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惠民政策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扶贫惠民政策

尽快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

2杜克大学医学院 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 德罕 27710 NC美国)

摘要:摘要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和客观存在的人口规律,以及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和相关近期调查等新数据分析,我们建议尽快在2015年进行摸底准备,2016年在全国城乡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即在生育势能大的农村欠发达地区,在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前提下提倡适当晚育以避免出生堆积,在自愿晚育少生已成常态的城镇和较发达农村地区则一步到位而无需晚育政策。这既满足民众生二孩愿望,又绝不会导致人口失控,是切实可行的国家百姓“双赢”方案。它在众多方面大大优于只开放单独,大大有利于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普遍允许二孩;人口数量与结构;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均衡发展

曾毅:尽快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

正文在当前生育率持续低迷,劳动年龄人口供给持续减少和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的人口新常态下,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学者们的认可。然而,在如何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现行生育政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的重大战略选择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首先概述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的反馈和我们深入湖南、广西调研的体会,然后讨论湖北省和湖南湘潭地区开放单独以后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及时间意愿与计划最新调查数据分析。接着论证尽快在2015年进行摸底准备,2016年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我们讨论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的紧迫性以及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其他两个重大战略思考与建议。

一、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的反馈和相关调研的启示

1我国低生育率社会经济环境在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之前已经形成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启动实施单独夫妇生两孩政策之前,全国各地50多篇生育意愿调查报告的综述分析以及1997、2001、2006年全国生殖健康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均表明,中国城镇育龄妇女理想子女数为1个与2个孩子的比例分别为55%与43%左右,农村育龄妇女理想子女数为2个孩子的比例在70%左右。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落后地区,有多子女偏好的群众只占13%左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居民中360%、291%和257%的人只想生一孩,560%、649%和666%的人想生二孩参见:http://wwwhorizonkeycom/c/cn/news/2010-06/12/news_930html。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2013年组织的全国6万多户大样本调查表明,农村和城镇“单独”夫妇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比例分别为660%和558%;而340%-442%的单独夫妇不想生二孩或还没想好,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负担不起。2010年人口普查等最新数据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证明,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多数人口学者估算的排除漏报后平均每个妇女生15-16个孩子的很低生育水平,是客观真实的, 我国低生育率社会经济环境在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之前已经形成。

2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的反馈

2013年11月单独生两孩政策宣布以来,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双独夫妇有145万对,占符合单双独政策条件夫妇总数的比例为132%。单独二孩申请在全国各省市遇冷,申请数远低于预期。例如,湖北省截止到2015年6月31日,申请二孩生育夫妇数占符合单独二孩条件总数的944%,没有出现任何“抢生”态势可参考文献[16]及其最近更新数据。。北京市截至2015年6月底,申请生育二孩的单独夫妇只占 “单独一孩”家庭总数的82%。

3湖南、广西调研的启示

[JP2]为了深入了解地方人口计生干部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想法,笔者于2014年6-7月赴广西、湖南进行专题调研,在省市人口计生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南宁、长沙和湘潭分别召开了各有近20位省、市、区、县、乡人口计生干部参加的三个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讨论得非常热烈深入,绝大多数同志都认为必须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大家的思考讨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JP]

(1)尽快放开普遍二孩生育政策理由:①缓解人口快速老龄化压力;②避免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③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老大难问题;④解决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问题; ⑤新时期继续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管理成本太高,政治代价太大。

(2)可能的生育堆积风险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如果国家出台适当的政策进行引导,在生育势能积累较多的农村欠发达地区在宣布普遍允许生二孩政策前提下,让年龄大的优先生二孩、年轻的适当晚些生,避免生育堆积造成大家孩子入托入学难问题,应该是完全可行的。同时,以防止高龄难产和出生缺陷为理由,以继续奖励补贴为激励机制,动员40岁以上育龄妇女放弃二孩生育也是可行的。

(3)普遍允许二孩生育政策将解决大量农村孩子“黑户口”问题。与会者指出,湖南和广西农村已生一孩、想生二孩的育龄妇女基本都生了,或很快要生。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对湖南和广西出生率回升的影响主要在城镇,对农村生育水平影响不大。但是,这一政策将解决大量农村孩子“黑户口”问题,使这些孩子摘除从小因父母“非法生育”、因交不起或不愿交罚款而被戴上的“黑孩子”帽子,消除心灵创伤,这大大有利于改善党群关系。

(4)计生失独家庭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同志们对计生失独家庭问题很忧虑。例如,湘潭市目前有1182户计生失独家庭,正在迅速增加;他们除了需要经济扶助外,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而后者难度很大,如处理不妥,有可能演变为这些家庭及其亲戚朋友们对党和政府的怨恨。人口计生部门人力有限,在出资同时,只好求助于志愿者去帮扶计生失独老人。这虽然有效,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同志们建议国家出台关于帮扶计生失独家庭的专项政策;但这只能治标,而不是治本之策。只有尽快放开普遍二孩生育政策,才能根本解决计生失独家庭的严重社会问题。

4放开单独二孩以后生育二孩意愿和最新调查的启示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和商学院教授刘长庚和韩雷博士等组成的课题组在湘潭市卫生计生委大力支持下,与我们合作,作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委托笔者负责的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研究项目内容之一,于2014年10-12月开展了“湘潭市城乡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及时间”意愿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具体做法是:将湘潭市所有育龄妇女进行编号后,根据每个乡、镇和市区在湘潭市全部人口中的比例,利用SAS进行随机抽样。共调查湘潭市育龄妇女602名(其中94%已生育一孩,但未生育二孩),抽样比(即总样本占2013年湘潭市20-49岁未生育二孩育龄妇女的比例)为178‰。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常住人口2996万人,人均GDP为51538元,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51%。总体而言,湘潭市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

由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云彦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于2014 年6 月开展了湖北省“单独二孩家庭生育计划调查”。该调查基于湖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综合考虑育龄妇女的年龄、受教育状况、城乡户籍等进行分层分组随机抽样,有效样本11142个,其中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未生育二孩)6958 户。湖北省具有“九省通衢”的地域特征,兼备我国南北文化和东西部社会经济特征,在全国省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如表1的2014年10-12月调查数据所示,如政策允许,湘潭市城镇与农村所有育龄妇女想生二孩的比例分别为455%和519%;湘潭市城乡明确表示不想生二孩的比例分别为391%和326%(城乡合一为358%),其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负担不起。城乡育龄妇女对是否生二孩还没想清楚的比例分别为158%和155%。

湖北省所调查的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有效样本中,城乡中187%和282%的被访者明确回答“要二孩”,608%和546%的被访者明确回答“不要二孩”,206%和172%的被访者回答“没想清楚”(见表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初开展的单独夫妇专项调查显示,396%的符合单独二孩要求的目标人群有再生育打算[14]。需要指出的是,湖北省这次调查对象都是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家庭,提问方式是: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您有没打算生第二个孩子?如果回答“是”,再问她们的生育时间安排。这一调查属于实际生育计划安排调查,与前面引用的湘潭市2014年底调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和其他询问“如果政策允许,您是否希望生第二孩?”的生育意愿调查有很大的不同。湖北调查结果更接近预期实际生育行为,而湘潭、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其他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更接近理想子女数。具有代表性的湖北大样本调查结果表明,湖北育龄妇女预期实际生育二孩行为显著低于全国和各地近期生育意愿调查反映的水平。这与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许多国家出现了实际观测生育水平低于抽样调查反映的生育意愿的规律完全吻合。这是因为被调查者考虑到繁衍后代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标准,以及中国民众期望尽快放开二孩政策,而在生育意愿调查中倾向于申报希望生二孩。但生儿育女成本越来越高的客观现实迫使他们虽然口头上说生两个孩子最好,而实际上却选择只生一个,一些年轻人甚至选择不生育。当然,在贫穷落后、生儿育女成本很低的偏远农村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实际生育水平高于被调查者回答的生育意愿。

