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通用12篇)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1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本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这说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条件。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因而在确立了“小学教师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这一课题后,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育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自信心。

为了让学生从思想上克服自卑的心理,让自己时刻充满信心。我在开学初利用板报制作“名言助我树信心”专栏。将一些可以激励学生的名人名言抄写在板报上。如: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困难与人生相比,它只不过是一种颜料,一种为人生增添色彩的颜料而已。千万不要退缩,在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别的人能行,我也行啊!大家都是人,都有一个脑袋、两只手,智力都差不多。只要努力,方法得当,“没有爬不上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培养学生任何事情都可以办成的信心。

二、每天都能保持甜美的笑容。

没有信心的人,经常眼神呆滞,愁眉苦脸;而雄心勃勃的人,则眼睛总是闪闪发亮,满面春风。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笑能使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所以我注重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乐观去影响他们,从学会笑开始,让学生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就会提高自信心。

三、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因势利导。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要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如班上有一位男生在球场上生龙活虎,可到了教室就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不理想。于是,我告诉他:“你在球场上顽强拼搏,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相信只要你把这股劲用到学习上,你一定会进步的。”这样既表扬了他的优点,又给他指明了改正缺点的方向。多激励才能使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信心。

四、勤沟通,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

学生的自信心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戴高帽子”经常表扬学生,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潜力,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相反,如果经常批评学生,则会使他们意志消沉,毫无斗志,甚至是破罐子破摔。比如对学习懒惰的学生,定目标时,胸怀大志;可操作时,言而无信。这时,教师可告诉他:“说到不如做到,你若能勤奋刻苦,一定会更出色。”而对待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却上不去的学生,我就在积累本上告诉他:“你如同一位优秀的船长,有着一船强壮的水手,唯独没有舵手,所以你只要找到一名好的舵手,就能在海洋中自由遨游。学习也是一样,你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旦你找到了方法,再加上你的勤奋踏实,你将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如对一位聪明,但不用功的学生,我会给他写:“

你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得到适当的挖掘,我相信你完全有机会做得更出色。”

五、利用目标展示的方法,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我计划每学期的开始,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近期、长期、最终目标,然后公布出来。有了目标,他们的方向更加明确,信念更加坚定。定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调整心态,笑迎竞争,从而产生动力,使学生在有益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六、利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凡成功者都有共同的特点:人人都充满自信,有良好的习惯,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成功的执著。信心意味着不轻言放弃。利用主题班会讲述成功者永不言弃的奋斗历程,让学生受到感染。同时让班内各学科成绩优秀、进步幅度大的学生谈谈他们的成功经验,从而树立起其他学生的自信心,轻松学习。

总之,我利用各种活动和有利的时机,为学生营造培养自信的氛围。时时告诫学生:要高昂起你的头,挺起胸膛说我能行。让他们知道,人只要要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竭尽全力就一定会成功。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2

一、数学建模简介

数学建模即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等对抽象的数学理论进行简单而准确的模拟,它对于解释数学原理的本质和规律有着很好的效果.在20世纪,由于人工计算能力的限制,数学建模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问题模拟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更加复杂而准确的数学模型,使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域中迈进了一大步,数学建模开始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能够根据现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模型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应对.这在实际应用当中十分重要,不仅极大地节省了成本,还降低了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的损失.但是建立数学模型并不容易,需要建立者具备极强的数学素质,对问题能够做到深入观察,认真分析所有的条件;在建立过程中要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来为建模服务,保证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问题本身,从而保证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模型越精确,所得出的结果就越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在高中教学中实施数学建模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思维对于高中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也会得到增强.很多时候,在解决数学建模问题时,不仅要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也需要若干名同学齐心协作才能完成,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运用,也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通常教师在数学建模思维培养教学的工作中只担任服务的角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建模信息,不应过于干涉学生的思维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解决模式相对复杂、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建模层次上,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胆大心细、认真顽强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和巩固数学建模思维,在适应当前高考选拔制度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实施数学建模思维教学的方法

(一)将建模思想渗透到教材当中

数学建模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模型,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比如一些常见的函数公式就是一种简单的数学模型,那些复杂而精密的模型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公式组合而成的.教师要注意在教材中随时渗透建模思想,遇到特定的数学公式,要及时进行建模问题的引申,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接触数学模型,在熟悉的基础上开始产生进一步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他类型的数学模型,最终使建模思想成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习惯.

(二)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建模思维

建立数学建模的思维需要具备足够的意识、扎实的基础和正确的技巧,多数学生在开始进行数学建模的时候都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是正常的.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要让学生明白,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相应的过程,只有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畏辛苦地学习,才能得到回报.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将教学方案与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来进行讲解,达到一题多问的效果;针对基础各异的学生来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建模思维.

