采用超前进位方式,同上所述,可以得出每组内的进位C0~C15,把每组的最高进位表示出来,分别是:
跟前描述一样,可以推出:
令
令
可以推出公式组(4):
C3=A1+B1C-1
C7=A2+B2A1+B2B1C-1
C11=A3+B3A2+B3B2A1+B3B2B1C-1
C15=A4+B4A3+B4B3A2+B4B3B2A1+B4B3B2B1C-1 . (4)
那么,可以得出二级分组的16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的逻辑结构图。
综上所述,可以推导出各级进位信号的产生时序:
(1)由一级分组可得,当Gi、Pi、C-1全部产生后,生成Ai、Bi和C0~C2需要用2.5ty;
(2)再形成C15、C11、C7、C3,需要用2.5ty;
(3)然后产生其余的C4~C6、C8~C10、C12~C14,需要用2.5ty。
因此,16位的全加器用二级超前进位算法共需要2.5ty+2.5ty+2.5ty=7.5ty。
2.3 32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的设计
可以采用两级进位算法,将32位全加器分成两个大组(高16位和低16位)。每组又划分四个小组,大组内采用二级超前进位,大组间采用串行进位链实现。
由上述可知,16位二级超前进位全加器需要7.5ty,分析如下:
(1)由Gi、Pi、C-1形成C0~C2以及所有Ai、Bi(i从1~32)需要2.5ty;
(2)形成C15、C11、C7、C3,需要用2.5ty;
(3)再生成C4~C6、C8~C10、C12~C14,需要2.5ty,由于C15为高16位全加器的组内的C″-1,所以由(2)步骤内的进位生成后,经过2.5ty也生成高一组的C16~C18(相当于第一组的C0~C2);Ai、Bi、C15形成后,产生C31、C27、C23、C19也需要2.5ty;
(4)C31、C27、C23、C19得到后,经过2.5ty,形成进位C30~C28、C26~C24、C22~C20;
因此,由(1)、(2)、(3)、(4)步骤,可以推算出32位全加器产生所有进位共需要2.5ty×4=10ty,而串行方式下需要2nty=64ty。
超前进位加法器(CLA)通常被认为是最快但是也是最复杂的加法器,它的复杂度与功耗相关,越复杂,功耗就越大[5]。进位的信号产生时序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超前进位加法器是为了降低加法器的时间延迟,在设计时采用增大版图面积来提前计算进位信号的设计思想。理想状态下,32位的超前进位加法器运算速度是串行方式下的6倍多。因此,超前进位加法器比传统的串行链式加法器速度上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理论上可以得到并行超前进位的任意位加法器。
参考文献
[1]毛爱华.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248-254.
[2]陈光梦.数字逻辑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Pai Yuting,Chen Yukumg.The Fastest Carry Lookahead[C/OL]//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Electronic Design,Test and Applications LosAlamitos,CA,USA:IEEE,2004:434-436.
[4][美]Wakerly J F.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M].第3版.林生,金京林,葛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5-6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能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教学过程:
谈话:一年有很多节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6月1日是节日吗?10月1日呢?3月12日呢?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入林场,植树造林,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阳光小队的小朋友也参加了植树活动,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自主探索
1、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三句话说说这幅图的内容吗?
3、试着列出算式。
二、合作交流
1、和同桌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同桌相互用三句话说说话的内容。
3、比较你们列的算式一样吗?(一样的话探索一下还可以怎么列式;不一样的话,彼此说说自己的想法)。
4、共同完成试一试。
三、展示发现
1、用三句话说说画的意思。
2、说说你在交流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数学算式?
3、说说每个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4、说说“试一试”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师强调:5+1=6中的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得数6表示什么?(5表示原来的5个小朋友,1表示后面来的1个小朋友,6表示一共来了6个人植树。)
1+5=6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
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
(相同:都是加法,都有1、5,得数都是6,都是表示把2部分的人合起来是6人)
(不同:1和5的位置交换了)
这两个算式加号前面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交换了位置,而得数不变。因为这两个算式都是把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6个小朋友。
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谈话:在有趣的动物世界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请看大屏幕。
1、“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你知道它们该跳进哪个水池里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看49页,用铅笔将青蛙和要跳进的水池用线连一连,连好后,再互相说一说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2)学生独立连线后集体交流。
提问:哪几只青蛙跳进了6的池塘?哪几只跳进了 7的池塘?
