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共8篇)
一、调查目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迅猛,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全面、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我于2012年寒假到我的家乡四川省仁寿县四公乡做了此次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社会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要求,而当前日趋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环境污染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环境,“村容整洁”刚无从谈起。因此,调查以四公乡为个案,了解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和集市市场卫生以及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分析农村环境问题对于“村容整洁”的重要性。
2调查过程
2012年1月12日走访调查了四公乡深沟水库水资源情况;1月13日到四公乡集市调查市场卫生情况,并记录下相关数据;1月14日主要以蹲点记录的形式到四公红旗超市,便利店,万家鸿超市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1月15日到四公乡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查阅环保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深沟水库水资源情况
水是人类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人体的50%到60%的重量是水份,儿童体内水份多达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然而,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会产生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各种废气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四公深沟水库污染较为严重。最为明显的就是周边有一些纸屑,果皮,塑料袋,水面上也漂浮着一些垃圾。当然水也不清澈,还散发着难闻的味道。由于四公深沟水库周围有煤厂,造纸厂,学校,人口密集,所以在水库的水污源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的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农业污染。水库周边工厂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就多达500立方米,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水体。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水库旁边人口密集的四公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以及周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农业污染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对此情况,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严格监督工业废水的排入,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实施了彻底截污、污/雨分流的策略,正确排放污水处理污水。并且对大众加强保护水质的教育,沿河树立一些警示牌,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水质。但是,水污染是人祸,是人引起的,治污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利益,会涉及到社会中的方方面。因此,水污染治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水污染治理工作繁重而艰巨,它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
(二)、四公乡集市卫生情况
近年来,乡镇商品市场管理机构,围绕经济发展需要,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
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据调查,四公乡集市目前共有6条街道和1个农贸市场,总营业面积 92762㎡。城区商品市场共有管理人员20余人,其中,专职清洁员12人。市场配有2个垃圾站,街道每隔50米有1个垃圾桶。垃圾站的垃圾由环卫部门代运。市场有公厕,清洁员对厕所每天进行冲洗,并且配有污水管与乡政污水管连接。农贸市场每一天都会有清洁员打扫,对于家禽宰杀场地和生鲜经营场地,清洁员都会进行冲洗。市场有肉食类保鲜设施,并且多数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有健康证。
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市场卫生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商家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不能自觉维持市场卫生;二是村民素质有待提高,常有乱扔果皮纸屑现象;三是市场防尘防蝇设施为零;四是,也有少数熟食饮食工作人员没有办理健康证。此外,市场治安问题比较严重,经常有被盗现象。
(三)、各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 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埋入土中即使100年也难以腐烂降解,即使是现在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若焚烧处理也对环境不利。而如今中国众多人口在生活中所消耗的大量塑料袋对环境有很大压力。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超市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场所。于是我们来到红旗超市,在超市收银台后观察人们的购物习惯并列表统计。观察了目光可及的三个收银台状况,在下午9:15~8:45这30分钟内:
共有57个人付款,其中男性25人,女性32人,其中用塑料袋的有19人,占总数的33.3%。而使用塑料袋的19人中男性11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44%和25%,占总数的19.3%和14%。而买环保袋的一共有22人,占总数的38.6%,其中,男性占人,女性占14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32%和43.75%,占总数的14%和24.6%。其中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的有10人,占总数的17.5%,其中男性2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8%和25%,占总数的3.5%和14%。不用的有6人,占总数的10.6%,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占各自性别总数的16%和6.25%,占总数的7%和3.5%。随后我又去了便利店和万家鸿超市,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由此可见,普通老百姓对塑料袋的依赖性非常高,很多人不很了解
塑料袋对环境的损害。国家“限塑令”推出后,通过收费,来促进塑料袋的重复利用,从而也减少了塑料袋的消费量,也受到了一些村民的支持。
四、讨论与建议
调查发现,家乡的环境卫生问题已得到明显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细小的问题。结合15日在乡镇府查阅的相关资料,我对家乡环境问题有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一是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完善环境的监督机制。落实有关环保的各项法律和政策措施,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对工厂和市场的管理和监督,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企业和单位;二是要加大对市场及街道环境卫生的改造和建设,如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炉、生态公厕、配置垃圾箱、购置垃圾运输车等。这些需要政府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
持,在环境保护方面重点投资。并且建立完善的拨款用途监督机制,确保做到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把资金真正投入到农村的环境分配制度上,切实用到改善农村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上。三是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由于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知识不多,因此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不能自觉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文艺、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而且还要强化广大群众环保意识,引导农民走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畜牧业之路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五、后记
一、庆元县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1) 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农村各类生活、建筑垃圾数量与日俱增, 不少村民的卫生意识淡薄, 垃圾随地乱扔、乱倒现象还相当普遍, 大部分农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是就近倾倒在路边荒地, 甚至是倒在河床边、小溪里, “脏、乱、差”环境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目前, 全县345个行政村中, 设立垃圾箱和垃圾定点场所的还不到8%, 农村生活垃圾基本没有进行分类处理, 垃圾的综合利用率还很低, 生活垃圾的直接排放数量占农村各类生活垃圾总量的98%以上。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 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生活污水直排, 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或直接排入水体中。目前, 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还是空白, 人粪尿未经化粪池和无害化处理的占绝大多数, 农村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基本为零。作为农村里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池塘也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 许多偏远村庄至今还没有用上自来水, 加上农村小溪小河径流量小, 承载污染物的能力弱, 大部分水体的自净功能差, 遇到晴天或炎热天气, 这些地方的水体就容易散发臭味, 破坏水环境生态系统。
(3) 废菌棒、塑料制品污染问题
