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共8篇)
小学刚升初中的学生明显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语文学习习惯差,而初一正好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习惯的培养就是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这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一开学我就建议每位学生每人准备2本字典,一本是《现代汉语字典》,一本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向工具书请教。所以凡是学生问我某个字怎么读,某个词怎么讲,我一律不说,而是让他查字典自己解决。在写作时不会写的,我也不让他问别人,还是让他查工具书。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松岙初中学生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信息面窄,因此我一开学便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家里订份报纸或是有意义的杂志,这样信息面就拓宽些了,可以给写作带来很多的素材。冰心老人也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另外还要求学生必读书后的《名著导读》,并且在课余时间读完该册规定的名著,对于提前读的要给予肯定和指导。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学生基础不好,连基本的词语都不会用或者乱用,有些同学的词汇量甚至少的可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很注重词语的积累,注重一些基础知识的应用。
四、补充语文语法知识
虽然现在语文语法知识不是特别注重,但是学生在写作时候经常犯低级的错误。比如词性混乱,病句、错句,使短语不像短语,句子不像句子。所以在期末复习期间,我特意补充了语法知识,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写作时候出现的错误,最后不再出现错误为止。
五、加强写作训练
开学不久,我就提出让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并且的课余时间主动给我批阅的要求。当然,刚开始很多学生懒惰不写,我就天天去催。尤其是成绩优秀,对自己要求高的学生,我更要求他们每周写2篇。一学期下来,现在不用我催,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主动给我看他写的东西,并且要求我给予建议。
我想,养成这个习惯之后,学生的写作意识、能力将不断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广大一线教师都有较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已经把经验很好地归纳总结出来,并进一步理论提升。经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了解到,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是呈零碎或片状的形式存在,甚至有些经验还未及时做下记录就已被遗忘。有些教师是对已取得的经验说起来滔滔不绝,但让其写下来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其实,诸多教学实践经验都能够通过及时积累总结提炼,写成文章或作为申报课题的很好素材。之所以积累不及时,总结提炼不到位,多数是因为习惯和方法问题,那该如何积累总结提炼,并与科研有机地关联起来呢?本文重点讨论这一核心问题。
一、体育教学经验呈现方式不良现象
1. 教学经验不记录现象。
尽管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些经验,但部分老师从来不将已取得的经验记录下来,即未呈现任何可视化的文字或图像材料,而是将其长期存放在大脑中。使用的时候,再通过追忆提取出来。大家都知道,人脑的记忆是有遗忘规律的,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但是,据资料显示,人脑的遗忘曲线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的比例越来越高,如就学习而言,从刚记完时记忆里的100%,随着时间段推移,20分钟后记忆里只剩余58.2%,1小时候,剩余44.2%,8~9小时候剩余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5.5%,时间越长遗忘的越多。同样,保存在大脑中的经验也同样受遗忘规律的影响。只有那些印象深刻、特征鲜明、经常提及的事情才能长期被保留下来。而多数都是动态的短时记忆而已,如果不及时将教学实践经验记录下来,仅靠大脑的记忆不利于后期对经验的总结提炼。如,一次在与一个即将退休的有着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交流中了解到,他说他有很多经验由于没有及时用笔记下来,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了,总结归纳的时候,所剩无几,实在是遗憾。
2. 教学经验随处乱记现象。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只是做了简单的记录,既无分类,又无固定的文件夹,而是随意记录。有的临时记录在了某一片纸上,过后纸片一丢,经验全无了。有的临时记在了一个某一记录本上,但不是专门记录经验的记录本,等记录本写满内容以后,或许随手就扔到一边了,找当时的经验记录的时候也可能比较费劲,因为那样的记录往往像记流水账一样。有的或许是将经验随手记录在了电脑硬盘上了,但多数也是无规律无分类地存放,时间久了到处找也难以找到具体位置。显然,这些不是最佳积累经验类素材的方式。如有位老师平日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时会随手将其记录下来,但记录的位置不够固定,今天记在了本子上,明天记在了纸片上,还有的时候,打开电脑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想起来学生的课堂表现又记在了电脑上,可是,有一天准备写一篇关于学生学习行为文章的时候,四处仅找到了在电脑上的几次记录,十分遗憾。由此可见,对于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固定位置记录十分必要。
3. 教学经验缺乏分类现象。
有些一线教师将教学中的经验及时并固定位置记录了下来,有的统一记在了一本经验集里,有的在电脑上建立一个记录经验的文件夹,都将已有经验记录在里面。可是,所有经验都未能分类存放,而是如同流水账似的,一个接一个的进行记录。这样的记录方式,时间长记录的越多也就越难快速找到某一经验的位置,也就不利于对所有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有的或许是按照时间分类进行记录的,如我们在电脑上可以找到某老师记录的2010年经验、2011年经验、2012年经验、2013年经验等,尽管比前者在记录的时候有了初步的分类,但这样的分类依然不利于总结。因为,除了同一类经验都分别分不在了不同的年份里,而且,每一年内的经验并没有具体细分,所以同样存在归纳难的问题。假如,我们记录经验的时候,不对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即便是及时记录下来了,在需要的时候也难以很快调出,跟不利于搞科研或具体到写文章的时候对此有效使用。
