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点。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证财务工作高效运转。不仅如此, 还能为单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进而把控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收支, 提升单位工作能力,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不科学

首先,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没有足够重视预算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 参与度低, 且审核把关不严。缺乏站在全局高度的管理者参与研究探讨、调查论证, 预算数据的质量和指导性都难以保证, 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活动与预算编制脱轨。其次, 预算编制局限于从各职能部门角度出发, 缺乏全局性, 存在短期决策。究其原因, 很多单位预算编制, 由各职能部门直接编制汇总完成, 与其他部门及管理者之间沟通存在不足。这种预算编制虽然满足了各职能部门的需求, 但无法满足整个单位对完成大型任务、实现长期目标的需求。造成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 预算指标与单位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另外, 各部门之间有些任务是相互交叉并有相似之处, 可以统筹安排, 合理利用资源, 避免浪费。比如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任务, 可以协商, 统一时间, 共同组织培训, 既节约各自培训经费, 又减少参训人员来回出差成本。

(二) 预算执行信息不对称

预算执行中, 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与管理层所知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专业化分工不同, 财务部门主要偏重于财务数据的核算和分析, 对单位内部其他领域不如职能部门熟悉、专业。另外由于单位职级的高低差异, 财务部门信息掌握及认知也不如管理层全面、完善。如财务部门掌握经费执行进度及经费支出明细, 职能部门掌握项目进程及开展过程, 管理层掌握任务是否开展及变更调整。由于预算执行相关的三个主体所知信息不同, 又缺乏沟通交流, 这种信息不对称给预算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不利于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 预算管理监督不到位

预算管理成效如何, 与是否有效监督密不可分。目前很多行政单位在预算管理中未发挥出监督应有的作用。主要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谁来监督, 监督什么, 怎样监督, 这些都是急需明确的问题, 否则监管人员职责不明, 监管范围模糊, 监督方式单一等, 都会使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由此在经费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管控将大大削弱。

(四) 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

单位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预算支出上, 而忽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能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进而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目前绩效考评制度不完善, 操作不规范, 绩效结果运用的不充分都是制约绩效管理的因素。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预算编制要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全局性

预算编制要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程序。管理者要充分了解职能部门的业务情况, 职能部门要真正理解单位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具体目标的内涵。通过深入调查, 广泛讨论, 做好需求预测, 使预算编制具有前瞻性;做到全口径、全覆盖, 使预算编制具有系统性;站在全局新高度,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使预算编制具有全局性。经过反复沟通及修改, 进而制定出满足各方利益“共赢”的预算方案。

建立预算责任管理制度, 分清职责, 明确主要管理者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负全面责任, 管理者重视是预算编制的关键。通过单位集体研究、民主决策, 确保预算编制中资金配置的合规性和正确性。

(二) 多渠道创建单位财务信息沟通方式

一是通过网络平台,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2015我国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的经济方针, 我们正处于“互联网+会计”时代。财务人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 使基本的会计信息处理, 会计信息分析和信息决策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强。依托信息技术, 让单位内部沟通流程简化、优化。如通过建立单位内网平台或政务网, 实现信息传递的直接、准确、快捷。另外针对不同层级提供不同信息, 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 通过网络平台接收对方的反馈信息, 实现双向沟通。

二是组建与职能部门月度讨论会。财务部门根据每月预算执行进度, 分析经费使用明细, 一月一次与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讨论会, 双方互通信息及想法。通过讨论会, 使双方了解目前项目的实施进度, 存在的问题, 后续怎么解决, 两个部门间怎样相互配合, 更能提高效率等。面对面的交流及思想碰撞, 让信息沟通更加深入、广泛。

三是定期向管理层汇报财务信息。每年至少两次以上向管理层汇报财务信息。内容包括目前预算执行情况, 今后一段时间计划, 通过数据分析反映的问题, 适当给出的意见建议, 以及需请示上级决定事项等。通过汇报会, 不仅使管理层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也让财务部门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正确的方向, 扫清了障碍。

(三) 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监督的前提是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及其他各项制度建设, 明确监督范围、内容、职责, 使监督工作有据可依。在国家财政部有关文件和省市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各自单位的相关制度。如经费使用事前报批制度, 强化事前监督。如采购物品需提供至少三家厂商备选方案并明确选择理由等相关制度, 加强成本管控, 强化事中监督。如经费使用情况月公示制度, 强化事后监督。

二是明确监督主体。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专职部门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员工监督。专职部门如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它具有权威性, 监督更加全面深入;职能部门监督, 能对相应的项目经费进行更专业督查;员工监督, 能从全体员工立场、角度去看待问题。三者职能不同、位置不同, 发挥作用各具特色, 不可替代。因此, 要充分发挥监督主体的作用。

三是丰富监督方式。监督的方式主要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一是强化内部监督。要定期查看资金使用明细, 挖掘经费使用过程中缺陷与漏洞, 对一些不明的花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一旦发现预算执行差异, 要着重分析, 及时找出原因, 制定预算调整方案和实施改善措施, 促进经费使用明细规范化。二是积极接受外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除了主动配合接受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外, 还要加强信息公开, 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在公开“三公经费”的详细信息基础上, 还要将预决算等其他信息进行公开披露, 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对于社会公众的意见应积极听取, 弥补自身管理工作的不足。还可以通过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的形式, 借助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单位的预算执行进行监督。

(四) 推进绩效管理, 加强绩效考评与结果运用

一是加强绩效考评。前期在预算编制中设立科学的绩效目标、考核指标, 后续还需公平有效的考评制度、绩效考核方法来保证预算绩效结果的准确性。首先, 完善考评制度。预算绩效考评是对财政支出做出客观、公平的评价。单位员工是财政资金运用的主体。把资金使用考评及员工考评结合起来, 对员工的预算工作效果进行量化, 根据量化结果, 对使用效益佳, 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采用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达到绩效考评目的。其次, 完善考核方法。抽取单位纪检监察小组成员、财务人员、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 根据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提供的佐证, 以及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 进行科学的评分。最后, 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 让全体工作人员对考评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

二是加强结果运用。单位要重视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处理。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针对工作中不足, 提出建设性意见, 并以此来指导以后的工作, 进而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资金管理水平。管理者通过考评结果, 进一步了解单位内部资金使用效益, 为下一年度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职能部门通过考评结果, 找出本部门平时工作中忽视的问题及项目执行中不足之处, 进而总结经验, 扬长补短, 为提高下一年的预算编制、执行等能力打下基础;员工通过考评结果, 清楚知道自己负责项目的执行情况, 与绩效目标是否有差距, 在相互比较、竞争的氛围里, 有效提升自我业务能力。

三、结语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制定对策。以上所述对策相互联系, 相互协调, 各自在不同的环节起着相应的作用, 只有共同采用, 才能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 (34) 3.

[2] 何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 2017 (23) .

上一篇:有关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探究下一篇:爱上语文从活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