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共9篇)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1

一、总则

1、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2、公司及各部门在出现任何事故和安全隐患都必须及时报告,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或整改措施,以达到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

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二、相关名词的定义

(1)迟报: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

(2)谎报: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

(3)瞒报:对于超出规定时限24小时不上报,或超过规定时限后公司通过其他渠道首先了解到事故的情况。

三、事故

(一)XXX部为事故归口管理部门。主管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有责任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有权要求责任部门重新上报处理意见。对不按规定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部门,XXX部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二)事故的确定与分类

1、人身事故的定义:人员在工作关联的环境或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人身事故划分为以下四类:

(1)轻微伤事故:指员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无需住院治疗的事故。

(2)轻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一般指员工负伤后需要住院治疗,或虽未住院治疗,但歇工超过四个工作日,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3)重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或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4)死亡事故:工作关联导致的人员死亡。

2、设备事故的定义: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突发事件,由于事故通常会造成停产、减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称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根据事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人员伤害的程度,可分为以下等级:(1)小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1000元以下的事故。(2)一般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达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事故。b、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造成员工轻微伤。c、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产8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

(3)大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达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事故 b、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造成员工轻伤。

c、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人为事故致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16小时以上,32小时以下。(4)重大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达3万元以上。

b、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事故(火灾、爆炸等)。

c、造成员工重伤及以上伤害。

d、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人为事故致使生产系统停机32小时以上。(5)若有下列情况的,不列为设备事故: a、因生产工艺造成的停产(设备未损坏)。b、因设备技术状况不好而安排的临时检修。c、凡计划检修和“点检”发现问题而安排的检修。

d、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和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e、生产线上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迫使停产者。

f、生产工具损坏迫使生产中断者。g、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迫使生产中断者。

3、未遂事故定义:是指由设备或人为差错等各种原因,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事故,幸亏及时发现得到挽救,或幸运避免,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四、事故上报流程

1、各部门内部组织上报

(1)对于小设备事故,事发部门必须在事发当班完成事故记录,并由部门主管领导每周五将事故发生情况汇总报公司设备员备案。(2)对于轻微伤事故或未遂事故或一般设备事故,事发部门必须在事发当班完成事故记录,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在当天书面或电话上报公司安全员或设备员备案,由安全员或设备员向安全主管领导汇报。(3)对于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及其以上的,事故发生部门主管领导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0分钟内将事故的概况书面或电话上报公司安全员、设备员和安全主管领导,安全主管领导应在30分钟内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事故的概况,涉及到重伤、死亡及重大设备事故的,由分管领导在30分钟内向公司总经理汇报。

2、公司外部上报

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XX市安监局和XX乡安办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五、事故救援

1、接到事故报告后,XXX部应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失。

2、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

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现场人员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现场人员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拍照或录象工具的还要进行拍照或录像,便于调查分析。

六、事故调查

1、事故调查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在轻微伤事故或未遂事故或一般设备事故发生后,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内部相关人员成立事故调查组,在48小时内完成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形成纠正预防措施,并在72小时内将事故分析报告报公司安全员或设备员备案。

3、对于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及其以上事故发生后,当班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下班离开事故现场前分别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并写出事故的原始材料。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由XXX部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调查小组,在事发10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分析,形成纠正预防措施,重伤事故或重大设备事故及其以上事故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成立调查小组,在事发15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分析,形成纠正预防措施。

4、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调查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事故扩大的责任者,形成事故处理意见。

5、事故调查报告由事故调查组负责提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报告和事故通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部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发生的原因、事故的性质;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后期的整改措施;

(6)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名单,内容包括姓名、职务、职称、部门等;(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对于事故上报的考核

为了确保事故上报渠道的畅通,公司将按照对上报的违规现象处罚力度大于因发生安全事故所做处罚的原则执行。具体如下:

