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总结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商扶贫总结(共10篇)

电商扶贫总结 篇1

电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现将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一)电商扶贫指标情况

培训电商人员数量2300人;电商服务网点数量:县级服务中心5个、乡镇服务站26个、村级服务点1166个、其中贫困村点11个;村级服务点建设主体:京东集团300个,邮政系统709个,乐村淘116个,爱心淘41个;效益指标:电商村数量:12个,网店数量:9500个,网店销售额:32500万元,带动贫困村20个,带动贫困户:900个,贫困户平均增收:3600元。

(二)电子商务创业孵化

县着力把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成“电商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创业孵化基地,在房租、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零负担经营政策,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电商、参与电商、发展电商。

同时,县委、县政府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电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电商扶贫示范网店相继投入运营,水落坡镇民俗文化电子商务示范园成立于20xx年2月,规划占地4680亩,总投资17。5亿元,已完成投资7。2亿元,现有规模企业8家、商户216家,古玩收藏店648家,全镇活跃微商达2800余人,以B2C(商对客)模式运营模式为主。微商古玩交易微信群400余个,定时发布各类古玩产品,实时交流中意产品,方便交易。现如今园区每天交易额达120多万元以上,市场旺季月销售额可达6000多万元。

街道办事处依托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知同百货九块九”商品批发市场,带动就业达2万余人,贫困人口20xx余人,今年截至到现在销售额1000万元,“互联网+小商品”成就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镇村农客来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形成了自己完善的运营体系,微信公众平台累计销售5000余件商品,销售额突破十万元,所售商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与此同时,本地的特产细毛山药、传统小磨香油、毛绒玩具、手工布鞋等通过农客来电商平台开始销往全国各地。现在电商平台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便民服务中心,与农村信用社、电信公司、供电公司等合作,让村民就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业务、电费缴纳、通信费用缴纳等业务。

智慧民生服务平台是我县一家综合民生服务类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各种服务项目,包括各类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术指导、生活超市及农资商城等,将农资、农具、生活用品带进村,农产品收进城,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自九月份运用以来开局良好,意向入驻商家已有十余家,线上营业额达30余万元,仅润丰公司一家就实现业务收入近25万元,约占智慧商城销售总额的80%,目前我县已组织了两期智慧商城电商服务站站长培训班。

(三)农村淘宝推进情况

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商务部门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来抓,3月份县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县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现因阿里大区经理人选未定,没有专门的人后续跟进,所以此项工作暂时还没有进展。

(四)开展电商扶贫培训

今年为推动“电商+精准扶贫”,促进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应用电子商务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我们县6月6日—6月12日分别在电商产业园和妇女创业中心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初级和第二期中级电商扶贫培训,8月1日和8月8日在电商产业园分别举办了第三期高级、第四期综合电商扶贫培训班,培训时间共22天,培训人数80人。

(五)村级服务站点覆盖情况和物流配送情况

京东现有300个联络员,推广员可以帮助村民进行代购,减少村民买到假货的风险。目前主要推广新通路业务,让超市进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现有100多家超市从京东进行进货,从京东进货并能代理快递等其他多种业务,计划每个村都开通新通路业务,让每个村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京东服务店开辟新合作模式实现转型,同实体零售店合作建成京东便利店,目我县报名8家,通过2家,这2家正在准备门头悬挂和店面装修,京东物流配送方面能做到县全覆盖,每个村民都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邮政公司截止到目前共计建设“买卖惠”商家600家及便民服务站平台709家,8月份到9月份,邮政利用电商平台帮助销售鸭梨1500余斤,全力推动县域农村电商发展。

二、下一步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一是积极学取外地先进经验。通过赴外取经和邀请电商专家开展讲习班等方式,指导我们开拓思路,寻找合适发展路径。二是切实转变观念。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我们可以盘点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从典型引路入手,通过以点。

(二)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建议政府将发展电子商务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

(三)搞好配套服务,增加基础设施。扩大网络覆盖面。农村开网店,网络是前提。建议政府与通信企业合作,支持网络运营商加快农村网络建设步伐,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覆盖。

电商扶贫总结 篇2

电商扶贫意义重大, 仍在起步期, 基础较薄弱

凡谋大事者, 必观大势。电商扶贫将来怎么搞, 首先要看电商扶贫的发展情况。《意见》开篇明确指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交易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电商对于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样适用于贫困地区, 甚至可以说电商在贫困地区的意义更大。因此, 必须对电商扶贫从更宽广的角度来认识, 从更重要的层面去定位。

电商扶贫的效果显现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需要相关条件的支撑。《意见》中指出:“从总体上看, 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统筹引导, 电商人才稀缺, 市场化程度低, 缺少标准化产品, 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 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电商扶贫可以寄予厚望, 但目前它还在起步期、成长期, 需要更多呵护, 《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电商扶贫归根结底在扶贫, 总体要求是精准

