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改变世界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改变世界(精选8篇)

扶贫,改变世界 篇1

贷款应作为一种人权加以促进。

——穆罕默德•尤努斯

十八世纪的历史学家路易勃朗曾经放言国家应是穷人的银行,但是几个世纪过去了,即使在福利制度完善西欧国家也未必完全做到这点,但是有一个人,却以一己之力在遥远的孟加拉创办一个专为穷人服务的银行:不需要担保,甚至是乞丐也可以贷到款。

他就是孟加拉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今年十月十三号,因为创办并成功运作了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所以他和他创立的农民银行分享了本届诺贝尔和平奖。以银行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案例。1940年,尤努斯出生于孟加拉一个宝石加工商商人家庭,家境富裕并没有使得他免于对国家摆脱愚昧贫困的责任感,所以他曾经留学西方,获得美国范德比特大学经济学博士,现年66岁的尤努斯是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同时也是格莱

珉银行创始人。

1974年,从美国求学归来的尤努斯还仅仅是吉大港的一名普通经济学教授,目睹了饥荒与贫困深深困扰着的民众,他为自己所学习的完美的黑板经济学不能帮助那些穷人而痛苦。当他偶然知道那些编制凳子的赤贫妇女的辛苦收入大部分都不得不转移给高利贷组织,而这些妇女所需要的仅仅是27美元就可以独立谋生,他情急之下想到办法:贷款给穷人。他靠个人贷到一万多元分发给42个编织竹凳的妇女,结果回收贷款以及使用效果都十分满意。于是,他不断奔走,终于在1983年成立了格莱珉银行,这家银行的特点是只借贷穷苦人,其中大多数为妇女。只要能够不错的谋生方案就可以获得贷款,不需要抵押,甚至不还款也无需上法庭,唯一的区别是五人为一个小组,有人信用不良的情况下其他人会受到影响。这家银行贷款者拥有94%股权,政府占6%。目前这家银行630万名直接借款人,其中96%是妇女,到2001年底,全世界有5400多万个家庭从小额贷款中受益,而且最重要一点这家银行还款率高接近99%,并且在不接受捐赠情况下保持盈利。其中艰苦历程,在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里有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模式取得成功,最大原因有两点。首先,小额贷款模式彻底摆脱扶贫的慈善化趋势。穷人之所以潦倒不堪,往往是因为机会不够,他们往往具备基本的谋生技能,只是没有担保取得资金而已。扶贫与慈善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授人以渔,另一个是授人以鱼。所以,尤努斯批判在孟加拉的援助机构有名无实:“援助的项目制造出大量的官僚机构,他们很快就变得腐败、低效、亏损累累。”对于一个项目,能够运转下去的最好模式就是能够独立负担盈亏,如此方是长远之道。对于穷人来说,取得贷款能够获得工作除了摆脱饥饿,精神上的快乐与尊严更是难以统计。因为尤努斯发现妇女拿到钱之后能够更好改善家庭状况,所以妇女有更多机会可以取得贷款,格莱珉银行更是无形中解放了妇女的能力与自由。在格莱珉银行,即使乞丐,只要有好的谋生思路,照样可以拿到钱,因为尤努斯认为贷款是一个基本人权,截止2003年,已有17647个乞丐向取得免息贷款,且享受到免费生命保险和贷款保险。

格莱珉银行成功第二点是比较重要的实际约束,贷款人五人一组,如果有人信用不良,那么其他人也丧失机会。这是利用熟人社会来约束贷款者。穷人最需要钱,但是一般银行总把他们认为是“金融界不可接触者”,但是格莱珉银行却给他们以机会证明自己。所以格莱珉银行银行的还款率接近99%,因为穷人都明白这笔贷款是他们摆脱贫苦的唯一机会。如果他们不按时偿付贷款的话,他们将失去唯一的机会,重陷贫苦的旧辙。

有人表示格莱珉银行的成功不可以复制,因为有相当地域特色,但是这些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从国情来说,孟加拉也许是最难推行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国家。首先,当地人都习惯不还债——即使上最富有的人,而且孟加拉缺乏活力的经济、保守的精英阶层、频仍的自然灾害都对推行格莱珉模式构成了极大挑战。但是尤努斯坚持了下来,并把格莱珉模式成果推广到亚洲,欧洲,甚至美国。据统计,有250多个机构在将近100个国家里基于格莱珉模式运作着,其中包括中国的小额贷款的实验。尤努斯目的在于消除全地球的贫困,他坚信贫困由社会的结构与社会采用的政策创造出来的。

贫困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特别在还有一亿多人贫困人口的中国来说更是难以轻盈。正如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指出的那样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本文开始谈到历史学家路易•勃朗就曾痛斥“贫困使人民的智慧埋没在黑暗里。贫困使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降到从属的地位,因此,贫困就在人类的道德中隐藏着一种新的痛菩,并且把人们内心所具有的慷慨心情变为怨恨。” 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限制了人类的发展,把人类历史说是一部摆脱贫困的战斗史也毫不为过。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时后表示“除非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办法,永久和平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尤努斯的获奖并不意外。

