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共9篇)
一、调查目的:为了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特此开展这项调查。
二、调查对象:我校十个院系大一部分学生。
三、调查的方法:采用随机分发的方法,印刷调查表100份。由各院系的同学分发,每个学院十份,收回100份,有效率100%.放眼看世界,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归根结底,人类是环境的主体,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其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必然影响他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
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其内涵是通过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而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将接手中国可持续发展发的第一棒!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做为这社会的一员,为了纪念和宣传世界环境日,更深的了解和研究掌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做了这次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具体反映与分析如下:
(一)、您认为现在空调、冰箱里面的制冷剂对大气的危害程度有多大。
1、严重 57%
2、一般 37%
3、轻微 6%
4、无危害 0
调查结果显示;还有近一半同学不了解氟利昂等化工制冷剂对臭氧的破坏情况。
(二)、您认为城市绿化的意义?
1、净化空气 11%
2、含蓄水源 2%
3、美观 6%
4、以上全部 81% 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了解绿化对环境的积极意义。
(三)、可口可乐、百事等饮料企业把大量的水资源囤积在瓶装里面,您认为这样做是否会对大气中的水循环产生影响。
1、影响很严重 14%
2、一定的影响 70%
3、无影响 16%
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学生对桶装水对水循环的危害没有认识清楚,十分不了解。
(四)、您认为大气的水循环对空气的净化所起的作用有多大。
1、十分重要 88%
2、一般 8%
3、不重要 4%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还是认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
(五)、您认为呼吸道疾病、肺心病等疾病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原因有关。
1、悬浮颗粒 80%
2、二氧化硫 13%
3、正常产生3%
4、其他调查结果显示: 仍有极少数人不了解呼吸疾病的产生原因。
(六)、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极大,您认为它的产生主要与什么有关。
1、汽车尾气排放 57%
2、工厂废气 25%
3、生活废气 13%
4、其他 5%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的同学不知道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原因。
(七)、以下选项哪些符合小排量汽车的优点。
1、节能 4%
2、环保 16%
3、经济 5%
4、以上全部 75%
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不完全了解小排量汽车的优点。
(八)、您认为汽车在等红灯时候是否应该熄火。
1、是 43%
2、否 57%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该与不应该各占一半。
(九)、您对您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感觉如何?
1、非常满意 7%
2、一般 68%
3、不满意 25%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很好。
(十)、您经历过或知道的因大气污染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1、酸雨 45%
2、紫外线造成的皮肤伤害 23%
3、温室效应 30%
4、其他 2%调查结果显示:几乎全部同学都知道一些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通过此次调查与统计,我们发现了在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强的。但其中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环保的知识了解的不是很透彻。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的调查问卷可能不是很全面,不可能完全客观的反应出在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强弱。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在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概况。
从调查问卷反应出来的问题来看,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环保知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大学生自身的环保素养不够,很多环保知识非常缺乏。
二、尽管我们学校绿树成荫,但在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方面力度还是不够。组织大学生环保的活动缺乏。
三、社会媒体对环保的宣传不够透彻。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调查小组研究发现我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我们校的学生知道一些环保知识,但他们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比如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打包。导致我校学生过度使用塑料袋打包主要原因是我们校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够深。其我校还没有开展过环保知识的讲座、课程。随着,我们国家的能源不断地减小和树木的乱砍伐,造成沙尘暴的恶化。我们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在浪费水电资源和破坏花草树木。从我们每月水电费超资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校学生还在浪费水电资源。用塑料袋打包是我们校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使有过度,制造很多塑料垃圾,这些垃圾都对我们健康有害。塑料袋是很难分解的,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破坏。我们要意识到塑料袋打包对自身的健康有害。有些坏物质会随着你吃饭时带进胃里,造成中毒或疾病的出现。我们学校的环境还算好,但如果我们不注意环保、卫生,到处制造垃圾,那我们校的环境就越来越差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所以,我们要从三个做起:
一、从自己身边做起。
二、从一点滴小事做起。
三、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存在的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养成坏习惯造成的。比如我们校学生打包、水电浪费的习惯。如果还是这样下去,我们就成了环境破坏者,造成我国不能持续发展了。为了解决我们校的环境问题,不光是学校的事,还是我们学校每个人的事。
环境保护,成为了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今,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日益重视,这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可光是喊着:“节约,绿色”的口号是没有用的,因为环保是一个需要付诸于行动的问题,改善人与自然的处境,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环境保护,还需要你、我与大家共同的努力。决大多数大学生都有环保的意识,但光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世界要的不是有浅层意识的人,中国要的不仅是有环保理论知识的大学生,要的是能够承担义务的人,要的是能担起责任的大学生!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主要由学校教育系统、地方政府系统(含企事业单位系统)、培养对象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三者的合力,高职创业教育既需要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基础,也需要社会氛围与社会体系支持,更需要政府政策引导与保障,同时也离不开培养对象的努力。本文试图在实证的基础上,从优化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措施进行探讨。
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1 概念界定
本文在充分文献调研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概念界定,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了创业能力在本研究范围中的特定组分。在本文中,笔者把社会大背景称为外部环境要素,包括就业形势、创业政策、创业氛围三个方面。把学校称为内部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部环境有创业课程、创业文化、创业基金。
1.2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文采用随机与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选定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职院校,涵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层次、不同地域,确保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通过现场发放、网络收集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17份,回收535份,其中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比例占93%。对于有效问卷,采用Excel2007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1.3 数据分析
1.3.1 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方面看,统计结果显示云南省创业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前高职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有72%的同学认为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就业的较好方式。高职生对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程度不够,在政府创业政策举措中,学生对银行贷款的优惠、大学生创业园区创建、创业平台搭建的期望值最高。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本研究地域内创业活跃程度不高,从事创业活动的人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受尊重程度不够。
1.3.2 内部环境
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学校内部环境来看,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参加过创业培训的人不足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应加强创业平台、实践基地、创业基金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并积极探索培养创业能力的模拟活动及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的演练中能进一步提升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此外,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基金对创业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学校在丰富创业活动、促进创业教育工作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2 优化外部环境的可行性措施
2.1 社会软环境的建设