电商扶贫工作是电商与扶贫的融合, 具备明显的电商特征, 但根本上还是扶贫工作, 电商只是路径和载体, 不是目标, 其最终的检验标准是扶贫的效果。同时, 电商扶贫也不是“一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 必须要精准到人、到户, 能够实实在在地“卖出去、挣回来”,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为此, 《意见》明确指出:“以贫困县 (832个) 、贫困村 (12.8万个) 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 引导和鼓励第三方电商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 注重农产品上行, 促进商品流通, 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 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 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从《意见》的内容可以看出, 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 重点在农产品上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最终体现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上。

首次提出“三个全覆盖”, 电商扶贫蓝图令人憧憬

距离2020年的脱贫攻坚最后时限只有四年多时间了, 电商扶贫要做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目标, 也需要一个总体谋划, 必须要有切切实实的推进路线图。

为此,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 逐步实现对有条件贫困地区的三重全覆盖。”

三个“全覆盖”

三个“全覆盖”的提出, 是对832个贫困县的实实在在的利好。那么, “全覆盖”的效果如何体现呢?《意见》提出:“贫困县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商扶贫行政推进、公共服务、配套政策、网货供应、物流配送、质量标准、产品溯源、人才培养等体系”。这八个体系的形成, 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各方付出艰辛的努力。

电商扶贫仰仗行政推动, 同时也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意见》对电商扶贫的发展提出了五条原则, 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 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揽,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商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培育发展贫困地区电商产业, 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行政推动是必要的, 因为在意识观念、发展基础、电商人才等条件不成熟的时候, 只有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 迅速补齐短板, 才能打开电商扶贫的缺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单一的行政推动也容易异化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期行为, 导致农村电商生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地方想在短期内大干快上, 靠电商扶贫出个经验, 考核时拿些加分, 往往是徒有虚名甚至劳民伤财。

在推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 政府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准确定位, 不能缺位, 也不能越位, 真正将电商扶贫发展扶上马, 送一程, 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壮大。

人才培养始终是核心, 今后还需不遗余力

各地电商扶贫面临困难很多, 问题不尽相同, 但普遍会遇到的同性问题就是人才瓶颈:懂的人很少, 会干的人更少, 能干好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为此, 前期的试点中, 各地普遍把人才当作大问题来抓。《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计划, “到2020年完成1 000万人次以上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 培养100万名以上农村青年电商高端人才, 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扶贫高级人才, 形成一支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能带动脱贫的本土电商扶贫队伍”, 这种培训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当然, 人才不能光靠培训, 实践才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 《意见》提出:“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和网络商户等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 支持贫困村青年、妇女、残疾人依托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在具体措施方面, 积极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巾帼脱贫行动、电商助残扶贫行动, 分别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党的群团组织负责。

基础设施短板明显, 供给侧改革全面发力

电商扶贫要做起来, 面临的现实制约很多, 突出表现在网不通、网速慢、收费高, 物流快递不给力, “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没有解决等。《意见》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扎实推进贫困地区道路、互联网、电力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基本条件。到2020年, 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 80%以上的贫困村有信息服务站。”

具体来说, 一是“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重点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 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重点就是加强和改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商贸、农业、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享衔接, 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加快贫困地区县城老旧公路客运站改造, 推动有条件的贫困村客运场站信息化建设, 提升电商小件快运服务能力”, 也就是说要整合县以下能用的所有的各部门各体系资源, 综合打造物流快递体系。三是“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 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这已经是继十年前上一轮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之后的新一轮农村信息化工程了, 但十年前的问题是农民运用不足, 而现在是农民需求强烈, 可谓供给侧的对应再发力。

电商扶贫还在创新, 消费扶贫颇有看点

电商扶贫不仅仅是让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上网, 还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得更紧密;预售、众筹、领养和定向采购都是可行的办法, 特别是消费扶贫的兴起, 又为电商扶贫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基于电商平台的信息便捷沟通与金融支付、物流快递配套服务, 在网上购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 以此来扶贫, 是一件既时尚又有意义的事情, 一经推出, 就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如何推动消费扶贫的健康发展, 不至于沦为概念炒作, 也不至于出现名不副实, 需要规范相关体系建设。《意见》对此专门提出指导性意见:“以每年扶贫日为时间节点, 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 共同举办‘邀您一起来网购’等消费扶贫体验活动”;“加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 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常年开展富有特色的网购活动”。也就是说, 消费扶贫可以结合扶贫日集中开展, 也可以演化为常态化活动, 但核心是优势产品、特色产品, 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宣传, 塑造地域品牌, 让消费者买得情愿, 吃得满意。