我县是食用菌生产大县, 多年来当地农民一直有做香菇的传统, 随着袋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菇棚、田头随处可见香菇烂棒和大量废菌棒, 对农村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影响。在我县农村, 大部分农民目前仍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和塑料袋, 这些塑料废弃物一旦成为垃圾, 将长时间散布于农村的田间地头和各个角落, 塑料“白色污染”经日晒雨淋后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4) 农药化肥污染问题
目前, 我县农村农药、化肥的使用面越来越广, 不少农民为贪图一时省力和方便, 过分依赖于各类农药、化肥的效用, 农药、化肥使用量居高不下。据初步统计, 全县有80%以上的农民使用的均为污染性较大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农药化肥使用量是10年前的2倍多。过量施洒农药和化肥, 导致了水体的营养化, 农田水质恶化, 甚至是土壤自身肥力的下降。此外, 一些农药空瓶、化肥包装随意丢弃, 也严重污染了耕地, 造成农作物减产, 农业生产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5)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在我县农村, 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不容忽视。猪、羊、鸡、牛、狗等牲畜在许多村庄还没有实行圈养, 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动物的粪便, 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据调查, 在各类畜禽养殖中, 猪的粪尿和污染产生量最大, 而我县大多数农村居民都有养猪的习惯, 一些村庄虽然实行了圈养, 但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低, 许多畜禽粪尿直接排到路边小沟里, 最终流入河里, 畜禽养殖污染短时间内还难以根除。
二、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环境意识淡薄, 生产生活习惯差
长期以来, 我县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较弱, 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 认为农村人有衣穿、有房住就行, 讲究整洁、卫生、舒适的环境还为时过早, 一些陈年陋习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 大部分村庄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设施, 不少农村仍在放养家禽牲畜, 一些山区至今仍在沿河沿溪地点搭建茅厕, 随意处置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非常普遍, 难以适应农村环境形势变化的需要, 与生态环境第一县的要求很不相称。
(2) 经济发展落后, 投入严重不足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县,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全县山地面积240万亩, 占总面积的86%, 由于村庄分散, 经济落后, 大部分村庄缺乏必要的环境设施投入, 基础设施共享率低,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可能性较小。我县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收入不上亿元的县份, 地方财政收入少, 县乡两级财政困难, 绝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空白, 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也非常有限, 难以形成对农村环境设施的高投入大建设。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基础条件落后
现阶段香菇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尽管对香菇废菌棒的有效利用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是量大面广的废菌棒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生态高效农业没有得到全面有效地推广, 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可循环、低排放的发展路子还不宽, 依赖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猪粪尿的资源化利用率还相当低。尽管少数一些村庄已建立了相关的村规民约, 但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还难以落实到位, 涉及农村的污水管理、废弃物管理、畜禽养殖管理等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管用的方法, 乡 (镇) 村两级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 管理缺位、管理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对策措施
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 努力改善我县农村环境质量, 是巩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建设成果的首要之举, 也是统筹我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切实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环境权益的高度出发, 以环境污染整治“310工程”为载体, 以改善我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 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打一场农村地区环境整治的攻坚战, 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跨越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大力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 推动我县香菇产业升级。要稳定全县8000万段左右的香菇生产规模, 深入实施香菇生产“114计划”, 不断加快农村地区标准化菇棚改造, 稳步推进30万段以上规模的“公司加农户联基地”的香菇示范农场建设, 切实改变香菇生产“低、小、散”和有污染的局面, 最大限度降低香菇生产废弃物在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食用菌科研部门要积极探究防治香菇烂棒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废弃塑料筒袋的回收利用, 在农村地区提倡和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的“白色污染”。
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优势是我县最大的优势,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 强化“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农产品品牌意识, 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着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推广使用适合我县土壤气候条件的生物技术, 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 农业生产与环境整治“双赢”。
三是大力推行立体种养模式, 促进农村环境良性循环。实践证明, 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发展前景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优势和特点。当前, 我县已形成“菇瓜共育”、“桔山养鸡”、“稻田养鱼”等一批效益明显的立体生态型农业种养模式, 要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些生产方式, 在农业政策方面予以必要的倾斜和扶持。要继续探索适合我县发展的立体型农业新路子, 同时结合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要求, 每年实施若干个生态重点工程, 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我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是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提高农村居民环境质量。沼气建设项目既能解决畜禽的污染, 又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并且经济成本低、投资见效快, 容易为广大农村群众所接受, 非常适合在我县农村地区推广。经处理的畜禽粪尿还是很好的有机肥源, 可以用于农田种植肥料。要大力推广“猪—沼—树”、“猪—沼—果”等生产模式,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做足农村沼气建设的文章。
(2)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要有效解决我县农村环境问题, 关键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一是要通过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好做法, 好经验, 通过示范带动, 形成“比环境、争先进”、“以环境优为模范, 以生态好为榜样”的浓厚氛围。用典型事例说明农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以身边的例子引导、教育广大农村群众, 逐步普及环境安全卫生有关知识, 不断提高大家的生态环境意识, 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观念,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农村家园。以广播电视, 宣传标语等形式, 广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积极引导农民树立长远观念,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不因经济贫困而树乱砍、水乱截, 沙乱挖, 不因眼前利益而破坏、毁坏农村自然生态环境, 培养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自觉地维护和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动员广大农村进行改水改厕, 通过开展“文明示范村”、“环境示范村”等活动, 不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 整合各类政策资源, 加快农村环境设施建设
近年来, 中央、省、市各级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在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要紧紧抓住眼下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有利契机, 合理规划村镇建设和产业布局, 整合各类政策资源, 突破农村环境基础建设的资金“瓶颈”制约,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 以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 在中心镇、中心村以及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环境问题相对突出的自然村, 加大环境设施的投入力度, 促进农村环境条件的改善。
