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术就业前景(推荐8篇)
海洋技术专业全球化指数
海洋技术专业46%的海洋技术专业毕业生认为“完全能够”或“比较能够”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认为“不太能够”和“完全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的毕业生为10%。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全球化指数为6.96,与其他专业相比,全球化指数为中等偏上。
海洋技术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
1 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
1.1 固定式钻井平台
现阶段, 我国已经拥有的固定式钻井平台就已经有30座, 其中陆地式的海洋平台就有26座, 其深度大约在4000-7000米左右, 我国大部分都采用这种固定式钻井平台, 这也是一种传统的海洋平台设备, 主要包括了桩基、重力以及张力不同类型, 每一种平台的承载能力也不相同。固定式钻井平台的优势就在于结构较为单一、简单, 工程造价的成本较小, 整体的风险性也较低, 从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事业中, 虽然其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 但是还有很多地区技术处于不完备阶段。
1.2 坐地式海洋钻井平台
所谓坐地式海洋钻井平台主要是指利用箱子的沉浮、支柱等中间工作平台的构成而组成的, 其优势就在于能够将轮船等大型设备方式直接运输到整个作业的过程中, 并且还能够应用于作业现场, 这样更加有利于其移动, 因此受到其他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 其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强, 但是由于这种平台只能够在水深较低的地方应用, 因此其灵活性和变通性较低[1]。
1.3 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
这种海洋石油装备发展速度十分快速, 而且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模式, 其能够称重的水深高达3000米以上, 其优势就在于能够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海洋现场作业, 从而提高整个海洋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更加易于交换和移动。但是这种海洋钻井平台的劣势就在于科学技术水平较高, 因此工程造价也很高, 发展速度较为慢, 因此受到其他海洋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会阻碍整个海洋事业的发展。
1.4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是世界上应用和发展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和模式, 它又可以被称为加班升级平台, 主要是由平台和装置组成, 其深度和强度较为高, 因此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较强, 从而被很多国家都得到广泛应用和操控, 现阶段我国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至少就有20台以上, 从而促进了我国海洋事业的稳定发展。
2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前景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整个海洋石油开采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进行大型的现场作业, 其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包括对于海底原油的开采、控制和存储等环节, 还为海洋相关居住人员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因此相比于过去传统的海洋平台发展相比, 现阶段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也到了很强的发展, 在未来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要逐渐朝着多元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由于海洋石油装备很容易受到海水等其他海洋环境的影响, 因此进行海底集中作业, 提高整个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质量和水平, 从而促进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真正提高整个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而实现其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其次, 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朝着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 我国海洋技术和设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就整体而言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是集中于浅海地区, 并没有朝着深海领域发展, 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发展, 在未来,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也要不断朝着深层和广层方向发展, 将整个石油开采的深度降低为海平面3000m以下,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工作。最后, 提高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2]。由于海洋石油装备人员作为整个海洋石油开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相关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人员要多学习、多请教、多练习、多交流, 从而真正做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管理工作, 实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 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单位还应该组织对于人员进行再次培训, 使其认识到整个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 从而优化整个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效果, 从而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整个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尤其是我国海洋资源, 