电商扶贫要走多远, 产业基础就要有多厚

电商不是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新兴产业, 而是立足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电商有自己的规律, 不是贫困地区的所有农产品都可以上网, 也不是所有的东西天然就是好的网货。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电商的规律来改造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 对产后的加工、储藏、包装等环节进行改进。所以, 《意见》提出, 要“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包装、业务规范等标准, 推进扶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农产品要被消费者食用, 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不仅外观的标准化要过关, 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要放心, 质量安全与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必须跟上, 而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 《意见》也强调,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产地认证、质量追溯、田头集货、产地预冷、冷藏保鲜、分级包装和冷链物流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投资机遇和创业机会。

加快电商扶贫进程, 加大扶持必不可少

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薄弱, 发展电商扶贫, 前期投入较大, 无论哪个部门, 都难以独自担当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多部门合作、多项目统筹、多资金投入、多力量协同也是各地的成功经验。为了强化对电商扶贫的扶持, 《意见》给出了政策指向。一方面, “贫困县政府可根据当地脱贫攻坚实际, 统筹使用各渠道资金支持电商精准扶贫工作, 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扶持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电商扶贫示范网店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电商扶贫人才培养、县乡村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宣传推广等”。另一方面, “商务、农业、邮政、供销等各部门资源重点向电商扶贫示范试点地区倾斜”。同时, 土地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也要向电商扶贫倾斜, 并“整合各级帮扶力量, 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等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人才作用”。

加快电商扶贫进程, 现有试点经验可资借鉴

事实上, 为加快推进电商扶贫进程, 国务院扶贫办已经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结合国家扶贫日举办了电商扶贫论坛, 还专门于2016年9月在甘肃陇南召开了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 总结、宣传和推介陇南经验, 供各地借鉴。

陇南及成县的电商扶贫有“四个一”的突出特点:

一把手工程。成县县委书记李祥亲力亲为, 在微博上卖核桃, 被称为“核桃书记”“电商书记”;陇南市市委将电商扶贫定位为“一号工程”, 市委书记孙雪涛亲自抓, 形成各级一把手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个单品突破。初期, 成县在规模最大的地方农特产品——核桃上集中精力, 单点、单品率先突破, 带动其他山货陆续出山。

一个载体抢位。充分运用微博微信这一有效载体, 从一把手开始, 集体上阵, 共同发声, 在互联网上成功抢位。

电商扶贫新路径 篇3

如今,提起“互联网+”,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对社会、经济、文化各层面产生的巨大影响。而同样这些影响也正在农村地区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正借助互联网工具,在市场的推动下,爆发出惊人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他们迅速摆脱贫困,对接并融入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阿里巴巴副总裁孙利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事实上,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新型基础设施和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创新出的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模式在很多实践中都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电商扶贫的效果备受关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公平、包容、大规模降低信息成本等特性,都使其成为扶贫工作中的一条新路。”孙利军说。

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电商扶贫,如何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方法、新手段,思考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对于扶贫工作的意义,如何看待新型服务体系对于扶贫工作的影响,对于当下已经全面吹响号角的扶贫攻坚战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双核+N”

“5·12大地震”的震后援建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其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实践的初次尝试。

在对四川省青川县援建的过程中,阿里巴巴的核心思路是,采取商业模式扶持灾区经济发展,不仅帮助人民重建家园,更要使其具备致富脱贫的能力。几年下来,不但涌现出一批优秀网商,同时也使得整个地区的电商生态日渐完善,快递企业从无到有,每年通过电商卖出的山货价值超千万元。

“但这一过程绝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孙利军介绍,在这一时期,阿里巴巴通过中国特色馆等几个农村项目的摸索,在2014年10月正式发布了农村战略,提出了“服务农民,创新农业,让农村变美好”的目标,计划在接下来的3-5年拿出100亿元投入到1000个县的10万个行政村,用于当地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建设。

围绕这一战略,阿里巴巴推出的“农村淘宝”模式,构筑县、村两级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成为当前电商平台下乡的主流模式。一方面打通“消费品下乡”的信息流和物流通道,另一方面探索“农产品上行”渠道,最终形成面向农民的互联网生态服务中心。

“通过具体的实践,阿里巴巴的电商扶贫工作逐渐形成了‘双核+N的战略体系。”孙利军说,其中包含了三个层面,即通过给贫困地区带来便捷实惠的商品和生活服务,让他们充分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福利;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帮助农村建立起电商基础设施,包括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云计算、数据等。

至2015年9月30日,农村淘宝已经在全国22个省份147个县市上线,其中涉及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31个,省级贫困县42个,贫困县占比49.66%。

不难看出,阿里巴巴试图构建起的是,通过建设和安装新型基础设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各种智能终端等),培育和培养电商生态和电商意识,建立本地化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从而促进贫困人群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开展创新与创业,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最终改变贫困人群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完成脱贫致富。

