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验教训的名言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经验教训的名言(共8篇)

关于经验教训的名言 篇1

2.我只有一盏灯,正是它照亮了我脚下的道路,它就是经验之灯。

3.——帕特里克·亨利

4.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曹雪芹

5.我们这一辈人本来谁也不曾走过平坦的路,不过,摸索而碰壁,跌倒了又爬起,迂回而前进,这却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经验。 ——茅盾

6.没有学识的经验比没有经验的学识好。 ——H.G.博恩页

7.经验是一颗宝石,那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常付出极大的代价得来。 ——莎士比亚

8.经验是最糟的老师,总在教课之前先举行测验。 ——维尔塔宁

9.经验是一面镜子;借鉴它,你能清楚地看到往事。 ——易卜生

10.人最大的不幸之一,就是他的优良品质有时甚至也会于他无益,正确运用这些优点的艺术常常是经验的最后果实。 ——尚福尔

11.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 ——鲁迅

12.潦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 ——刘基

13.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杜威

14.当人们年轻时,他们缺乏经验,当他们获得经验时,又缺乏精力。 ——迪斯雷里

关于经验教训的名言 篇2

一、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1. 美国联邦储备的低利率政策

研究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 不可避免地要回顾一下美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内的变化。根据美国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 (简称OFHEO) 的数据显示, 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从2001年1月份到2007年1月份总共提高了76%, 在佛罗里达和加利弗尼亚的增幅甚至超过了140%。这种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是建立在个人收入的明显增加和失业率持续降低的基础上。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刺激了对房地产的需求。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 实物投资 (如房地产) 比投资于资金市场上收益更大, 特别是当房地产的供给在短期内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更推动了其价格的飙升。从2001年1月份开始美国联邦储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 将基准利率从6.5%降到1.75%, 到2003年6月时基准利率只有1%。

随着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的破裂, 从2001年开始, 美国联邦储备为避免经济萧条, 开始大幅度降低利率。这种扩张性的货币资金政策同样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一方面, 通过低利率的方式给市场投入资金, 在短期内不会影响资金价值的稳定性。但是另一方面, 过多地注入资金会引起资产价格膨胀。美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个观点的准确性。

对于热衷于贷款消费的美国人来说, 利率的降低就意味着购买力的增加。那么贷款数量的增加在所难免。而对于投资者来说, 低利率意味着投资传统债券 (如国家债券) 的收益相对较低。一些机构性的债券投资者如投资银行, 休基金会, 人寿保险公司因此面临压力, 他们基于组合考虑必须将手中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 而传统证券的低收益迫使他们去投资收益和风险相对较高的金融衍生品。那么这些产品是如何产生的呢?

2. 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金融衍生品在资本市场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造或者购买房屋者一般情况下不能用自用资金承担全部费用, 通常他们会用抵押的形式来寻求银行贷款。银行提供贷款咨询、设计贷款合同、通过吸收储户存款进行融资并发放贷款, 同时银行将贷款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 并监管贷款的执行情况。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种传统的业务模式已适应不了放贷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特别是在美国, 贷款证券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通过以下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贷款证券化的形成过程:

(1) 抵押贷款的发放。银行自己或通过不同的中介如汽车销售商, 抵押贷款经纪人, 商场等等, 以抵押的形式发放贷款, 房屋和汽车被作为抵押物 (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公司也可以发放住房贷款, 房屋被作为抵押品) 。

(2) 抵押贷款的转移。银行将抵押贷款转卖给其他金融机构, 从中收取手续费。此时的贷款业务已不同于传统的方式, 放贷银行成了经营贷款的中间商。

(3) 证券化的一级组合。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或投资银行) 从商业银行收购符合放贷标准的抵押贷款, 再将这些贷款按照偿付的时间顺序和信用等级由评级公司 (rating agent) 进行风险鉴定后分类打包, 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简称MBS) 或者是资产支持证券 (简称ABS) 的形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出售, 回笼的资金再用于收购新的住房抵押贷款。通过证券化这个渠道, 银行系统内成千上万个零散贷款变成了具有定价和流动性的证券, 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自由流通。

(4) 证券化的二级组合。在组合MBS和ABS的时候, 也附带出现了一些风险度较高的债券。在这种情况下, 发行抵押贷款债券的机构将次类债券和其它优质债券进行重新混合, 推出一种新型债券:抵押债务债券 (简称CDO) 。这时债券发行机构通过评级公司, 借用内部固定的数学模型, 将原本评级在投资级以下的抵押贷款 (这里主要是指次级抵押贷款) 转化为形式上适合各种风险偏好投资者, 并且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新型债券CDO。就也是为什么将近80%的低值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变成了受人追捧的AAA级的债券。

(5) 结构性投资工具。为满足进一步的融资需求, 一些银行又借助结构性投资工具 (SIV) 的形式发行高评级的、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 (ABCP) 来重新获得资金用于CDO的再投资, 以赚取0.25%的利差。发行ABCP是一种短期的融资方式, 它的期限通常只有1到3个月, 并且由发起银行对发行的CDO进行担保。

(6) 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MBS、ABS、CDO被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所购买。如投资基金、对冲基金、银行、退休基金会、人寿保险公司, 个人投资者及许多外国投资机构等购买。就这样, 一个完整的融资、投资链条就此形成了。

