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经验总结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个人经验总结(共6篇)

教师个人经验总结 篇1

首先,阅读升级,训练眼睛

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语言老师,不读是不可想象的。每个月我都遵循阅读教育和教学书籍的要求,提高他们的文化成就。并按时在工作室上传学习经验和每月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专注于阅读康臻解释唐宋家族的八本书,为他们的诗歌教学增添了内涵。

二,特殊研究,形成特点

语言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他们的教室成为磁场的磁场,吸引每个学生。

在教学我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数学单独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得到比较好的效果。语言需要很多时间积累,阅读课外书籍,实践素养,所以许多学生对语言有深远的态度,使语言成就不理想。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工作,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一方面增强语言 教学的内涵使得语言教室更具吸引力,使学生们喜欢这门学科的语言。

我依靠主题的教学主题的研究,发挥词汇知识的优点,减少学习困难,增强学习的乐趣;使用诗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背诵经典,阅读经典,从而爱上语言。

语言教师应该是一个能胜任的搭档,在学生和语言学科之间建立一个鹊桥,使学生和语言紧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到成千上万的习俗,然后深深地爱上了语言。

三,及时总结,增强体验

在教学中使用智能,通常有更多的手用钢笔,写下教学或反思的情况,不断总结成功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善于使用你的笔记录你的教育生活。

教师个人经验总结 篇2

本文以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为个案,对该中心的发展情况及其特色予以介绍、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简介

(一)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目的与职责

为推动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致力于促进学校教职员的发展。此外在剑桥大学2008 年5 月颁布的《大学教师发展政策》(2009 年更名为《个人与专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为《政策》)中,也对该中心的目的和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

该《政策》指出,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目的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协助和促进教职员的个人及专业发展,使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教学和科研能力。[1]中心职责主要包括:(1)与校内外相关支持机构或部门联合开展有组织性的教职员发展活动;(2)发布与教职员发展机会有关的信息;(3)为学校各院、系、部门及教师个人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并提供咨询服务;(4) 支持并协助学术委员会落实各类教师发展政策;(5)通过内外部监督和评估,及时汇报教职员发展活动或项目的执行情况;(6)为教师个人提供帮助,以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7)为新任教师提供旨在提升教学能力的专业化项目。[2]

(二)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机构设置[3]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隶属于学校人力资源部,接受人力资源部的直接管理。中心下设学术实践团队(Academic Practice Group)、学习与发展团队(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roup),以及为这两只专业性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的行政组(Administrative Team)。

该中心的机构设置如图1 所示:

学术实践团队致力于通过开发和协调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的教师发展项目,以促进学校学术型及研究型教职员的专业发展。团队中的每个发展顾问会分别为不同学科领域的教职员开发有关研究、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发展项目;研究助理主要负责对中心现有培训或其他发展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调研,明确哪些是能够进一步促使教师学习迁移的成功因素,以便进一步改进项目,提升项目质量。

学习与发展团队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校所有教职员的潜能,为其个人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团队中的发展顾问会负责有关领导力、管理者管理能力提升、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教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项目,并及时了解那些旨在促进学校所有教职员(特别是新进教职工)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而开展的各类项目的运行情况。

行政组的主要职责是为上述两支团队提供行政上的支持与帮助。行政组主管会对各发展项目的整体运作情况进行部署,并分析各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服务支持经理则充当了类似于秘书的角色,主要审查各项目预算及各培训基金申请者的资格,并对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和项目实施环境的安全、健康程度等方面进行监督。

(三)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

剑桥大学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是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得以实施的关键,该中心有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

该中心的运行机制如下图2 所示:

如图2 所示,学校各单位要委派一名教职员发展协调员(Staff Development Co-ordinator),在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和各单位、教师个人之间发挥联络作用,及时了解本单位教职员的需求,并与中心成员合作,为本单位教职员的发展提供所需信息。

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专业服务人员要在分析校内各单位教职员内在需求的基础上,为校内其他支持部门(如财务部门、计算中心、消防安全中心、职业保健中心、语言中心、残障人士资源中心等)提供质量保证、财务计划、数据处理等多种服务;同时,这些校内支持部门也要与中心合作,以保证该中心能够为全校教职员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受制于学校最高权力机关———校董会(Council),并对学校最高管理机关———校务委员会(the Regent House)负责的学术委员会,通过校务委员会向校董会提出专门针对教职员发展的政策和程序建议。建议待审批通过后,学术委员会将通过学校人力资源部,监督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开展各类教师发展项目的运行情况。