要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在广大农村设立垃圾箱, 实行垃圾定点堆放、定时搬运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主要中心村要建立垃圾中转站, 定期清运到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理;要积极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工作和示范推广。结合我县农村实际, 要广泛开展改水、改厕、改栏行动, 综合处理畜禽粪尿和生活污水;充分利用农村溪流、水田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 结合农村景观建设, 开展清淤保洁和生态养殖, 恢复农村生态循环系统;对农村新规划区, 还要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高起点建设现代人居环境。
(4) 建立农村环境管理机制, 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我县农村环境整治能否取得成效, 最终取决于长效科学的环境管理, 关键在于建立和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在乡村两级分别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农办系统要牵头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 建设部门要负责指导、管理和具体工作落实。宣传、环保、农业、卫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 齐心协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调动村民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制定村规民约, 严禁乱倒垃圾、乱放养牲畜的行为, 要广泛开展农村“文明庭院”评比和“门前三包”, 设立农村保洁员加强农村环境监督管理, 依靠村级组织和群众的自身力量,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
要建立并形成对农村环境设施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适当收取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专项排污费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征收一定的垃圾处置费和污水处理费, 人口聚集的中心村还可以探索市场化投入运作模式, 有条件的行政村应当加强环境设施投入, 县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农村环境建设专项资金, 形成“上级争取一点, 县财政投入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的投入格局。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实施“以奖以补”政策, 对成效明显的要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农村地区在新引进企业和项目的同时, 要认真落实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措施, 切实防止农村新污染源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赵铮红, 潘毅.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J].能源工程.2001 (06) :48-49
[2]刘国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0 (21) :20-22
[3]高尚宾.大力发展生态农村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生态学报.1998 (02) :246-248
[4]濮小英.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 (02) :33-36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了解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家乡的水资源情况。(2)教育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好习惯,研究设计节水方案,激发同学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大家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3)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制作发明、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信息、资料统计等能力。
三.活动过程
1.课题的收集与准备:请地理老师介绍中卫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的受污情况。积极组织活动,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参加。多方面收集关于水资源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水的资料,制作各种节约水的作品。
2.课题的实施调查:第一阶段:调查。每位同学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学校、家庭以及城区等一些活动场所的用水情况。第二阶段:采访。就中卫市的水污染情况、对水污染的治理情况以及近几年水污染程度上升情况采访中卫水监测部门。另外,拍摄、剪辑有关照片、录像带,记录观察的结果,写一篇参观访问记。
3.活动宣传:(1)将收集和整理出来的资料制作成各种宣传栏和板报。(2)分小组让学生深入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宣传节约用水,发放宣传资料,让人们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节水的方法和措施。(3)向中卫大型企业提出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污染的建议。(4)设计一个公益广告,利用电视呼吁人们节约用水,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四.活动总结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创作欲望,增加了对水资源的关注。另外,同学们通过查阅、归纳、整理资料,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
五.活动成果 在本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同学们从水的浪费现象、水的污染程度等方面进行探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显示了同学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利用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制作图表和模型、办手抄报,设计了“节能水灌溉”“节水马桶” 等节水型装置,还通过写诗歌、写小论文、谈感想、撰写调查报告、制作“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等方式,向人们宣传节约用水。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为了更清楚家乡的农村教育状况,我为此在家乡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共三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2、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更新壮大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3、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1、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2、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三)学生问题
学生主自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四)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农村基
(五)基础教育学校“空巢”状况
1.现状:农村的小学和初中由于招收不到学生、生源的缺失,所以学校空巢严重、学校撤并!例子:校长老师的访谈或者真实的数据(师生流失);农村基础设施与教育水平;家长的想法等
2.原因:
1)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新生人口剧减,提倡晚婚晚育,老龄化加剧,学龄儿童少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
2)国家经过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迅速,农村的基础教育学校愈加多与日益减少减少学龄儿童不相适应!)农村人口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观念”影响大!)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与完善,养儿防老观念愈加淡薄,少了后顾之忧!)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水平低下、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分散、国家经费投资巨大且整合难度大,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便于整合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效性所以撤并学校!)经济的大发展农村进程务工热潮带走了一批学生、而且农村愈加对教育的非常重视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个好机会上好的学校以便改变命运、光中耀祖!)由于农村条件差、工作压力大老师不愿去农村;托关系找人去好一点的地方教书!
(六)农村留守儿童困境:
1.现状:父母进城务工,孩子留在农村上学无人照顾!
例子:留守儿童的数据
1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学习问题。无人监管,逃学上课不学习沾惹社会恶习后辍学等
3)生活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不懂照顾自己致使生活混乱,容易受到社会习气的影响!
2.对社会的影响: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不利于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村的形成!
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监督缺少关爱与落后的教育水平使得留守儿童人身体、心理、学习、生活问题严重对于他们成长成才和对建设和谐社会影响巨大!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二)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
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结语 :我们应时刻抓住时光带来的机遇,尽力弥补农村基础教育的短板,有计划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顺着时代潮流,着重培养有思想的新型人才,然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经济发展的支持!