释放电商扶贫潜力

在孙利军看来,电商扶贫主要具有两个特征。

首先是帮助当地产业升级。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往往是公益逻辑和政府逻辑。而电商扶贫主要是帮助当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益的补偿和增加利润,帮助当地赋能,同时,再附加上公益投入,例如投入补贴当地基础设施,同时把文化活动引入农村,例如广场舞大赛、留守儿童图书角、免费的爱心视频连线点等。

其次是强调营造“渔场”,培育贫困地区电商生态。扶贫工作从“授人以鱼”模式,发展到当前“授人以渔”模式。而电商扶贫不仅强调“授人以渔”的技术赋能,更加注重“营造渔场”的生态培育和建设,为贫困地区建设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健康生态体系。

针对缺乏“双创”带头人等目前制约电商扶贫的几个关键要素,阿里巴巴开始尝试“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构建,即县域领导干部的思想理念和顶层设计,物流、信息流、支付流三合一的基础设施,锻造农村的“双创”带头人队伍。

“我认为,首要解决的是县域领导干部的思想和意识。”孙利军说,曾有一位基层干部统计过一个比例:在实践中的农村电商项目中,如果是县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功率80%,县长任组长,成功率50%,副书记或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成功率30%。“可见关键人物的重大影响。”

也正是因此,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从2015年4月开始针对县域领导干部举办培训,截止去年底,总共已有1000多名来自各方的干部参与,这将推动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

电商扶贫行动计划 篇4

一、编制依据

1、国务院、河北省、保定市关于将电商纳入扶贫工程的相关指示精神。

2、顺平县委、县政府《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

3、电商专家总结出电商扶贫的“拓通道、建支点、育网军、强体系、优环境”15字决。

4、甘肃陇南、福建龙岩等地电商扶贫试点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建好数据库(扶贫办牵头)

1.1统一建立“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指标体系,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民主评议保公平的方式,确定扶贫对象,精确确定贫困程度、扶贫难度、脱贫指数、退出基数。对2014建档立卡涉及的10个乡镇、126个贫困村共35242户、102089人(另有非贫村贫困人口1648人)重新核对,登记注册,动态管理。

1.2问诊把脉,从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土地资源、缺发展资金等致贫原因中分类,建立精准识别“数据库”,做到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一病一方”、务求实效。

2、平台建设(0312网牵头)

2.1与阿里巴巴联姻,利用其技术业界影响优势,完善平台功能、渠道,搞好营销策划,扩大市场领域与占有率。

2.2枢纽平台0312购物网,在集B2C+C2C+B2R+O2O模式功能基本具备的基础上,继续优化性能,安全快捷实现购得进、卖得出功能和一键通淘宝功能,与全国网商、市场用户无缝隙对接。

2.3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设顺平产品网店;0312平台开设苹果、鲜桃、杂果、蔬菜、手工制品与手工工艺品5个专业网店,向全国推出。

2.4由县供销社负责,筹建起顺平县电商扶贫中心体验店(已在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开设顺平县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

3、支点、渠道(供销社)

3.1资源共享,借助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星级化管理打造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升级版的指导意见》的东风,将电商扶贫的内容添加进去,为乡镇便民服务站、村便民服务点增靓点、增活力,实现阿里巴巴、0312购物网、村镇站点网络的对接运行,解决无腿、无人、无技术问题。

3.2供销合作社系统重新调整、完善网点布局、纳入电商扶贫范畴。

3.3在已与红满山苹果、连发三优富士、盛阳鲜桃、阳松草莓等10个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争取与全县38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部达成协议,实现全覆盖。

3.4物流环节是顺平弱项,但也是绕不过去的的一道坎。许多涉农电商都栽倒在这个环节上。根据县政府创建品牌农业的思路,应组建专业的包装公司、仓储公司、物流公司,保证客户利益、提高市场份额,让扶贫对象收入有大幅度增加,同时整合利用现有的物流企业,建立四通八达,沟通内外的物流体系。

3.5市场认同、顾客认知是硬道理,在流通领域,“出口”最重要。除继续发挥网络、电商优势,扩大知名度、搞好营销策划外,还要发挥O2O模式的特殊功效,与线下专业商家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发展大客户、固定客户,将农产品直接打入高端市场,高端顾客群。(0312网已与农业部下属的北京康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斋生堂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4、培训工作

培训是基础,也是贯穿于平台、渠道建设和扶贫对象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重要工作。需所有涉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全员参与。

5、介入方式

从全国范围看,电商扶贫介入模式有3种:一是直接入户;二是参与产业链:三是分享溢出效应。从顺平实际看,第一种客观条件不允许,第三种由于顺平电商刚起步做不到。所以选择第二种为主要模式,即参与产业链建设。

