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通用12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在计算机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园把新《纲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教育技术中,把现代化教育信息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们加快学园网络的管理和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信息的能力。

我们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作为全园教师应知应会的基本功来要求,先后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考试,全园90%以上的教师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学园从20xx年开始实行无纸化办公,教师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xx年3月份,为了使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实际运用的能力,我园再次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使教师系统地掌握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与采集方法。5月份,我园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比赛,并请有关行家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所制作的课件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较高水平。其中,陈炜华老师制作的课件《多变的脸》、《十二生肖》、《懒惰的蜗牛》获泉州市幼儿园课件比赛一等奖,我园获集体荣誉奖。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加快课改的步伐。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积极引导教师探索如何把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应用与幼儿园《纲要》的新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促进教师在各个学科的整合和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和实践探索能力的新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本学年我园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结合课改的新理念,经常把多媒体教学的这种幼儿乐于接受的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学习、思考、创新的机会,并从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主动通过网络搜集很多有关主题的材料,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孩子通过活动扩大了知识面。

三、构建学园网络教学平台,启用信息技术虚拟教研室。

为了提高教研的效率,解决集体学习与讨论的时差问题,我园本学期构建网上教研室。在学园网页上开通网上争鸣与讨论。围绕课改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网上的学习、交流与讨论。自网上教育论坛开通以来,老师们踊跃参与讨论,在网上发表了很多很有见解的看法,大家围绕论坛中所提供文章的论点及论据,结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剖析自己在教育行为上出现的偏差或体会,僦其原因进行多维反思。这种网上论坛实现了现代教育的直观性、便捷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的特点。为教师提供获取新课程改革信息的渠道和新课程改革交流的阵地。对推进我园新课程实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利用教育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资源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颈瓶。xx年,我园就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学资源库建设使用培训班的学习,并为每位教师申请一个邮局信箱,为使用资源库提供方便。教师经常在资源库里找到自己所需的材料,并积极为上传资料。本学期我园所上传的资料丰富、有价值,被评为“市教育资源建设先进集体”。此外,我园还建立健全学园资源库。并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搜集各种课件、教学资源,丰富学园的资源库。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上共享资源的建设,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与交流

五、丰富学园网页内容,发挥网页的宣传功能。

借助学园网页这个载体,及时准确、客观地宣传好我园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工作、教改动态和成果,使社会各界及家长及时、深入地了解我园的教育教改发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园的教育工作。本学年对学园的网页栏目、版面、内容等进行全面更改。增设教师简介、学园信息、党建工作、家长手记、教师随笔等栏目。更改幼儿天地、保健之窗、家园互动、学园管理等栏目的内容,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家长可以通过网上留言板、学园信箱、班级教师信箱及时反馈对学园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园网页的时效性、宣传性、互动性。此外,我们还及时向市幼教信息网、市教育信息网传送我园的信息动态。

六、通过综合信息平台,做好电子公文的接受处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接收处理公文,xx年一月,我园重新申请网络办公系统的固定IP地址,并专设一个查询信息帐号。每天及时接受上级网络公文,并做好公文的收存、打印、归档、回复工作。真正发挥网络公文的及时性、有效性。

存在问题:

1、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学园网上论坛的管理,做到每月有讨论、有反馈、有总结,真正发挥网上论坛的作用。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篇2

信标委于1 9 8 3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2 5年的历程。从成立开始,信标委一直坚持跟踪了解、深入研究分析、积极借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尽管其间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信标委成员工作情况变动频繁,但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秘书处坚持不懈的工作下,信标委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一直在发展。经过多年实践,特别是在密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信标委在实际采标工作中逐渐成熟,确定了“积极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标准,优先采用适应产业发展、市场和国际贸易需求的标准,慎重采用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的采标原则。截至2 0 0 7年6月,信标委归口的5 5 5项国家标准中,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的国际标准共计3 8 9项,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为70%。

在具体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实质参与、积极跟踪、研究分析,行业引导、企业参与,面向产业和企业提供国际标准化服务”的工作方法。现在,我国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已经大大拓宽了活动范围和领域。

总结信标委2 0多年的采标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采标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跟踪了解和分析国际标准草案,吸引和组织技术专家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从而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标准对于建立广大使用者的信心有重大作用。为了在国际标准制定活动中及时反映并使其接受我国的要求,尽可能从中获取收益,信标委积极支持和促进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I S O/I E C J T C 1下设1 7个分技术委员会和80多个工作组,领域涉及软件工程、网络、多媒体、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管理、编码字符集、IC卡、RFID、信息安全等。我们一直坚持组织相关技术领域专家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特别是近几年,每年都有大约15个代表团出席J T C 1及其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会议,并且直接参与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此外,还组织大量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

信标委一直坚持跟踪I S O/I E C J T C 1的标准制定过程,从最初的标准提案到最终草案都有专人负责跟踪了解,对其中很可能有采用价值的还进行具体研究分析。我们对ISO/IEC JTC1各个分技术委员会采用分工负责的管理方法,关注并支持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标准提案。我们国际文件的答复率在9 8%以上;在编码、软件工程、多媒体、数据管理、教育等领域派出专家担任标准工作组的编辑;每年都承办国际标准化会议,在组织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国际同行进一步了解我国标准制定环境。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既锻炼了队伍,又扩大了我国在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积极跟踪研究分析,做好采标预研工作

配合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跟踪了解和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采用满足当前和未来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做好前期研究工作。

标准是技术的载体,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新技术的结晶。这些标准是市场排它性选择过程保留下来的技术的规范化表述。尽管标准反映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它代表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因此新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生也比较快,每年发布的七、八十项新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几乎涉及所有信息技术领域。此外,随着专利技术和有版权的软件被纳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受法律保护的私权进入公众标准,又使标准的采用更趋复杂。鉴于事实上的技术差距以及我国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必须在实际采用之前做出判断。