如表2所示,湖北省育龄妇女年龄越大,想生二孩的比重越低;特别是已进入高龄产妇的“70后”想要生二孩的城乡比例分别为98%和110%。湖北省育龄妇女明确表示不要二孩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压力”,即成本太高,负担不起。

表3表明,湘潭市育龄妇女希望生二孩的时间分布为:2015年城乡为220%和210%,2016年城乡为110%和129%,2017-2018年城乡为180%和210%,2019年或以后城乡为13.%和59%。城乡分别有360%和328%的想生二孩育龄妇女对生二孩的时间安排“没有想好”。湖北省城乡育龄妇女计划2014-2015年生二孩的比例为216%和210%,2016年为111%和101%,2017年为88%和58%。城乡分别有584%和631%的想生二孩育龄妇女对生二孩的时间安排“还没想好”(见表4)。

湘潭市调查还询问了育龄妇女:“如果政策普遍允许生二孩,同时为了避免出生人数过于集中,出现入托、上学扎堆拥挤而影响大家切身利益, 您是否赞成让年龄大一些(例如28岁以上)妇女优先生二孩,而提倡鼓励年轻妇女适当推迟若干年生二孩?”对于这一问题,城镇、农村明确表示非常赞成或赞成的比例均超出一半,分别为525%与516%,而明确表示不赞成的城镇、农村育龄妇女分别为208%和209%;“还没想好”的城乡比例分别为264%和274%(见表5)。显然,调查数据表明,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推行为了避免生育堆积而让大龄妇女先生二孩的“普遍允许二孩”政策阻力很小。

另外,梁如彦和马宏宇2014年7-9月在安徽合肥进行的农民工生育意愿调查(有效问卷为515份)表明,农民工平均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54个;547%只想生育一个孩子,433%想生育两个子女。杨菊华的研究也表明我国目前大约2亿农民工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城镇居民比较接近。

二、对比分析:“普遍允许二孩”在多个方面优于“只开放单双独”

为了既充分说明本文关于“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建议的必要性,又避免与已发表的详细论述重复,下面对“普遍允许二孩”的基本参数假定及其在多个方面优于“只开放单双独”“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政策” 指包括2014年11月宣布启动的单独夫妇生两孩,以及之前各地已实施的允许双独夫妇生二孩的现行生育政策。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详细图表和论证请参阅参考文献24第2节。参照其他同仁们的深入分析,并依据2010年人口普查最新数据分析,我们估计2010年时期总和生育率为163,城镇和农村分别为124与201(参考文献24第1节)。基于“出生人口数量与生育年龄此消彼长的人口规律”以及我国当前的客观现实,我们的 “普遍允许二孩方案”假定由于政府在农村欠发达地区提倡适当晚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造成我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继续逐渐上升而抑制时期生育水平,从而导致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之后2016-2030年城镇和农村时期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7和215;2016年和2030年城乡合一时期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88和181,其后基本保持不变(参考文献24第21节)。深入的人口科学研究和客观数据信息(包括本文讨论的最新调查数据)使我们有十分充分的理由认为,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方案”以后,我国城乡合一时期总和生育率不会显著超过19,不太可能达到21的替代水平。

“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方案的预测取自“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技术总监史文钊等的研究成果。用于比较分析的普遍允许二孩和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两个方案的所有其他人口预测参数(死亡率、迁移、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等)假定完全相同(参考文献24的附录A与B) 。

1既满足民众生二孩意愿,又绝不会造成人口失控

在普遍允许二孩方案下,我国人口总数在2029年达到1445亿的峰值(远远低于几年前提出的人口峰值15亿左右的国家人口战略目标),然后平缓下降, 在2050年和2080年分别为1420亿和1243亿(参考文献24的表1)。毫无疑问,普遍允许二孩绝不会造成人口失控,既兼顾了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平衡,又满足了城乡所有希望生二孩家庭的愿望,实属国家与百姓“双赢”。只开放单双独方案下的人口峰值出现在2027年,为1422亿,随后开始快速下降,2040-2050年间人口平均负增长率高达-46‰,2050-2080年更高达-87‰(参考文献24的表1)。显然,如此快的人口下降将造成人口加速老龄化、劳动力严重短缺、社会保障与退休基金入不敷出和经济萎缩等严重问题。

2. 明显减缓人口老化和劳动力萎缩程度

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方案下,2050和208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80%和338%,2050和2080年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93%和134%。与普遍允许二孩相比较,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方案2050和208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分别高出94%和191%;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分别高出98%和144%(参考文献24的图1和图2)。

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方案下,18-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0年的94亿较快速萎缩到2050年的76亿,然后继续加速萎缩到2080年的52亿,2030年以后平均每十年减少劳动力077亿。普遍允许二孩方案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40、2050和2080年分别比只开放单双独方案多出019亿、037亿和142亿(参考文献24的图5)。

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方案下,老年抚养负担将从2010年平均每81个劳动者供养一位老人,快速上升到2030、2050、2080年平均每36、204与15个劳动者供养一位老人,老年抚养负担分别等于2010年的22、39和53倍。如此之高的老年抚养负担将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严重阻碍中华民族福祉的改善。普遍允许二孩方案虽然也面临老年抚养比较快上升的严峻挑战,但相比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方案要好得多(参考文献24的图6)。

3有利于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

我国的生育水平已比美国低224%,与欧洲一些很低生育率的国家不相上下,而人口老龄化速度是美欧的2倍以上。在这种新的人口与经济社会条件下,如果我们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将使我国未来劳动力资源保持适当水平,避免因生育率过低、人口过度老化和劳动力资源快速萎缩而严重危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大大增强我国未来与美国、印度等大国竞争的国家实力,从而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助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2008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与人均耕地分别比1979年下降300%与343%;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均收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进步,这当然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在普遍允许二孩方案下,我国人均水资源与人均耕地将在2029年人口峰值前后达到最低值,但分别只比2008年下降2%与6%左右,随后因人口总数平缓下降而逐渐上升。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完全可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绝无必要担心二孩政策会对资源环境保护有负面影响(参考文献24的图7和图8)。

4.扭转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危险倾向

在农村地区,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单双独夫妇比例都很低,为此,只开放单双独方案基本上等于是在维持现行的一孩半政策,即允许单双独和独女非单双独夫妇生二孩,而不允许第一孩是男孩的非单双独夫妇生二孩。然而,一孩半政策实际上相当于在告诉老百姓:如果第一孩是男孩,够了,不要再生;如果第一孩是女孩,那还不够,可再生一个。这在客观上造成“一个男孩等价于两个女孩”的心理暗示与舆论导向作用,显著助长了重男轻女、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另外,一孩半政策不允许第一孩是男孩而不会流产女婴的夫妇生二孩,只允许第一孩是女孩而可能流产女婴的夫妇生二孩,也导致结构性的女孩数减少与男孩数增加。这些都助长出生性别比超常偏高。上述论断早已被许多学者通过对全国普查调查数据反映的一孩半政策地区出生性别比远远高于二孩政策地区的实证分析充分证实。

基层计生干部告诉我们,那些不符合生二孩政策要求而千方百计想生二胎男孩者,很可能钻包括只开放单双独的限制二孩生育政策空子:他们在B超查出二胎怀的是女孩后,以自己避孕失败、怀了计划外二胎为理由找计生干部,要求人工流产,还向政府索要计划生育人流误工费、营养费、医药费等。如果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即使间隔不够也不允许非医学原因流产二胎),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钻政策空子的弊端。