穆罕默德·尤努斯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1940年6月28日-):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也译作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有“穷人的银行家”之称。

扶贫,改变世界 篇2

21世纪, 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与一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甚至是一国实现快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领导人指出: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1世纪, 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 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 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 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 美国为14%, 英国为12%。

这一切都预示着:创意正在改变世界, 一个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创意产业”概念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创造者、策划者和设计者的角度, 重在服务于生产需求, 实际上是面向整个传统产业的服务业。

作为“创意产业”重点之一的广告业, 也被世人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其除了服务于市场营销之外, 也愈来愈多地融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 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生机蓬勃的分支。所以, 21世纪广告人也因此肩负着两重使命。

其一, 21世纪广告人应该成为“创意剑客”。

擅长一剑“穿心”, 紧扣产品或品牌核心价值, 经由极具穿透力的心理沟通, 让产品或品牌的独特讯息俘获眼球、深入人心, 进而为广告主创造可观的市场效益。

比如北京某楼盘紧靠西山, 其针对的人群包括项目周边各大院校教授、教师, 以及对中国传统人文有兴趣的商业成功人士、高级白领等, 其创意广告语“有靠山, 蛮好的!”, 一语双关, 直抵目标客群心底痒处。

其二, 21世纪广告人应该成为“创意教士”杜绝恶俗、低下的“一鸣惊人”, 以对广告传播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为己任, 为消费者创造文明的社会效益。广告乃文化产业的一种形式, 所以, 广告创意人也是肩负着文化使命的, 广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一个好的广告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代人。

例如某钢琴的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是台湾地区最有名的广告语之一, 它抓住父母的心态, 采用攻心策略, 不讲钢琴的优点, 而是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 暗借器乐演奏训练具有开发儿童“动作思维能力”的特殊重要作用吸引孩子父母。这个最佳心理点, 打动了希望自己孩子具有优美气质的父母, 这一点正是高明所在。

所以有人说, 广告人是为创造奇迹而存在的;也有人说, 广告人的生命就是创意, 创意融入了广告人的每一个细胞, 等待着广告人去破解它们的DNA, 等待着广告人去引发自身思维的“核裂变”。

当下流行一句话:“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或可略作改动, “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是什么?创意!”。

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 篇3

因为它背后有理想、有文明,代表了未来。

秦晖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其提出的“低人权优势”等理论,成为影响力巨大的一家之言。

许章润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法理学、西方法哲学、宪政理论、儒家人文主义与法学。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

刘瑜 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中国政治,转型政治经济学,比较民主化,中国革命,比较政治制度。

文|张天潘

从非洲小镇到香榭丽舍大街,当全世界都充斥着“Made in China”,当全世界都对“中国模式”、“大国崛起”或侧目或肃然,中国与世界这出演绎了百年的大戏,其中的爱恨情仇关系,已然发生了质的改变。

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观念,在“双赢”这一利益驱动力的作用下,达成了许多政治、经济上的妥协。改变肯定在发生,但是也有些东西根深蒂固,比如反帝的口号,从近代到当下,依然是某些中国人对于国际秩序的想象。

从积弱积贫到如今被不时抵制的强势国家,面对崛起中的庞然大物,不仅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不适应,很多时候,中国自己也无所适从。穿过担忧、疑虑、设想、憧憬的重重迷雾,毫无疑问,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全面的国家议题:如何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更好的中国,或者说,中国现在是站在什么样的舞台上,观众是万众期待,还是看热闹而已?

中国与世界,互为镜像,在不同的语境下,究竟是谁改变了谁,谁影响了谁,莫衷一是。在不久前的一次文化沙龙上,秦晖、许章润、许纪霖等几位中国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坐到了一起,观点交锋,对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议论。

中国改变了世界什么?

----------------------

在现代化的汪洋大海里,中国这艘大船将往何处去?这个百年天问,起起伏伏已经讨论了上百年。所有的争论,无非是希望为这艘大船找到一个方向、目标,或许,对船外的旁观者来说,是希望能够给这艘大船一种约束。

----------------------

秦晖: 其实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当年就是我写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但是我那篇文章中一开始讲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中国和世界的故事,是东德和西德的故事。假定当年昂纳克先生—1989年东德的总理,假如他成功地把当时的民主运动镇压下去,柏林墙仍然存在,东德人仍然没有自由民主。可是昂纳克到了西方,跑了一趟拉斯维加斯,跑了一趟红磨坊,忽然间对花花世界感兴趣,把理想、乌托邦都抛去,要搞市场经济,而且用专政的手段创造任何民主国家都不可能创造的招商引资的条件。讲得简单一点,就是把东德变成工厂,和西德实现经济一体化,西德的资本可以过来,我们的廉价产品可以过去。

如果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当年昂纳克采取这样的做法,制造业的萧条会发生在哪里呢?大家可以想像到,肯定是会发生在西德,而不会发生在东德。东德变成一片血汗工厂,西德的资本会一窝蜂地涌进东德,生产出大量的血汗工厂的商品,覆盖整个西德市场,而且把西德原来的产业都替代掉。