为此,我们采用了全面了解、重点跟踪、深入研究的方法,为标准的具体采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在继续全面了解国际标准制定情况的同时,我们侧重对无线接入、家庭网络和生物特征等领域的国际标准草案开展专题性跟踪研究。此外,我们还针对软件工程领域的IEEE标准等国外先进标准组织进行跟踪研究,为下一步的实际采用奠定基础。2 0多年的实践表明,采标前对国际标准及其相关信息的跟踪分析非常有助于科学、合理的采标决策。

3 坚持行业引导,企业参与,推动采标工作

结合产业发展战略,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启动标准制修订项目,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有序地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采标是为了满足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标准化必须服务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这是我们一直坚持采标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标准的最终落脚点在企业,对于相关的技术最了解的是企业,制定标准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采用标准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因此,在多年的采标工作中,信标委始终坚持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方式是成功的。

I C卡相关的采标工作就是这种工作方式的成功案例之一。随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换发、公交一卡通在1 0 0多个大中城市的使用,每年有上亿张的S I M卡、社保卡、银行卡等的发卡量,IC卡已经走进了每个家庭。20世纪80年代末,信标委成立了由产、学、研、用多家单位组成的识别卡特别工作组,组织众多企业参与,采用国际标准,制定了我国IC卡标准。这些标准为IC卡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了我国33项软件工程标准,为我国软件工程化管理提供了重要规范,也是这种工作方式的一个成功案例。信标委自2 0世纪8 0年代末开始组织各相关企业参与软件工程标准的制定,以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宣布了把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发展战略后,大大加快了软件工程采标步伐。至今已制定软件工程国家标准33项,这些标准全部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 M M) 标准后,促进了企业提高软件工程化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4 提供标准化信息服务,推广采标的成果

鉴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际差距,对于所采用的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我国的相应标准发布后,熟悉它们的人不是很多。为此,需要提供宣传和咨询服务,使更多的企业和其他方面的人员了解和逐渐熟悉采标的成果。

我们坚持开展了面向企业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1)信息服务。从最初的邮寄书面资料到现在的网络发布信息,我们已经建立了标准查询服务系统,可提供网上标准信息服务;(2)标准宣贯。对于影响面大的标准,在标准发布后组织多种形式的宣贯活动;(3)编写实施指南,组织培训。对于技术性很强并且比较难理解的标准,我们组织编写教材性的实施指南,到各地组织研讨和培训。这些服务工作对采标成果的推广起了很好的作用。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篇3

一、《标准》推广实施情况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广明副主任作了“狠抓重点 进一步扩大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建设成果”的报告,他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教育部近年来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方面所做的工作:

1.《标准》的宣传

教育部先后在全国各省、市召开了《标准》的宣传推广会议,并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计算机报》等电视、报刊新闻媒体重点宣传《标准》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推广实施措施,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教育管理软件开发单位对《标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以此带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截至目前,全国共批复了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36个地区具有示范区建设资格,其中完成示范区建设的有12个,另有5个地区建设完毕等待验收,还有众多地区正在积极申报中。

3.教育管理软件评测

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2月20日下发了《教育管理软件评测管理办法》,开展教育管理软件的评测工作。同时成立了“教育管理软件评测委员会”,负责对教育管理软件评测工作的组织、监督和审核工作。

二、工作重点

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时,于广明副主任明确指出《标准》工作的重点:

1.《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标准》的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完善,从最初的四大部分扩展到现在的六大部分,包括: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幼儿园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信息标准和教育卡标准,其中管理信息标准除包括信息集和代码集外,还将信息交换标准、软件设计规范以及应用测试要求一同纳入各标准中。目前已完成各标准的技术规范制定工作,正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修订和完善。

2.《标准》宣传和培训工作

《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是《标准》实施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宣传和培训,可以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教育管理软件开发单位进一步了解、熟悉、掌握和使用《标准》,是《标准》实施的关键。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分批、逐级开展《标准》的宣传与培训,原则上培训和宣传到每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每一所学校。

3. 加快《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步伐

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依然是《标准》推广实施中重要的工作之一。要求各省市尤其是未申报示范区的省市,尽快完成本省市的示范区申报工作。已申报并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地区,要尽快完成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4.深化《标准》应用层面,逐步构建区域教育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标准》在全国范围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地区,尤其是应用示范区,按照《标准》逐步建立了覆盖各类学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后勤总务、体育卫生、经费及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的“学校基础数据库”。“学校基础数据库”不仅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尽、及时、准确的教育数据信息,推动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也提高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更为建立国家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开展试验研究,积极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方向

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使其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近期选择了部分地区开展了一些项目的试点工作,包括:英语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综合信息评估项目。这些项目是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模式的一些试验和研究,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将在全国开展推广应用。

6.《标准》实施状况监测

开发《标准》检测软件,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育管理软件开发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贯标情况进行监测。

三、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

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总结了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1.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效果显著

截止到2007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中小学拥有各种型号计算机设备22.1万台(套),“生机比”达到30∶1。目前,约有600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有计算机教室5100多间,有9个市教育城域网(建成和在建的)。25%左右的小学、80%的初中和所有普通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的教师达331500多人次,45岁以下的教师在项目实施前只有14.20%的教师会使用计算机,项目实施后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教师百分比提高到64%,有42.62%的教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

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注重推进软硬件建设、网络资源建设的共享,例如玉林、贵港等市利用城域网互通互联,基础教育共用一个网,共用一套教学资源库,共用应用系统,共用一批技术队伍,促进信息技术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学服务。实现网络化管理和网络化办公,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能力。

2.构建电子政务开放平台

结合广西本地实际情况,构建覆盖广泛的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04年实现了全区教育系统公文的无纸化传输,2005年实现了全区教育视频会议全覆盖。目前,包括全区地市教育局、高等学校和区直中等职业学校的190个客户可以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电子公文系统收发电子公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教育厅与教育部的连接、教育厅与各高等学校和各市、县教育局、示范性高中的连接,并且可以实现收播、组播、转播等功能。同时,桂林、柳州、玉林、百色、贵港等市也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公文传输电子化。