5.减少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与提高国防安全

按年龄别死亡率估算,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我国只生一孩的45、80、85、90岁及以上妇女中,唯一的孩子先于父母死亡的平均概率分别为40%、116%、155%与214%。而在地震和其他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中,中老年夫妇独生子女死亡比例则要高得多。丧失再生育能力的中老年母亲失去独生子女后则形成“失独家庭”。例如,四川汶川地震中死亡的青少年中很大比例是独生子女,其中很多人的母亲已丧失生育能力,唯一孩子死亡的老年夫妇其中一方死后,另一方则成为孤寡老人,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政策将更可能继续产生较多的失独家庭和失独孤寡老人;他们 “失独”以后难以弥补的忧伤怨恨情绪,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例如,基层调研发现,各地失独家庭数量显著增加,很多失独家庭“抱团取暖”,并通过互联网不断联络。

参考文献24第26节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军人较大样本对比分析的10项有代表性文献综述结果表明,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证实,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 “唯一性”和小皇帝地位造成的心理缺陷等弊端,将严重危及军人心理素质与国防实力。与只开放单双独政策相比,普遍二孩将避免生育政策本身造成的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并消除了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对国防安全的负面影响。

6. 避免新的社会不公,降低计生工作难度与政治代价

只开放单双独夫妇生二孩政策将导致双独夫妇抚养对象为6个(4个老人与2个小孩),单独夫妇抚养对象为5个(3个老人与2个小孩),而非单双独夫妇抚养对象为3个(2个老人与1个小孩)。对于单双独夫妇而言,当国家需要控制人口过速增长时,他们的父母只生一孩,是奉献的一代;现在国家因劳动力资源萎缩和人口老化需要提高生育数量,而放宽生育政策。但是,他们这些奉献一代的子女(即双单独夫妇)的老少扶养负荷等于那些父母没有为国家奉献的非单双独夫妇的2(=6/3)倍或167(=5/3)倍,这对他们与他们的父母都是很不公平的。

同时,只被允许生一孩的非单双独夫妇可能对政府更不满意,将导致政府站到几乎所有夫妇(包括单双独和非单双独)以及他们的家庭的对立面。再加上限制生育二孩造成的因其父母躲避罚款而未被登记的“黑孩子”,以及前面提到的越来越多的失独家庭和失独孤寡老人,这一切必将恶化党群关系,大大增加计划生育的政治代价。普遍允许二孩将避免上述新的社会不公和严重问题,降低计生工作难度与政治代价。

此外,只允许部分人而不允许另一部分人生二孩的生育指标审批(包括只开放单双独生二孩)和超生罚款政策,容易滋生民众超生造假、走后门和行贿受贿、一些政府部门编假数和通过超生罚款敛财等诸多腐败现象。与贪污盗窃、买官卖官、侵占国有和集体资产等腐败遭民众深恶痛绝截然不同,超生二孩产生的腐败治理难度更大,很多干部和民众甚至对它有同情姑息心态。而普遍允许二孩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大大有利于遏制腐败。

三、关于2016年实施“普遍允许二孩”的政策建议

如何尽快从当前只开放单双独政策尽快向普遍允许二孩平稳过渡,并避免相当多领导和学者忧虑的生育堆积问题?根据多年深入研究,我们建议2015年开始进行摸底准备、2016年尽快实施全国城乡一体化的“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同时,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城镇发达地区推广策略和步骤有所不同, 以避免欠发达地区可能的生育堆积,具体内容如下。

(1)摸底调查,信息公开。建议卫生计生部门2015年尽快开始以基层社区为单位,通过调查摸底搞清楚以下情况:①如实行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当地已生一孩、希望哪一年生二孩的育龄妇女人数以及该年份可能生一孩的育龄妇女人数;②当地所有小学合计每年最多可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人数;

将①与②向民众公布,根据①和②反映的当地生育势能积累情况因地制宜实行相应的普遍二孩政策推广策略。

(2)在生育势能积蓄较大的农村欠发达地区,普遍允许二孩同时提倡适当晚育。如果当地一年的①显著超出②,则告示民众,为了避免扎堆生育而负面影响到你们孩子的上学、就医和长大后就业,请较年轻妇女适当晚一些生二孩,让年龄较大妇女优先生二孩;言之以理,晓之以情,取得民众理解和支持。建议根据当地①和②的差异,因地制宜,确定一个适当的当前优先生二孩年龄(例如,32-35或30-35岁)。然后,每隔一年优先生二孩年龄下降1-2岁,可望较快实现年满28岁妇女都能生二孩;随着当地等候生二孩的妇女人数下降,生二孩年龄下限也继续相应下降,时机成熟时尽快予以取消,由民众自行选择生育年龄。

大力宣传适当晚育加间隔有利于母婴健康与降低婴儿死亡率,加大鼓励女性青少年接受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在生育势能积蓄较多的农村欠发达地区,对模范执行适当晚育间隔生二孩者予以公开表扬奖励,形成感谢他们为防止生育堆积、避免大家的孩子上学难作出贡献的社会舆论。对不符合晚育要求而怀孕二胎者予以公开批评教育,让他们为自己有损社区公众利益的行为感到内疚,但对他们生二孩绝不视为违法,绝不罚款,不但允许而且要求其生下二孩,防止以不满间隔为由的性别选择流产女婴。

(3)在晚育少育已成社会常态的城镇较发达地区,一步到位全面放开二孩。如果通过调查摸底得出的该社区近期每年预期生育一、二胎孩子总数并不显著大于该社区每年最多可招收一年级新生人数,则不必区分生二孩的优先和非优先年龄,即可以一步到位放开二孩。

(4)政府郑重地向群众承偌, 无论在农村欠发达地区,还是在发达城市,城乡普遍允许生二孩的新政策决不会再变,给群众一颗定心丸,彻底消除民众害怕因适当推迟而丧失生二孩机会的担心,以利于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对女方36岁及以上、为避免难产和出生缺陷等问题不宜再生育的独生子女夫妇作为奉献一代,国家继续奖励补助。