1、针对重伤、死亡或重大设备事故,存在事故迟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1000元;存在事故谎报或瞒报现象,按照发生相应安全事故处罚额度的两倍或两倍以上执行考核,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针对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存在事故迟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500元;存在谎报或瞒报现象的部门,处罚责任部门2000元。

3、针对轻微伤事故或未遂事故或一般设备事故,存在事故迟报现象,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存在事故谎报或瞒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200元;不按规定上报事故分析报告,处罚责任部门200元。

4、针对小设备事故,存在迟报、谎报或瞒报现象,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出现第二次迟报、谎报或瞒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100元。

八、法律责任

1、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应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2

一、为什么说生产经营单位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主体?

在《条例》所明确的相关主体中,生产经营单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作为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条例》共六章四十六条,其中与生产经营单位直接相关的内容就有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等17条的规定。因此,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职责。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条例》第三条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以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划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 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条例》还规定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报告方面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报告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等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事故报告及补报的时限与程序。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十三条规定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事故报告的内容。第十二条规定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事故报告的要求。第四条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四、《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应急处置方面有哪些规定?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十四条、第十六条两条的内容。如第十四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事故的处置中要注意保护现场。如第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五、《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等条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配合、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如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组织事故调查。如第十九条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并接受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建议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如第三十三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4)公布事故处理情况。第三十四条规定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六、《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不履行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有关规定要承担哪些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不履行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等规定中。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看:

(一)以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主体承担的责任

有以下十五种情况之一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可能被处于以下处罚:

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三种情况之一。即(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

至80%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六种情况之一的,即(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資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 00%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即《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主要有六条: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安全生产投入;④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四十条规定的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此外,有上述情况,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以事故发生单位为主体承担的责任

与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有关的六种情况之一的。即第三十六条六种情况之一的(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 OO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第三十七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 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歉:(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

七、《条例》中有关规定所说的“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中的“负有责任”主要是指哪些情况?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中的“责任”,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操作规程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未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及相关证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2、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的。

3、没有建立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落实的。

4、未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的。

5、不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

6、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及矿山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安全的资格。

7、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或者未按规定审批、验收,擅自组织施工和生产的。

8、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证照、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9、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0、违章指挥,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1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允许从业人员上岗,致使违章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证书而上岗的。

12、制造、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或者产品的。

13、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经营,拒不执行有关部门整改指令的。

1 4、拒绝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隐瞒事故隐患。不如实反映情况的。

1 5、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按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和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

1 6、生产经营单位没按规定对生产安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定期检测并确保正常运行的。

1 7、不按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制定应急措施及监控的。

18、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出口通道情况。

1 9、生产经营单位对爆破、吊装与交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

20、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监督使用不到位的。

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不到位的。

22、对承包租赁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没有专门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对安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

23、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管理、演练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24、不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或规程规定的其他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篇3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维护企业的利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的分类与等级

1.火灾事故:指因失火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火灾事故分为:重大火灾事故、特大火灾事故。

重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2人以上(含2人);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

特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5人以上(含5人);重伤20人以上(含20人);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

2.因工伤亡事故: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因工伤亡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

轻伤事故:受伤者损失一个工作日以内的伤害事故。

(1)重伤事故:按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

(2)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1人)的事故。

(3)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重伤5人以上(含5人)的事故。

(4)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3.交通事故:指造成车辆损坏、人身伤亡或货物损失的事故。交通事故分为:重大交通事故、特大交通事故。

(1)重大交通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2人;重伤3-10人;财产损失3-6万元。

(2)特大交通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含3人);重伤11人以上(含11人);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含8人);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含5人);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含6万元)的事故。

4.设备事故:生产装置、动力设备、电气、管道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或停产的事故。

二、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当事人或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汇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厂领导汇报,并及时组织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调查组经过充分的调查取证,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的有关人员应如实提供证据、证言,不得拒绝。事故单位应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3、事故档案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包括事故现场检查纪律、旁证材料、影像资料、技术鉴定、化验分析材料、仪表记录、调查材料、会议记录、登记表及事故报告书等。