3.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04年,桂林市和武鸣县被教育部批准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后,两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工作,从《综合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到基础数据录入、资金筹集、开展各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两地应用《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的学校350所,覆盖了示范区所有的市、县、区主要学校,建立了约4万名学生的基本数据。广大教师能够应用此系统建立教学档案,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等。通过应用示范区建设,极大地推进了示范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构建教育信息服务体系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处长戴井岗同志作了“夯实基础 推动应用 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服务体系”的专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标准》在指导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并重点说明了《标准》在日常教育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情况:

1.教育统计信息平台建设

以“统计流程化、指标明确化、信息整合化、分析科学化、服务针对化”为目标,逐步建设一个符合教育和谐化发展要求,集教育统计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统计信息公布于一身,以服务为导向的教育部教育统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全部内容包括:“一个平台、两个框架、三大体系、分布数据、全面培训”。

2.学校基础数据库建设

以《标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构建以“三个数据库、四级数据中心、四个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含学生、教师、经费及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的“学校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国的“学校基础数据库”,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详尽、及时、准确的教育数据信息,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推动统计工作信息化,促进统计工作的整合和归口管理,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3.《标准》的制定、完善与实施

《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是一项长期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的工作成果,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仍将是制定、完善和实施一套覆盖我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的《标准》,为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校基础数据建设及教育管理数据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交流与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健康、规范化发展。

五、《标准》应用示范区进程

会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系统规划处副处长马亮同志作了“巩固工作成果,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进程”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对示范区应用情况作了详细的说明:

1.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

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采购,采用统一的《标准》软件,一些学校放弃了原本购买教育管理软件(不符合《标准》的)的计划,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通过示范区建设,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标准软件应用,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数据的标准化实现了数据的复用,初步形成了示范区基础教育数据库,规范了教育管理软件市场,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2.示范区建设经验

示范区《标准》的实施和应用的经验是“六个统一”:

示范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标准统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内容——规划统一;加强《标准》宣传及人员培训——培训统一;务实推进,重在应用——软件统一;重点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高——进度统一。

在《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教育局采用“重点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高”的策略,先在部分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应用试验,取得一定的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普及。对一些基础薄弱和农村学校,教育部门在经费、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3.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示范区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要持续发展,资金如何保证问题;投入产出,如何解决发展平衡问题;如何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如何解决人才培训储备,满足信息化需要的问题。

4.示范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目标定位

关于未来示范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目标定位是:构建教育资源中心;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构建教师工作服务中心;构建学科教学服务中心 ;构建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构建数字化教育行政管理中心;构建区域教育宣传窗口;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马亮副处长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措施与策略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略)。

在大会期间,来自哈尔滨、温州、郑州、重庆、桂林等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以及IBM公司、微软公司、广东北电的信息产业部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和专题讲座(略)。

六、小结

此次会议主要是通过总结《标准》在全国各地实施推广的成果,交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推广使用《标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把握工作重点,加快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建设进程,重点探讨《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成功经验以及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方向。

由于《标准》的制定、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全面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仍将是紧紧围绕《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一方面要保持前期工作的延续性,巩固《标准》推广实施工作的应用成果,把已开展的实施工作做细、做好。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开展和推进《标准》实施相关的新工作和新内容,尤其是在已经建设完成的示范区或信息化条件较好的地区首先开展相关的试验工作,努力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和发展方向。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经验总结 篇4

耿庄桥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组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而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积极创设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大力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资源共享

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可通过网络供不同学习者使用。网络课程存放在网站的服务器上,可以让能够上网的学习者使用,学习者通过网络与网站的服务器连接获取网络课程的信息。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在时间、空间和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上是开放的。

(三)多向互动性

交互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四)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

(五)协作性

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

二、教师应具备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新课程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和质量的保正却要依靠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需要一些必备理论、能力才能保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成功实施将成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方向问题。面对教改教师需要新的技能: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比如合理选择并利用各类资源,感悟并适应信息化的环境。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一)知识方面

深刻理解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概念,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

(二)技术方面 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设计方面

能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

(四)实施方面

在教学中,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的效果。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标志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因此,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是实现这一整合的必由之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课改方案,要求教育者实现以下重大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转变。评价从传统只注重识记的结果性评价向新型的关注高级思维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具体培养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一)学习与优秀案例观摩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全新的教学过程,对课堂的改变是很大的,若光讲理论,一线教师难以理解,更难以转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提供丰富的优秀案例让老师去观摩。用案例的成功效果和优点来吸引教师,来激发老师的转变动机。老师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切身体会后,在讲授关于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在讲授理论知识中一定要注意和受培训老师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训过程中体验新型的学习过程

我们是不能期望用传统的培训来让老师接受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这个培训过程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使信息技术和培训有机结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受培训教师的学习的影响。比如培训的拓展资料放在网络中,让老师通过网络获取,即训练和提高教师使用网络的能力,又加深老师对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体验,培训过程首先应该是个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好例子。

(三)及时科学的指导

用形成性评价让受培训的老师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在培训过程,对于老师的疑问要即使的指导,而对于普遍反映的问题则要组织讨论和专家解答。而对于老师反映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条件问题比如硬件设施不具备,担心学生成绩会下降,担心新型的教学方式会加大工作量,担心新型的师生关系会使老师难以管理班级等疑虑,应该联系相关教育部门,学校职能部门予以支持和协助,并进行讨论转变教师观念,制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巩固学习成果

培训完毕,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的做起来,而不是“讲一套,做一套”,“培训完了,还是用老样式上课”。因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能否真正促进教学转变,关键要靠老师的思想、行动去体现的。当老师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新型的教学有理论上的认识,也有了观摩课的感性认识,那么接下来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了,落实到教学中了。如何来保准和促进这种行动上的落实呢?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老师积极尝试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学。此次课程改革将深刻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特别是教育行为的改变对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多东西又要重新开始,要重新去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去写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去尝试,去摸索。新课程试行初期,教师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角色的转变、新技能的形成,新的工作方式的习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老师付出努力的。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篇5

