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分析处理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事故分析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    

摘 要:水下混凝土灌注由于其施工的隐蔽性、工艺的复杂性和连续性,容易出现钢筋笼浮起、坍孔等灌注施工事故,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与安全隐患。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是保证成桩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问题,亟待探讨、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常遇问题有润管砂浆流入孔内、导管漏水、钢筋笼浮起等,本文针对其形成原因及处理和预防措施作简要分析。

2导管进水

2.1主要原因

2.1.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1.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导管连接处密封不好,垫圈放置不平正;垫圈挤出或损坏;法兰螺栓松动。

2.1.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2.2处理措施

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要当即查明事故原因,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2.2.1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2.2.2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200c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潜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3钢筋笼浮起

3.1原因

钢筋笼浮起,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由于全套管上拔、导管提升钩挂所致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3m至以上1m时,混凝土灌注的速度(m3/min)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致。

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1m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m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允许的最大灌注速度与桩径有关,当桩长为50m以内时可参考表1办理。

在不是全桩长配筋的桩中,钢筋笼上浮是最为常见的质量事故,造成上浮原因有二:

⑴ 混凝土品质差,易离析、初凝时间短、坍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都会使混凝土面上升或至钢筋笼底端时,钢筋笼难以插入而造成顶托上浮。或有时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内一定高度,表层混凝土开始初凝,也会使其上浮。

⑵ 操作原因:

① 钢筋笼孔口固定不牢,稍受上冲力即引起上浮;或没有固定好钢筋笼,抗浮筋断裂;

② 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部时,导管埋深浅,灌注量大,混凝土对笼的上冲力过大;

③ 导管埋深过大。混凝土的上浮力变大,钢筋笼就容易被托起。

④ 混凝土灌注速度太快,混凝土的上浮力大于钢筋的自重;

⑤ 混凝土灌注时间太长,上部混凝土塑性降低或已初凝,结成硬壳,混凝土面上升时导致钢筋笼上浮;

⑥ 灌注混凝土时,若钢筋向一侧移,或因导管不对中,提升导管时导管法兰盘挂钢筋笼而使钢筋笼上浮;

3.2处理措施

对于由混凝土品质造成的上浮,应通过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等来予以避免。

对于由操作引起的上浮,在灌注混凝土时,当混凝土快要接触钢筋笼底时,应稍放慢灌注速度,或将导管适当地埋深(此时导管下口在笼下端以下),以减少混凝土面上冲的动力;当混凝土面已进入笼内一定高度后,则应提升导管到导管下口高于笼下端相当距离的地方。

3.3预防措施

一旦出现钢筋笼有拱上趋势,要将它抑止是困难的。因此,施工时要预先采取措施,使上述情况不致发生。根据国内外钻孔桩水下混凝土施工的经验,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下到设计标高后,将吊放钢筋笼的四根钢筋弯钩焊(点焊)在护筒上,使骨架固定不动;也可用钢筋(或钢管)垂直地压住钢筋笼,将钢筋(或钢管)焊在孔口上,但须注意位置的垂直,以防骨架变形。钢筋笼底部绑扎成井字型,并在两旁各设置一块厚度为10cm左右的混凝土块;由导管注入的混凝土积压在混凝土块上,用混凝土的自重防止钢筋拱上。对于下端需配筋的摩擦桩,可将少量主筋伸到孔底。这样,当混凝土浇至上部钢筋笼时,因下部主盘与混凝土间己有一定的粘结力,故可杜绝或减少钢筋笼上浮。具体措施有:

(1)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可以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

(2)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

(3)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

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实践证明对于克服钢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4坍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未取出的现被埋不能上提,或测深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达不到原来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发生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粘土掺砂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时机成熟后,重新钻孔成桩。

在松散粉砂土、淤泥或流砂层中钻进时,控制进尺,选择大比重、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孔口坍塌的,回填重钻或下钢护筒至未坍处以下1m;孔内坍塌不严重的,可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较严重的可回填砂石和粘土的混合物再钻。

5灌短桩头

5.1产生原因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除浮浆层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⑴ 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于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探锤太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发生误测,以致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

⑵ 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孔壁坍方,未被发觉,测深锤或测深仪探头达不到混凝土表面,这种情况最危险,有时全程短数米。

5.2预防办法及处理措施

⑴ 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发生坍孔的征象,如有坍孔,应按前述办法处理后再续灌。

⑵ 测深锤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重力及形状,如系泥浆相对密度较大的灌注桩必须取测深锤重力规定值。重锤即使在混凝土坍落度尚大时也可能沉入混凝土数十厘米,测深错误造成的后果只是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较实际的多数十厘米;而首批混凝土的坍落度到灌注后期会越来越小,重锤沉入混凝土的深度也会越来越小,测深还是能够准确的。

⑶ 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⑷ 采用热敏电阻仪或感应探头测深仪。

⑸ 采用铁盒取样器插入可疑层位取样判别。

处理办法可按具体情况参照前述接长护筒;或在原护筒里面或外面加设护筒,压入已灌注的混凝土内,然后抽水、除渣,接浇普通混凝土;或用高压水将泥渣和松软层冲松,再用吸泥机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浆沉渣吸除干净,重新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6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原因分析及其处理措施,包括导管进水、钢筋笼浮起、坍孔等。发生事故后应清楚事故的性质和范围,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处理要及时,防止留下隐患。对事故处理方法较多,选择的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方法可靠;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蒲智明.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若干问题的处理.山西建筑.2005.31(19):83-84.

[2] 王伯惠,上官兴.中国钻孔灌注桩新发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 高大钊,赵春风,徐斌.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刘利民.桩基工程理论进展与工程实践.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5] 乌效鸣,胡郁乐.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6] 刘建,彭振斌.高强混凝土灌注桩新工艺及其应用.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29(4):316-317.

作者:华振祺

第2篇:定子冷却水泵跳闸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 要:某厂发电机冷却方式为水氢氢,即发电机定子铁芯冷却方式为氢气间接冷却,发电机定子绕组冷却方式为去离子水直接冷却,发电机转子绕组冷却方式为氢气直接冷却。去离子水采用定子冷却水泵进行强制循环。定子冷却水泵在发电厂至关重要,定子冷却水泵故障,可能会将发电机线圈烧损,直接导致发电机重大危险。若断水保护动作,应检查定子冷却水泵是否跳闸,备用水泵是否联动,分析判断进水滤网是否堵塞及保护装置误动等因素。文章着重分析大唐辽源发电厂330MW 3号机组定子冷却水泵跳闸原因,以及在检修中根据分析方案查找和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定子冷却水泵;跳闸;缺相跳闸;定子冷却水泵跳闸

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增长,各种设备问题也日益增多,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重大隐患,而作为全厂动力源泉的电动机首当其冲,对电动机事故跳闸应做好必要防范手段,电动机跳闸原因很多,处理更为复杂,特别是事故跳闸。如何做好应对电机跳闸,减少电机跳闸,保证安全生产已刻不容缓,跳闸是电动机最为常见的故障,本文就我厂低压电动机定子冷却水泵常见的跳闸故障类型,故障原因,并结合我厂实际事故案例进行分析,采取最好的防范措施,减少机组跳闸次数,保证生产现场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不必要的非停事故。

1 事故概述

某发电厂3号与4号机组2×330MW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分别于2008年11月12月份投产,汽轮机为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NC330-17.75/0.39/540/540型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双排汽、采暖抽汽凝汽式机组。发电机为北京北重汽轮发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T255-460水氢氢冷却、静止硅整流励磁系统、三相隐极式同步发电机。我厂定子冷却水泵的主要作用将定子冷却水箱中的去离子冷却水通过定子冷却水泵打到发电机定子绕组空芯铜导线中,将铜导线中的热量吸收并进入定子冷却水箱中进行冷却,防止定子绕组过热,烧损定子线圈,影响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定子冷却水泵在电厂中至关重要,如果定冷水流量低于

30 t/h,延时30s动作于机组跳闸。定子绕组允许的最高温度为120℃。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定子绕组温度应不超过90℃,各测试点及定子铁芯的各测试点温度指示大致相同,其标准偏差小于5℃,如果标准偏差大于5℃时,将发出报警信号。发电机定子绕组温度超过120℃,发电机保护动作跳闸。

2 事故经过

2012年01月02日,早9:20,3号机直流110 W第二组电源绝缘监测装置报警就地检查,进行查找,确定机MCC段母线控制装置报警。同时3号机汽机监盘人员发现3B定子冷却水泵跳闸,3A定子冷却水泵联锁启动。电气人员立刻去机MCC段母线查找定子冷却水泵开关。定子冷却水泵开关综合保护装置报警显示“缺相故障报警”并伴有电缆烧焦的气味。将3B定子冷却水泵抽届开关拉出,发现开关控制电缆全部烧损。并伴有一相动力电源断开。