(三)利用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情境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建立一个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数学模型情境.只有优秀的问题,才能带给学生更多有益的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如果问题不恰当,不仅无法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运用和实践,甚至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影响.提问的内容也要尽量贴近实际生活,要带有较强的生产或者学科价值,从而体现数学建模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还要多关注国外的实时刊物,将最新信息融入问题当中,并结合教学实践将其改编成为适合当前发展潮流的教学问题.

(四)多角度启发学生的建模思维

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遇到阻碍,既有知识储备的欠缺,也有转换思维的不当.每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辅导.要注意每名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角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进行数学建模的时候,容易出现五花八门的看法和见解.这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认真梳理每名同学的想法,找出其见解中的漏洞,帮助他们进行改正.不能简单地否定那些不一样的看法,要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来启发学生的建模思维,引导学生最终走上正确的道路.

(五)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教师自身素质对于数学建模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能否真正学会数学建模,培养出有用的建模思维,需要教师来决定.就当前的教学状况而言,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于数学建模教学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数学建模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学习和运用建模思维.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师要想适应教育行业的改变,就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建模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既陌生又费力,它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对数学基础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极强的反应能力和综合技巧,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及时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但是,只有经过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在探索新知识的道路上发掘出更多的潜力.

(六)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比赛

数学建模比赛在大学中十分常见,尽管其内容超出了高中阶段的知识水平,但是只要将问题的条件进行适当的修改,使知识范围缩小到高中数学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建模问题进行改编,也可以直接使用大学中的成题,其中心思想都是让高中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亲身体会建模的过程.学生要分成若干组,每组的题目通过抽签决定,各个小组的学生要通力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最佳的模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又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比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举行几次,如两周一次甚至一周一次;如果条件有限,就适当缩减,以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为准.

总结

高中的学习与初中及大学有着不同之处:要为高考而服务,因此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长期需求促使学生在成长时期就要培养一定的技能,只看重高考并不能保证学生未来顺利发展.因此,在高中实施数学建模思维的教学,是为了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建模思想.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学生都能够积极面对困难,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真正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

摘要:在高中阶段实施数学思维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建模的意识,是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手段之一.同时,数学建模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

参考文献

[1]李燕妮.高中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J].陕西教育,2012(8).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3

我校学习习惯养成课题组多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做过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一个有力的数据让我们折服: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数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我校课题组成员曾看过这样一篇报到,说是采访一位高考状元,当问及取得如此的好成绩有什么诀窍时,他朴实的一笑:“其实我就是平时学习习惯比较好”问到:“对你影响较大的是什么学习习惯?”他似乎连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我从小就喜欢提问题,对什么事都好奇,另外别人都说我学习效率挺高的”。显然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习惯常常会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智力凝结在一起,内化了的个人习惯就会形成人的素质,难怪有人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人的基石”。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的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和探索,我们发现:学习成绩的取得,一是取决于教师的讲解、引导,二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教育正是教育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得当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缘木求鱼。抓养成教育,培养和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

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1、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讲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与别人谈话时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知识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我校课题组通过对比发现:

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心理趋向,他们就会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课堂提问的艺术》、《如何提高课堂问题的思维含量》、《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创设问题情境之策略研究》等一系列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学理念,开展了每年评选一次学科带头人的活动,通过现场抽签说课、上课,进行评比,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每学期给教师们上一至二次示范课;而且每周二为我校的随堂听课日,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听课的同时,利用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分学科评课,及时教研把听课、评课落到实处。

其次,要养成倾听的习惯,还应加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我们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不论是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教师都要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四,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带头做到。为了促进教师们做到这些,我校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把以上内容纳入《标准》中,通过周二的听、评课,不断强化教师的“养成”意识。

2.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我校的家长联谊活动中,常听家长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小学生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粗心马虎”像个顽症,若不及时治愈,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我校课题,经过半年的实验发现,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表现在学习上,应注重: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字潦草是孩子们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个毛病,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力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适度评价。现在,我校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每次作业都会有两个评价等级:一个是书写,一个是成绩。四是每月以班为单位开展一次“作业展览”。

(2)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关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关注孩子们关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每个月,我们的校本教研都会定期分学科开展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关于整理和总结习惯的经验交流”。

(二)让学习习惯赋于时代特色。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体现时代的特色,体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哲理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必须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不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和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培养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在这半年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和培养,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一定会逐步形成。

