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和教训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总结经验和教训

陈云总结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重要论述和思想

摘要:中国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当时的世界形势和大背景下,中国唯一可以学习借鉴的就是苏联的建设经验。陈云在政府中长期主管经济工作,三次出访苏联,他总结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过许多重要论述。陈云等老一代革命家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一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陈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陈云关于总结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和论述,对于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陈云;经济建设;苏联模式;经验教训

苏联是世界上参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想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经过斯大林近三十年的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完全建立。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实践,它在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方面形成的体制具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尤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在短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保证了苏联人民卫国战争的胜利,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陈云一生三次去过苏联,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莫斯科进行学习和工作,并与包括阿尔希波夫等苏联友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由于多年直接主管经济工作,陈云与苏联的密切经历,尤其是对苏联的出访,使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苏联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文革期间,陈云曾大量阅读马列著作,包括列宁的许多著作,特别是列宁在1917年2月革命之后一直到逝世前写的《列宁全集》各卷。陈云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是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熏陶,尤其直接受到列宁晚期经济建设思想的启示。陈云经济思想的变化与发展更是在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以及总结借鉴苏联模式的教训过程中获得的。

一、访苏经历及其对陈云经济思想的影响

陈云第一次出访苏联,深入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感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十月革命对中国老一代革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陈云参加革命之初,早在1926年前后就已经接触到了马列主义著作。二十一岁的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通过二十多次党内流动训练班,学习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等著作,对列宁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实践有了初步的了解。红军长征期间,为了恢复和领导国民党统治区内我党在上海一带的地下工作,受党中央委托,陈云经四川、重庆转战到上海。后来由于环境恶化,上海地区我党地下组织受到了严重破坏,陈云在上海难以立足。1935年8月下旬,陈云在共产国际等人士的帮助下来到莫斯科。这是陈云第一次出国并来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故乡苏联,他亲身感受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情景,并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熏陶、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的指导。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陈云一直在苏联学习和工作。他通过撰写《随军西行见闻录》等文章和作报告等方式,不仅向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介绍了中国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而且还进入了莫斯科列宁学校特别班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由专职经济学专家进行授课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列宁主义问题”和“西方革命史”等课程。在莫斯科列宁学校学习期间,陈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著作。由于学习优秀,他还荣获“突击手”的称号。此外,在学校学习期间,校方还组织了学员到苏联各地参观和考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这些都使陈云大开眼界。直到1936年12月,由于中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需要陈云等人经新疆回国配合,陈云才离开苏联。这次在莫斯科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使陈云受益匪浅,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而且还亲身感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陈云后来具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也与他在苏联的这段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陈云第二次出访苏联是1952年8月15日至9月24日。他第二次出访苏联,主要是随同中国代表团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做法,制订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工作计划。中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我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主客观条件上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唯一可以学习的就是苏联的经验。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背景下,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需要依靠苏联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准备出访苏联并制订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陈云进行了大量前期工作。他主管经济工作,不仅负责制定经济战略,对一些重要的经济事务、重大建设项目也总是亲自抓,而且抓得非常之紧,亲自作调查研究,亲自主持论证和会议决策。关于如何引进苏联的工业设备和项目,如何使用资金和聘用苏联专家,甚至包括重点项目的选址等事宜,他都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陈云在出访前所做的大量工作,对落实从苏联引进的第一批五十个大型项目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争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大规模引进苏联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次出访苏联期间,他同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苏联政府代表团举行了四次会谈,与斯大林进行了两次会谈。中方征询苏联政府对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意见,包括对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业总产值年递增速度、所需的设备、贷款和专家情况等等。此外,陈云还同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斯大林格勒参观了面粉厂、化工厂、拖拉机制造厂、工人文化福利设施、工人新村。这是继第一次访苏十六年后他又一次出访苏联。这次访苏虽然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恢复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给陈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访苏回国之后,他全力组织实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准备工作,包括组建一支强大的地质工作队伍,对基本建设力量进行集结,调整机构以充实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指导对苏联谈判工作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与陈云所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他后来指出的,建国初期在重点项目的建设上,“我们还是小学生,先生就是苏联。那时无论工厂的设计、施工、安装、试运转及事故的处理,主要是苏联包下了的。”这次访苏前后所做的工作,是陈云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新中国学习、仿效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这段经历对陈云经济思想的不断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陈云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常回顾和反思的一个重要时期。

第三次访问苏联,陈云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会议。1958年5月20日至31日,陈云受党中央委托,率领中共代表团列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经互会高级代表会议,以及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华沙条约缔约国政府首脑级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会议期间,陈云受到了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的接见。回国后,陈云就此次代表团访苏及列席会议情况在给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书面报告中,分析了苏联和相关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尤其指出了如何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业、利用外援的问题,并对如何进行国家间的贸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陈云这次访苏虽然时间很短,但他对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进行经济建设的发展情况又有了直观的感受,对苏联共产党与兄弟党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对经互会国家学习苏联经验的发展状况也有进一步了解,所有这些都对陈云后来总结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陈云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做法基本仿照了苏联的模式,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集中调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产和建设。“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上,那时都把高度集中统一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视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统一。”[1]P622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稳定经济,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进行三大改造都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展开,一些不足也逐渐显现,并妨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及时总结了效仿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教训,为中国后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教条地理解马列主义,必须突破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一直遵循斯大林倡导的“计划经济”,在所有制形式上过于整齐划一,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排斥私有经济,把商品、货币以及价值规律等经济范畴看作是“资产阶级的经济范畴”,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机制,主张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对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形成了重工业占绝对优先地位的畸形经济结构。斯大林之后,苏联几代领导人试图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但一直未能突破两大理论教条:一是长期否定商品经济,批判市场经济;二是在所有制问题上,认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高形式,并把它当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这是斯大林化了的马列主义理论。[2]

陈云后来在总结实行计划经济的教训时指出:“一九一七年后苏联的经济计划和一九四九年后中国的经济计划,都是按照马克思所说的有计划按比例办事的。当时苏联和中国这样做是完全对的,但是没有根据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验和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马克思的原理(有计划按比例)加以发展,这就导致现在计划经济中出现的缺点。”[3]P244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条地理解和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必然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会威胁到党和国家的生存。邓小平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P143因此说,教条地理解马列主义理论是苏联模式僵化直至最后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在建国之初走上了与苏联模式相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造成国家管得过多、过死, 条块分割,以及地方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缺乏积极性和灵活性。

2.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完全仿效他国的模式,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俄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但是,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陈云晚年在谈到建国之初学习苏联的经验时说,“那时,我们不能不学苏联。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学美国行吗,学英国、法国行吗?当然不行,只能结合中国实际向苏联学习,没有别的选择。而且,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实意的。”[5]P1785苏联的援助也“表现了苏联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苏联有了近20年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经验,他们的经济和技术,相对来说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6]P471不过,陈云也强调指出,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苏联的经验和做法。陈云认为应该“学习我们所没有的东西。”至于苏联专家提出意见和看法,陈云也主张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注意“轻重缓急”和“不合理”的方面。陈云曾经强调,“在历史上起过作用的办法,现在不应该全部照搬,但也不能一概否定”。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对仿效苏联经济建设的模式进行了反思。据薄一波后来回忆,当时,中国领导人已经“陆续发现苏联的某些经验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毛泽东在总结建国初期经济工作时指出,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这种不满意、不舒畅,一个重要方面来自经济体制的弊端。后来,邓小平还提到:“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7]P26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管理办法。陈云认为,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不研究资本主义,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同时,陈云又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看来困难不少。……摸索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还可以继续摸索,并随时总结经验。”[8]P416陈云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脱离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照搬“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也是行不通的。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总结中国效仿苏联模式的教训,对后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3.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大力发展生产力。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教训表明,完全的计划经济过于死板,否定了市场的特殊作用,导致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限制了发展生产的各种积极因素作用的发挥,也使广大劳动者缺乏主人翁感,对生产缺乏强烈的责任感,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陈云在谈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时指出,“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3]P250“搞经济建设,最终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8]P256这是陈云总结苏联经济建设教训时得出的又一个重要结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是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

陈云尤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协调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作用是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多次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他认为,“现在的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9]P245他进一步总结认为,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以,我们需要改革。但在改革中,不能丢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这一条,否则整个国民经济就会乱套。”[9]P367陈云在总结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和教训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发展方式都作了有益尝试。

三、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构想源于马列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国之初在经济建设上全面效仿苏联模式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沉痛教训,也正是由于效仿苏联模式出现各种弊端,这成为后来包括陈云在内的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的动力来源。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观点和论述正是源于马列主义理论,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前景进行了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短期尝试,还根据俄国革命胜利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即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尤其是列宁晚年,他在《论粮食税》、《论合作社》等文章中描述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构想,他试图通过改造和利用资本主义,包括运用“贸易自由”、“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达到加快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列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不仅针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且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而也表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长期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邓小平在评论如何搞社会主义时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7]P139应该说,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正是来源于这一理论基础。