组长:李章海
组员:张磊舒三桂 张小艳 王颖娟孙秋燕董琛
农村社会在不断变迁,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整体演变,农村也富裕起来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时刻把农民放在心上,出台了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这些政策将连续、稳定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面临严峻的考验,生活垃圾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
一、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现场观察、采访等调查法,一方面通过采访村民,了解目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垃圾来源,村民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活垃圾潜在的危害以及实施的科学的处理措施。
二、调查经过
我选择了几个村庄作为调查地点。通过观察采访发现了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让许多村用上了沼气,但不可否认,有一些村还比较贫困,做饭的时候,每家每户的烟囱浓烟滚滚。
2、柴垛、猪圈、厕所„„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有很多柴垛好多年了,柴禾已腐烂发霉,不仅发出刺鼻的气味,下雨天从柴垛下流出的水都变成黑色的了,流进小溪、河流、湖泊„„渗入地下,不仅污染了地表,还污染了水资源;猪圈、厕所之多,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还由于简易型,如果赶上下大雨,还有涨水外泄现象。
3、在村子周围有农户的垃圾存放点,烟头、果皮、白菜帮、烂菜叶、吃剩的饭菜、不能用的电池、废塑料袋„„
4、实地查看,许多人随处乱扔垃圾习以为常的事,农民没有环保意识。
在走访的过程中,采访了许多人,发现他们对垃圾的处理都是相同的。
例如:问:老大爷,您好!请问您买菜用什么盛的?
答:人家卖菜的有塑料袋,给盛上就行。
问:那塑料袋用完后您老是怎么办的?
答:如果没破,放起来下次干别的用,如果破了就扔掉,反正有的是。
问:您都是扔到哪儿呢?
答:随便一扔,风一刮就没了。
三、调查分析
(一)生活垃圾的危害
1、形成“污染链”
上至大气、下至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体(河流、湖泊)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垃圾污染,形成了一个“污染链”。例如,垃圾中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铬等)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随水流注入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或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体,造成对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而这些有毒害物质又会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进入人体,在人体内逐渐蓄积,从而危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甚至引发癌症。此外,对草木和作物的生长、发育都会构成严重危害。
2、影响农村形象
“白色污染”问题。大量被丢弃的塑料袋、塑料饭盒、烟蒂、烟盒、果皮、碎纸等物,被风吹扬飘浮空中或挂在树枝,有损于农村形象,降低旅游景点观赏、休闲的价值,也严重地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3、生物性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滋生地,这必然会危害到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从而引发未见的疾病。
4、侵占大量土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了,大量的土地就成了垃圾的归宿,从而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扩大了污染面。
(二)思考与建议
农村社会体制的变化,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使得乡镇工业、商品流通业已渗入我国农村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在发达地区的发达农村,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调查和参考相关数据发现,一些一次性塑料生活制品如塑料袋子、一次性塑料餐盒、废旧塑料玩具等大量出现在发达农村的生活垃圾中,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的比例和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刻不容缓。
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充分发挥返乡民工和大学生在城市里接受到新观念、新思想熏陶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村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环境卫生意识。
2、要用良好的环境来感化和影响村民,通过创造美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爱美、护美之心,使大家都自发自觉地保护环境。
3、建立符合“村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1)以县为单位建立垃圾发电厂,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采取“户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模式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际。
各户将生活垃圾送至本村垃圾池。落实运输工具,将全村生活垃圾定期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抓好保洁人员管理考核。各镇本着毗邻集镇、兼顾镇村、方便运输的原则,选址新建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健全环卫管理机构,抓好中转站的日常运作维护和管理,对各村居保洁工作进行管理考核。县环卫处负责将各镇中转站压缩处理后的垃圾统一转运至发电厂焚烧处理,并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工作。
(2)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
一是合理界定各级投入的重点。在固定投入方面,县级财政承担运输车辆购置,镇级中转站建设按比例贴补;在运行经费方面,原则上镇级中转站以下的收集、转运费用由镇村负担,中转站以上的人工、运输和焚烧补助费用由县级负担。
二是村级按照集体经济组织承担一点、“一事一议”向农户收取一点、向有关方面募捐一点的办法筹措经费,用于日常保洁及人员工资。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强化文明卫生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处置工作。
——关于深圳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深圳地区概要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28年来,从中国南海之滨的小镇,到一座与香港合作打造世界级大都会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深圳市共设6个市辖行政区。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内4个区,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特区外2个区,即宝安区、龙岗区。6个区共辖51个街道、622个社区。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为395.81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现有水库24座,总库容5.25亿立方米。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二、深圳市区生态环境的调查
以往,城区范围内拥有较大比重的树地、园地、公用绿地和水域。集居着为数可观的各类绿色植物和鸟兽虫鱼、牲畜家禽。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之间有着和谐比例。有机界、无机界的时空组合相对稳定。并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这期间人为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很明显,污染并不严重。现在高大稠密的建筑群.道路系统、人流物流等非生态实体迅速成倍增加,排挤了原来有限的园地、水域.生态系统呈倒金字塔型。原有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带来大量的工业三废,生活垃圾、污水充人环境当中。噪声污染也愈发严重。加上城市管理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等等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种污染物成倍增加,工业废水排放最从2000年到2010年间增长了6.5倍,生活垃圾增加了7.4倍,粪便增加了9.68倍,生活污水增加了8.42倍。
(一)深圳河水质逐年下降
