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教训(精选3篇)
某化工厂是一个生产硼化物的企业。该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在册职工500人。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厂长负责制,改变了经营方式,搞活了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长,1985年荣获省、部级《六好企业》称号。当时,作为全国知名企业家的厂长,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与某大学合作,以委托开发方式为主研究管理信息系统。接受委托单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根据当时企业条件,还不适于立即开始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开发,最好先研制一些子系统。原因是该厂技术力量薄弱,当时只能从车间中抽调出三名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和一名中专程度的技术人员组成计算机室,管理人员对于应用微型计算机也缺乏认识,思想上的阻力较大。但是,厂长决定马上开始中等规模的MIS开发。他认为,做个试验,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于是开发工作在1986年1月就全面上马了,学校抽调了教师和研究生全力投入。
整个项目的研制工作开展得较有条理。首先是系统调研,人员培训,规划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并购置了以太局域网软件和五台IBM-PC机。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绘制数据流程图和信息系统流程图的过程中,课题组和主要科室人员在厂长的支持下多次进行了关于改革管理制度和方法的讨论。他们重新设计了全厂管理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入表格,得出了改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试图将月盘点改为旬盘点,将月成本核算改为旬成本核算,将产量、质量、中控指标由月末统计改为日统计核算。整个系统由生产管理、供销及仓库管理、成本管理、综合统计和网络公用数据库五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在完成各自业务处理及局部优化任务的基础上,将共享数据和企业高层领导所需数据通过局域网传送到服务器,在系统内形成一个全面的统计数据流,提供有关全厂产量、质量、消耗、成本、利润和效率等600多项技术经济指标,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仓库管理方面,通过计算机掌握库存物资动态,控制最低、最高储备,并采用ABC分类法,试图加强库存管理。
原计划从 1986年 1月份开始用一年时间完成系统开发,但实际上,虽然课题组日以继夜地工作,软件设计还是一直延续到 1987年 9月,才开始进入系统转换阶段。可以说,系统转换阶段是系统开发过程最为艰难的阶段。许多问题在这个阶段开始暴露出来,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表现:
1.手工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同时运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加重了负担,在这个阶段,管理人员要参与大量原始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机结果的校核。特别是仓库管理系统,需要把全厂几千种原材料的月初库存一一输入,工作量极大,而当程序出错、修改时间较长时,往往需要重新输入。这就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极大不满。
2.仓库保管员不愿意在库存账上为每一材料写上代码,他们认为这太麻烦,而且理解不了为什么非要这样做。
3.计算机打印出来的材料订购计划比原来由计划员凭想象编写的订购计划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计划员面子上过不去,到处说计算机系统不好使,而且拒绝使用新的系统。
4.厂长说:“我现在要了解本厂欠人家多少钱,人家欠我厂多少钱,系统怎么显示不出来?”
以上这些问题,经过努力,逐一得到解决,系统开始正确运行并获得上级领导和兄弟企业的好评。但同时企业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厂长奉命调离;二是厂外开发人员移交后撤离,技术上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原来由该厂独家经营的硼化物产品,由于原材料产地崛起不少小厂引起市场变化,不仅原材料来源发生问题,产品销路也有了问题,工厂效益急剧下降,人心惶惶,无暇顾及信息系统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新上任的厂长认为计算机没有太大用,不再予以关心。这时,原来支持计算机应用的计划科长也一反常态,甚至在工资调整中不给计算机室人员提工资,结果是已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技术的主要人员调离工厂,整个系统进入瘫痪状态,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讨论:
⑴ 该厂关于开发项目规模的决策是否符合诺兰阶段模型?为什么?
⑵ 系统开发比原计划拖延较长时间,说明了什么问题?
⑶ 只开发成本管理系统而不进行整个财务系统的开发,对不对?
⑷ 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系统开发有何种影响?
⑸ 通过这个案例,你认为企业一把手在开发MIS中的作用是什么?