4. 教学经验记录不全现象。
在诸多教学经验的记录中,可能多数都是简单地将采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达到明显效果的创新手段及时记录下来,即记录了是怎么做的,达到了什么效果。实际上,教学经验的记录要尽可能地完整,未做完整的主要表现:有的是仅仅记录下来了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的记下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所做的事情;还有的只是记录下了为什么做,做的效果等。然而,要想在日后能够对已有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并用于科研之中,除了前面讨论的要及时进行分类与固定位置的记录意外,教学经验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需要包含经验取得的时间、场所、相关人、主要事件、发生过程、取得效果,以及得到的启示等,最好能够给某一经验确定一个标题,一个贴近经验本身的明确主题。即给某经验起一个较为准确的名字。经验内容记录的越全面越丰富,将来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大。
二、体育教学经验与科研的关联
1. 体育教学经验为科研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通常情况下,能称其为经验的素材一般都是经得起反复验证且已经看到过明显的效果,也是一线教师们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所以,将经验引用于科研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作为科研的第一手资料的教学经验,从内容上来看,其种类繁多,如教材内容选配经验、教学方法选用经验、场地器材布置经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经验、学法指导实施经验、体育课堂评价经验等等。这些经验都能在相关选题的研究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例如,一位教师要研究“体育学法指导的有效性”,他首先翻看了过去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的多项记录,十分巧妙地将其作为核心部分呈现在了研究之中。又如,一位教师通过看课了解到场地器材的安全防范存在较多问题,于是就想从如何确保体育课堂安全的角度,撰写一篇“体育课场地器材安全防范策略”的文章,也将其以往积累下来的场地器材布置所取得的经验很有价值地引入到了文章之中。前期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对于搞科研写文章而言会得心应手之感,但相反,假如前期未及时记录下所获得的经验,或许研究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下去。
2. 体育科研选题可以依据所积累的经验而确定。
当很多人认为做科研难的时候,实际上,多数集中在选题方面,之所以不会做科研,或认为科研无从下手,或撰写文章不知道要写什么,突出体现在不会选题、定题。也就是说,不知道要研究什么,研究的范围很难确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往积累的不够,另一方面,缺乏问题意识或捕捉问题的能力有限。假如过去多年来分类记录了多方面的经验,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可以成为我们选题研究的依据。如积累过大量的关于如何消除偷懒学生的偷懒问题的经验以后,就可以将其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撰写一篇关于“体育课堂偷懒现象及其有效消除”的文章,那么,这一选题就源于过去的经验积累。再如,过去积累了很多别的教师示范的经验材料,以及自己示范的好的有效的做法,就可以围绕“教师示范”进行研究,或许可以选择一个“体育教师示范新老问题研究”题目撰写一篇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文章。然而,假如以前没有任何经验积累,或也未曾对教学问题产生过任何困惑,在选题研究的时候,大脑可能会一片空白,更难以产生选题的灵感。
三、体育教学经验积累的主要策略
1. 时机:
即刻优于延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是即刻还是延迟好?显然,是越早越好,如果能够在当日就能将其记录下来最佳。不仅是因为记忆清晰完整记录的更为全面,而且,时间久了以后,有的因遗忘记不起来了,有的因忙碌而忘记记录。或许有人会说,即便是要求即刻记录,也因为体育教师工作繁忙和较为辛苦劳累而缺乏兴趣和激情不愿意记录。但从长远来看,从对科研工作的有效促进和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来看,都希望能够克服一些困难,在上完体育课的当天或第二天最好能够将取得的经验或教学心得记录下来,天长日久不断积累,不仅一线教师能够有撰写文章的经典素材,而且,还有基于教学实践经验的学术专著创作的可能。即刻记录经验既需要转变一线教师搞科研难的观念,还要克服自己的懒惰心理,更要发挥体育教师能够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功的科研就源于每日坚持不懈的记录经验中。
2. 形式:
电子优于纸质。或许有人随手习惯于将教学经验或心得体会记录在某一纸张上,或许有人记录什么东西都善于打开电脑记录成电子材料。对于有效并便于使用的教学经验而言,记录成电子形式要优于纸质。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尽管纸质的可能随手、随处都可以提笔记下,而电脑记录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是电子记录不仅易于存储,而且,便于分类、编辑以及使用。就课堂教学经验而言,我们可以按照教学要素创建各类文件夹,将经验分类输入进去。再有同类经验时后续或建立新的子文件夹一并按顺序记录下来。如果哪一天有新的思路或启发,就可以及时在原有记录上进行编辑和完善。一旦需要它们的时候,就可以分类提取,进行再加工、再整合,不仅添加容易,而且删减便捷。例如,分类记录下的教师示范经验,当时可能仅仅记录下了一些设想与过程,但一段时间以后,当重新打开文件夹找到该经验记录内容的时候发现,又有了一些新的启发,随时就可以添加到该文本中,从而对已有记录更加完善。补充的内容越丰富,越接近我们的科研,甚至某一天就能成为一篇小文章发表出去。相反,纸质的就难以具备如此便捷的再加工和编辑过程。
3. 内容:
分类优于流水。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用记流水账的方式记录和事先分好类再记录效果截然不同。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多数是按照一个接一个的方式或记录在了同一个文本文件中,或每一个经验都是一个独立的文件。由于缺乏明确的分类,一旦经验积累较多了以后,就不便于归纳整理,等那个时候再进行分类,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从头到尾的看完才能将其区分开来。而事先都按照分类文件夹分开记录,十分清晰,甚至可以把每一类经验都在本类文件夹里再按时间编号。这样,既有按内容或专题分类,又有按时间排序,查找起来比较方便,归纳整理也较为便利,省时、省力,将更多的精力可以用于总结分析和提炼上。这里所说的分类记录,基本上是指以电子版的形式记录的。
4. 管理:
动态优于静止。体育教学经验通过电子版的形式分类记录以后,即便是在未曾使用的时候也最好不要让其静止在那里,而是在有空闲时间的时候,返回来再浏览一下,有的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有的可能在文字表述上能更加完善一些,还有的甚至可能调整其所在的位置,即归类上或许会发生变化,类别分得再细一些,或多分出更多的类别来。也许,有的经验积累者会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就有来了将其撰写成文章的灵感。总之,经验的积累过程可以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形式,一方面可以完善或拓展经验内容,还有一方面更为重要也十分必要的是,体现出经验科研化、科研成果化、成果可视化的。及早让更多的读者或一线教师受到启发。
四、体育教学经验总结提炼案例分析
体育教学经验的呈现方式比较多样,有的是“教学心得”的方式,有的直接以“经验总结”的方式,还有的是“教学反思”的方式,也有“随笔”的方式记录等。在通过对过去一些教师的体育教学经验撰写的了解中,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的不仅多、而且较为规范,如,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中心中学的陈明海老师,在从教18年来,共积累并记录下来了约10余万字的经验素材,既有清晰的目录,又给所有的经验编撰了一个目录,随时都能找某方面的经验,下面以陈老师积累下来的部分经验为例,进行一下分析如何进行素材积累。
1. 经验积累归类命名十分必要。
翻开陈明海老师的诸多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都有一个较为醒目又相对准确的题目。不仅记录下了瞬间、字数,还将已刊发的期刊名称做了一一列举(见表1)。
从表1显示的经验标题分布情况来看,经验内容比较丰富,既有从学生角度进行的命名,如“老师,我还想跑一圈”,是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语言作为标题,显得生动、真实、简介。也有从教师基于自己的判断而命名的经验,如“何止一厘米”、“爱学生,就是爱自己”;更有以量化的形式命名的,如“队形调整四原则”、“冬季长跑三要”、“运动参与五步曲”、“夯实情感教育三步曲”,用三、四、五等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所呈现出的是高度概括对经验进一步提炼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经验的命名是很多教师都熟悉的教学中的某一内容或某要素名称命名的,如“立定跳远教学新尝试”、“太极拳五环节教学法”等,标题中的核心词是教学内容“立定跳远”、“太极拳”;“小垫子大用处”,核心词为场地器材等。还有一类标题如“表象在立定跳远中的作用”、“参与学科素养提升展示体育教学技能”等,核心概念分别有“表象”、“学科素养”等,更倾向于某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经验归纳。
总之,对已取得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归类命名十分必要。当然,为了更有利于后期进行深入的研究,假如能二次(级)分类或许更能充分挖掘其经验自身的价值。可以从某一视角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划分出大类,然后再分小类命名。假如先将教师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内容划分为课程教学类、课外锻炼类、运动竞赛类等三个方面,然后,可以再将课程教学类继续划分为教师教、学生学、设施条件等三个方面,再对每一类下的经验进行命名并归纳整理。这样就更有利于为后续研究对相关经验的使用。当然,分类形式多种多样,广大一线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分类习惯对已取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
2. 经验文本生动全面必不可少。经验文本的撰写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固定模板,但总体上要能够反映出案例的鲜活性和全面性。下面我们以陈明海老师记录的经验为例作进一步分析。
案例1:“小垫子大用处”随笔节选:在跑的教学中,可以用小垫子自摆图形设计跑的路线,开展各种绕垫子的耐久跑;“A”字形排列的障碍跑;“O”字形圆圈跑;“+”字形接力跑;在接力赛中放在终点代替标志旗……
在跳跃教学中的作用就更大了。在立定跳远中,用它不同远度和高度跳,学生为了能跳过垫子,就会直踝向前上方用力蹬地,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收腹屈腿的动作,不仅高度容易调节,放置的远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时调整。立定跳远在练习学生的下肢弹跳和收腹屈腿能力时,采用连续跳过竖起的小垫子,但在跳的过程中好多女生和素质差的男生出现分腿腾跃动作,从不宽的小垫子两侧把腿跨过去,这样的练习与我期待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于是我给这些学生加了一个条件—双腿膝关节处夹住一软排,有效解决分腿的不良习惯;同时继续发散思维,放在踝关节处,解决学生分腿过宽的现象;然后用双脚夹住软排用力向前把球传给不同距离的同学,又有效的解决小腿不能前伸的问题。还可将多张垫子平铺图形,与民间体育相结合进行单双脚“跳格子”练习。此外,小垫子对各种支撑跳跃的落地缓冲和器械动作起到保护作用。在这样的活动练习中教师教的有法,学生练的有趣,和谐愉快地氛围中愉悦地掌握了立定跳远各环节的技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 学生 教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8-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其在中学课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量大面宽,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这是教育界同仁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具体解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能力既是语文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也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本的教学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要从“我就教这些、我就这样教”,转向“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需要怎样学”。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必须选好突破口,找准角色定位,从“读者”、到“教师”、再到“学生”,多走几个来回;或是抓“题眼”,或是抓中心句,或是抓关键词,从内容文体、布局谋篇、表达手法等方面逐步逐层深入文本,解读的效果会更好。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解读的独立性,不要过分依赖教参书。要科学地用好参考书,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文本解读。
