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试题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试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戏剧单元,选编了老舍的《茶馆》(第一幕),沙叶新的《陈毅市长》(节选)和张天民等人的《开国大典》(节选)。学生已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几篇戏剧,初步掌握了戏剧的有关常识,初步具备了赏析戏剧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让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理解作品内容,实现创造性阅读;通过品读剧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特点及戏剧冲突。

二、单元设计思路

《茶馆》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建议先教线索单一、情节集中的《陈毅市长》,后教《茶馆》。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读、演、评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知识。

2.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丰富人文素养。

四、课时分配

《陈毅市长》(节选)2课时,《茶馆》(节选)3课时,《开国大典》(节选)1课时。

(湖南资兴市教研室 雷林宙 湖南资兴市三中 李志清)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陈毅市长》(节选)被选编在本单元第二课,鉴于本文故事情节集中、事件线索明晰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提到本单元的第一课来教。

2.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戏剧矛盾的焦点“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难题”与“陈毅机智幽默地化解难题”设置问题,并顺着这个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3.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把语言品味列为教学重点。

4.学习目标:(1)了解《陈毅市长》的剧情,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2)了解陈毅同志崇高的思想境界,把握戏剧主旨。(3)体味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和《陈毅市长》的创作背景。

2.通读课文,疏通生字新词。

(二)导入新课

通过解释“吃闭门羹”一词的含义导入课文:你有过吃闭门羹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面对的?其实,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陈毅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也跟你一样吃过一次闭门羹。不过陈毅市长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仅设法顺利地进了主人的门,达到了拜访的目的,还使自己的这段经历成为一段佳话,使他的形象更为光彩照人。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中就有一个片段正好反映了他的这段经历。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沙叶新的《陈毅市长》,一睹陈毅市长的风采吧。

(三)说说《陈毅市长》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

(1)《陈毅市长》属于______类型的戏剧,它反映的是发生在_______背景下的故事,它是在_______的时候创作的。

(2)它的结构有________特色,获得过_________荣誉。

(四)说说生字新词

1.自由交流,其格式如下:我熟悉了________等字,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_等字不熟悉;我掌握了______等词,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等词不了解。

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掌握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五)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陈毅市长》(片段)或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话剧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了哪些难题?陈毅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的?

3.陈毅是凭什么破解遇到的难题的?他是怎样把齐仰之请出山的?由此可以看出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小条幅可以看出齐仰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人物性格分析

说话格式:从______看出陈毅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从_________看出齐仰之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七)品味语言

1.说说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1)(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2)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不少酸性……

(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4)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2.齐仰之接电话时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副词是什么?这个词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起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陈毅市长》全剧。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湖南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谢华)

《茶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以分角色朗读为突破口,了解戏剧主要内容,把握戏剧冲突和课文主旨。

2.通过自由品读分析人物性格,并体味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目标:(1)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2)了解剧中独特的戏剧冲突,把握这幕戏剧的主旨。(3)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融文学、雕塑、绘画和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有着“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美誉的话剧——《茶馆》,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二)资料助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资料投影显示,全班共享。

2.老师补充介绍剧本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剧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精妙好词,并与同学交流词语积累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部分课文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剧本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在他们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本幕剧所涉人物众多,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个,其中给人印象较深的人物有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康六,马五爷、黄胖子、庞太监;本幕剧的事件是纷繁的,写到的主要事件有:①马五爷施威;②康六卖女;③常四爷骂洋货;④鸽子之争;⑤秦仲义的实业救国;⑥秦庞交锋;⑦茶客对话;⑧常四爷被抓;⑨庞太监买妻。

(四)以人物姓名、职业(或身份)为要素列一个人物表(演剧表)。

(五)细读课文,分析戏剧冲突

1.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用“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的句式归纳。

示例:一方面是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另一方面却是82岁的卖耳勺的孤老沦落街头。

2.这些人物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各是怎样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事件呢?

(六)教师归纳总结

本剧反映矛盾冲突的方法比较特殊,而且它所反映的矛盾焦点不是人与人的,而是人与那个时代的,因此要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性格的个性化语言。老舍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总之,老舍戏剧语言含蓄深刻,极具个性化。下面就让我们来品味《茶馆》的语言特色。

(七)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的个性特征怎样,并说明这些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八)赏析潜台词

1.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主旨思考。

2.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揭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外阅读《茶馆》全剧或观看音像资料。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为自读课文。剧本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风范。通过表演和品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电影剧本与话剧文本的不同之处,学习通过小事来刻画人物的戏剧创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全班同学认真预习课文,以竞争方式,选出四名导演,然后由导演分别组织四套班子,在研究剧情的基础上,分别演出课文节选的四个小故事。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东方红》。师: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伟人毛泽东的伟大功绩。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五星红旗,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电影《开国大典》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幕。

(三)演评剧本

1.四组同学表演毛泽东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接待乡亲、与儿子交谈四个小故事。

2.组织评价

(1)这四组同学表演得很不错,下面请大家谈谈哪一组表演得更好一些。

(2)请几位演员及导演重点谈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及他们对剧本内容进行艺术处理的心得体会。(侧重于人物性格的把握、台词的处理。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处理人物语言及动作表情,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点,获得情感体验。)

(四)品读故事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作者为何选择几件小事来刻画他?