过去几年里房地产泡沫不停的被吹大, 这个链条一直运行顺畅。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政策, 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一些贷款机构借机放宽房屋抵押贷款资格审核。一方面, 贷款中间纪纪人可以通过发放贷款收取可观的中介费。另一方面, 通过房屋作为抵押品, 即使贷款者出现还款困难, 因为房价上涨, 拍卖房屋的收益仍然可以抵消贷款本息。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有5种:优级、次优级、次级、追加, 以及联邦住房管理局和退伍军人管理局给低收入家庭及退伍军人提供的抵押贷款。其中前三种贷款形式是按借款者的信用条件和贷款所占资产的比重来划分的。次级贷款的主要对象是信用等级差、贷款所占比重大、并缺乏资产评估证明、收入证明和贷款记录证明的客户。此种贷款相对风险较大, 但在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红的形势下, 即使是这种风险贷款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变成受人追捧的具有高信用等级的明星债券。于是为吸引更多的客户, 一些贷款机构在放贷操作上也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如借款人开始阶段支付较低利息, 或者开始阶段只支付利息不偿还本金, 或用房屋再抵押来取得更多的贷款。这种宽松的借贷条件根本就不顾及借款人的偿付能力。就这样, 次级抵押贷款的金额由2001年的2160亿美元猛增加到2006年的6000亿美元。

此时的次级抵押贷款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 已经渗透到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 加上世界上很多富余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寻找高收益的投资产品, 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片看好的情况下, 许多大型投资基金和外国投资机构纷纷购买由次级抵押贷款所产生的衍生产品MBS, ABS及CDO。特别是CDO以它的高信用等级, 高回报率而倍受投资者的青睐。次级贷款的风险就这样被传递给全球的投资者。到2007年, 美国共计发行了5.8万亿美元各种抵押债券, 其中8500亿美元为国外投资者所持有。

3. 还贷违约严重

从2004年中期开始, 美国联邦储备开始货币紧缩政策而提高基准利率。在接下来的两年的时间内, 优级贷款的利率升高了2%, 对于次级抵押贷款来说, 由于贷款机构在放贷时给予了相应的优惠, 在开始两年内采用的优惠利率刚好在这其间结束, 利率实际提升了约3%。到2006年6月美国的基准利率已升至到5.25%。由次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低收入的借贷者已经没有能力来偿还愈来愈多的贷款本息,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拍卖他们的房屋。由于房屋市场上此时已是供过于求, 房地产价格呈下降趋势。出现了大量资不抵债的情况。银行和各种投资者手头的没有被担保的贷款形式的债权增多。

4. 银行资金拆借市场上的信任危机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 持续的利率抬高和房地产价格的下跌, 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本息的偿还拖欠率达到了它的顶峰。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走低, 评级公司不得不对已有的贷款抵押债券的价值重新估值。结果是次类债券价值出现了大幅度缩水。一些投资者开始放弃贷款抵押债券的收购并在证券市场上抛售。

2007年6月, 美国美林银行 (Merill Lynch) 试图在证券市场上抛售由贝尔斯登投资银行 (Bear Stearns) 下属的两个对冲基金发行的CDO, 来降低因两个对冲基金倒闭带来的损失, 但是此时的现实情况是:已经没有人购买此类债券, 虽然它们拥有AAA或者AA高信用级别。这里要特别提到对冲基金和SIV在金融危机中起到的作用。商业银行和房屋贷款抵押公司将次级抵押贷款以结构性的投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了再融资。贷款的偿还请求权被作为有债权担保的债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同时一些投资银行或者商业银行利用美国近年来监管金融市场的松懈, 致力于冲基金和SIV的发展, 因为它们在购买 (发行) 债券时不受最低储备基金的限制, 其业务都不纳入发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SIV通过发行短期ABCP来购买高回报率的结构性债券, 并且不断发行新的ABCP来偿还到期的ABCP而进行滚动融资。由于此时房价下滑、次级贷出现问题, 发起银行必须承担义务。这些严重亏损和资不抵债的对冲基金和SIV不得不重新列入资产负债表。所以当危机爆发时, 银行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其损失。很多对冲基金也不得不关闭和清算。

对冲基金的关闭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导致了私人和机构性的投资者对以房地产做抵押的投资工具缺乏信任度, 他们不愿意再继续承担投资风险, 并在短的时间内从资本市场抽出大量资金或者不再投资于此类债券。投资者们的小心谨慎使由银行和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操作的以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融资和通过SIV发行ABCP的融资陷入了停顿。造成的结果是发行次类债券的银行, 对于已经到期的短期贷款不能通过新的融资进行偿还, 他们只能动用自有的流动资金。造成银行流动资金短缺。而此时银行间也出现信任危机, 因为没有人知道谁拥有多少这种房地产抵押债券。银行担心盲目地投入资金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银行间的资金拆借也没有象以前那样顺畅。这种通过次贷危机引起的大量流动资金的需求, 在资金拆借市场上表现为拆借利率在短期内突然升高。2007年8月9日在世界范围内银行间的拆借利率相比于央行的标准利率大幅度上升, 特别是在美国。这一天也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金融危机的开始。

二、金融危机的表现及影响

这场被称为自二战以来最严重和最危险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和前几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统计, 世界金融机构截止到2008年9月共计损失约13000亿美元。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的表现及影响:

美国许多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纷纷倒闭, 银行间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这种负面影响也像传染病波及到欧美其他国家的银行, 各国央行不得不大量投入资金、降低基准利率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