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是指影响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物质条件以外诸如文化、政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2.1.1 加快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建设和谐社会,并制定了鼓励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我省也出台20项措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从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培训和创业补贴、社会保障优惠等6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应继续强化对学校创业教育支持的力度,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高职生关注创业、从事创业活动。此外政府还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创业政策、运用创业政策。
2.1.2 加强政府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是推进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政府服务体系较薄弱。因此,地方政府要注重基础环节的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源,积极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搭建一个高效的政府服务平台,主要措施为:一、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创业项目、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服务。二、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体制,建立配套的激励和淘汰机制,以促进和保障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三、充分利用政府的整合优势,挖掘社会资源,加快创业导师制度的推进,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2.1.3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氛围是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它主导人们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我省地处边疆,属于创业活跃程度较低的地区,创业氛围自然不如江浙一带好。然而,我省拥有GMS等区位发展优势,依托桥头堡的战略发展战略,在云南省未来跨越式发展中应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形成社会各界对创业者关心和扶持,善待企业家和创业者,对他们的失败给予理解和宽容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
2.2 社会硬环境的建设
所谓创业教育硬环境,是指由创业教育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要推进高职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优化硬环境必不可少。
2.2.1 推进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
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创业经验密切相关,高职学生创业经验的培养重在实践,创业实习和实践需要一定的社会平台。我国当前尤其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加大对学生创业协会、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地、大学生科技园、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实践基地、等高校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另一方面,高职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者协会等,形成一个高职、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努力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2.2.2 加大高职创业教育投入力度
调研结果显示,资金是影响高职生创业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业资金的大力支持。目前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减免税收、提供单笔最多5万元的无息贷款、为创业园大学生提供免费办公设备、产地等优惠措施,对学生创业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大各种帮扶政策的出台及加大创业教育投入的力度。
为鼓励创业,帮助高职学生缓解筹资压力,政府对创业基金的投入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应该大有作为。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采用政府、社会、银行三条渠道争取专项基金和贷款的做法,设立一定资金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在这方面我们可参考借鉴,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的整合功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
3 优化内部环境的可行性措施
3.1 校园软环境的建设
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是指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文化、政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3.1.1 构建创业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应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积极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下各组织系统的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设立由党政领导、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各教学院系、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形成长期而专门的由副校长具体负责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
3.1.2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高职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氛围。经验证明,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氛围对创业人才的成长影响较大,在一种文化氛围中,如果自主创业的精神和行为能经常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创业人才就会大量涌现,创业的成功比率也就会大大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大力提倡创业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等活动,形成尊敬、羡慕创业者及动手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其次,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社团的活动,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允许学生社团市场化,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让社团的系列活动成为带动更多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优势“课堂”。
3.1.3 探索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或社会服务的第一线技术型人才,在创业实践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实践中,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形成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轨实施的整套教育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内容,完成教育过程,使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在大创业与小创业背景下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全新的分层创业教育模式。一是面向全院学生的大创业教育。大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从一年级引导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以及未来创业所需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和健康身心等。二是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操作性,依托专业,走职业与创业相结合的道路,在高职教育中有很大的优势。三是面向有创业意愿者的小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意愿者,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模拟创业、校内外的创业实践进行创业方法和实战的训练来提升创业能力。
3.2 校园硬环境的建设
创业能力培养的校园硬环境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中,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的总和。
3.2.1 拓展融资渠道,设立“高职生创业基金”
创业实践需要钱,无钱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创业教育资金,是高职院校搞好创业教育的物质保障。实践中,我们可尝试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首先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创业教育联盟,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其次,与企业建立创业教育联盟,通过外借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界的支持,给学生相关的感性认识、甚至亲自体验创业的机会,以解决当前比较棘手的师资、经费等问题。第三,积极应用各种渠道,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第四,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自身科技优势,与各种企业建立合作计划,甚至高职院校本身成立高技术含量公司,进入市场运作,使创业教育中心获得更多的活动资金,以更好的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3.2.2 整合内外资源,创建多元化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以实现增强专业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多重目标。在实践中创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经营区、和学生自主创业区3部分组成的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学练做一体化”,从而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此外,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推进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发展校办产业,形成前店后厂企业经营区,使学生在实训、生产、经营的实践环境下,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工作规范与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热情。
摘要:创业能力是创业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状中显得日益重要。从优化创业内外环境两个维度出发,对影响云南省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外环境变量,进行了基于问卷调查的系统考察与分析,并提出了内外环境优化的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创业环境,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红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以宜春学院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43-44.
[2]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45-47.
[3]李娟.贵阳市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40).
