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精选16篇)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篇1

-社区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遵义市育新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陈艳秋指导老师∶鄢老师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人们没有较强的环境意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我在上周末,对小区、街道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社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查范围:

所在小区、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

四、调查情况

通过对小区、街道的调查,我发现造成小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街道两旁的垃圾箱,不仅影响小区形象,而且造成大气污染,很多垃圾溢出了垃圾箱,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小区的大气污染同样不可忽视,小区的附近有一家烧烤店,每到晚上,空气中弥漫着油烟,使整个小区笼罩在阴影中,白天不时有小贩在小区叫卖。

社区的管理还不够严格,没有人定期对社区的环境进行清理。

五、结果分析

以上结果显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是主要的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

其次,餐厅、烧烤店的任意排放油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垃圾填满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降解,使得土壤板结,影响居民生活。垃圾焚烧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再次,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能下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篇2

1. 草根组织

草根组织特指非盈利组织中那些扎根于城乡社会的基层民众组织, 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组织, 是一种社会团体发展类型, 一般代表基层民众利益, 通常和精英组织相类比而言。它由一些民间人士自发成立, 并自主开展活动, 有着平民化、大众化、自下而上的特点, 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 广泛分布于各个角落。

2. 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

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扎根于社区居民活动的街头巷尾, 直接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体育实践,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要发挥着最实际的作用。由于体育草根组织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体育实践, 其状况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体育的真实发展水平, 其存在的问题直接来源于体育实践。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是城市社区居民为达到某种共同体育需求而自发成立、自主开展活动的体育活动组织。目前中国城市社区体育草根层次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晨/晚练点、健身组织俱乐部、辅导站等。

3. 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构成

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由五个系统要素构成。五个系统要素缺一不可, 否则体育活动将无法开展, 见下图。

4.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特点

第一, 自发性。体育草根组织以群众为基础, 核心是人, 这些有着共同的体育爱好、对体育有着极大热情的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 (如社区、居委会, 甚至通过网络) 联系在一起, 组织成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活动, 活动具有随意性, 成员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组织。

第二, 分散性。草根属于社会的底层, 而草根体育不同于单位体育和传统的社区体育, 而是只要有兴趣, 就能组成体育群体, 组织成员具有较大的自由性。

第三, 流动性。一些小范围的体育草根组织更多的偏重于传统的社区体育, 大多数人会在自己的社区或者临近的社区参加体育活动。但一旦某一体育草根组织增强其凝聚力, 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时, 组织成员就会来自全国各地, 其成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第四, 广泛性。社区体育草根组织在中国社区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 参与人数和影响力也较大, 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有此类组织, 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变具有灵活、便利的特征。

二武汉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草根组织活动的动机及其现状

1.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

随着武汉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次的生活需要, 更注重精神层次的生活享受, 健康的体魄和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更是社区居民成立与参与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最直接的原因。从调查结果来看, 武汉社区居民赞同参与到社区体育能“强身健体”的占50.3%, 见下表;占据了整个调查人群的大部分, 说明体育锻炼的本质功能已深入人心, 并认为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最主要的方式。另外, “休闲娱乐”、“减肥健美”、“人际交往”, 这些体育的附加功能也广为社区居民所认同。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和动机来自发成立和参与社区体育草根组织, 不仅整体提高了武汉市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 而且还促进了武汉社区体育的繁荣发展。

2.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

第一, 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社会群体情况。通过对武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生活社区常青花园和南湖花园的调查发现:在参与社区草根体育组织活动的人群中, 离退休老人占总人数的72.8%, 而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 为83%, 年龄在40岁以下的只占8.7%, 从中可以看出中青年参与到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人数很少;在参与人群性别比例上, 女性居民明显多于男性居民。

第二, 武汉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地情况。调查显示:武汉社区居民在体育活动的时间上大多选择在早上, 其次是傍晚。体育活动地点大多选择在小区空地、公园、广场、公共体育场所、街道旁空地较大的地方。由此看出, 居民主要以免费、自由的场地作为活动场所, 而且就近选择体育活动场地。

3. 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体育活动项目类型

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选择何种体育活动项目受地方习俗、个人兴趣、经济发展状况、个人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 武汉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呈多样化趋势发展, 基本以传统休闲, 韵律表现和一些隔网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 (如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 为主。选择韵律表现类为体育活动项目的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数量在逐年递增。公园、大型休闲广场、街边随处可见参与民族舞蹈、交谊舞锻炼的人群;武昌的南湖宝安花园成立了小区网球协会, 自主经营、自行管理, 在武汉市尚属首例。在取得成功之后, 小区又成立了乒乓球协会, 极大地调动了小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为武汉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三制约武汉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生存的环境因素分析

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是由于社区居民自身的体育需求而自发成立起来的, 是社区居民自身的健身、休闲、社交等需要将有共同目的社区居民联合起来而成立的。它完全由组织内成员自行管理, 自主决策组织内的一切事物, 这就决定了组织内成员必须靠自力更生, 互相帮助, 才能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 但也不意味着可以不通过与外界环境的能量交换而独立生存, 它的组织内部各要素的更新与持续发展都要靠外界的支持。