2008年9月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以及华盛顿相互银行相继破产, 金融危机也到达了它的顶峰。对金融系统安全性的不信任感, 以及经济增长预测的大幅度降低造成世界股票市场经历了又一次股市狂跌, 仅2008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世界上几大股票交易所的主要股票指数跌幅高达20%到25%。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逐渐扩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特别表现在西方工业国家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上。从2008年10月份开始, 由于汽车销售量的下降, 欧洲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已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数量。2008年12月中旬, 美国政府宣布给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汽车公司提供134亿美元的紧急贷款, 以帮助其渡过难关。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11月初预测, 2009年将是自二战以来的第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2.2% (经济增长率如低于3%就被称为萧条) , 美国和德国的经济甚至会出现负增长。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振兴经济措施, 来避免经济下滑。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机构的直接损失不是特别巨大, 据统计, 建行, 中行, 工行共计持有112.56亿美元的抵押债券。相对来说涉及的金额较小。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实体经济, 所以我国的外贸出口已呈现下降趋势。从目前情况来看, 玩具制造业和纺织业已受到冲击。世界银行预测, 我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只有7.5%。经济增长率的降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就业。这也给我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2008年11月初我国政府宣布将在2009年投入46000亿人民币以拉动内需, 缓解因经济增长缓慢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干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重要的是在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并在将来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类似的连锁反应。只有这样国际金融市场才能恢复正常运转, 同时为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一个新的, 良好的基础。以下总结出几点我们应该从这次危机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也可以给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1. 这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因此美国应当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这其中涉及到美国人基本观念的改变。其一, 美国人崇尚消费, 很多人甚至在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借贷消费, 造成的结果是私人家庭的负债日益增加, 抗风险能力低下。其二, 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极端放松和自由化, 以及过分相信市场经济的自我治愈和自我调节能力。当危机出现时再考虑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多年来人们一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经济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监管机制。此外, 美国联邦储备长期实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 对危机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加强信息透明度

在次级贷款证券市场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透明化和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在过去的几年里, 抵押贷款证券化变得十分复杂, 对抵押物财产的价值很难进行正确的估价, 特别是CDO。在目前情况下, 这种形式的债券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这就要求此类证券的发行者将证券的结构简单化, 并且提供债权及抵押物安全性的详细资料。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才会愿意承担投资风险。同样投资者也应要求发行者持续提供关于债权及抵押物安全性的详细资料, 以便他们自己对债券的风险性进行评估。而贷款偿付能力的审核和监控属于银行本职业务, 这就要求在债权证券化后, 银行继续履行这项职责。

3. 提高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有效监督

对抵押资产价值的评估应实行一个国际标准。出于盈利的考虑80%的次级贷款抵押证券被评级机构给予了AAA级的评价。这种错误的评估会直接导致投资者出现决策失误, 在这里也要求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的透明性和对风险较高的债券加以特别注明。

4. 风险自我保证

比信息透明度更有说服力的是对风险的自我担保。发行贷款抵押证券的银行和房贷公司应该将发行的风险较高的债券纳入资金平衡表, 并且发行者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发行债券 (至少20%) ,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发行抵押债券的盲目性, 因为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能全部被占用。一旦贷款出现问题, 风险将会被内部消化, 吸收不至于引起连锁反应。

参考文献

[1]Trevor Evans.Die internationalen finanziellen Turbulenzen.Fach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Berlin.2007.8

[2]范俏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财经科学, 2008[7]

起飞之后的经验教训 篇3

当然可以!航空摄影不仅在记录自然方面有天然优势,在记录社会事件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比如在拍摄自然灾害时,人在地面去不了现场,乘飞机能去;在拍摄地理考察类内容时,人在地面看不清全貌,乘飞机可以;在拍摄空中进行的特殊活动时,人在地面捕捉画面雷同,乘飞机能够避免。

不过,既然有记录的责任,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况且,在空中拍摄,困难远比在地面多,若想成为能担当大任的“摄影飞人”,必定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以下,和大家分享四个我的航拍小故事以及其中的经验教训。

航摄抗洪抢险要准确记录

1998年,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闽江和嫩江、松花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特大洪水。抗洪期间,我担任海军抢险部队航空摄影记者。

进入决战时期,汉川大堤情况危急。黄昏,直升机紧急抢运救助装备全速向鄂西飞去。

飞机在一片泥泞中降落,卸掉物资立即返航,气温有45度,飞机艰难地离开地面,猛然间一头扎到泥水里。

机上多余物品全部被抛下,搭乘人员被赶下泥塘。飞机再度摇摆着离开地面,机上除飞行员外只剩下我一个。我要求打开舱门航摄灾区,看到在黄昏中被大水淹没的城镇村庄。虽然是在航摄灾区,我却仍然习惯性地从风光审美角度表现灾情。

突然,一片红色救生衣组成的人流与自然搏斗的情景像是一幅壮丽画卷。此刻,飞机是280公里/小时的航速,500米高度,我换上200毫米长焦镜头,把光圈开到f/2.8,快门速度只有1/125秒,匆忙按下快门。光线暗,震动大,照片全拍虚了,赶紧扑到机长面前:“部队正在下面堵口子,马上下降高度!”可是机长回答:“不行!天黑了,飞机没有夜航设备!”那一刻,我真想跳下去!