2.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的怀疑,大胆的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我们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从零开始,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的“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的怀疑、猜想、批判。我们通常是这样做的: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我们相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关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另外,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们这种大胆的质疑问难的精神。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这种好习惯也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3.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世纪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时代呼唤人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我们是这样做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中学会倾听与采纳。现在,在实小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风景,孩子们四、五个围在一起,或共同探讨,或合作实验„„

4.培养“高效率做事情”的习惯。

要想让孩子们抓紧时间做事情,我们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是教学内容不无效重复,二是语言不啰嗦,三是切忌借题发挥,四是守时,不推延下课时间,准时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感受到学就踏踏实实地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高效率做事情”的好习惯必然会逐步形成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4

实施阶段性总结

习作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高付出低效能的现状,为更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解决在日常习作指导及课堂习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带动我组年轻人尽快在作文教学方面成熟起来,我们申请了区课题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策略研究》。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一项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在各个学段,各个单元当中,每篇课文当中,由于各个班级的情况不同,课题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具体做法。现将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王伟盈老师:二年级学生想象丰富,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1.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我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有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姚萍老师:

1.在写作教学中降低难度。首先,进行生活作文教育。因为写作本就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所以写作要注重从生活着手,淡化技巧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积累素材的习惯,习作话题贴近学生实际,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写作很容易,从写自己想说的话开始,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关键是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其次,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兴趣,自然引发学生想要表达和写作的欲望,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组词造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写作前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先说话,提高其说话能力,为写打下基础。胡毓芬老师:

1.词汇语言积累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搞好知识积累。每天摘抄20个,为了便于监督,每周五检查,检查结果列入每周作文之星的评选。其次,指导学生在语言上下些功夫。再次,要勤动笔每天坚持写日记。2.撰写评语的几项原则。(1)示范性评语书写要工整,句子要规范。(2)教育性在习作的思想、认识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3)激励性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不训斥;多引导,不抱怨。(4)交流性评语不失和学生沟通的良好渠道,老师通过评语,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使我们不仅成为他们的良师,也成为他们的益友。(5)艺术性如果我们写的评语,书写简直就像书法艺术,语言饱含哲理,像是一般优美,肯定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使老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校领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

1、加强学生的积累意识。开展“诵经典、悟真谛”活动,利用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电子屏每天播放古诗,名言名句,要求每天孩子要背诵,长期坚持,学生积累的意识增强了,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2、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实行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设立文化墙,并且在课堂上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学习写作方法。

3、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在研究过程中,全组教师刻苦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互相协作,互相研讨,并建立了语文教研组群博客互相交流。学校邀请笨叔叔——侯老师到我校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4、作品集的制作,成为孩子们成长的记录。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收集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汇成精品集,进行作文展览,极大鼓舞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5

——《小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唐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团体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团队精神的内涵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某一团体,也不是某种人与机械的组合,而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拥有共同目标,体现“自主、民主、高效”的原则,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更加协调地进行合作,以追求集体成功的团体。当今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无论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信息交流,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个人英雄主义已不再盛行,取而代之的是团队的整合战斗力。由此可见,团队精神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更是现代企业成功运作的奠基石。对未来人才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与他人协调能力的培养,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7个标准,其中就包括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效往的能力这个标准的提出,确立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在未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并通过合作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协作。许多事例已证明:具备团队精神的学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和发展。而那些缺乏团队精神的人,则被现代社会所排斥,成为社会上的弱者。竞争与团队精神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立世之本。为了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造就具备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小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旨在分析成功团队的心理成因,着重考察学生心理品质与为人品格的相互关联,探求两者的内在促进机制与培养的有效途径,采用科学广泛的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带动学生的心理品质与为人品格在较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切实深化素质教育。

2.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其它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探讨、相互激励,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搜集信息、组织策划、人际交往等能力的提高。

3.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及集体荣誉感等好品质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努力把学校培养成团结合作的学习型群体。

三、主要做法和研究途径

1.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课题确定以来,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和理论性文章,通过研究文献,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新论据,找到新视角。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外,还以“研究沙龙”的形式组织交流,畅谈心得体会,商讨困惑问题,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认识,以求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2.观察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是课题研究的最基本环节,直接观察是认识的第一个环节,将观察中得到的印象加以分析,从中提取事物的特征;或者从对大量事物的观察中归纳同类事物的共性;通过这样的初步加工,达到对客观事物及其简单规律进行正确描述,并形成简单判断的目的。从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观察中获取所需信息,将其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把观察作为课题研究的首要手段,平时注意观察、记录学生的群体言行、个体动态,形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个案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个案研究法以一个社会单位为研究对象,如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群体、社区、村寨,等等。社区研究法、群体研究法是个案研究常用的形式。个案研究的内容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过程的考察,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其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进行个案研究,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完成。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做到既有长期规划,把整个研究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也有短期安排,把每项活动安排具体落实,使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首先提出的,五十年代后期有人开始在教育研究中运用,使得这种研究方法逐渐被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中认识、接受并采纳。行动研究法要求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同时要求形成中小学教师、大学专家、教授(专职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领导参加的科研队伍,要求教育实践者担任主角,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实践中的某一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的成果也就是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把教育教学活动和紧密结合起来,把“教”与“研”结合起来,使“教”有了目的,“研”有了依据,二者相得益彰。