1. 对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管理的困惑

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也处于一个强大的政府行政体系的管理范围之内, 尽管这个体系在理论上可以为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给予支持, 但是在实践中却难以实现。分析其原因, 是由于两者在运行方式上截然不同, 行政体系借着国家赋予的权力, 使用行政命令或手段来实现其目的, 管理方式带有强制色彩。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内部成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组织内决策的制定通过各个成员共同商量, 民主决定, 组织内权威的树立基于组织内成员的共识。

2. 活动经费和活动场地的不足制约了社会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壮大

武汉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组织要依靠一定的经费来源才能生存和保持正常运转, 而经费问题自始至终都是影响武汉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生存的一大难题。

武汉市用于社区体育的场地和设施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是比较充裕的, 但是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能在这些场地和设施开展组织活动的机会和效率并不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由于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地方的一些正规体育场所和设施并没有对社区体育草根组织开放, 或者因使用他们的场地和设施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而导致一些草根组织减少或无法开展活动。

城市社区对体育活动场所的规划缺乏合理性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近50万人口的武昌南湖新城, 没有一个大型体育场, 就连一些收费性的体育场馆数量也少之又少。

3. 社区体育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 武汉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管理者多为学校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或某专项运动特别爱好者等, 管理者大多为组织发起人。他们一方面拥有专业的体育技能与热情, 但另一方面, 缺乏管理经验、精力不够等因素往往使得组织处于一种散漫无序的状态。

在体育指导员方面, 目前武汉市有体育社区指导员约两万人。这个数目与目前武汉社区体育指导员需求相差甚远。有学者调查, 就全国平均来说, 每个社区平均每300人有一个体育指导人指导, 而武汉市各社区每个体育指导员大约需要指导1000人, 显然武汉市社区体育指导员的需求量巨大。武汉在体育人才方面的优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参与体育运动, 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更加强烈, 参与体育健身的队伍不断强大, 但如何将这些有体育锻炼需求的人群组织起来, 规范管理, 科学锻炼, 社会体育草根组织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武汉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生存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可看出:武汉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其所处的生存环境中还有很多不利于组织发展的因素存在。因此, 如何健全体制、优化管理、合理规划体育健身场地、增加社会投资等成为目前武汉社区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建议

第一, 加快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 创建规范有序的行政管理环境。

第二, 推进体育资源的整合服务。实现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单位体育之间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是解决武汉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体育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

第三, 积极创建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方式, 形成政府适当补贴、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对社区体育的投入、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自身努力, 主动寻找经费来源方式与市场机制的契合点, 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费自给。

第四, 加快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让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得到科学的指导, 提高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崔丽丽、王炜、苏连勇等.中国体育社团研究 (综述)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2]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3]崔丽丽、叶加宝、苏连勇.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4]叶国雄、刘远祥.我国体育社团研究述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5]赵巍、闫洪刚、王立源.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的现状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6 (9)

[6]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历史进程、使命与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篇3

方法

选择某职业院校600名护生,采用自制社区医院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但就业意向自主性较弱。本科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低于专科生。影响护生择业决策因素中,专科生受教师影响要大于本科生。

结论

护生应树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贡献社会相统一的职业观念;高校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酌情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积极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方向。

【关键词】护理专业;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R47-4

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社区护理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上海某医学院校在校、实习护生进行从事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明确学院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态度,分析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以期对学院社区护理教育及发展提出依据及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2015、2016届护理专业学生共600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及《社区护理》教材自行设计护理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学历,②社区护理认识程度,③社区护理就业意愿态度等共25个题目。釆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医学院每一届分层抽取五个班,再整群抽取每一位护生,共600人。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100%。问卷的信度评价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用克朗巴赫a系数进行评定。在正式调查之前随机选取学院30名护生进行小样本预试验进行信度检验,发现问卷的总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 878,可以认为此问卷信度较好。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年龄结构

本次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5-25岁之间占人数最多436人,平均年龄为15-22岁,占比例为72.64%,其次为22-24岁(17.38%)、>24岁(3.50%)和<15岁(6.48%);在所有的调查者中女性523人(87.17%),男性77人(12.83%)。

2.2 调查对象学历及学制结构

在所有的调查者中大专人数最多,共250人,占比例41.67±5.96;其次是中专(23.5±10.09)、本科(17.67±3.18)、硕士(0.17±0.17)。

2.3 调查对象的择业观念

2.3.1 影响护生择业决策的因素

针对周围人群对护生择业的影响调查中反映,父母对其影响最大,占比例55.21%,其次是社会,占比例为36.59%;接下来就是老师占比例 6.31% ,亲戚朋友占比例1.89%。

针对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家庭及社会人员对其决策影响进行调查中,本科和专科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影响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唯有一个较为突出不同就是,专科生受教师影响要大于本科生,比例为6.89%:2.82%。

2.3.2 护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

针对是否有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大约32.57% 学生愿意到基层社区工作,大约49.25%表示暂时愿意,有14.39%学生表示只有自己在没有任何选择时候才考虑到社区服务,还有3.79%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到社区进行工作。

同时,针对不同学历结构学生对于是否愿意到基层社区进行服务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本专科学生情况还是存在差异的,其专科学生表示愿意比例大于本科表示愿意比例,表示暂时愿意比例专科也是高于本科,表示只有在别无选择时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本科都要高于专科。

