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性总结

2023-03-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阶段性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小学阶段性总结

北京市小学体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阶段性总结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北京市从2001年秋季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2001年,首轮实验在11个区县的198所学校2万名一年级学生中进行。然后采取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方式,2004年已在除三个国家课改实验区县(海淀、宣武、延庆)以外15个区县全面实施。今年,实验已进入八年级,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理性思考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求真务实,锐意改革,构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

一、课改以来的工作思路与实践回顾

北京市小学体育课改思路是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础;以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中的学生学业测试结果为依据,全面了解教师、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使课堂教学研究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我们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提高常态教学水平,提高日常教学的实效性,学生才能真正的终身受益。课改以来,我们重点抓常态教学,努力提高日常教学实效性;努力抓观摩教学,注重发挥好引领及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已凸显出来,如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性等问题。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以专题课例的形式进行研究。研究中注重以理论做支撑,以课例为载体,以建议的形式明确思路,既重视研究过程,尽量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又重视研究成果,使其更具有导向性、前瞻性。2005年以来,主要围绕“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研究”、“同一内容不同教学方式的研究”、“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体育学科中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等专题进行研讨,共录制优秀课例29节,在全市推广,起到引领、导向和辐射作用,收到较好效果。

二、冷静思考

(一)继承了什么?

1.正确把握体育学科的本质

体育学科应该以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锻炼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只有把握住学科的本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离。长期以来,我们无论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始终从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达成度,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角度,不断审视和反思体育学科本质的把握问题。

2.恰当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基本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学生实际的体育水平。一方面能够采取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方法,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注重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介绍和发展,注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引进与改造。目前,已有部分区县和学校发挥本地区优势,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已初见成效。

3.继续保持按学段处理教材的方式

在1995年《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提倡通过“故事”、“情境”、“唱游”的形式处理教材。小学中年级提倡以活动性游戏的形式处理教材;小学高年级提倡以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提高体育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既要知识、技术、能力并重,又要兼顾高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并做好向中学体育教学过渡的准备。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保持着按三个学段处理教材的方式。

4.一贯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自1995年贯彻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意见》(京教研字[1995]8号),至200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京教体美[2008]13号)中,始终强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学科教学规范化管理和预防教学事故的有力措施,要求教师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对学生严格要求。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始终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教研部门及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改变了什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1.教师角色正在转变

以往体育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使师生关系处于我教你练、我说你听、我喊你跑的状态,致使学生身顺而心违,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角色,既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又重视学生的发展;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体育课堂氛围较以往相比,显得轻松、和谐、平等和融洽;学生的学、练状态积极,锻炼兴趣浓厚。

2.教学方式的转变

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运用与选择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和互补性趋势。教师们在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同时,又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使其相互融合,扬长避短。力争通过有限的学时,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同时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练兴趣。

三、困难与建议

(一)目前面临的困难

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计划还没有完全落实

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教体艺[2004]10号)中明确指出,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保证体育课课时,1-2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3-6年级和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消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但在小学阶段部分学校还存在着随意改变和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从2007年质量监控与评价“学生问卷”反馈的数据看,五年级有17.4%的学生每周不足三节体育课。从“教师问卷”反馈的数据看,有29.3%的学校有停上体育课现象,且郊区均比城区严重。

不能开齐上足体育课或随意停上体育课,就不能保证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从而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体育教师工作量偏大

课改后,小学一、二年级由原来的每周2课时增至为每周4课时,小学三~六年级为3课时/周,但体育教师的数量并未得到相应的增加。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以及学校各类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等均由体育教师承担。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参加教研、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活动,体育教师普遍反映工作负担繁重。

2007年质量监控与评价测试结果显示,周课时在18节以下的教师所教学生的得分率显著高于18节以上的教师,且教师课时越多,学生的得分率越低。周课时在22节以上的教师,所教学生的得分率最低。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课时过多对课堂教学质量已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这一问题已日渐严重。若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会有很大难度。

3.课堂安全问题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实施

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定困难,如:低单杠、支撑跳跃等教材。课堂伤害事故的发生及解决,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阴影。目前部分学校以害怕发生意外事故为由,将单杠、攀登架等体育设施拆除,致使教师不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安排的体育内容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教材中应知应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4.体育教师专业背景与所教学科存在差异,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008年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学历专业背景与所教学科一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1%。第二学历所修专业与所教学科一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5%。2007年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调研数据显示,五年级体育教师有39.1%的教师,所修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这些教师急需进行必要的体育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