四、初步的收获与体会

1.培养了表达与沟通的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多么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么它的影响力就微乎其微。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你的好想法要尽快让别人了解。所以,我们着重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大胆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于是在平时我就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开展了每天5分钟的“你认识我吗?”“我家的新闻”“我学会了”“我的想法大声说”„„等表达活动,让每一个孩子轮流大胆的走上讲台,表述自我,展示心理,锻炼自信。实践来,孩子们更加自信了,沟通交流更加自主了。

2.培养了做事主动的品格。我们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喜欢只知道听差的人,我们不应该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计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我们倡导“想了就做”“边做边想”的实践论,锻炼孩子任何事都大胆地尝试、体验,养成主动创造实践的好习惯。

3.培养了敬业的品质。几乎所有的团队都要求成员具有敬业的品质。有了敬业精神,才能反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要记住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的团队、集体联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多设计集体参与活动,并且要求每一个孩子认真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养成不论学习还是干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好习惯。

4.培养了宽容与合作的品质。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21世纪的失败将不是败于大脑智慧,而是败于人际的交互上,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实际上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和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

5.培养了全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全局观念。比如要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关注别人的感受。如我设计的班队活动《友谊之光》的活动要求就是:(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2)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3)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6.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指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叫责任感。人是生活在集体里的,只有集体成员分工协作,自觉做好份内的事,才能维护集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一点在学生的团队精神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课题组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纳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让团队成员都能从自身做起。

7.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品质。社会是个体组成的、是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的。我们告诉孩子要从身边最普通的事做起,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在我们学校里,随处可见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小卫士。低头捡起一片纸屑,制止一个不良言行。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6

一、畏惧心理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比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因为这些学生害怕自己说的不好听, 尤其是害怕自己说错后被老师或同学们耻笑, 所以不敢张口说英语,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哑巴英语”。

二、惰性心理在作怪

有的学生行为比较懒散, 不愿做任何事, 什么活都不愿意干;有的孩子思想比较懒惰, 遇到困难不去想怎样解决问题, 却总是畏首畏尾;有的止步不前, 有的绕着走, 缺乏竞争意识, 没有上进精神, 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三、受挫能力不强

有的学生只听得表扬, 听不得批评;只享受得了成功, 受不了失败。所以成功后总是沾沾自喜, 受挫后却萎靡不振, 甚至产生悲观心理、消极情绪, 从而给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对以上原因的分析, 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增强学生素质, 提升教学效果, 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要学会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 不要总是讲究“师道尊严”, 只有和学生真诚地沟通,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好朋友、知心人, 才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才会更加深入地互相了解, 真诚对话,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这个时候的孩子才不会有距离感, 才会顺应教师的期望值, 并在教师的鼓励、肯定下自信地成长。

2.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 教材编排、设计也有独特之处, 无论是词汇教学还是会话教学等, 都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 设计出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教学活动, 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享受乐趣, 体验成功。

3. 善于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

“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 小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赏识, 学生更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及生活中, 应时刻注意学生的点滴变化, 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肯定、表扬, 发现不足要及时提醒并鼓励改正、提高。

4. 多方打造平台, 创造展示机遇

(1) 开展了课外活动。如, 英语书法、英语词汇听写、英语会话、单词记忆王等竞赛活动,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增强了学好生信心。

(2) 利用好壁报, 展示精美作品。号召学生认真设计英语报, 经过评选最终在班级壁报中展览。由于班级的壁报在楼道中, 所以各年级、各班级的每个学生都会看到, 为了能让自己的作品有展示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努力地完成着自己的作品,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审美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树立起更加坚定的自信心。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7

一、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陪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的研究(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5)、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6)、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活动课程

(1)开学初我校各班都开展了新教育实验活动,深化学生的晨诵、午读、暮醒的时效性,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结合我校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开展中华魂读书会,背诵一些经典的名人名言;开设阅读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再三、四年级开设书法课程,同时开始书法校本课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三笔的培训活动,让老师给学生们起到榜样的作用。

(3)我们还通过讲故事、个案分析、开主题班会、交流心得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1、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陪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的研究