关键词:个人学习环境;中学生;调查报告;PLE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20-02
一、调查背景
个人学习环境是指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工具和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目标。个人学习环境能给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实现对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某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对个人学习环境的需求,构建出更有适切性的个人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问卷共发放160份,实际回收156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82.5%。利用SPSS18.0软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非标准化的α系数=0.911,KMO=0.826,显著性概率p=0.000,表示问卷的可信度较高,变量间有较多共同因素,比较适宜做因素分析。
二、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了中学生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时,对一些常用功能的期望程度,具体调查了对学习进程的控制、知识管理、即时通讯、资源共享和资源获取等5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98.48%的学生希望能够控制自主学习过程,94.70%的学生希望能够有效的在自主学习时管理自己的知识,97.73%的学生都希望在自主学习时能与他人沟通交流,87.88%的学生都希望在自主学习时能和他人共享学习资源,96.21%的学生都希望在自主学习时能便捷的获取到所需的学习资源。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个体对个人学习环境的期待也不尽相同。调查问题“你最希望个人学习环境所具有的哪些功能”的统计结果显示:有120人希望个人学习环境方便获取资源,所占比例为90.91%;有107人选择希望能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所占比例为81.06%;其次依次为方便与他人交流、可以结交更多行业专家以及其他类,所占比例依次为65.15%、64.39%和1.52%。总的来看,中学生最希望个人学习环境具备方便获取资源和满足个人性学习的需求的功能。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学习进程的控制、知识管理、即时通讯、资源共享和资源获取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期望。说明,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希望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以便能按照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学习;也希望能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时希望能与他人进行即时通讯,这样在遇到问题时能与他人交流讨论;此外中学生还希望能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和便捷的获取到所需的学习资源,为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仅希望能便捷的获取学习所需的学习材料,还希望能有相应的学习管理工具,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另外,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还希望在个人学习环境中有自己的资源中心和个人空间,希望在个人空间中,能与同学、老师建立好友关系,并希望可以组建自己的学习资源库,可以给好友分享资源的同时,也能查看好友的学习资源库。总的来说,学生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学习时,不仅希望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管理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学生也希望能结识更多专于领域中的行家,能获取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开阔自己的视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四、研究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满足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构建出个人学习环境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习者为中心。
个人学习环境建构的宗旨是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需求,让学习者能够自主搭建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空间。因此,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
2.有丰富的学习材料。
为了使学生学习能有顺利、有效地开展,所构建的个人学习环境中应有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搭建个人学习环境时可以考虑以云服务为支持,因为云服务具有庞大的资源池,且还可进行扩展,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应有即时通讯的功能。
在个人学习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是完全独立的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在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与他人交流联系,所构建的个人学习环境应该还要有即时通讯的功能。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更有利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调查对象:环城湖是我们聊城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城湖,我们对环城湖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8月20日下午
调查地点:环城湖畔
调查人员:陈致远张心辉我们的妈妈
调查内容:环城湖水面污染情况
调查过程:
下午三点,我们带好装备在张心辉家门口集合。我们首先来到环城湖西北角,沿着湖畔向南走去,湖面很干净,只是远处偶尔飘着几个饮料瓶或者塑料袋。我们走到金龙广场,又向东走向双拱桥。站在桥顶向湖面望去,湖面非常干净,没有看到垃圾,一些老人在湖边放风筝,一些小朋友在湖边追逐嬉戏,我们继续向东走,走到北关桥附近时,看到一个垃圾站,几名环卫工人正在处理垃圾,周围空气中充斥着难闻的气味。我想起平时我们上学时这里就总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们总是掩鼻匆匆而过。然后我们顺着前面的小路来到楼北大街路东几家饭店的后面,哪里堆放着一些垃圾。阿姨还发现了一个排向湖面的排污口,湖面的角落里还漂浮着一些腐烂的垃圾,岸边石头缝里草也枯死了。我们对比了一下照片,这里和西北角的水的颜色就有很大差异。西北角的水清澈,泛着一点蓝色,而这里的水就略显浑浊,有一点发黑。
调查总结和建议:
自查报告
新安县五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二零一七年三月
五头一中学校环境卫生工作
自查报告
我校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学校的卫生工作,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切实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现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卫生就是形象”这是多年来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致认识。我们认为,良好的卫生状况是保证师生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师生自身修养的重要因素。环境卫生代表着个人素质、单位面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始终把卫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要务,由校长亲自负责学校全面卫生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制定了卫生防病工作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建立卫生工作领导组 组长:周红星 副组长:韩飞鹏
成员:黄哲
陈宁波
陈向琼
毛宏波
姜明亮
张
园
仝海瑞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近年来,我们先后投资近十万元用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校园四季常青,达到了错落有致的立体化绿化效果。各办公室办公设施进行统一更新,办公楼、卫生间、走廊、楼梯间等场所保洁设施齐全,整个校园显得整齐洁净、优雅美观,处处充满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三、组织活动,预防疾病。
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减少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防病工作,专门召开了学科组长和班主任会,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积极进行动员,要求全体教师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积极行动起来,思想重视,提高认识,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专门召开了全校学生动员会,通过广播、板报、集会、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了宣传活动,下发了学生发病情况记录表,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学校始终坚持“两操两课”(早操和眼保健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制度,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眼睛保健。同时,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通过文化板报、广播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健康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对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定期对教室、宿舍、厕所卫生进行全面清扫,并喷洒消毒液,学生的健康防病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无传染病流行,无重大意外伤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四、整洁校园,美化环境。
学校建立了《卫生检查评比办法》、《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等,评比结果与学期末的评选挂钩,办公室、教室和清洁区卫生由政教处专人负责检查,与学校开展的《文明班级评比》相联系,占相当的比重。一年来,为了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学校加大了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由政教处主抓,班主任负责各班级的卫生工作。深入开展班级评比,其中,卫生评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校每周安排卫生大扫除;每天早上全面打扫,中午、晚上安排两次保洁;平时,各班级分别派专人巡视本班的清洁责任区。由政教处定期检查、公布结果,颁发流动红旗;同时,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并及时分析、及时总结。在全校的综合治理下,我校的卫生工作有了明显进步,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五、关注饮食,保障健康