6、服务内容

根据顺平实际,电商介入扶贫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6.1提供参谋服务、全面介绍经营政策,市场与行业状况,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帮助扶贫对象寻找致富门路、脱贫办法。

6.2提供法律服务,保护贫困户合法权益。

6.3解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推动土地流转,让贫困户既拿租金、薪金,也拿股金,提高现金收益。

6.4推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涉农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为贫困户提供更多“依靠”。

6.5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向贫困户提供新产品(品种)、新技术的传播培训服务,解决农产品高度均质、差异化弱的问题,为差异化营销打下基础。

6.6提供网络农资服务,解决假劣与成本投入高的问题。6.7推广标准化生产,助推农业品牌建设。

6.8助推农产品链条拉长,催生一次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二次产业、仓储物流业、乡村旅游业和六次产业,全方位提高农业收益。

6.9搞好营销宣传,提高顺平农业产品(含加工产品)、“农家乐”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保价权,将产品和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优势。

6.10持续发力,培养一批服务于顺平农业和贫困户的供应商、采购商、粉丝客户,增强扶贫成效的稳定性。

6.11充分挖掘网络优势,促进顺平传统产业、行业的改造、转型、提升,为顺平跨域发展积蓄能量。

6.12全面服务于顺平“五个建设”,提升服务农民群众的效率、质量,让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成就有更多获得感。

三、时间节点

1、所有基础性工作,应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2、2016年电商扶贫初见成效。3、2020年电商扶贫成为克服返贫、稳定致富奔小康的“支柱”。

四、几点建议

1、电商扶贫是渐进的、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不能希望一蹴而就。

2、电商有一个“烧钱”过程,需政策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

确山县电商扶贫标语 篇5

电商精准扶贫 引领群众致富

加速发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保障民生 创新电商扶贫,助推产业发展 学习电子商务,创业致富新道路 农产品,网上卖,省事又省力。发展农村电商,提升农民生活 农村电子商务,方便千家万户。学会电子商务,创业发家致富 农村电商要推进,服务中心赶庙会 农村电商就是好,买卖从此更快捷 农民要想奔小康,除了田地就电商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发家致富 电商新时代,方便速度快

网上开店没经验,服务中心来培训 农村电商进了乡,萝卜白菜都吃香 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扶贫帮困保障民生 农村电商搞得好,买卖不用四处跑 农村电商样样有,买卖就在家门口 生活要想好,电商离不了 电商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咱村要想富,广铺电商路 发展农村电商,助推精准扶贫

凝心聚力精准扶贫,尽心尽力发展电商 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加速迈进小康社会 电商扶贫,利村利民

精准扶贫政策好,电商惠民离不了 大力推进电商扶贫,确保同步小康 农村电商啥都有,购物都在家门口 农村电子商务好,买卖不用四处跑 电商入村响当当,架起致富金桥梁 累死累活打工忙,不如学着做电商 走传统经营老路,不如电商来致富 要想产品销售快,那就通过网上卖 买卖不用到处跑,人人都说电商好 现在电商是机遇,当务之急要考虑 农村电商新时代,网络生活更精彩 加强农民电商技能,培训农村适用人才 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群众零距离。扶贫攻坚发展电商,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发展农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

构建电商扶贫格局,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电商产业,加快脱贫步伐 电商动起来,农民富起来 实施电商扶贫,开创美好生活

省电商扶贫督导线路(预案) 篇6

(预案)

一、接站地点:汝州东高速路口

二、接站人员:刘天望、孟廷彬、于团道

三、检查陪同人员:焦慧娟、刘天望、孟廷彬、于团道

四、督导路线安排:

1、上午8点半:汝州东高速路口---政府三楼第一会议室(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负责人:白志杰、王石头,时长:30分钟)---汝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参观了解,讲解员讲解。负责人:周万强、丁麒龙,时长:60分钟):大数据中心、规划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扶贫档案、汝州市电商网点分布图负责人:丁麒龙、范艳利,时长:20分钟)---汝州市农特产品上行仓储配送中心(展板、规划、介绍。负责人:郑再行,时长:10分钟)---汝州市物流配送中心(负责人:启德隆公司,时长:10分钟)---焦村线(宣传氛围、电商扶贫资料,负责人:杜振东、李高旗,时长:60分钟):桑蚕基地(李楼电商服务网点)、黑猪养殖基地、蟠桃种植基地、士博石榴生态园、水沟电商服务网点、靳村电商服务网点---11点30分左右返城。

2、中午11点50分到 酒店就餐,饭后休息至3点。负责人:陆向阳、王亚飞。

3、下午3点 酒店出发---陵头镇陵头村电商服务站点、西街村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张凯南、李航哲,时长:30分钟)---夏店镇陈庄(非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夏东村电商服务网点、夏西村电商扶贫车间、返城。(负责人:张凯南、张红军,时长:60分钟)