2.3.3 护生社区医院就业的主要目的

针对上述护理学生对于从事社区工作的目的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学生占比例最多,其次为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2.3.4 护生愿意或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原因

护生愿意到社区工作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看中个人发展空间大,其次是专业对口和行业前景看好。仅仅有少量学生是因为不上夜班、容易调整岗位和社会地位和知名度高。

同时,护生不愿意到社区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待遇低和工作环境不好。

2.4 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程度

针对当前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课内容联系程度开展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联系紧密占26. 32%,比较紧密占55.42%,联系不多占17.96%,没什么联系占0. 31%。

针对不同学历在校护生对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课内容联系程度的比较调查,结果发现本科和专科生认为的紧密度总體趋势较为一致,但是认为非常紧密的比例本科低于专科(15.49%:29.37%)。

3 讨论

分析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社区护理教育方向提出建议,对社区护理事业发展及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护生对社区护理就业态度中,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但就业意向自主性较弱。分析愿意或比较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可以看出,他们比较看重自身价值体现,而那些不愿意或不太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其主要因为经济和社区条件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对策,如护生自身应树立起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贡献社会相统一的职业观念;高校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酌情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积极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方向,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应该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积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政府部门应提高对社区医院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琼.青海省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

[2]李佳佳.职业院校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2.

[3]于海艳,黄巨恩,刘静,徐嵘嵘,何伯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04:104~106.

[4]曹玉凤,李向云,马姝.吉林省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6,02:210~213.

[5]詹斌.将社区养老作为高职类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新亮点[J].知识经济,2012,09:156.

[6]邓腊梅.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3.

东王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 篇4

根据市委、贾悦镇党委的安排,东王庄社区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改善了社区居住环境,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但是由于历史问题、民俗习惯、部分干部消极怠工等因素,导致工作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问题具体表现在:

1、群众不往垃圾池倾倒垃圾,习惯性地将垃圾丢在离房子近的沟渠、池塘里。

2、群众畜牧业养殖带来的粪堆难以清理,草堆不集中堆放,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3、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不够重视,业务素质有待于提高。

二、东王庄社区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采取部分措施对策: 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其次,具体措施:

1、统一领导,分工明确,思想上高度重视。环境综合整治是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各部门单位积极行动,工作中不断交流学习经验,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将工作做到实处。

2、领导干部积极学习,明确目标任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培训,提高干部业务水平;实行领导干部包靠制,划分包靠区域,明确责任人,把环境综合整治当做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发放环境卫生宣传手册,通报表扬环境文明户,树立良好的环境整治风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动员发动群众自发清理保护环境卫生。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号召群众自己动手,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5、在巩固提升第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协调好全面清理与重点治理的关系,工作即全面又要有重点。

6、各级财政积极支持,保障资金供应到位,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7、发展应用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发展集中养殖小区,鼓励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解决长期以来的农业生产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

东王庄社区

社区环境调查报告 篇5

调查地点:某城市某小区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2日到10月4日 调查人:XXX 调查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天天可以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有的同学可能生活在一个比较洁净的环境之中,但也有同学会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不少问题。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是人为造成的各种污染,对不可再生或无法取代的资源的乱采滥用,以及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的乱仍、乱排,噪声、地面沉降、植被的破坏、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

我们天天生活在社区里,但对它的环境和遭到的破坏有多少了解呢,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居住的社区的环境,通过调查分析对社区的生态环境作出正确的评价,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此次调查范围是所在社区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调查方法是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目标:让人们关注自己社区及周围的生存环境,从点点滴滴入手,以实际行动为创造美好的社区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祖国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

社区主要是指一个人口聚居的地域,在这里,人们共同居住、生活、学习和工作,组成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群落。在城镇可以是居民小区、街道及其周边地区,在非城镇地区,则可理解为村及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本文的社区调查对象是城镇居民小区。

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主要有空气、水、阳光、土壤、动植物等等,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些自然因素之中,和它们息息相关。本主题主要研究社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包括住宅及住宅周围的空气、水面、植物、风景名胜、城镇、乡村及配套的商业、服务、交通、医疗、学校等设施。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环境也就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即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及人为造成的诸如对空气、水、植被等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便道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指定外位置,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食物腐蚀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而且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不少居民对绿化建设持有满意态度,但也有极个别居民对所居住区域不满,居委会管理不当,只顾形式不顾质量的情况大有人在。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的心理的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他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100户社区居民中对环境保护认为很满意的占3.03%;满意的占35.35%;一般的占41.41%;不满意的占19.19%;很不满意的占1.1%。不满意理由,认为污水处理不彻底的占37.14%;垃圾没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14.29%:公共场所放养宠物的占48.57%。

社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居委会、居民、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不足等主观方面,其中,74.9%的人认为居委会不重视环保,81.4%的人认为人们的环境意识差,75.4%的人认为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而环保执法、违法者处罚、环保宣教、环保法规、民间环保组织等规制性方面不足被认为是次要原因,其中,72.4%的人认为目前环保执法不严,70.2%的人认为对环境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不够,69.9%的人认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66.8%的人认为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增长速度、消费增长速度等客观方面则为再次要原因,其中,43.3%的人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过快,47%的人认为人口增长过快,48.4%的人认为消费快速增长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