为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及身体健康,学校对餐厅的卫生、个人及环境卫生实行严格管理,始终如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所有炊事人员定期体检,持有效健康证上岗;炊事人员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五不”,即:不随地吐痰,不抽烟,不用手抓食品,不对食品打喷嚏咳嗽,不直接用勺尝味;洗碗池、洗菜池及时擦洗疏通,餐厅每日三擦三扫,做到清洁、舒适;严格执行双墩、双刀制,生熟分开制,杜绝交叉感染;餐具、茶具、炊具、灶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首先洗净消毒;餐厅卫生做到无脏、无异味,泔水桶、垃圾桶、废品堆、下水道及时清理,保持整洁,厕所每天冲洗;餐厅环境卫生分片包干、定人定物、责任到人。我们在自查中发现,尽管我们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但终因各种条件所限,在卫生工作还存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一些不足,比如,学校厕所打扫不及时;校园水龙头数量少;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养成;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条件,使学校卫生工作乃至整体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一站式”服务,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提高公务员素质,增强综合执法和依法行政能力。强化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法制和信用建设,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健全产业服务体系。整合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建立产业筛选评价机制,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整合职能,延伸服务,建设创业服务中心,构建以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宣传推广为内容的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支持、积极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重组,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与管理。扩大融资担保机构规模,提高担保能力,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推进各项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一批行政村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探索增加农业投入的新机制。不断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合商业重组改造。加大行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力度,围绕建立国有经济“四大板块”,继续抓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合理调整。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五大体系。在改革中,保障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改革,创新投资经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供热、供水、供气等项目建设。改进政府投资安排与使用方式,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建立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程代办服务制,推进全程代办服务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完善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决策跟踪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规范和理顺部门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定化。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适时启动乡镇机构改革。纳入城区的乡镇,逐步启动办事处功能。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城市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区、街、社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大力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明确区、乡镇两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逐渐推行环卫、园林、市政等管理工作下移,形成目标明晰、齐抓共管的局面。
努力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区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实现财权事权相统一。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支出向农村和困难群体的倾斜力度。积极探索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模式,对政府非经营性资产实行统筹管理,建立政府资产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推动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开展试点。稳步推进教师聘用合同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多种办医模式,推进医疗行业的投资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大力推动文化领域改革。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实施以都市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有选择的吸引外资战略。不断拓展引资领域,扩大交通、文化、旅游、会展等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促进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吸引大型跨国企业在通州设立总部、研发机构和结算中心,力争在引入世界500强企业上实现突破。
扩大对外贸易。调整、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加大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量,积极拓展优势产品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创汇额年均增长15%。设立中小企业出口发展综合服务中心,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出口的政策措施,全力打造一批名牌出口产品和骨干型创汇企业。
(四)加快区域合作步伐
加强东部发展带经济协作。积极推动与东部发展带各地区的产业协作,实现错位竞争与差异化发展。配合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物流基地对东部发展带、京津冀都市圈的辐射能力,加强与空港物流基地的合作,形成区域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区域便捷交通体系,建成东部发展带的复合型交通走廊。
一、小学生德育环境调查结果分析
1. 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1) 学习成绩是学生家长最关注的方面, 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发展关心不够。调查结果显示, 43.8%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32.4%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人品, 19.4%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生活得是否愉快, 4.4%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这一结果说明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对其人品的关注,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2) 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不够密切。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小学生和父母的交流并不密切, 只有26%的孩子和家长无话不谈, 57%的孩子有时说一说心里话, 10.2%的孩子很少和父母说心里话, 有6.8%的孩子从来不和父母说心里话。
2. 教师的教育观念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1) 班主任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不是思想品德。调查结果显示, 班主任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占37%) , 其次为思想品德 (占36.9%) 、身体健康 (占13.2%) 、心理健康 (占12.9%)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执行者, 其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的长期存在势必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2) 多数教师能做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调查结果显示, 77.6%的学科教师上课时会讲一些做人的道理, 能做到教书育人, 有20.2%的学科教师上课时会偶尔讲一些做人的道理, 有2.2%的学科教师上课从来不讲做人的道理。说明多数小学教师能做到教书育人, 注重学科德育的渗透。
(3) 教师师德表率作用有待加强。调查结果显示, 有23.8%的教师有时或者经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 63.3%的教师从来没有过, 12.9%的说不清。这表明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的师德表率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二成多的教师身上仍存在言行不一的情况, 这种情况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调查结果还显示, 有1.9%的学生经常遭受教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35.6%的学生有时遭受过, 62.5%的学生从来没有遭受过。这说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 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仍然与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存在差距, 教师的观念和具体做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间还有矛盾之处。
(4) 师生交流还不够密切。调查结果显示, 当学生遇到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时, 教师经常和有时找其谈心的比例为82.5%, 从来没有的比例为17.5%。虽然多数教师能主动找学生谈心, 但是仍有近二成的班主任从来没有主动找学生谈过心, 说明师生交流的情况还不够密切。