通过多年经济建设的实践,陈云领会到了列宁晚期包括“新经济政策”在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精髓。陈云的许多经济思想,尤其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要阐述主要源于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1956年,在中共八大会议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①构想。1982年,在《实现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战略目标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陈云又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形象化为“鸟与笼子”的关系。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演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他的许多构想以及相关措施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满足人民需要,而不是从教条出发,照搬外国模式”。[1]P631它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是对列宁晚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体现,也是建国初期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陈云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使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更加具体化,也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认可,“它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富有创见的构想,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也不同于中国后来片面追求的‘一大二公’的模式,它代表了党在这个时期探索的正确方向”。[10]P272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作用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思想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突破苏联模式的一种新的构想,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尝试,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当前,学习陈云总结苏联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陈云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构想,主旨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陈云“较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在计划与市场关系、公有制为主体下长期保留个体经营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模式,这是50年代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史上的重要成果。”[1]P632“是对经济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它的这一观点,突破了苏联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模式,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创新。”[10]P274

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对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我们要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注释:①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这就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陈云人生纪实(上卷)[M].

[2]陆南泉.前苏联历次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对中国的启示[M].

[3]陈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5]陈云传(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8]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9]陈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0]李成瑞,朱佳木.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黄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张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合营)

作者:黄庆 张萍

第2篇:科学总结经验教训 稳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

摘要:在经济交往日益加深、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是不能不对外开放的,中国的经济不得不接受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当前爆发的金融海啸,从直接原因看,是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和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是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经济失衡将其危机向全球传导的过程。中国的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要从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上做好准备。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安全;金融危机;外汇储备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给我们的金融安全与发展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中国金融今后发展的方向。比如,怎样看待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有的人面对金融海啸说:“幸亏中国开放得慢,开放得少,要不然,对我们的影响就大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中国的金融业能够有今天,也得益于我们的金融开放。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促进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因此对于改革和开放的关系,该怎样处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又比如,怎样保证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有的人过去总认为“不要嫌外汇少”,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积攒了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些人又在指责中央银行:“你们怎么管理的外汇?持有那么多的美元资产,你们意识到这安全吗?”那我们想一想,在美元是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的当今,央行的外汇储备结构不以美元为主要基础,以什么为基础呢?拿着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不去买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又买什么呢?大家看看,欧元、日元、其他的币种,表现并不比美元好。有的人说:“现在金融危机了,是我们抄底的好机会!我们的中投公司,我们的外汇储备该出去抄底了!”但这能行吗?以国家的名义出去收购任何资产,不管是金融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人民银行早就提出过要“藏汇于民”,我们应该努力地发展中国的人民币基金,让民间的资本积聚起来,购买外汇,出去寻找自己投资的机会。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深化我们金融市场的改革。还比如,怎样看待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关系呢?过去,我们认为我们的间接金融太多了,直接金融太少了。这一次看到美国的大投行出事情了,大投行都变成银行控股公司了,于是有人说:“独立的投资银行消失了,我们还是要主要发展银行业!”我想,如果我们不把投资银行“高杠杆率”经营的这种模式彻底地改革的话,把这个“毒瘤”拉进了银行体系,那么就会产生更大的危险。因为,不是说独立的“投行”可不可以存在,而是“高杠杆率”的经营方式可不可以持续。而作为商业银行,它是能创造货币的金融机构,所以它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管。我们对于货币和金融产品应该有一个区分,而过去,我们的发展当中,把货币和金融产品混同在一起,那么这样的话就会带来很多的混乱,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三思的。再比如,我们怎样看待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莫顿先生说过,“机构是灵活的,而功能是永恒的”。因而,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金融的各项功能,研究对每种功能应该怎样来进行监管。我提倡按功能立法,按功能监管。而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情况,可以采取分业经营模式,也可以采取综合经营模式。综合经营既可以是法人综合,也可以是集团综合,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机构存在的方式,但是机构存在的方式绝不可以替代金融功能的划分和对不同功能的监管。我想,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享受了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世界经济动荡时,我们必然会受到影响。在经济交往日益加深、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是不能不对外开放的,中国的经济不得不接受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当前爆发的金融海啸,从直接原因看,是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和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是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经济失衡将其危机向全球传导的过程。不改革这样一个货币体系,其他国家只能被动地承接这个过程。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当前只能够加强对储备货币国的监管和约束,从长远讲,应该让世界有更多的选择。中国的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是,要从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上做好准备。

首先,从产业结构上,要提高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位势,从加工链末端上升至互通有无的水平交换状况。

其次,要顺应国际贸易的需求方便,用人民币做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尽管现在由于缺少很多条件还不可能马上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但是我们与周边国家很多双边贸易,有人民币结算的需求,我们应该顺应这样的需求,令双边贸易自由选择结算币种。中国已经跟十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货币结算与合作协议,让贸易双方自主选择结算货币。由于人民币是坚挺的,世界对中国经济是有信心的,很多人是愿意拿人民币来结算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些技术问题要探讨,比如拿人民币结算,怎样来计算进出口的量?怎样来落实出口退税的政策?怎样进行国际收支的申报?但这些都是技术问题,我们的管理是应该为经济活动服务的,只要经济有这样的需求,我们的管理方式就应该顺应这样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方便。管理不是目的,管理只是为了更好地给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外在的环境,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意识,让管理政策服务于企业的贸易需求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再次,我们要扩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给人民币持有者创造投资的渠道。有的人认为“中国能够躲过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我们资本项下不可兑换”,“我们今天能够在世界的金融海啸当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少,也是因为人民币不可兑换,我们的开放程度不高”。但是,因落后而避免了灾祸,这叫做“因祸得福”,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千万不要因为我们开放度不高、损失少,就自满起来,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这样的话,当世界稳定下来并再一次起飞的时候,中国肯定要吃大亏。有一个寓言,我觉得很有意思:中国坐了一个拖拉机在地上走,“咚咚咚,咚咚咚”挺稳当的,速度不快;人家坐着飞机在天上飞,飞得快,“啪”一声掉下来了。中国一看,“哈哈”,你这个先进的东西不如我!我想我们应该深思这个寓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顺应了国际贸易的需求,顺应了周边国家想拿人民币当储备货币的需求,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国际形势下,我们该给这些愿意持有人民币的人一个投资的渠道。人家总不能把所有的储备货币,都储备成人民币现钞吧?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人民币储备货币都变成普通的定期存款吧?各国中央银行不能到中国的中央银行来办存款吧?必须要给国外持有的人民币一个回流的渠道,一个投资的渠道。因而我们就面临着要发展人民币的金融市场,发展它的广度和深度。全世界为什么在美元“跌跌不休”的时候,还要持有美元?因为美元有它广阔和深厚的金融市场。大家想持有欧元,欧元有那么广阔和深厚的金融市场吗?所以,如果要想中国不因为持有大量的美元而被动地受到损失的话,就应该做强做大我们的人民币,就应该做深做广我们的人民币金融市场。

稳步推进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既是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也是改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被动局面的需要。

1.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更需要提出制度性改革的措施,来发展我们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在不断地推出一个个制度性的改革措施,而且这些措施都是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我认为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应该来自于制度的健全和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景,而不要老是寄托于出台救市措施。我觉得复杂的金融问题归结到一个最简单的原理就是,我持有股票要得到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入,即股票分红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然后才考虑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如果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股票的收入寄希望于买卖差价的话,这就是一个“博傻”的市场,而不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就失去了配置资源的功能。所以每一个股民都应该看一看你手上的股票能不能给你带来分红,足不足以和银行的存款利息相比较。如果不能的话,只说明你买了一个不值得投资的股票;如果是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话,那你就拿着它吧,尽管它现在的股价比较低,但是它起码能获得比银行利息高的分红,起码它还有未来的成长空间。

2.要正确地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稳步推进衍生工具的发展,锁定、分散市场风险。大家都认为这一次金融风暴是衍生产品泡沫导致的,有的人庆幸我们没有搞衍生产品。这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够因为一些投行的冒险家们把泡沫做大了,造成了金融危机,所有的衍生产品就不再发展了。衍生产品从诞生到现在几十年的过程中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推进作用。它能够锁定风险、分散市场风险,但是,它绝对不可以消灭风险。大家一定要记住,任何一个金融产品都是有风险的,你可以锁定风险、分散风险,但是消灭不了风险。那么在汇率和利率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期权和期货来锁定风险、分散风险,应该说是必要的。中国现在利率逐渐市场化,汇率也在浮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给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避险工具,因而发展金融期货和期权是必须的。也有人对是不是要搞“资产证券化”存有疑问。我认为资产证券化也还是要搞的。资产证券化分为实业的资产证券化和信贷的资产证券化,实业指收费权等基础上的资产证券化,要比信贷基础上的资产证券化要更稳当一些。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关键是要控制杠杆率和建立科学的止损机制。大家分析一下,所有的出现风险的衍生产品交易,它必然要在两件事情上犯错误,要不就是过高的杠杆率,使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超出了其风险承受能力;要不就是没有止损的机制,操作人在亏损后总想着下一次能扳回来。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及时止损机制,如果不止损,过度的侥幸会出更大的问题。

