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急需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掌握管理学、理解医学、掌握市场经济、具备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出可持续发展型管理人才。本文通过对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创建新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

我国医学教育均以医疗技术为中心而轻视卫生事业管理,导致本专业存在着较多不足。固有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在思考方式、知识拓展及二次学习方面与现实脱轨,不能良好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管理岗位的需求。

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始于1981年,在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在职业中心接受了培训。自2004年卫生部颁布《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后,全国各医疗企业都开始了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整个卫生事业管理系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高校也都开展了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方向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从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至今,全国已有五十二个教育机构开展了卫生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其中还包括一定的博士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国外的接轨和医改的不断深化深入、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企业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各项素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然而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依然延续着传统模式,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卫生管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力有效的处理当前社会特有的医疗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量的医疗纠纷等,既影响个人的发展,又使卫生事业管理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因此,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只有继续探索和变革才能够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卫生事业管理市场的人才。

2目前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经营理念的输入,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医疗企业在平时的运作中一般注意力都集中在医疗技术人才为医疗企业获得的直接效益,而会忽视卫生管理人才所具备的潜在效益,医疗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处于不被认可的情况中。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一定的卫生事业管理的实际运作能力,跟上管理学、医学技术、政府政策法规、资本运营、信息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变化趋势。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课程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思维体系建立等方面都属于研究型,实际应用过少,并且在思想观念上实际是处于一个落后的情况,导致毕业学生无法在医疗企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等领域内大展拳脚。

2.2专业培养目标缺乏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卫生系统变革巨大。全国各医疗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原来的国家统筹向市场经济发生转型。因此各大医疗企业都需要掌握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的卫生管理人才。通过对各个高校的调研可以发现,大多数院校对于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总方向不够精准,结果直接导致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模式的建立出现了滞后的情况。

2.3课程设置单纯累加,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开设的课程分别由临床医生、预防医学的教师和管理学教师讲授,教材和教学内容也相对独立,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师。如此单纯累加式的教学,让学生非常容易对专业方面失去方向性,同时产生混乱的思维模式。现在这样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医学、管理学和其他相关科学相交叉,知识充足、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

2.3.1临床医学课程过多,压力过大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全套临床专业教材,教学方面也采用和临床专业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考试和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平时负担重,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中,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自学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

2.3.2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安排受到学期总学时的限制,很多原则上必需的专业课程甚至只能作为选修课出现,不开设相关基础课程,体系不完善。例如法学相关课程,多数院校只设置了卫生法课程,其他相关的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等重要课程均无设置。这样的课程安排直接架空了卫生法学,没有根基地飘浮在空中,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卫生法学的条款,也不利于法律意识大局观念的建立。

2.3.3课程、教材陈旧

卫生系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隔很短的时间甚至都可能出台很多新的政策、法律、法规。这些改革的出现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卫生系统原有的格局,但由于教材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导致改革的新思路很难应用到课程的学习上。

2.4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由于医学课程课业负担比较重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之中理论课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机会少,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

3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课程设置科学化,课程选择合理化

通过对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调研,统计出专业人才对于管理学、医学和卫生法学了解的比例,医疗企业为35%、30%和18%,卫生行政部门为40%、21%、24%。由此可见不论是处于一线的医疗企业还是处于管理层的行政部门,都将管理学放在了需要的首位,这与全国各高校将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卫生管理专业的基石理念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安排课程布局,充分融合各个相关学科。将临床医学和管理学课程放在最重要位置的同时,增多选修课等其他类型多方面的课程,最终形成众星拱月的有机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各高校增加其他类型课程,最大程度融合卫生管理专业与社会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政治、经济管理学等领域,尽最大可能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学习到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以便今后容易进入管理工作的角色,可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本专业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国家最新的卫生政策融入到课堂或者进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自主学习。