提高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作为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固定式钻井平台、坐地式海洋钻井平台、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以及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等设备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而提高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水平, 更加科学的进行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 确保我国石油资源能够进行持续健康的发展, 从而实现我国海洋事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 要想提高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水平需要党和政府、相关单位以及管理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现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 尤其是石油资源, 由于石油资源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需要更好的加以利用和控制。本文针对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从而促进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前景,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洪山, 刘新华, 白立业.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发展现状[J].石油矿场机械, 2015, 39 (5) :68-75.
由于海洋管线所工作的严重腐蚀条件,海洋管材经常发生因腐蚀所引起的相关管线的穿孔破坏方面的问题。据分析,当前几种防腐技术主要如下。
1.电化学防腐
电化学腐蚀的特点是有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中的电流也正是由于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了结构与原电池相似的“腐蚀电池”而产生的。通常在电化学腐蚀的金属中,腐蚀电池极小,但数量极多。金属接触到电解质溶液,发生原电池效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叫电化学腐蚀或电化腐蚀。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性硅酸锌涂料用于长输管道的防腐,其中著名的应用实例有澳大利亚Morgan-Wyalla油管长达250km,采用水性硅酸锌为防锈涂料,效果很好。以色列、韩国采用环氧富锌底漆代替热喷锌,用于地下管道防腐,亦取得良好效果。使用富锌类涂料应特别注意的是锌在常温下相对铁是阳极,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76。7~ 104。4) ,锌对铁来说就变成了阴极,腐蚀发生时,铁成为阳极首先被腐蚀掉。
2.涂料防腐
环氧煤沥青层。随着长距离江底或海底输水管线的修建,水下钢管防腐涂料发展很快。如: 环氧煤沥青、环氧粉末、聚乙烯胶粘带、黄绿夹克及氯化橡胶漆膜等。
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是以厚膜、长效和适用于严酷腐蚀环境条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专用系列涂料产品。该防腐涂料在水下管道工程中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防腐性能,尤其是耐海水、江水的腐蚀,在国内外作为钢结构的长效防腐涂料被广泛应用于恶劣的腐蚀环境中,它在水下钢质管道防腐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环氧煤沥青涂料是由环氧树脂、煤焦沥青、颜料、溶剂、固化剂等组成, 为双组分包装, 一组分中有底漆和面漆, 另一组分为固化剂。它具有以下特点:
防锈性和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良好。在污水工程中, 管道内输送的介质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在施工中, 管道内防腐采用一底五油, 涂层厚度不小于420um, 按理论计算的防腐层的保护年限为20年。
电绝缘性优良, 耐离散电流、耐热、耐温度剧变等。环氧树脂本身是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 加入固化剂后能在几小时内交联固化, 形成不熔的高分子涂层。在两个工程中, 钢管的外壁防腐均采用一底四布五油, 涂层厚度为600~ 900Lm, 玻璃布固化后形成类似玻璃钢结构的致密涂层, 从而使钢管表面与外界电解质有较好的绝缘性。
物理机械性能良好, 附着力好, 漆膜坚韧耐磨。成膜后分子结构中的苯环上羟基已被醚化,所以质量稳定, 涂膜刚柔结合, 耐磨性好。
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玻璃是一种优良的抗化学药品和抗老化性的无机材料。玻璃鳞片是玻璃经1700 ℃高温熔化再经独特工艺吹制而成的极薄的玻璃碎片,厚度一般为2~5μm ,片晶长度为 100~300μm。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玻璃鳞片的片径纵横越大,涂层的抗渗透性能越强。玻璃鳞片能把涂层分割成许多小空间,使涂层中的微裂纹、微气泡相互分割,同时抑制了毛细管作用的渗透。玻璃鳞片的硬化收缩率只有其它材料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这大大地提高了涂层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抑制了涂层龟裂、剥落等缺陷。
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特点。由于玻璃鳞片的化学惰性,使它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可与氯化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环氧树脂、环氧煤沥青、酚醛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和乙烯酯等多种树脂组成防腐涂料。环氧树脂涂料本身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抗化学品性和电绝缘性等优良性能。加入玻璃鳞片进行优良组合后,具有极优良的抗介质渗透性、优良的耐磨损性、硬化时收缩率小,热膨胀系数小、衬里下基体温表粘结性好,耐温骤变性好、施工方便,可采用喷、滚刷和抹等工艺,修补容易。
玻璃鳞片涂料的防腐机理。涂料作为防腐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介质与基体隔绝,而涂料通常存在孔隙,而介质(水、酸、碱)等小分子的直径一般比涂层的孔隙要小,加上这些与涂层接触的介质都是直线地通过,而涂层又不可能涂得很厚(否则要产生裂纹),一般的涂料即使可以较好地耐其所接触的介质腐蚀,但它抵挡不住介质向基体的扩散渗透。所以,普通的防腐涂料一般只能作为大气防腐而不能起到衬里的作用,尤其在液相介质和温度较高的场合。
高固体分环氧铝粉漆。大部分环氧树脂涂料都是以高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为成膜基料的,而高固体分改性环氧铝粉漆采用的是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碳氢树脂改性的成膜物,不含沥青致癌物,不用异氰酸酯固化,具有优异的表面润湿性和渗透性,涂层附着力优异,漆膜坚韧耐磨,与阴极保护系统相容性好,可以在冬季低温时固化。涂膜中加入铝粉,增强了防水耐蚀性能。
3.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在海底管线中的应用