如果是这样,在东德会发生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腐败、两极分化等等。但是,假定昂纳克可以在东德实行高强度的维稳,把这一切压下来,那么你想西德会发生什么问题?我敢保证,现在西德的制度将荡然无存,福利黄了,工会垮了。西德可能重新搞一个自己的柏林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把它的资本圈住,不让到东德来,把东德的商品圈住不让到西德去,由它来破坏全德统一,搞一个经济割裂。如果它不这样,它就必须向东德学习,无论是福利还是自由上都要降低到东德的水平,否则你没法和东德竞争。

如果是这样,不管在政治上怎么样,实际上在经济模式上,在社会上,东德已经把西德给统一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和平演变”了。

这样的统一结果肯定不是东德的社会主义统一了西德的资本主义,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了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所以这里我要讲,大家不要把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这两个概念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都希望中国崛起,可是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以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的话,对世界可能不是好事,那么对中国是好事吗?

许纪霖:什么改变了中国?因为改变中国的“世界”,就是我们说的现代性,但是现代性到了中国就被解体了,一分为二,分为两截。我们今天才认识到,原来现代性可分的,体和用是可分的,本来这个现代性有体有用,但是中国现在主要拿了它的用而不是它的体。

那么,用是什么呢?用就是今天我们才意识到是马克思·韦伯所说的那个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看来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可以和各种各样的体、各种各样的制度结合,我们过去以为它只能和自由民主结合,现在看来也可以和东方的制度结合。

它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物质层面的现代性。早些年出国觉得国外好发达,中国好落后,但这两年出国感觉不一样了,跑到欧洲都是这种感觉,怎么国外变成了很落后。

第二个层面,富强的现代性是一套竞争力。过去儒家讲重义轻利,不争,和谐,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才讲竞争,讲社会达尔文主义。今天洋人倒讲究休闲、慢生活,而中国人越来越讲效率、竞争,尤其以成功作为最高法则。

第三个是制度的合理化。今天中国,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机关、医院,都是公司化的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上面是赢者通吃,下面是末位淘汰。中国人如今都处在这样一个过度竞争的社会里面,是一个丛林世界,都相信优胜劣汰这套法则。

nlc202309012152

但是现代性还有另外一个内容,我称为文明的现代性。这个文明,早在一百多年前严复就发现了,说人家欧洲的崛起有两个秘密:一个是富强,另一个是文明。文明是什么呢?用严复最简单的话叫“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从这个方面看,世界改变了中国吗?好像中国不需要改变,中国有自己的文明,有自己的一套东西。

那么,中国会改变世界吗?那要怎么看。刚才秦晖已经用东德、西德做了描述。但我认为,在一场全球中国化的大竞争里面,还看不出中国能改变世界。为什么?因为我们从上到下的心态,还缺乏世界的关怀。

中国用什么改变世界?今天中国得到了富强,却失去了文明,特别是全球普世文明。2008年以后,中国一不小心坐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在国际事务上要当负责任的大国,首先要熟悉世界的普世文明语言。中国要改变世界的话,就先改变自己吧。

“劣币驱逐良币”式的文明竞争?

----------------------

在人类的进程中,改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是积极的、进步的、朝着文明的方向的。消极的改变在人类过去的历史中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人类最终有没有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或者说得更明确一点,凭借理性的力量,摆脱命运的操弄,改变开倒车的现象。展示出一个全新的未来图景呢?中国在其中又能否做出值得称道的贡献呢?

----------------------

许纪霖:这个话题让我感觉中国像一个男人,世界像一个女人。我们都知道男人一有钱就变坏,女人一变坏就有钱。这个世界很残酷,古希腊的竞争到最后不是雅典打败了斯巴达,反过来是斯巴达打败了雅典。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在丛林法则里边是逆淘汰的,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普遍的、非常残酷的规则,所以如果纯粹讲竞争的话,一定是坏人打败好人。

所以这个世界要有文明,文明是一种强大的制约力量,制约着这个世界变坏。幸好今天这个世界不管再怎么乱,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可能也是伪君子,但是它毕竟还承认有一套文明的规则制约着它。如果不承认这套规则,只相信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这个世界大概只能越来越坏下去。文明才是我们这个世界希望的未来,中国要在未来改变世界的话,中国首先要能够拿得出普世的文明。今天中国只能出口产品,却无法输出文明,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却不是思想的大国。

许章润:我想起一句话,许倬云先生说的,他说—中国但见繁华,不见精神。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

如果放宽历史的视界,我们知道大约从1500年以来的这513年是一个单元,对这个单元可以有多种解读,在我看来,这个单元是一个正值人类建国的时段。换言之,以文明立国和以自由立国所构成的二元互动,形成了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到太平洋这样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历史运动。在这样一个历史运动中间,大概在早期,十七八世纪人们所追求的国家和法律,是权势国家与权力政治。权势国家讲的是在世界格局与全球体系中间,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中间,以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权势为目标。权力政治讲的是,在国家政治中间,你死我活、勾心斗角,这是早期的普遍现象。