深圳河是城市规划中要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区进一步向东向南发展的趋势.不远的将来,现在的深圳河必然由城郊河成为“城中河”.其对城市生产生活.于城市发展.于城市风貌均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目前由于沿岸大量工厂企业不合理的布局,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垃圾粪便,生活污水的盲目倾倒,已使江水水质每况愈下,表现为明显的耗氧有机污染状态一,排入深圳河中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各种生活垃圾合计达8196万吨。由于我市许多垃圾被堆积在江的两岸.不仅臭气熏天,滋生蚊蝇,传播病菌.而且垃圾中大量有毒物质如砷、锅、汞、酚及细菌病毒被雨水冲酬融进河水中.加剧河水的污染程度。这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另外.城区下游的塔下洲水轮泵站对江水有滞缓作用.相应减弱了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一些河湾地段、水流滞缓不前.污染物富集相当严重.秋冬枯水期尤甚。溶解氧(仪))、化学耗氧量(COD)严重超标。江水在进城前为二级.进城后即成了三级水。冬秋为四级.水质平均达标率仅为49.9%。枯水期仅30.3。
(二)深圳城内许多河道湖塘水质严重发黑发臭
城区防洪排涝蓄水之用的许多河道,曾是清水碧荷,鱼棱满塘,对美化环境,防洪灌溉,调节城内气候都起到过不少作用。但现在填没淤积严重,水域面积锐减,而且污染状况从轻到重.与日俱增。由于城内人口骤增,建筑物高度密集,生活垃圾和污水成倍增加。而大多数 1
民用住宅中排污管道不畅.污水处理工程一时末配套,三隔化粪池又不能及时处理各种生活污水粪便.加上市民环保意识淡薄,任意向河中倾倒垃圾,致使城内河道池塘成了接纳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的场所.污浊不堪.发黑发臭。监测表明DO很低.接近于0;COD却很高,平均达119mg/l·其中位于小商品市场附近的后河最高·达188.69mg/l.超过国家地面水三级标准(6.3n堪/l)29.969倍。城区的大动脉城南河COD也高达117.36mg/l.超国地三水标18.G4倍.已使原有水生生态系统近于崩溃.水生生物灭绝,成为“死河”一条。
(三)地下水不同程度受污
据监测.我市区地下水含水层平均厚4—5米.埋藏深度约3—8米.离地表4.8米范困内的地卜水多已受污染,现有80余眼民用水井中44%已受污染.约28%的浅层水井已污染严重,无法使用,监测表明PH值、硬度、氨态氮、亚硝酸盐、氯离子、氟化物含量较高.部分已超标。长期饮用,易患肿瘤,氟含量的增高,会得氟化病及雀斑等。并且地下水污染后.治理是很困难的.所以务必采取措施保护、利用地下水资源
三、市区总体生态环境反量分析
由于人口过度膨胀,非生态实体不断扩大,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及居民垃圾、生活污水不合理的处置是造成义乌市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加上城市管理水平,排污设施跟不上.市政基础设施缺乏是造成各种污染的外在因素。城市发展的同时,生态性的绿地、耕地、植被、水域锐减,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市区市场分布过于集中、不合理.又缺乏足够的停车设施以及城市功能区划分不明确.农工商混居的状况和市民环境意识薄弱是污染逐年加剧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目前济宁市招商引资环境的基本情况
(一) 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 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 济宁市实行了市、县主要领导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 对项目进展情况实施有力的监督, 有效地限制了干扰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考核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 市纪委监察部门公开处理了几起“三乱”案件,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市县区都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 对审批、收费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外来投资商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为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 市、县区领导也经常深入企业一线, 项目建设现场, 调查研究, 掌握情况, 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 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多数部门能识大体、顾大局, 以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为工作出发点, 严格办事程序, 公开服务承诺, 制订了一系列服务措施。行政审批中心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各入驻单位实行挂牌服务, 把办事程序、条件、时限及收费标准向被服务人公开。明确了由专门银行进驻代收, 避免了坐收坐支、乱收乱支现象, 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分类管理, 明确办理时限,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了中间环节, 缩短了审批周期。客商们对职能部门的服务情况基本表示满意。
(三) 政策调整, 建设规费项目明显减少
随着国家在征地、拆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调整, 各项规费逐步减少或取消, 市、县区政府加大了对审批收费项目的清理力度, 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505项压减为229项, 压减率达54.7%。286个执收单位中54个被停止收费。512个收费项目取消53项、暂停12项、合并12项、减少14.5%。2315个收费标准降低803个, 比原来减少34.7%, 仅此两项, 全市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3亿多元, 大大调动了投资商的积极性, 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新技术、新材料、耗能低、无污染的大项目落户济宁。
(四) 政策制度逐步健全,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政策措施, 成立了以市纪委牵头的环境优化办公室, 颁布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扶持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结合严打整治活动, 各县区对“三乱”、“四霸”和一批黑恶势力, 进行了公开处理或集中公开审判, 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净化了社会风气,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环境的优化, 政策的吸引, 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 全市引进合同项目千余个, 合同利用外资700多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300多亿元, 已有60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医药、生物化工、造纸、纺织、建材、湖产食品加工、光伏及风力发电、商贸物流、旅游服务、文化教育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有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和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十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大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
二、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 部分职能部门的思想认识不够, 影响效率等问题时有发生
尽管目前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 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封闭思想的影响, 没有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有的部门对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贯彻不力, 配合不紧, 落实不到位, 办事推萎扯皮效率低下;有的存有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靓女不愁嫁”的思想, 对有的招商引资项目看不上眼、上不了心、贴不上身。尤其是个别具体执法执纪人员和园区周边的群众, 不能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目光短浅、服务意识差, 只“管理”不服务, 存在“吃、拿、卡、要、报”等问题, 甚至有的辖区地方势力强装强卸、画地为牢, 公然干扰、阻挠、破坏工程建设项目, 没有形成全民重视、关心、支持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 在政策方面存在模糊执行和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据调查了解和企业的反映, 目前存在个别部门的政策落实不力, 主要是个别部门受利益和权利欲望的驱使, 一些过时的政策规定, 明明已经宣布废止, 但是由于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实际工作中仍起作用;有些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主要是优惠政策难落实, 奖励问题难兑现, 存在项目所在地的主要负责人与引荐人的媒人利益之争;有的项目建设与政策的执行不同步, 尤其是在土地使用、收费标准上还存在门槛过高, 办事程序繁琐, 甚至是不守承诺增加额外负担的现象, 特别是一些“三边”工程的不规范运转, 给投资商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带来了不少的后遗症。