航摄山林救火要聚焦细节

2010年6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接到命令,我乘直升机穿越黑龙江低空的浓雾、雷雨、闪电、疾风,直飞中国北部边疆火灾现场。傍晚,我随向火灾区域运输兵力的大型直升机,在浓烟弥漫的蒿草中降落,为的是拍摄部队登机的场面,并记录航空大运兵的现场。

我抢先冲出机舱,可脚下看上去是平整的草场,实际是一片沼泽,踩下去就上不来。我连滚带爬拍摄像战争大片一样的航空运兵场面。突然,直升机扇起强大的翼尖风,我被死死压进草沟陷入泥潭,任凭我拼命呼救,飞机却无情地起飞了。

晚上8点,我被甩在了荒野之中。我知道,前线机场没有夜航条件,飞机把战士运上前线,必须赶在天黑前飞回基地。此刻,蚊虫小咬漫天飞来围攻叮咬,无处藏身的我身穿短袖衣,绝望地挣扎在这谷地。晚上9点半,一阵马达声传来。庆幸这里是高纬度地区晚上10点天才黑,在机长的责骂声中飞机把我带回人间。

当晚,《救火航空大运兵》图片传回新华社。

奇怪的是,凌晨2点多天好像开始亮了,我随着指挥员飞赴火灾现场侦察火情。偌大的火场令我震惊,如火山爆发般巨大的烟柱与云层相连,众多的燃点和巨大的火焰吞噬着树木。飞机舱门不能开启,我透过玻璃在弥漫着烟尘的大气环境中确认地标,记录这复杂气象条件下飞机穿云破雾投送物资,航摄在地形险恶的火灾现场神勇机降……

极度困乏的我,似乎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又犯了“唯恐不够概全” 的老毛病,一味用广角镜头大面积揽阔全景、重复记述,却缺少用长焦镜头耐心地分析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灾情细节。

在火灾肆虐的日子里,我随3种直升机执行火情侦察、兵力机降、物资投送、航空救护等救援任务,一天十几个小时随救灾飞机飞行。

航摄京郊长城应控制高度

某次,我乘“长城号”直升机航摄北京八达岭长城。

春季,北京隐没于雾霾之中,天气预报却天天说是晴天。刚刚起飞就刮起了阵风,十三陵的地面黄沙浮动,“长城号”的旋翼出现一阵阵不规则响动。南口是进入八达岭的门户,居庸关横在山口处,高度1000多米的山岭立在两边,口子宽约900米左右,八达岭长城坐落在山窝里。

飞机接近山口,强烈的风力从口子里吹出,飞机在震颤中缓缓向前。由于风力太大,直升机速度很慢。突然飞机腾起了几米,忽而又向下陷落十几米,发生晃动,

还没开拍,我已晕得一塌糊涂。向下一沉,胃液涌动猛往上窜。向上一顶,头痛愈裂难以承受。我要求加大速度摆脱气流,可机长告诉我,八达岭地形复杂,气流很乱,油门推到底,按正常应该是200多公里/小时航速,现在连100公里/小时都不到。

飞机艰难地从居庸关前盘升,沿城墙向北进入八达岭景区。虽然多次爬过八达岭,但首次从高角度运动中俯视,仍然有强烈的震撼。在激动中一会儿相机断了电,一会儿我又装错卡,无法冷静地思考拍摄的要领。

我想到提升高度,打破人们对长城的常规视角。可飞机升高到离长城600米高度再往下看,长城已经失去了伟岸雄姿而成为一条条细线。我赶快让机长改为超低空飞行,飞机下降至离地面60米高度,沿长城主体飞去。我又感觉与游客的视角相近,长城变得似曾相识,不能产生航摄应有的视觉冲击效果。

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很快过去了,正想再调整飞行角度时,却又因燃油即将耗完不得不返程,留下遗憾。

航摄特技飞行要量力而行

我梦寐以求能乘特技表演的飞机航摄。中国直升机博览会期间,我极尽奔走游说,终于登上特技飞行的飞机“过把瘾”。

“09起飞。”随着一声令下,飞机原地“忽”地蹦了起来,180度一甩屁股对向塔台,前后晃动向观众示意。此刻,视野大开,整个展区一览无余,我心里一阵欢呼,端起相机“扫摄”。

“09开飞。”顿时,机体180度大翻身,先是垂直90度冲天200米,随之天地大回转开始向下俯冲。 我一会儿被抛向太空,仰面朝天身负重压、血冲大脑;一会儿又被甩向大地,大头向下手脚冰凉,咬紧牙关接受特技飞行5分钟“大刑伺候”。

nlc202309012316

飞机晃得厉害,根本无法对外观察,取景器里影像晃动,又加剧了恶性眩晕感。在极限飞行中,最受不了的是失重状态中那无以名状的难受。眼前经常是一片模糊,接踵而来的“黑视”现象更是苦不堪言。几个轮回下来,我的血脉贲张,头昏目眩,难以承受的晕机恶心,浑身抽搐、瘫倒在座椅上。

“09注意,你飞得不错,还有啥科目?”耳机里传来塔台指挥员的声音。“我还会钟摆。”随着飞行员回话,飞机开始向右上方拽去,向左侧方滑落,再向左上方猛拽,向右下方侧滑,忽上忽下就像荡秋千。“很好!”一听指挥员表扬飞行员更激动了,“我还能螺旋升降。”于是,飞机小半径大回旋,打着旋越升越高,接着是越旋越低。我好似掉进滚筒洗衣机,强大的离心力牵引着全身,沉重的超荷负载使我根本无法对外观察,索性把焦距对向无限远,镜头拧向大广角,对着窗外乱按快门。

接下来的飞行动作全凭兴奋中的飞行员自由发挥,飞机姿态不断大幅度改变。我的身体被肆意撕扯,经常惊奇地发现大地竟然在头顶上晃悠。

直升机,在亢奋机长的操纵中毫无规律地翻转;发动机,在癫狂观众的欢呼中声嘶力竭地合奏。每一次撞向大地,我都有壮烈牺牲的冲动。极度的惊吓终于使我情绪失控:“跳伞,要跳伞啦!”