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确保该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事故处理

1、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凡属责任事故,均要追究责任。

2、事故责任者的认定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对照本厂安全责任制进行分析,一起事故涉及各方面责任时,则分清主次轻重,分别予以追究。

3、凡是违章操作,玩忽职守,违反安全责任制和劳动纪律,擅自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本人或他人轻伤,根据情况轻重,分别给予责任者罚款或纪律处分。

4、凡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部门职工轻伤或重伤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部门负责人(包括安全员、班组长)扣发奖金、罚款和纪律处分:

(1)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职工不会操作或不懂安全操作规程;

(2)违章指挥,强迫职工违章作业;

(3)设备有缺陷,作业环境不安全,安全装置不齐全;

(4)对已发现的隐患既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又不上报予以及时解决。

5、凡是发布违反劳动保护法规的指示、决定和规章制度,无视安全部门的警告,未及时消除隐患或管理混乱而酿成重大或重大以上伤亡事故的,追究厂领导者的责任。

6、对于重大以上事故的责任者或其他有关人员,如果有毁灭、伪造证据,破坏、伪造现场,干扰调查工作或者嫁祸于人的,利用职权隐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4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 阳城大西煤业有限公司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

(一)井上、下一旦发生各类事故,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和安全员以及其他人员,要迅速向调度室汇报,并通知灾害直接波及区域工作的人员。汇报必须及时、准确,事故一时不清楚的必须先汇报概况,然后再做补充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主要原因、伤及部位、伤情、姓名、年龄、伤者的当前状况等。

矿调度室接到现场事故汇报后,要立即通知矿、公司值班领导、分管领导及医院,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救和勘察现场。

(二)发生伤及头部、腰部、颈椎、腰椎、胸椎以及大出血、神志不清、血压异常、脉搏异常、较严重的骨折等伤势较重的事故,调度室必须立即通知矿、公司值班领导。

(三)发生较大非人身事故,如冒顶堵人、局部垮面、性质严重的冒顶、井上下跑车、矿井停电等重特大机电运输事故,水量超过5立方/小时的突水事故、老空透水、井下明火、瓦斯超限、火灾等,矿调度室必须立即通知矿、公司值班领导及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保护好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绘制现场示意图,有条件的应拍照、录像。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故意迟延报告,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五)凡在本矿范围原煤生产系统内发生3人以上的死亡

或非伤亡重大事故,必须立即逐级汇报,并积极组织抢救;对死亡事故或一次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及重大灾害事故应及时向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地方煤矿监管部门报告。

(六)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二、现场自救与互救

(一)发生工伤后,现场盯班管理人员、班(组)长、安全检查工及现场的其他人员都要积极做好抢救和自救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员工应按救援预案要求的撤离路线,迅速安全撤离灾区,防止事故扩大。

(四)妥善避难。如在有效时间内,无法安全撤退,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进行自救和互救,尽力维护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护人员救援。

(五)在现场进行必要的自救和互救时,对工伤按“三先”、“三后”(对窒息或心脏骤停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人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的原则进行抢救,然后采取妥善的措施迅速护送上井。

三、事故抢救与工伤救治

(一)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矿、医院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事故抢救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迅速开展抢救工作。

(二)对伤及头部、内脏、腰、颈椎和严重骨折及其他伤势较重的工伤,采取急救措施后,必须迅速由矿、有关人员和医护人员护送到定点医院救治。

(三)对发生的冒顶事故,现场施工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对发生的其它侥幸事故,现场施工人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四)对发生的火灾、人员中毒及其它侥幸事故,应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性质严重的请求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支援。

四、事故分析与调查

(一)各类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找不出事故责任者不放过、本人和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处理。

(二)安全事故(各类人身事故及侥幸事故等),由矿值班领导组织分析,当日调度值班及业务科室有关人员、事故单位值班干部、盯班干部、盯班安全检查工、当班班长和现场有关人员参加。轻微伤事故,由事故单位组织分析,并作好记录。