(五)品读语言

1.假如你是导演,结合“圆明园废墟前”一段文字,谈谈你将如何设计人物活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紧扣文字,结合历史背景,想象画面,体会其丰富的内涵。还可设计一段毛泽东的心理活动描写。)

2.用同样的方法品读第146、147、149、150号镜头中的场景,感受电影剧本语言具有画面感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课前大家已经欣赏了这几出戏,刚才我们又互相作了交流。那么,这几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小结:本文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的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来刻画毛泽东这一伟人形象,将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和谐地统一在这个人物身上,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看到了毛泽东丰富感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情怀。电影剧本作为未来影视片的蓝图,其语言也有视觉造型的特点,具有画面感。

三、拓展延伸

1.课后观看电影《开国大典》,与同学交流观后感受。

2.课外多途径收集毛主席的个人资料,包括他的故事、诗词、名言,阅读《毛泽东传》,感受伟人魅力。

(湖南资兴市三中何玉梅袁赛怀)

作者:雷林宙 李志清 谢 华 何玉梅 袁赛怀

第2篇: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教学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栈桥/颤栗

潮汛/迅速

繁衍/偃旗息鼓 B.恐吓/喝彩

教诲/隐晦

斗笠/气冲斗牛 C .道歉/亏欠

星宿/作秀

血液/雪上加霜 D.田圃/哺育

湖泊/淡泊

默契/换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统筹

优惠券

断章取义

胜气凌人 B.策划

破天荒

袖手旁观

不求甚解 C.亵读

东道主

无与伦比

脑羞成怒 D.恣难

出风头

重蹈复辙

自知之明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

。在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中,一定要注意

农民的权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政府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也应当不折不扣地

A.道路

保障

牟取

实现

B.途径

防护

谋取

实现 C.途径

保障

谋取

兑现

D.道路

防护

牟取

兑现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3)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_”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杀敌报国之志。

(5)面 对冰天雪地,要送别友人的岑参在边塞放歌“纷纷幕雪下辕门,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困居长安的李白慷慨悲吟“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其一)》)。 5.名著阅读。(4分)

《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

是元末明初人。《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同时,《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2012年10月底,苏州某学院的一位女生参加完800米体能测试就突然倒地死亡。11月13日, 洛阳一高二年级学生在一次跑操后,突然死亡。11月18日,广东某学院一大学生参加马拉松10公里赛冲过终点后倒地,次日身亡;另一位当时晕倒的年轻选 手于27日凌晨在医院离世。此次马拉松赛共有1517人次出现头晕、抽筋、扭伤等身体不适现象,多为二三十岁的青年。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意外事故,多所学校采取措施,取消了运动会和体育课上的一些中长跑项目。此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2012年11月22日傍晚,在日本东京7℃的气温下,一群小孩子在人行道上整齐地跑步,白色的短裤短袖非常抢眼。东京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在寒冬的操场上短衣跑步,以锻炼体质、增强抗寒能力。日本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放学后的家庭作业有一项是再锻炼身体一小时。

材料三: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反对,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购买中国的钓鱼岛激将其“国有化”。12月25日,日本出动军用战机栏截在钓鱼岛附近进行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飞机。12月26日,日本自民党右翼分子安倍晋三就任首相,而日本右翼分子在领土争端上一直采取强硬姿态。

教学

教学

(l)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材料一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中国多所学校取消中长跑项目的危害。(3分)

7.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这个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漫画 112 56% 时文杂质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l)从统计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6分) 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夭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马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组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叔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教学

教学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 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 散文》)

8.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3分)

9.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10.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11.“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3分)

12.“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用意。(注意文中加点处)(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 中国人可以奢侈了吗? 杨学武

①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孔子有言:“礼,与其奢也,宁俭。”在“节约闹革命”的年代,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②然而,中国如今“走进新时代”了,节俭世风日下,奢侈甚嚣尘上。有道是“一个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经济学界有人曾积极引进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著,证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为中国兴起奢侈之风而鸣锣开道。

③奢侈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根本不用奢侈理论的引导,人们就会自发地或自觉自愿地把奢侈付诸行动。被授予“奢侈之王”的美国蒂科国际公司前主管丹尼斯•科兹洛夫,曾经创造过2200美元一个镀金纸篓、6000美元一条浴室挂帘、700万美元一套豪华住宅的奢侈记录。而这样的“奢侈之王”在当今中国并不鲜见,中国人的奢侈记录恐怕比美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18万人民币一桌的“黄金宴”、36万一餐的满汉全席,是中国人吃出来的;100万元的一则征婚广告、999万元的一场结婚典礼,是中国人做出来的;法国的名酒XO和路易十三,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瓶,中国人喝得最多;一辆标价1118万元的英国宾利轿车最近在上海车展上被中国人买下来了……某些中国人的奢侈,简直令西方人望之兴叹。而这些还只是个人消费,某些集团消费则更为惊人。一台文艺晚会出手就是上亿元,一个庆典活动动辄就是几十亿元,还有许多“形象工程”不知要耗费多少钱。难怪有的海外华人回到祖国走马观花地看了几个灯红酒绿、繁华似锦的大都市之后,人表感叹说“中国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是否被表面的奢侈迷花了眼睛?