那如何解决呢?具体方法有:设置有盖垃圾桶,居民将垃圾扔入桶中,并随手关好盖子,防止怪味散发,垃圾由清洁工人定时清理,保证不让垃圾过多而造成无处可放的现象出现;建一些室内娱乐场所也可作为一个好方法,但它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保洁队伍的管理,签订片区责任状,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日常保洁,每月定期对辖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清扫,清除乱写、乱张贴,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面貌,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搞好社区环境卫生,保持环境卫生自查制度,制定奖惩制度,每月自查2-3次,定期督查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发挥社区内卫生监督员的作用,督查小区的清扫保洁工作,奖勤罚懒,保证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齐干净;继续开展好物业小区的整治工作,引导居民建立业主委员会或管委会,实现居民自治;开展周末劳动卫生活动,发动居民和志愿者对辖区的环境进行卫生大扫除,开展好社区绿化环保、植树护绿活动,做好花圃养护、补植树苗等。

此外,要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应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认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惠民工程来抓;着重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举措,在辖区内开展多次推进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专题会,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让人们了解到自己环境的重要,从而自觉保护环境,当人们的意识健全时,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生活是个人的,而环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社区环境卫生调查问卷 篇6

您好:

我们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我们社区环境卫生的一个整体状况,现在我们在做一个关于社区环境卫生的调查活动。希望您能抽出一点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谢谢您的合作!

1、您感觉您所在社区的周边环境卫生状况怎么样?

A好B一般C差

2、您平常倒垃圾的地方有没有分类垃圾筒?

A有B没有

3、你觉得您所在社区目前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D

偶尔有 D

5、您是否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各类环境保护活动?

A参加过B没参加过

6、您觉得您所在的小区居民对于环境整治的态度如何?

A积极支持B 一般C 无所谓

7、您认为在社区环境保护建设中需要哪些主体参与?(可多选)

A居民B 社区管理部门C 政府部门相关机构D 社会大众

8、您认为当前制约本社区环境卫生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多选)

A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B 环境保护教育不深入

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调查分析 篇7

摘要:本研究以青岛市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了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表现情况,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情感因素和冲动因素上环境态度表现比较积极,而认知因素上环境态度表现消极。不同学校 、性别和专业类型的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理科类学生对垃圾分类问题更为关注。

关键词:环境态度;垃圾分类;情感;认知;冲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任意堆放、大量侵占土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青岛市于2013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如今垃圾分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关于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情况的报告》中提到市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包括餐饮单位)和集贸市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校作为人口聚集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大,相对于其它人口生活单元,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较高,在高校率先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可以作为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示范。本文以青岛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为高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研究的意义

环境态度是指个体对环境有关的活动、问题所持有的信念、情感、行为意图的集合。①有关环境态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一般环境态度与特定环境态度。一般环境态度是个体对环境和环境问题持有的普遍的态度,通常来说,一般环境态度也被认为是环境关注。②特定环境态度是指针对特定某个环境行为持有的态度,“特定的环境态度”与经典心理学研究模型中的“对行为的态度”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是对某种特定环境行为的态度。一般来说,特定环境态度能够预测特定环境行为。③本文针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所用的即是特定环境态度,从环境态度的这个特质上看,对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预测作用。本次调查对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进行分析研究,就是从大学生在对待垃圾分类问题的环境意识的最核心部分出发,了解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认知和冲动因素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预测高校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行为 ,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率。

二、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研究方法

(一)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测量指标及问卷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Diekmann/Preisendorfer的环境意识量表对环境态度的划分方法并结合洪大用提出的“环境保护态度”的测量指标,对两者进行综合利用并突出了“垃圾分类”的情境因素。Diekmann/Preisendorfer设计的环境意识量表,将环境态度作为最核心的部分,并将环境态度区分为情感、认知和冲动三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包含了三个叙述。④洪大用提出的测量“环境保护的态度”的具体指标依次为:对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看法;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态度;对缴纳环境保护费用的态度,并以此列举了所对应的问题。本研究所用问卷共设计了11个问题,分别测量大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认知和冲动部分的具体情况。其中,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部分的测量共涉及3个问题,分别是“如果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生活在‘垃圾围城’中,你会感到不安吗?”“‘如果我们不重视进行垃圾分类,必然会导致环境灾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是否同意‘进行垃圾分类是国家的事,与我个人无关’这一说法?”。认知部分的测量共涉及两个问题,分别是“你认为学校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数量多吗?”“你认为现在对垃圾问题的报道是否夸大了垃圾问题现实状况”。冲动部分共涉及6个问题,分别是“你支持在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吗?”“如果看到有人不按垃圾分类要求扔垃圾,你会去过问吗?”“‘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所做的努力仍然太少。’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我们也应该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即使会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我们也应该贯彻垃圾分类工作。’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你同意向公民收取垃圾处理费这样的做法吗?”