3.2加强实践应用,将理论融于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是实践的升华,但是又不能脱离实践单独存在。其实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需要协调进行、相互补充,这一点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上尤其重要。针对本专业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真实案例的分析、对某个现象实际调研的讨论等专题,把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方法真正应用到实践之中去。学生自己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大有裨益。卫生管理专业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社会实践,但是一般的实习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些远。学生进行实习的单位其实也可以针对自己需要人才的特点,同时与学校的培养模式相结合来设置合理的实习培养模式,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习真正具有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3.3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照书念”教育模式使得老师在教学时十分轻松,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甚至严重影响学生亟须增强的素质能力。“启发式”和PBL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去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真正锻炼出学生的主动性、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其次还应该多多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相关科研课题申请、调研和研究论文撰写等内容。这样更易使学生深入思考特定的专业问题,并通过实践的手段加以验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相应的科研能力。各高校还可以建立相关专业的大型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医院日常运转的一些特殊案例,培养学生熟悉医院流程及提高应对能力。

3.4加快新教材编写,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专业的教材,生硬地将临床医学用的教材和其他管理专业教材组合的方式只会限制学科的发展。全国范围组织医疗技术专业同时还是医院管理的专家商讨和编写合适的专业教材,把实践医疗企业管理中能用到的医学知识通过实际案例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安排讲授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老师,定期安排到医疗企业或者卫生行政单位加以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更加熟悉工作的流程,更能将实践与专业相结合,更新知识体系,跟上时代潮流。同时大力发展科研教学,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专业范围的学术交流和做访问学者等方法,端正专业教师的科研教学态度,学习他人优秀的科研方法。提出有凭有据的理论观点,才能真正对医疗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正向推动。

参考文献:

[1]景浩,马月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554.

[2]王德炳.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总体报告[J].医学教育,2005(6):1-4.

[3]刘瑞明,廖云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8(4):236-238.

作者:郑志博 黄蕾蕾

第2篇: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在阐述以人为本人事管理内涵的定义、特点以及要求的基础上,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衛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吸引、培养卫生人才,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生人事管理卫生人才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其中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十分精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当成自己的核心任务和本职工作。卫生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性的服务机构,借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使我们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1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内涵

1.1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人事管理,就是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围绕“人”这个主体开展工作,通过尊重人、尊重人的感受、尊重人的选择,为个人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达到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

1.2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特点

传统人事管理工作高度集中,把人当作“事”来管理,人事管理过程基本概括为“进、管、出”三个环节,管理方法手段单一,管理模式僵化。“以人为本”管理模式高度强调“人”这个核心要素,不是传统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也不是无原则的自由化和不管理,而是在规范严格的人事制度下,尊重、信任、理解、帮助、培养人,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赢。

1.3卫生事业单位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要求

一是坚持以医务人员为本,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目标是有效调动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即人事管理的角度与初衷是有利于医务人员的需求与全面发展。二是崇尚共赢,即管理的目的是组织与个人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成长。三是刚柔相济,即管理的基础是严格的制度,但管理的过程却充满人文关怀,满怀温暖。

2卫生事业单位开展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重要作用

卫生人事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卫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职称晋升,工资福利等多个方面,与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事工作的效率与水平更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以人为本开展卫生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2.1有助于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医疗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等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卫生管理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管理环境。一方面,医务人员的诉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对工资待遇更看重,有的则对个人职业发展更重视,不一样的诉求,要求人事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尊重和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进而为他们的需求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医疗机构留住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使人事工作更具挑战性。医院工作与病人打交道,诊断或手术,都要求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而尊重、理解、关心医务人员,为其创造轻松的环境,使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最佳的工作状态。

2.2有助于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提升

当今社会是充分竞争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医疗卫生的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决定了其发展的高度与长远。在这种背景下,卫生单位人事工作应将人才的培养、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作为工作重点,不断为医疗卫生单位积累人才。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人事工作只有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发挥人才的潜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体现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机会,才能吸引到卫生单位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不断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壮大。

2.3有助于提高人事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凝聚力

人事工作所涉及的招聘、考核、绩效等多个管理内容,对职工的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表示,以人为本管理主张尊重人,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如此一来,这就要求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采取为职工所接受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职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让职工在更加有序的工作环境中舒心地工作。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不同,以人为本管理活动围绕如何激发人的潜能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人事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人事工作更好地为卫生工作服务。

3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变“人事管理”为人才服务传统的人事工作和人事工作者给人的印象是把“人”当事来管理,执行政策僵化,管理方式较死板。在事业单位发展的新时期,人事管理要淡化管理者身份,在人事工作中要摒弃传统将人作为成本的思想,树立人力就是资本的理念,更多地关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变“人事管理”为人才服务,将为医务工作者服务作为卫生人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事管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政策制度的同时,应彻底抛弃官僚形象和僵化的工作作风,热情服务,把关系职工利益的工作做实、做细、做严,细心周到为职工服务。以医务人员的需求为中心,减少管理和规制,加强人才服务,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工作热情高涨,积极工作,发挥更大的力量。