找工作难?、找到适合自己有感兴趣的好工作难?、找到好工作以后要做好难?每一位技术移民或多或少都带着这些疑问,移民成功不代表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浅谈技术移民找工作的经验技巧。

那些移民时间早于我们、经验多于我们的小伙伴,我们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技术移民澳洲和从事对应技术工作的心得体会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提供给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少走弯路,在澳洲生活和工作都顺利。

以下是部分人的经验总结,各位看官切不可以偏概全、仅代表部分人观点,基本上作为理工出身的本科生在掌握一定技能并且到澳洲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是技术移民最理想的状态。稳定的收入和熟悉的工作环境会让人感觉舒适和亲切。

因为工作之余写下此文时间精力有限,暂且针对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做简要回答和技巧分析,如果还有想要知道的恰巧我这里没有提到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根据我所了解的酌情进行解答。总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澳洲作为一个发达的移民国家对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人才需求很多,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需求多就业好是一个大趋势,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还是希望移民的

移民内参官方网址: 小伙伴再接再厉发挥我们学习能力强的优良传统,多多学习应变工作中的挑战和变化。

移民澳洲与找工作的时间先后顺是怎样的呢?当然是先进行技术移民、成功之后在当地找工作。排除向欧洲招聘高级专业职务以外,基本不考虑海外求职申请。澳洲也极少出现给特定人定下特定岗位的事情。

既然澳洲对于技术工作人才需求很多,那么问题就来了,具体是什么样的专业签证成功率大,具体是什么样的专业就业好,一个是大家可以通过百度等方式搜索澳大利亚移民局官方网站,查询相关技术移民优先职业的表文件。另一个就是找到相关专业的熟人以及对应专业的协会尽可能详细的了解专业范围内的人才需求。

下面提供一些在澳洲找工作的小技巧---招工渠道(大致分三类)

主要就是网络,澳州招工网站分为政府网站和门户网站、行业协会网站(以下是比较靠谱的门户类招工网地址以及相关介绍).au 偏向技术、专业要求不高

.au 金融行业从业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网站 .au 不分行业但是需要注意辨别是否是中介 .au IT行业需求量大,发布信息的中介居多

移民内参官方网址:

2、报纸上和专业杂志的招工信息网站上都可以查询到就简单介绍两份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金融行业,高职位信息需求量大。The Australian 和 The Weekend Australian,周二有IT专版

3、其他渠道,包括熟人介绍、中介还有政府机构。

其中关于中介找工作的一些疑惑解答在下面解答(和技巧点拨)

作为初到澳洲没有任何工作和求职经验的人来说,中介就是快速高效找到合适工作的顺风车,澳洲中介行业体系健全、机制完整,关于各个行业的信息都很充足,不失为进入高级行业领域的优良渠道之一。

澳洲很多公司选择中介招工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当地公司习惯。绝大部分通过中介招工之后付给中介佣金,工资越高佣金越高,而中介招工的渠道也非常广泛比如自己的人才库和在网络报纸上登广告以及自己的关系网,如此方便的中介,很少有公司不去使用。

我们作为求职者应该如何与中介沟通呢?首先,作为求职者我们不需要向中介付钱(用人单位缴付佣金)。还有和中介打交道,关键在于要让他(她)相信,你是有价值、抢手并且出众的。

在中介机构内部即使是做专业工作的推荐介绍人员,绝大部分对专业了解程度也很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寻找简历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字,通常匹配职位中的关键词数量与相似度。不要指望他们慧眼识珠。用你自信的态度、增强他们对你、自身价值的判断。

移民内参官方网址: 当然,对于特别夸张,就是那种要求少、待遇高的中介信息,不要过分相信,心中总要留一些疑问,也许他们只是为了收集数据。不过想找到理想的技术岗位我们不可以放过任何的机会,而且邮寄简历不需要费用、只要与我们技术专业经验相关我们就要投递简历,方便出现合适工作的时候,中介可以联系到我们。

最后,想成功找到工作并且做好,我们就不得不来聊一聊在招聘信息中提到的学历要求,我们的澳洲boss在挑选人才的时候,他们是如何思考的?首先相关的学历究竟是何原因,人都是有懒惰思维的,经过大学筛选的人一定具备相应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有人替你筛选好,现成的为什么不用?所以根据boss的第一个思维定式,对学历有要求的专业职位,一定有他的原因。

信息技术组工作总结 篇6

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研讨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电教工作达到预定目标。现将本段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以教导处“优化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做到周前备课,课后反思,课堂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每一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科学合理安排上机操作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管理好电教设备,责任第一,我们学校现有机房2个(共有计算机130余台),电子备课室1个(共有计算机44台),多媒体教室6个,领导及处室办公室计算机达15台,还有其他各类电教设备。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我们组教师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能自己检修的一定及时检修,需要保修的也及时向学校反映,尽量做到各类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教学教学工作。

3、针对于计算机教室1设备陈旧,软件版本过低,跟不上教材要求的情况,我组成员利用二周左右的所有休息时间,精选软件对机房的操作系统及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在教学活动中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在相关领导的指导下,整合了学校闲置计算机资源,进一步扩充了校电子备课室设备,现已达到47台计算机的规模,近两周我们又对备课室的所有计算机进行了调试,软件升级,安装了老师们在备课中常用到的flsah、flv下载器、office2003等软件,并对系统进行了备份,让能用的每一台计算机为老师们服务好。

5、保障校园广播的畅通,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团委进行了每周的升旗仪式;配合教导处多次调整了上课信号,奖励大会及考试信号的播放;配合政教处,做好学生德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家长会等教育工作。对于广播系统出现的故障问题,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与相关安装部门取得联系,在最短的时间了进行检修。