教学

教学

④奢侈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的,并不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中国过去虽然穷,但有些人 “人穷志不穷”,越穷越摆阔。尤其是历代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还把奢侈当作粉饰太平的化妆品。秦始皇的阿房宫堪称世界奢侈之最;乾隆皇帝的“千叟宴”把奢侈推向了极致;慈禧太后即使在晚清行将破落之时, 也坚持“把奢侈进行到底”,不仅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供自己生前及时玩乐,还在死后睡的棺材褥子上镶了珍珠12604粒、宝石和白玉三百多块,似乎不奢侈就死不瞑目。奢侈最终导致国家的落后和王朝的灭亡。

⑤虽然如今中国已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按官方的说法大多数人也实现小康了,可中国可以奢侈了吗?不管某些“高瞻远瞩”的经济学家把中国的前景估计得多么关好,也不管某些喜气洋洋的海外华人把中国的现实评价得多么辉煌,可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公布的2800多万贫困人口,是按人均收入600多元人民币计算的;而把人均收入再提高200元,贫困人口就高达9000多万了 。 ③即使在西方国家,奢侈现 象仍然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撰写了一部名叫《奢侈病》的书,认为无节制的奢侈挥霍不仅使资源消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许多烦恼和不幸。由此看来,既然连富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都认识到奢侈的危害性,那么中国就更应该牢记: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选自《雨花》第469期,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第①段引用孔子和毛泽东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4.“一个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特殊含义?(2分)

15.本文第③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3分)

16.仔细阅读第⑤段,在段尾画线处补写一句总结性的话。(2分)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隆中对》)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4)遂用猖根(

) 18.用现代汉语写 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9.乙文中刘备描述了当时“汉室倾颓”的混乱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话概括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教学

教学

最恰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共5分) 山坡羊 憧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聚”和“怒”的妙处。(3分)

2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五、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l)题目:寒冬里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莫言说: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要求:①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3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27分) 1.D (2分) 2.B (2分) 3.C(2分) 4.(1)童稚携壶浆 (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风掣红旗冻不翻 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空1分,见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5.施耐庵 官逼民反 鲁智深 李逵 (一空1分,4分) 6.(共7分) (1)近期青少年学生长跑猝死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多方关注。(大意对即可,2分) (2)删掉“不”,或者删掉“防止”。(2分)

(3)我们的学校取消中长跑项目,将导致中国学生体能的整体下降;(1分)而日本却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身体锻炼,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复兴将受到极大威胁。(2分)

7.(1)初中生课外阅读卡通漫画的人较多, 阅读文学名著的人却很少。(1分)

(2)示例:同学们,请多读文学名著吧!让名著陶冶我们的情操,充实我们的人生 。(1分)

二、(16分) 8.(在青海出差时,我给妈妈买了一袋白蘑菇;)白蘑菇不易保存,宾馆服务员告诉我保存的方法并帮我把蘑菇装箱;(1分)火车上,青海大汉和车友们无私地帮我;我最终把白蘑菇平安地带给妈妈。(2分) 教学

教学

9.这句话写出了白蘑菇的味道鲜美,同时也赞叹女儿的孝心,赞美陌生人的心灵之美。(1点1分,共3分) 10.【A】动作描写;“二话不说”“重新装箱”“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等一串动作,表现出“青海大汉”助人时的利索、豪爽和热心。

【B】语言描写;一句“很要紧的事”竟是“白蘑菇炖鸡最鲜”,表现出“青海汉子”对妈妈的关心,细致、周到中体现着他的纯真、善良。 (每处2分,方法1分,性格1分;共4分)

11. 使用短句(答“排比”也可),节奏明快;(1分)形象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的呼啸,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2分) (大意对即可,共3分)

12. 内容上:“妈妈”一词触动着每个人心底的善意,她能够轻松唤起人们对爱的共鸣。一路上人们的无私帮助,既反映着人们纯洁善良的心,也体现着人们对母亲的崇高敬意。(大意对即可,2分) 结构上:“妈妈”在开篇和结尾处出现,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中 心突出。(或:“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 (内容2分,结构1分;共3分)

三、(10分)

13.中国不可以奢侈,要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或:中国应主张节俭,反对奢侈。)(1分)引用孔子和毛泽东的话,作为论据,证明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1分)同时增强说服力。(1分)(论点1分,作用2分;共3分)

14. “革命的行动”指“奢侈”行为;(1分)“革命”使用了反语手法,具有讽刺意味。(1分) 15. 首先提出观点“奢侈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1分)然后举出西方和中国的奢侈事例,证明观点;(1分)同时把中西方进行比较,表明中国的奢侈之风已远远胜过西方。(1分) 16.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国情下,奢侈可行吗?(大意对即可,2分)

