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设计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案设计(精选7篇)

《司马光》教案设计 篇1

2、理解“慌”的意思。

3、通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司”“爬”两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英雄(出示图片司马光)。你们看,他穿的衣服和我们不同,他是古时候的人,他是谁(一起说)注意读准“司”司是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而且啊它还是我们的生字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用儿歌记住:同字左边藏起来就是司。板书课题。

2、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司马光自我介绍吧!

出示课件:司马光资料语文老师姓一个字郑,而他姓两个叫司马,司马是复姓。

再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 —— 光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让我们走进他,看看他是怎样的小英雄。

请打开书本,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课文到底说一个什么故事?

(听完录音,表扬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二、检查生字词

过渡: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谁敢来挑战一下。

我会读:(红字显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张 吓哭了

叫着 一块 使劲

砸缸 破了 得救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大家生字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你们玩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啊?(说一下“他”是指司马光)

2、你瞧,孩子们你躲我藏玩的多开心啊。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3、读的真开心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个水缸怎么样?和我们小 朋友的个子比一比呢?它不仅大还怎么样啊?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真大啊)

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 个)

4、看到这个假山你想干嘛?(爬上去)

随文识字:我们经常说什么爬啊,手和脚都巴在地上,动物的手与脚又称为爪子,所以我们用个儿歌来记住它: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有一个小朋友和你有相同的想法,他爬上来假山,但是结果怎样?

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5、有个小朋友 “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都慌了)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小朋友有着生命危险)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 慌” 成了什么样子了。

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你们说的和课文一样呢,出示课文(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我会说: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同学们,想想当时的场景,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其他小朋友都慌成一片,但是司马光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你能学这他的动作来读一读吗?

5、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这时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长还要那四个小伙伴过来了,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呢?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四、指导生字词

过渡:小朋友们课文读的真好,我想下面的这些生字对于你们来说也很简单了,那我们就来摘下苹果吧。

1、游戏,摘苹果

2、指导生字:出示司。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右上包围左下,写这个字要注一和口要伸出外面一点点。教师范写。

出示爬。左右结构,第一笔平撇,第二笔直撇,张开幅度不能打,与竖靠得很近,捺张开的角度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儿歌: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五、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司马光》教案设计 篇2

一、课文留白处的合理想象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通常篇幅都较为短小,语言很精炼,有的课文只是部分节选,这就导致学生对全篇的理解有时衔接不上。课文表达有“留白”,给了课堂更多的设计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老师能针对这里的“断层”处精心设计,定会让你的课堂有不一样的精彩。《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的重点段是第三自然段,体会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如何痛不欲生,是学生后面更好地理解其“发愤”的必要铺垫。文中以“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简单概括,显然学生对司马迁受宫刑之后的心理感受达不到老师的预设。让学生抓住不同人物在司马迁受刑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司马迁此时备受煎熬的心理。老师在这里安排学生讨论、练习说话,从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谈谈司马迁身边的人都会怎样奚落他,就是让学生在自己描绘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中一次次感受司马迁所受的羞辱与折磨。身之痛,心已碎,最后被逼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里的描写能激起学生共鸣,更好地与司马迁感同身受。课文留白处的想象说话,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了文本,帮助学生在理解与体验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的有效手段。

二、文字概括点的发散说话

课文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时还会出现不少在上文提示下用“照此”“因为这般”“即使这样”的概括点。有时老师适当地将它们“点化”开来,作追打猛敲,可以帮助学生在老师的强调中更深一步的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第三自然段,“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是怎样的死呢?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自己置于司马迁当时的处境中:心中的千丝万缕慢慢被厘清,变得清晰,父亲的遗愿尚未完成,以戴罪之身死去,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死去,在他人的冷眼中死去,没得到世人认可即死去,自己在从小热爱的史学上还没有任何建树就死去,作为史官还没留下任何成绩就死去……学生道出的是蒙受巨大耻辱后的那种种不堪与不甘,感受到的是司马迁立志有所作为,渴望名垂青史的抱负。由受辱到不甘到发愤再到最后的成功,学生的情感随着司马迁的思想在起伏跌宕。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地走进了司马迁的内心,才真正读懂了书中这个故事。

到这里为止,学生由文本引发出的思考是有深度的。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对文本的发散与补充,学生就只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意思的了解上,对文章所含深意也体悟不到。学生借助想象、发散思维、深入体会,方能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