3.要慎重对待复杂的结构性工具和分散信用风险的工具。

第一,结构性工具一定要坚持透视原则,要了解基础产品。下图是这次出问题的CDO产品的融资链,可以看到其衍生链太长了。从抵押贷款开始,然后做出抵押贷款证券,在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为了发行方便,还会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债券,然后为了进一步地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投行就创造出了优先系列、中间系列、从属系列的债券,这些抵押贷款证券经再一次打包形成CDO这种产品,变得更加复杂化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产品使得买产品的人根本不知道基础产品是什么,那么大量的、建立在次贷基础上的大量衍生产品就相当于把一个大厦建在了沙滩上。当支撑次级按揭贷款大量发放的预期——低利率和高房价——双双不存在时,大厦的基础就坍塌了。因此我认为结构性工具应该坚持“穿透性”原则,必须让商品的购买者知道它的基础产品是什么,金融是为客户服务的,如果客户不了解自己的风险所在,谈什么把自己的所承担的风险控制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内呢?

第二,基于信用风险的衍生产品要坚持对受信人评级和对授信人的资本要求。美国这一次出问题就出在借款人,对那些信用等级低的人发放了贷款,忽视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另外,对授信人也放松了资本要求。银行老说搞“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要把风险转移出去,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移出去,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你不想承受的风险,让别人去承受?你的资产风险大,你包装一下卖给别人,这不是坑人吗?所以,一个居于把自己的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移出去而构造的财务产品的风险是很大的,为了约束这种道德风险,就必须让这个基础产品的机构留一部分产品在自己手里,而且要对其资本提出要求,因为他想把这个产品转移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就是想减少资本的占用,那么就必须对他有资本的要求,而且要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我想,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问题的话,现在的衍生产品所创造的泡沫,是不是可以被克服?衍生产品还是可以发展的,问题是我们要对产生泡沫的机制加强研究,完善监管办法,要达成共识。

作者:吴晓灵

第3篇:科学总结经验教训,稳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

关于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几个争论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给我们的金融安全与发展提出了许多问题,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中国金融今后发展的方向。比如,怎样看待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有的人面对金融海啸说:“幸亏中国开放得慢、开放得少,要不然,对我们的影响就大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中国的金融业能够有今天,也得益于我们的金融开放。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促进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因此对于改革和开放的关系,该怎样处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又比如,怎样保证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有的人过去总认为“不要嫌外汇少”,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积攒了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些人又在指责中央银行:“你们怎么管理的外汇?持有那么多的美元资产,你们意识到安全了吗?”那我们想一想,在美元是最主要结算货币的当今,央行的外汇储备结构不以美元为主要基础,以什么为基础呢?拿着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不去买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又买什么呢?大家看看,欧元、日元、其他的币种,表现并不比美元好。有的人说:“现在金融危机了,是我们抄底的好机会!我们的中投公司、我们的外汇储备该出去抄底了!”但这能行吗?以国家的名义出去收购任何资产,不管是金融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人民银行早就提出来过要“藏汇于民”,我们应该努力地发展中国的人民币基金,让民间的资本积聚起来购买外汇,出去寻找自己投资的机会。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深化我们金融市场的改革。

还比如,怎样看待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关系呢?过去,我们认为我们的间接金融太多了,直接金融太少了。这一次看到了美国的大投行出了事情了,大投行都变成银行控股公司了,于是有人说:“独立的投资银行消失了,我们还是要主要发展银行业!”我想,如果我们不把投资银行“高杠杆率”经营的这种模式彻底地改革的话,把这个“毒瘤”拉进了银行体系,那么就会产生更大的危险。因为,不是说独立的“投行”可不可以存在的问题,而是“高杠杆率”的经营方式可不可以持续的问题。作为商业银行,它是能创造货币的金融机构,所以对它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管。我们对于货币和金融产品应该有一个区分,而过去,在我们的发展当中,把货币和金融产品混同在一起,这样的话就会带来很多的混乱,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三思的。

再比如,我们怎样看待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莫顿先生说过:“机构是灵活的,而功能是永恒的”。因而,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金融的各项功能,研究对每种功能应该怎样来进行监管。我提倡按功能立法,按功能监管。而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情况,可以采取分业经营模式,也可以采取综合经营模式。综合经营既可以是法人综合,也可以是集团综合,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机构存在的方式,但是机构存在的方式绝不可以替代金融功能的划分和对不同功能的监管。我想,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

人民币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享受了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世界经济动荡时,我们必然会受到影响。在经济交往日益加深、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是不能不对外开放的,中国的经济不得不接受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当前爆发的金融海啸,从直接原因看,是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和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是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经济失衡将其危机向全球传导的过程。不改革这样一个货币体系,其他国家只能被动地承接这个过程。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当前只能够加强对储备货币国的监管和约束,从长远讲,应该让世界有更多的选择。中国的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是,要从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上做好准备。

从产业结构上,要提高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位势,从加工链末端上升至互通有无的水平交换状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

要顺应国际贸易的需求方便,用人民币做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尽管现在由于缺少很多条件还不可能马上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但是我们与周边国家很多双边贸易,有人民币结算的需求,我们应该顺应这样的需求,让双边贸易自由选择结算币种。中国已经跟十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货币结算与合作协议,让贸易双方自主选择结算货币。由于人民币是坚挺的,世界对中国经济是有信心的,很多人是愿意拿人民币来结算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些技术问题要探讨,比如拿人民币结算,怎样来计算进出口的量?怎样来落实出口退税的政策?怎样进行国际收支的申报?但这些都是技术问题,我们的管理是应该为经济活动服务的,只要经济有这样的需求,我们的管理方式就应该顺应这样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方便。管理不是目的,管理只是为了更好地给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外在的环境,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意识,让管理政策服务于企业的贸易需求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我们要扩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给人民币持有者创造投资的渠道。有的人认为“中国能够躲过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我们资本项下不可兑换”,“我们今天能够在世界的金融海啸当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少,也是因为人民币不可兑换,我们的开放程度不高”。但是,因落后而避免了灾祸,这叫做“因祸得福”,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千万不要因为我们开放度不高、损失少,就自满起来,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这样的话,当世界稳定下来并再一次起飞的时候,中国肯定要吃大亏。有一个寓言,我觉得很有意思:中国坐了一个拖拉机在地上走,“咚咚咚,咚咚咚”挺稳当的,速度不快;人家坐着飞机在天上飞,飞得快,“啪”的一声掉下来了。中国一看,“哈哈”,你这个先进的东西不如我!我想我们应该深思这个寓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顺应了国际贸易的需求,顺应了周边国家想拿人民币当储备货币的需求,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国际形势下,我们该给这些愿意持有人民币的人一个投资的渠道。人家总不能把所有的储备货币,都储备成人民币现钞吧?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人民币储备货币都变成普通的定期存款吧?各国中央银行不能到中国的中央银行来办存款吧?必须要给国外持有的人民币一个回流的渠道,一个投资的渠道。因而我们就面临着要发展人民币的金融市场,发展它的广度和深度。全世界为什么在美元“跌跌不休”的时候,还要持有美元?因为美元有它广阔和深厚的金融市场。大家想持有欧元,欧元有那么广阔和深厚的金融市场吗?所以,如果要想中国不因为持有大量的美元而被动地受到损失的话,就应该做强做大我们的人民币,就应该做深做广我们的人民币金融市场。

稳步推进人民币金融市场改革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稳步推进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既是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也是改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被动局面的需要。

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更需要提出制度性改革的措施,来发展我们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在不断地推出一个个制度性的改革措施,而且这些措施都是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我认为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应该来自于制度的健全和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景,而不要老是寄托于出台救市措施。我觉得复杂的金融问题归结到一个最简单的原理就是,我持有股票要得到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入,即股票分红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然后才考虑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如果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股票的收入寄希望于买卖差价的话,这就是一个博傻的市场,而不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就失去了配置资源的功能。所以每一个股民都应该看一看你手上的股票能不能给你带来分红,足不足以和银行的存款利息相比较。如果不能的话,只说明你买了一个不值得投资的股票;如果是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话,那你就拿着它吧,尽管它现在的股价比较低,但是它起码能获得起比银行利息高的分红,起码它还有未来的成长空间。