(二)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3所驻青高校在校本科学生发放了问卷,A、B、C三校分别获得有效问卷109、107、108份,共324份。对获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在调查样本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2.9%,女生占总人数的57.1%,性别比例基本均衡;从年级分布上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比例分别占34.0%、29.9%、22.5%和13.6%;从专业类型上看,文科类学生占45.1%,理科类学生占54.9%,专业类型上比重也比较均衡。

三、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具体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频数、交叉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首先对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各个项目上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找出其基本特征,最后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对影响环境态度的因子进行分析,找出对环境态度的表现情况影响最大的因素。

(一)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总体表现情况

nlc202309011806

对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考察共涉及11个问题,总分共计31分,调查样本得分的均值为24.58分,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态度比较积极。其中,三个部分分别包含3个、2个和6个测量项目,总分分别为10分、7分和14分,均值分别为8.64分、3.14分和12.79分。表明大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表现比较积极,而认知表现比较消极,在冲动部分则表现非常积极。

(二)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具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部分表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到“如果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生活在‘垃圾围城’中,你会感到不安吗?”这个问题时,有94.4%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感到不安;有87.3%的学生对“如果我们不重视进行垃圾分类,必然会导致环境灾难”这一说法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对垃圾问题表现出担忧,对垃圾分类问题造成的长期影响有清楚的认知,学生们对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情感表现强烈。对“进行垃圾分类是国家的事,与我个人无关”的说法,有57.4%的学生表示“非常不同意”,而认为与自己无关的人数所占的比重较低,说明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与自身有重要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积极态度。

进一步将情感部分的得分总和及包含的三个测量项目与学校、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四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其中,专业类型的F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01,说明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在情感部分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从各评价项目上看,对“如果我们不重视进行垃圾分类,必然会导致环境灾难”这个评价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对这一说法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做交叉表发现回答为“非常同意”的人数,理科类学生比重(26.2%)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14.5%),可以知道理科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表现出更积极的情感态度,对这个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不同学校的学生对“进行垃圾分类是国家的事,与我个人无关”这一说法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交叉表可知,A校学生表示“非常不同意”的人数比重(24.7%)明显高于B(16.7%)、C(16.0%)两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现出了更高的环境关心,认为垃圾分类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

2、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认知部分表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调查中,关于“你认为学校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数量多吗?”这个问题,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38.9%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人进行垃圾分类,另外有46.9%的学生认为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人数比较少,这表明学生对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的认知比较消极,同时也集中表现出当前高校学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现状并不乐观。在问到“你认为现在对垃圾问题的报道是否夸大了垃圾问题现实状况”这个问题时,有70.1%的学生认为垃圾问题的现实状况比报道更严重,仅有3.1%的学生认为报道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垃圾问题的现实状况表现出消极态度,因此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认知上表现消极。

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你认为学校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数量多吗?”这一项目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校与年级、年级与专业类型的交互作用的概率P值分别为0.049和0.039,由此认为不同学校与年级、年级与专业的交互作用下的学生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是影响这一认知表现的主要因子。

3、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冲动部分表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96.6%的学生支持在学校中实行垃圾分类,说明从环境态度上看,如果要求在学校中实行垃圾分类,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但问到“如果看到有人不按垃圾分类要求扔垃圾,你会去过问吗?”这个问题时,有7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过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只将垃圾分类视为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并不会过问他人行为。调查还发现,有86.1%的学生认为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所做的努力仍然太少,表达了同学们希望政府在垃圾分类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的意愿。分別有85.2%和76.5%的学生认为“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我们也应该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即使会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我们也因该贯彻垃圾分类工作”。这两组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比较强烈,表达出的积极态度也比较明显。而对于是否同意向公民收取垃圾处理费,支持和反对的人数比重相当,分别为50.9%和49.1%,说明尽管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实行垃圾分类,认为垃圾分类不只是国家的责任也与自身密切相关,但在相关费用是否该由公民承担这个问题上却分成两派,因此对于是否应该向公民征收垃圾处理费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将冲动部分的得分总和及包含的六个测量项目与学校、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四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专业类型的学生呈现出显著差异。从各个评价项目上看,首先,不同学校的学生在是否会过问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的态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回答为“会过问”的学生的比重,B(10.5%)、C(12.7%)两校显著高于A校(5.9%),说明B、C两校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冲动的倾向,会过问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更高。

其次,在“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我们也应该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从性别差异上说,女生(25.6%、24.4%)比男生(23.5%、11.7%)更倾向于支持这样的做法,表现出更明显的冲动倾向。从专业类型上看,理科类学生(48.8%)比文科类学生(36.1%)冲动倾向更明显,由此看来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女生以及理科类学生也更可能在生活中产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最后,“即使会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我们也应该贯彻垃圾分类工作”这一评价项目中女生(22.2%)比男生(6.2%)更倾向于“非常同意”这种做法,表明女生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可能性更大。

nlc202309011806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详细分析,本研究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总结了大学生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总结,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首先,从所得样本的总体状况上看,大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部分和冲动部分上的表现都比较积极,而在认知上表现比较消极。具体看来,在情感上,大多数学生都对垃圾问题状况比较关心,能认识到垃圾问题所产生的长远影响,对进行垃圾分类表示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积极态度。在认知上,大多数学生对当前垃圾分类的现实情况表现出不乐观的态度。一方面认为垃圾问题十分严重,另外也认为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个体却只有少数,现状不容乐观。在冲动部分上,尽管大多数学生支持在学校中进行垃圾分类并认为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或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仍需要实行垃圾分类,但关于垃圾处理的相关费用是否应该由公民承担这个问题却存在分歧,此外,学生们也希望政府对垃圾分类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性别、学校和专业类型是造成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具体看来,女生比男生更關心垃圾分类问题,理科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更高。

通过对青岛高校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的情况的了解,针对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为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问题的关注,以期产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建议学校增设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环境教育的课程,通过进行垃圾分类专题教育,组织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对垃圾问题的现状有清楚的了解,培养积极的环境态度,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逐渐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环境保护行为。

注释

①李新秀,等.国外环境态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6):1448-1450.