二、作出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材料,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语文教学是否有效。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恰当的语文教学内容。否则,有可能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散乱、指向性差,甚至导致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现象”。因此,怎样开发与创生语文教学内容,怎样根据课堂现场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成为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重要问题。预设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关注学生需要,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依托语文教材。在预设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从认识宏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出发,通过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研究,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的分析,一层一层接近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选择和安排语文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情况。语文本身复合了语言文字,集听、说、读、写等语言要素以及各种文化元素于一体,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不能仅仅适用于讲讲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朗读、背诵、写写作文这样既单调又落后的灌输形式了。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声像兼备,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既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优化,也要考虑呈现方式的改变,使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呈现既严肃又活泼的发展局面。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巧妙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此外,课上要巧问、拓展,曲折生姿,提供话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巩固的欲望。如:学《背影》一课,就作《背影》片断练习,抓住特定环境具有特征的地方,作剪影式的描述。
四、作好课后拓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和延展性。“拓展延伸”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课外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孔乙己》一文中,最后作者用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结尾。结合文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我们可以断定孔乙己必死无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进行合理的联想。这种续写活动是有机延伸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题材相类似的作品,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特色。例如,教师应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语言的区别,进一步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在设计或指导学生设计课外拓展时,应该正确设置目标及其重难点,适当控制拓展的难度,并且要控制课外拓展的量。教师不能盲目地将课外拓展变成中考选择题与阅读题的训练,而至使对课外拓展产生抵触心理。另外,教师没耐心、因势利导而加以点拨深化,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做法也是非常可怕的。教材是课外拓展的立足点,如果离开了教材,拓展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在向课外拓展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切入口。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应该耐心指导,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可以任由学生自由拓展。教师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确保指导的正确性。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岗位上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有所帮助。当然,每一名语文教师也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漪.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J].人民教育,1991(4).