(三)生产事故,由调度值班领导组织分析,事故单位的值班干部、盯班干部、当班班长及现场有关人员、业务科室有关人员参加。

(四)上述事故中,性质严重的事故,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亲自组织,矿及分管领导,调度值班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及现场有关人员,业务科室有关人员参加分析。

(五)一次重伤1至2人的事故,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组织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详细经过、责任者的责任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事故调查结束后,及时对事故责任者拿出处理意见。

五、事故统计

(一)对发生的各类事故,在认真分析调查事故经过、原因、制定出防范措施的基础上,由参加分析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责任大小和有关处理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研究决定。

(二)由事故单位分析处理的事故,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矿,由矿报公司研究决定,并通报全公司。

(三)重伤、重大及较大侥幸事故分析处理报告必须在事故后一周内报公司备案。死亡和重特大非伤亡事故分析处理报告,在事故分析处理终了后十日内报公司和安全监察局。

(四)对发生的各类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矿、公司要分类设立档案,进行微机化管理;并保存好事故分析的原始资料。对公司和上级对有关人员的处理意见也要归档管理。

六、安全责任追究

(一)对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处罚严格按公司规定和上级部门的处理意见执行。

(二)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汇报不及时、延误抢救时间 的,对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安全员及其他责任者,罚款300~500元,并对隐瞒不报的责任人罚款10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

(三)发生工伤后隐瞒事故,对单位主要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处分或诫免、免职的组织处理。

(四)发生事故,当日值班干部要立即下井,否则对责任者罚款300~500元。

(五)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汇报值班领导、矿分管领导、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和有关人员,并迅速向公司调度室汇报,否则对责任者罚款300~500元。

(六)应参加事故分析的有关人员,无故不参加,对其罚款200元。

七、组织领导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5

1生产安全事故或重大事件的调查和报告处理制度

为严格各类事故管理,坚持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经过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

1各类事故的管理,由公司第一责任人负责。

2安全主管具体负责各类事故的上报处理,事故调查分析,并负责建立事故台帐。

3事故责任者的处罚,由公司第一责任人决定,由主管负责执行。

4事故的赔偿罚款工作,由财务主管负责。

二、程序

1事故分类及分工管理

(1)生产(工艺)事故: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误操作、违反指令等造成生产装置被迫减产、停产,原料、半成品、成品、催化剂损失的事故。生产(工艺)事故由生产主管负责。

(2)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设备事故由生产主管负责。

(3)电气事故:指电气工作中(或与电气相关工作)发生人身事故、电网事故、电气设备事故。电气事故由生产主管负责。

(4)质量事故:指产品质量(包括工程质量)未达到国家或企业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事故。产品质量事故由生产主管负责,工程质量事故由技术员负责。

(5)火灾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事故。火灾事故由安全主管负责。

编号:c-1

1(6)爆炸事故:指发生化学性或物理性爆炸,造成企业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爆炸事故由安全主管负责。

(7)破坏事故:指凡属人为因素,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破坏事故由行政主管负责。

(8)环境污染事故: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由安全主管负责。

(9)职工伤害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伤亡事故行政主管负责,安全主管配合处理。

(10)自然事故:凡属外界原因而发生不可抗的灾害,或尚未认识到的技术原因,造成损失的为自然事故。自然事故由行政主管负责处理。

(11)未遂事故:因操作不当、维护不周等原因,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灾害,幸发现及时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

2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事故具体分类方法和损失计算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相关法律法规计算。

编号:c-1

1(6)虽未达到事故损失标准,但其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经公司研究可适当按升级事故考核等级处理。

3事故的预防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2)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采取先进安全技术;

(3)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4)设备安全装置,并定期校验;

(5)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6)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7)保持安全通道畅通等。