四、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可行性分析

上面建议的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是否可以防控不少政府官员和学者们担忧的“生育堆积”风险而具有可行性?我们的答案是“完全可行”。大量国内外人口学的实证数据分析以及严格的人口数学推导早已证明:在给定平均每对夫妇终生生育孩子数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生育年龄上升或下降将导致该国或地区在相应时期的实际生育水平与生育数显著下降或上升。全世界人口学界公认和广泛应用的邦戈茨-菲尼公式表明,如果孩次别平均生育年龄每年增加(或下降)005、010或015岁,当年的孩次别实际总和生育率与生育数量将下降(或增加)5%、10%或15%,即客观存在“生育率/出生数量与生育年龄二者此消彼长”的人口规律。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提倡晚育间隔对降低生育水平取得巨大成效,以及大量其他国家生育率转变的历史轨迹亦充分证明了这一人口规律。2010年六普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和城镇分别有629%和272%的一孩生育发生在25岁之前,有372%和240%的二孩生育发生在28岁之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六普数据“表L6-05#全国农村和城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上述六普数据只是全国所有农村和城镇地区的平均值,在农村欠发达地区通过提倡适当晚育平抑生育堆积的潜力肯定比这些平均数据要大得多。显然,2016年实施普遍允许二孩,在生育势能积累较多的农村欠发达地区提倡适当晚育完全可以防控“生育堆积”问题,决不会使总和生育率由15-16猛升至26-28和一年出生人数由1640万猛涨至2484万,更无可能在峰值年份总和生育率高达45和出生人数高达4995万。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实行二孩晚育间隔政策的甘肃酒泉市、山西翼城县、河北承德市与湖北恩施自治州(合计840万人口)等当时的农村欠发达地区实践证明,二孩晚育间隔政策十分成功。30余年来,这些地区年均人口增长率与时期总和生育率低于或接近于周边实施一孩半政策、社会经济水平并不比他们差的地区,出生性别比多年来一直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并大大低于其周边一孩半政策地区。30年前酒泉、翼城、承德与恩施农村欠发达地区开始实施普遍二孩与适当晚育间隔政策时,其社会经济水平与生育观念显著落后于当今全国的农村欠发达地区平均水平。既然这四个农村欠发达试点地区840万人口30年的二孩政策能够不约而同地获得成功,并全部持续发展至今,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怀疑经济起飞之后、生儿育女成本大增、人们生育观念显著变化的今日中国实行农村欠发达地区普遍二孩加适当晚育间隔以避免生育堆积、城镇发达地区普遍二孩无需晚育间隔政策的可行性。本文第一节关于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的反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湖北省2014年7月和湖南湘潭市2014年底的调查结果,也都令人信服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认为,大多数省市在十来年前取消了晚育间隔,现在重提适当晚育间隔,有政策朝令夕改之嫌且存在操作困难。因此,必须“先开放单双独数年,再分批放开二孩以平抑出生堆积”。基于以下三方面理由,我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无必要也不可行。其一,十来年前放宽生二孩政策是不可逾越的戒律,为了减少同时严控生育数量和生育间隔的工作难度,缓解干群关系的紧张程度,当时大多数省市理性选择省市人大和计生委可以自行决定的取消晚育间隔。然而,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政府是以“普遍允许二孩”新政策为前提,避免大家的新生孩子们入托入学难等充分理由,在生育势能积累较多的农村欠发达地区提倡年轻人(尤其是26-27岁以下妇女)适当晚一点生育,而尽快满足较高龄妈妈们在无法或难生育前生二孩的心愿,确实合情合理,符合中华民族仁义道德规范与谦和礼让传统,何必担心操作困难?更谈不上政策朝令夕改之嫌。而且政府可以宣传两个孩子间隔几年可实现“老大帮老二”,减轻婴幼儿抚养负担过分集中的压力,保证两个孩子都健康成长,避免妇女怀孕间隔太短而影响母婴健康等科学道理(例如,全国大样本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表明:在5年之内,一、二孩间隔越长,第二孩死亡率越低;母亲32岁以前,生育二孩年龄越高,第二孩的死亡率越低(参考文献24的图9)),何愁百姓不配合? 其二,分批放开二孩虽然使放开与不放开的省份/地区加总的全国总和生育率平均值相对比较平缓好看,即给中央的报告套上了一件“漂亮”外衣;但在生育势能积累较多的农村欠发达地区,若忽视提倡适当晚育,必将导致地方性生育堆积,造成孩子们入托上学难等严重问题。这对于避免生育堆积的初衷来说,其结果恰恰适得其反。其三,如果一些省份/地区先放开二孩,而另一些省份/地区晚几年放开,将使晚放开省份/地区想生二孩的百姓产生攀比心理,当地卫生计生部门不得不苦口婆心,甚至不惜以行政手段制止计划外生二孩,或者干脆编假数,造成计生工作难度加大。

五、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的紧迫性与实施其他两项重大战略

人口结构问题的改善离生育政策调整实施有一个20年左右的滞后期,即今天出生的婴儿要到20年后才能成为劳动力资源。如果我们现在实施普遍允许二孩,当这些孩子进入劳动年龄时,正好可以大大减轻2035年前后开始的劳动力资源快速萎缩与老年比例及照料成本迅速增加的“人口负债”压力,显著减轻平均每位劳动者的老年照料负担,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如等到三五十年后再去调整生育政策,将大大加剧未来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快速降低,而且新增婴儿在2035年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被抚养者,与那时“人口负债”期的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老年照料需求成本大幅提高和劳动力资源迅速减少压力叠加在一起,则可谓雪上加霜,悔之晚矣!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在2015年摸底准备,2016年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今后可以逐步淡化生育政策限制,条件成熟时无需生育政策限制,由个人与家庭自由选择,甚至在过低生育水平已成常态的城镇发达地区实行鼓励生育政策,将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除了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外,还有两项与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至关重要的重大战略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和实施。第一,尽快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这既大大有利于解决退休金缺口问题,又可以使很多55-64岁的年富力强中年人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以免被强迫戴上“老人”帽子。同时,建议积极引导可产生更多就业机遇的第三产业(尤其是人口大规模老化催生的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实行鼓励支持个体私营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创造更多工作岗位,避免因适当延迟退休年龄而影响年轻人就业的问题。

第二,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继续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全面深入发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尽快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使广大农民从年轻时即承担相应的参保缴费义务,年老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个人账户加政府补贴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消除养儿防老后顾之忧,为铲除重男轻女传统陋习奠定经济社会基础。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在筹集大量参保者缴费资金同时,应大力提高养老基金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增加养老基金的投资效益与降低其投资风险,使新筹集的大量资金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益。

我们认为,中国与日本、西欧债权危机国完全不同,他们已经没有生育水平提升空间,退休年龄提升空间很小,而且没有通过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筹集大量建设资金的可能,而中国在这三方面发展空间很大。如果中国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并改善其投资效益,中国完全有可能胜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致谢:衷心感谢刘长庚教授、韩雷博士、杨云彦教授和石智雷副教授的合作与支持,以及李春华、熊婉如的助研工作帮助。)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内容[1]徐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与展望——由“单独二孩”引发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4(6):109-118.

[2]马力,桂江丰.中国完善生育政策战略研究——基于“十二五”期间放开“单独”的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4(2):53-66.

[3]翟振武,李龙.“单独二孩”与生育政策的继续调整完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5):50-56.

[4]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5]乔晓春.从“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看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5(2):26-33.

[6]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J].人口与社会,2015(2):3-9.

[7]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5):23-31.

[8]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5):73-78.

[9]庄亚儿,姜玉,王志理,李成福,齐嘉楠,王晖,刘鸿雁,李伯华,覃民.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2013 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J].人口研究,2014(3): 3-13.

[10]ZHANG Guangyu, ZHAO Zhongwei. Reexamining China’s fertility puzzle: data collection and quality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6,32(2): 293-321.

[11]郭志刚.重新认识中国的人口形势[M]//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3-21.

[12]曾毅.建议尽快实行“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政策[M]//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30-53.

[13]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 1980 ~ 2011[J].中国社会科学,2014(4): 78-97.

[14]中新社.截至5月底中国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N].[2015-07-10].http://www.chinanews.wm/gn/2015/07-10/7397423.shtml.

[15]马小红,顾宝昌.单独二孩申请遇冷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20-26.

[16]杨云彦, 向华丽,黄瑞芹.单独二孩”政策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5):3-25.

[17] 北京青年报.本市超四万“单独”家庭获批生二孩[N].[2015-07-18].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07/18/content144366.htm?[KG-*2]div=0.

[18] 刘长庚,韩雷.湘潭市“普遍允许二孩”生育意愿调研分析报告[R],2014.

[19] 石智雷,杨云彦.符合 “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J].人口研究,2014(5):27-40.

[20]BONGAARTS, J. 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preference in posttrasitional societies[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1(27):260-281.

[21]顾宝昌.对人口的客观规律性要抱有敬畏感——读“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3):71-80.

[22]梁如彦,马宏宇.农民工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基于合肥市调查数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75-580.

[23]杨菊华.单独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5(1):89-96.