电商扶贫总结 篇7

不用讳言, 电子商务, 对于许多专职的扶贫工作者来说, 是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对于许多贫困地区的帮扶对象, 也是以前没接触过的脱贫途径。那么, 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工作体系之中, 条件成熟吗?在我看来, 电商扶贫的条件不仅已经成熟, 而且更加成熟。

电商扶贫正式纳入国家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 是电子商务与扶贫形势发展的结果。近年, 我国电子商务由城及乡、由东及西的主流化趋势明显加快。以2014年7月初阿里召开“中国首届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为标志, 我国的县域电子商务进入全面引爆期。淘宝大学和商务部培训中心在全国开办了多次电子商务为专题的县长班, 吸引了诸多贫困县的领导报名参加。

县是城乡的结合部, 县域电商的引爆, 令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升温。农业部2014年5月选择10个省区22个县, 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7月, 商务部与财政部在8个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交通部等发文, 着力解决农村电商所需的物流问题;全国供销总社出台了加快电商转型的1号文件, 又在全系统部署电商示范县工作。2014年10月以来, 阿里巴巴正式公布“千县万村”计划, 村淘开始在全国各地布点;京东推出“星火试点, 千县燎原”计划, 在全国招募合作伙伴;1号店以“一县一店、一店一品”为策略, 也在涉农电商市场上不断推进;苏宁近日明确把农村电商作为“重中之重”, 把四川作为市场重心。县域及农村电商的另一支主力军, 是地方的电子商务服务商, 东部成功的赶街网、世纪之村早已跳出本地市场, 向外省拓展, 而如山西乐村淘这样的后起之秀, 也在积极占领本省农村市场的同时, 开始向山东等地布局。

电子商务在主流化的过程中, 其战略效应日益显现。目前, 电子商务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加,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网民和企业成为电子商务的用户, 电子商务应用程度日益深化。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已不再单纯是增加一条销售渠道, 多卖几件产品的问题, 而是成为转方式、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 越来越与“三农”、就业、创业、扶贫、税收、城镇化等中心工作和战略目标相关。另一方面, 我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战略任务日益凸显。按国家既定的时间表, 到2020年, 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并基本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根据精准扶贫摸底调查的结果, 我国目前尚有12.8万个贫困村、8200多万贫困人口 (按国际标准为2亿人) 。他们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 以及一些省级贫困县中。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时间更为紧迫。

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必须创新扶贫方式。而电商扶贫, 就是将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作用于帮扶对象, 改进扶贫绩效的新的扶贫开发方式。按照现有农业、商务等部门的部署,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 一般走的是先试点示范、再全面推广的路子, 而试点示范多是出自于各方面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电商企业也会选择市场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推进。按现有的逐步推进的部署, 电子商务何时能够覆盖到贫困地区?还有, 这些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形成的电商扶贫经验, 能否适用于贫困地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承担社会公平责任的政府, 特别是扶贫办这样的政府机构, 需要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的战略部署, 即要立足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尤其是在国家级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加大力度开展电商扶贫, 尽快取得经验加以推广, 从而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什么说, 当前开展电商扶贫的条件更加成熟?

电商扶贫较之于一般的县域电商、农村电商, 强调的只是特殊的场景、对象和目标诉求。贫困县的电子商务也是县域电商, 贫困村的电子商务也是农村电商。电商扶贫的场景是贫困地区, 作用对象是贫困主体, 这只是令电商发挥作用的环境变得更复杂, 一般而言, 实现目标的难度和挑战变得更大, 但并未改变电子商务的一般规律。电商扶贫强调电子商务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这一核心目标的诉求, 并不排除电子商务在其他方面的作用。

说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展电子商务难度更大, 并不等于说当前开展电商扶贫的条件未成熟。有人强调贫困地区物流、宽带条件差制约电商扶贫的现实。无疑, 电商基础设施非常重要, 调研中也确实发现物流、宽带等条件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这些问题当然需要解决。但是, 包括淘宝村在内的许多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物流、宽带等基础设施条件与电商应用规模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沙集东风村从没有快递到如今几十家快递, 从不通宽带到光纤入户, 是电商应用带动起来的。适度超前地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电商基础条件, 也正是电商扶贫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不现实地期待着所有的条件都到位了, 才开始启动电商扶贫。关键是电商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作用发挥出来,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来, 形成正向反馈, 持之以恒, 取得实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实践中, 电商扶贫的条件的确更加成熟、越来越成熟。