(1)学生出现生活无规律、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丢三落

四、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意志薄弱、孤僻胆小、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

(2)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和一些宣传媒体的渗透都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贪图享受、盲目追求、自以为是等。

(3)家里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的过度溺爱,是孩子的生活能力下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我们的孩子落后了一大步。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8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我校作为一所镇级中心小学,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学校硬件设施堪称一流,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优美,现已成为地级教学示范校,先后获得省市县级各种荣誉称号20多个。学校兴建了微机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文献资料丰富,有比较充足的研究经费,为该实验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今年4月28日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课题实验,此后到学期末主要安排实验教师自主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新学期的课题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题组是一个“素质好、水平高、功底厚、能力强”的科研集体。课题主持人为地级优秀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有丰富的课题实验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参与研究人员中有省级优秀教师、地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课优教师或教坛新秀,他们朝气蓬勃、进取心强、勇于开拓,有奉献精神,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这些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条件。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活动非常重视,他们亲自领导课题实验研究并多次从外地请专家讲学;学校保证每周不低于两小时的集体理论学习时间,全天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今学期开始后,我们首先带领教师继续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材料。对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的:“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实验的方向。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传统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把学生当作机械的灌输对象,最终导致学生抑制了主动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简单说出答案(几个数字),或是只言片语,草草了事。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形成了不爱发言的、不愿交流的闭锁习惯。

进入实验阶段,我们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备课。学校领导跟上抓集体备课,和课题组的老师共同讨论教学设计,共同探讨课题实验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通过探讨,教师们总结出了几种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运用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等。教师上课的目标明确了。

2、课堂教学。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一节课,让一名崔慧上课,其他教师听课,然后共同评论这节课。通过讨论,使老师们逐步明确了这一课题的内涵。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道路。

3、召开课题教师座谈会。学校定期组织课题教师座谈会,共同商讨课题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今后的方向:

1、如何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

2、如何使学生开口说话。

3、如何让学生把问题表达的完整、准确、有条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9

一、因材施教, 相信所有的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教师信任学生, 对他们怀着期待, 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 同时也激发了自信心, 产生了进步的动力, 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学生是否受到教师的信任与期待, 其自信心的强弱反映不同, 进步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教师给予每个学生以信任, 能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使其成为认识自身价值的镜子, 是其获得成功的力量源泉。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提问目标学生,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难易适度的问题,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给予激励性的表扬, 让学生倍感成就, 进而建立学习自信心。

例如, 在学习长方形相关知识点时, 我布置作业: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大家课后动脑筋想一想, 亲自动手操作剪一下, 下节课检查作业。待到下节数学课, 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剪法。这时, 我发现以往不爱学习数学的A同学, 因为此题是他特别喜爱的手工操作题, 他正犹豫着想举起手, 特别想回答的表情, 但又自感信心不足。我意识到这是激发A同学学习数学兴趣, 建立自信的良好时机。于是, 我就笑着鼓励他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听, 看到我肯定的目光, 他的勇气一下子上来了。只见他小手拿出三张已剪好的长方形的纸, 分别给同学们讲出了他不同的三种答案。我首先鼓起掌, 同学们也随即报以热烈掌声, 我及时给予高度评价, “A同学讲得很正确, 很好, 希望大家以后向他学习, 爱动脑筋, 想问题比较全面, 敢于回答问题。”通过几次类似的表扬和引导, A同学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 数学成为了他最爱学的科目。可见, 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中获得了积极的学习动力, 直接感受到了自身力量, 增强了自信心, 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从而推动了他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让数学学困生也能体验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

长期的厌学心理产生了一部分数学学困生, 他们亟待建立学习自信, 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 同样渴望成功。在课堂上, 我精心设计提问, 让程度不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对于精彩的回答, 请大家给予掌声, 尤其是学困生, 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 我便给予适时的表扬。我也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让已经听懂的同学帮助还未听懂的同学, 让数学较好的同学作小老师, 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另外, 每单元学习结束后做一次小测试, 对于班里前十名的同学给予奖励, 同样对于成绩提高超过十分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奖励。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适时鼓励和表扬学生, 让学生获得自信心, 及时尝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可以增强学生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在新的学习目标下, 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使他们步入获取成功的良性循环。

三、多措并举, 促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1. 主动参与, 注重过程, 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信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 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可以采取游戏、小组合作比赛、观看多媒体视频等方式进行, 让学生在气氛活跃的课堂活动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 可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举例, 再安排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亲自感受, 在比较中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人人动手, 个个动脑, 合作讨论, 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 学生不仅了解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且都有一种满足感和喜悦的情绪, 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2. 组织练习, 学用结合,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信心。