(四)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专项基金

《政策》中对剑桥大学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财政预算也做了简要说明,即学校每年会从运行经费中拨出22.13 万英镑作为中心的年度发展经费,主要用于推动包括职业培训、新任职教师项目等在内的各类教师发展项目。此外,中心还设立了一系列专项基金来支持学校教职员的发展。这些专项基金项目主要包括:

1.员工发展计划基金(Employee Development Initiative,EDI)[3]

该基金主要以向申请者提供学费资助的方式,来鼓励学校教辅人员进行继续学习。当职业培训预算无法为某些特设课程提供经费时,教辅人员可向中心申请该基金,但是申请者必须证明自己所选课程将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帮助。申请成功者将得到相当于所选课程学费一半的助学金,但每年最多不超过150英镑。

2.职业培训基金(Vocational Training Fund)[4]

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学校教辅人员参加与自己目前职业有直接关系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申请者必须在征得所在部门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向中心提出申请。该基金每年的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 英镑,超出部分的课程费用则由申请者所在部门承担。

3.职业发展贷款(Career Development Loan)[5]

这是一种可延期偿还的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学校教职员个人支付其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费用。当个人参加课程培训时,可向银行申请300至8,000 英镑的两年期贷款,以用于支付课程费、书本费和生活费。学校教职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剑桥大学学习技能委员会(The Learning Skills Council)将为申请贷款的员工支付贷款应需偿还的利息。

(五)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剑桥大学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极具针对性,其主要针对新教职员(New Staff)、学术和研究型教职员(Academic & research staff)、学术教辅人员(Support & academic-related staff)以及领导和管理者(Leaders and Managers)四类群体,通过工作坊、短期汇报、面对面或在线授课以及研讨会等形式,从教学、科研、管理、个人及职业生涯发展四个方面开设了350 余门培训课程,以满足各类教职员的需求。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各类项目的实施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二、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特点

总体来看,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在项目设置、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一)系统、全面的发展项目体系,促进教师全方位发展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推崇系统、全面的高校教师发展理念,充分考虑校内不同类型教职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发展群体提供涵盖教师个人发展、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和组织发展四个维度的项目,将教职员的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并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的经费来源,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激励环境

如英国其他高校一样,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所获得的财政支持是十分多元化的,中心不仅可以得到国家层面的发展基金,而且学校也会从运行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作为教师发展专项基金,人力资源部也有一定的经费预算用于支持中心的发展。如此多元化的财政支持,从资金上保证了教职工参与教师发展相关的课程、培训等活动,对促进大学教职工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为奖励英国各高校支持教学的行为,还专门设立了教学质量提升基金(Teaching Quality Enhancement Funds),为全国74 所教学与学习绩优中心(The 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CETL)进行投资,以支持高等教育机构中师生的自我发展。[7]2006 年至2009 年间,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为此共投资了5.25 亿英镑。这就意味着在这3 年间,平均每年每个中心都将获得230 余万英镑的拨款。[8]

(三)基于教师需求与发展的运行机制,使项目更具操作性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在运行机制上,首先会要求教职员个人通过自我省察、同伴评价、参考上级部门评审意见与学生评价结果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然后学校各单位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为教职员的个人发展提供必要指导。在此基础上,学校各单位委派的教职员发展协调员,会负责将教职员发展需求汇总给中心,中心将以此为依据来设立发展项目。接下来,教师在自己所在单位的教职员发展协调员或同事的指导下,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师发展项目来促进自身发展,并接受中心的考察和自己所在单位的评估。由此形成了立足于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由“教师个人———学校各单位———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学校”四个层面形成的循环运行机制,使项目更具操作性。

三、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启示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的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转变教师发展理念,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将其视为教师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心则主要是为教师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

虽然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十分注重高校在职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了相对固定的三级培训体系,但这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所体现的教师发展理念更多是强调外在影响,并没有关注高校教师个体的真实需要,忽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师发展理念上,我们应转变观念,对教师的主体地位予以更多关注,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增强教师的主体效能感,力争通过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来提升我国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二)丰富教师发展的内容,形成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