4事故抢险和救护

(1)企业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响应程序及应急预案。员工必须积极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2)发生较大事故时,公司领导要直接指挥,安全主管、生产主管等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在抢救时,应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志。

(3)对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5事故报告

(1)事故最先发现者和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安全主管报告,并及时报告经理。

(2)对各类重大事故,企业要立即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和《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要求如实上报。事故报告应做到及时、准确、有序、规范。

(3)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编号:c-1

1a)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b)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c)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d)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e)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f)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4)当事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续报。在事故发生后的30日内,受伤人员死亡或失踪人员经确认为死亡时,应及时补报。

(5)各类事故的管理,由总经理做出处理意见上报,而各主管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应如实报告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

6事故调查

(1)发生事故后,公司应立即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一般事故由责任岗位和安全主管负责调查;发生较大事故时,由公司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成立包括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成员能力要求和职责、权利如下: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a)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b)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厉害关系;

c)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坚持原则。

事故调查组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c)确定事故性质、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处理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d)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的权利:

编号:c-1

1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2)事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被调查岗位、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或者逃匿,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问询、调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3)重伤3人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由相应的主管牵头,会同有关主管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公司应积极配合调查组工作。

7事故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对下列人员应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a)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b)对已列入事故隐患治理或安全技术措施的项目,既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c)因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不听劝阻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d)因忽视劳动条件,削减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e)因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f)发生事故后,不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整改措施,造成事故重复发生的主要责任者。

(3)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违反规定,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

编号:c-1

1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6)事故调查后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负责处理。

8安全主管负责建立事故台帐。台帐内容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四不放过”处理等。

9对在事故抢救和事故管理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引用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75号令)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制度

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89年国务院第34号令)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37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篇6

第一条 为防止施工现场事故扩大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育员工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质安部是公司负责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职能部门,对公司各级责任单位及所属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公司承建的建设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以及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导致施工生产暂时中止或永远中止的意外事件。

第四条 公司承建的施工项目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从业的员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承担保险费。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应当统一为分包单位办理意外伤害保险。项目部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投保手续后,应当将投保信息告知被保险员工。

第五条 公司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时常检查应急救援器材与设备的完好。应急救援的组织及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等管理要求见《湖南望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

第六条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重大事故:

1、死亡三十人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重大事故:

1、死亡十人以上,二十九人以下;

2、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重大事故:

1、死亡三人以上,九人以下;

2、重伤二十人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四级重大事故:

1、死亡二人以下;

2、重伤三人以上,十九人以下;

3、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不满三十万元。

第七条 施工现场发生的一般轻伤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作及时报告要求,但应在安全生产月报中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施工现场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或一次重伤1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应当立即直接向公司质安部报告;公司接到报告后,于1小时内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事故。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第八条 死亡或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口头或书面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事故口头报告后,应补交书面报告。

第九条 发生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的施工现场应当立即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对事故现场加以保护。

第十条 建立事故档案

公司应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档案,按时如实填报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保存事故调查处理文件、图片、照片、资料等有关档案作为技术分析和改进的依据。事故档案应包括以下资料:

①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要素形成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汇

总表;

②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③ 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伤残鉴定、政府的事故处理批复资料及相关影像资料; ④ 其他有关的资料。

第十一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和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 “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 施工现场发生的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部及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调查处理。

死亡事故的调查处理由事故发生地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公司可派人参加。

事故的调查处理程序:

一、轻伤事故由项目部调查处理,应填写轻伤事故调查结案表,说明事故原因、经过、责任、分析及事故损失,报总公司备案。

二、重伤事故由公司调查处理:

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安全、人力资源、工会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现场勘察取证(照相、笔录)。

3、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2)事故教训和预防措施及改进工作的建议。(3)事故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名。

5、接到事故调查报告后,公司应下发事故处理文件,执行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项目应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重伤事故调查处理文件应报公司备案。三、一二级重大事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三四级由市建设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公司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对死亡事故的结案批复文件后,应下发文件,执行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防范措施的实施由事故单位负责。对有关人员的处分应存入处分人的档案。依法由司法机关处理的除外。