专注驾机的飞行员被我吓了一跳:“哦?不致于吧!”“我不是飞行员!是摄影师呀。”我回答。“不是干飞行的,上来找死!”飞行员急上了。我抱怨:“您这是往死里折腾啊!”“四平八稳飞还表演个什么!”飞行员彻底恼了。我赶紧提出很内行的建议:“这样吧,做啥动作事先你说一下,我有个心理准备就会主动些。”于是,飞行员的嘴里开始嘟囔:“跃升啦,转向。俯冲啦,改出。回旋啦,倒飞。拉金斗喽,侧滑喽,莱维斯曼机动喽……”

这架飞机把整个展区闹得天翻地覆,而我挣扎在天旋地转中,胃液涌出来,又吞回去。躯体被压弯,又挺起来。最终头深深埋在胸前,身体萎缩在座椅上,相机再也举不起来了。

直到飞机停到地面,我才从昏天黑地中挣脱。

经验教训:航摄自然灾害,就应该以纪实记录为原则,忠实还原灾情的残酷现状。摄影师不要用航摄风光的审美观念,把灾区灾情当成风景创作去粉饰和美化。

经验教训:一棵燃烧的大树,要比一团巨大的烟尘更能使读者理解火势的凶猛。航摄大面积山林大火,光交代场面环境是不够的,必须发现一些局部细节。我把精力全倾注在拍大场面上,非常希望能拍出近似于火山爆发的惊人景象。结果,好多画面因为失去应有的参照比例感,导致人们无法理解场景的大小。

经验教训:航空俯视长城,应该出现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但是,我拍出的长城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因高度太高,大垂角俯视使长城失去了高度落差,消除了应有的巍峨感。二是,因低空平视,使航摄角度混同于游客司空见惯的爬山视角,失去了航空摄影的俯视表现力,使影像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

经验教训:乘坐特技飞行表演的飞机,必须以保证身体承受力为前提。在飞机做剧烈高难动作时,要避免取景器观察,减少晕机因素。否则,在高难度飞行过程中产生高强度生理反应,会使你丧失自控能力出现危害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从耳机里了解飞机动态,提早主动响应。在无法控制平衡的状态中,应把聚焦点对向无限远,把快门速度调到最高,把镜头景别尽量放宽,让画面包容大一些,不要讲究摄影要素了,对着窗外见啥就按快门吧。

关于本校的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训 篇4

总结过去的初中政治教学,不难发现我校在初中政治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可取的几点经验。

一、我校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1)专业政治教师较少

初中政治的专业教师只有两位,其他都是非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层次不一,在开展政治教学中,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统一,但是依然存在不同的问题。如,相关教师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教学方式单

一、枯燥等等问题。在提高政治教师专业素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采取措施,也更需要一段时间。同时,本校政治教师的流动性,也成为提高政治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的瓶颈。

(2)教学方式传统

专业政治教师较少,而且年龄偏大,是导致教学方式单

一、枯燥的主要原因。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新课堂的把握,不能跟上新课堂的要去,不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变化,在学生互动方式上仅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和检查背诵的方式。

(3)学生对初中政治不够重视

学生在印象中,就已经将初中政治课放在次要的位置。认为初中的政治课和小学的思品是一样的,认为是小科或者是副课,对初中政治的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求初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兴趣。为学生九年级政治的学习打下基础。

(4)与初中政治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不是很丰富。

主要体现在,教师寻找相关政治教学资源的方式少,学生对国内外时事的敏感性差。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需要政治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寻找相关的教学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知识更好的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从而更好的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可取的几点经验(1)年轻教师成长较快

为了较快的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技能水平,我校各学科都开展了“青蓝工程”,初中政治教师结合教师的特点,进行帮扶帮教,互帮互学。年轻教师谦虚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县教育局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2)九年级学案的编写,分工明确,精中选精。

关于社会经验的名言 篇5

2、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3、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4、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

5、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6、有两种道德,一种是私德,一种是公德。这两种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间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样毫无关系。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两天,他把基督留在家里„„竭尽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正当的工作。——马克吐温

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8、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撒缪尔约翰逊

9、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10、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杜文澜

11、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12、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杜威

13、我认为,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道德,虽然我不喜欢问。我知道我有。但我宁可天天教别人道德,而不愿自己实践道德。“把道德交给别人去吧”,这是我的座右铭。把道德送完了。你就永远用不着了。——马克吐温

14、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15、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16、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李奥贝纳

关于经验积累名言 篇6

2.职场秘籍:敢于决断,克服犹豫;挑战弱点,弥补缺陷;突破困境,积累经验;抓住机遇,善于改变;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善于交往,巧用资源。愿你成功!

3.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4.科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巨大宝库。

5.大地到处白茫茫的,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远处山峰重重叠叠的,盖上一层皑皑白雪像大海卷起的滔天白浪。走进雪地,用脚一踩,咯吱咯吱的响,软绵绵的,像踩在席梦思床上。雪落在草坪上像白兔绒毛毯子,落在草坪边上的松树上,像冬天赠送给松树的奶油蛋糕,又像是罚站的淘气包。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7.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当像过眼烟云。邓拓

8.既当博士,又当搏士,这样才能既博学多才,又勇猛直前!