在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再创造”, 而且在组织练习时应巧设坡度, 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行练习设计时, 应注意学用结合, 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应用性因素, 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 尽可能地创造机会,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精心的组织练习, 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界以及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之, 小学数学教师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不断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为更高年级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信心基础。

摘要: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 大多感觉难学, 进而产生了较多的学困生。时间久了, 学习成绩若拉开差距, 学生的自信心会倍受打击, 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一直是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自信, 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指导, 学困生很快便会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进而喜欢上学习数学。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10

四年四班

一学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又在喧嚣中结束了,时过几日,心境终于沉静下来了,总结半学期下来对班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成功又有失败之处。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班级管理的成功之处:

一、建小组,结对子为学生自主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

在学校德育处总目标的要求和带领下,我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措施的第一步就是成功的组建了六个小组,并做到分工明确,评价体制鲜明。经过一段时间对小组长的培养和训练,在学科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表现突出,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组间竞争激烈,相互监督,相互评价。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原则是: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组内不能互相包庇,组间不许无中生有,谎报军情。在这一原则下同学们自己制定了相应的惩奖办法,并一直坚持下来。由此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科兴趣浓厚,课堂学生表现积极,在学习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丰富班级管理职务,做到不漏掉一个学生,建立自主管理意识。

以上通过演讲实施的是“竞岗制”,只让全班35%的学生得到了自主管理班级能力的培养,那其他65%呢?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也是我不容忽视的一个主要方面。为此我采用了两种措施:

1、丰富班级管理能力。班级中的主要职务有班长、中队长、劳动委员和语数课代表、路长等,那细微处呢?如图书管理、课间纪律监督、红领巾佩带、考勤情况、个人卫生、副科作业的收发、“两操”的监督、使用文明用语的监督等等,这些小职务都可以让其他非班干学生参与管理班级。而且经过前面的“轮岗制”、“竞岗制”,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已十分高涨,一经我动员,学生们争先恐后,并都主动提出要用竞选的方式来选上心中理想的管理职务,从而不让一个工作岗位空挡。

2、根据实际情况,可一岗一人,也可一岗多人。一岗一人的要明确责任,我会定期检查。一岗多人的,要明确各自职责,谁出问题就找谁。

两种措施,确保了每一位学习都有班级管理职务。

三、客观公正地及时评价和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工作,让学生学会自查互查,自我检测。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在处理班级问题时,肯定会不全面,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时,我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引导他们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工作出色的,我会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他们。

学生在自我测评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指导、评价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定期自我检查、互相检查,找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别人工作有不足不对的,任何人都可以指出、纠正。不改者,则由我出面酌情处理。在实施“轮岗制”时,我每天下午抽出5—10分钟。先由当天值日班长说说当天工作的优缺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而到了“竞岗制”和多种班级自主管理职务时。我则每月抽出一节课时间,大家一起评论当月的工作。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找出改进方法,形成自我检测、自我进步的可喜成效。

不足之处:

在班级管理中,问题总会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首先困扰我的是学生的纪律问题。即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活动,但由于班级小,人数多小组大,学生自控力弱,导致班级早午自习乱。所以这不得不让我反思自己的工作。这些问题现实存在,而学生内驱力没有被我挖掘出来,从整体分析这些孩子还是缺少主动性,这也为我以后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思考的方向。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11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2006年3月,我校申报的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成立了以为教学处主任为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并迅速展开工作。

一、提高对课题的认识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统一大家思想,提高了认识,一致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也与即将展开课程改革精神不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已将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必修课程,而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我校尚无可寻模式,故将此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十分必要。相信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对改变我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迎接即将到来的课程改革,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的组织及研究的开展情况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了相应职责及分工 组长:张亮

成员:张瑞芹 刘俊芳 蒿海霞 张秀芬 张爱月 郭爱捧 尹胜男 江俊燕,任文太 王宇红

2、积极进行课题的论证与设计

围绕课题的目标与课题实施背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了的思考与研究,并开展了科学的论证与设计工作,最后达成共识形成了设计方案,我们认为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勇于探索、加强实践、不断开拓与创新,课题的目标在我校能够实现,该课题的深入开展会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也必将改变我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落实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建立了课题组工作制度,明确了定期学习,研讨、交流及材料收集等制度。定期上研讨课,示范课

4、认真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我校为农村学校,课题组成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就整体而言理论素养有待提高,为此我们从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积极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创造条件。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先后派出课题组组长及主要成员参加省、市、县组组织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班学习多次,每次派出人员回来后要对全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我们每周进行一次例行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5、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组织观摩课四次(注重示范性)

(2)上好研讨课(注重一课一得,注重创新价值的研讨)