6、对于学校各部门安排的视频、图片采录工作积极配合。

7、积极推荐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我组XXX老师在洋县教育本土化资源应用赛教中获得三等奖,XXX老师的《不规则表格的制作》教学设计,在参加省第三届优秀教学设计征评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8、学生参加各级信息技术竞赛成绩斐然,我校杨淑桐、刘华玺、等10位同学的电脑绘画作品在在“汉中市2010年中小学电脑大赛”获奖。

这学期,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还存在有懒惰思想;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今后,我们一定在校领导及全体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本组教师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信息技术教研组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互助学习经验谈 篇7

●独生子女学生互助学习方式的现状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长期的“一胎化”政策在控制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诸如为数不少的独生子女存在责任意识差、学习态度欠扎实、思想道德素养不高、学习时依赖心理强等问题。由于他们自小便受到长辈的关爱与呵护, 相当一部分儿童变得日益懒惰、自私, 在学习上过度依赖教师, 平日调皮、任性、沉湎于网络, 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形。因为大多独生子女个性十足并较为张扬、加以心理上的不成熟, 常会发生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不良现象, 给互助学习的推行蒙上了一层阴影。独生子女从小伴随网络的普及而成长, 他们原本有更远大的理想抱负, 也不失开朗活泼, 因师长教育方式的失当, 致使独生子女不能理解、掌握互助学习的含义与方法。例如, 教师对独生子女学生缺乏沟通与了解, 仅凭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便对其做出评价;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完全听命于个人的教学观念, 阻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个别情况下, 教师在课堂中也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教育体罚, 师生不能平等相待的结果造成独生子女对互助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而不客观、盲目、片面的评价方式也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改善教室布局环境, 创造互助学习的必要条件

顾名思义, “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主要指身份、地位相一致的伙伴, 通过互相援助获取新知识和技巧的教育活动。在课堂上, 小学生的“同伴”便是一旁的同学。要充分发挥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离不开同伴互帮互助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由于各种局限, 仅靠学生自身难以构筑“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 因而教师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有责任和义务推广这一方式。例如, 我在设计本校网络机房时, 为了方便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 把学生分为8个组, 每组有6台计算机, 6位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小组, 有利于今后开展小组间的互助学习, 以渗透学讲计划中提到的合作学习教学的组织形式。改善教室布局环境后, 不仅从形式上让学生对本组成员有亲近感, 而且他们对新的排座方式产生了兴趣, 既增强了学生对讨论和协作学习的意识, 又打破了以往的陈旧排序, 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合作空间, 使其能充分利用这一空间来体验小组合作的愉快。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强化互助学习的内容体系

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要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也就是说, 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期, 要有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设计讨论、协作完成任务的环节前, 要注意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 培养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后, 再考虑布置小组合作任务, 让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 有阐述自己观点、表达自主意愿的能力和过程, 同时整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得到问题的完整答案, 以便真正实现互助学习的职能分工明确与目标的达成。例如, 在进行小学三年级《画图》模块中的主题活动《创作图画》一课教学时, 我首先让学生为学校即将举办的“体育节”活动设计Logo。当然在设计之前, 我给出了4种指导方向:A.球类项目;B.田径项目;C.水上项目;D.其他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行选择要设计的项目领域, 然后进行独立思考, 有了大致思路之后, 在纸上简单画出Logo标志。待全班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后, 我再重新宣布以选择相同项目的同学为一组, 组内协作, 共同设计一个完整的Logo标志。这一任务布置后, 学生们自然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有为自己的设计理念阐述观点的, 有为下一步如何改进提出意见的, 还有担任执笔画画的……各角色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然也可能要为了本组的团结一致, 放弃个人原定的部分设计理念和想法, 达成一致意见, 完成小组任务。有这样一种挑战, 作为不服输、个性强的“独二代”, 一定会将其变为动力, 迎难而上, 强化每一位组员的分工, 尽全力通过彼此间的团结互助取得满意的竞赛成绩。

●转变观念, 变革陈旧的课堂评价方式

评价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环节。长期以来,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初中和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 而缺乏了评价标准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经常是重结果轻过程, 尤其是教师单方面关注学生的最终作品以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事实上, 课堂评价应更多地看过程,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互助学习中, 教师应着力转变评价方式, 将学习结果与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将互助学习方法及效益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以期获得更科学、客观、可靠的评价操作方法。教师在评价时, 应秉持“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原则, 变以往片面、盲目的评价为全面、整体、公正的评价, 按照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 做出有利于独生子女学生全面进步、互助发展的评价。

我在小学信息技术互助学习中推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法, 在每一小组中构建明确的竞争关系, 对最后获胜者予以必要的奖励, 以增加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让全班同学推磨式交换课堂作业, 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评分。例如, 在学习《美化文档》一课中,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学习, 最后的“绘制自选图形”环节, 我则开展了推磨式交换位置的方式, 请学生们对其他同学刚才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用“绘制自选图形”中的星星的方式 (最高可给5颗星)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内容, 又让学生学会了赏析和评价。通过这一形式的学习, 学生在发现对方出现问题的同时, 能够更好地巩固、拓宽新知识, 也找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距, 力促个人与对方同伴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 也提高了学生互助学习的本领。

●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文化氛围

互助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讲练结合方式, 教师要克服过去“高高在上”的形象, 努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采取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样式, 满足他们的课堂需求,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如果没有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文化氛围, 是难以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习信息技术操作、交流信息能力的。具体而言, 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一个小幽默调剂课堂氛围, 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喜爱自己的课堂;当学生犯错误或课堂表现不佳时, 教师不能一味地采取惩罚手段, 否则学生的内心会产生抵触与不满, 而要用鼓励的话语温暖学生, 赢得他们的尊重, 这样一来, 他们便能以教师为榜样, 努力克服各种缺点, 并向周围表现良好的同学学习;教师还要全面提高个人素养, 要常怀宽容之心, 允许独生子女学生犯错误, 用温和的方式予以疏导、教育, 缩短师生的心灵距离。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堂, 更需要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协作学习,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敢于相互帮助、敢于展示交流, 这样才能够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篇8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经验;方法