四、(17分)

17.(1)违背 (2)常常 (3)拜访 (4)因此 (一个1分,共4分) 18.(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个人你可以前去拜访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一句2分,共4分)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

20.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 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善听谏言,谦虚(答出一个即可,1分)

21.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1分)“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1分)

22.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受苦难。此句表达出作者忧民的情怀。(大意对即可,一句1分,共2分)

教学

第3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推荐)

作品名称:《》作者:

(2)请就上题中你推荐的作品,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

一、积累与运用(35分)一项说说你推荐的理由。(4分)

答: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2)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说话。(2分) A间或jiàn阔绰 zhuî附和 hâ笔砚忐忑不安tǎn.yànB.猗郁yí涸辙h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进入家家户户;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频道增多了,电视内C.皲裂jūn冠者五六人guānD.婆娑sā禀赋bĭng 虎视眈眈dān

容日趋丰富。对于看电视,同学们可谓是“情有独钟”。很多同学一有空就急不可待地打开电视机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2分)

A.脑羞成怒 坦荡如砥 断章取义 求枝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贪婪地观看,恨不能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一口气吞下去。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及答案

C.歇斯底里 揠苗助长怀古伤今 禀副D.不屑质辩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

3.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比喻)B.石榴,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拟人)

C.黑云压城城欲摧。(夸张)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排比)

4.下边有语病的一句()(2分)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5.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从而并非而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并非而

6、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0分)(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曾子谈人要有抱负,有毅力的一句话是:“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调歌头》表现诗人对亲人良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爱情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常被人们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的崇高品质。(5)《浣溪沙》中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________________,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7、综合应用(10分) 1)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6分)

林敏同学计划利用假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不知先读哪一部好。请把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推荐给林敏。

(1)请写出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2分)

中学生看电视,究竟有利还是有弊?为此班里举办了一次“看电视的利与弊”的辩论会。 代表正方的甲同学说:“看电视利大于弊。看电视可调节学习,松弛神经,提高学习质量。其中的优秀节目,还可以激发我们努力向上,文明做人。” 假若你是反方的代表,你会说:3)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人从众

利用利用利用

森林木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

二阅 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各题。(11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

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的人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乙)“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9、甲文“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说明孔乙已虽然穷困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B、说明孔乙已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筹。 C、说明孔乙已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已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独特。

10、甲文中加点字“排”表现孔乙已怎样的心理?(3分) 答:

11、甲文最末一句写道:“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种笑声贯穿了整篇小说,充满了笑的咸亨酒店与乙文中第一段中提到的“铁屋子”的环境是否完全相悖?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2、乙文是鲁迅的《〈呐喊>自序》中的选段,《孔乙已》就收在《呐喊》里,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力作,也是鲁迅发自内心的呐喊。在他的呐喊里你能听出鲁迅对孔乙已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不超出15个字)(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11分)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

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多大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 笑,但不知怎的,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 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 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补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3、下面句子,不能表明“我”和父亲“很疏远”的一项是()(2分)

A.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B. 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C. 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D.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

14、第5段中写到,“他冷竣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下面对父亲这种反应理解正确的两项是()(2分)

A. 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B. 这是父亲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C. 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为儿子读大学没有学费而伤感。

D. 这是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的同时又为儿子的将来而感到忧虑的真情流露。

15、父亲外表冷峻,其实对“我”藏着深深的爱。这种爱,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感受到的?3分) 答: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

16、下列对有关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那么寻常;也

A. 第8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一句的含义是指父亲在冷竣的外表下对“我”有一 种深深的爱。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B.“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C. 文章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第1段的“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相照应。D.“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作者这样说,是因为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17、文章说“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当你和你父亲或母

亲产生“代沟”后,你认为应怎样解决?(2分)

(三)阅读《马说》,回答各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本文选自《》作者是(谁)。(2分)

19、给下面句子中括号前的字注音。(2分)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20、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回答下列问题。(4分)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中“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人?

2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文章涉及了“人才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课题。请在这些文章中选择两个人,以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对“人才的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问题的见解。(2分)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50分)

23.请按要求作文。

名。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1 B2 B3.D4.C5.A6.(1)见贤思齐焉(2)任重而道远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6)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像加过人工似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

7、1)符合题意即可。2)、看电视弊大于利。看电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习,使人变得懒惰、不爱动脑子,限制其思维活动和创造力;而且容易使人患上精神疾病。(言之有理即可)3).越来越多的人大量利用森林资源,致死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或森林面积越来越小)。 8.(5分)(1)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2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2)“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1分)“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1分)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1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

(三)

9、(C)

10、表现出孔乙已的拮据、穷酸,想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11、 并不相悖。精神麻木的国民使铁屋子异常死寂。咸亨酒店里所充斥的短衣帮对孔乙已的笑何尝不是麻木不仁呢?快活是外在。咸亨酒店正是那如铁屋子一般黑暗死寂的旧社会的一角。

12、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D。

14、

A、B.