(3)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反思。(教学的点滴感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4)注重课前的集体研讨及课后的集体反思,强调发挥课题组的集体力量和个人的见解相结合。

三、课题初步成果及成员的收获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较大转变,认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由过去的注入式为现在的探究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课题组成员教师的教研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市比武课活动中,张爱月老师主讲的《荷叶圆圆》荣获市二等奖;刘俊芳老师主讲的《翠鸟》观摩课对全校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蒿海霞老师的《黄河象》教学设计获县一等奖; 初步明确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明确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促进了学校硬件建设,学校为每个教学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1、我校为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在课件的制作中还有些力不从心,有时想到,但却做不到;

2、尽管我们在培训及理论学习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但课题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方面缺少专家的面对面指导。在理论创新中我们还不能有新的突破。我们将在理论学习与专题培训方面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信息技术与创新理论学习的力度;在实践层面上不断总结,力争有所突破。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阶段总结 篇12

苏霍姆林斯基说:“暗示教育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石。”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努力去寻找这一基石,使学生能扬起自信的风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善于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自信。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美,就是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老师的赞许、鼓励和肯定等,都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一、表扬,孩童世界最美妙的语言

有人说,表扬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在学生心目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鼓励非常重要,我们要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哪怕那进步是那么的微小,也要及时肯定,这是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是学生迈开自信步伐的动力。

(一)告诉学生老师看得见

有一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回家时常说上幼儿园没意思,妈妈问她为什么,她说:“在幼儿园,老师不表扬我,也不批评我,真没意思。”孩子的话反映出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需要,孩子也不例外。那么,身为老师,我们应以平和的态度、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肯定他的付出、努力和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

1.各类奖项,见证学生进步的足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挖掘他们的长处,制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获得或多或少的成功。这时,老师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

一年级的学生是天真、可爱的,老师的奖励,哪怕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都会让他们激动不已。激励奖赏,抓住了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慢慢地走向成功。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从多方面关注学生,多角度评价学生。

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知道自己原来也有优点,有成就感就会获得心理平衡,就会在自己的不足方面主动努力,久而久之,自信的种子就在学生心中孕育。

2.阳光表情,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此,我们要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具体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充分、全面地发展,赢得教育的胜利。

一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正在形成,班主任要倾注更多的心血,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纠正他们的不正确的习惯,在文明礼仪、卫生工作、两操活动、就餐、路队等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学校给每位学生设计了阳光表情积分卡,结合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任课教师的评价等方式,每周五在每位学生的积分卡上记录笑脸数。在这一过程中,也促使学生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二)教会学生欣赏他人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因此,我们要以信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适当的赞美是滋润学生自信心的雨露,有了这雨露,学生就有了动力。

1.特色晨会,善于寻找同伴的优点

榜样对孩子的心灵是一道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如果这个榜样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么效果肯定会更好。

以往的晨会课,都是以教师的常规教育为主,学生完全就是听众,这样的教育效果有时是微乎其微的。在老师反复强调时,学生可能会记得,并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但是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因此,这学期,我结合学校的伙伴教育,开展了“夸夸我的小伙伴”的晨会课。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如“劳动小能手”“学习小达人”等,让学生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同伴身上的优点,这样,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就把被表扬的同伴当作榜样,向他看齐,自然而然地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2.阳光信箱,发现伙伴点滴的进步

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学生们都渴望被关注、被表扬,学校的阳光信箱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每周一升旗仪式时,进行全校性的表扬,学生的进步能让全校同学都知道,放大了进步,学生会感到无比光荣。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有了榜样的示范,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进步。

我曾写了一封表扬信,表扬学生学会了关心同学,从此学生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教室里到处都能看到互相帮助的身影。阳光信箱教会学生带着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美的行为。

二、活动,孩童生活最真实的体验

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而儿童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自信心的培养,也要依托学生真实的体验,真实的体验就来源于活动。

(一)让学生成为自己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自信心。

1.岗位实践,找到最近发展平台

李家成博士在他的《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中说:“班级建设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生活的自我维护中,而设立班级中的各种‘岗位’,不仅有助于班级生活的自我维护,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角色,在岗位建设中促进学生成长。”岗位不分大小,在初期,引导学生发现班级中的岗位,并给岗位命名,小朋友们十分起劲。在设置好岗位后,再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竞聘岗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劳动岗位,做到每人一岗,每周五是班级大扫除活动,每人都要负责好自己的劳动岗位。因为岗位是学生自己竞聘的,学生都会认真对待。我每周利用晨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评一评,评出在岗位认真负责的学生,及时表扬。学生对于自己在岗位实践活动中能受到表扬,十分开心,进而促使他继续努力,也带动其他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信心慢慢树立起来。