三、结尾总结时的有效提升

喜欢王崧舟老师的那堂《桃花心木》,不但是因为王老师在课堂上环环相扣,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入浅出,更因为其解读文本的透彻与延展。王老师的课总能引发老师的许多感想。《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老师试着从“了解一部书”“认识一个人”着手,重点放在理解司马迁为何要“发愤”以及如何“发愤”上。但是,能否如王崧舟老师的课一样,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个提升?《上下五千年》中记录下此文,除了要了解这个故事,定是希望后人还能从司马迁的精神上获得启迪,而这样的精神感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也具有普遍意义。像三年级时学生学过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韩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等。将这些故事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定能总结出他们的共性,知道在司马迁身上我们还该学习的东西是什么。于是,在课的结尾处,老师板书了儒家的一句话:“知耻而后勇”。由耻到勇,这样的顽强在以上这类人身上表现得如此鲜明。老师用这句话,将故事内涵包容其中,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人物性格中的那种刚毅与韧性。

深入文本,最终又从文本中走出来,我们认为,语文课堂上学生除了接受语言与文字的训练,思想认识上提升到怎样的程度,是对老师的极大考验。同样的文本,不同老师的处理能将学生带入不同的境地,领略不同的“风景”。你解读得深刻、全面,学生收获颇丰;你解读得零敲碎打,学生也只会是浮光掠影。这也启示我们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夯实文学根基,在课堂上精准地找好设计点,为学生理解推波助澜。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在老师适当又看似随意的提点之下,自主徜徉的过程。

摘要:<正>在导弹发射时,为了使其迅速飞离发射器并加速达到预定飞行的速度,科学家为其安装了火箭助推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也给学生加上一个理解的“助推器”,将他们的感悟逐步引向深处。下面,让我们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文读讲时找准设计的点,为学生理解推波助澜。一、课文留白处的合理想象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通常篇幅都较为短小,语言很精

参考文献

[1]王国富.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再认识[J].林区教学,2007(4).

《司马光》教案设计 篇3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

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4。

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

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

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

司马迁

父亲的影响与嘱托

专心致志

发愤写

受酷刑

《司马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教案大全 篇5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记得怎么样?

1、指名拼读。

2、全班拼读。

3、采用问答的形式来读。(如:4小组问:人字加竖就是?

另4小组就答:个,一个的个,上下结构。)

二、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你们读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那请同学们认真听好了,一会还得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故事讲完了,谁来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啊?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光”是名。他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也是个大史学家。)

三、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2)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小黑板出示句子)(4)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5)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理解:不小心。让学生用“不小心”说一句话。

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及时救出会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过渡:那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缸里,他们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齐读这段。(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心情怎么样呢? 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

(小黑板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

(3)那你知道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吗?(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你准备怎么读?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表演读这句话。(5)组内练读后,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⑤谁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话吗?

(6)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思考: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司马光的表现又是怎么样呢?请男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既然我们同学这么喜欢司马光,那让我们再读读这一段。

过渡: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请女同学读一读第5自然段。7.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自己读读这段。

(2)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心情怎么样?(高兴)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8.发散思维训练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几个人把缸推倒; 把树枝放缸里把小朋友拉上来;大家伸手去拉;)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四、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 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 机智勇敢)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时()

候()

石()

村()

后()

那()

缸()

找()

都()

红()

我()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石头

一口

石头

大人

一块

假山

司马谈与司马迁之比较 篇6

1、差异的产生的原因

这就要从司马氏的家族起源说起了, 据记载司马氏, “世典周史, 后司马氏去周士晋, 而后奔秦, 入少梁”。家族影响对于司马迁的一声都是有重大影响的。司马谈最终逝于史官任上, 而后司马迁又为了完成父志, 成一家之言, 忍辱负重, 这种种都与他们的血统密切相关。家族承袭至于司马谈的时候, 司马谈则是实事求是地记载时事变化, 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 到了司马迁时候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马谈所代表的道家思想, 在武帝承袭大统时候就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了。功利, 理想, 战斗, 积极出世, 为天子打江山, 保家卫国成了长安男儿的宏图之志, 道家思想失去了皇帝的支持, 只能在时代的斗争中挣扎没落。因而作为子承父业的司马迁, 顺应时代潮流以新的想法和理念来重塑《史记》。时代环境的差异是最表面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2、差异引起的后果