(三) 在项目的服务方面存在承诺多兑现率低的问题
有的县区、园区和政府职能部门, 虽然负责人对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承诺, 但仍有极少数单位对下属人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 造成单位内部上下不合拍, “两张皮”的现象, 使服务承诺流于形式。有的部门缺乏“放水养鱼, 养鸡下蛋”的意识, 存在不同程度的权术思想和索要现象, 存在利益的驱动和红眼造成的工作迟滞, 不表示不办事甚至拖延等, 部门之间不协调, 人员不配合相互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投资商和企业主存在无可奈何的二难问题。
(四) 存在项目的配套资金不到位和项目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
主要是承诺的基础设施配套, 如“七通一平”大量存在打折的问题;不少地方存在外商的短期行为认识, 认为只要投资者获得一定的利益后, 自然拔腿走人落叶归根;地方金融部门对外商融资渠道不畅, 一些招商项目由于原始积累少, 受资金的制约, 仅满足于“小步快跑”, 加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形的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或商会组织, 有的金融部门也存有嫌贫爱富心理, 影响了项目的成长发展;为了项目的安家落户, 各项投入支出不少, 由于项目建设的不可预见性费用支出或扩大投资规模企业融资困难, 有的出现了客商遗憾后悔的现象;招商引资后续财力不足, 在项目跟踪服务上, 普遍受到财力制约, 有的就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也要受限制。
(五) 行政审批工作存在不可预见性和效率低等问题
主要是行政审批中心为常设临时机构, 不利于加强对入驻部门的管理, 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也存在选派不固定的现象;个别职能部门抱着部门权利不放, 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力, 有的部门未能将所有项目移入审批中心公开办理, 不执行最低收费标准甚至增加收费, 该免收的不免收, 致使一些优惠政策成为井中月、水中花。窗口服务人员大都是派驻单位的普通人员, 决定权在原单位, 审批大厅又没有派驻单位的审批签字权, 在受理审批项目后, 还要回原单位研究办理, 造成盖章、请示“两头跑”。三是办公设施不配套、场所拥挤, 制约了审批项目进入。由于大多数项目审批手续靠微机管理, 有的还要查阅一些档案材料, 办公设施不配套, 有些工作目前只能在原单位办理审批后, 回到审批中心转给企业单位。
三、对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招商引资工作不仅引进了大量的项目资金, 而且带来了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针对招商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结合调查研究工作, 提出如下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力度, 优化思想环境。
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把优化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 广泛宣传“环境就是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 真正在改革中解放思想, 在发展中统一认识, 在探索中更新观念, 在创新中转换思维。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事事关系招商引资和“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 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二) 转变管理职能, 优化政策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 从“缺位”的地方“补位”, 从“越位”的地方“退位”, 还权于市场和企业, 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营造环境上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保留的项目, 要简化程序, 缩短时限,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无论是垂直还是条块的部门单位要坚决做到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要规范各项服务性收费标准, 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各项服务性统一收费标准, 试行“一本通”、一个价,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收费, 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
(三) 改进工作作风, 优化服务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 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机制, 并在服务上抓提速, 坚持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领导办的“五办”原则。提高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水平。继续实行项目帮办制度, 执行项目“一卡通”服务制度。
(四) 增加园区设施投入, 优化硬件环境。
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园区的投入, 提高基础设施功能, 切实做到“七通一平”, 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满足客商的服务要求, 提高对外商的服务水平;加大市容管理力度, 建立长效机制, 不断提高保洁水平;加强园区的水电暖气 (天然气) 设施等的管理,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水、电、暖、气等的使用安全。
(五) 加强法制建设, 优化社会环境。
切实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 严厉打击各种不良势力的不正当竞争、破坏
正常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 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外来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对侵害外来投资者利益的案件, 立即过问, 迅速核实, 从严查办, 确保外商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行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两区”的封闭管理, 加强巡查, 严加防范, 并帮助企业选配保安人员, 健全防范机制, 强化内保工作。
(六) 加强金融担保服务, 优化投融资环境。
落实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投资、融资的平台和担保机构, 为园区发展服务, 以取信于外商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优化“两区”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在可能的条件下, 帮助客商做好融资服务工作, 真正视客商为亲朋好友, 帮助客商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两区管委会和工作人员要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 帮客商之所需, 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总之,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问题, 是地方政府转变思想观念, 调整政府职能的任务之一, 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败, 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 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要努力营造没有门槛的政策环境, 没有“三乱”的经营环境, 没有干扰的工作环境, 没有扯皮的办事环境, 没有距离的服务环境, 没有担心的治安环境。以更好的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 增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要方式, 引起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但是不少地方只重视招商引资的成效, 而忽视了地方招商引资环境的培育, 形成了项目在谈多、合同多、落地少的情况, 究其原因大多是招商引资的环境问题。本文就招商引资环境的基本情况, 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提出了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优化,措施方法
参考文献
[1]济宁市招商局.济宁市招商引资工作总结.2010-10.
[2]济宁市招商引资学习材料汇编.2010-1.