3 定子冷却水泵电动机发生跳闸故障

低压电动机跳闸主要分为电源开关跳闸、接触器跳闸、热继电器跳闸三大类,当然还有现如今应用比较多的变频器故障导致电机跳闸。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是跳电源开关和跳热继电器,跳热继电器是一般的故障,而跳电源开关则是相当严重的故障。定子冷却水泵跳闸在电气方面故障有定子绕组缺相运行,定子绕组首尾反接,三相电流不平衡,绕组短路和接地,绕组过热和转子断条、断路等。

3.1 定子冷却水泵电动机发生跳闸故障的外因

故障外因主要有: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三相电流不平衡;保护器或热继电器整定值过小;开关、接触器及热继电器等元件老化;起动和控制设备出现缺陷;接线错误导致反转;电动机过载;联锁跳闸;电源及引出线缺相、短路或接地;元件连接处虚接及铜铝连接处发热;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有粉尘、潮气及对电机有害的蒸气和其它腐蚀性气体、油类等。

3.2 定子冷却水泵电动机发生跳闸故障的内因

故障内因主要有机械部分损坏,如轴承和轴颈磨损,转轴弯曲或断裂,支架和端盖出现裂缝。旋转部分不平衡或联轴器中心线不一致。所传动的机械发生故障(有摩擦或卡涩现象),甚至造成电动机卡住不转。引起电动机过电流发热,使电动机温度急剧上升,绕组烧毁; 绕组损坏,如绕组对外壳和绕组之间的绝缘击穿,匝间或绕组间短路,绕组各部分之间以及首尾之间的接线发生差错,焊接不良,绕组断线等;铁芯损坏,如铁芯松散和叠片间短路;绑线损坏,如绑线松散、滑脱、断开等。

4 我厂定子冷却水泵跳闸原因分析

低压电动机的跳闸故障外因一般比较容易观察与发现,而内因往往不容易发现。由于电动机的结构型式、制造质量、使用和维护情况的不同,往往可能出现同一故障有不同外观现象,或同一外观现象引起不同的故障。因此要正确判断故障,必须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分析。然后进行检查与测量,找出故障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排除。步骤如下:

①首先了解电机的型号、规格、使用条件、使用年限,以及电机在发生故障前的运行情况。当时机组负荷

220 MW,定子冷却水泵电机型号Y200L2-2,容量37 kW,电压等级380 W,额定电流69.8 A,角型接线,丹东黄海电机有限公司制造。以运行3年,在故障前运行良好,电机温度25℃,声音正常。由于3号机3A定子冷却水泵振动大,2011年12月02日切换到3B定子冷却水泵运行,正常运行时,3B定冷泵电流58.2 A,定子冷却水流量为80 t/h。

②察看故障现象,察看时要按电动机故障情况灵活掌握,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再把电机拆开,测量并仔细观察其内部情况,找出其故障所在。将3B定子冷却水泵进行停电做措施,对3B定子冷却水泵电机三相测绝缘,A相对地绝缘:500 Ω,B相对地绝缘:500 Ω,C相对地绝缘:500 Ω,相间绝缘为0 Ω。并由检修人员对定子冷却水泵电机三相测平衡电阻均为0.5 Ω。电机绝缘均正常。电机故障可排除。故障缩小到3B定子冷却水泵抽屉开关处,表面现象看控制电缆以及接触器全部烧损。同时负荷侧动力电源A相断开,综合报警显示“缺相故障报警”显示。初步判断由于3B定子冷却水泵A相动力电缆与接触器连接处接头接触不良,进行弧光放电打火,导致3B定子冷却水泵抽屉开关电缆烧损,属故障外因。

5 定子冷却水泵事故处理及防范措施

5.1 定子冷却水泵处理

经过检修更换备用抽屉开关,综保装置修改定值完毕,进行空载试验,用电流表测试泵的空载电流,测试数据显示:A、B、C三相电流分别为28 A、28.8 A、29.3 A,A、B、C三相电流相差不大,仅约1.3 A,三相电流不平衡值为4.5%,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为69.8 A,空载电流为额定电流的40%,符合电动机空载时三相电流不平衡值为仅在10%左右,电流为额定电流的30%~50%的要求,抽屉开关试验正常后接带负荷,重新启动3B定子冷却水泵运行正常,3A定子冷却水泵恢复备用。事故处理完毕,110V直流装置报警复位,报警光字牌消失。缺相运行是常见故障之一。三相电源中只要有一相断路就会造成电动机缺相运行。缺相运行可能由于线路熔断器熔体熔断,开关触点或导线接头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三相电动机缺一相电源后,如在停止状态,由于合成转矩为零而堵转(无法起动)。电动机的堵转电流比正常工作的电流大得多。因此,在此情况下接通电源时间过长或多次频繁地接通电源起动将导致电动机烧毁。运行中的电动机缺一相时,如负载转矩很小,仍可维持运转,仅转速略有下降,并发出异常响声;负载重时,运行时间过长,将会使电动机绕组烧毁。

5.2 防范措施

5.2.1 在开关备件上严把质量关并及时分析保护动作原

应选用正规厂家制造的开关,禁止选用工艺不良的开关以及不符合设备型号的开关。使用开关时,必须进行复检,不得走过场,做到防患于未然。集控室发现DCS“发电机断水保护光字牌动作”。运行中发生发电机断水时,则在中控室会发出“发电机断水”光字牌,30 s后,若仍不能恢复水循环,则应将发变组出口断路器跳闸,以保证设备安全。发电机断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台定子冷却水泵事故或过负荷跳闸,另一台水泵未能联动;发电机冷却水系统严重泄漏;定子冷却水路上发生严重阻塞而导致流量过低等。

5.2.2 制定详尽方案

定子冷却水进水温度超限。运行中出现发电机定子冷却水进水温度超限时,应全面分析出水温度及定、转子绕组和铁芯的温度情况。如未超限,则发电机仍可按额定工况运行。同时,应通知有关人员核对检查,以排除表计本身故障的可能性。如发生超限情况,则应根据当时的运行工况,降低发电机的有功或无功负荷,使各部分温度在限额内运行。在进行上述分析和处理的同时,应寻找冷却水温超限的原因并予以消除。加强电机的运行巡视检查,对电机的保护装置动作情况,电流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对轴承温度,轴振动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分析。

6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也日益完善。在工作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和掌握其性能,减少故障的发生,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生产运行,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勤加思考,不断的去完善,正确判断电动机、控制设备存在的问题与故障处理,找出故障原因并加以分析,及时采取对策,以保证电动机及传动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熊信银,朱永利.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王士政,冯金光.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 耿旭明,赵泽民.电气运行于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作者:高磊

第3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不良事故分析与处理

【摘要】施工不良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分别从建筑工程管理和现场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了事故原因分析、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同时阐述了常见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关键词】施工不良;质量事故;钢筋混凝土;加固

【Key words】Poor construction;Quality accident;Reinforced concrete;Reinforced

1.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建工程建设也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并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规文件、规范、规程,研究如何控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钢筋混凝土因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钢筋混凝土工程使用材料多种来源广泛,施工工序多,制作工期长,其中某一环节出错都会引起质量事故的发生。从已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统计分析来看,施工不良引起的事故率占据较高比例,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1][2]。

2. 施工质量事故原因

从施工不良方面来看,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具体包括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现场施工方面[3][4][5]。

2.1建筑工程管理方面。

(1)违反建设程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开展建筑工程活动,未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私自开工建设,往往是未勘察先设计,边设计边施工,无设计先施工,抢进度赶工期,不讲求质量。

(2)建筑市场不规范。违规发包,选择不符合资质条件要求的施工单位;串标围标,暗箱操作非法中标;违规转包分包,名义上由具备相关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承包施工,实际上层层转包、分包,实际上直接施工的管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甚至是无证临工拼凑组建施工队伍。

(3)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按规范操作程序组织施工,违反操作技术规程施工,施工仅凭经验,相关质量要求执行不到位,随意性很大,质量把控不严。

(4)不按图施工。有图纸却不看图、不按图施工,随意改变施工图设计,或者不按设计指标控制施工质量,降低施工图相关设计参数。对于部分小型建筑,临时建筑,认为不重要或者自认施工经验丰富,甚至无图直接施工。