各位知道,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第一次转型追求的是全球治理和国家政治上的权力的有序转换,尤其是通过民主的法权程序、理性和平的方式提上了议事日程。我想,晚近五百年最为伟大的成就,不是科技,也不是整个公共卫生环境的改善,而可能更主要的在于人们找到了在现时代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权力的和平更迭、和平转化这样一个法律程序正义。从此以后,国内战争消歇,国家永远不担心政权会垮台,所担心的是政府无方、政府倒台,如此而已。由此到了20世纪,演变为文明国家与文化政治。换言之,以文明及其制度化、肉身化的凝聚力所造成的整个文明阵势来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人们的普遍福祉,这才是硬功夫,这才是真本事,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永恒法宝。

至于财富与富强,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看你起高楼,看你宴宾客,看你楼塌了,世界上哪有千年帝国?所以各位,纪霖兄讲得很好,两个字:文明。文明,既见繁华,又见精神,则现代中国出矣,而现代秩序成矣。

刘瑜:从短期来看,劣币驱逐良币都非常可能。比如蒙元帝国对欧亚大陆的扫荡,斯巴达对雅典的战胜,包括当时第三帝国曾经一度席卷全球,等等。但是他们的这种竞争力,因为是一种硬实力而不伴随文明教化,我觉得这种竞争力是短期的竞争力。你去看苏联,因为它有一种比较集权的制度,导致它短期内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也具有全民皆兵的能力,但长期来看,无论是经济和技术上的创新能力,还是文明上的教化能力,都是没有后劲的。

秦晖:刚才刘瑜从短期看劣币可以驱逐良币,以及从长远看文明还是可以战胜野蛮的。我也是这样希望的,但是好像长时段的历史不是这样的。人类当然一直有文明的冲动,野蛮战胜了文明以后,文明还会再次兴起,兴起了一阵后又被野蛮战胜了,工业化以前整个人类社会就处在这种状态下,包括中国每一个王朝也是这样。

以前的历史都是这样的,野蛮战胜文明。刚才许纪霖说,雅典打不过斯巴达。其实说实在的,斯巴达不算是最差的,它也不是专制国家,斯巴达虽然不像雅典那样的民主,但是它应该是贵族制的国家,它有王权,但它的王权是很弱的。而且斯巴达战胜雅典是很短的事。后来马其顿战胜了所有的希腊国家,马其顿才真的是独裁国家,马其顿希腊化时代延续几百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罗马文明,最后迎来了一千年的拜占庭式的专制。所以总体来讲,从雅典一直到七十年代希腊才民主化,而且二战以后希腊仍然有很长时间是军政府独裁的。从伯罗奔尼撒雅典失败,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雅典的民主遗产才被拿出来,所以从长时段来讲真的很难说。

我们看到以英国革命为起点的现代化,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带来工业革命,而在于正是在这样一种新的体制的安排下,这两三百年的历史基本是文明战胜野蛮的历史,比如说二战等等。当然野蛮战胜文明的例子也有,但是最近这三百年的确是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人类的历史并不是仅仅有这三百年,这三百年是不是永远持续下去呢?好像也不见得。

nlc202309012152

所以文明要战胜野蛮,第一靠侥幸,这只能寄希望于上帝;第二靠努力。历史是不确定的,你说不出它将来到底必然要变好还是必然要变坏,但是这一点恰恰凸显了努力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历史将来肯定是光明的,挫折也是暂时的,那我们等着那一天到来不就完了吗?如果历史必然是万劫不复的,我们现在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正是因为未来的历史是不确定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将来不管是世界还是中国,如果不好,我们就不要怪孔夫子了,也不要怪我们的祖先如何如何,就该怪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努力不够。将来如果世界和中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最该感谢的也是在座的诸位,而不是在座诸位的祖先或者是祖先的祖先。每一代的人都在进行选择,这就是我的一个基本看法。

未来的世界一定属于良币

----------------------

在多种力量的博弈中,未来的世界究竟走向如何?悲观主义者和持乐观看法的人看法迥异。但是,面向未来,人类总还需要点乐观主义的精神,需要一点相信,才能走得下去。

----------------------

刘瑜:我也同意秦老师说的自由和民主,包括市场的自由,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它不是一种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不给它浇水施肥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它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从长远来看,文明能够战胜野蛮是有一定的逻辑的,这也是诺斯对经济发展的制度主义的解释。

如果我们看今天的美国,并不是因为它经济发展了就能主导世界秩序,主导自由、民主,主导世界话语系统和权力系统;而是因为经济发展之后,也发展了它的军事力量和国防力量,在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军事基地,无论是拓展还是维持,有这样一套军事力量为它保驾护航,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文明的力量,也是文明滋生的实力的力量。