3.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促进稳定和谐

在卫生人事管理制度中充分尊重医务人员在卫生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在政策制定中体现人本思想,在政策执行中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了解掌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政务公开的管理理念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具体化,使职工意愿表达途径和自我价值实现途径通畅。创新管理理念,注重沟通交流。人事工作内容更多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容易影响工作实效。医务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民主意识和自尊心较强,善于思考,敏于言行。每个人客观上存在差异,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动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关心和解决个人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从而争取他们对人事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注重情感管理,形成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在更高层面上做到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3.3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激发卫生事业活力

激勵是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表现手段,加强激励创新,有助于卫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职工有很多不同类别需求,如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等都有需求。人事管理应积极关注医务人员的思想,尊重医务人员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激励来满足其合理需求。建立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为核心的新型岗位聘任机制,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改变传统职称工资单一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逐步形成体现岗酬、技酬、和劳酬“三结合”,适合各类岗位医务人员特点,以岗位工资为主的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各类岗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入现代人力资源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高效准确的择优用人制度和目标明确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活力和热情。

3.4营造以人为本的发展环境,促进个人成才

单位是职工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人事工作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卫生高科技人才层次越来越高,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满足。紧紧围绕人文环境、事业环境、工作生活环境这三个环节,为每一位职工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为人的发展投入成本,鼓励医务工作者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上积极作为,提供培训、出国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医院技术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展新研究,为他们的技术创新与研究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并为他们提供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的机会,努力营造尊重和信任的氛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支持,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助力,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为卫生事业发展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陶代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18-119.

[2]朱敖荣,胡志,马颖,等.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7):524-526.

[3]孔令华,宋承木,孙永国.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1):32-34.

[4]朱士俊,李泽平.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2):705-708.

[5]赵卫东,刘毅,裴丽昆,等.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看我国医院人事管理的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25-27.

[6]蒋文华,孙晓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5):448-449.

[7]王敏.公立医院人才的隐性流失及应对策略[J].医院管理论坛,2008(2):56-58.

[8]邹鸣飞,章国平,章杰.宁波市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6):610-613.

作者:陈枫

第3篇: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推进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民事行政检察理论专题研究5 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推进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邓川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指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问题。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民行检察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检验民行检察工作,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展。

■坚持促进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内在要求。检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规律的认识,正确处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从大局出发谋划和推进民行检察工作。民行检察涉及的主要是与民商事、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诉讼法律关系相关的权益纠纷,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关系到行政管理秩序和诉讼秩序,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坚持执法要想到稳定,办案要考虑发展,监督要促进和谐的观念,有效发挥民行检察在维护公平正义、调节民行法律关系、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

必须坚持把人民性作为民行检察工作的核心价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维护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民行检察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关系民生、民利、民权。要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注群众诉求,切实把加强法律监督与维护人民权益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民行检察监督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从思想上感情上贴近群众,研究制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热情接待来信来访,认真听取诉求,改进办案方式方法,耐心为群众明法析理、释疑解惑,切实把执法为民体现到执法态度、执法行为、执法作风等各个方面。

■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必须遵循民事行政诉讼规律,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一是要树立全面监督与依法监督相统一的理念。民行检察监督覆盖了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从立案到执行全过程,但民事行政检察权决不是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权力。因此必须要牢牢树立依法监督的理念,准确把握监督的重点,把有限的监督资源用到严重妨碍司法公正、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利等关键点上。二是要树立监督的能动性与谦抑性相结合的理念。能动性主要体现为一种意识,也就是说检察机关要意识到我们是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对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司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民事诉讼主要涉及的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问题,应当尊重当事人在法律范围内的意思自治。从这点上讲,民行检察监督又应当体现出一定的谦抑性。三是要树立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并重的理念。要把程序公正放在与实体公正同等重要的位置,发掘和实现民行检察监督的纠错、保障、参与诉讼和司法政策表述等多种功能。四是要树立公正与效率相统一的理念。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司法制度价值追求的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在制度构建和工作运行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应当将两者置于一种平衡状态。五是要树立办案数量、质量和效果相统一的理念。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民行检察工作的成效和价值。