15、(1)给儿子倒酒(2)卖驴让儿子复读 (3)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4)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5)专门赶回来送儿子并深情叮嘱

17、(略,言之有理即可)

18、《昌黎先生集》韩愈19.(2分,每空0.5分)pián xiàn sì shí20(3分)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啊!(每处横线上的内容占1分,语言组织不当酌扣)21.(4分,每个分题各2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人(的统治者),“千里马”喻指有突出才能的人。22.(7分)开放题:应言之有理,并自圆其说,备选人物的经历与提炼出的观点要一致。如:河伯意义在见识与态度,愚公在意志与胸怀,孔乙己在制度与意识,清兵卫在创新与发展,陈毅意义在求贤若渴,齐仰之意义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等等。

第4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之余,有目的地学习新课改理论,以用于教学实践。平时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积累与运用。有意识地学习优秀课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取得明年中考优异成绩及个人教学教研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平时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特点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暑假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还不是很理想,总觉得他们学习浮躁、被动,懒于记笔记、忽视书写、作文能力较差。111班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而112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比原来有所提高,相对同年级组的其他班级而言,两个班级的优秀率偏低,今后应设法减少低分人数,提高优秀人数。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学完九年级上册部分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5课。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三、工作重点

1、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2、要继续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反思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有效。

3、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4、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阅读训练和记叙文体、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重视文言文的阅读与拓展。

四、具体措施

(一)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要与备课组教师提前共同备课,优化“一案三单”的设计。对“导学预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设计,要突出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环节设计,要严格按照“导学预案”中的时间设计安排教学环节,不得拖延时间;“问题训练单”要参考练习册设计,避免顾此失彼或重复训练;要突出梯度练习。

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提倡互助互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要努力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要继续培养学生耐心阅读的习惯,掌握解题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文字表达。

要加强作文训练,讲练结合,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中考押题作文训练卷”,争取写好记叙类文章,学会议论文体的写作。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张贴,以鼓励学生写“原创作文”。另外,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时间培优辅差,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减少低分人数,力争整体提高。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作业的检查要及时,有效地杜绝学生不做、不交作业的现象;作业批改要准确、及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更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知道错误原因,还要记住正确答案。

按学校的要求做好假期作业考试和月考的各项工作,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力求完善。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信心。要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音形义,以此作为练习写字的内容之一;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读文言诗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积累并熟记常用文言字词意思和句式,能独立完成课外简单文言文的习题训练。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指导学生学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以便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要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要使用读书“六字诀”阅读课文,养成圈画词句、疑难问题的习惯;上课要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养成速记的习惯;要强化汉字和诗文的书写,养成正确、端正、清晰写字的习惯;要有耐心读书的习惯,使阅读与思考想结合;养成自觉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养成有疑难,设法解决而不逃避的习惯;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勤奋、有恒、认真、专心、团结、协作等学习的意志品质。

(四)钻研业务、参与教学教研活动

作为毕业班教师要切实加强中考试题的研究,加强针对性教学。

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参加校本培训,并完成校本教研手册中要求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主动听取同科教师的课,多听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课,课后多与同事探讨交流,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深入学习韩立福的有效教学理论、《奈曼旗中小学“有效教学”操作规程》等。

要加强个人教学反思,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本学期要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方面进行探究,力争有所实效,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

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

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作文部分。

“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五、教学模式

(一)新课模式

1、教师出示预习题

2、学生预习

3、小组讨论

4、教师点拨指导

5、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6、反馈练习

(二)复习课模式

1、明确复习内容、方法、时间

2、学生自主复习

3、小组交流检测

4、教师检测

六、学困生转化措施和名单

1、课堂监督

课堂上时刻注意学困生的“动向”,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多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多动口,体验到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使他们爱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并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继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课外辅导

学生们一般家里学校不是太远,一有时间,我就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找个别学困生谈谈心,询问一下“今天的课堂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并且可以个别辅导。

3、优生帮助

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或“几帮一”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向学困生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小窍门等。

4、书籍开路

一些语文学困生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爱好,积极利用,使他们学语文。多找一些课外书或是在图书馆里借课外书拓宽他们的眼界、知识面。

5、多奖少罚

灵活采用奖惩机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其再接再厉,继续进取。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希望和要求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进行诚恳的说服教育,而不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苛责。

6、家校联合

家长与学校一道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即使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波动情况。经常、定期家访,适时的给家长一些情报,让孩子在家里能得到表扬和肯定,以促进其转化。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作文部分。

“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我在本期主要担任20_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从八年级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也很不理想。本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良好的语文习惯尚未养成,而且只有几个同学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强。因此,如何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成了转变学风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三、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全期共20教学周,每周5课时。

周次

具体安排(括号内为课时每课课时安排)

1——3

(15课时)

课文:《沁园春·雪》(2课时) 《雨说》(2)

《星星变奏曲》(1) 《外国诗两首》(2)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2) 写作及讲评:3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及检测:2 名著导读:1

4——5

(10课时)