3. 同学之间的关系
(1) 生活趣事、课业学习是同学们共同关注的主题。调查结果显示, 同学间聊天的最主要话题依次为生活趣事 (占33.4%) 、课业学习 (占27.2%) 、游戏 (占12.6%) 、课外读物 (占9.5%) 、社会热点 (占5.6%) 、动漫 (占5.3%) 、明星 (占3.4%) 和体育赛事 (占2.9%) 。除了生活趣事以外, 课业学习成了小学生最主要的聊天话题。
(2) 对评选三好生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 参加调查的小学生有36.3%的人赞同取消现行的评选三好生制度, 67.3%的学生不赞同。之所以有近四成的学生对现行的评选三好生制度有看法, 可能与制度本身或者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关。进一步调查表明, 有87.2%的小学生认为“学校评选三好生公平”, 9.1%的小学生认为不公平, 有3.8%的学生不关心此事。对于评选三好生的目的, 有23.6%的小学生认为“被评为三好生可以得到很多额外的好处”, 还有17.6%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有58.9%的学生明确否定此种说法, 选择“不是这样”。上述数据说明在评选三好生的问题上, 部分小学生头脑里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反映出当前三好生评选中存在的一些诸如不公平、目的不纯正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同学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3) 好朋友的数量和择友的标准。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生的交往情况总体比较乐观, 多数的小学生交往广泛, 有多个知心朋友。但个别学生没有朋友也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小学生认为自己“好朋友的数量很少”的比例为32.8%, 认为不是这样的占67.2%。选择朋友、同伴交往既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和真实反映。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小学生选择朋友的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交友最看重的是“人品好”, 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8.8%, 后面依次是:“谈得来”占10.7%, “学习好”占7.2%, “其他”占2.7%, “家庭条件好”占0.7%。这说明绝大多数小学生择友重德, 注重对方的内在品性和情趣。
(4) 小学生遭受各种欺负、敲诈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生认为同学间的欺负、敲诈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在问及“学校同学间的欺负、敲诈现象是否普遍”时, 选择“很少”和“没有”的共占被调查小学生的90%左右, 选择很普遍的占3.5%、比较普遍的占7.6%。
二、改善小学生德育环境的建议
1. 当前迫切需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指导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时间最早、内容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父母是其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但是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父母的教育观念并不科学, 存在很多问题, 重智轻德的观念普遍存在。鉴于此, 全社会必须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以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1)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相关部门要积极举办家庭教育学习班与讲座, 教育科研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 编辑各种家庭教育参考资料, 电台、电视台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等, 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家庭教育, 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2) 着重办好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建设是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 家长通过家长学校获取家庭教育方面的新观念、科学教子方法, 避免教育误区, 少走弯路。家长学校也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有效载体。当前, 一方面家长的教育观念不科学、教育方法不得当的状况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家长学校无“学生”, 这说明家长学校的办学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同时家长学校数量严重不足, 现有的一些家长学校办学流于形式, 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应该加大对家长学校的建设力度。首先, 巩固、完善现有的家长学校, 对其实施一定的指导, 确保定期开展活动。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考核评估、表彰奖励机制, 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其次, 努力拓宽家长学校的创建领域。如在社区建立家长学校, 充分发挥辖区内的专家、学者、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 充分体现社区教育在时间、地域上的灵活性特点。还可以借助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辟“家长学校”栏目, 也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家长学校”网, 以此为阵地为家长获取信息、交流教子经验提供一个平台。
(3) 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 齐抓共管, 尽快完善立法。政府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 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合作的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构, 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考核评估制度, 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制、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促进家庭教育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 建议尽快制订家庭教育法, 促进家庭教育法制化。
2. 加强对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本次调查发现, 多数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比较强, 但是方式方法尚存在不当之处, 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存在,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不够密切, 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说明, 当前加强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德育能力,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感知、监控、处理和反思的能力。教师德育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 包括观察与了解学生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转化后进生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评价能力、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指导家庭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的德育能力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不仅仅是班主任、专职德育教师的事, 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是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的前提。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战略主题, 强调“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都应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 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
(2)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学习, 努力使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需要友谊, 需要集体的温暖;他们需要关心, 需要尊重;他们需要积极的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首先,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学生要有平等和包容意识, 多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平等对话。其次, 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 避免体罚, 因材施教。师生矛盾冲突常常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所致。因此, 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和习惯,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 教育才会发挥真正的效力。最后, 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德育资源, 寻找切实有效的德育途径。在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道德思想渗透外, 还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力求在讨论、体验和模拟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感悟道德情感, 进而构建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
(3) 加强教师德育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 要把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来抓, 通过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 让广大教师明确职业道德规范, 明确教书育人的要求, 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实效。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建立健全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 促使教师不仅积极提高业务知识、教育水平, 而且增强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另外, 对德育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加大德育成绩在评优、晋级等方面的比重。