前段时间美国一个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的一套书最近翻译成中文了,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就是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全世界的民主国家大概是三四十个,而今天是一百来个,二战结束的时候还有很多国家是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到今天已经是WTO主导的自由经济秩序了。他认为民主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极大拓展,并不一定是因为全世界人民多么热爱民主,而是因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恰恰是民主的国家。他也用同样的逻辑讲了自由市场的拓展。什么意思呢?民主自由固然是好的,但是需要一定的强力来维护。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同意秦晖老师和许纪霖老师的看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即从经济发展的绩效来讲,它是有一定的制度基础的,而这种军事力量的强大也不是偶然的,如果全民皆兵的话,短期内的确也能支撑它的军事力量的强大,就像苏联在军备竞赛当中的一段时间内是可以超过美国的。但毕竟军事力量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这个经济基础是和制度基础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讲从长远来看劣币很难驱逐良币,当然,我也同意秦老师讲的民主的脆弱性和需要每一代人努力的观点。

许纪霖:我要表明一下,我并不认为未来是劣币的世界,恰恰相反,在我看来未来的世界一定属于良币。所谓劣币、良币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可普世的文明。文明除了价值以外就是制度。什么是好的制度?在现代世界里,一个好的制度,可以用创新能力来衡量。美国2008年跌了一个大跟头,我们以为它爬不起来了,没想到过了五年又重新崛起,现在国际资本又纷纷回到美国。美国的制度有太强的创新能力,这个创新能力使得它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良币的力量。一个地方能否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好的理想和制度,可以吸引一流的头脑、一流的人才。布热津斯基讲,美国梦有两个东西:一个是物质主义的;另一个就是理想主义。从长远来看,我还是相信良币的力量,因为它背后有理想、有文明,代表了未来。

改变世界改变自己作文 篇4

那些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的人,不乏在天涯高呼“我思故我在”的勇气与淡然。

那时风尘四起,黄金榜上,他又失龙头望。面对长长的皇榜,念竟容不下自己的名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世界冰冷至此,“我要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无尽的远方似乎也回荡着他心底的呐喊。于是他摇身一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将名利抛至驿外,将改变进行得彻彻底底,深入骨髓。他不再忙于科考,而是投身民间创作。他在水边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月下低吟“皓月处圆,暮云飘散”,过往的苦闷在这淡然的内心中改变,霎时渺小得如一缕游丝,一缕轻尘。皇上不能理解他的改变,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京城的百姓懂了。他的内心已变得一片澄明,不再让世间磐种世故污染这高洁的灵魂。蜕变后的柳永踏入辉煌的车辙,碾过岁月的沧桑,踏上改变世界的坦途。“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便是他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的真实写照。

那些无法改变世界便改变自己的人,却每每诉说着飘然自在的气度。李白,便是其一。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铸成剑气,长剑出鞘,直指苍穹,震惊寰宇。面对时光匆匆,面对困难重重,李白与咱们一样,无法改变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但是他选择改变自己。既然无法让历史的车轮停止转动,那就改变自己,名垂青史,让时光无法消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好有志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有决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好有豪气!氤氲袅袅,灵魂游曳,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心境,沉浸于弥漫着定力与静气的小世界里,以飘然自在的气度俯瞰天地,世界立即变得异彩纷呈。

不能改变世界,就要改变自己 篇5

我们常常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尽管生命无常,生活起伏大,人生充满许多不如意的东西,但是有不少东西是完全可以把握的,那就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心态可以使你达到人生的顶峰,而消极心态会使你一生贫苦与不幸。”

心态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决定一生的命运。一个人心态好,即便目前找的工作不是自己理想的目标,也能够心满意足、心安理得、心平气和,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带来愉快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好,并逐渐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对工作心不在焉,或者心烦意乱,这种消极的心态就会带来不愉快甚至是恶劣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差。能够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也是人生的智慧,更是生存的策略。这个世界,这个工作,这个岗位,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存在的。既然你已经到了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努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好,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责任,

积极的心态能够调动一个人的心灵力量,而且可以不断挖掘潜在的心灵力量,使其工作水平的发挥达到一种好的状态,甚至是完美的境界。相反,消极的心态往往阻挡心灵力量的发挥,更不用说挖掘内在的心灵力量了。它使一个人容易陷入悲观失望、得过且过、烦恼痛苦以及忧虑无奈的泥潭。其实,同样的工作环境,如果心态不同,其对工作环境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积极的心态面对再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气定神闲的,一点没有那种烦躁、抑郁、悲观和自卑的情绪。消极的心态面对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悲哀叹息,感觉处处不如意。

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初中生作文 篇6

日光倾城而下,时光摆上的印记在身后层层腐朽,平凡的我们,不停地在命运的漩涡里挣扎着。若想逃离这沉浮的循环,不是改变世界,就是改变你自己。

改变世界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传奇人物曾经说过:“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一直会有人告诉你:世界原本就是这样,你的人生使命就是在这固有的世界中很好地生存,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多存一点钱,并尽量寻找生活的乐趣。其实这是非常狭隘的人生观,生活的舞台是非常广阔的。实际上,你生命中很多事物的缔造者甚至还没有你聪明和智慧,当你懂得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也可以改变生活、影响世界,你可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你的生命也将从此与众不同。”没错,他就是乔布斯,他不能改变自己,于是改变了世界。他凭着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创立了苹果公司,电子产品风靡全球亿万人,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他真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不得不让人在称赞他的同时,陷入沉默的思索。不过,时光会悄悄告诉你:亲爱的孩子们,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那就去改变世界吧!