[24]曾毅.尽快启动普遍二孩软着陆,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M]//中国人口年鉴(201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99-227.

[25]林毅夫.制定“十一五”计划应考虑的十个战略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4(1):11-14,34.

[26]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老龄化与人口政策[M]//曾毅等.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49-256.

[27]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与现行生育政策调整[M]//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1.

[28]李宏彬,谢洁玉,李蕾.人口转型与经济兴衰——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启示[M]//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18-231.

[29]李建民.中国的人口新常态和经济新常态[J].人口研究,2015(1):3-13.

[30]曾毅.从国际视野看我国生育政策的平稳过渡[N].经济参考报,2009-06-17.

[31]梁建章.现行生育政策负面影响中国经济活力[M]//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9-90.

[32]郭志刚.2000年人口普查按生育政策类型的人口分析[R]//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年重点研究课题最终研究报告,2005.

[33]顾宝昌,宋健,刘爽,王金营,江立华.二孩生育政策地区的实践及启示[J].人口研究,2008(4):54-59.

[34]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J].社会科学,2009(8):54-59.

[35]黄豁,朱薇,谢樱,帅才.失独家庭数量增加,群体诉求值得关注[J].老龄参考,2012(3).

[36]曾毅.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6(2):93-109,207.

[37]BONGAARTS J, FEENEYY G. On the quantum and tempo of fertilit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89,24 (2):

271-291.

[38]郭志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中国生育数据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0,24(1):7-18.

[39]曾毅. 邦戈茨—菲尼新方法的评述、检验与灵敏度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4(1):68-73,80.

[40]曾毅,陈华帅,王正联.我国21世纪上半叶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变动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2012(10):134-149.

[41]曾毅.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J].经济学(季刊),2005(3):1043-1066.

[42]ZENG Yi. Effects of demographic and retirementage policies on future pension deficit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China [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1,37(3): 553–569.

[43]曾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一体工程——计生系统面临的历史性机遇[J].人口研究,2001(6):75-77.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方志]

作者:曾毅

第2篇:扶贫活动汇报:推进教育扶贫进程,扶贫政策落户惠民

推进教育扶贫进程 扶贫政策落户惠民

—XX村小学“百人宣讲团”活动

9月13日,在XX村大操场准时举行上饶县教育系统“百人宣讲团”教育扶贫政策宣讲报告会,参加宣讲有XX小学XX校长以及XX全体教师、XX中学XXX以及中学的教师。

(插入图片)

活动开始,由宣讲员xxx宣读《上饶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为保证不落下一个孩子,国家建立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包括“学生资助政策、贫困特征的认定办法、申请评审办法、档案建立”等四大方面。

(插入图片)

宣读结束之后,全体宣讲员认真为每一位老百姓解读宣传内容,同时也仔细回答每一位父老乡亲的咨询,为每一位父老乡亲解除疑惑。做到扶贫政策落户,人人知晓。 我校也充分利用宣传资源将教育扶贫政策撰写在宣传栏上。我校的目的就是要把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让政策宣传落实到户。

(插入图片)

(图/文:xxx)

第3篇: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调查报告

关键词:扶贫惠农、政策、农村

正文: 今年寒假,我与几个同乡一起做了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的调查活动。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我乡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柏林镇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调查,得到了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我乡位于湖南省偏远山区,居民收入普遍低,85%的居民是农民。大多数靠种植水稻、农副产品维持生活 ,部分居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多从事建筑行业,如泥瓦匠、木工等艰苦工作)。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支持及经济扶持下,我乡出台了多项重要措施,扶助支援三农,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帮助农民,解决农民困难把党的温暖撒向人民,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乡居民普遍贫困,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灾害频发

我乡的地质构造比较特殊,最易受自然灾害的冲击,尤其是2006年“7.15”,2007年“8.20”这二次百年未遇的洪灾损失惨重。特别是2008年春的这次雪灾损失更是巨大。2009年与2010年又遭受严重干旱。由于灾害的不断发生,很多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下的家当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小田村一个组在2006年“7.15”洪灾中,因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几十亩及将收割的水稻全部被冲毁,该组大部分人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2008年的冰灾使我乡的人造林损失惨重,许多杉木都是成片的倒伏,大部分都被压得拦腰折断,造成林农连续几年都没有树可砍,生活返贫。

(二)因病致贫

从这次调查中得知我乡因病住院、开支过大而造成贫困和返贫的家庭就有30户、104人。如东冲村王洪原来是一户小康之家,家里每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但自从2007年因他患上肝癌后,治疗费花了近10万元,虽然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但自己也还要负担很多。目前,家里一贫如洗,并且负债累累。

(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

我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村民杂删而居,许多地方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居住又特别的分散,有些自然村只有1-2户,有些村民小组有10多个自然村。有的村即使产出了商品,也很难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即使卖得出去,自己得到的也很少。如堂屋村产煤地,由于挖煤引起地下水下降,许多原来可以耕种的田现在都因无水而无法耕作,农民就是守着土地也没有用。

(四)因读高中上大学致贫

据调查统计我乡2010年因孩子读高中和上大学造成家庭贫困的有21户。如坦泉村曹林儿子2007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些年为送儿子读书,前后共花去8万多元,把家里的储蓄全部花光外还负债2万多元。再者,如我县读县重点一中每年的学费在3000元左右,加上生活费1000元每月,每期用4600元,每年9200元,多年的储蓄在2-3年内就花光也就司空见惯了,

许多家庭因为子女读高中而负债累累,成为一块心病。

(五)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使许多农村低收入家庭陷入了:“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技能少——创业能力弱——贫困”的恶性循环。低收入农户人口素质的差异,直接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制约,出现了勤劳不能致富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农村经济工作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根本。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必须回答和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

首先,我乡进行了“农网改造”,解决农村用电贵、用电难问题。由于农村面广、用户散等原因,致使农村电损大、费用贵、电压不稳定。有的地方用电高达1.8元/度,高于政策规定价不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电压低于220伏,大功率家电用不了,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农网改造。对此,我乡非常重视,多次向县政府反应,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这次。我乡农网改造问题涉及到郴电国际,因此,县政府人大常委会,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协调,组织驻县市人大代表对郴电国际进行了持证视察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促使郴电国际于2008年8月率先在我乡启动了农村电网限价改造,于2009年6月启动了总投资达1.6亿元的农网完善工程。我乡现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任务。

其次,破解基础设施兴建难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公路建设滞后,行路难问题比较突出。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破解兴建难问题,已迫在眉睫。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对此,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县公路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汇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跟踪督办落实。通过掀起全乡公路大会战,促使全乡通车里程达到88.3公里,硬化公路72.4公里,通畅率为82%,兑现了5万元/公里的硬化补助金243万元,投入了约10万元完善通乡公路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并对尚未列入计划而又建好的农村公路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解决了农村行路难问题,促进了我乡经济发展。

再次,破解农村医保难题。农村社保、医保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最薄弱环节。目前,广大农村社保、医保体系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使业已存在的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因此,在建设新农村实际工作中,地方人大要把农村社保、医保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监督好。在我县,农村社保工作即将启动;医保

- 23 -

第4篇: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调查报告

关键词:扶贫惠农、政策、农村

正文:今年寒假,我与几个同乡一起做了关于我乡扶贫惠民政策的

调查活动。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我乡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调查采用以走访座谈为主,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为辅。通过对柏林镇居民的走访调查,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个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调查,得到了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我乡位于湖南省偏远山区,居民收入普遍低,85%的居民是农