在学术方面, 司马谈就是前期的一位具有代表意义的文论家, 他的代表作《论六家之要指》就明显偏道而轻视摒弃其他思想在社会统治中的作用, 极力推崇道家黄老之术的妙用。在这篇文章里, 他高度赞美黄老之学,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善法, 摄名法之要”, “黄学显而功效著, 老学隐而作用微”, 司马谈的这篇著名的文论就说明了当时各家在社会思想界的地位和作用程度。这也是对长久以来所提倡的道家思想的积极肯定和说明。司马谈所尊崇的便是有社稷之利的道家之学罢了。在汉武帝继承大统之后, 武力征伐便是社会青年的理想, 黄老之学就明显有违其目的了, 司马迁承父遗志, 他的笔下《史记》出现了种种思想的交织画面。

司马迁的文学主张即可以看做是他的文论主张, 或者说是评论文章优劣的标准。他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可以怨”, 一方面也符合道家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谴责的激情, 儒道两家的思想在他的人生理想里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与其父司马谈的唯黄老道家之言而准的观点, 在思想上既有继承先人的特点, 同时又有个人的独立见解。他不拘泥于儒家思想的束缚, 坚持实录的创作精神, 既有客观公正的记述, 又有怨愤著书的激情, 与其父相比则是更多了一些生动的现实情感。司马谈作为道家思想的坚持者, 他把阴阳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名家和道家思想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 结合现实, 认为道家之术最为高明, 最为完备的结论, 因而最推崇道家思想。因为所属思想体系和价值观的不同, 司马谈所处的道家思想逐渐没落, 司马迁时期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崛起, 积极向道家学习, 向皇权靠拢, 谋求帝王支持, 以获得逐步发展的成长期, 两者的此消彼长也同样是这两辈人对待同样的历史所持有的不同文学表达方式的个人原因, 也是主要因素。

在秦地贵族被压抑的汉朝, 司马氏作为秦地贵族的后裔, 也是不得志的, 即使是像李广那样的沙场悍将也仍旧落得自杀的下场, 司马谈和司马迁都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司马迁的两个重要的文论观点即是“盖怨自生”, “发愤著书”, 目标当为“成一家之言”。他的著书特点, 必然是“实录”精神。司马迁的实录来源于他的考证, 游历山河大川, “二十游江, 淮, 上会稽, 探禹穴, 窥九疑, 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 讲业齐鲁, 观孔子遗风, 乡射邹峰, 厄困鄱、薛, 彭城, 过梁楚以归”。对于民族发展史, 司马迁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他的“盖自怨生”是他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标准, 那么实录的精神确实是他的创作准则。史记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白描, 还充满富有人情味的真情, 每个细节和人物都可以作为经典。司马迁塑造了真实的历史。记录历史, 他会生动地富有个人情感地写出历史的真相, 令人颇觉有味;同时他也不是一味地遵循儒家的行事思想准则, 在那个时期, 儒家思想也仅仅发展起来而已, 在家学和社会的影响下, 他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儒道互融促成他自由, 热情, 丰富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也是孩子气的, 对于一个史官来说, 记录当朝历史真相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有趣的是, 《史记·武帝本纪》好像除了武帝的早年建明堂议事之外, 就只有封禅求仙罢了, 这是颇令人玩味的, 似乎这样一位千古大帝生平就只有这些可以写了。

3、结论

作为史官世家的杰出后继者, 父子两人的思想观点有不同之处。首先, 司马谈主张倡导道家, 而司马迁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 但是从“盖自怨生”的文论观可以看出, 他受到孔子“可以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 而且他师从董仲舒, 同时又受到其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 因而儒道两种思想都对其产生了影响, 这也表现在他的作品里, 既包含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又有对历史和往昔的追忆和理智总结, 这也就是他们俩人的思想上的区别之处。而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是史官世家的严谨刚直血统, 社会的发展和大体环境也是造成这种区别的重要因素。其次, 司马迁提出的“盖自怨生”可以看做是对作品和作家的评价, “成一家之言”更是他文学生命的最高目标, 饱含了他整个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部分。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战场上得到了升华, 而司马迁则在文学的世界里留下了光辉。再次, 司马迁注重实录精神, 这一点可以说是其父司马谈作为严谨的史官对儿子的影响, 个人性格影响了司马迁的一生。