(3)小青蛙安全降落了,第一个池塘里的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算式,第二个池塘里的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算式,那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加法算式的得数也是6、7?先来说说得数是6的?
2、下面我们来玩个送信的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
3、想想做做第6题。
小朋友们都是爱动脑筋、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小蜜蜂也像大家一样勤劳。这不,它们正忙着采蜜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会把小蜜蜂分成两组,并且填好算式吗?注意不止一种方法啊。□+□=6 补充:如果□+□=7,你能说出哪些算式?自己轻声说一说。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看看它们的得数都是几?(6和7)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得数是6、7的加法.(课题)
4、想想做做第4题。下面我们来个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完的小朋友检查一下,再想想: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一组一组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指名说得数。
(3)提问:观察每组中的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加号前面的数都一样,加号后面的数比前一题大1,得数也比前一题大1)
如果我记住了3+2=5,我能利用3+2=5想出3+3等于几、3+4等于几吗?怎样想?
拓展练习:3+4,3+2,3+1,3+5,3+12 猜猜哪个算式得数最大,怎样想的?得数最小的呢?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小脑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的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实际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学生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进。
另外,本节课在教学主题图时,在说出5+1=6这道算式以后,当我问:“谁能列不同的算式?”时,有学生说:4+2=6,当时因为有其他学生说:不对,不对,应该是1+5=6。所以我就直接让他坐下,再看看主题图上的小朋友都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想一想应该怎么列算式。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2.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而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性;
2.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一位学生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2.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其原因是什么呢?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说明问题,使学生知道要确定结果,不仅需要距离,还需要方向.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全班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得到以下几种情形.为了把这一问题说得明确些,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 +50.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50.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
写成算式是(+20)+(-30)=-10.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同样可结合数轴上表示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0米处,写成算式是
(-20)+(+30)= +10.
小结: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
【教学说明】在探究的过程中,始终结合数轴来进行,将数轴和式子结合起来,得到最后的结果,探究其中的规律.2.请同学们再来试一试,把下列算式中的各个加数不妨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列填空:
(+5)+(-3)=();(+4)+(-10)=();(-3)+(+8)=();(-8)+3 =().
【教学说明】在探究中,脱离数轴的具体形象,发挥想象,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3.你能发现得到的结果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教学说明】让学生观察思考后进行回答,可适当安排讨论交流,得出结论.4.再看两种特殊情形:(1)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写成算式是(-20)+(+20)=();
(2)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写成算式是(-20)+0=().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互为相反数两个数相加的规律,一个数和0相加的规律.5.从以上写出的6个算式中,你能探索总结出一些规律吗?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学说明】总结出规律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进行加减运算时,应注意确定和差的正负号及绝对值.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
例计算:(1)(+2)+(-11);(2)(+20)+(+12);12(3)(-1)+(-);23(4)(-3.4)+4.3.解:
(1)(+2)+(-11)=-(11-2)=-9;(2)(+20)+(+12)=+(20+12)=(+32)=32;1123412(3)(-1)+(-)=(-1+)=-(1+)=-2;2236663(4)(-3.4)+4.3=+(4.3-3.4)=0.9.【教学说明】教师示范讲解(1),主要强调思路和解题格式,学生尝试完成其余题目,将所学知识及时加以运用.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填表:
2.计算:(1)10+(-4);(2)(+9)+7;(3)(-15)+(-32);(4)(-9)+0;(5)100+(-99);(6)(-0.5)+4.4.3.填空:
(1)()+(-3)=-8;(2)()+(-3)=8;(3)(-3)+()=-1;(4)(-3)+()=0.4.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个加数?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进一步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答案】1.略2.(1)6 3.(1)-5 4.不一定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位同学来小结一下?
2.从上面练习中你能总结出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经验教训吗? 3.使学生明确:(1)运算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据;(2)两数相加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2)11
(2)16(3)2
(3)-47(4)-9(4)3
(5)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题:教师呈现课件, 说说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1.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1) 数数法:1、2、3、4……12、13, 一共有13盒。 (2) 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 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一共有13盒。 (3) 列式计算:9+4=13, 9个一和4个一合起来是13个一, 13个一就是13。 (4) 凑十法:先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 再把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 一共是13盒。)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快?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演示动画课件, 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凑十, 并说清凑十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 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 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 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 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 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三、跟进练习 (先圈一圈, 再填一填)
(利用答题卡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再完成填空, 掌握凑十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先圈一圈, 再算一算, 巩固凑十的方法。
四、课中小结
(小组交流凑十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凑十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中的小结,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为前面的练习起到总结的作用, 也为后面的练习做下很好的铺垫。
五、巩固练习 (摘苹果游戏)
(学生喜欢哪个苹果就摘哪个苹果, 并把它计算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行练习, 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让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 轻松掌握知识。
六、全课小结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熟练的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熟练的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小丑奇奇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瞧:(课件出示小丑图)今天他要带大家去马戏团游玩,你们想去吗?