第十三条 发生四级以下事故时,事故的性质与责任追究:

一、直接责任者:

指在事故发生中有必然因果关系,要给予记行政大过以下处分(含记大过),可并处2000元以下经济处罚。

二、主要责任者:

指在事故发生中处于主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人,在事故责任者中负一定的责任起一定的作用,但不起主要作用的人,可给予行政记过以下(含记过)处分,可并处1000元以下经济处罚。

三、领导责任者:

指怱视安全生产、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执行,违章指挥,冒险蛮干的领导者、管理者。可给予行政记过以上记大过以下(含记大过)处分,可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经济处罚。

发生三级以上的事故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责任分析,应加大追究力度。发生时其责任追究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决定。

第十四条 总公司和分公司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档案,按时如实填报职工伤亡事故月报,保存事故调查处理文件、图片、照片、资料等有关档案。

第十五条 公司工程质安部应不定期对下属分公司和项目部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主管领导。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7

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员工伤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最大限度 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项目部及架子队必须依照国家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严肃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

一、事故报告

1、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工程名称、项目类别、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害人数、损失情况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2、报告时间:发生工伤事故项目部应在二十四小时内用电话、电传向公司领导、安环部、交通局及公安局报告。发生死亡及以上事故由所在单位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传真或电话报至指挥部安环部,再由指挥部安环部报公司安质处。发生事故后一周内向指挥部安环部报送初步事故调查书面报告。

3、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后,按规定报告,同时应按“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调查

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部安全管理负责人或指定工程、安质、工会等部门人员进行调查。死亡及以上事故按《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三、统计与事故分析

1、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等。

2、根据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再根据这些责任人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四、事故现场调查组成人员:

1、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部指派生产、技术、安全、工会等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

2、死亡事故,由项目部或公司领导带队,由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组,会同所在地政府劳动、公安、工会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3、重大及以上死亡事故,由公司总经理或总经理指派其他领导带队,组织公司有关业务处(室)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五、事故调查程序:

1、现场处理: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要组织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标志。

2、物证搜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所有物体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材料搜集:发生事故单位、地点、时间;受伤害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形式;受伤害者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出事当天,受伤害者何时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受伤害者过去的事故记录、违章记录、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健康状况。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使用的材料;相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工作环境方面状况和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其它可能与事故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证人材料(对证人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5、现场摄影: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坍塌、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事故现场全貌。

6、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平面标准距离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六、事故处理:

1、事故处理,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

2、死亡及以上事故,由事故现场调查组提出《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经事故单位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上一级主管单位批复执行。事故原因、责任者处理意见、事故性质和责任、应汲取的教训、所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3、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或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依照企业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单位负责人或事故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单位对本项目工程劳务协作队伍安全生产负责协调和管理,劳务协作队伍发生事故,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4、发生伤亡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包括: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

3、现场调查、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八、事故统计:

由安全环保部汇总统计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

九、职工工伤认定所需资料

1、提供二人以上的旁证材料,每人各写四份,并盖上右手拇指指印分别报公司安质部、社管中心各二份。

2、医疗证明:入院的病情诊断证明书,出院证明(原件送社管中心、复印件二份送安质部)。

3、伤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工作证复印件各四份

4、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四份原件

十、伤残鉴定所需资料(报社管中心)

1、本人申请

2、所在单位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3、工伤事故旁证证明

4、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5、本人一寸照片三张

6、工伤指定医院复查诊断资料。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8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

(试行)

第一条 总则

一、目的:为建立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员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使发生的事故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正确的处理,降低事故产生的影响,根据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

三、职责: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

第二条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一、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千万以上5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五、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六、轻伤事故指受伤后歇工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的事故。