结合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形成了系统的、专业的、全面的教师发展项目体系,教师能够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

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则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设计者与实施者是分离的,所以关于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大多带有行政意味,培训内容和形式也过于单一,通常以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实践。因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在设计和实施环节,应注重在充分尊重教师主体需求的基础上,为校内不同类型的教职员开设真正适合于他们的发展项目,促进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做到灵活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三)设立高校教师发展专项基金,保障并激励教师发展项目的有力实施

在剑桥大学,国家和校方都对中心给予大力支持,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中心经费紧张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而且还能激发教师参与发展项目的积极性,为高校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激励环境。

而在我国,虽然各高校都有一定的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往往只重视在人才引进时的花费,在教师发展方面投入经费不足。而且从高校的各类教师发展激励措施来看,教育部设立的各奖励项目,高校并没有真正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设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专款资助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创新,鼓励更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同时政府应向高校下放更多的自主权,在高校进行教师发展机构建设试点工作,以此来推动高校的自身发展。

(四)完善教师发展组织机构,提供高校教师发展的协作平台

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组织机构的支持。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作为学校教师发展的研究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上的保障。中心各团队以及团队中的成员之间都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为中心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在我国的高校师资三级培训体系中,北京、武汉两大中心及教育部所属六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作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向各个高校师资培训点传达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司下达的命令,并执行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司发布的通知。可是这种极具统一性的组织协调机构并不具备独立性,实质仍是接受上一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各高校的教师发展项目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支持作用。为此,我们应加大对教师发展机构的改革力度,基于高校自身发展需求来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同时各相关机构之间在职责划分上也应当做到分工明确化,避免相互推诿,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化、协作化的发展平台。

(五)转变评估方式,以评估带动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质量提升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会从多方面对教师发展项目进行评估,不仅有通过在线或面对面方式让项目开发者和接受培训者共同参与的内部评估,而且还有来自校内其他部门的外部评估。这种全方位的评估方式,不仅能保证中心各类发展项目的质量,而且还能使中心充分了解各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教师培训课程尚未形成相对固定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参与培训的初衷往往是为自己将来的职称晋升奠定基础,仅是一种被动接受,将其视为一门必须完成的“功课”而已。因此,国家应尽快完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评估体系,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作为英国最早的教师发展机构之一,围绕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四个维度,开展教师发展项目,致力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该中心在项目设置、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高校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2]University of Cambridge.Staff Development Policy[EB/OL].http://www.admin.cam.ac.uk/offices/hr/policy/staffdev.html#cppd/2015-01-29.

[3]University of Cambridge.Contactus[EB/OL].http://www.ppd.admin.cam.ac.uk/contact-us/2015-02-08.

[4]University of Cambridge.Employee Development Initiative(EDI)[EB/OL].http://www.admin.cam.ac.uk/offices/hr/ppd/pdp/vocational/edi/2015-01-29.

[5]University of Cambridge.Human Resource Division.Career Development Loan[EB/OL].http://www.admin.cam.ac.uk/offices/hr/ppd/pdp/vocational/vtf/2015-01-29.

[6]University of Cambridge.Courses and Programmes[EB/OL].http://www.ppd.admin.cam.ac.uk/courses-and-programmes/2015-03-03.

[7]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EB/OL].http://www.hefce.ac.uk/whatwedo/lt/enh/cetl/2015-02-03.

教师教学经验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篇3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最大的,能够说,关系到人的一生。“师者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务必处处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会失其本来之好处。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职责是极其重大的。

选取幼师,是我的梦想,站在教育的讲台,是我的追求,短短两年的教育生涯中,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让我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虽然,站在教育的讲台上,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累,讲好每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务必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设想深思等等。但每当想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来的期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对工作者都加以了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个人都会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儿教师并非难事,只可是是带一下小朋友,没有什么的。可是,我要在那里告诉各位,你们只答对了一半,幼儿的健康成长,背后有教师付出的心血,又谁知呢?人生就像一盘棋,如何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下棋第一步,最为关键。

“三岁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可是作为一名幼儿,在这一个时期中,模仿潜力是十分的强,让人望之惊叹,学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为这一个阶段的幼儿来说,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理解潜力当然是最强的时期,而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务必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与幼儿接触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儿有一个好榜样。