(二)思考与建议

1.对教育行政教学管理及教研部门的建议

1)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课程计划的落实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抓课程计划的落实。市教委体育美育处和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共同建立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常年对区县及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保证体育课课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根据实际需求重新制定体育教师配备标准,合理计算教师的工作量,配备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规定,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根据北京市的学校、教师以及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标准制定得过高。因此呼吁北京市教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适当减少体育教师的每周课时量。建议小学1~2年级每4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5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并将满课时量定为每周15~16节。同时建议学校合理计算体育教师的工作总量,体育教师带早操或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体育活动,都应按每45分钟一课时标准计算工作量并发放相关补贴。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体育教师的工作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职业,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身体强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理应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全社会应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社会、学校、家长要正确看待体育教学活动中偶发的伤害事故。

建议市人大立法部门将《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上升至法律条款。若能有法可依,既能引起体育教师高度重视,又能打消体育教师的顾虑;健全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赔偿基金,既能使得受害者得到应有赔偿,又能使学校及体育教师摆脱不必要的纠缠。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议区县教研部门将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定期开展,常抓不懈,形成特色。逐步形成以培训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以考核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教研方式。通过不断夯实教师的基本功,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5)关注常态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对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导向要有利于常态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部门特别要加强对“常态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我们在关注评优课、观摩课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更应长期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

举办评优、观摩活动,不仅要激励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法手段,以及体育器材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探讨与创新,更要激励教师将好的方法与成功经验不断总结积累并应用于实践,还原于日常教学。将评优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这样的研究才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2.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1)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标精神,贯彻落实体育课程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正确处理课程标准领域目标之间的关系。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锻炼方法,增强体能、增进身体健康,还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建议教师:一要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播,以提高知识目标的达成度。二要体育教师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运用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技能目标的达成度。三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在小学阶段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情意目标落到实处。

2)夯实教学基本功,为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由于课程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体育教师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作基础、作保障。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如分析和处理教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能力、思想教育能力、课后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等,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有措施,有预案,确保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学校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防范教育;学校及体育教师要有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要尽最大努力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点;学校有义务帮助体育教师积极处理问题,运用法律途径保护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正当权益,切不可因噎废食,以安全为理由而禁止或影响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

4)关注常态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体育教,师要立足于日常教学,在常态教学中,努力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等方面入手,脚踏实地开展研究,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好评优课、研究课、观摩课非常重要,它是常态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导向,但它不是我们课堂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提高常态教学质量,这样,我们的教学研究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作者:樊 伟

第2篇:《初中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进步。日新月异的变化影响着每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了。教学方式要转变,这是师生共同的心声。近期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张校长提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分别是预习反馈、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检测、评价小结。如何将这五环节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摸索,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以及在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效课堂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也意识到只有改变才能带来生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能否真正发挥效应,关键在教师思想的转变,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我问你答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所以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组织者,在预习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动、组组交流,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思维更加活跃。这时只需掌握学生动态,把握尺度。作为引导者,在认定目标这一环节,起着引领的作用,学生把交流的结果经过筛选,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则根据课程标准,优化组合,形成更有代表性的学习目标。作为合作者,在导学达标环节,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见解,给出更合理的建议,查阅学生的笔记,增减添改,提出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生为主,以师为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设置丰富多彩课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转变方法,检验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在整个环节中,检验课堂是否高效,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达标检测环节,这一环节虽不能完整体现这一节课的真正内涵,但还是能够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所以,我格外重视达标检测这一环节,在问题的设置上,力求完美,既要遵守课堂标准的要求,又要体现严谨的知识性,还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有发展的人,有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學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我们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转变目光,重视弱势群体

在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我们主张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的天赋不同,学习能力也有高低。如果上完一节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测,那么对于那些吸收较慢的学生无疑是不公平的,明明认真听课了,却为什么答不上来,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慢慢的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为学困生。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弱势群体,给他们发挥的空间,给他们肯定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种“我能行”的信心。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会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只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勇于发言,避免成为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

四、转变角色,重视课堂小结

到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就说明课堂已接近了尾声,这时的主体还应该是学生,由学生来总结自己这一节课的心得与体会,这样会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这时需要多找几名同学来做陈述总结,并且是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出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学生,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那么教学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在变化中取胜,在变化中成长,在变化中积累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还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无论变化如何,我们都要不断地学习,相信只要我们对教育始终保持热情,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一颗负责任的心,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编辑 范昕欣