在海洋石油工程中,防止材料腐蚀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主要以涂层作为防护手段。 环氧粉末是一种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填料和颜料等组成的单组分、热固性粉末涂料。熔结环氧粉末涂层具有热固性交联分子结构特点以及与钢的某种程度的化学键结合特性,作为防腐层具有优良的性能,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长距离输送油气管道的防腐。
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的特点: 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是采用静电喷涂技术,将环氧粉末喷射到预热钢管的表面,利用环氧粉末的热固性交联分子结构特点以及与钢的某种程度的化学键结合特性,使环氧粉末熔结固化反应后形成坚硬而致密的立体结构防腐层。 静电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环氧粉末由压缩空气输送到喷枪前端,粉末在喷枪出口处通过高压静电而产生空气电离层,此时粉末粒子带有电荷,而钢管外表面带有相反的电荷,飞向钢管表面的粉末粒子在静电力和黏结力的作用下,吸附在钢管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涂层。 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两种不同性能的涂层在喷涂过程中一次成膜熔结完成,其底涂层由普通环氧粉末熔结而成,主要起防腐作用;面涂层由改性环氧粉末熔结而成,主要起提高机械性能的作用因此,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既具有优越的防腐性能,又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磨的机械性能;同时易于施工,经济性也比较好。铺设海底管线时,管线管的防腐层和混凝土层会受到较大剪切力的作用,如果配重层与防腐层的剪切强度不够,则会出现配重层滑脱的现象。因此,需对防腐层进行增阻。不同类型的防腐层所采取的增阻措施是不同的。
虽然我国的海洋管材防腐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正在被改进和完善。例如对于外防腐层而言,其质量的好坏将会对管线运营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起着直接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高压管线的检测技术以及防腐技术进行不断的提高和改进,以此来对安全等方面加以确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管道建设方面也会取得比较辉煌的成就。
截止到 12月24日,39132位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320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443元,6-7年工资4000元,0-2年工资4415元,3-5年工资5359元,以上工资6359元,8-10年工资12221元。
就业方向
海洋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
就业岗位
销售工程师、水产技术服务、水产技术服务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区是东营。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上海[23个]、天津[14个]、北京[12个]、青岛[11个]、厦门[10个]、宁波[8个]、广州[8个]、福州[8个]、大连[7个]、济南[6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东营[24999元]、吉林[0元]、无锡[18999元]、上饶[13000元]、潍坊[12499元]、承德[7665元]、珠海[6999元]、北京[6340元]、南昌[5701元]、张家口[4999元]、宁波[4691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海洋科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海洋科学类,其中海洋科学类共5个专业,海洋科学专业在海洋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38位。
2010-6-30
海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如铁锰结核、钴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等,是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有价金属(铜、锰、镍、钴、稀土金属等)的重要原料来源。研究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意义深远,海洋矿产可弥补人类持续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据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勘探研究的相关机构预测,在21世纪,各种类型的矿物原料消耗将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在2001-2050年,全球矿产资源消耗量将成倍增加,如石油增长2-2.2倍,天然气3-3.2倍,铁1.4-1.6倍,铝1.5-2倍,铜1.5-1.7倍,镍2.6-2.8倍,锌1.2-1.4倍,其它类型的矿物原料2-3.5倍。2025年之前,预计全球主要有色金属与贵金属产量的平均年增速为铜12.3%、镍1.5%、锌2.5%、金和银2.2%。
海洋“镜面”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世界海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有价金属的重要原料来源。
世界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航空航天技术、原子能、宇宙、激光、计算机等一样,正处于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海洋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矿产资源,部分海底矿产资源的潜在资源量见表1。关于海洋的深度,是人类必须面对并克服的问题,如此才能实施海底采掘并将矿石提升输送至陆地。更何况,21世纪陆地上大量的矿产资源也将从深度约几千米的矿井和深度约500-600米的露天矿中采出。
目前,海底矿床有前景的地质工业类型有铁锰结核、钴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气水合物(可燃冰)等。
由表1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钴在海底推测资源数量是钴在陆地推测资源数量的许多倍(55.2倍);镍和钼的数量也远超过其在陆地推测资源数量(分别达到6.5倍和2.6倍);而锰和银在海底与陆地的推测资源数量大致相等(分别为1.2倍和0.9倍);海底中铜、铂和锌的推测资源量仅是其在陆地的二分之一左右(分别为0.56倍、0.47倍、0.40倍);铅约占陆地资源量的20%左右,而金的资源量更为有限(0.04倍)。
与陆地矿床(特指俄罗斯)相比,海底氧化矿石的特点是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而陆地矿床的金属品位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呈平稳下降的趋势(见表2)。
地质勘探工作