要正确地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稳步推进衍生工具的发展,锁定、分散市场风险。

大家都认为这一次金融风暴是衍生产品泡沫导致的,有的人庆幸我们没有搞衍生产品。这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够因为一些投行的冒险家们把泡沫做大了,造成了金融危机,所有的衍生产品就不再发展了。衍生产品从诞生到现在几十年的过程中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推进作用。它能够锁定风险、分散市场风险,但是,它绝对不可以消灭风险。大家一定要记住,任何一个金融产品都是有风险的,你可以锁定风险、分散风险,但是消灭不了风险。那么在汇率和利率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期权和期货来锁定风险、分散风险,应该说是必要的。中国现在利率逐渐市场化,汇率也在浮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给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避险工具,因而发展金融期货和期权是必须的。也有人对是不是要发展资产证券化存有疑问,我认为资产证券化也还是要发展的。资产证券化分为实业的资产证券化和信贷的资产证券化,实业指收费权等基础上的资产证券化,要比信贷基础上的资产证券化要更稳当一些。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关键是要控制杠杆率和建立科学的止损机制。大家去分析一下所有的衍生产品交易出现风险的,它必然要在两件事情上犯错误,要不就是过高的杠杆率,使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超出了其风险承受能力;要不就是没有止损的机制,操作人在亏损后总想着下一次能扳回来,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及时止损机制,如果不止损了,过度的侥幸会出更大的问题。

要慎重对待复杂的结构性工具和分散信用风险的工具

结构性工具一定要坚持透视原则,要了解基础产品。下图是这次出问题的CDO产品的融资链,可以看到其衍生链太长了。从抵押贷款开始,然后做出抵押贷款证券,在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为了发行方便,还会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债券,然后为了进一步地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投行就创造出了优先系列、中间系列、从属系列的债券,这些抵押贷款证券经再一次打包形成CDO这种产品,变得更加复杂化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产品使得买产品的人根本不知道基础产品是什么,那么大量的、建立在次贷基础上的大量衍生产品就相当于把一个大厦建在了沙滩上。当支撑次级按揭贷款大量发放的预期——低利率和高房价双双不存在时,大厦的基础就塌陷了。因此我认为结构性工具应该坚持“穿透性”原则,必须让商品的购买者知道它的基础产品是什么,金融是为客户服务的,如果客户不了解自己的风险所在,谈什么把自己的所承担的风险控制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内呢。

基于信用风险的衍生产品要坚持对授信人评级和对授信人的资本要求。美国这一次出问题就出在借款人,对那些信用等级低的人发放了贷款,忽视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另外,对授信人也放松了资本要求。银行老说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要把风险转移出去,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移出去,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你不想承受的风险,让别人去承受?你的资产风险大,你包装一下卖给别人,这不是坑人吗?所以,一个居于把自己的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移出去而构造的财务产品的风险是很大的。为了约束这种道德风险,就必须让这个基础产品的机构留一部分产品在其自己手里,而且要对其资本提出要求,因为他想把这个产品转移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就是想减少资本的占用,那么就必须对他有资本的要求,而且要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我想,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问题的话,现在的衍生产品所创造的泡沫,是不是可以被克服?衍生产品还是可以发展的,问题是我们要对产生泡沫的机制加强研究,完善监管办法,要达成共识。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文根据作者2008年11月2日出席上海金融学院主办的“200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论坛”所作主题发言整理而成)

作者:吴晓灵

第4篇:SIP点滴工作经验和教训总结

(2013-09-10)3650SHHXHelbakoNingbo Huaxiang ElectronicCo.LtdBillliu)

今天帮bill liu做很简单的tender submission receipt,为下午的开标会议做准备,一共四家总包,被邀请投标,其实这个receipt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今天做的很不好,主要体现在1,字体格式要统一,整体协调。

2、office办公操作需要加快速度和准确性。

3、做receipt时对contactor的资料阅读不仔细,把投标人的缩写写错,以后一定要加强相关资料的阅读能力,做到耐心细心,胆大心细。

4、对word中页脚的修改也是个大问题今天,自己只是在在页面内修改,保存后又恢复原来样子,应该另存修改文件名,然后再页脚处更新。

5、时间表示错误,下午一点半写成13:30pm,pm只适用于十二小时制,所以应该为1:30pm。好糟糕的一天,必须吸取教训。

文件扫描:流程性操作,及时没用过,只要按步骤来很简单的,要增强新事物的动手能力。

(2013-09-11)3650 SHHXHelbakoGC tenderproject teamand organizations)

今天做的这个team and organization 其实就是信息的汇总整合和分析,本身难度不大,但是对投标者的标书的内容理解要透彻,专业,分析需要客观,并且需要渗透到标书内容的精髓,分辨出施工单位的质量,这个需要有专业性的素质,尤其是对施工单位的组织结构的理解要透彻。

(2013-09-12)3650 SHHXHelbako

今天好囧,word中cell插入多条斜线头一开始竟然不会,由于版本问题,这个word表格菜单下没有插入多条斜线头的按钮,用画图的直线用具只能画一条,最后得出只能用insert中的shape中的line命令,这些都是很简单也最常用的,其实在一个正规的外企中办公,office,ps,autocad等软件的娴熟运用是最好的能展现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方式,工程经验和知识的展现需要一个长期的on-going的积累过程,但是这些职业能力将直接展现你的办公效率,昨天帮bill做那个tender submission receipt 出现的那么多错误,给别人的印象真的比较差,这个是个警示,希望利用周末时间要快速的提高,这个是基础,也将主导人脉和工作事物的资源导向性,好好把握,像张辉哥哥说的那样,可以犯错但是同样的错误绝对不犯第二次,bill liu那个submission receipt犯了四次,真的要好好反思。

第5篇:总结养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篇一: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4《养蚕经验交会. ( 四 )年级(下)册(科学)学科集体备课表

个 案 表

篇二:研发项目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

研发项目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

时间:2010年10月25-26日深圳 10月28-29日杭州

培训费用:2200元/人(包括授课费、资料费、会务费、证书、午餐等) 参加对象

企业ceo/总经理、研发总经理/副总、公司总工/技术总监、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研发职能部门经理、研发骨干、测试经理、qa经理、技术部门主管、人力资源经理等。

课程背景: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快速的推出新产品并减少研发的浪费是众多企业家和研发总经理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研发一个新产品的项目过程中,企业经常面临如下问题:

1.如何制定合理的项目任务书和项目章程,保持与项目投资人的良好沟通;

2.如何构建一个对整个项目负责的团队,如何明确定义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3.如何平衡研发项目的需求、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4.研发项目经理如何平衡项目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之间的关系;

5.如何保证项目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在保证领导要求的进度的同时又不牺牲质量;

6.如何控制好项目的范围,减少变更给项目造成的影响;

7.如何识别项目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控制风险;

8.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项目的控制,确保项目进度;

9.如何评估项目团队成员的绩效,激活整个团队,保证团队的战斗力;

10.保证研发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这些关键因素??? 我们的讲师团队在过去的6年中曾经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研发项目管理的内训,在总结大量企业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研发项目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开发工作,而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有时甚至完全是管理工作,管理是一门艺术,当经理更是一种责任,研发项目经理的任务将不再是个人英雄般地拼命完成你的个体任务就行了,而应该是率领你的团队完成团队目标。

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在2008年对该课程又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形成了一套可以和广大企业分享的工具和模板,学习后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些业界最佳实践的经验来优化和固化本公司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

培训收益:

1.了解业界研发项目管理的最佳模式与实践,并分享相关的技能和技巧

2.掌握业界研发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团队角色

3.掌握研发项目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控

4.掌握如何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融会贯通于整个研发项目计划中

5.掌握研发项目团队的绩效管理

6.分享业界研发项目成功的关键经验

7.分享讲师多年研发咨询总结出的一套研发项目管理的工具与模板,并结合企业的实践制定行动计划,确保在自己的公司能够落地实施

课程内容:

一、案例分析 1.研发项目团队沟通的游戏

2.从进度、质量和成本(风险)的三重约束来看分析研发项目管理的重点

3.总结项目团队角色成员在项目中的职责

4.思考:类似的问题在公司有没有经常发生?