②唐明皓,等.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49-152.

③武春友,孙岩.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J].预测,2006(4):61-65.

④周志家,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9-26.

参考文献:

[1]Icek Ajzen.The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2]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27-132.

[3]周志家,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9-26.

[4]李新秀,等.国外环境态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6):1448-1450.

[5]唐明皓,等.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49-152.

[6]武春友,孙岩.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J].预测,2006(4):61-65.

[7]郝明月.垃圾分类中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现状及环保意识的调查[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5-10.

惠民社区环境和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篇8

您好!为了解惠民社区环境和服务需求的状况,为社区服务提供建议,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将对今后社区服务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结果只作研究之用。请您积极配合填写以下问卷内容,请您在合适答案的字母上划√谢谢!

1、你觉得小区的卫生状况如何,如果1-10分,你给多少分?

A很好(9-10分)B、较好(8-9分)

C、一般(7-8分D、较差(6-7)E、差(6分以下)

2、您认为影响小区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A、居民不注意环境卫生B、环保设施设置不合理

C、小区的清洁次数不够D、3、您觉得您所在的楼道卫生状况如何,如果1-10分,你给多少分? A很好(9-10分)B、较好(8-9分)

C、一般(7-8分D、较差(6-7)E、差(6分以下)

4、您所在的楼层是否有往楼下乱扔垃圾的现象?

A、有B、没有C、不知道

5、您觉得小区的那个位置卫生条件较差?

A、楼道B、楼梯门口花园C、中心广场D、小区路面

6、您所居住的小区环境是否绿化舒适?

A、很舒适B、舒适C、一般D、不舒适

7、您所在的社区是否经常举行文化活动吗?

A、是B、偶尔C、不是

8、您在所居住社区(小区)参加文化活动方便吗?

A、方便B、比较方便C、不方便D、不了解

9、您对您所在社区健身器材的配备以及社区专门的活动场所满意吗?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0、您最希望社区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可多选)

A、改善小区环境卫生B、改善社区治安C、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D、提供健身场所、设施 E、解决停车难问题

11、您希望社区举办什么样的文艺体育活动?(可多选)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篇9

按照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我村村委高度重视,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通过整治,我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具体情况如:

一、村委会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工

作的实施步骤、具体内容、工作目标、保障措施等,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二、加强宣传,致力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规范其行为。我村通过广播、标语、公告等有效形式,加强宣传,努力营造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良好氛围。

三、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我村先后多次召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会仪,会议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等;有效地提升了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提升了群众的思想意识。

四、加强保洁员素质和业务培训,努力培养其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指明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工作安排等。通过培训,保洁员互相交流工作,发表意见,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营造社区良好的安养环境 篇10

社区建设要考虑社会关系

社区建设要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要求,更好地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按照社会学理论研究结论,现代人最主要的社会联系是在职业行为过程中、与社会各种因素发生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的。而老年人离开了原有工作岗位,割断了与社会联系的主要纽带,其心灵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弱化而愈发增强。在社区建设中要积极创造条件,维系其必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亲缘关系,与子孙、亲友等保持生活接触与亲情交流;地缘关系,与街坊、邻里保持生活接触和感情交流。这样才能有助于其消除失落感,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于安养是十分有利的。

社区建设要体现养老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群体规模构成的变化,养老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家庭养老,逐步发展为家庭、集体、社会相结合的安养体系。家庭养老的主导地位,客观地呼唤政府在规划建设社区时,要考虑安养老年人的实际和老年人心理需求,构筑多层次的安养网络体系。

适应在家安养需要,为“与子偕老”创造条件。政府在社区住宅的产业政策中,应为“与子偕老”创造条件。首先,在住宅设计的“硬件”上,要为“与子偕老”创造新的住宅类型,在保证足够的居住面积前提下,创造老年人与子女可分可合的住宅类型,既保证老年人与子女生活的私密性和自由度,又不切断他们之间的亲情联系。在房产开发经营政策的“软件”上,制定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的优惠政策,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适应在家安养需要,积极为“老人住老房”提供配套服务措施。“老人住老房”是指老年人养老不离开原有的住宅和环境,保持其居住环境的一贯性,保持其地缘关系的延续。因此,在未来的社区建设中,要引入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既可以为老人解除后顾之忧,又可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适应老年群体特点,以社区安养为补充,完善配套建设。根据老人的年龄、衰老程度设立不同的安养设施:

——托老所。托老所的运作模式类似于托儿所,可分为日托或常托,是在家安养的延伸。城市管理部门在规划社区建设时,应尽早着手对托老所的布点、规模、规划布置等进行研究,为未来社区养老创造必要的政策环境。