早在1872-1876年,英国王室一帮人乘坐小型护卫舰,经历了一次长达4年之久的海洋地理探险。在探险过程中采集到了铁锰结核、钴锰结壳和海洋磷块岩。然而,这些蕴藏在深海区域的矿产资源,人类对其真正认识却经历了长达80年的时间。1957年,在塔希提岛(太平洋)东部举办了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在编制提纲过程中,有人提到含Ni(1%)和Co(2%)的铁(钴)锰结核,真相也由此揭开,并立即引起了全球矿业界的高度关注,竞相展开对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聚集物的研究。美国探险队先是从大西洋开始,之后在东太平洋克拉里昂断裂处发现(1974年)了第一个铁锰结核矿床,上报美国国务院,并向联合国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申请。1970年下半年到1980年间,掀起了研究铁锰结核的热潮,法国、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几乎每年都派出专门科考船探险,以查明并确定自己采掘的领海范围。
前苏联对深水矿产资源的研究始于1950年,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位于莫斯科)的专家们对人类认识海洋地质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俄罗斯(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正式从事铁锰结核的地质勘探工作始于1970年,在对位于大西洋(几内亚海盆、北亚美尼亚海盆和加纳利海盆)、印度洋(中印度洋海盆、西澳大利亚海盆和迪亚曼蒂纳海盆)、太平洋(中太平洋海盆、南及东太平洋海盆)等区域的勘查研究以后,最终将克拉里昂-克利珀顿结核区域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区域。与此同时,结合海洋考察工作,编制出国际海洋法协定,并以此为框架制定出国际区域的地质勘探工作细则。1982年,协定全文获得通过,且得到多数国家(包括前苏联)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在协定上签字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等,但这并没有妨碍文件的法律效率,因为它得到了世界共同体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支持。目前,有155个国家及其联盟(如欧盟)已成为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的成员,其中7个成员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中国、韩国、德国和东欧联合体)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太平洋)拥有固定的申请区段。印度获得了中印度洋区域(印度洋)区段。美国依然没有加入成员国之列,但始终坚持拟定单独的“海底深水区域问题的临时性协议”的小协议。
如今,美国处于两难境地。因为海洋法协定不仅规定了海底深水区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规则,而且还规定了大陆架国际线的规则,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北极区域的大陆架外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社会政治方向与国家政策的改变没有影响俄罗斯对开发海洋矿产资源的立场。根据1994年11月22日俄联邦“关于俄罗斯自然人与法人在大陆架区域外从事勘探与开采海底矿产资源活动”的第3252号总统令,俄罗斯将保持前苏联时期从事海洋工作的连续性,当然也包括当时的争议性问题。
在1976-1982年间,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进行了针对15万平方公里海底区段勘探的前期筹备工作。在1982-1987年间,对该区段进行了普查勘探(评估),最终圈定出7.5万平方公里海域进行深入研究工作。
海底矿产资源
1.铁锰结核矿床
根据地质勘探工作进展情况,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向俄罗斯颁发了国际证书,授权俄罗斯在申请海域继续从事铁锰结核矿床的勘探与工业开发。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铁锰结核研究的成果源于科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对铁锰结核形态形成类别的研究资料,可以按外部特征预判出结核体的化学成分、生产效能(矿层密度/米2)、形成条件和技术成因。有经验的海洋地质专家通过铁锰结核的外观,就可以判断出铁锰结核的地质化学类型、海洋分布区域、埋藏深度。还查明了海洋Fe-Mn矿体成因的纵向地质成带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的地质化学类别,并将Fe-Mn构成物划分为6种成因类型,它们都是在海洋深水区形成的。在Ni-Cu-Co结核体的形成过程中,基于水生沉积机理,Ni-Cu型和Ni-Mn型结核体的沉积存在有沉积变质作用,钴结壳的形成过程伴随有水生岩化作用。2Co结壳(注:地球化学专业术语,表示Co含量是铁锰结核中平均钴含量的2倍以上)主要是因水生机理形成的。Fe-Mn沉积物类型呈现为热液壳状,沉积在任何深度的有活性热水源附近。
依据当代地质经济评估观点,最具潜质的当属Ni-Cu结核(克拉里昂-克利珀顿类型)、Ni-Mn结核(秘鲁类型)和钴锰2Co结壳(夏威夷类型)。表3给出了Fe-Mn沉积物的成分及资源量。
最具潜力的是位于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和中印度洋区域西北部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类型。这里几乎全部的含矿面积已经查明,提出开采申请的有8个缔约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中国、东欧联盟组织、德国和印度)和4个国际性财团,其投资者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和日本。在申请区域,根据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契约,从2001年起就开展勘探工作。勘探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五年为一个阶段,计划于2016年结束。目前处于第二阶段(2007-2011年)。勘探结束后将进入开发阶段。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在此方面要求非常高,针对勘探进程,每年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如果某缔约国不能完成协议进度,将会受到行政与金融方面的制裁,直至失去申请区域的国际资格证。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的策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推进地质勘探工作,力争在规定期限内实现人类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在俄罗斯和其它申请海域,目前的勘探工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第一阶段完成并提交报告的有印度、日本、韩国、法国、中国、俄罗斯等。据报告数据,含矿面积内(含矿率约0.65%,基础深度4800米)的潜力资源量可能超过4亿吨(干矿量),其中的金属平均品位为Ni 1.42%、Cu 1.15%、Co 0.23%、Mn 30.17%。矿层平均密度为14.7千克/米。如果将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俄罗斯申请区段的金属贮量换算成潜在指标,即按综合性大型矿床划分,那么可相当于两个大型陆地铜镍矿床(含镍量568万吨,含铜量460万吨)和两个独立的锰钴矿床(含钴量92万吨,含锰量1.2亿吨)。如果每年开采出300万吨结核体,那么可从中产出镍4.03万吨,铜2.88万吨,钴6350吨,锰80万吨。依据俄罗斯中央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山勘查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金属回收率为镍94.6%、铜83.6%、钴92.1%、锰91%。年产值可达到480亿美元。与目前俄罗斯金属生产量相比,相当于镍产量的约20%、铜产量的10%-15%,钴产量超出1倍多,锰产量可满足俄罗斯国内的年消费量。应强调指出,上述所有指标仅针对一种或几种综合性矿石而言,并不包括其中伴生的有价组分:钼、稀土元素+Y。在钼平均品位为0.04%-0.06%时,每年可从中回收金属钼1500吨。