课文:《敬业与乐业》(2)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 《傅雷家书两则》(2) 《致女儿的信》(1)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1) 写作及讲评:2

6

国庆长假

7——9

(15课时)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2

课文:《故乡》(3)《孤独之旅》(1)《我的叔叔于勒》(3) 《心声》(1)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1

写作及讲评:2 复习:2

10——12

(15课时)

阶段测试:2 试卷讲解:2

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

《短文两篇》(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1 写作及讲评:2

13——15

(15课时)

课文:《智取生辰纲》(3)《杨修之死》(2)《范进中举》(3)

《香菱学诗》(1) 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2

写作及讲评:3 名著阅读初步交流:1

16——18

(15课时)

课文:《陈涉世家》(2)《唐睢不辱使命》(2)《隆中对》(2) 《出师表》(2) 《词五首》(2)

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1 写作及讲评:2

单元综合复习:2

19——20

(10课时)

课内外诗词背诵活动:1 名著阅读实践活动交流:2

以上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估计会提前两周左右完成教学进度,多留一些时间来进行期末总复习,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采取互评法。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五)、思想教育: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课时 略读课文:14课时 写作训练:21课时

口语交际:7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写字练习:2课时

课内阅读:18课时 复习测试:14课时 机动安排:7课时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5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半期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自己的实际,写出两个鼓励自己的四字短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阔绰 (chuò) 谄媚(xiàn) 疮痍 (yí ) 箕畚 (běn) B.皲裂 (jūn) 茶卤(lǔ ) 擅自(shàn) 探看(kān) C.狡黠(xié) 咫尺(zhī) 当日(dàng) 绮户(qí) D.谩骂(màn) 悖谬(miào) 珍馐(xiū) 庖丁(báo) 3.下列词语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禀赋 忐忑不安 锲而不舍 兵慌马乱 B.玄虚 伸居简出 才疏学浅 战战兢兢 C.流连 前呼后涌 未雨绸缪 眼花缭乱 D.熟稔 奄奄一息 金碧辉煌 不可思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幅挽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别人看后提出:“这上联的‘袁世凯’三个字,怎能对得起‘中国人民’四个字呢?”写挽联的人笑了一下说……根据这副对联,请猜出写挽联的人说了些什么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透露出来的信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8.古诗文默写(8分):

①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的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现用来形容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分)综合性学习:(一)希望中学九年级(6)班围绕中学生上网有害还是有益举行了一场辩论会。甲方说:中学生上网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且容易受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犯错误就是因为上网的缘故,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2分)

你如果是乙方的主辩手,你将从哪两个角度来反驳?请在下列横线上作简要的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6)班的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对作文进行分类、编辑,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近名人”等小栏目,请你再设计两个栏目。要求:结构与已有栏目的名称一致,内容不重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歌赏析(4分):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②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斫:(被)砍 ①前六句表现了孤桐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作者借助“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10分)一封“家书”

①寂静的自习课堂上,我悄悄走过一名女生的身旁。她神情专注,以至我走到她的身边她都丝毫没有察觉。她聚精会神、埋头苦干的劲头让我忍不住又瞟了她一眼。突然,我感觉有情况:她正在红信纸上写着什么。凭我十几年做班主任的洞察力,我还发现了信纸开头的几个字: “亲爱的……”我一惊,“莫非珍——”我不假思索地把手伸向了那张信纸。珍一哆嗦,显然她被我的举动吓了一大跳。不待珍用胳膊来掩藏,那张信纸已成为我手中的“俘虏”。

②珍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脸色通红,显然是无比难堪。她的神态已告诉我:这一定是一封情书。我草草地看了一眼那张信纸,果不其然,确实是情书——是写给班上一名男生的情书。

③珍的叫声和我的举动立即引来了几十道注视的目光。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我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更有几个调皮的同学直接问我: “老师,那张纸上写的是什么呀?能不能读给我们听听?”我又看了一眼珍,她的脸已贴在了桌面上,耳根通红,肩头抖动。是发抖?还是哭泣?我在心底暗暗埋怨: “珍啊珍!你怎么能……”

④我的这一迟疑,引来了同学们更多的猜测和喧闹。“怎么办?”我突然感到这张信纸竟是那么地沉重!我后悔自己当众拿起了这张信纸,“为什么不等课下单独处理这件事?现在我该怎么办?对学生们不作任何回答?那不就等于作了回答吗?向学生们坦白?那不就等于把珍推向深渊了吗?可怜的珍!可气的珍!你让我怎么办?”

⑤班上的喧闹声更大了。我明白: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些“调皮鬼”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为了还珍一个“清白”,于是,我大声说:“请同学们静下来。这是一封‘家书’,现在我就给同学们读一下这封信!”我看了一眼珍,我担心她会泣不成声,我担心,她会夺门而出。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珍啊珍,你可要挺住啊!”