教师个人工作经验 篇4

飞云乡中心小学 李春娟

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环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我校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生字,解释解释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样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分组前学习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我们在进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可以这样明确目标任务:‚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法庭上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说说你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再此基础上所有组员各抒己见,各家争鸣,百分之百的投入,百分之百的高效,同时还应注意所有的分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的,应该根据不同需要轮换角色,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莫衷一是,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溪化作湖泊,湖泊聚成江河,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如此,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我校赵老师在**班所上的语文课《向往奥运》,学生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但是那都是零星的、肤浅的、不完整的,在各小组围绕:‚中国奥运、世界奥运‛这二个研究主题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就应该在疑难处为学生拨云见日,在关键处为学生抛锚导航。比如学生在汇报交流时,一会儿说到这个主题,一会儿说到另一个主题,这时教师就要立刻为学生导航,引导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汇报完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然,学生一堂课下来,思路是混乱的,获得的知识也是零散的。再如:学生在汇报中将‚田径‛、‚体操‛等几个概念弄混了,此时教师应及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为学生解决了疑惑。课快结束时,学生汇报完大量的相关资料,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思维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中国的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为何能从当年的东亚病夫变为今日的体育强国呢‛?这样,就将学生引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之中,教师的点拨、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虽然课改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就成为了观望着,甚至是局外人而漠然视之。他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飞云乡中心小学 张怀琴

探究学习方式,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究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提出假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问题就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因此,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如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完了基本公式:v=sh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学生用刚学的公式费了很大劲才算出来,计算如下:3.14×5×5ד30÷(2×3.14×5)”=75(立方厘米),这种解法,一般的学生是很难快速解答出来的,因此就给他们留下一个疑问,如何巧妙的计算呢?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学生都有学具模型,我提示学生,经过拼接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臵,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验算,终于有几组学生举手发言,他们得出这样一个式子:30÷2×5=75(立方厘米)。他们的理由是当把拼成长方体横放下来,则将有圆柱侧面的一面作为底面,高就是半径,因此得出V=S侧÷2×r。他们的思路是如此清晰,推理严密,又完全是一种自我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应该怀疑学生的能力,他们无限广阔的思想空间常常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未知领域。当学生的探究有了新发现时,教师应当予以积极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有效的探究创造条件。

二、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

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学习观中,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几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以来,随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多了,听到、看到的方法丰富了,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又能及时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统计表‛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有的量身高、有的作记录、有的看刻度、有的检查错误……通过小组一起工作,使他们感到了相互的依赖。

三、教师巧妙设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感知敏捷,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学习效率高。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课前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硬纸圆片等分剪成8个、16个、32个……小扇形,让学生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寻找联系、推导出公式,这时,我别出心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你们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同样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这一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动手实验,大胆求证,拼出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等等,同样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展现了公式的多种推导过程,克服了思维的单一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进而达到了对学生的灵活性人格的塑造。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浅议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飞云乡中心小学 李娟

一份关于小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3.04%的学生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同一面镜子,教师只有真心去爱学生、欣赏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热爱和尊重。这种情感互动的主要方面是教师。师生的情感互动氛围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愉快的前提,是学校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的先决条件。师生关系还是高度社会化的人与正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的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化有榜样的作用和教导、表率的职责。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他们的自我教育的度和方式作出恰如其分的安排。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了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而言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良好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起决定作用

良好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能够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随着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师生关系的改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需要,就必须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构建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发生重大转变,尤其是那些寄宿性学校,师生朝夕相处,构成了特殊的师生关系体,作为教师就更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观念,处理好师生关系。就这一点而言,笔者认为在教育中应做到:爱字当头,用‚心‛教育学生,以爱心、诚心、耐心、信心为扩展方向,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逐步提高教育的效果。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但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优秀率,‚师道尊严‛的思想严重。对那些学习不好或表现较差,偶尔会犯错误的学生,时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有时还会变相地体罚学生,造成学生心灵受到伤害。虽然老师本身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愿望,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做法显然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对学校感到失望,严重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惧症‛,导致辍学行为,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的。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坚决摒弃传统的不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的‚师道尊严‛思想。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作法