——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最好将其视为居住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分布值得认真研究。

——临终关怀医院。按照老年人年龄增长的轨迹,以及心理、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将老龄者的安养由在家养老到托老所,再到老年公寓,再到临终关怀医院,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网络体系,力争使老龄者的晚年生活有所依托和保障,提升安养的品质。

依托社区办好养老事业

在未来,城镇将逐步变成血缘养老与社会化服务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城镇的养老事业社会化需要以社区为依托,家庭养老与社区为老服务相结合,是我国老年事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社区在养老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求其功能要适应这种需要,在为老服务的组织、设施、人员、项目等方面,纳入社区开发建设的整体规划,不断完善和提升档次。

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在社区设立老年服务中心,或者是老年服务站。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包括:服务中心(站)工作场所、社区、饮食、文娱活动、教育场所等。

社区为老服务人员基本分为三类:一是有少量的专职人员,负责组织、指导、管理、协调社区养老事业和产业,以及联络社区老年人,安排和创建养老服务项目等。二是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员工,如:保姆、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和钟点计时服务人员等。三是志愿者。

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开展生动活泼的服务,其项目有:文化项目——老年大学、社交娱乐活动、文化交流、旅游等。社会参与项目——再就业返聘的职业介绍与指导,以及志愿无偿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精神健康项目——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婚姻服务项目——为丧偶、离异的孤独老年人介绍配偶,帮助老人操办婚庆事宜。保健项目——健身活动、体检、宣传保健知识、传播保健技能、进行保健指导。日常生活料理项目——饮食、洗澡、理发、室内卫生、采购等。其形式可分为全日雇工、计时钟点工等。特殊护理项目——为残疾人、重病人或临终老人提供家庭医务护理和生活照顾服务。送终服务——安排老人后事、传递丧事信息、组织悼念活动等。

笔者把这种模式归纳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老人既可以在自己的小巢安度晚年,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又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状况选择社区提供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有偿或无偿服务。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李万全)

小学生社区公民调查采访表 篇11

你的名字:日期:问题:

1.被采访人的姓名:被采访人在社区中的角色:(例如:商人、退休人员、家长、学生、社区自愿者)注意:如果被采访者不希

望被提及名字,尊重他或她的隐私权,只显示他或她在社区中的角色。

2.告诉采访者你在研究什么问题,接着询问下述问题并记录你得到的答案。

a.你认为该问题重要吗?为什么?

b.你认为我们社区中的其它人相信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吗?为什么?

c.如果有的话,政府现在处理此问题的政策是什么?

如果确有政策,回答下述问题:

 该政策的优点是什么?

 该政策的缺点是什么? 如何改善该政策?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篇12

从本周普查来看:大多数寝室成员能自觉遵守寝室规定,保持寝室整洁干净,只有个别寝室存在个别问题。经过半学期的普查、抽查,第二临床08级同学对寝室卫生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态度大为改观,检查人员的检查效果也大幅提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

1、社区部缺乏一定的经验,不能十分恰当的处理一些事件。社区部和同学见的联系不够紧密,部门的的方针政策不能较好的传达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误会。

2、一部分生活委员纪律散漫,开会迟到,或直接不出席会议,没有较好的服务同学的意识,没能较好的融入到社区部中,没能很好的发挥社区部和同学间的桥梁关系。

3、一部分同学因着学生干部身份有意或无意的提出不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给社区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挠。

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社区部会尽快做出改进。

“温馨提醒”活动对同学们一些不良习惯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尤其对男生寝室单击版游戏的遏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对我们第二临床08级同学的素质的提高及社区的文明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08级寝室分布情况:男生:2#19个寝室

女生:1#37个寝室,8#32个寝室

男女寝室比例:19:69

国内外社区体育现状差异的调查 篇13

关键词:社区体育; 体育锻炼; 大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7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在学习工作之余,不仅对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而且更希望享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健康,丰富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锻炼已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社区体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区体育参与的研究主要是对体育人口进行调查和对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对体育人口的研究不仅对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目前更多的采用多层(频度、强度、时间等)研究,不仅对参与者进行研究,更注重对潜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研究。日本学者提出的“参与”理论,是由于媒体和体育组织的普及,几乎每人都与体育有联系,不同的只是参与的方式。对体育活动评价方面的研究,就事论事的分析方法已经被摒弃,更多的主要从生活角度来也研究体育运动与居民的关系。社区体育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和俱乐部两个方面的研究。其组织结构的研究多为组织构成、成员关系、关键人物等方面,俱乐部多为形态类型研究和俱乐部经营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社区体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蓬勃兴起,80年代后期,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带动了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社区体育作为城市文化战略措施成为研究对象,揭开了社区体育研究的序幕。1993年,首届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征集了7篇涉及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现状和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内容。1995年《体育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体育正式步入法治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时期。这不仅有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还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开展;1996年底,首届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将社区体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标、体制、组织、设施、经费等各方面进行了规定,全面推动了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发展;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成绩,大众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2009年国务院在《全民健康计划纲要》基础上,又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从政策上保证了人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由于社区群众体育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久,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特点,功能都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所以本文对此进行以下研究总结。