2在俄罗斯申请区域贮藏的4亿吨铁锰结核中,按2006-2007年平均价格计算,矿产中的金属估计价值达到9120-9550亿美元。
2.钴锰结壳
就研究深度、勘探程度及最终开发而言,钴锰结壳并不逊于铁锰结核,且在最近5-7年间难分伯仲。如果说铁锰结核蕴藏在深海凹地“软”海底沉积物的表层,那么,钴锰结壳则是沉积在水下海山的基岩表层,深度在1450-3200米之间。钴锰结壳为聚集的集合体,厚度约6-7厘米,矿层平均密度为60-100千克/米2。与铁锰结核一样,钴锰结壳也呈多层构造。最为常见的是三层钴锰结壳体,由上(褐煤层)、中(疏松层)、下(白煤层)三层构成,具体成分见表4。结壳的主要有价组分构成为Co0.51%-0.58%、Ni 0.44%-0.5%、Mn 20.75%-21.3%,伴生组分:Cu 0.12%、Mo 0.04%-0.06%、Fe 15.8%、稀土元素(轻质)+Y 1.5-2千克/吨,贵金属Pt 0.21-0.5克/吨。就钴品位而言,结壳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含钴0.4%-0.8%的普通型,分布在深度500-3500米的各类含矿物料中;另一种是含钴约1.6%的富矿型,常见于深度约2000米的上层区域。结核矿体通常沿海山周边赋存。在一座海山上可能会出现约8-10种矿体,每种矿体的平均面积为32-120平方公里。
相对于钴锰结壳而言,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探工作始于1986-1987年,由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在麦哲伦海山区域完成。在进行勘探的海山当中(2008年统计数据),最具价值的当属南部海山群,包括MA-
15、MЛ-30、MЖ-
35、MЖ-
36、MЖ-37a与MЖ-37b、MЖ-39等海山。在申请区域范围内,毛矿储量大约为3.5-4亿吨,其平均品位为Co 0.56%、Mn 21%、Ni 0.45%,矿藏中钴锰镍的储量分别为190-220万吨、7400-8400万吨和150-180万吨。因此,可将钴锰结壳划分为综合性矿床,亦即富含钴特大型综合矿床、低含锰中型综合矿床和综合型镍矿床。若每年开采100万吨干式结壳毛矿,则产品价值在15亿美元以上,如果按2006-2007年全球市场价计算,钴锰结壳矿床潜在的金属总价值在4000亿美元以上。
目前,相关机构已准备就麦哲伦海山区域钴锰结壳区段勘探提出申请。不过,由于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还没有制定出正式的含钴结壳找矿与探矿规则而暂时搁置。
3.深水多金属硫化物
深水多金属硫化物于1978年在东太平洋隆起区域被发现,发现这种新的海洋矿产意义重大。1985年,俄罗斯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在东太平洋隆起区域专门针对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开展了勘探工作,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东太平洋隆起的南部区域。
从1986年开始,针对深水多金属硫化物进行的地质勘探工作重点区域转向北大西洋海岭,如今世界各国地质工作者在该区域已发现超过15个硫化物聚集体,其中俄罗斯发现8个,美国3个,法国2个,美国与英国合作1个,美国与法国合作1个。在该区域,德国也表现积极,中国与日本的地质工作者也参与了专项勘查工作。由俄罗斯地质工作者发现的深水多金属硫化物的矿物特点如表5所示。
由俄罗斯地质工作者勘探出的深水多金属硫化物聚合体的总资源量可达7500万吨干矿。
深水多金属硫化物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资源。有一些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对北大西洋海岭区域进行了研究,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向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提交研究结果。另外,还没有制定出国际海洋区域从事多金属硫化物找矿与探矿的规则。不过,在最近几年,人类对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探热情特别高涨,这非常有利于围绕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在其它海域开展工作,例如,在西太平洋所属的巴市亚新几内亚国家经济区,在深水1600-1800米处发现丁帕克玛努斯深水多金属硫化物聚集体,其品位为铜5%、锌22%和金13.5克/吨。此次新发现大幅度提升了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的地位,拥有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勘探与开采权的一家国际矿业公司,计划在2009-2010年实施工业开采,并向国际市场供应此类矿产品。无论此项计划进展如何,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将开创开发海洋矿床的先例,第二,将为制订海洋矿山地质工作的国际法律奠定基础。不管怎样,开发资源(在国际区域或者在区域性经济区)应当有统一标准,并要征得至少三方的同意,所谓三方就是取得开采权的国家、计划开发海洋矿产的企业或公司和联合国海底国际共同体法人代表。总体而言,这样做将对开发深水多金属硫化物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在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区域申请探矿的法律制定,明确国际海域地质勘探工作的方向。
开发中央海岭(位于国际海域)深水多金属硫化物的不利因素是:陆路运输线路过长,而且产业结构配置不理想。前述的帕克玛努斯矿体在此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该矿体所在区域的采矿基础设施齐全,新几内亚海距新爱尔兰岛最近的货物港口不超过100公里。在利希尔岛偏东区域正在开采罕见的拉多拉姆矿床,在布干维尔岛南部(所罗门群岛)正在开发一个多金属含金矿床。另有几个大的矿山项目也在新几内亚岛开发。在珊瑚海南部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目前正在开发世界资源量排名第三的镍钴矿床。
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南部的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工程项目前景较好。在该岛屿查明的硫化矿成分具有品位高的特点,其矿石品位为Cu 3.7%-5.5%、Zn 20.1%-21.9%、Pb 2.3%-9.3%、Au 4.8-20克/吨和Ag l213-1900克/吨。
4.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水)是针对固体矿物的特殊叫法,它只是在一定条件(压力与温度)下稳定的类冰水合物,主要埋藏在大陆架深部和深度400-500米或更深的大陆斜坡处。世界各国对气水合物的研究非常重视,完成了一系列钻探工作,特别是在深度819-1111米沉积层发现了厚度110米的气水合物矿层,气水合物的体积浓度为70%-100%,生产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在俄罗斯领海最具前景的工程项目位于杰吕根盆地(鄂霍茨克海)萨哈林岛边邦附近。为此,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参与了研究工作。在该区域的勘查总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查明气水合物(体积浓度70%-100%)矿体排放点187处,评估出鄂霍茨克海气水合物中气体资源量约4-4.5万亿立方米。据2008年有关资料介绍,俄罗斯边疆海域全部气水合物的资源量达到20万亿立方米。