作者:付胜瑛

第3篇: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经验总结

摘 要: 江苏电大作为开放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几年来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本文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关键词: 江苏电大 远程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过程 实践性教学

江苏电大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以来,共开设了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十多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经济管理、金融学、小学教育等三十多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秋,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已累计毕业人数十万余人。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电大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苏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教学管理的多层次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的开放性与管理的分散性等特点,江苏电大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控制目标。

根据江苏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规范培养目标。第二,严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第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的管理。第四,制定与实施远程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把远程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分解为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对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工资奖金挂钩。

2.强化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优势与特色。

保障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首先重视强化视听教学环节。视听教学能准确、直观、快速、形式多样地传播教学信息,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进行教学最直观、表现方法最丰富、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当前,江苏电大在视听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规章制度上强化对电化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二,端正学生学习录播课、直播课、交互课等电播课的态度。第三,加强视听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在视听课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方法。第四,为学生学习视听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便他们学习。

3.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教学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联系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形式,是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控制、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好这一环节。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面授辅导教师的管理。第二,加强面授辅导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辅导教师从各个层面上提高面授辅导教学的质量。

4.加强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江苏电大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以满足本地区实验教学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应突出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努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加强课程作业的管理、课程实验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社会调查或生产(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管理。

5.加强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

在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体教材更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学生自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市(县)级电大在支助学生自学方面的职责,做到对学生分散自学有布置、督促、指导和检查,全面提高对学生分散自学的服务质量。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和手段助学服務的优势和特点。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作业。

作业涉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平时练习、形成性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或大作业。江苏电大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为统设课程及部分统服课程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旨在帮助学生和提醒辅导教师准时、高质量地以作业册为媒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表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答题技能,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且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地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和学习力的保持影响较大。以统一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形式规范教与学双方的课后行为,对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会计学专业的平时作业,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作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层次、题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平时作业设计的结构合理。平时作业题型设计向开放型题型过渡,根据课程特点,把1—2次作业设计成实验、设计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作业。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的平时作业,运用电子邮件管理、FTP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保护技术、在线平台技术等,从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布置(课堂、网上公告栏、FTP文件传输)、提交(书面、软盘、电子邮件、FTP上传)、批改(人工批阅、机器检查、上机阅览、在线平台自动批阅、课堂检测)、讲评(网上交互、课堂讲评、网上BBS、网上答案发布、网上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不同形式的作业,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业提交的调查统一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选择了书面提交,10.5%的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提交,69.7%的人选择了软盘提交。三种形式的作业教师手工批改每份花费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和25分钟。愿意上网浏览作业答案人数比例为80%,作业讲评学生到课率为60%。开通上传服务器后,在一次36人参加的调查中,13.9%的人选择上传,16.7%的人选择电子邮件,11.1%的人选择书面提交,软盘提交由于技术故障较多逐渐淡出。愿意在网上自检自测的为83.3%,愿意在线平台离线作业的为77.8%。在60人参加的作业讲评形式的调查中,53.3%的人选择课堂讲评,40%选择网上发布,6.7%的人选择网上BBS。对作业抄袭现象的认识,在41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能力不够的占17.1%,认为时间不够的占63.4%,认为态度消极的占14.6%。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线平台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提交,方便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和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考核。当前,江苏电大在职学习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参加某项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或从事某项应用课题的研究等),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保持基本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提出了“业务专案组”模式,该模式构建要素包括:运作管理模式、筛选设计题材、组织答辩会、综合评分标准和有效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辅导、答辩和成绩评定三部曲。在论文答辩中,不同的专业聘请参加答辩的教师来自法院、银行、会计事务所、行业主管、普通高校教师等。答辩方式尝试了远程(网上)论文答辩,双向的视频和声音清晰,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答辩效果。

3.教学实习。

实习研究主要在生产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范围内进行。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探讨让有条件的学生独立承担一项具体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工程技术或管理经验。对护理专业的实习研究,考虑师生双方,促进二者的互动和积极参与,从内容设计和操作设计两个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设计的实现落实在毕业实习手册和技术操作与评价、综合能力评价上。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保证护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实习要求、统一实习内容与操作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统一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统一建档内容和标准。

三、结语

江苏电大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课题尚待研究和解决。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发展兴校、特色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奋斗目标。