(一)师生间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事实上,我们如果真正确立了学生公民的地位,教师本人的角色也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保护学生的权利和身心健康,注重平等待人,倾听学生意见,这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需要与前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础上,用说理疏导、循循善诱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业的进步,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决不能以为学生是孩子而以‚长者‛自居,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甚至体罚,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立,以至影响教育的实施。

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包括教师要向学生虚心地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当碰到所谓的‚桀骜不驯‛、‚屡教不改‛的学生时,不能横加训斥,或赶走了之,而应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善于和学生讨论,培养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好风气。

(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爱生,学生要尊师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要做到尊重教师,教师必须爱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许多年长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关心一切孩子的教育成长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就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纳学生,了解学生,作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全身心地关爱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教育事例:有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不知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他总是不注意听讲,我观察了一些日子后,找他谈了一次话。发现他这一科的基础不太好,也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流,时间一久成绩越来越差,所以上课就不爱听讲。后来,我就对他说: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学习上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他听了好像没有什么反映,我并没有过多的问,只是让他走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次上课都多关注他一些,慢慢的,他愿意和我交流了……期末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从这个教育事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取得良好教育成效的基础。

2.教师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了他。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有效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例如:上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已经是一种求上进的表现,虽然不是全部举手的学生都能答对,但作为教师应该以鼓励学生为原则,绝不能对答错的学生给予批评,即使答错了也应该用鼓励的语句和他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尊重,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害怕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

3.师生间互爱互敬是处理任何一切人际关系的道德准绳

从教师工作的特点来看,其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是协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同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因为对教师的尊敬并不仅是尊敬教师个人,而且是尊敬教师的劳动,尊敬教师的学问。我国古代的《学记》里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里的‚严师‛就是尊师的意思。要想学到知识,必须尊敬教师,只有尊师才能虚心地向教师学习。所以,毛泽东同志也说: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当学生必须恭谨勤劳……总之,教育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只有尊师爱生,在师生之间建立水乳交融的关系,才能使教育获得最好的效果。

(三)教师和学生要做到教学相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虽处在‚教‛与‚导‛的地位,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我国古代的《学记》对此曾有过精辟的概括:‚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就明确地指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从其本意来看应包括两个方面:就教师而论,教的过程既是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其中包括向学生学,教与学相互促进;就学生而论,从教师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仍然需要自己的学习才能够提高,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反映在师生关系上,正如荀子所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等,都是从教育实践中深刻地揭示了师生之间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的客观规律。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因此,既要教育学生尊重教师,也要培养他们‚当仁不让‛的精神。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接受老师的教导,但不能默守陈规,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敢于质疑。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深入地了解学生。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认为在教学中也是如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和教育学生。比如,有一次我得知学校有几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决定替他们向学校申请‚扶困助学资金‛,当我通知他们获批准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乐。从那以后,我每个学期都替那些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向学校申请‚扶困助学资金‛,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地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比如,在班级管理中采用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不仅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锻炼,教师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避免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了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我们坚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小荷才露尖尖角

——初探新课改

飞云乡中心小学 刘清芳

新课改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创新为出发点。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角色的转变‛。因此,我在教改实验中,就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习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数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合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各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比如我在讲‚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示蜗牛4分钟看爬行7米,蜘蛛3分钟行驶5米。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当提出想比较两种动物谁跑的比较快时,自己去找寻答案,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的问题时,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课本这位‚老师‛找到答案。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中出示课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计算不同图形的菜地的面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我在讲‚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设计圆形的牛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篱笆的总长度。再如: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计算、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说过:‚传统数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和对三角形的认识,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和老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样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人一样,如此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可以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找到自己辩论的观点,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辨,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新课改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它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改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课改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走进生活,贴近学生

飞云乡中心小学 薛丽霞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教科书的编写把儿童当作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

一、善于营造教学氛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的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很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如学习《逛商场》一课,我这样进行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商场,这些商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接着提问学生:‚天冷了,如果我想买件羽绒服,可以到哪去买、怎样买呢?‛顿时,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抢答。我抓住时机,总结:‚看来买东西的学问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商场吧!现在出发!‛马上板书课题,学生个个兴致盎然。这样,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引导,能够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以人为本,精心引导学生活动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采访、调查、辩论、表演、辨析等,让学生自己调查、自己画、自己说、自己表现,在活动中成长,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时,对于‚民工对城市发展有利吗?‛这个话题,学生们意见不一,在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大家就议论纷纷。于是,我索性让他们开展讨论,在此基础上开了个小小辩论会。全班分为正反两方,大家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还用一些具体事例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听完大家的观点后,有些学生也意识到自己观点的片面性,最后,全班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民工确实会给城市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和他们为城市所作的贡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城市生活离不开民工。因此,我们在关注和尊重他们的同时,可以给他们提些合理化建议,让民工能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通过一个小小辩论会,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对民工有了客观公正的认识,从内心理解、关爱农民工,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也得以培养。