(5)材料质量把控不严。贪图利益,以次充好,以假冒真,降低标号节省成本,随意变更材料降低材料质量要求;材料质检不规范,质量效果控制不到位,对混凝土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等关键指标监控把关不利。

2.2现场施工方面。

2.2.1模板施工问题。

模板要求坚固、严密、平整、光滑,但由于现场施工把控不严,往往发生许多质量问题。例如:模板强度、整体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塌模;刚度不足变形过大造成的构件扭曲;模板拼缝不严引起漏造成的蜂窝麻面;混凝土强度不足过早拆模引起的构件损坏等。

2.2.2钢筋施工问题。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材料,虽然其施工质量必须要严格把控,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现场施工时往往得不到有效控制。例如:现场防护不到位,露天堆放而未进行必要的遮盖,受雨水浸泡而严重锈蚀,未经除锈直接使用;钢筋质量存在问题,在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硫磷含量等方面达不到设计使用要求,或存在缺陷,影响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不看图或对图纸不详细,不按图施工错误布筋,严重影响了钢筋的使用效果;不按操作规范施工,在关键受力连接部位接头过于集中;钢筋接头绑扎、焊接不牢,绑扎松扣、虚焊、漏焊等。

2.2.3混凝土施工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从已有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

(1)混凝土配合比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对,不按配合比设计配料两个方面。为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操作人员盲目多加水;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减少水泥用量,缩小混凝土使用面积,或降低混凝土浇筑厚度;材料质量把控不严,以次充好采用劣质甚至过期水泥,以假充真采用假冒伪劣产品;施工要求不严,搁置时间过长,搅拌的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后才进行浇筑,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其承载力不足引发事故。

(2)混凝土振捣不实。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蜂窝麻面等现象,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排除其中的气泡,进行捣固,振捣密实。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振捣方法,振捣不实都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麻面、孔洞及漏筋等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由于浇筑顺序不当,往往容易使模板产生不利变形,因此,现场浇筑时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浇筑。对于一些大体积、大规模的混凝土,由于易产生收缩裂缝,在浇筑混凝土时还应注意按照规定要求,在适当部位预留好施工缝,否则也会埋下质量事故隐患。

(4)混凝土养护不当。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应当按照规范要求细心养护,保持必要的温湿环境。夏天应注意保持新浇筑混凝土构件的湿润,防止过早失水;冬季应注意冻害影响。

3. 施工不良事故实例分析

3.1某市工人活动中心礼堂混凝土构件质量缺陷事故。

3.1.1事故概况。

某市工人活动中心礼堂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高12m,共两层,一层为舞台表演区、核心观众区域,二层局部设置观众看台区。有立柱18根,底层柱从基础顶起到一层大梁止,高8.2m,断面为800mm×800mm。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毕后,拆模时发现所有立柱均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和漏筋现象,且在距离地面1.5米尤为集中。

3.1.2事故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导致上述混凝土构件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施工队伍不专业。具体施工队伍由市场无证临工临时拼凑组建,技术水平差,无施工质量意识,操作不规范,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质量事故隐患。

(2)混凝土配合比把控不严。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原设计为C20的混凝土,水灰比0.53。虽然现场配置有磅秤,但施工期间却基本未使用过,只有在做试块时才按配合比称重配料,具体施工时仅凭经验、感觉控制配合比,配料比例控制不严,达不到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限。该工程柱高8m,施工时并未在柱子模板上设置浇灌洞口,也未采用溜管等设备,混凝土由8m高的洞口直接到,致使混凝土离析,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一般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对于柱子应分段灌注混凝土,且高度不应大于3.5m。

(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太厚,振捣不密实。施工时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达到500mm,而现场又未配备机械振捣设备,仅靠人工用木棍捣固,整个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出现了后期的蜂窝麻面。

3.1.3事故结论及处理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不按操作规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浇筑高度超限,分层浇筑厚度太厚,振捣不密实,混凝土整体浇筑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对此事故应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1)清理缺陷部位。凿除混凝土构件上蜂窝、麻面、孔洞范围内的混凝土,将粉尘清理干净,并用水将上述部位湿润。

(2)局部支模。在待处理缺陷部位附件支模,并预留混凝土浇筑喇叭口。

(3)浇筑补填混凝土。采用高一级强度的混凝土并加入早强剂,将缺陷部位填实并振捣密实。

(4)加强新浇混凝土的养护。保持新浇混凝土湿润2周以上,防止新、旧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结合面失效。

(5)拆模找平。待新浇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模板,剔除修补部位多余的混凝土,并磨平。

4. 常见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施工质量事故以后,如果构件倒塌断裂则必须重新制作,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来修复处理的。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加大断面补强法、外贴钢板补强法、粘结钢板法、锚结钢板法、焊接钢筋或钢板法、碳纤维布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法、增加受力构件法等。具体采用哪种加固方法,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只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加固,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共同加固[1]。

5. 结语

施工不良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现场施工方面严格控制。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施工质量事故以后,应当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科学合理的采取有效手段,妥善处理质量事故,力求将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江见鲸、王元清、龚晓难、崔京浩.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三版)[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 辉、周红波、高 源.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事故案例统计分析[J]. 建筑技术,2010,41(7):656~658.

[3]姜作杰.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3(2):75~76.

[4]郑功农.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 安徽建筑,2006,(6):62~65.

[5]孙静博、鲁巧稚、左勇志、腾海文、姚 兰.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事故类型分析 [J]. 建筑技术开发,2013,40(6):3~5.

作者:王超 韩文哲

第4篇: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推出法

推出法是利用小型推出装置对砖砌体中处于统一边界条件下的丁砖施加水平推力,用以间接推算出砂浆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推出法的测试步骤包括:测区选择、清砂浆缝、推出。

2、回弹法

回弹法是根据混凝土表面硬度与抗压强度之间所存在的相对关系,通过测试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

3、冻胀

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的温度是随大气温度而变化的,当土的温度降低至零度以下时,某些细粒土体将发生体积膨胀,称为冻胀现象。

4、碱骨科反应

碱骨科反应指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或拌和水中的可溶碱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骨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产生反应,生成含碱凝胶体,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称为碱骨料反应。

5、砂浆和易性

砂浆和易性指砂浆均匀铺砌在粗糙砖石或砌块基面上的容易程度,是保证砌体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

6、钢材疲劳

在动力荷载、连续反复荷载或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过多时,应力低于极限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就发生破坏,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疲劳破坏。

7、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由于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等原因,使建筑物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包括承载力、耐久性及整体稳定性不足的统称。

8、碳纤维加固

用碳纤维粘贴于构件表面而提高构件性能的加固方法。此法要求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5或C10。

9、强夯法

采用重量为10~40吨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地基土在强夯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密实以提高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1

10、托换法

托换是指对原有建筑物地基和基础进行处理和加固改建。主要包括基础加宽法、墩式托换法、桩式托换法以及综合托换法。

11、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是用防水卷材和沥青胶结材料胶合组成的防水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常被用于侵蚀性介质或受震动作用的地下建筑防水工程。

12、墙面爆灰

石灰膏中含有欠火、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或石灰熟化的时间不够,其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在墙面抹灰后继续熟化引起体积膨胀和抹灰表面炸裂,出现开花和麻点的现象称为墙面爆灰。

二、简答题

1、事故分析处理时,在初步调查研究基础上要做的进一步测试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1)对地基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对桩基进行必要的检测;

2)测定建筑中所用材料的实际性能;

3)对建筑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查,绘制裂缝图; 4)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5)进行必要的模型试验或现场加载试验。

2、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答:1)地基土质不均匀;

2)建筑物体型复杂; 3)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4)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5)相邻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

3、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有哪些? 答:1)加大断面补强法;

2)外贴钢板补强法; 3)粘结钢板法; 4)锚结钢板法;

5)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6)碳纤维布加固法; 7)预应力加固法。

2

4、砌体结构的裂缝及主要特点是什么?砌体结构缺陷有那些类型? 答:砌体结构的裂缝主要有:1)荷载裂缝:包括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局部受压裂缝、受拉裂缝以及受剪裂缝。由荷载引起,反应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荷载裂缝的出现,表明砌体承载力安全度不够,应及时进行加固;2)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砌体裂缝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温度裂缝的特点是对称分布、裂缝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向下发展;裂缝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砌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2)正常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3)危及承载力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破坏。

5、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对场地工程地质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1)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3)没有按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工作; (2)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设计计算错误; 1)未按设计施工图施工; 2)未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3)施工质量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4)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1)地下工程或深基坑工程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影响;

2)建筑物周围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建筑物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发展;

3) 建筑物周围地基中施工振动或挤压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4) 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5)其他原因造成的地基基础事故如特大洪水,特大地震等。

6、为什么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宽度为什么可以控制在0.3mm以内? 答: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接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接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是: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构件为0.3mm,也就是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不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不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3

7、竖裂缝、斜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梁和砖墙砌体的影响性分别是什么?