⑥我高声读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此时,我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给你们写信,你们也许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劳作,

你们也许正推着装满蔬菜的小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叫卖,你们也许正在为我的学费而煞费苦心,你们也许……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想流泪,因为我学习还不够专心,因为我还没有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换取你们舒心的笑容,因为我还没有成为一个让你们真正放心的好孩子……

我悔恨自己辜负了你们的厚爱,我悔恨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悔恨自己曾经欺骗过你们,我悔恨自己用无知染白了你们的缕缕黑发……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相信我:我一定会把失去的时间再夺回来,我一定会把属于自己的荣誉再挣回来。

我一定会做一个让你们永远放心的好女儿!”

⑦读着,读着,我自己也突然被这个美丽的谎言打动了。 我嗓音沙哑,不得不停下来。

⑧教室里,突然掌声四起。

⑨珍也仰起头来,满眼的泪水。

⑩这次意外,让我突然明白: 原来错误也可以如此美丽!

11.本文写了一封不是“家书”的“家书”,班主任老师编造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可怜的珍!可气的珍!”这句话反映了班主任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珍也仰起头来,满眼的泪水。”你能体会出珍此时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以“原来错误也可以如此美丽”收束全文,你是怎样理解“错误”和 “美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选文,说说这位班主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6分) ①大豆原产于我国,在古代称为“菽”,已有五千多年栽培历史。在本世纪初,大豆还只有我国和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种植。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到处引种,成了栽培面积扩大得最多的作物之一。目前,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一亿多亩,产量占世界第三位。

②大豆品种众多,我国现有的品种不下五千多种。…… 东北地区,黄河、淮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是三大集中产区。

③大豆色泽有黄、青、褐、黑和红色五种。子粒大小差别很大。小粒品种百粒重

只有四五克,大粒品种百粒重可达五十克。其花簇生长在各节的叶腋和枝腋间。

④花很小,蝶形,有白色和紫色两种。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钟开放,开放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全株的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多月。但大豆约有半数开过的花不到结荚就脱落,所以防止花荚脱落,是增产大豆的关键。

16.第①段的说明顺序与说明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全株的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月”一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8分)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是故作惊人之谈吗?不是。

②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一架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

③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找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惫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被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④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

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文中画线的设问句在论证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说“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根据选文内容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第③段作者直接引用鲁迅的原话,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涯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扦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涯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扦(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23.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呼尔而与之 公与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祥泫然出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2分) ①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提示:可根据甲文的论证方法,乙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来答题)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题目一:给市(县、区、乡)长的一封信

家乡的城市和乡村、山水和人物、历史和民风、文化和精神……这一切,一定会勾起你的回忆,拨动你的心弦,引发你的思考,你一定期盼着家乡更加美好。请任选一个角度,给你所在的市(县、区)长写一封信,讲述你的经历,表达你的情感,提出你的建议。

题目二: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还很多,无论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在非原则面前,“让”是一种礼貌、一种气度、一种美德。

请以“让”为话题,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 请任选一题进行作文, 字数在600个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乡镇名(可以用英语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一. 1.略 2.B 3. D 4. D 5.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7.中共十七大在京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 8.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闲敲棋子落灯花③毕竟东流去④白日放歌须纵酒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一)①中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②上网能迅速了解国家大事。③上网能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④能利用远程教育网同步学习。⑤上网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任答二点,允许其他答案,合理即可)(二)如:拥抱自然、享受艺术、关注健康、认识自我等 10.①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顽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②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放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意思对即可) 二.)(一)11.一方面老师要使珍从尴尬的处境中摆脱出来,使她以后还能正常地在同学们中间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要给珍以及与她有同样错误的同学一个正面的教育。12.说她“可怜”,是因为她的早恋行为可能被公之于众,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说她“可气”,是恨她居然会犯这样的错误。这充分反映了班主任老

师此时又气又怜的矛盾心理。 13.珍万万没有想到班主任老师会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她在课堂上写情书的事,她感激班主任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还了她的“清白”,更被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谎言”深深地感动,她感激老师用这种方式对她的教育。14。“错误”指的是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缺点和错误, “美丽”指的是正确的处理的方法和收到的美满的效果。15.他是一位有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他也是位有责任心的老师。他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听之任之,当他收了学生的情书以后,意识到可能使学生处于尴尬地位时,又异常悔恨,可见他是位对学生有爱心的老师,他当机立断编造出家书,用真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反映了他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二)16.时间顺序 ; 证明大豆的栽培历史 17.列数字 ; 作比较

18.“大约”一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避免了语言表达的绝对化,使表达更准确。

(三)19.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也对)20.用设问句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21.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的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要从“精力”和“作风”两个方面回答,每个方面1分。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即可) 22.直接引用鲁迅的原话,使材料确凿可信。

(四)23.A 24.①苟且偷生;②眼泪25. ①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②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6.①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7.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而取义者也”)

28. 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第6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30分) 1.诗文默写阁(8分) ①“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 ___,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 ”,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 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 ”,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念,依依不舍之情。

②《论语十则》中的

一句和《鱼我所欲也》中的 一句,都揭示了在危难时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这一观点。