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上《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景: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警察,我好象看到有很多车都撞在了一起。‛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食堂的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就不能吃到这么好的午餐了。‛学生通过这个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另外,我又选择离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学校作为重点,通过播放保洁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也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四、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在学完教材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选择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拿出来让学生讨论,思考,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个人工作经验总结 篇5

小河,男,1980年参加工作,一直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任班主任,执教小学语文学科。十多年来,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谦虚谨慎,诚实正直;精研业务,严谨治学;改革求实,一丝不苟。我本着敬业有恒,勤业爱岗,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耕耘了几十年,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我所挚爱的教育事业,都献给了我所热爱的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名班主任,我是学生的贴心人,关爱每个学生;作为教师我勤奋好学是学校的教学骨干、科研骨干,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培养了一批批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毕业生,赢得家长的爱戴。

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它虽然是一门小学科,但我从来都是认真对待教学,每一节课都做到充分准备,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前教学条件有限,我就自制教具,自己绘图,自己制作投影片,充分发挥挂图和投影片的直观性的特点进行教学。现在我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又给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教学条件,每节课我充分搜集网上资源,尽可能制作课件,让学生更快、更多地了解文学信息,更直观地看图片、动画,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资源观。

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牺牲和奉献,教师是无私的,所以他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为了爱的事业,爱的传递,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注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我除了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外,还精心钻研各种教育书籍,及时了

解教育的新动态,教学新思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大胆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求得新知,经过长期的探索,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作为教师,这个职业还赋予了我学无止境的思想和机会。在教学中我总感觉到自己知识不够用,迫使我不断进行紧张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来充实自己。

注重“言传身教”对教师来说是搞好工作的关键所在。因为教师是学生众目睽睽的焦点,其行为有表率性、示范性和道义性。作为教师既要重视言传,又要重视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师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规范优美的板书、端庄良好的体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遵循教学规律,依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科学先进的电教手段和教学方法,又可使学生耳濡目染产生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此,我苦练教学基本功,勤学教育前辈的教学理论,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实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课堂教学时,我利用学校丰富的电教资源,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也是一种遗憾。1980年刚参加工作,学校任命我为五年级班班主任,我既兴奋又害怕,在许多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班主任的工作,顺利地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事们,是你们使我的工作越做越好。为

了更快地熟悉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日记本,每周收一次,让学生把自己的喜悦,痛苦,矛盾,烦恼,困惑都写在这里。在这里,我和学生分享喜悦,为他们分担忧愁,出谋划策解决一些矛盾和困惑,传授和交流学习经验,指导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多的是鼓励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在自信中去追求更大的进步。在日记本里,我和学生很快的熟悉了,他们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我也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时时刻刻的为他们的一切操心牵挂。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把“爱”作为贯穿教学和管理的一条主线,让学生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温暖与期望,从教师的爱护和信任中体会激励和鼓舞,始终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充满爱的教育教学氛围。我知道“好学生人见人爱,但差学生更需要爱。”我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坚持“多激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宽容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尤其面对那些特殊的学生,我班一名女生个性鲜明,敢说敢做,但有时容易走极端,表现任性,一次班会上,她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顶撞我,我压下火气,只说了一句:“我俩的问题下课来解决,先上课不要影响大家学习。”结果她课后给了我一封信:“老师,感谢你给了我默默的宽容,无言的关爱,如果你当时毫不留情,当众训斥我一顿,我一定会无地自容,但我也不会怪罪于你,因为我的确错了。可是你的含而不露,更令我信服。同学们也批评我,我应该做自我批评„„”我的宽容不仅保护了她率真的个性,又使她学会了自我教育。