首先, 如前所述, 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今天主流化的阶段, 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县域电商、农村电商越是在面上拓展, 就越有利于电商扶贫。虽然也会有区域间竞争的一面, 需要在实践中调整策略, 但电子商务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社会大众所接受, 可为电商扶贫创造更好的条件, 令用户、网商、服务体系的基础更加雄厚。大量实地调研和电商平台的数据表明, 在许多贫困地区, 群众目前利用电商开展在线销售的比例虽然还不大, 但已有一定数量的人利用电商在线购买, 并从而获得关于电子商务的直接体验。买得到、买得对、买得省, 本身也是电商扶贫效果的体现。而且, 在线购买规模的增加, 还可以培育人的电商意识, 促进当地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绩效提升, 为更多人以后开展网上销售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 虽然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自上而下推动电商扶贫尚属新举, 但发自市场、来自草根的自下而上的电商应用和电商扶贫脱贫实践, 早已存在和发展。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草根网商的成功, 甚至电商草根英雄的涌现, 淘宝村、电商村爆发式的增长, 淘宝镇、电商镇形成的连片效应, 以及包含其中的电商扶贫脱贫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 让人对电商扶贫有越来越大的信心。特别是, 那些不乏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成功案例, 更是电商扶贫作用的最直接的证明。这些, 都为政府在扶贫攻坚主战场启动电商扶贫政策, 为包括电商企业在内的更多市场主体在电商扶贫领域施展拳脚, 奠定了实践基础。

再次, 2014年以来, 电商扶贫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扶贫办领导的高度重视, 电商扶贫已被纳入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议事日程, 专门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人员培训、方案设计、政策沟通等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国务院扶贫办将甘肃陇南列入电商扶贫的试点, 政府主管部门与电商平台、服务商的合作模式的探索开始启动, 电商扶贫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最后, 对于电商扶贫, 地方政府显示出很高的积极性。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向国家扶贫主管部门提出作为电商扶贫试点的要求, 有的地方已经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做出工作部署, 有的地方围绕电商扶贫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电商扶贫总结 篇8

而此前,每到收获时节,这个村的村民就因百香果卖不出价、销售不畅而发愁。

瑶埠村的华丽转身无疑是横县56个贫困村实现突围的缩影。横县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开创“党建+电商+扶贫”特色模式—由党组织牵线搭桥,在电商企业协会建立党支部,培养党员成为扶贫带头人,促进电商企业与贫困村、电商业者与贫困户、村淘合伙人与扶贫第一书记结对帮扶。“拿我们瑶埠村来说,众筹公司、农村淘宝服务站和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村淘合伙人陈焕盛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共建,帮我们把百香果卖到了网上。同时,组织村民到县城接受电商培训,村民都成了电商能手。”农炳民说。截至目前,该县精选了56家电商企业与56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125个电商业者与650多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95个村淘合伙人与5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结成帮扶对子。

“打通农产品销路这一关键环节,才能实现精准脱贫。”横县电商办主任介绍,横县成为全区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千县万村”项目试点县后,阿里巴巴、乐村淘、村邮乐购等电商企业覆盖了所有农业特色产业,有效打通农产品到销售端的“最后一公里”。

“仅靠企业市场行为,往往只是企业和少数种养大户赚钱。要促进精准脱贫,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参与引导。”县组织部部长谢文华介绍,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横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党建+电商+扶贫”经验形成政策,扶持电商企业挖掘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引导电商扶持贫困村300多青壮年劳动力开设乡村网店。

“党组织引导电商参与扶贫,还促进了电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横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邓太钦说,去年7月至今,累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00余场,培训人员达4000人次,共有1600多农村返乡青年参与电商创业潮中。此外,还培育了一批电商专业村,去年南宁市认定的18个首批电子商务专业村(社区)中,横县占了4个。

横县是农业大县,“党建+电商”放大脱贫效应:电商结对帮扶的56个贫困村累计增收150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多元,900多贫困户脱贫摘帽。

电商扶贫总结 篇9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应用中最突出最有特色的一种,在过去10年间发展迅猛,尤其是在中国。而且,这股热潮已悄然从城市渗透到农村,并逐渐被认为是促进三农发展,减少贫困的渠道。2014年,电商扶贫首次被正式纳入我国主流的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2015年,“电子商务+扶贫”已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在日益丰富的电商扶贫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被学者们总结出多种典型模式,如陇南模式、通榆模式、沙集模式、北山模式、武功模式、清河模式、赶街模式,它们为电商扶贫的推广提供较好的示范。

但是电商扶贫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农产品自身特点、农户思想认识、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人才、组织以及制度等多方面制约,而且仅靠市场行为也难以使其触及西部贫困地区。以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为例,截止到2015年,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山西、甘肃、江西和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销售量增速位列前茅。然而,一方面,贫困地区成规模的电子商务较少,2015年,全国780个“淘宝村”中仅3个来自贫困县。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分布不均衡,2015年,贫困县共有742个样点村开通了农村淘宝业务,但540个是来自中部地区,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农村淘宝业务较少。因此,如何制定和推行相关扶贫政策,使电子商务惠及最贫困地区,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电商扶贫总结 篇10