结束语
人类对世界海底矿产资源的研究毋庸容质疑,因为海底矿产资源是未来开发的有形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合理进行经济、社会、市场方面的评估,并要考虑地质经济的合理性,这些是研究与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的基本观点。为此,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经过全面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在俄罗斯,成立海洋矿业机构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因为开发工程项目(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涉及太平洋海域,从而为远东海岸地带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进而巩固远东地区的核心地位,最终达到稳固俄罗斯在远洋领域的地理政治地位。如果确认到2020年能够实现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的工业开发,那么,尝试对其开采已经刻不容缓。实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包括有:深水钻探,制造无人居住和有人居住的深水潜水装置,地质勘探、实验研究和工业采矿的航海安全保障,以及矿料的运输保障体系。当前,深水潜水装置的潜水深度可达6000-6500米,能够开展作业研究的有法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为了扩充并培养新的海洋专业领域的专家,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在中学及高校增设海洋专业方面的新课程,适时培养海洋专业的地质学家和矿业工程师。
总之,世界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世界一项长期战略。除了上述几种资源外,还有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也都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和研究相对于探索陆地来说才刚刚起步,随着人类新需求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对深海的不断探索,还会在深海底发现更多新的矿产资源。
根据教务处下发关于《上海海洋大学大类招生确定专业及重选专业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我院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2012级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具体安排如下。
一.专业方向人数分配
2012级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两个专业各有学生66和63人,原则上分方向后,海洋科学专业各方向人数不超过35人,海洋技术专业各方向人数不超过33人。
二.分班原则
学生在所在大类(专业)内根据个人意愿顺序,选填大类(专业)内的全部专业方向,不得少报。专业方向录取时遵循“志愿优先、参考学业表现”的原则进行。当报名学生数少于专业方向接收计划数时,则直接予以录取;多于专业方向接收计划数时,依照学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绩点并综合加分绩点后,根据专业方向接收计划数择优录取;当接收计划限额序位上出现并列情况时,并列者均予以录取。
加分项目为:
A类.获得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级及以上奖励(包括学科竞赛类,科研创新类奖项等),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已公开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并署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计为2.4绩点。
B类.获得政府部门认定的省市级奖励(包括学科竞赛类,科研创新类奖项等),或已申请发明专利或获得实用新型专业或外观设计专利(署名第一或第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已公开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第二作者)或获得科研成果(计前5名),并署名为上海海洋大学,计为0.6绩点。
上述加分项中,同类加分项计最高加分值一次,加分项目解释权归学院所有。
大类内的专业(专业方向)在重选专业阶段,允许报转本大类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具体细则参照学生守则现行规定。
三.操作细则
2013年3月22日星期五,学院下发“2012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方向分班通知”,并“专业方向选择登记单”到2012级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班,由辅导员负责通知到每位同学。
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下午13:00-14:30在海洋科学学院351会议室,学院安排开展“2012级大类招生(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选方向咨询会”,需要专业方向咨询的同学可来向专业老师咨询。
2013年3月29日星期五下午15:00前,请辅导员将各班学生填写的“登记单”(纸质稿),“2012级方向选择汇总表”(EXCEL电子稿)反馈到邵帼瑛老师处(海洋学院333室,Email:)
2013年4月1日,学院审核学生填报信息,并按分班原则进行排序和分班。2013年4月2日上报教务处。
2013年4月8日前教务处完成审核并公示名单。
目前, 在海洋油气中, 导管架平台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导管架和钢管桩组成, 用来支承上部设施与设备的基础结构, 称为支承结构;一部分由甲板及其上的设施和设备组成, 作为收集和处理油气、生活及其他用途的场所, 称为上部设施与设备。
1 导管架结构的主要形式
1.1 上部结构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导管架平台上部结构的形式可以分为:桁架式、梁—板—柱组成的框架式以及兼而有之的混合式。桁架式结构特点是整个结构由梁和桁架等构件组成, 上下层平台甲板由桁架连接为整体结构, 承受作用在甲板上的载荷, 并通过桁架将载荷传给导管架及桩基。梁—板—立柱组成的框架式结构其特点是上下层甲板由立柱连接为整体结构, 承受作用在甲板上的载荷, 载荷通过立柱传给导管架和桩基。混合式结构特点是上下层甲板由立柱或桁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 承受作用在甲板上的载荷, 并通过立柱或桁架传给导管架和桩基。这种结构不仅具有框架式结构的特点, 还在梁跨度较大的部位增设桁架, 以增强平台的总体刚度、增加甲板的承载能力。
1.2 导管架的主要形式