改变自己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在人们还是赤脚走路的时候,一位国王到某个乡村去旅行,路面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的脚又痛又麻,他十分恼怒。于是就要人们将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但即使杀尽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牛皮,花费更是难以估计。国王的命令是无法做到的,但不得不遵从。有一位聪明的仆人就谏言:“国王啊!为什么要如此兴师动众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你的脚呢?”国王立即领悟了他的意思,收回了成命。国王至高无上,但再大的权力也不能迫使世界照他的意思改变,但他可以改变自己,就像他采纳了仆人的建议,以令一种方式获得了成功。虽然他没能改变世界,但他改变了自己,并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改变世界则更难,改变自己则简单多了如果你想看到世界的改变,那么首先改变你自己吧!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篇7

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智能设备与人类融合成一体。它参与人类的生活, 提升人类的学习、记忆、分析和理解, 最后参与人类的判断与决定。未来某个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 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寿命、我们的智力、我们的力量, 它还会改变我们的伦理、道德和政治, 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

改变人类世界的力量是什么?真正改变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信息革命。信息的传递能力决定了人类接受信息的能力, 更多的信息接受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更多的积累, 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我们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

今天人类已经经历了6次信息革命, 经过这6次信息革命, 人类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一次信息革命, 语言的产生, 让信息可以分享。猿这种动物对于世界的认知, 终于不再是自己20年、30年的积累, 而是分享甚至接受传承, 信息分享通过百万年的积累, 人类终于出现。第二次信息革命, 文字的出现, 让信息可以被记录, 我们终于有了思想文化的传承, 人类的古代文明才得以出现。第三次信息革命, 信息可以远距离进行传输, 纸和印刷术不仅代表了古代文明的高峰, 而且深远地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第四次信息革命, 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传输, 它和工业革命一样, 再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电报和电话的能力尤其对于军事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第五次信息革命, 电视让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多媒体传输, 改变了世界传媒业, 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第六次信息革命, 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

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临界点:第七次信息革命。第七次信息革命最重大的转折就是, 已经从一个信息传输时代改变为一个智能化时代。

人类的前六次信息革命, 是建立在信息传输的基础上, 让信息可以分享、记录、远距离传输、远距离实时传输、远距离实时多媒体传输、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传输。可以说, 到互联网时代, 人类信息传输一切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在解决了传输之后, 我们跨入一个新时代, 智能感应时代。

第七次信息革命, 不再是互联网, 而是智能互联网。智能互联网是由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能力共同形成的新的能力。人类已经从一个信息传输的时代, 走向智能感应的时代。我相信, 这也是作为生物人类灭亡的开始。

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共同形成的智能互联网, 在这个体系中, 信息不再仅仅是人类获取之后, 进行加工、分析, 再进行传输。在智能互联网时代, 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器官来完成, 大量的智能感应器, 不但可以完成人类器官可以完成的信息收集, 同时还有一些感应器可以完成人类器官不能感应到的信息。此前, 所有的信息需要通过人脑进行加工、分析, 而大数据却可以通过各种算法, 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分析, 从而直接做出判断, 并在这个判断基础上进行干预。这个体系, 远不再是过去信息传输的体系。

人工智能进入人体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进程

智能化的最极致的阶段, 就是大量的智能感应器进入人体, 取代人的某些器官, 甚至和人的神经系统进行连接, 帮助提升人的能力, 减少人类的病痛。可以说, 这是人工智能的最高境界。

说到这里, 很多人对于人工智能是非常抵触的, 如果我们的身体内装了数个人工智能的产品, 它甚至和我们的神经系统连接起来, 影响我们的正常思考和判断, 我们还是人吗?确实,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 这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 它已经事关哲学和伦理。但是我又相信, 这一切我们是阻挡不住的, 这个世界的改变, 不会因为我们质疑而有任何停滞。几千年以来, 对于工业化, 对于信息技术, 从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质疑, 但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质疑, 稍微放慢这些领域的进展。我相信, 人工智能进入人体, 成为人体的一个部分, 甚至完全融合起来, 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进程。

设想, 一个人的心脏出现了问题, 需要心脏起搏器, 这个起搏器还可以通过无线进行远程管理, 可以进行心脏情况的记录,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发出警报, 甚至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改善心脏情况。对于这样一个植入体内、影响人身运行甚至人的生命的设备, 你是什么态度呢?面对我的提问, 回答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一个人的关节出了问题, 经常疼痛难忍, 换一个人工陶瓷关节, 不但不会和身体发生排异反应, 还能进行收集身体运动的情况, 对人的运动量、运动频率、运动轨迹进行管理, 对用户进行提醒。这样的人工关节, 如果你需要, 你会装吗?几乎所有人都回答, 我会装。