由于软件自身的许多特殊性[1], 软件的工厂化的技术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随着人们对软件的认知日益深入, 软件技术人员对特定领域的软件架构不断达成共识,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标准与规范不断形成, 为软件工厂技术的研究创造了条件。近年来, 微软、IBM等国际软件巨头都提出了自己的软件工厂解决方案, 微软的COM/COM+技术在Window平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2], IBM公司研发的软件设计工具Rose提供了“正向工程”机制, 能通过形式化的设计模型自动生成目标系统的架构和局部代码;开源集成开发工具Eclipes/My Eclipes则提供了“反向工程”机制。通过反向工程, 可以从数据库表快速地生成目标系统的DAO架构模型及Hibernate配置。这些都是软件工厂应用研究取得进展的表现。利用JEE系统架构模型及代码自动生成原理, 结合ERP系统功能架构, 深化Eclipes环境下的软件工厂技术研究, 则可以在Eclipes开发环境中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工厂化开发, 提高开发效率。
软件工厂一是要面向某种特定应用, 二是自动化及快速配置[3]。因此, 面向ERP领域的软件工厂技术研究, 首先要深入ERP系统的功能架构和业务逻辑。其次深入研究信息系统的层次架构及代码自动化原理。
1 ERP系统功能架构
国内ERP领导厂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将ERP的业务范围划分为资本市场、供应市场、消费市场和知识市场等四大管理领域。资本市场主要涉及财务管理, 供应市场主要涉及供应商管理, 消费市场涉及客户关系管理, 知识市场涉及人力资源管理 (办公自动化、信息门户均属于这块内容) 。这四个市场的中间是供应链管理和制造管理, 其中, 供应链管理又包括采购管理、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分销管理;制造管理又包含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因此, 一个完整的ERP系统主要包含: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仓存管理、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
在企业运营中, 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或销售历史数据制定销售计划, 形成企业的主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而企业主生产计划制定则是其他各部门制定各自计划的依据。比如, 采购部门根据主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 生产车间根据主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计划和设备维护计划。
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进行物料采购, 一方面形成应付账款, 与财务管理子系统对接, 另一方面采购入库物料, 与仓存管理子系统对接。采购过程中涉及原材料质量的鉴定与验收, 故涉及质量管理。
生产车间根据车间生产计划, 从仓库领料出库进行生产, 最后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入仓库, 即生产入库;生产过程中, 要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及产品质量的监控, 故涉及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
销售部门从仓库中提取产品销售给客户, 一方面形成销售出库行为, 与仓存管理系统对接, 另一方面产生应收账款, 与财务管理子系统对接。
财务管理子系统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对接生产部门的设备管理, 通过薪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对接。
2 基于Java EE的软件架构
2.1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
J a v a E E是目前最为成熟最为流行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 它目前最流行的两个开发架构是S SH (Str ut+Spr i ng+Hib er nate) 和S SM (Spring+Spring MVC+Mybase) 架构, 这些架构都为信息系统定义了明确层次架构, 如图1所示。
(1)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主要提供数据库访问的元操作, 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它由hibernate配置文件 (hibernate.conf.xml) 、hibernate映射文件 (xxx.btm.sml) 、POJO对象、DAO接口和对象组成。其中, POJO对象为应用软件中的实体对象;hibernate映射文件用于描述了数据库中表与POJO对象的映射关系;hibernate配置文件则提供DAO数据访问对象负责提供数据库访问元操作, 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等功能, 而且业界为其定义了标准的访问接口。
(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有Server对象构成, 负责处理系统相对复杂的业务, 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调用数据访问层的DAO接口访问数据库。
(3) 控制层
该层主要由Struct Action对象和Struct配置文件 (Struct.xml) 组成, 主要负责响应视图层发起的业务请求处理和页面调转控制。其中, Action对象负责页面请求处理, 配置文件struct.xml负责页面调转描述。
(4) 视图层
该层负责人机交互, 为用户提供数据输入界面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其核心是HTML+CSS, 辅以JSP命令、JSTL标签和Struct标签。
2.2 Java Web站点文件管理
Java Web的站点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基于SSH架构的Web站点结构如图2所示。
web站点根目录下, 主要是站点首页 (index.jsp) 及各种web文件和资源文件, 比如CSS、JS和图片资源 (images) 等。值得一提的是“WEB-INF”文件夹, 它是Java Web站点十分重要的文件夹, 其下面包含classes、lib两个重要的文件夹和web站点的配置文件。
Classese文件夹存放由Java源文件编译生成的字节码文件 (.class) 。
Lib存放站点所需要的jar文件。比如数据库驱动包、hibernate相关的jar文件等。
Web.xml是站点的总配置文件, 它描述了首页的访问顺序、struct映射等内容。
Hibernate.cfg.xml是hibernate的配置文件, 描述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地址及数据库访问的行馆配置, 包括数据连接池参数的配置等信息。同时还告诉系统Hibernate的映像文件 (xxx.hbm.xml) 位置。
applicatio Context.xml是Spring的配置文件, 描述了Spring的相关配置。