作者:蒋建妹

第4篇:小学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形成良好教育形象;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教育氛围;加大《德育》读本的教学,感化学生的心灵;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能力。现将本学期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他所接受的养成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规范和守则学生基本都以明确,关键是在落实上。因此我狠抓落实,首先确定高目标,即:要求学生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要求学生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护、学会生存;这些高目标都要求我们要在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中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从基本的课堂常规、课间秩序,到和同学说话,和老师交谈,和来宾交流,从课间操如何排队、放学如何走路队、回家后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到如何保护学校环境,如何爱护公共财务,都要让学生明确事该如何做,话如何说。这些看起来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它是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要具备的,这些最基本的养成教育入手,使学生慢慢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我们学校为迎接25年校庆,投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和设施,依次我利用这些设施,把它当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利用宣传栏、阅览室、塑胶操场等对学生进行科技、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我们还利用面貌一新的教室对学生进行班风教育,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是具备一个良好的校风的前提,因此我们利用我们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我们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

三、加大《德育》读本的教学,感化学生的心灵。《德育》读本的教学既不同于思品课,又有别于班、队会,它是学生认知和力行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巧妙的点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学全过程。我结合班主任培训活动和德育课题研究,大力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方法。

第5篇:小学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形成良好教育形象;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教育氛围;加大《德育》读本的教学,感化学生的心灵;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能力。现将本学期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他所接受的养成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规范和守则学生基本都以明确,关键是在落实上。因此我狠抓落实,首先确定高目标,即:要求学生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要求学生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护、学会生存;这些高目标都要求我们要在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中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从基本的课堂常规、课间秩序,到和同学说话,和老师交谈,和来宾交流,从课间操如何排队、放学如何走路队、回家后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到如何保护学校环境,如何爱护公共财务,都要让学生明确事该如何做,话如何说。这些看起来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它是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要具备的,这些最基本的养成教育入手,使学生慢慢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我们学校为迎接25年校庆,投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和设施,依次我利用这些设施,把它当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利用宣传栏、阅览室、塑胶操场等对学生进行科技、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我们还利用面貌一新的教室对学生进

行班风教育,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是具备一个良好的校风的前提,因此我们利用我们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我们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

三、加大《德育》读本的教学,感化学生的心灵。《德育》读本的教学既不同于思品课,又有别于班、队会,它是学生认知和力行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巧妙的点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学全过程。我结合班主任培训活动和德育课题研究,大力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方法。

第6篇: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

教师;郭云霞2012年4月8日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 以往“师问生答”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

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

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二、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

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三、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

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第7篇:小学品德与生活阶段性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活动 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出了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学生欠缺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够大胆质疑问难,不够大胆标新立异。我们感到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试图通过开展《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改变我校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提高广大教师的小学品德教学工作的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使小学品德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2、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我对小学品德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授课的实际内容,恰当选择课型,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讨课。开展了以“周周有好课”。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品德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有效策略的渗透,关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必须”(必须是有效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

3、引导学生参与品德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应用实践活动分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和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两种形式。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交流、研究,确定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主要是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而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应大力开展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如低年级老师崔新静老师上的研讨课《早早起,上学去》,在自主参与,探究新知环节中,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活动。在作业设计环节中,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作息制度,编唱交通安全儿歌。中年级白文革老师上的《我学会了》,在学生学习了新课后,能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收获,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有的说我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有的说我学会了怎样去帮助同学等等,将品德教学扩展到生活中。,能在新课后深化探究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和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探究促进了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教的方式变了。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模拟”,“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备课上,改变了过去“课前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而是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精心预设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品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前他们可以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写预习提纲,列出不懂或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到互联网或生产生活实践中收集信息。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品德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品德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回顾一年多的工作,我感到,在课题指导组、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第8篇:2011小学阶段性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总结

花园中心小学在镇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按照教委部署,本学期打造有效课堂、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注留守儿童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以确保教学的全面开花。

一、 打造有效课堂

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困扰我们农村课堂效能的主要原因,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提倡的模式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和对课堂模式的认知不够,无法利用这些模式,我开学初,从

三、

四、五年级为切入点,通过探寻、模仿、寻找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已收到了一定效果。

读书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委要求,我们制定了读书计划,让每位老师本学期读一本关于课堂教学的书籍,老师们通过学习,普遍认为,最能符合小学生教学的方法就是在“玩中学会知识”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以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推出“玩好课堂”。读书的同时要求老师写好读书笔记和写好读后感。