一、任务、目的和编制依据
(一)任务和目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
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4、《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
5、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
二、规划简况
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三十多年来,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以及实践中的不断修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46.7%。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
但是,限于当时的实践和认识水平,1955年的治黄规划也有重大失误。主要是,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对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用淹没大量河川耕地换取库容和水利建设中的只求速度,不考虑水资源条件,不重视工程配套、管理等所带来的大量环境问题。为此,国家计委于1984年4月下达了《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修订规划成果如下:
(一)在防洪问题上,推荐的方案为:以综合解决近期的洪水泥沙并综合开发黄河水资源为目的,2000年前修建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联合运用,在下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东平湖分洪;在千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小浪底水库有拦沙库容76亿立方米(近100亿吨),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而且还可以用其有效库容调水调沙,发挥长期的减淤作用。另外,供水、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也是优越的。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保证下游50年内外不淤积抬高,继续修建碛口水库。碛口水库位于北干流中段,坝高140米,库容124.8亿立方米,拦沙库容97.8亿立米(即144亿吨),不但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还对三门峡库区的减淤作用很显著,其发电效益也很大。
(二)1955年规划在龙羊峡以下干流共布置46个梯级,本次根据目前的治理经验和各地的自然条件、水利、水电开发需要,改为29级。调整后的工程库容为965亿立方米,比原计划少33亿立方米;利用水头1835米,比原计划少77米。装机容量2187万KW,比原规划增加29万KW,淹没耕地168万亩,比原规划少178万亩。
在新的工程布局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龙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七座为控制性骨干工程,其余22座均为径流电站或壅水枢纽。规划拟定2000年前建成小浪底;2010年前建成碛口和大柳树水库,依次再建龙门水库。为了加快水电建设,除国家已批准建设的李家峡和大峡两电站外,再修万家寨、拉西瓦和公伯峡等水电站。
(三)在水资源比较丰沛,但尚未很好利用的支流,规划修建工程为缺水地区或向外流域供水。如洮河修建九甸峡水库为下游干旱地区供水;在泾河上修建六盘山引泾河水解决清水河缺水问题,引大汶河东部水量为西部补水等。
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大的支流及干流河套灌区,规划以改善现有灌区,加强工程配套提高水量利用系数为主,并尽可能开发本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和引黄接济。如在湟水修建黑泉水库为西宁市工农业供水;渭河修建黑河水库,泾河修建亭口水库分别为西安市和长彬煤田供水;兴建太里湾抽黄工程灌渭北高原;山西拟建北赵抽黄工程解决临漪、万荣、闻喜等县的旱塬用水等。
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
三、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
全面调查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重点是已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周围和宁夏、内蒙河套地区,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湟水、汾河、渭河、大汶河、伊洛沁河河川盆地等区域的灌排工程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在建、待建大型工程区域的环境本底情况。
(一)气候
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二)水文
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水文地质资料,重点是主要灌区及水库周围,温泉、矿泉水等区域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三)水质和污染源
搜集流域内水质监测历年统计资料,废水废渣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排放规律等。重点调查已建、在建和近期即将开工的大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污水灌区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主要城镇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地质
搜集现有资料加以综合。重点调查已建大型水库建设前后的地震变化规律和待建大型水库周围的地震背景情况。
(五)土壤
流域内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指标和有机质含量,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等。
重点调查大型水库库区的土壤类型,农药残毒及易释放的且对水化学指标影响大的元素含量;库区周围土壤沼泽化,盐碱化,潜育化程度;主要灌区土壤盐碱化的面积、程度和年际变化。污废水灌区土壤污染的面积、程度和历史。
(六)陆生生物
流域内野生动植物区系,种类及分布规律,珍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态条件,历史变化及其原因,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调查的重点是流域主要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库区及周围地区的动植物情况,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植被情况,污水灌区的农作物污染情况。
(七)流域内鱼类区系组成、优势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年产量,饵料来源,产卵场位置以及生态条件,年龄及性别构成等。对珍稀水生生物,洄游及经济渔种,还需了解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
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流刘家峡库区段,宁夏、内蒙河套平原段,龙门至三门峡及小浪底至入海口河段,渤海黄河口区域。支流湟水、汾河、渭河、伊洛沁河,大汶河等河流的平原区段,及大型水库库区、湖区段。
(八)社会经济
1、流域人口分布、密度、结构、增长速度;
2、流域城镇,工矿企业,农林牧渔业的布局,结构、现状、经济状况及其远近期规划;
3、交通、航运、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
(九)人群、健康
流域内地方病和自然疫源疾病的种类,成因、主要传染途径以及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
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区,大型水库库区、湖区及周围地区,主要灌区等。
(十)景观与文物
1、自然景观:山景、溶洞、泉、岛、天象,自然保护区等的位置和数量。
2、文物古迹: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古建筑、碑刻、历史事件旧址等的位置,保存现状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等。
3、其它:如水库大坝,水上运动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等。
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以搜集整理现有长期观察资料、国家与地方各部门的工作、科研成果为主,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进行野外查勘,并进行少量的临时监测与试验。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评价,编写文字说明,并附以必要的图表,建立文件库与数据库,写出调查报告。
四、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
在环境本底和影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的评价工作。第一是对流域内主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和防洪工程体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是对工程布局密集的区域及相互制约的工程群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工程的布局和联系情况,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总体进行评价。
(一)单项工程评价
除干流上的特大型工程外,原则上可仅对2000年前上马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已有评价成果的项目,一般均应直接引用。1、蓄水工程:干流的龙羊峡、大柳树、碛口、龙门、小浪底等在建和待建水库;支流湟水的黑泉,洮河的九甸峡,无定河的五圪堵,泾河的亭口;沁河的张峰、河口村;伊洛河的故县等大型水库,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干流上的一些非控制性水库工程和支流上的一些中型水库应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已建大型水库如三门峡、陆浑和汾河等应编写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报告书。
2、灌溉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有的30万亩以上灌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10-30万亩的灌区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3、调水工程:流域内的“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引泾(河)济青(水河)”和大汶河的“东水西调”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跨流域的西线南水北调,从宏观上粗略分析评价不同调水线路和方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游的引黄入淀,入黄济津、引黄济青等调水工程重点评价下游水量减少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4、防洪滞洪工程:专门用于防洪的使用机遇较大的(百年一遇以上)干支流大型防洪滞洪工程体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使用机遇较小的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二)工程群评价