xxx.hbm.xml描述数据库中的表和应用程序中的对象的映射关系。
3 信息系统软件工厂插件的研发与应用
虽然ERP系统是面向生产制造类企业提出的。但是, 从企业分类及涵盖范围来看, 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均可归属于它的架构范围。因此, ERP系统的工厂化插件可以是任何企业任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板和工具。通过工厂化组件应实现以下的开发效果:
(1) 通过功能裁剪, 实现目标系统所需功能模块的自动生成。即通过对话框选择目标系统所需的功能模块。
(2) 可进一步设定各功能模块的相关参数。比如, 仓存管理可设定为是否支持仓位管理, 是否支持仓存管理策略, 采用何种仓存管理策略, 采购入库采用何种操作流程等。
3.1 软件工厂插件的研发
ERP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 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业务逻辑。因此, 要研发一个能自动开发适合不同企业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工厂化组件, 必须建立ERP系统的最大系统模型, 这些模型包括:
(1) 最大数据库模型
根据ERP系统最大功能模型建立数据库, 并对其中所有对象的属性进行详细分类。比如将物料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外观属性、物流属性、计划属性和成本属性等。以便能满足不同的目标系统的数据服务需求。
(2) 子功能库模型
对各子功能模块进行详细地分析和分解, 并各自功能模块建立子功能库。
(3) 业务逻辑库模型
为功能库中的每一个功能建立所有可能的业务逻辑模型, 并为相应的模型定义代码生成导语, 一并构成业务逻辑库。
系统库模型建立好后, 接下来就是开发工厂化插件。即开发一个能挂到Eclipse上的一个插件, 该插件的任务是根据目标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参数要求, 利用系统库模型自动生成完整的信息行架构。
3.2 软件工厂插件的工作原理
信息系统软件工厂插件主要是利用代码自动生成技术, 按信息系统的架构和Web站点文件部署架构要求, 从ERP最大系统库模型中提取功能子集生成目标系统的架构模型。工作流程如下:
(1) 利用程序修改Eclipse的相关文件, 以在Eclipse工作区中创建一个Web项目, 并按Web站点部署结构生成相关文件夹和文件。
(2) 根据目标系统的功能选择, 从ERP最大数据库模型中生成目标系统的数据库, 并利用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生成数据访问层的相关Java文件和配置文件, 并导入相应的jar包。比如Model层的类、DAO接口和实现、Hibernate配置文件和映射文件等。
(3) 根据所选择的业务逻辑模型, 按其对应的代码生成导语, 为各功能生成业务逻辑层的程序结构框架。
3.3 软件工厂插件的应用
利用软件工厂插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只能自动生成目标系统的数据库、DAO层和业务逻辑层的结构框架, 相对复杂的业务和视图层、控制层的开发则只能通过人工开发。因此, 软件工厂插件只能实现信息系统的半自动化开发。使用工厂化插件开发时, 首先将插件附加到Eclipse开发环境中, 通过运行插件弹出目标系统需求对话框, 输入目标系统功能需求和参数要求, 生成目标系统的结构框架和相关配置文件。最后, 通过人工完善业务逻辑层及视图层、控制层的功能。这样便可以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 结束语
ERP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 涉及的功能多, 业务逻辑复杂且多样化。要建立一个完整的ERP最大系统, 需要对各模块进行详细的功能划分, 并为各功能建立所有可能的业务逻辑模型, 这需要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就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了尝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证明应用这样的方法研究信息系统的软件工厂技术是可行的。
摘要:软件工厂技术是提高软件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的规范化及Eclipse开放式的开发环境为软件工厂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文章以ERP系统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蓝本, 深入研究了ERP系统的功能架构及Java EE的软件体系结构, 利用代码自动生成技术, 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工厂化插件研发的方法。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架构,软件工厂,ERP
参考文献
[1]齐治昌.软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黄永忠.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3]宋宝慧.ERP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 需求分析
从开发区园区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 系统能够对新园区地形、建筑物、管线等数据进行统筹管理, 记录新园区从规划初期到竣工建成的整个建设过程;提高园区设施管理的效率, 便于查询和分析, 对今后日常维护、资产管理、各种资料的保存及新园区改造提供依据, 并可直观地展现三维立体的园区景观。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 (C li en t/Server) 的体系结构。服务器端存储系统空间数据库, 应客户端请求发送不同用途的数据, 由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客户端只需要安装ArcGIS Engine R untime (运行时) 即可。
系统以目前在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开放型GIS软件——ArcGIS地理信息处理平台为基础, 采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2000和ArcSDE 9.2相结合的技术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确保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存储, 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及数据的深层次挖掘问题, 为前端GIS应用功能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 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需求分析, 将系统设计为10个功能模块来实现, 分别为数据加载模块、数据编辑模块、地图浏览模块、影像播放模块、查询检索模块、三维显示模块、空间量算模块、三维分析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地图打印模块。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构成