3. 关注小学生的同学关系对其品德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专业 专业兴趣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58-02
专业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只有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兴趣,他才会持之以恒地去接触专业、探求专业知识。反之,一个人所学并非自己所感兴趣的,他就不容易获得成功,也体会不到乐趣;久而久之,其对所学专业就会更加缺乏兴趣。因此,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调查共向各年级环境专业学生发出100份问卷,回收100份。调查表明,仅43%的环境专业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如图1所示),可见大学校园中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和学习热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部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混学分,得过且过,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很有必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1 缺乏专业兴趣的原因调查及分析(图2)
1.1 高考调剂,无奈之选
调查表明,9%的环境专业学生选择由于目前就读的专业并非其高考第一志愿或并非其所想学的专业,由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带有一丝委屈,甚至出现消极对待情绪。
1.2 就业前途迷茫,对专业前景悲观
调查表明,45%的学生对环境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满意,或者感觉悲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是“冷门专业”,不管专业课学的好还是学的坏,最终环境专业的学生找工作还是不好找。也有些学生认为就是能顺利找到工作,环境专业对应的也都是苦活、累活、脏活(比如:处理废水、垃圾等),社会地位比较低。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务实取向,他们最崇拜的职业并不是最想从事的职业,他们最崇拜的人是科学家,而最愿意成为的是企业家。有些学生除了听一些自己有直接兴趣的课程之外,其他主要的时间都集中在考英语、电脑等实用性的证书上。
1.3 学习目标迷茫,动力不足
57%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选项。大学的学习为了什么,许多人很茫然。初中高中时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考出好成绩进入理想大学。然而学生进入大学后压力骤减,不少人都将顺利拿到一张大学文凭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这其中有些家长和社会风气起到了不良的影响。部分学生家长告诉学生只要能混一个大学文凭,找工作的事由父母帮忙搞定,结果就是这部分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学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开始4年的混文凭生活。不良的社会风气熏染使得部分学生相信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比专业素质的培养来的更重要,由此整日忙于各种社团工作,荒废学业。
1.4 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乏味,课堂缺乏吸引力
大学生的学习内容,特别是专业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其本身也不容易吸引学生。调查表明,2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缺乏吸引力。此外,高校的教师评价体制以科研论英雄,对教师不重视教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中看重的是论文的数量、质量;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无关紧要。因此,导致部分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实验室”,而对于“教室工作”则抱着应付态度。上课只是为了完成工作量。
1.5 其他
如有的同学提出,不喜欢环境专业的原因是认为环境专业经常需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认为学环境专业会对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环境专业课,特别是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实验课和实习课比较排斥。
2 培养专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图3)
2.1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端正思想
调查显示,15%的受调查学生认同应在大学入学初期就举行相关座谈会,老师在座谈的轻松氛围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升新生的专业兴趣。大一新生刚升入大学,根本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所以严格意义上新生没有充分的理由说自己对本专业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因此,建议新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环境专业,如入学初期就采取以专业导论课为主线的兴趣引导,使环境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及社会意义等,培养新生对环境专业的感情和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环境专业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朝阳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与环境安全问题逐步从局部性走向区域化和全球化。环境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培养正确的专业观与职业观
调查表明,35%的学生认同职业观的正确培养有利于提高专业兴趣。正确的人生观与未来规划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与动力源泉。关于在专业上的发展,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不要把专业当作职业,不要认为学习的专业就固定了一生的道路。现在由于社会的功利气氛以及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不正确的未来规划,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由于没能够进入与自己向往的职业相关的专业,导致学生比较消沉,学习态度消极,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否合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规划或者帮助他们了解从现在的专业如何能够进入这个职业。
2.3 在教学中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有目标则不偏,学习目标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目的明确,求知需要就迫切,学习兴趣就随之强烈。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要讲清学习本课程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避免学生处在不知其义、不知所用的盲目状态。学生一旦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据了解,如果学生对某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能明确地说出自已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2.4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重视教学方式改变
实践证明,不同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融洽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向上、平等互助,和谐共进的课题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探索性、激发性的环境,合理促进其专业好奇心与探知欲。对一个专业或者一门课程喜欢与否,只有学生自己知道,为了使交往顺利地进行,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学生谈理想、谈学习,不断交换意见。在融洽的交往中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这样易于学生接受。用这个方法,不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的印象深刻,终身不忘。通过这种交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潜移默化地随之而升。此外,学习兴趣的形成有赖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刺激源。教师应结合教材,向学生讲授一些对他们能够起到启迪作用、能够开阔视野的知识。丰富的教材内容不断地给予学生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使学生惊叹世界的辽阔,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因而会为每节课的新知识所吸引。教材内容还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科学知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体验工作环境,明晰专业要求
6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学院应积极联系相关环境企业,搭建课外实训平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明晰专业要求,实现现场锻炼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升其动手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训平台摸索、探究。此外,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自行改良或研发新型工艺,教师要做好适当的引导。
2.6 邀请环境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
毕业生的工作现状汇报对于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来说更有说服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及就业的认识,加强学科认同感,更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规划,避免学生建立极端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邀请毕业学生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并分析学习和求职过程的经验和体会,对于在校生来说少了说教,多了说服力。25%的学生认为此措施有利于提高专业兴趣。
参考文献
[1] 余燕平,王安定,沈文丽,等.地方高校本科生专业兴趣的现状及引导措施[J].教学研究,2012,35(1):39-41.
[2] 徐冉,李风亭.谈同济大学环境专业的全英语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0):86-87.
[3] 徐寿军,范富,张庆国,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492-494.