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监督的发展模式。今后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丰富和完善:一是监督范围上的多元化。以对诉讼裁判结果的监督、诉讼过程的程序监督、诉后的执行监督三个方面构成现行民行检察诉讼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还应包括对调解结果的监督以及办理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这些具有公益性质的监督,进一步丰富多元化的监督内容。二是监督手段方法上的多元化。民事行政检察采取何种监督手段,如何运用这些监督手段实施监督直接关系到民行检察监督效能的发挥。在监督手段上,应当坚持以抗诉为中心,综合运用检察监督意见、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等其他监督手段,实现监督手段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在监督方法上,要注意把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纠正错误裁判与纠正违法行为、办理申诉案件与发现移送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扩大监督的整体效能。

■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合理规范各级院民行检察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促进”的局面。面对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新形势,必须积极建立以省级院为龙头,分州市院为主体,基层院为基础的民行检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院在带头办理案件、领导和指导下级院开展工作、协调下级检察院交叉办案和异地办案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分州市院要在提出抗诉、提请抗诉、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执行监督及工作指导等方面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院要发挥在办案和工作探索方面的生力军作用,以及服务大局的基础作用、执法为民的一线平台作用、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作用。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建立上下一体化联动办案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为破解“倒三角”难题,要有计划地在民行检察部门建立上下联动办案机制,逐步推行网上办案,上下级院之间通过交办、提办、转办、督办、上级院牵头联办等方式实现检察资源的整合。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着眼于工作任务和工作重心的下沉,夯实基层民行检察工作。为了强化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必须有计划地推行新的工作方式,要求基层检察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一是在一体化办案机制中发挥基础作用;二是全面开展再审检察建议工作;三是探索开展民事调解监督和督促支持起诉工作;四是积极开展释法说理,促使当事人罢访或达成和解;五是结合审查民行申诉案件,努力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六是配合公诉部门开展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

(作者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4篇:我国服装面料行业发展模式将转变

目前,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东莞嘉宏纺织助剂指出,为了消化高库存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我国面料行业开始向小而精的发展模式转变,低碳环保成为未来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表示,随着纺织工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产品创新所引领的绿色、低碳、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将进一步挖掘出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纺织企业加快新型染色、印花、多功能后整理、自动控制及在线监测等技术在印染行业的推广应用,丰富了纺织面料的品种,提高了面料质量的稳定性和附加值。

纺织染整助剂,精练渗透剂,纺织软片,纺织硅油,防沾皂洗剂

近几年,面料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面料企业在进行设计创 作时往往缺少灵感,找不准定位,在后整理工序上也经常处理得不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档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消 费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当前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今一款服饰从上架销售到下架往往仅有1~2个月的时间,而流行时装的生命周期则更加 短暂。

印染助剂,除油剂,软油精,酸性匀染剂,酸性防沾色皂洗剂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及出口国,具有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高库存,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东莞嘉宏印染助剂指出,为了消化高库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我国面料行业开始向小而精的发展模式转变。

第5篇:学习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全园教职员工学习和理解《关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此次的活动,我逐渐感到幼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现谨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坚持安全为先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因为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工作的首位,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呢?首先自己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不可大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进行生动的自我保护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健康教育课上用形象的语言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了遇到鼻子出血怎么办、摔倒后要注意什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等等具体的问题,同时用动作引导孩子究竟该怎么做,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可以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幼儿优秀的成长导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知识;。促进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主题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幼儿为主,转变学习方式,让每个幼儿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听、练的学习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学习,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幼儿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统一思想认识,确保转变教育目标

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面需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体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设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集体,小组及个别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在各方面给他们以发挥与施展的空间,创造各种条件与环境,为幼儿的培养与教育做好前期工作,力求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为他们做好铺垫,充分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活力&&让他们在起跑阶段就能打好基础,为今后求学,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将安全知识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

第6篇:心得——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医疗卫生系统)2011.03.20(模版)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的通知》精神,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充分认识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引导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理解领会“加快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把握“机遇”的关键性,重要性。 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快转变的保障。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靠过硬的干部作风来推动落实。

一要高度负责。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负其责,主动肩负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