摘要:在西汉前期的文学观之中, 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从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 以道家思想为主要统治思想, 这段时间的文学也同时具有道家风骨。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史官世家的父子, 司马谈和司马迁在思想上和创作上有很大的不同。司马谈父子就在这场新旧交替的思想斗争中沉浮挣扎。

关键词:家族传统,司马迁,司马谈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上海:中华书局, 1991. (1)

[2]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M].上海:中华书局, 1991. (1)

[3]张国华.中国秦汉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1)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1)

司马光(优秀教案) 篇7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播放录像)。请小朋友边看边想,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二、读读演演,激活情感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指导读好轻声。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读。

3、(示多媒体)花园里有些什么?

(再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自由读,想想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点击“大”“装满”,指导读好)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自由读。

(1)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去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什么叫“一不小心”?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

(2)水缸这么大,水又满满的,小朋友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这句话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2、这时,小朋友们怎样了?(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慌了”(点击:慌)就是怎么了?指导读词。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3)(示多媒体)谁来学着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①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②还有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呢?说话交流。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此时,司马光不喊不叫不慌,在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从哪儿看出司马光没有慌?(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示多媒体)从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点击:大石头)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2)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2、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读出高兴、轻松的语气。

4、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三、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说话训练,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四、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现在,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教师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园爬别

1、(多媒体出示)园爬别

指名认读。

2、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

3、学生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笔画。

园:全包围结构的字。教新偏旁“国”字框,写这类字,里面部分不能写得过小,也不能偏在一边,内部要丰满,和四周要靠得较紧。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爬:左右结构。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直撇,张开幅度不能大,与竖靠得稍近,捺张开的角度要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巴”字宜小些,上部与“撇、竖”两笔齐平,“竖弯钩”与“爪”的捺相接,写在竖中线上。

别:左右结构,立刀旁的竖钩起笔要高。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字”习惯。学生写不好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位置。只有“读”好字,想好笔画位置,才能在写字时做到收放自如。】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1个,仿影1个,临写1个。

六、作业

将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马光,最后。

[低年级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强,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说得较有条理。]

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读,想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指名读,交流,相机理解个别词语,朗读句子: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古时候:距离现在很远的时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距离现在近一千年前。)、地点(花园里)、人物(司马光和小朋友们)

提示,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远处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师:是啊,小朋友们在这里玩真是太危险了。<你说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节读得很好。>

[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存在的隐患。但发现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归纳出来有些困难,站起来的小朋友都是读文中的句子。经过思考,修改如下:每个故事都有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故事是由什么引起的)、经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和结果,读读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哪些内容?]

过渡: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可你们知

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2、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指名说,强调“在假山下面”,“大”,“装满水”)一位小朋友掉进这装满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呢?(指名交流)

[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是为了让学生再次进入到情境,感受掉入水缸的小朋友的危险。]

3、是啊,这时的情况十分危险,真是“千钧一发”(出示词语,领读)突然发生这们的意外,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

(1)他们会怎么喊呢?

(2)小朋友们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来帮忙,急坏了的小朋友还可能会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3)小朋友们真是急啊,你们看到这们的情景心里急吗?那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小节。(自由读,指名,男,女,齐。)

过渡: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读读第三小节,把写司马光动作的词圈出来。(教师指导)

2、指名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师圈写动作的词。)

3、比较句子:

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一块大石头,砸那口缸。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低年级学生要他们独立找出一句话里的重点字词,比较困难,把重点字词点出来,通过对比,学生比较容易感受到重点字词的作用。]

4、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1)指名。

(2)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3)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5、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小朋友们,你们此时的心情怎样?(放心,轻松)(男、女生读。)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可多亏了司马光了,谁来夸夸司马光?(出示:司马光,你„„)!