【分类号】G633.67

引言

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明显标志就是新媒体的应用和传播手段的增加,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高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基础课程增加的表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把握重点,如何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工作者始终思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统一的整体,利用经验指导教学,通过教学实际活动,反馈理论與科学方法,实现教学活动的科学发展。

一、创新引导方式,挖掘学生潜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目设计,同时,也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初级科目选择。信息技术教学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统一的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属于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都要区别于传统的科目,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没有一定规律可寻,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学科特点,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引导,这种方法就是激发式的教学实践。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年龄上的优势,同时,这个年纪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那么,引导方式就可以以游戏的角度进行拓展。例如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电脑游戏作为课程的首要元素,通过教师的展示,学生就会被计算机的特点所有吸引,就会产生很多疑问,同时产生更多的想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学生自身的形态研究教学方法的实践。

二、确定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教学看似是应用型的教学类型,但是,也要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计好教学步骤和环节,把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逐一实施,形成学生基础性的学习习惯。例如高中阶段的三个年级中,信息技术课程采用的方法是知识的渐进性教学,在初级阶段和较高级阶段,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如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教育,设计知识等都需进行梯次式教学。明确教学任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数量的知识,创造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标准。

三、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实践性。高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较难的学科,越是深入教学,越要保持好教学的良好状态。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一般性质的基础科目。信息技术课程是在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进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的参与,或者有效部门的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更新很快,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的结果。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一定要以教学过程为重要实现手段,通过教学的实践性,强化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基础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协同教学,多类型实践等方式。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要做好必要的教学评价和意见反馈,及时总结经验,掌握适宜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鼓励加深知识延展,实现教学活动的全方位整合。

四、实施教学演示,细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在初期接触时,就是简单的视觉体验,这种视觉感受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刺激,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良好印象。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专业化的知识呈现出来,就会使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学生就会对知识充满抵触。在这样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演示,细化教学过程尤为重要。例如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学演示要细化、放慢速度,清晰每一个操作步骤,让学生明白某项操作的目的和效果。如windows系统中,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所有的操作都是常见应用方法,做好教学演示,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模式,实施教学过程的精细化操作。

五、重视辅助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的第一个阶梯,以高中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起点具有更好的现实意义。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实践性教育类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单纯靠理论性的知识,而应该强化辅助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制作图片、表格、动画,可以设置艺术字、绘画等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操作,通过实验就会发展软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在应用的过程中,明确知识的来源和用途。辅助性教学手段同样可以进行形式上的转变。例如学生之间的团体活动,制作一个大型的模板,设计出优质的作品。这种成熟的激励式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优先发展作用。

结语

在新传媒时代,信息技术充斥着各个领域。教育的目标是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而教育的价值就是优先于社会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总结经验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步骤,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和调剂,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思路。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应用型科目,将为高中课程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紧张过程中的调剂,是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黄书生;左小娟;;差异教学策略设计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2】程向阳;;数学课程标准观照下的差异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篇9

本学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年,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是我在教学工作中一贯遵守的原则。我知道有些后进生对老师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灌输一个理念:无论你以前表现的怎么样,无论其他的老师同学怎么看待你,无论你其他科目的成绩怎么样,无论你以前的信息技术成绩怎么样,在邹老师的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都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努力,你就一直都是老师心目的优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强调和实际操练,很多其他老师心目的顽皮生、后进生在我的课堂上成为老师好助手,听话的好孩子。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的方法,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信息技术是否有用的质疑心,还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例如:我在给同学讲授PowerPoint的应用的时候,开展了做画报、贺卡等活动,促经了学生对PowerPoint工具的认识,使他们可以学为所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远程教育工作

本学年,远程教育在我校得到全面普及,为使老师上好多媒体课,我按时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每天按时接受资源,一学年来,没落下一节资源,做到资源的完整性;同时我还负责教师的计算机基础培训:利用空闲时间或集体或小组或个人对我校教师的office办公软件、网络工具都进行了培训。一年下来,我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篇10

一、抓好一支队伍建设即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职责教育、工作方法指导。班干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要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而这正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一些品质,所以我把这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工作职责教育,主要能使班干部责任明确,明白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该怎样去做,保持思路明白。这两类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不包办,给予他们一个较宽广的空间,但在工作中我注意监督、观察,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如指导对照工作职责,结合班级情况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如何开展工作等。

二、建立二项制度保障制度是保障

除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还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班级卫生要求,保持教室和校园清洁卫生是每个学生的义务,规定了教室值日生每天三小扫(早晨、下午上课前及放学后),室外值日生每堂课前一扫,制度的落实离不开班干部和班主任的监督和表率。班干部首先带头做到、做好,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以身作则,不随便乱扔杂物,打扫卫生时亲自带着干,升旗仪式从不迟到,课间操坚持到场并且认真做。

三、发挥文化宣传阵地作用文化宣传阵地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篇11

【关键词】高中 教务处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73-02

教务工作信息管理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即在教务管理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高中教务处负责学校多项工作,是整个学校的枢纽,工作繁琐且重要,所以应优化信息化管理,完善与高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务管理体系,提高高中教务处工作质量及效率。

一、高中教务工作信息化意义

高中教务处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和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对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国内多数中学都改革了教务信息化管理,可以说经改革后将教务管理推到智能化和网络化新阶段,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最重要是提升教务管理的效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因信息化管理要求各类数据统计和输入更为紧密、准确,因此要求教务管理准确性高。②教务传输信息和信息检索速度比以往明显提升;③学生通过个人密码才有权限进入学籍信息等内容,因此有相当高的保密程度,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提升了中学生教务信息的安全性。④采取信息化管理后能节约很多物力和人力。当代管理理念重心从人本管理、产品管理转移到信息资源管理,各种信息流在各种活动中调节人流、物流数量和方向,行驶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职能。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推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融入教学管理中必然会促使管理者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并在转变中更加规范、全面、科学地管理学校各类信息资源,最终达到合理重组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的转变。