二要注重实干。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情感、意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领导处处起表率作用,实干富民,必然会影响和带动下级苦干实干。

三要着力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深入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五要科学总结。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科学总结达到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增长本领的目的。要总结出成绩,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起到激励自我、增强干劲的作用;要总结出干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坚定决心,把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六要实践创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务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职责和使命迫使领导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中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气魄。要在实干、总结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大胆地试验,科学地论证,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这样才会在转变领导方式中实现“跨越”和“突破”。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研读报纸刊登文章、学习“何平九论”,本人深刻认识到“责任”、“求实”、“为民”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思想和作风提出的切实有效的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局部利益而破坏了大局,影响了事物的整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发展中忧患意识才能促使我们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的成功得意,不被一时的安逸所蒙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才能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发展,从而担当起领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在今后的卫生工作中,我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中心任务,把人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动力,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着力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在提高效率上求实效,注重公共卫生,注重城乡基层,实施好卫生支农工程,大力推进“片医负责制”,探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诊疗模式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为维护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建设大目标做出新贡献。

2011年3月20日

第7篇: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建始县高坪镇中心卫生院

发展规划

根据建始县高坪镇高综办发《2009》53号文件《关于做好乡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现将高坪卫生院医疗设施状况、医疗卫生设施存在的问题、卫生防疫设施基本情况及高坪卫生院最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介绍如下:

一、高坪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高坪镇地处建始县东郊,素有恩施东大门之称。全镇有四十二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5万人。高坪镇是一个交通枢纽重要地段,四通八达,十分便利。相邻的还有巴东县的大支坪乡,本县的红岩镇、花坪乡、三里乡、龙坪乡等。服务半径之大,覆盖面之广,使得高坪卫生院的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

二、高坪镇中心卫生院概况

高坪镇中心卫生院是集医疗、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全院有职工总数66人,离退休人员47人,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 42人,医院开设病床60 张,医务人员技术结构比例较为合理,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科、牙科、中心药库、门诊部、放射科、心超室、以及预防保健等科室。配置有较先进的辅助设备,如:双屏双探头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21项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婴儿辐射保暖台,麻醉机等医疗设备。辅助检查能开展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血糖等生化检查、血液分析及各种常规检查;能开展彩超、B超、心电图、透视、拍片等各项检查。外科能进行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开展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肠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术、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各种内固定物取除术等腹部和骨科手术;妇产科能开展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剖宫产、

无痛人流等手术;内儿科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各种心衰和中毒的抢救;中医科聘请了老专家坐诊,擅长治疗风湿病、骨质增生、腰腿疼痛等疾病。

预防保健设置情况:高坪卫生院设有预防保健机构防保组,现有工作人员6人,负责全镇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村卫生室概况

高坪辖区内下设42个村,每村有本村卫生室1个,设村医1名,负责担任本村的的基本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

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设备简单,房屋紧缺。除干沟、陈家湾、小窝坑、望坪四个村卫生室有有房屋以外,尚有花园村危房一栋,其余37个村卫生室均靠租房、借房。村卫生室医疗设施除有听诊器、血压计、钳子、摄子外无其它任何医疗设施。而且人员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人员属于跟师学徒的老龄化人群,不能胜任现代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的需要,不能满足老百姓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医院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1、业务用房紧张

高坪镇辖区内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相对集中,辖区内人口达到5万5千多人,长期以来,由于医院整体规划、设计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医院业务用房紧张滞后,不能满足高坪人民对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2、医疗设备陈旧老化

卫生院多年来无国家资金的投入,绝大多数医疗设备老化、陈旧。如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21项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婴儿辐射保暖台,麻醉机等医疗设备,都是90年代初的产品,经常导致检查结果不准,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致使临床诊断准确率下降。

3、卫生院医务人员结构老化

乡镇卫生院由于基础条件差,较为优秀的专业人才不愿下基层,而卫生院大部分医务人员70年代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人员,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也明显落后。因此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是将来卫生事业发展的关健所在。

4、住房问题

目前全院职工还有二十多人居住在50年代修建的石木结构的危房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急需整体搬迁。 将来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

由于高坪卫生院地理位置相当重要,高坪镇人口重多,服务半径远射巴东县的大支坪,本县的龙坪、红岩、三里、花坪等乡,加之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坪卫生院拟定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卫生院,具体规划如下:

一、 房屋建设

1、为满足高坪镇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我院已于2009年度开始修建高坪卫生院业务综合楼,业务棕合楼总体设计8层,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但由于国家项目资金有限,卫生院本身因发展的需要,历年累计欠债较多,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因此,业务综合楼只能修建4层2400平方米。业务用房远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因此我们规划在近几年内在新建的业务综合楼的基础上,扩建2层,使医疗业务用房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争取在2020年内完成业务综合楼的整体建设。

2、 规划建设独立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内门诊、病房、隔离病区、隔离观察区、隔离通道等各项设施齐全,各项消毒设施及设备齐全。

3、 建立完善独立的预防保健门诊,门诊内各项相关设备齐全,以满足高坪镇人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4、 建立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5、 规划建设40套职工经济适用房,尽早让居住在危房的职工整体搬迁。

二、 设备更新

1、 将已陈旧的大部分基础医疗设施更新换代,同时增添CR和CT,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2、 力争使病床数增加到80--100张,以满足不同疾病人群对健康环境的需求。

三、 人才培养

1、 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采用培训、进修等方式,使现有人才进一步优化提高。

2、 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有技术的医疗工作人员。

3、 从大医院聘请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整体培训。

我们坚信未来的高坪卫生院是一个集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能够充分满足高坪镇人民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的现代化卫生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高坪卫生院全体员工将不懈的奋斗、不懈的努力,为高坪卫生院辉煌的未来而奋斗。

高坪卫生院

2009年6月

第8篇:嘉陵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扬帆奋进促发展

托起群众健康梦

嘉陵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强机制 增动力 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嘉陵区基层医疗机构已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做到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网上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3个100%,满足百姓基本用药需求,百姓用药负担明显减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构建了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基层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区稳妥顺利实施。积极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编制核定,科学设定岗位类别

和结构,制定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建

立财政补助长效机制,使基层单位服务理念从“挣钱发工资”转变到“搞好服务谋发展”上来。

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升。嘉陵区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和建立保障机制,一方面把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与医院创建“三好一满意”活动有机结合,形成特色服务模式,有效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程。截至2013年5月,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47.98万人份,建档率90.7%。全区41357名高血压患者、17204名糖尿病患者、1874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及47661名65岁以上老人被纳■ 任锦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近年来,嘉陵区卫生局站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围绕发展这个核心,为区委、区政府在卫生事业发展蓝图上当好参谋助手。全局从创新工作理念、锻造一流团队,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入手,积极探索和实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聚力卫生建设项目,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惠民政策,努力打造“健康嘉陵”。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全区卫生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入了统一健康管理范畴。累计为9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

抢机遇 抓落实 卫生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嘉陵区幅员面积广、人口多,场镇、村落分布较散,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狭窄拥挤、床位稀缺、墙皮四处脱落、透风漏雨,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设备老旧,发展长期滞后。群众到卫生院就诊住院,因为床位的严重不足,很多患者不得不坐在“硬条凳”上输液打针。怎样快速改变基层落后面貌?

“十一五”以来,全区围绕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目标,牢牢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大卫生基础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卫生建设项目,以期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夯实农村卫生网底建设。截至2013年7月,嘉陵区大通中心卫生院、文峰卫生院、双店乡卫生院等14个乡镇卫生院和308个村

卫生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澳门特区政府援建嘉陵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金凤中心卫生院、龙蟠中心卫生院、世阳卫生院业务大楼等7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将封顶或竣工。嘉陵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正按计划实施中。区急救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等新建项目及曲水镇卫生院、河西乡卫生院业务大楼等改扩建项目即将开工。经过历年的硬件基础改造,基层卫生院美丽蜕变,病房宽敞明亮、整洁卫生,就医环境全面改善,城乡卫生差距逐步缩小,全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骨干体系雏形初现。

请名院 引名医 全区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嘉陵区地处南充西部山区,底子薄、基础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全区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也相对落后。一些病情稍重的病人都不得不到市内两所三甲医院去治疗。怎样迅速提高全区医疗水平?