教师个人经验总结 篇6

一、英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的经验

1. 征收范围。

几乎所有类型的收入项目都列入了征收分类表, 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般所得和资本所得。一般所得主要是指劳动所得 (例如工资、利息所得、财产出租所得等) 和部分资本所得 (除储蓄利息、股息、信托收入) ;剩余所得为资本所得, 资本利得税就是为这部分资本所得征收的。

2. 费用扣除。

为了体现公平原则, 英国政府设定了名目较多的费用扣除标准。英国的个人所得税中一般所得的费用扣除包括个人基本费用扣除和生计扣除。基本免征额的确定是根据纳税人的年龄和收入状况双重因素来决定的, 确保越年轻、收入越高的纳税人的实际免征额越少;按照英国税法的相关规定, 基本免征额标准须与前一年的零售物价指数挂钩, 与其上升幅度保持一致, 并随各年度通货膨胀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即基本免征额标准指数化。生计扣除包括工作抵免、赡养子女扣除等等。这些抵免的设置均体现了英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 考虑了纳税人的家庭税负, 实现了税收的功能。

3. 税率。

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劳动所得和大部分的资本所得适用20%、40%、50%的三级累进税率, 股息适用10%、32.5%、42.5%的三级累进税率, 储蓄所得适用10%、20%、40%和50%的4级累进税率。同时, 税率级距按照通货膨胀大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4. 征收管理。

英国实行的是源泉扣缴和个人申报相结合双向申报制度。对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 英国还是继续实行代扣代缴方式;纳税人可以根据条件选择上网或纸质填写纳税申报表, 申报的设计十分人性化, 即使是对英国个人所得税不太了解的纳税人也可以很快填写好申报表格。英国还实行通用的纳税代码制度, 能实现税务部门与其它部门数据信息的共享。为了尽量避免现金直接支付, 对任何来源的收入都通过银行支付, 即使是留学生打工工资, 也是通过银行支付。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灰色收入, 增加收入透明度, 防止税款流失。

二、德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的经验

1. 征收范围。

德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很广泛, 包含个人收入的所有来源。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的范围包括:从事农业和林业的收入、从事工商业的收入、从事自由职业的收入、租金收入、受雇工作所得、投资所得和著作、专利等所得和其他收入。另外德国个人所得税法还制定了非常具体详尽的条款以来规范实物好处形式的个人所得, 使得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

2. 费用扣除。

在德国, 费用扣除的种类很多, 这些扣除除了基本免税额外, 还包括以下费用扣除情况:第一, 子女上大学期间免税额、抚养子女免税额、老年免税额等特殊支出以及考虑家庭整体的生计费用扣除;第二, 雇员的各种社会保险费以及住房储蓄等计入免税额范围;第三, 对于少部分高薪雇员 (年收入超过1万) , 不再按工资税表计征, 而按个人所得税表计征。

3. 纳税单位。

德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的是个人或家庭两者可选的申报制度。德国的纳税申报制度比较完善, 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以及税卡制度相结合。税卡分为五个等级, 根据纳税人的家庭状况进行划分, 一个纳税人对应一个税号, 这种税卡制度不仅能够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 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

4. 征收管理。

德国的税务机关会采用普遍抽查、重点监控的方式来对纳税人进行监督, 监督其是否存在偷逃税款的情况。德国法律还赋予了税收部门同警察一样的权力, 使得其在处理涉税案件的时候具有刑事侦查权利和拘捕权。除了对纳税人的惩戒制度, 德国也有很好的激励机制, 税务部门会对那些依法按时纳税的纳税人奖励纳税信用等级分, 以鼓励纳税人纳税。纳税信用等级分会影响到纳税人工作的选择以及消费信誉, 这在无形中会促使纳税人形成自觉按时纳税的习惯,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三、美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的经验

1. 征收范围。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规定得非常全面和详细。综合所得包括纳税人的所有来源收入, 也称为“毛所得”, 美国《国内收入法典》列举了15项计入毛所得的所得——提供劳务获得的报酬、酬金、佣金、福利和其他类似项目;从事经营获得的毛所得;处置财产的利得;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股息;赡养费和分居抚养费;年金;来源于人寿保险和捐赠合同的所得;养老金;因豁免债务而获得的所得;合伙企业毛所得的分成;与死者有关的所得;来源于地产或者信托权益的所得。在综合所得的情况下, 美国还对部分资本利得适用不同税率。