二、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内容

(一)高一新生录取、信息采集、学籍卡、分班工作。教育局一直采用统一录取方式录取高一新生,以电子表格形式从教育局将被录取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成绩、毕业学校等信息传送至录取学校,教务处还采集被录取学生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以数据库DNF、电子表格分别存储。新生分班工作可在电子表格中进行,根据学生总人数制定出班额、班级个数及重点班个数,之后按照入学成绩分为普通班和重点班,再按照分数高低排序。普通班的学生分配方法和重点班相同。当前由教育局制作高一学生学籍卡、学生会考证空白卡后下发给学校,之后学校在空白卡片处粘贴照片、书写学生性别、姓名及学号。可采用VF软件制作学籍卡和会考证。一方面能减轻学校教务工作人员工作量,一方面还能保证学籍卡、会考证的适用和美观。具体方法为基于高一新生的信息库数据环境设计出与发样卡相同的模板,之后导入数据后快捷轻松获得学籍卡和会考证,最后盖章和塑封。

(二)教师课务分配。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强大的排课软件功能,避免人工排课出现的排课不均、人力不足及重排现象。本文研究应用的“红桃排课”软件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排课工作,能以电子表格数据形式导入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功能多节课联排功能、固定课不排或先排、手动调课功能及公共场所能容纳班额限制功能等,软件中还附带了班级课程表、全校课程表及教师课程表等打印功能,使高中教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大减轻。

(三)成绩统计及高考报名。学校教务日常工作中以年级将学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高三模拟考试学生名单分开制作成电子表格形式,主要信息包含学号、班级、姓名、前次考核成绩及以前考试成绩全校排名顺序,之后将其作为建立考场、准考证号及考号的依据。可保证成绩相当的学生在同一考场,防止因学生成绩差异过大出现作弊现象。学生要严格根据考场、准考证号入座,考试完毕后输入成绩,运用电子表格分类汇总功能和排序功能统计出班级的平均成绩和综合名次及提高率。市教育局以电子表格格式将高中的学生会考成绩传送至学校,同时收集学生所有科目后在高考报名中导入DBF表,以此减轻未来高考报名数据整理工作量。

(四)教学业务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输入教学计划、任务书、课程表等信息,允许学生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查阅。学生能够在教务系统中了解到本校情况、教师情况等相关内容。任课教师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即可登录教务系统录入学生成绩并开展试卷分析,学生也可以自行查阅成绩。同时系统还可提供学生查阅历年科目成绩并生成统计报表。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教务与管理者之间四者信息交流,提升教务管理质量。主要立足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教师和学生及教务管理者能运用系统公告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及互动,让教学及教务管理联系更加紧密和及时。

三、完善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议

(一)重视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教务处是全新的管理理念,更强调管理的互动化和自主化。通过全新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共享平台上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或学生还是管理人员,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教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大潮。可以说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教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全新的教务管理更注重互动性和自主性。通过建设新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全校乃至全国所有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共享平台上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因此高中要认识到创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与高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中学教务管理信息集中了学生及教师大量数据且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要结合本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完美的规章制度。教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到严谨与严格,对于执行效果进行约束和评价。树立“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念,高中教务处根据相关安全要求,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法规,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健康的运行。同时,还需与之配套的完善的考评制度,促进考评的顺利进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考评要纳入整个学习工作的绩效考评当中,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务管理信息化更新修复和调整。

(三)构建高中教务信息化管理安全体系。教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是推动高中教育深化改革的源动力,其管理系统数据库涵盖教师和学生个人信息以及学校等多方信息,因此教务管理信息化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如果黑客和病毒侵入教务管理信息数据库,不仅会妨碍正常教务管理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还会泄露师生个人隐私信息。与此同时随着高中教务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说一个教务管理数据的泄露,会导致与之共享数据的所有高中信息都面临着泄露危险,因此要建立防火墙杀毒工作和日常安全防范工作等安全体系,全面保护信息系统。

(四)加强高中教务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教务处要求培养知识、能力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能保证顺利推进教务管理培训工作的稳定化和长效化,全面提升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其次,拓宽培训知识结构。传统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现代信息化教学管理相脱离,所以要加强改造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增加信息网络技术能力、教育学及管理学等各方面知识,使其能顺利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学校各项事务。再次,丰富培训途径。由于教务管理人员日常都忙于学校工作,学习时间较少,对此学校在培训师可采取半脱产或脱产进修方式鼓励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攻读高层次学历,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培训,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务管理信息化,从而提升业务水平。

总之,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是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应立足于学校教务处自身实际并通过合理规划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务管理体系,为教务处提供高效率、轻松化、现代化的工作环境。

陕北地区大树移植技术经验总结 篇12

一、大树移植时间

陕北地区大树移植的最佳时间是早春, 一方面, 树液开始流动, 树木开始生长, 挖掘时损伤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另一方面, 这时土壤尚未解冻, 容易挖掘完整的冻土球, 对根系的伤害较轻。

二、大树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移植大树前, 应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园林作业设计要求和移植大树的生长情况、地理条件、周围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 制定移植方案, 并与交通、市政、电讯、供水暖电气等有关部门配合排除施工障碍。

三、大树选择和处理

大树移植, 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充分考虑所选树木的生态学要求是否与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符合, 尽量选用乡土树种, 就近移植。选择移植的大树应是无病虫害、无明显机械损伤、具有较好的观赏性、生长正常的树木, 并具有起重及运输机械能到达的现场条件。根据园林设计要求的树种规格进行选树, 并标明原生长方向。避免选择主根发达、长势过旺的的树木, 这种树不易成活, 适应能力也差。