本系统的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和基础性的工作, 数据库中包括地形、规划和工程勘察数据以及系统配置数据, 构成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力的园区空间数据中心。
3.2 基于Geodatabase的空间数据组织模式
本系统需要对园区建筑物、地下管线、运动场等多种地理要素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管理, 涉及的数据种类多, 数据量大, 且各类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 为了实现统一管理, 采用新型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Geodatabase来设计和管理系统的地理数据库。系统Geodatabase中的矢量数据包含要素数据集 (Feature Dataset) 和要素类 (Feature Class) 两种数据结构, 要素数据集是具有相同空间参考系统的要素类的集合, 如基础地形要素数据集;要素类是存储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 要素类是各要素数据集中具有点、线或面几何特征的地理实体, 如道路线要素类。栅格数据集包含表达连续地理对象的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集能够表示一副影像图、一个表面、一个以格网采样的环境属性, 或者有关特征的对象图片, 开发区园区用地的遥感影像图 (QuikBird卫星数据) 是采用栅格数据集管理。关系表中的表文件是记录的集合, 本系统地理数据库中的关系表为项目设计方案信息表。
4 系统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采用Visual studio 2005+ArcGIS Engine 9.2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 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 通过Visual C#开发语言调用ArcGIS Engine组件库的组件, 利用相关接口和函数开发系统功能, 实现了数据加载、数据编辑、地图浏览、影像播放、查询检索、三维显示、空间量算、三维分析、系统管理和地图打印功能。
4.2 主要功能实现
以地图浏览、三维显示和三维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1) 地图浏览。
地图浏览界面主要由地图显示区、图层控制区、菜单栏和工具栏组成。地图浏览功能可进行视图控制和图层控制操作, 主要是利用ArcGIS Engine中己封装的工具条控件 (T ool bar C ont rol) 和目录树控件 (TOCControl) 实现, 使用工具按钮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移动等操作, 方便用户观察目标和快速定位。图层控制窗口用来显示地图的图层, 可以控制图层的显隐以及图层在上层或下层的控制, 便于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图层和显示方式进行地图浏览和查询分析, 提高查找效率。
(2) 三维显示。
通过显示园区三维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 可以为开发区管理人员提供对园区布局和资源的可视化预览, 提供可视化的分析和决策环境, 以地形表面模型建立为例进行说明。
(1) 创建TIN (不规则三角网) 。
从1∶500园区用地现状地形图中提取出测量点, 测量点数据含有高程信息, 使用测量点创建TIN。TIN用不规则三角网表达地形表面, 三角形的网点存储Z值 (高程值) , 从而建立了园区用地现状的地形表面模型。
(2) 在TIN上叠加建筑物的高度。
在TIN上分别叠加用地现状地形图上的居民地和规划园区单体建筑的建筑高度, 从而得到叠加居民地的地形表面模型和叠加园区单体建筑的地形表面模型, 按照不同的高程段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展示了园区不同时期的三维地形景观, 如(图1)。
(3) 三维分析。
三维分析是在创建了表面模型数据基础上的分析, 基于ArcEngine的接口和函数二次开发实现, 三维分析功能可以为用地规划和建筑选址提供决策依据。
5 结语
本文结合贺州某开发区园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 探讨了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在园区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1) 为了便于设计开发和维护管理, 需要采用合理的GIS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组织结构, 建立比较完善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关联的GIS数据库, 这是实现GIS功能的前提条件和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 (2) 选择Arc GIS Engine作为系统的GIS开发平台, 能够满足新园区信息管理对GIS功能的需要, 较好地实现系统集成。利用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 C#进行开发集成, 能够方便灵活地实现GIS大部分功能。
摘要:文以贺州某开发区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为研究背景, 对GIS技术在园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阐述系统总体结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 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平台, 结合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 C#进行集成二次开发, 实现了显示、查询、编辑等GIS常用功能以及三维显示和三维分析功能, 为开发区管理部门提供多层次园区地理数据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园区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Engine,三维分析
参考文献
[1]董娜.基于ArcGIS Engine的××大学新园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某化工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教训】推荐阅读:
精细化工行业的管理特点01-06
化工企业现场管理07-27
化工班组管理制度12-17
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09-26
化工安全管理制度目录11-11
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11-16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制度11-30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09-22
化工安全管理制度上墙09-17
化工装置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