体内内置一块芯片, 可以精确记录你的体温、血压、血糖、血液指标, 并把这些数据传送到服务系统中去, 及时为你提供各种身体的信息。这样的芯片你愿意内置在身体内吗?相当多的人, 对于这样一个产品是有点犹豫的。再告诉他们, 因为是记录了血液指标, 比如可以及时提醒你, 你可以处在心脏病的前兆, 甚至可以告诉你, 现在癌胚抗原 (CEA) 显示你可能处于胃癌的早期, 帮助你及时发现身体潜在的病症, 很可能会救你的一命。对这样的产品, 你是什么态度?相信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内置在体内的。

有这么一块芯片不但内置在身体内, 还可以和神经系统进行连接, 接受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指令, 帮助你校正一些不良习惯, 还可以对你的很多能力有很好的提升, 比如记忆力。对这样的产品, 你是什么态度?面对这样的提问, 大家就变得非常矛盾, 有人认为可以接受, 有人认为这很难接受。而如果告诉他们, 以后人可以不一定学习某些具体知识了, 可以通过芯片升级来解决。比如所有人都可以不需要背外语单词了, 升级芯片, 你就可以讲英语了。这种冲击相信对大家都非常巨大, 是选择接受还是对抗?但是, 即使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抵制, 选择接受的人并不少。而只要有人选择了接受, 那些选择抵制的人, 就会面临你可能没有别人聪明, 没有别人记忆力强, 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如别人, 你可能只能被淘汰, 除非同样安装芯片。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宿命!这种力量是不能阻挡的。

人工智能人将主宰未来世界

我们经常在美国大片中看到, 人类和机器人的战斗, 是机器人战胜人类还是人类战胜机器人。当然, 这些电影基本无一例外地都是人类战胜了机器人。其实, 我相信未来不是一个机器人与人类对抗的时代, 人类也不会灭亡于机器之手, 但是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智能设备与人类融合成一体。它参与人类的生活, 提升人类的学习、记忆、分析和理解, 最后参与人类的判断与决定。

未来, 生物的人和人工智能的人融会在一起, 这个世界不存在人战胜机器, 也不存在机器战胜人。但是, 仅仅是由生物体构成的人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减, 这个世界上将出现新人类, 这就是人工智能人。

人工智能人既不是机器, 也不完全是生物人, 人工智能已经深深融合其中, 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们一样拥有人类的感情、爱、喜、怒, 同时他们更是在大数据管理之下, 缺少隐私, 具有强大的能力, 生存的时间更长。这是一个新的人种, 而生物人无法和他们进行竞争, 并且成为他们的统治者。

用今天我们的眼光, 看人工智能人的时代, 我们是无法接受的, 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很难理解。但是地球上一切的变化, 真不是以某些物种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以恐龙的眼光看今天地球, 这个地球已经被人这种动物破坏得满目疮痍了。用古代人的眼光看今天, 今天的人也不是人了, 女人敢在大街上露着半身的肉, 两个男人可以抱在一起舌吻。这些曾经完全无法被接受的一切, 今天不但慢慢被接受了, 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不是一样在一点点往前走吗?

我相信, 对于人工智能人这样新人类的出现, 今天人们的眼光和理解能力、感情都是还很难接受, 但是, 我相信这一切是无法阻挡的。世界的发展, 是不以我们今天的感情为标准的, 时间一点点流逝, 我们的感情和眼光也会一点点变化。

人工智能人什么时候会出现?我相信人工智能人不是一天之内被研发出来的, 而是渐渐地一些产品被研发出来, 开始在我们身上使用, 我们很坦然接受它, 最后发现它已经是我们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已经无法离开它。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 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寿命, 我们的智力, 我们的力量, 有一天它也会改变我们的伦理、道德和政治, 也会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

人工智能人到来的具体时间, 我们很难说得清楚。但是, 我相信信息革命的速度是在大大加快, 第一次信息革命, 信息可以分享, 距今天已经有数百万年, 通过百万年的进化, 人类终于出现。第二次信息革命, 信息可以记录, 距离今天已经有50 0 0年,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纸和印刷术的发展不过30 0 0年, 无线电的发展距今只有30 0年, 电视发明距离今天100年, 互联网开始距今天40年。信息革命的速度已经进入加速度的时代, 今天智能互联网, 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一个新词, 它早已经出现, 开始在军事、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广泛采用。我们的通信网络已经从高速度向低时延、低功耗、万物互联发展, 大量的感应器可以越来越精准、小型化、低功耗, 成本也越来越低。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服务能力也越来越强大。

我相信到2215年, 这个世界将会是人工智能人的世界, 完全生物的人类渐渐成为弱势人群, 地球上开始由人工智能人统治。这些人的智力、能力、学习能力远不是我们今天所能想象。他们能不能统治好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加不平衡, 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巨大变化, 这一切, 我们不得而知。