七、重伤事故指造成肢体残缺、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依据原劳动部颁发《重伤事故范围》或经医师诊察后认为受伤较重,由公司企管安全处会同工会做出研究提出初步意见,由地方劳动部门审查确定为重伤的事故。

八、未遂事件指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第三条 事故的信息报送

一、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事故,并及时、有效地组织事故救援,减少事故损失,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二、一般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由部门负责人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公司安全应急预案,并派出公司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处理事故。

三、较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由部门负责人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公司安全应急预案,并派出公司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处理事故。

四、重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由部门负责人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公司安全应急预案,并派出公司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处理事故。

五、特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由部门负责人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公司安全应急预案,并派出公司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处理事故。

六、事故发生后,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情况详细汇报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应在事故发生的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汇报事故的详细情况。

七、发生轻伤事故,由公司责任部门以书面的形式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由公司企管安全处在事故发生当月随职工伤亡事故情况月报表一同报送上一级安全主管部门。

八、发生重伤事故由公司责任部门以书面的形式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24小时内报逐级上报至上一级安全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

九、发生火灾事故,应迅速逐级上报。

十、职工经职业健康检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将患职业病人员检查结果及处臵情况向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十一、发生未遂事件应在发生当月报上一级安全主管部门。

第四条 事故的调查

一、轻伤事故由公司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调查,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二、重伤事故由公司企管安全处组织设施运营处、综合办公室、工会等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确定事故责任。

三、死亡事故由公司企管安全处组织设施运营处、综合办公室、工会等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分公司所属死亡事故调查应有分公司参加,配合当地安全监察等部门人员进行调查,并协调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四、发生火灾、交通事故,由公司消防和交通的主管部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五、发生职业病、传染病、食物中毒,由企管安全处、综合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和事故发生部门组织对病情、疫情的调查。

六、发生未遂事件,由企管安全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七、事故调查中,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资料,事故发生单位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应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安全事故的有关资料、证据和相关证人,接受并配合调查人员的现场查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干涉、阻碍调查组的工作。对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调查组调查等情况,由事故调查组提出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八、事故调查期间,未经事故调查组同意,事故发生部门必须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相关人员不得离开事故现场。事故调查组同意撤销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后,方可组织对现场的整改、整顿后,恢复生产。

九、在事故调查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打击报复的,由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条 事故的处理

一、轻伤事故的处理,由公司级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经上一级安全主管部门认定后,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责令企管安全处负责处理。

二、重伤事故的处理,由公司级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经部门负责人领导认可后,报公司企管安全处,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责令企管安全处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三、死亡事故的处理,经事故调查小组召开分析会,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事故报告部门向事故调查组提出书面结案申请。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后作出批复文件,按批复文件对事故责任者作出处理。

四、发生各类因工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详见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大伤亡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相关程序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和处理。

五、对未遂事件,事故责任部门应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对事件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处罚。

六、发生安全事故后,各部门必须按事故分类及相应的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伤亡和物损情况,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和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整改措施。事故现场必须经调查人员现场查证并做出有关指令后方可进行清理,恢复审查。

七、事故的处理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及时、认真的处理。制定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要通过综合评价后实施。

八、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按照国家及上级有关规定对工程项目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对工伤与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职工工伤范围和保险待遇暂行办法,为工伤和职业病患者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办理相关手续。

十、事故处理后,应将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发至各相关单位,以使广大职工吸取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十一、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应监督工伤、职业病患者有关待遇的落实情况,需要时代表员工与行政领导沟通、协商解决。

十二、各级主管生产的领导,对伤亡事故的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十三、各级安全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职工工伤事故档案、台账,保存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所有记录。

十四、对职工发生工伤的考勤,应有班组长证明,有工长和安全员签字,方可成为工伤考勤依据,任何人不准隐瞒工伤事故,不准假报工伤事故。第五条 附则

一、本制度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为准。

二、本制度解释权属公司企管安全处。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9

1.某项目2013年5月31日发生了一起触电事故,导致1人死亡、1人重伤。事发后,当地人民政府于6月1日迅速于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如无特殊情况,事故调查组提交事故报告的最后期限是(C)。