[2]方红,顾继鑫.简论体验式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0 (2).
[3]李寰英.语文教学怎样回答现实的挑战[J].语文教学通讯,2000 (6).
精心组织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朱自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十分荣幸。下面将我们在前半期工作中的一点做法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我认为,课堂教学来得最快,也最直接。如果语文老师功底深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同时又幽默风趣,课堂设计新颖、灵活。再辅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等,三、两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会一直喜欢语文的。
二、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主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诵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我让学生互评,这样增加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三、重视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在每一节课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我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来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疑问,一一记下来。我想,我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尽可能地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琢磨浅显、明了的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少讲、精讲,而让学生多读,多思。并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讲的非常好:“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的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一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不止。为了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学生不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每一篇课文就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去学习,那些可讲可不讲的内容,我就大胆舍弃,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一节课中,会有新知识接受的慢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或怕耽误时间而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首先按全班学生根据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A、B、C、D成员各一名。这样组成的小组,建立相对稳定的集体,一方面保证了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另一方面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其次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组内每2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互学,在做练习时组长负责批改,同时,优秀学生还要给不会的学生讲会。课堂上,落实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有所成、学有所乐,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朗读对培养七年级学生语文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过程。训练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
六、重视作文教学。
(一)强化单元作文教学:
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在写作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
(二)进行作文系列化训练
想提高作文水平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
1、生活中的作文训练;
2、不同题材习作系列训练
3、情境作文系列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写作情景,把孩子们内心的宝藏挖掘出来,从而激发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在学生的写作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我鼓励学生投稿,试着发表自己的习作。我想,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变成铅字,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写作文的信心。果然,在接连四、五篇作文在《咸阳教育周刊》上发表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七、重落实;我在日常工作中紧抓“落实”二字。日日清、周周清的工作方式使学生不把问题堆攒起来,从而减轻复习时的压力。每周的默写比赛让学生掌握最近所学的古诗词。二周一测试的考试制度使学生人人有拼劲、有干劲。如没考好的学生,我们会逐一帮他分析近端哪些内容没掌握,在下一个阶段该怎么学习等等。这样,学生就认识到老师教学工作中的负责,从而对待学习不马虎、不懒惰。
一、关于教学方面
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先从感情上接受自己,表明自己的态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肯定声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期末考试复习阶段,针对在期中考试的检测上大多数同学出现的问题,我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面对着一群初一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唯一能抓住的一部分。复习期间,每天一个任务,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进行随堂小测验,来检测学生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当天反馈,订正。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对于学困生主要盯着他们背诵默写生字词、古诗词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开始加大对他们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希望通过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提升,现在成绩检测还没有出来,但如果不尽如人意,我还是不会灰心,及时调整,不断学习。