1.有关社区体育概念、功能和特点的研究

有关社区体育概念的研究有以下几种观点:李建国认为,社区体育,是在居民生活圈内,居民进行的群众体育活动,且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共同的意识的社会活动。王凯珍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指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的人们,以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樊炳有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现阶段定义为在城市是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小区的管辖范围内;在农村是指乡镇和自然村,在以自然居住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上,将全体社区成员作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关于社区体育特点有以下几种观点:李建国在《社区体育指导》一书中指出,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特点是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活动设施的公共性、活动组织的民间性、活动方法的民间性以及活动指导的平等性等特点。王凯珍等学者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阐述了组织管理应以居民自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中老年为主要参加人群;活动内容主要体现出非竞技性、韵律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的特点;主要以小规模活动为主;在活动时间方面体现业余性、日常性、经常性;晨晚练与体育比赛相结合的活动形式;通过义务指导的形式在非正式化场地里实现:就地、就近、就便、就简;活动经费多元化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10大现阶段特点。有关体育功能的研究,李建国认为,社区体育除了一般体育功能外,对社区体育建设和管理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生活方式;加强居民人际交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增进居民共同意识,促进社区繁荣发展;完善居民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生活便利。王凯珍认为,社区体育功能包括一般性功能和特殊性功能两部分。一般性功能指任何体育形式对于体育参与者个体所具有的共同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和社会化功能。社区体育的特殊功能是指社区体育形态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发展社区文化。张洪潭将社区体育功能概括为显见功能,健身强体,信仰代偿、向心聚合及社区体育的颐养天年、战备预役、博彩赢利、技术转移等隐寓功能。概而言之,社区体育的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即健身功能、整合功能、健全与丰富社区的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和凝聚功能。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03022

参考文献:

[1]卢元稹主编.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1(7):120

[2]顾渊彦等.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0

[3任海,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体育与科学[J],1998,3(2):24

学生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14

时间:3月1日

地点:松小

指导老师:王老师

调查对象:本校环境

一、优点:

1、学校的车棚里一辆辆自行车摆放整齐,空出了不少位置,走廊地面干净,没有垃圾,让人看了舒服之极。

2、学校的绿化很多,树木、小草碧绿碧绿的,茶花鲜红鲜红的,一眼望去,十分美丽!

3、楼道里,瓷砖、栏杆很干净,没有一点污渍。

二、缺点:

1、楼梯的窗台前偶尔有果皮,有时还放着一个咬过的苹果。

2、3号楼旁的水斗里有许多垃圾,特别脏,时不时飘出一股臭味。

3、地面未打扫干净,有许多纸屑什么的。

4、楼道边上的花盆里堆满了糖纸,脏兮兮的,让人看了很不顺眼。

三、建议:

1、希望同学们上完体育课,能自觉把活动器材放回原处。

2、同学们不要为了方便,把垃圾随意丢弃,破坏了环境,也建议学校多放几个垃圾桶。

3、一年级的同学不要在花丛里乱跑,踩伤了花草,记住这句话:“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4、雨天的时候,各班要及时清理雨伞,不随地乱扔。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篇15

我家住在长沙的东北角,离学校比较远,叫做金鹰城,我家就在金鹰小区,我家周围的环境变化调查作文。过去那里是一大片荒郊野岭,爸爸他们那样的广电人把那里开发出来了。三年前,我们刚搬进来的时候,小区周围的建筑只有广电中心、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和自然很融洽。四周围就是乡下了,那里有田、有草坪、还有鱼塘,空气可好了。天气不管再热再冷,那些长青树总是用它那蓬勃的`绿、环保的绿抹去你心中的不快乐,让人精神焕发。鸟儿好像有人在指挥似的,都在鸣叫,这种鸣叫聚在人们心中变成一种好听的旋律。

三年过去了,我家周围变成什么样子了呢?现在这里又多出了很多建筑。今天我专门去看了圣爵菲斯、西湖楼酒家和中南汽车城。

先说说西湖楼酒家吧。这里还正在建设,但也看得出一个大概。虽然算不上乌烟瘴气,但灰尘满天飞,从那儿路过不捂住鼻子,那你就等着呛在半途中吧。门口的保安骄傲地告诉我,这里将近一百亩,你想想有多大!你知道这些地是从哪儿来的吗?告诉你这些地是把耕地占掉了,再在上面砌他们想要的西湖楼酒家。其实西湖楼酒家最早的店子我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过,是在浏阳的西湖山脚下,顺着山势建的,很有特色,也不占生产生活用地,也没有破坏环境。怎么到了长沙就变样了呢?中南汽车城就更过分了,它背靠着世界之窗和海底世界,以前那里是大片大片的山丘,现在被工人们用挖土机把一座座山美丽的绿外套撕掉了,说得厉害点简直就是把大山开膛破肚,施工时就是沙尘暴。我拍了他们的一张宣传画报。那上面给了我们两个数字,一个是48亿,一个是3000亩。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换算这里面的代价。圣爵菲斯是一个新建的豪华别墅区。我估计有两个金鹰小区那么大,占了两个山头。谁都想住好房子。但我记得电视上说过,这样占用土地建豪华别墅是不好的。

学生作文社区环境的调查汇报 篇16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61-02

上一篇:采购组织制度下一篇:适合书法创作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