专项工作评议的自查报告
──2011年5月20日在满洲里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满洲里市教育局局长
黄艳茹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满洲里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优化发展环境专项工作评议方案〉的通知》要求,市教育局适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迎评方案”,认真落实和开展各项迎评工作。这次评议活动,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接受人大监督、社会评议、展示和改进部门工作的一个良好契机,现将我市教育工作自查、评议及整改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如下:
2010年是衔接上一个五年,开启“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关键一年。回顾过去一年乃至五年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强力推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提前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关爱、支持和广泛赞誉。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纵向联贯的15年规范国民教育的普及。2010年我市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市。这既是对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褒奖,也是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目前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8.8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巩固率99.75%,在率先实现“两基” 达标的基础上成为自治区首批“两基巩固提高”先进市。
——高中教育在普及中提升品质。全口径毛入学率92.5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实现专业设臵和招生规模的重点突破,在校生超过800人,外派留学100多人,社会化培训累计5350人次,是“十五”期间的4.6倍。2009年中职学校晋升自治区重点职业学校行列。普通高中五年累计全口径三本上线率46.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8.7个百分点;公办普高三本上线率52.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10年三本上线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3.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满洲里市“十一五”确定的创建自治区一流基础教育的目标成为现实,为全面开启“十二五”教育发展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一、统筹兼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学前教育按照一区一园、公办示范的思路,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鼓励建立外埠联盟基地,促进了园际间的学习与交流,不断缩小园际差距。目前我市2所幼儿园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园,5所幼儿园被评为盟市级一类甲级幼儿园,地市级一类园达到50%,幼儿园整体办园条件和入园率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
(二)义务教育按照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学籍管理、统筹安排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质资源共享、菜单式送课下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依法从严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法维护学生正当的受教育权利。严格执行国家及自治区课程计划,积极落实自治区中考分招政策,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三)高中教育以加快自治区级示范高中建设为目标,完善管理 制度,深化新课程理念,以课程改革带动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四)职业教育在全区率先实现本地生源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借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之机,争取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强化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2010年完成了中职学校宿舍楼、食堂和汽修专业实训车间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长短线相结合的师资配备模式,增强师资专业化能力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提供课程兼修的实习机会,为学生就业创造必要条件,校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同时,经过中、高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积极争取,今年110人的“3+2”中高职招生计划正式获批。
二、千方百计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一)多措并举,加大教育投入。“十一五”期间,教育系统以本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自筹等方式,累计筹资达2.6亿多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用足、用活国家、自治区教育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经费投入,每年拨付800万元用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五年拨付近800万元用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本地生源)免费教育,拨付近20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课本发放,拨付255万元用于高中困难学生助学补贴及我市升入高校困难学生补贴。其中2009-2010学年向上争取校安专项累计达到2000多万元,落实专项贷款6000万元。
(二)积极完善教育助学体系。2010年,教育局申请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一步加强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与管理。结合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认真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地方资助政策,做好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和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工作。为18名本地大学新生发放助学贷款9.51万元,为内大满洲里学院262人次学生提供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9.88万元;重视并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认真解决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工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问 题,成为全区首个与农村牧区同步列入国家免费义务教育的城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过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让更多的群众得以共享。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围绕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内涵,职业教育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突出教育督导职能,通过聘任兼职督学、不断完善评估方式方法、实施发展性评估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专项督导管理与各科室归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扩大办学自主权。一方面实施简政放权,认真实施财务管理直通车模式,保障中小学校的依法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推行校务公开,实施民主化管理,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有效途径调动教职工和社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三、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一)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通过实施新德育工作方案、主题活动计划、师生创新能力计划、课程计划、体卫艺“十一五”工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教育对外交流计划,充分发挥校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与途径,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挖掘课堂德育教育的潜力。
——抓好校外教育和体卫艺工作。2010年在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基地开设应急演练专题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护和应急处理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在开展好常规课程的基础上,又增设了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课。在市青少年宫筹备成立“青少年公益影院”,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引导。2010年我市选送的节目代表自治区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二等奖。2010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小学冰上运动会,凸显我市冰雪运动项目特色。
——发挥地域优势,加强对外教育交流。通过学习与引智活动,展示交流,合作互动。实行开门办学,鼓励与外埠学校开展结对创优活动。以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为契机,举办中俄毗邻地区学生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演出、中俄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等系列活动,充分有效地增加双方沟通途径,增进双方了解,拓宽了对外交流领域。8月,派员携我市青少年书画作品参加了日本教育工会主办的三国六地书画展,以书画为纽带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对外交流的层次。
(二)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我市课程改革经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课程改革中“关注师生共同发展”,树立了“双主体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课改工作历时七年,2010年全市各学校开展以“聚焦课堂”为主题的全方位课改反思、总结、成果展示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彰显了适合学生教育的办学宗旨,为二期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教学常规工作中确立“抓细备课、抓活课堂、抓严辅导、抓精练习、抓实分析”的精细化管理思想,修订下发了《满洲里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经常化、不定期地对学校教学常规进行检查督促,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相继制定和修改了《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业务培养制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在所有学科中开展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的课例研讨活动达20次以上,极大推动了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近两年还积极参与了自治区以上较大的课题研究,如“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教与学有效性研 究”等。2010年我市“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校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组织的课题阶段交流会暨课堂教学大赛,有两位老师在全国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特别是2010年4月份承办了“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活动,展示了课程改革以来我市数学教研方面所取得的成果。2010年,我市各学科教师在各项教学活动中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200多人次。在全区高中竞课活动中又获得优异成绩,7名参赛教师中2人次获得自治区一等奖,3人次获呼伦贝尔市一等奖,2人次获得呼伦贝尔市二等奖,其中1人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地理教学比赛。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以课题招标、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基点校、表彰校本课程优秀成果等多种形式激励和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下发了《满洲里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编写了三本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多次组织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展示活动。各学校也根据自身特点编写了“课程纲要”和校本教材,开设学生“自选”课程,并取得了扎实的教育成果。