9.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关于经验教训的名言 篇7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1931年P&G的麦克尔.罗伊提出品牌经理制以来, 品牌日益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实业界的操作需求带来了品牌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至今, 西方品牌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品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如品牌定义、品牌命名、品牌标志、商标等) 做出了规范, 自此品牌研究成为营销理论研究的热点领域;品牌战略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将品牌经营提到战略的高度, 从品牌塑造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战略性的品牌理论;品牌资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频频发生的品牌并购案, 频繁的价格压力使得企业更加重视品牌的市值和增值, 从而带动了品牌资产理论研究热潮;品牌管理阶段;品牌关系阶段。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 而且也都有自己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

从国内研究的文献来看, 我国对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基本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主要涉及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发展作用的研究;二是中国品牌创立与保护战略的研究;三是名牌工程策划与实施的研究;四是品牌市场战略的研究;五是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的研究;六是消费者对品牌偏好的研究。

我国各工业行业协会结合本行业实际, 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职能, 组织企业状况分析、研究本行业发展重点, 制定本行业实施名牌战略的规划, 协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创名牌产品规划, 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政策法规、经验交流、信息沟通、行业标准等各项咨询服务。

中国品牌研究院是国内对品牌认证、品牌价值评估等制定行业标准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品牌研究院具有独立的学术品格和价值取向, 一直致力于中国品牌建设研究, 对中国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积极探索。

我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 全社会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提高名牌产品在市场和用户心中的形象和信誉;全方位推动新闻媒体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 积极宣传优秀品牌的先进经验。

综观国内外对名牌企业的研究都只是从理论上探讨企业名牌产品建设的问题, 很少从一个地区、一个省的角度来研究名牌企业的兴衰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几年来我国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 已涌现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集团, 他们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 已经显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示范作用, 我国名牌事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其一, 党和政府已经把质量工作和创名牌提高到战略高度。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有关推进名牌战略的批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增加了动力。批示中也明确要求国家质检总局组织落实。我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把这件事办成、办好, 不创出一批名牌产品, 我们的经济不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其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全社会已经形成重视质量、重视名牌的良好氛围。各行业和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 社会团体和新闻单位也都参与宣传保护名牌的工作, 为企业创名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 我国市场的供给已经从数量型开始向质量型的转变。买方市场的形成, 为提高质量、争创名牌提供了内在动力。

第四, 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 加快了质量工作的国际接轨。国内市场国际化, 使得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出国门, 就直接受国际的竞争和挑战。这是提高质量、争创名牌的外部压力。

第五, 质量法制建设不断增强。1996年10月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明确了实施名牌战略;199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2000年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在明确各级政府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责任的同时, 强调指出“鼓励企业产品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可以说, 我国质量工作和名牌战略的实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三、湖北名牌企业兴衰的经验教训

1. 湖北名牌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过程中, 湖北省出现了“沙松冰箱”、“大桥牌缝纫机”、“荷花牌洗衣机”、“红山花牌电风扇”、“汉派服装”等一大批享誉省内外的名牌产品, 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 湖北的一大批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实现了新的突破。在近年的中国名牌评价中, 2005年湖北新增10个中国名牌, 2006年湖北新增11个中国名牌, 并有4个产品被复评, 2007年,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所发布的中国名牌产品名单上, 湖北有10多个产品榜上有名, 至此, 湖北省的中国名牌产品达到四十多个。客观地看, 湖北品牌在市场的拼搏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名牌群, 但是与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相比, 湖北知名品牌仍然较少, 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突出表现为:名牌市场竞争力不强, 销售收入偏低;品牌名气不大, 市场占有率偏低;名牌产品外贸出口不多, 对外向型经济贡献度偏低。品牌经济发展滞后, 已成为制约湖北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障碍因素。实践证明:创名牌难, 保名牌更难, 不进则退。在这方面, 湖北省有沉痛的教训。过去, “莺歌”、“希岛”、“荷花”、“活力28”等品牌畅销全国, 但因为不重视保名牌, 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 相继被淘汰出局。因此,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名牌的分类指导、跟踪服务监督, 制定名牌发展的激励措施, 为企业提供政府支持, 全力扶持获得中国名牌、湖北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要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 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 大力宣传名牌, 在全省形成“创建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

2. 湖北名牌企业兴衰的经验

(1)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品牌战略工作。近年来, 湖北每年组织100多家名牌企业参加西洽会, 并重点扶持30家品牌企业外贸出口。每年组织省内知名企业参加香港湖北周、韩国湖北周、美加湖北周活动, 使湖北名优产品走出湖北, 打入国际市场, 使湖北品牌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 认真组织实施名牌“三年滚动计划”, 对已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等国家级名牌的企业或产品进行重点扶持, 支持其做强做大;把有希望进入国家级名牌的企业和产品列入重点扶持计划, 促进尽快进入国家级名牌行列, 提升湖北品牌在全国的竞争力。结合湖北产业特点, 推行产品免检制度, 积极引导企业生产“名优特精”产品, 力争将湖北更多的民族精品和特色产品纳入原产地保护。

(2) 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名牌产品, 大幅提升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营造有利于名牌成长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和完善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业化的扶持政策, 鼓励知识产权的转让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的积极性;认真落实质量和打假工作责任制, 严格责任追究, 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为名牌产品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 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 宣传推广湖北品牌。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提高名牌产品在市场和用户心中的形象和信誉。在报纸、电台、网站上开设宣传湖北品牌的各种栏目, 大力宣传、深入报道、系统推介湖北名牌, 正确引导消费, 努力在全省形成“创建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 不断扩大湖北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发挥社会力量, 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作用, 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为培育自主品牌做好技术、管理、信息、宣传、政策扶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工作。客观地看, 湖北品牌在市场的拼搏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名牌群, 但是与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相比, 湖北知名品牌仍然较少, 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品牌经济发展滞后, 已成为制约湖北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障碍因素。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享有品牌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大力实施品牌强省战略, 推进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湖北名牌发展的对策研究