答:钢筋混凝土梁中部出现由底向上发展,宽度在允许范围内的竖裂缝,通常是因为混凝土梁在中部受到弯矩的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内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而混凝土梁中部弯矩主要是由钢筋来承担,只要受力钢筋变形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就可以认为该梁仍可承受荷载;当砖墙出现贯通的竖裂缝时,就表明承受压力的主要构件砖块已经整体破坏,意味着该墙体已经临近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通常都是由于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梁端部受到剪力,由于所受剪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剪切的能力,而钢筋混凝土梁构件中的剪力主要是由混凝土来承担的,因而混凝土梁出现斜裂缝,意味着混凝土梁处于临近破坏状态;而砖墙上出现斜裂缝主要是因为砖块间的砂浆在应力作用下出现斜裂缝,而主要受力材料砖块本身并未破坏,所以人们认为该墙并未临近破坏;

8、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有哪些?

答:(1)适筋破坏。该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此种破坏形式在破坏前有明显征兆,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2)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脆性破坏。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3)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

9、试述钢结构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有哪些? 答:钢结构在加工制作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有:

1)选用钢材的性能不合格; 2)矫正时引起的冷热硬化; 3)放样尺寸和孔中心的偏差;

4)切割边未作加工或加工未达到要求; 5)孔径误差;

6)冲孔未作加工,存在有硬化区和微裂纹; 7)构件的冷加工引起的钢材硬化和微裂纹; 8)构件的热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等。

4

10、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不利影响?为什么说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都会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答: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有:

1)土方需要排水施工; 2)引起地基沉降; 3)引起地下室渗水; 4)对基础钢筋产生腐蚀;

5)因地下水渗流发生流土、潜蚀、管涌现象; 6)使地下结构物浮起;

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都会改变地基持力层的附加应力,造成地基沉降或上抬,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11、为什么新建建筑要与已建建筑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如果两者必须贴近,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通常建筑地基为正常固结土,在地基土的自重压力下,土体沉降已经稳定。建造建筑物后,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使土层压缩,引起建筑物的沉降。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降稳定,地基处于新的固结状态。若在已有建筑物相邻处建造新的建筑物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它们的重力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会扩散到已有建筑物的地基上,使已有建筑物产生新的局部附加沉降。在有软土地基的区域,相邻新建建筑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对已有房屋部分基础引起的附加沉降量会很大,且很不均匀,以致会引起已有建筑物的墙体开裂,或者使已有建筑物的片筏基础或箱型基础整体倾斜,导致整幢房屋发生倾斜。当两者必须贴近,需要考虑相邻建筑物对沉降的影响,必须进行分层总和法的沉降验算,通过分析验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12、为什么说我国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至今仍是通病,它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防水工程中的缺陷是渗漏,它是渗水和漏水的总称。渗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被水渗透并扩散,出现水印(湿斑),或处于潮湿状态。漏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或局部区域内被较多水量渗入,并从孔、缝中漏出甚至出现冒水、涌水现象。从建设部抽查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渗漏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防水材料、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因素是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

5

13、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出现的裂缝有几种?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各是什么?

答: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有结构裂缝、防水层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三种。结构裂缝是由于屋面板在荷载、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产生,房屋结构的过大不均匀沉降也是使屋面开裂的重要原因。结构裂缝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上下贯通。防水层温度裂缝是由于屋面在大气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热、雨雪和室内热源反复作用下发生,尤其在防水层分格缝设置不当或防水混凝土内配筋不当时尤甚。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板端,进深较大的屋脊处等,裂缝一般很长而且多发生在冬季。防水层施工裂缝是由于防水混凝土施工时体积收缩或养护不好引起。它分布不规则,长度不等,方向不一,宽度较细。对于宽度在0.1mm以上以及已有渗水现象的裂缝,应及时修补处理;对宽度在0.1mm以下,潮湿多雨的地区,应及早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发展扩大。

对于稳定裂缝,可用环氧粘接剂、胶泥、砂浆进行修补,也可用预热溶化的聚氯乙烯油膏或薄质石油沥青涂料覆盖修补,裂缝较大时加贴玻璃丝布。对于不稳定裂缝,可沿裂缝涂刷石灰乳化沥青、再生橡胶沥青等涂料。裂缝较大时,须将缝口凿成V字形,刷冷底子油,用沥青胶结材料作一胶二油或一布二油贴缝。

14、如何处理涂料饰面的老化?

答:涂料饰面的老化是一常见的弊病。视其严重的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对轻度老化者,应将表面污染物用水冲洗除去,待干后在上面重新涂刷面层;如老化程度更轻者,仅需更新面层。对中度老化者,应将老化部分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或先将其铲除后再冲洗其表面,保存较完好的基体和涂层;将铲除部分表面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平整,然后用与旧涂膜相同的涂料或可以结合的其它涂料更新涂饰。对重度老化者,应将旧涂料全部用高压水冲洗或用人工或用机械剔凿后,再清洗表面,待干后全部用聚合物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平整后,做新凃饰层。

15、裱糊壁纸时的空鼓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答:壁纸表面出现小块凸起,用手按压时,有弹性和与基体表面附着不实的感觉,敲击时有鼓音的现象叫壁纸空鼓。引起壁纸空鼓的原因主要有:1)粘贴壁纸时,赶压不得当;2)基体表面或壁纸底面,涂刷胶液厚薄不匀或漏刷;3)基体表面潮湿,含水率超过8%以上或表面不清洁;4)由于石膏板、白灰等基体强度不够,加之对其表面缺陷未处理好就进行粘贴。

对壁纸空鼓现象的处理一般采用鼓包注胶法,即对由于基体含有潮气或空气造成的空鼓先用刀子割开壁纸,将潮气或空气排净,待基体完全干燥后,再用医用注射器将胶液打入鼓包内压实,使之粘贴牢固。也可用电熨斗加热加压使胶液干结,但必须控制好温度,防止损坏壁纸面层。对壁纸内部含有胶液过多的情况,可先用医用注射器穿透壁纸抽出多余胶液后再压实即可。

第5篇:工伤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规定

根据国家《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工人职员的伤亡事故,以便采取消除伤亡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制定了本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认

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做好现场标记。

二、记录与事故鉴别有关的材料。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伤亡者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本工种工龄;出事当天,伤亡者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三、证人材料搜集。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认真考证其真实数据。

四、事故分析,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资料、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五、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六、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七、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八、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并写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九、死亡事故(多人伤害事故),由公司负责组织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在15日内(特殊情况不超过一月)上报,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报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复结案。

十、重伤事故,由项目工程部负责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在一周内上报调查处理报告,由公司批复结案。

十一、轻伤事故,由项目负责进行调查、分析,在3日内上报事故处理意见,由项目工程部批复结案。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

第6篇:瓦斯超限事故分析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为切实做好防治瓦斯工作,把瓦斯超限作为事故,认真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追查处理,杜绝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瓦斯管理部门的职责

总工程师是瓦斯超限事故处理的第一责任者,分管领导、通风副总工程师是瓦斯超限事故处理的直接责任者。

通风科为瓦斯管理的职能部门,安监处为瓦斯管理的监督检查部门,通风区是瓦斯超限事故的责任部门。

瓦斯超限的预防

采区设计和阶段设计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并有“一通三防”业务部门参加集体会审。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瓦斯防治,为“一通三防”现场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坚持“不抽不采(掘)、边抽边采(掘)”原则,对高突工作面必须由矿统一组织验收,瓦斯抽排和通风系统不健全的,坚决不准投入生产。 所有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可靠,采掘作业面风量充足,监测探头的数量、安设位置、断电值、灵敏程度符合规程要求,安全可靠。

地测科收集整理抽排区的打钻资料,及时准确地预报地质构造,以便有关单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瓦斯异常涌出。

施工单位班长队长、测气员,发现迎头地质构造异常(遇断层、煤层突然变厚、变薄时)要及时向矿调度所汇报。 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和上隅角瓦斯管理。

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防大面积冒顶事故的发生;加强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管理,加强上下隅角的充填,杜绝局部瓦斯积聚现象的发生。

加强 瓦斯抽放工作。拙排区要确保打钻质量和瓦斯抽放效果,杜绝炮后瓦斯超限现象的发生。

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局扇的正常运转,杜绝因局扇无计划停电、停风造成瓦斯超限、排放瓦斯现象的发生。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要确保掘进工作面风量充足,迎头严禁空风筒,瓦斯探头、便携仪在挂在距迎头5m以内的位置,否则,要追究头班队和测气员(放炮员)的责任。