宁都县是地域大县、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总人口82万,其中贫困人口12.27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近年来,宁都县抢抓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有利契机,运用“互联网+扶贫”的思维,坚持扶持+孵化+服务,促进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不仅使农村电商“活”起来,更让贫困群众借电商“富”起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扶贫效应。

一是抓人才培训,壮大电商扶贫队伍

该县坚持用电商来“武装”贫困户,提升他们的脱贫能力,加快他们的脱贫步伐。在精准识别全县贫困户的基础上,组织干部详细摸清有电商从业意愿的扶贫对象。通过整合扶贫、就业等培训资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依托飞天电商学院定期、不定期开展免费电商培训,帮助扶贫对象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之技。去年10月份以来,该县共开办电商培训班17期,帮助近千名贫困户、残疾人等掌握电商技能,为他们点亮了希望之灯。对坊乡残疾人贫困户廖竹生,去年12月参加电商培训后开设一家“布潮行”淘宝店,月网销额逾7000元,纯利润2000余元;固厚乡宁勇军,年幼丧母,家境贫寒,屡次创业不成,去年4月通过电商培训后注册了一家专销宁都土特产品的“永香和农家铺子”网店,目前实现网销额50余万元,盈利20余万元。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市场运作,把贫困户较集中、电商从业意愿强的贫困村重点打造成“电商村”或“淘宝村”,引导其中的贫困户融入电商产业,示范引领电商扶贫深入发展。如竹笮乡赖沙村260多户1000多人中主要以低保户、五保户及深山移民户为主,今年已吸引2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创业,成为宁都第一个“电商村”。

二是抓网络覆盖,延伸电商扶贫触角

贫困户多住在偏远乡村,优质农副产品外销不畅,脱贫苦于无路。该县在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扶贫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电商服务站点、宽带网络、物流快递服务点建设,缩短了农产品交易的时空距离,打通贫困户致富“网路”。完善通信网络。加快实施宽带宁都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网络进农村,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截止目前,该县拥有通信基站 963 个,通信光缆总长度4.6万公里;移动电话用户 39.54 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4.88 万户。建设服务网络。鼓励支持电商龙头企业设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中心(站),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覆盖广泛的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络,并创造性开展电商网点进进敬老院工作。占地100亩的县电商孵化园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入驻118家企业和商户;建成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邮政“e邮”、京东帮、飞天买光光等4个县级运营中心及95个村级服务站,建成2个网上“宁都馆”,打通了贫困户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大沽乡贫困妇女刘芳开设“农村e邮”服务站代销本地特产,仅今年6月份网销额就达6.9万元。铺就物流网络。拿出最好地块用于规划建设县物流园区,对在该县设立区域总部的大型快递企业优先安排用地并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为电商孵化园内企业服务的快递公司给予每单2元补贴。目前,该县共有物流企业40余家,快递公司17家(6家入驻县电商孵化园),建成占地1400多平方米的邮政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基本形成网络健全、支撑有力、方便快捷的物流网络。

三是抓产业供应,打牢电商扶贫基石

宁都县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到户、参与产业链扶贫等模式,构建网货供应体系,带动贫困对象“借网”致富。依托电子商务激活工业“神经”,有力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实施“电商企业+扶贫”模式,企业网上接订单,贫困对象家门口搞生产,同时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扶贫对象就业难问题,实现了企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双赢。如县本土电商企业飞天麦光光集团为降低成本、带动脱贫,将生产基地落户乡镇、开到村组,组织贫困户在家生产加工,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每人每月可获得1000―3000元收入,使贫困对象足不出户挣取了“养老金”。依托农业产业,参与产业链发展,实现脱贫致富。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引导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等,实现抱团发展农产品电商,合作分享产业红利。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发展电子商务,助力脐橙、黄鸡、白莲等农业优势产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不断做强宁都农业品牌。“虎蛙稻”大米、宁都黄鸡、宁都山茶油等土特产搭上了电商平台,“e路”畅销,日渐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目前,该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近500家,有81家农业企业、2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四是抓政策引导,营造电商扶贫氛围

坚持放权、让利、搞活的原则,大力实施放水养鱼,为电商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开拓电商扶贫新路径。宁都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商发展和电商扶贫工作,主要领导经常研究、调度,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调度全县电商扶贫工作。同时,在全县24个乡镇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推进当地电商扶贫工作。设立了2000万元县电商专项发展资金,出台了一个意见(即: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一个方案(即:宁都电商扶贫工作方案)、一个办法(即:宁都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政策红利催动大众创业热情,自2014年10月以来,该县新增注册电商企业50家,新开网上店铺近千家。

[作者简介]

杨春雨,江西省宁都县委办。

上一篇:《呐喊》读后感心得感悟下一篇:夯实养成教育 成就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