2012年1月,嘉陵区人民政府与南充市中心医院签订协议,创造性地以共建共管的形式共同建设嘉陵区人民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作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部分科室和学科均已达到省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根据协议,医院由双方共同出资和管理,采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设理事会、监事会和院务会。经过精心筹划,今年7月8日,嘉陵区人民医院隆重开业,开始接收病人,这标志着嘉陵建区20年来无一所县级综合医院的状况成为历史。

医院占地79亩,一期工程已建成门诊医技楼、第一住院楼、第二住院和后勤保障楼,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开放床位135张。医院建成后,结合工作实际和患者需求,南充市中心医院陆续选派了20余名各科知名专家或技术骨干到嘉陵区人民医院轮流坐诊、指导和培训。他们中大多具有高级职称,临床经验丰富,在专家们的传、帮、带下,嘉陵区人民医院医疗实力雄厚,全区医疗水平极大提升,其全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龙头”位置日益明显。

重民生 广覆盖 农村合作医疗构建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以来,嘉陵区委、区政府对新农合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修订完善了《嘉陵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建立了基金监督审查制度,定期对各乡镇补偿资金是否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进行明察暗访。各定点机构坚持实行补偿公示制度,每月将补偿情况在机构进行公示。提高筹资标准,2008年至2013年人均年筹资标准由80元逐年提高到340元,各级政府补助资金也由70元提高到280元每人每年。调整基金分配比例,将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24%和10%分别作为门诊统筹基金和专项风险储备资金,作为一般门诊、特殊大病门诊统筹费用以及弥补因基金超支造成的基金临时周转困难的调剂费用,而剩下的66%均全部列入住院统筹基

金。提高保障水平和范围,将乡镇卫生院门诊一般诊疗费纳入了新农合补偿,特殊慢性疾病门诊补偿的病种扩大到23种。调整住院补偿方案,扩大住院补偿范围,提高住院补偿封顶线为10万元,扩大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范围。截至2012年底,全区参合农民达到49.73万人,占应参合人数的98.6%。今年1—7月,全区参合农民获得住院补偿6127.7万元,人均住院补偿超过1700元,实际报销比达50.5%。

夯基础 抓人才 基层卫生队伍不断壮大

嘉陵区作为农业大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广大农村地区条件犹为艰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受制于没有或者留不住专业技术人才而长期发展缓慢,也间接上导致了群众“看病难”。近年来,为抓住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动权,改变落后被动局面,嘉陵区卫生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大力实施“人才兴医”工程,坚持把

卫生人才发展作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任务,不断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夯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以适应群众越来越高的医疗卫生需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区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配置结构得到优化,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截止2012年底,该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由原来的0.68人增长到0.93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由原来的0.34人增长到0.59人,拥有副高职称以上卫生技术人员23人。同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岗位技能竞赛、培养全区学科带头人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在职医护人员的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重视抓好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学历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以及全科医生培训计划,提高了服务水平。 培医风 树形象 医院内涵建设人民满意

嘉陵区卫生局在全系统开展了“学先进、转理念、强服务、树新风”等主题活动,努力树立“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廉洁行医”的新风尚。组织开展了“医疗质量示范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平安医院”三项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切实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严格落实病历质量管理,突出抓好医疗安全管理,实行了全员全岗全覆盖管理,初步建立起卫生管理新秩序,推动全面管理上水平。与此同时,该局认真搞好医疗机构行业作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医德医风教育活动,引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医患和谐、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中,将个人发展的“我的梦”、人民群众的“健康梦”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了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坚持把“三好一满意”作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立足服务岗位打造服务品牌,着眼服务要求提高服务质量,自我加压,营造起了人人为群众满意服好务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批让群众满意的好医院、好医生、好护士。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相结合,完善了预防监督制约机制,严厉查处了以权谋私、接受回扣等商业贿赂案件,坚决抵制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做到一起部署、一起监督检查、一起考核落实,促进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清正廉洁。

添措施 严执法 卫生监督管理再上台阶

抓住我市“创卫”和嘉陵区“四城同创”的契机,嘉陵区卫生局创新思路,增添措施,以打击非法行医和规范“五小行业”为重点,严格执法,硕果累累。按照“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事件能解决”的工作要