“十二五”时期, 是实施品牌强省战略的关键时期, 湖北要初步形成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 品牌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品牌经济的规模明显扩大, 品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综合实力为目标, 以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为抓手, 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 制定符合湖北经济特点和企业现状的名牌战略实施和发展规划, 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大、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扩展名牌的产业领域, 提高名牌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 带动全省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带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进而促进湖北经济的健康发展, 实现富民兴鄂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 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 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 促进有限的资源向名牌龙头企业集聚, 完善产业链, 促进产业提升。

2. 准确把握实施名牌战略中的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实施名牌强省战略中, 要克服政府包办代替的倾向, 要抓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根本, 加强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培育。

确立企业在名牌战略中的主体地位, 并不是说政府撒手不管。政府应当在财税、资金、贸易、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市场秩序等方面, 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政府应制定“品牌扶持计划”, 在政策、资金、技术、电力、运输、商标注册、知名品牌保护等方面, 给予重点支持。如在同等条件下, 优先推荐名牌企业使用省各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名牌产品的系列开发以及扩大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和补助, 优先安排名牌企业符合产业发展方面的技术进步项目, 优先使用国家鼓励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正确处理创造名牌与保护名牌的关系。湖北要在中部率先崛起, 必须立足创造名牌。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名牌的分类指导、跟踪服务监督, 制定名牌发展的激励措施, 为企业提供政府支持, 全力扶持获得中国名牌、湖北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要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 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 大力宣传名牌, 在全省形成“创建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

正确处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关系。“内战内行, 外战外行”现象, 是中国企业很难出世界名牌的内部原因。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价格战是名牌事业发展的阻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强化市场建设, 规范无序竞争。

同时, 名牌产品要下大力进军国际市场。各级政府应鼓励企业“走出去”, 如优先推荐出口名牌企业申请国家境外加工贸易的贷款贴息;采取境外投资便利化措施, 鼓励有条件的名牌出口企业扩大对外投资, 开展国际化经营, 逐步建立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名牌出口企业使用优惠贷款和各项扶持政策, 到受援国加工、生产、组织出口名牌;在一般物资援助安排中, 努力推动出口名牌企业出口;在制定对外承包工程鼓励政策时, 向出口名牌适当倾斜;对名牌产品在国外遭到侵权或恶意纠缠的, 帮助企业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3. 建立品牌扶植体系

以品牌战略促进湖北在中部的率先崛起是一个累积、质变的过程。建立品牌扶植体系是以名牌战略促崛起的关键。

湖北品牌扶植体系的建立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要制定品牌扶植计划, 设立具体目标, 有步骤地推进品牌战略制定品牌扶植计划, 要充分发挥湖北已形成的光电子产业的优势, 继续发挥以汽车、钢铁、优质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传统产业优势, 实现以品牌扶植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品牌扶植引导资源配置和产业集聚, 以名牌产品群体筑起湖北的区域名牌, 最终建立湖北在国际国内同行的领先地位和综合实力, 建立起符合湖北实际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的体制机制, 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品牌, 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立品牌扶植体系中的作用。品牌扶植应有一个长期战略, 区分不同阶段或不同方面的品牌扶植重点, 建立品牌扶植的长效机制, 在法规、政策、市场建设和管理、贸易促进政策等具体工作上, 通过已制定的规划和策略的指导, 建立起品牌评价认定体系、品牌促进体系、品牌保护体系、品牌推广体系, 对确认扶植的品牌进行支持。

4. 以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两轮驱动创立名牌和发展名牌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大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通过加速企业技术改造和主动淘汰落后设备, 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同时, 将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作为发挥后发优势的根本手段, 从机制上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 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质量竞争优势为杠杆引导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引导企业强化内部质量管理,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三大体系, 开展质量体系认证,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立科学公正的名牌评价机制, 加强对名牌评价规范性管理。在名牌培植和认定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部门在专业上的优势, 帮助企业提高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制定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为名牌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雷刘毅张文尝:21世纪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F].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马志强:区域形象-现代区域发展的品牌和魅力[F].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12

[3]陈放:中国城市营销实战[F].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12

关于经验教训的名言 篇8

一、 韩国和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经验

韩国和日本是通过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和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顺利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典型,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较大。总体而言,从日本、韩国的经验看,跨越陷阱实际上是竞争力的阶段性提升和跨越问题,日韩持续增长能力的核心是培育出内生增长动力,最关键的是实现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方式转换,其主要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日本实现了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适时转换升级,完成了由“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文化立国”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极大地冲击了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韩国提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目标,加速从依托增加资金投入、维持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发展战略,转为主要依靠增加研发投资和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升竞争力。韩国大力发展以电子工业为核心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整顿轻纺、纤维、染色等低附加值产业;将汽车、造船、机械等产业的制造工程逐步转移出去,国内主要抓研发、设计等前端工程及营销、售后服务等后端高附加值工程。这为韩国在全球产业调整过程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依靠技术创新立国

高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均采取各种战略和措施来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此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1982 年,韩国正式提出“科技立国”战略,并明确其主要目标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产业。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为减轻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程度,韩国进一步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发展本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韩国类似,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也确立了“创新立国”战略,并把它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显著特点是资本投入增长速度非常快,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值,经济增长依靠的是要素投入。但到20世纪80年代,韩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28.94%,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部分,成为仅次于资本的第二大发展动力。1998~2011年间,韩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87%,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韩国真正实现了经济转型,转变为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日本经历了1951~1974年的高速增长期,1975~1993年的平稳增长期,以及1994~2005年的失去的十年期,每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同向升降。