凡井下局扇停电、停抽(影响抽放效果)、更换风筒必须提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会审后执行。

通风科和通风区要对采掘面通风系统和各种监测仪器仪表定期检查和校核,并做好检测记录。

第四章 瓦斯超限的现场处理

第十五条 瓦斯超限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向调度所汇报。瓦斯是否超限以探头监测值和测气员现场测定值中较高值为准。高突采掘面生产单位每小班由队长以上干部跟班指挥,通风区要安设专职测气员随时检查现场瓦斯情况,严禁测大报小和检测不到位等弄虚作假行为。 瓦斯超限事故的追查

第十六条 井下发生瓦斯超时,调度所要立即通知矿总工程师和矿总值班,矿总值班要及时组织通风、安监、地测、调度、生产技术、机电等部门以及现场施工班队长、当班测气员、放炮员、安监员进行追查分析,找出超限原因,查明超限事故的责任者和责任单位,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将追查情况向总工程师汇报,由总工程师负责制定消除超限的措施。 第六章 瓦斯超限事故的排除 第十七条 瓦斯正好限后必须及时排除事故,恢复生产。通风科负责牵头组织通风、安监、调度、生技、机电等部门及现场生产单位人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直到瓦斯超限事故排除。现场生产条件符合规程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七章 对瓦斯超限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第十八条 对于造成瓦斯正好限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给予从重处理。 因局扇运转不正常造成瓦斯超限的,给予责任单位罚款500元处理。 因巷道断面不畅影响通风造成瓦斯超限的,给予责任单位罚款500元处理。 因支护不良,挤压风筒造成瓦斯超好的,给予责任单位罚款500元处理。 因通风系统管理不善,风量分配不合理造成瓦斯超限的,给予通风区罚款500元处理。

因风筒出风口至迎头的距离超过规定而造成瓦斯超限的,给予当班测气员、放炮员行政降一级工资处分。

因风筒人为脱节造成瓦斯超限的给予责任者行政降一级工资处分。 因风门打开不关造成风流短路引起瓦斯超限的,给予责任制行政降一级处分。

不按作业规程作业,装药爆破多、割煤多造成瓦斯超限的,给予当班班长、跟班队长行政降一级工资处分。

对于不执行瓦斯超限排除措施,违章蛮干,超限作业者,一经发现,工人按下岗处理,干部按撤职处理,并从严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八章 建立瓦斯超限事故追查处理汇报制度

第十九条 调度所和通风科要建立瓦斯正好限事故追查记录台帐。每次超限事故追查会,调度所要安排专人记录追查会内容及处理情况并将追随查处理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调度室汇报。

第7篇:电厂水处理典型事故的分析、处理与防范(下)