移植珍贵树种及规格较大的树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提前1~3年断根。以树干为中心, 以胸径的6~8倍为直径画圆, 先在相对的两边挖沟断根, 第二年再另外两边断根, 以促发新的须根。使树木在移植时, 能够带走大量的吸收根。树冠修剪是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可以加大根茎比, 降低水分蒸腾, 使地上、地下水分尽快达到平衡。剪口可用塑料薄膜、油漆或植物专用伤口涂补剂包封。同时要剪除断根、烂根、枯根, 并把无细根的主根截出新茬口。

四、挖掘、包装、运输

在北方地区一般以冻土移植较多。因此大多采用软材包装移植法, 此方法适用于挖掘圆形土球, 树木胸径10~15cm或稍大一些的常绿乔木。1) 挖掘。树木选好后, 按照树木胸径的7~10倍来确定土球大小。先用草绳将树冠围拢, 铲除地面浮土, 再开始挖掘。修整要用锋利的铁锨, 较粗的树根, 要用锯或剪将根切断, 不能用铁锨硬扎, 以防土球松散。当土球挖掘到一半高度时, 可逐步收底, 切断主根。2) 包装。土球修好后, 用稻草或麻袋片包严, 并用草绳打花箍, 并在土球外面结成网状, 打成花扣, 以免草绳脱落。3) 运输。大树的吊运一般要使用起重机, 在吊运软材料包装的带冻土球树木时, 为了防止钢索损坏树干和土球, 最好用粗麻绳或宽布带。先将双股绳的一头留出1m多长结扣固定, 再将双股绳分开, 捆住土球和树干下部, 扣在吊钩上即可起吊。装车时, 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 土球向前, 树干包上麻袋片, 用绳扎紧。防止树木和车体以及树木之间相互摩擦碰撞。

五、定植

(一) 挖穴

穴的直径和深度应大于土球直径和高度40~50cm, 穴的上、下直径要基本一致, 不要挖成锅底形。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并摊开晾晒, 同时将土中的杂质 (石砾、砖头等) 清理干净。

(二) 换土施肥、杀虫灭菌

如遇建筑垃圾多、土壤酸碱度和质地不适合的栽植点时, 应使用疏松的客土并拌入适量腐熟的农家肥、草木灰进行置换。用50%百威颗粒按0.1%比例拌土杀虫、用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粉剂按相同比例拌土杀菌。

(三) 栽植

先将50克保水剂充分吸水后填入挖好的栽植穴底部, 并填入表土或营养土, 堆成小土堆, 填土的多少依据坑的深浅和土球大小确定, 一般在陕北干旱地区, 栽植时应比原土痕深栽10~20cm。大树吊装入穴后, 扶正使土球直立在土堆上, 转动以保持其在原生长地的方位。拆除包装材料。如土球较松软, 可以剪碎包装材料, 并尽量取出。填土时要分层回填、踏实, 在外围修一道围堰, 将水浇足浇透。有条件的尽量边灌水边填土栽植, 这样可以保证土球充分吸水。

六、养护

(一) 支撑树干

刚定植的树木必须及时支撑, 防止地面土层湿软遭风袭而导致大树歪斜、倾倒。使用三根合适长度的木棍进行三角形支撑固定, 支架与树皮交接处缠草绳作为隔垫, 以免磨伤树皮。支架下部要挖坑顶在坚实的地面上并经常检查, 防止摆动。确保大树在前三年初植期稳固生长, 避免根系受伤。

(二) 浇水喷雾

大树定植十天之内, 应该复水, 以后根据土壤水分状况, 浇水间隔期可逐步延长。浇水应本着浇足浇透的原则, 保证土球内充分渗入新鲜水分。陕北地区春夏时期多风而干燥, 为防止树木失水, 应对树冠喷雾, 增加环境湿度, 降低蒸腾作用。喷雾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没条件经常喷雾的, 应喷洒抗蒸腾防护剂。

(三) 包裹树干

为了保持树干的湿度, 减少树皮蒸腾的水分, 要对树干进行包裹。用浸湿的草绳密密地缠绕树干, 一直缠裹到主干顶部。以后结合树冠喷雾, 经常为树干喷水保湿。盛夏, 为降低蒸腾量, 也可在树冠周围搭荫棚或挂草帘。为此, 要对树干进行经常的喷雾处理。

(四) 大树吊液

大树吊液是通过输导组织直接将营养和水分注入树体, 补充树木水分, 加快根系伤口的愈合和再生, 提高免疫力及抗病、抗虫、抗盐碱能力。可以应用于新移栽和长势不佳的而且主干胸径大于5cm的树木。具体方法为:使用4.5~5.0mm钻头的充电电钻在主干50cm以下斜向下呈45度角在树体上钻孔深3~5公分至木质部,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大树吊袋液 (或瓶) 成品包装, 打开盖子, 用输液管连接袋子和钻孔, 将袋子固定在树干高处即可正常输液。一棵树根据胸径大小和生长需要可同时滴注2~3袋, 针孔应间隔10~15公分并保持螺旋向上, 使各个方向的树体均匀吸收。樟子松等树种在天气转暖时打孔易流胶堵塞针头, 应经常拔出针头检查疏通。每个针孔持续输液时间一般在7-15天, 以后要换孔滴注, 营养液吊完后可换为清水继续滴注, 输液完毕后的注孔要用泥土堵实。

(五) 抹芽

萌发出新芽后, 要进行多次抹芽, 抹去主干下部的新芽, 尽量保留树体高位上的芽。

摘要:大树移植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既是重点, 也是难点, 相比小苗造林, 大树移植有更特殊的技术要求。本文从园林实践经验着手, 系统地总结了陕北地区大树移植过程中应该注重的的一些技术措施, 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上一篇:2007师德体会下一篇:网络的用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