2、司马光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点也不慌,我们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形容(出示:“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领读)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出示:“多谋善断”领读)。

3、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4、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齐读全文。)

[“多谋善断”这个词语是指“很有智谋,又善于决断。”课堂上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可能司马光在当时也想到了,这是他的有智谋,但这些办法中用石块砸缸在当时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马光善于决断,总结下来,司马光是个“多谋善断”的人。可以看出重点是在办法的好坏、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在对比中突显司马光的“多谋善断”。修改如下:

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出示:“多谋善断”领读)]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司马光图片)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呀?齐读课题《司马光》。

2、通过昨天的学习,谁能说说司马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聪明、机智)

3、今天呀,聪明机智的司马光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

(1)我来猜字谜:

“犬”字上面两个口。()

“元”字掉在框框里。()

另有立刀旁。()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

(2)我会读:

(出示生字词)

假山大水缸装满 爬上 一不小心 掉进 别的 慌 哭喊搬起

使劲砸 流了出来得救

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二、精读训练

1、今天,司马光将带我们一(4)班的小朋友穿越时空,一起到古时候的花园里去看一看,大家想去吗?(出示图片,播放flash课文朗读课件)

2、我会填:

(1)课文讲的是司马光 的故事。

(2)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很危险,是因为()

①缸里装了水。

②水缸很大,缸里装满了水。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比较句子:

①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里装了水。

②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句②说法好)为什么?(如果是小水缸,小朋友能自己爬上来;如果缸里没有水,或是有水也不多,小朋友掉进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正因为是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那小朋友掉进去就有生命危险了)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可能发生事情的危险因素。

4、复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你能说一说第一节讲了些什么吗?最好能用上一下几个词语。

古时候司马光花园假山大水缸装满

5、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图)瞧,小朋友们玩得兴高采烈,完全没有想到危险就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自读第二节。

(1)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读第一句)

板书:爬(师范写,生书空,齐读)

(2)他爬到了哪里?后来呢?板书:掉(师范写,生书空,齐读)

(3)掉进了哪里?他爬上了假山,怎么会突然掉进水缸里的?

(一不小心,指导读)师评价:(哦,太突然了,你根本没想到。你确实不是有意的。哎哟,你太不小心了。)

(4)他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装满了水的大水缸)那他掉进了这样的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

(5)如果当时你就在场,看见你的同伴掉进了水缸里,你会怎样?(着急、担心)(指导读第一句)

(6)这样一件紧急的事发生后,除了司马光以外,其他小朋友是什么反应?

①慌 板书: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②具体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呢?(出示第二句,自读,用“”画出来)

a哭哪个小朋友哭了?为什么哭?(急、没有办法)

b喊 他会喊什么呢?

(救命啊)这个小朋友的命就在缸里呢,不赶快救出来,他就没命啦!谁来喊?

(快来救人啊)时间就是生命,晚一步就来不及啦!谁来喊?

(有人掉进缸里啦)可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干着急!谁来喊?

c跑去找大人

为什么要找大人?(救人)哦,他们惊慌失措,一点主意都没了。

为什么要跑着去?(时间很紧)稍微慢一点,这孩子就可能被淹死。

③读第二句,读出“慌”。(师范读,个别读,齐读)

(7)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这危急时刻,只有一个人没有慌,那就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请用 “”画出写司马光的句子。

板书:司马光 没有慌

(2)(出示句子)比较不同: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a司马光为什么要用大石头呢?(缸大而且很硬)

b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呢?(时间很紧)

你能模仿一下司马光的动作吗?

(3)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

老师这儿有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聪明而且果断(出示:多谋善断)

(4)你想做一做多谋善断的司马光吗?(个别读、齐读第一句)

(5)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对比读,思考:你还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用板书启发)(冷静)

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冷静、镇定(出示:方寸不乱、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6)出示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7)引读:水缸······,缸里的水······,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8)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生自由讨论。(师评价:你还是挺镇定的、方寸不乱;好主意,你真是多谋善断。)

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9)让我们来夸一夸司马光。

出示句子:司马光,你真!

7、回顾课文

我会填: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玩,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其他小朋友,司马光没有,他搬起,使劲那口缸,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8、总结

当我们遇到了紧急情况时,要学习司马光方寸不乱、多谋善断的品质。

(1)播放儿歌《司马光》视频。

(2)我们一起来编个儿歌来称赞司马光。

老师说前半句,大家来补充后半句,看谁说的好。

古代孩子,-----(司马光)

遇到危难,-----(不心慌)

举起石头,-----(砸破缸)

救出朋友,-----(真勇敢)

9、作业

(1)照样子填空:

一(只)鸟

一()石头一()水缸

一()花园一()假山

一()孩子一()朋友

(2)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10、板书设计:司马光

爬掉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司马光没有慌

【《司马光》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司马光教学设计六05-31

部编版司马光教学设计06-01

孔明智退司马懿06-02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06-04

上一篇:六十岁生日感言下一篇:创建文明单位测试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