二、研发项目管理概述

1.项目与项目管理 1)什么是项目、项目的特征

2)产品、规划、项目的关联

3)什么是项目管理 4)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和五个过程组(pmi) 2.研发项目管理 1)研发项目管理的特征

2)研发项目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

3)研发项目成功和失败的主要因素

3.研发项目类型(v、r、m的划分)

1) 2) 3) 4.理过程

1)制定à项目执行à过程监控à项目收尾

2)核心工作定义

5. 6.资料:

1)模板――如何设计并编写公司的项目管理手册 2)实例

的组建

1.组织形式

1) 2) 3) 2.开发团队的构成

1)角色和职责

2)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3)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4)产品开发中的角色和职责、

3.具备的技能

全新类项目开发 增强类项目开发 维护类项目开发 业界研发项目管项目启动à计划项目管理过程的演练与问题讨论 课后学习与参考《项目管理手册》《项目管理手册》

三、研发项目团队研发项目团队的职能型组织 项目型组织 矩阵式组织 业界最佳的产品研发项目经理的研发项目核心组研发项目扩展组职能部门经理在研发项目经理应 1)研发项目经理的素质特征和性格特征

2)如何培养合格的研发项目经理

4.演练与问题讨论 5.课后学习与参考资料:

1)《跨部门的产品开发项目团队角色职责》说明书模板与实例

2)开发项目团队任命》模板

3)程》模板

4)《研发项目经理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标准》模板与实例 5)培养方案》实例

制定

1.发过程和项目运作过程

1)程的分层模式

2)开发和项目运作概览图

3)开发和项目运作阶段流程图

2.it化思路

1)项目管理的关联

2)划体系

级分层管理体系

织适合的计划模式

3)目团队的对应关系

4)《跨部门的产品《项目开工会议《研发项目经理

四、研发项目计划结构化的产品开业界产品开发流样例介绍:产品样例介绍:产品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开发流程与产品开发3级计研发项目计划的分里程碑计划 产品级计划

各个职能领域级计讨论:不同类型组流程?à计划?à项研发领导需要关

注的计划范围

5)研发职能经理需要关注的计划范围

3.里程碑计划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1)研发能力数据支持里程碑计划

2)基于市场压力和研发能力综合定义里程碑计划

3)任主体

4.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1)考虑的内容?

2)确,然后照搬执行的梦想破灭

3)计划管理重点

是变,如何在研发计划上运用?

时跟踪与反馈、快速分析与调整

5.制定的五个步骤

1)wbs示例)

2)wbs标准

3)pbscbs之间的对应关系

4)方法

5)工期估计

标准工时库

专家估计模板

估计法的对比

6)里程碑计划的责项目操作级计划计划层次化需要期望计划非常准当今研发时代的研发团队致胜策略:世界上不变的道理快速制定计划、及研发项目计划的介绍(作用、分解的衡量、wbs、obs、五种常见的估计规模、工作量、类比法,案例介绍专家法,详细介绍间接估计法和直接如何加快项目开发进度

关键路径法

快速跟踪法

6.情景化知识管理在研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如何实现产品开发流程的落地

2)如何实现研发知识的持续完善

7.张问题解决的十四 种方法

1) 2)管道管理与优先级排序

3)定位相匹配

4) 8.资料:

1)操作指导书》模板

2)板

3)估算》模板

4)管理:《pcb(过程能力基线)统计》模板 5)量经验库模板》

9. 管理

1.述

1)质量

2)常见的误区

3)建质量

2.业界研发资源紧平台化与项目化

产品功能与产品等等

课后学习与参考《研发项目估计《规模估计》模《工作量、工期项目计划的量化《任务历史工作演练与问题讨论

五、研发项目质量研发质量管理概过程质量与交付研发质量管理中如何在设计中构系统工程 标准化 模块化

研发质量控制手

段之一:度量

1).度量是研发质量改进的基础(没有度量就没有改进,也无法考核)

2).公司级度量 3).产品级度量 4).模块级度量 5).过程度量 6).交付件度量 7).过程能力基线(pcb) (美国某公司能力基线示例)

3.段之二:测试

1分析

2试?

3维

4定义

5试模型

6化评价

度量

4.段之三:评审

1 2及的角色与职责

3和解决的办法

4评审

ü评审要素的提炼与总结

研发质量控制手).缺陷引入阶段).为什么尽早测).客户化测试思).测试责任主体).项目的渐增测).如何对测试量ü缺陷严重性度量 ü缺陷趋势度量 ü缺陷修复及时性ü等等

研发质量控制手).评审方法 ü技术评审 ü管理评审 ü内部审计

).评审流程及涉).评审常见问题).如何量化评价ü评审度量的内容 5).演练与问题讨论

5.研发质量保证 qa的主要工作 qa的独立性 qa的汇报关系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qa?

6.课后学习与参考资料

1计划》模板

2指导书》

3模板

4 5要素表》

6要素表》

控制

1.制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与分层监控

3.监控内容:

1) 2) 3)分布

4)员的供求状态

5)状况

4.理的监控内容

1)目工作表现

2)用资源

3))《研发项目质量)《技术评审操作)《技术评审报告》)《技术评审流程》 )《产品需求评审)《产品方案评审

六、研发项目计划研发项目计划控项目的分层实施研发高层领导的研发资源的使用 研发管道载量 资源在项目中的研发不同职位人研发能力的改进研发职能部门经本部门人员的项项目经理是否滥计划是否做到人

事匹配

4)形成职能、项目相互制约的机制

5.研发项目控制手段:项目报告

1)项目报告种类 2)项目报告机制 6.研发项目控制手段:项目例会

1)项目例会种类 2)例会议程和内容 7.研发项目控制手段:计划变更控制

1)变更控制流程 2)计划滚动刷新 8.其他项目控制手段

1)状态转移 2)业务决策评审 3)研发合同书管理 4)项目审计 5)成本控制 6)qa状态报告 9.量化统计与分析 1)度量的基本概念(定义、作用和目的、度量与测量、驾驶窗、度量模型、??) 篇三:创业失败经验及教训总结

创业失败经验及教训总结! 创业失败经验及教训总结我曾经运作过数个项目,大多项目以失败告终.其中较短的项目运 作时间在五六个月以上,较长的项目则到目前为止将近三年,中间的坎坎坷坷, 酸甜苦辣无法一言道尽. 从2002年创业到目前为止将近五年, 很简单的道理, 但却都是我亲身验证或者我身边的好朋友们一一验证的, 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 代价.写下此文一是自勉自励,二是希望能对正在创业中的朋友有所帮助,在看 《赢在中国》时,马云曾经说了一句话,没有必要学习太多的成功学,更多的应 该学习一下别人失败的教训.所以才有了如下总结:项目考察篇 项目考察篇1.任何东西都不能生搬硬套,要看清项目的本质,不要以为自己曾成功运做 过一个同类产品, (也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同行业产品)现在再做一个价格更加便 宜的类似产品就能做得很好,这个没有必然性,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2.向成功者学习成功的方法,可以极大的缩短摸索过程与时间,很简单的道 理但的确是至理名言.做任何项目之前都要详细考察不能急躁,宁愿项目晚启动 一到两个月,宁愿花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去实践,去体会,也总比项目启动以后套 在里面强上十倍.切记,切记!!!合作伙伴篇1.选合作伙伴一定要慎之再慎,不要随便拉一个技术水平高或者业务能力强 的人去当合作伙伴,这样一定会失败的.我的原则水平第二,人品第一,必须要 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否则合作过程中会伴随一些猜疑,互不信任,互相防备,那 么这种合作关狄簿涂斓骄⊥罚绞焙蚰憔屯卵伞?/span> 2.选择合作伙伴尽量不要选择女性,女人相对来说目光短浅,自我倾向性明 显,然后再给你掉几滴眼泪下来,你就心软了,破坏整个项目及计划的执行.经营管理篇1.节约,节约,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创业之初,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随时掌控风险,固定资产弄不好就是负债,要从小做起.创业之初,不要过分地 爱面子,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你没有面子,你只能去挣面子.但很多时候 人心会突然间迅速膨胀,开支会大幅度增长,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危机随时就 要来了,一定要提早警见. 2.不要简单地认为市场空间有多大,利润有多高,所以自己进入就一定能赚 个金银满钵,这个没有必然的关系,你能看到的商机,我想别人也一定会发现,不要以为天下人都傻就自己聪明,别人都不如你,你要清醒地认识到,凭自己的 能力,资金,社会资源,自己能分到多大的蛋糕.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 抱怨说:嗨,这个行业水太深了. 3.不要光是看好项目前景,前期必须想好,要怎么做才能不赔钱,怎么做才 能生存下来,然后再图发展,否则可能在黑暗结束前,你已经 over 了,前期 的付