1、梯级开发及蓄水工程群
(1)龙羊峡--大柳树河段,河长744KM,规划布设有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小峡、大峡、乌金峡、大柳树等13座梯级开发工程。其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为控制性大型水库,其余10座为径流电站。重点预测评价这些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龙刘两库联合调度和大柳树水库的反调节作用对整个黄河干流及下游区域的影响。
(2)万家寨--龙门河段:河长619KM,规划布设有万家寨、龙口、天桥、碛口,军渡、三交、龙门等7座梯级工程。其中,碛口和龙门为控制性大型水库。预测评价的重点是,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碛口、龙门拦沙及运用对龙潼河段和三门峡库区及下游防洪减淤的影响。
(3)三门峡--花园口区间:该区间目前及规划有干流三门峡、小浪底,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等大型水库。这几个大型水库的蓄水运用和调度对下游水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评价重点除应分析预测工程设施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外,还应结合下游的防洪工程、滞洪工程和灌溉工程,提出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下游“黄泛区”“黄灌区”等区域的影响。
2、大片并联灌区群
黄河灌区主要分布在八个区域:(1)湟水河谷地区,大小灌区已联成片,灌溉面积已达到141万亩。2000年计划配套改善灌溉面积7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5万亩;(2)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主要以提水工程灌溉为主,灌溉面积已达198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60万亩,新建130万亩,达到316万亩;(3)宁夏平原灌区,灌溉面积已达403万亩,计划2000年新增42万亩,配套改善100多万亩;(4)内蒙古平原灌区。灌溉面积约1000多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300多万亩,新增扩灌80万亩;(5)陕西关中地区,灌溉面积1420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85万亩,新增185万亩;(6)山西汾涑河地区。灌溉面积1010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620万亩,新增131万亩;(7)河南引黄灌区,现有引黄涵闸、虹吸、提灌站54处,灌区28片,设计灌溉面积1010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372万亩,新增431万亩;(8)山东引黄灌区,现有引黄工程68处,设计引水能力1783立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136万亩,计划2000年发展到2200万亩。
做好上述八片灌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的重点是,总结不同灌溉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化规律,针对一些灌区生态效益差、水资源浪费严重及盐碱渍害等问题,提出减免生态环境负效益和增加正效应的对策和措施。
3、下游引、调水工程群
目前下游有涵闸、虹吸、提灌等引水工程120多处,规划2000年还将建成引黄济青,引黄入淀等大型调水工程和一些引黄灌溉工程。这些引水调水工程大量引用黄河水资源,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在下游十分短缺,甚至长期断流。评价的重点是,向外流域引水调水对黄河下游水生生态和渤海渔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下游河道长期断流或近于断流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流域规划总体评价
流域治理开发规划总体评价的范围,原则上是全黄河流域及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所涉及的区域,重点是龙羊峡水库以下的工程项目集中的区域。评价的阶段分为现状、2000年、2030年和规划工程项目全部实施后等四个阶段。评价按环境要素设置下列专题:
1、水文、气象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2、水质及污染源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3、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4、陆生动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5、陆生植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6、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7、环境医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8、环境地质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9、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10、景观与文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此外,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各专题对流域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干流梯级开发方案,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中游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案,也应设置专题,分析评价不同方案对环境的影响情况,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统一和协调。
在单项工程,工程群和各项专题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域治理开发规划的不同组合总体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编写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综合评价应选择可行的科学方法,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总体上评价各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状况,为比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五、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一)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是在环境本底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工程群的特性和区域环境特点,初选环境因子。根据有关专家经验,可从下列环境因子中初选一部或大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自然环境
(1)区域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温度、风、雾等;
(2)水文:水位、水深、流量、流速、水面面积、含沙量等;
(3)泥沙:淤积、冲刷等;
(4)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等;
(5)水质:有机质、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等;
(6)环境地质:诱发地震、岸边稳定、渗漏等;
(7)土壤环境: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
(8)陆生植物:森林、经济林、草场、珍稀植物等;
(9)陆生动物: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等;
(10)水生生物: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等。
2、社会环境
(1)人群健康: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等;
(2)社会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矿藏开发、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等;
(3)景观与文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旅游区等。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工作量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认真细致地做好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可以抓住工作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做到事半功倍。
(二)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可以根据影响识别选出的各环境因子特性,采用定性或定量两种方法进行。对难以用度量来表示的环境因子,可用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预测估算,对于能用量度表示的环境因子,应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进行定量计算。具体预测时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附录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等资料,结合预测工程项目及区域的特性进行。
(三)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对比无工程时或前一阶段时的环境状况,结合国家和地方颁发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拟定减免或改善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推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协调的规划方案和对策措施。
【关于家乡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家乡的环境作文小学11-07
家乡的环境调查范文06-15
关于家乡的小学作文:家乡的大秧歌09-11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6-17
关于家乡的特产字作文05-31
关于家乡的导游词07-06
关于家乡的桥的作文10-26
关于家乡的小河作文600字05-31
关于家乡的地瓜说明文11-25
关于家乡的小河作文800字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