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对于学生,我要对他们负责。在教学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一视同仁,我认为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希望能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二、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还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中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及学情,对于一节课的知识点研究还不够到位,在这些方面,以后还需要加强对教材分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把握,应该向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
三、改进的措施
⒉接着,你自己这一学期的各种收获,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分门说明)。
⒊然后,对这次期末考试的分析与总结,分析是分析自己的错误,结合平时学习;总结是对这次的评价和如何看待这个成绩。(要客观真实。)
⒋最后,下目标,表决心(不要大话,假话,空话)。
(不要在文章中显的过于轻松)
下面一片,你参考一下把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
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初一学期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也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XX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我有过许多的计划,有过许多的想法,做了很多,看了很多,但是我仍然有很多遗憾。我曾经想过当个班干部、进入学生会、做兼职……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让自己忙一点、再忙一点。但是大多都没有能够实现,由于我自己的怯懦,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于是我获得了很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去图书馆看书、在家看电影成为我新的嗜好。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历史、哲学、神话、诗词、童话……有的时候甚至去看一些食谱和旅游杂记。但是我发现无论我看了多少东西,心中仍然觉得空虚。因为书本上的东西永远都只是一些理论指导性质的东西――我缺少的是实际行动,是一种“冲动”。如果说“说”的话,我相信谁都很会说,谁都说都头头是道,但是实际落实到“做”上面却是少之又少,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体会到“变化”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两节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学习问题: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上课思想不能集中容易走神上课时我总会想其他的事情.为此妈说了我很多次了但我却总是改不过来上课时也不提问更不回答问题只有老师叫才会回答几句。
所以比别人少学了很多成绩也因此区分开来。虽然在上半个学期中我取得了班里第十名的成绩单这是我出生到现在一直没出现过的好成绩但我并不满足我必须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才对得起我自己这个学期正是给这个专业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所以我很苦恼因为这个学期我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好好学我知道这是我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人生第一关。我们不能到了第一关就被打得不敢承认自己。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了一段话,很经典,也很形象:毕业就像一面面玻璃,我们义无返顾地往前走,不能回头,不能后退。泪水和血水交杂在一起,因为来不及擦,所以我们变得血肉模糊。不能丢微笑,它能在我最无助的时候让我看到光明;不能丢自信,它能在我最迷惑的时候让我得到肯定的回答……丢了这些,会变得血肉模糊。最鼓动人心的话,我一直记着,一辈子都会记得:“小姑娘,你得加油了……”一直记着。对了,新的一年,还有一个不会变——我会一直努力!努力的形容词是一直。
我希望下学期我能做到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去参加一些补习班来是自己更加充实 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我决不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学期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政治方面:作为团员的我在来到这个学校后荣幸的坐上了团宣传委员的工作这是我政治上的一大进步这学期我积极配合团内工作做到了先律己在律人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马上完成并且争取做到最好。在思想方面我做到了每天都看新闻联播熟知国家大事。为了了解国家当前形势我上网或者看报时都会注意到国家形势的报道在社会中我时时刻刻都记得我是团员就要团员的样子.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会尽我所能得去帮助别人看到有人乱贴广告我会把广告撕下来虽然我能做到的不多但只要是我看见了我便会尽我所能去做我不会放着不管我认为这不仅是一名团员的责任更是一名
公民应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做一名团员的基础首先是你必须是一名好公民.家庭方面做的如何就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与道德涵养首先尊老爱幼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尊老爱幼更要懂得体贴父母不耍小姐或少爷脾气.这一点我想我做到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思想认识时刻准备着走入党的殿堂。
关于本学期的体会:我想,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去勉强自己去迎合,说不定那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我没有必要去刻意去让自己容入其中。我觉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说要把我们塑造成哪一类人,他们也只是引导我们打开思路而已。想不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去想了没有,怎么想的。不能否认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欣赏你的作品,连自己都不欣赏的作品谁又会喜欢呢?