11 离心水泵振动、温度发生异常:11.1后果:(1)如果电机轴承振动异常或温度异常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温度过高,引起电机过热、电机线圈烧毁。(2)如果水泵轴承振动异常或温度异常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轴承或水泵进一步损坏。(3)如果水泵泵体振动或温度异常,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水泵严重损坏。(4)如果电机缺相,将会造成电机烧毁或开关跳闸。11.2现象:(1)用手摸或用测振仪测试显示振动超标。(2)用手摸或测温仪测试温度偏高。(3)如果轴承损坏严重或密封过紧或叶轮犯卡,则泵的运行电流比正常值升高。(4)如果电机发生缺相,电机运行电流明显过大;各相电流情况是:一相无电流、另两相明显偏高。11.3原因:(1)电机轴承振动异常或温度异常原因:轴承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坏;轴承缺油或油质不合格;电机电源缺相。(2)水泵轴承振动异常或温度异常原因:轴承质量不合格;润滑油缺油或油质变质;盘根或机械密封压得过紧;由于电机振动异常带动泵的轴承振动异常;或电机与泵的找正不当;或底座、地基不牢固。(3)水泵泵体振动或温度异常原因:叶轮损坏或松动、盘根或轴承过紧;水泵汽化不打水;出口管道振动过大;出口管道阻力过大;底座或基础不牢固。(4)如果电机缺相,原因为电气接线错误或接线松动。11.4处理方法:(1)因为轴承、盘根、机械密封、底座、基础或油质等原因应当切换备用泵运行然后进行检修。(2)轴承润滑油缺油时应及时补加。(3)水泵汽化时应当停泵检查入口管道是否漏气、前置水箱液位是否过低,然后根据原因处理。(4)发现电机缺相时,应立即停止其运行、检查电机接线。11.5防范措施:(1)及时认真巡检,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并及时处理。(2)发现油量不足应当及时添加,发现油质不良应当及时更换。(3)保持前置水箱液位处于低液位以上。(4)应当加强设备检修质量,确保设备健康状况。12 酸碱系统跑酸、碱事故12.1事故后果:由于该公司将水处理系统排放水经过浓水系统输送应用于锅炉捞渣机水封、取样冷却器冷却等用途,因此酸碱泄漏到浓水中后将引起以下后果:(1)跑酸事故发生后将造成浓水系统腐蚀,引起设备腐蚀损坏。(2)跑碱时造成浓水系统结垢,进而堵塞浓水管路和取样冷却器;可能会造成浓水泵叶轮卡涩不转。(3)造成环境污染。12.2事故现象:(1)跑酸后取样冷却水有酸味;(2)跑碱后取样冷却水流出白色盐垢,手接触到冷却水后感觉滑;取样冷却水压力、流量降低。12.3事故原因:(1)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在向酸碱计量箱进酸碱时人员未在现场看守,造成溢流。(2)酸碱阀门损坏或内漏,酸碱管道泄漏。12.4处理方法:(1)迅速关闭酸、碱储罐的出口阀门。(2)跑酸时加入适量的浓碱进行中和至中性,跑碱时加入适量的浓酸中和至中性。(3)处理过程中做好人身防护,一定要防止浓酸、浓碱溅到人身造成人员伤害。12.5防范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2)在计量箱补酸碱时现场应当有专人看护。(3)操作阀门时应当双手平衡用力、缓慢操作,以防将阀门板断。13 运行混床串碱事故13.1事故后果:(1)造成混床提前失效,使混床产水水质不合格。(2)如果发现不及时会污染除盐水箱水质。(3)碱性水进入热力系统,会造成锅炉水冷壁管碱性腐蚀;严重时引起锅炉爆管。13.2 事故现象:(1)运行混床的产水PH值急剧上升。(2)混床产水电导率迅速增大。(3)除盐水箱PH值较高及电导率很大。13.3 事故原因:(1)混床在再生之后手动进碱门未关闭或未关严或手动门内漏,同时进碱气动门关闭不严。13.4处理方法:(1)立即停运串碱的混床。(2)立即化验除盐水箱的PH值和电导率,判断除盐水污染程度。根据污染情况决定是否对除盐水箱进行换水。(3)除盐水箱不需要换水时,应当查明原因后投入备用混床运行。(4)除盐水箱需要换水时,应当在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两个水箱逐一换水。除盐水箱及给水污染十分严重时,应当请示紧急停炉。13.5防范措施:(1)加强运行操作的责任心,混床再生之后及时关闭进碱门。(2)发现混床进碱阀门损坏时应当及时联系检修处理。(3)在混床再生之前和再生过程中应当对不再生的其它混床的阀门状态进行检查,确保进酸门、进碱门处于关闭状态。14 运行混床串酸事故14.1事故后果:(1)混床串酸之后,酸性水迅速污染除盐水箱。(2)酸性水进入热力系统,会迅速造成锅炉水冷壁管酸性腐蚀,引起锅炉爆管。14.2事故现象:(1)运行混床的产水PH值急剧下降。(2)混床产水电导率迅速增大。(3)除盐水箱PH值明显较低、电导率明显升高。14.3 事故原因:混床在再生之后手动进酸门未关闭或未关严或手动门内漏,同时进酸气动门关闭不严。14.4处理方法:(1)立即停运串酸的混床。(2)立即化验除盐水箱的PH值和电导率,判断除盐水污染程度。根据污染情况决定是否对除盐水箱进行换水。(3)除盐水箱不需要换水时,应当在查明原因后方可投入备用混床运行。(4)除盐水箱需要换水时,应当在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两个水箱逐一换水。除盐水箱及给水污染十分严重时,应当请示紧急停炉。14.5防范措施:(1)加强运行操作的责任心,混床再生之后及时关闭进酸门。(2)发现混床进酸门损坏时应当及时联系检修处理。(3)在混床再生之前和再生过程中应当对不再生的其它混床的阀门状态进行检查,确保进酸门处于关闭状态。15 除盐水箱水质污染事故15.1 事故后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锅炉热管发生结垢、酸性腐蚀或苛性腐蚀,引起锅炉爆管。15.2 事故现象:(1)除盐水箱水质化验结果中硬度或PH值或电导率数值超标或不正常。15.3 事故原因:(1)混床过度失效。(2)混床串酸。(3)混床串碱。(4)除盐水箱生产返回水水质发生异常。15.4处理方法:(1)发现混床失效时,应当立即停止混床运行,投入备用混床运行。(2)判断混床发生串酸或串碱事故时应当按照“14节”方法处理。(3)发现返回水水质异常时应当立即将返回水切换排向原水池或排掉,并查找水质异常原因。(4)除盐水箱需要换水时,应当在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两个水箱逐一换水。除盐水箱及给水污染十分严重时,应当请示紧急停炉。15.5防范措施:(1)混床接近失效终点时应当增加分析频率,防止过度失效。(2)混床再生之前和再生过程中,应当对不再生的其它混床的阀门状态进行检查,确保进酸门、进碱门处于关闭状态。(3)坚持定期化验返回水水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6 炉水电导率异常16.1事故后果:(1)电导率明显偏大时,表明炉水中总的含盐量较大。一般来说,含盐量较大的炉水的腐蚀性和结垢的倾向较大。(2)造成电导率升高现象有多种不同的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后果不尽相同。(3)炉水系统有泄漏或跑水时,将会造成炉水及热量损失。16.2事故原因:(1)电导率偏大的原因有:a、取样冷却器内的换热管泄漏;b、炉水加药量过大;c、锅炉排污量过低;d、除盐水、凝结水、疏水、给水等受到污染导致电导率过大。(2)电导率明显偏小的原因有:a、炉水排污量过大;b、炉水系统有泄漏的情况,如水冷壁管泄漏;c、炉水系统阀门未关严,如紧急放水门未不严或定排门未关严等。16.3处理方法:(1)应当首先查明是否为取样或化验的原因引起分析结果不正常。(2)电导率过大时,应当加大锅炉排污量、使其降低到正常水平;找出造成异常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处理。(3)电导率过小时,应当查找泄漏或跑水的原因,然后设法排除。16.4防范措施:(1)坚持对各种水质按时取样化验,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及时处理。(2)取样、化验方法应当按照化验分析规程要求认真操作。(3)注意加药量、加药泵冲程的日常变化规律,发现加药需求量有异常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4)要求锅炉人员在操作排污阀、紧急放水阀等阀门时应当确保阀门操作到位,该关闭的一定要关闭严实。(5)根据水质及时合理调整锅炉排污量。17 炉水PH 值超标17.1事故后果:(1)炉水PH值过高时容易造成碱性腐蚀,引起锅炉结垢和爆管。(2)炉水PH值过低时容易造成酸性腐蚀,引起锅炉爆管。17.2事故原因:(1)炉水PH值过高的原因:a、组成给水的某种水的PH值过高,重点怀疑除盐水;b、磷酸三钠投加量过大;c、凝汽器换热管发生泄漏,冷却水漏入凝结水侧。(2)炉水PH值过低的原因:a、组成给水的某种水的PH值过低,重点怀疑除盐水;b、所加药剂中磷酸氢二钠占得比例过大;c、混床新换了离子交换树脂或树脂漏入除盐水箱。17.3处理方法:(1)应当首先查明是否为取样或化验的原因引起分析结果不正常。(2)炉水PH值异常应当按照“三级处理值”的要求进行处理。即炉水PH达到一级处理值(9.0-8.5)时,应在72小时内恢复至标准值;水质达到二级处理值(8.5-8.0)时,应在24小时内恢复至标准值;当水质达到三级处理值(<8.0)时,如水质仍不好转,应在4小时内停炉。在异常处理的每一级中,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尚不能恢复正常,则应要求采用更高一级的处理方法。(3)认真查找造成炉水PH异常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处理。17.4防范措施:(1)坚持对各种水按时取样化验,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及时处理。(2)水处理操作时杜绝跑酸碱事故。(3)合理调整锅炉加药量。(4)合理调整循环水质量,防止换热器腐蚀泄漏。(5)新离子交换树脂应当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之后方可投入使用。(6)混床内碎树脂过多时应当对混床进行大反洗,将碎树脂反洗出去。18 蒸汽品质超标18.1事故后果:(1)饱和蒸汽品质异常时,会造成过热器内部积盐,引起换热管局部过热,造成爆管。(2)过热蒸汽品质异常时,会造成汽轮机叶片积盐,影响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3)过热蒸汽品质异常还会引起外供蒸汽品质超标,造成供汽管道内部积盐或腐蚀,引起管道破裂,影响正常供热。18.2事故现象:(1)化验蒸汽品质超标。(2)供热管网的疏水的质量异常。(3)严重时,在汽轮机开缸之后可以发现汽轮机叶片有盐类沉积。18.3事故原因:(1)由于锅炉排污量过小导致炉水含盐量过高。(2)由于加药量过多导致炉水含盐量过高。(3)由于补给水质量过差导致带入炉水的盐类过多。(4)汽包水位过高或水位波动过大。(5)锅炉负荷过高或负荷波动过大。(6)锅炉汽包内部汽水分离装置发生故障。18.4处理方法:(1)首先检查取样、化验分析过程、方法、药剂有无问题,如果确认分析结果正确无误,方可进一步判断异常的原因。(2)如果由于锅炉负荷或水位原因造成异常,应当要求锅炉班组调整锅炉负荷和水位,使之正常。(3)如果由于加药、水质原因造成蒸汽异常,应当加大排污量,同时设法减少带入锅炉的盐类含量。(4)如果确认为汽包内部汽水分离装置存在故障,应当根据蒸汽污染程度请示是否进行停炉处理。18.5防范措施:(1)运行人员应当坚持按照化验标准要求正确进行取样、化验。(2)应当按时取样分析各种蒸汽、水样,经常对各种水汽质量及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要求合理调整锅炉排污量和加药量。(4)锅炉岗位应当合理调整锅炉负荷和水位,无特殊情况时应当按照规程要求使其控制在额定负荷和正常水位,并且设法保持稳定。(5)利用停炉机会检查汽包内部装置,确保设备完好。19 炉水磷酸根浓度超标19.1 事故后果:(1)磷酸根过高将导致蒸汽品质恶化。(2)磷酸根过低,可能会造成锅炉结垢。19.2 事故现象:化验结果显示磷酸根异常。19.3原因:(1)磷酸根过高的原因:a、磷酸盐加药量过大。b、发生“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之后,磷酸根突然释放出来。c、锅炉排污量减小后,加药量未及时调小。(2)磷酸根过低的原因:a、磷酸盐加药量过小。b、锅炉炉水存在泄漏,如水冷壁管泄漏、定期排污阀未关严、连排量过大等。c、组成给水的除盐水、凝结水、返回水或疏水中含有硬度,如混床过度失效引起除盐水中有硬度,凝汽器管泄漏导致凝结水中有硬度等。19.4处理方法:(1)及时调整加药量,使炉水磷酸根维持在合格范围内。(2水处理岗位发现磷酸根浓度持续降低时(即使不低于下限),应当及时通知锅炉岗位查找炉水系统泄漏情况,为锅炉岗位争取事故处理有利时机。(3)磷酸根过低或降低速度较快时,应立即化验检查除盐水、凝结水、返回水、疏水等是否存在硬度,发现之后针对硬度来源进行处理。(4)磷酸根浓度过高时应当加大锅炉排污量、减小药剂投加量。19.5防范措施:(1)及时对炉水、给水、除盐水等进行化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争取处理时机。(2)正确合理地调整加药量和炉水排污量。(3)防止混床过度失效。(4)防止凝汽器换热管腐蚀泄漏。20 疏水硬度超标20.1 事故后果:(1)造成炉水磷酸根浓度迅速下降。(2)严重时造成锅炉水冷壁结垢。20.2 事故现象:炉水磷酸根浓度异常下降。20.3事故原因:(1)进入疏水箱的疏水硬度超标,如采暖换热站、浴室换热站换热管泄漏造成疏水被污染。(2)锅炉给水平台的疏水接水槽处有人倒入茶水或污水。20.4 处理方法:(1)放掉硬度超标的水。(2)查找污染源头予以消除。(3)向炉水中及时补充磷酸盐,维持磷酸盐浓度合格。20.5 防范措施:(1)及时化验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不要向疏水接水槽内倾倒污水。21 结语在生产实践中,针对具体的生产工艺特点,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相应的事故分析、处理的方法,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可对生产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8篇:论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与处理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与处理