——师生创新能力建设活动全面铺开。在全区首创《创新教育技法训练读本》的推广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把创新理念融入到学习工作中,丰富了学校的教研文化内涵,使创新逐渐成为了师生的日常行为。此项活动得到了台湾中华创造学会理事长、台湾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陈龙安的赞赏和热心点拨。为了规范推动学校开展创新活动,出台了《满洲里市师生创新能力建设评价标准》,成为学校开展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据。青少年宫充分发挥了校外科技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学生创新教育方面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连续三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三)以技术手段推进观念更新,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满洲里教育城域网辅助教育教学和宣传教育的作用日益显著。自 主开发的各类教育资源总量逐年提升,截至到目前,共收集中小学课件766件、课堂实录203节,总容量达250万兆,有631件作品获自治区级奖项,31件获得国家级奖项。通过满洲里市教育城域网共发布信息1205条,收录文章2506篇,总访问量超过63万人次。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深入实施名师工程。2010年开展了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名教师”评选活动、和首届“功勋教师”认定活动,共评定出128名市级学科骨干教师、23名“名教师”、3名“功勋教师”,协调落实了功勋教师、名师政府奖励津贴,使名师工程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名优师资梯次培养体系和名优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010年继续组织名师、骨干教师开展了送课下校活动。
(二)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均衡发展、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配臵教师资源。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动态管理办法,推动教师管理制度化。继续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2010年录用新任教师40人,全员经过岗位培训如期上岗。
(三)继续采取远程专业培训、校长及教师论坛、青蓝工程、校本培训、送课下校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完善师训政策、明确责任主体、拓宽培训渠道、改革管理机制、开发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训真正成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动力。
(四)以绩效工资改革为突破口,强化激励机制。通过外派学习,本地调研,宣传发动等形式,内部吸取过去教办学校的改革经验,外部广泛联系呼市包头和邻近海拉尔区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为政 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翔实的基础信息材料,积极有效地完善绩效工资改革推进方案,使这项工作在呼伦贝尔地区率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推进了教育系统民主化管理的进程,也进一步提高了边远地方、一线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的工作待遇。在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这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很大的绩效工资改革通过耐心细致的基础工作终于稳步推开。
五、狠抓学校安全第一要务
(一)全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统一部署,我市于2009年正式启动校舍安全工程,并将其列为重点民心工程。2010年共有十个标段60多个大小单体建筑同时开工,在仅有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在城建、规划、发改等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全市中小学校如期开学。截至到目前,加固工程基本完工,新建项目完成60%的施工量,2011年工程正在续建中。
(二)认真推进校园安保工作。出台“平安校园建设十条强令措施”,下发《中小学安全手册》,并对学校进行分级培训,完善领导值班、巡查制度和快速报警、出警联系机制,依法处臵校园安全事件。
(三)切实做好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对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的管理,严密监控学校流行病发展态势。同时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取缔中小学非寄宿制学校中的小商店、小饭店,保障了校内饮食安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应该看到经过这些年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教育事业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春节前结束的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自治区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和一系列配套文件,胡春华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要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的幅 度,并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巴特尔主席在讲话时特别强调: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区和人力资源强区的行列。这充分体现了自治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满洲里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由市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协调各相关方面,经过一年多的谋划,已经正式向社会发布。规划里面我们把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提到了议事日程,种种迹象和事实表明,教育的春天已经来到。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经过近半年的人大评议工作和教育部门的自查、整改和“回头看”工作,针对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反思。
我们看到,当前我市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迫切需求,人民群众面对的就业压力和提高生活品质的诉求,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上好学的诉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如同满洲里“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判断的那样:“我市经济结构单一失衡,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教育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与经济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这个矛盾派生出来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包括:学前教育虽说普及程度够高,但供给结构不尽合理,民办多公办少;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色不明显,特别是高中教育重升学轻德育的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校园安全问题必须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职业教育别无选择,还不能按照职业教育人才规格实现人才培养;义务教育校际之间资源配臵不够均衡,择校、大班额的问题还存在;教育观念陈旧、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还在很多人身上根深蒂固地存在;素质教育推进还面临许多困难,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 协作机制还需要继续完善;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有待深化,包括招生考试、就业准入、培训职能部门分割等;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有规模也有差距,有亮点也有盲点;在保障机制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到实处。尽管教育投入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惠及民生的助学方面、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在接受企业办学的人员工资和绩效改革的增资投入方面相关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列,但是学校标准化建设与我区经济发达地方相比还有差距;普通高中课改配套设施、职业学校的功能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与示范学校相比还有差距;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性扶持政策还没有大面积覆盖,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后的债务负担还比较沉重;师资队伍现状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整体素质特别是专业化程度有待于提高,责任意识不强、过度利益诉求虽属个别现象,但问题不容忽视。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动中深层矛盾和积累问题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有的是教育发展中伴生并发的新苗头、新症状。有的来自于教育系统的内部,反映为教育内部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路径和办法;有的来自教育系统的外部,反映为社会性的难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协调、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快解决进度。千里归宗一句话,这些问题必须在实践的层面,在干中去解决,在干中可持续地才能寻求到生机和出路,寻求动力源泉,从而切实围绕素质教育的主题和办学质量这个核心,努力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2011年为顺利开启新五年工作,做好本年工作,教育部门正在启动实施“2321”配套项目。即:
——制定实施2个方案:《满洲里市十二五新德育工作方案》和《满洲里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
1.制定并组织实施《满洲里市“十二五”德育实施方案》,坚持育 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突出教育特点,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紧密结合,在突出德育实效性下功夫。
2.制定《满洲里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在硬件上,按照自治区要求,根据学校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计划;在软件上,进一步完善校长交流计划,逐步落实好校际间教师的交流互动,在资源优化、均衡配臵上下功夫。
——制定实施3个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3.启动《满洲里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巩固和发展“一区多园”的公办示范园格局,鼓励优质园尝试“一园多址”、合作办园等多种的办园模式,在解决群众关心的“入公办园困难”问题上下功夫。
4.制定并实施《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资源配臵。加强政府统筹下的职业教育促进机制建设,认真落实首批中高职衔接“3+2”计划。继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专业实训场所功能,优化专业设臵,强化精品专业、骨干专业建设,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上下功夫。
5.启动《满洲里市高中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高中课程方案。以建设自治区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高考改革为引导,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在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制定实施2个规划:《满洲里市“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和《满洲里市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规划》。
6.着力加强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和科技教育工作。
——制定1个指导意见:《满洲里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指导意见》。
7.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对课程、教材、学生和学法的研究,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大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报告范文05-25
大学生的实践报告范文05-31
大学生征兵调查问卷范文06-29
大学学习报告范文12-18
大学生党员述职报告范文06-07
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范文11-28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10-05
大学生创业园参观报告范文12-18
大学生活调查报告范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