扶贫,改变世界 篇8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新课改

七年级刚进班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习习惯、道德志趣、思维方式、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班级刚刚组建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是不可能的。再者,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单靠学生自发的形成一种优秀文化,也是不现实的。这时,班主任的正确导向和行为指南,学科老师的密切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学生刚入学时,就教育学生树立“七(1)班,我的世界我的家”的思想观念,开展了学生在一周里思考、讨论并创作一句言简意赅、思想深刻,或有一定哲理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话,作为我们班级文化建设主题词的有奖征集活动。一周后的班会课由班长主持,组织讨论,并决定主题词。先由每一个样本的创作者解读样本,再由大家讨论,发表意见,最终确定李文浩创作的“我们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我和你”获最佳奖,全班讨论后,略加修改,定为七(1)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词。

李文浩同学解读并发表感言:“我们的班级虽然小,但它是我们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相处的大世界,把这个世界当作我们自己的家去建设和发展,这个家一定会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团结向上、积极进步的班级。这个家的每个成员一定都是有理想、有朝气、讲道德、讲文明的人,那时,当我们走出教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七(1)班的学生。于是我根据歌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采用仿词的方法创作了‘我们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我和你作为主题词。今天能有幸获得最佳奖,也算是我为七(1)班的建设献上的第一份礼吧。”

“从你的解读中,我认为把两个‘了字改为‘着,‘也字改为‘将字是不是更能表达你的意思呢?事实上,改了后,更能从时间上准确表达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你试着品味一下。”我适时的略加点拨,同学们一边念也一边思量着,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就把“我们改变着世界,世界将改变着我和你”确定为七(1)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词。

我们改变着世界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一】布置学生思考、讨论班级文化建设的策划方案,同样在一周内向全班同学征集。一周后的班会课上,全班同学一致评出王欣的方案为最佳方案,另十名同学的设计也不错,均评为优胜奖。经讨论,归纳后,确定了策划方案。

①通过《班级奋斗目标》、《学生一日行为公约》、《卫生公约》、《奋斗口号》等具有指导意义的班级“纲领”。

②课桌的摆放设计打破了过去横竖规范、间距相等的“秧田”模式。整体上看,摆成师生合作的“马蹄”模式,局部来看,摆成生生合作的“面面”模式。

③正面墙壁布置班级的“纲领”内容,由志愿者完成,另有三个墙面,每小组负责设计并布置完成半面墙的任务,要求形式新、内容丰、思想深,一周后,评出创意奖。

【案例二】刘琪同学邀请我为她们写栏目大字。我有意让她们自己办,就鼓励她说:“我的字太呆板,有活力,我就是喜欢看你们的字。”她很努力的用泡模板制成一个个卡通字,贴在墙上,既美观又大方,很有个性,后来评上了创意奖。一周里,除正面墙外,其它三面墙上出现了“七嘴八舌”、“名言警句”、“文艺长廊”、“书法角”、“展示自我”、“竞争对手”、“我的坏习惯”、“科普长廊”、“身边的榜样”、“名人画像”、“你扔我捡”等丰富多彩、风格活泼的栏目,一时间,我们的墙壁真的在说话了。

【案例解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强迫不得的”。“不强迫”就意味着“不违背意愿”,遵循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规律,尊重个性,认清主体。我们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要学生自成个性,主体是学生,新课改正是要求教育者解去对学生“强迫性”的内容,强调平等对话,把过去班主任说了算的“班主任意识”改变为符合学生主观要求的“学生意识”。把过去班主任全责布置教室的“班主任文化”改变为学生自主创建氛围的“学生文化”。我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在班级活动中,保证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地位平等了,才有对话的基础。此外,还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课桌摆放),交流的阵地(墙面的各个栏目),交流的方式(老师的“导”是指导、疏导、点拨、引导,不是过去的武断性、粗暴性的教导、指示)。这样个体意识才能得到表达,集体的意识形态才有普遍的影响力。有一个学生家长曾对我说:“我的孩子跟你很玩得来,什么都跟你说,我们以前读书怕班主任怕得要命,更不说相互交流了。”

世界将改变着我和你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士

【案例三】案例一中谈到班级文化墙建成了,各个栏目的内容由全班成员自主更新,不定时、不定人,如“你扔我捡”栏目中,扔者名单黑字,捡者名单红字,开始的时候更新很快,板面几乎每天都填满,往后日渐减少。

【案例四】“七嘴八舌”栏目中,同学们在课外积累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填在栏目中。如大家较熟的一则求职故事:某大学生随着求职的人群在场外排着队,见到一个个从考官那里落榜而归,他对这场招聘也就没抱什么希望,他来到考场见地上有一纸团,拾起来正要往垃圾桶扔的时候,考官对他说:“先生,你不想看一下您拾的是什么东西吗?”这位大学生拆开一看,是一张录用通知单。

又如某校一寝室住了六个人。有一天,一位同学回寝室时带来六个苹果,其余的室友都想:这大概是安排一个人吃一个苹果吧。没想到这个同学把苹果放进抽屉里,准备一天吃一个,其他同学都很失望。毕业后,这个“苹果”同学闹得很不好,可是没有一个人去帮他。

【案例五】课外组织“两人三足”、“乒乓球混合双打”、“篮球赛”、“羽毛球混合双打”、“集体操比赛”等活动。

上一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罪名下一篇:社区冬季防火小结