导管架的主要构件是导管, 导管架按导管数量的多少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三导管导管架。这种导管架有三条呈等边三角形布置的导管。该种导管架主要用于井口保护平台、火炬塔支撑平台以及一些机械设施支撑结构。2) 四导管导管架。该种导管架有四根导管, 一般导管布置呈正方形或矩形。该种导管架是海上油气田开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主要用于井口保护平台、生活平台、压缩机平台, 也常用于油 (气) 生产平台和钻井平台。其四根导管根据使用要求可以设计成等斜度的, 也可设计成一侧垂直而另一侧倾斜的。3) 八导管导管架。这种导管架有八根导管, 是用于海上石油开发的一种典型的结构形式, 导管一般按矩形布置, 呈双斜对称布置, 每行有四根导管。该种导管架主要用于综合平台, 其甲板面积大, 承载能力高。
此外, 还用六, 九, 十二, 十六, 二十四导管的导管架。我国早期安装的导管架多为十六导管, 也有九导管和二十四导管。
2 导管架节点的连接形式及分类
目前工程中常用的钢管结构节点类型有:空心钢球焊接节点, 螺栓球节点, 半球节点, 扁球形节点, 钢板节点, 再分杆树状节点, 相贯节点, 鼓形节点, 套管节点。
相贯节点又称简单节点 (simple joint) 、无加劲节点 (unstiffened joint) 或直接焊接节点 (directly-welding joint) [5]。节点处只有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最粗的相邻杆件处贯通, 其余杆件通过端部相贯线加工后, 直接焊接在贯通杆件的外表。一般来说, 钢管相贯节点具有传力路线明确, 受力性能好, 承载能力强, 构造简单, 无附加外凸的节点构件, 次要构件连接简便, 建筑外表美观, 在实际工程中不仅节省钢材和焊接工作量, 而且更易于维护保养。基于相贯节点的众多优点, 近十年来相贯节点在空间钢管结构特别是大跨度建筑钢管结构中得到了空前的应用。
按照组成节点的钢管截面形式分类, 钢管相贯节点可分为:圆管—圆管相贯节点、矩形管—矩形管相贯节点、矩形管—圆管相贯节点和圆管—矩形管相贯节点。
按照节点的几何形式分类, 钢管相贯节点可以分为单平面节点 (uniplanar joint) 和多平面节点 (multiplanar joint) 两大类。 前者为所有杆件轴线处于或几乎处于同一平面内的节点, 否则为空间节点。在节点处贯通的钢管通常称为弦杆 (chord) , 焊接于弦杆之上的钢管称为腹杆 (brace) 。
工程中遇到较多的平面节点有:T形 (Y形) 、X形、K形 (N形) 、KT形 (即在弦杆一侧有三根腹杆的情况) 、平面YY形、平面KK形。
根据节点中杆件内力平衡方式分类:1) 当腹杆轴力在垂直于弦杆的垂直分量全部由弦杆横截面剪力所平衡时, 节点划分为Y形或T形节点。2) 当腹杆轴力通过弦杆由另一侧腹杆所平衡时, 节点划分为X形节点。3) 当位于弦杆同一侧的腹杆轴力在垂直于弦杆长度方向能自相平衡时, 节点划分为K形或N形节点。 (对于有些K形节点, 根据腹杆轴力垂直分量的平衡方式划分节点类型的原则, 斜腹杆轴力的50%由竖腹杆平衡, 另50%由弦杆横截面剪力所平衡, 因此划分为部分K形节点、部分Y形节点。
3 导管架结构的优点
在海洋开发中, 导管架平台被广泛的采用, 主要是由于导管架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1) 平台的支撑结构——导管架是以圆钢管为主要构件的钢结构, 因此结构受力状态较好。由于圆钢管的截面为各向同性, 便于加工成型, 结构制造方便。此外, 圆钢管呈封闭截面, 与海水接触面积相对较小, 有利于防腐;在施工中, 还可以利用浮力, 减轻结构在海水中重量。
2) 由于桩是通过导管架导管或裙筒打入海床, 因此在比较恶劣的海洋环境中, 桩打的准、打的直。该种结构适于水深、浪高、风大的海域。
3) 打桩作业可以大大简化, 只要把导管架定位于指定地点, 立即就可以进行打桩作业。这种结构形式是解决海上打桩定位和施工期间稳定桩基的有效方法。同时, 导管架作为桩基的一部分, 可以保证平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 平台可以在陆上分块预制, 海上组装, 既能保证施工质量, 又可以缩短海上吊装与组装时间, 节省投资。
5) 导管架平台设计、制造及安装技术成熟、实践经验多, 适用性强。
4 工程应用意义及前景展望
4.1 石油平台
到目前为止, 在油气工业中, 导管架平台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 我国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石油资源的开发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1966年我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在渤海海域成功地安装了第一座导管架式海洋平台。近年来随着近海石油开发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平台设计、制造和安装也有了突破性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已经陆续建造了近百座海上平台。从渤海、南海以及国外的海上油田开发来看, 水深5 m~200 m范围内, 导管架平台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平台形式, 约占90%以上。并且海上油田开发实践证明, 这类平台是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结构形式。
而在世界范围内, 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安装使用了世界上第一座钢质导管架式平台 (Steol Jaoket offshore Platform) 以来, 这种结构已经成为中浅海海洋平台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海洋石油开发的迅速发展, 导管架式海洋平台被广泛用于海上油田开发、海上观光以及海洋科学观测等方面。
4.2 海上风力发电[5]
目前, 海上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有两个发展趋势:1) 风电场的建设水深由浅海向深海发展;2) 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6,7,8]。由于导管架平台的结构特点和风机结构规模的大型化, 就决定了在浅海域的各种水深条件下, 导管架平台用于近海风力发电是比较合适甚至是最好的选择, 比较合适的基础形式有三脚架式和导管架式两种。三脚架式基础类似单桩结构, 只是采用了标准的三腿支撑结构, 相对于由钢管焊接而成的导管架式基础。
风力机组的塔筒构件是高耸结构物, 风力机组在工作时, 上部结构受到的载荷非常大, 因此要求其下部基础结构的整体刚度比较大, 能抗较大的倾覆力矩, 因此, 在近海50 m以内的水深范围, 固定式基础更能满足要求。而在固定式平台当中, 腿式平台和牵索塔平台是属于柔性支承, 整体刚度不如刚性支承的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由前面分析可知, 在未来的风能开发中, 重力式平台的优势不如导管架平台。
5 结语
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港口建设深水化与外海化。由于导管架平台的结构特点, 就决定了在浅海域的各种水深条件下, 导管架平台用于建设深水码头是比较合适甚至是最好的选择。还有, 深水油码头也同样可以尝试采用导管架结构。由于油船吨位大, 吃水深度要高于普通船只。而导管架结构在深海打桩作业可以大大简化, 同时导管架作为桩基的一部分, 可以保证平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摘要:研究了各种结构形式的特点, 并分别对三导管架、四导管架和八导管架结构进行了介绍, 根据对导管架节点的连接形式的研究, 总结出各种节点的结构优缺点, 对导管架节点进行了分类, 提出了深海石油平台和近海风力发电平台两种导管架发展前景。
关键词:导管架,相贯节点,风电场,腿式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健民.文昌有天平台结构设计[J].中国海上油气 (工程) , 2001, 13 (1) :1-3.