③《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

④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⑤《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巧用地名形成名对的语句是“ , ”。 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惜花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的全词的精绝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滁州西涧》描写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的语句是“ , ” 3.文学常识轩: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辛弃疾——宋代——《稼轩长短句》——《菩萨蛮》 B.韦应物——宋代——《韦苏州集》——《滁州西涧》 C.韩愈——唐代——《昌黎先生集·杂说》——《马说》 D.王充——东汉——《论衡·订鬼篇》——《订鬼》

二、阅读理解百花园。(40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1 ④丘:孔子,名丘。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文段

(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

(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6.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17.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_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望 。(3分)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8分)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疱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8.选文列举了 和 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 的道理。 19.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 ,其意思是: 。

20."无非马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式?说说"顾玩所见,无非马者"的意思。 答: 21.翻译句子。

⑴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译: ⑵二者用精至矣

译: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3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

(1)今为(

)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

(4)乡为(

)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4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A卷) 【参考答案】

1.①.欲济无舟楫 野渡无人舟自横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万里送行舟 ②士不可不弘毅 舍身取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⑤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 (1)季节 景物 甲 黄梅时节(或:初夏) (家家)雨、(处处)蛙(1分) 乙 春天(或暮春) 花、燕(1分) (2)甲:雨夜期客不至的焦灼之情,百无聊赖。(如学生理解成“闲逸、散淡、恬然自适”也可以)(1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即景兴感,感慨年华流逝。(1分) 3.B4. ①诚心诚意;谋划,商量办法 ②如果,表假设;即使

③荒诞,无根据。④验证 ⑤赞赏 ⑥因为;真相、本质相同

⑦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⑧尚且、况且;等同、一样

5.答案: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2分。每空1分) 参考答案: 6.(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7.(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8.(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9.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2分)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10.(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1.(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12.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5 14.(4分)(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 (3)等到 (4)流汗(各1分) 15.(4分)(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各2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求逞(各1分)

17. (4分)反面(1分)正反对比(1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分)(意思对即可)

18.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 类比论证;思念存想,不见异物。 19庖丁解牛;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 20、(双重)否定句式; 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

21(1)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 (2)这两人是用心到了极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6

第7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

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庄子》二则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②谋报浑沌之德 ..③方虚骄而恃气 ④反走矣 ..2.翻译句子。

①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二、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周公诫子》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 无敢应者 几矣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释加粗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出师表》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危急的句子是: . .(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诚恳奉劝刘禅的句子是 。 (3)然 ,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 。

4.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关键的是__________?这些建议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愿望?(请用课文

中的话回答)。

5、自主阅读和合作解读。完成下列问题

(1)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2)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

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1)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 。 2)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是 , 。 (6)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7)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8)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题(16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胥( ) 卤( )

谤( )

晤( ) 2.解释加粗词义。(4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分)

二、整体感悟(7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三、课文阅读题(27分)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8分) 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分)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3分)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四、中考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诗词五首》

1.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A.注音:虞( ) 砌( ) 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只是朱颜改( ) ......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

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 。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 。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 , 。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 《庄子》二则 答案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相会于;(2).商量;(3).方:正;(4).反:转身。 2.翻译句子

(1).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 (2).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3.①恩情 精神 ②已经 训练完毕 ③别的 惊异 ④奋力,用力 小病 点拨: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

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 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饨之德)

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三、1.仍然 应战 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语要善于积累。 《周公诫子》答案

一、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2.政治 姬 旦 武王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3.①怠慢,轻视 ②担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出师表答案》

1、(1)古义:开扩,扩大;今义:开业(2)古义:内部团结 ;今义: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3)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仇恨。(4)古义:低微鄙俗 今义:言行恶劣,道德败坏。(5)古义:感动、激动;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6)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棉布做的衣服。

2、(1)现在天下一分为三,我们蜀汉人力物力疲惫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2)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种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那里谋求高官显爵。(3)陛下您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4)我在兵败时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3、(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3)略(4))略

4、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最关键的是“亲贤臣,远小人”。这些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愿望。

5、要点如下:

(1)任人唯贤或举贤授能 坚贞可靠,以死报国 郑成功或文天祥等。 (2)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3)追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4)这两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前面的建议,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国内稳定条件,而这两段叙事则是说明自身既有出师条件,又有客观因素。至此,提出北伐请求,水到渠成。因此这两段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有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5)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7)“报先帝,忠陛下”“谨慎”

(8)A.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B.从那时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答司马谏议书》参考答案

一、1.xū lǔ bàng wù 点拨: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 2.①持 ②优厚 ③明白 ④排除,驳斥

点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二、1.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2.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三、1.只是 后悔 给以好处 做事情 点拨:第一个“事”为动词,第二个“事”为名词。 2.①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②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呢? 3.商 摆脱自然灾害 点拨:对书下有关内容要加强记忆。 4.坚决

5.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四、1.A 2.①④/②③ 或:②③/①④

3.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诗词五首》答案 答案如下:

A 虞(yu)砌(qi)

B 1)忍心 2)作者自己 多少3)红颜,指旧时宫殿的颜色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上一篇:护士实习日志下一篇:连锁店开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