民。大多数靠种植水稻、农副产品维持生活 ,部分居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多从事建筑行业,如泥瓦匠、木工等艰苦工作)。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支持及经济扶持下,我乡出台了多项重要措施,扶助支援三农,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帮助农民,解决农民困难把党的温暖撒向人民,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乡居民普遍贫困,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灾害频发

我乡的地质构造比较特殊,最易受自然灾害的冲击,尤其是2006年“7.15”,2007年“8.20”这二次百年未遇的洪灾损失惨重。特别是2008年春的这次雪灾损失更是巨大。2009年与2010年又遭受严重干旱。由于灾害的不断发生,很多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下的家当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小田村一个组在2006年“7.15”洪灾中,因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几十亩及将收割的水稻全部被冲毁,该组大部分人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2008年的冰灾使我乡的人造林损失惨重,许多杉木都是成片的倒伏,大部分都被压得拦腰折断,造成林农连续几年都没有树可砍,生活返贫。

(二)因病致贫

从这次调查中得知我乡因病住院、开支过大而造成贫困和返贫的家庭就有30户、104人。如东冲村王洪原来是一户小康之家,家里每年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但自从2007年因他患上肝癌后,治疗费花了近10万元,虽然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但自己也还要负担很多。目前,家里一贫如洗,并且负债累累。

(三)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

我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村民杂删而居,许多地方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居住又特别的分散,有些自然村只有1-2户,有些村民小组有10多个自然村。有的村即使产出了商品,也很难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即使卖得出去,自己得到的也很少。如堂屋村产煤地,由于挖煤引起地下水下降,许多原来可以耕种的田现在都因无水而无法耕作,农民就是守着土地也没有用。

(四)因读高中上大学致贫

据调查统计我乡2010年因孩子读高中和上大学造成家庭贫困的有21户。如坦泉村曹林儿子2007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些年为送儿子读书,前后共花去8万多元,把家里的储蓄全部花光外还负债2万多元。再者,如我县读县重点一中每年的学费在3000元左右,加上生活费1000元每月,每期用4600元,每年9200元,多年的储蓄在2-3年内就花光也就司空见惯了,

许多家庭因为子女读高中而负债累累,成为一块心病。

(五)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使许多农村低收入家庭陷入了:“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技能少——创业能力弱——贫困”的恶性循环。低收入农户人口素质的差异,直接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制约,出现了勤劳不能致富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

的二十字方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农村经济工作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根本。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必须回答和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

首先,我乡进行了“农网改造”,解决农村用电贵、用电难问题。由于农村面广、用户散等原因,致使农村电损大、费用贵、电压不稳定。有的地方用电高达1.8元/度,高于政策规定价不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电压低于220伏,大功率家电用不了,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农网改造。对此,我乡非常重视,多次向县政府反应,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这次。我乡农网改造问题涉及到郴电国际,因此,县政府人大常委会,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协调,组织驻县市人大代表对郴电国际进行了持证视察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促使郴电国际于2008年8月率先在我乡启动了农村电网限价改造,于2009年6月启动了总投资达1.6亿元的农网完善工程。我乡现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任务。

其次,破解基础设施兴建难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公路建设滞后,行路难问题比较突出。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破解兴建难问题,已迫在眉睫。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对此,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县公路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公路建设汇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跟踪督办落实。通过掀起全乡公路大会战,促使全乡通车里程达到88.3公里,硬化公路72.4公里,通畅率为82%,兑现了5万元/公里的硬化补助金243万元,投入了约10万元完善通乡公路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并对尚未列入计划而又建好的农村公路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解决了农村行路难问题,促进了我乡经济发展。

再次,破解农村医保难题。农村社保、医保问题是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最薄弱环节。目前,广大农村社保、医保体系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使业已存在的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因此,在建设新农村实际工作中,地方人大要把农村社保、医保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监督好。在我县,农村社保工作即将启动;医保

工作已于2007年启动,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起到的一定作用,但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报帐手续繁杂、报销比例低、农民认识不足、覆盖率低等问题。对此,我乡通过组织开展“新农合”专题调研、听取县政府关于“新农合”专项工作汇报等方式,督促县政府出台系列措施,解决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启动了普通门诊报销程序,不住院也有报销;报销封顶线由原来的3万元调至6万元;报销比例由原来的不达起付线不予报销调到最低按住院费用的25%保底报销等等措施的出台,不断完善了农村保障机制。

同时,我乡还解决了农村低保难题。低保参保原则及类别一是

入保范围实行“三优先一倾斜”的原则,即五保户优先,因重残、重病、重灾致贫优先,“三无”人员优先和重点向特困人口倾斜。二是实行分类保障。A类是五保户,全额享受人均70元/月,B类是符合五保条件,但本人不愿入保的人员人均35元/月,C类是因残、因病、因重大灾害造成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及另有一定收入但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村民,人均15元/月。我乡低保标准最低为240元/人、年,最高840元/、人,平均低保标准为654.9元/年、人。

在多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

高,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改善。医保低保受到了广大乡民的好评,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困难,增强了村民信心,以饱满的热情为幸福明天而奋斗!

结束语: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赵太后说:“苟无岁,

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约75%是农民。农民是我国的根本,是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基础。党和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要忧民所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谢辞:非常感谢乡政府及村委会给予的帮助,让我圆满的完成了这次

调查。委员会成员协助我制定调查的内容,让我对农村的现状及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党的惠民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此还要感谢各位大学生朋友和农民朋友,支持并协助我的工作。还有其他的一些朋友,你们的帮助真的非常重要。再次感谢你们!

队员感言:在这次调查中,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只

有坚持才能成功。看起来貌似简单的发问卷,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困难。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深有体会,上前向行人攀谈,准备好接受别人的拒绝抑或是不理睬,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我也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不成功便成仁”一直激励着我工作,我也受益匪浅。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5篇:惠民政策

1、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2014年,中央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分别于8月和11月份下发通知,共计要求取消103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7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19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将1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其中,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大多集中在经济领域,涉及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确认、服务机构设立、贷款卡发放、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个人携带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境等。

2、80个示范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

2014年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李克强强调,要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的方式,“让有资质的企业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特别是一些产业项目,竞争一定要公平。不能让哪个企业通过‘关系’进来。”

3、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明确目标

2014年5月15日,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14-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对淘汰落后产能水平、控制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淘汰黄标车数量都提出明确的要求。

4、工伤认定标准放宽

2014年9月1日,由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极大放宽了工伤认定标准。根据规定,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最高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称,如果下班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菜,然后再回家,而且是顺路,也可以理解为合理。

5、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至3万元

2014年9月25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范围涵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此次出台的政策,在效果上相当于将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2万元提高到3万元,并将适用范围从现行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扩展到小微企业。

6、供应短缺药品试点国家统一定价

2014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由多部门参与制定的《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对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试点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同时,为保证短缺药品供应,进一步完善医药储备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中央医药储备以用量不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地方医药储备以用量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

7、7400余万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10% 201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经过10年连续上调,我国月均养老金将超过2000元,全国74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将因此受益。统计显示,北京每月平均养老金达仍然3050元排在第一位。其他如青海、山西、新疆、天津、河北、河南、甘肃、贵州、江苏、云南、陕西12省区,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分别为2593元、2389元、2298元、2295元、1950元、2100元、2065元、1977元、2236元、1877元、2116元。

8、机动车检验6年内私家车免上线

据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公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规定,自2014年9月1日起,免检车辆的范围为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7座及7座以上车辆除外。2010年9月1日(含)之后注册登记的私家小汽车,可享受免检政策;2010年8月31日之前注册登记的私家小汽车,仍执行原检验规定。

9、首套房认定标准放松 贷款利率下浮

2014年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文指出,为继续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具体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情况自主确定。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10、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破冰”