摘要:地铁屏蔽门事故时有发生,屏蔽门安全系统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受到人们密切关注。通过对地铁屏蔽门典型事例以及事故分析,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如何从作业流程、人员培训、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效地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屏蔽门系统事故典例整改措施

一、屏蔽门系统概述

(一)屏蔽门的定义

地下站在站台边缘设置有屏蔽门,高架站在站台边缘设置有安全门,在轨道与站台公共区域之间提供安全可靠的屏蔽门系统。屏蔽门由滑动门、固定门、端门、应急门组成。其中,车站的站台端部,设置向站台内侧开启的端门,供司机、车站管理人员及区间事故疏散人员用。屏蔽门(安全门)驱动装置采用电动驱动,其电源为一级负荷,且备用电源的容量,能使屏蔽门(安全门)控制系统1小时内对每侧滑动开/关操作5次。

(二)屏蔽门的分类

1.封闭式安全门:安装于地铁车站,全封闭,具有封密性能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系统,通常被称作屏蔽门。屏蔽门安全门系统是一道自上而下的全封闭玻璃隔断墙,沿着车站全站台边缘设置,将站台区域与列车区域分开。

2.开放式安全门:开放式安全门分为全高安全门和半高式安全门,全高安全门安装于地铁、轻轨等交通车站,门体结构超过人体高度,门体顶部距离站厅底面之间有一段不封闭空间,不具有封密性能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其总体高度2050mm,与屏蔽式安全门系统相比较,两者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全高安全门系统的上部不封闭,门体的下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通风口;半高安全门主要安装于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地面或高架车站,门体结构不超过人体高度,不具有封密性能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其总体高度为1500mm,半高安全门的高度一般为1.2~1.7m,安装在站台边缘,将站台区域与轨道区域分隔开来,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安全性。

(三)屏蔽门的功能

1.提高了乘客的候车安全性

屏蔽门可以防止乘客或物品因车站客流拥挤或其他原因落入轨道,从而杜绝因此引发的 第1页共1 页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事故、延迟运营与增加额外成本;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入隧道;更好的管理乘客:当列车停靠在正确的位置上,乘客才进入列车或站台;在火灾或其他故障模式下,可以配合相关系统进行联动控制。

2.改善了车站的站台环境

减少列车运行噪声及活塞风对站台候车乘客的影响,改善乘客候车环境;减少站台区与轨道区之间气流的交换,通过对地下车站通风空调制式的改变(由闭式系统转为开式系统),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营能耗;屏蔽门可采用一体化的信息、广告显示屏,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同时对车站整体空间布置进行简化。

总体来说,站台屏蔽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乘客的候车安全性,改善了车站的站台环境,并可节约地铁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二、屏蔽门系统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一

2007年7月15日下午3时半,上海地铁1号线体育馆站的站台上,一名30多岁的男乘客在蜂鸣器响与屏蔽门灯光频闪的情况下挤车,被卡在列车与屏蔽门中间,并在列车启动后受挤压坠落隧道身亡。事故发生后,车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这名男子送往医院前已经死亡。 案例二

2010年7月5日6时16分,上海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往浦东方向的一趟列车在进行关门作业时,一名中年女子将手伸进门中,欲强行上车,车门夹住其手腕,女子被启动的列车带动后,与站台上安全护栏撞击,不幸身亡。 案例三

2014年11月6日晚18:57,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女性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站台,车站工作人员立即采取列车紧急停车和线路停电措施,迅速将受伤乘客抬上站台,由120急救车送往中日友好医院。该乘客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于20:20死亡。

三、屏蔽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件一分析

1.据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给出的回应:“当时,列车蜂鸣器与屏蔽门灯光已经发出警示,列车即将开动。在这种情况下,这名乘客仍强行上车,由于车内拥挤,他未能挤进车厢。这时,屏蔽门已经关闭,列车正常启动,这名男子遂被挤压坠落隧道”。可以了解到该时段, 第2页共2 页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地铁内相当拥挤,且该名乘客严重缺乏安全意识。(车门、屏蔽门联动开始关闭,“灯闪铃响”,但乘客仍然违规冲门,强行登车)

2.据目击者描述“我当时在出事车门的隔壁第二个车厢,突然听到车厢内有乘客在高声地叫喊,列车启动后又停了下来,这才看到屏蔽门上都是血。”可以了解到车内有乘客看到了该乘客被夹,但却仅仅只会尖叫,未做出任何有效措施,直至最后酿成悲剧。另外各媒体、微博、微信都曾发表过多起其他城市车门夹人动车、屏蔽门与车门间隙夹人动车的事件,均导致乘客不同程度的夹伤,给地铁运营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被夹乘客无自救能力,其他目击乘客未采取任何措施,未及时通知司机、站务人员)

(二)事件二分析

1.2010年7月5日晚6时16分,事发时正值下班高峰期,站台客流量大。车站未及时在付费区采取措施控制站台乘客数量。

2.据报道:“站台服务员发现后,立即上前帮助该乘客向外拽拉,但未果,此时列车启动,并带动该乘客,造成其与安全护栏撞击跌落在站台上。事发后,车站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车站工作人员及时作出反应,但由于抢救措施不当,未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事件三分析

1.2014年11月6日是星期四,晚18:57正值工作日下班高峰,根据记者现场采访、目击者“人特别多,“一个门排两队,”微博描述:都差不多排到对面站台了”,每队都排了20多个人。都可以了解到案发时站台拥挤,站台候车乘客过多。(站厅厅巡未能控制进入站台乘客数量,未能合理采用限流措施)

2.据资料显示事发时正值APEC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为力保北京的蓝天,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实施车辆限行措施,地铁乘客明显增多。由于节假日或地铁周边举行大型活动造成地铁客运量骤增,但却未看到北京地铁做出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车站相关负责人未能根据相关客流数据进行大客流预测及制定相关应急处置程序)

3.据目击者微博描述“死者被夹在安全门和车门之间,地铁门和安全门都是关闭的,站在车外的人就开始拍安全门,七八个人就使劲地拍打安全门,然而,就一两秒钟车子就开走了,在我的视线中,车子开出去了,开没了”。“人群非常惊慌,有很多人拍打安全门,但是车辆还是开走了”。(可以了解到有很多人看到了该乘客被夹,但却由于不懂得如何自救、他救、互救,错过了最佳的救人时机)

四、屏蔽门系统典型事故处理

(一)屏蔽门、车门关闭过程中的人———机联动

第3页共3 页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司机在确认乘客上下车完毕,屏蔽门与车门之间无乘客活动后,与站务员联控,操作关闭车门;站务员收到关车门信息后,引导站台候车乘客退出安全线外,防止有乘客冲门、抢上抢下。

2.同时屏门、车门门头灯闪烁,发出关门提示音;屏蔽门、车门关好,司机再次与站务员联控,确认屏蔽门与车门之间安全、无异物后,进入驾驶室做动车准备。

3.站务员确认屏蔽门门头灯灭,站台安全后,到“紧急停车按钮”处立岗,观察列车、站台情况;列车动车、离站。站务人员继续引导候车乘客、接发后续列车。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处理措施

1.车门、屏蔽门联动开始关闭,“灯闪铃响”,但乘客仍然违规冲门,强行登车。站务员严格按照作业标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2.列车车门或屏蔽门夹人、夹物,或者有乘客或物品夹在车门、屏蔽门间隙,同时车门、屏蔽门防夹人夹物功能失效,车门、屏蔽门未及时弹开。定期检查车站安全门的功能性是否完好,是否有安全隐患,有安全隐患时及时消除隐患。

3.司机在确认间隙时应及时发现缝隙有异物。有异物时应清除异物后在发车。

4.站务员应及时发现缝隙有异物或发现异物能实施有效措施:(1)及时实施紧急停车操作;(2)及时通知司机。

5.被夹乘客无自救能力,其他目击乘客未采取任何措施,未及时通知司机、站务人员。地铁公司多宣传地铁相关资料,提高乘客乘车的警惕性,了解相关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例如被夹车门后,在车门内部有紧停按钮,可让乘客了解其作用和重要性。