出全是白费. 4.每一次的管理决策与项目选择都至关重要,最要命的就是决策,小的决策 错误会让你损失金钱,时间,大的决策错误会让你输掉整个项目.为了避免决策 错误,一定要多进行调查,走访. 5.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用什么都买不回来, 所以做企业不允许我们一错再错.项目营销篇1.老板就是最好的推销员,也是公司最大的推荐员,很多情况下不要指望别 人比你做得更好. 2. 业务人员没有抱怨的权利,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3. 如果你想进入行业前三名, 那么你必须有超越行业内第一名的勇气与信心, 如果你向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看齐的话,你能进入到五六名已经很不错了.尽最大 的努力,调动最好的资源做最好的自已. 4.高科技的,先进的,未必就是赚钱的,未必就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时 候往往是你熟悉的老东西帮了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项目用人篇1.21 世纪最缺的是人才,我非常认可这句话,人往往决定这个项目的成败. 用人,选人是项目成败关键中的关键.选人选不好的话,你会发现钱没少花,精 力没少搭,最后还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它篇(性格 其它篇 性格) 性格性格绝对能决定你的命运,如果没有一种吃苦耐劳,积积乐观,热情向上的 坚毅态度, 如果你不能果断地去行动, 那么我建议你不要做企业, 创业需要勇气, 创业需要信心,创业需要热忱.假如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你就需要去付出百分之 百的努力,你需要用你的精神,用你的热情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企业还需要去包容,你想管理多少人就要去包容多少人,不只是包容他们的优点,还要包 容他们的缺点.项目结尾篇如果一个项目已经失败或快要破产时.不要急着*起新项目来弥补损失,到 时候窟窿会越来越大, 让你陷入更深. 一般人都能想得通的道理, 但是在现实中, 经过我的观察,却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创业伙伴都会在疲惫不堪之后,又 马上投入到另外一个项目当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失败了不要气馁,你没有成功一个是时间的问题,另外一个也可能是你性格 的问题.要不为什么同时起步的人很多人都存活了下来,并且越做越大,总之是 你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到位,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痛定思痛,重新 收拾一下心情,重新摆放一下已经弄乱的阵脚,重新规划一下以后的人生.允许 三十岁以前的自己可以一无所有,只要身在心在,该有的都会有的.放弃该放 弃的,坚持该坚持的几个失败案例的启示 一,品牌派生不彻底 案例介绍:稀世宝(含硒,可增加视力)矿泉水随着小燕子常喝稀世宝,视力会更好的广告而迅速 走红, 率先在中国水市场中树起了特殊功能水的大旗 (注: 在稀世宝之前, 中国的各种水饮料只是

解渴, 并没有人想到要生产特殊功能的水).因此,在消费者心中,稀世宝公司是一个以硒(明目)水为主导, 兼产其他特殊水(如含碘益智水,含钙助长水)的水企业.这就要求它在主导品牌稀世宝的基础上,派 生出一系列近似品牌,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名牌资源.可惜的是,它没有. 分析点评:稀世宝公司既然先人一步地想到开发含硒的特殊功能水,就应当在此基础上,把这一创意 进行到底.所以,当专家们发现它这一漏洞时,就做了如下的跟风沾光式策划:稀世典(含碘益智水)稀 世盖(含钙助长水)稀世辛(含锌健胃水)等一系列与稀世宝相近的品牌,这样,既最大限度地沾了 稀世宝的光,又不违反法律. 规律总结:在推出主打品牌的同时,必须审查一下它能派生出其他品牌,如果能,就应及时有效地对 派生品牌加以注册,保护,使用,以防止别人合法仿冒,跟风,沾光.当然,最好是自己实际使用,这样 能更充分地利用知名品牌资源. 二,商标防御不彻底案例介绍:在三株口服液正火的那几年,三株公司为了进行商标防御,以防他人在别的产品上使用三 株商标,就把三株商标在保健品,药品,食品,饮料甚至洗涤品,上都注册登记了.但百密总有一失, 结果差点被对手狠狠原黑一下子. 分析点评:三株公司出于商标防御之考虑,在多种产品上注册三株商标,这个创意,动机是很好的. 但它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差一步没把创意进行到底,结果就导致:当年,一个也生产健胃肠保健品的 小公司,被三株一冲击,濒临倒闭关门,老板出于报复心理,找人策划一个厚黑阴招,要损三株一下子, 由这家公司注册并使用三株牌农药或猪饲料,厕所刷子之类,不图赚钱,只求破坏三株口服液的形象.幸 亏这个阴招没付诸实践,否则,恐怕三株不被那桩官司整死,,也要被三株牌农药猪饲料搞臭. 规律总结:企业必须构筑起商标防御体系,以防对手在商标上入侵.商标防御最主要的做法是把自 己的商标在尽量广泛地范围内注册.尤其应注意的是,大部分企业却没有想到在相反的产品上也注册, 以防对手污辱丑化.而实际上,他人跟风沾光,并不会严重损害已方,但对手污辱丑化,却会给已方以致 命打击.可见,在进行商标防御时,必须二者兼顾,既防他人跟风沾光,更要防对手污辱丑化.否则,若 只顾前者而忽略后者,会使商标防御体系成为商业版的马其诺防线. 三,功能展示不彻底 案例介绍:前几年的磁疗热中,哈磁集团独具慧眼,把磁疗原理运用在水杯上,研制出了磁化杯, 掀起了一股磁化杯抢购风潮.但后来,随着厂家的急剧增加,消费者理智起来,他们恐怕买到假货.就对 磁化功能的有无和强弱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必须加强产

品的功能展示,才能说服消费者放心 购买.于是哈磁杯在广告中告诉人们:你买回家,拿一个铁勺放进杯中,会感到勺子被一股强力吸住,这 就说明哈磁杯具有很强的磁化作用.但顾客对哈磁杯仍不放心.与此同时,另一个后起者――天磁杯却大 为畅销.为什么?仅仅因为天磁杯中放了两个赠送的小铁勺. 分析点评:哈磁杯虽然比天磁杯的历史久,名气大,但仅仅因为它在功能展示上的创意进行得不如天磁 彻底, 导致它败给天磁――败在两个小铁勺上. 为什么?因为哈磁杯虽然也想到了用铁勺来检测磁力强弱 的创意,但它没有把创意进行到底――试想,有几个顾客会傻到按哈磁的广告中所说先买回家,再用铁勺 试验?大概连 3 岁小孩子也会认为这是在*.相比之下,天磁杯就把这一创意进行到底了;每个杯里都放 两个赠送的小铁勺.这样,顾客挑选时,必须会打开杯子仔细察看一番,看到里面有两个铁勺,就会把它 们拿出来,在拿出的过程中,一定能切身感受到强大的磁力,如此,不必营业员多费口舌说它怎么好,顾 客就会相信. 规律总结:说千次不如做一次,别人做千次不如亲自做一次,这是对功能展示之重要性的形象说明.尤其 是在同类产品很多,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必须进行功能展示,让顾客切身体验到本产品与众不同的优 越功能.而且,必须把功能展示进行到底.一般说来,要在顾客尚未掏钱购买之前进行,这样才符合交 易安全的消费心理.就像上述案例中,哈磁让顾客先买回家,再做试验,明显不符合交易安全心理的; 而天磁是末买之前,当场试验,十分符合人们的购物心理. 篇四:成功法则之十

三、总结经验教训

成功法则之十

三、总结经验教训

成功法则之十

三、总结经验教训

成功固然有方法,失败必然有原因。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免不了会遭受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失败。曾经努力地去奋斗但结果却失败了,这也许是人生的最大悲剧。除了少数的成功者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遭受过失败或正在失败。在这里,我们将谈到,除了要对自己所选择的目标有强烈的信心、明确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外,而必须懂得对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次重蹈覆辙。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31项,你在阅读这些原因时,应该逐点对照,看看有多少原因正是你成功的障碍:

1、不利的遗传背景。天生智力不足的人,是没有什么办法可想的。惟一的补救办法就是“以勤补拙”。

2、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凡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人,便没有成功的希望。

3、缺乏志向与抱负,对什么都无所谓。凡不愿上进和不愿付出代价的人,便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

4、缺乏足够的教育。这个缺点的克服十分容易。经验证明,自学的人往往是学习得最好的人,光有一张大学文凭是不够的。光知道知识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人之所以能得到报酬,不是因为他们拥有知识,而是因为他们能将知识运用在工作上。

5、缺乏自律。纪律来自于自我控制,一个人必须能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情绪与行为。在你要控制别人之前,一定要先控制住自己。你会发现自我控制是最难的。你如果不能征服自己,就会被自己所征服。当你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时,他既是你的最好朋友,也是你的最大敌人。

6、健康不佳。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便很难成功。健康不佳的原因:(1)食物吃得太多;(2)养成消极的思想、情绪和行为;(3)性欲的不正常发泄与没有节制;(4)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5)由于环境与呼吸系统的原因,而导致新鲜空气的供应不足。

7、童年时代不良环境影响。“小树苗是弯的,长成大树后也是弯的。”多树人的犯罪倾向,都是在童年时代由于不良的环境和不政党的朋友而造成的。

8、拖沓。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失败原因。挥之不去的拖沓总是时刻跟随着每个人的身影,等待着破坏人们成功的机会。为什么老是失败,是因为我们总是等待!要知道时机永不会“刚刚好”。就在你站立的地方,用你手中现有的工具开始干吧,无须再等!