(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韩国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初次分配格局;通过社会保障措施调整再分配格局。1980年代以后,基尼系数明显降低,收入分配趋于均等化。1991年韩国的基尼系数由1980年的0.39降至0.26,社会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五)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20世纪60年代,在工业化进程中,韩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1970年,韩国政府启动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协调发展的“新村运动”。韩国《农林统计年报》显示,1970年韩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44.7%,2005年下降到6%。农民在其他非农部门大量兼业,城乡收入分配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95%,城乡收入差距已基本消失。二战后,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日本城乡差距急剧扩大,由此引发了大城市人口过密、农村人口过疏、农村经济日渐凋敝等系列问题。日本政府于 1961 年、1969 年和 1977年先后制定了三轮综合开发计划,不断调整农业、农村政策,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教育制度的方式,使城市和农村在法律地位、居民政治权利、社会保障、治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有效解除了农民进城或城市居民“下乡”的后顾之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城乡差距较小的国家。

二、一些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探析

许多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为何相继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以下原因不可忽视。

(一)发展失速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增长问题。在具有持续增长能力的经济体内,各种社会矛盾可以通过增量调整的方式逐渐予以解决,而在增长停滞的经济体内则只能被迫进行存量调整,陷入“增长停滞—社会动荡—经济失序—复苏无力”的恶性循环。一国经济必须保证持续发展,否则就会跌落“中等收入陷阱”。整个拉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经济年均增速1.2%,人均GDP增长只有-1.9%,其中1963~2008年的45年间,阿根廷还出现了16年负增长。

(二)结构失衡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马来西亚、泰国长期存在结构失衡。第一,产业结构失衡。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忽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却转而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钢铁、造船等重化工业,导致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和工农业比例失调。第二,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失衡。高端人才匮乏和低下的研发能力严重制约经济结构升级转换。2009年,日、韩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2%,而智利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7%。2009年,韩国获授权专利达到9566件,同期马来西亚仅为181件。第三,城乡发展失衡。工业化发展严重滞后于过快的城市化,大量无地人口涌入城市,就业、住房、收入和社会保障困难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巴西城市化率从1950年的41.4%飙升到2013年的85%,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泰国总人口6000多万,而首都曼谷人口就达1000多万。第四,社会保障机制失衡。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投入弱化,对经济和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冲击。第五,环境发展失衡。巴西大量砍伐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树木、工业化种植经济作物,阿根廷过度放牧,泰国的森林资源基本被毁损,马尼拉和雅加达大量垃圾被直接倾倒入海中。endprint

(三)资金“失血”

金融体系脆弱的国家缺乏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经济严重受制于发达国家资金,特别是普遍存在着借短放长现象,加上过早过度放开资本管制,一旦外资撤离致使资金失血,企业就会倒闭或濒临破产。例如,巴西曾经成为南美的骄傲,但巴西后期严重依赖外资,1999年的金融危机彻底击碎了本已脆弱的金融体系,资金大量失血,经济下滑至谷底。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也大致如此。

(四)应对失措

许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当重大困难或经济危机来临时,应对失措,使困难演变成危机,小危机演变成大危机。第一,部分拉美国家顽固坚持“举债增长”战略。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不久,不少拉美国家继续维持“举债增长”的发展战略,同时欧美国家则相继采取紧缩政策,极度加剧了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第二,推行“原教旨市场决定论”经济政策。20 世纪 80 年代,仍处于经济增长停滞泥潭的拉美国家将“看不见的手”视作救命稻草,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见死不救。经济监控缺位下的救助方案不仅未能消除债务危机的根源,反而导致国际收支更趋恶化。第三,拉美不少国家脱离本国财政金融水平,照搬西方高福利制度。1987~1988年,在拉美较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阿根廷和乌拉圭,其社会保障税率分别高达34%~45%和54%~57%,接近欧洲国家;有不少国家为20%~30%,也高于加拿大和美国。“福利赶超”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和宏观财政上的债台高筑。第四,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未能及时对依靠低成本贸易拉动经济的模式进行调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采取的举措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要解决这一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显然需要多管齐下,例如,优化投资、进出口和消费结构,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等等。此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发挥政府战略导向作用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决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以亚洲为例,成功跨越“陷阱”的大多是政府作用明显、经济决策高度集权的国家,而那些放弃政府应有作用的,反而跌入“陷阱”不能自拔。菲律宾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过30年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仅次于日本。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政治、经济体制完全照搬美国,资金和政策严重依附IMF、世界银行等外国势力。菲律宾政府作用疲弱,未曾制订明确的、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经济长期衰退、社会动荡,由“亚洲典范”走向“亚洲病夫”。战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官产学一体、银企相互渗透,在短短二三十年里,经济实力迅速超过英国、法国和德国。韩国政府在60年代初形成以高度集权化为特点的经济决策模式。新加坡政府在西方看来现在仍然是一个政府相对集权的国家。中国的国情和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证明,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保持自身特色、跨越发展陷阱。

(二)推进城乡二元市场改革

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土地制度、公共品供给和公共治理制度、户籍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城乡分割。成功的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配套政策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要统筹推进人、地、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城乡户籍、农村土地产权、城乡社会保障和政府财政税收制度上要有所突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深度城市化进程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近期重点抓好棚户区改造,在资金、技术和机制上确保2017年前实现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改造目标。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生产推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必须依赖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形成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和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局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中产阶级占多数的“橄榄形”分配格局。从减贫、基本公共服务、人力资本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入手,提高社会机会均等程度。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合理确定税前抵扣范围和调整累进税率,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调节力度。

(四)把改革驱动作为各项应对措施的主基调

金融危机促使全球经济秩序进行深度调整。为了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大国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经济增长依靠“改革驱动”“效率驱动”的观念,以改革对接开放、对接全球化的规则和机制,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中国模式”的影响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内生增长的轨道。

上一篇:数据库管理制度下一篇:临床医学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