(三)对于以上典型事故防范整改措施

1.大客流早预想、早防控地铁车站应针对节假日、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时段、车站周围举办大型活动等可能引发车站大客流的情况提前做好预想,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加强车站乘客引导,优化乘客走行路线,避免站内人流对冲、交叉,以出站优先的原则,让出站乘客尽快离开车站。并视客流情况在出入口、进闸机、扶梯等安全关键点设置控制点,控制进站、进闸乘客数量,以确保能够及时将站台候车乘客的数量控制在安全值内。另外根据站台压力,增派站台岗位专职负责扶梯、楼梯口等乘客聚集、安全风险较大的车门,防止乘客抢上抢下,引导乘客到人少的车门候车。

2.乘务人员作业标准化,统一流程,标准操作规范乘务人员站台作业标,严格执行手指口呼,与车站做好呼唤应答,车门、屏蔽门关闭过程中持续关注缝隙,关好门好再次确认屏蔽门、车门关好且缝隙无异物。

3.站务人员严格遵守站台岗作业流程,做好与司机的呼唤应答。

第4页共4 页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车站按照属地管理职责,实时掌握车站设备状态、乘客群体的特的准备工作。

5.完善设备功能,加强设备检查设备部门与厂家完善屏蔽门、车门联动,真正实现列车停稳、启动时先开关屏蔽门,后开关列车车门。这可以较有效地降低抢上抢下、冲门乘客被夹在缝隙间。加强设备的定检及不定期巡检工作,定期、对屏蔽门系统进行检查、测试及维护保养,不定期对定检成效进行巡检、复检,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加强应急培训,锻炼员工应急处理能力管理部门定期组织车站、乘务员工进行各项应急情况的培训,加强员工业务、扎实本岗位应急操作能力。并不定时下站进行应急情况演练,做到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尽量模拟真实场景,锻炼员工心理素质,进一步锻炼员工应急能力。当班员工加强班前预想,熟悉本岗位应急操作能力。

7.人性化人员管理管理部门做好关键岗位员工工作状态跟进工作,了解员工生活、身体、心理状态。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防止由于员工身体、心理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

8.多渠道、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培养乘客自救能力。 总结

论文围绕屏蔽门事故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研究:

1.通过分析设置地铁屏蔽门的重要性及其特点,体现出地铁对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典型的屏蔽门事故案例,得出地铁屏蔽门潜在的危险性主要源自屏蔽门、乘客和站台管理人员等三方面。

3.通过利用事故分析法对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得出,事故的原因和各事件的详情,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方面的防范整改措施。为确保地铁安全运行,防患于未然,建议地铁等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增加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其安全有效的运行,为我们每一位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参考文献

[1]邓远华,2010宋瑞刚.地铁站台“二门系统”防夹人事故措施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10)(总第125期). [2]劳运敬.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3]侯欣然.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及风险控制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015 . 0 [4]刘承东.屏蔽门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43-45. [5]卢昌仪.防止地铁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夹人方案[J].都市快轨交通,2008,21(5):82-84.

第5页共5 页

第9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学习总结

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门非常实用、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课程。从这门课程中,我对建筑结构事故的类别、原因、处理的一般程序等有了大概的了解。

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必须满足以下各项功能的要求:

(1)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作用(如地震作用、爆炸作用、撞击作用等)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当建筑结构因工程质量低下而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统称为质量事故。当事故发生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已有事故分析,其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勘测失误;地基处理不当;设计失误;施工质量差、不达标;使用、改建不当等如果是恶性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引起的。

当事故发生后,尤其是重大事故,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降到最低,并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调查必须按正确、公正的原则进行,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初步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初步分析事故最可能发生的原因,并决定进一步调查及必要的测试项目;进一步深入调查及检测;根据调查及测试结构进行计算分析、邀请专家会商,同时听取与事故有关单位的陈述或申辩,最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送主管部门及报告有关单位。调查时要根据事故情况和工程特点确定重点调查项目。如对砌体结构应重点查看砌筑质量。对混凝土结构则应重点检查混凝土的质量,钢筋配置的数量及位置,对构建缺陷应作为重点调查项目。对钢结构应侧重检查连接处,如焊接质量,螺栓质量及杆件加工的平直度等。事故的调查必须真实地反映事故的全部情况,要以事实为根据,以规范、规程为准绳,以科学分析为基础,以实事求是和公正无私的态度写好调查报告。报告一定要准确可靠,重点突出,抓住要害,让各方面专家信服。

在建筑主体结构篇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砌体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其他类型结构工程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的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单层或多层建筑大多采用砖、石或砌块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楼盖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因此对砌体结构发生的工程事故格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提高质量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

砌体结构发生工程事故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设计方面,主要包括设计马虎,不够细心;整体方案欠佳,尤其是未注意空旷房屋承载力的降低因素;有的设计人员注意了墙体总的承载力的计算,但忽视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以及未注意构造要求。二是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砌筑质量差;在墙体上任意开洞,或拆了脚手架,脚手眼未及时填好或填补不实,过多地削弱了断面;有的墙体比较高,横墙间距又大,在其未封顶时,未形成整体结构,处于长悬臂状态和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在这篇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书本上由于砌体强度不足引起的事故(书上例题2—1)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该车间发生的工程事故主要是因为托墙梁与吊车基本在同一高度,如设计成整体,则屋面荷载、屋架及上段墙体重可通过托墙梁传给带壁柱的墙体。但设计者将托墙梁与吊车梁分开,中间空有70mm间隙,这样屋面传来的荷载与上段墙体只压在240mm300mm的砖垛上,形成局部承压。设计人员疏忽了,并未进行局部承压验算。经复核,这部分局部承压强度严重不足,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我看来,这本是可以避免的事情,但是由于疏忽,酿成了悲剧。以后的我不管是做施工员,还是进入了设计院,我都要时刻牢记细心的重要性。做事要细心,事后要反复复核,不让小错酿成大祸,造成人员的伤亡或国家财产的损失。每一次血的教训都提醒着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在学习地基与基础篇中,我对地基处理质量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场地工程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主要包括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没有按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工作。

二、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设计计算错误。

三、施工质量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比如说不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或不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四、环境条件改变或其他原因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对于地基与基础工程不满足建筑物对它的要求时,我们可以对地基与基础进行处理,使地基与基础符合建筑物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灌入固化物法、振密、挤密法、加筋法等等,每一种方法虽然都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但其适用范围各有不同。以后我想做施工员,就得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处理原理和适用范围,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正确选择适用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

地基失稳造成的工程事故是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类型。地基一旦失稳,往往会引起建(构)筑物的倒塌、破坏,后果十分严重,必须引起施工过程的重视。在荷载的作用下,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地基可能产生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切剪切破坏等破坏形式。而地基破坏形式与地基土层分布、土体性质、基础形状、埋深、加荷速率等因素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地基进行施工时必须注意施工的规范性,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因为地基一旦造成工程事故补救比较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且建筑物倒塌破坏后往往需要重新建造,损失非常大,故对地基失稳造成工程事故重在预防。预防就需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拥有过硬工程技术。作为一名工程人员,不论身居何职都不能为了减小成本而偷工减料,质量第一的原则永远不能丢。我觉得预防可以从人的意识和具体的工程上加强。比如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除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面做好工作外,进行必要的监测也是重要的。若发现沉降速率或不均匀沉降较大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基础加固或卸载,以确保安全。在进行地基基础加固时,应注意某些加固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附加沉降的不良影响。

造成地基与基础事故的原因中,我觉得人的因素是主要的,也就是说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精于设计、精心施工可以预防工程事故中的绝大部分。现在的我还是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工程知识是我的使命,出来社会工作后就必须得掌握熟练的施工技术和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时刻把质量第一放在心上。

在学习火灾与燃爆篇中,我首先想起了“911”恐怖袭击事件。世茂双塔倒塌的主因是在大火闷烧的情况下,内部钢梁上的防火物质被破坏,失去了支撑的力量,结果大楼受到自身重量的压迫才会倒塌。火灾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认真筛选和进行防火设计。不同的建筑材料有着不同的耐火性能,对于建筑构件,我们可以尽量选择非燃烧构件或难燃烧构件。此外,我们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特别是在南方雷暴区。

通过学习《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这门课程,我基本上掌握了事故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设计和施工的失误或者管理不善而引起的事故,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如何正确处理事故,对事故原因分析、残余承载力的判断及修复加固的措施等问题,这与设计和建造新建筑有较大的不同,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从工程事故中吸取教训,以改进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道路与桥梁作为国家的基本建设项目,在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学土木专业的学生,以后出来很可能是做土木工程相关的工作,不管是在施工员还是在监理员或其他的工作岗位上,我们都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扎实的基础知识,细心的品质、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都是我们工程人员所应该具有的。我会努力把自己所学的运用到工程上,确保质量第一的原则,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下一篇:经管类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