[2]邵炎林, 何炎平, 关宇.构造形式对导管架平台极限承载力的影响[J].中国海洋平台, 2005 (46) :253-260.
[3]武俊宪, 牛文金, 李琦.辽河海上稠油热采井口平台结构分析[J].中国造船, 2005 (46) :253-260.
[4]许滨, 申仲翰.海洋导管架平台的极限强度分析[J].中国海洋平台, 1994, 12 (3) :8-16.
[5]李才志.近海风力发电导管架平台结构分析与数值模拟[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 2008.
[6]王兴国, 周晶, 康海贵.基于稳定的导管架海洋平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中国海洋平台, 2001, 16 (5) :5-11.
[7]陆文发, 李林普, 高明道.近海导管平台[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2.
关键词:海洋;油气;开发;技术;应用;发展
0 引言
国务院最新发布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达到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清晰合理,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同时海洋空间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海洋油气资源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政策重点扶持领域,规划提出要支持深远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并提供政策保障。
规划提出合理确定不同海域主体功能,科学谋划海洋开发,调整开发内容,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对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规划表示加快推进资源勘探与评估,加强深海开采技术研发和成套装备能力建设,选择油气资源开采前景较好的海域,稳妥开展勘探、开采工作。加快开发研制深海及远程开采储运成套装备。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探开发科研工作。
1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的现状
其一,我国深海钻探技术不能满足要求,距离形成一套成熟的深海勘探技术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特别是大型装备的使用与生产工艺的配套技术尤其需要整合,“有需求、没技术”这已成为我国深海探索领域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短板”;其二,我国的造船工业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关于新型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仍处于初建状态,关键设备与技术的国产化率低;其三,适用于深水海域的水下钻采设备短缺,由于海上油气技术装备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大部分设备都依赖进口;其四,深水海底管道及系统的动态安全性技术缺乏。深水海底为高静压、低温环境,这对管道强度、管内流体的输送要求非常苛刻,这一技术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海底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五,后勤保障及配套设施落后,无法满足远洋勘探作业需要。这包括各种服务船、补给船、测量船提供的生活和技术支持,乃至海军舰艇提供的安全保护等。
对于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采来说,环保问题也是今后必须逾越的难题。
2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工企业在水下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科研、资金的持续发力,也收获了可喜的回报。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众望所归,国内有关油气公司,要敢于冲破传统意识,积极支持国产化技术研发以及装备制造,使得国内的技术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市场应用产品。
与国际海洋油气行业的不景气相比照,我国正在实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加快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为深水及水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因此,我国在深水及水下技术的研发中,应特别注重如何削减投资,需要不断优化水下生产系统的流程,保证实效。
以下是勘查技术和分析技术分析与发展。
2.1 勘查技术的发展是油气勘察的前提,其方法技术改进是建立油气化探趋于成熟的标志。作为油气化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到油气化探的发展。油气化探分析技术当前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精度不准确等问题,在油气化探分析技术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2.2 含水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 含水油田开采技术是以针对高含水油田油量分布、开发潜力评估和开采技术的研究出现的技术,对于油量储存的多少,油层的位置以及油量中水的含量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2.3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 根据我国的勘探数据报告,我国低渗透储油量的储备很丰厚,但是目前的开发利用率却很低,已经开采中的低渗透油田产量很低,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上,首先,要考虑的情况是,在注水方面要大力推廣超前注水技术,这样就能有效防止渗透率降低等现象。其次,在水力压裂问题上进一步加强高强度支撑剂和快速返排,以及重复压裂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4 三次采油技术得到发展 三次采油技术把原油采收率大大提高,目前的主要是聚合物
驱油,这种技术的采用使采油量提高了百分之十,在油田开采中应大力采用这种技术,进一步提高应用效率。
2.5 水平井复杂结构开采技术的应用 越来越完善的水平井钻井技术,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些相关技术得到发展。比如:水平井轨迹设计优化和地质导向随钻测量等。水平井钻井工艺由以前单一的钻井方式发展到现在适应不同油层开采,筛管钻井技术和分级注术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着较大的距离。
2.6 海洋油气的深水开采技术 根据目前许多海洋油气资源开采的发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水技术,受到各国公司的重视与垄断,有些关键性的技术只掌握在几个少数国家手中,且想引进这些技术还需要克服一些问题。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应重点勘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资源,力争具备初步深水油气自主开发的能力,实现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跨越式发展。
3 结语
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工业从浅海向深海快速挺进,近期981钻井平台的诞生使我国海洋钻井技术有了长足进步,逐步跻身国外海洋油气田勘探开发。但我国在近浅海复杂油藏勘探开发领域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和问题,我国的深水油气技术及装备研发工作基础仍十分薄弱,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装备数量非常有限,尚难以有力支撑海洋油气工业走向深水和海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能力是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海洋油气技术研发工作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连琏,孙清,陈宏民,等.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66-70.
[2]柯鑫剑.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发展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5(3):82-83.
[3]白玉湖,李清平.基于海洋油气开采设施的海洋新能源一体化开发技术[J].可再生能源,2010,28(2):137-140,144.
【海洋技术就业前景】推荐阅读:
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02-13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07-17
海洋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12-05
海洋经济发展前景03-18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流02-04
海洋之恋——蓝色海洋主题婚礼策划书11-15
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标语口号09-14
海洋文化特色06-03
大连海洋大学06-11
海洋产业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