9、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很多人做事都是虎头蛇尾,而且还有看到失败的迹象便立即退却的倾向。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为座右铭的人,会发现失败因此而离去。失败抵挡不过百折不挠的精神。

10、消极的个性。消极的个性不会获得别人的合作。

11、对性冲动缺乏控制。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所有冲动中,以性冲动为最强。因为性冲动是情绪中最强烈的一种,所以必须加以控制,用升华和转移的方法导入其他轨道。

12、不能控制不良欲望。赌徒的欲望驱使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走向失败。1929年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大崩溃,许许多多的人因此而破产。

13、缺乏迅速的决断力。成功的人都能迅速果断地下定决心,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他的决定。失败的人通常决定缓慢,并且常常要改变主意。犹豫不决而拖沓是孪生兄弟,只要看见一个,就会找到另一个。

14、具有6种基本恐惧中的一种或几种。

15、选错结婚的对象。这是失败中常见的原因。婚姻失败的特点是充满悲哀和不愉快,这样会毁掉一个人所有的抱负。

16、过分小心谨慎。不愿冒风险的人,通常只能选择别人剩下来的东西。过分谨慎与不够谨慎同样不足取,要防止这两个极端。人生中到处充满了不可预料的机遇。

17、选择了错误的事业伙伴。商业的失败原因以这点为多见。一个人在寻找雇主与事业伙伴时应当极其小心,他们应当是智慧型与诚实型的。

18、迷信和偏见。迷信是恐惧的一种,它也是无知的象征。成功的人虚怀若谷,并且无所畏惧。

19、选错职业。一个人对他的职业不喜欢,那是不会成功的。在寻找职业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能全心全意地投入,以获得成功。20、未能专心致志。样样会一点的人,样样都不会!将你的全部努力集中在一个明确的目标上。

21、花钱没有节制。挥金如土者不可能成功,因为他无法过节俭的生活。要规定收入的固定比例作为储蓄,以养成有计划的储蓄习惯。一个人在谋职时能否和雇主讨价还价,它的前提往往是你在银行里有没有钱。

一个人如果没有钱,就只能被迫接受别人给他的任何工作。

22、缺乏热情。缺乏热情的人是不会有人信任的,要知道人的热情极具感染力,热情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23、偏执。不能容纳许多问题的人,很少能取得成就。偏执的意义便是一个人不再求和。最具有破坏性的偏执,是那些不能容忍宗教、种族以及政治观念上不同意见的、排斥异己的人。

24、没有节制。最具有破坏性的放纵与饮食、性的活动有关。过分沉溺在这些放纵里,都会构成你事业的致命伤,使你很难获得成功。

25、没有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因为不能与别人合作,而丧失地位和机遇的人为数太多。凡是要求自己成功或成为领袖的人,都不会容忍这种缺点。

26、拥有不是靠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权力。像富人的子女和遗产获得者,手中的权力与财富并不是靠自己的勤劳努力而得来的,这也会成为成功的致命伤。突然暴富比贫穷还要危险。

27、蓄意欺骗。诚实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的。一个人由于处在某种不利的环境中而一时撒了谎,是可以谅解的。但是一个蓄意欺骗的人则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他迟早要自食恶果,其代价从丧失信誉直至丧失自由。

28、自大和虚荣。这些缺点好象是红灯一般,令人望而止步,它们是成功的致命伤。

29、以猜测代替思考。大多数人不很注意问题的实质,他们宁愿凭着猜测或草率的判断去采取行动。30、缺乏资本。开创了事业,但没有足够的后备资本来承受他们所犯的错误,于是虽有友人相助也未能度过难关,这是一个令很多人失败的常见原因。

31、在这里你还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出一样前面未曾列出的失败原因。这31条失败的原因是人生悲剧的证明。如果你能请一位了解你的人和你一起对照这些失败的原因,逐条地加以分析,那将是有益的。如果你独自对照分析,当然也可以,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总是无法像别人那样清楚地看透自己。 篇五: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

成功固然有方法,失败必然有原因。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免不了会遭受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失败。曾经努力地去奋斗但结果却失败了,这也许是人生的最大悲剧。除了少数的成功者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遭受过失败或正在失败。在这里,除了要对自己所选择的目标有强烈的信心、明确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外,而必须懂得对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次重蹈覆辙。 古语有云:失败乃成功之母。现如今又有歌唱到: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可见失败是常有的事,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跌倒是常有的事。看看现在的我们哪个不是健步如飞。所以失败并不可怕,恰恰相反,失败却是我们成功路上的良师益友。没有这一次的跌倒,哪有下一次的稳健。所以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就像我们从来不惧怕跌倒一样。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梦想。就像我们没有因为一次的跌倒而放弃走路。只要你正确对待失败,对失败的原因认真的做好分析、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在从新来过,那么我相信成功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大多数人经历过失败,或者正在经历失败。为什么成功的却只有极少数呢,原因很简单,我们通常在经历过一次失败后,便灰心丧气,给自己找一个很好的理由便就此放弃了。从来没有认真的对过去的失败认真的分析总结,又或许我们 失败了,我们也分析了总结了,再做,还是失败。于是更加冠冕堂皇的放弃。但是,成功哪有这么容易。正如前面的歌所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知道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充满荆棘的。我们只有踏平所有的荆棘才能看清通往成功的道路。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失败一次分析一次,失败一次,总结一次。只要我们每次失败都能进步一点一点,那我们就能往成功走近一点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相信我们终有抵达成功的一天。 正如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文明社会,不也是一步一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而走过来的吗?所以对我们来说,失败是一笔巨大的经验财富,只要我们一点一点的总结,积少成多,运用我们失败的经验也终究会走上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

第6篇:公务员考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已经是第三次考公务员了,去年进入了面试,最后被淘汰,而今年却离面试线仅差两分。这不是杯具或洗剧,而是人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验证我个人的心态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1)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觉得自己复习的足够好

在复习的后期,基本上市面上的模拟试题都能够做到140个题目只错30个以内,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像偶一样的沾沾自喜,觉得今年的公务员考试肯定有戏。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淡定,仔细的去分析自己的弱点,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的弱项给补充完好。模拟题目一般都是非常简单的,只能帮助你检测对已有的基本知识掌握的是否正确牢固,其他帮助不是很大。

(2)做什么样的题,怎样做题?

真题,永远是真题。有些同学可能说,真题都被我做烂了,那还有什么意思。诚然,国考真题一共就那么几套,大家千万不要觉得05,06年真题做的非常顺手就觉得自己复习的很好,要是能把07-10年的做顺手才算是本事。还有就是各省的历年真题也比较具有参考价值,像山东和浙江的题目有些比国考都要难。

做题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做题不仅仅是锻炼我们对相同类型题目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从题目中看到考官想要考自己的哪些点。做完一个题目之后反复的去想,去分析这个题目的内涵,下次我碰见同样类型的题目能不能举一反三将它快速做对。做一道,会N道,这才是做题的最高境界。

(3)如何将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快速融入自己的大脑?

总结!

在这里不多强调总结对于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了,总结的时候能够让自己全面的审视同种类型的题目有没有自己遗漏不会的,并且可以将自己做过的所有题目都过一遍,这样更能够加深自己对题目的印象。比如今年大家都觉得图形题目比较难,在之前我自己总结图形题目的考点为“素闭称重算曲直,划开积序角交同”。这两句话我碰到易考易错的图形题目总结出来的。

“素闭称重算曲直”:元素种类及个数,闭区间的个数,是否对称图形,考察重心,算曲线或直线的个数。

“画开积序角交同”:笔画的个数;是否是开放性的,对面积的考察,对字母顺序的考察,角的数目,交点的数目,图形叠加相同或相异。

这样,自己在答题的时候也有所依靠,能够快速的将考官要考自己的点找出来。 (4)教训之谈:

教训有三:1.平时做模拟题的时候都是用手机来控制时间,这样比较精确,然而在考试的时候,不允许用手机,而用手表。手表多转一两分钟根本看不出来有何变化,结果就对自己说,没事,就多一点点时间。结果几个模块下来,时间就大大不够用了。在时间控制上,平时做题用电子表,考试的时候还是要用电子表;平时要用手表,考试就用手表控制。

2.绝大的教训:平时复习的时候都是在一个很安静的自习室中复习,大家层次水平都比较高,都比较安静。然而,在考试的时候,我旁边的一个哥们狂翻卷子,呼呼啦啦的,对于那些能够集中注意力的人无所谓,可我就是那类容易受考场影响的人,结果就造成了分心,答题速度大大减慢,一开始从言语理解就失去了对试卷的控制,行测答得是一塌糊涂。而后来的MBA考试,我吸取了教训,考试时带上了耳塞,结果考试发挥的比较好,没怎么复习都能答得不错。 3.申论不仅看文体结构,更看字。我申论的分数49,不算高,但也不算低。在申论方面我是下了功夫的,在考试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申论写的肯定不错,然而考试成绩下来之后发现分数并不高。问过周围的几个一起考试的朋友,觉得他们的申论水平并不高,然而最终成绩却不错,后来想想我和她们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字体。一般女生的字体都比男生的好,而我知道周围考公务员的女生申论分数明显高于男生,字不好看,自然印象分好不到哪儿去,有可能会致使自己表达不清,使改卷人难以把握到你精准的意图。所以,字一定要能不错,最好要有针对性的练习。

第7篇:都是经验和教训

都是经验和教训,开车的人一定看看!