对年轻的教师打造魅力课堂,开学初我们先组织他们观看特级教师视频,学习他们吸引学生的地方,只有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才有魅力。让年轻的老师先学模仿,再去创新自己的课堂,去发现属于自己学生的课堂。

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的有效性有否,是通过教学,再到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能认识到很多的东西,如果老师上完课不反

思他就不知道这节课是否有效,我们在个学期中段和期末搞一次阶段性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效能,写好反思随笔。要求老师做“学者型、创新型、反思型”的教师,这在我校的中长期规划中的一条。

以上就是我校近期通过“一读书、二模仿、三创新、四反思”的四种做法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魅力课堂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我校315师德建设的载体,我校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一直是规范三个中队建设,从学生的生活点滴要求做起,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利用校园广播和升旗做好宣传,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每周一升旗我们有学生宣誓、学生发言、教师发言、公布上周卫生、体育、文明检查情况,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每天做好两操。

结合重大节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学雷锋日”里,我们集中学习了雷锋的事迹,要求全校师生学习雷锋的螺丝精神,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完成好自己的职责,并在全校开展了学雷锋标兵评选。以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 关注留守儿童,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留守儿童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须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要帮助家长克服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要有教子成才、教子成人的远视目光;学校建立了以村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及时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我们学校还设立了“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倍加关心,让他们健康成长,争取不出问题少年。

在关注不安全因素留守儿童的基础上,我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学校安全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我校开学初,进行了学校各项安全大排查,对学生进行交通、防火、防电、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发现学生不安全的行为随时发现随时说,让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对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进行,饮食安全教育,不吃零食、不吃三无产品。

四、 教育教学

第9篇:运河小学创建文明城市阶段性总结

张爱坤

创建文明城市是每一个邳州人应尽的责任,因此为建设新邳州,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行动上落实起来。学校是文明的窗口,是文明的主阵地,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应该把文明创建落到实处。近期,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营造氛围

1.利用一切途径进行宣传文明创建。我校通过橱窗、展板、教室、板报、走廊、楼道、办公室、外墙等张贴海报、宣传标语全方位的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及“三爱”。让每一位学生熟记内容,并深入的了解其内涵。 2.充分利用两会贯彻文明创建的精神。学校每天早操时间,通过集体背诵、班班背诵、单独抽查等方式,牢记有关内容。班级内,班主任每天在晨会、班队会、夕会宣传文明创建的内容。

3.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文明创建。11月27日,我校召开了全体师生家长会,首先利用校园内的展板,向家长们展示了近期学校文明创建工作情况,而后各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了目前全市的重点工作是合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各位家长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和孩子手拉手做文明邳州人。 3.结合实际提出我们的目标。习总书记提出伟大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运河小学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出了我们的梦想:“争创一流、爱岗敬业、乐学善思”。我们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向名校学习,打造一流的学校;我们要着力建立一支有热情、有爱心、肯钻研的教师队伍;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善于思考、快乐成长。“塑造未来、引领成长”是我们校风,这与我们的梦想一脉相承。

二、系列活动

弘扬校园新风,倡导文明言行。除了营造氛围,我校举行了“大手牵小手 我与家长共文明”系列活动。 1.征文比赛。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礼仪,如何与家长共成长。本次活动共收到稿件1000余篇,学校专门进行了评选,进行了表彰并陆续进行了展出。

2.板报。文明专题板报评比活动,各班认真搜集资料、精心设计版面、仔细抄写绘画,最终展现出一块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优秀黑板报。各板报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国梦”的缘起与内涵,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广大师生用“我的梦”托起“中国梦”,将个人理想与祖国昌盛紧紧相连。本次板报评比活动,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梦”的含义,并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3.文明礼仪之星评选。为发挥榜样作用,每班选出一名文明礼仪之星,在校内展览介绍,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文明礼仪的活动中去。

4.美术书画作品评选。拿起画笔,画出美好邳州。各年级美术教师认真指导,学校专门评选,遴选出近百幅的优秀作品。 5.手抄报。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纷纷拿起笔,精心设计,制作了主题鲜明、版面美观的作品。这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才艺,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文明礼仪宣传作用,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校园和文明班级的建设。

一草一木,映衬学校环境;一举一动展示学校形象;举手投足,体现文明修养。“学校无小事,处处显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我们的文明从校园传向社会,我想邳州会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美丽,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下一篇:党工共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