求,在辖区内全面建立了“网格化、

全覆盖”卫生监督网络,落实了卫生监督员片区负责制,健全了执法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划分监督网格,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卫生监督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执法水平。突出宣传意识,开展了“3·15维权周”、“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健康下乡”等活动,累计散发各类宣传单、册5万余份,布置宣传展板10块,接待咨询群众数千人,提高了群众对卫生法律、法规和健康常识的了解水平。强力推进非法行医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无证行医、药店坐堂医、巫医游医及医疗废物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范围的监督,切实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有效遏制非法行医行为,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全面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制定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不定期对辖区内“五小行业”经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超90%,对量化评分低于60分、存在问题的经营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全区40余户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制水工艺、供水能力、卫生管理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基础档案,整改隐患,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把握战略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健康愿景

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见证了嘉陵经济社会的壮大腾飞,嘉陵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又促进了卫生事业的飞速进步。“十二五”期间,嘉陵着眼于“四城两园一山”战略建设,着力构建产城互动宜居宜业新嘉陵,这其中就包括打造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平衡、医疗服务水平更趋优质、卫生人才结构更趋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更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更趋均等的全民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健康嘉陵之梦。嘉陵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年的发展使该区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之上,继续主动作为,围绕把握“一个动力”、做好“两个推进”、实施“五个工程”做文章,做大做强嘉陵卫生

事业。

一个动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促进我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初步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一主线,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加大政府投入,规范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市场向民营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开放,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资源供给短缺的市场,鼓励兴办康复、中医、护理等公益性或经营性医疗机构,促进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较强的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助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使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明显提

高,力争全区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前列。

两个推进: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 ——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随着“四城两园一山”战略的实施,全区要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一是继续做好嘉陵区人民医院二期相关建设工作。作为嘉陵区人民政府与南充市中心医院共建共管项目,医院二期将投入1.5亿元建设综合大楼等,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力争不晚于2015年建成并投用。二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随着嘉陵发展由“单城时代”向“四城时代”的过渡和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在文峰街道、都尉街道及凤垭街道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谋划完成相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到2015年,全区设立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积极发展村卫生站。按照“一村一站一医”模式,结合国家相关项目,科学统筹乡村卫生站点规划设置,着重村站建设全面覆盖,服务辖区群众。

——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加大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倾斜力度,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和卫生管理向农村流动和延伸,充分发挥区级公立医院“龙头”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区乡村三级卫生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均衡化,逐步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五个工程:即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工程、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工程、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卫生人才建设工程

——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工程。继

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的原则,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方式,逐步推行基层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建立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推行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机制。深化城乡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行定编定岗、按需设岗、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分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落实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妥善做好不符合执业资格人员的转岗、分流和编外人员的用工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调整和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和完善服务内容。建立和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机制,加大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力度,提升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整合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资源,实施重点人群健康关怀计划,促进和提升儿童、妇女、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农村贫困孕产妇分娩补助标准,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加强艾滋病防控社会宣传和高危人群主动干预,落实艾滋病人“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快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多渠道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机制,逐步扩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范围,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和保障公共卫生整体安全。

——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加快嘉陵区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区域居民健康档案平台建设,谋划区域医院临床诊疗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建设,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信息率先实现共享和交换。加强卫生信息综合监管,推动卫生服务与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满足广大居民、医务人员、卫生管理者等各领域人员对卫生信息的不同需求。建立区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构建覆盖全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突发事件的实时报告速度、组织指挥能力、应急处理效率和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嘉陵卫生门户网站建设,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播报卫生工作动态,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增加卫生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嘉陵区中医院投资建设步伐,完成一半以上基层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师占比,提供至少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骨干网络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医保和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真正使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享受中医药。

——卫生人才建设工程。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卫生人才的支撑。将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及特殊优秀人才遴选等方式,加大引进优秀卫生人才的力度,建立和壮大全区卫生人才储备库。完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尊重卫生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健全卫生人才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完善在岗人员培训,加强复合型公卫人才、医技人员、乡村医生等卫生人才的岗位培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人才定期交流制度,采取“上挂下派”的方式,在系统内相互交流优秀卫生人才,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技术精、思路新、敢作为的优秀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施“名科名医”战略,展开医院核心竞争力建设。

展望嘉陵卫生事业发展的美好

愿景,该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向笔者表示,通过这些战略的实施,嘉陵卫生事业必会改变过去那种积贫积弱的面貌,迈入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嘉陵人民必将实现健康梦!

上一篇: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下一篇:公益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