A.2013年6月29日

B.2013年6月30日 C.2013年7月29日

B.2013年7月30日

2.某建筑施工项目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应当于(C)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火灾发生之时起半小时内

B.火灾发生之时起1小时内 C.接到报告之时起1小时内

D.接到报告之时起2小时内 3.2013年4月10日,某在施项目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8人当场死亡、5人重伤。事故发生后,该单位立即组织抢救,将伤员送至医院治疗,起中3人因受伤太重,分别于4月11日,4月18日和4月30日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的相关规定,此次事故情况补报时应该补报的新增死亡人数是(B)人。(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7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应及时上报)

A.0

B.1

C.2

D.3 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以下(B)事故应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2人死亡、7人重伤 B.1人死亡、39人重伤

C.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D.2人中毒昏迷

5.一建筑工地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应该上报至(C)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由(C)负责事故调查。A.省级、省级人民政府

B.省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市级人民政府

6.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的事故为(B)。

A.重大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7.2011年某月工建筑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A)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A.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 B.安监部门负责人 C.有关部门负责人

D.行政管理部门

8.2010年3月6日,某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某建筑工地2月1日发生的一起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结果进行了批复。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B)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对该建筑工地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A.安监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 C.有关部门 D.事故调查组 9.2013年3月某建设工程项目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经调查,该起事故被认定为非生产安全事故。根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查处工作规程》规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性质认定后(C)日内,向上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材料。A.5 B.7 C.10 D.15

二.多选题

1.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以下事故案例中,(ABCE)是重大事故。A.25人死亡的事故

B.60人重伤的事故

C.直接经济损失为0.7亿元的事故

D.7人死亡的事故

E.80人急性工业中毒的事故

2.《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不适用于以下(AB)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A.核设施事故 B.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C.煤矿生产事故 D.钢厂生产事故E.民用建筑生产事故

3.2013年5月20日,某项目在进行室内精装修时发生一起触电事故,根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查处工作规程》的规定,项目经理在告事该起事故时应包括以下(ABCD)内容。A.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工程项目名称

B.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C.事故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和项目总监 D.事故的简要经过和初步原因

E.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某事故调查组在对某起模板坍塌事故进行事故调查时发现事故单位具有以下违法行为,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对该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单位应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行为有(B.D.E)。A.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B.谎报或则瞒报事故的C.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D.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E.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5.某事故调查组对2011年4月发生的一起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中写明了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依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还应该补充(ABCD)内容。

A.事故发生经过

B.事故救援情况 C.事故责任的认定

D.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E.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结果

6.根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查处工作规程》规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有关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依照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企业有实施(A.B.C.D)处罚的权利。A.吊销资质证书或者降低资质等级 B.吊销或者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C.责令停业整顿、D.罚款 E.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撤职或降级

三.判断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应当将所有事故处理的情况由向社会公布。(错,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2.某企业发生事故,死亡32人,重伤7人,该事故按级别划分为重大事故。(错,特别重大事故)

3.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划分为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个事故等级。(错,4个级别,缺特别重大事故级别)

4.《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特别重大事故应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5.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应依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执行。(错,不依照)

6.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不依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错,影响恶劣,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依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执行)

7.《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组织事故调查的责任是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对)

8.《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也不能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错,可以直接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9.某单位因焊接作业接火措施不到位发生火灾,没有人员伤亡,只造成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该事故不算生产安全事故。(错,一般事故)10.《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向上报告。(错,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11.《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对)

12.《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

四.问答题

1.《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事故划分为哪4个等级?

并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进行描述。

答: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的报告是如何规定的?

答: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发生事故单位现场人员、负责人报告事故是怎样规定的?

答: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调查组成员的条件有什么要求?

上一篇:兽医工作总结下一篇:理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