1、刚拿到本时,什么都想开开,连拖拉机也没放过;现在是能不开就

不开别人车,觉得自己的车还是最好开的。

2、刚学会开车时,觉得五档没有什么用(开不快),几个月后,觉得一档没什么用,感觉用二档起步好,现在觉得一档到五档都很管用。

3、开车一年时,觉得自己车技非常了得,什么车都敢超,什么车都不让,路就是我家的;三年后,几乎天天跑长途,看多了各种事故,知道了什么巧事都有可能发生,车速也放慢了不少;现在知道了市区里公交

和出租就是爷,高速上卡车也是爷,哪里都得让着他们。

4、开熟了以后,觉得黄灯亮了就是用来抢的;后来觉得黄灯是用来停

的;现在过绿灯都要带脚刹,让一让那些抢黄灯和闯红灯的。

5、刚开到车,就觉得自行车,摩托车和行人真让人心烦;现在经常骑

骑车,走走路,发现汽车才是最不讲道理的东西。

6、从前觉得有事就得急刹车,那车胎的尖叫专门用来警告不遵守规则的人;现在知道,能让就要让,汽车不是想停哪就停哪的,后面的车也

不是你能停他也能停的住的。

7、从前给人迸道时,还要向前挤一把;现在只要有个迸进来了,就让

一把,心里琢磨着此人是不是急着去医院。

8、从前觉得在车流中窜行,能抢到不少时间;现在发现只要选的路好,

并不比那些开F1的人慢到哪里去。

9、从前觉得在人流中穿行,是车技的象征;现在知道,人的价值,是

无法用钱衡量的。

10、从前高速公路开车时觉得140比100公里快很多;现在知道到达时只比开160的慢那么半个小时,而且不用到了地头到处找厕所。

11、从前觉得偶尔违章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知道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

关系只是在于次数的不同,运气的好坏没有多少因素。

12、从前发生事故总想暴打对方一顿;现在被人追了尾都想私了算了,

吃点亏总比天天跑大队和保险公司来的实惠。

13、从前被无聊的人士骂一句,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现在最多也只是

伸出一根手指告诉他天堂的方向。

14、从前觉得别人乱开车就想教育对方一下;现在反而觉得教育自己不

能像他一样才是最管用的。

15、从前觉得车停哪里都一样;现在停车要看看边上是什么车,后面是什么车,能不能与他们保持安全的距离,保安室和摄像机能不能看到

车„,反正想的挺多的。

16、从前后面向外头向内,现在后备箱顶着墙,能有多后就多后,小偷

就没有光顾过后备箱。

17、从前停车顶着前车停;现在停好车都要向后多倒个半米,哪怕后面

再停个车顶上来,自己也能出的去。

18、从前停车总是要把后视镜给收起来;现在能不收就不收,因为它可

以帮别人远离你的车,就算坏了也比做漆来的实惠。

19、从前修车听师傅的;现在师傅叫我:师傅,您看这东西换不换?

20、从前保养,觉得常换的机油好坏都一样;现在知道,换好机油省油

省时间还省钱,而且配件都要原厂的或品牌的。

21、从前觉得10升油耗只比九升多二块钱(五年前);现在知道了,

一万公里可以省四五百元,一年可以省个养路费。

22、从前觉得保险保的越全越好;现在只买三责和车损,加上小心驾驶,

但三责买的很高,最少二十万起。

23、从前觉得装了倒车雷达,倒车的时候可以不用操心,现在知道倒车雷达也有盲区,并且车后面随时可以出现障碍物,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保险。

24、从前去加油总是很有钱的说:“给我加满”!现在知道了加满一箱

油在市区拉着几乎等于拉着一个人,学会只加半箱油。

25、从前很羡慕哪些雪亮的疝气灯,晚上开车总喜欢开着远光,不管对方是否晃眼,现在知道了,如果对方什么也看不见,处在危险边缘的也

包括自己。所以每次会车首先变成近光。

26、以前路边停车急着下车时开门就下,现在再着急也要看看后视镜,看后面有没有跟上来的自行车和摩托车,车门碰了人家就不轻.。

第8篇:开车的驾驶经验和教训

1、驾驶座上方遮阳板后不要夹任何东西,否则,拉遮阳板时,会掉下,就在这一分神的瞬间,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出现。

2、高架和高速公路的匝道都有限速,一般不得超过40码,这一限速是有道理的。哪怕后面车鸣笛催促,也不要超过50码。

3、弯道行驶的时候,一定双手握好方向盘,不可一只手腾出来干别的。

4、新手开车,副驾驶座尽量不要载客,聊天容易分神,容易闯红灯。

5、如果有一个空的收费车位和一个空的免费车位,停到收费车位上。免费“车位”之所以空着,要么空间小,要么难度高,要么有被协警或城管贴罚单的危险。而收费车位,一般比较宽敞,有收费员引导,并且不用担心因违停被罚150元,最重要的是,不会因为撞到别人的车而废钱废时。

6、拿不准,就下车来看看,宁可多倒三把,不要盲目通过,新手不丢人,事故频出才丢人。

7、右拐弯时,一定要看两边后视镜,尤其是右边后视镜,也许会有白痴悄悄地开车躲在你的右边,如果撞了他的车,你至少50%的责任。

8、雨天、夜里、没有路灯、车多的地方,不要贸然停车,如果不甚陷入,下车看明情况,慢慢退出来。

9、对于新手来说,停车的时候,能头朝里开,就不要屁股朝里倒车,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停车。

10、开车前要养足精神,跑长途前夜,一定要睡足8小时,被负面情绪所笼罩的时候,不要开车,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11、开车要眼观六路,而听八方,按照怀尔斯生存手册之顶级驾驶,每5秒钟,要扫一眼后视镜。

12、在中国的路上开车,变道插队被视为一种严重挑衅。但有时又不得不插队,此时,降下车窗,伸出一只手示意,会降低对方敌意。

第9篇: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回顾中国经济体制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体制从最初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最后定格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总是在与时俱进,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品尝了不少教训,吸取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教训都是值得我们永久学习的。

那么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经验教训呢。

第一,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合理制定经济模式。“一五”之后,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较简单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大统一小自由、大集中小分散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国民经济刚刚恢复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体制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做法是不一样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激起了大改革、大开放的热潮,紧接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规划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蓝图,旨在打破旧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新体制。在符合基本国情的条件下,令经济改革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经济焕发出巨大活力。文化大革命被说成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可在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存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这是我党未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深刻教训。

第二,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必要的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应该对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步骤、根本任务有个清醒的认识,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1958年至1960年持续三年的“大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推动下,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掀起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那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思想准备,产生了危害性极大的冒进思想。要使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增长,必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跃进”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客观规律,盲目的以“赶英超美”为口号,以大炼钢铁为标志,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使国家和人民陷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样的决策不能再重演。

第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生产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大跃进”时期片面强调了经济建设,忽视人们生活的改善,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最终生产建设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平均主义泛滥,“干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供给制,吃饭不要钱,这严重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模式,是完全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自给自足的封闭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又一次失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1980年至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得到大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大突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工业的发展打足了基础。

第四,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明确区分又要做到相辅相成。政治体制是社会总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决定着其他组成部分的性质和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体制的因素和经济体制的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很难对它们作出严格区分。关于如何对待两者的关系,邓小平早有论断,他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2个基本的构成要素,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间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新中国建立六十余年,经济上改革频繁,有许多辉煌的成就,也难免有一些探索的失误。历史能够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关于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还有许多,可惜在此无法详细阐述。只希望这些经验教训能够为己所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帮助我们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上一篇:质量保证体系下一篇:公司人力资源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