2014年10月14日,住建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出台住房公积金新政策。主要包括,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贷款对象为购买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性普通自住住房的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率低于85%的设区城市,可适当提高首套自住住房贷款额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

第6篇:惠民政策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制度制定于1980年。为适应城镇居民收入和基本生活支出增长的新情况,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个人所得税法作了修改,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扩大高收入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范围,减轻了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解决农民工问题

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涉及工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护等一系列善待农民工新政策。此后,各地提高农民工待遇、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措施也陆续出台,农民外出务工的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善,输出输入地、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全社会理解、关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环境正在形成。

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普遍减轻。推行“一费制”,规范中小学教育收费。“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取消农业税

党中央、国务院对减轻农民负担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历来十分重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宣布:“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终结了。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覆盖城乡

近年来,全国财政用于卫生投入的增幅年均在20%以上。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包括比较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形成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我国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税费减免、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就业援助和服务、社会保险补贴、控制企业裁员等多个方面,既较好发挥了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体现了政府在就业方面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3年,中央财政新增47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就业、再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将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为加快西部地区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自2004年起,国家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提出“到2007年,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为此,中央在4年间将投入100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保障新增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2004年7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分别与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郑重签署了“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省长们立下“军令状”。

保障劳动者人身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完善了“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的范畴。本届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200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2004年初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加快安全饮水设施建设,今年再解决32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春运火车票价不上浮

铁路春运实行浮动票价,是按照经济学理论使用价格杠杆来实现均衡运输的一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产生了削峰平谷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理想效果。2007年1月铁道部宣布,春运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浮,这是铁路部门继2006年春运实行临客票价不上浮后,推出的又一惠民政策。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2007年铁路春运客票价格不上浮,铁路因此需要多承担近3亿元的成本。”

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针对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等突出问题,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转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2007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健全廉租房保障,规范和改进经适房管理,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养老保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自2005年起到2007年,国家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人均养老金将从714元提高到963元。2007年8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有关政策。会议确定了解决养老金差距过大问题的基本思路,对今年和今后三年的养老金调整工作作出了部署。2008—2010年,国家还将再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从200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拨出2亿元人民币,设立国家奖学金,资助45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党的十六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各地执行。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部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预计年底前将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低保金发放到户的工作目标。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城市低保资金补助力度,由2000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

151亿元,覆盖人数由2000年的400多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200多万人,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十六大以前已决定开展试点工作,2005年卫生部提出扩大试点,2006年1号文件要求中央和地方财政提高补助标准。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加快,长期困扰农民的“看病难、吃药贵”问题将得到缓解。中央决定,从2007年开始新农合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新农合覆盖的县(市、区)要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0%,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

师范生免费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项政策结束了1997年以来我国大学招生并轨后师范生收费教育的历史。《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

2004年,中央1号文件决定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随后,又出台了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严格控制农资价格和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4项保障措施。2004年至2006年全国共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390亿元,使7亿多种粮农民直接受益。2006年,为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中央财政新增补贴资金120亿元,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施综合直补。

第7篇:民政惠民政策

凡具有泸水市户籍的城乡居民,符合政策规定的均可享受以下惠民政策,结合民政部门职能职责,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社会救助政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特困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政策、高龄补贴政策、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优抚政策、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助政策、老乡干部生活补助政策、殡葬火化补助政策。

一、社会救助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凡持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的居民,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7年3175元/年/人)的困难家庭,均可按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具体步骤如下:

1、由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2、村级评审委员会成员入户调查;

3、村级评审委员会召开民主评议会;

4、村级评议会通过后,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5、乡镇入户率要达到100%,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市民政局审批;

6、市民政局按不低于30%比例抽查,经审核通过后公示(7天)无异议的给予批准享受。

我市农村低保实行分类分档救助,2017年7月1日起A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240元、B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165元、C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120元。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保障户(A类)每年复核一次;对基本保障户(B类)按半年复核一次;对一般保障户(C类)按每季度复核一次。

1、A类:将家庭中具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家庭生活常年陷入困难的建档立卡极困家庭列为重点保障户(A类)。

2、B类:将因年老、残疾、患重特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原因,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建档立卡家庭列为基本

1 保障户(B类)。

3、C类:将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的一般困难家庭列为一般保障户(C类)。

应纳入农村低保的对象为12类:一是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即扶贫部门精准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可在一定的过渡保障期内一般在3至6个月内继续保留农村低保待遇,帮助其实现稳定长效脱贫,回报周期较长的产出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根据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通知》(民发152号)最新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宣布脱贫后,对于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宣布脱贫后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二是困难残疾人家庭(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且残疾等级为

一、二级的困难家庭;按照“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根本标准聚焦完全残疾、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以及困难残疾人、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三是患重度精神病的困难家庭(即家庭成员具有州级以上精神病专科诊断书,且生活困难的家庭);四是多残家庭(即家庭中有2人以上残疾人,且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五是重特大疾病家庭(即家庭成员中患有癌症、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等重大疾病,治疗费用支出较大严重影响基本生活,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六是常年患病家庭(即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患病,且群众公认并具有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的困难家庭);七是变故家庭(即因突发天灾人祸,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八是子女上学家庭(即家庭有子女2人以上就读于高中或大学以上学校,造成其家庭支出增加,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九是单亲家庭(即丧偶、离异且子女就读于高中以上学校或本人常年患病并具有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的困难家庭);十是父母双亡、由亲属抚养的未成年人(即未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或孤儿待遇的人员);十一是困境儿童(即户籍在我市辖区内流浪的未成年人,因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包括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十二是感染艾

2 滋病病毒的困难家庭。

不得纳入农村低保的21类对象:一是家庭收入明显增加,且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2017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175元以上的家庭;二是家庭成员中有在岗在编财政供养人员或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特殊情况除外);三是家庭成员中有现任“村三委”干部的(若有特殊情况其家庭要享受低保的,必须说明原因及情况,并必须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备案);四是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街道有房屋出租的家庭,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家庭;五是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承包土地、山林或不按规定程序私下非法转让土地、林地等,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的;六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七是家庭成员中的死亡人员、失踪人员;八是拥有3万元以上大额存款或价值3万元以上机动车辆的,如:小轿车、面包车、拖拉机、大型营运车、挖掘机等(贷款购买的包括在内);在异地购买商品房(贷款购买的包括在内),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九是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的;十是因赌博、吸毒等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十一是弄虚作假、瞒报谎报,但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十二是为享受低保政策故意分户、并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或为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户;十三是自建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房,且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0平方米或自建砖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家庭不包括在内),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档装修的家庭(贷款修建、装修的包括在内);十四是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困难家庭的家庭;十五是户籍在本市辖区内,但1年以上不在户籍居住地居住且不参加村委会组织公益性劳动的人员(在校学生除外);十六是经他人举报经常组织人员在家中或在公共场所赌博的人员家庭;十七是经过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群众有异议、反映强烈、举报的;十八是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不配合工作人员调查、核查家庭收入的家庭;十九是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及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提供虚假申请或证明材料的家庭;二十是五保、孤儿已经纳入特困人

3 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适用低保政策;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适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不得双重享受;二十一是其他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不符合享受低保的。

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监督评议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和差额补助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真正做到“按户施保、应保才保、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具有我市户籍的农村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均可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经市级民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1.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是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2.无劳动能力的。

2017年7月1日开始,集中供养和城市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为540元/月.人,农村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为455元/月.人。