很多事情不是环境将我们改变就是我们将环境改变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环境将我们改变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使自己越变越好而不是越变越坏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
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关键词: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
在综合改革试点之前, 我院上机类课程在加强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 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上机练习”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列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后, 我院又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合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 提出了“学生主动课堂, 多元互动, 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但教学环节较多。[1]由于学生水平不一的特点, 若要求每位学生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述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 在上述教学模式的指导下, 应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 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笔者结合教育课程“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具体实践,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将学生分为两类进行管理和评价, 并强化课程上机考试这一教学环节。三年教学实践证明, 该模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如下。
一、课程教学模式
“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是后续课程, 如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以“学生主动课堂, 多元互动, 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指导。1.该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为辅。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因此在第一节课着重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多种媒体资源情况, 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计划。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对教材进行梳理, 指导学生把握教材难点和重点, 部分作业由学生上讲台实操、展示, 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2.构建师生之间、学生兴趣小组等平台之间的互动, 从而实现“多元交互”。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答疑、在线讨论。3.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立体评价”。[1]
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应用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不少学生在不理解课程内容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上机实验, 而当上机出现错误时, 学生就变得手足无措。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在于首先让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然后在上机的过程中逐步消化所学的东西, 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两类, 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课堂展示机会, 从而引导不同类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环节; (2) 严格要求上机实验考试, 对考试内容、考核方法做了探索改革。在2012级以前的学生均是采用VB测量程序设计教材。从2013级 (2015年下学期) 开始, 考虑到测绘工程专业已经开设了C语言、数据结构 (C语言版) 等课程, 选用了新的卓越工程师的教材VC.NET测绘程序设计教材。对考核方法作了较大改革: (1) 加大了课程考核中该环节的比例; (2) 加大了考核内容的综合性, 考核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 (3) 提前发布考试题目, 让学生在考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4) 进行考前辅导, 学生拿到题目后, 针对难点进行一次专门的辅导。改革之后, 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有了较好地理解, 部分学生能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2,3]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确保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2014年下学期, 我分别就学生对课程教学实践模型、课程总体效果、课程上机考核改革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到, 81%的学生对这种课程教学实践模型表示满意, 认为该方案不仅课程资源丰富, 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82%的学生对课程总体效果评价表示满意。79%的学生对课程上机考核改革表示满意, 认为通过上机考核这一教学环节, 能够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融会贯通, 起到了综合训练的考核要求。
结语
“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以“学生主动课堂, 多元互动, 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指导。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 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理解难度大和上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 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两类进行管理和评价, 同时对上机实验考试在考核中占的比例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果。三年教学实践证明, 该模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军华.基于网络环境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8) :45-48.
[2]张恒璟, 王崇倡, 王佩贤.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测量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 2012 (6) :101-103.
关键词 读 品 领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我国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古诗就是其间较为丰厚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诗词名人们犹如繁星般闪烁在波光荡漾的河上。这些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愈久弥香的文化底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反倒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思潮中更加源远流长、回味无穷。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乐章,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1.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吟诵古诗,口齿噙香,直意抒情。读的形式具体可分为:
(1)带有情感的朗读。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融入自身情感进行朗读,尽量做到正确、流畅,读出重音、节奏感以及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老师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朗读,或聆听多媒体教学的朗读课件。以传达教师本人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产生共鸣。
(3)学生齐读。譬如对于那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不齐读就不足以体现出其雄浑豪迈的气势。
(4)配乐朗读。结合诗歌内容,配上合适的乐曲伴奏,在这种音乐背景中赏读诗歌的形式,别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随意地读,可高声朗读、可低声吟读,或是默读、唱读、速读、表演读……
2.品读
诗歌教学中,教师不光是需要指导学生读诗句本身,还应把诗人人物背景、诗题含义、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主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深刻些。教学中就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细细品味文本,深切体会诗的意境,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体验。
3.画中领悟
直观性和形象性是图画的固有属性。借助图画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虚幻为真实,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明白诗中到底在描绘怎样的一番图景。具体而言,关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分为两种:
(1)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本内每篇古诗课文中都有一幅插图,借助插图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例如:《静夜思》的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能一目了然;诗人在寂静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轮皎洁的圆月勾起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幅插图对于学生的视觉感官就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学生创作画。这是让学生开拓创新、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对古诗已有的理解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同时学生自己融入诗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并从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如:《早发白帝城》一课,“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彩云是什么样子?“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声”在画中如何体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又该怎样描绘出来?这画的过程中不仅检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对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考验与锻炼。
4.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有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古诗学习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很容易忘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比较、归纳的工作。首先让学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整理归类,温故而知新,这就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已学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育教学内容的最主要形式,特别是针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诗歌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又适合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学习好古诗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掌握古诗后的实践运用,不是超过古诗教学的范畴,而是古诗教学的延续,鉴赏能力的提高。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初一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6-23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总结10-16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一内容10-05
2024年初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6-03
初一语文怎么教学11-03
初一语文词语10-26
初一语文讲义11-03
初一语文质量分析教学07-19
初一语文下册作文06-11
初一语文备课记录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