2. 费用扣除。

美国的费用扣除包括经营费用和个人费用。为取得利润而发生的支出属于经营费用 (如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的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 。个人费用是指为了个人生计而发生的支出, 是在扣除了经营费用后仍然可进行的扣除, 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标准扣除和分项扣除方式:标准扣除是指确定固定的数额为扣除费用, 并根据每年一般物价水平做出调整。不同的申报对象使用不同的定额标准, 同一的申报对象, 不管其总额所得为多少, 都适用同一个费用扣除额。分项扣除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的范围, 对纳税人实际发生的个人费用进行逐项扣除, 例如盗窃损失、慈善捐赠和偶然损失等。标准扣除适用于中低收入者, 分项扣除适用于高收入纳税人。除以上两种费用扣除之外, 每个报税的纳税人还可以享有个人豁免和符合条件的家庭豁免, 分别是适用于食物、衣物方面的支出和赡养家庭成员的支出。

3. 税率。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照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四类:已婚联合申报税率表 (含丧偶者) 、已婚分别申报税率表、单身申报税率表、户主 (由子女) 申报税率表, 根据申报身份的不同对其分别采用相对应的税率表。这四类税率表的相同之处是都是采用10%—35%的六级超额累进税率, 只是每个税率表的级距不一样。美国对部分资本利得适用不同的税率, 例如对持有超过12个月资产的资本利得, 其税率由纳税人毛所得适用税率决定, 毛所得适用税率低的, 其资本利得的适用税率也相应地低;收藏品的资本利得适用28%的税率;未收回的资本利得适用25%的税率等。

4. 征收管理。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相对来说是有效的。它对纳税人的工资所得适用源泉扣缴方式, 但实行个人申报制——纳税人按季预缴, 年度终了后提交正式个人申报表, 进行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 国家税务局在每年申报之前会规定一个申报最低数额, 低于数额标准的纳税人就无需填写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为了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来源, 美国还建立了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 使得税务部门能够全面掌握到纳税人的基本信息、收支记录和交易记录的数据, 能迅速掌握纳税人的相关涉税信息。除此之外, 美国还构建了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纳税人的自行申报的纳税意识。以上征管制度都为美国家庭课税模式的实行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

四、国外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的经验启示

1. 征收范围方面。

第一, 以上国家都是按照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即使是综合征收性质较强的美国和德国, 也把部分资本所得从综合所得中分离出来, 按照其他征收方式另行规定。第二, 详细地确定征收范围, 美国和德国在确定征收范围的时候非常详尽, 他们对所得列入征收范围的标准并不以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来判断的, 除了合法所得纳入征收范围以外, 非法所得也列入了征收范围之后, 可以说这两个国家在列举征收项目的时候囊括了各种来源的收入, 达到了防止项目遗漏的目的, 这对我们国家征收范围的确定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2. 税率方面。

采用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双管齐下是很多国家选用的方式。采用的累进税率级数少、税率幅度小, 根据通货膨胀大小对税率进行适时的调整。对劳动所得适用较高的累进税率, 兼顾公平, 发挥税收入调节分配的功能;对资本所得适用水平较低的比例税率。

3. 费用扣除方面。

上述国家在费用扣除设计时, 第一, 考虑了家庭税负水平, 比如子女赡养扣除、老年人免征额等。第二, 英国根据纳税人的年龄和收入状况双重因素来确定基本免征额, 这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 但是具体的确定方案还要更多地进行考量。第三, 考虑了物价指数和膨胀指数, 并适时调整, 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这与我国免征额等长期不变的情况不同, 要求经济信息的实时更新, 防止税收信息的滞后。

4. 征收管理方面。

第一, 多数国家对工资薪金等大部分所得采用源泉代扣代缴制度, 对不适用源泉扣缴制度的各类所得采用预缴方式, 以源泉代扣代缴为主, 预缴为辅, 可以从源泉上扣缴税款, 防止税款的流失。第二, 英国采用的纳税代码制度可以实现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较高的税收信息化水平, 为我国涉税信息全国联网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借鉴。第三, 美国的收入监控系统和英国的银行卡支付为我国的现金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第四, 德国和美国的纳税奖惩制度对提高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6课下一篇:高中毕业自我鉴定表-高中毕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