(三)城乡特困医疗救助

我市现行民政医疗救助主要面对有当地户籍,市、乡两级民政部门最终核定的民政对象(包含:特困供养人员、民政部门备案在册的优抚对象、60年代初精简人员和在乡老干部“农村原大队一级分离职半脱产干部”、享受城乡低保政策人员、其他参合居民突患急危重疾病支付费用较高的困难家庭人员、我市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治疗的费用、外来流浪精神病乞讨人员在我市辖区内精神病院产生的医疗费用)。我市医疗救助,在市内协议医院实行“一站式”救助,协议医院以外住院不给于救助。

救助方式:

(一)资助参保和参合。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对特困供养人员、享受孤儿保障待遇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全额资助,对纳入城市低保人员及除建档立卡户和卫计局资助参保人员外,其他所有农村居民每人每年资助70元);

(二)住院费用和慢性门诊费用救助。根据规定的对象和标准,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

4 救助对象:

(一)特困供养对象。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三)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人员。

(四)其他城乡参保参合居民突患急危重症疾病支付医疗费用较高的困难家庭成员。此外,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

救助标准:

(一)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救助起付线,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达不到90℅的,提高医疗救助报销到90℅。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仍然超过泸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办法实行兜底保障;

(二)低保户在“一站式” 协议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施“零起付线救助,报销比例及报销方法如下:

1、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90%比例给予救助。

2、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80%比例给予救助。

3、州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70%比例给予救助。我县辖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患者先行垫付,报销比例为: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后到民政部门按70%比例给予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当年无论住院多少次,每人每年累计救助金额封顶线为10万元。

患慢性疾病救助: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经医保中心补偿后,全自付部分除外,按70%给予救助,但年内累计每人救助金额封线为10000元。

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对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治疗或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费用,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按100%比例给予救助,无封顶线。

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适当酌情救助:持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的群众因患大病住院治疗费用全自费除外的自付超过1万元以上的,根据家庭的具体困难情况给予适当的一次性特殊救助,自付部分在10000~15000元的给予1000~5000元救助;自付部分在15000~25000元的给予5000~10000元救助;自付部分在25000~35000元的给予10000~15000元救助;自付部分超过

5 35000元的给予20000元救助。除特困供养人员在院治疗费用和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费用无封顶线外,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救助封顶线为20000元。

审批程序:(一)住院医疗救助程序。属于医疗救助限额内的费用,由协议医疗机构垫付或从预拨的救助资金中支出,民政部门定期与协议医疗机构结算。

(二)救助对象需转诊到外地医疗机构就医的,经医保机构同意,在就医后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费用补助,民政部门按照简化手续、方便快捷的原则办理,给予救助医疗费用。

资金发放: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代理金融机构,直接支付到个人的账户。

(四)城乡临时救助

我市城乡低保户家庭、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其他符合救助的特殊困难人群,均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提出临时救助申请。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提出申请,一个家庭每年接受临时救助的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2018年起乡镇每次救助标准在100—1000元之间,市级每次救助标准在100—5000元之间。

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

凡属我市城乡户籍居民,0-18岁未成年的社会散居孤儿、机构养育儿童、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重病、重残、失踪、服刑或者双方重病、重残、失踪、服刑)均可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城乡未成年社会散居孤儿、机构养育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民政业务窗口提出申请;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由监护人持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具的医学证明,直接向所在地市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市民政部门将信息材料汇总后,统一将基本信息录入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扫描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待州、省、民政部三级审核通过后即可享受基本生活补助政策。2018年社会散居孤儿、实事无人抚养儿童、贫困家庭儿童(艾滋病感染儿童)补助标准为每人1069.41元/月(其中:中央和省级配套895.15元/月;州级补助34.85元/月;市级补助139.41元/月),机构养育儿童补助标准为每人1769元/月(其中:中央和省级配套895.15元/月;州级补助174.77元/月;市级补助699.08元/月),无城乡差别。

6

3、老年人高龄补贴及长寿补助

具有我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年满80周岁至99周岁可享受老年人高龄补贴, 现行补贴标准为75元/月/人;年满100周岁及以上可享受长寿补助,现行补贴标准为700元/月/人。

4、残疾人“两项补贴”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对象具有泸水市户籍的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对象为具有泸水市户籍,残疾等级被评定为

一、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特殊护理消费用品和照护服务支出持续6个月以上时间。

申领程序: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义务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委托人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申请两项补贴应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提交户口本、身份证、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等有关证明。经乡镇初审,残联审核,民政局审定,审定合格材料报送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每人每月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残疾每人每月70元,二级残疾每人每月补助40元。

5、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生活补助政策

根据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财政厅转发《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文件的通知》(云民优〔2017〕22号)文件要求,现行补助标准为:

1、在乡老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补助标准为955.2元/人/月。

2、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1954年10月31日试行义务兵兵役制度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残条件,并有军队医院或部队证明,经部队批准退伍的人员,补助标准为500元/人/月。

3、残疾军人:持有部队军以上单位后勤卫生部门审批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和有关评残手续材料的,确认为残疾军人。

7

4、伤残人民警察:持由云南省民政厅审批评定残疾等级后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的,确认为伤残人民警察。

5、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持有云南省民政厅审批评定残疾等级后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证》的,确认为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补助标准为:一级因战6071元/人/月、一级因公5879无/人/月、一级因病5687元/人/月;二级因战5494元/人/月、二级因公5205元/人/月、二级因病5011元/人/月;三级因战4821元/人/月、三级因公4530元/人/月、三级因病4244元/人/月;四级因战3951元/人/月、四级因公3567元/人/月、四级因病3277元/人/月;五级因战3087元/人/月、五级因公2698元/人/月;五级因病2506元/人/月;六级因战2412元/人/月、六级因公2282元/人/月;七级因战1834元/人/月、七级因公1640元/人/月;八级因战1157元/人/月、八级因公1060元/人/月;九级因战961元/人/月、九级因公772元/人/月;十级因战675元/人/月、十级因公578元/人/月。

6、烈士遗属:持有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的烈士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烈士遗属,补助标准为1928元/人/月。

7、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持有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的,因公牺牲军人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遗属,补助标准为1655元/人/月。

8、病故军人遗属:持有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的病故军人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病故军人遗属,补助标准为1557元/人/月。

9、参战退役人员:在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民政部(民发[2007]102号)文件”中规定的14类军事行动,手持退伍证(复员证),回农村务农或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退役人员,确认为参战退役人员,补助标准为550元/人/月。

10、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月标准为:服役年限×30元(如当兵2年退伍且年满60周岁,应享受月生活补助为:2年×30元=60元)。

8

6、义务兵家庭优待金

根据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军区司令部《关于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民优〔2016〕1号)号文件规定,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实行城乡统一标准,按不低于上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确定,2018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每人每年9300元(2017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96元×30%﹦9300元年/元)。高校学生入伍前户籍与就读学校同属我省但不同市(市、区)的,优待金由入伍前户籍地负责发放。

按照《云南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12〕135号)及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发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怒政办发〔2012〕148号)文件规定,“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市级财政应承担每个退役士兵每年1200元一次性经济补助费”。

7、老乡干部生活补助

老乡干部是指1984年农村区、乡体制改革前担任过小乡、管理区、小公社、大队正副党支部书记、正副乡长、正副大队长、正副主任、文书、武装干事职务,离职时领取国家半脱产、全脱产补助,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人员。老乡干部补助标准为:任职6-10年综合补助标准为70元/月;任职10-15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28元/月;任职15-20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33元/月;任职20-25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38元/月。

8、殡葬火化补助政策

凡具有泸水市户籍、且不能享受国家规定丧葬补助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死亡后在殡仪馆火化的,可到市民政局申请一次性火化补助1000元。

咨询电话:泸水市民政局:0886-3032606

9

上一篇:面试之后的感谢信下一篇:六年级期末语文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