师:那好,先接受奇奇的考验 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加法的含义
(1)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考验,走去马戏团喽,我们先来到了马戏团的魔术表演场,你瞧,谁在变魔术呢?(奇奇)
师:看,奇奇变出了什么?(3个红气球)师:你真了不起,你找到了一个和数学有关的信息,这就是数学信息。跟我读(奇奇先变出了3个红气球).接着看,你又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1个绿气球)那一共(板书:一共)变出几个气球呢?(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到合起来时,教师表扬)并板书:合起来
师:原来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合起来(手势)有多少个气球的意思。所以我们只要把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就行了,小朋友们瞧(课件演示: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一共有4个气球。(激励)
(2)师:如果要用小圆片来代表合起来,该怎么摆?
师:先摆几个圆片?(3个)为什么?再摆几个圆片?(1个)右边这1个圆又表示什么?那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怎么表示?(合起来)老师用个大圈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画圈),你能像老师这样表示吗?一起伸出右手,咱们边画边说:我把两部分圆片合起来了。(表扬激励)
(3)师:你还能用算式来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吗?
(3)(学生说算式,师:板书3+1=4)师:真了不起,你都会用加法算式来表示了。(板书:加法)(指着算式)小朋友真棒,现在把我们写出的加法算式自豪的读一读吧。(齐读:3加1等于4)
师板书读作:3加1等于4。
师:那你知道3、1在这里表示什么吗?(师再指加号)师:这是什么符号?(加号,师板书:加号)加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呢?(学生说,师再小结(指加号)加号写在两个数的中间就是把这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
(4)师:谁能完整地说说3+1=4表示什么呢?(指名2人)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读一遍吧(全班一起说):3+1=4表示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有4个气球。2.探究计算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从奇奇的魔术中发现了要把两个数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现在我们再去动物竞技场看动物表演吧!
(1)出示大象踩滚球
师:大象可真厉害,小朋友,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说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一共有几头大象在表演呢?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列出算式,板书:3+2=()为什么用加法?(学生说)
师:3+2=几,谁知道?3+2=5你是怎么算的呢,请小朋友们把你的算法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讨论(2)反馈
师:得数是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指名)
展示算法A、点数
(板书:数)你可以数给大家听吗?(师:这个方法好是好,但小朋友们要注意在数的过程中有顺序的数)(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了呢?)
B接着数
(每说出一种方法给予一定的鼓励)
C数的组成(板书组成)(跟老师读一遍)
(3)对比优化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由说)(更好)说到组成时,再问:为什么好?(学生说)师小结:因为组成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既快又好。
三、巩固提高
师:刚才我们看了精彩的表演,学到了加法的知识,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挑战,大家有没有信心?
第一关:观察图说一说,并列式。师:第一关顺利通过,恭喜大家。第二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得数。第三关:数一数,填一填。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数学思考
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由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活动1: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活动2: 看下面的问题:
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米记作5m,向左运动5米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①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
②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1).活动3: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 5+(-3)=2
③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⑴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⑵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⑶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m.活动4:
你能从算式①至⑦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5:
1、例1 计算: ⑴(-3)+(-9); ⑵(-4.7)+3.9 解:⑴(-3)+(-9)=-(3+9)=-12; ⑵(-4.7)+3.9=-(4.7-3.9)=-0.8。
2、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1、练习:(1)(+2)+(-8)(2)(+7)+(-9)(3)(-7)+(-8)(4)(+1.5)+(+4.25)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知识.课后习题 1)(-3)+(-8)(2)(+18)+(-9)(3)(+12)+(+8)(4)(-1)+(-4.25)
板书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1)
1、法则
例2
2、例1
【6的加法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6 的加法和 6 减几参考教案06-14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设计11-16
《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11-28
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09-23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的加法》07-0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07
5以内的加法教案.doc11-30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反思09-25
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