2.阳光儿童,体现自我成长价值

竞争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如果不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就很难发掘他们的潜能。

每学期,学生的阳光表情积分卡上都会积攒很多的笑脸,如果就只是积攒,没有评比措施,学生很容易产生懈怠的情绪。因此,每学期末,我会引导学生把自己一学期积攒的笑脸数进行统计,并从高到低排列好,然后按笑脸数的多少,进行“星级阳光儿童”的评比,分别评选出“三星级阳光儿童”“二星级阳光儿童”和“一星级阳光儿童”各五名。有评比才会有动力,有评比才会有进步,在这样的评比中,学生体现了自我成长的价值。

(二)让活动仅是活动

现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但是有多少活动是真正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的呢?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活动时轰轰烈烈,活动后什么都没有留给学生。我觉得,活动就应该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1.创意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真可爱的,但有很多学生可爱的一面,做老师的可能都没有看到过。什么时候学生最可爱?当然是在活动中勇敢展示自己的时候。

本学期,学校改变以往的家长会形式,以班队秀的形式,给家长呈现孩子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充分发挥孩子的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这也给了学生一次机会,展示自己最可爱的一面。虽然要面向全年级的家长表演,但学生们一点也不怕。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大家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班级的班队秀中有一个“走秀”节目,让小朋友们从家里的衣服中挑选自己觉得最漂亮的衣服,还可以配上装饰品,在表演的时候,自己想好造型。小朋友们一个个不负所望,有的穿上了漂亮的礼服,有的穿上了可爱的小西装,有的还戴上了墨镜。在表演时,有的“大鹏展翅”,有的“金鸡独立”,有的摆出了可爱的“爱心”,一个个自信满满,赢得台下家长们阵阵热烈的掌声。我们的班队秀也因此获得年级组的第一名。

班队秀,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展示中,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也让学生的自信悄悄“升温”,进而信心十足地面对其他方面的挑战。

2.故事教育,让每个学生展示自我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机遇只垂青做好准备的人。班级每周四的“名人故事会”、每周二的慧心社讲故事等,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机会,给自己在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锻炼自己胆量的机会,也是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我鼓励学生对于班级的各项活动,要积极报名,不要放弃机会,即使兴趣不大,也要努力尝试。在这样的活动中,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脱颖而出,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掌声。这掌声给了他鼓励,让他树立了自信。

三、果实,孩童内心最渴望的答卷

(一)要让表扬看得见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在他取得成功的时候,给予“成功的果实”作为奖励,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

1.阳光表情换购,享受自我的成长

结合“阳光表情积分卡”,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笑脸兑换活动,50张笑脸可以兑换一次活动,有丰富多彩的看电影、包馄饨等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学生。每个月底,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讨论:自己有没有机会兑换活动,大家都兑换什么活动。在这样的兑换活动中,学生享受了自我成长带来的甜甜的果实。

2“.红苹果”换礼物,品尝努力的甜果

在班级中,我经常会开展一些评比活动,课堂纪律、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等,优胜的学生就会得到“红苹果”的奖励,集满五个“红苹果”就可以换一份小礼物:免做单、可爱的橡皮、漂亮的荧光笔等,学生对这些小礼物兴趣浓厚,经常会关注自己得了多少“红苹果”,能不能换小礼物了。

学生的努力有了回报,都会表现得特别积极,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从成功中获取自信,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迈开自信的脚步,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要让存在被感受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都很重要。可是,在没有集体荣誉感时,学生并不会自觉地把自己当作集体的小主人,也不会认识自己的重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中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很重要。

1.阳光班级表彰,每个人都重要

每月的“阳光班级”评比,对班级的四项评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们都很期望自己班级能评到“阳光班级”,这样不仅可以分享阳光班级的特殊礼物,还让学生们有了集体荣誉感。在心中有了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争取评到每周的“三星级班级”和每月的“阳光班级”。有了这个奋斗目标,学生们做什么事情都很主动、很自觉,而且他们还会互相督促、提醒,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当然,在实现这个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班级的四项评比,我都会结合岗位实践活动,由专人负责检查,督促学生自觉做好每一项,并及时提醒做得不好的学生,并督促其改正。每月的“阳光班级”称号,都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产生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体育节小比赛,团结就是力量

学校每学期的体育节都会开展小比赛,如:传球比赛、接力跑、“阳光伙伴”等,每一项活动都要依靠集体的团结,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获得成功。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也感受到每一个人的重要,同时,也增强了自信。

上一篇:双杠技术的教学下一篇:商业特许经营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